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登记是数字资产管理上班做什么交易的必要环节吗?不做登记会怎样?

刘晓蕾:中国有必要做自己的数字资产交易所,监管不是管死_巴比特_服务于区块链创新者
刘晓蕾:中国有必要做自己的数字资产交易所,监管不是管死
5月26日,在数博会“区块链”高端对话现场巅峰对话环节,北京大学光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刘晓蕾表示:“中国有必要做自己的数字资产交易所,监管不是管死。我们应该考虑自己搞一个数字资产的交易所。我们作为一个大国,无论是争夺数字资产的定价权还是话语权,开发一个我们自己的数字资产交易所,都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也就会摸索出来一个比较好的监管的经验。”
发文时比特币价格
¥48135.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银监会、国土资源部联合规范不动产抵押权登记】日前,银监会、国土部联合下发《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业务经营中不动产抵押权登记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无需办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合同备案、确认告知等手续,不动产抵押当事人可直接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抵押登记。业内人士表示,不动产抵押是实体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通知》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不动产抵押登记行为,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交易成本,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国土部网站)
【银监会、国土资源部联合规范不动产抵押权登记】日前,银监会、国土部联合下发《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业务经营中不动产抵押权登记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无需办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合同备案、确认告知等手续,不动产抵押当事人可直接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抵押登记。业内人士表示,不动产抵押是实体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通知》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不动产抵押登记行为,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交易成本,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国土部网站)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8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与防范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与防范》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的风险与防范》 精选一在交易过程中,用户界面主要涉及、或、交易三个环节,交易平台后台业务支撑系统主要包括:安全系统、撮合系统、对账系统和系统等。交易流程和交易系统的完备及安全成为完成交易的必要条件。因此,知悉交易风险并建立有效的安全体系是平台和者共同面临的考验。数字货币一般分为交易风险、信用风险、经济风险和政策风险。其中交易风险最普遍也最直接影响投资者利益。一、主要风险第一,数字交易资金安全。投资者的数字资产进入交易市场后,交易平台作为资产的受理人,需要具备强大且安全的企业级别钱包和良好的企业信用管理众多投资者的资产,否则如发生交易平台事件,将无法追索其资产。第二,数字交易。数字交易市场24小时运转且没有涨跌幅限制,数字资产的走势受众多因素影响,一方面无涨跌幅限制,价格走势较难控制;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数字资产投资者已经不单单是“极客”和,众多散户的数字资产的涌入给庄家或平台恶意串通、误导投资者、操控币价创造了巨大的空间。第三,数字交易。证券领域对业务、有明确规定,能够有效防止对风险,而在市场中,由于缺乏投资者准入及限制,将会承担较大的亏损风险。因此,在央行对检查后,日提出明确要求。不得违规从事融币等业务,不得参与活动及不得违反有关反、和支付结算等金融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交易平台从事杠杆交易。然而对于一些交易平台提供配资服务或者境内投资者参与国外交易平台的杠杆交易的话,将会面临巨大亏损风险。第四,网络安全风险。对于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来说,最不确定风险来自庞大的交易量及外部攻击,为此,交易平台往往会选择多重安全策略,例如ShapeShift收购创业公司KeepKey,实现了交易技术升级和安全,降低交易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发生交易的情况下,持有的数字资产放入冷钱包中较为安全,如果参与就必须使用包,即允许外部联网访问私钥,从而引发网络安全问题。第五,山寨币的信用风险。绝大多数的山寨币来自的复制,少数借鉴了其他技术模型实现,所以它的货币策略、工作量证明机制、更强的匿名性等也和有所区别。因此,对于一些企图的开发者,开发新的虚拟币之前,就将发行总量一部分据为己有,等虚拟币有了一定价值或上了交易平台之后,大量抛售变现,使矿工和投资人遭受巨大损失。二、数字货币交易风险原因分析第一,被误读的。ICO作为的创新融资模式,最重要的价值应当在于推动的实验和推广,相反,部分投资人进入数字资产并非出于对项目和技术的了解,而是把ICO看作“一本万利”的投资渠道,从而引发一系列、交易风险。第二,无权威机构背书。由于ICO项目本身的“”,除代币发行涉及、证券活动的项目外,在代币仅作为单纯的交易媒介的项目中,通过发行代币筹集数字资产的融资模式规避了现有监管体系,从而使得ICO融资模式被滥用,一些虚假项目、非法活动的出现给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第三,缺乏市场自律。由于缺乏监管,项目发行方仅凭白皮书、商业筹集大量数字资产,对后续的使用情况、项目开发进度、项目风险等缺乏必要地披露,投资者在不了解开发团队、项目信息、项目风险、市场风险的情况下做出,从而引发交易风险。三、数字货币交易风险防范第一,技术安全策略。对于交易平台和投资者来说,在不发生交易的情况下,采用纯“冷钱包”方案,将私钥存储在不联网的电脑中,与网络服务器做物理隔离。钱包地址无法被修改,且系统支持自动对账,如对账不平则立刻报警。即便黑客攻破系统,也无法盗取“冷钱包”中的资产;通过安全性测试,构建分布式架构,完善应对各种攻击的预案和硬件资源,建立技术安全策略。第二,设置强平机制。交易平台通过引入价格指数,改变传统交易平台依据自身平台最新成交价触发的规则,当指数价格达到用户预估爆仓价时才会触发爆仓,而且指数价格参照领先的大型平台价格,杜绝了大资金操纵最新成交价格,恶意爆仓的可能性。第三,了解。对于投资者来说,多数往往只看到了ICO的宣传及部分投资产品几十倍甚至上千倍的收益,而缺乏对项目底层应用的了解。从而助长了山寨币的出现,因此交易平台应当对数字资产信息及交易风险尽到审核及披露义务。第四,反洗钱义务。ICO交易平台应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备案并严格履行其反洗钱义务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一方面对于大额交易,采取视频验证,或现场验证;另一方面,对于无法识别的可疑交易信息及时报送央行反洗钱检测中心。第五,。交易平台将正确认识数字货币、正确看待虚拟商品和虚拟货币、理性投资、合理、维护自身财产安全等观念纳入投资者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总之,数字资产的价值属性一方面要求作为提供中介服务的,应在目前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活动,对数字资产交易履行审慎核查义务,另一方面应在,如、交易限额、风险提示等做出限制,从而防止恶性事件发生。作者:**峰律师-IFC1000千人会俱乐部法律委员会委员、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来源:互联网金融法律顾问微信公众号欢迎推荐稿件huangchuanbo@ifc1000.org也可加以下微信好友推荐稿件IFC1000合作咨询电话:添加好友请注明单位、姓名、合作内容《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与防范》 精选二代币发行乱象:靠项目白皮书“圈钱” 利润堪比贩毒时间:日 08:25:20 中财网靠一纸项目白皮书“圈钱” 利润堪比贩毒ICO接棒P2P成金融乱象重灾区看似“高大上”的,部分代币从交易所下架,被监管部门定性为非法公开融资,地方已开展清理整顿……曾经风光无限、创造一系列“造富神话”的ICO(首次代币发行),正在成为过街老鼠。记者调查发现,监管大棒背后,正是占比相当高的ICO项目打着幌子,肆无忌惮疯狂“圈钱”的乱象。“韭菜”一茬接一茬被收割,普通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监管出手,将刺破不断膨胀的市场泡沫,有效治理市场乱象,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ICO频出一夜造富神话ICO到底有多火热?在百度戒赌吧,一条帖子标题为“做什么能挣到钱?我现在手里有13万,干什么一天能挣1千?”有网友回复:“来搞吧,稳稳一个月30%收益。”其实,处在癫狂中的ICO利润远不止30%,甚至堪比贩毒。最近,一举刷新历史记录,突破每枚3万元关。据国内之一的数据显示,进入8月以来,比特币单月涨幅高达59%,达45.6%,达88.2%。“屡创新高,与ICO监管日益趋紧有密不可分的关联。”火币网首席运营官朱嘉伟说。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ICO风险警告投资者:这些声称拥有ICO技术的公司,可能存在“拉高出货”和“市场操纵”的两种欺诈可能;bitfinex已经暂停向美国普通消费者提供ICO交易服务;8月初,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同样发布声明称,该机构监管规定,某些代币出售等同于。为规避风险,一些性资金开始从ICO项目向比特币、等市场较为成熟、风险相对较小的数字。ICO究竟为什么能让人如此疯狂?其实,ICO是依项目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这些项目募集的不、美元等法定货币,而是比特币或。而它发行的代币被称为,可以在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和流通。“ICO其实打的就是的擦边球。”首席研究员肖磊、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等业内人士指出,ICO以的IPO自居,和普通IPO销售公司股份不同,ICO销售代币,形式上更类似众筹。的创业公司向投资人讲解公司计划,通过兑换代币来筹集资金。随着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基于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出现,ICO的门槛进一步降低。通过该平台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创建出一个新的代币。基于术的创业项目井喷,让没有红利的投资者开始把目光转向ICO,进一步推动了ICO的疯狂。据报道,一家ICO创业公司在短短三个小时内就吸引了超过1.,迄今已募集了13亿多美元。不久前,前高盛高频交易员通过ICO项目,短短4天募到5.5万个31.6万个以太坊,价值2亿多美元,融资速度之快,金额之大轰动一时。国内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国外,ICO一夜暴富的神话不断刺激着投资者涌入。被戏称之为“”的李笑来曾创立一个名为EOS的区块链项目,仅用5天时间就在ICO平台上融到1.85亿美元。7月2日,这一项目在市值冲到。而在前几年,李笑来的公开身份还是新东方的一名教师。国内ICO项目发行的代币,不但融资数额巨大,涨幅更是惊人。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云币网数据显示,5月23日量子币上市交易当天最高价格就达到了66.66元,比起3月份众筹的价格2元,一天涨幅达33倍,这也是任何难以比拟的。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指出,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共计43家。2017年以来,通过上述平台完成的ICO项目累计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数达10.5万。而国际相关报告则认为,中国可能有超过两百万人参与过ICO。ICO凭借便捷、高效的优势,已经开始挑战传统。据国外研究公司数据统计,上半年,全球ICO规模超过5.,远超通过风险投资(VC)融资筹集的2.95亿美元。由于ICO筹措的主要资产是比特币、以太坊等,导致近半年多来,仅ICO给市场创造的需求,就足以刺激其价格暴涨。乱象扎堆推升由于是新生事物,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全球各国**针对ICO的监管存在缺位。因此,ICO钻了监管的空子,在疯长的道路上没有一点停歇的迹象。不过,ICO在疯狂的同时,也将风险推至新的高度,甚至已成为乱象扎堆的“重灾区”。肖磊直言,ICO看上去是一种以发行虚拟数字货币为手段,而达到、以太坊为目的的新型直接融资方式。但实际上,这个行业出现了大部分投资者看不懂,监管层也看不懂的情况,这给了一些人“浑水摸鱼”的机会。——项目仅仅通过白皮书描绘概念“圈钱”,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具体应用作为支撑。有投资者称,拿李笑来的EOS项目来说,由于多数投资者并不了解EOS为何物,募集资金用途也不甚明确,甚至称得上是“50亿美元的空气”。业内人士吐槽说,其实早期的区块链项目发起人还是很认真的,在项目设计、资金使用和产品研发上都有详细的规划路径,发起ICO项目后投入精力面向投资人路演,甚至开展第三方分析调研。但随着整个市场疯狂起来,现在不少发起人只是在做一个看上去不错的“白皮书”,至于“白皮书”中描绘的种种图景,落地可能性并不大。有的发起人连“白皮书”也省去了,甚至声称“提供了也没多少人能看懂”,令人目瞪口呆。记者观察发现,现有ICO项目大都缺乏实质性创新,只是把或者特征进行简单重组,再冠以“颠覆传统行业”的大旗。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依然阻挡不了投资者们的追捧。薛洪言说,国内ICO项目筹集资金大多集中在4000万到8000之间。通过“”轻轻松松就能拿到一笔不受监管的资金,也就难怪会有越来越多打起了ICO的主意。发行代币曾经是区块链最为成功的应用。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发售代币可以激励用户使用他们的服务,同时,公司也收到了相应的投资作为回报,实现双赢。但如果根本没有实际应用存在,ICO项目只是融资,就成了彻头彻尾圈钱的骗局。——多数代币是否具备“去中心化”特征存疑,“庄家”的存在让不少虚拟存在被人为操纵的可能。通常来说,取得一种是通过挖矿,另一种是通过“预挖”。尤其是在ICO项目中,大都把未来可能出产的代币总量加以预先划分50%到70%的代币,用于融资、销售,而剩下的部分通常则是由开发团队保留。专家担心,在“预挖”模式下,代币很容易失去“去中心化”特征。项目发起者手上所拥有的大量货币,通常会占据总量的40%左右,让操控币价变得轻而易举。而且,由于新上的代币“市值”低,可能只要几百万元人民币便能成功做庄。因此,炒币,尤其是这类“山寨币”,“赚钱的都是庄家,其他投资人只是碰‘运气’。”——传销组织伪装ICO项目。近期被公安部门侦破的维卡币传销案,就是利用ICO非法牟利的庞氏骗局。嫌疑人在国内宣传的维卡币没有正规ICO应有的区块链、代码、钱包,代币不停地拆分、增长,国内外监管机构已经对其发出警告。迄今为止,恒星币、万福币、中华币,百川币、维卡币、珍宝币、五行币等,均是已经被查获和曝光的案,尚未浮出水面的案情就更多了。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就曾指出,通过ICO进行传销、诈骗等活动,容易导致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和P2P火爆时,们打着P2P的幌子和高额搞“”如出一辙,打着ICO幌子行传销之实的传销项目可以给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相比当时20%的,诱惑性强,危害也更大。——黑客攻击频发,网络安全风险极易引发资金危机。今年7月,在一起国外的网络黑客攻击事件中,超过15万枚以太坊被盗走,价值约3260,涉及多家交易所平台。对ICO众筹项目来说,由于前期精力大都投入项目宣传、数字货币筹集,可能在筹币的技术保管体系略显薄弱,从而使得遭遇黑客攻击。筹集数字货币和对筹币的保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否则,将会给平台、投资者带来极大的损失。对于窃取筹币的黑客来说,一方面,目前全球尚未建立起数字货币的保护机制,导致数字资产出现确权化问题,使得其违法成本极低;另一方面,一些黑客出于破坏性动机,为炫耀自己的技术而对新兴技术进行攻击,并且几乎不会留下痕迹。监管趋严 ICO寒冬来临针对ICO的种种乱象,国内ICO监管趋严。央行等7部委发文,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业内人士,监管出手是刺破ICO泡沫的有效手段,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9月4日,央行、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公告指出,近期,国内通过发行代币形式包括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的活动大量涌现,投机炒作盛行,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公告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有关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拒不停止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以及已完成的代币发行融资项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业内人士认为,就当前市场状况而言,绝大多数ICO项目自身并无发展前景,只是数字加密的暴涨使得ICO逐步沦为投机性工具,很少有投资者在意项目本身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ICO逐步呈现泡沫化趋势。因此,监管大棒可以说正逢其时。当下的问题在于,究竟开展何种有效监管才能找到浑水摸鱼者,同时不至于伤及无辜,而且有利于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健康发展。“过去ICO募款模式完全脱离了监管。加密货币的特性也决定了投资者难以了解资金的真实用途。这就意味着,项目拥有者想要‘坑钱’,有比传统IPO灵活的多的手段。”业界人士坦言,有良心的可以等币值上涨后套现,然后在币值下跌时把同等数量的本金还给投资人;没有良心的完全可以把本金挥霍掉,让代币自生自灭,投资者将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中,资金腰斩比比皆是,甚至血本无归。尽管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富有竞争力的技术,但投资者对ICO项目的盲目追捧显然超越了理智。如果一味让ICO处在监管边缘,既不利于,也不利于的良性健康发展。肖磊表示,对ICO给予合理恰当的监管意义重大。在薛洪言看来,监管出手也是刺破ICO泡沫的有效手段。就企业而言,ICO泡沫的破灭虽然会提高融资门槛,降低融资金额,但只有把劣质项目清除出去,真正有前景的项目才更容易脱颖而出。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对ICO项目的监管应有必要的包容性豁免,而非“一棍子打死”。“”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既能有效监管又鼓励创新。“监管沙盒”是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可以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而不用在相关活动碰到问题时立即受到监管规则的约束。监管者在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通过主动合理地放宽监管规定,减少的规则障碍,鼓励更多的创新方案积极主动地由想法变成现实。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的双赢局面。对于监管部门而言,ICO项目涉及网络支付、、金融交易、数字钱包等广泛领域,这对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监管沙盒”,监管部门在ICO项目发展之初就可介入,全面学习和深入了解ICO项目的技术细节、创新行为和产品特点,提升监管能力,最终建立契合和行业发展特性的ICO监管框架。此外,网络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已开展ICO的技术团队应建立技术保护机制,确保筹币保管的安全性。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调试和检查,对系统进行安全维护,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行为。发动整个社区审核复查现有的,共同探索智能合约编程缺陷的解决方案。(.经.济.参.考.报
. .毛.振.华)中财网《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与防范》 精选三  一夜之间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收益,带来了ICO“暴富神话”,也带来了未知的不可控风险。在巨大收益的引诱下近乎丧失理智的投机分子正是ICO走向“灭亡”的催化剂,这些投资人,一方面对门槛极高的区块链原理认知甚少,另一方面的热情却极高   从“一币一别墅”的暴利创富神话到非法集资定性,ICO在中国的红白变脸,几乎只是瞬间。   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机构,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对近期国内通过发行代币等形式进行融资的金融活动进行严厉定性,同时宣布了取缔的决定。   《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又称“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即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   面对监管重拳出击,代币市场价格集体疯狂跳水。作为之一的“”随后也应声发出公告,即日起停止新用户注册,并于9月30日停止所有数字资产交易业务。   ICO的沦陷、的关闭,成为继后金融市场遭遇到的最大变局。新政下,这一游走在法律与监管边缘,并与密不可分的融资方式,将何去何从?ICO沦陷是否意味着区块链技术的终结?   ICO暴富传奇   ICO全称为Initial Coin Offering,是一种通过发行虚拟代币的方式进行的行为。与大众所熟知的IPO不同,它发行的并不是股票而是代币,发行方大都是,通过众筹的方式交换比特币、等主流“加密货币”,来达到融资目的。   起初ICO仅仅集中在区块链极客圈子,一些无法获得创业创业者,就在圈子内发布项目白皮书,感兴趣的投资者支付如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予以支持。项目发起方利用融来的传统数字货币,在换回人民币等法定货币,再投入到指定的技术项目中。投资者通过ICO这种交易所获得创业项目中对应的服务,而创业者也解决了项目启动所需资金问题。   然而就在今年上半年,一款基于智能合约设计的数字货币以太币的暴涨,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从最初的涨到近,迅速点燃了ICO交易市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Stratis,从2016年8月上线时估值不到到2017年6月最高点时超过,收益率最高时竟达到1500多倍。   一夜之间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收益,带来了ICO“暴富神话”,井喷式的ICO市场瞬间受到投资者异乎寻常的疯狂追捧。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近期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达到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   在巨大收益的引诱下近乎丧失理智的投机分子正是ICO走向“灭亡”的催化剂,这些投资人,一方面对门槛极高的区块链原理认知甚少,另一方面炒币赚钱的热情却极高。   其次,许多ICO项目并不是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某个行业的现实问题,而只是打着“的幌子,宣传人员为ICO路演而各地奔波,用包装好的技术语言骗取投资人的信任,以实现大量圈钱的最终目的,至于研究区块链以实现技术突破,早已被众人忘在了脑后。   面对越来越失控的ICO项目乱象,**不得不出手,抑制虚拟货币引发的金融泡沫以降低市场风险系数。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张烽律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在ICO很火热的时候,很多项目所发行的代币并不是应用型的数字货币,有一些可能是符合传统证券法意义上的股票、股权、、这种传统型的证券。如果是属于传统证券型的代币,那么就应当受到现行相应金融法律规范。甚至有一些项目所发行的数字货币是属于诈骗型的或者传销型的,那肯定是应该打击的。   “ICO本质上是一个风险投资,因为一个项目哪怕技术上再成熟,也有可能在市场上会失败。”张烽说。   易观金融行业分析师田杰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重要的两个特点是隐蔽性和去中心化,隐蔽性就是无论怎么交易,都不能发现交易主体;去中心化就是没有发行机构,没有监管机构,完全靠系统自动完成。   很明显,这两点是绕开各监管层的有效措施,有效地满足了一些非法机构的收支需求,比如在线博彩、黑市交易、敲诈勒索、隐匿资产、传销吸纳资金、收受贿赂等,这一部分人是最大的刚需,他们需要这个市场有足够的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他们最有动机,当比特币有价值之后,一些在正规市场不能完成融资的机构就通过众筹,以代币代表,然后挂靠利用筹集资金。   这在一方面为比特币提供了价值背书,进一步推高了。另一方面,避开了监管。   “ICO市场是一个匿名且无法监管的市场,风险很大。”田杰说,作为一种募资手段,ICO与传统募资的核心差异就是匿名和绕开监管,这将导致很多问题。第一,资金来源不清,因为匿名化,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存疑,且只要,资金来源就一直成疑。第二,募资机构质量较差,自ICO诞生以来,市场闹出过多起募资闹剧,募资企业质量普遍较差,募股书写得一塌糊涂,换句话讲,正规渠道能融资的谁会来虚拟货币,当然,其中也不乏优质的募资机构,正是因为如以太坊等极少数ICO机构的成功助推了大家投资的热情,但成功的是极少数。第三,,基于无监管和匿名,ICO市场存在大量跑路行为,普通投资者不明白运作模式,又容易被上涨的假象蒙蔽,自然容易被圈钱。第四,传销,比特币有一些交易所,国内目前已被禁了,国外还有,但诸多代币是没有交易所的,不能赎回,只能转卖给下一个看好的人,因为代币本身没有价值,传播的方式极易形成传销,普通投资者又难以分清其中的差别。   “因此当前整顿令对ICO‘一刀切’具有必要性。”田杰认为。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曾峥律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亦表示,一般的人不太理解区块链技术,更难理解依据区块链技术发行的数字代币本身和项目本身,但由于其能够快速融资、投资匿名、回报显著且快,所以吸引了很多普通投资者入场;其次,ICO火热后,有大量ICO的数字代币本身缺乏向上的动力和向上的理由,也就是项目本身缺乏支撑依据,到了一种除了博傻和传销没有什么其他脱身手段的程度,很多人投资ICO不是因为项目本身,而是单纯冲着代币的涨跌,助长了其投机性。   曾峥指出,此外,ICO宣称不受传统监管的约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投机的气焰。其本身信批也尚不完善,使得部分浑水摸鱼者能在其中分一杯羹,大量投资者入场后,ICO早已从小众的区块链投资人蔓延到“大妈们”这样的一般投资者,最后导致。   曾峥分析称,**暂停ICO是合理的,比特币从诞生开始就公然挑战各国中央**的货币权威,自认为是一种替代性的数字货币;其次,的匿名性,使得中央**难以管控,比如反洗钱,的问题;再次,以上述两个特征为基础的ICO,在蔓延到一般投资者这里时,已经具备了面向不特定多数人的特征,同时有利益回报,涉嫌非法集资,ICO的资金筹集与使用欠缺托管机构监管,对投资者没有进行管理,如果发生爆仓,自然会影响到社会稳定;最后,鱼龙混杂的ICO项目中掺杂了大量具备价格操纵、传销、诈骗成分的项目或者行为,本身也是**治理和打击的对象。   ICO的本质   虚拟货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代表性应用,ICO被叫停后,业界最担心的莫过于人们对区块链技术失去信心,将区块链与ICO混为一谈,一棍子打死。   作为底层基础技术,区块链可以说与20多年前的互联网一样,是可能在未来带来颠覆性改变的革新技术。简单来说,一种加密的系统,能永久保存数字交易的记录,因此比特币具有数据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通缩性质。正是由于这种特质,区块链技术很快冲破实验室进入市场广泛应用。   虽然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都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但是这并不是区块链的唯一运用。在金融行业,尤其银行、证券,对非常积极,比如早在2015年,伦敦交易所、法国兴业银行和瑞银集团就已经开始探索区块链在该跨境汇款方面的应用;VISA欧洲公司也宣布它正在开发汇款服务,目的是可以为发送方和支付接收方制定出更完备的汇款服务,包括费用、交易速度和使用便捷性;日,纳斯达克完成了基于的首个证券交易,这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去中心化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也正在与一个叫数字资产控股(DAH)的公司合作,将由DAH提供技术为他们建造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和结算系统等等。   与国内ICO的“挂羊头卖狗肉”相比,以上这些事例中的平台都是真正在用区块链技术来服务大众的,绝非以区块链的名头鱼肉投资者的骗局。   北京大学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冯科认为,理论上讲,ICO平台的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通过将社区中的每一区块或节点相连,最终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去中心化。可以说,存放在ICO平台的数字代币理应比存放在银行更加安全,更有保障。   “但是在现实中,ICO平台并没有将区块链技术完善地应用于社区当中,以至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区块被建造,每一个交易者的电脑只具有代币的购买和销售功能,并不具备清算和记录功能。因此,ICO平台有摆脱监管审查、暗自转移公共资金的可能性。公共资金转移以后,公众又难以对资金去向进行追查。”冯科表示。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实体经济领域很有前景,农业、物流、金融监管皆已有突破。我国**层面、市场层面,对于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来都是鼓励的。本次出现萧瑟之气,主要是因为ICO对于社会不特定人的资金安全产生威胁,可能引发涉众事件,为维护利益才下了决断。   “如果融资渠道在国外(不在国内发行或售卖代币),技术研发在国内,我国法律和政策是并不反对的。和专利项目,无须逃离,既来之,则安之。作为见识过海外创业的人,我深深认可中国才是创业的最好地方。”肖飒说道。   北京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苏德栋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说,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系统,一种算法技术的创新应用,如果不直接涉及伦理问题和道德风险,本不存在国家监管与法律规制问题,正所谓“技术无罪”。但基于发展起来的数字货币,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各国的法定货币和现有法律规则发起了多重挑战,也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和财产风险纠纷。为此,不得不慎重评估区块链技术应用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问题,并思考应对之策。   苏德栋进一步分析说,为典型的数字货币为例,首先面临的就是监管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发展起来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从逻辑上来说,是去中心化、反对集中监管的。但各国对货币具有主权要求,在此情况下,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到底是否应该纳入国家监管体系,以及如何纳入国家监管体系,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其次,区块链技术应用也不得不面临巨大的风险。仍以比特币为例,遗失、盗窃、攻击、投机、洗钱以及各种风波、质疑和事件,一直伴随着。是纯匿名的,无法把用户账户的地址与用户本人相关联,具有不可撤销和不可找回的特性,如果用户的钱包文件(私钥)损坏,就意味着钱包包含的所有地址上的都彻底丢失了,彻底躺在了交易记录的历史中,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它,却得不到。而我国交易平台,大都借鉴交易所模式,但是根本无法达到交易所性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不能有,客户资金应该托管在银行,交易平台只做撮合,不得直接从事比特币经营,必须经由省级**批准(即持牌经营)等情形,可以说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经营和交易基本处于法律规制失控状态,存在巨大的投机性和风险。   第三,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的效力问题,还没有得到法律和司法的正式确认。其作为数字编码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合同文本,尚无法确知,是否可以构成生效合同的要件,是否可以符合司法拟采信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   他国监管之路   尽管区块链技术热度居高不下,但目前尚处于积累阶段,还有不少待解难题。金融将给金融监管带来压力:现有监管模式需要更新、应对风险能力需要提升、法律责任确定更加困难??   因而,加强对区块链的研究,在监管上提前准备,成为当务之急。   当今世界,虽然各国对区块链的监管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加强对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苏德栋告诉《法人》记者,美国联邦**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目前,一些**机关已专门对此发布了指导性文件。   例如2013年美国财政部的执法机关FinCEN,在《银行保密法案》(BSA)中,将“可交换的虚拟货币”列入“金钱服务商业”中,据此,在美国的交易需要到财政部进行登记,并同样参与反洗钱项目。不过,该法案及该执法机关出台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法规在个人管理、交换和使用虚拟货币中的应用》,均认为虚拟货币“虽然也有价值,但不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货币”,不具备实际货币的全部属性和法定货币地位。   (CFTC)的《商品交易法案》(CEA),同样适用于虚拟货币。因为“商品”定义很广,可以包括“债券、股票还有货币等”,因此虚拟货币的交易也纳入其调整范围。   2014年3月,美国联邦税务局发布通告称,比特币及其他虚拟货币属于财产,与其他有价商品类同,而不是货币,比特币的“挖矿”、买卖和使用行为均应适用相关税务规则,进行纳税申报。   在泰国,管理和政策部高官曾表示,由于缺乏适用的法律和资本管制措施,加之比特币跨越多种金融业务,因此下述在泰国都被视为非法:、用任何商品或服务、与泰国境外的任何人存在比特币的往来。   2017年4月,日本对《犯罪收益转移预防法案》进行修订,加强了交易对账户持有人、资金来源、交易记录等方面的监管力度。   而就在日前,比特币等数字资产交易活跃的韩国监管当局也启动行动――9月3日,韩国当局的金融服务委员会(FSC)牵头九部委公布了对数字资产的监管施行方案,表示将加强监管,并对洗钱、非法融资及非法交易活动进行调查;当地监管机构表示,对试图以ICO名义进行筹集资金的企业将“加大惩罚力度”。   如何清退   ICO被叫停后,清退方式是市场最大的难题。   财经作家肖磊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ICO监管政策出台的时间非常紧促,让发行的机构和公司没有任何准备。有些发行ICO的公司可能已经将代币变现,导致没有币再可以退回投资人,所以投资人的风险就有可能自己承担。   有的虚拟货币仍在,当初参与ICO并一直持有至今的,按照当初投入的价格退回,的,无法退回,因虚拟价格变化幅度很大,有的价格较ICO时上涨已超百倍,按当初的价格退回投资者不愿意。   而有些对是比特币,当初募资时几十美元,若按现在的价格退还比特币也是不可能的。   张烽认为,“目前市场上一些平台已经在开展清退,对于正在募资的项目,资金按原路返回,对于那些已经募资的,特别是已经在二级市场交易过的虚拟货币,应当按照公司清算的形式来退回。”   “监管已成既定事实,希望投资人配合清退,各家发行方还在积极响应表态阶段,此时,抓住时机与之友好协商,完璧归赵的可能性最大。”肖飒说。   曾峥同时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够要求平台在清退过程中,公布清退规则,清退过程稳妥公开透明。   “清退当初募集的资金就是把池内的水抽干,然后发现都在裸泳,虚拟货币没有支撑价格的产物,必然造成投资者与募资者虚拟资产的真实亏损。”田杰表示。
《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与防范》 精选四核心提示:记者调查发现,监管大棒背后,正是占比相当高的ICO项目打着区块链应用幌子,肆无忌惮疯狂“圈钱”的乱象。靠一纸项目白皮书“圈钱” 利润堪比贩毒ICO接棒P2P成金融乱象重灾区看似“高大上”的被叫停,部分代币从交易所下架,被监管部门定性为非法公开融资,地方已开展清理整顿……曾经风光无限、创造一系列“造富神话”的ICO(首次代币发行),正在成为过街老鼠。记者调查发现,监管大棒背后,正是占比相当高的ICO项目打着区块链应用幌子,肆无忌惮疯狂“圈钱”的乱象。“韭菜”一茬接一茬被收割,普通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监管出手,将刺破不断膨胀的市场泡沫,有效治理市场乱象,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ICO频出一夜造富神话ICO到底有多火热?在百度戒赌吧,一条帖子标题为“做什么能挣到钱?我现在手里有13万,干什么一天能挣1千?”有网友回复:“来搞区块链项目吧,稳稳一个月30%收益。”其实,处在癫狂中的ICO利润远不止30%,甚至堪比贩毒。最近,价格一举刷新历史记录,突破每枚3万元人民币大关。据国内三大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之一的火币网数据显示,进入8月以来,比特币单月涨幅高达59%,幅达45.6%,幅达88.2%。“格屡创新高,与ICO监管日益趋紧有密不可分的关联。”火币网首席运营官朱嘉伟说。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ICO风险警告投资者:这些声称拥有ICO技术的公司,可能存在“拉高出货”和“市场操纵”的两种欺诈可能;国际台bitfinex已经暂停向美国普通消费者提供ICO交易服务;8月初,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同样发布声明称,该机构监管规定,某些代币出售等同于证券发行。为规避风险,一些投机性资金开始从ICO项目向比特币、莱特币等市场较为成熟、风险相对较小的数字资产转移。ICO究竟为什么能让人如此疯狂?其实,ICO是依托区块链项目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这些项目募集的不是人民币、美元等法定货币,而是比特币或以太坊。而它发行的代币被称为虚拟数字货币,可以在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和流通。“ICO其实打的就是IPO的擦边球。”钱包首席研究员肖磊、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等业内人士指出,ICO以区块链世界的IPO自居,和普通IPO销售公司股份不同,ICO销售代币,形式上更类似众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公司向投资人讲解公司计划,通过兑换代币来筹集资金。随着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出现,ICO的门槛进一步降低。通过该平台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创建出一个新的代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项目井喷,让没有赶上比特币红利的投资者开始把目光转向ICO,进一步推动了ICO的疯狂。据报道,一家ICO创业公司在短短三个小时内就吸引了超过1.5亿美元,迄今已募集了13亿多美元。不久前,前高盛高频交易员通过ICO项目,短短4天募到5.5万个比特币和31.6万个以太坊,价值2亿多美元,融资速度之快,金额之大轰动一时。国内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国外,ICO一夜暴富的神话不断刺激着投资者涌入。被戏称之为“中国”的李笑来曾创立一个名为EOS的区块链项目,仅用5天时间就在ICO平台上融到1.85亿美元。7月2日,这一项目在二级市场市值冲到50亿美元。而在前几年,李笑来的公开身份还是新东方的一名教师。国内ICO项目量子链发行的代币,不但融资数额巨大,涨幅更是惊人。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云币网数据显示,5月23日量子币上市交易当天最高价格就达到了66.66元,比起3月份众筹的价格2元,一天涨幅达33倍,这也是任何投资项目难以比拟的。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指出,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共计43家。2017年以来,通过上述平台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数达10.5万。而国际相关报告则认为,中国可能有超过两百万人参与过ICO。ICO凭借便捷、高效的优势,已经开始挑战传统融资方式。据国外研究公司数据统计,上半年,全球ICO规模超过5.6亿美元,远超通过风险投资(VC)融资筹集的2.95亿美元。由于ICO筹措的主要资产是比特币、以太坊等,导致近半年多来,仅ICO给比特币等市场创造的需求,就足以刺激其价格暴涨。乱象扎堆推升金融风险由于是新生事物,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全球各国**针对ICO的监管存在缺位。因此,ICO钻了监管的空子,在疯长的道路上没有一点停歇的迹象。不过,ICO在疯狂的同时,也将风险推至新的高度,甚至已成为乱象扎堆的“重灾区”。肖磊直言,ICO看上去是一种以发行虚拟数字货币为手段,而达到融比特币、以太坊为目的的新型直接融资方式。但实际上,这个行业出现了大部分投资者看不懂,监管层也看不懂的情况,这给了一些人“浑水摸鱼”的机会。——项目仅仅通过白皮书描绘概念“圈钱”,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具体应用作为支撑。有投资者称,拿李笑来的EOS项目来说,由于多数投资者并不了解EOS为何物,募集资金用途也不甚明确,甚至称得上是“50亿美元的空气”。业内人士吐槽说,其实早期的区块链项目发起人还是很认真的,在项目设计、资金使用和产品研发上都有详细的规划路径,发起ICO项目后投入精力面向投资人路演,甚至开展第三方分析调研。但随着整个市场疯狂起来,现在不少发起人只是在做一个看上去不错的“白皮书”,至于“白皮书”中描绘的种种图景,落地可能性并不大。有的发起人连“白皮书”也省去了,甚至声称“提供了也没多少人能看懂”,令人目瞪口呆。记者观察发现,现有ICO项目大都缺乏实质性创新,只是把区块链优点或者特征进行简单重组,再冠以“颠覆传统行业”的大旗。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依然阻挡不了投资者们的追捧。薛洪言说,国内ICO项目筹集资金大多集中在4000万到8000万人民币之间。通过“画饼”轻轻松松就能拿到一笔不受监管的资金,也就难怪会有越来越多区块链创业公司打起了ICO的主意。发行代币曾经是区块链最为成功的应用。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发售代币可以激励用户使用他们的服务,同时,公司也收到了相应的投资作为回报,实现双赢。但如果根本没有实际应用存在,ICO项目只是融资,就成了彻头彻尾圈钱的骗局。——多数代币是否具备“去中心化”特征存疑,“庄家”的存在让不少虚拟数字货币价格存在被人为操纵的可能。通常来说,数字货币的取得一种是通过挖矿,另一种是通过“预挖”。尤其是在ICO项目中,大都把未来可能出产的代币总量加以预先划分50%到70%的代币,用于融资、销售,而剩下的部分通常则是由开发团队保留。专家担心,在“预挖”模式下,代币很容易失去类似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征。项目发起者手上所拥有的大量货币,通常会占据总量的40%左右,让操控币价变得轻而易举。而且,由于新上的代币“市值”低,可能只要几百万元人民币便能成功做庄。因此,炒币,尤其是这类“山寨币”,“赚钱的都是庄家,其他投资人只是碰‘运气’。”——传销组织伪装ICO项目。近期被公安部门侦破的维卡币传销案,就是利用ICO非法牟利的庞氏骗局。嫌疑人在国内宣传的维卡币没有正规ICO应有的区块链、代码、钱包,代币不停地拆分、增长,国内外监管机构已经对其发出警告。迄今为止,恒星币、万福币、中华币,百川币、维卡币、珍宝币、五行币等,均是已经被查获和曝光的数字货币传销案,尚未浮出水面的案情就更多了。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就曾指出,通过ICO进行传销、诈骗等活动,容易导致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和P2P火爆时,e租宝们打着P2P的幌子和高额收益率搞“互联网”如出一辙,打着ICO幌子行传销之实的传销项目可以给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相比P2P行业当时20%的年化收益率,诱惑性强,危害也更大。——黑客攻击频发,网络安全风险极易引发资金危机。今年7月,在一起国外的网络黑客攻击事件中,超过15万枚以太坊被盗走,价值约3260万美元,涉及多家交易所平台。对ICO众筹项目来说,由于前期精力大都投入项目宣传、数字货币筹集,可能在筹币的技术保管体系略显薄弱,从而使得遭遇黑客攻击。筹集数字货币和对筹币的保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否则,将会给平台、投资者带来极大的损失。对于窃取筹币的黑客来说,一方面,目前全球尚未建立起数字货币的保护机制,导致数字资产出现确权化问题,使得其违法成本极低;另一方面,一些黑客出于破坏性动机,为炫耀自己的技术而对新兴技术进行攻击,并且几乎不会留下痕迹。监管趋严 ICO寒冬来临针对ICO的种种乱象,国内ICO监管趋严。央行等7部委发文,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业内人士,监管出手是刺破ICO泡沫的有效手段,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9月4日,央行、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公告指出,近期,国内通过发行代币形式包括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的活动大量涌现,投机炒作盛行,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公告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有关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拒不停止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以及已完成的代币发行融资项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业内人士认为,就当前市场状况而言,绝大多数ICO项目自身并无发展前景,只是数字加密资产市场的暴涨使得ICO逐步沦为投机性工具,很少有投资者在意项目本身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ICO逐步呈现泡沫化趋势。因此,监管大棒可以说正逢其时。当下的问题在于,究竟开展何种有效监管才能找到浑水摸鱼者,同时不至于伤及无辜,而且有利于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健康发展。“过去ICO募款模式完全脱离了监管。加密货币的特性也决定了投资者难以了解资金的真实用途。这就意味着,项目拥有者想要‘坑钱’,有比传统IPO灵活的多的手段。”业界人士坦言,有良心的可以等币值上涨后套现,然后在币值下跌时把同等数量的本金还给投资人;没有良心的完全可以把本金挥霍掉,让代币自生自灭,投资者将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中,资金腰斩比比皆是,甚至血本无归。尽管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富有竞争力的技术,但投资者对ICO项目的盲目追捧显然超越了理智。如果一味让ICO处在监管边缘,既不利于投资者保护,也不利于区块链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肖磊表示,对ICO给予合理恰当的监管意义重大。在薛洪言看来,监管出手也是刺破ICO泡沫的有效手段。就区块链创业企业而言,ICO泡沫的破灭虽然会提高融资门槛,降低融资金额,但只有把劣质项目清除出去,真正有前景的项目才更容易脱颖而出。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对ICO项目的监管应有必要的包容性豁免,而非“一棍子打死”。“监管沙盒”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既能有效监管又鼓励创新。“监管沙盒”是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个空间内,金融科技企业可以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而不用在相关活动碰到问题时立即受到监管规则的约束。监管者在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通过主动合理地放宽监管规定,减少金融科技创新的规则障碍,鼓励更多的创新方案积极主动地由想法变成现实。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的双赢局面。对于监管部门而言,ICO项目涉及网络支付、资产托管、金融交易、数字钱包等广泛领域,这对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监管沙盒”,监管部门在ICO项目发展之初就可介入,全面学习和深入了解ICO项目的技术细节、创新行为和产品特点,提升监管能力,最终建立契合区块链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特性的ICO监管框架。此外,网络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已开展ICO的技术团队应建立技术保护机制,确保筹币保管的安全性。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调试和检查,对系统进行安全维护,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行为。发动整个社区审核复查现有的智能合约,共同探索智能合约编程缺陷的解决方案。【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与防范》 精选五资料图: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货币。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靠一纸项目白皮书“圈钱” 利润堪比贩毒ICO接棒P2P成金融乱象重灾区看似“高大上”的区块链峰会被叫停,部分代币从交易所下架,被监管部门定性为非法公开融资,地方已开展清理整顿……曾经风光无限、创造一系列“造富神话”的ICO(首次代币发行),正在成为过街老鼠。记者调查发现,监管大棒背后,正是占比相当高的ICO项目打着区块链应用幌子,肆无忌惮疯狂“圈钱”的乱象。“韭菜”一茬接一茬被收割,普通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监管出手,将刺破不断膨胀的市场泡沫,有效治理市场乱象,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ICO频出一夜造富神话ICO到底有多火热?在百度戒赌吧,一条帖子标题为“做什么能挣到钱?我现在手里有13万,干什么一天能挣1千?”有网友回复:“来搞区块链项目吧,稳稳一个月30%收益。”其实,处在癫狂中的ICO利润远不止30%,甚至堪比贩毒。最近,国内比特币价格一举刷新历史记录,突破每枚3万元人民币大关。据国内三大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之一的火币网数据显示,进入8月以来,比特币单月涨幅高达59%,莱特币涨幅达45.6%,以太坊涨幅达88.2%。“比特币价格屡创新高,与ICO监管日益趋紧有密不可分的关联。”火币网首席运营官朱嘉伟说。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ICO风险警告投资者:这些声称拥有ICO技术的公司,可能存在“拉高出货”和“市场操纵”的两种欺诈可能;国际易平台bitfinex已经暂停向美国普通消费者提供ICO交易服务;8月初,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同样发布声明称,该机构监管规定,某些代币出售等同于证券发行。为规避风险,一些投机性资金开始从ICO项目向比特币、莱特币等市场较为成熟、风险相对较小的数字资产转移。ICO究竟为什么能让人如此疯狂?其实,ICO是依托区块链项目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这些项目募集的不是人民币、美元等法定货币,而是比特币或以太坊。而它发行的代币被称为虚拟数字货币,可以在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和流通。“ICO其实打的就是IPO的擦边球。”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肖磊、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等业内人士指出,ICO以区块链世界的IPO自居,和普通IPO销售公司股份不同,ICO销售代币,形式上更类似众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公司向投资人讲解公司计划,通过兑换代币来筹集资金。随着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出现,ICO的门槛进一步降低。通过该平台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创建出一个新的代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项目井喷,让没有赶上比特币红利的投资者开始把目光转向ICO,进一步推动了ICO的疯狂。据报道,一家ICO创业公司在短短三个小时内就吸引了超过1.5亿美元,迄今已募集了13亿多美元。不久前,前高盛高频交易员通过ICO项目,短短4天募到5.5万个比特币和31.6万个以太坊,价值2亿多美元,融资速度之快,金额之大轰动一时。国内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国外,ICO一夜暴富的神话不断刺激着投资者涌入。被戏称之为“中国富”的李笑来曾创立一个名为EOS的区块链项目,仅用5天时间就在ICO平台上融到1.85亿美元。7月2日,这一项目在二级市场市值冲到50亿美元。而在前几年,李笑来的公开身份还是新东方的一名教师。国内ICO项目量子链发行的代币,不但融资数额巨大,涨幅更是惊人。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云币网数据显示,5月23日量子币上市交易当天最高价格就达到了66.66元,比起3月份众筹的价格2元,一天涨幅达33倍,这也是任何投资项目难以比拟的。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指出,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共计43家。2017年以来,通过上述平台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数达10.5万。而国际相关报告则认为,中国可能有超过两百万人参与过ICO。ICO凭借便捷、高效的优势,已经开始挑战传统融资方式。据国外研究公司数据统计,上半年,全球ICO规模超过5.6亿美元,远超通过风险投资(VC)融资筹集的2.95亿美元。由于ICO筹措的主要资产是比特币、以太坊等,导致近半年多来,仅ICO给比特币等市场创造的需求,就足以刺激其价格暴涨。乱象扎堆推升金融风险由于是新生事物,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全球各国**针对ICO的监管存在缺位。因此,ICO钻了监管的空子,在疯长的道路上没有一点停歇的迹象。不过,ICO在疯狂的同时,也将风险推至新的高度,甚至已成为乱象扎堆的“重灾区”。肖磊直言,ICO看上去是一种以发行虚拟数字货币为手段,而达到融比特币、以太坊为目的的新型直接融资方式。但实际上,这个行业出现了大部分投资者看不懂,监管层也看不懂的情况,这给了一些人“浑水摸鱼”的机会。——项目仅仅通过白皮书描绘概念“圈钱”,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具体应用作为支撑。有投资者称,拿李笑来的EOS项目来说,由于多数投资者并不了解EOS为何物,募集资金用途也不甚明确,甚至称得上是“50亿美元的空气”。业内人士吐槽说,其实早期的区块链项目发起人还是很认真的,在项目设计、资金使用和产品研发上都有详细的规划路径,发起ICO项目后投入精力面向投资人路演,甚至开展第三方分析调研。但随着整个市场疯狂起来,现在不少发起人只是在做一个看上去不错的“白皮书”,至于“白皮书”中描绘的种种图景,落地可能性并不大。有的发起人连“白皮书”也省去了,甚至声称“提供了也没多少人能看懂”,令人目瞪口呆。记者观察发现,现有ICO项目大都缺乏实质性创新,只是把区块链优点或者特征进行简单重组,再冠以“颠覆传统行业”的大旗。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依然阻挡不了投资者们的追捧。薛洪言说,国内ICO项目筹集资金大多集中在4000万到8000万人民币之间。通过“画饼”轻轻松松就能拿到一笔不受监管的资金,也就难怪会有越来越多区块链创业公司打起了ICO的主意。发行代币曾经是区块链最为成功的应用。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发售代币可以激励用户使用他们的服务,同时,公司也收到了相应的投资作为回报,实现双赢。但如果根本没有实际应用存在,ICO项目只是融资,就成了彻头彻尾圈钱的骗局。——多数代币是否具备“去中心化”特征存疑,“庄家”的存在让不少虚拟数字货币价格存在被人为操纵的可能。通常来说,数字货币的取得一种是通过挖矿,另一种是通过“预挖”。尤其是在ICO项目中,大都把未来可能出产的代币总量加以预先划分50%到70%的代币,用于融资、销售,而剩下的部分通常则是由开发团队保留。专家担心,在“预挖”模式下,代币很容易失去类似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征。项目发起者手上所拥有的大量货币,通常会占据总量的40%左右,让操控币价变得轻而易举。而且,由于新上的代币“市值”低,可能只要几百万元人民币便能成功做庄。因此,炒币,尤其是这类“山寨币”,“赚钱的都是庄家,其他投资人只是碰‘运气’。”——传销组织伪装ICO项目。近期被公安部门侦破的维卡币传销案,就是利用ICO非法牟利的庞氏骗局。嫌疑人在国内宣传的维卡币没有正规ICO应有的区块链、代码、钱包,代币不停地拆分、增长,国内外监管机构已经对其发出警告。迄今为止,恒星币、万福币、中华币,百川币、维卡币、珍宝币、五行币等,均是已经被查获和曝光的数字货币传销案,尚未浮出水面的案情就更多了。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就曾指出,通过ICO进行传销、诈骗等活动,容易导致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和P2P火爆时,e租宝们打着P2P的幌子和高额收益率搞“互联网理财”如出一辙,打着ICO幌子行传销之实的传销项目可以给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相比P2P行业当时20%的年化收益率,诱惑性强,危害也更大。——黑客攻击频发,网络安全风险极易引发资金危机。今年7月,在一起国外的网络黑客攻击事件中,超过15万枚以太坊被盗走,价值约3260万美元,涉及多家交易所平台。对ICO众筹项目来说,由于前期精力大都投入项目宣传、数字货币筹集,可能在筹币的技术保管体系略显薄弱,从而使得遭遇黑客攻击。筹集数字货币和对筹币的保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否则,将会给平台、投资者带来极大的损失。对于窃取筹币的黑客来说,一方面,目前全球尚未建立起数字货币的保护机制,导致数字资产出现确权化问题,使得其违法成本极低;另一方面,一些黑客出于破坏性动机,为炫耀自己的技术而对新兴技术进行攻击,并且几乎不会留下痕迹。监管趋严 ICO寒冬来临针对ICO的种种乱象,国内ICO监管趋严。央行等7部委发文,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业内人士,监管出手是刺破ICO泡沫的有效手段,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9月4日,央行、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公告指出,近期,国内通过发行代币形式包括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的活动大量涌现,投机炒作盛行,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公告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有关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拒不停止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以及已完成的代币发行融资项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业内人士认为,就当前市场状况而言,绝大多数ICO项目自身并无发展前景,只是数字加密资产市场的暴涨使得ICO逐步沦为投机性工具,很少有投资者在意项目本身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ICO逐步呈现泡沫化趋势。因此,监管大棒可以说正逢其时。当下的问题在于,究竟开展何种有效监管才能找到浑水摸鱼者,同时不至于伤及无辜,而且有利于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健康发展。“过去ICO募款模式完全脱离了监管。加密货币的特性也决定了投资者难以了解资金的真实用途。这就意味着,项目拥有者想要‘坑钱’,有比传统IPO灵活的多的手段。”业界人士坦言,有良心的可以等币值上涨后套现,然后在币值下跌时把同等数量的本金还给投资人;没有良心的完全可以把本金挥霍掉,让代币自生自灭,投资者将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中,资金腰斩比比皆是,甚至血本无归。尽管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富有竞争力的技术,但投资者对ICO项目的盲目追捧显然超越了理智。如果一味让ICO处在监管边缘,既不利于投资者保护,也不利于区块链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肖磊表示,对ICO给予合理恰当的监管意义重大。在薛洪言看来,监管出手也是刺破ICO泡沫的有效手段。就区块链创业企业而言,ICO泡沫的破灭虽然会提高融资门槛,降低融资金额,但只有把劣质项目清除出去,真正有前景的项目才更容易脱颖而出。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对ICO项目的监管应有必要的包容性豁免,而非“一棍子打死”。“监管沙盒”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既能有效监管又鼓励创新。“监管沙盒”是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个空间内,金融科技企业可以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而不用在相关活动碰到问题时立即受到监管规则的约束。监管者在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通过主动合理地放宽监管规定,减少金融科技创新的规则障碍,鼓励更多的创新方案积极主动地由想法变成现实。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的双赢局面。对于监管部门而言,ICO项目涉及网络支付、资产托管、金融交易、数字钱包等广泛领域,这对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监管沙盒”,监管部门在ICO项目发展之初就可介入,全面学习和深入了解ICO项目的技术细节、创新行为和产品特点,提升监管能力,最终建立契合区块链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特性的ICO监管框架。此外,网络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已开展ICO的技术团队应建立技术保护机制,确保筹币保管的安全性。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调试和检查,对系统进行安全维护,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行为。发动整个社区审核复查现有的智能合约,共同探索智能合约编程缺陷的解决方案。《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与防范》 精选六看似“高大上”的区块链峰会被叫停,部分代币从交易所下架,被监管部门定性为非法公开融资,地方已开展清理整顿……曾经风光无限、创造一系列“造富神话”的ICO(首次代币发行),正在成为过街老鼠。记者调查发现,监管大棒背后,正是占比相当高的ICO项目打着区块链应用幌子,肆无忌惮疯狂“圈钱”的乱象。“韭菜”一茬接一茬被收割,普通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监管出手,将刺破不断膨胀的市场泡沫,有效治理市场乱象,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ICO频出一夜造富神话ICO到底有多火热?在百度戒赌吧,一条帖子标题为“做什么能挣到钱?我现在手里有13万,干什么一天能挣1千?”有网友回复:“来搞区块链项目吧,稳稳一个月30%收益。”其实,处在癫狂中的ICO利润远不止30%,甚至堪比贩毒。最近,国内比特币价格一举刷新历史记录,突破每枚3万元人民币大关。据国内三大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之一的火币网数据显示,进入8月以来,比特币单月涨幅高达59%,莱特币涨幅达45.6%,以太坊涨幅达88.2%。“比特币价格屡创新高,与ICO监管日益趋紧有密不可分的关联。”火币网首席运营官朱嘉伟说。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ICO风险警告投资者:这些声称拥有ICO技术的公司,可能存在“拉高出货”和“市场操纵”的两种欺诈可能;国际比特币交易平台bitfinex已经暂停向美国普通消费者提供ICO交易服务;8月初,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同样发布声明称,该机构监管规定,某些代币出售等同于证券发行。为规避风险,一些投机性资金开始从ICO项目向比特币、莱特币等市场较为成熟、风险相对较小的数字资产转移。ICO究竟为什么能让人如此疯狂?其实,ICO是依托区块链项目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这些项目募集的不是人民币、美元等法定货币,而是比特币或以太坊。而它发行的代币被称为虚拟数字货币,可以在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和流通。“ICO其实打的就是IPO的擦边球。”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肖磊、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等业内人士指出,ICO以区块链世界的IPO自居,和普通IPO销售公司股份不同,ICO销售代币,形式上更类似众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公司向投资人讲解公司计划,通过兑换代币来筹集资金。随着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出现,ICO的门槛进一步降低。通过该平台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创建出一个新的代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项目井喷,让没有赶上比特币红利的投资者开始把目光转向ICO,进一步推动了ICO的疯狂。据报道,一家ICO创业公司在短短三个小时内就吸引了超过1.5亿美元,迄今已募集了13亿多美元。不久前,前高盛高频交易员通过ICO项目,短短4天募到5.5万个比特币和31.6万个以太坊,价值2亿多美元,融资速度之快,金额之大轰动一时。国内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国外,ICO一夜暴富的神话不断刺激着投资者涌入。被戏称之为“中国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曾创立一个名为EOS的区块链项目,仅用5天时间就在ICO平台上融到1.85亿美元。7月2日,这一项目在二级市场市值冲到50亿美元。而在前几年,李笑来的公开身份还是新东方的一名教师。国内ICO项目量子链发行的代币,不但融资数额巨大,涨幅更是惊人。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云币网数据显示,5月23日量子币上市交易当天最高价格就达到了66.66元,比起3月份众筹的价格2元,一天涨幅达33倍,这也是任何投资项目难以比拟的。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指出,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共计43家。2017年以来,通过上述平台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数达10.5万。而国际相关报告则认为,中国可能有超过两百万人参与过ICO。ICO凭借便捷、高效的优势,已经开始挑战传统融资方式。据国外研究公司数据统计,上半年,全球ICO规模超过5.6亿美元,远超通过风险投资(VC)融资筹集的2.95亿美元。由于ICO筹措的主要资产是比特币、以太坊等,导致近半年多来,仅ICO给比特币等市场创造的需求,就足以刺激其价格暴涨。乱象扎堆推升金融风险由于是新生事物,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全球各国**针对ICO的监管存在缺位。因此,ICO钻了监管的空子,在疯长的道路上没有一点停歇的迹象。不过,ICO在疯狂的同时,也将风险推至新的高度,甚至已成为乱象扎堆的“重灾区”。肖磊直言,ICO看上去是一种以发行虚拟数字货币为手段,而达到融比特币、以太坊为目的的新型直接融资方式。但实际上,这个行业出现了大部分投资者看不懂,监管层也看不懂的情况,这给了一些人“浑水摸鱼”的机会。——项目仅仅通过白皮书描绘概念“圈钱”,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具体应用作为支撑。有投资者称,拿李笑来的EOS项目来说,由于多数投资者并不了解EOS为何物,募集资金用途也不甚明确,甚至称得上是“50亿美元的空气”。业内人士吐槽说,其实早期的区块链项目发起人还是很认真的,在项目设计、资金使用和产品研发上都有详细的规划路径,发起ICO项目后投入精力面向投资人路演,甚至开展第三方分析调研。但随着整个市场疯狂起来,现在不少发起人只是在做一个看上去不错的“白皮书”,至于“白皮书”中描绘的种种图景,落地可能性并不大。有的发起人连“白皮书”也省去了,甚至声称“提供了也没多少人能看懂”,令人目瞪口呆。记者观察发现,现有ICO项目大都缺乏实质性创新,只是把区块链优点或者特征进行简单重组,再冠以“颠覆传统行业”的大旗。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依然阻挡不了投资者们的追捧。薛洪言说,国内ICO项目筹集资金大多集中在4000万到8000万人民币之间。通过“画饼”轻轻松松就能拿到一笔不受监管的资金,也就难怪会有越来越多区块链创业公司打起了ICO的主意。发行代币曾经是区块链最为成功的应用。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发售代币可以激励用户使用他们的服务,同时,公司也收到了相应的投资作为回报,实现双赢。但如果根本没有实际应用存在,ICO项目只是融资,就成了彻头彻尾圈钱的骗局。——多数代币是否具备“去中心化”特征存疑,“庄家”的存在让不少虚拟数字货币价格存在被人为操纵的可能。通常来说,数字货币的取得一种是通过挖矿,另一种是通过“预挖”。尤其是在ICO项目中,大都把未来可能出产的代币总量加以预先划分50%到70%的代币,用于融资、销售,而剩下的部分通常则是由开发团队保留。专家担心,在“预挖”模式下,代币很容易失去类似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征。项目发起者手上所拥有的大量货币,通常会占据总量的40%左右,让操控币价变得轻而易举。而且,由于新上的代币“市值”低,可能只要几百万元人民币便能成功做庄。因此,炒币,尤其是这类“山寨币”,“赚钱的都是庄家,其他投资人只是碰‘运气’。”——传销组织伪装ICO项目。近期被公安部门侦破的维卡币传销案,就是利用ICO非法牟利的庞氏骗局。嫌疑人在国内宣传的维卡币没有正规ICO应有的区块链、代码、钱包,代币不停地拆分、增长,国内外监管机构已经对其发出警告。迄今为止,恒星币、万福币、中华币,百川币、维卡币、珍宝币、五行币等,均是已经被查获和曝光的数字货币传销案,尚未浮出水面的案情就更多了。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就曾指出,通过ICO进行传销、诈骗等活动,容易导致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和P2P火爆时,e租宝们打着P2P的幌子和高额收益率搞“互联网理财”如出一辙,打着ICO幌子行传销之实的传销项目可以给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相比P2P行业当时20%的年化收益率,诱惑性强,危害也更大。——黑客攻击频发,网络安全风险极易引发资金危机。今年7月,在一起国外的网络黑客攻击事件中,超过15万枚以太坊被盗走,价值约3260万美元,涉及多家交易所平台。对ICO众筹项目来说,由于前期精力大都投入项目宣传、数字货币筹集,可能在筹币的技术保管体系略显薄弱,从而使得遭遇黑客攻击。筹集数字货币和对筹币的保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否则,将会给平台、投资者带来极大的损失。对于窃取筹币的黑客来说,一方面,目前全球尚未建立起数字货币的保护机制,导致数字资产出现确权化问题,使得其违法成本极低;另一方面,一些黑客出于破坏性动机,为炫耀自己的技术而对新兴技术进行攻击,并且几乎不会留下痕迹。监管趋严 ICO寒冬来临针对ICO的种种乱象,国内ICO监管趋严。央行等7部委发文,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业内人士,监管出手是刺破ICO泡沫的有效手段,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9月4日,央行、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公告指出,近期,国内通过发行代币形式包括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的活动大量涌现,投机炒作盛行,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公告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有关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拒不停止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以及已完成的代币发行融资项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业内人士认为,就当前市场状况而言,绝大多数ICO项目自身并无发展前景,只是数字加密资产市场的暴涨使得ICO逐步沦为投机性工具,很少有投资者在意项目本身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ICO逐步呈现泡沫化趋势。因此,监管大棒可以说正逢其时。当下的问题在于,究竟开展何种有效监管才能找到浑水摸鱼者,同时不至于伤及无辜,而且有利于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健康发展。“过去ICO募款模式完全脱离了监管。加密货币的特性也决定了投资者难以了解资金的真实用途。这就意味着,项目拥有者想要‘坑钱’,有比传统IPO灵活的多的手段。”业界人士坦言,有良心的可以等币值上涨后套现,然后在币值下跌时把同等数量的本金还给投资人;没有良心的完全可以把本金挥霍掉,让代币自生自灭,投资者将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中,资金腰斩比比皆是,甚至血本无归。尽管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富有竞争力的技术,但投资者对ICO项目的盲目追捧显然超越了理智。如果一味让ICO处在监管边缘,既不利于投资者保护,也不利于区块链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肖磊表示,对ICO给予合理恰当的监管意义重大。在薛洪言看来,监管出手也是刺破ICO泡沫的有效手段。就区块链创业企业而言,ICO泡沫的破灭虽然会提高融资门槛,降低融资金额,但只有把劣质项目清除出去,真正有前景的项目才更容易脱颖而出。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对ICO项目的监管应有必要的包容性豁免,而非“一棍子打死”。“监管沙盒”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既能有效监管又鼓励创新。“监管沙盒”是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个空间内,金融科技企业可以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而不用在相关活动碰到问题时立即受到监管规则的约束。监管者在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通过主动合理地放宽监管规定,减少金融科技创新的规则障碍,鼓励更多的创新方案积极主动地由想法变成现实。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的双赢局面。对于监管部门而言,ICO项目涉及网络支付、资产托管、金融交易、数字钱包等广泛领域,这对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监管沙盒”,监管部门在ICO项目发展之初就可介入,全面学习和深入了解ICO项目的技术细节、创新行为和产品特点,提升监管能力,最终建立契合区块链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特性的ICO监管框架。此外,网络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已开展ICO的技术团队应建立技术保护机制,确保筹币保管的安全性。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调试和检查,对系统进行安全维护,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行为。发动整个社区审核复查现有的智能合约,共同探索智能合约编程缺陷的解决方案。《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与防范》 精选七看似“高大上”的区块链峰会被叫停,部分代币从交易所下架,被监管部门定性为非法公开融资,地方已开展清理整顿……曾经风光无限、创造一系列“造富神话”的ICO(首次代币发行),正在成为过街老鼠。记者调查发现,监管大棒背后,正是占比相当高的ICO项目打着区块链应用幌子,肆无忌惮疯狂“圈钱”的乱象。“韭菜”一茬接一茬被收割,普通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监管出手,将刺破不断膨胀的市场泡沫,有效治理市场乱象,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ICO频出一夜造富神话ICO到底有多火热?在百度戒赌吧,一条帖子标题为“做什么能挣到钱?我现在手里有13万,干什么一天能挣1千?”有网友回复:“来搞区块链项目吧,稳稳一个月30%收益。”其实,处在癫狂中的ICO利润远不止30%,甚至堪比贩毒。最近,国内比特币价格一举刷新历史记录,突破每枚3万元人民币大关。据国内三大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之一的火币网数据显示,进入8月以来,比特币单月涨幅高达59%,莱特币涨幅达45.6%,以太坊涨幅达88.2%。“比特币价格屡创新高,与ICO监管日益趋紧有密不可分的关联。”火币网首席运营官朱嘉伟说。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ICO风险警告投资者:这些声称拥有ICO技术的公司,可能存在“拉高出货”和“市场操纵”的两种欺诈可能;国际比特币交易平台bitfinex已经暂停向美国普通消费者提供ICO交易服务;8月初,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同样发布声明称,该机构监管规定,某些代币出售等同于证券发行。为规避风险,一些投机性资金开始从ICO项目向比特币、莱特币等市场较为成熟、风险相对较小的数字资产转移。ICO究竟为什么能让人如此疯狂?其实,ICO是依托区块链项目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这些项目募集的不是人民币、美元等法定货币,而是比特币或以太坊。而它发行的代币被称为虚拟数字货币,可以在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和流通。“ICO其实打的就是IPO的擦边球。”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肖磊、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等业内人士指出,ICO以区块链世界的IPO自居,和普通IPO销售公司股份不同,ICO销售代币,形式上更类似众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公司向投资人讲解公司计划,通过兑换代币来筹集资金。随着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出现,ICO的门槛进一步降低。通过该平台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创建出一个新的代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项目井喷,让没有赶上比特币红利的投资者开始把目光转向ICO,进一步推动了ICO的疯狂。据报道,一家ICO创业公司在短短三个小时内就吸引了超过1.5亿美元,迄今已募集了13亿多美元。不久前,前高盛高频交易员通过ICO项目,短短4天募到5.5万个比特币和31.6万个以太坊,价值2亿多美元,融资速度之快,金额之大轰动一时。国内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国外,ICO一夜暴富的神话不断刺激着投资者涌入。被戏称之为“中国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曾创立一个名为EOS的区块链项目,仅用5天时间就在ICO平台上融到1.85亿美元。7月2日,这一项目在二级市场市值冲到50亿美元。而在前几年,李笑来的公开身份还是新东方的一名教师。国内ICO项目量子链发行的代币,不但融资数额巨大,涨幅更是惊人。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云币网数据显示,5月23日量子币上市交易当天最高价格就达到了66.66元,比起3月份众筹的价格2元,一天涨幅达33倍,这也是任何投资项目难以比拟的。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指出,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共计43家。2017年以来,通过上述平台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数达10.5万。而国际相关报告则认为,中国可能有超过两百万人参与过ICO。ICO凭借便捷、高效的优势,已经开始挑战传统融资方式。据国外研究公司数据统计,上半年,全球ICO规模超过5.6亿美元,远超通过风险投资(VC)融资筹集的2.95亿美元。由于ICO筹措的主要资产是比特币、以太坊等,导致近半年多来,仅ICO给比特币等市场创造的需求,就足以刺激其价格暴涨。乱象扎堆推升金融风险由于是新生事物,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全球各国**针对ICO的监管存在缺位。因此,ICO钻了监管的空子,在疯长的道路上没有一点停歇的迹象。不过,ICO在疯狂的同时,也将风险推至新的高度,甚至已成为乱象扎堆的“重灾区”。肖磊直言,ICO看上去是一种以发行虚拟数字货币为手段,而达到融比特币、以太坊为目的的新型直接融资方式。但实际上,这个行业出现了大部分投资者看不懂,监管层也看不懂的情况,这给了一些人“浑水摸鱼”的机会。——项目仅仅通过白皮书描绘概念“圈钱”,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具体应用作为支撑。有投资者称,拿李笑来的EOS项目来说,由于多数投资者并不了解EOS为何物,募集资金用途也不甚明确,甚至称得上是“50亿美元的空气”。业内人士吐槽说,其实早期的区块链项目发起人还是很认真的,在项目设计、资金使用和产品研发上都有详细的规划路径,发起ICO项目后投入精力面向投资人路演,甚至开展第三方分析调研。但随着整个市场疯狂起来,现在不少发起人只是在做一个看上去不错的“白皮书”,至于“白皮书”中描绘的种种图景,落地可能性并不大。有的发起人连“白皮书”也省去了,甚至声称“提供了也没多少人能看懂”,令人目瞪口呆。记者观察发现,现有ICO项目大都缺乏实质性创新,只是把区块链优点或者特征进行简单重组,再冠以“颠覆传统行业”的大旗。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依然阻挡不了投资者们的追捧。薛洪言说,国内ICO项目筹集资金大多集中在4000万到8000万人民币之间。通过“画饼”轻轻松松就能拿到一笔不受监管的资金,也就难怪会有越来越多区块链创业公司打起了ICO的主意。发行代币曾经是区块链最为成功的应用。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发售代币可以激励用户使用他们的服务,同时,公司也收到了相应的投资作为回报,实现双赢。但如果根本没有实际应用存在,ICO项目只是融资,就成了彻头彻尾圈钱的骗局。——多数代币是否具备“去中心化”特征存疑,“庄家”的存在让不少虚拟数字货币价格存在被人为操纵的可能。通常来说,数字货币的取得一种是通过挖矿,另一种是通过“预挖”。尤其是在ICO项目中,大都把未来可能出产的代币总量加以预先划分50%到70%的代币,用于融资、销售,而剩下的部分通常则是由开发团队保留。专家担心,在“预挖”模式下,代币很容易失去类似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征。项目发起者手上所拥有的大量货币,通常会占据总量的40%左右,让操控币价变得轻而易举。而且,由于新上的代币“市值”低,可能只要几百万元人民币便能成功做庄。因此,炒币,尤其是这类“山寨币”,“赚钱的都是庄家,其他投资人只是碰‘运气’。”——传销组织伪装ICO项目。近期被公安部门侦破的维卡币传销案,就是利用ICO非法牟利的庞氏骗局。嫌疑人在国内宣传的维卡币没有正规ICO应有的区块链、代码、钱包,代币不停地拆分、增长,国内外监管机构已经对其发出警告。迄今为止,恒星币、万福币、中华币,百川币、维卡币、珍宝币、五行币等,均是已经被查获和曝光的数字货币传销案,尚未浮出水面的案情就更多了。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就曾指出,通过ICO进行传销、诈骗等活动,容易导致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和P2P火爆时,e租宝们打着P2P的幌子和高额收益率搞“互联网理财”如出一辙,打着ICO幌子行传销之实的传销项目可以给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相比P2P行业当时20%的年化收益率,诱惑性强,危害也更大。——黑客攻击频发,网络安全风险极易引发资金危机。今年7月,在一起国外的网络黑客攻击事件中,超过15万枚以太坊被盗走,价值约3260万美元,涉及多家交易所平台。对ICO众筹项目来说,由于前期精力大都投入项目宣传、数字货币筹集,可能在筹币的技术保管体系略显薄弱,从而使得遭遇黑客攻击。筹集数字货币和对筹币的保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否则,将会给平台、投资者带来极大的损失。对于窃取筹币的黑客来说,一方面,目前全球尚未建立起数字货币的保护机制,导致数字资产出现确权化问题,使得其违法成本极低;另一方面,一些黑客出于破坏性动机,为炫耀自己的技术而对新兴技术进行攻击,并且几乎不会留下痕迹。监管趋严 ICO寒冬来临针对ICO的种种乱象,国内ICO监管趋严。央行等7部委发文,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业内人士,监管出手是刺破ICO泡沫的有效手段,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9月4日,央行、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公告指出,近期,国内通过发行代币形式包括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的活动大量涌现,投机炒作盛行,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公告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有关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拒不停止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以及已完成的代币发行融资项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业内人士认为,就当前市场状况而言,绝大多数ICO项目自身并无发展前景,只是数字加密资产市场的暴涨使得ICO逐步沦为投机性工具,很少有投资者在意项目本身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ICO逐步呈现泡沫化趋势。因此,监管大棒可以说正逢其时。当下的问题在于,究竟开展何种有效监管才能找到浑水摸鱼者,同时不至于伤及无辜,而且有利于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健康发展。“过去ICO募款模式完全脱离了监管。加密货币的特性也决定了投资者难以了解资金的真实用途。这就意味着,项目拥有者想要‘坑钱’,有比传统IPO灵活的多的手段。”业界人士坦言,有良心的可以等币值上涨后套现,然后在币值下跌时把同等数量的本金还给投资人;没有良心的完全可以把本金挥霍掉,让代币自生自灭,投资者将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中,资金腰斩比比皆是,甚至血本无归。尽管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富有竞争力的技术,但投资者对ICO项目的盲目追捧显然超越了理智。如果一味让ICO处在监管边缘,既不利于投资者保护,也不利于区块链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肖磊表示,对ICO给予合理恰当的监管意义重大。在薛洪言看来,监管出手也是刺破ICO泡沫的有效手段。就区块链创业企业而言,ICO泡沫的破灭虽然会提高融资门槛,降低融资金额,但只有把劣质项目清除出去,真正有前景的项目才更容易脱颖而出。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对ICO项目的监管应有必要的包容性豁免,而非“一棍子打死”。“监管沙盒”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既能有效监管又鼓励创新。“监管沙盒”是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个空间内,金融科技企业可以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而不用在相关活动碰到问题时立即受到监管规则的约束。监管者在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通过主动合理地放宽监管规定,减少金融科技创新的规则障碍,鼓励更多的创新方案积极主动地由想法变成现实。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的双赢局面。对于监管部门而言,ICO项目涉及网络支付、资产托管、金融交易、数字钱包等广泛领域,这对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监管沙盒”,监管部门在ICO项目发展之初就可介入,全面学习和深入了解ICO项目的技术细节、创新行为和产品特点,提升监管能力,最终建立契合区块链技术创新和行业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管理公司是做什么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