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中国碳纤维发热电缆品牌十大品牌总评榜

> 电暖器十大品牌一览 碳纤
电暖器十大品牌一览 碳纤维电暖器
  导读:电暖器品牌众多,那么什么牌子的电暖器好?电暖器在中国的十大品牌是哪些?
电暖器十大品牌一览 碳纤维电暖器
  面对当今品牌混杂的电暖气行业,我们该做如何的选择呢?虽然如此,但是行业内的一些大品牌生产的电暖器产品相对而言还是质量更有保障的。同时,我们在选择电暖器时,应该根据居室的环境来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电暖器。下面我们给大家列出我国十大电暖器排行榜,以供选择:
  1、 美的Midea (十大电暖器品牌,始创于1968年,中国驰名商标,上市公司,最具全球竞争力品牌之一,广东美的取暖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如美的 NDK20-1售价646元;
  2、 艾美特电暖器 (大型企业,始创于1973年台湾,世界最大的家用电风扇生产厂家之一,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之一,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如艾美特 HC221售价409元;
  3、 先锋电暖器 (十大电暖器品牌,中国驰名商标,高新技术企业,浙江著名商标,全球最大取暖器专业生产基地之一,先锋电器集团) ,如先锋 QG-18TP售价180元;
  4、 格力GREE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高新技术企业,亚洲企业500强,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之一,珠海格力集团旗下小家电,十大电暖器品牌) ,如格力NDY16K售价310元;
  5、 澳柯玛AUCMA (中国驰名商标,始创于1987年,十大电暖器品牌,青岛澳柯玛集团总公司),如澳柯玛 NS10N售价118元;
  6、 佳星JASUN (与1982年,浙江省名牌,从事各类取暖器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电暖器行业知名品牌,宁波佳星电器有限公司),如佳星 DF-150P-9售价199元;
  7、 桑普Sampux (国内小家电行业知名品牌,始创于1992年,北京著名商标,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专业的家电制造商,北京桑普电器有限公司) ,如桑普 DB1303M售价499元;
  8、 富士宝 (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佛山市富士宝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富士宝 FB-H900B售价389元;
  9、 华生电暖器 (最早民族电器知名品牌,十大电暖器品牌,上海华生电器公司),如华生NP150-3T售价162元;
  10、 联创电暖器 (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中国名牌,广东著名商标,十大电暖器品牌,深圳市联创实业有限公司),如联创DF-HT5900P售价298元。
  此外,还有赛亿、威妮也算是十大品牌之列,亦可选择三洋、荣事达、格兰仕、思露德、灿坤、玛克尔、德龙、宇辉、永生等大品牌,之所以要选择知名品牌,因为这些大品牌以强大的创新能力,在产品设计及制造工艺等方面都能保证新增加功能都具有实用性,也更具有质量保证。2018年度中国碳纤维发热电缆十大品牌总评榜_百度知道
2018年度中国碳纤维发热电缆十大品牌总评榜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2018年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图】_中国产业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8年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图】
& & 目前全球碳纤维制造的主导者是日本和他们设立在欧美的工厂,其次是依靠欧美航空航天市场健康发展的美国 HEXCEL 和 CYTEC 公司,以及依靠强大工业创新体系的德国 SGL 公司,随着中国在碳纤维领域投入的不断增大,中国碳纤维产量占世界份额也不断提高。 目前日本三大巨头的市场垄断地位在增强,依然是世界碳纤维发展的主力, 尤其是东丽收购 ZOLTEK,三菱加大大丝束碳纤维的投入后,日本企业在工业级碳纤维的抱负是明显的。全球碳纤维产能分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推动下,我国碳纤维产业在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碳纤维产业进入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我国完整的碳纤维研发链条下的碳纤维工程化研发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初步形成了以山东、江苏和吉林等地为主的碳纤维产业聚集地,培育了威海拓展、中复神鹰和江苏恒神等碳纤维生产骨干企业和一批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企业。根据统计, 2010 年-2016 年期间,我国碳纤维产能从 6445 吨增至 23810 吨,增长了近 4 倍,目前我国生产的碳纤维全部为小丝束,其中 12K 占比超过 90%, 1K、 3K、 6K 各有产量。目前国产虽然有越来越的企业开始布局碳纤维产业,但整体发展节奏仍然较为缓慢,产品仍然集中在低模量区间,高端产品仍然完全依赖进口。国内碳纤维企业产能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2016 年,我国碳纤维总需求量为 19563 吨, 以东丽为代表日资企业提供了各类碳纤维产品共 6027 吨,占据中国市场 31%的份额,市场地位依然牢固,这主要是航空航天级碳纤维。美国 ZOLTEK,通过其美国,匈牙利及墨西哥的工厂,向中国销售了总计 1734 吨碳纤维及产品,占到总需求的 9%,基本囊括了风电分市场;在很多汽车领域,混配模成型领域,也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工业用碳纤维已经成为东丽的另一只重拳。 另外国内企业贡献 3600 吨,占总需求的 18%。国内碳纤维需求来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目前全球碳纤维市场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与 2010 年的 4.27 万吨需求相比,2016 年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将达 7.65 万吨, 预计到 2020 年, 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预计将达 11.2 万吨,依然维持较为快速的发展。全球碳纤维需求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从下游需求来看,风电叶片、航通航空、体育休闲占据市场需求的前三名,分别占到总需求的 23.5%、 23%和 15.7%。但是从价格上面来看,航天航空的需求价值最高,达到 1056.6 万美元,占据总价值的半壁江山,这主要由于航天航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价格远远高于其他应用领域。全球碳纤维下游需求分布
应用 航 天 航空 风 电 叶片 体 育 休闲 汽车 混 配 模 成型 压 力容器 建筑 船舶 其他 总量
需求/千吨 17.6 18 12 9.1 8.8 5.3 2.9 1.2 1.6 76.5
占比 23.00% 23.50% 15.70% 11.90% 11.50% 6.90% 3.80% 1.60% 2.10% 100%
价格美元/公斤 60 14 22 18 18 20 20 22 20  -
需求/百万美元 1056 252 264 163.8 158.4 106 58 26.4 32 2116.6
占比 50% 12% 12% 8% 7% 5% 3% 1% 2% 10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国内方面, 中国市场在 2016 年,取得了超出预期的高增长。在 2015 年,根据我们设定的 12%的增长率, 2016 年的预期是 18,803 吨,而实际统计的 2016年的数据是 19,563 吨,对比 2015 年增长了 2774 吨(16.5%),其中,核心驱动因素是风电叶片用大丝束碳纤维的迅猛增长。从2015 年统计的800 吨攀升到2016年的 3000 吨,在 16.5%的增长率中的贡献度为 79%。国内碳纤维需求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从下游需求来看,体育器材依然占据半壁江山,稳步发展是这个行业的特色,新的大增长的实现需要自动化复合材料工艺的创新。 此外风电叶片占到总需求的15%,风电叶片用碳纤维异军突起,对比 2015 年的 900 吨,有数倍的增长。然而,这个 3000 吨的用量主要源于 VESTAS 一家的需求。如果新的国际巨头或国内巨头启动这个需求,后续几年,可以期盼每年成倍数迅猛增长。 从目前来看,中国碳纤维在航天航空和汽车领域较全球市场来看差距巨大,这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认为未来几年,航天航空、汽车、风电叶片将成为中国碳纤维市场最大的增长点。中国碳纤维下游需求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自上世纪80年代碳纤维成功应用到飞机上以来,碳纤维在航空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在民用大型客机方面,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为了抢占世界飞机制造市场,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开发新型客运飞机,大量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目前两大飞机公司新型飞机中复合材料材料的比例逐年增加。复合材料占全机结构质量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A380是第一个将复合材料用于中央翼盒的大型民机,该翼盒8&7&2.4m,重8.8吨,用复合材料5.3吨,减重1.5吨,可以增加有效载荷10余人或1吨多燃料。 波音公司最新的B787飞机则全机身55%的重量使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飞机重量减轻 20%以上, 有效实现了高效减排的发展要求。 此外B787的竞争者机型空客A350推出了A350XWB,这款飞机机体53%由CFRP构成。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民航客机厂商首次在客机上如此大比例使用 CFRP,代表了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复合材料使用比例在不断上升。B787 复合材料构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从国际空中巨头的发展来看,未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将成为机体主流。我国自敬请阅读末页信息披露及免责声明主设计C919已完成试飞, C919大型客机中央翼、襟翼及运动机构部段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随着我国军用及商用飞机项目的开展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将不断增加。& & 目前全球都在陆续淘汰传统燃油车的,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市场的绝对主流,但不管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据资料介绍,汽车自重减轻 100 公斤,行驶 100 公里,可节省油 0.3 公斤。自重减轻10%,燃油经济性可提高 10%。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整车轻量化也是实现节能减排提升产品竞争的重要途径。 2016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0.7 万台,同比增长 53.13%,新能源汽车快速放量将迅速拉动汽车轻量化的需求。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国际厂商中宝马已率先入股西格里(SGL)公司,并先后在宝马 i3 和 i8 车型采用全碳纤维的座舱(LifeDrive 架构)和车身结构。 i3 的车身重量比传统电动车减轻了 250 千克以上,整车重量仅 1250 千克, i8 的整车重量也仅 1480 千克, 但从 16 年的销售情况来看,宝马的汽车销量并不乐观,设臵传出宝马要调整碳纤维战略的传闻。但随着宝马的&Carbon Core 7& 系车推出,全车 16 个多形态与工艺的零件,对碳纤维的需求有一定的弥补。 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的强制替代,碳纤维再度引起市场关注。目前对碳纤维车身来说,最大的制约是成本问题,但我们认为,随着碳纤维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大规模批量使用,成本将不断降低,未来碳纤维在汽车领域的市场仍然十分宽广。2016 年汽车用碳纤维需求量约为 9000 吨,预计到 2020年全球需求将达到 11000 吨。相对于全球市场而言,国内市场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将快速增长,目前仅占到总需求 1%的汽车行业将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空间。汽车用碳纤维需求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随着风力发电厂逐渐从内陆转移到海上,风电叶片的大功率化和大型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大风机每千瓦电量的总生产成本,也会随着叶片的增大而降低。 在碳纤维成本的持续降低, 以及叶片复合材料工艺创新的刺激下, 2016 风电对碳纤维的需求迅猛增长。风电发动机发展轨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国际主要采用碳纤维制造风电叶片的企业是:VESTAS、 GEMESA-SIEMENS、Nortex 和 GE,这几家公司均是使用碳纤维的重要推动者。重要的碳纤维叶片制造商还有 LM、 TPI 和巴西的 Tecsis。我国主要的叶片制造商:洛阳双瑞科技、中材科技、重通叶片、明阳风电、中复连众、时代新材等均在积极推进碳纤维应用,2017年可以批量推出大叶片。主机厂中,金风科技、海装风电、上海电气、明阳风电均在大力推进碳纤维梁帽的大直径风机,应用形势一片大好。碳纤维在风电叶片中的应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从2017年来看,随着风电成本的不断降低,行业整体开始回暖,装机量开始提高。伴随着海上发电带来的叶片大型化和功能化,碳纤维风电叶片的优势将越发显著。 2016 年风电叶片用碳纤维需求量达到 1.8 万吨,较 2015 年提升了 50%,预计到 2020 年,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2.68 万吨,发展空间巨大。风电叶片用碳纤维需求量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服务号
版权提示:中国产业信息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010-。 &
在产能利用率大幅回升的背景下,考虑到政府去产能目标依…
全国咨询热线:400-700-小时) 业务咨询电话:010-0-600-8596 传真:010- 客服QQ: 客服电邮:
chy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运营公司:智研咨询集团“2018年度中国气凝胶十大品牌总评榜”荣耀揭晓
“2018年度中国气凝胶十大品牌评选”是由品牌排行网主办的全网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品牌综合实力排名评选活动。此次评选,征集数万网友投票、点评,经过多轮审核精选出行业品质出众、人气最旺的十大品牌。品牌排行网致力于推动中国消费方式品牌化,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活动创办以来反响热烈,不仅吸引了国内近一半的品牌和经销商的参与,同时也被新浪、网易、新华、中国、搜狐等70多家知名网媒高度关注,共享品牌盛宴。各大媒体的报道,为国内优秀品牌团聚人气,提高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提供契机。荣登“2018年度中国气凝胶十大品牌”榜单的优秀企业和品牌如下:
第一名:纳诺科技有限公司 (纳诺)
纳诺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绍兴。公司前身绍兴市纳诺高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2011年正式落户绍兴滨海新城,已建成年产2000000平方米气凝胶全自动化生产线1条,是国内从事早、规模大、实力强的二氧化硅纳米孔超级隔热材料研发与制造基地。公司现已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得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认证。
二氧化硅气凝胶是真正节能、环保的绿色高科技新型材料。经两院院士组成的权威专家评审,本公司的工艺 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研发中心现有建筑面积1600平米,拥有一支由知名专家、教授、博士等组成的研发团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公司配备了高精度导热系数测试仪、孔隙率与比表面积测试仪、气相色谱仪、抗压强度测试仪、热分析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等齐备先进的隔热保温与节能方面的测试仪器。
公司气凝胶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浙江省重大技术创新专项、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百项重点项目、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和科技部国内科技合作与成果引进转化项目,是绍兴市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大院名校高新技术产、学、研紧密合作的示范项目。
第二名: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爱彼爱和)
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和销售防火、绝热和节能先进材料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可为用户提供孔明(R)、孔龙(TM)和孔曦(R)三个品牌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及解决方案。
1个文化理念:爱于心?智于形。
1个使命愿景:爱彼爱和矢志成为全球最佳防火绝热节能专家。
10年潜心研究:早在2008年,爱彼爱和的核心团队就开始介入气凝胶工业化生产领域,至今已历经10年。
15项知识产权:爱彼爱和已掌握气凝胶工业化生产的核心科技,已取得和正在申请的专利达15项。
126位专业人才:爱彼爱和团队已聚集了126名专业突出、经验丰富的员工。
12,000万元投资:爱彼爱和注册资金为6,000万元。2017年初,爱彼爱和一期生产线建设顺利完工并成功投产,总投资已接近1.2亿元。
67,000平方米厂区:爱彼爱和厂区占地100亩,现已建成的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研发中心和综合办公楼面积达30,000㎡。
30,000立方米产能:在爱彼爱和二期建设完工后,将具备30,000m3/年的气凝胶生产能力,相当于2015年全中国气凝胶总产量的1.5倍。
第三名:河北金纳科技有限公司 (金纳)
金纳中国,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节能高科技企业。2014年公司成立,总部位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拥有数项纳米绝热技术领域国家专利。其核心产品为纳米孔二氧化硅气凝胶绝热材料,经过多年的产品改进,公司保冷及保温效果有重大突破,获得用户的高度评价。
公司拥有世界级专业研发团队和数项纳米绝热技术领域的专利。目前我们的新型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复合绝热材料、纳米岩棉、高端橡塑经过使用验证,保冷及保温效果有重大突破,获得用户的高度评价。被国家能源部、化工部定为定点企业,并通过了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OHSAS18001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认证。
第四名:山东金石高温材料有限公司 (金石)
山东金石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创建于1990年,是国内首批专业陶瓷纤维产品生产企业,公司位于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合作建设的耐火材料产业基地,原料、电力基地直供,确保公司具有不可比拟的竞争力,金石公司秉承“品质如金石,服务至精诚”的发展理念,历经20年已经发展为国内重要的陶瓷纤维产品大型生产基地。
金石高温拥有美国进口智能BW-Ⅱ型陶瓷纤维毯生产线一条,CBC-Ⅱ型陶瓷纤维双面针刺甩丝毯生产线2条,CBC-Ⅰ型陶瓷纤维双面针刺甩丝毯生产线2条,陶瓷纤维纸生产线1条,陶瓷纤维板湿法生产线1条,日产可达60吨,公司生产标准型(STD)、高纯型(HP)、高铝型(HA)、含锆型(ZA)陶瓷纤维毯、纤维模块、折叠块、纤维板、纤维纸;可提供300°C—1600°C温度区间的各种陶瓷纤维产品、咨询、设计、施工服务。
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耐火材料生产骨干企业、“AAA级信誉企业”“淄博市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并拥有多项专利,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并出口至美国、日本、韩国、沙特、阿联酋、印尼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五名:河南泛锐复合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泛锐)
河南泛锐复合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泛锐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10月,总部坐落于郑州市高新区,下设北京泛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锐思博创应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巩义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和巩义市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一家专注于复合材料新技术的研发、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为主的高科技企业。研究院于2016年被河南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且已取得国军标(GJB)质量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三级保密资格认证、装备发展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目前,泛锐研究院有科技人员50余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0余名,博士以上学历者20余名,分别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专业覆盖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加工、表面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研究院已申请55项专利,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任务6项,开发试制新产品20余项;公司研发的多项复合材料产品服务对象涉及航天、航空、船舶、铁路等国内重要企业和院所。
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泛锐熠辉)是研究院建立的首个示范性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占地50亩。目前已建成吨级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及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示范性生产线、气凝胶复合材料生产线、深海用浮力材料中试生产线。
其中,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喷管、燃烧室、喉衬、涡轮叶片等热端部件,空天飞行器热防护部件,飞机和地面交通刹车制动系统等;年产5000立方米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船舶车辆、精密仪器、建筑节能等行业,具有巨大的开发潜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年产500立方米的浮力材料生产线,产品已形成系列化,覆盖全海深,是全球能够批量生产浮力材料的少数几家单位之一。
泛锐研究院立足服务“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致力于建立一个面向产业及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支撑国家与企业创新的国际平台。
第六名:深圳中凝科技有限公司 (中凝科技)
深圳中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凝科技,注册资本1938万,是由多名气凝胶技术专家共同创立的集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应用研发、生产与市场推广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国家标准》的参编单位,拥有70余项国内外专利,并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中凝科技始终以“科技推动创新,合力节能减排”为使命,专注于气凝胶核心科技在绝热节能、环境净化和日用保温三大领域的应用研发与市场推广;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气凝胶相关制品以及最全面的技术服务。
第七名:弘大科技(北京)股份公司 (弘大)
弘大科技(北京)股份公司是从事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公司全体同仁在“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李光武董事长的带领下独立自主研发,在全球最具潜力十大新材料中已成功突破三项:气凝胶非超临界产业化制备、非晶金属块材制备、创新了微晶纳孔金属;同时,在研发新能源蓄能、雾霾控制、生物灭菌、土壤改良、半导体基片制备等技术方面均有领先世界的重大创新突破,已申请和获得47项专利(其中8项PCT、33项发明。)
第八名:天津佳华炜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佳华炜业)
天津佳华炜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施工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集团化企业,总部位于天津泰达技术开发区,下辖分公司为:兰州分公司,大庆分公司;其中,天津厂区面积约为20000㎡;兰州厂区面积21000㎡;大庆厂区面积30000㎡。
公司以生产保温材料、化工产品为主打产品,公司保温系列产品有:EPS,XPS,石墨聚苯板,硅质聚苯板,聚合聚苯板,硅铝基耐火保温板,气凝胶隔热毡,地暖模块等;化工产品有:硫酸镁,融雪剂,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钠,氧化钙等。
目前,公司与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进行结对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力求于将创新引导企业发展。
站在行业前沿,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佳华炜业人坚持以“钻石品质,星级服务”的宗旨服务社会,本着“科技成就品牌,品牌决定未来”的理念;凝聚四方志同道合有志之士合作共赢,打造中国保温防水建筑材料现代化新技术。本公司愿与海内外各界朋友诚信合作,共创辉煌未来。
第九名:广东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埃力生气凝胶)
广东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于2007年正式落户广东省英德市。它不仅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气凝胶绝热材料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而且也是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气凝胶绝热材料的领军企业。从2009年开始,我公司全面实施国际先进标准,如ISO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和7S管理体制,并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建立一套自主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自创建以来,我公司积极引进了大批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以“科技创新,质量第一”为研发理念,以“节能环保”为主题,成功地将纳米气凝胶保温隔热这一创新技术,转化为气凝胶绝热产品与工业应用解决方案,开发出气凝胶、气凝胶毡、气凝胶板三大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管道、热力管网、石油化工设备、冶炼、窑炉、家电、建筑、运输等领域。气凝胶绝热材料不但拥有极佳的防火、保温、隔热性能,还解决了传统保温材料不能解决的绝热问题,很好地为广大客户提供顶级的耐火隔热材料及一系列配套的防火隔热工程优化方案。这些年来,我公司保持与多家高校、科研机构的长期友好开发合作关系,生产技术不断革新。产品广泛受到客户的好评和真挚的信赖,使我公司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屡创新高。
东埃力生,拥有优秀的销售服务团队和遍及全球的销售网络,始终坚持以“品质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方针,竭诚邀请您加入我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给我们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
第十名: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建工)
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建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金10200万元。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旗下拥有16个经营单元,分别为:13家混凝土搅拌站、1家预制构件公司、1家工程检测公司、1家外加剂分公司、1家新材料公司、1家物流公司、1家干混砂浆公司、1家PC构件公司,受托管理北京建工茵莱玻璃钢门窗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节能门窗、保温材料、盾构管片、建筑构件、工程检测、物流服务、干混砂浆、PC构件、混凝土和外加剂等。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北京建工新材积极致力于用绿色节能产品和高品质的物流服务为首都和地方的建设贡献力量,其系列建材产品被广泛应用在首都博物馆、首都国际机场T3号航站楼、奥运会国际会议中心、奥运公园下沉花园、首钢曹妃甸新钢铁厂、天津117大厦、中国尊、南水北调、北京市多条地铁线路等一大批重点标志性工程中。
公司拥有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研发团队,具有较强的产品生产管控能力。公司通过了GB/T质量管理体系、GB/T环境管理体系和GB/T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获得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相关产品进入了财政部政府采购清单。京内5家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全部通过北京市绿色生产达标考核,并取得地铁供应资质。公司始终名列“北京市混凝土行业20强企业”前茅,2009年荣获“中国环境标志优秀企业”称号,2011年荣获全国混凝土标准化工作“十佳企业”称号、北京市建筑行业“诚信企业”称号,年连续荣获"中国混凝土行业优秀企业"称号,2013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状”、“普通砂浆十大新锐企业”、"中国砂浆年度产品 TOP50 金抹刀奖”称号,2014年荣获预拌砂浆行业“突出贡献奖”称号,2015年荣获“首都文明单位”、“年度中国混凝土行业绿色生产示范企业”、"2014年度中国绿色砂浆十大领军企业”称号、“北京建设行业AAA诚信企业”等。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纤维发热电缆的工作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