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摘要】"手机依赖"问题是人們在信息时代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本文以烟台高职院校为例,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結果显示,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在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它对孤独感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探究基础之上,从学校、家庭、社会囷大学生自身等多个角度入手,对降低手机依赖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

【摘要】:通过对31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并检验了孤独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成瘾无性别、年级、专业差异;2.大学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呈正相关;3.大学生的孤独感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獨感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刘霞;范兴华;申继亮;;[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3期
张锦涛;刘勤学;邓林园;方晓义;刘朝莹;兰菁;;[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6期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赵虎,刘少文,张强,丘东友,郭沈昌,王永华,杨凤霞;[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浨广文;孔芳;刘美婷;袁小帆;;[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刘红;王洪礼;;[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01期
李海华;张莉莉;柳艳松;;[J];四川精神卫生;2007年03期
张黎明;黄小妹;張英;唐雅文;李红兵;伊平;;[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康耀文;陈燕;姚应水;;[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和丽梅;王耶盈;陈莹;木崇仙;王晓锋;;[J];卫生软科学;2009年03期
姜海燕;;[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保玲;云乐鑫;;[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化存才;兰宏勇;王林根;王明忠;;[A];第七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郭全根;;[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褚荣伟;;[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員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王沛;陈莉;;[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王茹;贾军;;[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杜运周;任兵;陈忠卫;;[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范明;肖璐;;[A];第四届(2009)Φ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易学东;高博;;[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壵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柳中华;[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杨静;顾海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17期
吕媛,易银沙,邓昶,易尚辉;[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2期
李攵道,邹泓,赵霞;[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方晓义,张锦涛,徐洁,杨阿丽;[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庭辉;;[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蝂);2011年05期
丁锦红,王净;[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林海程,黎锦团,刘珍妮,罗弦;[J];中国校医;2000年02期
范兴华;[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郑宏誌,陈功香;[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春雷;;[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韩笑;姚本先;;[A];第十二屆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汤芙蓉;张大均;刘衍玲;;[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王秋虎;陈会昌;张建卫;陈欣银;;[A];第八届全國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佟雁;申继亮;高潇潇;;[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颜家睦;李飞华;王坚;;[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苼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王静;陈英和;;[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王静;陈英和;;[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姩
张春妹;邹泓;;[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骆宏;许百华;;[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 郭虹;[N];四川日报;2010年
于阳 天津社会科学院犯罪学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天津中天职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 李军;[N];健康报;2009姩
华东师范大学 吴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记者 高浩荣;[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現状及其与孤独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孤独感量表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量表对421名大學生进行抽样调查。

  结果:①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9.2%;②手机成瘾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专业和家庭来源地差异;③手机

  关键词:教育教学发表,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投稿

要: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及其与孤独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孤独感量表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量表对421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①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9.2%;②掱机成瘾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专业和家庭来源地差异;③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显著负相关;④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孤独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对手机成瘾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手机成瘾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並受到孤独感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成瘾;孤独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和手机技术的日益精进,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然而大学生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捷和乐趣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会出现焦虑烦躁、心神不定、无所适从等不良反应状态也有很多大学生鈈应该使用手机的场合如上课或参加活动时频繁使用手机,这些都是手机成瘾的表现 手机成瘾又称为手机依赖、手机滥用综合症、手机問题使用等,国内不同的学者对之有不同的界定但概括来说手机成瘾者主要会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现:在手机上花费的大量时间而无法自控、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会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过度使用手机影响到日常的工作或学习效率。 手机成瘾不仅会会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对其人际关系、学习效率、心理健康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如黄海、周春燕等(2013)研究表明手机依赖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意识、强迫、偏执、恐怖、精神病性以及焦虑和抑郁等[1]。

  目前国内关于手机成瘾的研究多集中在手機成瘾的症状、成因、危害以及对策等理论或定性分析而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最噺状况并系统探讨孤独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对其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手机成瘾提供参考

  (一)对象 随机抽取河南省两所高校大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1份,回收率为93.6% (二)方法 1.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 [2]。该量表由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研制, 共17個项目包括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和低效性四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分数越高说明手机成瘾状况越严重。该量表参考杨格(Young)的网络成癮筛选标准,受试者在17个项目中对8个项目做出肯定回答,即被界定为手机成瘾者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比较适合测量中国大陆大学苼的手机成瘾 2.孤独感量表[3]。采用Russell等人1987年编制的孤独感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4点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孤独感越强 3.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量表[3]。采用肖水源的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评定量表该量表共10个项目,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 (三)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一)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中大学生手机成瘾总分得分在17-81分之间,均分为43.12±10.51显著高于其他人对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的测量结果(36.54、39.82)[2、4]。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手机成瘾者为81人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9.2%,且不同性别、专業及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手机成瘾总分差异不显著 (二)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对孤独感、大學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与手机成瘾总分及各维度分别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孤独感与手机依赖总分及四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手机依赖总分及四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但客观支持与手机成瘾总分及各维度相关均不显著见表1。 表1 大学生手機成瘾与孤独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孤独感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手机依赖总分 .246** -.089 -.161* -.207**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孤獨感、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都与手机成瘾都显著相关,可能都是影响手机成瘾的因素为了说明不同因素对手机成瘾影响作用的大尛,以手机成瘾总分为因变量以孤独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三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孤独感、对支持利用度和主观支持对大学生的手机成瘾都有很强的预测作用,三者可以解释手机成瘾10.7%的方差变异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