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s7可以三星s7生物识别别吗

原标题:抄袭、侵权、质量缺陷,三星重蹈覆辙恐失中国市场

自2016年三星Galaxy Note 7发生首例爆炸事故以后,近几年,三星手机一直深受爆炸事件困扰,相关案例及报道也层出不穷。近日,蓝鲸TMT也接到消费者投诉。

2018年4月20日,23:35分左右,广州的李女士,放在家中的三星Galaxy S7 edge手机发生自燃。

李女士告诉蓝鲸TMT记者,当时广州室温20多度,手机没有充电和被使用,旁边也没有任何热源。在没有异常、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自燃发生爆炸,且爆炸前手机没有出现明显的电池鼓包和发烫状况。

事后,李女士将手机送至三星手机维修部,手机被三星维修部收回。维修部单方面决定以3500元抵扣款给李女士更换一部手机。由于李女士和家人都在使用三星该款手机,对此处理结果以及三星傲慢的态度,李女士表示非常不满意。多次致电三星北京客服(),要求三星赔礼道歉,并出具相关质检报告。

一个多月过去,三星至今没有给予任何回复,只是一再要求李女士继续耐心等待,声称产品在检测中。

截止记者发稿,三星方面没有发出任何关于Galaxy S7 edge的公告,“三星公司发公告的可能性不大,发公告无形之中会把问题扩大化,消费者都会知道该品牌产品存在问题。”通信专家项立刚对蓝鲸TMT记者说,

“三星中国公司的决策机制和反应效率太低,中国区没有决策权,需要反馈给三星韩国总部。所以,遇到问题尽可能掩盖、拖延,避免承担责任。”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璟向记者表示,遇到这种情况的消费者,一定不能将出现问题后的手机交还给厂商。而是应该拿着手机去消保委或者法院,让消保委或者法院指定相关检测机构作出检测,进而做出裁决,进行赔偿、退货等相关事宜。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这种解决方式,可能比寻求厂商的反馈更加有效且快速。

“如果是带来利益快速增长,三星的战略决策会很快。如果是带来利益损伤,三星的战略决策是很慢的。”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说。

目前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只有3%左右,由于中国市场基数庞大,做任何决策都会带来利益得失。因此,这也是一直以来苹果、三星等厂商区别对待中国和欧美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元气大伤:复盘Note 7爆炸

2016年8月2日,三星Galaxy Note 7在美国纽约发布。8月24日,Note7在韩国发生首炸。截止9月2号韩国本土共发生了35起Note 7 电池燃烧事故,宣布召回250万部已发售的问题手机。

而就在前一天,三星在中国正式推出Note 7。三星表示,中国国行版采用了与韩国不同的电池供应商,不存在潜在的电池问题,中国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购买,并且不会提供免费的维修更换电池服务。与此同时,全球各地陆续发生了多起类似的手机爆炸事故。

9月8日,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航空公司对Note7下达禁令。9月12日三星股价暴跌,成为2012年以来最大跌幅。9月18日,大中华区域出现首炸。三星态度强硬,不承认国行版Note 7手机及其电池供应商ATL存在问题。

10月10日,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停止Note7全球销售。9月29日,三星中国公开致歉中国消费者,声称永远不会对中国采用双重标准,并引入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10月11日,在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监督司的约谈和调查下,三星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从即日起召回中国大陆地区销售的Note7,总计190984部,并再次致歉。

2017年1月23日,三星移动总裁高东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Note7电池尺寸与电池仓不匹配,存在缺陷导致电池过热是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

至此,Note7成为三星移动史上最“短命”旗舰手机。短短几十天,从天堂坠入地狱,万劫不复。

在Note7的爆炸效应在全球广泛传播的同时,三星另一款明星产品Galaxy S7 edge也在2016年9月至今不断有爆炸事故发生。只是由于爆炸事故不是“大面积”发生,因而完全被Note7的“光环”遮挡了。

重蹈覆辙:错失主流市场

“三星手机目前的问题集中在两方面,第一,不能引领潮流、逆潮流而行。第二,产品不专注。”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记者说。

自从2010年三星和谷歌联合推出曲面屏手机以后,三星一直对曲面屏幕“情有独钟”。然而概念火热背后,在实际使用中,很多用户评价说,双曲面屏幕就像“花瓶”,并没有多少实用性。无论是手机游戏、拍照还是手感等方面,三星手机也没有给行业带来实质性的革新。

相反,由于制造工艺颇为复杂,手机成本过高。另一面,OLED原料完全被三星掌控,其它手机厂商不愿被三星制衡。双曲面屏并没有形成去年苹果推出全面屏手机iPhone X后,众多厂商“跟随”的效应,造成了三星市场孤立被动的局面。

此外,三星的低端手机正在成为三星移动业务的包袱,具有“长尾效应”。低端手机占三星全球手机销量很大。一方面,大量低端手机业务的产品线给手机旗舰品牌带来伤害;另一方面,在印度、非洲等主要低端手机市场,三星低端手机业务受到来自中国“低价位、高配置”手机的冲击。

在2017年至2018年,众多手机厂商推出全面屏、刘海屏手机时,三星手机几乎成为市场上唯一一家没有跟风的企业。 手机市场不爱跟风的企业还有一家,就是当年诺基亚。

诺基亚在塞班、安卓、Windows Phone系统之间的摇摆,可以说直接葬送了诺基亚手机业务。2010年,塞班系统在经历短暂挣扎后式微,诺基亚在安卓和Windows Phone之间选择了Windows Phone,拒绝谷歌的安卓开发合作,与市场上绝大多数手机厂商的选择背道而驰。最终的结局是诺基亚出局手机市场,错失智能机时代。

诺基亚一直认为自己是通信行业的引领者,这种盲目的自信,给诺基亚手机业务带来毁灭性的遭难。

一位行业观察员曾经对记者说过,如果市场上所有的厂商都在跟随某种潮流,而有一家总是逆潮流而行,多数情况下是有问题的。

过去,三星手机在欧美市场投入大量体育营销,把控着关键的广告渠道,是三星在发达国家市场为数不多的优势。随着中国手机厂商崛起,跟进欧洲市场,这些优势在三星维持欧美市场中份额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低。

东山“难”起:侵权纷争不断

根据调查机构GFK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份额排名前四位的手机厂商分别为华为(包括荣耀)、OPPO、vivo、苹果。销售份额分别为23%、17%、16%、11%。三星排名第八,销售份额仅有2%。

IDC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数据报告显示,三星手机已经不见踪影,成为其他。而QuestMobile发布的报告显示,第一季度,三星用户占比在3.7%左右。

2012、2013年巅峰时期的三星曾横扫各大调研机构的第一名,占据全球手机市场20%以上的份额,中国市场也高达20%以上,深受渠道商的欢迎与追捧。

从20%到3%,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遭遇断崖式下滑,“随着5G到来,三星回归主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三星手机的软件已经落后于中国厂商,供应链的优势也将会逐渐失去。价格高、体验不好都将成为三星手机的掣肘。”通信专家项立刚说。

爆炸门之后,三星手机品牌和市场口碑双下滑。2016年在三星石家庄办事处金秋订货会上,三星管理人员集体下跪。无论是在危机的处理风格上还是本土化程度上,三星一直广受诟病。

就在三星为全球Note7爆炸门焦头烂额时,国内的手机厂商一直没有停止更新换代。华为、OPPO、vivo、小米陆续推出了双摄像头、全面屏、AI摄影等功能的智能手机。三星去年发布的Galaxy S8/S8+、Galaxy Note 8、Galaxy C8、W2018销量持续走低,并没有提振三星中国区的手机业务。即使有语音助手Bixby、生物识别的润色,消费者在实际的使用中,也并不能感受到区别于其他厂商的特别之处。

今年2月发布的Galaxy S9,除了在配色上增加了夕雾紫,外观和配置方面,相较于Galaxy S8几乎没有区别。据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S9系列在第一季度全球销量约930万部,而上一代S8在一个季度内销量达2000万台以上。

在销售渠道方面,众所周知,三星采用诺基亚在2003年引入的FD(Fulfillment Distributor省级直控分销商)模式,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FD模式让诺基亚迅速占领市场也让诺基亚因为渠道纷争加速衰落。FD模式成本高、需要品牌溢价能力强。

2014年,三星手机渠道曾失控、窜货。而国内OPPO、vivo、金立等手机厂商渠道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小米手机的互联网营销“风生水起”,三星渠道却迟迟未见改变。

在营销方面,OPPO、vivo请来国内外当红的娱乐明星、体育明星宣传造势,包揽湖南卫视等各个娱乐频道黄金时段的广告位,广告词朗朗上口,让观众印象深刻。

今年,三星开始效仿国内手机厂商的明星代言宣传模式,在Galaxy S9国内发布会上请来井柏然、朱亚文到场宣传。5月16日Galaxy S9/S9+新配色款勃艮第红请来李小冉、林依晨与张俪三位女艺人代言。然而,受限于营销资金的投入,这些代言人只是小范围的在公关圈刷了一下屏。

相比于小米的吴亦凡,荣耀的赵丽颖、孙杨,OPPO的杨洋、周杰伦攻占各大城市公交、地铁,手机各类社交APP,明显宣传造势太弱,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三星今年开始请代言人宣传营销了。

这几年,三星“前后受敌”,后有OPPO、vivo、小米等手机厂商崛起,前有苹果、华为的专利攻击。

5月25日,长达7年的苹果三星手机专利纠纷案告终,三星被美国法院判定侵犯苹果多项手机专利,赔偿苹果公司5.39亿美元。今年年初,华为与三星手机纠纷案也尘埃落定,三星被判赔偿华为8050万元人民币,相关23款手机被禁止生产和销售。

抄袭、侵权、质量缺陷、售后服务不佳都给三星品牌带来严重的伤害。2018年3月,三星移动部门负责人高东真说:“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市场,三星现在正在尝试不同的方法来吸引这一市场中的新客户。”恐怕现在为时已晚。

【来源:钛媒体 作者:赵晨希】

}

9月17日,武汉虹识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虹识技术”)在公司总部所在地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宣布:经过虹识技术研发团队七年坚持不懈的技术攻关,投入数千万元资金,集中公司优势资源,聚焦核心芯片技术,成功设计并流片虹膜生物识别乾芯ASIC芯片QX8001,该芯片已经通过严格的功能和性能测试。

虹膜是人体唯一外部可见的内部器官,用虹膜来验证个人身份具有身份唯一性、终生稳定性和安全防伪性等其它认证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自上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虹膜生物识别技术仅局限在政府、执法、金融等领域应用,无法实现像指纹识别技术那样广泛普及,主要原因是虹膜生物识别设备价格贵、体积大和功耗大。

作为业界首款虹膜生物识别ASIC芯片,QX8001芯片的成功流片和量产标志着彻底解决了虹膜识别价格贵、体积大和功耗大三个难题,将推动虹膜生物识别技术和产品的快速普及与应用。

据了解,QX8001芯片采用40nm半导体制作工艺,具有QFN44和QFN68两种封装,体积分别为5mm×5mm×1mm和7mm×7×1mm,时钟频率为100MHz,平均功耗仅为0.1W,能处理像素的高清图像,图像编码速度为100ms,比对速度为9万模板/秒,单目错误接受率为千万分之一,单目错误拒绝率为千分之一。

另外,QX8001还支持并口Sensor,支持MIPI Sensor ,加上红外,通过简单的iic或串口通信控制即可实现虹膜识别功能。

在识别距离方面,虹识技术表示,根据国际虹膜区域成像像素不少于直径160pixels,人眼虹膜物像直径按11-12mm计算,不同的尺寸的图像传感器需要选择相对应的镜头,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实现最大的作用距离。目前虹识技术通过200万像素的摄像头就可以做到40-60cm的识别距离。

为了加速QX8001的市场应用,虹识技术还准备推出针对锁类和USB外设型设备推出了基于QX8001的通用模组。同时,虹识技术也准备进军智能手机市场,其中,QFN44封装的QX8001芯片就是针对主要针对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

据芯智讯了解,目前虹识技术已经开始与某手机方案厂商在进行研发,不过初期主要还是针对行业手机领域。

▲武汉虹识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开军展示QX8001芯片

虹识技术表示,相对于传统的虹膜识别方案来说,通过QX8001芯片可以做出更高性价比的方案。QX8001既能被智能手表、智能手机、智能门锁、智能门禁等通用智能终端设备厂家集成作为登录、开机、加密、支付、开门等一般应用,也能被虹膜采集器、警务通、通关闸刀机等专用终端设备厂家集成作为虹膜生物特征建库、黑白名单查找、边境和出入境管控等特殊应用。

可以说,QX8001的成功流片标志着虹膜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对中国乃至全球虹膜生物识别行业和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虹识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开军表示:“虹识技术始终坚守使命,不忘初心,以敢为人先的技术创新和持续不断的应用突破,打造虹膜生物识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虹膜生物识别“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企业愿景和目标,为中国高科技的腾飞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武汉虹识技术有限公司2011年成立于素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高科技开发区,是一家专注虹膜生物识别核心技术和应用产品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膜生物识别软核算法、硬核算法和集成电路芯片布版设计,聚焦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金融、智能家居和移动支付应用,为客户提供虹膜识别通用和专用终端设备应用解决方案和大规模高安全行业一站式应用解决方案。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星s7生物识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