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材一道题有疑问

 经济学必读数目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目前国内已经有某些教授依据此书编著《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书中出现“经济学10大原理”一词,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袭而来。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

  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可谓博大精深。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此书国内有机工版发行之英文版。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

  3、斯蒂格利姿《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尽管三位作者政策倾向不同,但教材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稍多一点,总体上讲,教材相当客观和公允。很适宜做入门教材。

  4、《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及《经济学原理与问题》、〈经济学案例〉、〈经济学小品〉、《经济学悖论》、〈社会问题经济学〉等。此类书之特点是先提问题,再论原理,主要是针对社会习见问题,逐步解释原理,水平、内容大多较好,唯缺乏体系与框架,适宜略懂经济学者补充学习。

  5、国内老师自行编写之《西方经济学》教材:目前国内各大学自己编写的直接冠以《西方经济学》或〈经济学原理〉均属入门教材。如高鸿业、历以宁、宋承先、梁小民、朱锡庆、尹伯成、司春林等等。然皆远逊外国教材。  说明:  1)、越基础性之教材越需深入浅出,将复杂抽象的道理联系到生活实际上,才讲的透彻,又能调起初学者之兴趣。国外教材,形成一竞争市场,多极高明之著作,教材之撰写也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之便利,如曼昆之教材,以完全不带数学式而著称,又或更新换版本极快,以及时吸收新知识,如斯蒂格利姿《经济学》之增加不对称信息部分。低手所写教材自然被市场淘汰。故市面之基础教材,多为大高手所写就。

  2)、国内教材,建国以来,除商务系列丛书初期之100年前古典学派部分,政府同意翻译以作为马克思批判之反面教材得以出版外,80年代以前,近50年间国外经济学研究学问之成就,国人皆不得见。80年代末期,邹至庄先生力倡西方经济学,邓大人首肯之后,国内始渐有〈西方经济学〉之类教材出现。此类教材,多为新出道之老师,为进阶升职,凑出版物之数而编抄西人著作而成,机制所限,不敢添加“反动”之知识,又无竞争机制,购买者多为其听课学生。故质量甚差,若非特殊目的如考研指定者,慎勿购买。

  3)、按经济学有入门低、中级、高级之分。高级乃指其运用之数学工具及阐述观点之纷争更多而言,并非此学问高人一等。一如高等数学未必高初等数学一等之意。越是高级,则越多分歧,也越追求数理逻辑之严谨,反不如低级来的实用。初级的入门教材一般是针对初学者,所以大多举案例和现象,加以文字解释,偶尔插加二维图案,高级教材注重数理逻辑,而二维图案及文字已难以表达、解决所说明之问题,故多用数学证明或代数方程,夹杂现代数学工具。中级教材则介乎其中,界定甚为模糊。教材难度不同,跨度也相差很大。

  二、中级微观教材。

  中级教材一般以微观、宏观两科为主,兼修其他应用科目。传统经济学,本无宏观、微观之分,自凯恩斯针对名义变量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之后,始有宏观一科。故历来次序,先修微观,再修宏观,后及其他。

  微观经济学为各科之基础。其分析,乃基于马歇尔的一般均衡分析及边际效用学派之边际分析,而后由萨谬而森发展数学方法及框架而成,涵盖范围甚广,大致包括:

  基础部分:传统厂商理论(技术、利润、成本)、传统消费者理论(效用、偏好、选择、需求)、局部均衡理论(完全竞争市场之稳定性)、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二大定理、交换方框图)

  分支部分:寡占市场理论(寡头、定价、市场细分)、博奕论(纯策略均衡、混合博奕、广延型结构、厂商博奕、颤抖的手)、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税收制度设计、投票、外部效应)、不确定性经济学(风险、博采、保险、投资)、信息经济学(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信号)、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法和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企业性质分析、法律)、拍卖理论(拍卖机制设计)、匹配理论等。

  学习者可根据上述内容,与教材所列提纲比较,则可知教材侧重点之所在。

  6《管理经济学》,有版本数种,特点各不相同。此类教材多为mba系列教材。其目的针对生产过程决策而设,故与经济学之中级微观教材相较而言,减少少量分支部分理论,增加回归分析及计量统计部分。目前数种版本中,以人大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从〉难度最低。机工版哈耶所写之〈管理经济学 -战略与决策〉与标准中级教材难度大致相当,内容也接近。唯其中也已采用函数表达式。机工版莫瑞斯(有英文版及中文版,中文为陈章武所译)〈管理经济学〉难度最高,其侧重内容与中级教材大不相同,除回归分析已采用大量数据,要求建立模型,内容接近计量预测外,内容涉及对偶理论、不同代替效应之图解,附录采用微分法,难度较高。此类书籍,侧重经济学中与管理交叉管理。

  7、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人大版,此书乃标准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在美国多个大学供mba采用,国内英文版有清华版,中文版有人大版。此书内容适中,主题广泛,均是各部分理论之要点,不旁及其他分歧内容,其中定价部分较为详细。图形清晰,语言流畅。所采用数学工具甚浅,有函数但不涉及微分,只用差值。曲线只用标准严格凹性曲线,不及拟凹部分、线性仿射内容,成本函数也均为线性。建议此书应通读,可作进阶之用。

  8、曼斯非尔特《微观经济学》人大版,内容、难度、书价与平狄克相仿,唯编排次序不同。体系稍显庞杂,不如平狄克之明晰,然也为一国外通行教材。若修习平狄克有不明之处,则可先参照此教材或先修学其他国内出版之书籍。如北大系列教材之周惠中〈微观经济学〉,北大版朱善利之《微观经济学》等。此书不属必读。

  9、《国外经济学教材库》系列之《应用微观经济学》,32开,经济科学出版社。此书有大量案例及微观经济原理之运用,所用数学甚少,读此书,可补充平狄克教材之案例。加深对经济学之了解。

·  《动态宏观经济理论》[美]托马斯J.萨金特

· 《风险管理与保险》[美]特瑞斯·普雷切特

* 《博弈论基础》[美]罗伯特·吉本特

· 《经济思想的成长(上、下)》[美]亨利·威廉·斯皮格尔

·《经济动态的递归方法》[美]南希L.斯托基

· 《经济增长》[美]罗伯特J.巴罗


· 《博弈论教程》[加]马丁J.奥斯本 

· 《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第2版)上、下卷》[美]杰里米·阿塔克 

· 《微观经济学(上、下)》[美]安德鲁·马斯一科莱尔 

《经济计量模型、技术与应用(第二版)》[美]因特里格特 博德金 萧政 著

}
某君消费两种商品x和Y,其消费形式已满足下述条件:MUx/MUy=Px/Py现假设Px下降Py不变。请论证说明:若某君对x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为什么他对Y的需求量会增加?若某君对X的需求价格弹... 某君消费两种商品 x和Y,其消费形式已满足下述条件:MUx/MUy=Px/Py现假设Px 下降Py不变。请论证说明:若某君对x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为什么他对Y的需求量会增加?
若某君对X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他对Y的需求量会怎样?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你这道题是尹伯成那一本习题上86页的一道题吧

如果你不知道答案,我给你抄一下吧

(1)原来某君的消费处于均衡状态,设预算方程为Px*X+Py*Y=M.现在X价格下降为Px1,由于X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虽然X的商品购买量会增加高为X1,但消费者用于X商品上的支出是减少了,即Px*X>Px1*X1.这样,在收入这Py不变的情况下,Y商品的购买量就会增加。

(2)原来消费处于均衡状态,预算方程为Px*X+Py*Y=M.现在X价格下降为Px1,由于X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对X的需求量增加设为X1,消费者用于X商品的支出也随之增加,即Px1*X1>Px*X.由于M、Py不变,Y的需求量减少。

欢迎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

中级微观经济学题目一道,求思路求解答。

2. 王五以陶泥作塑像。为简化起见,我们假定塑像的唯一投入要素是陶泥,100包陶泥可塑一座塑像。目前陶泥的市场价格是2元一包。几年以前,王五与人订立了合同,合同规定,王五可以1元的价格购买陶泥,但不能超过2000包,也不准转卖。另外,为开张业务,王五必须缴付1000元以获得营业执照。
(1) 如果王五生产塑像不超过20座,他的边际成本是多少?超过20座,他的边际成本又是多少?
(2) 画出王五的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
(3) 如果一座塑像的价格是160元,他将生产多少座塑像?
(4) 政府考虑将营业执照费提高为1100元,王五抱怨说,这将会导致他破产。他说的是实话吗?执照费最多可提高到多少而不至于使王五放弃经营?
(5) 王五的朋友是律师,他发现了合同中的一个漏洞,这个漏洞使王五转卖陶泥成为合法行为,这时,如果塑像的价格仍为160元一座,王五将生产多少座塑像?

(1)边际成本即每额外增加一件产品的成本,此处即是陶泥原料的成本。前20座为MC1=100*1=100元/座,20座以后陶泥必须以市价购买,此时边际成本变成MC2=100*2=200.
(2)边际成本见(1),平均成本AC=TC/q,即总成本除以产品数量(注意TC加上1000元营业执照钱)。
(3)利益最大化时MC=P,即边际成本=售价,此处应该只生产20座,因为从第21座起边际成本为200超过售价,再生产下去就会亏损了。
(4)营业执照类似沉没成本,不会影响到边际,只要MC》=P就可以保证生产是有利可图的。而要逼到王五放弃经营,则营业执照要提升到王五塑像是MC=p时赚的钱仍小于等于0。以(3)题的售价为例,王五生产男0座总共的利润为20*(160-100)=1200元,除去1000仍净赚200.。如果执照涨到1200,则无利可图,王五不会生产了。
(5)如果王五不生产,只靠转卖陶泥就可以获利0元,而生产脑残雕塑最多才获利200,显然没必要自己生产了。

工作人员会在48小时内处理,处理结果请关注系统通知,感谢您对百度知道的支持。

  • 1.回答无意义,对问题无帮助,例如:盲目复制、过于简略、低质等;
  • 2.内容明显错误、内容真实性存疑、内容过时;
  • 3.内容违反知道协议,可能涉及答非所问、灌水、偏激、攻击性等;
  • 4.部分问题下提交的回答需要审核,审核通过前会暂时折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观经济学教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