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多以上的旗山水磨坊坊与房屋为什么不能受到保护与珍惜

优秀作文《说屏的说明顺序》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说屏的说明顺序》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说屏的说明顺序》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课文说屏是不是按空间顺序说明的》8400字课文说屏是不是按空间顺序说明的
篇一:说屏课后题及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1】
(1)下列选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销魂 帷幕 韶光 因地治宜
B(善长 锦屏 缘故 雅俗共赏
C(休憩 徒劳 纳凉 艺术点缀
D(造型 关键 怆俗 缓冲视线
(2)分析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
?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
?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
?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臵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森林除了有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外~还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大大有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这
样~森林又被人们称为“氧气制造厂”、“空气调节器”。
?大家都晓得~人们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而树木恰恰相反: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而且树木的这种吸收量和排出量十分可观~一公顷的树木每小时吸收八公斤的二氧化碳~等于同一小时内200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的总和。即使小小的一平方米的草坪~也可以吸收1(5克的二氧化碳哩。
?正是因为树木有这种特殊功能~所以大森林成了天然的消毒场所。细菌在森林里失去了繁殖、滋长的条件。在一立方米的空气中~闹市区有四百万个细菌,公园里就好多了--1000个,而大森林里呢--才55个。
?本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说明森林有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B(说明森林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有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的作用。
C(说明森林除了有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外~还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大大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氧气制造厂”、“空气调节器”上的引号作用是( )
A(表引用 B(表特称 C(表强调 D(表否定
?第?段的主要内容是( )
A(介绍树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作用。
B(介绍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和排出氧气的数量十分
C(介绍树木既能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
?短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并找出根据。
a(说明方法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这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是(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同步达纲练习2】
1(说明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作用。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这个特征,
3(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回答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
园林的标本。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4(《故宫博物院》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介绍太和殿的,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5(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计算机还可以画工程图。说穿了~从数学上看是很简单的。如一条直线是由两个点决定的~只要确定两个点的坐标~那么这条直线就在空间显示出来了,一个圆~就是一个圆心与半径等等~都是几何坐标变换的事。图画好后~显示器可以显示各个角度的视图~如果要录下来就用录像机。计算机画图还可以随意修改。最令人惊叹的是集成电路的图。集成电路的设计要做到线路尽量不交叉~很困难。拿中等规模集成电路来说~就有上千个微电路~可能你画了990个都很好~第991个非经过某一条直线不可~那就只好全部重画。而用计算机画~就不必全部重画~只要改局部~改起来也容易~光笔一扫~一块就没有了。所以集成电路设计很快。原来我们认为工程师的两大技术:使用计算尺与作图~现在都可以用计算机代替~工程师的训练与从前大不一样了。
?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开头一句中“计算机还可以画工程图”~这里的“还”字怎样理解,
?这段话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使用计算尺与作图~现在都可以用计算机代替”~这里的“都”字可以删去吗,
?从语言风格来看~这段话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言。
?“原来我们认为工程师的两大技术:”一句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家庭小环保不容忽视
一个人生命的二分之一~是在家中度过的。搞好家庭“小环保”~与人民健康的关系甚为密切。
家庭里造成小环境空气污染的“污染源”常常是煤炉。煤球、煤饼燃烧后~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使人“煤气中毒”的便是它,二氧化硫有股刺鼻的味道~也有毒,二氧化碳虽属无毒气体~但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太多~会使人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使用煤气的居民~同样要注意灶间通风。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使用不当~也会造成污染~灶间切勿睡人。
油煎食物时~油温不能太高。油在高温下分解~会产生有毒的丙烯醛气体~尤其是用过多次~发了黑的“老油”~产生的丙烯醛就更多。丙烯醛是一种无色催泪性气体~曾在战场上被当作毒气用过~能使人流泪、咳嗽以至窒息。
临街居民们常把洗净的鱼、菜等食品放在窗口晾晒。其实~这是很不卫生的。街道上尘土飞扬~空气中夹杂着汽车排出的废气~含铅及致癌物质。落在食物上~会造成污染。汽车废气中含有“多环芳烃”~那是一类致癌物质。在城市的大气飘尘中~还常含有工厂烟囱排出的镉、铅、镍、铬等重金属。显然~把食物晾在室外~听任飘尘落在上面~是不利于健康的。临街的窗户也要尽量少开~以防止满街的飘尘进入室内~造成室内污染。
买了青菜、瓜果之类~不要以为洗去了污泥~就算干净了。最好先放在清水里浸泡个把小时~再仔细地洗~以便洗去沾在表面的农药。某些农药造成的污染~是非常惊人的。滴滴涕等氯化烃农药~进入人体后长期积存在脂肪中~造成积累性中毒~它可在人体中存留15年而不分解~轻则使人头痛、无力~重则痉挛、心脏衰竭。有机磷农药~会使人食欲不振~以至昏迷、死亡。
买了电冰箱~最好不要放在卧室里。据测定~电冰箱发出的噪音~在一米内为32,52分贝~噪音也是一种污染~会影响人的健康。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窒息( ) 灶台( ) 浸泡( ) 痉挛( )
?这篇文章属于 ( )
A(事理说明文 B(事物说明文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文章从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向居民提出了几点建议:a(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e(_____
?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A(下定义 B(分类别 C(举例子 D(作比较 E(打比方 F(列数字 G(画图表 H(引资料
【同步达纲练习1】
(1)C (2)?引用 ?着重指出 ?特定称谓 ?引用
(3)?B ?B ?B ?a(A(列数字 B(作比较
b(A:“即使小小的-平方米的草坪~也可以吸收1.5克的二氧化碳哩。”
B:在一立方米的空气中~闹市区有四百万个细菌,公园就好多了--1000个,而森林里呢--才55个。” ?C
【同步达纲练习2】
1(?第?句中的“大约”“可能”都表示估计。“大约”是估计“旅人桥”建成的时间~“可能”是估计“旅人桥”的历史地位。
?“几乎”表示程度~强调石拱桥多到什么程度。
?“当时”表示限制时间~“可算”表示估计。它们分别限制是什么时间和猜测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左右”表示估计这座桥修建的时间。
?“比较”表示程度~强调石拱桥出现的时间。
2(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说明~又从角落的布臵、门窗的雕琢、油漆的调配三个细微方面进一步表现它的总的特征。
3((1)文中“标本”与常用的意义不同~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它不是死的~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板。文中说苏州园林是“标本”~形象地表明它承继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2)“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的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
(3)“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真的把
景致分开。花墙和廊子的设臵是为了避免一览无余~使整个园子时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使游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可以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不过因为墙壁上有砖砌的镂空图案~所以~透过漏窗往往可以看见远处的景色~若隐若现~
这更增加了观赏者的兴致~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了无限的意境。
4(文章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为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5(?说明的中心是“计算机还可以画工程图”。
?这个“还”字表明除了这段说明的内容外~还有其他一些作用~如果去掉就可能会使人理解为计算机只能画工程图。这段是在前面介绍功能的基础上再说明的。 ?作比较:拿中等规模集成电路来说……而用计算机画……举例子:如一条直线是由两个点决定的……
?这个“都”字表示的是范围。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不能充分表达计算机应用范围之广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平实 ?提示下文
6(?zhì zào jìn jìngluán ?A
?如何搞好家庭小环保
?a(使用煤炉煤气的居民~要注意灶间通风。
b(油煎食物时~油温不能太高。
c(临街居民们不要常把洗净的鱼、菜等食品放在窗口晾晒。
d(青菜、瓜果要先放在清水里浸泡个把小时~再仔细地洗。
e(买了电冰箱~最好不要放在卧室。
?C ?B C E F
......
篇二:说屏教案
第十五课 说“屏”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汇~
正确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体味文章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重点:
1体味说明语言~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2体味文中三处引用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口技》中有几句~“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在口技表演中~屏起什么作用,
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古代称之为“,yǐ,”~亦写作“依”~即设在户牖之间的屏风。《辞海》上载有“黼,fǔ,”“斧”“斧依”~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风~因上有斧形花纹~故名。
屏的历史早在商周时候就有屏风的记载~它起到分割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装饰已经相当精美。
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屏吗,有的人在医院里见过~在饭店里见过~在茶楼里见过。老师这里也找到了几副屏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屏有什么特点,它们都很美~上面都有图画~书法。我们不难看
出~屏风是一种既实用~又有艺术特色的家具。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屏这一形象也是屡屡出现。古诗词中的屏总是表达作者仕途的坎坷~人生的感怀~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陈从周先生是怎么说“屏”的。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的范畴。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昆曲。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0年~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有《说园》、《苏州园林》等学术专著~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
2 学生速读课文~解决生字~
屏风 纳凉 帏幕 摒除伧俗  寒伧
韶光 休憩  倚靠忒流莹 闺房
消魂:也作销魂~指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纳凉:享受凉爽。纳:享受。
缓冲:使冲突缓和。  帷幕:作遮挡用的幕布。
韶光:美丽的春光。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伧俗:粗俗、鄙浅。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划分层次文章分为三层,
第一层,1,引出说明对象~概括屏的特点。屏的特点是一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微妙的东西。
第二层,2—4,分别介绍了屏的作用~屏的类别~屏设臵时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层,5,总结全文~点明写作意图。再次强调屏风是
很吸引人的~并热切希望建筑师和家具师们能在屏风的使用上推陈出新。 3~读课文~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  屏的作用~ 屏的种类~屏在设臵上应注意的问题。  5~ 屏有哪些作用,
明确:  分隔作用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缓冲视线 6~ 屏有哪些种类,
明确: 按屏的建造材料,装饰的华丽程度: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艺术上:雅俗之别。
外形上:大小之分。
7~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  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8~ 展示 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9~屏在设臵上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屏的设臵~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臵与作用、曲屏的折
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总之~屏风的功用与设臵全在一个“巧”字。
10~分析首尾
第一段写了什么?引出说明对象--屏风~概括屏的特点。 最后一段写了什么,总结全文,点出写屏的意图。
11~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总----分------总
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逻 辑 顺 序
12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语言特点:准确、科学~富有文学色彩。
13~细读全文:作者对“屏”的感觉和印象怎样,
“屏”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喜爱。受古诗词和古画的影响~从小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流露出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14~品味语言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的无限向往和喜爱~放在文章开头~吸引读者的注意。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
求青春幸福的热烈期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补充了屏的含义~语言生动
“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闲倚画屏” 。
悠闲地靠着画屏~写出了悠闲之意。
14、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三~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三~作业布臵
篇三:说屏 练习题
《说屏》课上练习题
班级: 姓名:
一、课前回顾:
1、常用的六种说明方法分别是:
2、三种常见的说明顺序是:
3、根据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可以把说明文分为和
4、写说明文~必须抓住被说明事物的
5、五种常用的表达方式分别是:
二、本课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nàxiāo-guī  qì
,  ,凉 ,  ,魂 , ,女 憩,  , - wéimù  xī  cāng sú
(  )  抱,  ,,,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屏的知识,
3.读第1段~说说屏的什么特点赢得了外国人的“齐声称道”。
4.屏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5.作者从哪些方面表达了对屏的喜爱之情,
6.作者除了介绍屏的知识~还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7、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8、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1(纳 销  guī  qì
2(从特征、作用、分类、设臵等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
3.屏的“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特点赢得了外国人的“齐声称道”。
4.既起分割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另外~还是“流动空间”~还有文化休憩作用。,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
5.第1段直接表达了对屏的向往之情。第4段写对人们忽视屏的建筑美现象的不满也反映了对屏的喜爱。第5段在对屏的闲滋味的体验和对屏的创新希望中寄寓了对屏的喜爱。
6.希望建筑师和家具师们在屏的制作上能有超越前人的成就。
1(纳 销  guī  qì
2(从特征、作用、分类、设臵等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
3.屏的“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特点赢得了外国人的“齐声称道”。
4.既起分割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另外~还是“流动空间”~还有文化休憩作用。,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
5.第1段直接表达了对屏的向往之情。第4段写对人们忽视屏的建筑美现象的不满也反映了对屏的喜爱。第5段在对屏的闲滋味的体验和对屏的创新希望中寄寓了对屏的喜爱。
6.希望建筑师和家具师们在屏的制作上能有超越前人的成就。
1(纳 销  guī  qì
2(从特征、作用、分类、设臵等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
3.屏的“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特点赢得了外国人的“齐声称道”。
4.既起分割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另外~还是”流动空间”~还有文化休憩作用。,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
5.第1段直接表达了对屏的向往之情。第4段写对人们忽视屏的建筑美现象的不满也反映了对屏的喜爱。第5段在对屏的闲滋味的体验和对屏的创新希望中寄寓了对屏的喜爱。
6.希望建筑师和家具师们在屏的制作上能有超越前人的成就。
1(纳 销  guī  qì
2(从特征、作用、分类、设臵等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
3.屏的“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特点赢得了外国人的“齐声称道”。
4.既起分割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另外~还是“流动空间”~还有文化休憩作用。,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
5.第1段直接表达了对屏的向往之情。第4段写对人们忽视屏的建筑美现象的不满也反映了对屏的喜爱。第5段在对屏的闲滋味的体验和对屏的创新希望中寄寓了对屏的喜爱。
6.希望建筑师和家具师们在屏的制作上能有超越前人的成就。
作文二:《[说明]《说屏》教学设计》1800字《说屏》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小品说明文,学生学习时可以先结合现实生活、图片及文学作品等了解认识屏风,明确屏风作为一种历史传承而来的家具的作用??不仅仅是挡风、遮挡视线,更重要的是屏上有书有画,具有美感,充分认识屏风的实用和艺术装饰双重功能,特别是屏风的艺术装饰功能。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走近屏风
1(由学生搜集的屏风的图片、文字知识、见闻导入,引导学生
进入屏风的世界。
2(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总结出课文的结构思路,从文中概括出屏风的功能作用。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文结构思路:课文一开始结合自己的经历引出了屏风的特点,并指出设计屏风的关键之所在??在功能和美感上做文章,突出一个
“巧”字。然后指出了室内、室外安置屏风的作用,并且不失时机地突出强调屏风的艺术装饰功能。接着联系现在屏风只注重实用功能而忽视了美感,实际是造成屏风发展的退步,作者提出了在屏风设计方面的看法。最后,作者希望借此引起建筑师、家具师甚至使用者和后人的注意,使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和发展。
屏风的功能:作者主要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作者更强调艺术装饰功能。
(二)揣摩语言??感受诗意
本文虽然是说明文,但不像一般说明文语言那样平实,让学
生勾画出文中富有诗意和韵味的语言,特别是引用的古诗词,分
析、揣摩作者对屏风的情感和看法。
预想学生可能勾画揣摩的语句:
(1)“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
这里“诗意”一词,写出了屏风在作者眼中的美好感觉和印象,将读者引入美好的屏的氛围。
(2)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茧”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作者这里用童年夏夜在庭院纳凉,富有生活气息和美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茧”是唐代诗人杜牧《秋夕》中的诗句??秋夜,银白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
幽冷的色调,,,,让我们感受到屏风的美,的确,其情景让作者感受到深宫孤单宫女的极度悲伤、愁苦,故而喜欢咏屏的诗句,喜欢古画中的屏,从感性上让我们体验到屏的艺术美感。
(3)《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里的唱词,“锦屏人”是指闺中女子,“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这句词指的是闺中女子太过于惋惜这大好青春时光。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作者这里引用,为了突出屏风的艺术美感。
(4)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
联系后文可见,这里的“大小”应该指的不同的人对屏风的不同的使用。
(5)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闲倚画屏”的意思是“闲着没事干,倚着画屏相思”;“抱膝看屏山”出自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女主人公在小楼里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这里写出了看屏、处在屏中的生活有一种休闲恬淡之感。
(四)把握形式??探求蹊径
通过揣摩语言,会发现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表现形式上有区
别,让学生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揣摩本文的语言形式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本文与其他说明文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本文是用散文笔法写成的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文,因此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于一般平实的说明文。本文的表达方式除说明外,还有叙述、议论和抒情。作者陈从周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对屏风很有研究,又有较深厚的文学底蕴,因此作者用浓郁的抒情笔调和诸多事例的旁引,揭示了屏的文化韵味,也是本文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
(五)总结评价??回顾展望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学生回答,师生补充。)
2(教师激励:陈从周以自己的责任心用饱含浓郁抒情的笔调,揭示了屏的文化韵味,也启迪着我们要为屏风乃至其他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作文三:《说明的顺序》2000字说明的顺序
1、说明的顺序:
空间顺序(也可称事实顺序)、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事理顺序(也可称逻辑顺序)。说明文中也会出现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的现象。
2、弄清顺序的意义。
说明的方法
1. 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 更有说服力, 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2. 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 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 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 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 两者虽一样, 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 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 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10. 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的语言
1、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2、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00000000000000000
说明的方法
1. 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 更有说服力, 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2. 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 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5. 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 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 两者虽一样, 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 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 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 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做好说明文的阅读,首先要掌握说明文阅读的相关常识,如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九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说明文中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分说、总结、过渡、照应等),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前提是准确,有平实和生动两种基本风格)等。其次要从整体着眼,准确地抓住文段的中心句、关键句,了解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探寻文段的组合规律,概括文段内容。最后还要结合文段[2]
内容,运用联想、想像、推理、印证等方法进行个性化表达。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作文四:《风筝的说明顺序》9100字风筝的说明顺序
篇一:《风筝情语》阅读答案
风筝情语?节气到了清明。阳气回升。孩子们的心随着风筝的线扶摇直上~放飞于蓝天。那
造型各异的风筝像智慧的彩球、灵性的飞鸟~不但使孩子们手舞足蹈~心旷神怡~也使大人
们心痒难挠~跃跃欲试。放风筝~这是一种智力和体育融为一体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
?风筝~我国南方叫鹞~北方叫鸢~大约出现于公元前五世纪。据考~春秋战国时期公输般
制作的木鹊~实际上就是风筝的前身。稍后~便有了木、竹制作的风筝、据说鲁班曾,削竹
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以后~普遍使用了纸~于是又出现了纸风筝。相传韩信曾
制作,纸鸢'。以细竹为,骨'~薄绢粘贴~牵线顺风而飞~五代时李邺在宫中以线放,纸鸢'
为游戏~还在鸢上拴上竹笛。经风一吹发出,筝鸣'般的声音~,风筝'即由此而得名。?风
筝在我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达到了很高的制作水准。风筝式样大体上分为硬膀和软膀两大
类。经过我国历代民间艺人的发展创造~已经形成了一
套别具特色的风格和图案~大致有三
种:第一种是动物类~如凤凰、蝴蝶、蜈蚣、雄鹰等,第二种是人物类:如哪吒、观音、孙
悟空、七仙女等,第三种是器物类:如扇子、飘带、花篮等等。近代风筝正朝着精制化方向
发展。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展览会上~天津风筝艺人魏元素制作的彩绘风筝获得了金质奖
章。第二年~北京的巧手哈长英以其制作的花式风筝获得了银奖。天津著名的杨柳青风筝厂
生产的二百多个风筝品种远销美、英、法和港、澳、台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北京风筝艺
术公司费宝龄研制的齐天大圣、龙、蝴蝶和燕子等先后在二十多个国家展出~深受国际友人
和行家的好评。举世瞩目~令人心驰神往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更是把多姿多彩奥妙无穷
的中华风筝文化放飞于世界人民面前~连接起各国人民的友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
天'。风筝是力学原理随着艺术品在空中的一次实践。风的推举力、自身的重力和线绳的拉力~
成为风筝的,脚'。玩风筝~行家讲究扎、糊、绘、放。扎:结构必须平衡~吃风面积要相当,
糊:要达到平整,绘:要美观~放上天去图案清晰大方~
收下来摆在室内有装饰和观赏价值,
放:要选择地形~辨别风向~张弛有致~心到手到~做到人筝合一??也许我们许多人限于
时间和身份~不能去放一把风筝~那就让我们走出户外~看着孩子在那里忘情地展示才艺~
让我们的心灵回到童年~随着风筝一起飞上晴空吧: 14、,风的推举力、自身的重力和线绳
的拉力~成为风筝的‘脚’'。,脚'在文中的意思是  ,原文中该字加了引号表示  ,4分,15、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修辞方法。从全文看~说风筝是,智慧的彩球、
灵性的飞鸟'的原因是  。画线句子表现出作者的情感。,8
分,  16、第?段按  顺序来写~主要说明 ,5分,17、第?段中主要运
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5分,18、我国有许多民间工艺不
仅历史悠久~而且达到了很高的制作水准。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4分,  参考答案:14、支点,,基点'、,基础'、,关键点'等也可,特殊含义,4分。每空2分。,
15、比喻风筝是力学原理随着艺术品在空中的一次实践喜爱风筝,8分。前
一空2分,后二空各3分。, 16、时间  风筝在我国历
史悠久,5分。前一空2分,
后一空3分。,  17、举例子具体说明了风筝在我国达到了很高的制作水准,5
分。前一空2分,后一空3分。,  18、略。示例:宜兴紫砂陶器始于宋代~清代时工艺
愈益精湛。品种有茶壶、花瓶、人物雕塑等上千个品种~造型大方~色彩古雅~代表作曾获
得国际金奖,4分,
篇二:第10课 风筝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3、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心情的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
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希望你们能喜欢。“课件出示:谜面猜猜看~它是什么,”你们了解风筝吗,,课件出示:资料袋,你们放过风筝吗,我们一起来说说放风筝的事吧。
2、自己放风筝很有趣~但是看别人放风筝也很有趣~刚才大家都说放过风筝~那么有谁做过风筝吗,
3、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件出示:第十课《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自学的时候~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刚才大家一起自学了的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要认的字吧,课件出示:课后的生字,。指名学生认读~正音。,磨坊'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课件出示~认读,。齐读生字。
3、生字认会了~我相信词语也难不了大家~,课件出示:词语,~有几个词语特别难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垂头丧气,这个词语特别难读。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4、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呀。你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吗,课文当中写道~同学们找风筝~找了一个下午都没有找到~所以大家只能垂头丧气。
5、,磨坊'是什么呢,磨坊就是磨面的房子,课件出示:磨坊图,。让我们再把这些词语一起来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认会了生字词~我想请同学分段来读一读。
2、这篇课文非常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3、谁来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学生边说老师板书,
4、大家读课文很认真~课文就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找一找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分别是由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四、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课文是怎样来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以及当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一起去瞧一瞧。课文描写的这三部分你们最喜欢什么,,放风筝,
2、你觉得作者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
从哪儿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请你
再一次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你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
3、作者放风筝的心情如何,,快活,哪些句子说明他们很快活,
4、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1,课件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a、大家看文中的这个,翩'字~左边是个,扁'~右边是个羽毛的,羽'字~又扁又薄的羽毛飞起来会怎么样呢,你们通常用,翩翩起舞'这个词语形容什么?“蝴蝶 、孔雀,
b、在作者的眼中~那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就像你们眼中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孔雀一样翩翩起舞。请你再来读一读~感受风筝的美和作者的情怀。
c、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他们究竟是带着怎样地语气或表情说的呢,你能想像得到吗,,惊奇、羡慕,
d、惊奇、羡慕~仅仅是因为我们把风筝放得高吗,谁能理解一下,
e、是呀~我们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拥有着那个年龄段独有的天真和快乐~这怎能不让人羡慕呢,请你带着这份孩子们的快乐和村里人的羡慕再来读读这一句吧。
,2,课件出示:,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a、你读得很好~我感受到了风筝飞走时孩子们的焦急。
b、从早晨玩儿到下午~孩子们都不肯停下来~可见他们对风筝的什么,“迷恋”。
c、不过是一只很普通的风筝~然而当风筝飞走后却让作者和他的小伙伴怎么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从这两个成语足以看出他们对风筝的什么,,喜爱。,
d、这里面谈到了,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两个成语~分别该怎样理解呢,  ,板书:大惊失色~引导学生逐字理解。大:吃惊的程度  惊:吃惊  失:失去  色:颜色  大惊失色:表示因为吃惊而使得脸都变色了。,
e、我们再来看,千呼万唤'这个词语。,板书:千呼万唤,,千'和,万'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呼'和,唤'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喊了很多遍。 f、从中你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呢,“着急”让我们读出这种心情。
5、那么做风筝和找风筝这两部分~你又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什么感情呢,下面交给大家自己学习。,课件出示:自
6、学生汇报
,1,,出示相关文字:,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你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把,精心'换一个词语吗,
a我们,用心、认真、专心、一心一意,做着的是一只怎样的风筝呢,
b你读书真细心。
c不是什么都不像吗,怎么又被称作,幸福鸟'呢,,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快乐的心情,
d那么孩子们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呢,,憧憬'是什么意思,
,风筝寄托着他们的憧憬和希望,他们想让自己也跟着风筝飞上蓝天,我们知道人是没有翅膀的~根本不可能飞上天空。但是风筝可以~这也就是说~风筝可以完成孩子们的愿望。, e是呀~当我们脚踏大地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却可以像风筝一样飞翔在天空。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心灵的自由与快乐都是最幸福的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一份美好与甜蜜再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
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a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呢,,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寄托着我们憧憬和希望 的风筝, 为了那只被我们叫做,幸福鸟'的风筝, 为了那只承载着我们理想的风筝,为了那只装满了我们童年快乐的风筝。, "
b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出示课件: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e不管风筝有没有找到~但是这些孩子一定可以找到的是——,课件出示:希望、幸福、理想、快乐和童真。,齐读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古人留下许多写风筝的古诗~想欣赏一下吗,(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风筝的说明顺序),课件出示:《村居》~清〃高鼎,《放断鹞》~杨韫华??,
2、同学们~一只小小的风筝唤起了我们诸多的情感。其实不光是高鼎、杨韫华、贾平凹写到了风筝~还有很多艺术作品都是跟风筝有关的。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首歌~歌名叫做《三月三》~我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和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相近~现在请你来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三月三》歌曲”。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大家一定也像课文里的孩子一样
喜欢风筝吧。我想: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美好的心~一颗憧憬心~在风筝身上放飞我们的希望和理想吧:
10.  风筝
做风筝  ―― ?  快乐
放风筝  ――?快活
找风筝  ―― ?  伤心
篇三:《风筝》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1~面向学生:  小学2~学科:语文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五、 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课题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风筝》
教养方面: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1、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这篇精读课文风筝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新、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憧憬',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
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3、体会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幸福',学习小伙伴们在伤心失望时仍然充满希望~不断找,幸福'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四、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听歌激情:播放歌曲《三月三》。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a
mp;pn=0&db=0&s=8&word=%B8%E8%C7%FA%C8%F
D%D4%C2%C8%FD&fr=ala0,
作者简介。
2、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学法: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字词的注解~然后抢答竞赛。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两件事?
学法:合作讨论~交流。
思考:(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的态度?
(2)从哪些神态和动作可以看出小兄弟对待放风筝的态度?
学法: 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4、读中悟情~以情促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1,风筝做好了~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干什么,
?同学们~你放过风筝吗,你是怎么放风筝的,
?课文中的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直线划出来。
?谁来读一下这段话~其他同学也有任务~边听边用三角符号标描写人物动作的词。
?多么生动的词语~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动词的正确运用~把放风筝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抓住人物动作具体描写的方法我们要学习。
?风筝飞起来了~孩子们的心情怎样,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句子。,出示句子,
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们会喊什么,叫什么,,,幸福鸟'~请你飞得更高些吧:,幸福鸟'~你飞得好高啊:,幸
福鸟'~飞吧:飞到白云上面去吧:,
?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我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那就让我们快乐、幸福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都是快活的~其实我们的快乐还不止这些呢:接着读下去~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快乐的心情呢,
?生读第四自然段的1、2句。
师:风筝飞到了云彩上去了~把我们的快乐也牵到云彩上去了:这样激动的心情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师:我觉得你的心情很平静。谁能读出孩子们激动的心情吗,
师:你动情了~我觉得你就是那个放风筝的孩子看来做风筝、放风筝的确是孩子们童年时最大的快乐。就在孩子们享受着风筝越飞越高带给他们的快乐时~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表示,极快地'意思~是哪个词,,倏地,你还可以换个什么词,,一下子、唰地,
风筝一下子没了踪影~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怎样,快
速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句子。,出示句子,
师:什么是大惊失色,,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此时~他们又会呼唤什么呢,,幸福鸟~你在哪里,快回来吧:,刚才他是在呼唤~但是千呼万唤吗,怎么叫千呼万唤,呼唤的次数多~人数多就是千呼万唤。
多好的两个成语~写出了孩子们此时的心情。谁能读出孩子们的心情。
6、学习找风筝
过渡:千呼万唤~却唤不回飞走的风筝~最亲密的伙伴飞走了~你们甘心吗,不:想怎么样,去找风筝:
?请同学们快来读第五自然段~看看他们有没有把快乐找回来。
师:孩子们找到了吗,他们用心找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师:四处寻找了半个下午~依然没有结果。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表达他们的心情吗,
生:读文回答,垂头丧气,做一下垂头丧气的样子
师:同学们不要垂头丧气~会不会有什么地方没找啊,
生:有:水磨坊:
师:赶紧去啊~说不定风筝就在那里呢:快~快:
,出示最后一句话:,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
们的幸福鸟??',齐读。
师:后来找到了没有~课文没有写出来。请同学们先小组交流~再展开想象的翅膀接着写下去,听音乐写,??
有的说:,找到了:找到了:风筝真的就落在这里:我们欢呼起来??'
有的说:,没有:依然没有风筝的踪影:我们又一次大哭起来:'
有的说:,幸福鸟啊幸福鸟~你究竟在哪里啊,你可知道我们多么想念你:你快回来吧:快回来吧:'
师:四处寻找了半个下午~依然没有结果。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表达他们的心情吗,,垂头丧气,
做一下垂头丧气的样子
师:同学们不要垂头丧气~会不会有什么地方没找啊,
生:有:水磨坊:
师:赶紧去啊~说不定风筝就在那里呢:快~快:
,出示最后一句话:,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齐读。
?师:后来找到了没有~课文没有写出来。下面小组交流一下~如果让你们接着写~会怎么写,
学生交流:找到了:找到了:风筝真的就落在这里:我们欢呼起来??
没有:依然没有风筝的踪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
326592&lm=-1&cl=2&fr=ala0&word=%B7%
E7%F3%DD%CD%BC%C6%AC6%AC,影:我们又一次大哭起来:
师小结: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你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每一个的快乐和
痛苦。你就是我们童年最亲密的朋友: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朋友——风筝:
7、、课后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描写心情的词语~课后请同学们自己也写几个~比比谁写得最多。
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憧憬希望 快活
放风筝快活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找风筝哭了 垂头丧气
《风筝》是一篇有关贾平凹的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要想打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这篇文章我读了好多遍~每读一遍都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以至于最后能一字不漏地背诵文本。那么怎样使学生在学习课文
时~深深体会到作者如何用朴实的语言把文中小伙伴的心情变化生动展现出来呢,三年级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朗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写作方法~所以我决定以朗读为突破口来挖掘文本。这就要在,读'上下功夫了。风筝做好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放飞风筝~他们快乐地喊叫~从早晨到下午~情绪高涨~兴味浓厚,可是忽然来了一阵风~
无情地将风筝吹断~这可急坏了孩子们~他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想唤回断线的风筝~可是努力无效~风筝倏地飞得无影无踪,孩子们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就放弃自己心爱的风筝~于是开始苦苦追寻~他们愿意找遍每个角落??多么可爱的一群孩子~多么自由、快乐的生活。文章正是因为这份感情深深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三年级的孩子品读课文~极其容易与主人公一起憧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
文章顺序理清以后~再紧扣,快乐'来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是围绕,放风筝时快乐吗,找风筝时快乐吗,'来品读课文~在,是否快乐'这个问题的调控下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体会中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语文新课标要求读书要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基于这点~我把整堂课的重心都放在了朗读上~有进行指名读~同桌交流读~小组竞读等。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朗读精彩时~我都能给于一个鼓励的微笑~
当某个孩子胆小声音微弱时~让其他孩子给他鼓掌。看着孩子们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但就朗读而言~学生的思想感情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让他们齐读~效果会更好~充分体现团结的力量大。可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我所预想的目标~但也有很多地方差强人意~比如:文章的细节挖掘得不够,指导朗读评价性语言较少~课堂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差等等。作为新教师~临场教学经验缺乏~需要尽快适应一些规模较大、正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多磨炼~多给自己敲敲警钟~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作文五:《说明的顺序》1000字说明的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逻辑顺序是常见的说明顺序之一。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说明的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 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总是有主有次,有因有果,有一般的、有个别的,有普遍的、有特殊的,作者依据这些来安排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 逻辑顺
序主要分成12种——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
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所以在文章时间顺序也是一种独特技巧。
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
――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并且还有梁衡的《晋祠》描写圣母殿——围廊——屋架——廊柱——屋顶——泥塑;
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
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
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所有顺序中最合理的顺序。空间顺序,按空间部位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
作文六:《说明的顺序》1000字
说明的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等。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宜用时间顺序;说明物体不同部位的情况,宜用空间顺序;说明物品的制作过程,宜用程序顺序;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宜用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都有一定的灵活性。先说上下,再说四周,是空间顺序;先说四周,再说上下,也是空间顺序。先说原因,后说结果,是逻辑顺序;先说结果,后说原因,也是逻辑顺序。采用怎样的空间顺序、怎样的逻辑顺序,要根据观察和认识的过程,根据说明的目的和效果来决定。
1.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比如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等。
2.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是按实物的空间位置或构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3.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一般按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
4.程序顺序
程序顺序是在说明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某一项目的实施过程,按照工艺流程或实施程序来说明事物的。介绍工艺制作或科技项目实施通常使用这种顺序。
5.如何理清说明顺序
阅读一篇说明文,怎样具体理清它的说明顺序呢?这就要从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准确理解和概括段意人手,首先要搞清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简要概括出来,然后从概括出来的提纲中分析作者说明的思路,从中理清文章的顺序。
说明文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此类文章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以便区分。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为此,我们须从总体上把握说明内容,以便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
6.如何辨识说明顺序
辨识说明顺序,一般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①说明对象本身的条理特点。②写建筑物(群)一般会表现为空间顺序;③写事物的成因,常常从本质到现象或者反之,有时还会依由主到次或由因到果的次序,也可反之。要辨识这些顺序均应细细品味原文。
作文七:《说明的顺序》5500字说明的顺序
单元测试 A卷
一 听与说
听教师朗读一篇短文,然后解答下列问题。
1. 大熊猫的产地在哪里?
2. 为什么说“大熊猫已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3. 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护大熊猫?
二 基础知识
1.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皑皑(ái’ái) 娇娜(nu?) 精湛(zhàn)
B.竹茹(rú) 竹榭(xi?) 镶嵌(qià)
C.篦(bì)子 纤(xin)维 逞强
D.肆虐 丘墟 干涸
2.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琳琅满目 应接不瑕 娇娜多姿 享有盛誉
B.精美绝纶 玲珑剔透 婉转动听 质地坚韧
C.心旷神怡 截然不同 绮丽风光 生机勃勃
D.不言而喻 雨后春笋 造形生动 蔓延滋生
3.划分出下列短语的第一个层次,并说明其组合关系。
例:飘落|在冰封的大地上 (后 补)
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 ( )
巍峨而又精巧的竹楼 ( )
独特的外形和鲜美的竹笋 ( )
取得蒸馏水和盐 ( )
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 )
4.加粗的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心旷神怡:愉快。 不言而喻:明白。
B.胸有成竹:完整的。 势如破竹:劈开。
C.罄竹难书:用尽。 举不胜举:穷尽。
D.应接不暇:空闲。 望尘莫及:不要。
5.在下面文中横线上分别选填恰当的词语。
在那皑皑白雪之中,一幅幅优美的图案显得那样令人注目:它们紫里透  黄,黄中带绿,清秀 ,亭亭玉立,,,,那是什么呢?是名贵的紫竹,那 的枝干,低垂的竹叶,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出无限的生命力。根节 似松柏,枝叶 胜腊梅。
A.盎然 B.盘错 C.潇洒 D.交错
6.文中横线上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连词是( )。
根据这一原理,有时我们可以设计一种理想的生态系统,以取代原有的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也是相当有限的。 人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过了头, 违背了自然规律,生态系统可能无法调节,这时,整个生态系统 可能遭到伤害以至破坏。
A. 因为 如果 或 就 B.因为 如果 并 才
C.但是 如果 或 就 D.但是 由于 或 就
7.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有序的一段文字。
①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个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个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
②把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的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面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③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④沙漠湖水含盐,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⑤日光可以用来发电,取热,煮水,做饭。
8.填空。
①《活板》选自《 》,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
②活板,就是活字板;活板印刷的发明者是 (朝代)的 。
③唐代诗人 曾经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 。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说明的对象划分,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B. 安排说明的顺序主要有三种方法: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C. 课文《隆冬话竹》,先说明竹子可供观赏,再说明竹子用途广泛,最后说明
竹子的生态特点。这是按空间顺序说明的。
D. 课文《什么是生态平衡》,先说明森林中的生态系统,再说明森林中生物的
食物链,最后说明什么是生态平衡及保护生态平衡。这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
三 阅读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解答文后的问题。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100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当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5~10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少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少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①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②我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了。③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④根据近年治沙的经验,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燥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⑤10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⑥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⑦所以在流动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的。⑧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固定下来了。
1. 依次摘录出这三段文字每段的中心句子。
2.第三段共有8句话,其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这三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时间空间相结合顺序
4.分别概述这三段文字所说明的内容。
5. 说明文的语言要力求准确,请从这三段文字中找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1. 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
2. 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持就火炀之:( )  ②则字平如砥:( )
③每字为一印:( )
3. 指出下面加粗的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个词。
①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 )
②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 )
③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 )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 划分出这段文字的层次(说出其起讫),并指出是按什么说明顺序说明的。
单元测试 B卷
一 听与说
听教师朗读短文《保护视力》,然后解答下列问题。
1. 保护视力要注意那几点?
2.保护视力除要做到上述几点外,还要 、 、 、 。
二 基础知识
1.加粗的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孙膑(bìn) 巍峨(?) 竹缆(lan)
B.岩隙(xì) 蒸馏(liú) 勘(kan)测
C.枢(shu)纽 桁(háng)梁 轮廓(ku?)
D.休憩(qì) 贮(zhù)存 僵(jiang)死
2.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势如破竹 胸有成竹 竹苞松茂 罄竹难书
B.举不胜举 郁郁葱葱 交通枢纽 规模洪大
C.望尘莫及 妙趣横生 遮天敞日 庞然大物
D.刻不容缓 技艺精湛 根节盘错 不详之兆
3.划分出下列短语的第一个层次,并说明其组合关系。
例:并行排列许多|的林带 (偏 正)
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 ( )
内蒙古沙荒区的治沙工作 ( )
移动几米到几十米 ( )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养料 ( )
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 ( )
4.加粗的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玲珑剔透:精巧细致。 亭亭玉立:像亭子一样。
B.琳琅满目:比喻美好、珍贵的东西 截然不同:断然分开。
C.心旷神怡:开阔。 望尘莫及:人马走过扬起的尘土。
D.妙趣横生:层现迭出。 不祥之兆:预兆。
5.在下面文中横线上分别选填恰当的词语。
在这些众多的宾馆、饭店中,有以① 庭院式为特色的饭店,有以设施② 著称的饭店,有以环境③ 享誉京城的饭店,有以风味饮食④ 吸引宾客的饭店。它们为北京这个世界大都市增添了现代化繁荣的气氛。
A.荟萃 B.古朴 C.优雅 D.豪华
6.文中横线上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虚词是( )。
给果树打农药,总会有一些农药沾到 残留的水果上, 果
树上不用化学农药,用在农田中的农药也会有一部分跑到果实上, , 吃水果都应当洗干净再吃, 是吃带皮的水果,如柑桔,也是洗一 洗好。
A.也许 即使 不过 虽然
B.并且 即使 因此 即使
C.也许 虽然 不过 哪怕
D.并且 虽然 因此 可见
7.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有序的一段文字。
①《只有一个地球》告诉人们,当今地球上人口骤增,资源衰竭,生态失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
②因为,在漫漫宇宙之中,尽管有无数个星球,但名叫“地球”的确实只有一个。
③因为人类的家园只有一个,那就是地球,不好好保护这个家园,无家可归的那一天必将早早到来。
④这本书呼吁地球上的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要爱惜资源,保护环境,不要自毁家园。
⑤有一本书名字就叫《只有一个地球》。
合理的顺序是: 。
8.填空。
①《向沙漠进军》的作者是 ,他是著名 学家、地理学家。浙江 人。 ②宋代诗人 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可使食无肉, 。”
③森林中生物的食物链是这样的:植物-→ -→ -→ -→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隆冬话竹》《活板》《华夏之门-北京西客站》都是事物说明文。
B.《向沙漠进军》《什么是生态平衡》都是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一般都用逻辑顺序说明。
C.课文《华夏――北京新客站》,先说明该工程的设计时间和奠基动工时间,再说明它的规模和布局,最后说明它建成后的重大意义。这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三 阅读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解答文后的问题。
微型电子计算机也称微电脑。如果把形形色色的的微电脑比作一个家族的话,那么,单板微电脑(单板机)、单片微电脑(单片机)、个人微电脑(个人机)、多用户微电脑和微电脑网络,就是微电脑家族的五兄弟。 单板微电脑诞生较早,70年代初期,当微处理机问世不久,它便应运而生。实际上,它是把微处理机、存贮器和输入输出等集成电路焊接在一块电路板上所组成的电子计算机。它的体积只有两本并列的十六开本杂志大小。单板微电脑在工业控制上应用很广,例如机床、交通指挥灯、机械手、电镀线等的自动化控制,都要仰仗他。
单片微电脑是微电脑家族中的小弟弟,它个头最小,仅有一张硬火车卡般大小。外表是一块集成电路,内部是一台完整的电子计算机。如果说单板微电脑像一只老鹰,那么单片微电脑就像一只小麻雀。它小巧玲珑,适宜安装在小体积的仪表仪器或家用电器中。譬如可用它控制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机、照相机、万能表等等。据统计,单片微电脑的用途最广,其产量占微电脑总产量的50%以上。请留意一下你的电子表,它很可能就是单片微电脑控制的哩。
①个人微电脑是指供个人使用的微电脑系统。②它除电脑主机之外,还包括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系列设备。③键盘与英文打字机键盘相似,人们通过键盘可以直接向电脑输入各种信息。④显示器可以将电脑内的信息和上输入的信息显示出来。⑤打印机用于打印记录所需的运算和处理的结果。⑥在用途上,个人微电脑主要用于文字处理、科学计算、工程设计、计算机教学、事务管理等方面。⑦此外,也可以用于电子游戏。
在工程设计和科学计算上,人们有时要用多用户微电脑。所谓多用户微电脑,就是一个微电脑主机同时控制多个键盘和显示器(通常叫“终端”)。这样,多人可以同时用一个微电脑主机进行各自的工作。
1.第四段共有七句话,它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 从作者的思路看,这篇文章最后还应有一段文字,请指出这段文字应写的内容。
3. 请指出第一段与后面各段的关系。
4.这篇文章恰当的标题是( )
A.微型电子计算机 B.微电脑
C.微电脑五兄弟 D.简介微电脑
(二)陨 星①
治平元年②,常州日禺时③,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④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⑤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许氏园中。过近皆见,火光赫然⑥照天,㈠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⑦,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㈡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注释:①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流星体路过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发生摩擦,产生热能,没有完全烧毁而陨落在地面上的部分叫做陨星。②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③日禺时:太阳落山。禺,禺谷,传说中日落的地方。④见(xiàn):同“现”,出现。⑤著(zhu?):向、到。⑥赫然:光亮的样子。⑦荧荧(yíng yíng)然:闪闪发光的样子。
1. 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乃一大星,几如月:
②是时火息:
③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
④发其窍,深三尺余:
2. 指出下面加粗的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个词。
①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 ( )
②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 ( )
3. 补出下面句子省略的成分。
少时而又震一声,( )移著西南。
又一震而( )坠在宜兴县许氏园中。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 这则短文所描述的是什么景象?
作文八:《说屏的优秀教案》6500字说屏的优秀教案
篇一:《说屏》教学设计
《 说“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屏风。(多媒体显示)
师: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来说“屏”。
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多媒体显示)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二、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师: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生:“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多媒体展示)
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生:作者是从屏风的作用、分类和设置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有关屏的知识的。
(多媒体显示)
?屏风的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师: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哪一个字上,
生:“巧”
三、合作探究设置
问题情景一:
师:你认为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欣赏、喜爱等感情。
(多媒体显示)
明确:赞赏之情
1、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表达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
2、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
3、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了。
设置问题情景二:
师: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词,有什么作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多媒体显示)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的无限哀怨。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一出。杜丽娘因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
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出自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女主人公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点出了“屏”这种古代器具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四、知识探究
(多媒体显示)
师: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有怎样的作用,
生:举例子、分类别、引用
师:讨论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生:逻辑顺序
师: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生:准确、科学
例:“?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师:作者开篇引用《秋夕》诗句,表达自己幼时对屏风充满了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接着抓住屏风在功用和设置上“巧”的特点,以生动的语言,从屏风的作用、分类和屏的设置这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结尾再次引用古诗佳句,抒发了对屏风的美好期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六、拓展延伸
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几幅图,然后用文字对它们作具体的介绍。(多媒体显示图画)
七、布置作业:
(多媒体显示)
1 小练笔:说“扇”(剪纸、陶瓷、刺绣、中国结??)
2 课外收集与“屏”有关的诗词
篇二:说屏教案
第十五课 说“屏”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汇,正确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体味文章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重点:
1体味说明语言,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2体味文中三处引用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口技》中有几句,“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在口技表演中,屏起什么作用,
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古代称之为“(yǐ)”,亦写作“依”,即设在户牖之间的屏风。《辞海》上载有“黼(fǔ)”“斧”“斧依”,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风,因上有斧形花纹,故名。
屏的历史早在商周时候就有屏风的记载,它起到分割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装饰已经相当精美。
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屏吗,有的人在医院里见过,在饭店里见过,在茶楼里见过。老师这里也找到了几副屏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屏有什么特点,它们都很美,上面都有图画,书法。我们不难看
出,屏风是一种既实用,又有艺术特色的家具。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屏这一形象也是屡屡出现。古诗词中的屏总是表达作者仕途的坎坷,人生的感怀,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陈从周先生是怎么说“屏”的。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的范畴。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昆曲。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0年,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有《说园》、《苏州园林》等学术专著,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
2 学生速读课文,解决生字,
屏风 纳凉 帏幕 摒除伧俗  寒伧
韶光 休憩  倚靠忒流莹 闺房
消魂:也作销魂,指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纳凉:享受凉爽。纳:享受。
缓冲:使冲突缓和。  帷幕:作遮挡用的幕布。
韶光:美丽的春光。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伧俗:粗俗、鄙浅。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划分层次文章分为三层;
第一层(1)引出说明对象,概括屏的特点。屏的特点是一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微妙的东西。
第二层(2—4)分别介绍了屏的作用,屏的类别,屏设置时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层(5)总结全文,点明写作意图。再次强调屏风是很吸引
人的,并热切希望建筑师和家具师们能在屏风的使用上推陈出新。 3,读课文,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  屏的作用, 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5, 屏有哪些作用,
明确:  分隔作用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缓冲视线 6, 屏有哪些种类,
明确: 按屏的建造材料,装饰的华丽程度: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艺术上:雅俗之别。
外形上:大小之分。
7,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  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8, 展示 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9,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
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总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10,分析首尾
第一段写了什么?引出说明对象--屏风,概括屏的特点。 最后一
段写了什么,总结全文,点出写屏的意图。
11,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总----分------总
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逻 辑 顺 序
12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语言特点:准确、科学,富有文学色彩。
13,细读全文:作者对“屏”的感觉和印象怎样,
“屏”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喜爱。受古诗词和古画的影响,从小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流露出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14,品味语言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的无限向往和喜爱,放在文章开头,吸引读者的注意。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烈期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补充了屏的含义,语言生动
“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闲倚画屏” 。
悠闲地靠着画屏,写出了悠闲之意。
14、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三,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三,作业布置
篇三: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说屏》
《说“屏”》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3. 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4. 整体感知课文,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和提高语言感悟力。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2.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3.让学生自由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难点: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先出示金漆雕龙宝座的图片)
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我们都被安放在朱漆方台上的金漆雕龙宝座所吸引,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安置在其背后的雕龙屏呢,屏面纹饰巧夺天工,更增添了御座的庄重肃穆。今天,我们就跟随陈从周先生走进屏风的世界,感受我国屏风文化的博大精深。
(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字词
wéi cāng tuī  qì
帷伧忒:太文化休憩:文化享受,身心休息。 ((((
韶光:美丽的春光。韶:美。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诚:这里是“果真”的意思。
2、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1)回忆学过的课文中提到的“屏”,并说明起作用。
明确:《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闽侯水磨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