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过QQ上那个辉煌数码苹果三星双开QQ手机的手机吗?

正在阅读:这些曾经的手机行业巨头,却因苹果的崛起而没落这些曾经的手机行业巨头,却因苹果的崛起而没落
  【PConline 杂谈】如今的手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格局和十年前相比早已翻天覆地,苹果凭借着独家的iOS系统与众多搭载安卓系统的手机厂商竞争,除了系统间的竞争,搭载安卓系统的各家厂商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惨烈。优胜劣汰,有去有留。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自智能机时代开始,那些曾经辉煌一时,如今却风光不再的手机厂商。诺基亚  谈到诺基亚,这些年的经历可以用命运多舛来形容。真正的转折点在2007年,在此之前曾经诺基亚还是手机界的霸主,不过随着苹果带着搭载iOS的iPhone以及安卓系统的发布,手机界的格局就发生了变化。这一年,未来整个手机市场的格局开始出现了变化,不过当时的诺基亚并没有意识到老旧的塞班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诺基亚手机  2007年6月份,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款iPhone,虽然最开始的iOS系统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是却也颠覆了用户使用手机的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全新体验。而在随后的11月份,谷歌宣布成立开放手机联盟,并带来了开源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自此,塞班王朝轰然倒塌,诺基亚被微软收购后也无力回天,最终选择退出手机市场,如今回归的诺基亚是由HMD公司购买的十年品牌权。HTC  如今Android系统的风靡,是离不开HTC的。2008年,美国运营商德国T-Mobile在纽约正式发布第一款Android手机&T-Mobile G1,这款手机为台湾宏达电(HTC)代工制造,也称为HTC Dream或HTC G1,它也造成了HTC后续推出的一系列手机被用户直接以字母G和数字命名,比如经典的G3、G7和G10。HTC Dream G1手机  在当时诺基亚落寞的时候,HTC能够与苹果分庭抗礼,然而如今的HTC已然早已跌落神坛。不少分析师都表示HTC的失败还是市场原因,首先是在美国市场,当年安卓和苹果之争,乔布斯将安卓阵营告上法庭,这场诉讼最终导致了HTC在美国的全面禁售,如此一来HTC等于失去了美国市场。美国当时是第一大手机市场,当然这对HTC来说还不是最为致命的。HTC M7手机  在2011年,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已经超越美国市场成为第一大手机市场,如果说单一的美国市场还不足以对HTC构成威胁,那么HTC在中国市场的持续走低或许是其真正走向衰败的原因。一直以来,HTC都不重视中国内地市场,曾经有台媒披露称大陆人消费不起手机。而这些年国产手机飞速发展,HTC失去人心,加上营销策略的失败如今沦落到依靠其他产品线的收入来维持手机业务收支平衡。摩托罗拉  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就是由摩托罗拉在1974年研制的Dyna TAC8000X,作为老牌厂商,无论是在功能机还是在智能机时代,摩托罗拉都有一段辉煌的时光。在功能机时代,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其经典的&Hello Moto&铃声,相信很多70、80后的青春岁月在摩托罗拉手机的陪伴中度过,然而在2006年,摩托罗拉业绩开始下滑。第一台手机Dyna TAC8000X  随后摩托罗拉及时调整策略,押宝安卓系统,业绩也出现过一段复兴时期,旗下里程碑系列堪称经典,一度成为街机系列。当然好景不长,2011年,谷歌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随后谷歌更是29亿无情地将摩托罗拉移动出售给联想并将Motorola更名为Moto。自此,成立85年的摩托罗拉,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其人生可谓跌宕起伏,摩托罗拉已经成为回忆。索爱  在2000年欧洲著名电信巨头爱立信子公司爱立信移动连续亏损,索尼手机市场大不如前,于是索尼和爱立信合作在2001成立索尼爱立信,两家厂商股份各占50%。此后在功能机时代有了稳步增长,不过在2007年后,受到市场上智能手机兴起的打压,公司生产的功能手机逐渐失去市场,公司经营一步步滑入亏损的泥沼。索爱Xperia X10 mini  不过索尼爱立信很快调整方案,早早进入安卓手机市场,索尼和爱立信在合作期间,成为安卓手机市场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之一,在2009年年底正式推出了首款安卓手机&&索爱Xperia X10,该机最大的亮点就是配置参数规格要比同期其他厂商更高。索尼的音乐、拍照优势和爱立信的通信方面的优势综合起来,在当时,索尼爱立信一度成为世界第4大手机制造商。索尼移动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飞速发展以及各家厂商的你追我赶,索尼爱立信就停滞不前,甚至开始走下坡路,直至后来陷入严重亏损之中,索尼爱立信内部矛盾渐起。最终,在日,索尼宣布将以10.5亿欧元收购爱立信持有的50%索爱股份。自此,索尼爱立信不复存在,变成索尼的全资子公司,更名为&索尼移动&,手机标志也变为&SONY&。总结:  这些年,随着苹果越做越强,没落的厂商远不止这些。虽然苹果的iOS系统由于独家采用,在手机市场没有竞争对手,但如今安卓系统的优化和体验越来越好,以及一众安卓厂商的追赶。而iOS系统的体验和创新进展缓慢,虽足以满足用户需求,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安卓系统和iOS系统差距越来越小,未来的市场真的很难说,但唯有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才能获得用户的青睐。相关阅读:诺基亚8渲染图曝光:后置双摄像头+全面屏设计据说诺基亚9长这个样子:今年要流行全面屏了吗?诺基亚早期原型机曝光,&全面屏&设计惊艳
浏览本产品的网友还关注:
浏览本产品的网友还关注:
手机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2016年最值得购买的手机,就是这些了!
我的图书馆
2016年最值得购买的手机,就是这些了!
数码领“豫”,带你搞机!已经到了十二月,喧嚣一整年的手机市场也渐渐消停下来了。这一年厂商们各显神通,使尽浑身解数,将自己交由市场和消费者检验。有的厂商本想先发制人,却用力过猛,太早将底牌暴露,陷入了“田忌赛马”式的尴尬,最终优势丧失,底气消磨,很快进入半衰期,进而一蹶不振。有的厂商,稳扎稳打,专注力所之能及,有野心而不外露,奉行“小而美”的原则,一向只耕耘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小步快跑,偶有突破,反而带来不小的意外惊喜。有的厂商,坚持自己的战略判断,长期营运的优势逐步凸显,于是成就了收获的一年,用令人艳羡的出货数据粉碎一切质疑。当然,攻城易守城难,高处不胜寒,当大家都对王位虎视眈眈时,你必须要有不止一个杀手锏。有的厂商,一如既往,有低迷但从未让人失望。深厚的技术积累是其最大本钱,进而源源不断的供应和支持新产品,不仅领跑国内,更与国外大牌试比高。既有鲜花,又有掌声。手机市场红海一片,蓝海究竟在哪?有的厂商,始终处在风口,本就是易受舆论攻击的敏感体质。粉丝多,但黑子更多,稍有风吹草动,便有唱衰声一片。一年来,高开低走,曲曲折折,有进展却始终难称惊艳。好在最后一大一小两个“重磅炸弹”,扭转颓势,重回巅峰,让人肃然起敬。有的厂商,战略严重失误,发展路径扭曲,原先的优势拱手相让,新来的机遇又失之交臂,一度落入活着就已耗尽所有力气的窘境。好在,一个“触底反弹”成为年度最精彩的反转戏码,一整年的压抑终于长吁一口气,低下的头昂然抬起,十足挽回了颜面。有的厂商,灵活调整策略,主动适应市场,不惧妥协与打脸。确实,与其偏执的背水一战,撞得头破血流,奄奄一息,倒不如再耐心等一等,渡尽劫波,把能要命的大杀招放在最后。欢迎对号入座……这一年,能来的都来了,甚至不该来的,也来了。至此,今年的手机市场大致已经“定形”了。最让人意外的是,赶在十一月份的尾巴,魅族带来了武装上Exynos8890的真旗舰Pro6 Plus。保密虽严,但前期风声还是走漏了一些。不过毫无疑问,这次发布会带来的波动简直可以比拟上次的小米Mix。接下来,会有漂亮的收尾,但应该不会再有能掀起波澜的惊喜产品了。(本月将要发布的ZUK edge究竟能不能称得上是大招,还得拉出来遛遛。据说,华为也会在本月推出一款重点在于展示技术积累的概念产品。当然大家对于能买到不要抱太大的期望。Mate9 Pro能开放购买就已经不错了。)ZUK edge产品图曝光纵使如此,今年发布的手机也足以让你眼花撩乱,一头雾水了。如果不是自始至终关注,茫茫机海中你是很难寻出一个最优解的。下面我将代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色,纯粹从自我的视角和痛点出发,示范特定需求下的选机情况。简单说就是:假如给我钱,我会买部什么样的手机。这个模式是这样的:如果你想……,那你就买……不讲参数,不玩概念,拆分优势,只说体验。希望这一己之见,能够推己及人。“送父母”如果父母不是重度iOS用户,是安卓阵营的老用户或是之前的功能机、老年机用户,那么我十分推荐买华为,而华为Mate9则是当下最热门的选择。徕卡双摄+麒麟960+超级快充+EMUI 5.0,尤其是Note7遗留的市场空当,都让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商务旗舰”。Mate9综合素质是非常扎实的,相信大家已经周知。性能续航拍照,这些都完全不需要担心;EMUI的界面风格和易用性都深得长辈喜欢,重度通信更是直击其痛点;手机外观也完全符合他们的审美。对于女性用户,虽然没有Mate8的玫瑰金,但是陶瓷白有过之而无不及。华为Mate9陶瓷白产品图除了手机素质方面,华为在中年群体(甚至一般普通消费者)中有极大的品牌加成。华为品牌已经取得了共识性的认可。而且其品牌内涵也给人沉稳大气的感觉。相比对标年轻人的小米、魅族,鲜为人知的小众品牌一加、锤子,华为深入人心的品牌印象将会产生巨大的认可度。如果是自己用,我可能不会选择Mate9,主要是尺寸太大,且过于商务了,而我对EMUI又是爱无能。但如果是送长辈,这绝对是一份精致体面又极其实用的礼物。预算有限的情况下,Mate8和荣耀V8也是不错的选择。而自用,我会选荣耀8和P9这种更加时尚年轻的华为机型。“想拍照”如果说买手机是为了拍照,那么我的选择序列中首先是:一加3T(一加3和一加3T相机几乎一样)、华为P9(还有上文说过的Mate9)和三星S7 edge。一加3T
& &华为P9 & &三星S7edge 产品图这三款手机都是时下手机拍照的标杆级产品,绝对的第一梯队。众多手机评测内容中都把三者(另有iPhone7、Mate9)作为样张对比机型。可以说,在0学习成本的前提下,它们可以让小白从“拍照”跨越到“摄影”。一加3T(一加3)在保持拍照高水准的同时,还具备很好的性价比,是三者当中最便宜的一款。P9则一度被誉为年度摄影机,徕卡黑白双摄加持,增加了可玩性,细节还原度、色彩层次感,都比较优秀,徕卡色彩模式也是一些人的最爱。如果觉得双摄的增益效果无法具体感知,那么玩个背景虚化总是好的。至于S7e,则是众所周知的“夜视仪”、“亮如白昼”,夜景弱光下简直是吊打一切、不是针对谁、自己独成一档的魔鬼怪兽级表现。Mate9夜拍的画面亮度也很高,但是以牺牲暗部细节为代价的。“送妹子”预算允许的情况下,iPhone7依然是送妹子的首选。其中品牌认可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另外,我们今年对iPhone7评价不高并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因为它不够好,或者说是不如我们期待般好。两年一大更可不应该是这个样子。而且iPhone7的提升和改造过于隐性和内敛,无法直观的呈现和感知,这就使我们产生“把颜色当作主要升级内容”的印象。是的,iPhone7无法定义这一代产品,只是传达了未来iPhone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是一个承前启后,过渡感十足的产品。今年的iPhone7虽然不够强大,但所幸也没遇上什么神一样的对手。所以阴差阳错也好,乔老爷子显灵渡劫也好,iPhone7依然是素质最高的当之无愧的年度旗舰。综合考虑,个人会选择128G的磨砂黑iPhone7。容量上比主流高一档总是稳的。颜色上亮黑太过娇气,适合把玩儿但不适合日常使用,沾指纹,易有划痕。所以说,磨砂黑才算是个“正常”的颜色。而整体观感上,小版本会比大的更加精致。至于其他颜色,还是那句话——不买新颜色谁知道我换新手机了。某东双十一仅需5399且十二期免息。拿下稳了。iPhone7磨砂黑产品图送妹子,更加经济的选择,那必然是O/V了。尤其是对自拍有强需求的妹子。(可试问,哪个妹子对自拍没有强需求呢?)这两个品牌中的不二选择是OPPO R9s和vivo X9。OPPO R9s和vivo X9产品图这个选择除了经济方面的考量,还有就是两者与苹果在外观以及UI上的“相似性”。机身轮廓,按键位置,摄像头,纳米注塑天线条,说跟苹果扯不上关系,没人会相信。vivo X9的UI界面因为太像iOS而遭到吐槽不过抛开那个现时代我们都说不清它究竟是否存在的商业道德和伦理来谈,相似性的反面则是抵达易用性的捷径。上手体验可知,两款手机的手感和观感都是很不错的,外观和谐柔美,匹配女性用户;系统虽然更新迟缓,缺乏自主特色,但一些主打功能还是很好的突出了自家的痛点解决方案。比如之前说的自拍,无论是前后摄像头像素一致还是柔光双摄,目的就是输出一张“深得我心”的自拍。对于女生,“至美一拍”、“照亮你的美”永远比“不服跑个分儿”重要的多。另外,选购O/V手机,还应该收起那无聊的“厂妹偏见”。在商业上,这两个品牌的策略可以理解为对目标群体“用户体验”的格外关注。就像有的人是配置党,所以会有那些“性能怪兽”来迎合他们,而同样的道理,讨喜的外观、简洁易用的系统、自拍需求的极大满足,广告造势和明星代言产生的品牌溢价,就是能牢牢俘获那特定的一群人。OPPO R9s推出的王源生日定制版有些妹子就是对你推荐的那些“男性手机”无感,你又何必固执己见。切莫把自己的数码情结和极客精神强加给女生,这样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品牌违和”。各厂商已经陆续通过推出适应女性的设计、颜色和特色功能来挖掘女性市场,所以耐心等等吧,女生究竟适合用什么手机,他们会给出答案。“好系统”如果你真想体会手机系统带来的那种眼前一亮的新鲜感,那么我个人极力推荐我目前正在使用的Smartisan OS。不害臊的说,这套系统的唯一缺点就是出色到不知道怎么把它介绍给别人。真的是用了就回不去。锤子 M1L产品图及Bigbang和One step简单演示图不过说到系统,可能会牵扯到一个“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及“习惯和适应”的问题。人机交互时间一久,就会产生一种类似于情感的“黏性”。对某一手机品牌的忠诚很大程度上在于对系统的依赖。小米如今这么大的体量说到底都是从MIUI里来的。不过,黏性说到底则是一种惰性,如果不是有足够强大的外力,绝对无法撼动,只会在原先的依赖上越陷越深。所以系统好赖完全需要个人去尝试,去感知,优劣自在人心。其他的很多系统也很优秀。总之,系统这东西重在层层累积和迭代。许多优秀的体验改进并不只是产品经理拍脑袋的天才产物,更多的是将发言权交由用户,在“灰度机制”下慢慢得出最好的答案。 在我接触的人中,除了iOS之外,MIUI和Flyme大概是呼声最高的两个系统了。MIUI和Flyme都将诸多服务功能整合于一身。一些系统方面的小微创新被提出来时,通常的论调就是:MIUI早就有了。毕竟万物基于MIUI嘛。新发布的Flyme6.0也让人跃跃欲试。这些深度定制系统一旦迎来大升级,必然带来翻天覆地爽上天的新体验,让人兴奋不已。而从反面看,层累必然导致它们变得很“重”。对于那些追求极简的人来说,不免显得臃肿,而那泛滥的广告则更让人吐槽无力。九大国产手机UI:小米MIUI、魅族Flyme、锤子Smartisan OS、一加氢OS、OPPO Color OS、VIVO FunTouch OS、华为EMUI、ZUK ZUI、乐视EUI。你最中意哪一个呢?“屏幕好”关于屏幕可以说的有很多,其实说到底也是一个习惯的问题。为什么有的手机屏幕看着挺舒服,有的则总觉得怪怪的。想弄明白这个问题,你只需要知道现在手机屏幕的两大类型LCD和OLED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即可。抛开参数概念不谈,就说说直观感受。用惯了iPhone屏幕的人去看三星手机的屏幕,总会觉得屏幕颜色过分艳丽,很不适应。这就是两者在感官上的区别。当然有人会说,我试过啊,还好,没什么太大的差别。的确是这样,因为每个人眼睛敏感程度不一样。另外,三星是OLED屏幕技术最成熟的厂商,代表着OLED屏幕的最高水准,看三星手机屏幕是OK,但有的厂商用的可不是三星最好的屏幕(三星也不可能轻易把最好屏幕拿出来给别人用是不)或是其他厂商甚至国产的OLED屏幕,这时候屏幕素质就是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了。某品牌两款手机OLED屏幕(左)和LCD屏幕(右)显像放大对照图对于有换机需求的你,一定要清楚你之前用过手机是什么屏幕,而你想买的手机是什么屏幕,才不至于拿到手“辣眼睛”。手机最核心的交互元件就是屏幕,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这个问题可不能含糊。如果你觉得分辨起来浪费精力,一个最稳妥的方法就是去实体店感受并确认一下。由于自身的特点(自发光,节能,易于做薄,做弯等),未来的手机屏幕OLED肯定是大势,这点毫无疑问。但现阶段下,LCD屏幕的显示素质还是普遍好一些(近期Mate9的1080P LCD屏,素质就很好)。尤其是2K的LCD屏幕(比如锤子M1L的这块),视觉上简直爽爆了。业内有种说法是“无2K,不A屏”,如果你钟爱的手机用的是一块A屏,但尺寸很大,又不是2K分辨率,或者不是三星屏,那你就得小心了。之前的一加3,之后的小米note2、一加3T都是这种情况。有的人表示完全OK,但有的人得大呼受不了。小米note2发布会之前,网上就传出将采用柔性屏在三星的引领下,曲面屏也越来越流行。今年四款主要的曲面屏手机:三星S7edge、小米note2、华为mate9 pro、vivo Xplay6,你觉得哪一款更好看呢?“玩游戏”手机可不只是用来刷刷微博、上上微信,那样的话,一部千元机就能搞定。跑跑游戏才能真正看出一款手机的性能。王者荣耀,阴阳师,NBA2K16,崩坏3, 你行你上啊。当然,能不能跑起来是一回事,跑得流畅与否是一回事,能跑多久又是另外一回事。手机玩游戏影响因素也很多,比如SOC性能,系统调度,游戏优化等等。有些芯片的绝对性能并不差,可是受限于制程等问题,功耗堪忧,无法做到持久,只能当10秒钟男人,比如联发科X20\X25。有些芯片其实性能很强劲,但是系统对其的调度机制过于保守,浑身是劲却使不出,比如系统升级前的乐PRO3。有些手机的芯片性能并不是最强劲的,但是可以满血满蓝的发挥出优势,一样脱颖而出,比如麒麟950的Mate8就比955的P9玩游戏更流畅。总之,关于手机玩游戏,只要拒绝MTK(联发科),问题就不会太大。联发科的SOC性能不佳,被大家调侃“想装X”拿手机来装X,之前当然是首选新发布的苹果。比如iPhone7亮黑版一开始就被炒到了两万多。手机要有逼格,可能得具备这样的条件:要么稀缺,要么昂贵,要么够炫酷。现在世道变了。iPhone早已成了街机,而手机装逼也早已有了新选择。比如,韩庚、马苏、郑恺、王祖蓝都在微博上晒图把玩的小米Mix。价格不贵,数量却着实不多。有稀缺的手机还是要积极抢。我有个朋友加500块从黄牛那里买了一部,玩够了又600块卖出去了……白玩了手机还赚了100块。再比如,8999元的华为Mate9保时捷版:首先你能买得起,其次你要买得到。再比如,moto Z的套装也能实现这个装X效果。但前提是你必须得有一整套模块。“尝新鲜”对于有“恋物情结”的搞机人,总想对新发布的手机尝尝鲜。而且“买新不买旧”也算是一条购机定律。所以对于新发布以及将发布的手机,我们还是满怀期待。比如,新发布的魅蓝高端机——魅蓝X,尤其是蓝色和黑色版。除了颜值不一般外,更想感受一下首发的P20能否给联发科挽回一点颜面。魅蓝X产品图而这款携带Exynos8890,几乎扭转了魅族全年声望的PRO6 Plus也让我蠢蠢欲动。不过128G的黑灰不降频版本可能还得再等一等。而且由于8890的限制,PRO6将遗憾的不能支持6G运存和电信卡。可是这些并不重要。“不曾在辉煌时慕名而来,也未曾在低谷时离我而去”,这种复杂的情感,恐怕只有热泪盈眶的煤油们懂啊。魅族PRO6 Plus产品图“续航好”手机续航好,电池大肯定是天然的优势。像锤子M1L,小米note2,华为mate9,乐Pro3,都已经用上4000毫安时及以上的大电池。而系统的优化也对续航增益很大,比如新发布的PRO6 Plus,虽然绝对电量不如前几款,但是续航很不错。之前360N4s的5000毫安时大电池已经震撼到我们,据说金立即将发布一款7000毫安时大电池的双曲面手机……虽然这手机的样子让人爱无能。现在手机快充是标配,在零碎时间完成充电已经可以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至于充电速度就不找数据详细展开比较了。一加3的Dash闪充速度确实一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难怪MKBHD的小黑哥这样说:“颜色骚”最后说说现在手机的配色。土豪金、玫瑰金已经成为历史。一些新的配色早已抢尽风头。iPhone一向能够引领潮流,这一年iPhone7又重新定义了黑色。黑色在某些机型上确实展现出巨大的魅力。比如,OPPO R9s的黑色版本:再比如,Z11的黑金配色,很好的弥补了其背面设计的廉价感:蓝色也在今年成为流行色。荣耀8和魅蓝X都有漂亮的蓝色炫光玻璃:华为P9的“托帕蓝”和“玛瑙红”都是迷人到可以左右消费决策的配色:Z11的极光蓝也是那种一下子能抓住人眼球的颜色:这种骚蓝其实OPPO R9巴萨定制版就已经尝试过:再比如S7e的珊瑚蓝,小小的弥补了Note7陨落的遗憾。而小米Note2的冰川银配色其实也透着一点浅蓝。一加3T和锤子M1则在金色领域上有所突破。分别推出了枪灰色(炮铜色)和皮质后壳的咖啡金。- END -更多搞机话题欢迎留言交流往期精彩内容:来源 | 腾讯大豫网官方微信合作 | 电话:1转112(或转107);邮箱:或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b&更新:在文章结尾加上了度盘,里面是收集的一些配置页面,每个配置都配图了,导入方法见全文倒数第二幅图。&br&&br&做系统监视器,看电脑系统的运行情况,比如CPU使用率(下图左下是8线程CPU每个线程的占用),CPU温度、内存使用率、GPU使用率、GPU温度、电压、频率、实时网速、时间日期等等,并且可以支持windows、osx、linux等在内的多种系统。而显示参数的设备只要是能打开浏览器的网络设备都可以,Android、IOS、wp、webos、电纸书的Kindle等设备都可以。还可以在同局域网下任何地方看,不必用线连电脑,做端口映射还能在外网查看。&br&&/b&效果图:&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008& data-rawwidth=&4000&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2c19dfbd264a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2c19dfbd264a1_r.jpg&&&/figure&之前一直用的windows桌面小工具(哪怕现在windows10了还在用),但是看全屏网页和玩全屏游戏的时候就看不到要监控的东西,这个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br&方法是手机连接wifi,然后通过浏览器显示电脑建的一个网页,显示自己设定的各种运行参数,因此,只要能打开网页的可联网设备和系统,都可以显示,不需要额外的软件、驱动等。&br&我的是红米note手机,屏幕反光严重,准备贴个磨砂膜。&br&做的界面比较粗糙,网上有很多大神做的很好看,(点击看大图):&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699& data-rawwidth=&954&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e3fcd529cee106c63fc8bce2548f5c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4e3fcd529cee106c63fc8bce2548f5cc_r.jpg&&&/figure&&br&&br&这个技术的核心是AIDA64,国外那个知名度硬件检测软件。&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804& data-rawwidth=&935&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19afeaabae3b07a30078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19afeaabae3b07a30078a_r.jpg&&&/figure&&br&这软件除了查看电脑硬件以外,还有一套强大的监控功能,可以将电脑很多运行情况显示在外接的一些设备中:&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46& data-rawwidth=&228&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c006ec6f99b6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8&&&/figure&(这里面的OSD和SensorPanel可以在windows桌面显示一个窗口,显示各种参数,和小工具类似,方法、功能基本上和下面的教程一样,认为自己电脑屏幕大,可以试试。)&br&在红框的LCD中,可以适配很多市面上的数码相册,比如在相关小圈子里火过的AX206,就是一款2.4寸数码相框。&br&是的,2.4寸,比当年叱咤风云的3.5寸iphone还小的数码相册。已经停产多年,很多人买到的都是库存或者二手,价格极低,20一个,需要刷机才能用。质量极差,一般都买两三个,以防有问题,很多卖家都买三赠一…… 曾有人说买了几个有问题,找淘宝店家退货,店家说可以退钱,东西也不必寄回来,你用铁锤砸碎了AX206并且拍照发来,就把钱全额退过去……&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5dade7f8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45dade7f85_r.jpg&&&/figure&某网友同时买了三个进行测试。&br&&br&下面正式开始:&br&&b&1.&/b&首先安装并运行AIDA64,然后点开左上角的“文件”-“设置”,然后点“硬件监视工具”-“LCD”,在右边众多标签里选择“RemoteSensor”,下面的端口默认或者填写一个都可以,分辨率就是手机屏幕的分辨率。然后点启用,背景色推荐黑色:&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78& data-rawwidth=&785&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c06f8e29d52bd79b70d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ec06f8e29d52bd79b70d9_r.jpg&&&/figure&&br&&b&2.&/b&接下来点LCD项目,点右下角的新建,可以建立要显示的项目:&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970& data-rawwidth=&1184&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61b1b026c389bdb442e9fcea6b036be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61b1b026c389bdb442e9fcea6b036be3_r.jpg&&&/figure&&br&&br&&b&3.&/b&点“新建”按钮后弹出新窗口,能新建的东西分几大类,每一类能建立不同样式的单个电脑参数外观。&br&这几大类有:&br&Sensor item(进度条界面,第一幅图中我用的比较多)&br&Simple sensor item(仪表盘界面,类似于汽车速度仪表盘)&br&Static label(单纯在界面上加文字)&br&Image(可以添加背景图片)&br&Graph(类似于心电图的界面)&br&Arc Gauge(另一种仪表盘界面)&br&如图:&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65& data-rawwidth=&537&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1cbf6dc932d5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b1cbf6dc932d54_r.jpg&&&/figure&&br&并且能监控的项目都是中文的,有下面这些:&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63& data-rawwidth=&859&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3be7de84c43fe225dd3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3be7de84c43fe225dd3b_r.jpg&&&/figure&&br&&br&&b&4.&/b&设置虽然是英文的,但是都很简单,我常用的Sensor item(进度条界面)功能最全面的,会了这个其他的基本都会了。&br&举例,选择Sensor item,然后选择内存使用率,图片上最上面红框是效果图,绿框里的Total width是文字的最大宽度(不含进度条),可以调整“内存使用率”和后面的“21%”之间举例。其他的字体大小、字体选择不多说,其中Shadow字体颜色默认是黑色,但上面我推荐把背景颜色改成黑色,所以这里要改成比较浅的颜色才能看清。&br&蓝框是该项目显示的名称,可以去掉勾选不显示,下面有字体颜色和字体的加粗、斜体等:&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2& data-rawwidth=&465&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c67a12c7b44c3f1664c61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c67a12c7b44c3f1664c61c_r.jpg&&&/figure&&br&&br&&b&5.&/b&再切换到Value/Unit选项卡,下面绿框是红框中21这个数字的颜色等设置,也可以勾去不显示。蓝框是后面百分比符号%的设置,可以改成其他符号、文字,可以以勾去不显示:&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25& data-rawwidth=&518&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3b7855eda310e6d03c9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3b7855eda310e6d03c94_r.jpg&&&/figure&&br&&br&&b&6.&/b&然后切换到Bar选项卡,这是控制进度条的,默认Show Bar是关闭的。下面width和heigh是控制进度条的长和宽,参数是像素。indent控制进度条的位移。Place是4种样式,可以改变进度条与文字的样式。下面几个是对进度条进行外观调整,不再详说,请自己研究。&br&蓝框就比较重要了,控制进度条到百分之多少时显示什么颜色,默认是没有数字的,因此会显示异常,可以参照我填写的数字。后面Bar颜色就是进度条到达前面数字显示什么颜色,后面Back是背景,默认也是黑色,因此我调成了灰色,效果就是红框里的。图:&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6& data-rawwidth=&477&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e83bc5eacc852cb9090cbabc75fbd8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e83bc5eacc852cb9090cbabc75fbd8e_r.jpg&&&/figure&&br&&br&&b&7.&/b&当我们设置完这个以后,点“OK”关闭这个窗口,在LCD项目上,可以看到建立好的项目,选中一个项目,然后右边蓝框可以对项目进行移动,中间的数字是移动多少像素,点击可以切换成1、5、10、20像素,每点一下移动多少像素。下面的绿框可以新建删除项目,其中的“重复”很有用,可以复制一个项目,新项目可以在之前项目上做小修改,就不用重新建一个从0设置了。每次做任何更改记得点这个页面右下角的“应用”才会生效:&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792& data-rawwidth=&931&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7ee3c9d839c6a4afe13d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7ee3c9d839c6a4afe13db_r.jpg&&&/figure&很多项目是要组合的,比如我的内存使用率下面有个使用了6677MB,这是一个单独的项目,只显示使用了多少内存而已。而下面8个CPU线程后面的温度,也是单独的温度项目。&br&上图中橙色框可以把所有设置导入或者导出,用来备份或者分享给别人都很好,网上有很多人分享的,文字结尾添加了度盘,里面是我找的的一些配置文件,并配有图片。&br&&br&&b&8.&/b&然后拿起手机等设备,打开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电脑的IP地址,打开网页后缩放下调整好大小,就能使用了。&br&如果上面LCD-RemoteSensor中的端口是80,就直接输入电脑IP,如果改成了其他的,就要后面加:和端口,比如电脑IP是192.168.1.80,端口改成了8080,就是:192.168.1.80:8080&br&&br&9.最后把AIDA64设置成开机启动并且隐藏到通知区域就行了,在设置里,方法如下:&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50& data-rawwidth=&647&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a0df018a5fd31c5d1f9d0f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a0df018a5fd31c5d1f9d0fa_r.jpg&&&/figure&&br&&br&10.可根据不同需求自行更改延迟与刷新率,方法如下,默认是5000ms,也就是5秒刷新一次:&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36& data-rawwidth=&538&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f9b887fe608c7b90947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4f9b887fe608c7b90947c_r.jpg&&&/figure&&br&&br&&br&该问题下其他回答 &a data-title=&@依然划水&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a4a97ffef27f8& data-hash=&a4a97ffef27f8& data-hovercard=&p$b$a4a97ffef27f8&&@依然划水&/a& 给出了一个链接,和我的方法相似,不过那个方法是安装额外的软件,手机连电脑获取画面,&b&优点是实时显示,延迟更低更稳定&/b&。缺点是需要电脑和手机运行额外的软件,因此只支持安卓手机。看到有人想知道该方法,给出相关链接:&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ieba.baidu.com/p/%3Fsee_lz%3D1%1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淘汰安卓机变身个性主机监视小系统!&/a&&br&&br&我的方法是只要能打开浏览器的网络设备都可以,Android、IOS、wp、webos、电纸书的Kindle等设备都可以。还可以在同局域网下任何地方看,不必用线连电脑,做端口映射还能在外网查看。&br&&br&其实在linux领域,数码相框+LCD4linux作为linux主机状态监控器早就有了,还可以部署在openwrt、群辉等系统中,我们windows就是后妈养的。&br&&br&下面是我正在用的,完全自己从零手动配置的界面,以及网上找的一些配置文件,都配有图片。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看的被大家做出来并分享,像这篇答案最开始第二幅图那些一样。&br&度盘:&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gfmLgl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an.baidu.com/s/1gfmLgl&/span&&span class=&invisible&&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欢迎大家提意见并交流。
更新:在文章结尾加上了度盘,里面是收集的一些配置页面,每个配置都配图了,导入方法见全文倒数第二幅图。 做系统监视器,看电脑系统的运行情况,比如CPU使用率(下图左下是8线程CPU每个线程的占用),CPU温度、内存使用率、GPU使用率、GPU温度、电压、频…
&p&谢邀。&/p&&p&性能评测就别拿安兔兔出来了吧,这玩意属于娱乐软件,看看就好。&/p&&p&首先上最最科学的specint2000 所有数据来自anandtech&/p&&p&由于8890 anandtech迟迟没有做评测 故成绩缺失&/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93f8a1db53acd00c35fea5_b.jpg& data-rawheight=&1161& data-rawwidth=&24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8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93f8a1db53acd00c35fea5_r.jpg&&&/figure&&p&1GHZ同频成绩&/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dd93f1e60d36_b.jpg& data-rawheight=&625& data-rawwidth=&13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dd93f1e60d36_r.jpg&&&/figure&&p&然后是最新的geekbench4成绩 数据来自geekbench4数据库 样本都采取默频最高成绩&/p&&p&单核&/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8d0add37a901b6a7bee535_b.jpg& data-rawheight=&847& data-rawwidth=&1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3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98d0add37a901b6a7bee535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39d01d0c4a759aaa4e0ced2_b.jpg& data-rawheight=&297& data-rawwidth=&6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39d01d0c4a759aaa4e0ced2_r.jpg&&&/figure&&p&多核&/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40669dbdd0e9d2bc650336fec2225904_b.jpg& data-rawheight=&850& data-rawwidth=&1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2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40669dbdd0e9d2bc650336fec2225904_r.jpg&&&/figure&&br&&p&算法:&/p&&p&权重比 AES 5% INT 45% FP 30% MEMORY 20%&/p&&p&加密项1项 整数12项 浮点9项 内存3项 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数计算&/p&&p&整数子项对比&/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75f2ae75acb9eb276f04_b.jpg& data-rawheight=&643& data-rawwidth=&1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d75f2ae75acb9eb276f04_r.jpg&&&/figure&&p&浮点子项对比&/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1bf5de67e0ef_b.jpg& data-rawheight=&656& data-rawwidth=&16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1bf5de67e0ef_r.jpg&&&/figure&&p&内存子项对比&/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f0deebd76fc2a_b.jpg& data-rawheight=&346& data-rawwidth=&9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ff0deebd76fc2a_r.jpg&&&/figure&&p&CPU部分组成&br&
@2.6GHZ +2XM1@2.28GHZ + 4XA53@1.6GHZ
LPDDR4 1866MHZ&br&
2Xkryo@2.15GHZ+2Xkryo@1.6GHZ
LPDDR4 1866MHZ&br&
4XA72@2.5GHZ +4XA53@1.8GHZ
LPDDR4 1333MHZ&br&
4XA72@2.3GHZ +4XA53@1.8GHZ
LPDDR4 1333MHZ&br&
2XTwister@1.85GHZ
LPDDR4 1600MHZ&br&&br&
单核功耗如下&br&
Twister@1.85GHZ 16nmFFT+ 2.5W&br&
A72@2.5GHZ 16nmFFT+ 2W&br&
A72@2.3GHZ 16nmFFT+ 1.5W&br&
M1@2.6GHZ 14nmLPP 4W&br&
kryo@2.15GHZ 14nmLPP 2.8W&br&&br&&/p&&p&总结:&/p&&p&1.苹果家的芯片真的好。强,无敌。&/p&&p&&b&&br&
2.&/b&&b&三星&/b&&b&8890&/b&&b&和华为海思麒麟&/b&&b&955&/b&&b&综合表现并驾齐驱,无愧于目前安卓最强芯片的地位。高通晓龙&/b&&b&820&/b&&b&和华为海思麒麟&/b&&b&950&/b&&b&位居第二档,联发科连上榜的资格都没有。&/b&&br&&br&
3.由于配备三星8890和华为海思麒麟955的手机售价都不算低,且型号极少,所以对于死守2000上下价位的朋友,820和950就是你们能买到最强的最强安卓芯片。&/p&&p&4.众所周知,8890这个芯片是不包含基带的,而三星更不会像联发科核高通那样包教包学包会包分配,所以你几乎看不到有任何一家成熟的手机厂商选择三星8890芯片。当然,魅族有不怕死的煤油们背书,估计还是会敢于玩一把的,至于魅族工程师们对于信号通信的处理水平,我们都懂。&/p&&br&&p&5.一直在被各路PPT吊打的海思真不容易,从k3v2到麒麟955,我仿佛看到了wings护国神翼。&/p&&br&&p&6.本图表只包含CPU性能,讨论GPU性能的朋友请自觉关贴,避免浪费口舌。&/p&&p&&br&
PS:感谢来自贴吧各方的数据以及制作柱形图的网友&/p&
谢邀。性能评测就别拿安兔兔出来了吧,这玩意属于娱乐软件,看看就好。首先上最最科学的specint2000 所有数据来自anandtech由于8890 anandtech迟迟没有做评测 故成绩缺失1GHZ同频成绩然后是最新的geekbench4成绩 数据来自geekbench4数据库 样本都采取默频最…
一句话:&u&&b&系统的原因&/b&&/u&&br&——————————————隐藏解释的分割线———————————————&br&——————————————隐藏解释的分割线———————————————&br&&br&&b&更新:&/b&&br&&br&有些知友觉得我的答案缺乏&b&论据支持和一些详细的解释&/b&,那么现在我就来解答一下:&br&&blockquote&不管你会不会使(dao)用(teng)手机,iPhone的平均&b&体验水平&/b&线永远很高,但反过来即便你很会用手机,iPhone的使用体验基本还是那么高,这是由它&b&系统的性质&/b&决定的。&/blockquote&首先关于系统的性质:&br&&b&iOS是封闭的,android是开源的。&/b&&a data-hash=&2e7715ebc721c929ea76fe& href=&//www.zhihu.com/people/2e7715ebc721c929ea76f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blluice& data-hovercard=&p$b$2e7715ebc721c929ea76fe&&@blluice&/a&&br&封闭意味着所有有关系统的编写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围绕着iPhone和iPad进行的,不需要像android还要为各种分辨率,各种处理器平台&b&甚至不同硬件规格做适配&/b&,所以iPhone的平均体验水平当然高。&br&&br&而说到体验水平&b&,我有必要强调一下,我主要指的是软件——也就是系统的体验水平,因为我的答案给出的理由就是“系统”。&/b&&br&而事实上有关&b&系统体验水平的解释&/b&在我后面的论述有所涉及:&br&&blockquote&而&b&系统易用性&/b&在现阶段(革命性的新交互方式出现前)基本很难再有新的突破,所以系统优劣的决定因素仍旧是&b&功能性&/b&或&b&兼容性&/b&(这也是为什么Windows比Mac OS X更成功尽管Mac OS X那么漂亮)。&/blockquote&&br&也就是说,在我看来,系统体验水平主要包括系统&b&易用性、功能性和兼容性&/b&。&br&&br&易用性我承认iOS做到了极致,就不做解释了。&br&( 对于某些知友不明白3D Touch的意义:3D Touch之所以帮助iOS的易用性达到顶峰,是因为它相当于承担了&b&“电脑上右键”和“预览(相当于一个隐藏通知栏)”的作用&/b&,而这两个功能的作用就是&b&大大提升应用件和应用内部操作的便捷性&/b&,它唯一的弊端就是&b&学习成本较高&/b&,&b&比较隐蔽&/b&以及&b&需求度不高&/b&(毕竟只是锦上添花的功能)。)&br&&br&下面来举例谈一谈&b&为什么android在功能性和兼容性的上限完爆iOS:&/b&&br&&br&&b&功能性上android优于iOS的方面:&/b&&br&&b&1. 外观自定义:图标、桌面、锁屏、铃声(大部分小白不会自定义)&/b&&br&&b&2. 分享自定义:蓝牙分享、NFC快速连接分享、分享方式&/b&&br&&b&3. 工具多样性:桌面小部件&/b&&br&&b&4. 系统管理:iOS至今没有官方的文件管理器...&/b&&br&&b&5. 不支持双卡双待(好吧我承认只算半个系统原因,还有半个硬件原因)&/b&&br&&b&6. Xposed比Cydia强太多&/b&&br&&b&7.很多应用iOS就是没有,如:&/b&&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6f4edc8_b.jpg& data-rawwidth=&270&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0&&&/figure&&br&&b&Lockdown(文件锁)&/b&&br&&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0da43e661b8_b.jpg& data-rawwidth=&329& data-rawheight=&5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9&&&/figure&&br&&b&Flynx(漂浮浏览器)&/b&&br&&br&&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63bd81f8a1cacd544f1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d63bd81f8a1cacd544f1_r.jpg&&&/figure&&br&&b&AcDisplay(个性亮屏提醒)&/b&&br&&br&&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d8aa68d8b4d69e91d0e_b.jpg& data-rawwidth=&506&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d8aa68d8b4d69e91d0e_r.jpg&&&/figure&&br&&b&Light Flow-LED Control(控制通知指示灯)&/b&&br&&br&&br&&b&Google Now on Tap&/b&&br&&blockquote&&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fanr.com/news/52919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ndroid M 的 Now on Tap,现在可在 Chrome 上小小体验一下了&/a&&/b&&/blockquote&&br&&br&&br&&b&兼容性&/b&&b&上android优于iOS的方面:&/b&&br&&b&1. android系统以及很多安卓应用主流处理器平台都可以很好的运行,反观iOS9刚出时不同代的iPhone使用体验差距很大&/b&&br&&b&2. 视频格式和清晰度:很多格式和清晰度的视频android手机支持硬解,而iOS都靠软解&/b&&br&&b&3. iOS平台的浏览器应用无法使用自家内核,本质上都相当于safari的马甲&/b&&br&&b&4. android上的各种模拟器应用...&/b&&br&&b&5. Apple的iTunes已经够烂了,更不用提不能像android那样连电脑直接传输文件&/b&&br&&br&&br&&br&&b&而正是因为android的系统易用性已经基本上追上iOS,而在功能性和兼容性的上限比iOS高很多,我才得出我(注意是“我”)选择android手机的结论的。&/b&&br&&br&&br&&b&对于某些看不懂我论证过程的朋友...&/b&&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2cd55cdc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1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figure&&br&&br&&br&&br&&b&至于那些强行拿iPhone和中低端安卓机比的果粉我只想说:&/b&&br&&blockquote&&b&请你再温习一下高数中“?”和“?”的区别&br&&/b&&/blockquote&&br&&br&&br&——————————————原答案的分割线———————————————&br&——————————————原答案的分割线———————————————&br&&br&&b&原答案:&/b&&br&&br&&br&解释一下~&br&不管你会不会使(dao)用(teng)手机,iPhone的&u&平均体验水平线永远很高&/u&,但反过来&b&即便你很会用手机,iPhone的使用体验基本还是那么高&/b&,这是由它&b&系统的性质&/b&决定的。
&br&&br&而系统易用性在现阶段(&u&革命性的新交互方式出现前&/u&)基本很难再有新的突破,所以&b&系统优劣的决定因素仍旧是功能性或兼容性&/b&(&u&这也是为什么Windows比Mac OS X更成功尽管Mac OS X那么漂亮&/u&)。&br&&br&iOS的易用性可能已达到顶峰(尤其是加入3D Touch后),&b&但它的功能性和兼容性比起android来说还是差太多&/b&。 相反,起初android的易用性(系统流畅度、稳定性、安全性等)可能比较差,&b&但这些都在近几年来逐渐改进,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以进一步提升&/b&(android 5.1开始和iOS基本旗鼓相等就是最好的证据);但android&u&开源、可定制的先天属(you)性(shi)&/u&由于iOS和android底层内核的不同,&b&使得iOS永远无法赶(zhui)超(shang)android。&/b&(坐等苹果打我脸的同时打自己的脸)&br&&br&说白了,android使起来效果的&u&下限可以很低&/u&,&b&但上限却可以很高,而且绝对比iOS高多了&/b&。当然前提是你会用~&br&&br&所以永远轻松90分左右和费点劲就能超100,你究竟选哪个呢??至少这是我用android手机的原因。&br&&br&&br&&i&P.S.:苹果在iOS7以后把iOS做的越来越越来越像android就是苹果意识到自己原先系统局限性最好的证明(然并卵)~~&/i&
一句话:系统的原因 ——————————————隐藏解释的分割线——————————————— ——————————————隐藏解释的分割线——————————————— 更新: 有些知友觉得我的答案缺乏论据支持和一些详细的解释,那…
&b&……8-1已更新,联想……&/b&&br&&br&对这些品牌的评价可以弄出很多本教科书。网上已有多如牛毛的分析和评价所以我尽量从被忽略的方面着手。仅代表我的印象和看法,努力一本正经不开玩笑,不免评价各品牌的售后。欢迎更专业的同行指正。&br&&br&&b&苹果&/b&——iPhone和android手机是不对称竞争,在此不比较iOS和android或手机的硬件参数。从另一个不常被留意的角度——内在设计来说说苹果手机。对于我而言拆每一型号的iPhone手机都会心生赞叹。如果iPhone的内在如同瑞士机械手表一样充满了工业美感与精密,那么多数的android手机尤其是国产机是电子,当然也可能是做出花的CASIO电子表。每一个型号的iPhone都能拆出没完没了令人发指但又值得把玩的细碎零件和螺丝。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以我多年阅机的经验虽然螺丝多寡和品质无多大关联,但如果连螺丝都很牛逼那通常这个机子不会差,这种例子参见拆一次就不想拆第二次的Vertu。下面是我心目中苹果手机巅峰之作是iPhone4拆出来的部分琐碎零件。iPhone6当然也有漂亮的做工,零件之复杂和琐碎不弱于4(稍后会介绍),只是我认为不如4诞生给同时代行业带来的震撼。&br&从左至右分别是开关键、静音拨杆、SIM卡弹出杆……以及双层子母螺丝杆!!!还有多少人没留意iPhone4的SIM卡捅针其实是牛逼轰轰的液态金属公司所制!&br&PS.关于Liquidmetal(液态金属)资料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ppleinsider.com/articles/10/08/17/liquidmetal_created_sim_ejector_tool_for_apples_iphone_ipa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ppleinsider.com/articl&/span&&span class=&invisible&&es/10/08/17/liquidmetal_created_sim_ejector_tool_for_apples_iphone_ipa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及中文瘾科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n.engadget.com//on-liquidmeta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n.engadget.com/2010/08&/span&&span class=&invisible&&/28/on-liquidmeta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及&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n.engadget.com//apple-purportedly-utilizing-liquidmetal-alloy-in-sim-ejector-too/&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n.engadget.com/2010/08&/span&&span class=&invisible&&/18/apple-purportedly-utilizing-liquidmetal-alloy-in-sim-ejector-too/&/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556ecebbba19ee4acfcd32a1_b.jpg& data-rawheight=&1523& data-rawwidth=&25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2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556ecebbba19ee4acfcd32a1_r.jpg&&&/figure&&br&这样的精致的小零件在iPhone手机中被传承下来。例如iPhone6里的SIM卡弹出杆(黄圈)&br&留意红圈位置的将钢制螺柱嵌入CNC铝合金制后壳的工艺。&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9a25ce9e_b.jpg& data-rawheight=&664& data-rawwidth=&11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9a25ce9e_r.jpg&&&/figure&iPhone4的中框,真想对某粗粮说:这才叫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81fc2cf73cc87aa1b33db42_b.jpg& data-rawheight=&2322& data-rawwidth=&41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12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81fc2cf73cc87aa1b33db42_r.jpg&&&/figure&&br&很多国产android手机在发布会上很喜欢炫耀自己比iPhone更薄,这没什么可炫耀的。多数android手机为了达到或超越iPhone6的厚度使用的是双面胶贴合工艺,只有iPhone仍然使用大量的螺钉和卡扣工艺,这种工艺在一体机中实现起来相当有难度。这意味着更高的设计成本,也意味着机壳框架在加工时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去车出更多的固定卡扣位,更意味着更精巧和精确的做工。这样的设计、加工成本以及背后的研发周期和良品率是多数国产品牌不可能承受得了的。从结构方面来说,多数android手机就像充满了胶水的板式家具(有些甚至不可拆卸)。而iPhone简直就像充满精妙榫卯工艺的实木家具。&br&最好的例子是iPhone6的苹果LOGO,iPhone6的后壳谍照刚出来时LOGO位置是空的,大家都猜想苹果是为了解决铝制机身屏蔽信号问题而预留的信号出口(下图来源网络,侵删)。&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5b6a9570feec61384da_b.jpg& data-rawheight=&453& data-rawwidth=&8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5b6a9570feec61384da_r.jpg&&&/figure&&br&真机出来后才发现和信号完全无关,因为这个位置嵌入的还是金属LOGO。纯粹就是为了更漂亮!费了大功夫先镂空再镶嵌营造出完全不同色泽和质感,如同它本来就长在那里一般。这样的处理方法意味着高精度的加工工艺也意味更高的成本,除了苹果还有谁会为了一个LOGO费那么大劲和承受良品率下降的风险。&br&留意LOGO金属牌和后壳之间围绕LOGO密布的焊点,如果是别的品牌我相信可能会用双面胶粘处理,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得不从网络上截取一张镂空的后壳照片的原因,因为LOGO焊接太牢固无法取下。&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36ccabfd8c6e8c541a7da47f7ff65f0_b.jpg& data-rawheight=&1407& data-rawwidth=&39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90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36ccabfd8c6e8c541a7da47f7ff65f0_r.jpg&&&/figure&&br&当然有人会说iPhone能做出来是因为卖得贵,但同样在4-5000价位的三星、HTC旗舰全是双面胶工艺。当然,双面胶是好东西,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好东西,好的双面胶可以代替螺丝。这不是我说的,这是3M强调的,而事实也是如此。iPhone当然也用双面胶,他们会用最好的。我举个例子,iPhone的电池是用双面胶粘在后壳上。自iPhone5起换了一个有意思的双面胶,是一个单向拉扯不留痕的双面胶。捏住预留的黑色部分往充电口方向拉可以完整的把整个双面胶扯出且不留任何痕迹。这个真心好玩,iPhone6也用了这个双面胶,建议用6或6S的朋友送客服拆机时要求自己玩一下。我猜是3M的不留痕技术,希望能有供应链朋友赐教。而如果是普通双面胶粘贴的电池通常得用撬棍来拆,操作起来那叫一个粗暴,对电池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损害。&br&下图来源Mydriv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ce9ed0e647e3d5cb1e02fd4_b.jpg& data-rawheight=&401&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ce9ed0e647e3d5cb1e02fd4_r.jpg&&&/figure&双面胶在手机上的应用由来已久,事实上我也不反对在后盖、LCD模块等大型分离部件上用双面胶,只是一方面如果双面胶用不好可是容易出现显示屏缝合不严起翘的问题,更不用说维修后二次粘贴的严密。我个人很不喜欢不够严丝合缝或发出怪响的感觉。另一方面如果能有更精密的工艺避免使用双面胶我会更喜欢,哪怕为此可能售价贵一些。我相信iPhone就算减少使用螺丝卡扣工艺一样会有大批人购买,反正普通人谁会关心内部采用什么样的工艺。但iPhone仍然这么做出来是因为苹果想这么做、能这么做和喜欢这么做!即便是选择与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背道而驰的工艺。类似的执念除了iPhone也只有死而未僵的诺基亚曾经拥有。&br&&br&以此Lumia800祭奠抗摔的诺基亚&br&蓝色聚碳酸酯外壳和紫圈的蜂窝状塑料内框吸收跌落时能量,蓝圈的铝合金支架分散外壳应力,最右的不锈钢框架起结构支撑作用,中间红圈的看得出显示屏背后是一整块厚度可怕的CNC铝合金加强背板!最下面黄框是整个手机的拆机钥匙——锁止杆(所以外表无任何螺丝)。温良外观下十足的诺基亚式机械暴力美学。&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eab509ae1ed89acdd57a_b.jpg& data-rawheight=&666& data-rawwidth=&9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eab509ae1ed89acdd57a_r.jpg&&&/figure&&br&&br&言归正传,情怀二字是某锤手机带进了手机市场,但在我看来唯一具有匠人情怀的只有iPhone,也只有在iPhone身上还能看到在智能机时代已极少见的机械美感。&br&很明显,苹果是以产品为主要导向的强势品牌,但求一切尽善尽美。市场策略方面不像国产品牌那么多花招。至于问题——封闭的、换个铃声加个音乐都有小麻烦的iOS双面性、没了乔帮主后苹果创新乏力的问题还有硬件配置落后等等已经被各种机构评述得很全面不必赘述,而不断改善效率和人机功效后的Android平台后已不是当年吴下阿蒙,苹果从行业领先慢慢转变为某些方面的跟随者。当然反过来也可以说各android品牌为差异化堆砌硬件搞军备竞赛,这个见仁见智我不暂时不趟浑水。&br&关于创新乏力这个事我觉得需要换另一个角度来看。从科技方面看来可能如此,但别忘了苹果同时扮演时尚风向标的角色。金色iPhone刚上市时很多人吐槽为“土豪金”,但各家品牌都悄悄跟进推出了金色。难道这金色是各品牌自己灵光乍现、英雄所见略同的选择?金色手机在苹果之前叫土豪,苹果之后叫时尚。为什么金色在iPhone使用之前你会嫌土不考虑但现在却手持金色手机毫无违和。你以为是你或你手上的品牌设计师慧眼独具挑选了正确的颜色?为什不是赤金色、暗金色、钛金色或铂金色而是这个金色?因为这个金色是苹果的设计师从数以万计的颜色中反复斟酌后挑选出来的颜色,再被各品牌跟随。如果别的品牌设计师不知道自己的设计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最保险的办法莫过于看看苹果选了什么颜色和做了怎样的设计。类似的例子还有扁平化、双面玻璃和斜边切割……对了,在时尚界通常不会叫创新,称为&b&引领&/b&!这一点,《穿普拉达的女王》有着最好的解释。&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54c77f44fafeb68bceaf37_b.jpg& data-rawheight=&364& data-rawwidth=&7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54c77f44fafeb68bceaf37_r.jpg&&&/figure&&br&售后服务,苹果的售后服务政策是唯一一个能让中国消费者尽可能体验原汁原味美式售后服务风格(即以换代修)的手机品牌。试问还有哪个手机大品牌(不要和我说三码五码机)全型号在中国这么玩。以换代修政策对消费者而言是获得实惠的一种方式,毕竟出了问题软件升级搞不定就给换新即便只是翻新都能令大部分人开心,对大部分客户来说本来只是死机或打不了电话,苹果非但给我修好了还把我弄花用旧的外壳也免费换了多开心。但就是这么一个远高于中国手机三包规定的好政策还会被CCAV在315晚会抨击(原因各位自己去搜索,不想再费劲解释)。但这政策优点明显缺点也很明显。美国这么玩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高得吓人的人力成本(如果采用本地维修当时会需要大量人力)所以采用天才吧更换方式既解决了服务覆盖问题又不会大量增加人力(此处为猜测,我真不了解美国售后,欢迎同行指正,我虚心请教)。但中国不同,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钻漏洞的能力。iPhone在二手市场尚且一直是最保值的手机何况说将旧机换成新机后再售出,所以以换代修不仅消费者开心黄牛更是做梦都要笑醒。这政策被国内与黄牛勾结的黑心售后服务中心给搞残,多少人赚得盆满钵满,否则路边怎么会有那么多加400换机的服务。另一方面再怎么说这也是返厂维修的一种形式,总体平均时间肯定会长于当地维修。从第三方(忘了是谁查到再补充)提供的2015年十大手机品牌售后服务满意度调查来看苹果排行垫底。无论如何,苹果也意识到问题存在从iPhone6S开始结合国情减少以换代修,此后的苹果售后服务怎么走还得拭目以待。停止以换代修后苹果要面对繁重的配件供应资源再分配的问题,如此会很考验仓储及物流内功和网点管理功力,据说大量三星售后人去了苹果,如此苹果可能会得到三星蹂躏维修站20年的内功也不一定(在三星部分会说)。&br&PS.以换代修看起来好像花了很大成本,其实不一定。苹果选择这种方式可以把配件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地方集中处理,在终端提供少量周转机即可。这种方式首先品控更容易,其次相比于全国授权本地维修后配件资源全面分散备库的方式节省了大量配件资源,也就是说资金占用远低于后者(所以三码五码机基本上都这么玩)。而且我认为苹果之所以这么做,其中一个原因是出于对自身产品低故障率的自信,否则如果高故障率的话这种方式必然崩溃,这个道理可能专业售后人员会明白。至于具体到消费者个人如果是我,我不一定愿意以修代换,因为我知道我买的新机基本上可以确定主板全新。但维修更换后的主板就不一定不是修过的。这一点各位自己斟酌吧。&br&&br&结束了只生一个好的iPhone之后,来看看滥生后群魔乱舞的android生态,先来简单看看android圈是什么情况——android发展到现在普遍认为已经失去Google的控制,各家拿到系统后都会该换自家UI,结果除了早期以外后来的android手机全都活生生的阉割了android原生的“搜索键”只保留三按键,对此有些同学一头毛线——”啊?搜索键是什么鬼?“。不仅如此各品牌还阉割了大量的Google内置应用连Google的Play也给掐了。因此评论认为谷歌并没有直接从android上盈利,我印象里Google的商业构想是为了引流和广告,但目前看来具体到各品牌手机上和Google没多大关系,坊间偶尔传说android3.0起Google不允许定制UI也遭到一致抨击没有下文,至此我只能小人度君子之腹阴谋论认为各android手机为Google大数据提供数据来源但纯属瞎猜。&br&好,android生态发展到现在,真正闷声发大财的是那些品牌呢?蓝绿?幼稚了。首先必须是ARM!!!所有的CPU用的都是ARM的架构(Intel对战略失策悔得肠子都绿了)。其次是高通、三星、TSMC、索尼、LG、JDI、美光、TI、德赛……这些芯片或LCD等模块供应商、还有富士康、和硕这些代工厂。智能手机市场的兴盛热闹了很多供应商。倒反是Google这一头显得相对寂寞,在android方面除了提供点版本更新服务外好像没别的事可干,基本上属于这种情况——&br&”我在iOS商业广场旁边弄了一个免费游乐场,看到大家玩得挺开心我就放心了。来来来!各位看看我手上的广告单“
&br&”滚!!!“&br&&br&&b&下面正式进入血海一片的Android手机品牌……&/b&我仿似听到远方游乐场角落的草堆里还有个&b&微&/b&弱柔&b&软&/b&的声音,是幻觉吗?&br&&br&&b&三星&/b&——必须首先说三星。先清楚三星不止是一个手机品牌而是一个巨型的战力可怕的航母战斗群。普通人熟悉的三星是Galaxy手机和家电,实际上三星跨界了地产、造船、汽车、冶炼、国防、金融、电子、机械、航空、医疗……三星几乎就是半个韩国。在所有的手机品牌中,三星拥有唯一的完整的世界顶级的产业链,还具有强悍的垂直整合能力。简单来说,所有手机品牌里只有三星拥有能生产所有手机核心部件的产线(能有潜力成为第二个的只有没落的索尼)。单凭这一点注定三星拥有别的手机品牌无以伦比的强悍又快速的推新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也不会存在别的手机品牌产线断货的问题。有分析师评价得好,三星通常不扮演创新者而是跟随,灵敏的嗅探着所有电子行业的风向,只要闻到利润的血腥味立即会调动可怕的产业链快速切入并推出比市场开拓者性能更强售价更低的产品填充整个市场(土拨鼠索尼这个梗下面会提到)。因此三星是个火云邪神一样的对手,因为——“&b&天下武功,唯快不破!&/b&”&br&快速的市场覆盖在手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三星能很快的捕捉市场的风向和消费者喜好,只要市场想要的三星在嗅到后都能极快的抢在其他品牌之前在新机型中加上去抓住眼球形成市场热点,至于是否实用或有什么用……Who
cares!!!,有没有未来……Who cares!!!。2010下半年到2013年是Android手机阵营王位争夺最白热化的时候,没有谁能确定智能手机的未来应该是多大尺寸屏幕最好,是5寸或6寸?还是乔帮主坚持的3.5到4寸单手能操作的小屏?(更大屏的需求留给iPad解决)。三星也不知道,但采取了粗暴又有效的策略——将所有尺寸、所有价位、所有功能、所有类型全面覆盖。&br&尺寸方面:既有3.0寸的Galaxy Y,也有大至带电话功能的7.0寸的Galaxy Tab P1000,恨不得覆盖精确至每0.1寸。(以下部分系列名省去Galaxy 前缀)6价位定位方面:有400元的W、Y、Ace……也有的旗舰S和Note,还有8000到上万的臻和大器系列。更不缺痛打中端客户软肋的2000左右的Mega和Grand,除了旗舰S还有次旗舰S Advance和次次旗舰 Premier。价位覆盖至恨不得每间隔100元一个系列。&br&功能方面:你们喜欢什么三星都能弄出来,双卡双待早就是三星从功能机时代玩剩的不需多说。喜欢三防的有S Active和Xcover,喜欢投影的有Beam,怀念全键盘的马上就有Chat和Pro,怀念翻盖的有大器,想要手写笔的有Note,想要NFC的马上给电池加上NFC天线给推出增强翻盖。想要更牛的摄像头的有S Zoom。觉得曲面屏酷炫的立即从实验室推出全球首款曲屏机Round。&br&
产品种类方面:平板看起来不错,7.0到10.1三星全有。听说苹果可能要搞手表,Gear马上上线。相机能不能装Android?Galaxy Camera来了……&br&
产品系统方面:除了android,有Window Phone的Ativ S,还有Bada的Wave……&br&
就在短短3年内三星推出了20多个系列几百个型号覆盖相机、手表、平板、手机……各种系统各种需求的各种年龄段各种身份的人群无缝覆盖。这背后没有资金、研发能力、完善的配件供应链、售后服务等强有力的保障和整合能力是不可能做得到的,在这些方面试问还有谁能具备?这!就是三星令对手胆寒恐怖之处!市场表现也证明了三星的胜利——2012年,据Canaccord Genuity的数据三星和苹果在2011年第四季度瓜分了智能手机市场95%的利润,虽实际情况待考证但那时的三星不是竞争,是碾压。&br&
我们今天坐在这里评论谈笑风生似乎觉得一切顺理成章,那几年是国际大牌间的厮杀血雨腥风(国产品牌还不敢跃1999线雷池一步,今天牛哄哄的小米也还在种子刚发芽阶段),那年的HTC如日中天刚刚登上全球仅次于苹果的第二的宝座,三星哪个系列拉出来都并非尽善尽美,精细做工拼不过HTC,Touch Wiz生涩难用……奈何三星不是用某个机型在PK,而是双旗舰(S+Note)携领下的众机群殴,冷战时期令整个西欧胆颤夜不能寐但没有发生的苏联数以几万计坦克洪流真实的在那几年从诸品牌身上碾压过。毫无疑问,三星全线开花的策略成功了,但这策略唯三星能用。今天我们认为是三星的双旗舰策略成功了,但不要忘了掩护这双旗舰背后的二十几个系列几百个型号。&br&另一方面,从纵向android系统不断升级的硬件需求维度来说,那几年远远不同于今天的性能过剩,android系统效率尚不完善,面对顺滑的iOS系统android手机唯有硬件堆砌。说白了就是CPU和RAM的军备竞赛,这不正是芯片大厂三星的本行吗?对于别的品牌而言,和三星拼硬件简直是和军火商的儿子比枪多。数数三星的军火库,除了AMOLED、Exynos还有DRAM内存技术、NAND存储,以上这几样,不可一世苹果的iPhone、iPad上的A系列CPU到现在为止都是三星在代工(A8后TSMC分走了一部分但最主要还是三星),显屏方面三星是产能比夏普稳定可靠的供应商(最宝贝的Super AMOLED只给自家,别人有钱买不到),NAND更不用说。可以说三星打个喷嚏全球手机品牌都要发高烧。除了这几样被忽略的还有摄像头和电池技术。所以比起来,HTC或其他除了玩玩一体成型或抚摸奥氏体还有什么核心技术可言?别的品牌当然可以弄高规格的CPU和内存,但一来得看高通的眼色和产能,二来才提出硬件规格,三星更高规格的换代产品已上市。三星简直是用短跑的速度跑马拉松。&br&&b&
但是!&/b&&br&
快是三星的利刃也是反噬。在快速的产品线铺开和硬件堆砌换代过程中三星忽略了外观设计和结构材质。三星被市场诟病的千年大塑料、傻快效能低、暖手宝、系统臃肿难用、堆砌一堆无用功能(眼球追踪之流)在S4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S4那营养不良的ABS塑料中框薄如纸片的后盖和惊人的耗电量再加上易脱落的BilingBiling的电镀层……要不是看在那块AMOLED的份上我会直接丢到垃圾桶。市场强忍了S4后在S5身上爆发了,更别提随后iPhone6的发布消弭了三星大屏的优势,形势急转直下……&br&
中壳部分——左边S4右边S5。S5用料还是比S4好一些,这么说吧,每十个多2两ABS塑料。&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30eddc0fd52_b.jpg& data-rawheight=&2139& data-rawwidth=&26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30eddc0fd52_r.jpg&&&/figure&S4后盖,不说了,至少能保护电池不掉出来&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c3da000c69efe8c459ec9_b.jpg& data-rawheight=&337&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c3da000c69efe8c459ec9_r.jpg&&&/figure&&br&
以三星的能力有没有办法像HTC那样做一体成型?当然可以,但这会和三星当时奉行的快速推新策略相左,并且和可换电池扩展内存卖点相左。此外别忘了三星是以等级森严为特点的韩国企业,官僚作风如同幽灵一样存在于三星各个事业部之间,颠峰时期的三星唯我独尊天下我有,无视市场对更好外观更好材质的呼声。千年大塑料又如何只要硬件够快自然有消费者乖乖买单,除了堆砌硬件快速覆盖之余集中精力搞差异化,实验室弄出了很多华而不实的功能——眼球追踪、浮窗预览、手势感应、智能暂停等等说白了都是利用前置摄像头的软件技术,再加上一堆无法卸载的预装软件不仅让系统变得更臃肿难用还加重了电池负担,完全无视了MIUI之流对对市场的引领。甚至推出Bada意图抗衡Google,完全忘了老对手诺基亚是怎么死的……结果是2014年三星手机销量下滑40%(当然还有国产品牌崛起的原因,国产品牌部分会说),丢掉了android头把交椅。不过永远不要低估三星学习和自省的能力,摔倒后一向能够很快的爬起来,于是在S6之后看到了下饺子一样冒出成堆的金属机,自带软件也变得随意卸载、UI每年都在精简精简越发好用……&br&&br&
等等!金属机难道不是Note4开始吗?Note4不叫金属机,那是金属包边机,切割给你看&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91da8ffbcc94a77dc3e9_b.jpg& data-rawheight=&830&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91da8ffbcc94a77dc3e9_r.jpg&&&/figure&&br&
对比一下,右边那货(Note5)才叫全金属&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32cc1e8f5d398f9f35c8b_b.jpg& data-rawheight=&751& data-rawwidth=&9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32cc1e8f5d398f9f35c8b_r.jpg&&&/figure&&br&尽管是铝合金门窗加工而来但比起S5还是进步很多,每十个又多了2两铝合金。顺带说的是S5开始三星改用全贴合屏,即显屏与框架分离。双面胶大规模应用后也带来缝合不严的问题,Note4用户遭遇过显屏起翘或者维修后粘不牢的举手看一下……&br&
那么S6呢?还是铝合金门窗工艺吗?当然不是了,那是和iPhone一样的工艺。也切一个给你们看。最右那个是S6 Edge切下来的扬声器和麦克风部分,我在把小蚁智能摄像头改装成户外专业监控时把它拿来当作外引的收送话模块。本来是切了左边这个S6的来用,但是发现Edge的这部分更精巧一点点……可见我还是爱三星的,扬声器确实不错。感兴趣的这是传送门&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uestion//answer/&/a&&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f8a99d7e2cb2bc4ddf1cd2dc927ae9a_b.jpg& data-rawheight=&562& data-rawwidth=&10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f8a99d7e2cb2bc4ddf1cd2dc927ae9a_r.jpg&&&/figure&&br&S6系列出来时叫好一片,真正全金属机身加双面玻璃,也有人说S6正面赤裸抄袭iPhone6,确实有些像。Edge版本出来时更是那叫一个惊艳,且不管是否实用但Bigger绝对是满满的。拿在手上就像件玻璃艺术品,也确实是件易碎品,拿好手上的Edge吧!可惜来得太晚了,android已经出现了性能过剩的趋势而且国产品牌侵蚀市场之强大大超出预期。三星市场预测也出现问题,认为普通版是销量主力而Edge版是谨慎接受结果实际情况恰好相反。由此造成了Edge版产能严重不足供货大受影响,等到Edge产能攀升已经错过了需求洪峰——没想到三星这支特混舰队也会出现南云鱼雷换炸弹、炸弹换鱼雷贻误战机的悲剧。另一方面S6由于采用三星之前不熟悉的双面玻璃工艺,当年困扰苹果怎么给玻璃上色的问题也困扰三星。三星采用的是玻璃贴膜工艺营造珍珠光泽,不幸的是结合双面胶粘合技术,这层贴膜(包括显示屏内面贴膜)容易被双面胶剥落,如此我又得到了很多漂亮的三星产的磨砂玻璃——如果在背面喷个涂鸦再贴回应该很漂亮,绝对独一无二,绝对 Bigger than bigger。&br&&br&
图片:S6后盖,可见红圈部分的剥落。另外,垫在中间那块玻璃下面的两样有谁识货吗&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a7afaacffac13_b.jpg& data-rawheight=&709& data-rawwidth=&10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ea7afaacffac13_r.jpg&&&/figure&&br&尽管如此,总的来说S6还是成功的漂亮的,Edge是Bigger满满的。至少成功扭转了千年大塑料的恶名,世人也对三星工艺刮目相看,A系列、J系列、C系列也滚滚而至。虽不是二十几个系列群殴,但坐拥军火库弹药精兵还是不缺的。三星近年机型里真正我喜欢的还是S7edge,这货才是一个三星旗舰该有的样子。下面开启多图欣赏三星模式&br&S7Edg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49a67bcbb34b4e5101b35faa0d364ec9_b.jpg& data-rawheight=&1066&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9a67bcbb34b4e5101b35faa0d364ec9_r.jpg&&&/figure&&br&中框,左起S6 Edge、S6、S6 Edge+。中间大黑块是无线充电和NFC天线模块。右下是自带音腔的扬声器模块,声音比传统不带音腔的好得多。整体CNC和注塑工艺漂亮。&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ade5cc563_b.jpg& data-rawheight=&729& data-rawwidth=&11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ade5cc563_r.jpg&&&/figure&显示屏,左起分别为S7Edge、G9280、Note5。注意S7Edge红圈处的辅助散热的热管,这个干得漂亮!Note5的窄边框对于三星来说小菜一碟根本不需炫耀。背后也是满满的敷在石墨层上的散热铜箔。怎么说都是S7 Edge漂亮啊,那些漂亮的CNC,每十个比Note5重几两吧……&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e9f77bfcc5f4433cd70_b.jpg& data-rawheight=&741& data-rawwidth=&12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e9f77bfcc5f4433cd70_r.jpg&&&/figure&&br&
如此,感受到三星的诚意了吗?(但是死贵啊!)&br&
要问我喜欢不喜欢三星产品,喜欢!当然喜欢,我特别喜欢把三星平板的触摸屏切下来当像框。三星产的相框那叫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当然我也兼爱iPad相框。&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b411b36a8d13f6b8b1844d_b.jpg& data-rawheight=&688& data-rawwidth=&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b411b36a8d13f6b8b1844d_r.jpg&&&/figure&&br&三星的售后,首先定性——综合而言国外不敢说,但绝对是中国最强的手机售后。尤其在昔日霸主诺基亚倒下后,三星售后目前是独孤求败。(下面讨论41的都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所以不要拿个案来说事,我还是那句话:再牛逼的品牌售后都能捞出一堆操蛋的个案)&br&
三星售后之强体现在独立、配件物流能力强和管控能力强三方面:&br&&b&
独立&/b&——和众多手机品牌里售后永远排在销售和产品部门之后和扮演等着销售吃饱喝足后收拾桌子捡一点残羹冷炙的角色不同,售后在三星非但独立于销售更恨不得比销售的地位高一些。三星售后是个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全称三星电子(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SBSC。部长以上要职全部由韩国本部委派,在运营、管理、资金方面完全不受中国区销售左右。三星销售团队在很多场合无数次的投诉过三星售后不予配合等罪名但多数情况被事实上的无视,在各地的三星办事处也是如此,售后担当(相当于售后区域经理)可以不甩销售办事处经理的要求或命令。同样场合如果换成其它随便哪个品牌都是销售一发威售后立即如临大敌。我曾经就此向SBSC一名课长求证(恕不能提供更多个人信息),他给我的解释是”三星是一家以技术为导向和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技术人员在三星享有很高的地位,三星的产品只要产出来就不怕销不出去。所以在中国的销售几乎等同于外包公司在运作,因为技术好产品好销售根本不需要担心,销售部分就算换别的团队来做也是一样。但技术无人可以替代,售后也属于技术直接实际上率属于工厂当然地位高于销售。&。&br&&b&
配件物流能力强&/b&——&&b&授权售后运作的核心不是维修技术或其它而是配件物流(仓储)能力&/b&&(前摩托罗拉售后大区经理Peter的金句)。和苹果不同三星所有的维修全部本地处理(海外向除外),这就涉及售后最核心的能力——配件供应。前面已经耗费大段来解释三星的产业链之强,对三星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事实上也是如此,三星售后运营的历史上极少出现大规模的维修配件供应短缺。三星在2013年花了极大的力气(重金)改善配件库存以及物流速度,只要维修站下定单T1城市如上广北深当天能收到,T2和T3城市如武汉苏杭等第二天都能收到配件。而且三星也会主动的预测备件使用率来推送配件给维修站储备。所以除非维修站没钱或者自己运作不当,目前基本不会出现配件供不上货的情况。三星近几年的的&b&平均&/b&维修周期在2.5天之内(注意是平均而不是绝对)。影响维修速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配件供应,因为成本和配件库存有限的原因,其它品牌的厂家库房多是在接受维修站的配件订单后一星期发两三次配件。三星不同,分为一般定件和紧急定件两种。三星有库存的情况下一般定件最迟次日发货,紧急定件的一天最多可以发4次货。除了这两种外还有一种特急订单,但需要办事处担当审批。关于特急订单有位课长给我说过一个2012年发生在新疆的真实案例(虽然是冰箱但规则通行于手机)——三星乌鲁木齐家电维修站工程师到一牧民家上门检修时发现携带的零件出现了问题无法立即修复需要定件,而客户方面有特殊原因必须要尽快恢复冰箱使用。维修站在报办事处担当审批后下了特急订单,位于北京的仓库协调派人带着两个同样的配件(一个为备份)买了机票坐最近一趟航班飞往乌鲁木齐,飞机落地后搭上早已等候的维修站车辆和工程师一起驱车2个多小时上门把客户的冰箱修好,从维修站下订单到修复,整个间隔不过8小时。所有往返费用全部由三星买单(保修),而这个配件价值不超过80元。不过三星现在式微,这种不计成本的特急订单可能已经取消了。&br&&b&
管控能力强&/b&——指SBSC对维修站的管控能力强。很多品牌还停留在对客户满意度的追逐,但三星售后早已进化为对维修站日常各项运营的监控。对于三星来说干涉维修站内政那都不算啥。凡是操作过三星售后尤其是HHP售后的相信更能明白,我就没听说过哪个HHP维修站不控诉三星变态的。繁杂又互相关联的综合评价(KPI),数据正确的、重复修理率、一小时修理率、MOT完成度……细致到每一单维修、每一个动作(MOT)和每一个配件订单的监控……无不是为了将维修站的理过程严密管控,都是要把维修站往死里整的招。只要维修周期超过3天未决的维修站就等着吧,基本上等于踩到SBSC的猫尾巴。对于运营不善的维修站,用三星的话说是SBSC几乎不会扣罚或裁撤维修站在,但有很多种办法让维修站自己受不了提出撤站.&br&
话说回来,对维修站苛刻说白了有利于将客户的问题更快更好的处理。这个对于客户来说是件好事。也因此三星在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年度客户满意度调查中至少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但即便是监控严格如三星还是一样有成批成批的配件被从维修站套出,成批的二手机被操作换新再流往黑市。不得不感叹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参见2014年三星售后脑抽了决定对所有内屏裂外屏不裂的手机免费保修换屏后那举国欢庆的盛况。&br&
说得好像三星售后很厉害的样子,就有那么完美的品牌吗?并没有,三星的售后因为离三星更近的原因,等级和官僚只会比销售方面体现得更严重,只不过三星一直以来对外应变能力强的原因外界人感受不到而已,但维修站绝对是有苦难言。&br&
三星到此结束,耗费了大量的段落以及博世切割机……把我对业内最强的两个品牌的印象和看法说完,这两个品牌拥有别的品牌无法企及的必杀绝技又各有不同,对于其它品牌而言它们简直就像神一样的存在。有意思的是苹果和三星在手机市场上互为冤家又在元件供应上唇齿相依。这一天,诺基亚泉下能否理解这对好基友的恩爱情仇?&br&&br&
用“&b&一将功成万骨枯&/b&”来作为接下来几个品牌的开端再合适不过,在手机历史上除了熠熠生辉的诺基亚N系5系和8系还有其它品牌这些型号必被记录,V998、V3、A1200、T628、K700、K750、S1、7030、KG90……什么?听不懂?看来是我老了,再换一批型号Milesonte(XT720)、Xperia Arc(LT15i)、Desire HD(G10)、Optimus G。没错!它们背后就是摩托罗拉、索尼、HTC和LG。有的死了、有的残了、有的跑了,所以接下来干的事基本上有点上坟的意味。&br&&br&
在开始这个品牌之前,由于涉及宗教事务请允许我先做一场法事和充值一点信仰,因为它是我尊敬的神一样存在的:&br&&b&
索尼SONY——SONY&/b&,这四个字母一敲出来感觉自己头上都在闪着光芒,只是相比辉煌的过去索尼现在是颓的,应该说颓了好些年。截至2014年已连续亏损7年还把总部大楼都给买了贴补家用当然是颓的。现在看索尼就像站在大斗兽场废墟内遥望神圣罗马帝国的荣光,你甚至还能听得Glory of Rome! Gory of SONY!的欢呼,大概就是这种感觉。&br&
十多年前消费电子是日本制造的天下。三星思密达基本上还窝在韩国靠中国黄牛弄点Anycall偷渡进来、苹果也只是窝在地球另一边折腾Macintosh和Wintel勉强对阵。索尼在消费电子界较现今苹果有过之而无不及(见仁见智,个人认为虽市值不如但就创造力和对产业影响面而言索尼胜之),可谓”The god of gods, king of kings“(猜猜从哪摘出来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索尼大法好”和“黑科技”成了索尼的非官方标签。信仰这回事很容易解释,毕竟那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辉煌通讯 苹果手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