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把我的钱偷光输了,现在他养我。算不算经济独立

淤鱼雨玉的推荐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淤鱼雨玉 的推荐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SharePosts', fpost:'1d6c1b7e_fea6b31',userId:,blogListLength:30};&p&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702种职业做出了研究,发现,&b&在将来的20年之内,47%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b&。&/p&&p&下面是一些职业被取代的风险。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56f42de5a4b49fad18abe30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56f42de5a4b49fad18abe309_r.jpg&&&/figure&&br&&ul&&li&&b&高危职业有:
&/b& &/li&&/ul&&p&底层文员,行政人员, 贷款专员,法律助理,司机,物流运输人员
等等。而初级的程序员也有一半可能会被AI取代。。。
&/p&&ul&&li&&b&风险较低的职业包括了:&/b& &/li&&/ul&&p&律师,演艺人员/娱乐圈人士,外科医生,小学老师 等等。&/p&&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ffb0e0ec94eb0cec29ed9_b.jpg& data-rawwidth=&918& data-rawheight=&4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ffb0e0ec94eb0cec29ed9_r.jpg&&&/figure&&br&&p&可以看出,&b&容易被取代的职业&/b&包括下面几个特点:&/p&&ul&&li&不需要与外界交流&/li&&li&和数据/数据分析相关 (基础的)&/li&&li&有明确定义的任务和规则 &/li&&li&机械化的劳动 &/li&&/ul&&p&&b&不容易取代的职业特点&/b&:&/p&&ul&&li&需要与人/社会直接的交流接触
&/li&&li&需要个性化服务&/li&&li&有创造性&/li&&li&有个人影响力/品牌/资源&/li&&/ul&&p&更多的职业在这里:&/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oxfordmartin.ox.ac.uk/downloads/academic/The_Future_of_Employment.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oxfordmartin.ox.ac.uk/d&/span&&span class=&invisible&&ownloads/academic/The_Future_of_Employment.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p&&p&不少人没有体验过,也可以了解下第1-3次工业革命,全球化,国企改革吧。AI/机器人就是第4次工业革命的一部分啊。&/p&&p&即使一些工作失去了,一些人也没法转业,我乐观地相信总体来说社会更高效,产能和生活水平会提高的。&/p&&p&AI/机器人可以让人们从很多枯燥重复危险的工作里解放出来,去做更有创意的事情或者不需要工作就能享受生活。比如扫地机器人,按摩椅之类已经很常见了。&/p&&br&&p&&b&----------------- 小广告,欢迎参加我的Live!-----------------&/b& &/p&&p&&b&自动驾驶无人车如何影响地产, 房价与商业?&/b&&/p&&br&&p&&b&入口:&/b&&/p&&p&&a href=&https://www.zhihu.com/lives/499200& class=&internal&&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a&&/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7bbacbcf97d3c108811cb_b.jp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7bbacbcf97d3c108811cb_r.jpg&&&/figure&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702种职业做出了研究,发现,在将来的20年之内,47%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下面是一些职业被取代的风险。
高危职业有:
底层文员,行政人员, 贷款专员,法律助理,司机,物流运输人员 等等。而初级的程序员也有一半可…
很多人猜答主的学校,看评论里啦嘻嘻,还意外炸出了许多校友。&br&离得近的还可以来我们学校看花,最近开了好多花,贼漂亮~&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3b8a925f35c342bac51b_b.jpg& data-rawwidth=&894& data-rawheight=&6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3b8a925f35c342bac51b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f2a610f378fcdb51d6fb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f2a610f378fcdb51d6fb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62f3f49ce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62f3f49ce_r.jpg&&&/figure&&br&&br&————————————分割线——————————&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5135dfd6b6abcbf45a95e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5135dfd6b6abcbf45a95e_r.jpg&&&/figure&&br&去年夏天在图书馆背书的时候认识的安保大叔,人很和善脸上总挂着笑,有时还喜欢扯着人唠嗑。&br&有一次我在图书馆二楼等人,大叔正好站在出口,于是便闲聊起来。零零碎碎都是些家长里短,抱怨自己的儿子不争气,不好好学习……过了一会儿朋友正好借完书出来,准备走的时候,大叔突然说道,还是要好好念书,以后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了,不像我,也没啥文化,能干的只有这个。&br&&br&我看着他的眼睛用力朝他点头,一瞬间从那双浑浊的眼睛看到我爸妈的影子。想到高考完,我爸一脸郑重的对我说,从今以后你就是大人了,自己要对自己负责。我和你妈没用,能给你的就只有这些了,你想要什么就自己去争取吧,我和你妈在你身后永远支持你。&br&&br&多少父母望女成凤盼子成龙,开始我一直偏执的觉得是父母太自私只顾自己的脸面。后来才发现,原来他们所真正希望的,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好一点。希望孩子优秀,这样能抓住的机会多一点,能多一些机会去选择生活的方式,去看外面的大千世界。而不是跟他们一样,被困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锅头灶尾,田头地尾,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很多人猜答主的学校,看评论里啦嘻嘻,还意外炸出了许多校友。 离得近的还可以来我们学校看花,最近开了好多花,贼漂亮~ ————————————分割线—————————— 去年夏天在图书馆背书的时候认识的安保大叔,人很和善脸上总挂着笑,有时还喜欢…
&p&-&/p&&p&&br&&/p&&p&我想用这一篇文章阐明社交的本质,从而在根本上终结所有的社交问题。&/p&&p&&br&&/p&&p&这篇文章一共七千多字,写到最后的时候我有一种预感,这篇文章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一生。&/p&&p&&br&&/p&&p&.&/p&&p&&br&&/p&&p&&br&&/p&&p&社交在本质上分为两种。一种是&b&「共情社交」&/b&,一种是&b&「功利社交」&/b&。&/p&&p&&br&&/p&&p&&b&共情社交是指为了获得情感联结与情感体验,打发无聊,或是有共同的兴趣等而产生的社交行为。&/b&&/p&&p&&br&&/p&&p&这种社交不涉及利益的交换,且绝大多数人自小产生的社交行为都是源于这种共情类的需求。&/p&&p&&br&&/p&&p&&b&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他的共情社交会逐渐的减少;并且在同一年龄与阶层中,一个人的心智越成熟、能力越强、社会地位越高,他的共情社交就会越少。&/b&&/p&&p&&br&&/p&&p&——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朋友越少,越长大越难和别人交心;还有为什么两个原本社会地位一样的人,其中一个发达了之后就会疏远另一个的原因。&/p&&p&&br&&/p&&p&共情社交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在于:&b&当一个人的心智尚未成熟独立时,或是当他社会阶层较低、生活不如意时,他需要从朋友那里获得情感上的联结和支持。&/b&&/p&&p&&br&&/p&&p&我们可以看到,&b&在生活中那些越成熟、越独立的人就越是对共情社交不在乎。&/b&&/p&&p&&br&&/p&&p&因为他们的人格和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足够完善,无论是情感还是物质,他们都不需要“朋友”来给他们提供支持。&/p&&p&&br&&/p&&p&那么有些人可能会说了,那还有一些明明心智很成熟、也很热爱社交的“交际花”,这又如何解释呢?&/p&&p&&br&&/p&&p&那是因为,那些交际花要么只是单纯地喜欢「和很多人一起玩」这件事而已,就和一个人喜欢骑马、喜欢打球一样。&/p&&p&他就算不和这群人玩,和另一群人一起嗨也是一样。&/p&&p&即便他长期的喜欢和某一群人一起玩,那也是因为就像你骑马时特别喜欢某一匹,打球时某一球拍用的最顺手,仅此而已。&/p&&p&只不过是当面向的对象变成人时,也多多少少的会被掺杂上一些情感的因素。&/p&&p&&br&&/p&&p&要么是他建立这么多的社交关系只是为了筛选出足够有价值的「功利社交」的对象,他在做的事情只是依托着“社交”这一表象进行互利伙伴的挑选与关系建立罢了。&/p&&p&&br&&/p&&p&&br&&/p&&p&&b&功利社交是指为了达成某一目的,或是从对方身上获得利益而产生的社交行为。&/b&&/p&&p&&br&&/p&&p&这种功利性社交在小孩子一开始挑选玩伴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p&&p&&br&&/p&&p&比如在班级里面大家都倾向于和零食最多、玩具最多的小孩做朋友;&/p&&p&我们都喜欢和不会欺负我们、不会抢我们东西的人一块玩;&/p&&p&如果你的干脆面每天都分给一个小朋友一半而他却从来不分给你,那你最后会放弃这个朋友;&/p&&p&&br&&/p&&p&&b&随着一个人心智的完善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他会越来越注重社交的「效益性」。&/b&&/p&&p&即一段社交关系能带给他怎样的利益,和这个朋友继续交往有没有价值,甚至是和一群老朋友一起吃饭还有没有必要。&/p&&p&&br&&/p&&p&「功利社交」有两个基本前提:&/p&&p&&br&&/p&&p&一&b&是“有效”信息的交互传递。&/b&(这个信息是广义的,在人际交往中的如语言、情感、物质、知识等都可以包括在这个信息的范畴内。)&/p&&p&&br&&/p&&p&沟通的本质就是信息的传递。&/p&&p&而有效是功利性社交的一个基本要素。&b&人们产生功利社交行为之前基本上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当我和你产生社交时,我们的交流应该是有价值的,而不是毫无意义的闲扯和浪费时间的各说各话。&/b&&/p&&p&&br&&/p&&p&一个最起码的前提是,我们能够理解双方所表达的意思。&/p&&p&&br&&/p&&p&你和一个没玩过LOL的人谈论补刀和打野技巧,和一个不懂金融的人谈股票,你给一个廉洁公正的领导送礼希望提拔你,那么这样的“沟通”就是无意义的。&/p&&p&&br&&/p&&p&&b&二是较为“对等”的价值水平。&/b&&/p&&p&&br&&/p&&p&这个价值水平并不仅仅只是指社会地位。它依据的是具体情况和个人的评判标准。&/p&&p&&br&&/p&&p&比如你是个百万富翁,你最喜欢看别人翻跟头,那么一个翻得一手好跟头的乞丐还是白领还是小商贩对你而言都是有价值的。&/p&&p&&br&&/p&&p&那如果这个翻得一手好跟头的人也同时渴望一个有钱的朋友,那你们的价值水平就算是“对等”的。&/p&&p&&br&&/p&&p&而如果这个翻得一手好跟头的人视金钱如粪土,他只喜欢会踩高跷的朋友,那你这个百万富翁对他而言就是无意义的,你们的价值水平就并不对等。&/p&&p&&br&&/p&&p&功利性社交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够从对方那里获得一定的利益或是得到帮助,如果一个人和你的差距极大,你很清楚这个人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可能给你带来丝毫的利益,那么这段社交关系对于你而言就是无价值的,所以你本能的就会舍弃。&/p&&p&&br&&/p&&p&&b&一个人的心智成熟到一定程度后,他对共情社交的需求会下降到几乎为零。&/b&旧的社交关系只有在两个人还能够产生有效交流的前提下才能继续维持。大多数情况是:你的那些比你强的朋友默默地舍弃了你,而你也悄悄地舍弃了那些比你弱的朋友。&/p&&p&&br&&/p&&p&当我们能够分清这两种社交时,其实很多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因为许多问题的产生最根本的就在于人们对于社交的认知是不清晰的。&/p&&p&&br&&/p&&p&一个最常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把这两种社交类型混为一谈。&/p&&p&最常见的就是:有&b&一些人认为他的「共情社交」的朋友为他做那些「功利社交」朋友的事情,是理所应当的。&/b& &/p&&p&&br&&/p&&p&比如:&/p&&p&&br&&/p&&p&因为你在国外,你的很多朋友不给你代购费找你帮忙代购,你拒绝,他们就说你不够朋友;&/p&&p&因为你是学英语的,你朋友找你帮忙翻译论文,你费心费力帮他弄完最后连句谢谢都没有;&/p&&p&因为你是学摄影的,朋友就让你“免费”给他拍照,并以“不就是按几下快门么”为理由;&/p&&p&&br&&/p&&p&这些都是典型的分不清社交边界的表现。&/p&&p&&br&&/p&&p&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观念一向是将功利社交与共情社交混为一谈。&/p&&p&“朋友就是要相互帮助的,朋友就是要互相麻烦的啊”这种观念在国人身边普遍流传。当你的一个“共情朋友”向你提出“功利需求”的时候,如果你拒绝就会背上“不够朋友”的恶名。&/p&&p&这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往往还会被美其名曰“够义气”、“显得亲切”、“有人情味”等一系列「高大上」的概念。&/p&&p&&br&&/p&&p&所以在中国「经营人脉」的方式就是「拉关系」,先和你套近乎,成为“朋友”以后再提出「功利性需求」对方就不好意思再拒绝了。&/p&&p&这本质上其实就是:试图通过建立「共情人脉」来从对方那里获得「功利性」的利益交换。&/p&&p&&br&&/p&&p&&b&正是因为「中国式边界不清的社交」模式,才会令很多人迷信于“人脉管理”,“为人处世之道”,“社交技巧”等等这些「无用」的鸡汤。&/b&&/p&&p&&br&&/p&&p&那些所谓的面试时捡了纸团获得了好工作,谈生意时对方看你很有礼貌就和你合作等故事,全都是没有过真正的社会经验、或是忽悠涉世未深的学生的YY鸡汤而已。&/p&&p&老板、HR、需求方等没有人是傻子,&b&当一个价值比你高的人决定是否要和你建立「功利性」社交关系时,那只取决于你在这段「功利关系」中是否有足够的价值。&/b&&/p&&p&&br&&/p&&p&老板招人最根本的看的是你能否将工作做好,即便在考虑你的品行时也是在借此衡量你在工作岗位中的价值和是否足够稳定。有礼貌、会说话等这些只能是在你「价值足够」的前提下才能起到一点儿锦上添花的作用。&/p&&p&&br&&/p&&p&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观念对于人们思想的革新,现在的中国那些过去的社交观念正在逐渐被革新,无论是职场、情场、生活等各个方面人们的思维都更加的偏向于现实性、且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也在逐渐的更加清晰,过去的那一套靠“情分”来办事的法则已经在逐渐失效。&/p&&p&&br&&/p&&p&所以我们要意识到:对于「共情朋友」你只能理直气壮地向他提出共情类的需求。比如当你难过时可以要求他陪伴你,当你无聊时可以叫他一起玩,当你开心时可以拉着他一起疯。&/p&&p&&b&但是当你们涉及到「功利性」的交际时,你应当按照「功利社交」的方式去和对方沟通。&/b&&/p&&p&&br&&/p&&p&你的朋友再有钱,当你危难时他借钱帮助你这从来都不是理所应当的、这也绝对不是他的“义务”,你应该对此怀有感恩,并写下欠条算明利息。&/p&&p&至于他要不要利息或是把这钱白送给你不要换了,那是他的事情,你应该意识到的是「共情朋友」从来都没有义务对你做出「功利性帮助」的必要。&/p&&p&&br&&/p&&p&&br&&/p&&p&而这同时也意味着,&b&当你的「共情朋友」向你提出超出边界的需求时你完全有百分之一百的权利拒绝他。&/b&&/p&&p&&b&决定是否帮助他的选择权完全在你手上,你不应该为他的不幸或问题负责,你也完全不需要在拒绝了朋友的请求时心怀愧疚,而对方也完全没有任何的权利因为你不帮助他而指责你。&/b&&/p&&p&&br&&/p&&p&&br&&/p&&p&同时由此还可以延展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b&不要讨好别人&/b&。&/p&&p&&br&&/p&&p&这个讨好不仅只是那种明显的、或是病态的低姿态对别人无底线的讨好,而是一切形式、一切场合、对任何人的讨好都是——&b&无用的&/b&。&/p&&p&&br&&/p&&p&当人们在面对价值比他高的人时,几乎都会本能的感觉到不同程度的「自卑」,这种自卑是源自于动物本能的对危险的恐惧,因为自然的生存法则是比你强大的个体拥有杀死你的能力和权力。&/p&&p&&br&&/p&&p&因此当人们讨好别人时,其实最根本的动机是为了规避风险。还有第二个动机是希望从对方那里获得什么。获得对方的好感,获得称赞,获得亲密感,获得对方掌握的信息,获得对方手里的资源,等等。&/p&&p&&br&&/p&&p&有很多人被自己总是会去讨好别人而困扰,他们一方面对自己总是习惯性的会在别人面前摆出低姿态这一点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会在面对别人时不由自主的放低自己的位置。他们很想不再去讨好别人,但却又总是控制不了自己。&/p&&p&&br&&/p&&p&实际上任何一个惯于讨好的人只要理解了一点之后马上就能停止讨好了。&/p&&p&他需要理解的就是——讨好无用。&/p&&p&&br&&/p&&p&&b&讨好起不到任何作用,讨好不会令别人喜欢上你,讨好不会令别人接受你,讨好不会令别人看得起你,讨好不会让别人愿意平白无故的就帮你,讨好不会令别人把有价值的信息透露给你。&/b&&/p&&p&&br&&/p&&p&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这只取决于你自身的价值和你所用的手段。除非你只是一时的把讨好作为一种手段去和别人拉近关系,否则你只是在做着一件很蠢的事。&/p&&p&&br&&/p&&p&因为讨好不仅无用,还会令别人认为你是低价值的,你越讨好越是会不受人待见,你越讨好越是会被别人不当回事。&/p&&p&&br&&/p&&p&你理解了社交的本质,你理解了别人如何对待你最根本的是取决于你是谁、取决于你的价值,然后你还需要学会一种交际方式,你就能不卑不亢的和别人相处了。&/p&&p&&br&&/p&&p&这种交际方式叫做&b&「对事不对人」&/b&。&/p&&p&&br&&/p&&p&我们绝大多数人在与人相处时都已经不知不觉中习惯了做价值评判与动机揣测,同时还会很容易在情绪出现波动时严重影响到理性和思维逻辑,尤其是在和别人意见不一致时,几乎所有人都会由“讨论”变成“维护自己的观点”。&/p&&p&&br&&/p&&p&&b&从你的角度而言,你要在和别人沟通时停止对别人人格或价值上的评判,而仅仅是阐述事实。&/b&&/p&&p&比如:小李你这个工作做得不好而不是小李你这个人真没用;&/p&&p&阿强你在我危难那次没帮我而不是阿强你真没义气;&/p&&p&小赵把狗熊推粪坑里了而不是小赵真是个智障啊;&/p&&p&&br&&/p&&p&从别人对你的角度而言,&b&当别人说你某事做得不好、某一行为有失分寸、某一场合举止失礼时,你应当理解为那的确只是对你的行为的评价、而不意味着对你整个人的否定。&/b&&/p&&p&&br&&/p&&p&而同时,&b&当一个人在与你沟通时总是对你做价值评判,或是借由一件事情攻击你、否定你,你应当意识到这绝对不意味着真的是你不好,而是对你做评判的人愚蠢且被情绪冲昏了头脑。&/b&&/p&&p&&br&&/p&&p&如果你发现和一个沟通时经常会由就事论事的讨论转变为由情绪控制的攻击,那你应该直接放弃在今后和这个人交流的必要。&/p&&p&&br&&/p&&p&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每次当我告诉别人:你最好放弃这个朋友、也许绝交是更好地选择、你应当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感受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的时候,他们总会觉得我的这种观点太无情、太自私了。&/p&&p&&br&&/p&&p&他们认为我对「友情」太过不尊重了,对待朋友也太过的随意。假如是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发小的话也能轻易放弃吗?再说如果按照我的这种对待朋友的态度那估计身边的朋友会很少很少。&/p&&p&&br&&/p&&p&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b&衡量一个人是否能做你的朋友的标准从来就不是“你们认识了多久”、“你们的感情有多么深厚”这些问题,而是随着你的成长也在改变着的你的新的择友标准。&/b&&/p&&p&&br&&/p&&p&要知道「人是会不断改变」的这句话是在意味着,随着你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你的社交关系也必然要随着有所改变。&/p&&p&&br&&/p&&p&而且在你没有明确自己的择友标准和交友原则之前,你所遇到的一切朋友其实只不过是“碰巧和你相遇的一些人”而已,你们只是因为每天见面,一起玩,一块聊天,然后就成为“朋友”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理论上来说你遇到的任何人只要和你相处的时间足够久就都能成为你的“朋友”了。&/p&&p&&br&&/p&&p&所以实质上很多人所谓的“朋友”只不过是「恰好认识了的人」而已。&/p&&p&&br&&/p&&p&真正的「朋友」必然是有一定门槛、符合你的一定要求,并且由于社会交际的随机性,再加上每个人一生中能分配在社交上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b&每个人其一生中真正的朋友「必然」是很少的。&/b&&/p&&p&&br&&/p&&p&因此在对待社交时我们应该持有的一个心态是开放式、不强求、&b&以自己的需求和评判标准为主导的。&/b&&/p&&p&&br&&/p&&p&同时我建议你「尽可能的减少无效社交」。&/p&&p&「当你的心智足够成熟/感觉自己在和一些朋友相处感觉很累/或者是你自己已经很清楚你不想再和某些人继续交往下去但碍于面子又不好直接终结关系的时候,你应该直接终结这些关系」。&/p&&p&&br&&/p&&p&&br&&/p&&p&当然很多人在看到这里的时候会说:以自己为中心怎么可能交到朋友,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有求于人的时候你还能以自己为主导?&/p&&p&同时他们可能还会担心:减少了朋友、很很多人终结了关系,那如果被群体排斥了怎么办?遇到了问题没有人帮忙怎么办?&/p&&p&&br&&/p&&p&所以接下来的这个建议至关重要,并且也是我为你写这篇文章的核心目的:&b&你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价值。&/b&&/p&&p&&br&&/p&&p&要注意,我绝对不是在玩成功学、心灵鸡汤那一套吹嘘努力的重要性、鼓励你追求成功。相反,我的观点是:并不是人人都要成功,人应该做他自己,应该追求「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去迎合别人。&/p&&p&&br&&/p&&p&所以这个「提升自己的价值」是建立在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前提下。&/p&&p&&br&&/p&&p&只有当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当你在做自己的时候,你才能够遇到「真正」的朋友。&/p&&p&两个都在伪装,都在表演,都在为了生活而生活的人是不可能真的成为朋友的。因为他们都没有见到真实的对方,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磨合,又怎么可能成为朋友呢?&/p&&p&&br&&/p&&p&所以这整篇文章都是为了让你明白:&b&做好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b&&/p&&p&&b&社交和朋友不重要并不是说我们就完全不需要在意这些,而是因为「朋友」和「良好的社交关系」是在你「做好自己」之后自然而然就会伴随而来的。&/b&&/p&&p&&br&&/p&&p&&br&&/p&&p&所以虽然我前面的话语写的虽然有些偏激和看起来好像有些极端,但实际上我绝对不是在告诉你你可以完全不在意人际关系了,你就完全的无情,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非常强硬,不是这样的。&/p&&p&&br&&/p&&p&你永远要记得在人际交往中一个最起码的原则是:&b&不要主动去得罪别人。&/b&&/p&&p&&br&&/p&&p&我希望的是,你通篇看下来之后能够对社交这个概念有一个真正的理解和透彻的认识,然后你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才能轻松自然,不再拘泥于人情礼节、不被别人道德绑架,不错误的为别人的问题负责。&br&&/p&&p&&br&&/p&&p&&br&&/p&&p&其实很多人都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需要朋友。&/p&&p&他们仅仅是从小被教育、模模糊糊的就被大人灌输了“朋友多了很好”“多和其他人搞好关系”这种概念就理所当然的接受了要多和别人交友的这种设定。&/p&&p&并且,社会将没有朋友、不爱交际就定义为“孤僻的”、“奇怪的”,大人们都会认为孩子不爱交际就是不好的。&/p&&p&&br&&/p&&p&实际上随着逐渐的成长你会发现,其实我们的社交需求真的并没有那么的重要。&/p&&p&可能我们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更多的并不是友情带来的快乐和开心,而是不得不伪装的痛苦,和早已疲惫的应付。所以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很多人要勉强自己。&/p&&p&&br&&/p&&p&&br&&/p&&p&&br&&/p&&p&就像很多人其实并不喜欢读书,他们没有并不想多么成功,他们也不想做个好人,他们觉得衣服随便穿穿就好,他们觉得没必要为了权力地位金钱什么的活的那么累,他们想要的可能是那些只有少数人才想要的,他们并不想去关心房地产、汇率、股市等这些概念,他们可能觉得买房子装修好麻烦还不如租一辈子房子比较轻松,他们可能觉得并不需要亲密关系所以单身一辈子更自在,等等。&/p&&p&&br&&/p&&p&&br&&/p&&p&但是他们却在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下,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追求着自己并不想要的东西,伪装成自己并不想成为的人,挑选“别人会觉得好看”的衣服,做着“别人”会羡慕的工作,为了“物质”或是“稳定”而和一个自己并不想要的人结婚。&/p&&p&&br&&/p&&p&他们日复一日的这样生活着,她们的内心无时无刻不被痛苦和迷惘折磨着。&/p&&p&&br&&/p&&p&他们来找我们这些心理咨询师,质问自己怎么了,他们迫切的想找到答案,为什么自己不开心,为什么自己活的这么累,为什么自己总是时常会感到人生没有意义,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不如意和痛苦,为什么自己总是很纠结很矛盾。&/p&&p&&br&&/p&&p&其实答案很简单:&/p&&p&&br&&/p&&p&&br&&/p&&p&他们根本就没有在活着。&/p&&p&&br&&/p&&p&&br&&/p&&p&他们并不真的是他们自己,他们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在迎合别人的眼光,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为了让伴侣不离开自己,为了不丢失一份能户口的工作,为了不去面对自己所害怕的事物,为了避免错误和别人异样的看法,为了避免“未来”的风险,为了为“以后”做打算,为了…………&/p&&p&&br&&/p&&p&这样的lists可以列到无限长,只要你还是要拒绝成为你自己,只要你还是要拒绝为自己负责,那么任何理由你都可以拿来当&b&借口&/b&。&/p&&p&&br&&/p&&p&&br&&/p&&p&但是现在只要你愿意真正的活过来,只要你下定了决心不再为了别人而活,只要你理解了人生的本质,那么你现在就可以卸下那些伪装,你可以试着去追求你想要的生活,你现在就可以开始制定开始新生活的计划,你现在就可以成为你自己。&/p&&p&&br&&/p&&p&其实当你真的开始去做,不,甚至是你当你开始考虑的时候你就可以发现,你所畏惧的那些其实都并不真的都是那么的困难,很多问题也并不是无解的而是只要你愿意去做,都的确是有解决的办法的。&/p&&p&&br&&/p&&p&问题只是在于你有没有愿意去解决问题的决心而已。&/p&&p&&br&&/p&&p&&br&&/p&&p&那么到这里有些人可能已经在头脑中有了一些想法了,但是他们对于什么叫做“做自己”,怎样“成为”自己这个问题还是会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因为当他们在思考怎样做自己的时候马上又会冒出来下一个问题:什么是“自己”?自己要做什么才算是“做自己”呢?&/p&&p&&br&&/p&&p&当你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是找不到答案的。因为所谓的“自己”根本就不存在。&/p&&p&&br&&/p&&p&&br&&/p&&p&那既然自己不存在还怎么做自己?&/p&&p&&br&&/p&&p&&br&&/p&&p&不需要想这个问题。&/p&&p&&br&&/p&&p&让自己放松,让自己感到舒服,吃你爱你的食物,买你喜欢的衣服,看你爱看的电影,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着急,慢慢来。&/p&&p&&br&&/p&&p&&br&&/p&&p&这就是活着。&/p&&p&&br&&/p&&p&&br&&/p&&p&&br&&/p&&p&-&/p&&p&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别忘了&b&点个赞&/b&~&/p&&p&&br&&/p&&p&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b&炼己者&/b&
ID:fengxuwake
关注后回复 &b&知乎 &/b&,可以获得我精选的9本高质量电子书。&/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bb3f299bcee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bb3f299bcee7_r.jpg&&&/figure&&p&&br&&/p&&p&我的微博:炼己者风墟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eibo.com//profile%3Ftopnav%3D1%26wvr%3D6%26is_all%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炼己者风墟&/a&&/p&&p&&br&&/p&&p&关于怎样成为你自己,我在这个回答里有详细阐述: &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确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 风墟的回答 - 知乎&/a&)&/p&
- 我想用这一篇文章阐明社交的本质,从而在根本上终结所有的社交问题。 这篇文章一共七千多字,写到最后的时候我有一种预感,这篇文章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一生。 . 社交在本质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共情社交」,一种是「功利社交」。 共情社交是指为了获得情…
&p&如今这个社会,一方面适龄单身青年似乎面临着强大的婚育压力,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婚或晚婚。而使得年轻人们变得不想结婚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对婚姻的害怕——对承担责任的害怕,对失去单身自由的害怕,对未知婚姻生活的害怕等等。今天借着题主的困惑,我们来聊聊恐婚这个话题。&/p&&h2&&b&现在适龄青年都变得不想结婚了吗?&/b&&/h2&&p&尽管婚姻被证明有诸多好处,但“延迟结婚承诺”的现象仍然越来越普遍。2012年的美国“全国家庭成长调查”(NSFG)称,从1982年到年,20-35岁男性和女性的初次结婚年龄一直在变晚,而在年,非婚同居的比例则从1982年的3%上升到11%(Copen, 2012)。&/p&&p&有趣的是,在对婚姻的理解上似乎出现了性别差异。根据the PewResearch Center在2012年发布的美国青年人婚姻观调查数据,同样是在18-34岁的年龄段里,男人和女人在15年内的观念变化趋势非常不同。&b&认为“一段成功的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的男性从1997年的35%下降到了29%;而持有这一观点的女性,则由1997年的28%上升到了37%。&/b&&/p&&p&在《恐惧、害怕和焦虑的百科全书》中,&b&恐婚(Gamophobia)的定义是“对结婚或进入稳定关系的恐惧”。&/b&它的反义词是“单身恐惧症”(anuptaphobia),即害怕不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但在这个词背后的个体却可能代表了不同的想法、观点和状态。&/p&&p&与恋爱、同居或其他关系相比,婚姻的制度性更加明显。它既是你们对彼此的承诺,也会使你们在法律上成为夫妻,这通常意味着:&/p&&p&&i&当你们决定中止关系的时候,也需要通过正式、合法的途径;即便你们离婚,也需要以合法的方式来划分财产;如果有一方出现生病、没有自理能力的情况,另一方有权替Ta做出身体和经济上的决定;如果一方死去,另一方有继承Ta的财产的权利;你们在婚内生下的孩子会被认为是双方共同的孩子,双方都要对其负有养育责任;即便离婚,双方也有继续抚养孩子的义务……&/i&&/p&&p&&b&这意味着,当你选择了一个结婚对象,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你们还在不在一起,都很难从彼此的人生中完全走开。&/b&&/p&&h2&&b&当恐惧婚姻的时候,你在恐惧什么?&/b&&/h2&&p&&b&1. 失去的可能性和机会成本&/b&&/p&&p&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机会成本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它指的是,但我们从一系列互斥的选项中,选出了最好的一项时,我们与此同时就失去了所有拥有其他选项的机会,失去了其他次好选项的价值。而已经选出了最好的一个选项,是一个理想中的情况,现实中我们都希望做一个这样的“理性人”而又往往无法确定现有的是否是最佳的。&/p&&p&选择一个人结婚,就意味着失去了所有可能的其他对象(毕竟在约定俗成的婚姻中,亲密关系是排他的)。这句话听起来一点都不浪漫,但所有恐婚的个体心里,可能或多或少、或模糊或明确,都有过这样的考虑。这本身也符合社会科学中普遍的假设:每个人都是朴素的经济又理性的个体,都会本能地权衡可能的收益。&/p&&p&&b&2. 害怕丧失绝对自主&/b&&/p&&p&但第1点,并不是很多人恐惧婚姻的最大方面。随着心智的成熟,人们很容易理解到,世界上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Mr/Ms.right;只有Mr/Ms. Okay。你和其中某个人相遇,是你们共同经历的时间、事件、在过程中和对方相处的一切经历,把对方变得不可替代,互相磨合成了Mr/Ms.right. 这时,人们就不会那么害怕“沉没的机会成本”——因为无论是对于感情、专业、工作,“沉没的机会成本”恐怕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幻象——当初真的选择了那个路径,走得近了说不定发现还不如现在这个。&/p&&p&更多人最主要害怕的,是失去对自己的绝对控制权。选择和一个人进入一段互有承诺的关系,不可避免的意味着会需要在某些时候做出个人的妥协。好的感情,考虑更多的是“我们”的利益,而不再是“我”的利益。但很显然,两个人的利益总不会是永远一致的。&/p&&p&&b&一旦结婚,未来所有重大的人生选择,可能都不得不考虑进对方的感受和利益。而这种束缚、不自由、牺牲感,对一些人来说会带来很多不适。&/b&&/p&&p&&b&3. 对婚姻失败的恐惧&/b&&/p&&p&研究者发现,很多人恐惧婚姻,是因为在还没有结婚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婚姻破裂的后果。一项针对非婚同居伴侣的研究发现,三分之二(67%)的伴侣表示,他们经常会有对未来可能离婚的恐惧——这是影响了他们的婚姻观和结婚计划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且,无论是对于中产阶级,还是工薪阶层来说都是如此。这种对失败的恐惧,对婚姻中可能出现的欺骗、背叛、拒绝、离弃的焦虑,都可能和童年时一些没有被识别和解决的创伤有关(Jamison, 2011)。&/p&&p&有一类人害怕婚姻,是因为在过去的经历中见证了不好、不吸引人、令人痛苦或麻木的婚姻,这可能是来自于他们的父母,家人或者其他亲近的人,他们担心自己会重演(reenactment)父母的套路(Curtis,1994)。&/p&&p&&b&4. 害怕需要承担的责任&/b&&/p&&p&害怕婚姻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不想长大”导致的。&b&“彼得潘综合症”&/b&(Peter Pan Syndrome)是流行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由 Dan Kiley在1984年提出,意为&b&成年人(多指男性)在社会上表现出不成熟、在面对“长大”这件事时会出现非理性恐惧的现象&/b&,具体表现包括&b&不负责任、缺乏自信、依赖心强、难以坚持、关系障碍&/b&等(Kiley, 1984)。&/p&&p&这样的人在面对一些需要负担起责任的情境时就会恐慌地逃开,比如要为自己做出人生选择,担负起经济上的责任,或者做出结婚的承诺。&/p&&p&&b&5. 害怕失去自我的边界&/b&&/p&&p&当我们进入真正的亲密关系时,都要经历边界的转换。而婚姻,无疑意味着个人的边界会最大限度地缩小和削弱,你需要将自己的生活和另一个人融合在一起。边界的削弱甚至接近消失,难免会使人焦虑。&/p&&p&边界的转换和融合可能是非常现实的,比如,你们要在法律意义上和彼此建立联系,在经济上和对方纠缠在一起(即便你们经济独立,也很难做到毫无瓜葛),你们要将各自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资源与对方分享。还有一些边界的转换是心理层面的,由于和对方的边界融合,你会感到在情感上更脆弱,更容易受到伤害,会有失控感和被操纵感。&/p&&p&婚姻咨询中经常提到,婚姻中的斗争往往都围绕三件事:钱、性、家务分配。而双方对边界的一致的认识,对于处理这三件事都有帮助。&/p&&p&&b&6. 害怕未知&/b&&/p&&p&在我们之前的推送中曾提到(i.e., 《对未知的恐惧》),对于一些人来说,最坏的情况不是一个糟糕的结果,而是不知道结果。当我们面对婚姻时,也是面对着这样的一种不确定感:你要尝试和接受一种全新的关系,在这段关系中,未来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你无法在当下控制它们。所以,面对不确定感时,我们很有可能会产生回避的态度,因为不迈出那一步,就意味着可能的负面后果都不会发生(Curtis, 1994)。&/p&&p&&b&7. 害怕被完全真实地看见&/b&&/p&&p&这真的是很多人恐婚的原因。&/p&&p&因为婚姻意味着你会被很大程度地暴露在对方面前。你的痘痘、肚腩、邋遢的生活习惯。你甚至可能要和另一半一起经历你们衰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变迁,你们难免会皮肤松弛、头发斑白或掉落、身材走样。与身体的退化同时发生的,还有智力的迟钝和精神上的退化,这些都会让一些人觉得难以接受(Austrom, 1984)。&/p&&p&内心深处,你害怕自己被完全的看见。虽然学习了很多“我要接受自己”、“我要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但实际上还是没有把握自己能否在完全被看见以后,仍完全被爱。——毕竟远远地看都是更吸引人的。&/p&&br&&p&最后,其实文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恐婚者——卡夫卡,他从来不缺少爱情,却从来走不进婚姻。年轻时他曾经因为悔婚而接受“审判”,之后又和同一个对象两次订婚又悔婚,最终他承认自己没有结婚的能力。他说,“同女人在一起生活很难。人们这么做,是陌生感、同情心、肉欲、胆怯、虚荣逼出来的。”虽然这句话极度政治不正确,但从中我们的确能感受到一个恐婚者的焦灼。&/p&&p&读完这篇回答的“适龄青年”们,你们又是为什么不想结婚呢?是源于上述的对婚姻的恐惧吗?如果是,你们为什么会恐婚呢?记得留言哦~&/p&&br&&p&以上。&/p&&p&原文发表于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I1OTAwNDc1O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93d77c349ea6a7bdb36ad%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恐婚时我在恐什么?| 7个恐惧婚姻的理由&/a&&/p&&p&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a href=&https://www.zhihu.com/org/knowyourself-1/activities& class=&internal&&KnowYourself - 知乎&/a&&/p&&p&&i&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i&&/p&
如今这个社会,一方面适龄单身青年似乎面临着强大的婚育压力,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婚或晚婚。而使得年轻人们变得不想结婚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对婚姻的害怕——对承担责任的害怕,对失去单身自由的害怕,对未知婚姻生活的害怕等等。今天借着…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df0c49c0c748a0ad20c13f511b158d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df0c49c0c748a0ad20c13f511b158df_r.jpg&&&/figure&&h1&&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47f11c666ad30a42a0dcca_b.png& data-rawwidth=&980& data-rawheight=&1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b47f11c666ad30a42a0dcca_r.jpg&&&/figure&十年前我因荒废时间而恐慌&/h1&&p&年期间,我经常因为自己白天虚掷时光而感到恐慌和懊悔,然后又无法克制的在《金鳞》、《亵渎》、Dota、《武林外传》或者工体酒吧消磨一个晚上,沉入梦乡前却又后悔懊恼。&/p&&p&记得那时经常深夜跑到工字厅前的树林里发呆,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何去何从;记得那时抱着VICS门口的小树大吐特吐;总想做点什么,但是却没有自制力,也找不到方向。&/p&&p&现在30多了,已经不再玩游戏,不再看网络小说,不再追剧,主要看对话节目、体育、纪录片,当年反复想克制的坏习惯,慢慢都不见了;由于有很多跟年轻人接触的机会,发现90%的年轻人仍在经历我当时的状态——&strong&因为无法自制而自责,因为看不进去书而自责,因为荒废时光而自责。&/strong&&/p&&p&其实没必要自责,除了天生的顶尖人物以及吹牛不上税的键盘党,&strong&99%都是普通人,注意力、集中力、自制力对我们来说,都是稀缺资源。&/strong&&/p&&h1&&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2b0b99c8c22a90d10c1a_b.png& data-rawwidth=&980& data-rawheight=&1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d2b0b99c8c22a90d10c1a_r.jpg&&&/figure&其实名人年轻时也是如此&/h1&&h2&1. 胡适&/h2&&blockquote&&p&《胡适留学日记》卷一中累计有「打牌」记录36次(二月1次、三月1次、四月3次、五月3次、六月3次、七月11次、八月10次、九月4次),日戒牌「昨日,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此后日记中再没出现过打牌二字。&/p&&/blockquote&&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4bbff297bfd76ebc77e2b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4bbff297bfd76ebc77e2b_r.jpg&&&/figure&&br&&strong&摘抄胡适先生1911年的几则日记&/strong&&/p&&blockquote&&p&2月20日,“连日似太忙碌,昨夜&strong&遗精&/strong&,颇以为患。今日访Dr Wright,询之,医云无害也。余因情其遍差脏腑,云皆如恒,心始释然。作植物学报告。” &br&8月4日,“化学第四小考,极不称意;平生考试,此为最下。打牌。” &br&8月5日,“打牌。”【原来胡适先生当天没考好,第二天也会打牌】 &br&8月10日,“夜早睡;连日或以读书,或以打牌,恒子夜始寝,今日觉有不适,故以此矫之。” &br&9月4日,“今日为劳动节(Labor Day),为休息之日。打牌。”【胡适先生这个打牌理由满分!】&/p&&/blockquote&&h2&2. 季羡林&/h2&&p&季羡林老师在《清华园日记》里是这么写他大三大四的生活的:&/p&&blockquote&&p&二日 &br&今天作Faust的Summary,&strong&无论多好的书,even Fausteven Faust。只要拿来当课本读,立刻令我感觉到讨厌&/strong&,这因为什么呢?我不明了。 &br&过午看女子篮球赛,不是去看想[打]篮球,我想,只是去看大腿。因为说到篮球,实在打得不好。&/p&&p&三日 &br&今天整天都在预备Philology,真无聊。我今年过的是什么生活?不是test,就是reading report,这种生活,我真有点受不了。&/p&&p&四日 &br&今天早晨考Philology,不算好。 &br&过午作Faust的Summary,也不甚有聊。 &br&这几天来,一方面因为功课太多,实在还是因为自己太懒,Hilderlin的诗 &br&一直没读,这使我难过,为什么自己不能督促自己呢?不能因了环境的不顺利,就放弃了自己愿意读的书(写文章,也算在内)。&/p&&p&五日 &br&今天又犯了&strong&老毛病,眼对着书,但是却看不进去&/strong&,原因我自己明白:因为近几天来又觉到没有功课压脑袋了。我看哪一天能把这毛病改掉了呢?我祈祷上帝。 &br&零零碎碎地看了点Hilderlin,读来也不起劲,过午终于又&strong&到体育馆去看赛球&/strong&。&/p&&p&二十一日 “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p&&/blockquote&&p&以及最吸引我的这一句:&strong& “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strong&季先生真性情! &br&&/p&&h2&&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cea5dbe5f1bb25c1e18_b.png& data-rawwidth=&1647& data-rawheight=&11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cea5dbe5f1bb25c1e18_r.jpg&&&/figure&3. 先总统蒋公&/h2&&p&在《蒋介石日记》记载的可不全是这样的:&/p&&blockquote&&p&1931年9月20日 &br&“苟为吾祖吾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北,永无人格矣……卧薪尝胆,生聚教训,勾践因之霸越,此正我今日之时也。” &br&1931年9月22日 &br&“日人侵略实行,世界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于是开始矣!不知各国人士能见及此否?”&/p&&/blockquote&&p&其实还有这些劲爆内容: &br&蒋公从福建到香港時,曾在日记中写﹕“香港乃花花世界,余能經受考驗,就看今天!”結果蒋公当天晚上去做了大保健,日记自述“我的毛病就是好色也!”也经常自我批评为何不能戒色。&/p&&blockquote&&p&蒋公在路上看见美女后,在日记中自述「見艷心動,記大過一次」&/p&&p&蒋公在鼓浪屿期间,还去找陪酒小妹:「色慾為害於精神、肉體、德業、名譽之最烈者也,如不能力戒,將終為一生之惡」,「晚間,滋慾熾烈,不可復抑並致墮落『晚餐招妓雪麗紅侍酒』青樓之無情亡義,不知害死多少英雄矣」;「晚往森福家待花,竟不如願,又討一場懊悔,介石介石,汝何不能戒色也。一時回館睡。」&/p&&/blockquote&&h2&4. 值得千古传诵的事不会重复出现&/h2&&p&倘若人人都能闻鸡起舞,就不会流传下来祖逖的故事; &br&倘若人人都能割袍断义,当世大儒不会只有管宁一个; &br&如果人人都能凿壁偷光,那古代会多出无数个近视眼;&/p&&p&狼狈为奸、勾搭成奸、笑里藏刀、穷奢极欲、抛弃妻子、恩断义绝……这些成语的原型是泛指的人,说明这些事情才是经常发生的:) &br&&/p&&h1&&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6b33abb3c27f3a3cbcaed6ffe7089567_b.png& data-rawwidth=&980& data-rawheight=&1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6b33abb3c27f3a3cbcaed6ffe7089567_r.jpg&&&/figure&专注和自制是稀缺资源&/h1&&h2&1. 每人每天专注力的上限&/h2&&p&九成人都经历过考试前的夙兴夜寐加班加点通宵学习吧,比如我就曾用7天学完了整本高数,也有人用一个月时间通过了CPA考试;但是这些事情是有上限的! &br&长期(一个月以上)高度专注的从事某项工作后:&/p&&ul&&li&首先发生精神涣散,无精打采;&/li&&li&其次是心魔来袭,念头纷至沓来;&/li&&li&第三是效率下降,错误百出;&/li&&li&第四是身体抗议,无法入睡;&/li&&li&第五是长睡不醒,以金融和IT行业居多。&/li&&/ul&&p&国家的安全生产制度中为什么强调充足的休息时间?为什么在高强度工作如高温高空低温作业时需要给工人安排更多的休息时间?为什么工厂都是三班倒?因为人的专注时间,或者叫有效工作时间是有上限的,一般人就是在6个小时左右,加上一定的休息时间能够达到10个小时;超过这个时间,事故率、故障率、次品率就会大幅上升;高速公路上连续开车时间的限制,飞行员执飞时间的限制;本质上都是为了适应人类天性,保障安全。&/p&&p&为免有人用富士康或者纺织行业跟我抬杠,提前说明:人类就算脑子一片空白,在形成肌肉记忆以后,也能够机械的完成大部分重复性工作;所以富士康员工的确加班,但是一人长期负责一道工序,闭着眼睛都不会做错;但是加班的员工已经无法从事创造性、精密性或整体性的工作了。&/p&&p&反正我发现开发如果为了Debug长时间加班的话,代码质量基本上就是改好一个Bug,创造三个Bug。&/p&&p&我工作一天后,想在晚饭后7:00-10:00学习,但是无法专注,看着每个字都在飘,完全无法组合并理解含义;反而游个泳以后再从9点学到12点,效率倒还不错。&/p&&h2&2. 欲望和专注&/h2&&p&我们恨不得想一次做完所有的事情:&/p&&ul&&li&大学生想完成繁重的大学学业(正经大学课业很重)、恋爱、社交、学习游泳、学习散打、玩三国杀、创业、锻炼身体、学好英语;&/li&&li&年轻人想快速挣钱,快速提升,快速成功,快速上床,快速健身,快速学语言;&/li&&/ul&&p&我们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是生而为人的本能;各种不同的目标和欲望,把我们一阵推拉后,仍然放在原地。是的,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和目标,随波逐流的生活,自然一事无成。哪怕只是专注的学一门技术,学上10年都是高手了。&/p&&p&这也是成功人士总是凤毛麟角的原因,同时具有天赋、专注和自制力的人少之又少。&/p&&h2&3. 自制力是极度稀缺的天赋&/h2&&p&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核心原因:天赋、专注和自制力很少同时存在同一个人身上。 &br&我们想每天11点前睡觉,可是没有; &br&我们想戒片戒撸,可是没有; &br&我们想每天健身,可是没有; &br&我们想下班学习,可是没有; &br&我们想高效工作不刷微博知乎朋友圈,可是没有;&/p&&p&我实践了9年的GTD,什么番茄工作法、吃掉青蛙法、要事第一、项目分解法之类的试了一个遍,最后只能选择跟我的内在握手言和。&/p&&p&我会进行项目分解,记下每日待办,按要事第一的原则不断完成,但是我不再奢望自己能持续工作学习12小时,我只要求我自己每天能够保留6个小时的高度自制和专注,这样就可以分给工作三个小时,分给业余三个小时了。&/p&&p&但是我惊喜的发现如果我真的能每天保证三个小时的课余训练时间,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很多。游泳可以连续游1小时,三个月时间写了60多篇文章,考试准备还算充裕,看了三本书,给公司做了几个大项目的可研报告……真的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p&&p&当面子与里子握手言和,让能力与目标势均力敌; &br&真的快乐。&/p&&h1&&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463b4b47e8e78c746c2851c2fed39310_b.png& data-rawwidth=&980& data-rawheight=&1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463b4b47e8e78c746c2851c2fed39310_r.jpg&&&/figure&风物长宜放眼量&/h1&&p&在33岁时回首10年前:&/p&&ul&&li&当年的痛苦、纠结、懊恼,现在都成了下酒的笑话;&/li&&li&当年学的技术、手艺,现在都成了混饭的本事;&/li&&li&当年撩过的姑娘,现在都成了孩子他妈;&/li&&li&当年背的古文看的名著,现在都成了创造力的源泉;&/li&&li&当年在论坛写的经验分享,现在哥还是一个传说;&/li&&li&当年积累的销售和项目经验,现在成了我特有的竞争优势;&/li&&li&当年看的网络小说,现在都拍成了电影电视;&/li&&li&当年北京6千一平嫌贵,现在6万一平抢着买;&/li&&/ul&&p&所以,各位同学不必对自己要求那么高;&/p&&ul&&li&如果你具备超人的天赋,祝你早日踏上人生巅峰;&/li&&li&如果你确定自己是普通人 &br&听我的,只要每天保证4个小时的全神贯注工作学习的时间,确定一个方向,坚持十年,你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尽管这一条没多少人能做到。&/li&&/ul&&p&&strong&以十年的维度看&/strong&,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强迫自己&strong&持续努力&/strong&;&strong&而不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然后自怨自艾自我放弃&/strong&。&/p&&p&再说句大白话,对年轻人来说,好色、打游戏、消磨时光、朋友聚会、恋爱、啪啪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季羡林先生有时发呆有时跑去看妹子没耽误他成为大师;胡适先生沉迷打牌8个月但说戒就戒没耽误他成为大师;先总统蒋公喜欢女色也没耽误他开疆拓土领导抗战成为历史人物;&/p&&p&只有放弃本来就稀缺的自制力和专注力,才会让你彻底平Diao庸Si下去。 &br&&strong&只要你能在专注的时候全力以赴,等专注力归零的时候就放开来玩,那么你一定会有一个闪亮的未来&/strong&。&/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7415bcf3aa6d3ac785bc_b.png& data-rawwidth=&980& data-rawheight=&1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7415bcf3aa6d3ac785bc_r.jpg&&&/figure&&br&一个月前召集了一个计划执行群,一共有46人参加,在每周不更新进度就会被踢出的规则下,群里只剩下24人,走了一半;不算打卡,真正有意识做计划拆分并脚踏实地实施的,更没几个人了。&/p&&br&&p&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strong&任易&/strong&」 , 您能够看到更多有用的分享。有问题的话欢迎来我的公众号「&strong&任易&/strong&」问我,只要零碎时间能回答的,我就随手答了,毫无保留,权当给家人积德。&/p&&p&如果你觉得需要很长时间针对性的讨论,或者需要具体分析,那么可以通过在行、值乎搜索「&strong&任易&/strong&」向我咨询。 &/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f9b0def7c10a3e1b8d16a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
十年前我因荒废时间而恐慌年期间,我经常因为自己白天虚掷时光而感到恐慌和懊悔,然后又无法克制的在《金鳞》、《亵渎》、Dota、《武林外传》或者工体酒吧消磨一个晚上,沉入梦乡前却又后悔懊恼。记得那时经常深夜跑到工字厅前的树林里发呆,不知…
&p&-&/p&&p&有一句众所周知的俗语,叫做“浪子回头金不换”。&/p&&p&但但凡是有足够生活阅历与眼界的人想必都清楚,浪子回头这种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p&&p&一个在婚姻中经常出轨的人能变得忠贞,一个嗜赌的人能戒掉毒瘾,一个强调选专业要看重经济回报的父亲能够理解热爱钢琴的女儿,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往往小到——只会在电视剧和小说里上演。&/p&&p&&br&&/p&&p&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不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之类的关乎人的本性的问题,而是我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的,一个导致人很难改变,导致人与人之间很难相互理解的根本因素,我将其称为——&b&「本位价值标准」&/b&。&/p&&p&&br&&/p&&p&(在这里我先要建议你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因为后面讲的内容领会和理解起来会比较艰涩,你可能需要将这篇文章反复阅读四五遍才能读懂我想教给你的一些方法和技巧。&/p&&p&但我强烈建议你不要因为怕麻烦而错过了这个稍微有些繁琐的学习过程,因为哪怕你只领会了后面我所提到的一种思维方法,那么从现在起你看到的世界就会是和以前不一样的。)&/p&&p&&br&&/p&&p&我发现这个概念的起因是,在一个商场里,我看到一对母女在买衣服。&/p&&p&母亲说,你买这个粉红色的吧,粉色的好看。&/p&&p&女儿说,我喜欢那个白色的,款式很洋气。&/p&&p&然后她们两个就陷入了争执之中,母亲强调这个颜色好看,女儿强调那个款式洋气。&/p&&p&&br&&/p&&p&通过对这对母女的观察我迅速理解到了一个关键点,他们两个对买衣服这件事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p&&p&母亲的标准是:衣服的颜色漂不漂亮。&/p&&p&女儿的标准是:衣服的款式好不好看。&/p&&p&&br&&/p&&p&重点就在于这个评判标准上。&/p&&p&对于这个概念稍一推敲你会发现,人的很多评判标准和价值倾向通常是固定不变的。&/p&&p&比如你在街上看美女的时候总倾向于看那些腿长的,我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想先寻找有没有什么捷径,那些嗜赌和出轨的人倾向于优先让自身欲望得到满足。&/p&&p&&br&&/p&&p&那么这种在一个人身上固定下来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倾向,就是我所说的「本位价值标准」——一个人在处理同类问题时总是按照这个标准去评判,一个人在做出选择时总是带有这一种价值倾向。&/p&&p&所以认清一个人的本质的关键,就在于摸清楚这个人的「本位价值标准」究竟是什么。&/p&&p&&br&&/p&&p&通常而言,从五个维度上对一个人的本位价值标准做出分析之后,基本你就能够对这个做出大致的判断了。&/p&&p&&br&&/p&&p&这五个维度是:&/p&&p&&br&&/p&&p&自我AND他人&/p&&p&欲望AND责任&/p&&p&理性AND感性&/p&&p&未来AND现在&/p&&p&真实AND虚伪&/p&&p&&br&&/p&&p&倾向于「自我」是指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人际交往中通常都能很好的去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p&&p&倾向于「他人」的通常比较擅长照顾他人和为他人付出,能很好的协调人际关系,并拥有不错的人缘;&/p&&p&&br&&/p&&p&倾向于「欲望」的人通常会有些冷血,并且在追求自身欲望的满足时会很投入。嗜赌的人在赌博时、追求权力的人整夜不成眠的算计时、有名校情结的人用功读书时,这些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p&&p&倾向于「责任」的人通常都会是很不错的妻子/丈夫、子女/父母、领导/下属。这一种倾向的人一般会心智比较成熟,但如果是那种从小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过度负责的话,则是比较悲哀的;&/p&&p&&br&&/p&&p&倾向于「理性」的人会更务实,有着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缺陷也很可能在于,他们很难体会和理解到情感世界中的细节和过程;&/p&&p&倾向于「感性」的人会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和自身的感受,他们通常会很敏感,对生活体验会有着更为强烈的反应;&/p&&p&&br&&/p&&p&倾向于「未来」的人看问题会目光长远或是好高骛远,他们通常都有些浪漫主义,他们会因为对未来美好的期待而热爱生活,或是因为对未来的悲观预测而消沉失落;&/p&&p&倾向于「现在」的人能心安的活在当下或是及时行乐,他们通常会偏向现实主义,他们能充分的享受当下生活的每一秒,或是限于一时的困境而灰心丧气;&/p&&p&&br&&/p&&p&倾向于「真实」的人通常都会直率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类往往都是值得信任的,并且做事都比较的脚踏实地,但他们的直率有很多时候也会很容易伤人;&/p&&p&倾向于「虚伪」的人往往会更加灵活,他们思路活跃,不淤泥阻滞,但通常可能会不够沉稳,且好钻营,反而往往会舍本逐末,或是只会做些表面功夫;&/p&&p&&br&&/p&&p&但在用这五个维度试图去分析一个人之前,还要先确定的一个前提是:&b&这个人在这一维度上是「成熟」的还是「幼稚」的。&/b&&/p&&p&&br&&/p&&p&比如:&/p&&p&&br&&/p&&p&成熟的「自我倾向」是指这个人能很好的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尊严,他能明确自己的边界所在;&/p&&p&幼稚的「自我倾向」则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世界中心的全能自恋。&/p&&p&&br&&/p&&p&成熟的「虚伪倾向」是指这个人不滞于物,手腕灵活,能分清现实,随机应变;&/p&&p&幼稚的「虚伪倾向」是指这个人浮于表面,毫无真才实学,而热衷于钻空子,走捷径;&/p&&p&&br&&/p&&p&所以,这五个维度中的每一部分都只是一种客观的描述,虽然在用词上“真实”“虚伪”这样的表达会由于我们的沟通习惯而令很多人认为真实的特质就是好的,虚伪的特质就是不好的。&/p&&p&但事实上每一种倾向本身都是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的,关键在于这种倾向本身的程度,和不同倾向组合后的最终后果。&/p&&p&&br&&/p&&p&「物无美恶,过则为灾。」&/p&&p&过度的自我就是自负,过度的为别人负责就失去了自我的存在感,过度的理性就体会不到情绪层面的美好,过度的感性就脱离了现实,且脆而易伤。&/p&&p&&br&&/p&&p&所以这五个维度中的两个部分都不是绝对的,而是都有着不同的「程度」。适度的自我和极端的自我,这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p&&p&同时,每一维度的两部分其实也都不是对立的。并不是说这个人有着「自我」倾向他就在所有的情况中都是这样的,他就完全不会为他人考虑了。&/p&&p&而是每一个人的本位价值标准都是非常复杂的,并且都具备着一定的&b&「综合性」&/b&和&b&「具体情境性」&/b&。&/p&&p&&br&&/p&&p&我想我有必要好好解释一下这种「复杂性」。&/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63b59e3dacb906ea3eed97d3c5fe57a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8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63b59e3dacb906ea3eed97d3c5fe57af_r.jpg&&&/figure&&p&&br&&/p&&p&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只能思考「简单」的问题,这个简单是指,问题框架内的所有存在因素都能够清楚的被看到,处理这个问题的规则也显而易见,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他们只需要简单粗暴的做加减乘除的运算就可以了。&/p&&p&而真正「复杂」的问题是那些规则没那么清晰,框架内的问题因素也不清晰,需要你真正用脑子去「思考」的问题。&/p&&p&&br&&/p&&p&不回你短信的就是渣男,接收难民就是圣母癌,抵制乐天就是民粹,这种给事物贴上粗暴的标签,并以一个并不严谨的规则进行推导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非常常见。&/p&&p&&br&&/p&&p&「复杂」的思考方式首先是不要先入为主的给事物贴上标签,A可能的确很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不会被感情所打动。&/p&&p&B的确通常比较自私,但现在所处的情境是他的孩子正身处危难之中。&/p&&p&C在自身的欲望层面上是偏成熟的,但在情感层面上却是幼稚的。&/p&&p&&br&&/p&&p&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复杂的思考方式是困难的,因为他要考虑和处理的信息因素非常多,同时还要考虑到问题的「综合性」——即多方因素组合在一起的对冲或叠加效果,比如:「理性」「责任」「他人」倾向的人可能会在一个将他的「欲望」倾向勾引到极致的情境中而丧失理智,做出背叛妻子的事。&/p&&p&&br&&/p&&p&所以这又涉及到了「具体情境性」,在不同的情景框架下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情境会对人有不同的抑制或激活。&/p&&p&&br&&/p&&p&所以这就是我想讲的「复杂」的思维方式:&b&先理清情景框架,确定运行规则,再分析这个框架下的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冲,叠加,或刺激释放。&/b&&/p&&p&&br&&/p&&p&这种思维方式的本质,是一种&b&“编码”思维。&/b&&/p&&p&&br&&/p&&p&即将客观的现实世界中的所有因素分析,整理,筛选,确定所有相关的有效因子,推理这些因子在当下这一情景下是按照怎样一种规则运作的,那么根据这样一种规则运转下去后,会导致一种怎样的结果。&/p&&p&&br&&/p&&p&比如:在我前面这桌有三个女生,她们三个已经聊了一个多小时,一个女生坐在一边,身体后倾,穿职业装,气度自如,对面两个女生看起来更年轻,其中一个在玩手机,另一个女生在和对面的职业装女生交谈。&/p&&p&那么我首先要思考的是,在“咖啡馆”“三人会谈”“看起来有些陌生”“可能是商务会谈”“一人玩手机不参与的”“一方成熟且职业”这样一种情境是由什么样的因素支撑起来的?&/p&&p&在这样一种三方关系里她们的相互作用的规则是怎样的?&/p&&p&在这样的三个人中,其中一个参与者在低头玩手机却无影响这意味着什么?&/p&&p&&br&&/p&&p&坦白讲,我的这些思考当然不可能得出什么样的结果,我也不可能分析清楚这些人的会谈会有一个怎样的结果,而且她们在聊什么也和我没有关系,即便我把她们分析的清清楚楚对于我也并没有丝毫的意义。&/p&&p&&br&&/p&&p&但关键在于这种思维的方式逐渐令我体验到一种“与上帝同在”的感觉(当然是夸张的),我想一些程序员朋友们可能偶尔也会体验到这样的感觉,制定规则,添加因子,就能令一个“世界”运转起来。&/p&&p&&br&&/p&&p&那么回到我们前面所讲的「本位价值标准」,这一点和“编码”思维结合起来的给我带来最直观的一个好处就是,我几乎能够在半天左右的时间里就对一个人有一个大致的掌握,甚至在一些非特殊情境里能对他的行动和反应做出准确地预测。&/p&&p&&br&&/p&&p&另一方面,这种思维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分析,自我反省的方式。&/p&&p&&br&&/p&&p&比如当我尝试给我自己编码分析时,会发现我的一些固化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倾向其实在不断地限制我。&/p&&p&&br&&/p&&p&其中最主要的两点,一个是我过度的「欲望」倾向,导致我缺乏自制力,逃避责任,容易成瘾,追求即时反馈,无法推迟自己的满足感。&/p&&p&一个是过度的「虚伪」倾向,我会下意识地希望不劳而获,好走捷径,不够踏实,擅长表演和包装,有些时候无法承受生命的实相。&/p&&p&&br&&/p&&p&这种自我分析,其实也是令我能够真切的意识到,「本位价值标准」对一个人的影响的原因。&/p&&p&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一开始就能那么迅速的理解到「本位价值标准」的存在的原因。&/p&&p&&br&&/p&&p&因为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弥漫着一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几乎在处理所有问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都是,我喜不喜欢,我舒不舒服,我想不想做,这件事会不会令我痛苦。&/p&&p&我始终都是在追求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由此所导致的就是,我对痛苦的承受能力弱的可怕,内心有些过度的脆弱,而且几乎本能地会逃避所有的责任。&/p&&p&&br&&/p&&p&最关键的是,由于我过于的“聪明”(这种聪明是指一种小聪明),所以我非常「合理」的将我的这种过度的逃避责任,追求欲望享受「偷换概念」为做自己、自我实现、成为我自己等等。&/p&&p&但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物无美恶,过则为灾。」适度的追求让自己舒服,这对那些过度为别人而活、缺乏生命体验的人而言,当然是对口的良药。&/p&&p&但过分的追求欲望的满足,实质上只是在令我非常浅显的游移于世界的边缘。&/p&&p&&br&&/p&&p&「拥有承担责任的心态,拥有面对挑战和困难的基本素质」之后的&做自己&,和「追求自身的欲望满足,害怕痛苦,逃避责任」的&做自己&&b&完全是不同的两码事情。&/b&&/p&&p&&br&&/p&&p&所以我之所以能够真切的意识到「本位价值标准」的重要性是因为,我通过这样一个角度血淋淋的看到了自己是多么的丑陋,幼稚,和脆弱。&/p&&p&&br&&/p&&p&我时常对来访者说的一句话是,&b&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b&&/p&&p&&br&&/p&&p&觉察就意味着你发现了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是怎样的,当你“看见”“自己的”“模式”时,其实就意味着,“你”已经和这种模式“分离”了。&/p&&p&接下来甚至不需要你刻意做什么,你只需要努力的保持觉察,你就能够逐渐从这种模式中脱离出来。&/p&&p&&br&&/p&&p&就像很多人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内在客体关系模式后,他会清楚地意识到,他之所以害怕和别人发生冲突是因为他内在的那个父母会在与他发生冲突时打他,骂他,否定他。&/p&&p&也就是说,他害怕的其实并不是在他眼前的这个人,产生害怕感受的也不是现在的他,而只是童年时给他留下过创伤的那种情境在当下这一刻被重新体验了而已。&/p&&p&所以如果这个人能够逐渐分清楚过去和现在,模式和现实,他就能够从创伤的阴影中走出来。&/p&&p&&br&&/p&&p&当然,觉察毕竟只是改变的开始,而不能完全等同于改变。&/p&&p&觉察的意义在于,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你会停止之前的做法,并尝试和以前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和行动方式。&/p&&p&一个意识到他内在客体关系模式的人不可能仅凭觉察就从过去的模式中完全走出来,而是需要他尝试着和别人发生了几次冲突之后他才会发现,果然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他所本能的设想的那些最坏的结果并没有发生,他才能从那种模式中走出来;&/p&&p&我觉察到我过度的「欲望」倾向后,我会尝试着去承担起我应该付的责任,我开始变得小心和慎重,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会再随意的许诺。&/p&&p&&br&&/p&&p&总结而言,本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概念:本位价值标准。这个概念可以用于分析别人与自我反省。&/p&&p&两种思维方式。&/p&&p&&br&&/p&&p&一种是“编码”思维:确定情景框架,理清运行规则,找出这个情景下所有的有效因子,即可对这一情景做出分析和推理。&/p&&p&&br&&/p&&p&还有一种思维方式贯穿于本文的主线中,即“适度”思维:「过度」的和「适度」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所以不要简单的给事物贴上标签,而是要去分辨清楚这件事的&b&「程度」&/b&。&/p&&p&&br&&/p&&p&最后,以我的亲身经历而言,改变与成长几乎总是要伴随着痛苦的。&/p&&p&认清自己,看到并承认自己的阴暗面与丑陋面是痛苦的。放弃过去那种获得安全感和意义感的生活方式是痛苦的。开始做一些自己很抗拒的事情是痛苦的。不再用借口和自我安慰保护自己也是痛苦的。&/p&&p&&br&&/p&&p&这种痛苦也许会持续的时间很久,也许即便你经历了很多次这种痛苦你还是无法走出去,还是无法获得彻底的转变,你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无数次想躲开,想停止,想逃避,想让自己歇一歇。&/p&&p&&br&&/p&&p&但是相信我,在你认清自身之后的改变所带来的痛苦都是值得的,在这个改变完成之后生命给你的回报也会是丰厚的。&/p&&p&&br&&/p&&p&只有不断的迈向成熟,我们才有能力去体验到更大,更广,更深的世界,我们才能够有能力去给予和接受爱,我们才能够体会到生命的实相,我们才能够获得存在的意义感。&/p&&p&&br&&/p&&p&&b&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你无法拒绝的话,那就是你逐步在迈向的「成熟」。&/b&&/p&&p&&br&&/p&&p&&br&&/p&&p&&br&&/p&&p&&br&&/p&&p&以上&/p&&p&&br&&/p&&p&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别忘了&b&点个赞&/b&~&/p&&p&&br&&/p&&p&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b&炼己者&/b&
ID:fengxuwake
关注后回复 &b&知乎 &/b&,可以获得我精选的9本高质量电子书。&/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3TgLE2-EXDIjrStw923P&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3TgLE2-&/span&&span class=&invisible&&EXDIjrStw923P&/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p&&br&&/p&&p&我的微博:炼己者风墟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eibo.com//profile%3Ftopnav%3D1%26wvr%3D6%26is_all%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炼己者风墟&/a&&/p&&p&&br&&/p&&p&其它回答推荐:&/p&&p&&br&&/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哪些道理是你踏入社会才明白的? - 风墟的回答 - 知乎&/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人究竟为什么要努力? - 风墟的回答 - 知乎&/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长大以后,你悟出过哪些不一样的道理? - 风墟的回答 - 知乎&/a&&/p&
-有一句众所周知的俗语,叫做“浪子回头金不换”。但但凡是有足够生活阅历与眼界的人想必都清楚,浪子回头这种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一个在婚姻中经常出轨的人能变得忠贞,一个嗜赌的人能戒掉毒瘾,一个强调选专业要看重经济回报的父亲能够理解热爱钢琴的…
我所在单位的有康复和社区家庭医生项目,之前也在敬老院工作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不乐观。&br&&br&&ol&&li&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夜间突发急症比例很高,所以不建议老年人独居。&br&&/li&&li&在条件比较好的养老院中,护工和老年人比例是1:5,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需要的陪护比例超过1:1。&br&&/li&&li&全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制度是1978年,那时候开始独生子女就成了主流。当时的育龄人口现在已经接近60岁,第一次养老危机已经逐渐开始。&br&&/li&&li&严格自觉执行计划生育的人有: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不富裕的城乡居民,两者互相包含。&br&前者有一定的生活保障金,但这些人心脑血管病、职业病发病率极高,很容易丧失生活能力。后者则因为贫困而缺乏生活保障。&/li&&li&如果机器人保姆技术在20年内无法取得极大飞跃,第一批独生子女会被累死。&/li&&li&如果10年内不放宽计生制度,第一批独生子女中的大多数人将彻底错过生育二胎的机会。他们将延续自己的悲哀,生于孤独,死于孤独。&br&&/li&&/ol&&br&一个自然种群要想维持族群稳定,其自然繁衍率要达到2.1,也就是100对配偶要生育210个子嗣才能维持种群稳定。而我国的人口繁衍率是1.3,接近欧洲最低水平。欧洲有高福利和高医疗水平,能够照顾大多数空巢老人,而我们有什么?&br&&br&计划生育制度是个典型的拍脑袋制度,从60年代错批马寅初,到70年代末的矫枉过正,都只是片面强调人口的数量,从未认真考虑过人的一生是动态的,有生老病死,并不是总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我们不能多生,却也不能少生。没有足够劳动人口,整个国家要倚靠什么??&br&&br&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但人口不是社会主义,人口政策不能一百年不变。现在的情况和1978年完全不同了,难道一定要用“基本国策”来蒙住自己的眼睛吗?经济制度都能改革,为什么人口政策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人口计生委会对此负责吗?&br&&br&人口生长需要时间,即便今天就放松人口限制,也要20年才能迎来第一批新的劳动力。那我们如何挨过中间这20年?&b&我们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不是“只生一个”。&/b&&br&&b&---------------------------------------------------&/b&&br&&br&&br&&b&以上全是抱怨。但抱怨不解决问题,我们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想办法解决问题。&/b&&br&&br&&br&&ol&&li&&b&集中居住,集中养老。&/b&双方四位老人,克服一切困难让他们和你们住到一起。让老人间能互相救助,同时降低子女养老中的重复劳动。&br&房屋不够大?把老人的两套房子和年轻夫妇的房子都租出去,所得租金集中租赁一套低楼层或带电梯的大户型房子,或者相邻的几套小房子。&br&老人不愿意离家?彼此生活不习惯?容易引发矛盾?他们都是你们的父母,你们生活的好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所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尽各种方法让他们跟你们住在一起。&b&趁着父母还年轻,还不太固执,及早下手&/b&。等他们七十多岁出现情绪改变的时候再劝他们难度会增大。&/li&&li&&b&利用基层卫生资源,建立健康档案,及早预防各种疾病。&/b&现在各个城镇都有&b&乡镇卫生院&/b&或者&b&社区卫生服务中&/b&心,每个小区都有&b&社区诊所&/b&,这些诊所都在建立&b&免费的居民健康档案系统&/b&,这是国家拨款的,我所知的大部分省市正在开展这项工作,辖区常驻居民都能进行免费或者低收费的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去这些地方给父母签约,了解并监控父母的健康状态,&b&预防各种高危因素。预防比什么都重要。&br&这些基层卫生资源比大医院近,比普通人的健康知识丰富,关键时刻能救命。&/b&所以多记几个社区医生的电话,有事可以多咨询。&br&我们的国家对各种社会问题都不太负责,经常把问题推给民众。目前来看指望他们养老不太现实,&b&但这几年基层卫生工作做的还是不错的&/b&。所以对基层医院多点信心,多去看看,他们能帮你预防90%的老年常见病。&/li&&li&&b&在所在城市建立养老互助小组。&/b&我的几位北漂和沪漂的同乡正在尝试这样的方法。但目前人数稀少,难以形成同乡规模优势。但这可以作为自助养老的一种思路。同城子女利用qq群联络,共享养老心得,交换养老资源。总之,育儿qq群和论坛能做的事,养老都能做。&/li&&li&&b&对待养老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像养孩子一样养老人。&/b&这条似乎应该放到第一。养老负担大,但也不至于多恐慌。养老和育儿的过程同样艰难,也同样充满温馨乐趣。试着把育儿的经验用到养老上,会让你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会有辛勤工作的动力。&/li&&li&&b&专业养老机构&/b&。这是最后一种方法。目前我国专业养老机构极不专业,但未来几年随着老龄化现象严重,会有大量专业养老机构出现。在这之前,我们不能过多的期望国家能真的帮我们解决养老问题,还是把自己练成专家吧。&/li&&/ol&
我所在单位的有康复和社区家庭医生项目,之前也在敬老院工作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不乐观。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夜间突发急症比例很高,所以不建议老年人独居。 在条件比较好的养老院中,护工和老年人比例是1:5,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需要的陪护…
我本科学经济学,硕士跨到社会学。&br&&br&虽然在学术上社会学的气场比经济学弱很多,但是我更偏爱社会学,并且觉得社会学对我的影响比经济学大。&br&&br&&b&经济学让我能够更好的在当下的时代生存,而社会学帮助我超越这个时代。&/b&&br&&br&一,理性&br&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人的理性。而社会学中认为,人的理性是从现代化才开始的,并不是自古有之。并且经济学一般所研究的理性都只是“工具理性”,而社会学还提出了“价值理性”以及“沟通理性”,后两种理性已经是超越时代的理性。&br&&br&##################&br&插入一个知识小普及:&br&工具理性: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也就是利益最大化&br&价值理性:反思工具理性的功利目的,认为理性的目的是实现自己的价值而非为利益&br&沟通理性:持有不同价值的人能够理性的沟通,互相理解&br&#####################&br&&br&&b&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在当代大行其道,因为资本主义就是被工具理性所垄断的。所以要想在当代生存,就一定要掌握工具理性。但往往,工具理性无法给人带来内心的愉悦,只会有机关算尽的疲惫。&/b&于是,当人开始考虑,在两个工作中选择工资少的那一个只是因为工作内容喜欢,或是上班走较远的那条路因为路上风景更好的时候,他就已经脱离工具理性了,因为他不再逐利。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并且已经出现了,举个例子就是有人愿意冒着失业甚至生命危险去进行各种无法为他带来直接利益的游行和社会运动。&br&&br&经济学基本上可以算作一门科学,因为它从定量的研究方法到理性的论证思路都符合科学的方式。&b&然而社会学提出,科学也只不过是诸多价值观中的一种,是代替宗教霸权的理性霸权,因为科学本身是无法自证的。&/b&社会学之所以这么说,可能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理性霸权的受压迫者。社会学一开始采用的例如田野调查这样定性的研究方法不断受到科学的挑战,导致它只能转向定量研究,定量研究又受限于采集数据的困难,这就造成了它在学术界的弱势地位。&br&&br&二,实用&br&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经济学无疑是优于社会学的。宏观上经济学影响着国家政策,微观上经济学帮助你投资理财。而社会学的学生则一毕业就面临着择业的尴尬,似乎满腹经纶但是没有具体岗位能够施展。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当我们在谈论“实用”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回到了工具理性。&br&&br&然而,社会学能够带给人的,远远比一份职业或是投资能力更多,&b&它帮助人获得内心的自由&/b&。这里引入福柯的观点:科学让人在“认识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种认识是一种冷酷的,旁观的认识,通过解剖、心理分析等方式;然而,人忽略了“照顾自己”,倾听自己身体的感受,顺从身体的欲望。而人在社会上所接受的一切都是假的(你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要组成家庭,为什么稍微心理感到难受就要去看心理医生然后被当做精神病人,为什么要挣钱,为什么要消费,为什么要瘦?这些都是社会告诉你要做的事,你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只有你的身体是对你诚实的,你身体所表达的才是你自己所渴望的。&br&&br&所以,社会学的学生出来后有人去做了战地记者,有人当了作家,有人去世界各地做志愿者,当然也有人进了金融咨询。他们没有对口的专业,但是同时他们也在择业时有了遵从内心的自由。&br&&br&三,小结&br&我学社会学的时间远远少于学经济学,但社会学帮助我改头换面,成为了能够取悦自己的,我所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并且获得了内心的自由和平静。社会学教会我如何照顾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活得像个“人”,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钱机器。不过我现在又重新捡起了经济学的课本,去重温经济学的一个个模型,希望能够加深自己对当下社会的理解。&b&因为经济学作为一个“工具”,真的挺好用的。&/b&&br&&br&(一个毕业生的走心答案,但是不敢说自己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有多深的造诣。如有理解错误之处欢迎指正。)
我本科学经济学,硕士跨到社会学。 虽然在学术上社会学的气场比经济学弱很多,但是我更偏爱社会学,并且觉得社会学对我的影响比经济学大。 经济学让我能够更好的在当下的时代生存,而社会学帮助我超越这个时代。 一,理性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人的理性。而社…
这个问题很钓鱼。&br&真的,无论怎么答都会给人留下欠打的印象。等回答的人多了,估计很多答案也会让我“呵呵呵”。&br&但还是忍不住答一发,因为目测有一大波微商、传销、网络视频招聘正在接近。&br&而且题主自称是高中生,我不敢从宏观经济和时局分析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向高中生介绍一下这个社会还可以吧……&br&&br&题主作为一个高中生,平时听到最多的前途指导恐怕是这样的:&br&“考XX证/公务员,好找工作,收入稳定。”&br&“学XXX一个月赚多少?XX给我说他赚好几万,快去学!”&br&“女孩子学个XX挺好,稳定好嫁人。”&br&“学出来XX,我帮你找人在XX就业,离家近父母放心。”&br&&br&这些话呢,看谁说的了。比如最喜欢说这些话的人——60年代早期出生的、以“文革耽误了我”解释人生一切困难的、没好好学习下岗又没创业成功的人……他们人生都过成这样了,预测未来的能力堪忧,这种建议就不要听了。&br&如果是另一种长辈——别人都不学习的时候学习、恢复高考就上了大学、别人沉迷于“体制内”的时候创业成功、全国人民下海淘金的时候学英语攻学历……这种人给的建议,就听了吧。&br&&br&因为第二种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职业规划的真正目标:那就是,&b&在自己50岁的时候,收入来源不会被任何历史事件撼动。&/b&&br&比如题主今年16岁,那么你50岁的时候就是2050年。&br&从年期间,你的人生中会发生很多事情。比如至少四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几次全球饥荒,可能遇到数个动心的男人,可能和相爱的人结婚可能不会;这期间会有两三次科技革命,没跟上的人马上失业;几次大规模体制改革,大批铁饭碗下岗,大批木饭碗变铁饭碗;还会有几次产业全面升级,几个当前最火爆的大公司破产。&br&&br&如果以未来五年为目标规划人生,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扑街。&br&因为题主所提出几个人生目标,无非就是吃喝不愁,有点余钱搞兴趣,一年旅游几次,朋友圈有的晒,看上去还有点事业……&br&对女性来说,&b&最可怕的不是这些要求遥不可及,而是这些条件唾手可得。&/b&&br&我们不唱高调,实事求是地说,在当前的情况下, 城市出身的女性进入中层生活并不是太困难。&br&相比之下,男性很容易在社会阶级中滑落,当然,也很容易上升并取得更好的事业。&br&女性上升有玻璃天花板,但是只要不主动作死,停留在自己出生的阶级是很容易的。&br&这是现实。&br&身为年轻女性,同阶级的人很容易对你敞开怀抱,你容易被一个圈子接纳,很容易进入一个行业,在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中如鱼得水。就算你性格内向、毫无进取心,身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奶爸输出加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