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蛙学员中心真的与500强有合作关系?银行都能内推?

张一鸣10面试过2000人:我遇到的优秀年轻人的5个特质
文章整理自一鸣同学在“2016今日头条Bootcamp”上对研发&产品部门应届毕业生的寄语。在演讲中,一鸣分享了自己刚毕业时的工作状态,以及他看到的一些同学、同事和朋友们的成长经历。在一鸣看来,优秀年轻人总结起来有5个特质:1.有好奇心;2.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3.不甘于平庸;4.不傲娇,能延迟满足感;5.对重要的选择有判断力。
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具体怎么才能做到?听听一鸣怎么说。(本文来源于公众号Bytedancer,id:Bytedancer)大家好!各位都非常年轻,我今天来的时候挺有压力。因为我毕业快11年了,看到你们,真是觉得“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去年参加了武汉的校招,感觉新一代年轻人的素质确实都非常好。我昨天就在想,今天应该跟大家分享什么。想了想,先把题目拟出来,把乔布斯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改成“Stay hungry, Stay young”。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和体会。另外,我作为面试官,过去10年里,可能面试过小2000个年轻人。有的和我在一家公司,有的去了别家公司,他们发展差别其实非常大。从算法层面上讲,我们把这叫做“正例”和“负例”。我想分享一下:为什么“正例”和“负例”发展差别这么大?什么是“Stay hungry, Stay young”?“Stay hungry”,大家都知道,就是好奇心、求知若渴、上进心。但为什么要说“Stay young”?我觉得年轻人有很多优点:做事不设条条框框,没有太多自我要维护,经常能打破常规,非常努力、不妥协、不圆滑世故。10年过去了,有的年轻人,依然保持着这些很好的特质。我觉得这就算“Stay young”。“Stay young”的人基本没有到天花板,一直保持着自我的成长。相反,很多人毕业后提高了技能,但到一个天花板后,就不再成长了。我先分享一下自己毕业后的个人经历。2005年,我从南开大学毕业,加入了一家公司叫酷讯。我是最早期加入的员工之一,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工程师,但在工作第二年,我在公司管了四五十个人的团队,负责所有后端技术,同时也负责很多产品相关的工作。有人问我:为什么你在第一份工作就成长很快?是不是你在那个公司表现特别突出?其实不是。当时公司招聘标准也很高。跟我同期入职的,我记得就有两个清华计算机系的博士。那我是不是技术最好?是不是最有经验?我发现都不是。后来我想了想,当时自己有哪些特质。第一个,我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当时,Code Base中大部分代码我都看过了。新人入职时,只要我有时间,我都给他讲解一遍。通过讲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长。还有一个特点,工作前两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点一点回家,回家以后也编程到挺晚。确实是因为有兴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从负责一个抽取爬虫的模块,到负责整个后端系统,开始带一个小组,后来带一个小部门,再后来带一个大部门。另外还有一点:做事不设边界。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很多人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事情。但我想说:你的责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事情,让你得到很大的锻炼。我当时是工程师,但参与产品的经历,对我后来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我参与商业的部分,对我现在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记得在07年底,我跟公司的销售总监一起去见客户。这段经历让我知道:怎样的销售才是好的销售。当我组建头条招人时,这些可供参考的案例,让我在这个领域不会一无所知。以上就是我刚毕业时的特点。后来,我陆续加入到各种创业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我跟很多毕业生共处过,现在还和他们很多人保持联系。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到的一些好和不好的情况。总结一下,这些优秀年轻人有哪些特质呢?第一,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技能。今天不太谦虚,我把自己当做正例,然后再说一个负例。我有个前同事,理论基础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他在这家公司呆了一年多,但对网上的新技术、新工具都不去了解。所以他非常依赖别人。当他想要实现一个功能,他就需要有人帮他做后半部分,因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后端、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很多调试分析,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做。第二,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比方说头条最开始时,我跟大家讲:我们要做1亿的日启动次数。(当然,现在不止1亿了,我们现在的日启动次数已经差不多5亿。)很多人觉得,你这家小公司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大公司才能做得好。所以他就不敢努力去尝试。只有乐观的人会相信,会愿意去尝试。其实我加入酷讯时也是这样。那家公司当时想做下一代搜索引擎(最后也没有做成,只做了旅游的垂直搜索)。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的,我自己觉得很兴奋。我确实没有把握,也不知道怎么做,但当时就去学,就去看所有这些相关东西。我觉得最后也许不一定做成,或者没有完全做到,但这个过程也会很有帮助——只要你对事情的不确定性保持乐观,你会更愿意去尝试。第三,不甘于平庸。我们在座各位,在同学中已经非常优秀了。但我想说,其实走向社会后,应该再设定更高的标准。我见到很多大学期间的同学、一起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错的人才,技术、成绩都比我好。但10年过去,很多人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觉得他应该能做得很好,但他却没有做到。很多人毕业后,目标设定就不高了。我回顾了一下,发现有同事加入银行IT部门:有的是毕业后就加入,有的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加入。为什么我把这个跟“不甘于平庸”挂在一起呢?因为他们很多人加入,是为了快点解决北京户口,或者当时有些机构有分房补助,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后来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自己不甘于平庸,希望做得非常好的话,其实不会为这些东西担心:是否有北京户口,是否能买上一套经济适用房?如果一个人一毕业,就把目标定在这儿:在北京市五环内买一个小两居、小三居,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那么工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他的行为会发生变化,不愿意冒风险。比如我见到以前的朋友,他业余做一些兼职,获取一些收入。那些兼职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对本职工作有影响,既影响他的职业发展,也影响他的精神状态。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哎,快点出钱付个首付。我觉得他看起来是赚了,其实是亏的。不甘于平庸很重要。我说不平庸,并不是专门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术很好,而是你对自己的标准一定要高。也许你前两年变化得慢,但10年后再看,肯定会非常不一样。第四,不傲娇,要能延迟满足感。我在这里举个反例:两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年轻人,素质、技术都蛮不错,也都挺有特点。我当时是他们的主管,发现他们在工作中deliver的情况始终不好。他觉得其他同事比他做得差,其实不是:他们确实可以算作在当时招的同事里面TOP 20%,但他们觉得自己是TOP 1%。所以很多基础一点的工作,比如要做一个调试工具,他就不愿意做,或者需要跟同事配合的工作,他就配合得不好。本来都是资质非常好的人才,人非常聪明、动手能力也强,但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娇情绪。我觉得这和“不甘于平庸”不矛盾。“不甘于平庸”是你目标要设得很高,“不傲娇”是你对现状要踏实。这2000个样本当中,我见到很多我原来觉得很好的,其实没有我想象中的发展好,我原来觉得不好的,其实超出我的预期。这里我也举个例子。当时我们有个做产品的同事,也是应届生招进来,当时大家都觉得他不算特别聪明,就让他做一些比较辅助的工作,统计一下数据啊做一下用户反弹啊之类。但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十亿美金公司的副总裁。后来我想想,他的特点就是肯去做,负责任,从来不推诿,只要他有机会承担的事情,他总尽可能地做好。每次也不算做得特别好,但我们总是给他反馈。他去了那家公司后,从一个用户量不到10万的边缘频道负责起来,把这个频道越做越好。由于这是一个边缘频道,没有配备完整的团队,所以他一个人承担了很多职责,也得到了很多锻炼。第五,对重要的事情有判断力。选什么专业、选什么公司、选什么职业、选什么发展路径,自己要有判断力,不要被短期选择而左右。上面一些例子,也都涵盖了这一点。比如当时很多人愿意去外企,不愿意去新兴的公司。06、07年,很多师弟、师妹问我职业选择,我都建议他们去百度,不要去IBM、微软。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出于短期考虑:外企可能名气大、薪酬高一点。虽然这个道理,大家都听过很多遍。刚毕业时薪酬差三五千块,真的可以忽略不计。短期薪酬差别并不重要。但实际上,能摆脱这个、能有判断力的人,也不是特别多。这些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谢谢!可以试着去微信搜索公众号“careerfrog”找我们玩儿~关于我们:CareerFrog职业蛙——全国最大的高端求职教育平台,隶属于上海凯洛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海归、本科、硕士等毕业生提供专业的求职教育培训服务,助毕业生成功入职500强!职业蛙目前已与1,000+家国际知名企业、创业公司等形成人才输送战略合作。自创办以来,已有上万名学员通过职业蛙成功入职顶级投行、咨询公司、互联网巨头、500强等企业,如高盛、摩根士丹利、麦肯锡、贝恩、腾讯、阿里巴巴、宝洁、玛氏、英国石油、通用电气等。 我们能为你提供:专业的简历修改课程完备的面试技巧培训严谨的商业思维训练优质的500强企业内推机会助你顺利进入目标企业!想要了解更多详情请联系:微信客服:careerfrogangel联系电话:400-770-7200官网地址:www.careerfrog.com.cn
正在载入...
暂时没有数据
打开凤凰新闻观看更流畅大家听说过职业蛙吗?真的对进入500强有帮助吗?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348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827分享邀请回答4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融资千万,CareerFrog职业蛙是如何做大学生求职服务的_网易新闻
融资千万,CareerFrog职业蛙是如何做大学生求职服务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融资千万,CareerFrog职业蛙是如何做大学生求职服务的)
7月10日消息,专注大学生求职教育的&职业蛙&(CareerFrog)宣布完成了千万级A轮投资,本轮投资由久有基金投资。职业蛙创始人Kelly表示,从整个教育行业来看,大学生求职教育是一个新领域,目前还处在一个市场洼地,此轮融资之后,我们将会在产品、技术、市场和销售四个方面进行投入,作为大学生求职教育领导品牌,我们的目标是引领大学生迈好职场第一步。
据介绍,职业蛙经历了线下培训和在线1对1经验分享的尝试之后,于2015年下半年正式推出&一站式求职解决方案&&&以线上授课和服务为核心,从在线测评、课程、评价、练习、岗位投递直至最终斩获理想offer,完整的引领大学生迈好职场第一步。职业蛙从在线测评、课程、评价和岗位投递等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累积了完整、多维度的用户数据。这些过程数据可用来绘制用户的求职竞争能力评估图谱,Kelly认为这些能力图谱将成为在招聘中比简历更具参考价值的评判依据。
上海凯洛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areerFrog)的前身为知名高端行业求职交流社区&咨询的天空&,创办于2004年。
2004年,一个名为&咨询的天空&&通往咨询的必经之路&的博客在大学生群体中大热。2008年,该博客改名为&咨询的天空&BBS,向高校在校生提供咨询行业求职面试建议、咨询案例、面试资料库,以及咨询行业招聘信息等。
&咨询的天空&是专注于介绍咨询行业求职面试及应聘的在线社区,专业的测评系统,帮助学员选定方向CareerFrog职业蛙拥有专业的职业倾向评测系统,能精准测试出学员的核心竞争力,挖掘学员的职场潜能,帮助学员选定行业方向,
创始人之一卢明霞当时还是一名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另一个创始人孙捷则已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并拿到了麦肯锡的offer,有着丰富的顶级管理咨询公司求职面试经验。
&那时,我们两个因为兴趣爱好在各大高校举办了许多有关咨询行业求职的公益讲座。&卢明霞回忆,&不得不说,职场培训在国内非常少,但职场培训特别是求职培训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
卢明霞大学毕业后进入了英特尔,成为英特尔中国培训部的一员,随后又加入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集团&&路威酩轩(LVMH)集团负责培训。
在工作之余她和孙捷依然坚持共同运营&咨询的天空&,组织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并在2009年将几年的经验总结成一本书:《高端应聘&&咨询行业求职面试全攻略》,深受求职者欢迎。
&那时这个论坛的注册会员已经超过5万,日均PV 十几万。我每天下了班就是在上面回帖、删帖、编辑网站页面、招版主、组织线上线下讨论会。用今天的一个词概括叫运营总监。&卢明霞说到2006年时候的那段经历,至今仍然很兴奋。
2010年,卢明霞和孙捷双双赴美。对商业和科技都有更深刻理解的他们决定重新思考求职培训市场。最终,他们决定成立针对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等高端行业的求职培训机构,主要为大学生和毕业一两年的职场新人服务。于是,职业蛙(CareerFrog)于2010年底正式在美国芝加哥诞生,2011年职业蛙和卢明霞一起回国。
CareerFrog职业蛙得到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旗下复旦大学科技创业基金会和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重点扶持,公司规模以每年200%的速度稳步递增,成为中国最大的专业求职及职业发展培训与人才管理服务机构。在职业蛙,83%以上的导师任主管级以上职位,涉及行业涵盖管理咨询、投行券商、财务审计、互联网、快消、高科技、医疗等,广泛的行业覆盖范围使得职业蛙具备实时了解人才动向的能力,能第一时间为学员带来最实用的精准信息,卢明霞有一个理想,就是用互联网技术把CareerFrog职业蛙打造成中国大学生求职培训领域最大的在线教育公司。从&咨询的天空&开始,自咨询行业起步,经过十多年的沉淀,她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
CareerFrog职业蛙在4月份刚过完5岁生日。不过,卢明霞坦言,公司创立初期并没有像很多创业公司那样呈&火箭式&增长。Careen职业蛙资深导师亲临授课,24小时随时预约职业蛙的老师都是拥有多年经验的500强企业资深大咖或名校MBA,帮助学员精准分析行业趋势,给出专业、权威的求职技巧培训,包括面试技巧培训、案例分析课程以及无限次的简历修改课程等,可24小时随时随地预约。优质的500强企业内推机会职业蛙拥有学员专享的500强企业内推机会,保证内推企业HR优先看到学员简历,大大增加学员的面试机会,帮助学员成功入职目标企业。几位合伙人的加入,带动了CareerFrog职业蛙的快速发展,也扩宽了卢明霞的思路。
&2013年8月,一名合伙人滕鹏飞加入CareerFrog职业蛙。&卢明霞介绍,&滕鹏飞在澳洲留学,让我们发现海归这个大市场,职业蛙迈出了第一个重要历程&&征战海外。2014年3月职业蛙在伦敦开班,6月在澳洲开班,9月在纽约开班。&
不过,上述的海外培训依然是线下授课,但在规模上比CareerFrog职业蛙刚创立时大了很多。
2015年,CareerFrog职业蛙又迎来两名合伙人,其中一名曾任职新东方,是新东方上海最年轻的老师,职业蛙的导师均来自于世界500强等多个重要管理岗位,前麦肯锡高级经理、罗兰贝格高级咨询顾问、阿斯利康发展部经理、美国玛氏食品公司市场部经理等高级管理人才均是职业蛙的导师。
卢明霞意识到,CareerFrog职业蛙的授课应该由线下转到线上,并且去班级化概念,在线滚动直播授课,这样才能打破地域,以及场地、班级等限制。
&说实话,我们那时候并没有很大的信心,因为线下转线上在教育行业没有那么简单,它并不是简单地把一个线下的培训通过线上的方式去做,它牵扯到很多,比如产品和课程的脱胎换骨等。&卢明霞解释。
不过,通过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变之后,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CareerFrog职业蛙每个月的业绩都在翻番。如今,CareerFrog职业蛙90%的培训课程在线上完成,只有10%的小组面试等课程保留在线下。职业蛙的很多讲师本身也曾是职业蛙的学员。在这个过程中,卢明霞更是坚信,大学生求职培训领域是整个教育行业的价值洼地,有很大的市场红利。早教、K12基础教育、留学、语言培训竞争激烈并已有巨头垄断,但求职教育领域并没有一家耳熟能详的企业,卢明霞觉得这是CareerFrog职业蛙的机会。
今年2月开始CareerFrog职业蛙还与京东金融教育白条展开了战略合作,京东金融教育白条为职业蛙的学员提供分期付款的金融解决方案,旨在让所有大学生都能承受得起最专业的求职培训。今年3月,CareerFrog职业蛙与国内最大的留学教育机构之一启德留学进行了深度的战略合作,作为留学后市场的服务延伸,CareerFrog职业蛙与启德推出了针对留学生的&职场领航&留学生一站式求职产品,目前启德教育22家分公司超过1000名求职顾问正在同步销售。
除了京东金融教育白条和启德留学,CareerFrog职业蛙目前已经与高盛、麦肯锡、德勤、毕马威、罗兰贝格、强生、通用电气、陶氏化学等超过1000家全球知名企业展开合作,为这些企业输送优秀的大学生。
然而,CareerFrog职业蛙的目标远不止于帮助有限数量的大学生获得高端职位,而是要打造一个大学生求职竞争力的大数据平台。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用户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通过建模手段将有望整合成为中国最大的大学生和留学生求职竞争力模型,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求职的关键因子,引领全中国的年轻一代尽早分析确定自身优势、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尽早开展职业规划、并最终提升职业竞争力,驰骋职场。
(原标题:融资千万,CareerFrog职业蛙是如何做大学生求职服务的)
本文来源:海峡法治在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访问的页面不见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蛙培训收费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