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不休,跌得像狗一样,什么2018中国独角兽企业兽角独,其实

独角兽到底是不是“毒角兽”
独角兽到底是不是“毒角兽”
■文 | 银行螺丝钉
为螺丝钉老师打Call
富士康这么快的速度,肯定是有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也给其他未在国内上市的“独角兽们”做一个示范。
如果是采用360这种方式回归,那大概率来说,对投资者短期里是不利的。因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估值!
“融资者赚钱的时候,往往是投资者亏损的时候”,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大家要小心明鉴。
这几天有不少朋友问,新闻里说的“独角兽”是啥,这些公司是要在国内上市么?会不会对我们的投资产生什么影响呢?
独角兽是一个西方的神兽,传说中很珍贵,也比较难得一见。现代社会拿独角兽,来形容一些短期里崛起、同时规模又做的很大的公司,通常这些公司的市值都在10亿美元以上。
一些新兴行业的公司,就属于独角兽级别的公司。另外,还有一些以前是独角兽,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庞然大物的公司,像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这些公司,大多数都在海外市场上市。比如像阿里巴巴、百度、网易、京东等,就是在美股上市的。
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在大陆,但是之前不满足国内的上市条件,就跑到美国上市。这些股份被海外投资者买走,他们能享受到这些公司长期发展带来的好处,但国内投资者就很难享受到。这是一个缺点。
政府给这些企业“开绿灯”
所以今年两会的时候,国家就鼓励这些企业,以某种方式回国。同时,政府也会给这些企业“开绿灯”。有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一个是最近很火爆的富士康。富士康的总部在台湾,主要从事一些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生产、组装。这个企业在国内也非常出名,它以规模化生产为主,会在一个地方雇佣几十万人,开一个非常大的工厂,生产像iPhone等的电子商品。
富士康近日在A股上市,还创下了历史最快纪录:仅仅用了36天。而大多数A股公司上市,都要花2年左右的时间,有的甚至排队排了3-4年都上不了。富士康这么快的速度,肯定是有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也给其他未在国内上市的“独角兽们”做一个示范。
所谓“千金市马骨”,就是这个案例最好的缩写。
另一个案例,则是体现了A股对“在海外市场已经上市的公司有巨大吸引力”的案例,那就是周鸿祎的360。360原本在美国上市,后来周鸿祎通过操作让360先在美国退市,然后在国内借壳上市。
这个过程本身难度比较大,需要360准备大量的资金,当初差点就无法成功。但是,最后的收获是非常大的。
360在美国退市前,市值大约是百亿美元,差不多是六百多亿人民币。在国内借壳上市之后,360连续大涨,最高的时候,市值高达4500亿人民币。同样的一个公司,仅仅是换了一个地方上市,在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市值就涨了7倍!
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国内投资者对新兴行业的追捧,与海外市场的投资者有很大区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360流动的股份少(总市值几千亿,但是流通市值其实只有一百多亿,是一个中小盘股)。国内喜好炒中小盘股,导致360市值翻了几倍,估值当前也高达292倍市盈率!
360这么高的估值,对于等待上市的新兴企业来说,可以说是非常诱人的:可能一个新兴行业公司,一年也就赚1亿元左右,但是只要上市了,公司就可以获得百倍估值,一举把几十年、上百年的盈利都“赚”到手。
这些公司未来会如何在A股上市呢?
具体如何在A股上市,不同公司肯定选择也不同。
已经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不一定会采用360这种“从美国退市,再回A股上市”的方式。但有可能会采用CDR的方式。
CDR是一种存托凭证,一股CDR可能对应一定数量的股票。比如说一股CDR,可能对应100股阿里巴巴的股票。CDR可以在国内直接用人民币交易,我们买入1股CDR,就相当于间接投资了100股阿里巴巴。
不过这只是举个例子,因为具体是什么形式、一股CDR对应多少股票,这些都还是未知数,国内还没有相关案例。
大家可以把CDR理解为“100%投资某一只股票的基金”。买这个CDR,就间接投资了这个股票。
用这种方式的话,其实这些公司仍然是在美国上市,而我们却多了一个很好的、简单方便的途径,去投资这些股票,分享这些股票的投资收益。跟360的“先退市再回A股上市”,是两种不同的方式。
如果这些公司愿意先退市再回A股上市,国家也会愿意像富士康那样,为它开绿灯;如果这些公司不愿意先退市,国家也愿意用CDR的方式,让他们可以被国内投资者投资。这两种方式都是国家支持的。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那对投资者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是用CDR的方式回归,其实跟投资美股方式区别不大。只不过省去了开美股账户、汇美元等一系列繁琐的操作。
不过要注意的是,CDR大概率也会像指数基金一样,收取托管费等费用,所以跟直接持有股票还是有一些差别。
如果是采用360这种方式回归,那大概率来说,对投资者短期里是不利的。因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估值!
从360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公司短期里变化不大,但是回到A股上市后,360比之前贵了7倍!
整整7倍啊!什么东西贵了7倍再买,都很难赚钱了。
所以,回到A股后的360,投资难度极度增加。对投资者来说,远不如原本用七分之一的价格买到股票。这是投资这些独角兽们、新兴行业公司们时,大家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
如果这些公司回A股,大家一定要注意它在A股上市后的估值,并与原本的海外市场估值对比一下:如果还是低估的,那会给我们提供投资机会,但是如果贵了一大截,特别是贵了几倍的情况下,千万要小心,说不准就是第二个“07年的中石油”。
对企业家来说,高估值上市,意味着能把公司卖个好价格,意味着手里多了一大笔钱;但是对投资者来说,高估值,往往意味着买入后被套、巨额亏损。“融资者赚钱的时候,往往是投资者亏损的时候”,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大家要小心明鉴。
好品种,不一定是赚钱的好机会;好品种+好价格,才是赚钱的好机会!想了解更多关于《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独角兽风口来了,是赚钱的好机会吗?
  独角兽最容易滋生毒角兽,变成一台台靠故事支撑起梦想的收割机。
  在经济学领域,从来都不缺动物,2016年有黑天鹅,2017年有灰犀牛。
  到了2018年,最火的动物莫过于独角兽。
  6月6日,证监会在深夜连发9份文件,对存托凭证的发行和交易等等做出了相关规定,为“独角兽”回国铺平了道路。
  什么是独角兽?简单地说就是估值特别高的创新型企业,一般都超过10亿美元,比如说马云的阿里巴巴,马化腾的腾讯。
  如今,独角兽归来,迎来的是惊还是喜?
独角兽进场
  中国的独角兽有4只是出了名的强,分别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京东,世人把他们合称为互联网四巨头BATJ。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BATJ4只独角兽都在海外上市,为什么?
  因为在国内,企业上市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满足最近3个年度连续盈利,这几乎把所有的独角兽都拦在上市的门外。
  比如说独角兽BATJ中的J,京东创业至今20年,连续亏损18年,直到2016年才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如果放在国内,上市连1%的成功概率都没有,但是在美国却上市成功,如今市值也已经超过500亿美元。
  对于大部分独角兽而言,创新的成本投入远远大于营业收入,所以不亏钱都不敢说自己是搞创新的。
  亏钱却能活着,到底是什么样神奇的操作?
  简单地说,独角兽前期要想活下去,几乎只能靠烧钱,烧完自己的钱就烧别人的钱,也就是投资者的钱。
  不赚钱又想让投资者买单,怎么办?当然是让他们看到企业赚钱的前景。
  一旦打动了投资人,各种融资ABC轮就纷至沓来,最后甚至可以实现敲响上市大锣的梦想。
  说句大白话,有些独角兽其实就是开局一张图,故事全靠编。
  当然了,资本也乐于这么干,有时候资本并不关心你赚不赚钱,他们更关心的是不是故事能够吸引更多的钱进来。
  因为一旦独角兽上市,资本就能赚个盆满钵满,豪赌这个词就经常出现在独角兽身上。
  就像当年豪赌马云的孙正义,在阿里巴巴敲响上市大锣的时候,孙正义的投资回报高达2900倍。
  在金钱和豪赌面前,人总是抵挡不住诱惑。
  如今独角兽新经济跑步进场,资本一个个在摩拳擦掌想分一杯羹,另一边的传统经济却在默默地哭泣。
  2爆仓警报
  在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效应,叫做「虹吸效应」。
  独角兽便是如此,当所有资本都在追逐独角兽新经济的时候,传统经济自然会受到冷落。
  更恐怖的是,独角兽都是估值特别大的企业,如此一来对资本产生的虹吸效应就更大。
  单单是BATJ四个在海外上市的独角兽,总市值就超过6万亿元,还有最新估值过万亿的蚂蚁金服,估值过千亿的小米。
  如果都跑回国内,需要多少钱才能喂饱这群独角兽?
  传统企业也都需要融资,如果资本有限不愿意青睐,后果可想而知,特别是在货币收紧的时候。
  最近,股权质押的风险正在逐渐暴露。
  股权质押指的是企业把自己的股权当成抵押物,质押在金融机构那里用于借钱,是一种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
  根据财新的统计,5月以后,沪深两市已有10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出现股权质押爆仓的情况。
  质押爆仓,用大白话说就是股价跌破了抵押物应有的价值。
  股市,永远是一个靠资金堆起来的市场,有钱有牛市,没钱就只有熊市。
  在独角兽的虹吸效应叠加货币政策、贸易战等等的原因下,今年许多上市企业的股价一路下跌,面临质押爆仓的风险。
  如果质押爆仓,这些资不抵债的股权就会被强行平仓,企业和金融机构双输。
  质押爆仓只是传统经济的一个侧写,还有更多的情况正在发生。
  债券违约时时发生,今年前5个月违约金额已经超过357亿元,东方园林10亿元发债最终只融到了5000万元,仅是计划的5%。
  另一方面,资金链紧绷的企业开始铤而走险,向民间融资伸手。
  今年年初,金盾股份的董事长因为不堪民间借贷的高利债务,从高楼一跃而下。
  中国排名前三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坚瑞沃能,发布债务逾期公告,其中有大量年化20%的民间借贷。
  现在,传统经济几乎乱成一团麻。
  此情此景总让人觉得似曾相识,还记得共享经济吗?
  当年,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喊出了「共享经济」的口号,然后就出现了轰轰烈烈的资本大跃进。
  赤橙黄绿青蓝紫,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密密麻麻堆满了全国各地街头小巷,一个倒了还有后来者接上。
  资本不断往里面冲,传统的车站桩式单车被逼退出市场。
  共享单车开启一个鼎盛时期,资本在里面搏杀,大大小小的共享单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结果可想而知,共享单车的产能过剩,蓝海杀成了一片红海。
  就像传统的车站桩式单车退出市场一样,共享单车也面临同样的结局,在大跃进短短两三年时间后便走向衰亡。
  根据北京市交通委的数据统计,在北京市运营的共享自行车总量下降约19%,活跃度不到50%。
  现在出门虽然可以看到一堆的共享单车,但是骑的人已经不如从前多。
  最近,还传出了ofo总部裁员50%,海外部门解散的小道消息。
  当时,资本可是各种趋之若鹜,如今也就剩下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堆摊在废墟里的鸡毛。
  一个再好的东西到了国内,都容易毁在资本的手上,包括独角兽。
  独角兽最容易滋生毒角兽,变成一台台靠故事支撑起梦想的收割机。
  说到毒角兽,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乐视网。
  当年,乐视网也是一只独角兽,靠着一份PPT,描绘出一幅乐视生态帝国的景象,吸引众多投资者。
  在一堆故事中股价飙升,顶峰时期乐视市值超过1500亿元。
  然后,贾跃亭质押全部股权,转移资产套现,远逃他国。
  独角兽里面可以有阿里巴巴,但是也可以有毒角兽乐视网。
  就像当年的共享经济,总有企业披着共享两个字,在骗投资者的钱,在骗用户的押金,等钱赚够了,人就跑了。
独角兽的时代
  如今,独角兽经济接棒共享经济,这个梗能玩多久还是个谜。
  但是这两天,铺天盖地的都是CDR的消息,很多投资人甚至不知道CDR的意思,CDR相关的产品就已经开始销售了。
  所以,该弄明白的东西还是需要弄明白,毕竟独角兽会主宰接下来的经济。
  简单地说,CDR就是海外上市独角兽回国的一种存托凭证,把独角兽在海外的部分股份通过银行托管,发行一种人民币计价的替代凭证。
  本质上CDR就是股票,价格会波动,并不是固定收益产品。
  CDR的买卖方式和股票也是一样,直接通过证券账户进行操作,CDR上市就等于是新股上市,上市后在交易市场上交易。
  而最近所谓的凌晨4点加班加点赶进度的,则是CDR战略配售基金,本质上就是投资CDR的基金产品。
  战略配售用大白话来说,打新是随机抽签买新股,战略配售是百分百买到新股。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
  CDR战略配售基金的前3年是封闭式基金,只能申购不能赎回,如果期间想要卖出,只能通过指定交易市场转让给其他人。
  3年封闭期过后,才能上市成为开放式基金。
  当然了,CDR最大的风险还是来自资本的冲击,3年时间太长了,股市总是风云莫测,走完一轮2015年的牛市也不过短短1年时间。
  特别是国内资本热衷于割韭菜,没有多大耐心和你瞎扯,资产一轮急速膨胀之后往往都是几年低谷。
  所谓的三年封闭期,多少是学着冻结楼市那一套。
  说白了,不管是CDR还是CDR基金,其实都是新瓶装旧酒,风险和机会都有。
  就像独角兽360回归,市值翻了7倍造富多少人,然而现在股价又割了多少人?
  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360回国之后,也在股价顶峰时候把股权全部质押,如果股价继续往下跌,答案就显然易见了。
  想一想,乐视网的贾跃亭当时也是这么干的。
  如今,为了发展独角兽新经济,上市快速通道已经打开,创新型企业不再需要满足连续三年盈利的要求便能上市。
  然而,不知道有多少资本会在里面打群架,也不知道有多少心怀叵测的毒角兽想要乘机捞一把。
  共享经济由盛而衰也不过3年时间,独角兽新经济能走多远呢?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菜鸟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想了解更多关于《独角兽风口来了,是赚钱的好机会吗?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独角兽”是什么“兽”?_时评_新闻_经济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独角兽”是什么“兽”?
——请确保战略配售基金管理尽职尽责
文章导读:
在国外上市的“独角兽”公司回归A股之后会变成什么“兽”?
文 |&《中国经济周刊》 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今天,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一个新的投资工具:面向中国居民个人、针对中国&独角兽&企业投资的&战略配售基金&。很显然,这将使中国普通老百姓也有了一个对于阿里、京东、小米等所谓&独角兽&企业的投资通道,而过去,这可能是件望尘莫及的事情。
不只是这些公司境外上市,国内投资者恐怕在语言上都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就算是&独角兽&回归A股市场了,投资者可以买卖这些公司的股票了,但对于这些公司的价值评判恐怕也不是一般投资者可以轻易理解的,它们通常都是轻资产公司,而关键价值是人、及其对应的技术实力,个性十足,完全失去了传统产业的价值判断逻辑。
所以,个人投资者如果不是对标的公司极其熟悉,最好还是交由专业的基金机构代劳。一来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多投几家公司,以此分散投资,减低风险;二来,针对牛气哄哄的&独角兽&,机构投资者比我们更具议价能力,减少被动;三来,它们比我们更具专业识别能力,弥补个人投资者股票价值判断能力不足的弱点,从而减低投资风险。当然,这只是理论认知,而核心与关键在于:监管者以怎样的机制和手段,确保这些基金机构投资者能够尽职尽责,这也是中国基金持有者最大的愿望和担心,它们早就被什么&基金黑幕&、&老鼠仓&给吓着了。从现在的情况看,首批通过认证的基金管理人还是有点&水平&的。
还有个问题是:在国外上市的&独角兽&公司回归A股之后会变成什么&兽&?一般而言,&独角兽&(Unicorns)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通常都是&高贵、高傲和纯洁&的象征,体现很像白马,额前长着一只螺旋独角,甚至有的还给它加上了翅膀,赋予了更多实现美好愿望的能力。我们之所以把大市值高科技公司成为&独角兽&恐怕也是借用了它美好的寓意。但殊不知,&独角兽&异类,古罗马博物学家普利斯对&独角兽&(Unicorns)的描述就没那么美好,比如类似大象的四肢、狮子的尾巴,上半身类似山羊,头上有一黑螺旋纹的角,普利斯认为&独角兽&是极凶猛的怪兽;而一位希腊哲学家Ctessias对&独角兽&(Unicorns)的理解更像是一种印度&独角犀&,只不过有着白色的身体,紫色的头,蓝色的眼睛,并长了一只底白,中黑,顶红,而且又直又硬的角。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独角兽&,南橘北枳的事情在中国比比皆是。而把&独角兽&放归中国大地之时,会不会中&白马&变成&犀牛&?我看,不是没有可能。比如,就算是此&独角兽&依然是彼&独角兽&,但由于价格不一,同样可能使&白马变犀牛&,比如10元一股可能就是&白马&,而100元一股可能就是&犀牛&,甚至是&灰犀牛&。
其实,境外&独角兽&回归A股之后,一定不再是过去的&独角兽&了。我们必须意识到,同一家公司单一市场上市与多市场上市完全不同,原因是:公司价值和股价判断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比如,过去许多年,单纯的A股上市公司和单纯的港股上市公司,各自都将遵从各自市场的不同定价准则,但如果是港股和A股同时上市的公司,那其市场价格表现就会与单一市场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存在巨大差异。
比如同样是两地上市的证券股,中信证券港股和A股的价格几乎没有差价,但海通证券就有着将近20%的差价。这很正常,但却体现了股票在不同市场上存在定价差异。而关键原因在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投资者对同一家公司价值认同度并不一致。所以,我们经常会谈到&股权资本定价&的问题,一只股票、一家公司,其市场价值到底应当如何确定?不同市场的不同价格最终到底应当谁服从谁?理论上,当然应当是本土资本市场定价为主。所以我们说:那些认为&A股定价应向美股或港股看齐&的认识是错误的,是无视&主权资本定价&的观点。
尽管如此,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定价,同样代表着一方面认识,对股价变动必然发挥着重要影响,这也毋庸置疑。所以我们认为,随着中国股市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境内外各方投资者对同一公司的价值认识都将集中到股价的表现上,而为了实现&中国公司应由中国资本主导定价&的目标,我们势必需要通过中国监管和机制建设,更多地去理解并迎合全球投资者的共识。
说这番话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希望我们投资者目标,切莫简单地以目前境外上市的、中国&独角兽&公司的股票价格去简单地预估它们归回A股之后的CDR价格。因为影响CDR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不只是投资者的群体差异,同时还有汇率、利率,不同市场整体趋势变化等等。
无论如何,我们希望&独角兽&回归A股的CDR之路能够走好,纵然有变,也希望它们能变成中国的麒麟、獬豸或貔貅,而不是&灰犀牛&。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莫让独角兽成为“毒角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财新网“管见”专栏作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如是金融董事长。目前还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高级研究员、财政部财政改革发展智库特约专家、财政部发改委ppp专家库双库专家、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中心学术委员、工信部工业经济运行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日,作为与会最年轻的经济学家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
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博士后。曾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现为国情研究院)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宏观处处长、调研处处长,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学术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研究院研究生合作指导教师,中国泛海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导师,“一带一路”梅花与牡丹创意产业与城市论坛理事长。管清友最新文章
  【财新网】(专栏作家 管清友)按照目前回归和快速IPO的思路,让中国投资者分享独角兽成长红利的善良愿望很可能适得其反,一地鸡毛,甚至血流成河。
  首先,独角兽企业不是哪些部委根据几个僵化指标筛选出来的,是市场选择出来的。执行政策不能机械教条僵化,不能搞运动。让独角兽回归,既要考虑存量,也要考虑增量,要与资本市场改革结合起来。
  其次,运动式的让所谓独角兽回归或快速IPO缺乏对市场影响的考量,这恰恰是我们的现行发审制度、交易制度、投资者结构之下的顽疾,对市场的资金冲击、情绪冲击是必然的。
  再次,很多独角兽已经过了快速成长期,且境外股市高涨,这些独角兽股价很高,投资者分享独角兽成长红利的可能性不大,很容易出现上市之日就是48块钱的的情景。这种资本盛宴,投资者流血的情况不能再发生了!
  我个人是支持解决中国投资者无法分享独角兽成长红利的问题的,并且也在建言和推动此事,但这一定要与我们的资本市场改革结合起来。香港没有出现互联网的创业创新大潮,但联交所的确让投资者享受了互联网红利,这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所以,我建议:第一,稳步推进独角兽回归和快速IPO,沪深交易所可设计单独通道接纳独角兽企业,但是,必须用全新的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否则不但没有意义,而且一定会酿成惨剧。第二,认真考虑设立第三家交易所的问题,按照注册制和新的交易制度以及交易所企业化来设计。用增量改革倒逼存量。原有的利益盘根错节积重难返,改革要考虑难易和利益平衡。第三,针对独角兽回归和快速IPO,要进行投资者教育,既要提示投资机会,也要提示投资风险。
  作者为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财新私房课】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张翔宇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角兽概念股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