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战术改ak用什么电池好,求推荐

【分享】入手dyson DC25与TEK AK47一年使用对比_最吹水肥皂论坛_太平洋电脑网最数码论坛
【分享】入手dyson DC25与TEK AK47一年使用对比
最数码小弟
贡献8, 距离下一级还需192贡献
头衔:最数码小弟注册:
自动加载图片
楼主 电梯直达 楼
之前一直考虑说买个进口的吸尘器,会比国内的好些,事实证明其实差别没有我想象的大,但dyson毕竟是老牌子了,各方面还是值得信赖的,这款DC25用了一年主要感受就是吸力真的很大,但噪音也很大,噪音问题可能是吸尘器的通病吧。所以从使用来说,AK无线吸尘器肯定是比老dyson来的方便很多,吸屋顶、吊灯、墙壁、楼梯、地板,都是很方便的能实现的,相比老dyson就只能吸吸地面了,一些太高的地方也因为软管长度问题没法实现。当然啦,其实老dyson也有很不错的一方面,吸力很大吸的也很干净,之前朋友说那是因为他们用了不一样的电机,转速很快带动机器也就吸力很大了。虽然之后的AK也不逊色,但我还是忘不了第一次使用时那种惊讶的感觉。关于电池。AK是锂电池,使用的时间很久,一般我随手吸下,可以用个几天,打扫除的话,打扫一边屋子,充电正好。后来我又买了一块电池,更替使用特别是大扫除的时候很方便,一块放着充,一块用,用完了再换一块,基本就楼上楼下都搞定了。至于dyson,我个人觉得性能各方面都是不错的,但性价比不是很高偏贵,他家也有无线系列的产品,不过我感觉还是偏贵,以上就是我的使用分享,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本帖最后由 小石头060 于
14:40:11 修改]
该贴已被屏蔽
最数码小弟
贡献8, 距离下一级还需192贡献
头衔:最数码小弟注册:
该贴已被屏蔽
该贴已被屏蔽
该贴已被屏蔽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图片】STD战术AK简单评价【水弹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4,070贴子:
STD战术AK简单评价
75吨死神镇楼
开始你的演讲
自插二楼,顺便放点图。
舞台场控准备,
薯片已准备
西瓜已准备,请开始你的表演
材质还不错,远看有那么点金属质感,近距离第一眼感觉有点脆,但拿在手上还是挺结实的感觉。份量嘛,只能说因为主体里面有两块配重,托里有一块,总共加起来很有份量,但举枪时间久了会累。功能方面,很棒,初速不错,弹道很直,11v电池下射速还不错,无保险(电源开关)单发和连发切换有时候会有故障,刚好可以用最上面的不是很靠谱的“保险”来充当单发(官方好像也是这么建议的),重点说下单发的功能问题,单发的话千万不要快速点射,不然电机真的会很快过热,热到你都不想再摸握把,热到你会觉得再撸一个弹匣你的AK就会着火,也不要不停的连发,这玩意毕竟不是机枪,机枪都不敢随便连发,何况一把AK?精度和射程方面,精度还行,原厂铝管做的很精致,15-20米距离可以不用上旋,命中数还是可以保证80%左右,测试目标是一个15cm见方的方盒子。近距离10米射击一张扑克牌命中是100%。不足之处,除了保险电源开关功能没有,基本没啥毛病,斯泰迪给力呀这次,要说问题我就觉得那个护木下的战术导轨有点太靠近护木了,有些卡槽厚点的战术配件装不上去,图里的我的折叠握把只能用第一层导轨卡口,第二层的话就太紧了,然后UTG那种180折叠握把装不上,因为导轨上面空间太狭窄了,至少要突出1mm才行,这个可能需要厂家改模具才能解决。汇报完毕
没有钱啊, 肯定要改啊, 不改没有卵用, 金身是不可能金身的, 这辈子不可能金身的, 改电路又不会做 ,就是靠耍赖这种东西 ,才能维持的不死这样子 ,我下场感觉像回家一样, 我一年回去 。。大年三十晚上都不回去, 就平时家里出点事, 就回去看看这样子, 在场地里的感觉嘛,在场地里面比家里感觉好多了!! 在家里一个人好无聊,没有锦明玩,也没有乐辉玩,下了场子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呜哇哦,超喜欢下场的!!
小区好评!
楼主我想问下 为啥我这个红点这么模糊
楼主求问握把型号
保险能自己改吗?
7.4和11.1只是电池不同吗
楼主和锦明原厂scar比呢
我也買了…………感覺…………15米左右吧……………………我這裡是東莞,用自來水泡了3個小時的透明蛋
这里面还有电路板?
lz有试过换个电机么,再用11.1,看看受不受的了
还有原厂气密性怎么样
打不过我的熊
不过其实我喜欢玩轻型
战术AK看一百遍还是无爱。
我纯小白,已下单
可以在小区里玩吗
新入了锦明SCAR,等到了我对比看看,此外新的进展是我发现斯泰迪战术AK绝不能用11.1v持续玩,想要烧坏电机的请随意用11.1v爆撸,看来真的是要换一个强劲的能扛得住11.1v的电机才行,齿轮不用改,弹簧不用加,原厂弹簧已经够力了,没必要胡乱升级。
我买了一把在路上。这把枪你的意思是电池装上去随时开枪?没有保险措施
镇楼图密集恐惧。。。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来自雪球&#xe6关注 冷静!如何打好让人又爱又恨的AK来自 AK是德扑中最受争议的底牌,也是一副令人又爱又恨的底牌。大多数玩家都很愿意为AK下大注,甚至在翻牌前就打到ALL IN。但是很遗憾的是,AK是目前为止所有玩家输掉最多筹码的底牌。如何打好AK,是所有德扑玩家最值得研究的课题。AK基本攻略AK无论是同花还是不同花,在德扑的底牌牌力里排名都比较靠前。但是AK在大多时候只是一手中强牌,并非一手成牌,尽管它确实不弱,但是AK有时打到最后还是AK,没有任何成牌。特别说明:本攻略只针对国内线上德州扑克游戏标准局的中级别(一次买入100大盲注大约合人民币50元以下),不适用大级别和比赛场的SNG和MTT比赛。AK的正确观念1、AK还不是成牌,只是中强牌,严格说AK只是一个最强听牌;2、AK具有排他效果,其他对手拿到AA、KK的可能性减少;3、AK 基本打法应该加注入局,实际打法会根据各种条件而变化;4、AK翻牌前全下的获胜概率其实不如大家想象中那么高;4、AK的目标是翻牌成为顶牌型,赢钱对象是其它带A、K的底牌和中小牌型。AK的统计数据1、拿到AK的机会2、翻牌前全下胜率表3、AK 在翻牌圈成牌概率表AK在线上德扑(中级别)的基本策略不管在哪一个游戏的中级别场,拿到AK基本打法都是准备入局。AK的绝对牌力不错,面对所有的牌型都有比较好的对抗实力。玩家拿到AK的时候,第一个要先考虑是自己和对手之间的有效筹码量。补充说明:“有效筹码”是指玩家和对手之间,拥有筹码最少的那一位玩家的筹码量。如果玩家有60倍大盲注(BB)的筹码,对手有100倍大盲注(BB)的筹码,双方的有效筹码就是玩家身上的60倍大盲注(BB)。AK在各种有效筹码量的基本策略1、短筹码:有效筹码少于30倍大盲注(BB)AK在短筹码的时候比较不好打,加注或跟注5BB,基本上跟进就是全下的节奏了。2、中筹码:有效筹码量30-90倍大盲注(BB)中筹码比较适合规划2-3圈的战术,对AK这样可以迅速组合成牌的底牌特别合适,AK在中筹码最好别慢打,加注或跟注5-15BB,控制翻牌后筹码量和彩池比(SPR) 1:3左右,翻牌后只要中了顶对以上就准备全下,不中就看牌或弃牌。3、标准筹码:有效筹码90-150倍大盲注(BB)AK在标准筹码量的时候,对于翻牌后牌型牌力的要求必须提高,单独中一个顶对的牌力,已经不适合全下了,最好做1/2-1彩池的下注,测试看看有没有对手拿着2对暗3条以上埋伏,遇到危险的牌面,AK顶对要果断放弃。AK在标准筹码量的时候需要2对以上的牌型才能考虑全下。如果玩家可以准确判断对手是个松手,拿着小对子或顶对小牌就哗啦全下(博雅这样的对手还不少),当然就可以考虑用顶对顶边去收拾他们。4、深筹码:有效筹码大于150倍大盲注(BB)AK在深筹码量的时候,对于翻牌后牌型牌力的要求最高,不然一个不小心就被一次清光几百倍大盲注(BB)对玩家可是一次大灾难。所以AK在深筹码的打法要非常谨慎,中顶对2对或3条都不要打的太大,老老实实做1/2-2/3彩池下注,控制好彩池不要放大,以免遭到暗3条以上大牌埋伏全灭,深筹码的时候,放弃AK顶对2对3条是经常看到的情况。AK在深筹码最佳牌型是带A的葫芦、同花和顺子,这才是AK的最大价值牌型,因此同花色的AK,是深筹码最适合的底牌。AK在各个位置的策略1、前位(EP):*口(UTG)、*口+1(UTG+1)AK在前位最好还是做加注,考虑到国内的玩家很喜欢拿着机会牌跟注,AK的下注量要大一些,如果是中筹码或标准筹码可以做10-20倍大盲注的加注,准备在翻牌中了A、K就全下。如果是深筹码就可以正常 5-10BB下注,看看翻牌再决定。如果筹码量太少,加注或跟注超过全身筹码的 1/3 的时候,就是全下的节奏了。另外为了提高AK的价值,建议AK尽可能像AA、KK一样的行动,让对手不好猜出我们的底牌。让自己的AK像AA、KK,是最好的结果。2、中位(MP):中位1(MP1)、中位2(MP2)AK在中位稍有不同,这时候要根据前面4-5个对手来判断。如果前位有喜欢1BB跟进的玩家,AK很适合在中位做个比较大的加注,争取打跑后位的玩家,留下前面的玩家来对决。如果前面都没有人加注,AK的行动可以和前位一样,根据剩下对手之间的有效筹码深度来决定。3、后位(LP):劫位(HJ)、关位(CO)、庄家(BTN)AK在后位的选择就很多了,首先最常见的是前面好几个1BB平跟的对手,这时候AK最好还是别让小牌免费看牌。1)如果玩家希望对手跟进,可以做比较标准的5-10BB下注;2)如果玩家希望对手放弃,可以做一个比较像AA、KK的10-20BB下注。AK如果在后位遇到前面对手的加注,这时候要看对手来决定:a.对手加注值得信任,加完不轻易放弃:AK可以选择跟进;b.对手比较松,加注后遇反击容易弃牌:AK可以做2-3倍的反加。由于后位翻牌后拥有位置优势,AK在对手没有中顶对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诈唬牌,因此后位的AK大多时候可以选择跟进开潜水艇埋伏。4、盲位(BP):小盲位(SB)、大盲位(BB)AK在盲位是最尴尬的情况,如果前面好几个1BB平跟的对手,这时候AK要特别小心,特别是前位的1BB经常埋伏了很多大对子,可是考虑到翻牌后盲位又是第一个优先行动,因此AK最好能考虑以下策略。1)前位有紧手跟进,做一个比较大的10-20BB下注;2)如果判断对手都不是潜伏,短中筹码可以做一个全下抢底;3)如果人数太多,标准和深筹码最好选择平跟,看看翻牌再做决定。AK如果在盲位遇到前面对手的加注,这时候需要看对手来决定:a.对手加注值得信任,加完不轻易放弃:AK可以选择跟进;b.对手比较松,加注后遇反击容易弃牌:AK可以做2-3倍的反加或全下。由于盲位翻牌后要先行动,中短筹码AK可以做出和AA、KK一样的动作,标准或深筹码AK,最好不要随便冒险,没牌就老老实实放弃没有多大的坏处。AK翻牌前放弃的时机当一名或多名紧手玩家在翻牌前针对别人的加注,做出了再加注(3Bet)或再反加注(4Bet),这时候的AK已经面临非常高的风险了。紧手玩家平常不随便出手,一旦做出再加注(3Bet),底牌很可能有大对子,玩家的AK面对紧手玩家优势已经很小了。因此,包括“紧手的全下”、“多人的全下”。除非能确定对手底牌很差,不然AK在这时候大多要认真考虑放弃。AK攻击的目标对象AK的对手同样不是那些紧手玩家,就算AK在翻牌翻中顶对以上,也只能从紧手玩家手中获得很少的价值。AK最大的盈利对象是喜欢玩“AX、KX、QX、JX”这些机会牌的松手玩家,一旦翻牌出现A、K,玩家就很有机会靠着更大的边牌来压制机会牌,从这些松手玩家手中赢得更多价值。再次重申:AK绝对不是翻牌前跟进对手全下的“决斗之王”,更像是翻牌后的“机会牌杀手”,多用AK去加注松手玩家吧。AK翻牌后的预定计划1、最好的结果:成为“顶”牌型,看对手再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收取价值策略;2、最差的结果:中了顶对、两对,但是有非常危险公共牌:1)公对:最大牌型4条、葫芦,明3条的可能也很高,AK顶对在这种牌面最危险。2)3高牌:3张10以上的牌,是AK最不想看到的公共牌。3)3同花:3张同花色公共牌,自己又没有这个花色。4)3连顺:3张相连的公共牌,1对2对3条都觉得很难受。5)干躁牌面,对手却在下注后,大动作加注或全下。除非玩家本身具备很好的读牌能力,或是自己的AK还有机会成为更大的牌型,否则一旦面对以上的结果,看轻自己的AK才是更聪明的想法。在这些公共牌上,除非玩家在最后行动,可以考虑做个小的测试下注之外,其它一律过牌或弃牌更安全。3、中等的结果:1)AK中了顶对,公共牌面没有危险牌,对手也没有大动作。2)AK成了大听牌,对手也没有任何大动作,代价合理跟注,对手可以诈唬就下注。AK翻牌后中顶对时的慢打“AK顶对慢打”是非常危险的行动。顶对领先其实非常有限,对手如果是一个中小对,后面随便来一张成了2对或3条的时候,不但完成逆转,而且很可能直接清光玩家。因此,正常情况下绝对不推荐玩家做AK顶对慢打。如果玩家知道后面对手加注频率很高,或是对手是一名很喜欢诈唬的玩家,玩家可以考虑为了赢更多而选择慢打,只是高回报伴随高风险,一旦被逆转,玩家要能舍得放下AK。(德州扑克在线培训学校)版权声明:「陆家嘴午餐」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LJZ2228微信联系。168ak战术配件问题【水弹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4,070贴子:
168ak战术配件问题
可是俺的后拖呢?大家有这个问题吗
有后托吗?我的是先寄原版过来然后又寄了鱼骨过来.
厂家有鱼骨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AK47单挑M16,两大名枪华山论剑,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AK47单挑M16,两大名枪华山论剑,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两大名枪交锋:AK47步枪(左)与M16步枪(右)
对于AK47和M16这两支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步兵武器的典型代表,每个军事爱好者都可谓熟悉到“左手握右手”的程度。究竟这两支产量最大、装备时间最久、装备范围最广的武器孰优孰劣?真正是伯仲难分,不同人有不同的评判,迄今为止,争论并未结束……本文尝试以全面系统的分析、客观公允的视角带领读者再次触摸这两支著名的突击步枪,更深一步走入它们的境界,细细咀嚼其成功之处,从而作出你自己的判断。
AK47的型号共有三种,分别是早期的Ⅰ型(年产)、Ⅱ型(1949~ 1953年产)以及稍后的Ⅲ型(年产),1959年后生产的则是AKM系列。通常人们说的AK47是指第Ⅲ型,该枪及其各种仿制品分布极广,从1960年代的越南丛林,直到如今的阿富汗高原,其身影无所不在。M16的前身是AR15,但真正使该枪家喻户晓的则是大量生产使用的改进型M16A1,其与早期的M16有不少区别,M16A1是越战乃至整个冷战时期与AK47争雄的强大对手。因此本文的对比即立足于AK47Ⅲ与M16A1型进行。
▲AK47的分布几乎包括世界各大洲。图为非洲东北部小国吉布提军队持AK47步枪进行演练
设计思想差异大
AK47的诞生使步枪进入使用中间威力枪弹的连发武器时代,步兵的单兵火力大大增强。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仍在着力研制半自动步枪,虽然已有少数自动步枪问世,也是发射传统的大威力步枪弹。因此苏军在装备AK47的最初几年间,曾对该枪进行了严格保密。
苏军的战术思想在AK47步枪上得到了具体体现。苏联从战争实践中得出结论 — 在真正的战场上,士兵没有时间仔细瞄准,有效的火力与良好的可靠性,才是士兵们最需要的东西。因此AK47着重强调火力、威力和可靠性,精度被放到了次要位置,这种思路其实是典型的冲锋枪设计思想的体现和延续。在具体设计上,卡拉什尼柯夫尤其擅长根据具体生产和作战要求,将他人的成功设计(如伽兰德M1半自动步枪的发射机构等)有机综合到自己的方案当中。另外,AK47 的整体布局和导气系统还巧妙借鉴了德国MP44突击步枪。
而M16的出现则标志着小口径突击步枪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该枪的设计思想体现了美国对步枪的一贯要求,那就是“步枪就是步枪”,一定要打得远、射得准,精度是第一位的。M16就是围绕“打得准”这个中心来设计的,而枪械的可靠性被放到了次要地位,因为美国人认为打得不准的枪,即使可靠性再好,也是浪费弹药而已。在武器本身的设计上,M16蕴含的创新成份,包括口径的确定和合成材料的应用,比AK47更多一些。当然,该枪也参考了M1941约翰逊自动步枪及德国MP44突击步枪的一些细节设计,至于其标志性的带照门的提把,则借鉴了英国EM2试验型步枪。
不同的战术思想决定了不同的枪械设计思路。M16突击步枪强调以精准的火力消灭对手,而AK47强调以可靠而迅猛的火力来压制和杀伤敌方。试想一下,如果真像西方人担心的那样,苏联首先打破冷战僵局,数以万计满载士兵的苏军坦克涌向西欧前沿,数十万支AK47构成的火力谁能阻挡?
AK47流向了世界各地,成为最广为人知的一支武器。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意识形态决定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不但向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廉价倾销AK47,而且广泛输出生产技术及设备。对此以赢利为最终目的的西方厂商是望尘莫及的,尽管美国可以基于自身利益向第三方援助武器,但厂商却不可能廉价输出武器制造技术。二是AK47的设计思想和实用性能与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游击队组织的要求不谋而合。上述原因造成了AK47在全世界范围的扩散。
最常见的AK47第Ⅲ型。与更早期的Ⅰ、Ⅱ两个型号相比,外观上的主要变化是采用了表面带突筋的弹匣,另外机匣末端与枪托连接方式有所改变
▲俄国特种部队目前仍保有相当数量的AKM突击步枪,看中的是其高度可靠性以及7.62mm弹头的存速能力。
▲美国柯尔特公司生产的AR15步枪,即M16的前身
▲M16及各种改进型号是美军的主力装备,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被取代 。
导气系统比拼
AK47和M16均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但二者采用的导气式原理具体类型却不相同。AK47为整体活塞式,与德国MP44突击步枪相同,而M16使用的是与瑞典AG42自动步枪相同的导气管(气吹)式,没有活塞,火药燃气直接推动枪机框。相对而言,导气管式武器所需零件较少,但可靠性不及整体活塞式武器。
AK47的导气系统由导气箍、活塞筒和与枪机框固定在一起的活塞杆三个部件组成。导气箍为整体机加工而成,其后部设有与活塞配合的盲孔,下部设有一个向后倾斜的导气孔,该孔将枪管上的导气孔与活塞室连接起来。整个导气箍通过静配合压在枪管上,并用两个销子固定。这种结构要求导气箍本身和枪管的相应配合部位有足够的加工精度,而且装配的工艺要求也较高。同时由于导气箍与枪管配套的导气孔是倾斜的,加工起来相对要麻烦一些。
活塞筒前部套在导气箍外部,后部伸入上护木内,并被活塞筒固定扳手压住。由于上护木与活塞筒靠在一起,虽然火药燃气主要接触部位是活塞筒前部,但金属导热性较强,因此当连续发射多发枪弹、没有足够冷却时间时,护木会过热甚至变焦燃烧。
活塞杆两头粗中间细,头部端面有一向内的弧形凹面,目的是为了增大燃气作用面积。为了让活塞杆更耐火药燃气烧蚀,表面镀有铬层。为了防止火药燃气从导气箍与活塞头部侧面的间隙中泄露,活塞杆头部圆柱部分车有两道内凹的圆弧闭气槽。活塞杆头部、尾部圆柱面与中间直径较细的部分采用圆弧过渡,目的是防止应力集中。活塞杆通过螺纹连接在枪机框上,并由一个销子固定。
M16的导气系统结构相对简单轻巧一些,主要由导气箍和导气管组成。导气箍兼作准星座,近似三角形的形状,下部有前后两个圆环,采用静配合套在枪管前部,并以前后两个销子固定在枪管上。在准星座贴近枪管处的凸起加工有一个水平直孔,不锈钢导气管就插在这个孔内,并用一个销子固定在准星座上。在枪管、准星座和导气管开有一个垂直孔,将火药燃气从枪管内引出,通过导气管传导到枪机框内。由于火药燃气从导气箍流出的位置与导向枪机框的位置高度不同,所以导气管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呈前低后高的形状。M16的导气管一般不拆解,平时只是靠燃气气流进行清洁,因采用了不锈钢材料,一般情况下并不容易锈蚀。
通过两枪导气系统部分的对比可以看出,AK47的结构相对复杂一些,零件较多,加工装配繁琐,而且质量偏大,优点是容易拆解,清洗保养方便。M16的导气管细长,清理很麻烦,野战条件下难以分解清理,同时保养也要格外小心,需防止因碰压而造成变形。虽然M16的导气管采用了特殊的不锈钢材料,但在高温高压的火药燃气长期冲刷下,会产生导气管破裂等故障。最致命的缺点是万一导气管或枪管内进水,可能会导致整个导气系统失效。因为M16的导气管直径较小,整个导气系统密闭性较强,积水很难迅速排净,此时如果立即发射,火药燃气会推动部分水分进入导气管,在瞬时强压下,很可能出现导气管破裂或其他损坏,造成重大故障,所以在浸水后必须经处理才能重新发射。而AK47则没有这个问题,即使枪管和导气箍内都注满了水,但因导气箍上的导气孔直径较大,导气箍后部与活塞之间也存在一定间隙,所以如果枪支浸水,一旦将枪支拿出,大部分水就直接流走了,少量附在管道内表面的水分即使被火药燃气推进导气箍,导气箍也完全能够承受相应的压力。
▲AK47步枪的活塞杆。它是自动机构中传递火药燃气能量的主要零件。为了更耐烧蚀,活塞杆表面镀有铬层
▲AK47步枪的活塞筒。上护木已经去掉,可以看见前部开设有对称的8个排气孔
▲AK47枪机系统。上为Ⅱ型枪,下为Ⅲ型枪
自动原理较量
自动机是武器最核心的部分,下面对两枪的发射机和枪机两大部分进行对比。
AK47采用典型的4件式单、连发发射机构,主要零件分别是扳机、击锤、单发阻铁和连发阻铁,4个主要零件都采用热模锻毛坯再经机加工而成,优点是零件强度好,缺点是加工比较复杂,尺寸和热处理要求较高。此外还有保险扳手、连发阻铁簧、击锤簧、单发阻铁簧、连发阻铁轴、击锤轴、扳机轴等附属零件。AK47 发射机构零件数量少,形状相对简单。如击锤簧是3股钢丝缠绕的螺旋扭簧,使用寿命较长。连发阻铁簧一端较长,刚好可以锁住连发阻铁轴、击锤轴和扳机轴,使得整个发射机构拆装十分方便。
M16采用的也是4件式单、连发发射机构,主要零件也是扳机、击锤、单发阻铁和连发阻铁,附属零件包括保险扳手、击锤轴、扳机轴、扳机簧、单发阻铁簧、连发阻铁轴和连发阻铁簧。与AK47相比,M16的发射机构多了一个扳机簧,因为AK47扳机簧的功能是由击锤簧双臂延伸部位来完成的,这样省去了一个零件,可靠性自然有所提高。M16的发射机构零件形状设计简单,主要采用型材直接加工,而且连发阻铁是钢板冲压折弯件,因此加工要相对容易一些。但M16也有缺点,如零件比较单薄,击锤上的连发阻铁缺口和单发阻铁都是薄弱部位,长期发射后难免出现破损,加上机匣内部空间比较狭窄,容纳污物的能力较差,这些都导致M16的发射机构较AK47更容易出现故障。另外M16的发射机构所用弹簧均为单股螺旋簧,其使用寿命和耐久力明显不如AK47的多股簧,尤其是击锤簧这样反复受力、工作条件恶劣的零件。
▲AK47步枪发射机构的部分零件。其击锤簧为3股钢丝绕制的扭簧,使用寿命相对更长
▲M16步枪发射机构的部分零件
▲AK47枪机框开闭锁螺旋槽部位特写
AK47与M16均采用枪机回转式闭锁原理,但各有其特点,在枪机的具体结构设计上,差异很大。
AK47采用的是双突笋闭锁结构。机头上的两个突笋大小和位置都不相同,它们与枪机框内的开闭锁槽配合,完成开、闭锁过程。与M16最大的不同是, AK47在枪机开闭锁斜面上设计了一个带动平面,这样在枪机框带动枪机推弹入膛时,不会出现“楔紧”现象,即使机匣内有污垢,也不会影响枪机推弹入膛的动作。但由于枪机开、闭锁时需要避让这个平面,在枪管尾部下方的机匣处,铆接有一个衬铁,上面加工有一个预转斜面,使枪机在开、闭锁前预转一个角度,从而使枪机开闭锁突笋上的带动平面与枪机框内开闭锁斜面上的带动平面错开,这样枪机就能顺利开、闭锁。由于采用上述设计,使得AK47的开、闭锁过程非常安全可靠。只是衬铁是铆接在机匣上的,机匣的铆钉处容易产生裂纹,进而导致整个机匣报废。
AK47的枪机框和枪机形状比较复杂,而且采用热模锻造毛坯,加工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但其优点是节约原材料,而且零件机械性能好,不易损坏。
AK47的枪机在机匣运动时,由机匣上的导轨支撑,接触面积小,摩擦力也小。
AK47枪机上还装有抽壳钩、击针、抽壳钩簧、抽壳钩销和击针销。早期 AK47的击针是圆柱形的,上面铣有3条纵槽,击针前部的击针销缺口处容易因应力集中而折断,因此后来改进为扁条形击针,击针受力状况有所改观,寿命大大提高。AK47采用圆柱形的大型抽壳钩,因此相当结实可靠,而抽壳钩簧为双股钢丝螺旋簧,其寿命也比一般的单股钢丝簧要高。
AK47的复进机是一个独立部件,主要由复进簧、复进簧座、复进簧导杆和复进簧帽组成。复进机和机匣后部没有缓冲机构,也没有缓冲垫,枪机框直接撞击机匣后部,因此其后坐力非常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都认为AK47可靠的原因是制造公差和配合间隙较大,实际上这种说法是非常荒谬的。AK47和包括M16在内的其他武器一样,对诸如弹底间隙、闭锁间隙、枪机导轨位置公差等,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因为这些位置会直接影响枪械能否可靠发射。至于AK47有较高的可靠性,主要得益于其巧妙的开、闭锁结构设计和机匣内宽敞的空间,使得其藏污纳垢的能力远远好于结构紧凑精密的M16。
M16采用的是多突笋闭锁结构,枪机与枪机框基本接近圆柱形,形状比较简单,加工容易。M16枪机头部圆周上分布有7个闭锁突笋,按45°夹角均匀排列,第8个位置由抽壳钩占据。闭锁突笋为简单的长方体外形,方便加工。枪机中间的开闭锁导柱孔直径较大,因此其两侧成为枪机上最薄弱的部位,如果加工和热处理有缺陷,很容易从此处断裂。另一薄弱部位是位于抽壳钩附近的两个闭锁突笋,由于其间距较大,因此要比别的闭锁突笋受力大一些,如果根部的圆角和加工刀痕处理不当,有可能发生从根部断裂的严重故障。
M16的枪机装在枪机框内孔中,配合相对紧密,一旦污垢进入便极有可能影响全枪的工作。实际上M16的导气管式原理不仅会对枪机系统造成污染,还会影响到整个机匣内部,尤其是导气管和枪管尾部等处。这是因为导入枪机框内的火药燃气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密封,同时当枪机框走完自由行程后,多余的废气会从枪机框排出并进入机匣。虽然斯通纳曾宣称此结构有助于自动清理枪械内部的污垢,但实践证明并非如此,火药燃气非但不能完全吹掉枪械内部的脏物,反而在高温下会与其结合成一种很难清理的结垢,这也是早期M16故障频发的原因之一。虽然后来通过更换枪弹发射药和增设擦枪工具,上述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由于结构上的限制,M16在耐沙尘等性能方面远不如AK47。
M16的枪机框上设有开、闭锁导槽,但没有带动平面。为了防止开闭锁导柱提前带动枪机旋转,在机匣内侧顶部有一个较长的限制面来限制导柱的转动,直到枪机推弹入膛后,导柱运动到一个缺口位置,导柱才能带动枪机旋转。其开、闭锁导槽设计比较简单,加工也很容易,同时枪机闭锁突笋上也不用设置启动斜面,闭锁突笋和节套的设计都比较简单。缺点是推弹入膛时会有“楔紧”现象,这是由于枪机框上的闭锁斜面始终有推枪机开闭锁导柱旋转的趋势,但导柱又被机匣限制住,这样就增大了导柱与机匣之间的摩擦力。当机匣内较脏时, “楔紧”现象就会越加明显,严重时会发生枪机复进不到位等故障。而M16的拉机柄是与枪机框分离的一个独立部件,平时由一个弹簧卡钩固定在上机匣上,不随枪机往复运动。这种设计虽然结构比较紧凑,不用在机匣上开设拉机柄让位缺口,但当枪机复进不到位时,不能靠前推拉机柄来完成。这也是M16A1在机匣上增加辅助推机柄的原因
再者,M16的枪机框直接与圆柱形的机匣内孔配合,接触面积较大,如果机匣内污垢较多的话,同样会严重影响动作的可靠性。此外,M16的枪机框上部设有一个导气管座,它是单独加工的,再用两个内六角螺钉固定在枪机框上。该零件是不可拆卸的,因此保养比较麻烦,特别是导气管座上的孔很难彻底清洗干净。
M16的枪机上装有抽壳钩、抽壳钩簧、抛壳挺、抛壳挺簧、抽壳钩轴和抛壳挺销。其中抽壳钩簧与抛壳挺簧均为单股钢丝螺旋簧,由于受体积限制,两个弹簧均较为短小,有效圈数也不多,在相对恶劣的受力条件下,容易损坏或失效。它们都是最关键的零件,一旦失效将影响全枪的使用。但这是由M16的基本设计结构决定的,惟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经常检查和保养,发现损坏及时更换。
M16的复进机装在枪托内的复进簧管内,平时一般不分解。复进机主要由缓冲器和复进簧组成。缓冲器除了能减轻枪机后坐撞击外,还能防止枪机复进到位后反跳开锁。
M16设计上集中了很多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的因素,如口径小、初速高,采用导气管式自动原理和直枪托设计,枪机轻小且后坐平稳,翻转力矩小,加上设有专门的缓冲器,使得M16在射击时后坐力和枪口上跳都非常轻微。
相对AK47来说,M16的枪机设计要显得复杂一些,分解结合比较麻烦,部分小零件容易损坏失效,需要有较多的备件供应。但其优点是整个枪机系统没有形状特别复杂的零件,枪机和枪机框可以直接用型材加工,这对简化加工工艺,提高战时生产能力都有好处。
▲早期AK47的枪机全貌(右)和完全分解状态(左)。其特点是击针为铣有3条纵槽的圆柱形状
▲改进后的AK47枪机分解状态,可见其击针已改进为扁条状
▲AK47的抽壳钩及抽壳钩簧。其抽壳钩体型厚大结实,抽壳钩簧为双股钢丝缠绕的螺旋簧,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黑色部分是枪机框,红色部分是枪机开闭锁突笋。1-枪机框上的开锁斜面,2-带动平面,3-闭锁斜面,4-开闭锁突笋上的开锁斜面,5-闭锁斜面,6-带动平面。蓝色箭头代表各部分运动趋向。B图为:枪机框开锁前走完自由行程,此时开闭锁突笋上的开锁斜面与枪机框内的开锁斜面接触。C图为:枪机框继续后退,带动枪机旋转到位,此时枪机框通过开闭锁槽带动枪机后退。D图为:当枪机框复进时,其带动平面与开闭锁突笋的带动平面接触,枪机框带动枪机前进。E图为:当枪机推弹入膛后,此时通过衬铁上的预转斜面作用,使开闭锁突笋的带动平面与枪机框上的带动平面错开,开闭锁突笋的闭锁斜面与枪机框上的闭锁斜面相互作用,使枪机旋转闭锁。F图为:枪机框继续走完自由行程,回到初始状态。
▲AK47机枪开闭锁过程示意图
黑色部分为枪机框,红色部分为开闭锁导柱。1-开锁斜面,2-闭锁斜面。B图为:枪机框后退,走完自由行程,且开闭锁斜槽内的开锁斜面与开闭锁导柱接触。C图为:枪机框带动导柱旋转到位,并通过导柱带动枪机向后,复进时也是通过这个斜面接触,但导柱被机匣限制住,所以不能向左运动。D图为:枪机复进到位后,导柱头部对准机匣内部的缺口,通过闭锁斜面作用,使导柱带动枪机旋转而闭锁,同时枪机框走完一段自由行程,防止枪机回转开锁。
▲M16机枪开闭锁过程示意图
▲AK47枪机分解过程:先向下推动枪机,然后旋转枪机,使枪机上的开闭锁突起从枪机框上的开闭锁槽缺口处旋出,再向上抽出枪机即可
▲M16枪机头部特写。右侧的部件为枪机框
▲M16枪机侧面特写。后部银白色的薄圆环为闭气环。图中可见其开闭锁导柱孔的尺寸相对枪机来说很大,导柱孔两侧相对薄弱,如果加工时处理不当,很容易在此部位产生裂纹
▲M16枪机框上的开闭锁槽与开闭锁导柱
▲因意外“后膛炸”而损坏的M16步枪枪机
▲M16步枪枪机框,上方的突起物就是导气管座
▲抽壳钩附近的两个闭锁突笋同时发生断裂的M16步枪枪机。由于要给抽壳钩让位,使得抽壳钩槽两侧的闭锁突笋要比其他闭锁突笋多承受30%的膛压,因此在加工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图中的情况
▲M16的抽壳钩和抽壳钩簧。与AK47相比,钩体要显得单薄一些,而且其抽壳钩簧是单股螺旋簧,有效圈数也较少
▲AK系列步枪的可靠性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使用了带腐蚀性成分底火的枪弹,又没有及时保养的话,也会因严重锈蚀而影响动作的可靠性
▲M16枪击分解过程:①枪机全貌;②卸出击针挡销;③抽出击针;④开闭锁导柱旋转后向上取出;⑤向前抽出枪机;⑥分解过半的M16枪机;⑦推出抽壳钩轴;⑧从枪机上卸下抽壳钩和抽壳钩簧
AK47配用M×39mm中间威力枪弹。该弹并不是专为AK47研制的,在AK47定型前,其已在西蒙诺夫设计的SKS半自动卡宾枪上得到了成功应用。该弹具有威力适中、性能较好、弹种齐全等优点,缺点是枪弹质量较大,精度一般,对有生目标的停止作用不足。
M16配用M193 5.56×45mm小口径步枪弹。该弹是为了迎合美国军方在500码(457.2m)射程上的穿透力要求,由雷明顿公司在0.22英寸口径雷明顿步枪弹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此前未有军用武器采用。但随着M16的成功,M193也一跃成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小口径军用枪弹之一。该弹具有质量轻、初速高、后坐力小、近距离杀伤力大、精度高等优点,缺点是弹头质量偏轻,在300m外的杀伤力不足,同时侵彻力欠佳,远距离精度差,而且弹头体积小,特种弹头加工困难、种类少,特别是曳光弹因药剂量有限,曳光光程不足。
▲5.56×45mm M193步枪弹及其弹头(左)与7.62×39mm M1943步枪弹(右)对比
▲M193步枪弹的特点是对近距离内有生目标的杀伤力较大。图为弹头穿过肥皂块形成的巨大瞬时空腔
▲前苏联生产的M1943普通弹
AK47和M16都采用机械瞄具,但在具体设计上有很大不同。
AK47采用带护翼的柱形准星,护翼顶端是敞开的(部分仿制品采用封闭式的准星护罩),其准星可以上下左右调节,以此来修正瞄准基线。表尺为可调节高低的平板式表尺,带有方形缺口照门,但不能左右调整。这种照门结构较为简单,优点是瞄准视场大,对于迅速捕捉目标特别是运动目标有利,但瞄准时误差较大,准确度不高。AK47全枪比较紧凑,因此瞄准基线较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射击的准确度。
M16也采用柱形准星,但照门采用“L”形翻转式,分别对应0~300m和 300~500m两个分划,瞄准基线高低通过调整准星高度进行修正,风偏则通过左右移动照门来实现。觇孔式照门的优点是觇孔直径小,瞄准过程比较容易,瞄准时误差小,精度也高,缺点是视场小,不利于近距离快速瞄准。由于“L”形翻转式照门设置在提把上,因此瞄准基线位置较高,不利于使用者隐蔽。但M16的枪身较长,瞄准基线相应较长,对提高射击精度有利。
▲AK47的缺口式照门(上)与M16的“L”形翻转式觇孔照门(下)
▲AK47的带护翼的柱型准星(上)与M16的柱型准星(下)
▲AK47与M16的瞄准基线对比,可以看出M16的瞄准基线相应较长
枪械材料与加工工艺
枪械所使用的材料、加工工艺不仅能体现使用者的要求和设计师的水平,同时也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实力。AK47和M16自然也不例外,从它们身上,分别反映了当时苏、美两国的国情和材料工业、加工制造业水平。
苏军要求的AK47是一支为低教育水平、后勤保障随时可能中断的军队设计的步枪,同时能够在乌拉尔山以东的工厂中以常规加工手段大规模生产,卡拉什尼柯夫正是在这个框架之下开始设计的。因此虽然AK47在步兵武器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它仍是一支典型的传统枪械,其采用的材料除了钢铁之外只有少量木材,这与比它早诞生一百年的那些枪械没有太大区别。另外, AK47大量使用了热模锻工艺加工零部件,如机匣、准星座、导气箍、枪机、枪机框、击锤、扳机、连发阻铁等,很多零件采用传统切削工艺制造。AK47采用这样的设计是与前苏联国情紧密相联的,其国内有丰富的金属矿藏资源,能够生产质地优良的各种钢材,同时机械工业比较发达,切削、模锻等传统加工能力充裕,采用这样的设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就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AK47虽然结构简单,其加工过程却仍是比较复杂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因此并不是人们想像的那样,是一支价格便宜的武器。直到1950年代末期,前苏联才开始大量生产采用冲铆机匣的AKM,其成本才有所降低,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对AK47的要求并不适于西方军队,在完全不同的时代和国情背景下,斯通纳也难以设计出与AK47类似的武器。M16诞生在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的1960年代,当时美国航空工业飞速发展,带动了高强度铝合金等新型材料工业的成长。斯通纳尝试将各种新材料引入到他的设计中,并取得了成功。与苏联模式相反,斯通纳不但要设计出M16,还要千方百计说服军方接受他的武器。M16除融合了他的许多新理念外,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应用了以往很少用在枪械上的新型材料,如上、下机匣和弹匣等零件采用高强度航空铝合金制造,而枪托、小握把和护手则采用了工程塑料,这对减轻全枪质量贡献颇大。这些新材料的性能全面超过了传统材料。M16所使用的经过阳极氧化处理的铝合金零部件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度,抗锈蚀能力也大大优于发蓝或磷化处理的钢铁零件,同时工程塑料的强度要高于同等质量的木材,而且不会像木材那样出现缩水、霉变现象。M16的铝合金上、下机匣毛坯也是采用热模锻工艺制造的,虽然同为热模锻工艺,但铝合金相对钢材而言,对材料、模具和锻造工序有着更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经验是难以生产出合格产品来的。美国当时在此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应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M16的其他零部件形状相对比较简单,很多可以用圆钢或方钢等型材直接加工而成,就大多数零件来说,其工艺性要明显优于10多年前设计的AK47。
▲采用铝合金材料制造的M16步枪下机匣
▲非洲土著部落使用的AK47步枪。在缺少维护条件的环境中,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AK47要比相对精密的M16更受欢迎
▲从活塞筒和下护木的外形来看,图中的AK47 S是早期产品,但却装有AKM的冲铆机匣、橙色弹匣和枪口防跳器。由于 AK系列结构上的通用性,类似的“拼装货”颇多
各有特色 难分优劣
轻武器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涉及到生产、制造、使用、维护、人员训练等多个方面。相对来说,装备AK系列步枪的花费较少,可靠性较高,维护和人员训练相对简单,因此整个系统效率较高。不过这并不表示在现今条件下,如果在 AK47和M16两者间进行选择,大多数人会倾向AK47。虽然物美价廉对第三世界国家很具吸引力,但对经济水平允许的国家而言,随着后勤逐步完善,士兵教育水准和武器维护水平的提高,准确性和人机工效所占的位置可能会变得更加重要。
时至今日,AK47和M16已分别发展繁衍出各自的庞大枪族。虽然前面已经详细分析了AK47和M16的主要特点,但它们仅仅只是两个系列的“开山祖师”而已,远不足以让读者彻底了解这两大系列。同时,上述分析是从理论层面进行的,在实践中由于具体型号、生产年代、产地、材料和加工质量以及保养情况各不相同,想要得出一个孰优孰劣的具体答案,是很难断定的事情。每一种成功的枪械都有其各自特点,而这些特点是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的,因此与其硬性分出高下,不如去仔细探寻和体味一番它们各自的成功之处。
M16步枪与AK47步枪诸元对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战术板ak步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