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STM8S103单片机如何用iic总线时序通讯

暑假一起来学单片机吧-学习计划之STM8(入门级)_单片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9,477贴子:
暑假一起来学单片机吧-学习计划之STM8(入门级)收藏
有意愿的同学一起来吧,QQ群:先说说我选用stm8作为入门级单片机的理由(很多抄的风驰电子的理由说明,因为感觉他说的很对)1.性价比高
相比于大多数入门级51 开发板所选的51 型号,如STC89S52、AT89C52,STM8 单片机 要强大得多得多。输入捕捉、输出较、PWM、时钟控制、电源管理、AWU、SPI、I2C、CAN 总线等通信接口,例如STM8 的UART 模块不仅有普通的串行通信功能,还有智能卡和IrDA 等特有功能。对应同样的功能,STM8S 的性价比更高,普通的51 单片机很难集成那么功能,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STM8 多了这么功能,却只比一般开发板上的51 单片机贵三四块钱,如此高的性价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选择STM8 呢?2.STM8 更适合初学者学习
市面上的51 开发板的51 型号的功能一般都是最简单的,单片机本身没什么太多的东西学习,所以与其说是在学单片机,不如说是在学如何操作外设。这样子造成的结果是对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强大的16 或32 位CPU 的学习其实是比较不利的。相信很多人在学了51 之后打算学习32 位的STM32,却发现特别不好上手。那么,为什么说STM8 更适合初学者学习呢?
首先,STM8 单片机功能更强更丰富,TIM1~TIM4、ADC、SPI、I2C、CAN、BEEP、UART、选项字、FLASH、AWU,两种看门狗等等功能。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一款功能丰富且强大的芯片,作为入门的学习是非常重要。一开始就能接触到各种功能模块的学习以及各种通信总线的应用,在学习外设的同时深入掌握CPU 的结构与功能。这将大大减少以后进阶学习32 位CPU 的难度。其次,ST 官方库函数,使学习和开发更加简单的同时更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这也是让我对STM8 爱不释手的一个重要原因。ST 公司针对STM8 系列的库函数大幅减少了初学者学习的时间,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得初学者可以不理会一些细节而快速玩转STM8。花更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东西,多么让人心动的事情啊!同时,我们还可以学习库函数的写法,从而掌握更多的编程技巧。3.是企业和市场选择了STM8。
我们公司已经开始用其他芯片替换51了,因为51很多都已经停产,将来大家找工作的基本会很少招51的了,总结一句话,我们STM8,可以让您更省钱,可以让您花最少的成本、最少的时间而接触到最多的单片机功能应用,让你紧跟行业步伐,提高自身价值。
超低功耗,256KB-512KB闪存,可扩展存储器,备有开发板
贴出计划书的草稿版,希望大家能一起修正,也请高手拍砖
学习目录基础部分一、入门
基础必备知识与STM8单片机简介
IAR使用及建立demo点亮流水灯二、单片机外设操作
按键与按键扫描
数码管显示
中断-外部中断
定时器部分
IIC及SPI协议介绍及应用 三、综合运用提高
TFT_LCD显示
SPI_SD-SD卡及文件系统
flash_eeprom
PID与PWM的应用
Rtos移植及应用扩展部分
四、单片机开发扩展
PCB绘制-常用模块制作
C语言编程讨论五、小试牛刀
练手项目待定
时间安排1.1-2..2
7/16完成2.3-2.4
7.17完成2.5-2.7
7.19完成2.8
7.21完成2.9-2.10
7/25完成3.1
7/27完成3.2-3.3
7/29完成3.4
8/2完成3.5
8/8完成4.1-4.2
已有51板子的 可以参加吗
建议入门51 然后直接学stm32
其实寄存器就是一个概念啦、、、、因为51寄存器不多 所以我们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我认为 其实可以把寄存器理解成一个标志。比如 定时器 设置它的计定时方式周期什么的就去设置那个对应的寄存器就行了 反正现在都是库函数开发 自己也不需要去记住寄存器的地址 去翻翻库函数就行了、、、、反正51是个好东西 要学深点 借本基于51的单片机原理看看 理解理解 在入STM32就好多啦、、、、、反正我感觉要是再去学STM8就有点浪费时间了。。。现在ARM内核最流行的 早点入门ARM应该是比较不错吧
平台汇聚10万开发工程师资源,项目托管对接速度快,平台交易安全又放心,智能硬件领域单片机开发外包,选我爱方案网准没错!
楼主还在吗?我们学校学着stm8单片机,感觉资料不全,不知道楼主可不可以共享一些资料?
登录百度帐号没有更多推荐了,
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内容:
单片机 IIC 总线协议 和 详细例程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查看: 20572|回复: 97
吐槽一下STM8S003F3的GPIO
第一次使用STM8单片机, 使用PB4/PB5驱动两个LED, 编译下载仿真都正常, 灯就是不亮, 用示波器测得引脚一直为低电平.
折腾了大半天,试着控制PA口,一切正常. 扫了几遍手册也没看到哪里讲了两者区别, 最后还是从百度找答案,
原来PB口只有OD模式,没有推挽模式,这不是8051的特色吗? 一下子对ST没了好感,我只希望后会无期。
BTW,哪位大虾能不能告诉我描述PB口不能设置为推挽输出到底在手册的哪个地方?
有什么样的装备,打什么样的仗。
只有i2c的两个口是OD输出的吧。
楼主该面壁去
DocID018576 Rev 3 23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自己设计失误或者没看清楚应用就瞎怪一通,楼主的逻辑真有意思
那两个口是IIC专用口,没有上拉电阻的,要当普通I/O口用只能在外面加上拉电阻,认真看看规格书吧
手册写的明明白白IIC的两个IO是OD输出你不上拉当然没有高电平了,你对ST没好感一点不影响ST卖芯片。
用多了,就不吐槽了。。。
注意这两个口还有PA的几个端口不能大电流驱动。用的不熟是要走些弯路的
三年前我也被坑过,看ODR置高,IDR就是没有高电平,当时搞了一天郁闷到不行
楼主不仔细看数据手册
设计错误,一般在不用I2C时这两个口只用来做输入,做输出的话一定会接上拉电阻,引脚图上标注很清楚了的,只能怪自己了,不过好多人都会犯一次与楼主一样的错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我也上过当,主要还是前期手册看得不仔细 才造成的
PB4/PB5是i2c口,以后注意就是啦,在数据手册上(引脚及其描述(16页))是有介绍的。
楼主还是略显年轻气盛啊
看文档还是很重要的,用多了就知道了啊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也能出来混
DocID018576 Rev 3 23页
谢谢, 这里我是看了很多次的,就是没有深究这个True Open Drain 的意义, 应该写 Only Open Drain.
自己设计失误或者没看清楚应用就瞎怪一通,楼主的逻辑真有意思
你的智商才有问题吧, 我怪它什么了?
手册写的明明白白IIC的两个IO是OD输出你不上拉当然没有高电平了,你对ST没好感一点不影响ST卖芯片。 ...
那倒是,不过他卖得好也跟没我半分钱的关系。
设计错误,一般在不用I2C时这两个口只用来做输入,做输出的话一定会接上拉电阻,引脚图上标注很清楚了的, ...
是怪自己,要不就不吐槽了,直接开骂
三年前我也被坑过,看ODR置高,IDR就是没有高电平,当时搞了一天郁闷到不行 ...
, 我也搞了大半天
楼主还是略显年轻气盛啊
刚好相反,我被他搞得一点脾气都没有,纯吐槽,顺带看有没有跟我一样遭遇的。
手册上真有的,我当时也是没有认真看,后来在引脚表里看到。
I2C用的,普通功能外接上拉电阻,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要按照规格书说明
这样的经历我也有
使用新的芯片,都应该好好看一下芯片的使用手册
吃这亏的&&一大片人啊!自己也遇到过&&粗心不认真看手册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PB4 PB5需要接上拉电阻,才能当普通IO使用。中过招
很多人上来拿个库函数和开发板一上手,乐不可支
遇到底层的问题就抱怨,也怪ST给人的门槛低了,起点高了
用多了就知道了
STM8的IIC口,都是这样的,楼主明显江湖经验不足啊。
就是因为它另类,才来吐槽的. 这点功能都省,也难怪他这么便宜了.
省了就不是标准的IIC接口了
只有这两个口没有推挽输出
数据书看下就明白了,I2C用
搞得多了就好了,经验就是这么来的。
官方手册,标的清清楚楚。 楼主没细看。
就是因为它另类,才来吐槽的. 这点功能都省,也难怪他这么便宜了.
你这什么逻辑, 并不是因为成本和技术上的原因,ST才把这两个脚设计成开漏,而是标准的IIC接口就是这样的。
给大家普及个知识,不管是哪家的芯片(ST,NXP,Freescale等等),硬件I2C口的引脚,都是内部不带上拉电阻的,只有开漏输出。
给大家普及个知识,不管是哪家的芯片(ST,NXP,Freescale等等),硬件I2C口的引脚,都是内部不带上拉电阻的 ...
用AVR的倒是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楼主不要乱下结论。
很多人刚用这颗芯片时都遇到这个问题,但遇事要冷静,静下心来找出问题在哪里,这才是含金量所在。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猪太嫩了
还没用过003芯片,记一下。
遇到楼主这样的人,我一般不会再解释的。
003还是挺好用的,很便宜
003还是挺好用的,很便宜
没有用过&&,不知道怎么设置
没仔细看手册。引脚描述那里有说明,这两个是开漏的IO,I2C引脚
这款芯片的价格还是非常诱人的
明明是你手册没看仔细…………………………
怪人家ST做什么
ST的手册确实比ATMEL的手册差,编程的例子或寄存器设置的先后顺序都不列出来.
没细看手册,不肯承认自己的问题,非要狡辩,把责任推给别人:反正不是我的错。
看看标准51架构的P0口, ...
1. 我没有觉得他们SB, 我用另类是因为至少我见过的除了标准的8051 和 STM8之外, 没有哪个单片机的I2C口做GPIO时只有OD模式, 也许我的见识是少点。
2. 这种问题都是开发初始阶段就能发现并解决的,不会造成损失,也就没有责任一说,为什么在很多眼里,只有黑白双方。
3. 吐槽结束,就此打住。
楼主长经验了
手册上的引脚说明上有描述的
规格书中有明确的说明,楼主没有仔细看,怨不得ST。
规格书中有明确的说明,楼主没有仔细看,怨不得ST。
确实要看仔细说明,STM的GPIO功能配置很多,不能想当然了
也碰到过这样的问题
就是因为它另类,才来吐槽的. 这点功能都省,也难怪他这么便宜了.
这个说法不靠谱了。
难免搞两次这种失误
楼主还是坚持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003的性价比恐怕最高了,IIC端口哪个CPU都是开漏输出,不单是ST的,你说AVR和8051的没有这种情况,那是肯定的了,你碰到的是没有IIC的端口的单片机
泡论坛太少,泡久点,自然就知道这个问题了
这个问题栽了不少人,不过坛里逛多的人都知道!还有一个是UART1时钟设置错误,也有不少栽过!
我也中过一次招,就当买个教训吧
楼主明显江湖经验不足,缺少在江湖上的摔打
不要这样子,这2个口和IIC有关,加上拉电阻
二楼正解。
DocID018576 Rev 3 23页
老大,你这是什么手册啊,感觉比我的屌啊,而且是屌爆了。能给我发一份吗,谢谢。
谢谢楼主发这个帖子。我没用过STM8,不过以后如果要用,这个弯路就绕开了。
等着挨砖,stm8在51里已经很不错很不错的了,还有哪家51芯片的资源比stm8的好?
自己不看资料,还好意思说人家IC有问题,该打
新手,同样被坑
我被PA1和PB4/PB5各坑一次.以后你就乖乖的看清楚资料了.
PA1如果做输出口,在进入掉电模式后,它是强行转成输入口还带上拉,我靠.傻了吧,飞线吧,被吊吧,又要重新打板吧.我一个月的可乐钱又没了.
PB4和PB5不想说了,以后都蛮乖的看清楚资料.
<font color="#7433525 发表于
我被PA1和PB4/PB5各坑一次.以后你就乖乖的看清楚资料了.
PA1如果做输出口,在进入掉电模式后,它是强行转成输 ...
这教训够重的,stm8除了PA1,PB3,PB4还有什么奇葩经验啊?
准备玩LIN ,结果一看硬件只支持MASTER 模式,但是到编程手册里一看UART1 不支持MASTER模式.............不知道相信哪个了
准备玩LIN ,结果一看硬件只支持MASTER 模式,但是到编程手册里一看UART1 不支持MASTER模式.............不知 ...
准备玩 LIN 呀? 那如果用 TJA1020 的话, 找我吧,&&代理 NXP 的产品。
不细看3遍手册,我从不动手。
一用STM8就正对003了,没感觉有什么不对劲的。各家的芯片,端口结构是不一样的,这很正常。
我之前用过小日本的,一个芯片的端口有好多种结构,跟日本人一样变态。
STM的已经够人性的了
存在就是合理的。那两个是IIC管脚。。。。自己看手册不认真就别怪人家不合理吧。
不细看3遍手册,我从不动手。
一用STM8就正对003了,没感觉有什么不对劲的。各家的芯片,端口结构是不一样 ...
同感,日本的ic是最复杂的,连个IDE,编译器都可以折腾死人。用过瑞萨的4位单片机。
遇到楼主这样的人,我一般不会再解释的。
批评不能接受,解释不懂感谢!
近骄远怨,难也
参考手册....
看书不认真
去年用这个片子的时候,也吃过亏,只能重新打板了,只能怨自己看手册不够仔细,只当吸取教训了。
看来 楼上的 哎 你们怎么都上过当
今天也被坑了,第一次使用STM8芯片,
上过一次当....
用新片子真有风险的
正常情况。出了这样的问题,从手册上都能找到答案
这帖子亮点很多, 通读下来, 学到不少,
这两个口是开漏输出口。
003这个料你们有用在工业场合吗?
在引脚描述表下面的小字有注释
别人写了 TRUE OPEN DRAIN&&, 肯定不能输出高电平了,
不过我倒是觉得OD有时候很有用 , 比如驱动12V的继电器,如果你是推挽你还要加三极管,
阿莫电子论坛, 原"中国电子开发网"
, 原www.ourdev.cn, 原www.ouravr.com没有更多推荐了,
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内容:
浅谈STM8S(1)——I2C配置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ic总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