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C要来了,固态硬盘安装详细教程将如何发展

春节期间建兴推出了中国风M2.0 SSD,由于2年前就对建兴T10就是很深的认知,也很满意使用经历(一直使用到现在,主板都升级换代了块),T10依然稳定如初。只不过当初的T10只是120G。现在该主机已经是做幕后了!
今天谈的升级,不是对T10 120G的升级,而是手上三星960EVO 250G*2的一次性KO掉。入手1多年,三星960EVO 250G一直双插在华擎X370太极主板上,年初出现完全不识盘,只能找客服售后更换新件。售后很满意,可是数据无价,原来盘上的资料完全飞了。顿时就萌生了更换SSD的念头。积极模式,锁定在建兴T10plus 512G上,618是个好时期入手。
【观摩篇】
红色格调包装盒,以及红色马甲,红色标签贴,红色说明书,年味十足。包装盒正面,醒目标注”以国产高端主控为核心开发的固态硬盘产品“,尽显中国风。一股爱国的热血,涌上心头!
采用TOSHIBA颗粒对称两面各2个
【上机篇】
爱国归爱国,稳定实用才是王道!
先展现一下这测试平台
先上主板的副M2.0插口,色彩是不是很喜庆,或者很有年味呢?开机,发现还有神光,真有点倾斜的蜡烛感觉哦!
用一个20G的文件传送,来简单地体验一下T10Plus 的感官刺激
(1)、主硬盘传送到T10Plus ,数度峰值到900M/s以上,5分钟左右完成传送。
(2)、T10Plus传送到主硬盘,峰值接近600M/s(受限制于主硬盘的写入数度),7分钟左右完成传送。
Benchmark 2982,算是中上等的水平了!
CDMARK 1583的读取喝1034的写入, AS SSD 也是接近1500的读取,写入只793,这只能算是普通的高速了。
TxBENCH 1569读取,1024写入。都还算是稳定显示T10Plus的性能!~
最后上个ATTO的软件,跑个2G的测试,应该算是最有效地反映T10Plus的实用价值!接近1000M/s的写入数度,1500M/s的读取速度。够用就好!
【系统篇】
先让T10Plus把两个250G的硬盘置换下来,占据主硬盘位置吧!
进入WIN10系统安装的节奏,整个过程30分钟,此处省去字2个亿!
安装系统完毕,升级WIN10 1803版本。一起安装完毕,可以开搞一切的PC活动了!
【总结篇】
1、T10Plus 512G这条子,颜值非常高.
2、传输数度虽然不算极致高速,但是相对稳定。
3、安装系统过程,可能出现死机,可以通过刷最新固件来解决。
4、唯一遗憾的事:马甲上的LOGO设计反了,希望设计师改进。
相关产品:
建兴LITEON T10 PLUS 512G PCIe NVME 固态硬盘 M.2 2280
天猫:¥1099
PLEXTOR M9PeG系列作为浦科特新旗舰,首次在旗舰产品用上东芝64层堆栈式3D闪存,3D NAND作为去年爆发增长的闪存,就如果近几年MLC闪存过渡到TLC闪存一样,3D闪存市场普及已刻不容缓,所以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下3D NAND闪存是什么,以及浦科特 PLEXTOR M9PeGN 512GB M.2背后的跑分数据运用着哪些新技术,本文分为几部分:3D NAND闪存介绍、开箱、跑分测试
NAND闪存作为固态硬盘(SSD)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早于东芝1987年发明,他的技术革新也决定着SSD乃至科技的发展,回顾下NAND闪存发展历史,从最初的1 bit/cell的SLC闪存到2 bit/cell的MLC闪存再到3 bit/cell的TLC闪存以及以后的4bit QLC闪存,闪存的一路发展都是顺应市场需求,通过同样存储单元(cell)能存储更多数据(bit)来增加闪存容量和降低闪存的制造成本,除了让SSD得到普及也是解决如今移动端越来越大的存储需求
但发展到最后又出现一个瓶颈问题,就是闪存制程问题,因为除了上述提到的通过TLC、QLC等多状态存储单元,还有就是通过缩小制程工艺来解决成本和闪存容量问题。
如今闪存制程从最初的的50nm早已经发展到现在的15nm,制程的增加其实并不能解决闪存的所有问题,制程越低晶圆的栅极氧化层就越薄,这就造成闪存可靠性比较差,简而言之就是制程越低可擦写次数也越低,因为闪存本身是个极为复杂的结构,可擦次数有限,耐久度差就极易造成坏块;那如何解决这方面问题了?这就孕育出3D NAND堆栈式闪存概念
3D NAND闪存
3D NAND闪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堆栈式闪存,最早也是东芝于2007年宣布提出,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当时候SLC等2D平面闪存极少的存储单元
2D到3D简单来说就是垂直堆叠,如同盖大楼方式把闪存堆垒起来以解决容量问题,目前主要三星、东芝、美光/英特尔、海力士等传统闪存厂商拥有最先进成熟的3D NAND闪存技术,各自的堆栈方式以及命名都有不同,如三星的V-NAND、东芝BiCS FLASH
目前3D NAND闪存从2013年开始的24层逐渐发展为32层,48层和64层,到如今以及达到96层,目前预估到2021年达到&140层;关于堆垒层数以东芝为例,日东芝公布了96层的BiCS FLASH,在单位面积可提供1.4倍于64层BiCS FLASH的存储容量,每代容量都能得到翻倍。但值得一提的是国产长江存储早已成功试产32层堆栈式3D NAND闪存
目前3D NAND为何不提制程?
目前评测文章很少提到3D闪存制程问题,3D NAND闪存特点除了增大容量外,其实也解决了我上面说的2D闪存不断升级制程上问题。在最早的32层3D NAND闪存各品牌普遍都采用比较老的40nm制程,对比当时主流的2D闪存采用的19/20nm,在制程上不升反降,所以目前厂商对3D NAND只会讲堆垒层数不会讲制程工艺,这是为什么?
上面提到闪存的制程越低可擦写次数也越低,闪存如果用老的nm制程某种程度上在耐久度可靠性方面要优于更小nm制程,有效提高可擦写次数和读写速度,就算采用老的nm制程在同样的闪存单位体积下,3D NAND也要比2D NAND容量要多
如此次浦科特M9PeG系列采用的主流东芝64层BiCS FLASH使用了19nm制程,比最新的2D的15nm闪存更具可靠性,所以理论上同样采用TLC的3D NAND闪存要比同样的TLC 2D NAND闪存更好
3D NAND缺点
每种技术达到一定瓶颈都会暴露出缺点,3D NAND会如同闪存从SLC发展到目前QLC一样,更多的状态的存储单元造成的结果就是出错率更高,必须要有更高效、纠错能力更强的主控技术进行支持,当3D NAND堆垒的层数越来越多同样会面临此类问题
其实写到这都差不多能清楚SSD的发展趋势,提高存储密度、降低成本、提高主控纠错能力才是王道
浦科特 PLEXTOR M9PeGN 512GB M.2
正好12号浦科特 PLEXTOR M9PeGN 512G M.2 京东PLUS会员价格1099,因为是不带散热片版本买来用在笔记本上
其实带散热器的M9PeG历史最低价999元,M9PeGN在11号和12号的秒杀价和PLUS会员价都是1099元,其实价格也非常好,最后再叠加20优惠券最后1079到手,如果用PLUS会员满1000-40还能便宜20,因为我是12号买的,如果618价格更低可以保价
京东买的比起渠道买的都多贴有一个产品编号,其他和M9PeG没什么不同,另外标注产地为台湾新竹,生产厂商为光宝
M9Pe系列因为是浦科特旗舰产品,而且迎合主流加上了RGB等效,但只有刀卡式的HHHL版本的M9PeY才有,其他M9PEG和M9PEGN都是M.2 2280版本,至于G和GN是无散热片区别
包装背面还是有用只标注了各个容量的性能参考数据,但官方数据都是取跑分最高的数据,我觉得还是看实际的性能跑分
硬盘本体和附赠一颗螺丝
因为不带散热片的产品标签都贴在闪存颗粒上,如果用第三方散热片肯定会影响些散热,因为一般用户考虑因为保修也不敢去揭掉标签
具体型号:PX-512M9PeGN,提下浦科特型号命名规则,PX就代表Plextor浦科特,512为容量,M往往代表着Marvell主控,9肯定是次代关系,P一般是浦科特产品定位,比如P代表旗舰,S代表主流,V代表入门,然后是e指PCIe,G就代表M.2 2280规格,如果是S就是M.2 2242规格,最后N就代表无散热片版本
M.2 M key 接口才是支持nvme的
M9Pe系列主控采用的主流的Marvell 88SS1093主控,这颗主控在浦科特中高低端产品都在使用,而且这一主控面世几年方案已经相当成熟,支持东芝15nm TLC / MLC / SLC闪存以及3D 堆叠式闪存,缓存来自南亚的NANYA1708,缓存容量512MB,编号为NT6CL128M32BM-H2,是一颗LPDDR3 512MB的DRAM,而闪存颗粒使用的是东芝最64层堆叠式闪存,颗粒编号为TH58TFT1T23BAEF,单颗256GB容量,俩颗组成512GB容量
测试用的是日常上课带去用的Thinkpad黑将S5 2017,配置方面:i7 7700HQ处理器、16GB内存+GTX1050TI 2GB独显+东芝256G固态硬盘+西数1T机械硬盘
这本子不需要拆整个D面,更换内存和硬盘就方便很多了
Thinkpad黑将S5 2017本身是一块来自东芝的256G nvme硬盘,型号为THNSFS256GPUK,方案是东芝自家的主控和闪存颗粒,主控为TC58NCP070GSB,闪存颗粒是主流的东芝15nm TLC闪存。这次换性能更好的M9PeGN 512GB,东芝这盘就留给女票本子升级吧,这也是买盘的主要原因了,256GB现在对我来说不太够用,女票的笔记本太卡刚好缺固态硬盘。
俩块硬盘对比下,虽然不是同容量级的,但还是做个性能对比,看看东芝64层3D NAND和东芝15nm TLC性能到底如何
性能测试:
老规矩,俩块硬件测试都关闭了Windows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因为出于写入保护的原因,微软NVMe驱动会等待写入验证,会造成一定延迟导致SSD的4K写入成绩会很低,关闭Windows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F)在此电脑(我的电脑)右击管理-设备管理-磁盘驱动器-右击硬盘型号点属性-策略,在第二个关闭选项打上钩然后确定
AS SSD Benchmark默认测试1GB文件, M9PeGN 512G速度方面持续读取2568.03MB/s,持续写入为1856.04MB/s,4k读取55.69MB/s,4K写入149.90MB/s,得分直接超过3000分,再对比下右边笔记本自带的东芝256G SSD,各项性能差距都很大,特别是M9PeGN 512G在4K性能方面是否抢眼,顺便说句intel平台的磁盘性能果然比AMD平台高很多
再来看看CrystalDiskMark的跑分对比,这里两块硬盘数据都要比AS SSD Benchmark要高些,而且测试也要长些,主要因为CrystalDiskMark最终得分是取5次测试的最好成绩作为,所以很多厂商宣传时也喜欢用CrystalDiskMark作为跑分依据
TxBENCH跑分数据还比较正常和AS SSD Benchmark相当
最后是PCMARK8跑分,其实比较能反映出日常运用时的性能,因为PCMARK8跑分耗时长我就不做作对比测试,最后M9PeGN 512G得分5069分,基本超过5000分的盘性能都不差
SLC Cache测试:
用HD Tune Pro 测试大约10GB文件,M9PeGN 512GB的SLC cache容量为5GB左右,5GB的SLC cache容量其实对于一块512GB的盘容量确实有点少,最后测得当写入超过5GB,TLC闪存本身性能就暴露出来,写入数据直接斩腰跌到差不多500多mb/s的写入速度,速度和SATA的MLC SSD差不多
再来看看Thinkpad黑将S5 2017笔记本原装的东芝256G nvme硬盘,因为没有SLC cache机制,写入不到300MB/s,就算对比真实写入性能和M9PeGN的写入差距也很大
关于SLC Cache我之前就科普过,不妨在提下,这一技术就是从TLC里划出一部分容量模拟SLC工作,特别是在在进行跑分时直接利用SLC Cache进行跑分,而TLC不进行跑分测试,所以TLC跑分数据看起来相当漂亮,主要原因跑分软件文件都是新建立的,当建立新文件时硬盘自动调用SLC Cache进行读写操作,如果测试的文件大小不超过SLC Cache的容量,读写成绩就是由SLC Cache部分测得 ,如果超过SLC Cache的容量那TLC继续测试下面的文件,那么速度就会恢复TLC速度,这样硬盘性能就原形毕露,那这么说不就是作弊嘛?其实要你怎么去看待,实际上确实存在一定作弊嫌疑,但也是行业普遍现象,一定程度在处理比较小的碎片文件特别就能体现出SLC Cache的性能,而固态硬盘价格持续走低开始普及,TLC的功劳确实功不可没,SLC Cache的应用也将更为普遍才对。
目前3D NAND逐渐普及中,其实又有一种新型的SLC Cache 技术出现,就是会在读取方面也会加入SLC Cache,因为测试跑分软件都遵循着先写后读的方式,就是当对SLC Cache进行写入操作时,硬盘会保留一部分测试文件在SLC Cache里,当下次读取时直接调用SLC Cache里的文件,目前已知M9Pe和Intel 760p都用到新型的SLC Cache 技术
最后温度方面 M9PeGN 512G在跑分时候温度最高在53℃,其实带散热片的M9PeG版本使用的也是很薄的散热片和笔记本自带的散热片散热效能差距不大,而且现在高端主板都已经附带m.2散热片,我觉得选择像M9PeGN这样不带散热片版本的更加合适些
关于浦科特M9PeGN 512GB跑分数据和分析这篇其实已经写的详细了,对于早已是TLC(3D NAND TLC)闪存遍地的时代,MLC硬盘更是少之又少,包括今年QLC闪存产品面世,TLC势必会像当年SLC过渡到MLC,MLC过渡到TLC,2D闪存过渡到3D闪存一样成为各家民用级旗舰产品的常客,这是市场规律,大家必须去面对,而对于目前大家担心的TLC的寿命和速度问题,对于寿命来说更加成熟的主控方案和纠错技术使得目前TLC闪存比当初刚面世时要更加长久稳定;而速度方面,本身TLC就是让闪存低价普及市场,更大的容量意味着速度更快,所以目前128GB这种尴尬容量SSD也面临淘汰,像M9PeGN 512GB使用的Marvell 88SS1093主控,这是款是相当成熟的方案,在大容量前提下TLC的SSD在没有SLC Cache缓存下写入速度不会低于500mb/s。当然了,好的SSD必须基于成熟的方案和原厂闪存颗粒,目前除了拥有制造NAND闪存能力的品牌外,也只有浦科特等品牌在坚持用原厂颗粒,为了数据安全勿贪便宜
内存最近被戏称为2017最佳理财神器,涨价幅度之大让大咂舌,现在入手毫无疑问是不理性的。此前一同涨价的固态硬盘,价格已开始回落,适逢双11大促,正好入手一个升级爱机。
1.Teclast 台电 128G极速系列
作为一款入门产品,读写速度都堪称主流,连续读取高达510MB/s,连续写入高达200MB/s。主控则是选择功耗较低的工控级别主控,保持了SSD的稳定性。
Teclast 台电
128G SSD 固态硬盘
天猫:¥309
2.建兴(LITEON) 睿速 V5 128G
这款固态采用的是慧荣SMI SM2258主控,以及海力士的TLC闪存,还有这个价位少有的256MB缓存。性能表现尚算不错,4K随机读写达到 IOPS。建兴作为老牌的存储厂商,做固态小编还是放心的,这款固态唯一能诟病的就是SMI的主控了,毕竟SMI主控我们更熟悉的领域是在U盘上,在SSD上SMI跟传统的Marvell,Sandforce,三星,Intel等都有差距。
建兴 LITEON 睿速 128G V5S固态硬盘
天猫:¥359
3.联想(Lenovo)SL700 120G
联想的电脑虽然名誉天下,不过固态硬盘确实很少有听说,选择它的最大理由就是性能,540/500 MB/s的持续读写, IOPS的4K随机读写,在400元以下的固态里面基本数一数二了。东芝的闪存芯片令人放心。这款固态硬盘采用的主控来自于群联,跟上面提到的SMI一样,群联同样是在U盘领域里面更活跃,来到SSD领域,可靠性还尚需时间考验。但看在价钱份上,这款固态硬盘值得考虑。
Lenovo 联想 SL700 120G SATA3
天猫:¥339
4.三星(SAMSUNG) 850 EVO 120G
这款采用三星MGX主控及三星原厂闪存颗粒的固态硬盘,4K随机读写都逼近10万大关,持续读写都已经接近SATA3接口的理论极限,对于一款SATA3接口的入门产品来说,已经不能要求更多了。
Samsung 三星 850 EVO 120G
天猫:¥479
5.CRUCIAL 英睿达 MX300&
Crucial 英睿达 MX300固态硬盘采用Marvell 88SS1074主控芯片,顺序读取标称可达530MB/s,写入速度标称可达500MB/s。3D NAND闪存技术克服了传统平面NAND架构的密度性能和耐久性局限,让芯片层彼此垂直堆叠而不是缩减芯片的尺寸,并尝试将自身容纳到一个固定的水平空间,使得其拥有密度高、性能好,占用空间小的特点,让硬盘的耗能更低使用寿命更长。
CRUCIAL 镁光 MX300 275G
天猫:¥728
6.闪迪 加强版 240G
闪迪 加强版 240G 固态硬盘,在实际使用上非常流畅。240G大牌TLC固态这个价格也是非常难得的。加上闪迪也提供了自家的Dashboard控制软件。算是给固态硬盘提供一个维护功能。能提供这样软件硬件结合的厂商还不是很多。对于性能、稳定性有一定要求的用户,选择闪迪固态增强版算是性价比很高、也较为省心的选择。但是追求极致性能的话,SSD Plus还是不能够满足的。
Sandisk 闪迪 240G
天猫:¥649
7.金泰克 S300 240G
这款金泰克240G固态硬盘,3年包换,读取速度550MB/s,写入速度410MB/s,保持持续高速读写,时刻激发潜能,带来更加畅快的游戏及文件读写体验,经过严苛的initial bad block测试,保证数据可靠安全,SMI主控,最大限度提升硬盘的更新速度及使用寿命。
tigo 金泰克 S300 240G
天猫:¥469
8.影驰 铁甲战将 240 M.2
这款SSD的特色是散热,除了主控的智能温控之外,影驰还设计了独特的寒焰散热器,它的块头比常见的M.2硬盘散热片大多了,也更美观一些。实测显示这种“暴力堆料”的散热器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可以将M.2硬盘的温度从80多度降至50多度,避免触发SSD过热保护,同时这种金属模块也是对M.2硬盘的一种保护。
影驰 铁甲战将240-M.2
天猫:¥669
9.PLEXTOR 浦科特 M8SeG 256G M.2
PLEXTOR 浦科特 M8SeG 256G M.2 NVMe固态硬盘,定位高端,基于Marvell 88SS1093主控,搭载东芝15nm TLC颗粒+512MB LPDDR3缓存,可提供 2450MB/s读取,1000MB/s写入,4K随机读取最高为 210,000 IOPS,写入 175,000 IOPS,拥有150万小时MTBF保证,提供3年质保。
PLEXTOR 浦科特 PX-256M8SeG M.2
天猫:¥799
10.intel 英特尔 540S系列 M.2 2280
intel 英特尔 540S系列 M.2 2280 固态硬盘,搭载 SM2256 慧荣主控和16 纳米 NAND 闪存三层单元TLC颗粒,接口为M.2,采用SATE传输 6GB/s,2280规格,持续读写性能最高可达560MB/s和480MB/s,随机读写性能分别为78K IOPS和85K IOPS。540S经过精心设计,优化了面向70%/30% 4KB随机读写混合工作负载的性能,从而可提供至关重要的性能。通过高效管理任务,其电池耗电量大大降低,同时拥有AES 256位自加密,享有5年保修。
Intel 英特尔 540s 240G M.2
淘宝:¥568
内存容量其实够用就好,8G对于大型游戏也能胜任,但硬盘区别就大了,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速度天差地别,受够龟速的朋友不妨换一个固态硬盘,效果肯定是立竿见影的。
临近9月又到装机季,一说装机,固态硬盘绝对不能少。然而固态硬盘也是百花齐放,市面上数十个牌子以及数不清的型号,对于不太懂硬件的聚友来说,简直无从下手。
鉴于大部分人都是采用固态硬盘装系统+机械硬盘做仓库盘的组合方式,只装系统的话120/128GB的固态硬盘绰绰有余,因此这个容量也是最热销的。因为型号实在太多,这次聚滑哥就给大家汇总对比京东上最热销的30款固态硬盘(京东东芝120G都断货了),我们先看图:
点击可查看大图
对比的包括有价格,闪存类型,闪存芯片,主控,缓存容量,持续/4k读写性能,以及保修年限。
特别提示:
1、上述数据均采集自京东,以及品牌方官方网站数据,价格不代表目前价格,仅代表截稿时的价格,持续读写性能并没区分是否为“压缩数据”和“非压缩数据”,部分数据为ATTO的数据,仅供参考;
2、“/”仅代表小编没找到对应数据,例如缓存容量,并不代表“无”;
3、加“?”的代表真实性需要考究;
4、并不排除个别厂商会推出更换闪存、更换主控的改款型号,例如闪迪 加强版,2016年的版本为MLC,2017年的版本为TLC。
综合最佳选择:三星(SAMSUNG) 850 EVO 120G SATA3 固态硬盘
选择理由:从表格可以看到,三星在性能方面简直一骑绝尘,这款采用三星MGX主控及三星原厂闪存颗粒的固态硬盘,4K随机读写都逼近10万大关,持续读写都已经接近SATA3接口的理论极限,对于一款SATA3接口的入门产品来说,已经不能要求更多了。非要吐槽的就是3D V-NAND,实际上只是TLC闪存,但这里就不为TLC闪存洗白了,毕竟三星提供了长达5年的质保,这是以上30款固态硬盘里面质保时间最长的,可见三星对其充满信心。价格方面,三星 850 EVO售价属于略偏贵,不过碰上促销的话,一般来说400元左右就能拿下,相比其它固态硬盘来说并没贵多少,而速度,主控,闪存,缓存,保修等都是靠谱的,因此综合来说,850 EVO是120/128GB规格中的最佳选择。
三星(SAMSUNG) 850 EVO 120G SATA3 固态硬盘
京东:¥469
性价比之选1:建兴(LITEON) 睿速 V5 128G SATA3 固态硬盘
选择理由:众多型号之中,论性价比的话,第一款我挑选了这款建兴的固态硬盘。有特价的情况下这款固态350元左右就能入手,这款固态采用的是慧荣SMI &SM2258主控,以及海力士的TLC闪存,还有这个价位少有的256MB缓存。性能表现尚算不错,4K随机读写达到 IOPS。建兴作为老牌的存储厂商,做固态小编还是放心的,这款固态唯一能诟病的就是SMI的主控了,毕竟SMI主控我们更熟悉的领域是在U盘上,在SSD上SMI跟传统的Marvell,Sandforce,三星,Intel等都有差距。不过考虑到一分钱一分货,在存储产品水涨船高的今天,350元买到这么一款固态,性价比算得上出色了。
建兴(LITEON) 睿速 V5 128G SATA3 固态硬盘
京东:¥399
性价比之选2:联想(Lenovo)SL700 120G SATA3 固态宝系列 SSD固态硬盘
选择理由:联想的电脑虽然名誉天下,不过固态硬盘确实很少有听说,但要谈性价比的话,小编的第二个选择就是这个联想的固态宝。选择它的最大理由就是性能,540/500 MB/s的持续读写, IOPS的4K随机读写,在400元以下的固态里面基本数一数二了。东芝的闪存芯片令人放心。这款固态硬盘采用的主控来自于群联,跟上面提到的SMI一样,群联同样是在U盘领域里面更活跃,来到SSD领域,可靠性还尚需时间考验。但看在价钱份上,这款固态硬盘值得考虑。
联想(Lenovo)SL700 120G SATA3 固态宝系列 SSD固态硬盘
京东:¥389
一些选购建议:
1、如非预算紧张,我们尽可能选择大品牌的固态硬盘,例如三星、浦科特,综合来说这些品牌采用的主控、闪存颗粒,以及性能都可以得到保证。实际上这些品牌的固态硬盘跟二三线品牌的差价只在50-100元,对于一个可以使用几年之久的固态硬盘来说,这点差价最好还是不要节省。
2、别太纠结MLC。寿命来说,MLC&TLC这点已经深入民心。但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上面的表格,目前120/128GB的固态硬盘中,采用了MLC的固态包括有金士顿V300、金士顿HyperX Fury,金泰克 S520,创见340/370。金士顿V300、HyperX Fury、金泰克S520,可以看到持续写入性能实在惨不忍睹,为了虚无缥缈的寿命(实际上更看RP对不对?),牺牲了这么多的性能实在不值得。至于创见的两款SSD,价钱已经逼近500元,稍加一些都能买到240/256GB的产品了。
3、群联和慧荣霸占中低端市场。从表格看到,采用群联和慧荣主控的SSD占据了半壁江山。以前有玩过U盘量产的话,相信对这两个主控都很熟悉,不过正因为如此,搭载了这两个品牌主控的SSD,都被戏称为大号U盘。搭载这些主控的固态硬盘,在性能上都占不到优势,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可靠性同样未得到时间考验,唯一优势就是价钱便宜。大家选购的时候,若非预算紧张和追求极致性价比,能不选就不选。
4、别太纠结持续读写性能,更多去关注4K随机读写性能吧!对于固态硬盘来说,4K随机读写性能才是精髓,毕竟大家不可能用固态硬盘存放影音这类大容量文件吧。然而绝大多数品牌都不愿意直接公布自家固态硬盘的4K随机读写性能,因此可见表格,大部分品牌的4K随机读写性能小编都用了“/”。这些不标注4K性能的固态硬盘,小编只能说,小心翻车!如果非要买,最好多上网找找评测,看看第一批吃螃蟹的烈士们,实测能测出什么数据再决定。
现在装机硬盘肯定会首选SSD,容量小一点不怕,后面再补一个HDD不迟。SSD有着稳固和高速的优势,深受用户喜爱。然而SSD有着各种各样的尺寸和接口,并不是每一个用户的电脑都能通用,所以选购SSD硬盘前必须先了解SSD接口标准的知识,不然买回来不认盘那就尴尬了。
当前最主流的接口当属SATA3.0,常见的HDD/SSD硬盘都在使用这种接口,比起2.0的理论速度有了显著提升,不过鉴于HDD的技术发展缓慢,实际使用情况下,差别并不多。然而在迎来SSD之后,接口的差距就明显了起来,早期的SSD就能达到2.0标准峰值300MB/S,显然SATA3.0的600m/s更适合SSD。
随着SSD技术的发展,目前SATA 3.0已经成为了SSD速度提升的瓶颈,于是有了各种各样的新标准诞生。不过对于一般用户来说,SATA3.0接口极为成熟,性能已经非常够用了,无谓去追求自己用不上的极致性能,而花上大价钱。
msata是SATA协会(Serial ATA International OSATA-IO)开发的新的mini-SATA(mSATA)接口控制器的产品规范,新的控制器可以让 SATA技术整合在小尺寸的装置上。同时mSATA将提供跟SATA接口标准一样的速度和可靠度,提供小尺寸CE产品(如Notebooks/ Netbook)的系统开发商和制造商更高效能和符合经济效益的储存方案,比较广泛的运用于超极本、商务本等追求小型化的笔记本电脑中。
简单来说mSATA就是迷你版本SATA接口,虽然样子与mini PCI-E一模一样,但mSATA骨子里依然是SATA,速度也还是6Gbps,和PCI-E互不兼容,所以已经没什么前途了。当然你的老本本有这个接口的话,那么搞个SSD升级一下,还是能再战3年的。
说到PCI插槽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当年小编就因为自家PCI接口的老爷机被AGP淘汰而恨得牙痒痒的。现在PCI-E已经成为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了,由于工作原理的优势,PCI-E最大速度能达到32Gbps,毫无疑问能充分发挥SSD的潜力。
虽然PCI-E接口的SSD性能高大上,但是价格极为高昂,一般只有企业级或者旗舰级产品才会使用该接口,同时也对主板的通道数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朋友如果你的机子很一般,预算也很普通的话,那么还是不要考虑PCI-E接口的产品了,这东东专供土豪的。
目前最火的接口当属M.2接口,上面的mSATA就是被这货打得体无完肤,16年开始新出的主板基本都标配M.2接口,可谓前途无可限量。M.2最初叫NGFF接口,尺寸极为小巧,三种常见的规格为、2280等,前边是宽度、后边是长度。
当然M.2大火可不只是身板迷你,同时实力也是极为强劲的。M.2接口也细分为两种:Socket2和Socket3。前者支持SATA、PCI-Ex2接口;而后者专为高性能存储设计,支持PCI-EX4,理论接口速度高达32Gb/s。这2种接口的差距简单来说就是M.2 SATA速度在500m/s左右,而M.2 PCI-E则可以轻松达到1000m/s以上,毫无疑问,M.2 PCI-E接口的产品将会成为主流。
很多朋友表示想入手一个M.2 PCI-E接口的SSD,但发现不怎么好找,因为低价产品基本都不会标注自己是M.2的哪类型接口,这里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看该产品后面有没带NVMe这个参数,如果有那么它就是PCI-E的接口,没有那基本是SATA的了。
大家都知道安装SATA硬盘要在BIOS上开启AHCI选项,可以将其看为SATA的优化驱动。而NVMe也是类似AHCI的一种协议,是专门为PCI-E SSD设计的协议,所以认准这个协议就能买到速度最为优秀的SSD。
还要啰嗦的就是,购买SSD前还要确认自己的主板能支持哪种接口,有些主板只能插M.2 SATA的,有些主板却能兼容2个接口,所以还是要做好功课的。
总结一下,现在SSD虽然容量还是偏小,不过速度已经远抛HDD,无论是当系统盘还是用于老电脑升级都是非常合适的。既然选购SSD是最佳方案,那么就要挑一个好用的,一般用户挑个SATA 3.0的就已经很好用了,速度有保证,而且价格相对较低。
而要控制主机尺寸和追求极致速度的朋友就务必要选M.2接口的SSD了,M.2 SATA速度没变,只是尺寸缩小了。而M.2 PCI-E可谓是高端之选,价格尚算可以接受,速度上天,预算够的朋友建议直接上M.2 PCI-E,旧机升级的朋友则需要提前确认好自己的主板是否支持该接口。
最近笔记本电脑老是罢工,于是想搞个ssd升级下硬盘看看,因为是老机器了,平时没怎么用它,只是给孩子看看动画片这样 ,不想买太贵的ssd,于是瞄准了英特尔ssd系列的低端产品。
Intel的固态硬盘在同类产品中一直以性能著称,价格也一直高高在上。这款intel 英特尔 540S 120G SSD 固态硬盘,是535的升级版。采用SMI慧荣的SM2256主控,Sk Hynix 16nm TLC闪存颗粒,最大连续读写速度为560/480 MB/s,4K随机读写最大为 IOPS,整体性能比535系列要好,属于现在中端SSD的主流水平,另外Intel是提供五年的质保,可谓良心。 但是真的如此么,我们来看看开箱吧
升级用的笔记本电脑 惠普G42系列
到货的ssd 英特尔的
开始还以为就这样 然后我看贴胶纸的地方还有两层。。难道是二手的
还好 里面还一层保障 原封的 哈
这个低端的就是比较省啊 我看其他系列的是泡沫 这个是硬纸板啊。。。
准备开封了 哈 大家往下看了
这个是惠普g42拆下来的 三星640g硬盘 可以加个硬盘盒做成移动硬盘 拷电影用
来来来 插上去看看
直接进pe分区装系统
纯 容量 111g 应该就是这么多了吧
分2个区 然后4k对齐 &这个百度很多教程啦 就不说了
就是比较慢啊 克隆系统中 要长达10分钟以上 是不是我的电脑比较慢啊
装好了 win10 我们来测试下 ssd的性能 估计够呛啊
初次测试222分 有点二啊。。。再重启下 打开ahci 看看
440 分 还好 算是一般吧 &要求不高 能够让老本子升级 用多几年就ok
开箱到这边 购买上奶茶东 当初购买价格是299-15 优惠券 适合老机器升级 新装机器就不要选这个了
11月份聚超值网站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本人积极参加,用心参与,还是很出意外的获得了三等奖75美元礼品卡,编辑老师很认真组织了我们几个人中奖幸运儿组建QQ群,认真解答我们的疑惑,为海淘新手的我提出了可行的建议,最终选择了当日好价69.99美元,支持直邮中国的闪迪ssd&plus&240g,经过3周的等待,终于送到了我的手里,接到快递的时候箱子很大,但感觉轻若鸿毛,哈哈,没啥感觉,看包装完整,确认签单后亟不可待的打开,终于看到了红色的小闪,答应毒哥和皮卡丘编辑老师要写一篇心得的,就是时间有点晚,莫怪啊……
黑五心愿清单活动》》链接点击》》
先来进行产品科普:闪迪ssd&plus&240g这款加强版固态硬盘,读取速度达到520MB/s,写速有180MB/s,SATA&3.0接口,可以向下兼容SATA&2.0和1.0,支持TRIM功能,Dashboard&随时监控使用状态,最多可承受m/秒的冲击,恢复力强,有效地防震,抵御温度波动变化,保证数据安全。主要支持三年全球联保!高端的Extreme至尊极速系列更是支持10年全球质保,这得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有多大信心啊!
下面开始晒物之旅,各位看官细细看来:
1、一个小硬盘,收到了一个大箱子,完整的美国亚马逊的快递盒子,还有基本看不懂的发货单……
闪迪ssd plus 240g
美亚 ¥453.8
2、打开后是厚厚一层牛皮纸加上小红盒和一张美亚的发货清单
3、来对小红盒一个特写吧,产品名称闪迪&ssd&plus国内发布同款名称是 “闪迪固态硬盘加强版”。
来对小红盒来个单独的特写吧,大红色代表着喜庆,代表着终于可以把家里的电脑更新换代来个大提速了……
SSD&PLUS包装采用正面红背面白的风格,正面红色大亮骚,背面产品说明白色小清新。可以看到是在中国生产和包装的,入门级产品提供三年全球保修。
打开包装,附件是一个7MM-9.5MM转换支架,一份纸质说明书,一张保修卡。转换支架带3M背胶,可以牢固的粘连在SSD上,闪迪还是考虑的很细致的啊。
SSD主体采用塑料材质,入手轻,但是保护性还挺好的,不怕跌落,不怕损坏,但感觉就差点了。
对内部包装再来个大特写。
打开一层薄膜包装的固态硬盘主体
中间上机我因为晚上就没有来得及拍照,我的电脑是12年刚结婚那会花了6000多配的,e3&1230&v2的cpu,华硕gamer&b85的绝配主板,芝奇8g的大钢牙套装内存,映众&gtx660冰龙的显卡,希捷酷鱼2t的硬盘,这个在目前用来玩游戏还是杠杠的,当然加上这块固态硬盘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最后来张跑分的图吧,读取速度还是很不错的。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聚超值的给力活动,希望多搞点利于广大聚友的活动,为我们谋福利,哈哈!
自从换了华硕的Z97小钢炮后,显卡就不高兴了,,嫌板子小,居然玩自尽。。我一气之下就扔了它,敢威胁我,,反正WOW,LOL,风暴用HD4600也能凑合,于是在没有独显的时候,一直没有注意过的M2接口就不知不觉的长草了,,最开始是951,OEM版的,不过是AHIC接口,不是M2,后来黑五前去看intel的750,,结果看到了棒子的950PRO,M2接口,,179刀,美亚自营,和intel750的价格一比,不能忍。
Samsung 950 PRO -Series 256GB
于是在等了小半个月后,来到了我的手中。
打开包裹一看,居然就这样送过来了,就一个缝好的袋子,真是缝的,,还有线。。里面有塑料垫子.歪果仁真是环保啊。
里面一个小盒子
开箱!!看到实物发现好像笔记本内存
里面居然有中文说明
之前做了功课,小钢炮可以支持2280尺寸的。晚上拿回家,立马强势插入,是的插入,不需要螺钉固,定不错。
请无视灰尘,,谁没有个灰暗的过去和现在以及将来呢..是吧。不是我懒,,真的。
拔了已有的硬盘,在BIOS里打开NVME,插上早就备好的windows安装U盘,,,咕咕咕,,到进入桌面只有15分钟不到,,真的好快。之前在做功课的时候都说win7没有原生NVME驱动,各种麻烦,,所以没有装7,装的10,所以很顺利的进了系统。
10是10586的版本,,安装的时候用我笔记本上win7的CDKEY就激活了。
系统直接识别到了NVME设备,习惯性的没有分区。
为了更好的性能,还是安装了棒子的驱动和官方监控软件。
用这个软件测试了一下,发现随机写入还没有两年前的金士顿120G的好看。
接上老系统盘金士顿的120G.写入还高那么一点点。
不可免俗的下了Benchmark跑下。
反正棒子的各种SSD在各种测试下数据都很好看,,,这个也不较真(爽)
还是来实际的吧,,单个的大文件确实比老硬盘们快很多了。
但是拷散文件还是快步起来,,,比如已装好的wow文件夹。。传输不稳定,,20M-90M忽上忽下的,不如单个文件稳定,忘了截图了,,毕竟是晒单,不是评测,这个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不敢写评测,文笔不行。
接上老硬盘们,从12月6号到手用到今天,开关机重启确实非常的快。。在实际使用中,,毕竟家庭用,QQ,网页,视频,lol和风暴。带一丁点工作VMware,非常够用了,VMware直接安装在这个盘上,加载确实快很多,爽爽爽。
有M2接口的主板,,,还是建议上M2原生接口的ssd,不管哪个牌子的。
感谢聚超值,,让我学会一个断手复生术,,比剁手还厉害,,怎么办,,,明明初衷是为了省钱,,,卧槽。
之前的笔记本卡的都想摔了它,开机需要3分钟,装上了三星&850EVO&后10秒开机,惊呆了。走吧,来和我体验非一般的感觉吧。
只要不是特别小白的用户都是到比起内存升级来说,升级硬盘带来的体验是更好地,于是我就在bigshop平台入了一个大品牌的SSD硬盘——
三星&&850EVO&120G&&2.5英寸&SATA-3,价格应该比较便宜。
不得不说这个包装实在是太良心了,着实让我震惊了。
下面说说他的外观,除了三星风格的黑白配包装之外,5年质保尤其醒目,给人一种信得过的感觉。整体包装比较简单大方。
标准的2.5英寸硬盘,可以同时兼容笔记本,超级本和台式机,而且重量很轻。打开之后,真面目出来啦。
黑色金属涂层,表面磨砂设计。
官方的一些参数信息:
三星850&EVO拥有120GB容量,使用SATA&6Gb/s接口,MTBF达到1,500,000小时,主动读取(平均功耗)最大3.7W(1TB),主动写入(平均功耗)最大4.4W(1TB),闲置功耗最大50mW,设备休眠功耗仅2mW。
我的华硕N75是11年底买的,升级了8G内存加装了一块硬盘,已经被虐了近四年了,现在速度越来越慢,是时候换SSD了。
有选择困难症的我看到聚小编一直推三星850EVO,决定入手这款。
&&21:24:11&&&&提交订单&&&&&订单编号956186XXXX&&&&
不知道是否在20名免单中奖,小编还未公布,期待啊。
收货拿在手上,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这么轻,包装这么单薄,就一塑料袋直接装着硬盘纸盒。纸盒包装厚度不到1角硬币,而且纸比杂志封面还薄,里面也没有防震防压填充物。不过京东的物流还是让人放心的,产品完好。
硬盘、光盘、无字安装图示、保修说明、塑壳就是全部内容物。支架、螺丝、连接线这些都没有,我的电脑内有支架,可是没有螺丝。安装过程麻烦不少,螺丝难找啊。
产品很小巧、精致。
好不容易找到了8颗螺丝,马上开始升级手术。晒一下桌面。
先拆出机械硬盘,N75换硬盘很方便,底板2螺丝,2硬盘支架各3枚。拆卸前记得先断开电源并拆下电池。
机械硬盘是希捷、西数。N75的主板是HM65垃圾,不支持RAID,虽然能装两硬盘但是不能组RAID0。所以才有换SSD的冲动。
轻松安装完成,SSD已经安静的躺好了。不能RAID0让我很郁闷。
N75健硕的后背。
要装系统了,跑分图就不发了,网上评测很多,不能组RAID0也就没有更多惊喜了。盗版win7.64旗舰系统开机速度10秒。与官方“
4KB读写达到98K&IOPS和90K&IOPS,
读取540MB/s,写入520MB/s”,相差不大。相比机械硬盘提升非常大。如果你的电脑正渐入颓态但是舍不得换掉,就装个SSD吧。后期如果使用中有短命或掉速的情况,再单独向大家汇报。下面发两张“重量级”照片。
最后感谢聚超值的各位工作人员,谢谢你们搜集整理这么多的超值信息。
家里的老本本服役6年了,联想G430,陪伴我走过了大学时光,赞一个,目前依然再用。本子保修期内免费更换屏幕一次(故障是屏幕有闪烁飞线),除此完好无损,联想质量还是可以的。六年使用后感觉性能已经严重跟不上时代了,所以下手入了联想G510性价比高啊。在入手笔记本后,直接改装SSD,以提升性能。选取的依然是性价比超高的创见340,256G款,某东用券499入手。
创见(Transcend ) SSD340 128GB SATA6Gb/s 2.5英寸固态硬盘
忽略我那凌乱的办公桌吧,某东速度就是快,半天送到。
回家准备上机
先来张全家福,配件有个支架,并且做工不错。很扎实。
特写。未拆标识
想拍支架厚度呢,结果我这令人着急的摄像技术,虚了。凑合看吧,很厚实。
塑料的外壳,拿着很轻巧。
上机,马上开拆本本。联想的模具设计的不错,方便升级。后盖拆下后,全部都在这了。
来张显卡散热特写,只是不知道为何要将这里喷上黑漆呢?(便于识别?)
单条4G低电压内存。还有个卡位方便升级。
网卡,看不懂什么型号的。
硬盘拆了。
原机代的500G硬盘,速度不行。开机基本1分钟。装机过程由于只有自己施工,不拍照了,跑个分吧。这里说下,创建自带的系统复制工具真的很方便,复制过来直接开机,不错。
开机时间不错,没有特意该启动项。很不错。
最后上个配置图吧。大游戏基本不玩,办公用,速度不错。
升级SSD后,速度飞快提升,不止是开机速度快,打开软件,进游戏读取进度都很快,推荐对性能有要求的朋友入手SSD。这里我没有选择一线大厂品牌的SSD,一是因为不想花太多钱在这方面;二是我对跑分不敏感;三是我之前U盘是创见的,还是有感情的。
最后真的应了那句话,用了SSD后,就不愿用机械硬盘了。
新年好,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我不废话了(省略千言万语),在新年有为我的联想Y510p进行一次小升级,目的是为了在来年的工作带来更高的效率之余,有更快的速度体验。
Crucial 英睿达 MX100 256g SSD固态硬盘
本次从HK某电脑城购入Crucial&M550&256G,感觉价钱比较适合,(HK。755元)港元汇率自己上网查。本想入手某星840&pro或者850&pro无耐价钱。。。。。对普通工薪一族的我来说实在是太高鸟。香港购买数码产品的教程太平洋网上已经有很详细了,我就不再水口了,马上上图。。。我喜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拆机走起。
朴实的包装。
卸下电池,将光驱保险开关打开取出光驱,错了我这里是显卡才对。
GT750M&2G的外置显卡,与主板上的GT750M组成SLI。
然后把小Y盖子打开,小Y的核心部分就尽在眼底了,装上硬盘开始分区装系统鸟。
系统装好马上来个速度测试,AS&SSD测试一下这次的Crucial&M550速度。
为何网上的测试传输能达到500MB/s以上,我自己测试的就只能达到这种程度呢,废解。
再来对比一下之前使用过的某刚的一款SP900&&128G产品的测试分值。
顿时感觉回来了,这产品还是不错的。经过我们3X0的启动项优化,把一些他认为不重要的东西禁用了,来看看我们的开机时间是多少。其实启动时间在过去使用过的其他SSD都差不多,相差都只是0.X秒的差距,我这凡人感觉不出来的。使用真是非常的流畅,没有机械硬盘的卡顿感。
本人现在是一名学生。2010年3月份买了现在这台电脑,一直用到现在,进过水,也从上铺摔倒水泥地面上过,可是就是生命力顽强,到现在一点事都没有。哦对了,电脑是神舟A550-i3,主要配置如下:
&&&&&&&&&&&&
其实在换ssd之前,楼主的电脑硬盘是这货:
作为一名好学生,我深知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所以尽管一直厌恶着由于机械硬盘的慢慢慢给我带来的烦躁与不安,但是一直都在默默地忍受着(好吧其实是因为穷)。直到前几天,我实在不能忍了。
事情的导火索是看电视剧。楼主是个电视剧控,所以各种各样的,从古至今的电视剧楼主都会去看。前几天看陈道明的《康熙王朝》,再一次被陈道明的演技所打动,还记得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东亭呀,你觉得我们现在像什么?像两条老狗,两条为大清看了60年的老狗!!朕真希望上苍能在给我20年的时间,培养出一个盖世之君......没时间啦!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是的,哪有那么多时间供我们挥霍?我居然把自己的青春白白浪费在机械硬盘这等身外之物上!岂能容忍!换!
好吧其实是我看视频长时间以后,再开别的软件就卡到爆,真的是不能容忍了。
正巧,前一段时间美亚各种ssd打折的消息,镁光m500就旋即进入了我的视线之中。它的优良的性能,风骚的外观,还有比较强大的稳定性,都深深地让我陶醉,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便宜!!!
在确定了大体方向之后,楼主用了两天的时间恶补ssd相关的知识,知道了镁光的售后之渣,这坚定了我买美行的信念。
但是,楼主作为无收入能力的穷学生,海淘这事其实是从未尝试过。于是我就把目光转投到了无所不能的大淘宝。在咸鱼上很多朋友加一点钱出m500的,这价钱相对于国内的售价来说还是非常划算的。于是楼主就入了一块。(截止到现在为止,楼主还是建议大家买m550,性能要强不少,价格却没贵多少,性价比比m500要高)
接下来就是等待到货了,卖家是北京的,北京到哈尔滨,顺丰就用了10个小时,给顺丰赞一个。
下面就是开箱图了。
背面,我的这个盘是新加坡产的。
这是亚马逊的发货包装,75.5刀。
这是亚马逊包装的内部,是用泡沫纸垫起来的,不得不说亚马逊这一点做得很好。
ssd本体和支架。
这个支架上有一串数字,不知道什么意思。
这便是m500与我的机械硬盘的对比了。M500的铝合金的外壳摸上去超级舒服,很有质感,做工也非常精细。机械硬盘这个时候还没有从电脑的硬盘支架上拆下来,四个缓震胶垫看着好扎眼。
垫上支架,装在电脑的硬盘架上的样子,非常轻,重量大约是机械的一半。固件是MU05的,据说是修复了MU03中的05和C4两项数据爆表的问题。
最后,装入电脑。
装个ssd其实很简单的。下面就是装系统啊之类的工作了,又枯燥又浪费时间。
给大家提个醒,最好是用windows原版系统进行安装,这样自动4k对齐,省事省力省心。
然后简单跑个昏。
我电脑的硬盘口是sata2的,所以速度有限,不过就算是有限也比机械强多了啊啊啊啊!
另外,在安装完ssd之后,要记得对ssd进行一下优化,详细的优化方法和教程自行百度下就ok了。有人说不用优化,不过我觉着既然提出了优化方法就优化下吧,毕竟穷,希望多用点时间。
之前用机械硬盘的时候开机基本是2分钟左右,现在稳定在21秒,并且开各种软件飞快,outlook打开只用5秒,之前都是1分钟的状态。用着的确是爽。
可是,毕竟还有个机械硬盘,作为一个标准的穷学生,得学会处处变废为宝。硬盘这玩意还不能卖,一不留神艳照什么的泄露了就不好了。所以只有两个途径可以解决,第一就是买移动硬盘盒装进去当移动硬盘使,第二个就是买光驱位硬盘盒,当仓库盘用。
经过了长时间的纠结,再加上基友的撺掇,我终于还是买了光驱位硬盘盒。现在的光驱位硬盘盒基本只有两个尺寸的,所以在买以前自己量一下也可以,或者是查一下自己的光驱型号报给老板让老板给你推荐也可以。
于是又进入了无尽的等待。这回真的是无尽的等待。从深圳到哈尔滨圆通给我发了5天!!!
不过还好终究还是到了。
下面又是开箱图。
好吧,所谓的开箱图其实就一张,因为这玩意着实没啥好看的,而且,我感觉淘宝上的都差不多,所以大家如果想买的话找个便宜的买就行,没必要买贵的。
既然到了,那么就开装。注意,随盒附送的8个螺丝,有4个是拧在硬盘本体上的,用来与硬盘位的槽固定。如下图。
然后将硬盘装进去就行了。然后卸下电脑上的光驱,这个每个电脑型号不同所以固定螺丝的位置不同,我的电脑是在D面上有一个螺丝,拧下来就可以卸下来了。有的电脑是得拆下键盘,在C面上有固定螺丝,这样可能复杂一些。
然后就是把原光驱的外面板拆下来装在光驱硬盘盒上了,其实也可以用光驱硬盘盒送的那个面板,但是,原光驱面板装到上面才能保证缝隙比较小,跟原来光驱装在上面的时候差不多。这一步很麻烦,各位最好是上网搜索一下自己电脑型号对应的光驱前面板的卡扣位置,不然很容易把卡扣弄断了。
装上了就可以塞进去了,然后进行固定,就ok啦。
所以装完了以后,我的电脑硬盘大约是这样的。
前三个是ssd,后面的是我的机械硬盘。
理论上应该完事了吧。可是!
可是,就在这时候我重启就搞出飞机了。
居然启动的是我机械硬盘里面的系统。
我就在bios里面一顿狂找,也没有找到将ssd设置为首选磁盘的选项。
于是我就尝试着进入pe,然后在pe下试着将机械硬盘里面的系统格式化掉,然后用原版系统盘进行启动项修复。
修复的时候,程序在我的机械硬盘的活动分区内建立了引导程序,然后对ssd中的系统进行引导,也就是说,我ssd中的系统保留分区没用了。
作为一个典型的强迫症患者我自然是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就开始了漫长的百度。
终于,终于在
一个博客里面发现了玄机。BIOS,再关机,装上这个硬盘,就OK了。试试,果然如此。
开机按下F12,果然,ssd变成了第一硬盘。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我ssd中系统启动时小彩旗不见了,变成了读条,而且变成了英文“StartingWindows”。
于是强迫症再一次发作,我要找回我的中文小彩旗!!!
再一次百度狂搜。。。
终于找到了一个办法。
1:开始-&所有程序”中找到“附件”。右键单击“命令提示符”,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若弹出用户账户控制窗口,请允许以继续。
在命令窗口中键入bcdedit,然后按一下回车键。检查一下&Windows&启动管理器和&Windows&启动加载器下
找到locale那行
看是不是都是zh-cn&。
如果不一致,请在命令窗口中键入如下命令进行修改:
bcdedit&/set&{current}&locale&XX-XX
命令输入完毕后,按一下键盘上的回车键。
(注意:XX-XX代表语言。如:中国zh-CN)
然后,需要重启计算机,使更改生效。开机动画是不是出来了呢?
一重启,果然好用!!!
终于告一段落了。
附上windows的评分。
前天又给朋友在淘宝上买了个国行m500,只不过是120G的,今天刚到,拆箱图。
韵达空运,上海到哈尔滨两天。
可是,你包装好差劲啊!!!!虽说ssd不怕摔,但是你这么大的盒子里面不垫海绵纸是什么意思。。。
这是行货的盒子,上面有标签。
下面是硬盘托架的数字,跟我的一样,不知道什么意思。
好了,大体上就是这些了。老本子装上ssd,再战3年没问题。
我的小黑T61已经跟着我有六七年了,从工作开始就一直陪着我,这几年一直都对我不离不弃。虽然thinkpad被联想收购,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小黑稳定可靠的血统。用的这几年一直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自从开始升级win7以后,各种补丁,电脑也是也来越慢。电脑也就放在家里有一段时间没用了,但我还是喜欢带着电脑上班,不太习惯同步到云盘里,感觉带电脑更方便一些。就想着给电脑换块硬盘。
威刚(ADATA) SP600 256G 2.5英寸SATA-3固态硬盘
先来一张合照
放在家有一段时间了,电脑上面都是灰
前置的1394接口和无线开关
左侧机身接口,两个紧邻的竖置USB接口甚是扎眼,选配内置读卡器的PC卡插槽
右侧的光驱位
256G的SSD应该够用了,威刚性能稳定的口碑和小黑也是挺配的
盒子背面带有这个系列的一些参数
灰尘还正是多,有种被打入冷宫的感觉,小黑,你受苦了
底部有不少散热口,电脑使用的时候也就很安静
扩展坞接口,这个还没怎么用过
硬盘的位置,小黑的可升级性还是很好的,直接拧开螺丝然后抽出来就好,So&easy
希捷的机械硬盘,才120G,这次可是升级256GSSD哦
这就拆开了,工作也完成了大半了
觉得她两就是一卦的,色系也很搭
这就加上支撑架
归位,把新的SSD装回去,即将为小黑输送新鲜的血液
大功告成,完美!!!
&永远的thinkpad,永远的小黑
安装系统中??????????这屏幕上的灰尘,我都不忍直视了
&&小黑的五个快捷按钮,用的时候很方便。
上两张硬盘测试的图片吧,我可是挺满意的
小黑换上SSD以后,电脑还是有明显的提升的,无论是开机速度还是打开软件的时间都有很大的提升,开机15s。今后一段时间他又可以陪着我战斗了。
第一次在聚超值晒物,心里还有点忐忑,之前一直都是在学习,也从来没有跟大家分享点东西。说实话,心里是有点过意不去。这不,最近入了个SSD,顺便也折腾了一下我的老think,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出来交个作业。
威刚(ADATA) SP900 256G 2.5英寸 SATA-3固态硬盘
联想X200S,转眼间,已经陪我走南闯北好几个年头。虽然现在配置已经落后,但还真的舍不得扔。配置不行,自己就把能升级的换一下,等到哪天它自己挂了,到时候我再让它好好休息吧。
熟悉的thinkpad字样,虽然自从被lenovo收购之后,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东西,但每次看到心里还是觉得很亲切。
RJ11电话线接口,现在的本本基本上都看不到了,时代与岁月的见证。
VGA接口,都已经被插拔得伤痕累累了。
键盘都已经打油了。
小红点,哈哈。
180度平展。
接下来上场的就是今天的2号人物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SSD的价格是一路走低,威刚SP900,聚超值也推荐了几次。下了个狠心,直接弄了个256G的。
包装盒背面,威刚几个热卖的SSD型号参数都在上面了,威刚这招还真狠,可以省不少,估计是为了响应环保。
真身出现,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好轻,现在的科技真发达,越轻便性能反而越强。
防伪贴,撕毁无效,还特意搞个英文版的,欺负我四级没过么?
笔记本的背面,虽然已经拆过好多次了(之前升级过内存),但每次感觉都不一样。
拆开电池,马上准备开拆。
硬盘位的螺丝,拆硬盘出其意料的简单,只要拧开一个螺丝就搞定了。
抽出来就可以了
拆开硬盘架,里面的机械盘出来了。
穿上衣裳,正式入驻
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机械盘就这样被华丽地替代了。
鲁大娘打前锋,先让大家看看我的配置。内存自己加了一条十铨的2G,现在6G这样用着也还行。
简单的读写测试
最后简单说一下使用感受吧,SSD毕竟是SSD,电脑的速度还是快了不少。最明显的就是开机速度了,这个最直接。我估摸着这换了SSD,又能够我撑个一年半载。刚好这段时间也可以看看能不能通过聚超值购得一款称心如意的超值本本。
前几天在聚超值晒了入手的Acer&R7&572,用了几天,对于用惯了固态的人来说,真是没法再适应鼠标转圈圈了,这点上看R7那5400转的机械硬盘的确很一般。好在R7是有mSATA接口,不用像给我的老伙计三星R431加装SSD的时候,只能占用原来的硬盘位,然后在光驱的位置装上机械硬盘,比较麻烦。
&选购过程&
楼主是个急性子,今年三月买闪迪那块SSD的时候,某讯529到手,当时的价格我认为还可以啦,谁知道接下来SSD开始了降价潮,主流的那几款纷纷到了450以内,哎说多了都是泪
&&其实这次买mSATA我心里很清楚,美亚的镁光M500&240G到手800左右,是最好的选择,无奈我没那个耐心,真心没法忍受我的新笔记本的鼠标偶尔还要转圈圈
&&于是决定国内电商买块128G的,最后选择了
浦科特(PLEXTOR)&M6M系列,某东629,某讯599,果断某讯入手。哎,其实楼主一直是比较喜欢某讯的,可是不争气的企鹅把他送给了某东,这次体现在送货上,尽然出现了延迟送货的情况!哎,毕竟不是亲儿子......
&不唠叨了,上图!&
&为R7定制的内胆保护套&
感谢日亚定制象印保温杯友情客串背景帝!
&给R7安装mSATA固态&
安装固态及系统前当然要做好准备工作:1、工具箱&2、固态(废话)&3、已经刻好系统的U盘
依次拆下螺丝,并且按照原来的顺讯摆放好,方便装回!注意如图2块脚趾脚垫下也有螺丝,用手指甲扣开,取下螺丝即可。
终于见到庐山真面目
在mSATA安装固态,跟笔记本内存的安装方法是一样的,斜着直接插入!要注意那条黑线哦,小心点,楼主曾经在给自己的手机换USB数据口的时候,不小心把外音喇叭模块的线给弄断了,又得费钱去买个外音模块来装
安装完毕,装上螺丝,只有一个螺丝孔位
&U盘重装系统&
因为R7是自带win8.1正版系统的,而现在微软为了打击盗版,都会将这种预装系统的密钥写入BIOS,只要你安装的是对应版本的系统,联网后都会自动激活,省了很多事情。
1、弄清楚自己电脑预装的系统及备份密钥:使用Win+R组合键打开“运行”窗口,输入slmgr.vbs&-dlvin+r“,这个时候看到r7是核心版的系统,所以我下载了对应的系统,然后为了反正联网后后没有自动激活,备份密钥是不要的,这类的软件很多,楼主用的是Product&Key。
2、制作U盘启动系统:这类的软件也很多,自己找下度娘就知道了,楼主用的是
大白菜V5.1UEFI启动增强版制作的U盘启动。
3、插上U盘,
启动机器后,R7按f2进入
BIOS,查看SATA模式是否为AHCI,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固态的性能。
4、设置BOOT启动顺序,U盘为第一启动项。
5、F10保存退出,这时候就自动进入win8.1的安装过程了
3、自定义安装后,进入到选择系统安装到哪儿的界面
首先把全部分区删掉
这里,驱动器0
就是自带的1T硬盘
,驱动器1就是新装的SSD硬盘。
然后在驱动器0上新建1个分区,大小是默认值,也就是所有磁盘空间。
完成后驱动器0上应该有4个分区:恢复、系统分区、MSR、主分区。
然后在驱动器1上进行分区。我分了2个区:一个50G用来装系统,一个70G装软件;
这里注意,windows会自动选择安装在你最后一次分的那个区。所以分好2个区后,别忘了选择50G那个分区,不选就装到最后那个70的分区去了!
4、接下里就就比较顺利了,
期间会自动重启2次。
第一次重启时会有一个倒数10秒的倒计时,记得把U盘拔掉。
重新对1T的硬盘进行分区
安装完驱动,娱乐大师跑个分~
测试下这款固态的性能
搞定开机8秒,虽然我没有到5秒内,不过我已经满足了~
最后祝各位聚友中秋快乐!
聚超值微信公众号
聚超值小程序
聚超值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怎么加固态硬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