谁能告诉我我用win10登xbox360中文必玩大作live咋登录不上去,天天特么有人给按喇叭烦死了,我一玩游戏哎喇

分类: 扫地机器人 一大碗蘑菇汤

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注册大妈已经有1234天了,作为一个懒癌及拖延症晚期,好像注定做不了这种约稿类型的工作 ,之前申请过大妈的蓝V,也成功成为一名光荣的见习蓝V,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琐事太多(LAN)没完成考核被踢出了蓝V队伍 (达人小小值:2个月要求写4篇,你一个字也没写!  ),当然这么久的时间也只写过几篇装修文,可能也没写过晒单类的文章,楼主对于众测也是一直在申请,从来没中过(当然是在众测改版不用写申请理由了之后,理由也是懒得写的。)

    直到那一天!幸福来的太突然,感谢大妈对我的信任,让我第一次中了众测!

大妈发的是顺丰,大概收到短信的第二天东西就寄到了,效率非常高。

可惜没有经典的朕值道了的封条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快递,从深圳到北京,再从北京来到了浙江,也走遍了半个中国

不过还好,外面的只是马甲而已,里面没有被伤到

拆开之后有把手,会比较好拿一些

顺便也学习一下众测的规则(其实也没看进去。众测都不知道在哪里写,差点写到原创里 )

1530卸载了360管家后,电脑反而变得如丝般顺滑,再后来我就对360没什么好印象,各种360的软件基本上是敬而远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360进军了硬件产业,打的是性价比的牌,包括和手机等都是在同档价格里硬件配置的佼佼者,但是前段时间360免费的小水滴摄像头隐私泄露事件也闹的沸沸扬扬,这样一个“招黑”公司的智能硬件产品到底怎么样呢?至少从第一印象上是让我满意的。

包装内包含主机,底座,电源线,湿拖板,绕线清理刀

说明书还挺厚的,不过现在好像也没什么耐心看了,直接扫了二维码下载APP就是了

    由于楼主家里现在使用的是小米机器人一代加上iRobot380拖地机,实际情况是小米由于设定了每日清扫,基本每天都在用,而iRobot380由于续航短,缺少高效的路径管理,经常有地方拖不到,已经吃灰很久了,

小米一代的清扫记录显示清扫了401次,清扫面积27000平方米,对于小米一代的具体情况楼主应该是有一定体会的,在这边楼主收集了对比小米一代和360 S6扫地机,还有小米二代也就是石头扫地机的参数对比(石头由于楼主没有,只是罗列了公布的参数信息,并没有具体使用感受)

拿到机器第一步就是要与APP配对,扫描说明书中的二维码或者搜索360智能,安装即可

虽然名字叫做360智能,但是目前好像只有扫地机这样一个产品,与米家琳琅满目的只能设备比起来要寒酸很多,也无法形成智能生态,期待后续增加智能产品种类。

APP的开始页面是卡片形式的,进入设备后,与米家扫地机的界面很类似,配对连接WIFI的过程也与小米的一样。另外与小米1/2代一样,也不支持5G wifi,原因可能一个是5G的穿墙能力较弱,另外就是成本的问题吧,连的时候不要连5G的网络就好了

如果用过米家的APP,基本上可以无缝转换使用

设置完就可以清扫了,因为刚拿到也没充电就开始使用了,电池没有满

由于是新出的机器,应该还存在着比较多的BUG,第一次连上会跳出更新,修复的问题还挺多的

两个扫地机都是以白色微主色,360的主机大小是350mm*350mm*100mm,米家的大小是345mm * 345mm * 96mm,米家基本上长宽高都小了4-5mm,但是实际看起来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差距

按键也是同样的款式,只是米家的是竖排,360的为横排,当然扫地机上的按钮不会经常用到,一般直接用APP遥控就好

正面照,米家已经伤痕累累,正面是超声波防碰撞传感器,好像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基本还是靠撞,只是在撞之前会减速,360是把很多传感器都集中到那一长条黑带下面,看起来会显得更有科技感,让人想到了机械战警。PS.跟这个表情真是神似啊。 

小米的碰撞传感器是半圈式的,而360的则是完整的一圈,使用前需要把保护用的泡沫圈取掉


尾部出风口对比,小米的由于采用侧面充电的方式,将出风口分成两部分,中间留给了充电金属触点,而360就没有这个问题,采用直接出风的形式,从理论上来说,风道的弯越多,阻力也就越大,所以直接出风的风口阻力会相对小一些。

底部来看布局非常相似,360多了触点,多了一个边刷

而小米有4个悬崖传感器,360只有3个,可能会对防跌落能力造成影响

两者的轮胎也都是相同材质的,凹凸的材质可以起到防滑作用,小米的用了一年多可以看到磨损并不严重

360的主刷安装形式也是与小米的相同,采用上盖卡口的形式便于安装

可以看到小米的主刷要比360的长一点点

充电座大小的差距是一目了然的,在一线城市的话,这零点几平方的地也要好几千块钱呢,当然是越小越好,米家扫地机的座充内部集成了变压器,由于回充方式是机器人自己发射激光导航,所以上面黑色部分应该只是一个反射信号的反射板,并没有集成传感器,而360的底座集成了红外发射功能,可与机身前部的四组红外线接收器通讯,结合激光导航提供更精确的回充功能

360的充电座上提供了指示灯

360采用的是与石头一样的底部充电,个人猜测这么做的原因一个是可以控制座充的体积,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采用了扫拖一体的设计,后部有水箱不安全,正前方又有传感器无法侧面充电,只能把充电接口放到正前方的底下。而得益于前方高精度红外线回充传感器与一定的越障能力,360扫地机与石头机器人都采用了这个方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米两款充电座都采用了电源内置的方案,而360采用了电源外置(虽然插头比较小),从收纳来说是内置电源方式更为简洁,但是如果电源损坏就要换整个底座,而360只要换一个电源适配器就可以,集成度高和可维修性向来是要用户自己取舍的。小米1代充电座功率为55W,石头为42W,而360仅为24W,过大的电源也是小米系列必须电源内置的原因。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米家和360的底座都支持电源线绕线收纳,而石头却取消了这个功能,可能是充电底座太小了没法集成这个功能,电源线会拖在外面,用户可能要自行理线,不然不仅不美观,还可能干扰扫地机正常运行,甚至会绊倒人。

米家机器人宣称采用了十二类传感器,包括:1.LDS 激光测距传感器 2.尘盒检测传感器 3.沿墙传感器 4.碰撞传感器 5.超声雷达传感器 6.风机转速传感器 7.跌落传感器 8.里程计 9.陀螺仪 10. 加速度计 11.悬崖传感器 12.电子罗盘传感器

360则宣称采用了十大类传感器,包括:1.LDS激光雷达 2.雷达防撞传感器 3.尘盒检测传感器 4.PSD沿墙传感器 5.物理碰撞传感器 6.红外碰撞保护传感器 7.回充传感器 8.雷达防撞传感器

石头机器人宣称使用了十三类传感器用了包括:1.激光头压力传感器 2.LDS激光测距传感器 3.尘盒检测传感器 4.沿墙传感器 5.碰撞传感器 6.回充传感器 7.风机转速传感器 8.跌落传感器 9.里程计 10.陀螺仪 11.加速度计 12.悬崖传感器 13.双电子罗盘传感器

从发布的内容上来看,小米把加速度和陀螺仪分开算成了2类传感器,而360官网示意图上标下方雷达防撞传感器的同样位置小米标的是跌落传感器,姑且认为360下面的雷达防撞传感器就是跌落传感器,而红外线防撞传感器与超声波传感器算是同样功能的传感器

360虽然在之前的十大类传感器中没提到有里程计,但是在后面的描述中确实写到有这个功能,这样小米机器人就只比360多了风机转速传感器,而360又比小米多了上部雷达防撞传感器和回充传感器,石头机器人传感器是最多的,但是好像没有了一代的超声波雷达传感器以及360的红外保护碰撞传感器。

顶部的激光LDS传感器算是最重要的传感器了,可以明显看到360的上面有一个小黑块,应该就是雷达防撞传感器,如果家中正好有和这个雷达头差不多高的障碍,小米一代很可能会“卡头”,而360和石头都搭载了雷达防撞功能(原理不一样)可有效防止出现“卡头”现象

在核心的激光传感器上,小米的1/2代均采用了5X360度/秒扫描,1800次/秒测距的方案,而360采用了6X360度/秒扫描,2160次/秒测距的方案,可以说提升不少。

360前方配备9组红外碰撞保护传感器。当检测到障碍物时,扫地机器人会自动减速轻触障碍物,
并判断障碍物是否为窗帘、流苏等,避免漏扫的同时温柔呵护设备和家具。小米一代配备超声波传感器,可以探测玻璃,具体的形式就是发出超声波,然后检测到前方有东西,减速,然后撞上去 也就是360描述的自动减速轻触障碍物。

在硬件配置表方面,360可谓超越小米1代,和石头机器人互有优劣了

然而与小米1代对比实际测绘出的地图会发现,360画出来的图边缘并不平整,特别是角落,都是圆角,不知这是由于传感器的原因还是软件算法的问题。

个人认为360的尘盒设计是一个亮点,按OPEN键就会弹出

小米的则是需要掀开顶盖然后按取出,有盖子的地方必然会藏污纳垢,而且尘盒本身比较脏,用手直接拿也不太卫生,从取出的方便程度来说也是360略胜一筹

从容量来说小米的尘盒长一些,360的宽一些,目测小米的大一些,但是大的也不多,使用的时候垃圾会堆积在滤网前,小米的长可能起不到储存灰尘的作用。在实际试用中,一般等不到尘盒满就会提示滤网已堵塞,除非增长滤网长度,不然个人认为尘盒容量再大也没用。

尘盒还有一个细节就是360在进尘口设置了一个单向挡板,可以防止尘盒取出时洒出灰尘的可能性,而小米的就只有一个洞而已。但是小米的尘盒都装上了密封条,可以增强气密性,提高风机效率

组合式可水洗滤网也是360的亮点之一,采用了粗滤+中滤+高效过滤的三种滤网可单独水洗,减少了后期耗材的开支,在正常使用加水洗一年之后还能保持95%的过滤能力,小米新的石头机器人也采用了这种滤网形式

来看一下这是我的第四个小米滤芯,换的频率还是挺高的,一段时间就提示要更换了,这个估计马上又要换了 

可以看到扫地机前面黑色传感器下方的就是防撞条了,石头机器人也采用了同样的设计,在现阶段虽然什么超声波啊红外线啊能上的传感器都上了,但是该撞还是得撞,加上防撞条不管对机器还是对家具都多了一层保护

没有防撞条的小米一代,这伤痕好像上过战场,还好家里也没什么贵重的家具

这里记录了2月4日第一次使用的地图与2月11日最新一次使用(设定禁区的)的地图对比,感觉是有进步的,至少杂乱的线没有那么多了

米家的扫地记录好像只有8天,我这边能看到的最久的一次就是2月2日的,两个轨迹差不多,都是比较整齐的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360每次启动是在上一次画出的地图范围中进行再次打扫,而小米一代则是每次都重新绘制地图,不会积累学习

约47.36Wh的锂电池。但是实际使用情况确实续航时间差不多,我家的一楼面积135,去除掉一些不用打扫的房间实际打扫面积80平方左右,都能一次扫完,而且剩的电都差不多,这是什么情况呢

看了两者的铭牌,原因原来在功率上,小米一代的额定功率为55W,石头的功率为58W,而360的功率仅为30W,在仅仅使用了30W的功率就能达到1800pa的吸力,在风机均采用NIDEC无刷电机,甚至尘盒也没有做密封处理的情况下仅用对手一半多的功率就达到同样的吸力,如果不是360的所谓蜗型风道是黑科技,那就。。。在360的官网上关于吸力这段介绍是静音档:800pa节能除尘,标准档:1300pa~1500pa地毯增压智能切换 强力档:1800pa强劲除尘 (*以上数据来源于实验室物理测试环境)从这段话来看,地毯增压模式才1500pa,后面又来一个1800pa的强力除尘模式,那为什么不把地毯增压模式直接设成1800pa呢,只能猜测360扫地机的设计吸力可能为pa,在短时间内能达到1800pa,由于年前各种事情特别多,也没时间进行系统的测试,后期将进一步进行吸力及清扫能力测试。

在噪音这块360是明显低于小米一代的,为了这个测试楼主还专门买了一个分贝仪,可惜春节临近物流受到影响,等不及还是用手机先测了 ,反正是定性测试,只要知道哪个比较响就好了对吧

这个数值是在两台机器都开到强力模式下测试的,最大的那个分贝值均发生在把手机放下去的那个瞬间,而小米的由于是从静止到启动,所以最小分贝值会很低,可以看出360确实比小米的噪音低,但考虑到前面的关于功耗的疑问题,对于360如果在相同吸力下噪音的控制是否会比小米好还存在疑问

“双边刷慢速轻抚,如人工一样细腻温柔的清扫,将直径36cm范围内的灰尘杂物聚拢到身下;
中部滚刷二次清扫,快速滚动将灰尘杂物扬起”关于双边刷360官方是如此描述的,但实际上边刷不是用来清扫的,只是起到一个聚拢作用,个别情况下甚至还容易将颗粒物打飞,而且边刷本身也是一个容易绕线的部位,事实上,包括iRobot 、neato在内的国际大厂均采用单边刷甚至无边刷设计,而采用双边刷方案的大概也就是科沃斯之类的厂商吧,不过360宣称边刷侧壁设置毛发隔离束,随边刷同步转动,即防止毛发缠绕轴承又便于收集毛发。但是具体使用起来对清洁能力并没有明显提升

在使用小米扫地机的时候,卫生间一直是它的禁区,并不是因为怕卫生间有水,而是卫生间门口的门槛石与瓷砖之间有大概1cm不到的落差,小米扫地机进去基本就属于鬼打墙再也出不来了,每次记得把门关上也不现实,后来用了虚拟墙贴在地上,但是时间长了就失去粘性了,又不起作用了

清扫记录里2月4号那次就是进去了就没出来,而360面对这种情况属于如履平地,基本不用担心

这个功能说实话想我这种无脑MAX模式的人基本上也用不到,不过我想除了那些家里面积特别大的,需要用普通模式才能一次扫完的,大家跟我应该是同样的选择的吧,毕竟大吸力肯定会吸的比较干净吧

12、禁区设定与指定打扫

禁区设定的功能还是比较实用的,小米一代如果要设定禁区只能另购虚拟墙,虚拟墙的价格也不便宜,如果是范围大一些,那价格也是一笔钱,而且小米的虚拟墙无法长时间有效的固定也是一个问题,我设定了一楼主卫为禁区

可以看到效果还是挺好的

而指定清扫区域这个功能也是比较实用的功能,指定区域之后360扫地机会默认将指定区域清扫两次。据说小米一代由于单电子罗盘精度的问题一直没有更新禁区和指定功能,而在360上市后,有消息称年后小米会有更新使小米一代也实现此功能,有竞争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拖地功能有助于深度保洁,可有效减少人工拖地次数,但不可完全代替人工。”这是360自己给拖地功能的定义

360扫地机的拖布采用了超宽设计,与同样具有拖地功能的石头不一样,石头采用的是与主刷同宽抹布,具体使用情况各有优劣,360的宽抹布可能会让一些没有扫过的地方被拖到,而石头则可能会有漏拖的地方

这边可以看到360采用了3个渗水口,但是并没有像石头那样使用“植物仿生学湿拖系统”,但是功能上也是能实现“工作时水箱自动缓慢渗水,使拖布湿度均匀湿润,静止时停止渗水,无漏水隐患。”

水箱上的注意事项,有地毯的时候使用湿拖务必设定禁区,同时充电时务必取下水箱,而且一次加水只能拖40平米,这些限制条件使得湿拖远远不如扫地功能那么无脑方便

对比iRobot 380的湿拖板,360的面积和水容量会更大一些,但是由于是异形的抹布,后期替换会比较麻烦,还有就是拖地模式,虽然380没有高效的导航方式,导航基本靠撞,也会有很多地方拖不到,但是它那独特的来回拖地的方式是我见过拖地效果最好的,360与石头在这方面都比不了,当然说了这么多,拖得再厉害还是不能和人力拖地比,毕竟拖地也算是个力气活,机器可没那么大力气

由于时间仓促,有许多项测试都没来得及进行,包括清扫能力测试,吸力测试,湿拖测试等,请原谅我要把一篇众测要写成连载(虽然可能也没人看),但是总体来说,个人感觉360的配置相当于小米1.5,有接近石头机器人的配置,清洁能力也不错,现在原价1699(可叠加券),预约上市价格1399,要知道石头机器人可是卖2499的,用小米一代的价格买一些大部分2代才有的功能,属于性价比挺高了

优点:价格便宜,功能配置较高

缺点:智能生态完善度较低,最大吸力存在疑问,电池容量较低,湿拖功能不完善

适合人群:家中杂物较少,并且没有扫地机的人,或者想尝试扫拖一体功能的人

不适合人群:不喜欢360的人,认为现阶段机器能完全代替人工的人

}

假期只想懒懒地瘫在家里,不过...饭还是要吃的!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轻松快速地解决晚餐,又不委屈自己的胃呢?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些好吃又丰盛的快手炒面,简单几步就能完成!

油亮亮的炒面,夹杂着略脆的鸡毛菜,猪肉丝虾仁被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box360中文必玩大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