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防范ios退款呼叫转移诈骗骗?

不知道“呼叫转移”诈骗手法90%的人会上当
  不知道“呼叫转移”诈骗手法90%的人会上当
  公安部官员陈士渠为你详细揭秘电信网络诈骗为何成社会公害
  发布时间: 20:5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何春中
  “电信网络诈骗形势非常严峻,不但谋财,最近还有害命。今年暑假,有3名学生被诈骗以后死亡,有2例是猝死,有1例是自杀,这件事引起了全社会震动。可见,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全社会的公害,确实需要严厉打击。”
  9月19―25日,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举行。当天,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现身由阿里在武汉举办的“钱盾全民防骗公益论坛”,详细揭秘电信网络诈骗,“看起来是简单的问题,如今为何却成了全社会的公害”。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去年近60万起
  “在十几年前,威胁最大的是严重暴力犯罪,它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权益。今天全国严重暴力犯罪在不断下降,破案率在不断提高,反而电信网络诈骗成为了社会的公害。”陈士渠说,“一般理解诈骗犯罪不属于暴力犯罪,而且一般也不跟当事人接触,如果接触的话也是平和的方式,不至于威胁老百姓的人身安全,但是现在恰恰出现了。”
  陈士渠透露,电信网络诈骗案去年已经接近60万起,预计今年比去年还要多。在涉案金额上,传统盗窃抢劫能抢几万元就算多的,电信网络诈骗动辄就是几百万、上千万元,受害人单日被骗最高的是1.17亿元,香港有个老年人被骗了5000多万港币。
  “一般的盗窃可能1万起案件也不能偷1000万元或者1亿,但是电信网络诈骗可以做到。有些案件骗去的钱不多反而后果很严重,就像3名学生家庭贫困没有多少钱,在被骗几千块钱以后却出现死亡的后果。”陈士渠说。
  电信网络诈骗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打不下去,而且越来越严重?陈士渠分析,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电信网络诈骗总体上属于新型犯罪,它和传统盗窃抢劫犯罪差别比较大。“比如说首先没有现场,一般盗窃抢劫是有现场的,犯罪分子和受害人远程非接触。如果要追的话,只能追踪犯罪分子打过的电话、发过的信息和涉案资金流向,电信网络诈骗取证和以前的取证实际上有天壤之别。”
  陈士渠坦言,目前很多公检法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认识可能简单等同于以前的盗窃诈骗犯罪,取证的要求没有做出及时调整。按照原来的取证标准,追踪电信网络诈骗很困难。“其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打电话、发短信骗了很多人,以前就是每起案件什么时候骗了谁,钱什么时候汇的,查清楚才可以定案。现在骗子都不记得了,因为他骗人太多了,所以取证就非常困难。”
  支付安全病毒木马“随便改号”让人防不胜防
  如今信息网络发展很快,便利了社会公众的生活,包括消费时支付体系所带来的便捷。陈士渠指出,电信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并被犯罪分子利用,有些漏洞没有及时得到弥补。“比如说手机实名制的问题,最近这3起致学生死亡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机号没用自己的名字,甚至没有实名,(警方)追查起来非常困难!”
  针对最近比较突出的支付安全特别是第三方支付,陈士渠透露,第三方支付发展很快,“比如说发放一些POS机也没有用真名,也被犯罪分子利用,追查起来也很困难。”电信网络诈骗许多是从国外打电话给受害者,显示的是大陆公检法的电话,而且掌握受害者的个人信息。有很多人上当受骗,一旦被骗,基本上是倾家荡产。
  陈士渠进一步解释:犯罪分子专门有个POS机可以改装。正常刷卡的时候会把信息记录下来,然后把持卡人的账户和密码发送到指定的邮箱里。再把POS机卖给商户,这个商户可能不知道,以为他在进行正常的收款,但实际上每个刷过卡的信息已全部被发到指定的邮箱里面,犯罪分子就从邮箱里面知道账户里面有多少钱。他不去取,反而卖给别人,这张卡有密码,里面有50万块钱,你给我10万或者20万,我卖给你。公安机关追查的时候很困难,他到底怎么获得的这个密码?POS机在发放过程中有漏洞,不能被人加了这么窃取个人持卡信息的东西还发现不了。
  “像支付安全并不是每个人可以弄得很清楚,犯罪分子就利用这些漏洞把大家的钱骗走了,确实单纯依靠群众去防范很难。我们出去购物买东西的时候,不可能再去问POS机有没有问题?所以相关部门对POS机的监管有难度,这个东西应该去进行防范。”
  谈及诈骗电话“随便改号”的问题,陈士渠坚称,“应该也从技术上进行拦截。”他反问,“从国外打过来的电话,凭什么显示的是国内公检法的电话?”
  “单靠个人防,防不胜防。”陈士渠举例说,像病毒木马的问题,不点链接就不会被感染,但是被感染了就要有技术措施,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比如阿里巴巴的钱盾。而在有些情况下,就像POS机刷卡,老百姓防范意识再强也防不住,正常去买东西POS机有问题,POS机也拆不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研发技术防范的措施。
  “呼叫转移”诈骗手法在江苏几百人被骗
  陈士渠认为,要解决电信网络诈骗问题,首先是公安机关严厉打击,要把骗子抓起来重判,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他透露,下一步,公安部将会和最高检、最高法一起出台司法解释,解决犯罪分子作案手法完全不同于以前的诈骗犯罪,在证明标准、取证要求上做出一些调整。“总的来讲,会加大惩治力度。我们发现有好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犯罪分子判刑很轻,他们赚钱上百万,但抓到后判得非常轻,这肯定是没有办法遏制犯罪的。”
  第二是相关银行和运营商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电信网络诈骗被骗几千万的钱,到骗子账户会迅速分解成几百个账户,一个账户几万块钱再迅速往下“分解”,最后可能到台湾ATM机上提现。银行应主动发现,不能等着受害人报警以后再追查,报警往往比较滞后,这种钱以这样的分发方式“分解”就应该被监控起来。
  第三,相关单位和企业要加强研发技术防范措施,技术防范强了,犯罪分子就难以得手。除了公安机关打击以外,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像北京已经明确10月15日之前所有非实名制用户电话都要停机,全国也会出台措施,过几天会公布,就是把这些漏洞弥补。当犯罪分子知道他用的是没有登记的电话卡或者冒用他人身份开的银行卡,在作案的时就会有恃无恐。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要增强防骗意识和识骗的能力,有些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法多少有点问题,如“重金求子”、“中奖”等,如果我们本身啥都不懂,就容易被骗。
  在增强社会公众的电信网络识骗能力方面,陈士渠表示,有些电信网络诈骗确实识别起来比较难。“比如说最近流行的换号诈骗手法。犯罪分子先给一个人发短信‘我是谁,我最近换号码了,你把我原来的号码删掉’。一般人都会要信按照对方的短信这样来改了。关键是后来犯罪分子会设置一个呼叫转移的号,有时候受害人打骗子的电话,接的实际上确实是受害人的朋友。我打新号码就是原来的朋友,一定会很相信,过段时间借钱一般会给.江苏有几百人被骗,被骗了几百万。”
  陈士渠说,“呼叫转移”的诈骗手法都应被公众所知。”如果不知道的话,90%以上的人会上当。因此,有必要揭秘这些骗术,让社会公众有警惕心理并增强防骗能力。只知道防范,不知道哪些是骗术也不行。”
  “电信网络诈骗总体上是可防的,不是严重暴力犯罪,实际上是一种欺骗的方式,犯罪分子主要靠忽悠!只要有足够的防骗意识,知道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大多数人不会被骗。”陈士渠肯定地说。
  陈士渠曾任公安部打拐办主任多年,从愿“天下无拐”到愿“天下无骗”,陈士渠在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呼吁,“社会各界应一起努力,不能让老百姓辛辛苦苦挣的钱,大把大把地转到骗子的腰包里!”
  中青在线武汉9月21日电
编辑:范斯腾
关键词:呼叫转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犯罪分子;不点
据中国之声消息,北京卫视新闻报道,一名家属表示能打通自己哥哥的电话。无人接听,好像被挂断了。南华早报有记者也报道过类似情况。对此,专家和多位网友表示:不排除其实是呼叫转移带来的假相。
哈尔滨“吃喝一条街”最近又火爆,洗浴会所前豪车车牌用免费停车的牌子遮挡,这俨然是公款消费的又一种“呼叫转移”。长期以来,公款消费被人诟病,作为公共资源被个人利用的“隐性腐败”,其危害一点不亚于贪污受贿的“显性腐败”。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未找到登陆记录
连日来西安溺亡事故屡屡发生。
6月1日—30日,华商网向省内各单位、部门发函及反应问题139件。截止7月24日,收到六月回函及回应113件,问题解决率为8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编号:陕网文【-006号
本网法律顾问 陕西赢弘律师事务所
王正兴 律师 联系方式:
华商应用:大风号出品
新式诈骗冒充“公检法” 骗你设置“呼叫转移”
原标题:新式诈骗冒充“公检法” 骗你设置“呼叫转移”原标题:新式诈骗冒充“公检法” 骗你设置“呼叫转移”
“呼叫转移”这个词儿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手机上都有这个功能,实际上却很少有人使用。哪承想,“呼叫转移”的功能却被骗子盯上了,成了电信诈骗的又一“新花样”。近日,沈阳姑娘小言一步步地被骗把自己的手机设置了“呼叫转移”,险些中了骗子的计,多亏辽宁省公安厅反电信诈骗中心民警识破了骗局并及时制止,小言银行卡里的钱才没落入骗子的手中。
“公安局”来电称涉洗黑钱,手机设呼叫转移
近日,小言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武汉市公安局民警”,说小言的身份证被冒用,现在有一桩涉嫌洗黑钱的案子与小言有关。
虽是电信诈骗的老套路,可小言还是有些半信半疑,按照骗子提供的微信号码加了对方微信后,小言收到了一张“逮捕令”,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被写在逮捕令上,小言有些恐惧。
接着,“民警”称因小言涉案,所以她的电话要被监听,命令小言按照他说的方式在自己的手机上设置“呼叫转移”,将电话转移到对方提供的手机号码上,小言照做了。
警方拦截诈骗电话,致电提醒却是外人接听
省公安厅反电信诈骗中心民警及时拦截到了骗子打给小言的这通电话,认为涉嫌电信诈骗,因此民警及时查找小言的电话号码并回拨过去,想致电提醒小言小心被骗。哪承想,当民警拨打小言的手机号码,接电话的竟是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男人。
民警觉察出不对劲儿,就告诉男子想让小言接电话,对方称小言是他的妻子,现在正在洗澡,没接到过电信诈骗的电话,还没等民警细问,就匆匆挂断了。
“接电话的一定不是小言的丈夫!”民警通过多方途径与小言的亲人取得联系,并最终在一家银行内找到了正要汇款的小言,拦下了一笔将要打给骗子的2万元钱。
提醒:不设呼叫转移不下不明软件
在冒充公检法类型的电信诈骗中,骗子新增了让受害者设置“呼叫转移”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躲避全国各地反诈骗中心对电信诈骗电话的拦截。一旦切断了民警和受害者的电话联系,警方的劝阻工作就加大了难度,这也为骗子实施诈骗争取了时间。
因此,警方提醒市民,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时,不要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自己的手机进行任何诸如“呼叫转移”或下载不明软件的操作,必要时,可以上网搜索该操作的具体作用,或直接报警。
此外,警方希望市民能积极配合警方的劝阻工作,及时接听警方的劝阻电话或查看警方发送的提醒短信,不要轻易将资金转账汇款至陌生账户,如果发现已经被骗,请立即报警。
什么是“呼叫转移”?
所谓“呼叫转移”,又称呼叫前移、呼入转移,手机用户不想接听的电话或暂时无法接通的电话,可以将来电转移到其他电话号码上。
呼叫转移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无条件转移所有来电,即无论手机处于什么状态,都无条件地将所有的来电转移到事先设定并输入好的一个电话号码上;二是有条件转移来电,即当被呼叫手机被占用而无法接电话时,来电将会转移到一个事先输入好的电话号码上;三是分类转移,即可以根据呼叫类型及当时电话的状态,把来电转移到不同的电话号码上。
原标题:冒充“公检法”式诈骗又出新花样 骗你设置“呼叫转移” 躲避警方拦截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东方网-社会金钱呼叫转移(防电信诈骗)腾冲市公安局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呼叫转移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