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熬过创业第一年,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去才是王

您的位置:&&&&&&
&&&生鲜电商进入新一轮淘汰赛:95%都亏损,怎么活下去?
生鲜电商进入新一轮淘汰赛:95%都亏损,怎么活下去?
生鲜电商们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淘汰赛,一边是关停、裁员和关店,一边是巨头的进入。但是生鲜走上电商化,却又不可逆转。
食品商务网讯食品商务网讯 在2015年无限红火的O2O概念,在2016年有点销声匿迹,尤其是生鲜市场,近期显得像是扎进泥淖中一般:先是本来便利以“极速达”的模式,整合进本来生活的B2C业务;后是传来天天果园关闭了所有门店的消息。而就在今天(8月1日),生鲜电商品牌“果食帮”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通知,称将在8月4日起正式停业。 究其停业的原因,果实帮的通告中称:此后生鲜行业异常残酷,O2O补贴大战、产品低价竞争……我们也不断地调整经营,优化用户体验,改善供应链,直至转型线下实体店。也许我们还是不够努力,在效率上无法领先一步,更低估了生鲜行业的经营难度。这两年来,我们想尽各种办法也没有实现盈利,而弹药总有耗尽的一天,这一天,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更多阅读】
食品商务网讯数月来,生鲜电商的负面消息不绝于耳。创业者的“集体沉默”,让本就不够明朗的行业未来,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生鲜、O2O,作为近年来最热的两个词,在2016年的舆论界急转直下。生鲜电商作为众多创业者创业的根据地,不断有人出局,也不断有人入场。会不会在2016年画上一个句号,还是更加清晰?据此,记者对话正值风口浪尖的青年菜君联合创始人任牧,整理内容如下:生鲜O2O到底还有没有意义?记者:最近,青年菜君、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等生鲜企业都有负面信息曝出,生鲜O2O这个概念到底成立不成立?或者说,是否可行?【更多阅读】
食品商务网讯前不久,天天果园被证实其线下近千家门店已关闭,随后,本来生活旗下的生鲜O2O项目“本来便利”也被下线,而一米鲜和中国最大的生鲜连锁企业百果园也已在近日达成合作。事实上,生鲜电商走到这一步,资本先一步冷静了下来。创业者旋即发现融资越来越难了,他们不断吆喝,通过烧VC的钱来换取市场规模。反之,在业绩数据不佳,融资无望时,他们要么节衣缩食,或者抱团取暖,要么选择关门倒下。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生鲜O2O平台都给自己揽了一堆活:源头直采、门店扩张、闪电配送,融到的资金不仅花在培养消费者习惯上,更大把大把地砸在规模扩张上,然而几乎都石沉大海,收效甚微。种种迹象表明:过去几年被资本不断看好,无数创业者投身于其中的生鲜电商O2O快生存不下去了吗?【更多阅读】
编辑:佚名标签:
联商网消息:近日,易观发布的2018年最新生鲜电商APP TOP15榜单显示,多点以728.25万活跃用户规模依旧占据榜首,每日优鲜以300.24万活跃用户规模位居第二,京东到家以200.19万活跃用户位居第三。
易观数据显示,进入四月,天气回升,各类鲜果开始上市。生鲜电商瞄准时机,纷纷加强营销活动的推广,其移动端应用活跃人数也呈现发展态势。2018年4月,生鲜电商应用活跃人数达到1715.8万,活跃用户环比增长13.7%。
以每日优鲜在活动运营方面,每日优鲜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以增强自身的曝光度。此外,每日优鲜还积极与印象笔记及海尔等机构开展新媒体维度的营销合作。在运营活动的带动下,每日优鲜APP的活跃人数环比增幅高达53.14%。京东到家优化会员卡的展示样式,在搜索无结果时支持达达跑腿代购,并优化订单列表及订单详情页,提高了消费者购物的便捷度。从活动运营角度来看,京东到家邀请彭于晏、杨坤等当红明星进行营销宣传,明星所产生的“光环效应”既帮助企业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提高了消费者对其App的关注度。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自2017年10月起食行生鲜的用户规模就开始稳步攀升,2018年4月食行生鲜月度活跃用户达到53.22万,环比增速达26.27%。4月,食行生鲜次月留存率达到55%,而人均月度使用天数11.1天,用户粘性远高于活跃用户排名靠前的生鲜电商。
以下为生鲜电商APP TOP15榜单:
近日,中国第一家生鲜电商--易果集团运营中心正式落户烟台高新区。拥有大樱桃、苹果等众多“网红”水果的烟台,也正式成为易果团新零售服务的战略执行地,对推动烟台生鲜产品销售,促进烟台电商行业发展,提升电商行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易果生鲜2005年创立于上海,2016年战略升级为易果集团,全面转型为垂直一体化生鲜运营平台,下辖云象供应链、安鲜达、易果新零售三家公司,员工超过万名,堪称生鲜电商“大鳄”.去年8月,易果生鲜获天猫3亿美元融资,用于安鲜达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张。整合后,易果生鲜的配送能力将达到“朝发夕食”的程度。而此前,阿里巴巴集团已先后参与易果生鲜三轮融资。目前易果新零售托盘运营天猫超市生鲜区、苏宁生鲜、易果生鲜,同时为天猫一小时达、哈米无人柜、好邻居便利店、饿了么、钉钉等十多类零售端赋能,为全国超过50个城市、2万多个终端提供包括商品、物流、质检、代运营、系统、售后、营销等整体生鲜解决方案。“生鲜采购重在品质,线上生鲜采购贵在信心,”易果客服中心副总裁姚燕萍介绍,易果集团烟台运营中心面向全国,为中国亿万家庭的食材采购打造放心可靠的体验。目前烟台运营中心拥有员工300人左右,未来规模将达近千人。烟台“网红”生鲜产品种类丰富,产品网销领跑全省,目前全市电商企业已达3.9万多家,2017年上半年,烟台大樱桃网上销售额实现5.7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4.3%,苹果网络销售13.6亿元,同比增长34.5%.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烟台市加快了品牌化、电商化、多元化、标准化的融合,推动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烟台市商务局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易果集团在为天猫、苏宁等平台服务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形成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这些专业化的服务可以为烟台本地生鲜电商企业提供有益帮助,有效提高烟台本地电商的售后服务能力和水平。”“易果集团以打造生鲜云,赋能新零售为核心战略,推动中国生鲜产业升级,为零售端提供生鲜类目运营服务。”易果集团董事长兼首席行政官张晔现场表示,易果烟台运营中心是为全国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最前端,将用一流的客户体验,提升全链路的客户体验,打造具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食品商务网讯 近日,易观发布的2018年最新生鲜电商APP
TOP15榜单显示,多点以693.35万活跃用户规模稳居榜首,每日优鲜以196.06万活跃用户规模位居第二,京东到家超过盒马,以178.82万活跃用户位居第三。
2018年3月,受节后物流回归正轨,企业加大运营推广力度等因素影响,生鲜电商应用活跃用户数达到1509.51万,生鲜电商APP整体活跃用户环比上升8.5%。
以多点为例,为配合三周年店庆,从3月中旬起多点就推出多轮优惠促销活动,活动涉及华北、华东等地区。每日优鲜在活动运营方面也毫不落后,联合麦当劳等开展营销活动,用户留存率大大增强。京东到家在3月份加快社区布局,宣布与全家合作,自此三大便利店全家、7-ELEVEN、罗森全部入驻京东到家。
从易观千帆数据来看,相对于同类厂商京东到家APP的用户明显更集中于超一线和一线城市,整体占比高达92.8%。与知名便利店等备受城市白领人群欢迎的品牌商合作,无疑是其稳固并拓展高线城市市场的关键一环。
以下为生鲜电商APP TOP15榜单:
食品商务网讯 近年来,生鲜电商市场发展迅猛,有机构预计,2020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3100亿元。但令人尴尬的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让人印象深刻的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长期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  显然,品牌化已成为生鲜行业的必经之路。为此,京东通过集合供应链、渠道、营销等多方面的优势资源为生鲜行业赋能,并希望在未来3年内,打造100家年销售额过亿的生鲜品牌。  生鲜电商市场战火熊熊  在电商巨头的争夺下,生鲜市场已是一片熊熊战火。  4月26日,阿里旗下的菜鸟与天猫联合宣布启动“神农计划”,计划在两年内开设100个原产地生鲜仓库,覆盖全国的主要生鲜产区,并将工业级标准引入生鲜供应链领域,帮助商户卖生鲜。  目前,首个菜鸟原产地标准化仓库已在陕西咸阳市武功县启用。据菜鸟生鲜供应链平台负责人介绍,菜鸟除了尝试使用无人技术之外,还会用智能算法为生鲜商品的销售、布货提供智能决策,并帮助原产地对整个产业进行优化。  紧接着,京东生鲜也于4月27日宣布推出“京东生鲜赋能计划”,在营销、渠道、物流等多个维度赋能生鲜商家,持续为商家“输血”。此外,京东生鲜还启动了“亿元俱乐部”计划,希望打造100个年销售额过亿的生鲜品牌。  据了解,2012年刚上线时,生鲜还只是京东的三级部门,到了2016年,京东开始注重生鲜业务,由原负责3C业务的王笑松担任生鲜事业部总裁。今年1月,京东组织架构发生改变,成立了大快消事业群,将生鲜事业部与新通路和消费品事业部并行,而王笑松的头衔也变成了大快消事业群总裁。  数据显示,京东生鲜自独立成为一级事业部后,先后在全国超300个城市实现了生鲜冷链自营配送。与2016年相比,2017年京东生鲜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30%,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40%。  目前,电商巨头均加快了生鲜市场的线下布局。  今年1月4日,京东首家线下生鲜超市7FRESH在北京亦庄大族广场正式开业。王笑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今年7FRESH的门店将覆盖整个北京市场,未来3到5年,全国门店将超过1000家。  4月28日,阿里巴巴的线下超市盒马鲜生在广州、北京、上海、杭州等10个城市一举开了10家分店。至此,盒马鲜生的全国门店数达到了46家。  据盒马鲜生方面透露,目前用户的月购买次数达到4.5次,坪效是传统超市的3倍到5倍,其中像上海金桥店这样的成熟门店,线上订单与线下订单的比例约为7:3,且已经实现单店盈利。  而苏宁易购也于4月底向外界展示了苏宁入局生鲜市场的主力军“苏宁小店”。在生鲜市场的争夺中,苏宁小店采取了坚持自营的打法。“未来三年,我们将把线上线下O2O生鲜渠道做到极致,成为中国最大的O2O社区小店。”苏宁小店总裁鲍俊伟说,在5月底,苏宁小店将迎来第500家分店。届时,会有更多的社区用户能享受到苏宁小店的生鲜服务。  市场虽大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生鲜在零售消费市场中无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根据易观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1.79万亿,同比增长6.9%,且自2013年以来持续保持6%以上的增长,预计2018年生鲜市场交易规模将继续增长至1.91万亿。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也显示,2017年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生鲜电商用户占到43.6%,预计2020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3100亿元。  但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中,让人印象深刻的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目前,人们对生鲜产品的认知大都还停留在产区和品类层面,例如五常大米、西湖龙井、烟台苹果、阳澄湖大闸蟹、盱眙小龙虾、青岛少山杏等,这使得很多生鲜产品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  面对激烈竞争和越来越多同质化的竞争对手,一个产品要想脱颖而出,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利润,靠什么?自然是品牌。品牌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差异化的识别度,准确辨别出产品的出处和功能,以及所延伸出来的品牌文化,它能有效增强产品溢价,让产品在无形中增值。  业界人士认为,对生鲜电商来说,用户购买生鲜是点对点的单品消费,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只能在单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将生鲜产品品牌化,获取品牌溢价。生鲜电商市场之所以一直在滑行未能起飞,不是因为消费者习惯难以改变,而是尚未解决生鲜流通的核心问题:定价和品牌。  首先,我国生鲜行业主要以个体户为主,经营分散,难以形成品牌合力;其次,从生产条件看,许多生鲜产品对自然环境的依附性较强,因此产品的品质很难保持稳定。更重要的是,由于品牌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经营者往往缺乏品牌意识。  此外,类似五常大米、西湖龙井、烟台苹果、阳澄湖大闸蟹、盱眙小龙虾、山东莱阳梨、洛川苹果、赣州脐橙这样的地域品牌因品牌没有独占性,往往会导致公地悲剧——所有人都可以受益于这一品牌,却无人维护这一品牌。  正因为如此,王笑松说,品牌稀缺和产品极度不标准化的现状,导致如今生鲜电商行业“价格难做、新品难打、用户难留、方向难找”。  京东多维度赋能助力生鲜品牌化  在电商时代,一个生鲜产品如果没有品牌或品牌弱化,哪怕品质再好也难产生较高的溢价,更难以在市场上长远立足。  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京东生鲜事业部总裁叶威说,“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产品的标准化,二是提升附加值,让优质生鲜产品成为知名品牌”。他表示,品牌化是生鲜行业的必经之路,“京东生鲜平台希望能通过在供应链、渠道、营销等多方面的优势资源,赋能产业打造生鲜品牌。”  为此,京东生鲜开始在包装、物流和售后等各个领域推进标准化进程,协助商家打造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品牌和产品,完成从产地化到品牌化的转变。  作为品牌战略的落地,京东生鲜还启动了“亿元俱乐部”计划,希望能在未来3年内打造100家年销售额过亿的生鲜品牌。同时,针对中等规模和优秀商户,京东生鲜也分别采取“非常大牌计划”和“新秀孵化计划”进行品牌赋能。  前不久,京东生鲜就与湖北省荆州市农业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培育推广荆州当地的小龙虾品牌“渔家故事”。  对生鲜商家来说,最为关心的是生鲜电商的仓配布局和冷链投入。目前,京东生鲜冷链配送已覆盖全国多个城市,在全国核心城市拥有全温层冷库,库内配有生鲜产品的全程温控体系。京东生鲜对物流的专注和深耕,让生鲜品牌商能够“无所顾忌”地推出更加新鲜且品质上佳的产品。  从生鲜行业发展方向来看,线上线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而京东两大线下阵地——7FRESH和京东便利店也将成为生鲜产品销售的渠道支持。  不仅如此,京东生鲜今年还对商家输出了更具针对性的品牌扶持举措:果蔬品类将通过投资等方式加快水果从产地化向品牌化转型的速度,同时还将拓展葡萄、莓等新品类并邀请相关商家入局;海产品类、POP业务将通过“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帮助新锐品牌、KA商家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互动;肉禽品类的重点则放在了方便菜的研发与品牌合作上,将品牌战略渗透到餐饮行业。
食品商务网讯 中粮集团旗下电商平台中粮我买网早就有上市预期,并且曾在去年11月份传出消息称,我买网已通过上市聆讯,初步集资约2亿美元。如今,我买网上市步伐却没有了下文,并且人员的流动性也开始加大,《证券日报》记者从内部人士了解到的信息显示,在我买网连续4年亏损,并且上市步伐暂停的背景下,员工纷纷开始跳槽。我买网“败北”,似乎有原因可寻。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背靠中粮这棵大树的我买网缺乏互联网基因,在物流以及仓储方面还存在缺陷。“此外,我买网外部还面临永辉超市等传统以生鲜类见长的商超以及平台商京东、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等品牌的压力”,如何抢夺更多市场份额,把“饼画得更大”似乎变得没以前那么容易了。上市步伐停滞曾经信誓旦旦,如今开始停滞。去年11月份,市场上就有消息称,我买网已通过上市聆讯,初步集资约2亿美元,并计划开始预路演,最快2017年11月底或12月初招股,上市保荐人为招商证券、瑞信。初步招股文件显示,我买网由中粮集团持股40.87%。上市前融资引入多名投资者,包括百度持股2.13%,以及赛富、IDG基金、泰康等投资者。不过,目前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进展,记得当初我买网引入百度投资时还曾引发无数关注,以为依靠中粮集团传统的食品公司平台能够做好生鲜电商的生意,不过,后来的发展形势似乎不太尽如人意。一位在我买网上有长期购物经历的方姓消费者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表示,我买网与其它生鲜电商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供应链承袭的是中粮集团,能够保证货品的正规性,但与此同时,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在于,我买网商品并没有多大的特色,货品齐全,但生鲜并不突出,在物流以及仓储方面优势也不明显。“我买网界面相对比其它生鲜电商,在搜索品类以及产品布局上略有不足,在退款以及退货上时间也相对较长。”根据此前中粮我买网的招股书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我买网营收呈现一定的增长,分别为10.795亿元、14.462亿元、23.217亿元和15.81亿元。不过,净利润方面我买网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有亏损不断扩大的趋势。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我买网分别亏损6.31亿元、9.78亿元和8.87亿元,2017年上半年,我买网就已经亏损8.39亿元,比2016年同期亏损额扩大46%。三年半时间内,我买网累计亏损33.35亿元。同时,我买网还承认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还会继续亏损。“蓝海”变“红海”事实上,我买网上市步伐停滞以及持续亏损,与目前生鲜电商群雄并起的局面不无关系。生鲜电商拥有高达数千亿元规模的市场潜力,却只有不到1%的电商渗透率,也让其一度被视为电商的最后一片蓝海。不过,这片蓝海在诸多平台电商以及传统商超和O2O生鲜电商的加入下已经开始变为“红海”。此前京东宣布入股永辉超市,而永辉超市的最大特色就是生鲜。永辉超市利用频繁配货的模式和上游供应链,能把生鲜产品的损耗最低控制在3%左右,而许多超市常常会达到20%。另一家电商网站,亚马逊中国宣布上线“生鲜馆”,正式接入生鲜电商业务。还有苏宁超市上线苏鲜生,进军生鲜品类;华润万家上线e万家,主营生鲜类目;步步高则高调打造云猴生鲜。一时间,生鲜电商这块诸侯争霸,近年来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京东旗下的京东7Fresh借助平台资源发展势头很猛,特别是阿里旗下新零售模式的盒马鲜生,辐射周边三公里以及物流配送优势抢占市场份额。2018年,盒马鲜生计划在全国开出100多家,并希望未来几年在全国实现2000家门店的布局。盒马鲜生之后,各大零售巨头纷纷推出了新零售品牌,“零售+餐饮+生鲜”的复合业态品牌几乎风靡了全国零售市场。据统计,盒马鲜生、超级物种、京东7Fresh、掌鱼生鲜等12个以“零售+餐饮”的新零售品牌,2017年内开店数量超过80家,并将在2018年快速扩张。事实上,有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要破解生鲜电商的盈利难点,主要在于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物流、仓储以及供应链。不管是现在的综合性平台电商做生鲜还是垂直类生鲜电商以及背靠传统的食品公司做生鲜电商,目前来看,在上述三个问题方面总存在一定的缺陷,谁能打破生鲜电商三个难题,谁将迎来最终的胜利。
食品商务网讯“我们认为生鲜行业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产品标准化,一是提升附加值。”4月27日,京东生鲜事业部总裁叶威对记者等媒体如是说道。当天,京东生鲜宣布将输出物流、通路、大数据、营销、金融五个领域的商家赋能计划,持续为商家“输血”。此外,京东生鲜还宣布启动“亿元俱乐部”计划,打造100个在京东生鲜上年销售额过亿的商家。京东高级副总裁、大快消事业群总裁王笑松对记者等媒体称,中国的生鲜现状是整个行业的标准化程度相对偏低,品牌集中度低,另外,行业利润也低。他认为,原因之一在于零售渠道过于分散。而日前中国农产品电商联盟发布的《2018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显示,生鲜电商的市场渗透率仅约为3%。王笑松还在当天的发言中宣布,“京东在冷链物流方面会持续加大投入。京东的冷链物流不仅仅供京东生鲜使用,我们是供整个社会、行业使用。”据记者了解,京东的生鲜冷链配送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在全国核心城市拥有全温层冷库,库内日均订单处理能力达到100万件。据记者了解,京东生鲜频道在2012年上线,当时属于京东的三级部门。2016年初,属于一级部门的京东生鲜事业部正式成立,原负责3C业务的王笑松担任生鲜事业部总裁。今年1月,京东组织架构调整,消费品事业部、新通路事业部和生鲜事业部整合成立大快消事业群,王笑松任事业群总裁。而同样京东手机业务出身的叶威在今年1月担任生鲜事业部总裁。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巨头间的战火早已蔓延到生鲜领域。4月26日,菜鸟与天猫联合宣布启动“神农计划”。双方计划在两年内在全国开设100个原产地生鲜仓库,覆盖全国生鲜主产区,将工业级标准引入生鲜供应链全领域,用算法和黑科技帮助农户卖水果、运水果。而在比拼供应链之前,双方早已在线下展开激烈竞争。1月4日,京东首家线下生鲜超市7FRESH在北京亦庄大族广场正式开业。王笑松曾透露,7FRESH的生鲜比例高达70%。但京东这个开店时间比盒马鲜生在上海开出第一家门店的时间晚了两年。而就在7FRESH开业前一天,盒马鲜生宣布2018年将在北京开出30家门店。据记者了解,盒马规划位于亦庄的新门店距7FRESH不足3公里。王笑松在1月4日当天则对记者等媒体表示,今年7FRESH新增门店将覆盖整个北京市场。未来3到5年,全国门店将超过1000家。事实上,双方在生鲜领域的资本布局更早。据记者了解,阿里巴巴系资本已经先后参与过易果生鲜的四轮融资。而京东则在2015年和2016年相继参与了天天果园的C轮和D轮融资。在电商巨头纷纷掘金生鲜背后,生鲜市场被认为具有较大增长空间。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以及中商产业研究院《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生鲜电商用户占到43.6%,预计2020年生鲜电商渗透率将突破21.7%,2020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3100亿元。而在巨大市场面前,电商巨头间的生鲜战争走势如何,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食品商务网讯 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这个利润比肩火锅的行业,也吸引各路资本入局。价格暴涨60%在小龙虾主产区湖北潜江,今年那里的小龙虾价格依然维持着上涨的态势,一些高等级的小龙虾价格,涨幅甚至达到了60%。据央视财经报道,位于湖北潜江的中国龙虾交易中心,是全国最大的龙虾交易市场,2017年这里的交易金额达到20多亿元。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旺盛,很多加工企业、餐饮店都提前采购小龙虾,更造成小龙虾的热销。与此同时,产量却没有同步增加,今年初南方的极寒天气导致小龙虾长势缓慢,也就造成湖北、江苏等地小龙虾上市较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目前小龙虾已上市数量与去年相当,但需求同比增加超过30%,供需严重失衡导致价格飞涨。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小龙虾产业分会副会长聂晓峰介绍,现在全国范围内,小龙虾的养殖面积达到一千多万亩,今年面积同比扩大了30%多。频频受到资本青睐小龙虾火爆的行情,也使得资本闻风而动,加速入局。无论是在消费终端还是加工环节,小龙虾不断吸引着资本的进入,更是借此形成了一个千亿级规模的消费市场。业内人士分析,小龙虾净利润高达40%左右。小龙虾的进货价通常在30元到32元一斤,都是八九块钱一只的大虾,加工后的售价在60元/斤左右。这样算来,饭店的毛利率将近100%。刨去人工、房租、水电等费用,净利润也高达40%左右。电商外卖小龙虾的利润则更高。不需要门店租金成本,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从2015年至今,已有数十家公司获得资本的青睐。2015年下半年,外卖O2O平台“大虾来了”获得58到家领投的3000万元A轮融资,“卷福小龙虾”在京东股权众筹了1330万,“虾搞虾弄”获得500万元投资,“虾baby”获得300万元天使轮融资……此外,麻辣诱惑旗下的热辣生活和麻小外卖品牌已于2016年9月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新辣道旗下的供应链品牌信良记于去年3月获得了5000万元的A轮融资。周黑鸭于去年5月宣布进军小龙虾市场,推出聚一虾品牌。实际上,仅在加工环节,全国如今拥有小龙虾生产企业1000多家,产值达亿元的企业数量超过20家,截至目前,已有数家企业获得大额融资机会。中国渔业协会小龙虾分会副秘书长陶忠虎表示,去年我国小龙虾消费规模达到1370多亿元,而且每年还在以30%以上的速度在递增,未来更多资本注入这个行业必将成为一种趋势。生鲜电商角力战打响除了资本以外,不少生鲜电商也盯上了高达千亿元规模的小龙虾市场,将线上下单、当日送达的即食小龙虾作为新零售“试验场”。广州日报报道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3万亿元的餐饮市场中,小龙虾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且小龙虾的市场供应依然呈现出持续扩容的态势。天猫、京东以及网易等电商巨头纷纷推出了小龙虾业务线。在淘宝和京东,搜索“小龙虾”,大大小小的品牌有200多个,产品价格多集中在百元左右。此外,精选电商网易严选也在其食物专栏上线了两款小龙虾。除了电商巨头,垂直生鲜电商平台也发力贩卖小龙虾。以生鲜电商为例,2017年每日优鲜“爆料麻小”全年共计销售1600万只,今年每日优鲜“爆料麻小”销售目标是1亿只。实际上,小龙虾已变身休闲食品,电商售卖小龙虾迎合了时下盛行的“懒人经济”。值得注意的是,小龙虾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大的短板就是养殖和运输。目前,京东、天猫声称北上广等11个城市的小龙虾订单可当日送达。而“每日优鲜”可实现订单1小时内送达。有业内人士指出,极速蹿红的小龙虾,至今仍难摆脱有品类无品牌的尴尬,电商的入局,或推动小龙虾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和升级。实际上,作为“国民夜宵”,小龙虾在众多餐饮食品中被认为最具互联网气质,它不仅仅是生鲜产品,它还自带社交属性。而啤酒+小龙虾,目前也已成为众多都市小白领的深夜标配。闲了没事干?来盘小龙虾吧……
生鲜电商被誉为电商细分领域内的最后一片“蓝海”。据艾瑞咨询舆情数据显示,我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迅速,自2013年开始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市场的增长率,2017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约为1391亿元,同比增长59.7%,预计未来两年市场增速仍将保持在30%以上,2018年交易规模预计超过1900亿元。天猫作为主要的电商平台之一,目前天猫生鲜类别食品包括水果类产品、水产类产品、乳品类产品等产品,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中街1946首次触网生鲜电商,2016进驻天猫平台表现尤为抢眼,一年卖出一个亿,成为生鲜冰淇淋品类销量第一。中街1946打破生鲜魔咒的背后有什么样的秘密呢? 记者带着这个问题,专程拜访了中街1946掌门人杨皓翔先生,看看中街1946在冷链配为消费者购“鲜”保驾护航。仓配、供应链环环相扣实现无缝对接据了解,相比一般的生鲜品类,雪糕对配送和存储条件有更高的要求:由于雪糕各品牌的差异,存储温度要求从-18°到-25°不等;此外,雪糕不能倒立存放,需要特殊包装保护等。苛刻的冷链存储和运输条件,一直以来都是雪糕电商化的重要制约因素。据中街1946掌门人杨皓翔先生介绍,中街1946在沈阳、杭州、上海、深圳等地都有自备冷链仓库,根据用户下单地点选择仓库就近发货,保证最短时间到达。每次发货前,所有的雪糕至少要保持12小时以上的急冻才能打包出货,产品在冷库向冷链专车运送时,必须提前两个小时开机预冷,从出货到装车这个过程基本是读秒完成,实现雪糕无缝对接。冷链专车配送,不拼车不开门因为冷冻运输成本高,每个细节都和冷链物流方做了明令规定,每个环节都是严格按照规定来执行。如中街1946在长途运输途中,严禁开关车门,不和其他冻品拼车,使整个环境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只为解决雪糕在运输中因为温度导致融化的问题。专属定制包装,内藏玄机中街1946包装内藏玄机,通过长时间的测试和研究,特殊定制抗压300公斤保温箱,4CM 厚的密封泡沫箱保温措施后,加以气化临界值零下78°的蓄冷干冰做冷媒,用胶带粘合开口空隙,相当于一个密封的小冰箱,让雪糕在72小时内不融化,确保中街1946完美送达客户手中。与此同时,中街1946在和物流方合作时,规定必须有短信或电话通知消费者即时信息,保证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收到产品。中街1946从包装到冷链到配送再到产品品质,每一步消费体验都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得到了一大波用户的认可。应广大用户的市场需求,中街1946掌门人杨皓翔先生表示2018年进一步扩展网购覆盖范围,将在华北、西南等地区建立冷链物流仓库,让更多消费者体验网购雪糕奇妙之旅!
互联网普及和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网购生鲜已经不足为奇,但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生鲜电商仍然存在底盘不稳的问题。根据中国农产品电商联盟日前发布的《2018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生鲜电商市场自2013年来已连续五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截至目前,生鲜电商市场渗透率仅约3%。分析认为,营商环境不佳、冷链物流不健全等因素成为阻碍生鲜电商发展的重要症结。市场高增速下存冷链短板近年来我国生鲜电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在整体生鲜市场中占比仍然有限。《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391.3亿元,自2013年以来连续五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2018年超过1900亿元。但根据公开信息,当前我国生鲜电商在整体生鲜市场中的渗透率仅约3%,相比2016年2%的渗透率仅增长1个百分点。仅有的3%渗透率表现出的是未来生鲜电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生鲜电商的高速增长下,同样也存在冷链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报告》提出,目前,我国冷链技术人才紧缺,冷链物流企业参差不齐,冷链物流发展结构不合理,离规范化、集约化的标准冷链体系仍有较大差距。此外,从行业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生鲜产品具有保质期短、易损耗的特征,需要企业在初创期对基础设施进行持续投入,更需要应对冷链物流的高成本。正因如此,很多中小企业受制于资金压力难以站稳脚跟。沁坤农产品商城经理谢文华向记者表示,冷链物流成本比普通运输成本高出40%-60%,为保证易损生鲜的商品品质,多数生鲜电商会选择运输价格更高的一线物流企业,但仍不可避免要产生一定的损耗。乐村淘副总经理张万星认为,冷链技术贯穿生鲜电商运营的各个环节,但目前只有少数企业掌握健全的冷链物流资源,这导致整个生鲜电商市场冷链投入成本偏高。为降低物流成本,乐村淘目前主要采取批发、集单等形式降低物流成本。市场扩容推动设施完善尽管冷链物流仍是生鲜电商发展中亟须弥补的短板,但行业市场的快速扩容,也反向推动了如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报告》数据显示, 2017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总额达到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全国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的1.58%;冷链物流总收入达到2400亿元,增长10%;冷链物流仓达到1.19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7%;冷藏车全年增加1.9万辆,同比增长16.5%。生鲜电商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对冷链物流发展起到了拉动作用。同时,行业市场中如京东物流、菜鸟物流、顺丰冷运、鲜易供应链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也让更多中小企业有了可以成长的环境。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系主任洪涛表示,快速发展的生鲜电商市场,需要冷链物流解决生鲜产品质量与损耗的问题。为此,冷链物流可以从建立供应链无缝连接体系、生鲜品及包装标准化、采用多种运载方式等方面,适应生鲜电商的发展要求。政策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曾多次被列入中央一号文件,而冷链物流建设作为推动农产品流通的重要一环,同样受到各方重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就推动冷链物流建设提出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称,目前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大多数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产品的分销渠道没有严格的冷链环境,远低于欧美95%以上的水平。他建议,应增加绿色通行证发放数量,放宽对生鲜农副产品配送车辆的进城限制;对冷链物流车通行实施优惠政策;加大对大中型城市冷链物流相关设施的用地支持。实际上,在过去一年中政府部门为推动冷链物流建设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包括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去年9月,商务部、农业部下发的《关于深化农商协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通知》;以及去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等。对此,洪涛认为,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已经表现出了对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视,在提倡生鲜商品优质优价的同时,鼓励企业探索研发多种供应链技术,打破制约生鲜电商发展的技术壁垒。对于生鲜电商企业来说,政策的红利无疑会是很大的利好。
经过2016年的一轮洗牌,14家生鲜电商企业宣告破产倒闭,曾经刷街刷墙的那些名字,都永坠泥土。然而转眼到了2017年,巨头的迅速进场吸引了新的眼球、供应链及基础建设投资层层加码、13起投资带来的50亿热钱滚滚涌入,再加之各类新名词的爆发,都让人联想起此前今日资本徐新的判断——“电商还有最后一个堡垒就是生鲜,你拿下了生鲜就能拿下天下。”显然,为了最后一个堡垒,各方已经展开面对面的肉搏战。不过,即便按比较乐观的数据估计,2017年生鲜电商的线上渗透率,也就7%的样子,更有3%的说法。无论如何,这样一个万亿级的“菜市场”,竟然时至今日还没被移动互联网彻底改造,也是咄咄逼人的怪事。作为比较,服装业的电商渗透率已经达到20%—30%。无论巨头铺设了多么高大上的线下门店,仿佛顾客们只是尝个新鲜,并不打算完全依靠手机解决家里的生鲜问题。我就住在北京望京,堪称生鲜电商的第一阵地,对此感受颇深。也就难怪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主妇心理探析究其根源,其实也并不复杂,一是消费者惯性使然,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教育成本。二则是用户群体对“买菜”这件事的认知,还没有被电商品牌们转化。饮食,是中国这个无神论国度最大的全民信仰,有关于饮食的文化产品简直数不胜数,无论是最近舌尖3相关的热议,还是去年大火的几位美食自媒体,都能印证这种信仰在新时代的有效性。这就让饮食的生产者——大多是家庭主妇——对买菜做饭这件事,有某种天然的责任感。如果不能够身体力行地每天为家庭提供饮食最优解,仿佛就是不合格的。这种认知算不上错,但无形中就加剧了主妇们的“谨小慎微”和“斤斤计较”感,不信你可以去菜市场观察一下她们挑菜买菜的表情,是不是这样的。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曾经讲过一个故事,简直是绝妙的反证——“我们试图让周围的女性(妈妈、姐姐、爱人),写下一百件她们生活向往的事情,她们也不会写到买菜这件事。我去店里看那些女性,发自内心的认为,没有一个女性去店里买菜是快乐的。”不快乐源自压力,压力源自责任,而她们又不想把这件事交给别人来做,因为有责任,因为不放心。更不要提在手机上点一点,菜就送到家,那种“不可控”的感觉,太可怕了。所以,生鲜电商们要想突破最后一个堡垒,最关键的是要改变主妇们对买菜的认知。谁抢先扭转了她们心中的定义,并树立了自己的定义,谁就有可能先占领阵地。买菜应该是种享乐每日优鲜在过去的这个春节档,就进行了一轮教科书级别的整合传播。其出彩之处就在于,每日优鲜并未像大多数电商一样,用那种鲜红的打折数字将自己定义为“理性消费品”,而是在不知不觉间,为自己选择了一个营销新赛道,也就是“享乐品”。对于这个拥有70%以上女性用户,其中80%—90%是上班族、超过一半有孩子,典型的用户画像是“上班族妈妈”的生鲜平台。这种能够一小时送到的生鲜服务,难道不就是她们的享乐品吗?就像徐正所言,他一直强调的愿景,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食物的美好,特别是女性用户不用再去店里买了。不像购买其它流水线产品,主妇们在挑选鸡鸭鱼肉瓜果蔬菜时,是秉持着对家人的爱和责任感的,她们去菜市场是去“工作”的。所以其它品类的电商,只需要打折满减促销,就可以渗透线下,而在生鲜品类中,这样的数字攻势反而效果一般。所以难道主妇们不知道这是件苦差事,是件烦心事吗?她们当然知道,她们也希望有更好的方式,不用周而复始地去逛菜市场和超市。没错,谁先让主妇们感受到“这个电商平台也和我一样,是对家人有爱和责任的”,谁就可能降低用户的怀疑和不信任感。因为她们要的不止是个解决方案,更是心理上的呼应和理解。更何况,生鲜品类本就不同于其它标准化电商品类,看上去都是两斤半的同产地黄花鱼,其实际品质可能天差地别。要想让主妇们能安心在网上买卫生纸那样买黄花鱼,就更需要强大的信任感,而不单单是“省钱、便捷”。如果能解决信任问题,谁不想坐在家里点点手机,菜就上门了?获取认同,也就获取信任之前每日优鲜春节的这轮传播中,通过大量多维度的视频化诠释,精妙地展示了饮食对维系家庭感情的重要作用,并呈现出家人对主妇的理解和感动。这和那些只强调口舌之欲的行业传播,自然在境界上就分出了高下。在预热期的三支创意短片中,每日优鲜推出了一部《清蒸三去黄花鱼》,这部讲述三代人的情感短片,以一条黄花鱼为情感轴心,串联出母爱的代代传承——姥姥对孙女说:你呀,真会投胎,妈妈做菜这么好吃。妈妈对女儿说:我也是呀。姥姥对孙女说:长大了要爱妈妈,知道吗?妈妈对女儿说:爱妈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做一个比她更好的妈妈。而除了品牌主推的视频物料外,在这轮传播中还涌现出了很多高质量的视频KOL二次创作,比如“人类实验室”的这支《妈妈的黑暗料理》,就堪称近年来国产广告短片的精品。有网友评价到“我都不相信这是中国人拍的广告”——“在我的催促里,她正在慢慢变老,她开始变得啰啰嗦嗦,变得鸡毛蒜皮,变得斤斤计较,变得小心翼翼,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妈妈。”“一个原本不会做菜的妈妈,一个为我走进厨房的妈妈。是的,我妈妈做菜不好吃,但是,我很爱她。”这些看似平凡的表达,用在一个生鲜电商平台上,就有了全然不同的意味。即便我们都知道,母爱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但很少有人把焦点设置在母亲们最日常琐碎的事务——买菜做饭上。2015年—2025年,80后至00后将成为买菜的主力军。以十年为维度,中国三代独生子女时期成长起来的女性,将承担起小时候很少有体会的责任感。和她们的母亲不同,她们对于自己曾经有更高的期许。但即便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职业发展机会,她们中的大多数,却依然要像姥姥和妈妈那样,在厨房为家人承担责任,用食材传递爱。这是非常伟大的人生投入,将之比为职业都似乎有玷污感。其实反过来想想,如果这样全情真心的投入,拿几个减价红包就代替了,岂不是对新时期主妇的某种轻视?据传,每日优鲜总裁曾斌对于商品的把控要求异常严格但也非常接地气,要求的标准是:你愿不愿意给自己的家人吃,如果愿意那就可以选,如果不愿意那就不能选。这不是单纯的工作,更是在传递责任和爱。所以家常生鲜电商一定要做品牌传播,一定要做情感传递,一定要打动主妇及家人,将主妇的责任与价值与电商品牌绑定。让消费者知晓,这个品牌和家庭主妇一样,都会每天尽其所能,为自己提供最好的饮食解决方案。当然,这些戳心式视频,在如今视频信息流爆发的时代,如预料中受到了受众青睐。据统计,品牌官方视频总播放量累计超过6000万次,品牌视频的二次创作累计超过1亿播放量。而品牌相关微博、微信总阅读量超过1.4亿,总互动数超过116万次。爆发之年的窄机遇思路不同,结果自然大不同。每日优鲜完全逆转了走心式营销中常见的不利因素,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触达。据悉,在广告投放期,作为每日优鲜的主打品类,三去黄花鱼、智利车厘子等产品均实现了大幅度销售跃升,其中三去黄花鱼的销量,更达到6倍多的涨幅。在每日优鲜千万级用户基数、每月数亿销售的基础上,因本次整合传播而带来的新用户数量月环比增加39%,总订单量月环比增加18%。这样的结果证明,中国人并没有看腻走心式营销,也绝不排斥品牌传递,如果能够瞄准并解决掉用户心智中的真实问题,品牌是可以叫好又叫座的。如今,市场上每个人都说“2018年将会成为生鲜电商转亏为盈的黄金年代”,据艾瑞咨询估计,随着用户收入的增长,及市场的成熟,2018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增长率约为40%。此前,BCG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63%的消费者最希望消费升级的品类就是生鲜。而随着物联网、冷链物流、农业政策等多头并进,易观预计到2020年,生鲜电商的线上渗透率,将突破20%大关。可这个巨大的机遇,却注定只会留给真正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少数品牌。那些看似热闹的模式、煌煌大词和生猛骂战,并不能帮助品牌扭转消费者认知,热闹过后,注定是一次新的洗牌期:和菜市场不一样,人们不需要在手机上装三个买菜APP。
食品商务网讯 生鲜电商在历经洗牌期后逐渐进入转型升级的成长期。近日,《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与此同时,随着行业的发展,众多生鲜电商平台开始加码生鲜供应链及物流等基础建设,并谋求多种创新模式以打造核心竞争力。报告显示,生鲜食品为电商平台带来的引流作用明显,有75.9%的用户表示,在购买生鲜食品的同时会购买其他品类的商品。  与此同时,2017年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入局,生鲜消费的线上线下融合愈加紧密,“超市+餐饮”等创新模式涌现,如7Fresh、盒马鲜生等。有超过九成的用户表示会继续在创新模式平台购买生鲜食品。用户不确定或不会继续购买的主要原因为商品品类不够丰富。另外,客流量较大导致门店排队时间长带来的不便体验也是导致用户不愿意继续在生鲜创新平台消费的重要原因。  报告还显示,各大生鲜电商平台向供应链的布局越来越深。如京东自营生鲜配送已覆盖300多个城市,在220个城市可48小时内送达;易果生鲜的安鲜达冷链体系自配服务则支持北上广深等20个大城市,辅以第三方物流可覆盖全国310个城市。
食品商务网讯 据外媒Neowin报道,英国在线超市公司Ocado希望在其仓库中使用SecondHands机器人,以减少人类技术人员对体力劳动的依赖。SecondHands机器人是由欧盟资助的5个欧洲和英国大学正在进行的项目。有人把它称为C-3PO机器人,因这款人形机器人与机器人C-3PO存在相似之处。不过SecondHands的颜色和前行方式和闪闪发光的金色《星球大战》角色存在差别。Ocado将首先使用SecondHands进行大量测试,以了解如何使用和集成机器人,以支持他们的仓库人员执行任务。不过Ocado坚持认为这一举措不会取代任何人类工作者,只会帮助他们完成目前的工作,而技术人员将与机器人一起工作。总的来说,SecondHands似乎在机器人技术上迈出了一大步。因为这款机器可以理解基本的短语,独立地在仓库中移动,并似乎能够从环境中学习。
食品商务网讯 近年,阿里、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被誉为电商细分行业的最后一片“蓝海”——生鲜电商。随着巨头们的布局,生鲜市场的格局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形成了“两超多强”的局面,此外,还有诸多小生鲜平台正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在巨头的带领下,再加上政策大环境、模式升级、仓储冷链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2017年可以说是生鲜电商整个产业链开始成熟的起点。现阶段的生鲜电商行业,已经进入到“洗牌淘汰”阶段,业内认为2018年有可能将成为生鲜电商“扭亏为盈”的转折之年。经过洗礼最后能活下来的企业,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最后一片“蓝海” 却难赚钱作为电商细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生鲜电商虽然繁荣,却很难赚钱。2013年可以说是国内生鲜电商真正的发展元年,数据显示,该年份的交易额为130.2亿元,并且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保持高速增长。也正是此时,看到商机的国内生鲜电商企业纷纷进入该领域,市场格外繁荣。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400亿元,但是繁荣背后,生鲜电商市场渗透率却只有可怜的不到2%,并且“倒闭潮”也随之而来,一时间让行业内“哀嚎遍野”。生鲜电商既是天堂之门,也是地狱之海,它的竞争异常残酷。其实初期的生鲜电商跟其他品类的电商并无两样,就是“拼流量”,但是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获客成本随之水涨船高。垂直的生鲜电商此前几乎都主打“爆款”模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客流订单,但是却无法解决客单价不稳定的顽疾,一些购买力不足的消费者,经过多方比价之后,留存率很低。高损耗和低利润,似乎已经成为生鲜行业的代名词,顾客很难保持在生鲜电商品台高频次的消费,因为几乎所有平台都设定了较高的起送价,最低也要68元,多则百元以上,而且基本上都是第二天才能送到。电商这样设置的原因,无非是因为物流成本高且货损严重,市面上的冷链物流,只要是用到冰袋的,都要50元一单左右的成本,保鲜也要30元左右,高昂的物流成本就只能用更高的客单价格来支撑了。所以说,生鲜电商行业看似热闹,但举目望去,整个行业赚钱的是极少数。守着一片“蓝海”,却有太多障碍难以逾越,这也成为整个行业的痛点所在。布局线下 “巨头之战”一触即发据不完全统计,以每日优鲜、天天果园、本来生活、多点、我买网、盒马鲜生、易果生鲜、食得鲜、百果园等为代表的整个生鲜市场,目前整体融资额已超30亿美元。巨头们的早已不满足线上的争夺,生鲜线下门店正在密集开业中,包括阿里的盒马鲜生、京东的7FRESH、苏宁的苏鲜生、腾讯投资永辉的超级物种等等,巨头们摩拳擦掌,2018年的新零售战首先在生鲜品类拉开帷幕。2018年生鲜商超的“巨头之战”一触即发,从资本竞速来看,北京已经成为“第一战场”,线下门店复制的最大难题是选址。各方竞争的不仅是开店速度,更是地盘。在门店扩张中,有商业地产背景的厂商有望占得先机,但对供应链的把控、深度融合乃至改造才是长期制胜之本。开业头一天,京东7FRESH将飞天茅台以1499元的价格摆到显眼位置,以突显自己在商品和供应链上的把控能力。京东对于供应链的信心来自于京东消费品事业部集采的规模效应以及协同效应。与京东7FRESH对比来看,盒马鲜生则是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来经营零售,包括从生产源头联合全世界最好的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去掉代理体系等中间环节,免去进场费和市场费用等来保障价格竞争力。价格和品质是生鲜绕不开的两大关键因素,竞争最终会向上归结到对于供应链的把控,向下传导至对于3公里商圈所覆盖消费者的服务能力、物流等方面。目前巨头营业中的生鲜商超不乏共性,例如都支持O2O线上及线下下单,都提供生鲜及餐饮的综合业态消费,都以强调3公里商圈为标准,且均已实现自助购等新型支付模式。生鲜电商之争为何重回线下?据统计,在过去两年实体零售业的融资、并购案例超过百起,金额已超过200亿元,最愿意砸钱的是爱谈“新零售”的阿里,4年里花了735亿进行收购,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线下零售商。前几年还在强调线上O2O风口,如今已经转向了线下,业内最近的一句玩笑是,这个靠经营店铺吃饭的行业也开始出现专门瞄准投资人的浮躁心态,即所谓的 “B2VC模式”。距离第一波生鲜电商公司的出现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至今没有出现一个全国性的市场老大,并且竞争越发激烈,如今战火又烧回了线下。这是为什么呢?首当其冲的就是获客成本。其实获客成本高并不是一个新的行业问题,电商化程度最高的服装品类就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已经有很多的淘品牌开始做实体店。现在整个互联网行业都面临着流量增长变慢的问题,这同样是阿里开始强调“用户停留”时间的原因。拿中国最大的两家电商平台阿里和京东来说,过去五年中,每新增一名用户,广告和营销费用就直线式增长,但每个用户贡献的利润却没有突破性的增长。所以,寻求新的消费场景,已经成为零售业必然要走的路,生鲜看似很难被互联网拿走,但它又是生活中最高频的消费。极高的生鲜占比而没有受到太强冲击的永辉超市,以及新出现的盒马鲜生,都让业界看到回到线下的可行性。生鲜电商集体触发“无人”大战面对高昂的获客成本,生鲜电商都在积极谋求线下,寻求新的发展, “无人零售”似乎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前置仓已经成为生鲜电商的标配,像每日优鲜、百果园等如今都已进入无人零售领域。其实不管是无人货架还是便利店,生鲜电商做线下已成为趋势:一方面由于获客成本高,不得不选择线下高频、刚需的生鲜消费场景获取新流量,寻找新出路;另一方面,蹭住无人货架与盒马鲜生等新零售的风口,提升想象空间,拉高估值,持续造血,延续生鲜新故事。而有线下门店的和只有前置仓的,孰优孰劣便一目了然了。如同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已经表明,要打生鲜战,生鲜电商在线下必然要落子门店,然后辐射周围生活半径,用数据优化供应链。这场新零售的“圈地运动”,或许正是生鲜电商大战2.0版的开始。夹缝生存的故事还在继续近几年风生水起的生鲜市场,虽然融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倒闭、裁员的新闻也从未间断,其运营模式更是呈现多元化,包括O2O、B2B、B2C、B2C+O2O、B2C+B2B等。融资值得欢喜,但“死亡”也是不可逃避的事实,拿这两年中死掉的生鲜电商来说,至少有10几家,而且很多还属于初创阶段。这些没能活下去的电商,本质原因还是倒在了“生鲜”这个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点上,很多创业团队有互联网背景,靠在前端烧钱获客、渠道补贴,但是在供应链和物流配送等后端能力上,生鲜的品质未见改进,效率未见提升、成本未见降低,烧钱越多,跑得越快,死得越早。生鲜电商与其他品类有本质上的不同,从田间到餐桌的复杂链路中,步步皆陷阱,一步走错,便是悬崖。所以说,生鲜电商的痛点,不在“电商”,而在“生鲜”。生产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商品流通环节的非标化、粗放华、冷链配送物流的不完善等,都是最根本的问题。贫瘠的土地上,长不出好庄稼,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生鲜电商死亡大潮的必然因素。总体而言,在生鲜行业,活着已经不易,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如何在险象环生的生鲜市场博得一席之地,是生鲜的从业者们更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消费者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品质化等需求下,生鲜电商企业如果能够真正洞察到用户的实际需求,盈利便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消费升级,并不是指在价格上,而是用户对性价比与品质生活的追求日益旺盛,这才是重点。
食品商务网讯 一条出口转内销的上市消息,将已经基本放弃C端生意,退守B端供应和服务(冷链物流)的易果生鲜集团,推向生鲜话题前台。这在生鲜经济注意力全在盒马鲜生、京东7RESH、永辉超级物种的当下,类似易果这种传统B2C生鲜电商,给人感觉已经很难从模式创新上,为消费者体验升级,为行业成本与效率提供本质性的提升改变。当然,在易果自己的官方定义中,他们已经转换模式定位,强调自己在B2B2C上的独家优势。《零售老板内参》APP所看到的是,无论什么优势,都难掩盖一个本质问题摆在全行业,生鲜电商这门生意,还能走多远?一易果为何要急着上市?一直以生鲜第一家自居的易果生鲜,经过几次迂回摸索的12年之后,现在有望再获一块第一的招牌——中国生鲜电商海外第一股(或是中粮我买网提前在港上市成功)。这也意味着,已经跟投易果4轮融资的阿里巴巴,几乎不可能将易果像高德、优酷、大麦、UC、银泰那样,全资收入囊中。易果这家公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从可见的各种事实,都将是走既高度融入天猫业务体系,为天猫前后端(供货+配送)做好服务,但又透过独立上市的资本放大,获得独立自主发展的机会。而像易果C轮融资领头方美国KKR,也将获得满意的财务回报并选择适时退出。只是,选择在2018年的上市,是否能获得足够满意的估值,值得单题讨论。获得资本市场的融资肯定,也不失为一家公司在经过多年迂回摸索之后,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新的资本助力和财务目标。已经在近70%业务份额上依赖天猫的易果,为什么依然决定通过上市,走独立自主发展的模式?易果赴美上市的选择,本身是否与生鲜电商难做,需要通过持续稳定的资本输血,为易果好不容易摸索的新业务方向,提供源源不断的“火药保障”?19世纪,曾兴起前往美国西部淘金。虽然基本没人淘金挣到钱,但据说为淘金者提供后勤服务的人,倒是挣到钱了。易果好不容易摸索的新业务方向,大约就属于那个为前往生鲜世界淘金的商家,提供后端供应链输出和服务的人。易果在2014年将原有配合运营的仓配部门,独立成子公司级别的安鲜达,并根据全行业冷链运能的需要,配置扩张其一张大致能覆盖到全国的冷链物流网络。易果最近几次融资,也基本是将过半资金,投入到安鲜达的扩建中。意图让安鲜达做中国生鲜冷链物流界的第二个顺丰冷链,是易果在其12年发展过程中,为行业公认所不多的成功布局。在没有获得太多易果之外订单的情况下,来自投资人的肯定,让易果坚定将安鲜达做大的决心。将整个生鲜流通链路其中一段独立放大后,一旦易果品尝到其甜头。很快,2016年底,易果将整个生鲜流通链路其中的又一段——商品供应链成立独立子公司。从2017年直到今天,易果的生意模式渐成稳固套路:易果既为商家供货到店,又为顾客送货到门。而从商家到顾客之间的C端零售生意,易果选择退守放弃,交给商家去玩、去闯。当然,这门生意本身,也不是说没有困难和问题:第一,为商家供货这事,行业同类竞争品牌不少。小商家没那么好攻克拿下,就连京东新通路和阿里零售通都如履薄冰的业务,易果肯定也不会走的太顺畅。要不然,一年多过去了,到现在稳定由易果提供商品供应的商家,其实也就是联华超市、苏宁小店、好邻居几家。而这几家背后,都有易果投资方身影所在。第二,为商家送货这事,行业履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主要出货份额还是以天猫超市为主的易果,需要不断满足天猫“一小时达”、“朝发夕食”、“三公里理想生活圈”的履约要求。原来主要为次日达定制的仓配服务,都面临大的调整。据悉,现在天猫超市为了完善快消品服务、对易果内部效能要求越来越高。第三,持续的投入与增长的业务之间,不好平衡。为了达到满足天猫超市的履约要求,易果自然需要不断加速建仓、加大物流运能的投入。零售业的经营本质——成本与效率,永远是考验经营者的难题。为了更好的为天猫履约,效率上去了,成本可能也跟着上去了。现在易果天猫份额占比过大,专为天猫标配的一套运能体系,也必然考验易果要加速将业务的运能加速向全行业开放。当然,这也是易果也不太可能被天猫全资收购的原因之一。第四,放弃直面消费者退守后端,面临长尾损失。为商家供货,为商家的顾客送货上门,貌似能获得稳定的盈利来源。谈下一个大客户,体量份额可能比流血流汗引流过来的几万名顾客还要多。然而,放弃直面消费者的生意,不仅利润微薄(比如著名的“芭比娃娃”利润分配故事,或是富士康的代工业),并且也将从根本上失去引导市场变化的主动权,让公司是为上游企业而变化,而非为社会消费变化而改变。就像这一轮的新零售变革,主要动力来自消费端激起的消费升级潮。无论怎样,坚持走101发展模式(即1个供应链、0个前台、1个冷链物流)的易果,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本支撑,才能淌过前期重投入的资本缺口。上市,自然就显得不再奇怪。易果在试验摸索。整个生鲜电商行业,也在试着不停的摸索。跟易果一样,这两年深受投资人追捧,多次获得巨额融资的每日优鲜,早就将生意的主要战场,主打近场景的3公里一小时直配。一直在水果直供和消费者运营上颇有心得的天天果园,同样在放大近场景体验,推出基于社区店的29分钟直配,试图透过即时体验,及扩宽综合生鲜品类的改变,获得生鲜经济的下一轮主导权。像猩便利、果小美这些新晋出现的多维度打法的新零售品牌,主打的模式优势自然也是多维度的。“便利店+生鲜+无人零售+近场景直配”四位一体,是他们顺应新零售推出的混搭式组合套餐。而另一个老牌生鲜电商本来生活,已经推出类盒马的线下精品生鲜超市。其他的呢?不好意思,很久没有他们的声音,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样了。他们的公司名字,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二传统生鲜电商怎么就做不好?生鲜电商,可能是兴起于2011年垂直类B2C电商,到今天还未完全整合完毕的最后一块阵地。零售,就是一门近距离交互和交付的生意。不然为什么要有零售,消费者直接找分销商、批发商拿货就好了。零售的本质,就是基于供给和需求在成本与效率达成的一种平衡。零售的生意正循环,既要在购买端是近距离产物,也要在进货端是近距离产物。生鲜类商品的零售生意,更是如此。基于生鲜的新鲜时间要素,供应链配置其合理的流通半径范围,是以往生鲜传统流通渠道的供应与零售逻辑。简单的说,就是从田间到顾客家冰箱,中间如果有1万米的话,那零售就是无限解决前面的9999米解决,让顾客只需走路1米,就能方便前来购物。当然,顾客实际到达里程不会只有1米。按照生鲜供应最发达的上海为例,测算其传统生鲜流通半径距离。上海中环主城区内,基本是一个菜市场覆盖1.5公里半径的社区,也就是可覆盖到周边至少5千户家庭。而生鲜电商,确把这条零售覆盖半径,无形中拉长为远距离作业。虽然送货上门服务的生鲜电商,会给人0距离体验的感觉。B2C电商特别适合高客单价、易配送、商品品牌属性强、且具有持续迭代升级的商品。比如,京东在手机、3C、数码、家电品类建立的牢固阵地。淘宝、天猫在时尚、美妆和服饰上至今收获的垄断地位。顾客电脑或手机下单,通过顺丰+三通一达,三日达或日次达送到,体验挺好的。这类标品(电商类服饰是另一种意义的标品),购物舒适是保障了,消费者足不出户的0距离是保障了,但时间是牺牲了。反正顾客要有所获得,总要损失点什么,付出点代价。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马上收到货更好,但隔两天送到,也行。但生鲜不行。对于一个人一日要吃三餐的需求,从想吃食物,到去买生鲜,到做好饭菜,到吃完结束,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更重要的是,生鲜的计划性需求,在生鲜电商的主力人群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年轻一代没有谁像大学食堂厨师那样,一周就把每天的菜单提前排好的。易果曾经推出过类似周期配服务,概念包装的非常漂亮,但实际推行并不受太多消费者需要。就像小米手机的工程师,完美的在手机里设置了一个虚拟遥控器。却发现,功能一样的实体遥控器,一直就在自己身边。还没说到生鲜的最大重点。生鲜难以电商化,或者干脆说没法电商化的原因,学问大的去了。第一,生鲜不是单品购物,是典型的项目型购物。生鲜是所有商品中,唯一一个买回来不是成品,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并且因为加工频次太高,高到一天两次正餐来算,顾客在吃饭前,其实需要的是考虑加工,而不是吃。所以,顾客的需求决策非常模糊。不知道吃什么,是很多人去菜市场前困惑,但一旦面对满目的生鲜摊位,面对面触摸着一个个鲜活的食材,又马上激活要买什么的灵感。就像立邦推出的家庭刷新服务一样,顾客终极目的要的不是油漆,要的是家里墙面干净。不同的是刷油漆不是人人会干的,但买菜做饭这事,技术门槛不高,差不多人人都会做。才让买菜这事,错误的变成就是吃饭这事的终极需求似的。第二,生鲜基于烹饪的联合型一站式采购模式。比如一道水煮鱼,需要采购十几种食材和辅料佐料。就像奥迪汽车的采购供应链是全球采购一样,生鲜电商貌似也可以一站式采购,但与菜市场一站式采购相比,不仅顾客浏览商品的感觉不太一样。具体到一套菜的不同做法,其中又有多少差别,需要顾客根据个人不同需求,做出即时的灵活调整。说白了,去菜市场做一道水煮鱼的一站式采购,需要跨越水产区、豆制品区(豆芽)、调料区(红辣椒、底料)等几个区域。这些配置对于菜市场的摊位(货架)组合,很常见。但对于生鲜电商来说,等于既要做生鲜生意,又要卖快消商品。供应链和商品组合难度可想而知。而生鲜电商送货覆盖不到的区域,又会让顾客永远不去购物的情况。不要误解顾客不去购物这句话,这话的重点在强调,传统生鲜既然什么都有,又即时获取,而且全面覆盖,顾客很不愿冒险轻易转移一个需要天天采买的稳固购物习惯。第三,生鲜是千年不变的商品,商品本身没有变化。一个黄瓜,一个土豆,一千年前什么样,一千年后还是怎样。这不是说农业技术没有创新,而是在今天这个农业技术高度商业化的时代,对于农产品的创新,会有赋予独立品牌的商业动作,强调其商品内在的变化。自然,生鲜确实没法和手机比较,一年一次升级。生鲜这种商品最讲究新鲜,却也最缺乏话题的新鲜,不具有持续打动消费者心智的新奇感。只有生鲜经过烹饪变成美食,才颠倒过来,既有了话题,还有了十足的生活氛围感。说了这么多,生鲜电商的难度,确实大到让人很灰心。其实,在新零售面前,传统电商哪个不是深受影响。上文所说,顾客为了收获电商的方便,宁愿牺牲时间,其实也不对。电商在以前打动人的主要卖点,其实是价格。中国电商发展早期,强调电商是全行业最低价的信任感,在消费者哪里建立的很好。网上的技术机制,又特别方便顾客多横向比价。今天这个消费升级时代,一来电商的价格优势已不在,同时价格在顾客的购买要素中也不突出,很多消费者愿意为好东西多付钱,只是希望多付钱后,收到好东西之余,还有满满的性价比感觉。没错,这就是今天消费升级时代,难为一般人所知的秘密所在。价格优势、性价比、超值,三者之间不完全是一回事。第一种代表我就是卖的比你便宜;第二种代表每家零售价一样,但顾客的综合成本更低(比如用大排档的体验,吃到顶级餐厅的进口海鲜);第三种则代表同样价格之上,商家提供更多额外的体验。你的生鲜生意,属于哪一种?最后,大胆设想一下,生鲜送货上门这门生意,其消费爆发的转折点在哪?第一,中国家庭整体外出就餐比例,在某一天超过50%的红线。这样,留在家里做菜的需求,就更强调吃饱之外的品质要素了。第二,中餐烹饪出现历史性的技术迭代,从调料驱动,走入食材驱动的时代。或许,到那时,生鲜送货上门这门生意,会有全新的爆发可能。如果真是那样,那今天所有看得见的生鲜线上零售生意,可能都是向下一个阶段的过渡业态。
食品商务网讯 生鲜电商在历经洗牌期后逐渐进入转型升级的成长期。1月5日,艾瑞咨询发布《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与此同时,随着行业的发展,众多生鲜电商平台开始加码生鲜供应链及物流等基础建设,并谋求多种创新模式以打造核心竞争力。报告显示,生鲜食品为电商平台带来的引流作用明显,有75.9%的用户表示,在购买生鲜食品的同时会购买其他品类的商品。其中,日用百货类是用户在购买生鲜食品时最常购买的关联品类,有69.2%的用户会在购买生鲜食品的同时购买日用百货。与此同时,2017年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入局,生鲜消费的线上线下融合愈加紧密,“超市+餐饮”等创新模式涌现,如7Fresh、盒马鲜生等。有超过九成的用户表示会继续在创新模式平台购买生鲜食品。用户不确定或不会继续购买的主要原因为商品品类不够丰富。另外,客流量较大导致门店排队时间长带来的不便体验也是导致用户不愿意继续在生鲜创新平台消费的重要原因。在大量中小型生鲜电商经历倒闭或被并购的结局后,供应链、物流建设成为“幸存者”站稳市场的比拼重点。供应链能力是生鲜电商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障商品优质稳定的关键,而生鲜保质期短、易损耗的特征又使得冷链物流在生鲜的运输和配送中尤为重要。报告显示,各大生鲜电商平台向供应链的布局越来越深。如京东自营生鲜配送已覆盖300多个城市,在220个城市可48小时内送达;易果生鲜的安鲜达冷链体系自配服务则支持北上广深等20个大城市,辅以第三方物流可覆盖全国310个城市。
食品商务网讯 临近岁末,而气温持续走低。正午时分,京深海鲜批发市场的地面上仍有一层细碎的浮冰,还未完全融化,让人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姑娘,买点什么啊?”离得老远,海鲜店的店主就开始招呼客人。“面包蟹多少钱一斤?”“45(元)一斤,都是新鲜的。”边说着,老板娘捞出一只就要装袋。“我再看看。”“给你便宜点,40(元)一斤……那35(元)要不要?”这样的情景,大概是每个去海鲜市场的消费者都会遇到的,面对一低再低的价格,不禁细思极恐。不过,今年以来,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高中端生鲜超市相继开业,让一向去海鲜市场的人省心多了。比较·新模式的出炉继2016年10月马云提出“新零售”,作为新零售元年,这一年的探索可谓轰轰烈烈。今年6月,阿里嫡系盒马鲜生在北京开出首家生鲜门店。刚一开业,京城的“吃货”们就“燃”了起来,除了享受边吃边逛的乐趣,“线上+线下+餐饮”的模式也“挑逗”起无数人的神经。《中国消费者报》曾于周一工作日的中午前往盒马鲜生十里堡店,店内人头攒动,有在生鲜区挑选的,加工区排队的,也有在就餐区大快朵颐的,而不少消费者在休息区等位。这一火爆场景,不禁令人感叹,哪里有“吃货”,哪里就有“战场”。永辉超市在12月1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张轩松、张轩宁合计转让5%股份予腾讯,而在此前,永辉超市还宣布腾讯拟对其控股子公司“永辉云创”增资持股15%。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新零售业态超级物种的母公司,腾讯入股永辉,无疑也是永辉旗下超级物种和阿里系盒马鲜生的一次对标,生鲜新零售再一次被炒得火热。9月底,超级物种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开出首家门店,大约7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分为鲑鱼工坊、盒牛工坊、麦子工坊、咏悦汇、生活厨房、健康生活有机馆、静候花开花艺馆等八个板块,全部自营,采取了“线上+线下+餐饮”的经营模式。超级物种面积不大,更像“小而美”的精品超市。海鲜挑选后可以现场加工,清蒸、蒜蓉、椒盐等多种吃法,满足了“吃货”的口味需求。据工作人员介绍,下载永辉生活APP首单立减10元,线上下单可以享受18元免邮,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达。值得一提的是,鲑鱼工坊还支持鲜食外卖,菜品及鱼肉搭配,配有蔬果和汤品,也可谓色香味俱全。招商证券分析师王凌霄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生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能力越来越强,这也是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主打中高端生鲜能够成长起来的基石。他进一步解释,相比传统生鲜电商仅用一张网站上的图片说服消费者与美食建立联系,新模式增加了中央厨房区,实现从食材源头到消费者胃里的一站式交付。北京京深海鲜批发市场。王小月/摄现状·品质的差异化“他们给你看的面包蟹都快死了,而且一上秤,都是一斤按二斤的称,你来看看我家的。”在京深海鲜市场,个头不高看上去十分精明的海鲜店主带领《中国消费者报》走进300米开外的店内。店主说,断腿的(面包蟹)20元一斤,这个快死了15元一斤。不管是对同行的诋毁,还是直言不讳,海鲜店主这一番话,听上去不由令人错愕。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消费者报》在走访中发现,面包蟹在超级物种需要74.9元/斤,加工费与海鲜市场相差无几,均为10元、20元不等。同样可以挑选海鲜,加工后现场食用或打包带走,消费者为何对以盒马鲜生、超级物种为代表的新业态趋之若鹜?“环境更为优雅,适合家人朋友间吃饭、聊天。”在超级物种就餐的消费者表示,超市内明码标价,价格更透明,一些批发市场“水分”较大。这或许也是众多消费者的心声,无论如何,在移动支付的“野蛮”生长下,除了在海鲜市场购买,生鲜电商成为众多消费者的一大选择,电商也获得长足的发展。然而,市场渗透率低、物流成本高、品控难一直是生鲜电商难以克服的问题,很多生鲜电商都处于亏损状态。海鲜市场不透明的价格、新鲜度难辨的海鲜,常让人望而生畏。王小月/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不到1%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则是巨额亏损。的确,损耗率高一直是生鲜产品运营的一个大问题。面对巨大的亏损,中小电商难以破局,在夹缝中艰难生存。而此时,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巨头入局生鲜电商,也使得生鲜市场格局逐渐明朗,形成以阿里系盒马鲜生与京腾系超级物种为首的两大巨头,像中粮我买网、本来生活、爱鲜蜂、每日优鲜等“多强”也在积极发展。除了有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面对高损耗,以盒马鲜生、超级物种为代表的巨头也在力图减少商品的损耗率。“不同于传统超市的散装出售,它们的果蔬产品均进行初步包装,部分商品还进行了一定的预处理,这样处理能明显降低客户挑拣时对果蔬的损耗。”王凌霄说,把生鲜货品一定程度上标准化,也便于线上下单,这也是减少损失的举措。发展·生鲜店的未来未来的路怎么走?京腾系似乎给出了答案。12月16日,在北京朝阳区常营,超级物种开出了第二家门店。永辉作为生鲜零售的行业龙头之一,拥有完善、高效的供应、冷链运输体系,新增的超级物种提升其线上线下体系结合,拥有更突出的特色生鲜零售+餐饮融合体系。超级物种在供应链上精细化管理,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减少了商品数量,实行大单品模式,一改过去超市“大而全”的通病。这点很符合当下“小而美”“单品制胜”的爆款理念。而盒马鲜生是“大型生鲜超市+餐饮+O2O”模式,不同于超级物种的板块化。商品SKU更加丰富,其自营的生鲜与餐饮产品,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吃”的需求,既有熟食,又有丰富的直采食材。对标餐饮店,生鲜综超,大卖场,便利店,这些高频消费,能够为支付宝抢下更多线下应用场景。比起盒马鲜生下载APP,使用支付宝付款,超级物种似乎更加“大方”。超级物种同时支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即使不下载“永辉生活”APP也可以买单。新零售在今年掀起热潮,归根结底在于线上流量红利逐渐见底,而物联网和移动支付的逐步成熟也为其提供了技术基础。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吕昊泽指出,阿里与腾讯的“新零售”在打法也存在不同。阿里巴巴主要是通过入股成熟线下大型零售商以及自建盒马鲜生店面等建立其新零售体系,而腾讯的新零售,除了入股永辉超市这样的线下零售商,还可以依靠自身微信社交平台的技术优势,与大量零散线下商家建立合作,利用微信小程序等方式,连接消费者和商家,建成独特的腾讯新零售。未来消费的生活核心或许就是把生鲜、美食、餐桌经济的概念打通,以往你去海鲜市场买,可能自己不一定会做。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全世界的美味,生活拥有了无数可能。虽然2017年已近尾声,但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实体零售都在摩拳擦掌。未来,生鲜电商,或许成为新零售的新“战场”。
食品商务网讯 两天前,每日优鲜合伙人许晓辉在“第三届A20新农业盛典”上透露,每日优鲜下周将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所获资金将用于无人货架便利购业务。每日优鲜作为前两年“O2O生鲜大战”的幸存者,其特色是前置仓+两小时送达模式,腾讯在其A轮、B轮、C轮都参与了投资。今年6月,每日优鲜开始在北京的商业网点办公区铺设其线下项目——每日优鲜便利购货柜,主要由常温货架、冷藏柜和冷冻柜三部分组成,提供酸奶、水果、零食等多种商品。购买方式通过微信小程序自主支付购买,类似于地铁里的自动售货机的购买方式。5亿美元融资着实令人瞩目,这个金额已经超过了目前无人零售的头部玩家,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与每日优鲜便利购同在今天6月成立的果小美和猩便利融资总额度分别为8.8亿人民币、4.5亿人民币。与此同时,京东对标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的生鲜超市“7-Fresh”在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营后,近日也逐渐浮出水面。生鲜电商的额融资不断创新高与无人售卖终端的热捧碰撞,会产何种火花?本文以每日优鲜为例,谈一谈其中的奥妙。持续补贴无底洞,融资“造血”需要新故事?跑死一大批对手,前置仓+极速达模式,宣布在一线城市“实现整体盈利”,每日优鲜成为生鲜电商成功的典范,甚至有“写生鲜电商必夸每日优鲜”的现象,而其模式也成了每日优鲜能在普遍亏损的生鲜电商行业盈利的“秘密”。但是秘密武器在手,对手死去大半,每日优鲜的“满99减80”活动在今年下半年仍存在。新注册用户可以参加“满99减80”的优惠活动,并且可以邀请新用户,若被邀请者成功下单,则可以再获得一张“满99减80”的优惠券,笔者曾在每日优鲜的“PK榜”中见到有用户积攒了两百多张此类优惠券。这种“拉皮条”式的获客方式给每日优鲜带来了大量新流量,无法得知有多少会复购,有多少会成为会员,但注册数据已经留下,也为之后的短信轰炸提供了精准的坐标。同时这样的获客成本也非常的高昂,“满99减80”近乎白送,高昂的补贴必然不能持久,现在每日优鲜的新用户的优惠变成了“满59减30”,而微信小程序拼团可能是每日优鲜目前的新流量增长点。且不谈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单是线上越来越高的获客成本,就已经在胁着每日优鲜寻找新的流量增长点,盒马鲜生横空出世,给了生鲜电商一条新路,跟随大趋势做线下,应该是每日优鲜入局无人零售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每日优鲜引以为傲的“前置仓+极速达”也不再是独门杀手锏,易果生鲜、百果园、天天果园等在这一块都有较大投入和显著成效。当前置仓+极速达模式无法成为故事的注脚后,是否是需要讲一个新故事拉高估值?前置仓+极速达,还不够快?用无人货架抢占新入口踩着新零售风口,在无人货架领域,现在已有“千架大战”的趋势,先发玩家已经融资三、四轮,仍有新玩家挤入。这个赛道看起来门槛低,但对理解力和供应链要求很高,搞不好就是一地鸡毛。每日优鲜便利购获得5亿美元融资,应该是无人货架领域最大的一笔,每日优鲜的优势在何处?首先可以猜测一下这个投资方“行业大佬”。目前无人货架融资额度前列的果小美和猩便利,按投资方可以分别归到阿里系和美团系,那么每日优鲜便利购是否是腾讯在无人货架领域的新卡位?阿里腾讯的零售战争愈演愈烈,腾讯已经投了每日优鲜三轮,极有可能继续投资。再一个优势,就是每日优鲜的前置仓。从成本和效率出发,无人货架需要鲜食提升利润覆盖成本,并且补货速度极大影响无人货架的体验。若从每日优鲜前置仓两小时覆盖范围内设架,就能够比较好的解决无人货架的痛点。供应链是每日优鲜的优势,仓库、冷链可以提供常温、冷藏、冷冻多样化商品,并且可以快速补货。此外,从办公室消费场景出发,无人货架可以作为前置仓的入口,可以将更多的商品置入无人货架小程序内,消费者扫码后可以选购更多在仓商品,下单后从前置仓发货极速送达,打破无人货架广度和深度的局限,实现通过无人货架高效利用办公室流量。而相比其他新零售业态,无人货架相对门槛较低,而且和每日优鲜的商业模式、基础设施也较为契合。从这个角度考虑,设前置仓或将成为无人货架公司提升效率的最佳选择,甚至有条件可以直接做便利店或超市,当然必须店仓一体,在做无人货架前置仓的同时还可以再覆盖一定生活半径的日常消费场景。话虽如此,但笔者仍认为无人货架是有泡沫的,作为每日优鲜的新零售转型项目,不管每日优鲜便利购是融资噱头还是缜密布局,这个风口都不稳,有太多赌博性质。面临的困难比比皆是,比如损耗的二次处理,费人费事。生鲜电商集体触发“无人”大战,泡沫齐飞无独有偶,百果园也切入了无人零售领域。公开消息显示,今年9月15日,百果园与七只考拉、好品、领蛙等联合发起的“大百果联盟”,拓展生鲜无人零售业务,未来半年将布局6000网点。百果园在全国门店有2600家左右,仓储配送网络覆盖41个城市,不看线下,单从电商方面比之每日优鲜也不遑多让。实际上,面对线上高昂的获客成本,生鲜电商都在积极谋求线下,寻求新发展。目前主要几个水果生鲜电商都在布局供应链、仓储和线下业态,总体上看,生鲜电商在从线上到线下,生鲜产品离消费者越来越近。下表,虎嗅总结了几大主流生鲜电商玩家最新动向:由上表可以看出,前置仓+极速达模式真没什么可画的了,前置仓已成为生鲜电商标配,天天果园借力京东物流将配送时间再次缩短到半小时,当然也只是个别城市的噱头。百果园也进入了无人零售领域,不过是与第三方货架合作,其经营中心还是在自有门店上,目前致力于水果产品标准化。易果生鲜则布局了更多线下业态,易果生鲜属于阿里系一员,在布局上带着盒马鲜生仓店一体的痕迹。不管是无人货架还是便利店,生鲜电商做线下已成为趋势:一是生鲜电商的线上获客成本水涨船高,不得不扎堆线下高频、刚需的生鲜消费场景获取新流量,寻找新出路;二是蹭住无人货架与盒马鲜生、用户超级物种等新零售的风口,提升想象空间,拉高估值,持续造血,延续生鲜新故事。而有线下门店的和只有前置仓的,孰优孰劣一想便知。如同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已经表明,要打打生鲜战,生鲜电商在线下必然要落子门店,然后辐射周围生活半径,用数据优化供应链,来一场新零售“圈地运动”。或许,这正是生鲜电商大战2.0版的开始。
食品商务网讯投资圈,生鲜电商一直争议不断——尽管融资过亿,然而,发展多年之后,生鲜电商一直一直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在国内市场,不管是互联网电商平台还是传统的线下超市,甚至连物流企业都踊跃地加入到了这场生鲜电商的争夺战。那么,这些生鲜电商企业的未来如何呢?以每日优鲜为代表的生鲜电商模式2016年4月,上海本地生鲜电商平台美味七七宣告倒闭,这家曾经获得亚马逊中国2000万美元入股的明星创业项目,并没有熬过瓶颈期,最终死于资本断裂。日,半成品净菜电商青年菜君被曝出因投资跳票公司陷入崩盘困境。
在开放企业免费申请后,已收到了150家企业的申请。生鲜电商正在将高折损率但高频刚需的生鲜产品,借助无人值守货架的方式培育市场。生鲜电商U掌柜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营,近日正式落地面向办公室场景的无人“自助便利柜”。随着无人零售热度的攀升,众多生鲜电商尝试用“前置仓+无人零售货架”的模式拓展线下交易。在业内人士看来,生鲜电商行业经过多轮厮杀,产品折损率已经下降,冷链配送效率不断提升,布局无人零售领域或将成为新着力点。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U掌柜采用开放式的无人值守货架,包括常温货架与冷藏柜,提供零食、饮料、水果
食品商务网讯随着正式吃蟹的季节临近,围绕大闸蟹展开的竞争愈加激烈。以往大闸蟹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以线下为主,而近两年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让不少电商企业也开始在大闸蟹销售市场上崭露头角,天猫、京东、顺丰、苏宁等巨头各出奇招,纷纷打响大闸蟹争夺战。大闸蟹争夺战的背后,更是生鲜电商的生死大战据了解,为了抢夺大闸蟹头筹,天猫生鲜联合星农推出“红印蟹”品牌,标榜制定中国“好蟹”标准;京东推出冷链,声称要包销阳澄湖一半大闸蟹;顺丰计划投入7架全货机,重点支持今年的大闸蟹寄递,保证大闸蟹的“鲜”、“活”;苏宁超市独家
河北省,石家庄市网友
原因是-无源之水,生鲜电商没有自已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原料的数量质量尤其是安全质量都无法控制保障,这是生鲜电商存活率低的根本原因!
三级(生鲜丶加工丶餐饮)高质生态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案提供者
靳长松 1583213839O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食品商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食品商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食品商务网资讯频道联系。联系电话:8
相关栏目资讯
相关行业资讯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8:30-17: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