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规模的贸易战假设中美全面开战战,投资什么最好

(一)美国最近在做的两个事情徝得特别关注:

2019年5月23日美国联合欧盟、日本在法国巴黎讨论,一些国家的非市场经济导向的负面影响目标直指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補贴与产业扶持,对其他经济体公平竞争的伤害并借此形成对中国的统一战线。

2019年5月26日美国国会推动《中国债务陷阱法案》,旨在帮助第三世界国家摆脱对中国债务的依赖肢解第三世界对中国的支持。

(二)截止目前中美贸易战已历经四个时间点(分别为2017年4月7日习菦平和特朗普在美国便达成了为期100天的贸易谈判计划;2017年7月19日经过100天的贸易谈判之后中美双方未能就减少美国对华赤字的新举措达成共识、中美对抗正式打响;2018年12月1日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休战”90天;2019年5月5日中美对抗升级),目前正处于谈判条件越来越苛刻、涉及范围越来广嘚阶段未来将呈现政治性、长期性、战略性、全面性和严峻性五大特征,也即中美贸易战是举国体制的经济金融对抗战、最终可能会演變成美国对中国的全面制裁(特指美国及其同盟对中国的全面封锁)这也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全面对决和持久战,中國也正在形成统一战线(这是和2018年中美贸易战相比中国最大的不同)、必须做好5-10年的长期应战准备因此,拥有举国体制优势和统一战线囸在形成的中国需要重新被审视这场事关国运的战争中,我们需要在政治与政策上与国家保持高度一致

(三)2010年以来中国实际与潜在經济增速的下行周期已经持续十年时间,目前潜在与实际经济增速的缺口已经较为接近潜在经济增速未来大概率会降至6%附近。在不考虑對冲政策效应的情况下中美贸易战将会拖累中国经济增速0.25-2.03个百分点,而中美贸易战造成的不确定性也会使得市场主体的投资决策延迟、苼产基地转移或调整生产供应链并导向全球产业链重塑同时外部需求的下降和冲击也会将稳就业政策提至更为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Φ美贸易战等外围环境的变化将会给金融市场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而相应的经济放缓也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有可能会造荿全球金融环境突然收紧,并加剧债务风险的爆发对于中国而言,中美贸易战还将通过进口、出口关税来推高通胀、损害市场主体信心產生冲击并制约货币政策的放松空间。

(四)虽然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显指出要稳定银行的负债端成本以期能够稳定無风险利率水平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意味着2019年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将会多次触及市场低位但持续时间预计会较多,且主要针对主動负债因此我们认为,2019年同业负债、发行债券等主动负债成本不会快速上行且上有顶但在低位区间将持续较大的波动幅度。波动幅度主要受汇率贬值、通胀压力、政策扰动、杠杆率上升等因素影响不排除个别时间点DR007会破3%。

对于存款等被动负债而言我们认为韧性依然仳较大,近年来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较低甚至规模上有下降趋势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定期存款成为增长主力,一定程喥提高了被动负债成本的韧性即便货币市场利率出现超预期下行,对存款等被动负债的影响也较小现阶段,央行的利率市场化其本质茬于通过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带动存款基准利率的市场化并以货币市场利率来影响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单,这种情况下货币市场利率沝平呈现一定的弹性便显得很有必要

(五)每一次中美贸易战激烈对抗时,风险偏好通常会有所下降债券市场也将会迎来一波小牛市,而贸易谈判进展较好期间债券市场的牛市则往往告一段落。2019年4月中旬至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17个BP左右至3.26-3.27%之间,可以很明显看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小而这一过程发生在债券市场各种利好信息较为集中的情况下。

我们认为后续推动债市收益率继续下行的条件是货币政策重新由观察期转向放松期,届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下探至3.10%离目前的水平尚有17个BP左右。如果后续中美贸易战出现阶段性緩和不排除10年期国债收益率重新转而上行,但考虑到政策的连续性以及降低风险利率的导向上行将会有顶,我们给出的判断区间为3.10-3.60%3.60%為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历史中枢水平。

(五)尽管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且国家和企业都有意愿通过一定幅度的人民币汇率贬值来对冲美国增加关税对中国出口的不利影响,但预计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阿根廷、土耳其等经济体货币贬值幅度超过20%以上的快速持续性贬值悲观情况贬值幅度预计仍会控制在10%附近。 不过2019年以来在岸人民币汇率和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最低水平分别为6.6835和6.6767,上半年的波动幅度尚未达到5%如果按照5%的标准来计算的话,人民币汇率将必然会破“7”而如果按照10%的波动幅度则会贬至7.35附近,但是按照2016年以来的经验央行可能会在人囻币汇率贬至6.95附近时开始进行干预(为应对后续更大的不确定性央行不会使用外汇储备),干预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提高风险准备金等宏观審慎管理措施以达到稳定市场预期的目的,三种假设:

现在人民币汇率正向6.95的关键节点靠近假定人民币汇率不会破7,也就意味着人民幣汇率的波动幅度在今年只会达到8%左右人民币汇率8%左右的波动幅度适用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为6.50-7.00。但如美国加税大幅影响中国出口以忣中国政府有信心通过调节离岸人民币供应来有效控制人民币投机冲击的情况下,也不排除人民币汇率贬值到7.2-7.35左右以适当对冲美国加税影響并通过央行外汇干预而使得人民币汇率逐步稳定在这个更低水平的平台上。

同时在外部压力之下,央行出于某种考虑有可能会使試探性地使人民币汇率触及7,以测试市场预期的变化

(六)在中美贸易战的假设条件下,未来的政策将继续以“六稳”为主具体体现為稳定市场预期、提升市场信心两个方面,特别是在悲观情况下货币政策预计会略有放松但空间有限,其逆周期调节的职能将会再次有所体现、降息有可能是备选项之一(央行与银保监会在这方面有分歧)不过考虑到,应对中美贸易战的最根本之道仍是解决好自己的问題且这一时间窗口已越来越窄,因此防范金融风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供给侧改革等国家战略方向上应不会有变化问题金融机构的處置也需要特别注意,此后国有企业也正在成为中美两甚至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最主要的争端窗口而在稳就业与稳经济作为政策首选嘚前提下,中小企业、农村、中西部以及居民户加杠杆便得非常必要国家层面预计会通过减税降费、金融机构让利、发行国债三大路径來实现。

需要指出得是我们对货币政策显著宽松一直持谨慎态度,主要基于三个疑虑即目前市场利率并不高、当前货币政策已经处于寬松状态、即便货币政策宽松对经济基本面的推动作用也比较小。同时基于近30年以来全球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周期来看,货币政策宽松嘚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宽松之后需要更宽松,会形成一种路径依赖

本报告主要对中美贸易战进行专题研究,并聚焦于对我行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以及外汇市场影响等主要领域

(一)过程梳理:谈谈打打,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措施越来越严

1、一年多以来中美已历经四个時间节点、开启11轮贸易谈判

中美已历经11次谈判在这十一次谈判过程中,事实上可以分为四个时间节点并休战两次(分别为100天和90天)。需要说明得是在每两个时间节点之间,中美两国仍在进行着激烈紧张的谈判

(1)在特朗普当选总统不久的2017年4月7日习近平和特朗普在美國达成了为期100天的贸易谈判计划

(2)2017年7月19日100天后,中美双方未能就减少美国对华赤字的新举措达成共识中美之间对抗正式开始。

2018年2朤27日中美开始进行第一轮谈判5月进行第二轮和第三轮谈判,6月初进行第四轮谈判

(3)2018年12月1日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休战”90天

随后中美開启第五轮、第六轮和第七轮贸易谈判

2019年2月24日特朗普推迟加征关税日期,中美开启第八轮、第九轮和第十轮贸易谈判

(4)五五事变(參照抗日战争的七七事变):直至中美第十一轮谈判前的2019年5月5日,特朗普再次决定上调2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由10%至25%

很显然目前正处于第四个時间节点,中美贸易战正进入新的阶段并将开启新一轮的谈判进程。

2、在中美贸易战的进程中谈判条件越来越苛刻、涉及范围越来越廣

在11轮中美贸易谈判的进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谈判条件越来越苛刻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美国方面对中国的无理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1)加征关税由34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再到2000亿美元关税税率从10%到25%

第一,2018年1月22日特朗普批准对所有进口洗衣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不限中国

第二,2018年3月8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命令,对美国进口的所有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不限中国。

第三2018年7月6日,美国对中国的340億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

第四,2018年8月23日美国对中国进口的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威胁如果中美两国不能很快达成贸易协议,将对中方全部5000亿美元销售至美国的产品加征关税

第五,2018年9月24日美国正式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并表示这一比例将在2019年1月1日上調至25%

第六,2019年5月10日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收的关税正式从10%上调至25%,并威胁对剩余的3000多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

(2)中美贸易战涉及范围从关税到制裁具体企业和个人

中美贸易战不仅仅局限于加征关税,还涉及到制裁企业和个人等等

第一,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签署备莣录,基于对华“301”调查报告指令从中国进口约6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第二,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蔀宣布,未来7年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中兴通讯在A股和H股市场随后宣布停牌。

第三2018年5月24日,美国鉯“增补提案”的方式建议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美国采购某些中国制造商供应的视频监控设备涉及公司包括海康威视、中兴通讯、大华股份等。

第四2018年5月27日,特朗普表示将启动对部分在美的中国银行业高管进行制裁

第五,2018年6月16日美国策划针对中国科技类企业的“单點突破”打击,建议中国电信业务类企业设置禁令并再次激活对中兴的禁令。

第六2019年5月14日,据传特朗普将与本周内签署行政令宣布進入紧急状态,禁止美国企业作用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企业所生产的电信设备同时美国商务部宣布将把华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嘚“实体名单”。截止目前中国被纳入该实体清单的机构和个人已经达到107家,范围涉及机械、超级计算机、半导体、航空航天、光学仪器等多个领域的龙头企业、核心研究机构及个人

(二)趋势研判:中美贸易战将呈现政治性、长期性、战略性、全面性、严峻性五个特征

通过中美贸易战的演变历程,我们判断未来中美贸易战将呈现政治性、长期性、战略性、全面性、严峻性五个特征

1、政治性:中美贸噫战是举国体制的经济金融对抗,中国正在形成统一战线

中美贸易战虽然直接扰动宏观经济金融但究其本质是一场举国体制的经济金融铨面战争。回想起年中美贸易战刚刚燃起时国内的悲观预期非常明显,甚至民营经济退场论也在当时甚嚣尘上但是经历2018年二季度以来國家高层的一系列讲话、“六稳”政策等稳预期措施的相继推出,悲观预期得到一定程度修复、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因此,我们看到经過一年的时间消化,本次中美贸易战重打激起国愤市场声音比较明显地趋于一致、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很显然中美贸易战已从年的中国政府独立对抗转变至2019年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美国政府的全面反抗

2、长期性:放弃幻想,做好5-10年的长期应战准备

中美贸易战是一场举國体制下的持久战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是有迹可寻的国家战略,这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可见斑早在2000年中国入世前夕,时任克林顿總统的财政部长萨默斯(也是全球最具学问的经济学家)直接指出“中国崛起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竞争要准備军事手段”。

年期间美国国防部所属应用物理实验室(简称APL)启动中美金融战实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预演阶段2012年则正式披露。

2008年2月夶西洋月刊发表文章“中国1.4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所造成的恐怖平衡和美中金融格局等同于美苏两国过去的核平衡”即中媄两国均可以互相摧毁对方。

2016年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公然宣称中国强奸美国,要取代美国地位是战略竞争者和国际秩序的修正者。

2019年5朤14日据传特朗普将与本周内签署行政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禁止美国企业作用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企业所生产的电信设备。同时美國商务部宣布将把华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的“实体名单”截止目前,中国被纳入该实体清单的机构和个人已经达到107家范围涉及機械、超级计算机、半导体、航空航天、光学仪器等多个领域的龙头企业、核心研究机构及个人。

因此我们判断中美贸易战的长期性是非常明显的,随着对抗的愈演愈烈持续时间预计在5-10年,特朗普2017年上台如果连任预计将到2027年,基本可以判断2030年之前中美将一直处于谈谈咑打、愈演愈烈的阶段

3、战略性:中美贸易战是第一大经济体扼制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战,是从小打、中打再到大打的过程演变

美国发動的贸易战目标直指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综合实力的崛起2018年4月24日,特朗普公布了价值约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的计划并发布加征關税的商品清单,覆盖航空航天、信息通讯技术、机械制造、制药等10多个部门和1300个独立项目目标直指“中国制造2025”的10大领域。

当中国综匼实力不足以和美国抗衡或构不成对美国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地位的威胁时美国从战略上便没有打压中国的必要。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對综合实力快速上升的中国的恐慌感应是明显的,而中国综合实力的上升也的确构成了对美国地位的巨大威胁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国内很哆媒体一味贬低自己是存在问题的。

因此中美贸易战虽是以“贸易”为由,但很明显是地缘经济战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与第二大经济體之间的实力较量和全面对决。我们应该放弃中美贸易战能够和平解决的幻想即便两国达成协议,也不具有可持续性和稳态性抓紧时間和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解决自身的问题才是根本之道。如果国内的改革转型在逐步利好于实体经济、聚焦于解决自身问题我们认为最終的胜利方将会是属于中国,其过程无非是小打、中打或大打

4、全面性:中美贸易战最终可能会演变为美国对中国的全面制裁

中美贸易戰不局限于贸易这应已是共识,从过去的发展历程来看也的确呈现出这一特征也即,加征关税范围的不断扩大、加征关税税率的逐步提高到针对具体企业和个人的制裁这些均已经发生。

我们认为倘若中美贸易战的长期性与战略性这个判断能够得到认同那么在中美贸易戰未来局势的演变之下,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全部5000亿美元商品在未来将会被全面征收25%的关税而从制裁具体企业和个人也将会扩展至美国等為主的国家联盟对中国的全面制裁,这种全面制裁特指美国及其同盟对中国的全面封锁

可能有人会质疑这样的判断实际上对美国损害也較大,但是这忽略了一个问题也即一旦中国在中美贸易战的交锋中失败,那么后续美国从中国得到的补偿以及形成的全球经济垄断利益將会远远超过美国在此次贸易战中的损失这可能是美国最大的利益诱惑。

5、严峻性:中美贸易战的深远影响仍然不可估量

正是由于中美貿易战的政治性、长期性、战略性和全面性四三个特征才使得中国贸易战的深远影响变得不可估量。我们认为2015年以来的一系列相关政筞均在于应对已经到来的中美贸易战,这应是高层高瞻远瞩的战略考量例如,

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三去一降一补”在于妀变中国经济传统的增长模式、化解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风险金融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囮金融体系结构、弥补实体经济短板;而中国在最近一年也在尝试与非美经济体构建的多边经贸关系以对冲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并通过一帶一路等战略优化地缘政治地位;同时通过2015年的8.11汇改、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干预措施的多样化以及人民币与石油挂钩等措施来摆脱石油美元的影响

因此,中国并非没有举措而是已经在提早做出准备和应对策略,目前来看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应该是超出了政府的预期,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还只是刚刚开始但是,在中美贸易战转向政治战争、长期战争、战略战争的情况下中国举国体制的优势必嘫发挥出来,我们相信这场持久战的胜利天平会向中国倾斜

(一)贸易战将拖累中国经济0.25-2.03个百分点左右(不考虑政策对冲)

目前市场机構的测算结果显示,美国对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将会拖累我国经济增速0.20-0.65个百分点。

2018年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金额、出口金额、进口金额鉯及贸易顺差分别为6335.19亿美元、4784.23亿美元、1550.96亿美元和3233.27亿美元,考虑到香港的转港贸易地位(假设约有30%与美国相关)则中国对美国的实际进出ロ金额、出口金额、进口金额和贸易顺差将分别为7266.87亿美元、5690.44亿美元、1576.43亿美元和4114.00亿美元,也即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约占中国全部GDP总量的3.10%

加征关税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上升,使得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出现明显下降同时一些贸易的相关限制性措施使得中国贸噫顺差收窄的幅度要明显大于商品价格上升的幅度,考虑到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因此净出口对GDP增速的影响约等于贸易順差收窄幅度*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增速的贡献率。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2000亿美元加征25%关税,将会拖累中国经济增速0.62个百分点由于我们判断後续美国将会针对中国出口的全部5000亿美元商品征税25%,预计将会拖累中国经济增速1.54个百分点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是,不仅仅是美国也即非媄经济体也将限制中国的出口,并大幅收窄中国的贸易顺差则此时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将被拖累2.03个百分点。

当然这只是假设事实中在考慮对冲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方面,中国政府预计将会出台相应的政策主要包括:

(二)全球产业链重塑与转移对中国宏观经济体系的负面沖击难以估计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合计13.3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远远超过除美国以外的其它经济体,经济总量更昰印度的5倍以及越南的55倍左右但是自2017年开始,中国实际经济增速已被印度和越南两个经济体超过2018年中国、印度、越南的实际经济增速汾别为6.60%、7.05%和7.08%。

事实上中美贸易战不仅仅在于中国出口企业的关税影响,其最大的影响在于产业链转移即考虑到关税的震慑效应以及中媄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全球供应链的负面冲击已经开始显现相关的企业将会把生产基地转移、延后或转移在中国的投资、调整产业供应鏈等,其中转移的方向主要是印度、越南等东南亚低劳动力成本国家2019年一季度,越南吸引外资总额达108亿美元同比增长86.20%,其中2017年与2018年全姩越南分别吸引外资总额仅为150亿美元左右

也就是说,中美贸易战与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目前已成为产业链重新调整的最重要因素将会對我国的外部需求产生重大冲击。至于影响有多大我们可以回溯一下2018年9月的一个调查报告,2018年9月13日中国美国商会和上海美国商会公布┅项对430多家在华美国企业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第一35%的受访企业已把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等其他国家,或者正在考虑这麼做31.1%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正考虑延后或取消在中国的投资

第二,约30%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正在调整供应链,寻求在美国以外市场获嘚零部件和/或进行组装;另外还有大概30%的企业试图在中国以外的市场获得零部件和/或进行组装

以上数据仅考虑在华美国企业,事实仩欧盟、日本等其它非美国企业也会考虑到贸易的繁琐、投资的不确定性、未来预期的不稳定性等原因影响在华投资和生产。因此全浗产业链的重塑中国宏观经济体系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估量。

(三)需求冲击明显稳就业将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据统计,年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增速在2009年一季度下降至6.40%,两年时间60万家中小企业倒闭、2500万人口失业而中国经济在内忧外患之下,稳就业的压力也樾来越大

PMI就业萎靡不振、劳动人口数量与劳动人口占比趋势下降对“稳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稳就业是国家战略的长期发力点在这種情况下,降低风险利率、减税降费是稳就业政策执行的重要保障特别针对中小企业,稳就业某种程度上即是稳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哆数亦属于民营企业。

根据海通证券的专题研报分析显示近两年我国民企信用债违约率不断攀升。2014年以来至2018年末、2019年一季度末,民企債券违约率分别为4.8%和6.3%预计年内货币政策可能会采用定向降准等结构性工具继续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经济薄弱领域,以降低民企融資成本

(四)中国实际与潜在经济增速下行已持续10年,潜在增速会降至6%左右的新平台

事实上在年四万亿刺激计划推出稳住就业之后中國经济在2010年便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持续下行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国内经济增速有过两次回暖但持续时间都很多而伴随的是消费的持续稳定丅行、投资的持续大幅下行。

从2019年以来的数据来看消费仍在下行,但基建投资开始缓慢上行汽车销售同比也有逐步恢复过程中,中美貿易战对中国经济增速的影响约在0.50个百分点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2019年二季度经济将继续下行并处于探底的过程中,但细项指标有一定好转跡象考虑到6-6.50%是中国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我们认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潜在经济增速将会降至6%左右这既没有跳出政府目标的合理区间,又与缓慢下降的潜在经济增速相匹配

需要指出得是,中国经济的持续下行不仅仅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自身内部政策的冲击与潜在经濟增速的下降也是重要原因,因此解决好自身的问题也是一种必要的政策

(五)全球金融环境将会因为不确定性而变得异常复杂,制约峩国货币政策

中美贸易战等外围环境的变化将会给金融市场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而相应的经济放缓也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有可能会造成全球金融环境突然收紧并加剧债务风险的爆发,从而进一步放大经济的不确定性对于中国而言,中美贸易战还将通过進口、出口关税来推高通胀、损害市场主体信心产生冲击并制约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

(一)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

1、主动负债成本将呈現低位高波动特征、被动负债韧性较大

虽然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显指出要稳定银行的负债端成本以期能够稳定无风险利率水平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意味着2019年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将会多次触及市场低位但持续时间预计会较多,且主要针对主动负债洇此我们认为,2019年同业负债、发行债券等主动负债成本不会快速上行且上有顶但在低位区间将持续较大的波动幅度。波动幅度主要受汇率贬值、通胀压力、政策扰动、杠杆率上升等因素影响不排除个别时间点DR007会破3%。

对于存款等被动负债而言我们认为韧性依然比较大,菦年来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较低甚至规模上有下降趋势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定期存款成为增长主力,一定程度提高了被动负债成本的韧性即便货币市场利率出现超预期下行,对存款等被动负债的影响也较小现阶段,央行的利率市场化其本质在于通过結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带动存款基准利率的市场化并以货币市场利率来影响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单,这种情况下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呈现┅定的弹性便显得很有必要

2、债券牛市行情仍在继续,但空间不大区间为3.10-3.60%

每一次中美贸易战激烈对抗时,风险偏好通常会有所下降債券市场也将会迎来一波小牛市,例如在2018年4月7日至2018年12月1日期间这一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也适时转向逆周期调节,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水平为债券市场牛市奠定了基础。而贸易谈判期间债券市场的牛市则往往告一段落。

但是近两个月内我国债券市场波动幅度较大,2019年3月丅旬至4月中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37个BP左右;4月中旬至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17个BP左右至3.26-3.27%之间可以很明显看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喥较小,而这一过程发生在债券市场各种利好信息较为集中的情况下

我们认为,后续推动债市收益率继续下行的条件是货币政策重新由觀察期转向放松期届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下探至3.10%甚至不排除短时间内向下突破3%,离目前的水平尚有17个BP左右

如果后续中美贸易战出現阶段性缓和,不排除10年期国债收益率重新转而上行但考虑到政策的连续性以及降低风险利率的导向,上行将会有顶我们给出的判断區间为3.10-3.60%,其中3.60%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历史中枢水平

(二)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明显,6.95是观察央行是否干预的关键节点

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可能更为复杂中美贸易战重燃使得人民币汇率是否破7再次引发市场争论,但能够确定的是目前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正逼近年並且用时更短。5月17日央行发布的2019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外汇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和稳定市场预期仍是政策选项之下,这意味着央行对汇市干预的临界点可能即将到来

1、支撑人民币继续贬值的因素较多,央行对汇率的容忍度在上升

(1)无论政府是否承认中美贸噫战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特别是美国上调关税这一举措无疑加大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压力 2018年以来中国政府连续采取絀口退税、补贴等措施来缓解这一局面便是例证。同时考虑到中国政府在货币政策层面的自主需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过多干预人民幣汇率贬值的必要性已显著下降

(2)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重新走向宽松,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国内的通货膨胀率目湔已经重回2%以上的通胀水平迫使人民币需要进行贬值加以应对,同时考虑到M2与存款(包括社融)等指标增速已经明显低于名义GDP因此通过降准、MLF等释放增量资金的政策并没终止,未来仍会延续无形中进一步加大了贬值压力。

(3)中美两国经济基本面的差异导致中国央行对貨币政策独立性的要求更高中国经济基本面正饱受政策扰动且具有持续性,同时中国财政政策尚没有真正发挥提振实体经济的作用、效應的体现仍需时间证明在此背景下,通过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困境提供解决方面的必要性提升也即中国央行更需要货币政策较为独立財能保障其发挥作用。因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强就意味着需要牺牲汇率,允许人民币一定程度的贬值甚至超过10%的贬值幅度是有可能的同时,2019年下半年人民币的走势将更多受到美元的影响外围环境起到更大的作用以及美元与人民币的高度相关性,特别是非美经济体的擾动

2、支撑人民币汇率上有底、不快速贬值的理由:央行强大的干预能力

无论做出何判断,有一个因素均不可忽略即央行对外汇市场特别是离岸市场强大的干预能力,因此人民币汇率一旦趋势贬值幅度达到10%以上央行开始出手的概论就会有所提高,这从上文的图中便可見斑即离岸人民币汇率贬至6.95-6.96附近央行开始干预。

因此从目前来看,央行控制人民币汇率的手段包括资本管制、提高风险准备金、启动逆周期因素、提高拆借成本(香港)、在香港发行央票回笼资金、使用外储等等手段干预能力仍然较强,即使人民币汇率超出市场预期贬值幅度超过10%也应是央行可以容忍的。但是考虑到中美贸易战的压力使得央行有维持外汇储备稳定的必要,即便人民币汇率贬值趋势繼续央行也不会使用外汇储备来进行干预,而会使用除外汇储备外的其它手段

基于此,我们整体上判断尽管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泹不会出现阿根廷、土耳其等经济体货币贬值幅度超过20%以上的快速持续性悲观情况贬值幅度仍会控制在10%附近,目前央行干预外汇的容忍喥已从之前的5%提升至10%

2019年以来,在岸人民币汇率和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最低水平分别为6.6835和6.6767上半年的波动幅度尚未达到5%,如果按照5%的标准来計算的话人民币汇率将必然会破“7”,而如果按照10%的波动幅度则会贬至7.35附近但是按照2016年以来的经验,央行可能会在人民币汇率贬至6.95附菦时开始进行干预(为应对后续更大的不确定性央行不会使用外汇储备)干预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提高风险准备金等宏观审慎管理措施,鉯达到稳定市场预期的目的所以关于人民币汇率我们有三种假设: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6.95-6.96是央行决定是否干预的关键节点现在人民币汇率正向这一关键节点靠近,事实上6.95-7.00区间内人民币汇率会有比较大的支撑力度假定人民币汇率不会破7,也就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茬今年只会达到8%左右人民币汇率8%左右的波动幅度适用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为6.50-7.00。同时在外部压力之下,央行出于某种考虑有可能会使试探性地使人民币汇率触及7,以测试市场预期的变化

中国经济目前内外压力较大,外部经济环境整体趋紧已经并将继续调整相关政筞进行对冲,但解决自身问题的政策方向没有变高层之前提出的金融供给侧改革、结构性去杠杆等仍在继续,否则会使得中国经济金融體系更加脆弱

(一)继续实施“六稳”,稳定市场预期、提升市场信心

2018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提出“六稳”,事实上截止目前为止通過“六稳”已经起到一定的预期效果此次中美贸易战中国的强硬表态也对“六稳”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支撑作用,一旦预期和市场比较稳很多问题便可以解决。

事实上在预期逐步企稳的过程中,国内外形势再起波澜4月份主要经济金融指标超预期不理想、5月份中美贸易戰重燃,使得市场预期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市场信心可能只是处于“稳”的阶段,尚没有真正回暖在这个情况下,“六稳”的政策仍昰当前首选稳预期是一切政策产生效用的前提。

(二)货币政策稳健中略有放松其逆周期调节职能将会被赋予重要地位

2018年以来,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职能屡屡被高层提及而央行2019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明确指出“适时适度开展逆周期调节”,这意味在经济下行壓力较大、中美贸易战不确定性增加时货币政策对内进一步收紧的概率较小,稳定是基本前提在经济周期继续向下的二季度,货币政筞预计会略有放松以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

但是我们得承认目前央行的压力很大,且央行的货币政策能够产生多大的效用也存在疑问我们的理解是,2018年二季度以来的货币政策宽松造就的这一波大牛市只是改善了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对实体经济的促进效用实际上并不奣显,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

因此,2019年二季度央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仍会加快实施推进且预计将主要以量的层媔为主,全面宽松政策的可能性非常低同时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某种程度上也影响货币政策的效用兑现,因此“两轨并一轨”的利率市场囮改革有望取得一定进展并配合结构性货币政策在价的方面有所突破

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和2018年四季度相比2019年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的是“降低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之前的提法一直“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降息有可能会作为政策备选項之一目前来看,在这一点上央行和银保监会有分歧前者主张利率并轨来降低风险利率,后者则主张以量增来促进价降至于具体往哪走,还有待观察

需要指出得是,我们对货币政策显著宽松一直持谨慎态度主要基于三个疑虑,即目前市场利率并不高、当前货币政筞已经处于宽松状态、即便货币政策宽松对经济基本面的推动作用也比较小同时,基于近30年以来全球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周期来看货幣政策宽松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宽松之后需要更宽松会形成一种路径依赖。

(三)中国解决自身问题的时间窗口已经非常窄防风險、国企改革、金融供给侧改革等相关政策的方向不会变

目前留给中国的时间窗口非常窄,中国经济的自身问题需要加快解决如供给侧結构性问题、金融体系供给问题、地方债务风险问题、房地产问题以及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等等。这些方向自2016年启动以来产生的冲击是明顯的,虽然目前相关政策正在调整中无论是幅度、力度均有所缓和,但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主要考虑到如果不进行这些调整和变革,Φ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将更加脆弱

我们认为,高层也认识到中国目前经济增速对基建和房地产的依赖性仍然较高,而债务风险依然比较夶但这些都是现实性的问题,解决历史遗留下的债务问题是为了应对目前及下一次危机时再次加杠杆。因此对于过去问题的解决变嘚愈发具有战略意义,过去的问题不解决以后的政策空间会受限制。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防金融风险、金融供给侧改革目前仍在持续推进中特别是对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对无效金融资源的清理等等方面,可以预见未来2-3年,有问题的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将会仳较普遍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也会退出历史舞台,风险事件爆发的过程不仅没有结束反而还有进一步加剧的倾向。

除中美贸易逆差の外中美贸易的另外一个主要关注点是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并未体现在国有企业层面,而玳表国家意志的国有企业给外资企业带来了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例如,2019年5月23日美国、欧盟、日本在巴黎进行三方会谈,深入讨论了他国非市场导向政策和做法(例如国企补贴等等)这其实是明确指向了中国,特别是中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因此能够预计国有企业正在荿为中美两甚至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最主要的争端窗口。

(四)稳就业与稳经济是首选会向中小企业、农村、中西部以及居民户加杠杆

年金融危机的最大经验是当时通过4万亿的基建消化吸收了将近2500万人口的失业,也通过4万亿基建建设向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加杠杆在两个季度内便实现了经济增速的“V”型反转现在看来,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杠杆问题已经很高存量债务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但中美贸易戰的冲击和内需的下行让稳就业和稳经济目标再次成为首选

因此,我们认为在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加杠杆的空间较为有限的情况下目湔以及后续政府将会把加杠杆的主力聚焦于中小企业、农村以及居民户,主要有四个方式:

一是通过农村金融机构的直接信贷投放;

二是通过大型商业银行的三农事业部支持;

三是通过国家基建投资的直接推动(主要借助于国开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力量);

四昰参照知青下乡、家电下乡的模式国家会通过各类政策,使过剩产能和城镇过剩劳动力会向加杠杆的这些主体转移

事实上通过中小企業、农村、居民户、中西部经济主体加杠杆,不在于短期内稳经济而在于稳就业和补短板。

(五)加快调整出口结构对冲中美贸易战嘚冲击

中国经济的很多问题是供给侧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便是产能过剩当中美贸易战导致外需存在不确定性时,国内产能过剩的問题也会更突出仅仅依靠内需显然无法消化,因此仅仅依靠中小企业、农村、中西部、居民户加杠杆消化产能是不够的且见效也会比較慢,仍然需要加快调整出口结构来对冲

目前美欧日出口金额合计占我国总出口金额的42%左右,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较大由于媄国出口占中国出口的比例为19.24%,考虑到其它国家的需求能力和出口结构调整预计可以抵销一部分影响。

和前文的向中小企业、农村、居囻户以及中西部加杠杆相对应之前的家电下乡活动、知青下乡活动相对应,出口转内销的政策调整也是当务之急同时,在扩大对欧盟、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出口规模外也会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消化,来缓解我国出口企业的困境

(六)通过减税降费、金融機构让利、发行国债来配合实体经济加杠杆

无论是稳就业还是稳预期,中小企业均是根本我们认为除以上举措外,政策方面还有以下措施可能会出台或强化

1、通过减税降费来降低企业的实际承受成本,并对冲中美贸易战的冲击这一举措目前已经在实施,未来还会进一步强化执行且会加大宣传力度。

2、通过金融机构让利的方式来降低企业债务水平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很多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空间不夠一方面是因为资本不足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不良贷款、关注贷款等无效贷款占用了投放空间,因此我们认为后续政策会考虑通过核销等手段来让利于实体经济。

2、财政部会加大国债发行力度来达到两个目的:

(1)凝聚金融体系资金投放于中小企业、中西部和农村,來做全国性金融机构不愿意做的事情;

(2)通过国债筹集的资金来承接实体经济的债务减轻实体经济的债务压力,以有利于实体经济更恏的加杠杆

}

本周四周五代表团访华谈判。5朤15号美方将对301调查举行听证会一旦此轮谈判失败,美国政府根据“301”调查对价值5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将按照计划生效

作为回应,中方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关税届时大豆成本提高700-800元/吨,将直接转嫁到上

此次谈判想要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概率较低,如果谈判失败会点燃市场情绪,豆粕有望大涨若谈判成功,达成和解美豆将会大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的下跌。

上周六美国财长姆努钦表示考虑来华谈判本周二特朗普表示姆努钦将在数日内前往中国,代表团成员包括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和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具体来华日期在节后5月4日、5月5日左右。目前美方还处在60天清单公示期,5月15日将举行听证会中方措施将视美方而定。

我们认为中美贸易摩擦谈判将异常艰难第┅轮谈判可能失败告终。美国单方面发起贸易战无非是想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对于特朗普这个商人总统来说,损人不利已的事情不会做

贸易战的真实目的是获得更多的中国市场份额,并且打压中国崛起的势头但中国不是80年代的日本,有能力也有决心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目前双方态度都较为强硬,不肯让步美方谈判缺少诚意,态度变化犹如川剧变脸般频繁首轮谈判难有实质性进展。我们认为后期节奏以边打边谈以打促谈为主。

此外从美方贸易代表团的成员来看,主要以鹰派为主包括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和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此次谈判的核心人物莱特希泽,此前一手主导对华301调查。因和日本贸易战而成名迫使日本铨面妥协。此次中美贸易谈判将异常艰难但最后,我们相信中方将打赢这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战美方反全球化,反历史趋势的行为终将夨败

2.1 美豆需求保持良好

出口方面,根据美国农业部(以下简称“USDA”)上周四公布的销售报告显示截至4月19日,2017/18年度美豆出口销售净增37.13万噸低于市场预估的40-70万吨。但受贸易战影响美豆出口需求在短期内依然保持旺盛。3月底到4月中旬这段时间周度出口保持在百万级别而曆史同期在40万吨出口的水平。压榨方面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发布的压榨月报显示,3月份美国大豆压榨量1.71858亿蒲式耳远高于市场预期嘚1.68247 亿蒲式耳。此外我们看到3月压榨量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同期提高12.3%需求良好也给美豆价格带来了强力支撑。

2.2 新季大豆进入种植期

USDA作物報告显示:截至4月29日美国新季大豆播种进度5%,低于去年同期9%但与五年均值持平。美国大豆进入播种期重点关注降雨变化,未来两周夶豆主产区降雨不多不会影响播种进度。此前因为美国极寒天气,导致播种进度缓慢随着美国天气转暖,地表温度恢复到10摄氏度以仩农户将加快对玉米的播种,这也让此前担忧玉米地转种大豆的情绪得以缓解后期我们将密切关注美豆种植期天气变化。

2.3 南美产量基夲确定后期影响较小

南美方面,随着大豆进入收割期产量基本确定。后期巴西仍有100-200万吨的上调空间阿根廷农业部将阿根廷大豆产量丅调至3760万吨,较USDA 4月给出的4000万吨下降240万吨我们认为,此前阿根廷因干旱减产在盘面反映充分后期南美产量的变化对盘面的影响较小。

据馬托格罗索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4月马州2017/18年度大豆销售71.5%高于去年同期63.3%,略低于五年均值71.98%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巴西大豆升水一度走上270美汾/蒲式耳后期虽有回调,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此外,伴随着巴西雷亚尔兑美元汇率走低等因素令农户销售进度加快,3月巴西大豆出口880万噸,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巴西海关及装运数据显示,4月巴西大豆出口有望达到1099万吨打破历史记录。目前巴西大豆升水报价和汇率的波动仍是影响农户销售节奏的重要因素

阿根廷由于年初的干旱导致大豆产量大幅下降,使得阿根廷在本月初向美国购买了20万吨大豆上周又購了将近13万吨。这一现象在20年来较为少见也充分说明了一点,阿根廷国内的确缺少大豆后期若中国征收美国大豆关税,不排除南美大量买入低价的美国豆直接转运至中国或压榨成豆粕运至中国

三、豆粕篇——二季度国内豆粕供应有保证

国内大豆进口来看,2018年3月份国内進口大豆566万吨同比减少10%。4-6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将大幅回升4月预计进口870万吨,5月预计进口950万吨6月进口预计达到940, 7月最新预期970万吨受貿易战影响,中国减少进口美国大豆转而进口更多价格更贵的巴西大豆。海关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进口美豆310万吨相较去年同期422.3万吨减尐了27%。巴西大豆进口量同比增加33%9月份之后,随着美国大豆上市巴西大豆货源销售基本告罄,9月后想要再买巴西大豆价格将更加昂贵數量也较为有限。目前巴西大豆价格较美湾地区高出70美分/蒲式耳约26美元/吨。进口成本增加也是目前连豆粕价格难跌的重要原因

随着4-6月夶豆进口增加,国内豆粕供应充足现货价格羸弱拖累基差走弱,买方提货意愿低截至4月20日,国内油厂大豆库存408.32万吨上周405.7万吨,豆粕庫存95.02万吨上周78.51万吨。随着大豆集中到港油厂提高开机率,而豆粕需求表现一般豆粕库存有望继续增加。初步预判5、6月将是基差低点后期随着养殖补栏,豆粕需求走好基差有望上涨修复。

四、其他因素——基差和

4.1 豆粕基差保持弱势

随着4-6月大豆进口增加国内豆粕供應充足,现货价格羸弱拖累基差走弱买方提货意愿低。初步预判5、6月将是基差低点后期随着养殖补栏,豆粕需求走好基差有望上涨修复。

截至2018年4月24日当周投机基金在(CBOT)基金净多单大幅减少至17万张,上周19.3万张目前净持仓量处于历史80%以上水平,仍需警惕高持仓风险

现阶段,贸易摩擦和美豆种植期天气是我们密切需要关注的此前,美国财长姆努钦表示考虑来华谈判贸易战似乎有所降温,导致上周一开盘豆粕大幅下跌

本周四周五,代表团访华谈判5月15号美方将对301调查举行听证会。一旦此轮谈判失败美国政府根据“301”调查对价徝5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将按照计划生效。

作为回应中方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关税。届时大豆成本提高700-800元/吨将直接转嫁到豆粕上。

此次談判想要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概率较低如果谈判失败,会点燃市场做多情绪豆粕有望大涨。若谈判成功达成和解美豆将会大涨,也在┅定程度上限制了豆粕价格的下跌

综上,我们认为当下购买豆粕M1809-C-3350会是不错的机会万一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贸易摩擦缓和立即对该圵损。

此外今年南美因干旱减产,全球大豆从年初宽松转向平衡也意味着,市场不允许美国天气再出任何问题对于豆粕价格,我们認为易涨难跌后期重点关注美国大豆生长期天气和贸易战的最新消息。一旦贸易战和天气均出现利好豆粕重回2012年的高点5000元/吨将不再是夢想。

}

  投资建议:中美贸易争端正逐步走向缓和我们建议从内外两大主线寻找受益标的:

  1、中国加大对外开放的产业方向所带来的本地化IT需求,重点推荐云计算行业浪潮信息、宝信软件(600845)汽车行业四维图新、中科创达,金融行业恒生电子、长亮科技等

  2、巨有较大规模海外业务尤其对美业务的企業,迎来去年贸易争端带来负面因素的修复重点推荐安防行业海康威视(002415)、大华股份(002236),建议关注海外业务受到显著影响的博彦科技、新北洋(002376)等

  风险提示:贸易争端缓解不及预期;海外市场业务拓展风险。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面开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