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简历数量移动支付数量

2017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使用人群95.3%是40岁以下
2017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使用人群95.3%是40岁以下
为全面、深入了解移动支付业务应用现状,准确把握个人用户年龄、收入、学历等基本属性以及使用习惯变化,持续为成员单位提供有价值的调研信息服务,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移动支付和网络支付应用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作委员会”)在总结往年问卷调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相关成员单位成立课题组,重点针对用户基本属性、用户使用偏好、用户满意度等内容开展延续性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共收到12677份有效问卷,经处理分析后,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移动支付女性用户占比显著提升;30岁以下用户群体数量增加明显;发达城市的移动支付用户数量较多。
移动支付使用呈现小额高频、便民服务特点;商户不支持和安全隐患是用户最担心的问题,改善应用场景范围和安全性是市场主体未来改进重点。条码支付广泛应用于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领域,用户数量在各级城市及农村地区得到全面提升,发达地区用户数量更显著。
生物识别技术作为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的手段经过多年使用和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市场主体和用户的认可,指纹识别技术最为用户所了解;个人隐私泄露及安全隐患问题仍是用户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移动支付时最担心的问题。
一、移动支付用户特征分析
(一)移动支付男性用户多于女性用户,但女性用户占比有显著提升
2017年男性用户占全部移动支付用户的52.3%,女性用户占全部移动支付用户的比例为47.7%;而2016年男性用户占全部移动支付用户的76.7%,女性用户占全部移动支付用户的比例为23.3%。两年调查结果相似,男性用户多于女性用户,但2017年女性用户占比有显著提升。这可以归因于随着移动支付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安全性的不断提升,部分持审慎态度的女性群体开始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
(二)移动支付用户主要为中青年群体,30岁以下用户群体数量增加明显
2017年,移动支付用户中30岁以下群体人数最多,占比为80.9%;其次是31-40岁用户,占比为14.4%; 41 -50岁及51岁以上用户占比分别为3.6%及1.0%。与2016年相比,30岁以下的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增加明显,这归因于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在购物、旅游、餐饮等方面涉猎较多,随着收入的增加,更促使其使用便捷性较高的移动支付。
(三)本科及以下学历用户在移动支付用户中占比最多
2017年移动支付用户中,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用户占比排名第一,为52.6%;拥有专科及以下学历用户占比排名第二,为39.8%;两类用户合计占比92.4%;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用户占比排名第三,为6.6%;博士及以上高学历用户占比为1.0%。
(四)发达城市移动支付用户较多,占比较2016年有所提升
2017年,省会城市的移动支付用户最多,占比为34.5%;地级市排名第二,占比为27.7%;直辖市排名第三,占比为21.5%;县域地区排名第四,占比为10.7%;乡镇和农村地区占比分别为3.4%和2.2%。这归因于省会城市、直辖市、地级市人口稠密,商业活动频繁,应用场景日趋丰富,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机会较多;发达城市移动基础设施完备,移动通信业务发达,具备移动支付发展的良好条件。
二、移动支付用户使用行为分析
(一)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频次较高,每天都使用的用户数量有显著提升
2017年,用户使用频率有大幅提升,有78.7%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支付,一周使用2-3次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为17%,有1.8%的用户每周使用1次移动支付,三者合计为97.4%。半个月使用一次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为1.0%,一个月使用一次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为0.8%,有0.8%的用户不常使用移动支付,低频次的移动支付用户越来越少。这说明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和商业环境日益成熟,移动支付方式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二)移动支付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多为500元以下,单笔支付金额在100元以下的比2016年有所下降
2017年,有43.0%的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在100元以下,较2016年下降34.3个百分点;29.5%的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在100-500元,较2016年上升10.7个百分点;14.8%的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在500-1000元,较2016年占比显著上升;12.6%的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在1000元以上,较2016年占比显著上升。可以看到,2017年移动支付总体上以小额便民为主,但单笔支付金额有提高的趋势,这可以归因于支付场景拓展至商超、品牌餐饮等单笔消费金额较大的领域。
(三)操作简单方便和无需带现金或银行卡是用户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主要原因
2017年,97.8%的用户因为操作简单、方便而选择移动支付,数量排名第一;选择无需带现金或银行卡的用户数量排名第二,占比为91.2%;排名第三的因素是优惠促销活动多,占比为64.5%;选择商户支持该方式和安全性高的分别占比为56.3%和40.5%;其他因素占比4.8%。影响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各因素占比较2016年均有显著提高。移动支付用户对操作便捷、流程简单方便比较看重,市场主体的优惠促销活动、移动支付应用场景拓展,以及安全性提高等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商户不支持和安全隐患是用户最担心的问题
2017年,商户不支持和安全隐患成为移动支付用户最担心的问题,分别占比为69.6%和59.0%,排名第三的是手机网速慢,占比为54.1%,以上三者较去年都有大幅提升;排名第四的是支付环节操作复杂,占比为22.4%,与2016年基本持平;付费失败和开通繁琐的占比分别为15.7%和8.2%;担心上网流量费用高的用户占比为4.5%;用户比较不担心的问题是限额低,占比为3.5%,这四项较2016年占比下降明显。
这说明用户在支付环节更偏好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开始担心商户端不支持、对账户资金安全防范意识有所提升,并担心通信网络速率慢影响到支付成功率。此外,通讯费用下调使用户不再担心流量费用高的问题,市场主体现有的限额管理措施能够满足用户的支付需求。
(五)用户认为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范围、安全性最需要改善
2017年,用户认为未来移动支付最需要改善的方面中,应用场景范围排名第一,占比为70.7%;排名第二位的是安全性,占比为67.5%,以上两项较2016年有大幅提升;服务质量排名第三,占比为36%;便捷性排名第四,占比为32%,与2016年基本持平;支付额度及其他问题分别占29.7%和6.1%。这说明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地使用移动支付,同时迫切希望市场主体进一步增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三、移动支付用户属性与行为偏好分析
(一)移动支付在各应用场景的使用均有显著提升,在便民支付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17年,98.1%的用户表示最常在生活类场景使用移动支付,如购买吃穿用方面的生活所需品等;其次为票务类,如购买电影票、演出票等,占比为80.6%;酒店、机票等商旅方面的支出排名第三,占比为68.9%;公共事业类缴费排名第四,占比为61.5%;通过移动支付在娱乐业务下载场景和投资理财场景进行支付的用户较少,分别占比为55.2%和40.2%。以上应用场景下的移动支付使用多数较2016年有显著提升,可以说移动支付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便民支付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条码支付在用户日常生活消费领域得到广泛深入使用
用户最常用的条码支付场景为超市,占比为92.0%;其次是便利店或连锁店,占比为80.3%;餐饮店场景排名第三,为77.7%;电影院及自动售卖机场景使用的占比分别为49.9%和48.0%,与2016年相比占比有全面提升。在其他场合使用条码支付的用户占比为19.4%,不使用条码支付的用户占比为3.9%。说明移动支付在日常生活消费领域具有提高排队效率、免去找零和假币问题、优惠折扣较多等优势,使其能够被广大用户接受和使用。
(三)各级城市及农村地区条码支付用户比2016年有全面提升
2017年,位于省会城市的用户对条码支付的接受程度最高,为93.6%;其次为直辖市,有93.3%的用户选择了使用或接受条码支付;位于地级市、县域地区、乡镇的用户对条码支付的使用或接受程度均在90%以上;位于农村的用户对条码支付的使用或接受程度为85.0%。说明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在全国范围得到全方位提升,并已深入应用到各级城市和农村。
四、移动支付用户对生物识别技术认知程度及关注点
(一)指纹识别仍是用户最了解的生物识别技术,完全不了解生物识别技术的用户比例大幅降低
指纹是用户了解最多的生物识别技术,占比为94.3%,较2016年增加24.9%;人脸识别技术的了解程度排名第二,占比为70.1%;虹膜的了解程度排名第三,占比为27.1%;声波和静脉了解程度最低,分别占比为24.8%和5.4%;除此之外,有3.5%的用户表示对各项生物识别技术均不了解,较2016年有显著下降。这是因为目前指纹识别已在支付交易、用户身份验证方面有了广泛应用,如Apple Pay、手机解锁、客户端登陆等。人脸识别技术也处在功能算法优化和试商用阶段,而声波、虹膜等的应用略显滞后。
(二)大部分用户愿意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
2017年,有84.8%的用户能够接受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有15.2%的用户选择了不接受,相比于2016年,接受人数比例增加明显。这说明生物识别技术作为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的手段已使用多年,经历了足够的观察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市场主体和用户的认可。
(三)个人隐私泄露及安全隐患问题仍是用户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移动支付时最担心的问题
与2016年调查结果一致,用户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时,首要担心的问题仍为个人隐私泄露和存在安全隐患,占比分别为77.1%和70.2%;除此之外,商户不支持、支付失败、开通繁琐等问题的占比均有所下降,分别为21.1%、30.7%和19.4%;但认为支付环节操作复杂的用户比例略有上升,占比为32.6%。与2016年相比,移动支付用户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如何提高了银行利润?
&&&&和讯网消息,10月30日,和讯博主龚蕾发表了题为《移动支付如何提高了银行利润?》的,以下是博客全文:移动支付如何提高了银行利润?来源:businessinsider作者:john-heggestuen时间:日原文地址: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digital-disruption-of-retail-banks-2015-10翻译:龚蕾& & 年轻人越来越使用数字银行办理各种业务了,而过去客户们都是在银行分支机构办理各种业务。消费者用手机移动来支付,第三方提供越来越多服务,如消费者与商家之间。& & 商业智能对1500位18岁至34岁之间的客户做了一份调查,在传统银行与移动设备中选择哪个?调查显示,大多数客户首选移动银行。& & 移动支付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在线渠道。传统银行不得不采取行动与客户保持关系,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通过移动银行来办理业务,这要求银行需进一步提高产品与服务。& & 相比较银行分支网点,网络银行有更低的运营成本,而且可以根据客户偏好推出一些个性多元化服务,随着现金与支票使用的下降,智能手机成为了银行服务新渠道。& & 根据对用户收集的数据,智能手机成为了银行新渠道,作为主要使用设备,智能手机除了提供银行服务外,还可以提供顾问理财等深入的一些服务,银行将向着智能手机优化的方向拓展。& & 随着智能手机支付技术发展,传统银行分支网点数量可能会逐渐减少,通过移动设备就可以在线进入银行服务,而且浏览各种理财投资信息。数字技术,特别是智能手机为客户与银行奠定了关系基础。& & 移动支付如何提高了银行利润呢?& & 第一,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移动支付使用客户越来越多,到传统银行分支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逐渐减少,银行可能会逐渐缩减网点数量。这样降低了银行运营成本,相应提高了利润。& & 第二,移动网络除了可提供在线银行服务,而且提供理财投资等信息。与传统银行相比,实体网点的理财经理、客户投资经理、大堂经理咨询等所需银行员工数量可能会相应减少。网络信息可以重复浏览,智能咨询可以重复进行,降低了银行员工成本,相应提高了利润。& & 第三,移动银行拓宽渠道,除了建立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加入第三方商家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在线渠道。& & 第四,移动银行服务更多元化,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需求,客户满意了,利润也就提高了。图.移动银行或逐渐取代部分传统网点。& & &(以上仅代表笔者阅读译文,译文水平有限欢迎指导。)& &&
(责任编辑:HX666)
10/30 07:0810/29 18:2110/29 15:5410/29 08:0110/29 02:0910/29 00:2210/28 17:2010/28 15:42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艾瑞发布Q2移动支付报告:支付宝份额升至79.9%
  8月8日消息,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第三方市场交易规模达13834.6亿元。其中,钱包在竞争激烈的移动支付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用户数量和用户粘性不断提高,市场份额从一季度的76.2%上升至了79.9%。
  艾瑞咨询公布的报告认为,今年一季度以来,由余额宝带领的金融,使得移动支付用户数快速增长,并且潜移默化地促成了用户移动的养成。网民使用移动支付应用的黏性增强,移动网购、移动端转账等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长期来看,移动支付还会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艾瑞的数据显示,在新兴不断涌现的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钱包依然拥有持续增长的用户数量和日益增加的用户黏性,市场占有率从第一季度的76.2%上升到了79.9%,稳居行业第一。今年3月,支付宝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每天的支付笔数已经达到2500万笔以上。
  位列第二位的财付通市场份额则从12.9%下降到了8.9%。艾瑞报告认为,微信试水支付还处于初始阶段,未来微信支付仍拥有很高的市场预期。但是实际数据上来看,财付通的市场份额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其理财通基金申购规模缩水较严重,其次是微信的社交购物属性“目前仍无突破”,交易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二季度,位列第三名的拉卡拉表现也略有下降,市场份额从一季度的7.6%下降到了6.5%。
  艾瑞认为,移动支付可能会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场景拓展,因此应该“尽早的做线下和线上的场景开拓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去年以来,支付宝钱包一直在不断地拓展应用场景,希望让用户随时随地体验到移动支付的便利和乐趣。此前,支付宝钱包的声波支付、扫码支付已经进入了便利店、百货商场和自助售货机等应用场景。
  今年上半年,支付宝钱包推出了“未来医院”项目,率先在广东、浙江等地试水移动智能医疗服务,让用户通过支付宝钱包就可以挂号、诊间支付和查看体检报告。除此之外,支付宝钱包还与住建部合作,在全国30多个城市推行“未来公交项目”,用户在这30多个城市中就可以用支付宝钱包乘坐公交地铁。而支付宝钱包的“未来生活广场项目”,则让用户在线下商圈休闲玩耍时,就能随时随地通过支付宝钱包预订、购物和支付。
[ 责任编辑:11 ]
去年,手机江湖里的竞争格局还是…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移动支付体验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移动支付体验
&&招商银行总行Fintech操作题第5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7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2017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经济日报百家号来源: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移动支付和网络支付应用工作委员会为全面、深入了解移动支付业务应用现状,准确把握个人用户年龄、收入、学历等基本属性以及使用习惯变化,持续为成员单位提供有价值的调研信息服务,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移动支付和网络支付应用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作委员会”)在总结往年问卷调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相关成员单位成立课题组,重点针对用户基本属性、用户使用偏好、用户满意度等内容开展延续性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共收到12677份有效问卷,经处理分析后,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移动支付女性用户占比显著提升;30岁以下用户群体数量增加明显;发达城市的移动支付用户数量较多。移动支付使用呈现小额高频、便民服务特点;商户不支持和安全隐患是用户最担心的问题,改善应用场景范围和安全性是市场主体未来改进重点。条码支付广泛应用于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领域,用户数量在各级城市及农村地区得到全面提升,发达地区用户数量更显著。生物识别技术作为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的手段经过多年使用和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市场主体和用户的认可,指纹识别技术最为用户所了解;个人隐私泄露及安全隐患问题仍是用户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移动支付时最担心的问题。一、移动支付用户特征分析(一)移动支付男性用户多于女性用户,但女性用户占比有显著提升2017年男性用户占全部移动支付用户的52.3%,女性用户占全部移动支付用户的比例为47.7%;而2016年男性用户占全部移动支付用户的76.7%,女性用户占全部移动支付用户的比例为23.3%。两年调查结果相似,男性用户多于女性用户,但2017年女性用户占比有显著提升。这可以归因于随着移动支付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安全性的不断提升,部分持审慎态度的女性群体开始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二)移动支付用户主要为中青年群体,30岁以下用户群体数量增加明显2017年,移动支付用户中30岁以下群体人数最多,占比为80.9%;其次是31-40岁用户,占比为14.4%; 41 -50岁及51岁以上用户占比分别为3.6%及1.0%。与2016年相比,30岁以下的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增加明显,这归因于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在购物、旅游、餐饮等方面涉猎较多,随着收入的增加,更促使其使用便捷性较高的移动支付。(三)本科及以下学历用户在移动支付用户中占比最多2017年移动支付用户中,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用户占比排名第一,为52.6%;拥有专科及以下学历用户占比排名第二,为39.8%;两类用户合计占比92.4%;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用户占比排名第三,为6.6%;博士及以上高学历用户占比为1.0%。(四)发达城市移动支付用户较多,占比较2016年有所提升2017年,省会城市的移动支付用户最多,占比为34.5%;地级市排名第二,占比为27.7%;直辖市排名第三,占比为21.5%;县域地区排名第四,占比为10.7%;乡镇和农村地区占比分别为3.4%和2.2%。这归因于省会城市、直辖市、地级市人口稠密,商业活动频繁,应用场景日趋丰富,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机会较多;发达城市移动基础设施完备,移动通信业务发达,具备移动支付发展的良好条件。二、移动支付用户使用行为分析(一)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频次较高,每天都使用的用户数量有显著提升2017年,用户使用频率有大幅提升,有78.7%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支付,一周使用2-3次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为17%,有1.8%的用户每周使用1次移动支付,三者合计为97.4%。半个月使用一次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为1.0%,一个月使用一次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为0.8%,有0.8%的用户不常使用移动支付,低频次的移动支付用户越来越少。这说明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和商业环境日益成熟,移动支付方式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二)移动支付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多为500元以下,单笔支付金额在100元以下的比2016年有所下降2017年,有43.0%的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在100元以下,较2016年下降34.3个百分点;29.5%的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在100-500元,较2016年上升10.7个百分点;14.8%的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在500-1000元,较2016年占比显著上升;12.6%的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在1000元以上,较2016年占比显著上升。可以看到,2017年移动支付总体上以小额便民为主,但单笔支付金额有提高的趋势,这可以归因于支付场景拓展至商超、品牌餐饮等单笔消费金额较大的领域。(三)操作简单方便和无需带现金或银行卡是用户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主要原因2017年,97.8%的用户因为操作简单、方便而选择移动支付,数量排名第一;选择无需带现金或银行卡的用户数量排名第二,占比为91.2%;排名第三的因素是优惠促销活动多,占比为64.5%;选择商户支持该方式和安全性高的分别占比为56.3%和40.5%;其他因素占比4.8%。影响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各因素占比较2016年均有显著提高。移动支付用户对操作便捷、流程简单方便比较看重,市场主体的优惠促销活动、移动支付应用场景拓展,以及安全性提高等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四)商户不支持和安全隐患是用户最担心的问题2017年,商户不支持和安全隐患成为移动支付用户最担心的问题,分别占比为69.6%和59.0%,排名第三的是手机网速慢,占比为54.1%,以上三者较去年都有大幅提升;排名第四的是支付环节操作复杂,占比为22.4%,与2016年基本持平;付费失败和开通繁琐的占比分别为15.7%和8.2%;担心上网流量费用高的用户占比为4.5%;用户比较不担心的问题是限额低,占比为3.5%,这四项较2016年占比下降明显。这说明用户在支付环节更偏好使用移动支付方式,开始担心商户端不支持、对账户资金安全防范意识有所提升,并担心通信网络速率慢影响到支付成功率。此外,通讯费用下调使用户不再担心流量费用高的问题,市场主体现有的限额管理措施能够满足用户的支付需求。(五)用户认为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范围、安全性最需要改善2017年,用户认为未来移动支付最需要改善的方面中,应用场景范围排名第一,占比为70.7%;排名第二位的是安全性,占比为67.5%,以上两项较2016年有大幅提升;服务质量排名第三,占比为36%;便捷性排名第四,占比为32%,与2016年基本持平;支付额度及其他问题分别占29.7%和6.1%。这说明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地使用移动支付,同时迫切希望市场主体进一步增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三、移动支付用户属性与行为偏好分析(一)移动支付在各应用场景的使用均有显著提升,在便民支付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017年,98.1%的用户表示最常在生活类场景使用移动支付,如购买吃穿用方面的生活所需品等;其次为票务类,如购买电影票、演出票等,占比为80.6%;酒店、机票等商旅方面的支出排名第三,占比为68.9%;公共事业类缴费排名第四,占比为61.5%;通过移动支付在娱乐业务下载场景和投资理财场景进行支付的用户较少,分别占比为55.2%和40.2%。以上应用场景下的移动支付使用多数较2016年有显著提升,可以说移动支付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便民支付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条码支付在用户日常生活消费领域得到广泛深入使用用户最常用的条码支付场景为超市,占比为92.0%;其次是便利店或连锁店,占比为80.3%;餐饮店场景排名第三,为77.7%;电影院及自动售卖机场景使用的占比分别为49.9%和48.0%,与2016年相比占比有全面提升。在其他场合使用条码支付的用户占比为19.4%,不使用条码支付的用户占比为3.9%。说明移动支付在日常生活消费领域具有提高排队效率、免去找零和假币问题、优惠折扣较多等优势,使其能够被广大用户接受和使用。(三)各级城市及农村地区条码支付用户比2016年有全面提升2017年,位于省会城市的用户对条码支付的接受程度最高,为93.6%;其次为直辖市,有93.3%的用户选择了使用或接受条码支付;位于地级市、县域地区、乡镇的用户对条码支付的使用或接受程度均在90%以上;位于农村的用户对条码支付的使用或接受程度为85.0%。说明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在全国范围得到全方位提升,并已深入应用到各级城市和农村。四、移动支付用户对生物识别技术认知程度及关注点(一)指纹识别仍是用户最了解的生物识别技术,完全不了解生物识别技术的用户比例大幅降低指纹是用户了解最多的生物识别技术,占比为94.3%,较2016年增加24.9%;人脸识别技术的了解程度排名第二,占比为70.1%;虹膜的了解程度排名第三,占比为27.1%;声波和静脉了解程度最低,分别占比为24.8%和5.4%;除此之外,有3.5%的用户表示对各项生物识别技术均不了解,较2016年有显著下降。这是因为目前指纹识别已在支付交易、用户身份验证方面有了广泛应用,如Apple Pay、手机解锁、客户端登陆等。人脸识别技术也处在功能算法优化和试商用阶段,而声波、虹膜等的应用略显滞后。(二)大部分用户愿意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2017年,有84.8%的用户能够接受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有15.2%的用户选择了不接受,相比于2016年,接受人数比例增加明显。这说明生物识别技术作为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的手段已使用多年,经历了足够的观察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市场主体和用户的认可。(三)个人隐私泄露及安全隐患问题仍是用户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移动支付时最担心的问题与2016年调查结果一致,用户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时,首要担心的问题仍为个人隐私泄露和存在安全隐患,占比分别为77.1%和70.2%;除此之外,商户不支持、支付失败、开通繁琐等问题的占比均有所下降,分别为21.1%、30.7%和19.4%;但认为支付环节操作复杂的用户比例略有上升,占比为32.6%。与2016年相比,移动支付用户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编辑:张海燕)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经济日报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权威发布,解读经济,服务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增加基础卵泡数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