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74.A40252创维32寸液晶电视价格板进总线方法

航空显示技术航空装备工程系 机载教研室 李铁钢 Email:LTG@cavtc.edu.cn Tel:54735901 §1电视广播过程分析教学目标:能看懂(解释说明)电视广播方框流程,会画波形,会扫描分析;初步理解掌握扫描摄(显)像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引入本次课内容; 主要内容: ?任务1:电视广播过程框图观察讨论分析– 图象传送的关键?(与声音广播传送比较!) – 图象转换知识:像素?分解?视敏角?合成?(看图片,联系实际说明)– 顺序转换的实现——扫描分解合成(类似看书,演示说明)– 扫描转换?——逐行扫描?(看图片,联系实际说明)?任务2:扫描摄像框图观察讨论分析——重点 ?任务3:扫描显像框图观察讨论分析 ?点评及小结 ?作业布置2 第一章 电视基础知识电视广播分开路(无线)与闭路(有线)。开路系统即无线电视广播系统,类似语音广插系统 ,除传送伴音 信号外、还要传送图像信号,其原理框图如图:关键:图像光信号 ↓↑ 电信号3 电视传像的基本过程4 1.1图象的概念1.像素 一幅平面图像,根据人眼对细节分辨力有限的视觉持性,总 可以看成是由许许多多的小单元光点组成——称为像素。 像素越小,单位面积上的像素数目就越多→图像就越清晰。电视系统传送的是活 动图像,像素的亮度即随空间又随时间不断地变化。像素亮度既是空间(二维)函数,同时又是时间函数。 f(x,y,t) →F(t)5 视敏角? ?d h L6 2.图像帧 将构成一幅图像的各像素传送一遍称为进行了一个帧处理。 3.并行传输 同时把不同亮度的像素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再用相应信道 将其同时传送出去。(30万像素需30万通道,无法实现!)4. 串行传输(实际应用)根据人的视觉惰性,可把组成一帧图像的像素的亮度按一定 顺序一个一个地依次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出去,接收端再按同样顺序将其转变成具有相应亮度的像素——组合成图象。要求:?传送速度快→传送时间小于视觉暂留时间,才会重现完整图 像,才会有连续无跳动的活动画面感觉;?收发双方应同步——即收、发双方每个像素被转换、还原的的几何位置要一一对应。7 扫描频率演示8 同时传输制示意图9 顺序传输制示意图10 顺序转换的实现 —— 扫描扫描——将组成一帧图像的像素,按顺序转换成电信号的过 程(或逆过程)。 扫描过程类似我们读书过程——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进 行的。 从左至右的扫描——行扫描; 自上而下的扫描——帧(场)扫描。 电视系统中,扫描是由电子枪进行的——电子扫描。 通过电子扫描与光电转换,把反映一幅图像亮度的空间与时 间的函数,转换为只随时间变化的单值函数(电信号),从而实 现平面图像的顺序传送 。f(x,y,t) →F(t) 电视图像的传送,在发端是基于光电转换器件——摄像管, 在收端是电光转换器件——显像管。11 像素顺序传送示意图12 1.2 光电、电光转换摄像管示意图?景物呈像在光电靶上,摄像管实现:光信号→电信号; ?电子枪全屏扫描,扫到哪个点就将其转化成电信号。13 14 1.摄像管与光电转换电子枪?摄像管(光电导)是一 种电真空器件。 ?由镜头、光电靶、电子 枪、聚焦线圈和偏转线 圈组成。 ?光电靶由光敏半导体材 料构成,具有光敏特性; ?靶面各单元受光照的强 度不同→各单元的电阻 率不同; ?较亮像素对应的靶单元 阻值较小; ?图象→电阻像→? 图象电信号光像——光电转换——电阻像电阻像——扫描——图象电信号15 ?阴极射出电子束在偏转磁场作用下,高速、顺序地扫描靶面。?电子束接触到靶面某单元→阴极、信号板(靶)、负载、电源构成 一个回路。 ?其电流回路大小取决于光电靶像素电阻值大小。 ?光强↑↓→R↓↑→ik↑↓→u =E—ikRL↓↑负极性信号 u =E—ikRL电阻像——扫描——图象电信号 视频信号16 2.显像管与电光转换? 显像管——电真空器件,由电子枪、荧光屏、偏转线圈等组成。 ?电子枪阴极热发射的电子束, 在电场及偏转磁场作用下, 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 序依次轰击荧光屏。 ?电子束轰击屏内表面荧光粉 发光。 ?其发光亮度正比于电子束携 带的能量。 ?控制电子束能量,就控制了对应像素的发光亮度→屏幕上重现了 发端的光像。 电信号控制电子束扫描轰击荧屏像素点——电光转换→合成光像17 实物18 问题讨论小结? 图象传送的关键?? 图象知识:像素?分解?合成?视敏角? ? 扫描转换?——逐行扫描?? 扫描摄像?– 景物经凸镜成像光敏靶→电阻像 – 电子束扫描转换→图象电信号——视频信号 – 正极性视频信号?负极性?? 扫描显像?– 电信号控制电子束扫描轰击荧光屏像素点→各荧光像素点受 激发光(电光转换)→合成光像– 显象管结构?电极及作用?参数?? 思考题(参见习题集)19 §2 电子扫描分析教学目标:能看懂(解释说明)分析电子扫描原理示意图,会画波形,会分析 典型故障,初步理解掌握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引入本次课内容; 主要内容: ?任务1:扫描的同步要求分析 ?任务2:电子扫描原理图观察讨论分析——磁偏转?左手定则?——重点– 水平偏转线圈——行偏线圈:产生上、下磁场,使电子束左、右偏转。 – 竖直偏转线圈——场偏线圈:产生左、右磁场,使电子束上、下偏转。– 组合扫描——光栅?回扫线?消隐?满幅?– 几何失真?行场幅调节? ?任务3:扫描方式图观察讨论分析– 隔行扫描分析——优缺点?并行现象??点评及小结?作业布置20 1.3 电子扫描? 通过电子束有规律的运动,顺序的分解象素和组合象素的过程,称为扫描。? 扫描速度足够快→换幅频率既高于活动景物运动连续感所需 的融和频率,又高于临界闪烁频率→既有连续感又无闪烁感 的活动景象。 ? 扫描的实质是将原来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函数变成只随时间变化的函数——f(x,y,t) →F(t)空间和时间上的采样!(x,y)t21 一、扫描的同步? 同步:进行扫描时,要求收发两端的扫描规律必须严格一致。? 同频?? 同相?? 即同频又同相才能保证重现完整图象,既无水平扭曲现象,也 无垂直翻滚现象。22 二、电子扫描原理?扫描摄像?扫描显像?——画面分解成像素,依次传送和显现 电子束偏转的原理?——是通过电子束在偏转磁场的作用下发 生偏转实现的——磁偏转 ?其偏转方向遵从左手定则;? 电流方向改变→偏转方向变化; ? 电流大小改变→偏转大小变化;?偏转线圈中电流的幅度和方向→偏转 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电子束偏转的大 小和方向。23 偏转线圈中 电流方向ci电子流 方向Ba ebdt0 t1t2t3 正程TSH 52μs 行周期TH?t4 t5t6 t逆程TRH 12μs t4偏转方向 t2 电子枪正程 t3 t1 (t 5)? ?水平偏转线圈——行偏线圈:产生上(下)磁场→电子束左(右)偏转 竖直偏转线圈——场偏线圈:产生左(右)磁场→电子束上(下)偏转24类似! 行偏转线圈—垂直磁场——水平偏转iYH o 左 t1 TSH 正程 5 2 ? s 6 4? s TH 行周期 (a) t2右 t3 TRH 左 t 左52 ?s右左12 ?s右12 ?s逆程行扫描正程行扫描逆程(b)图1-4行扫描和场扫描示意图? (a)行扫描锯齿波电流;(b)仅有行扫描时,荧光屏上呈现一条水平亮线;25 场扫描锯齿波电流场正程场周期 场逆程场偏转线圈—水平磁场——垂直偏转TV 2 0 ms 上 o t1 TSV 1 .6 ms 1 8.4ms t2 下 TRV 上 上t3 t 下18.4 ms1.6 ms下 场扫描逆程26场扫描正程(c) (d) (c)场扫描锯齿波电流;(d)仅有场扫描时,荧光屏上呈现一条垂直亮线 提问?? 1、正程、逆程那个时间长?? 2、逆程陡,说明什么?? 3、场频高, 还是行频高?27 行偏转线圈 显象管型号 线圈编号 行电感mH场偏转线圈 屏面 类型直流电阻(Ω) 满幅电流Ap直流电阻(Ω) 满幅电流 场电感(mH) 20˙C p 20˙C Ap-pDC0140SG202Y220.1860.3558.566.017.601.43DC02A51CPAA00 A51CPAA010.280.537.046.017.601.43X011.852.353.1518.010.01.2564SX505Y22DC01X011.201.201.281.255.505.0219.618.07.09.401.601.41A60CPAA00 A60CPAA01X021.201.255.0218.09.401.41X01A68CPAA00 A68CPAA011.001.215.9215.08.01.72X020.310.5610.638.46.02.3028 三、扫描方式1.逐行扫描 在锯齿波电流作用下,电子束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一行紧接 一行的扫描。 2.隔行扫描 ?将每帧图像分为两场 来扫描传送;?先传送1、3、5…奇数fH=1/TH =1/(TH S+ THR ) fV=1/TV =1/(TV S+ TVR )29行-奇数场;?后传送2、4、6…偶数行-偶数场;?既节省带宽,又克服图象闪烁。 逐行扫描AABB30 逐行扫描图形AB ? 逐行扫描优点?缺点? ? 扫描亮线→扫描光栅,它包括水平的正程逆程和垂直 的正程逆程亮线。 ? 逆程亮线——回扫线,需消隐掉?31 隔行扫描图形1 2 3 4 5 6 7 8 9 10 11AB1’ 2’ 3’ 4’ 5’ 6’ 7’ 8’ 9’ 10’11’?每帧扫描总行数为奇数→扫描锯齿波电流波形顶点位置 对齐→相邻两场均匀嵌套(首为半行,末也为半行!)32 iYV 1 3 5 7 2 4 6 8 总行数为偶数的光栅 奇数场? iV偶数场奇数场图1-7 总行数为偶数的隔行扫描方式 造成扫描锯齿波奇偶数场高低起伏——无法对齐?33 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对比fv/Tv fz/Tz 50Hz/20mS fH/TH 行数/帧 行数/场 视频 带宽逐行扫描 50Hz/20mS31250Hz/32μS62562511MHz隔行扫描 50Hz/20mS25Hz/40mS15625Hz/64μS625312.55.5MHz34 光栅镶嵌演示动画35 提问?1、正程扫描线是倾斜的吗?2、图中场扫描逆程有几行? 3、为什么能看到连续画面?36 我国广播电视扫描参数 我国广播电视采用隔行扫描方式,其主要扫描参数如下: 行周期:TH=64μs;行频:fH=15625Hz; 行正程:TSH=52μs;行逆程:TRH=12μs; 场周期:TV=20ms;场频:fV=50Hz; 场正程:TSV=18.4ms;场逆程:TRV=1.6ms; 帧周期:TZ=40ms;帧频:fZ=25Hz;每帧行数:Z=625行(其中:正程575行,逆程50行);每场行数:312.5行(其中:正程287.5行,逆程25行)。37 3.隔行扫描 的优点?要求传送的图像连续、无闪烁感——扫描显示频率大于临界闪烁频率46.8Hz(与亮度、对比度等因素有关)。?我国电视规定,每帧扫描行数正程有575行(垂直像素),水平有575x4/3=766像素,一帧的像素为575x766≈ 44万。 ?逐行扫描→视频信号带宽太宽! 帧频与场频相等→信号的最高频率为50x44/2≈11 ~12MMz →设备复杂化,电视频段内可容纳的频道数目减少。 ?隔行扫描——既克服图象闪烁,又节省带宽—5.5M38 4.隔行扫描的缺点①行间闪烁效应 每条扫描线的重复频率是25赫兹,低于临界频率。②并行现象奇偶两场光栅的镶嵌情况不理想→有效行数减少。 ③垂直边沿锯齿化 在正常观看距离及电路工作良好、景物运动速度一般时, 人们不能明显感觉到这些缺点。39 奇偶两场并行现象40 41 扫描非线性失真?扫描正程传送图像信号显像,故要求正程扫描速度均匀→偏转电流要线性良好,否则重现图像会非线性失真。?若原图像为方格信号,当行、场扫描电流波形均为线性变 化的锯齿波时,重现图形无失真,仍为方格图形。?行、场扫描电流非线性→显示的图形出现非线性失真?42 扫描电流与重现图像关系图a——线性匀速扫描,图像无失真 图b——产生左伸、右缩的非线性失真,行扫描非线性失真? 图c——产生上拉、下压的非线性失真,场扫描非线性失真?43 小结? 回顾 ? 主要问题讨论 ? 作业(见复习思考题册)47 §3 黑白全电视信号分析教学目标:会画典型的灰度条图象信号波形,会判断分析不同步故障,理 解掌握黑白全电视信号组成功用和显像原理。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引入本次课内容; 主要内容: ?任务1:黑白全电视信号波形图观察讨论分析——组成、作用及特点– 图像(视频)信号、复合消隐、同步信号、均衡脉冲和槽脉冲。 – 灰度条图象及信号 – 重现电视图像的基本参量?任务2:收送不同步看图讨论分析 ?任务3:调制显像看图讨论分析– 对比度及亮度的调节,对比度太大引起失真分析?点评及小结?作业布置48 1.4 黑白全电视信号由“图像信号”+“复合同步信号”+“复合消隐信号” 构成主体信号 辅助信号?图像信号与内容有关是随机的;?标准灰度信号——白→灰→黑五级变化的图像信号; ?有正负极性之分? ⑴ 图像信号具有直流成分,其数值确 定了图象的背景亮度。 ⑵ 相邻两行(帧)差别极小——相关 性,可近似认为是周期信号。49 黑白图像信号由图像(视频)信号、复合消隐信号、复合同步信号、 均衡脉冲和槽脉冲组成。u4.7图像信号52 64 12同步电平 消隐电平 黑色电平 灰色电平 白色电平100%75% 12.5%-75% 12.5%t (μs)50 复合同步消隐信号4.7μs 行同步 2.5H 场同步行消隐2.5H 25H1.3μs场消隐行扫描正程 52.2 μs行扫描逆程 11.8 μs? 接收端将同步信号分离出来,分别控制其行、场扫描 锯齿波电流的周期和相位,以保证收、发双方扫描同 步,重现完整图象。51 灰度条图象及信号52 一个行周期的黑白全电视信号53 同步脉冲形成54 开槽场同步和均衡脉冲的形成55 黑白全电视信号形成演示56 附加2:图像信号的基本参量? 亮度——通常是指单位面积的光通量。愈大,人眼感觉愈明亮, 所以亮度是人眼对光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①以 B 表示,单位——尼特(nit)或熙提(cd)。 ②电视图像的亮度取决于图像信号的平均直流成分,怎么调节?? 对比度——是客观景物最大亮度Bmax与最小亮度Bmin之比。以K表示: K=Bmax/Bmin。Bmax ? BD Bmax K? ? Bmin ? BD Bmin ? BD①重现图像的对比度与原景物的对比度要接近; ②图像信号的黑、白电平差别愈大,则对比度愈高。怎么调节?③对比度——取决于图像信号的幅度60 ? 灰度——即亮度级差或称亮度层次。它反映电视系统所 能重现的原图像明暗层次的程度。 ①通常电视台发送10级灰度的阶梯图象信号,接收系统 经调整后能重现区分的层次数,称其为系统灰度级。 ②只要能达到6级灰度,就可收看到明、暗层次较满意的 图像。 怎么调节?自行试验!61 附加3.图像的分解力? 电视图像的分解力用能分辨黑白相间线条的线数来表示。– 500线清晰度——分辨黑白相间的线条的总数为500条。 1.垂直分解力M? 理想条件下,M= Z = 575每帧扫描行数Z? 实际上M与图像状态和扫描线的相对位置有关, M= kZ=0.76*575=427 取k=0.76 ? 我国广播电视的垂直清晰度大于400线。 – DV机520线左右,S-VHS在400线,VCD在280线。 2.水平分解力N ? 单位长度上水平分辨力与垂直分辨力相同 N=4M/3=4*427/3≈58362 附加3.图像信号的带宽?图像信号有直流分量→最低频率是直流; ?图像信号的最高频率?→带宽;? 传输一幅细节到像素的图象——黑白像素的棋盘 ?扫过每个象素的时间为td=THS/N。扫描两个像素,输出信号变化 一周(近似为正弦波)故图像信号的最高频率为 fmax=583*427*25/2≈5.6MHz1 N 583 f max ? ? ? ? 5.6MHz ?6 2t d 2THS 2 ? 52 ? 10图像信号的带宽计算图63 行场不同步(频率)对重现图像的影响64 收送不同步造成接收图像异常65 (a) 一场复合视频图像信号(b) 收发两端场扫描同步(c) 接收机场频高下一场 退后!(d) 接收机场频低下一场 提前!图1-15 场扫描不同步66 (a) 三行复合视频图像信号(b) 收发两端行扫描同步(c) 接收机行频高下一行 退后!(d) 接收机行频低下一行 提前!图1-14 行扫描不同步67 3.槽脉冲和均衡脉冲?场同步期间无行同步→行同步信息丢失→ 场逆程期间行失步 →造成每场开始时的前几行不能立刻同步→屏顶部几行出现行扭。 ?措施:在场同步脉冲上加开几个槽——槽上升沿恰好对应于原行 同步脉冲的前沿——称为槽脉冲(宽度也是4.7μs) ; ?功用:保证在场同步脉冲期间有行同步信号。保证扫描嵌套(隔行扫描正确)?行、场同步脉冲的分离采用微分与积分电路。69 积分电路70 ?电视系统采用隔行扫描,奇数场——在半行处结束;偶数场——在整行后结束;→奇数场和偶数场的场同步脉冲前部波形不同。 ?积分电容器充电获得锯齿场同步脉冲——奇数场和偶数场积分 电压波形不同; ?两场场同步波形存 在时差Δt。对场同步位置造成影响。同步触发电平71 附加4.全电视信号的频谱?频谱→信号中所含的频率成份及其能量分布。 ?电视信号可看成周期信号,其频谱有一定规律性。 ⑴ 简单静止图像的频谱 考察只在水平方向有变化的静止图像——每行扫描获得的图 象信号都是一样的——以行频重复。 ?据傅立叶分析,频谱 是 行 频 fH 及 其 谐 波 n fH的线状谱。?n越大,幅度越小(最高n达384)。76 (2) 图像信号的频谱待征 ① 以行频及其谐波为主谱线,场频及其谐波旁频的梳齿状的离散频谱。 ② 随着行频谐波次数的增 高,谱线幅度逐渐减小——信 号能量主要分布在的低频端。 ③ 主谱线两旁的副谱线谐波次数不大于20。各群谱线间有很大的空隙。77 图像信号频谱的分步演示78 小结? 回顾 ? 主要问题讨论 ? 作业(见复习思考题册)79 §4 电视信号的传播分析教学目标:能看懂(解释说明)其方框流程及典型电路,会画波形, 会分析典型故障,初步理解掌握其组成功用和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引入本次课内容; 主要内容: ?任务1:电视信号的发送分析——重点 – 图像信号的发送——残留边带发送 – 伴音信号的发送——双边带发送 ?任务2:电视频道的划分分析 – VHF(VH、VL)、UHF – 注意:频道带宽、图像载频、伴音载频、本振等参数 ?点评及小结 ?作业布置80 1.5 电视信号的发送视频全电视信号(包括伴音信号)须经过调制和混频——射频全电视信号,才能发射。1.地面广播电视系统射频全电视信号的形成 (1)使用频段:甚高频(VHF)为48~223MHz, 超高频 (UHF) 为470~960MHz。 (2)调制方式:图像信号的调制采用残留边带(VSD)调幅 伴音信号采用用调频方式 图像与伴音的调制方式不同而不致于互相干扰81 高频头的工作频段? VL频段:Very High Frequency Low 1~5频道(48.5~92MHz) ? VH频段:Very High Frequency High 6~12频道(167~223MHz) ? UHF频段:Ultra High Frequency 13~57频道(470~870MHz)82 频道分布83 fc 图像载频 0 .7 5 MHz 下边带 6 .5 MHz 上边带fs伴音载频发送时滤去1 .2 5 MHz最小衰 减20dB0 .2 5 MHz 8 MHzf 0 .2 5 MHz图1-25 残留边带制高频电视信号的频谱① 图像信号的残留边带调幅 图像信号的残留边带调幅就是发送完整的上边带和一小部分下边带,抑制大部分下边带。(0.75~1.25MHz保留)带宽?我国标准规定:伴音载频fS比图像fP高6.5MHz, 距fP为-1.25MHz处的最小衰减量为20 dB。84 残留边带方式的优点:?已调信号的频带较窄——12M→8M ?滤波器比SSB容易实现 ?易解调——峰值包络检波器即可 ?残留边带是一种不均衡调制30 31. 5图像 中频50%3839. 5f (MHz)接收机中放幅-频特性曲线低于0.75MHz的频率成分是双边带; 对1.25—6MHz频率成分是单边带的,其解调输出减半; ↓残留边带调制的低频分量幅度大,高频分量小,影响清晰度。?要恢复原来信号频谱,要求接收机的中放具有特殊幅频特性。85 图像信号调制图像载频 下边带 抑制fp -F fp 100% 75% 12.5% fp +F上边带f同步电平 黑色电平 白色电平a.负极性视频图像信号b.负极性高频图像信号86 采用负极性调制的优点:(a) 节省发射功率(b) 负极性调制干扰影响小 正极性调制——干扰脉冲为高白电平呈亮点,刺眼易察觉; 负极性调制——干扰脉冲属高黑电平呈暗点,人眼不敏感; 并易为ANC电路消除或减弱。(c) 负极性调制便于自动增益控制(AGC)——将同步顶用作基准。100% 75% 12.5%同步电平 黑色电平 白色电平图1-22 a负极性调制,b正极性调制87 ②伴音信号的调频 ?电视伴音频率范围:50Hz~15kHz。调频最大频偏:50kHz已调伴音带宽:B=2(Δf+Fmax)=2(50+15)=130kHz。 频道规划伴音信号的带宽:250kHz! ?调频伴音的低端与高端的调频指数mf 相差很大。 高频端的mf 很小→高频端的抗干扰能力差。 ?措施:在发端采用预加重——提升高频分量 在收端采用去加重电路——恢复以均衡调频高、低端的抗干扰能力。88 伴音信号调频伴音信号t调频波t正频偏 fs+△f负频偏 fs-△f89 R 5 k?UiC 0 .0 1? F RLUoUiR 5 k?Uo C 0 .0 1? F(a)(b)图1-24预加重和去加重网络? (a)预加重网络;(b)去加重网络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预加重和去加重网络时间常数均为:T=RC=50μs90 (3)射频全电视信号的频谱及频道划分?射频全电视信号的频道带宽为8MMz。?以8MHz为间隔,我国在VHF和UHF频段规划了68个频道?频率为92~167MHz、 230~470MHz 、566~606MHz的部分供调频广播和无线电通信使用;在开路电视系统中不安排电视频道,但在有线电视中设置为增补频道以增加频道数量。标准频道VHF-L 1~5频道 48.592~167MHz 留给调频广 播和无线电 通信VHF-H 6~12频道 92111 增补A Z1~Z7 167 223 295 447 增补B3 Z36~Z38频率/MHzUHF UHF 13~24 25~68 频道 频道 470 566~606MHz留 给调频广播和无 线电通信 91增补频道增补B1 增补B2 Z8~Z16 Z17~Z35 黑白电视的国际标准标准系统 行数/帧 场数/秒 帧数/秒 行数/秒 带宽(MHz) 码率 (Mb/s) A 405 50 25
48 M 525 60 30
67.2 5.0 80
88 6.0 96 B、C、G、H I 625 50 25
16092D、K、LE 819 世界电视系统参数表系统 B C D G H I K K/ L M N 扫描线数 625 625 625 625 625 625 625 625 625 525 625 频道间隔 图象信号带宽 图像/伴音载频差 残留边带 伴音信号调制 (MHz) (MHz) (MHz) (MHz) 方式 7 7 8 8 8 8 8 8 8 6 8 5 5 6 5 5 5.5 6 6 6 4.2 4.2 +5.5 +5.5 +6.5 +5.5 +5.5 +6.0 +6.5 +6.5 +6.5 +4.5 +4.5 0.75 0.75 0.75 0.75 1.25 1.25 0.75 1.25 1.25 0.75 0.75 FM AM FM FM FM FM FM FM AM FM FM93 中国电视频道划分表波段 频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频率范围MHZ 48.5~56.5 56.5~64.5 64.5~72.5 76~84 84~92 167~175 175~183 183~191 191~199 199~207 207~215 215~223 470~478 478~486 486~494 494~502 502~510 510~518 518~526 526~534 534~542 542~550 550~558 图像载频MHZ 49.75 57.75 65.75 77.25 85.25 168.25 176.25 184.25 192.25 200.25 208.25 216.25 471.25 479.25 487.25 495.25 503.25 511.25 519.25 527.25 535.25 543.25 551.25 伴音载频MHZ 56.25 64.25 72.75 83.75 91.75 174.75 182.75 190.75 198.75 206.75 214.75 222.75 477.75 485.75 493.75 501.75 509.75 517.75 525.75 533.75 541.75 549.75 557.7594VLVHU U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606~614 614~622 622~630 630~638 638~646 646~654 654~662 662~670 670~678 678~686 686~694 694~702 702~710 710~718 718~726 726~734 734~742 742~750 750~758 758~766 766~774 774~782 782~790 790~798 798~806 806~814 814~822 822~830 830~838 838~846 846~854 854~862607.25 615.25 623.25 631.25 639.25 647.25 655.25 663.25 671.25 679.25 687.25 695.25 703.25 711.25 719.25 727.25 735.25 743.25 751.25 759.25 767.25 775.25 783.25 791.25 799.25 807.25 815.25 823.25 831.25 839.25 847.25 855.25613.75 621.75 629.75 637.75 645.75 653.75 661.75 669.75 677.75 685.75 693.75 701.75 709.75 717.75 725.75 733.75 741.75 749.75 757.75 765.75 773.75 781.75 789.75 797.75 805.75 813.75 821.75 829.75 837.75 845.75 853.75 861.7595 每个频道的中心频率及所对应的中心波长是估计天线尺 寸和调试电视机时的参数。例如,第八频道的中心频率 为183 ? 191 f0 ? ? 187 MHz 28对应中心波长为c 3 ? 10 ?0 ? ? ? 1.6m 8 f 0 187? 10二频道计算?96 97 广播频段的划分种类 频段 MF 调幅广播 TF HF 电视广播 调频广播 I(VHF) II(VHF) III(VHF) 电视广播 IV(UHF) V(UHF) 频率范围(Hz) 526.5~00~~2~92M 87~180M 167~223M 470~566 606~988波段 频道中波 中短波 短波 1~5 超短波 6~12带宽特点 国内广播,地/天波可 传百/千余公里10k热带地区的国内广播国际广播,电离层反射 可传数千公里8M 200k 直线传播,电视广播 直线传播,调频广播8M 13~24 25~68 8.68M98直线传播,电视广播 小结? 回顾 ? 主要问题讨论 ? 作业(见复习思考题册)99 §5黑白显像管分析教学目标:能看懂(解释说明)其方框流程及典型电路,会画波形, 会分析典型故障,初步理解掌握其组成功用和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引入本次课内容; 主要内容: ?任务1:黑白显像管结构图观察讨论分析——作用?组成要素?特 点?参数解析? ——重点 ?任务2:电子枪分析——作用?组成要素?参数解析? ?任务3:偏转线圈结构释读 ?点评及小结 ?作业布置100 2.1 黑白显像管2.1.1 黑白显像管的结构? 是电真空器件 ? 由玻璃外壳、电子枪和荧光屏三部分组成 ? 能承受高压并防爆裂。 管颈 管锥体 屏面玻璃101 图2-1 黑白显像管结构示意图内石墨层 外石墨层 偏转线圈 管脚 灯丝 第二阳极 栅极 屏面玻璃 荧光粉电子束铝膜阴极 第一阳极 第三阳极 第四阳极 管颈高压嘴 管锥体荧光屏?高速电子轰击对应荧光粉点→受激发光形成光点?真空蒸镀的铝膜,阻挡大重的离子轰击荧光粉, 并反射向后的荧光提高屏亮度。102 A3 A1 6 M 57A2 A4 F—灯丝 1 M K—阴极 M—控制栅极 A 1—第一阳极 2 K A 2—第二阳极 A 3—第三阳极 A 4—第四阳极F43F?2.电子枪 - 灯丝、阴极、栅极、加速极、聚焦极和高压阳极 - 典型管脚识读104 105 2.1.2 黑白显像管的调制特性及参数 1.调制特性ik=k(ugk-ugk0) γ– k是比例系数; – γ是非线性系数(2~3 ),因管而异; – ugk0是截止电压(ik =0时的栅极负压)? 负栅阴电压ugk ↓↑ →ik↑↓ →荧发光亮度↑↓ ;? 阴极输入负极性图像信号→显像正确。反之?? ugk应为负,ik不超过150μA,否则会烧坏荧光粉层。? 调制特性的非线性会使重现的图像明暗失调,称γ失真——γ校正。106 黑白显象管的结构——实物辨认? 阴极: 发出电子; ? 栅极: 控制电子束的强度; ? 阳极: 对电子束进行加速; ? 聚焦极: 电子束的聚焦; ? 偏转线圈: 改变电子束的 运动方向.107 ? 2.性能参数– 机械性能参数 ? 荧光屏尺寸?? 偏转角?? 管颈直径?– 电性能参数– 光性能参数108 常用黑白显像管的主要参数类型 灯丝电压/V 灯丝电流/A 第一阳极电压/V 电参数 第二、第四阳极电压/V 第三阳极电压/V 最大调制量/V 23SX5B 12 0.089 400 9 000 500~-50 14 31XSB 12 0.085 120 12 000 0~400 17 40SX12B 6.3 0.6 400 14 000 -100~450 25 47SX13B 6.3 0.6 400 16 000 -100~ 450 25 -20~80 600 500 150 &0.2 110 473 312 29.4 4:3 109截止电压/V分辨能力(线) 特性参数 聚焦亮度/(cd/m? ) 聚焦光点/cm 偏转角/(? ) 荧光屏对角线尺寸/mm 机械参数 管身最大长度/mm 最大管颈长度/mm 荧光屏宽高比 中心 边缘-20~-70550 450 150 &0.2 90 226 198 20.9 4:3-25~-75550 450 150 &0.2 90 305 280 20.9 5:4-30~-90600 500 150 &0.2 114 397 270 29.4 4:3 黑白显象管的结构110 电子枪结构及参数参数表:枪长(mm): 82.6±0.5阴极: 速启动氧化钪阴极热丝电流: 270~ 330 mA热丝电压: 6.3 V截止电压: 60~115 V聚焦电压:29.4~32.6%Eb112 调制显像原理束 电 流 调制特性截止 大 i1——白次大 i2中 i3 ——灰 Ugk t1 t2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视频信号Ugk3 高电平Ugk2 中电平Ugk1t3 t4 t5 t6 t7 t8 t电视图像白灰白灰白条亮度——取决于图像信号的平均直流分量 对比度——取决于图像信号的幅度113低电平 对比度及亮度调节合适!电视图像束 电 流 调制特性Ugk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t1t2 t3 t4 t5 t6t7 t8t扫描正程视频信号对比度及亮度调节合适 ↓ 六级灰度条图象——有细节层次分明114 对比度太大引起失真电视图像 束 电 流调制特性Ugk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Ugk2 tt1 t2 t3 t4 t5 t6 t7 t8t扫描正程视频信号对比度(幅度)太大引起失真 ↓ 六级灰度条图象——缺层次少细节115 偏转线圈场偏转线圈 中心位置 调节磁环 紧固螺钉 行偏转 线圈B行偏转的磁场 为垂直方向固定卡箍 磁环 接线片? ? 行(水平)偏转线圈为马鞍形结构;在管颈内产生竖向磁场→水平偏转。场偏转直接绕制于磁轭(磁芯)上; 产生横向磁场→电子束垂直偏转; 线匝密度按余弦规律分布→磁场空间分布均匀。118 行偏转线圈行偏转线圈 磁环 行偏转的磁场为垂 直方向与电子束流方向相反 中指(电流) 大拇指(偏转) 食指(磁场) (a) (b) (c) B图2-5行偏转线圈及它所产生的磁场? (a)左手定则;(b)行偏转线圈;(c)行磁场分布119 场偏转线圈场偏转线圈 中指(电流) 磁环 磁环套在 显像管颈上; 磁力线方向 为水平的食指(磁场)大拇指(偏转) (a) (b) (c)电流方向图2-6场偏转线圈及它所产生的磁场? (a)左手定则;(b)场偏转线圈;(c)场磁场分布120 中心位置调节NNS 附加磁场最大 附加磁场为0?光栅中心偏离? ?中心位置调节器——叠放套于管颈的一对二极环形磁片;?相对旋转或同向旋转→在管颈内产生强度和方向可变的附加磁场→附加偏移与原偏移相反,校正至中心位置。 ?相对位置——附加磁场大小;空间位置——附加磁场方向。121 中心位置调整122 几何失真? 原因? p18123 小结? 回顾 ? 主要问题讨论 ? 作业(见复习思考题册)124 §6 显像管附属电路识读分析教学目标:能看懂(解释说明)典型电路,会画波形,会分析典型 故障,初步理解掌握其组成功用和工作原理。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引入本次课内容;主要内容:?任务1:黑白显像管馈电电路的观察讨论分析 ?任务2:亮度调节电路和对比度调节电路观察讨论分析 ?任务3:关机中心亮点消除电路观察讨论分析——原因三要素?危 害?措施?电路释读 ——重点 ?小结 ?作业布置125 ?黑白显像管供电电路及附属电路– 供电电路 – 亮度调节电路 – 对比度调节电路 – 关机亮点消除电路。?1.亮度调节电路– 亮度——取决于图像信号的平均直流分量 – 怎么调节——分压调节阴极直流电位控制显像管的亮度?2.对比度调节电路– 对比度——取决于图像信号的幅度 – 怎么调节——反馈增益调节视频信号的幅度126 视频信号V R1 R2 C1++ C3 C2 RW1 R4 +1 00 V+1 00 V BR3Rb A RW212 V行、场逆程脉冲?R51 4 kV?图2-8 亮度调节电路和对比度调节电路127 ? 3.关机亮点消除电路– 1)电子束流截止型关机亮点消除电路 – 2)高压泄放型关机亮点消除电路 ? 图示的是典型的高压泄放型电路图。其中,C3为消亮点电容,与 R3并联, R3是亮度调节电路的分压电阻,阻值越大,两端的压降也越大。130 视频 图像信号C601R611 K +12V F灯丝 电压+100V电压 R604 R522 R605 C520 +12KV 高压 消亮点电容 VD501 消亮点二极管GA1A3加速聚焦亮度C520上电压无法放电,直接加至栅阴之间 图2-9 截止型关机亮点消除电路 ?灯丝电压?阳极高压?聚焦电压?加速极电压?栅极?阴极? ?关机中心亮点?危害?截止型消亮点电路原理?关键?131 视频信号C4 1 ?F K+R5 1 00 k ?G A1 行输出变压器 R1 1 00 k ? C1 C2 4 50 V R2 1 .2 M ? RP1 2 .2 M ?A3 +1 2 k V R3 1 M? RP2 C3 4 70 k ?+4 .7? FR4 1 00 k ?图2-10 高压泄放型关机亮点消除电路?泄放型消亮点电路原理?关键——关机瞬间→栅阴正偏→发射 大量电子中和高压阳极正电荷→卸载高压→避免关机亮点133 显像管的检测? 直观检查:– 外观检查: ? 良好的显像管应无裂口,尾部的真空抽气嘴不应破裂,显 像管管径上应有吸气剂“镜面”, ? 正品显像管荧光屏面应无黑斑、划痕和气泡等。? 灯丝的检测:– 测电阻——用万用表R×1?挡测显像管的灯丝引脚(③、④ 脚)——正常灯丝的冷态电阻约30?。– 显像管③、④脚加上额定12V电压时,显像管灯丝应点亮。 – 测电流——万用表置于直流电流挡串入灯丝回路中,正常的 灯丝电流约80mA。134 阴极发射能力的检测? 显像管的寿命长短主要由阴极发射能力决定。 ? 业余测试方法如图2-40所示。– 其阻值在10k?以下时,显像管发射能力正常; – 若其阻值在500k?以上,说明显像管阴极已老化,发射能力 非常差。c. 消亮点二极管的检测。? 消亮点二极管的检测。 ? 消亮点电容的检测。图2-40 阴极发射能力检测图135 显像管的组装? a. 组装前的准备– 组装时应双手抱捧显像管屏幕的两角,将显像管的屏幕放在 垫有软垫的桌面上。切不可单手拎像管管径,以免管颈破裂 损坏。 – 偏转线圈组件组装在显像管的管颈上——先松开偏转的紧固 夹螺丝,然后小心平稳地将其套入显像管管颈,尽量贴紧锥 体,再轻轻拧紧紧固卡螺丝,使偏转线圈不能退出为宜。? b. 显像管的组装– 将机壳倒扣放在软垫上,双手抱住显像管两角将其轻放在机 壳中,显像管高压嘴放在右面; – 将显像管石墨层接地叉安放在显像管左上角组装孔位置; – 用自攻螺钉并套上平垫,依次轮流旋紧螺钉,使显像管四个 角均匀受力。136 消亮点电路的测试? 将万用表置于250V挡,万用表红表笔接阴极②脚,黑 表笔接栅极⑤脚,如图所示。– 关机后指示初始电压值为80~90V,然后缓慢地逐渐下降,约 经过数十秒后才下降至0V,说明关机消亮点正常。137 显像管故障及故障处理办法(l)无光时显像管的检查 显像管高、中压供电正常,栅阴电压也正常,显像管无光应根 据不同情况进行检查。 ①显像管灯丝不亮 显像管灯丝不亮,说明显像管无灯丝电压或显像管灯丝已断。 无12V灯丝电压,查供电回路是否正常;供电回路正常,说明显像 管灯丝已断,灯丝冷态阻值为30Ω左右,阻值很大,则更换显像管。 ②显像管衰老 显像管衰老时会出现无光或光很暗的情况,可用测栅、阴极发 射能力和测显像管的阴极电流的方法,判断显像管是否衰老。 ③显像管漏气 漏气的显像管不能修复,只能进行更换。 (2)显像管碰极 常见的显像管碰极有:阴极与栅极相碰,阴极与灯丝相碰。显 像管阴栅碰极时,光栅很亮且有回扫线,调节亮度电位器光栅亮度 无变化。对于阴极与灯丝的碰极,也可能从荧光屏的画面上看出来, 此时图像模糊,同时画面还可能出现交流干扰成分。138 习题二? 2.1显像管的电子枪由哪几个电极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2.2要使显像管正常工作,必须给它供给几种电压(以31SX2B为 例查表说明)?? 2.3A、B两个显像管的最大调制量分别为30V和20V,试问哪个显 像管的调制灵敏度高?为什么? ? 2.4试说明行、场偏转线圈的工作原理。 ? 2.5根据图2-11,以电视信号为线索简述黑白电视机的工作过程。139 ? 2.6黑白电视机是如何得到其高压和中压供电电源的? ? 2.7当电视机收看第八频道节目时绘出A、D、F的信号频谱特性。 要求在坐标上标出频率值。 ? 2.8判断下列故障可能出现在哪一部分。 (1)光栅只有一条垂直亮线;(2)有光栅、无图像、无伴音;(3)有光栅、有图像、无伴音; (4)图像左右不稳或有无规律的黑白斜道。140 ? 2.9说明关机产生亮点的原因和危害。 ? 2.10 所示的是牡丹31H5型黑白电视机显像管附属电路图,问:(1)显像管与视放输出级采用的是什么耦合方式?(2)哪一部分是亮度调节电路? (3)关机亮点消除电路是电子束流截止型,还是高压泄放型?141 视频 信号 R94 C4 4 BG34 R1 24 R1 1 +1 20 V4 C64W24R10+1 60 V 5 C3 45 R2 5 5 BG1 12.10题图142+5B 2+4 BG4 4 C7 小结? 回顾 ? 主要问题讨论 ? 作业(见复习思考题册)143 §7 黑白电视机方框组成识读及分析? 教学目标:能看懂(解释说明)其方框流程,会填写方框,会分析典型故障,识记方框名称及功能作用,初步理解掌握其组成功 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引入本次课内容;? 主要内容: ? 任务1:黑白机框图看图讨论分析——作用?结构组成?流程? ? 任务2:黑白电视机的信号变化看图讨论分析。 (看波形,注意f 和b变化,讨论解释说明) ? 任务3:黑白机的技术指标讨论分析——灵敏度、频道、伴音 ? 任务4:典型故障讨论看图讨论分析——依现象分析其故障部位 ? 小结,作业布置144 第三章 黑白电视机原理与电路分析 第一节 黑白电视机组成框图一、扫描系统二、信号处理系统145 黑白电视接收机的原理方框图146 147 1.高频头的信号变化图像 载频伴音 载频伴音 中频图像 中频二频道57.75 64.25 95.75 f (MHz) 31. 5 38 f (MHz)输入端信号频谱输出端信号频谱? 调谐选频放大变频148 选择性要求图像 伴音 图像 伴音 图像 伴音95.75Mf / MHz第一频道第二频道第三频道4 9.755 6.25 4 9.5 ~5 6.55 7.75 5 6.5 ~6 4.56 4.25 6 5.757 2.25 6 4.5 ~7 2.5高频道的图像 载频干扰(a)邻近频道频谱2 3.5303 1.5 (b)383 9.546f / MHz相邻低频道的伴 音载频干扰303 1.53 3.573 8 3 9.5f / MHz149 2.中频通道的信号变化接收频道 伴音中频 接收频道 图像中频 低频道 伴音载频 串扰高频道 图像载频 串扰3031. 53839. 5f(MHz)中频通道幅-频特性曲线①图象中频——应在曲线高端斜坡的中点50%处,距上下端均为0.75MHz ②伴音中频——应衰减到5%左右,在(31.5±0.1)MHz范围内应保持平坦 ③中放通频带要宽——由38M点到左-3dB( 70%幅度)点要达到5~5.5MHz 邻频道伴音干扰抑制——39.5兆赫,衰减应大于负40分贝, 邻频道图象干扰抑制——30兆赫,衰减度应大于负40分贝150 3、视放输出级信号变化第二 伴音中频视频图像 0--6MHz6.5f(MHz)视频检波器幅-频特性曲线不失真放大视频信号至调制CRT的电平。1~3V→50~80V ? 电压增益要高?24~38dB ? 通频带要宽? ? 非线性失真要小 ? 相位失真要小151 小结? 识读记忆分析方块电路——名称及功能作用– 高频电路、中放通道、伴音通道 – 视放前置、视放– 扫描电路:行、场(振荡、激励、输出)– 同步分离电路,积分电路,APC? 典型故障分析——依现象分析判断其故障大致部位。– 水平一条亮线或垂直一条亮线 – 行不同步或场不同步, – 场线性失真 – 无伴音? 总结信号流程– ①②③④?? 主要问题讨论 ? 作业(见复习思考题册)152 §8 高频调谐器分析教学目标:能看懂(解释说明)其方框流程及典型电路,会画波形,会分析典型故障,初步理解掌握其组成功用 和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引入本次课内容; 主要内容:?任务1:高频调谐器框图看图讨论分析——作用?组成? ?任务2:电子调谐原理框图看图讨论分析 ?任务3:典型电路读图讨论分析——重点 ?点评及小结?作业布置153 第二节 黑白电视机的工作原理一、高频调谐器 1、作用与组成?——观察与思考调谐选频放大变频图象中 频 fp fpfp1= f0 - fp = 38 MHz = fc1 = f0 - fc 31.5 MHz输入 回路fc高频 放大器fc混频器 f0 本机 振荡器第一伴音中频 154 高频头的标准工作频段? VL频段:Very High Frequency Low 1~5频道(48.5~92MHz) ? VH频段: Very High Frequency High 6~12频道(167~223MHz) ? UHF频段:Ultra High Frequency 13~57频道(470~870MHz)155 2、机械式VHF调谐器156 VHF、UHF调谐器连接VHF调谐器 输入回路 VHF 高放VHF输入VHF UHF中频 UHF输入 输入 回路 高频 放大器 混频器VHF 混频 UHF 中放 中频本振 VHF 本机 振荡器 UHF时 停振UHF调谐器157 电路图VCCC10高放输入回路L1 C L4 2 L2 C1 L C3 3高通滤波器L6C4L5 C5R4 高放 R7 L7 L8 ? C12 C6 R6 C11C13 T1 C9 R8C16 C17R11C14R12Tr1 T3C19R10C18混频级R3R1C8本振C25 L9 C21R14 R15 C23 T2 C24C7RWR2VCCC22 C20 R13 R16158 KP12-2 VHF高频头低频道1 ~5 L5 L6 高频道6 ~1 2 C5 C3 L4 C6 C7 C4 R1 C8 R2 C11 R3 R4 C29 R12 R13 L9 C25 输入 C24 R14 V3 C26 C28 C27 C12 C9 V1 L7 R5 C10 C13 C15 C16 L8 C14 测点 R7 C17 R6 R8 R10 V2 C18 R9 C19 C23 R11 T C20 8 ∶8 C21 输出 C22C2L3C1AGC +3 ±0 .2 V L1 L21 1.5 VR15159 元件表编号 C6 、C 24 、C 25C 20 C5 、 C 11 C 、 C 2213参数 2.2pF 3.3pF 5.1pF 8.2pF 15pF 20pF 27pF 39pF 82pF 100pF 1000pF编号 C 7 、8 、C16 、C18 、C 23 C参数编号 、 1500pF R7 R14 5.1k? 220? 360? 510? 820? 910? 1k? T1 T2,3 L1、L4 L2、L3 L5 L6 L7 L8 L9 Tp1参数 15k? 3DG79 3DG30 0.26?H 0.18?H 0.13?H 0.57?H 0.57?H 0.63?H 0.59?HRWR3C 4 、 C 21R 4 、 R10 R11 、 R15R5C9 、 C2C 12、 C17R16R9 R6 R8、C C10 、 14 C1 、C3R12R131.2k? 2k? 5.1k?C19 C15R1、160 +3 0 V +1 2 V VD1 RW L1 R2 R1 C1 VD2 L2 C2 -4 V S电调谐回路示意图161 高频调谐器的工作原理C1 L C L C R1 VT (a)输入电路 C1 C R1 C R1 C1 Cb Ca CeCbCeVTVTCaR1C1C ?本振电路(b)双调谐回路162 电子高频调谐器AGC电压 VHF部分 本振 回路 输入调谐 高频 放大器 调谐电压VT AFT电压VHF 滤 波 器 U/V 分离 电路双 调谐 回路混频及中频 预放电路中频 输出UHF部分本振 电路 双 调谐 回路 中频带通 滤波器 混频器输入调谐 高频 放大器163 电子调谐器外形及引脚C107BT 7 AGC 5 4 BLC105BH6 C103 BU8C101 1IFBMBT AGCBLBHBUIF164 调谐电压特性曲线BT调谐电压 / V 30 VHF LO VHF HIGH UHF20100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1 21368频道数166 TDQ-4? 主要用于小屏幕彩色电视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 稳定性好,安装方便等特点。167 主要技术参数频段 任务频率范围 功率增益 噪声系数 控制范围 假象抑制比 中频抑制比 VHF 低 47MHz108MHz ≥30db ≤8db ≥40db ≥50db ≥45db 高 167MHz230MHz ≥27db ≤8db ≥40db ≥50db ≥60db UHF 备注1 ≥28db ≤12db ≥30db ≥40db ≥60db1 1 1 AGC电压 6.30V 1 1交调抑制能力≥75db?V≥75db?V≥70db?V1输入端本振干扰电压: ≤60db?V 净重: 18g168 小结? 回顾 ? 主要问题讨论 ? 作业(见复习思考题册)169 §9 公共通道识读分析教学目标:能看懂(解释说明)其方框流程及典型电路,会画波形及中放幅频特性,会分析典型故障,初步理解掌握其组成功用和工 作原理。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引入本次课内容;主要内容: ?任务1:图像中频部分框图看图讨论分析——作用?组成?性能要 求? ?任务2:声表面滤波器结构图看图讨论分析——作用?组成?特点? ?任务3:视频检波与预视放实例电路看图讨论分析 ?任务4:AGC实例电路看图讨论分析——作用?组成??点评及小结?作业布置170 二、公共通道1、作用与组成?——观察与思考中频 中放 检波 预视放伴音 通道视放高放延迟 AGCAGCANC2、中频放大电路 作用:选频放大中频信号以满足视频检波的电平要求; 通道幅频特性符合残留边带的要求。171 中放通道的增益20~26dB高频头60~66dB中放通道20uV 高频头与中放总增益:2V172 早期的中频滤波电路10 pF L1 C2 C1 L2 L3 C3 C4 R1 5 1? R2 C5 C6 L5L4173 (1)声表面波滤波器(SAWF)输出叉指换能器 吸声材料 吸声材料 声表面波 输入叉指换能器 压电衬底符号:SAW压电效应:电信号→声表面波→电信号输出观察与思考发送各叉指形成的声表面波其相位不同K(dB)0 -6 -20 -30 -40 -50 30 33. 57 39. 5 31. 5 35. 785 38↓传播至接收端接收叠加时 有的f信号同(反)相相加幅度增大(小)↓形成特定的频率特性。f (MHz)174 ? 声表面波滤器的频率特性完全由叉指换能器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决定——叉指对数、指条宽度a、指条间隔b、指条有效长度B等。? 精确设计其参数,可得理想的频率特性,一致性极好!? 可一次性形成中放所需的幅频特性,从而实现了中放级的无调整化。175 176 声表面波滤波器系列产品性能参数型号 SBP3108A SBP3108B SBP3111A SBP3111B SBP3111M SBP3113J SBP3113T SBP3115A 中心频率 10.7 10.7 21.4 21.4 21.4 30 30 60 3db带宽 0.30 0.45 0.082 0.09 0.77 4.5 15 0.6 插入衰耗 ≤19 ≤23 ≤15 ≤18 ≤25 ≤24 &37 ≤20 阻带抑制 ≥35 ≥40 ≥40 ≥40 ≥40 ≥40 ≥40 ≥40 通带波纹 ≤1 ≤1 ≤1 ≤2 ≤0.5 ≤0.5 &1.5 ≤1 矩形系数 ≤3.5 ≤3.3 ≤2 ≤2 ≤1.6 LMZ7 外壳 SF-8SF-8≤1.6 &1.4 ≤2 SB-1 SF-5 T0-8 YT-5 LMZ11SBP3115CSBP3115F SBP3115V6060 6012 202020 ≤254040 ≥4011 ≤11.51.5 ≤1.5LB70-1LB70-2707040.038.026.026.040500.70.81.51.56/14177 LTMB 系 列 陶 瓷 滤 波 器 技 术 特 性型号LT4.5MB 标称中心频率 (fo)(MHz) 4.500 3分贝带宽 (kHz) min fo±60 20分贝带宽 (kHz) max 530 插入损耗 (dB) max 6.0 阻带衰耗 (dB)min 20(4.5 MHz) 输入/输出 阻抗(Ω) 1000LT5.5MBLT6.0MB LT6.5MB5.5006.000 6.500fo±75fo±80 fo±80550600 6306.06.0 6.025(5.5±1MHz)25(6.0±1MHz) 25(6.5+1MHz) 30(6.5-1MHz)600470 470LTMB 系 列 陶 瓷 滤 波 器 测 试 电 路LTMB 系 列 陶 瓷 滤 波 器 特 性 曲 线178 JT MC/MD 系列电视音频用陶瓷鉴频器—4.5-6.5 MHz型号 JT4.5MC JT5.5MC JT6.0MC JT6.5MC JT4.5MD JT5.5MD JT6.0MD伴音解调输 出(mV) ≥140 ≥140 ≥140 ≥200 ≥100 ≥100 ≥100伴音解调 3dB 带宽(kHz) ≥±55 ≥±55 ≥±60 ≥±60 ≥±50 ≥±50 ≥±50失真度 (%) ≤1.5 ≤1.5 ≤1.5 ≤1.5 ≤3 ≤3 ≤3适用IC电路 μPC1382C μPC1382C检波方式正交检波 μPC1382C μPC1382C TA7176P TA7176P 微分峰值 TA7176PJT6.5MD≥100≥±50≤3TA7176P179 XT 系列陶瓷陷波器3.58 -6.5 MHz中心频率 (fn1)(MHz) 3.580 4.430 4.500 5.500 5.742 6.000 6.500 fn1点衰耗量 (dB)min 20 20 20 20 20 20 20 30分贝带宽 (fn1)(kHz)min 20 30 30 30 40 40 40型号 XT3.58MJ XT4.43MJ XT4.5MJ XT5.5MJ XT5.74MJ XT6.0MJ XT6.5MJ注:以 1MHz 的电平为基准 (0 dB)。180 ——观察与思考(2)预中放电路实现良好的匹配,提供一定的增益。(3)集成宽带中放电路+12V C204 集成 宽带中放R201 中频信号R203C203C201 R202 R204V201C202181 G / dB 0 -6 -1 0 -2 0 -3 0 -4 0 -5 0 3 0 3 1.53 3.57 (a) 3 83 9.5 f / MHz 0 -6 -1 0 -2 0 -3 0 -4 0 -5 0G / dB3 0 3 1.5 3 3.57 (b)3 8 3 9.5f / MHz图 3-2 图像中频通道幅频特性 (a) 宽带型; (b) 窄带型182 选择性要求图像 伴音 图像 伴音 图像 伴音95.75Mf / MHz第一频道第二频道第三频道4 9.755 6.25 4 9.5 ~5 6.55 7.75 5 6.5 ~6 4.56 4.25 6 5.757 2.25 6 4.5 ~7 2.5高频道的图像 载频干扰(a)邻近频道频谱2 3.5303 1.5 (b)383 9.546f / MHz相邻低频道的伴 音载频干扰303 1.53 3.573 8 3 9.5f / MHz183 二、公共通道3、视频检波器 (1)作用 ? 对图像中频信号进行包络检波,取出视频信号; ? 利用检波的非线性,实现图像中频与伴音中频的差拍, 产生6.5兆赫的第二伴音中频信号。VD L1 C1 充电+ -u 充电 C 放电 R o放电 t2 (b) t3 u? tt0t1u(a)uoto (d )to (e)t(c)184 (2)大信号峰值包络解调器原理 电路的工作过程:RC电路充放电。vD (t )vi (t )t0t1t185 同步检波及鉴频电路p173? 同步检波38M选频 v1中频 信号调谐限 幅放大v2乘法器 v1低通视频? 移相式鉴频器v1 38M移相 90° v2 乘法器 v1186低通UAFT U SC (T ) ? Ku1(t ) ? u2 (t ) ? KU1U 2 (1 ? m cos?t ) cos2 ?0t 1 m 1 ? KU1U 2 ? KU1U 2 cos?t ? KU1U 2 (1 ? m cos?t ) cos 2?0t 2 2 2直流分量 低频信号 中频二次谐波?低通滤波器把中频载波的二次谐波滤去,便得到低频信号 的输出。 ?检波过程是线性的,与输入信号的电平无关。即使检波器的输入电平低到5mV,检波的线性仍然良好。187 二、公共通道4、预视放和噪声抑制电路——观察与思考R2 R3 B R4 + C2 +12VA+5VD1↓ 0.3V门控管C1 4.3V + C 0.7V ↓ -4V D2BG1 D 0.7V R1 ↓ 抗干扰电路 -3.3V 抗干扰管 幅度分离级预视放? 无干扰时,抗干扰管饱和导通,门控管D1正偏导通,信号通过。 ? 大干扰脉冲串入时→UA突降↓→ D2导通→ UC ↓ → BG1的Ib减小而退出饱和 甚至反偏截止→ B点电位升高(Ec) → D1截止,干扰脉冲不能通过。190 分立预视放电路——观察与思考6.5M调谐T4 R1 视频信号 (从检波级来) R2 V1 C4 L4 R6 L5 C2 至伴音中放ReC1至视放6.5M桥T式 (a) 陷波器191 预视放等效电路——观察与思考+UCC R1 输入 R2 V1 输出 Re R2 R1 V1 +UCC 第二伴音 中频信号输出T4 C4 L4(b)(c)? 射随输出放大器? 共发调谐放大器192 5、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 ——观察与思考视放调谐器 (高放级)中放检波预视放高放AGC 延迟(中放AGC驱动) AGC放大AGC 检波“延迟”指的是电 压具有一个门限值 。超过该门限时, 高放AGC才起作用? ? ?使电视在强信号下正常工作→要求其中放和高频头的增益能自动调整; AGC范围应达200mV/100μV=2000倍(66dB); 通常要求中放AGC能控制40dB,高频头AGC能控制20dB193 小结? 回顾– 方框(联系整机方框)? – 方框处理流程(入-出主线)? ? 识记理解引脚功能、名称! ? 供电情况(E,地)? – 外围元件作用及名称识记理解(在信号流程中)!? 主要问题讨论 ? 复习思考题(见题册)194 §10 伴音通道识读分析教学目标:能看懂(解释说明)其方框流程及典型电路,会画波形,会分析典型故障,初步理解掌握其组成功用和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引入本次课内容;主要内容:?任务1:伴音通道框图看图讨论分析——功用?组成?性能要求? ?任务2:电视机伴音通道实例读图讨论分析 ——重点 ?任务3:伴音通道常见故障看图讨论分析 ?点评及小结 ?作业布置195 三、伴音通道1、作用与组成第二伴音中频第二伴音 中频 视频信号 a b c音频d带通 滤波器伴音中频 限幅放大鉴频 电路音量 控制音频放 大电路三端陶瓷 滤波器3~4级 直耦差分差分鉴频器? 伴音选频(6.5MHz)限幅中放+鉴频+低放? 要求:增益?带宽?失真?信噪比?功率?提问:a 、b、c、d处是什么波?幅度? 为什么限幅?——抑制寄生调幅干扰?怎么鉴频?196 鉴频电路v1 v2 v3f0+?? f (a) f变调频为 调幅调频f0-?? f t振幅检波(b)U v11t?先频幅转换——将调频波变换 为调幅─调频波;(c) UVv2D1t?后包络检波——获得调制信号(d )UC3v3t197 2、伴音通道组成及信号流程电子音量W 电源退耦+12V R301 C301 + C31614 13 12 11 10 9 8电源退耦+C303 R305 R304+18VC302R302RP303线路输出X301C304 自举 C305C + 音调L302 RP308N301 ?PC1353C C306 Z301伴音中放功放 鉴频 直流音量C3093 4 5 6 73N201 ?PC1366CC315耳机插座X3026.5M选 R306 频滤波 反馈 交流 C 旁路 30712C308+去 加 重L301频幅转换C310+ C311 + C312偏置去耦CC314 C313B301R202R307?观察思考(方框及联系、引脚及外围电路元件释读理解)!问题?198 3. 伴音通道常见故障分析? 1. 有图像、无伴音 ? 故障现象:电视机有光栅、 有图像且色彩正常,但听不到电视伴音,即使将音量电位器开到最大,仍然听不到伴音。? 故障分析:公共通道和伴音通道有故障都会造成无伴音, 现在公共通道工作正常,故障一般出在伴音通道。199 2. 伴音失真(1) 伴音沙哑 伴音沙哑属于音质差的范畴,故障常发生在伴音功放和鉴频电 路。 故障原因通常有如下几点: ① 扬声器纸盆脱胶、音圈引线断股以及音圈与磁铁磨擦。② 伴音功放电路中的一只功放管损坏, 或β值变小及静态工 作电流变小。③ 鉴频器特性不良, “S”形曲线偏离6.5 MHz。 v ④ 伴音集成电路性能变坏或软损坏。Δv f0 Δf BW200f (2) 伴音发闷① 鉴频回路不对称;② 伴音中放增益过高; ③ 鉴频与伴音中放电路的调谐回路失调。检修时主要是检测集成块有关引脚电压、 电阻值予以判断。201 (3) 伴音太尖 伴音太尖表现的故障特征是,伴音声响基本正常,但听起来如同女高音太刺耳膜。原因:主要是去加重电路出了故障。202 3. 伴音失控 现象:伴音失控是指调节音量电位器时,音量无变化而对音 量失去控制。 原因:此故障一般多为音量电位器损坏,引线脱落、 接插件 接触不良等; 也可能是IC201集成电路损坏。 这类故障的特征很明显,检修也比较简单,采用电阻测试法 和电压测试即可判断故障所在。可以通过旋动音量电位器, 同时检测与中心头相连的IC201的①脚电压有无变化来判断。203 4. 伴音干扰图像?现象:图像随伴音的出现产生细横条干扰或随伴音的大小呈 现鱼骨形干扰。 ?前者是伴音中频31.5 MHz对图像的干扰; ?后者则为伴音信号与色度信号差拍的2.07 MHz对图像的干扰, 亦即声色干扰。- 为克服这种干扰,彩电中一般在视频检波前对伴音进行充分衰减(衰减约50 dB),通常加入31.5 MHz的伴音陷波器来实现,倘若陷波器开路或损坏, 就可能产生这种故障现象。204 小结? 回顾– 方框(联系整机方框)? – 方框处理流程(入-出主线)? ? 识记理解引脚功能、名称! ? 供电情况(E,地)? – 外围元件作用及名称识记理解(在信号流程中)!? 主要问题讨论 ? 复习思考题(见题册)205 §11 同步分离电路识读分析教学目标:能看懂(解释说明)其方框流程及典型电路,会画波形,会分析典型故障,初步理解掌握其组成功用 和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引入本次课内容; 主要内容?任务1:框图看图讨论分析——组成?作用? ?任务2:幅度分离实例电路看图讨论分析——重点 ?任务3:宽度分离实例电路看图讨论分析 ?任务4:截止式抗干扰实例电路看图讨论分析?点评及小结 ?作业布置206 四、同步分离电路1、作用与组成预视放幅度分 离电路积分 电路场振荡级公共通道 行APC电路? 怎么分离出同步信号?设想!207 四、同步分离电路2、幅度分离电路——观察与思考+12VR401 预视放 C401 V401 C402 C403 R403 R405 R406 场扫描viR402vo-Eb行扫描? 设置固定偏置切割→同步头来时→管子导通→输出对应的脉冲? 电平变化时不能较好的分离同步头!208 +1 2 V Rc自偏压电容0 .6 5 V 平均值vi+C - i充VC0 Rb 10 Vi放vbe=vi-vc? 利用动态偏置(钳位)电路→偏置随同步头电平变化? 关键:选择合适的充放电时间常数→VC电平为消隐电平? 问题:大干扰脉冲→自偏压电容上的VC充得过大→反向偏置很大→后 续行同步到时管子也无法导通→后面多行的行同步无法分离出来!? 措施:增加ANC电路,抑制干扰脉冲209 3、宽度分离电路? 积分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成近似的积分关系。 ? 宽(窄)脉冲积分后输出幅度大(小)R输出积分C? 选取合适RC使窄脉冲积分后输出幅度足够小——抑制掉? 宽脉冲积分输出——实现宽度分离——将场同步脉冲从复合同步脉 冲中分离出来211 4、噪声抑制电路——观察与思考R2 R3 B R4 + C2 +12VA+5VD1↓ 0.3V门控管C1 4.3V + C 0.7V ↓ -4V D2BG1 D 0.7V R1 ↓ 抗干扰电路 -3.3V 抗干扰管 幅度分离级预视放? 无干扰时,抗干扰管饱和导通,门控管D1正偏导通,信号通过。 ? 大干扰脉冲串入时→UA突降↓→ D2导通→ UC ↓ → BG1的Ib减小而退出饱和 甚至反偏截止→ B点电位升高(Ec) → D1截止,干扰脉冲不能通过。212 小结? 回顾 ? 主要问题讨论 ? 作业(见复习思考题册)213 §12 场扫描电路识读分析教学目标:能看懂(解释说明)其方框流程及典型电路,会画波形,会分析典型故障,初步理解掌握其组成功用和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引入本次课内容;主要内容:?任务1:框图看图讨论分析——作用?组成? ?任务2:场锯齿波形成电路看图讨论分析——波形及同步要求 ?任务3:场扫描非线性失真图观察讨论分析——判断?原因?校正? ?任务4:场激励及场输出电路实例看图讨论分析 ?点评及小结 ?作业布置214 五、场扫描电路1、作用与组成?给偏转线圈提供符合技术标准的场扫描电流 (幅度+线性+同步)。 ?提供场消隐脉冲,使电子束在逆程期间能有效截止。 ? 组成思路?先振荡形成锯齿波,再经激励放大、功率放大输出场频锯齿波电流 场振荡 场激励 场输出场同步 信号场振荡 电路锯齿波 形成电路场激励 电路场输出 电路场偏转 线圈场同步场频场线性 校正电路场线性215场锯齿波发生器 2、场锯齿波振荡器? 间歇振荡器+锯齿波形成电路? 多谐振荡器+锯齿波形成电路– 在集成场扫描电路中,多谐振荡器产生50Hz左右的矩形波, 并能在场同步脉冲触发下,进行同步振荡。216 UCC R r 放电 S 充电 UCCuC锯齿波形成及同步S断开 C充电 S闭合 C放电 T1 T2放C充 u电Ct0 (a)t1 t2t3 t4 (b)Tt? 由电子开关和RC充放电电路→场锯齿波,? 电子开关可由间歇振荡器、多谐振荡器或其他变形的振荡器组成。 ? 当不接收电视信号时,电子开关根据振荡器自身场频进行通断,从而产生接近场频的锯齿波。? 当接收电视信号时,由于场同步信号的控制作用,迫使电子开关按发送端的 场频节奏通断,从而实现场扫描同步——直接同步方式。? 要求? 同步信号极性? T自由&T同步? 幅度?217 UCC R V 充电us r o us ct1t2t3t4t5tus r放电C us c o t(a)(b)锯齿波电压的形成? (a) 电路; (b) 波形218 3、场线性校正电路场扫描电流非线性失真的原因:? ①锯齿波形成电路产生的失真: 正极性锯齿波具有上凸特性: 负极性锯齿波具有下凹特性。 ? ②晶体管非线性引起。失真方向为下凹 0K EC+R U0? ③耦合电容不够大引起波形失真常用的校正措施有两种: ? ①采用输入波形预失真的方法——抵消t失真方向 为上凸 0 t? ②利用反馈法来改善输出级电流的线性。219 图像上半部正常0 下半部t上拉下缩上扫描快、下慢 0 t上缩下拉0t上扫描慢、下快220 4、场激励级和场输出级? 场激励级的作用——电压放大,隔离场输出级对场振 荡级的影响。? 场输出级的作用——功率放大,输出线性良好幅度足 够的场频锯齿波电流到LV,实现垂直扫描。 ? 场输出电路普遍采用互补推挽无输出变压器(OTL) 低频功放电路。221 UCC 正扫起点 R4+R5 V1 C1 A 正扫终点 V3 B V2 i2 + - 偏转 线圈 LY ts 正扫 (b) i2 tr 回扫 正扫终点 i1 正扫起点 i1i1(a)OTL工作原理? (a) 电路; (b) 波形图222 场扫描电路的故障分析与检修? 场扫描电路的常见故障类型是一条水平亮线,帧幅窄,帧线性差,荧光屏上有回扫亮线,图像上下翻滚,图 像在垂直方向上抖动。 ? 1. 水平亮线故障的检修 ? (l)故障部位的初判及检修– 7脚作为故障的分割点——从7脚注入信号,注意观察屏幕上有无反应来区分故障是前级或是后级。223 ? (2) 振荡级的检查– ⑤脚电压正常与否,可反映出振荡级是否起振。 若振荡正常,⑤脚电压值应为0.6V右,当调节场同步电位器RP4时, ⑤脚电压在0.6V左右微微变化。 – 如⑤脚电压不是0.6V,6脚电压也不是3V左右,则表明振荡级工作不 正常,故障在振荡级。? (3) 锯齿波形成级的检修– ④脚是锯齿波形成电路的输出瑞,其正常值应为10V左右,且能随 RP4的调节而变化, – ④脚的电压很大或很小,表明锯齿波形成级有故障。 – 若④脚电压为零,则是?PC1031内部电子开关一直处于截止状态;? (4) 放大输出级的检修– 检查判断场输出级故障的关键点电压是测①脚(即OTL输出脚), 正常时电压为5~6V; – 如①脚电压偏离正常值太远,故障就在输出级。 – 测③脚,正常值为10.5 V左右。若测试值为12V,说明锯齿波电压有 耦合到输出放大器来或输出放大器已损坏。224 ? 2.场不同步– 可先调场频电位器并观察图像。若图像有瞬间同步点,则表 明振荡正常,故障在同步引人的两节积分电路或是耦合电容 上,可能是R27、R28开路,C32、C33击穿短路或是C34开路 或虚焊,使场同步信号无法输入⑤脚上。 – 若调节RP4时,不能找到瞬间同步点,应着重检查场振荡的 定时元件,如 RP4、R32、R31、C36是否变质,否则为 ?PC1031H2内部振荡器不良所致。? 3.场线性不良– 对于场线性不良的故障应首先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其直接 引起场线性的不良,且故障现象非常明显。 – 若电源供电正常,应着重查场线性电位器RP6,常见其接触 不良而引起场线性不良。225 小结? 回顾– – – – – – 作用?组成?方框(联系整机方框)? 场振荡 ? 锯齿波电压的形成? 场扫描非线性失真原因?措施?图形分析! 场激励、场输出? 典型电路元件作用及名称识记理解!? 主要问题讨论 ? 复习思考题(见题册)226 §13 行扫描电路识读分析教学目标:能看懂(解释说明)其方框流程及典型电路,会画波形,会分析典型故障,初步理解掌握其组成功用和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引入本次课内容;主要内容:?任务1:方框图看图讨论分析——作用?组成? ?任务2:行输出原理到实例电路看图讨论分析——行锯齿波形成? 组成?作用?偏转线圈充放磁?正逆程振荡?失真?补偿?重点 ?任务3:行激励级看图讨论分析 ?任务4:行振荡器电路释读 ?点评及小结?作业布置227 六、行扫描电路1、作用与组成 ? 给偏转线圈提供符合要求的行扫描电流;(幅度+线性+同步) ? 提供行消隐脉冲,使电子束在逆程期间均有效截止: ? 提供各种高、中、低压及各种控制脉冲。 ? 要求工作稳定,效率要高(其功耗占整机60%)组成思路?先振荡形成行频脉冲,再经激励放大驱动行输出工作 产生线性良好幅度足够的行频锯齿波电流。误差 电压 行同步 信号 自动频率 控制电路 行振荡 电路 行激励 电路 行输出 电路 行偏转 线圈 Ly高、中压 形成锯齿波 电流228 2、行扫描电路的特点(1)工作频率较高,15625Hz是场频的?倍(2)工作于开关状态(3)功耗较大(4)行逆程脉冲幅度高229 3、行输出级电路分析(1)行输出级基本电路? 行输出电路的主要任务是在偏转线圈中 产生线性良好、幅度足够的锯齿波电流。 ? V:行输出管,工作在开关状态。 ? LH:行偏转线圈,作为行管C极负载。 ? D:阻尼二极管 ? CH:逆程电容 ? 行扫描电流是由行管和阻尼D交替导通时 LH充放磁形成的? ? 工作过程分四个阶段!基本电路及等效230V1DCH ELHS1S2CH LH E 工作原理ub iLH iLH s1 s2 CH–LH s1+ +s2CH LH0 t0 26 iLH 0 t0t1t2 t3 6 6 26t4 t (μs)+(a) t0~t1行管导通 LH充磁iLH EC Ec–(b) t1~t2行管D均截止 LH放磁CH充电t1t2 t3t4ICP t+ +s1 s2iLH s1 s2–cHLHuCHCHLH–Ec+Ec (d) t3~t4阻尼管导通 LH反向放磁到电源0t(c) t2~t3行管D均截止 CH放电LH反向充磁ICP=(EC/LH)*tS/2231 结论:p109① 行正程扫描电流是由行输出管和阻尼二极管导通形成的。 行管导通时LH充磁 →正程后半段扫描电流; 阻尼D导通时LH放磁(反向)→ 正程前半段扫描电流。 ② 行偏转线圈的峰峰值电流IP-P=|- ICP| +|ICP|=EC/LH×TS ③ 行管和阻尼D均截止时,LHCH自由振荡→行逆程扫描电流。 行逆程时间Tr=T/2= ? LHCH 。ub④ 逆程期间产生逆程脉冲电压VCP。 VCP =EC[π /2(TH/Tr-1)+1] ≈8EC LH充磁 LH放磁CH充电 CH放电LH反向充磁 LHCH能量交换—振荡0t0t1t2 6 6t3 26t4 t (μs)26 iLYt0 t10t2t3t4 tucpLH放磁至电源t0232 (2)行输出电路的失真与校正①延伸性失真及补偿荧光屏的曲率与电子束的偏转曲率不同→单位偏转角 对应的边缘扫描宽度大→边缘延伸失真S校正、隔直、正程电源行激励 信号边缘扫描快 T CsV1DCHLH EiLY t补偿的办法及原理: 在LH支路串入CS。使LH与CS 在扫描正程期间构成谐振回路,且使LHCS的振荡 周期远大于TH→扫描电流呈S形变化→补偿边缘扫描快的延伸失真。 观察思考——电路的变化?①②③→行逆程振荡!正程振荡!234 ②锯齿波电流正程后半段的失真及校正LTNSLHφmLHφLTiLH0IsiLYIs校正后校正前tiLHφm +φLT235 ③锯齿波电流正程前半段的失真及校正①使行输出管提前导通②降低阻尼管的正向压降236 ④自举升压?行管导通时,EC经VD3、L1给行管提供线性增 大的电流→L1上产生e1 → L2上产生e2 →(+Ec) –vc3 C3 + + 4 T –e2对C3充电,使VC3≈EC;?当行管截止时→ VD3反偏截止,C3缓 慢放电,C3上的电压就基本保持为Ec (取决变比n2/n1 ≈ 1)。3VD3 + 行激励 信号 Cs V1 CH LT LH – 1L2 e2 L1 e12?作用到行管集电极的电压为VC3+EC ≈2EC。 2、自举升压变压器的作用:VD2① 减小非线性失真及损耗 (EC↑1倍,LH↑4倍→ IP↓了 一半→非线性失真及损耗↓ ↓ )。 ② 提高逆程脉冲电压(16Ec),减少行输出变压器高压包的匝数。237 L C1 1 00? FT L1 L2VD1 9 kV 加速极 VD2 R1 4 00 V R2 2 00 k ? 3 00 k ? VD3 R4 3 00 k ? C2 0 .0 1? F 1 00 V C3 0 .1 ? F 聚焦极 RW1 3 00 k ? R3 51 k ?V VD1 C0 LYLT视放LY CSL3AGC AFC及行消隐 L4行输出级电路238 AFC 6高压2 灯丝电压 81 15 V电源 3 聚焦极 1 80 V电压 4 1 0 帘栅极 7 AB L 9行输出管c极1行输出变压器的引脚图240 C VD3 LⅠ B VD2 C1UH 支架 VD3 Ⅲ nU i VD2 Ⅱ n Ui线包C2 LⅡ A VD1 Ui C2 LⅢ C1 Ⅰ C1 C2UH=3nU iVD1n Ui(a)(b)三级一次升压高压整流电路及FBT剖面结构图241 5、行激励级实例行激励—脉冲放大正向注入电流e1e2反向抽出电流阻尼电路避免高频自激电源退耦?为使行管工作于理想的开关状态,行激励应提供足够的功率 ?正向注入电流ib&2ICP/β,反向抽出电流ib&3ICP/ β。242 5、行激励级T501R512 V505 R511 N1 N2 C510+12V行振荡 信号R510V504C509? 脉冲放大器——反极性激励:激励管和行管交替导通– ①良好的隔离 – ②激励变压器磁通φ变化小,不易高频寄生振荡244 ?激励不足的危害? ?激励过大的危害?功耗大→温升高→行管热损坏245 6.行振荡器电路释读? 集成采用由施密特触发器+外 接定时电容构成的自激多谐 振荡器。 ? 分立常用变形间歇振荡器;– 是一般间歇振荡电路的改进。 – 用自耦变压器代替一般的传输变 压器产生正反馈而形成振荡。 – 电路结构简单,振荡频率稳定。UAPC R507 +12V R508R506V503 R510 1 + 2 3 L501 C507 R509 行激励级C505 + -? 识读(反馈L、C、R、稳频C)246 7、AFC电路基准信号 锁相环路UAFC 环路滤波器压控电压行同步 信号鉴相器行扫描 电路RC积分电路比较信号积分行逆程脉冲247 负向锯齿波比较信号R3C3D2R1积分 电路R5R4同步信号C1D1C2C4 C5R2双时间常数 低通滤波器1.只有同步脉冲作用时:?正同步脉冲隔直为正负对称的交流VC2=0 → UAPC=02.只有比较信号作用时: ?因比较信号隔直为正负对称的锯齿波→平均VC2 =0→ UAPC=0248 3.同步脉冲与比较信号同时作用时:? ①当f=fH(即同频同相)时,同步头到来期间(对准锯齿波逆程的中点)→D1D2导通,其动态电阻很小,将对负向锯齿波旁路→正半周旁路=负半周旁路,uAPC=0→f不变? ②当f>fH时,同步头到来期间(对准锯齿波逆程的后半段)→D1D2导 通,其动态电阻很小,将对负向锯齿波旁路→正半周旁路&负半周旁路,uAPC < 0→行频f ↓到fH,从而达到行同步。? ③当f<fH时,同步头到来期间(对准锯齿波逆程的前半段)→相反249 七、视放输出电路1、作用要求与组成作用: ? 不失真放大视频信号至调制CRT的电平。要求:? 电压增益要高? ? 通频带要宽? ? 非线性失真要小 ? 相位失真要小组成: ? 主要由伴音中频吸收、视频放大器、对比度调节、频率补偿和本 机消隐等功能电路组成。250 2、典型电路释读分析串联L补偿R601 R603C极负载电阻+100VR604视频 信号L601 Z601 C610 V601输出耦合电容R605限流隔离电阻R611 K亮 RP606 度 调 节C522 VD402 R523C604R609C603+12V F +100VGC520 A1 A3R610RP607+12KV场逆程 脉冲 行逆程 脉冲e极阻容网络VD501反馈增益调节——对比度 251 视放电路的幅频特性测试? 测试方法如图;? 测试时应给视放电路外加偏置电路(虚线框内10k?和 2.7k?电阻);? 将对比度调节的隔离电阻R47的未接电容端短路到地, 使视放电路保持最大增益状态。252 行扫描电路的故障分析与检修(一) 行扫描电路的故障类型(1)无光栅:行扫描电路不正常→阳极高压、加速极电压、调 制极电压都将异常,从而使显像管不能发光。 (2)常熔断直流保险丝:行输出级的部分元件击穿或短路,造 成行输出级电流猛增,熔断直流保险丝,甚至危及电源调整管,最 终形成无光栅、无伴音故障。 (3)行幅窄,线性差,光栅暗。(4)垂直一条亮线。(5)光栅上出现“阻尼条”、“筋骨”或亮度不均。 (6)行不同步、不稳定,图像常扭曲。 (7)光栅时有时无。 (8)荧光屏上有较多的跳火干扰点。253 (二) 行扫描电路故障的检修1.行幅窄、线性差、光栅暗(1)行幅窄:意味着行偏转功率不够。一般是由于行偏转电流 减小、高压过高或偏转线圈不佳,常见故障原因是:a. 行输出管、阻尼二极管性能不好。b. 逆程电容容量减小,高压上升。 c. 行线性调节器电感量过大,调节不当。(2)线性差:意味着行偏转线圈中形成的锯齿波电流线性不好,造成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 a. 行输出管的饱和压降过大,阻尼二极管的内阻高。b. 逆程电容开路或失效。c. S校正电容容量减小。254 (3)光栅暗:是阳极高压或加速极电压下降,使电子束轰击荧 光屏的速度变慢,荧光粉的发光弱而造成,常见原因: a. 高压硅堆质量不佳,整流高压下降。 b. 自举升压D、C电路故障,整流高压下降。 c. 逆程电容容量过大,使逆程时间变长,逆程反峰电压下降, 引起中压、高压下降。 2.一条竖直亮线 有亮线,表明行扫描各级工作正常,仅是行偏转支路开路。 3.光栅上出现“阻尼条”、“筋骨” 或亮度不均匀 “阻尼条”的出现是由于阻尼二极管性能不佳; “筋骨”的原因前面已作了分析,这里不再重复; 亮度不均匀有可能是+100V或+400V滤波不良; 亮度不均匀有多根等距垂直暗条,则是行扫描的有害高频寄生 振荡引起,重点检查高频旁路电容和防止行频辐射的技术性元件。255 4.荧光屏上出现较多的跳火点 直流高压跳火在荧光屏上表现为白色点线; 交流高压跳火表现为竖直黑条,常见原因是: (1)显像管高压嘴附近由于吸尘受潮,对周围石墨放电。 (2)显像管接地不良。 (3)高压线包由于外部绝缘不良而对附近元件、印制板或磁芯 放电。 5.行不同步、不稳定、常扭曲 产生不同步故障的原因比较多,故障原因常不在行扫描电路。 调节行频旋钮无法找到同步点→行振荡有问题,应检查行振荡 器有关元件; 如在某一点上能勉强同步,故障在AFC电路或AGC电路; 如果仅仅是图像顶部常扭曲,故障是AFC电路输出端的积分电 路。256 小结? 回顾– – – – – – 作用?组成?方框(联系整机方框)? 行振荡 ? 行输出? 行扫描非线性失真原因?措施?图形分析! 行激励?? 典型电路元件作用及名称识记理解!? 主要问题讨论 ? 复习思考题(见题册)257 §14 电源电路识读分析教学目标:能看懂(解释说明)其方框流程及典型电路,会画波形,会分析典型故障,初步理解掌握其组成功用和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引入本次课内容;主要内容:?任务1:实例电路看图讨论分析——功用?性能要求?方框组成划 分及作用? ?任务2:稳压部分读图讨论分析——组成?作用?稳压过程?重点 ?任务3:典型故障读图讨论分析——电压高?低?纹波大?烧保险 (直流,交流)?电容鼓包和爆浆? ?任务4:显象管供电电路读图讨论分析?点评及小结?作业布置258 问题?提问思考:(1)空载偏高,接负载又可调到12V (2)空载、有载时输出电压均偏高? (3)输出电压偏低?看图讨论分析: ? 失效?损坏?变质?没调好? ?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探讨典型机的电路——组成?工作 原理?装调问题及分析259 POW E R SUPPLY ! 8B1 0 .0 1?8R3 典型电源电路释读分析 27 8C1 8BX2 2A 8BG1 2× 2CZD2A 8BG1 ! 8R1 1K 8R2 1K 8C1 1 00? 25 V 8R4 5 10 8C6 4 .7 ? VI 8BG3 DD03 A18 VCZ7 CT7 3 1 21 2V 8R6 8C7 3 90 2 20?8C2 0 .0 1? 8BX1 ! 0 .5 A 8C3 3 30 0? 25 V8BG4 3 DG1 0 088BG5 3 DG9 4 58C5 1 0?1 2 V ADJ 8W1 1K 8R5 18 K8BG6 2CW1 58 K1 至3 H1 5 0 Hz CTB~ 2 20 V !260 八、电源电路作用:? 将220V交流电经变换后,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为电 视机提供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 要求: 1、直流输出电压要稳定。 2、纹波电压要小。 3、电源内阻要小。 4、具有安全保护措施261 ? 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那几部分?名称?作用?– 变压——220V交流电经T3变为16.5V的低压交流电; – 整流滤波——经二极管桥整流及电容C75滤波→脉动直流电; – 稳压部分?——经V7、V8、V9、VD14及其他阻容元件组成 的串联放大调整型稳压电路→稳定的12V电压。? 屏蔽?防浪涌?过流保护?稳压调整?262 (1)电源变压器选用及检测。 ? 变压器选择——功率容量足够,变压比符合要求。 ? 质量检测:– 外观质量:绝缘无烧焦或变黑的痕迹,线包应无破损、划伤 等痕迹,引出焊片不应松动,矽钢片不应松动,紧固板和紧 固螺钉应拧紧。 – 电参数:直流阻值,输出电压,绝缘性能,功率及长时间工 作的损耗发热。263 (2)整流二极管的检测 ? 用万用表R×1?挡测其正向电阻应为9.5?左右,用 R×10k?挡测其反向电阻应为无穷大。 (3)稳压二极管的检测 ? 用万用表R×1k?挡测其正向电阻为7k?左右; 用万用表R×10k?挡测其反向电阻约为240k?; 说明该稳压二极管具有稳压能力。 (4)电源调整管的检测 ? 用万用表R×1k?挡测b-c极正向电阻约为4.5k?; 反向电阻应为∞; 测b-e极的正向电阻约为4.4k?,反向电阻应为∞; c-e正、反向电阻均为∞。264 (1)空载时的检测? 电流检测– 取下FU2(2A)保险管, – 将万用表置于直流电流挡位,– 两表笔分别接在保险管两端,– 正常电流约为20mA。 – 偏大(小)→电路有故障。? 电压检测– 将万用表置于直流电压挡位 – 将万用表的黑笔套上鳄鱼夹夹 在地线上,– 用一只手握红表笔,检测各测 试点——单手操作法265 (2)有载时的测试? 在稳压电源的输出端并接上一只10?、50W的假负载 ? 测电流——测FU2(2A)保险管两端的电流约为1.2A。 ? 测电压值如表所示。 表2-2 有载时稳压电源各点电压值管脚名管子名C极18vB极 12.4vE极 11.8vV7V8V918v13v13v8v12.4v7.3v266 小结? 回顾– 器件封装?方框(联系整机方框)? – 方框处理流程(入-出主线)? ? 识记理解方框功能、名称! ? 供电情况(E,地)? – 电路元件作用及名称识记理解(在信号流程中)!? 主要问题讨论 ? 复习思考题(见题册)268 §15 集成化? PC1366C电路识读分析教学目标:能看懂(解释说明)其方框流程及典型电路, 会分析典型故障,初步理解掌握其组成功用和工作原理。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问题牵引,引入本次课内容; 主要内容: ?任务1:? PC1366方框看图讨论分析——引脚?流程?参 数释读? ?任务2:? PC1366C典型电路看图讨论分析——重点 ?任务3:实例读图分析?点评及小结?思考题269 问题?前已学整机方框及扫描电路,已知大的方框和粗的流程,先探讨常见的故障。分析其原因部位提问思考: (1)图像淡、雪花噪点多,噪声大?——灵敏度(a )低,AGCv(2)信号强,图像扭曲或上下跳动?——高放AGC起控晚看图讨论分析: ? 信号?天线?高频头?x ? 公共通道?√失效?损坏?变质?没调好?——a 低、检波、AGCv– 预中放? SAWF?检波?集成IC? – 中频调谐回路? – AGC?——起控早?晚?? 需进一步分析典型机的具体电路——组成?工作原理? 装调问题及分析270 第三节 集成电路黑白电视机电路分析一、? PC系列集成电路 1、? PC1366C方框分析——观察思考(方框名称?作用?流程?引脚)中频输入8 9直流负反馈滤波10 11中放电源12地13中频 调谐回路14中频放大 高放 AGC7 6中放 AGC5噪声 抑制4预 视放3 2同 步 检 波载 波 限 幅1电源高放AGC 输出高放AGC 延迟调整AGC 检波视频 输出中频 AGC 类型选择 调谐回路? ?PC1366C是?PC系列集成化电视机(也称三片机)中的图像通道电路。 ? 电路内部包括:四级宽频带中放电路、载波限幅调谐、乘法器、预视放、噪音抑制、 AGC检波、中放AGC、高放AGC。 ? 具有集成度高,外围元件少,增益高、电源电压范围宽等优点。271 ? PC1366C引脚作用引 脚 1、14 2 3 4 5 6 7 8、9 10、11 12 13 作 用 中放限幅选择回路,外接38MHz谐振回路 AGC方式选择,接地、或输入键控脉冲 预视放输出 AGC检波负载 高放AGC延迟调节 高放AGC输出 电源 图像中频放大器输入 外接直流负反馈交流滤波电容器 图像中频放大的电源 接地272 ? PC1366C主要参数分析工作电压: 工作电流: 7 ~ 14.12V(典型值12V) 40 ~ 60mA输入灵敏度:视频检波输出电压 视频检波直流输出电压 信噪比 最大高放AGC电压 最小高放AGC电压 视频检波带宽 微分增益 微分相位 输入电阻 输入电容30 ~ 50dBu1.1~ 1.7VPP 3.3 ~ 4.3V 40 ~ 50dB 8 ~ 11V 0 ~ 0.5V 5.5 MHz 7% 7° 1.5kΩ 3.3PF键控脉冲功耗 工作温度5VPP875mW(T0=75℃) -20~+75℃273 ? PC1366C典型电路看图讨论分析R201 C201 V201 C203 R202 VHF 调谐器 C202 8 9 R203 Z201 C204中频旁路R205126.8VC2055.2V 5.2V 5.2V 5.2VC206L201101113149V预中放R204中频放大 RFAGC 7 6 RP210 IFAGC 5 4 R2124V检波 ANC 预视放38M 中频 调谐C306 伴音 通道N201? PC1366C R206 UHF 调谐器 +12V C20710.5V32.4V219V高放AGC出5V 5.8V 延迟 C 调节 208R207R208+ R211 C210 R213 R401R601 视频输 出电路R209C209 +AGC 检波电源退耦同步分离电路? 观察思考(方框组成?引脚功能?流程?外围器件作用?释读理解) ? 讨论分析:架构? 关键点?测试?——先预中放、SAWF,再集成中放、检波!黑白彩电同274 ? 中放电路——由四级直接耦合的宽带差分放大器构成。 ? 第一级是平衡式差动电路,可以直接与声表面波滤波器相接,一次 形成中频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 中放电路输入为8、9脚。? 四级中放都采用负反馈AGC控制。? 由于末级中放输出信号最强,容易使后级电路出现非线性失真,故 AGC最先对末级中放直控。? 输入信号进一步增强时,AGC依次对三级、二级、一级中放起控。? 中放AGC电压经过延迟,形成高放AGC。 ? 延迟式AGC控制方式→放大通道有较高的信噪比。 ? 第10、11脚外接中频旁路电容,避免中放电路交流负反馈→增益↓。275 AGC电路N201 ?PC1366C 中放AGC 驱动 中频 放大器 视频 检波 预 视放3AGC电路 比较器 AGC 放大 比较 电平 调谐器 AGC端子 R206 V1 比较器 AANCR2 4 2 +R16R208 R2075 R211RP210 R2127C207C208AGC 检波 负载R209 +12V +C209高放AGC延迟 起控早?晚?? ? ?视频信号→检波(V1发射结、RC)→ UAGC电压(先中放AGC,后高放)。 中放AGC起控点为50μv,控制范围是50μv至5mv 高放AGC起控点为5mv,控制范围为5mv至50mv。276 CF 301 T 302C301 T 205R301 C208R402L 402 到IC801 CF401TA7680AP原理方框图C 207 C209 S 1001 L 401 C416 39 pF 18 17 16 15 14 13 C 304 R302 UC C T 204 19C306242322 放大 FM检波 衰减器 音频放大2120偏置 电源AFT输出 同步检波 AFT 检波 消噪电路视频 放大中频 放大中频 AGC 8 9 C206 12 V R220 10AGC延迟1 C 307 R10512 R306 R305 + C 309 到V301345671112R209C210 12 VSAWF SF201预中放 V201 调谐器IF RF AGC AFT277 μPC1366C图像通道电路故障的检修1.无图像故障检修(1)干扰法——在8、9脚注入感应信号,观察荧光屏的 反应,判断故障部位。 (2)电压法——检测内部预视放电路,③脚是关键点, (3)电压法——检测中放和检波电路,12脚为关键脚之一, 电压应为 6.5~7V,电压不正常表明内部稳压源有故障。278 图像中频通道常见故障分析图像中频通道常见故障现象很多,而且错综复杂。现以夏普NC-2T机芯为例,对图像中频通道的常见故障进行 分析并介绍检修方法。 1.无图像、无伴音 故障现象:光栅正常,但无图像、无伴音。故障分析:有正常光栅,说明电源和行、场扫描及显像管馈电回路工作均是正常的,又由于同时无图像、无伴 音,因此很可能是它们的公共通道有问题,故障一般产生 于高频调谐器或中放通道。279 2. 无图像、 有伴音 ① 声表面波滤波器SF201性能不良, 使中放幅频特性偏 移, 图像信号被抑制衰减。 ② T204失调或AGC失控。 ③ IC201的15脚或L401接触不良,形成轻微开路,这样在 开路点相当于一只小电容,所以伴音信号可以通过,而图像 信号(视频信号)被隔断,导致无图像有伴音。280 3.灵敏度低 故障现象:图像淡薄、雪花噪粒明显,是整机有限噪声灵敏度下降的主要表现;并伴有噪声大、无彩色或彩色时有时无的症状。 故障分析:主要原因是公共通道增益低于额定值→ 视频信号幅值低于额定值→解码电路中消色电路动作, 出现自动消色,故同时伴有无彩色现象。灵敏度低的故障原因(中放)有以下几种:281 ① 预中放管不良 ② 声表面波滤波器( SAWF)开路或不良,使信号衰减很大。③ 6.5MHz陷波器不良,对视频信号有严重的衰减。 ④ 中频调谐回路失调,使中频特性曲线变化,导致信号 衰减, 同时有伴音干扰图像现象。 ⑤ 预中放管集电极电感或SAWF输出端所接电感开路, 引起中放增益下降,同时还会出现图像模糊的现象。 ⑥ 中频IC性能变坏282 故障检修方法与步骤:① 首先区分是高频头,还是中放电路故障 ② 试调RFAGC电位器, 看故障是否消除。 ③ 若调RFAGC故障不能消除,应查预中放电路的有关元件。 ④ 不能解决问题时,再查声表面波滤波器是否良好,可用 应急代用法进行(用100 pF电容跨接在SAWF的输入、输出端之 间)。⑤ 若跨接电容仍无法消除故障,则应查6.5 MHz陷波器和 有关元件。283 2.AGC电路的故障检修AGC电路故障的常见现象为:图像中放自激;图像淡、雪花点 多;强信号时,图像扭曲。 (1)图像中放自激 表现为屏幕上无噪波点,有杂乱的图像。检修时,应检查④脚 电压。无信号时,④脚电压较低,约为2.2V;有信号时,④脚电压 应上升至4V以上。有信号时电压不升高,使中放AGC失控,使其保 持很高增益,这种情况多为μPC1366C损坏。 (2)图像淡、雪花点多 造成此故障现象的原因较多,除信号弱、天线系统不良、高频 头灵敏度低等原因外,集成电路内部高放AGC起控过早,也会引起 此故障。 (3)强信号时,图像扭曲 该故障与图像淡、雪花点多的故障相反,是因高放AGC起控过 晚或不起控造成。286 用扫频仪进行中放调试? 调试前的准备。– a. 在④脚上并接一只22?F/16V的工艺电容,以增大时间常数,使输出稳定。 – b. 在L1两端并接一只100?的工艺电阻,以展宽频带。? 幅频特性的调试– 按图所示连接好电路;– 开机后,用无感起子调整线圈L1的磁芯,观察幅频特性曲线是否符合要求; – 输出衰减从60dB变化到30dB时,曲线形状应基本保持不变。? 高放AGC延迟量的调整。图a 中放幅频特性图b中放幅频特性的调试连接图287 小结? 回顾– 几脚?封装?方框(联系整机方框)? – 方框处理流程(入-出主线)? ? 识记理解引脚功能、名称! ? 供电情况(E,地)? – 外围元件作用及名称识记理解(在信号流程中)!? 主要问题讨论 ? 复习思考题(见题册)288 §16 集成化? PC1353C识读分析教学目标:能看懂(解释说明)其方框流程及典型电路,会分析典型故障,初步理解掌握其组成功用和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引入本次课内容;主要内容:?任务1:? PC1353方框看图讨论分析——引脚?流程?参数释读? ?任务2:? PC1353典型电路看图讨论分析——重点?任务3:实例读图分析?点评及小结 ?作业布置289 问题?前已学整机方框及扫描电路,已知大的方框和粗的流程,先探讨常见的故障。分析其原因部位提问思考: (1)有图像、无伴音?(2)伴音沙哑?发闷?太尖?(3)伴音失控? 伴音干扰图像? 看图讨论分析: ? 伴音通道?失效?损坏?变质?没调好?——– 6.5M滤波?伴音中放?鉴频?去加重?电子音量控制? – 鉴频曲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乐华液晶电视进总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