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有唯一性吗为什么是唯一性

时间: 09:17 来源: 作者:
不可否认,最近一段时间的比特币价格仿佛处于过山车状态――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尤为明显。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看到的都是价格涨跌的表象,却难以回答其中一个最本质的问题:为什么比特币价格会有如此极端的波动?根据知名比特币数据网站CoinMarketCap的数据显示,去年的这个时候(即五月),比特币的交易价格仅略高于2000美元。到去年年底,便翻了近十倍,达到20000美元的历史新高,市值也突破了3250亿美元。然而,当时间来到今年一季度,整个加密货币行业就没那么令人欣喜了。截止目前,比特币交易价格大约为8400美元,市值也已经跌落到1430亿美元。是的,比特币价格波动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还是不禁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这里有四个可能的“肇事者”,或许是它们引发了这场“价格血案”。“肇事者一号”:供需关系供需概念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之一,简而言之,物品越稀有,需求量越大,价格就会越高。比特币协议已经确定了流通的货币数量――2100万个,而现在还有不到400万个比特币可以被开采。随着加密货币不断普及,比特币稀缺性势必会对价格产生影响。当然,我们也看到由于供需机制导致价格下跌,比如“门头沟(Mt.Gox)”交易所破产受托人Nobuaki Kobayashi将大量比特币从基金冷钱包中移走,导致市场需求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引发了比特币价格下跌。“肇事者二号”:投机行为媒体影响力在比特币行业非常明显,当然,我们不能责怪媒体,因为比特币价格波动不能完全归咎于媒体影响。但是,作为信息共享的主要媒介,媒体意见会对虚拟资产价格――特别是投资者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不过,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投资者的意见几乎总是会对所有公开交易的资产产生影响,因此也并不局限于比特币身上。简单的说,当一个“意见领袖”对比特币或其他虚拟货币持有正面看法的时候,如果这个消息传达给了大众,那么比特币价格就有可能上升;另一方面,当向沃伦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咖把比特币比作是“老鼠毒药”的时候,可能就会给加密货币的价格带来负面影响。“肇事者三号”:监管影响虽然很多人将监管看作是对加密货币市场的不利因素,但事实上恰恰相反。虽然比特币出现已经有十年之久,但它真正被人们所熟知,其实还是因为2017年价格大幅上涨――换而言之,在普通人眼里,比特币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新市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明确、简洁、赋权的监管法规,还需要提供一些能够让投资者理解的保护措施和框架。毋庸置疑,各国的监管法规如何对待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会影响价格走势。今年年初,国内禁止了初始代币发行(ICO)产品,导致比特币价格下跌了5%,当时市值第二大的以太坊(ETH)价格下跌了12%。“肇事者四号”:内部技术比特币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一个实体可以控制它。但是有时候,比特币社区需要对区块链技术的工作方式做出某些决定,而且还会出现硬分叉等问题,这可能会导致整个区块链功能发生巨大变化。截止目前,比特币区块链已经衍生出了44个分叉币,但只有四种比特币分叉币的二十四小时交易额超过了10万美元,分别是比特币现金、比特币钻石、比特币黄金和比特币隐私。比特币内部技术变化有可能对价格产生影响,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隔离见证(SegWit)――将区块大小从2MB扩大到4MB,继而提升交易处理速度。去年七月,由于比特币社区对是否实施产生了巨大争议,结果我们看到了巨大的价格波动,曾一度导致比特币价格下跌到1900美元。不可否认的是,影响比特币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本文所提到的这四点或许不是唯一重要的,但肯定是最值得考虑的事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亦源平台发声,对文章观点有疑义请先联系作者本人进行修改,若内容非法请联系平台管理员,邮箱。更多区块链资讯,请到百万区块链发烧友聚集平台财亦源www.zxhsh.com学习区块链技术请到赤壁资讯网www.zxhsh.com
围观: 9999次 | 责任编辑:赤壁资讯网
各搜索引擎收录查询:
百度一下:&查找更多相关信息!
360搜索:&查找更多相关信息!
文章URL地址:&←←查询百度收录查询!你了解比特币吗?比特币为何能在金融世界兴风作浪?一起看看
  尽管很多人都听说过比特币,但是大部分人一定不知道这究竟是啥玩意儿。我们就从比特币的来龙去脉写起,目的是希望能够正本清源,纠正普通人被比特币持有者和狂热追逐者逐渐误导的观念,也希望纠正另一端的无知偏见者对于比特币的妖魔化。
  比特币(Bitcoin,缩略为BTC),来自于传说中的人物中本聪在2008年提出的电子现金设想技术方案,是其本人作为数字货币的实验品来提出的。在最初的设定中比特币的总数限定在2100万,沿用至今没有提高。
  最新的消息在日比特币价格一度突破3万人民币,总值达到惊人的近千亿美金。那么比特币是怎么一步步运作起来的,中间的机制又是怎样的呢?
  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范例,所以我们看着比特币心里却不能忘记区块链本质,即比特币也仍然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基于互联网的账簿。
  比特币的诞生来源于中本聪的设想,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人,实际上比特币体系初期的建设推动是一些顶尖的程序员、黑客、数学天才、密码专家以及各色奇能异士共同完成的,他们创造了一个最顶级的联盟。
  同任何此类组织一样,他们的共同点是高智商、高度自愿、高度推崇自由主义。可以想象,当这样一群人面对比特币这么一种不受政府监管,不受道德约束,完全匿名,完全由程序和技术来支配的电子货币技术方案横空出世时是何等兴奋。
  当比特币产生流程被区块链技术初始激活时,中本聪首先建立了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也就是在比特币创立的初始时间段内进行了交易验证(记录账簿),并随后验证了对这一区块(一个时间段内交易的账簿)的打包。
  按照中本聪的设计,比特币是点对点的交易,由于没有中心数据库的支持,对比以往数据正确与完整在大量计算时绝对是场灾难,因此系统设定每10分钟就在整个交易网络形成一个区块,这些区块一个接一个最终形成区块链,既同步了记录又保证了数据一致性。
  那么怎么来保证链条沿着唯一正确的轨道继续向下运行呢?这就需要通过哈希计算,来争夺唯一的区块打包权。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为了让大家愿意去争夺打包账簿的权力,系统设定为每个完成打包账簿的节点(计算中心)都将得到一些比特币,初始值是打包一个区块奖励50比特币,再加上按每KB交易计算的小额手续费,后面则每当打包数量达到21万个区块(约4年)奖励衰减一半,全部2100万比特币在2140年耗尽,再往后就只能靠交易手续费形成奖励了。
  我们常听说的挖矿其实就是通过哈希计算来争夺唯一的区块打包权,2100万比特币就是这样逐渐被分发掉的。之所以称&挖矿&是因为在这一计算过程中消耗很多资源,包括硬件和电力等,而且其行为与人类历史上的寻找金矿进行发掘很相近。
  中本聪最初的想法是通过比特币验证自己的方案,同时完成比特币的发放,对于他来说也许只是个游戏,或者一群天才爱好者在进行完美的技术演绎,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
  对于挖矿的兴趣提高始于比特币价值在真实世界的外溢,当人们发现比特币不仅在区块链上有用,而且竟然可以吸引人用真实的钞票购买时,这个圈子里的人开始疯狂。从最初的CPU,到GPU,再到专门的矿机,最后发展到矿机阵列。为了挖矿,这个狭小的领域里竟然经历了多次硬件升级,其全部算力达到骇人听闻的程度。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财力升级矿机,聪明的投资者就将那些弱小的挖矿者(硬件条件差)集合在一起,整合大家的算力,形成&矿池&。如果挖矿成功,收取手续费后,将获得的奖励按照算力分配给参与者。这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与我们A股的打新基金何其相似。
  由于贪心而又傻的人用不完,紧随比特币又诞生了无数伪币,这些山寨货在利用完投资者的贪心之后基本都倒闭了。
  这些衍生出来的各种版本的人性故事绝对是中本聪本人无法预料的,恐怕背离了他&一个计算节点(CPU)一票的投票表决机制的设计初衷。
  为什么比特币发展到如火如荼的地步,中本聪作为创始人反而销声匿迹,而他手中可以换取巨额财富的110万枚比特币甚至动都不动呢?事态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他的控制和想象,应该是重要原因。
  以上这些就是比特币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线索。通过这些线索可以比较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初,比特币是一个只属于顶级群体或者社区的游戏工具;当游戏火爆范围扩大后,比特币进化为类似于Q币的虚拟货币,只是它是去中心化的,传播范围和力度远较Q币大得多;当比特币价值外溢到现实世界时,炒作者可能获得的利益超乎想象,比特币就具有了投资品的部分特征。
  那么,讲了这么多比特币,它究竟是不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庞氏骗局呢?从特征方面讲,庞氏骗局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从上面写到的比特币流转过程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如果只单单从投资、炒作角度分析,比特币投资者是通过判断价格涨跌而进行博弈,与新老没有关系,确实并不是庞氏骗局,倒是有点像股票和期货市场。但是,比特币绝不是股票或者期货!
  说来说去,比特币能够进入现实世界充当一部分人或者机构的支付物用来换取真实生产生活资料,靠的究竟是什么呢?一个关键因素&&共识。在人类的世界里,共识是产生信用的基础,而在一定范围内,那些人达成了一个暂时的共识。
关注电子发烧友微信
有趣有料的资讯及技术干货
下载发烧友APP
打造属于您的人脉电子圈
关注发烧友课堂
锁定最新课程活动及技术直播
比特币犹如泡沫现在被吹得越来越大,意味着离破灭的时间也不远了。比特币犹如一场赌场游戏,德意志银行曾经...
比特币的价格依然是一路的水涨船高,据悉,比特币期货已经首度登场,Cboe一上市,开盘就报15000美...
美国交易平台GDAX数据显示,比特币价格突破19000美元大关,日内涨幅超近50%。最高刷新至195...
12月7日,周三的比特币价格继续飙升,在一家交易所的价格一路冲破14000美元,其飙升速度令人震惊,...
自2011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带来广泛变革的潜力已经被预测,比特币的出现也在不断推出。但今年这个概念真...
供应链服务
版权所有 (C)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别被极客们忽悠了,比特币也并不深奥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别被极客们忽悠了,比特币也并不深奥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未来论坛 (微信ID:futureforum)  有人声称比特币是新时代的货币,是“人类已知金钱的终结”。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专为因特网上的无缝交易所造——前提是你知道比特币到底是什么,并且已经准备好使用它了。  问题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比特币仍然披着神秘的面纱。最近,在普华永道事务所展开的一项消费者调查中,只有6%的人表示他们熟悉或非常熟悉比特币这种货币。83%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对比特币的认知介于很少到零之间。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人们对“比特币”这一名词的海量搜索。以Google Trends为例,数据显示人们对比特币的搜索量超过了对其他两种支付系统: Apple Pay和谷歌钱包的搜索量。  比特币之所以受关注离不开媒体的大肆宣传,同时与网上毒品交易及知名比特币交易平台Mt GOX被黑客攻击数亿美元失窃之类的事件不无关系。  那么,比特币到底是什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比特币是一种货币,这点与其他货币并无区别。比特币可以和几乎所有其他币种进行无限次兑换。当下,1比特币相当于230美元。  当你购买了比特币,就可以按照各外汇市场的汇率以比特币的价格购买商品。换言之,这和用澳元或欧元网购以美元标价的东西是一样的。  用比特币买东西和用网银购物类似。商家需要一个账号,付款完成后,商家确认到款,接着一切流程就按照外币付款来处理。  若是如此简单,为何大家还是不明白?  从出现起,比特币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是源于计算机科学的。它的很多属性都基于创造出它的科技的复杂性,因此只有专家才会感兴趣。  与信用卡和PayPal相比,比特币要想取代现有的付款系统就必须具有明显优势。个中困难在于对优势的判定是带有主观性的,而迄今为止,不论商家还是全体大众都还没有看到太多优势。比特币的优势无疑还不足以与信用卡相抗衡。  区块链又是什么?  用比特币取代信用卡和网银的营销活动失败之后,人们转而谈论起“区块链”,比特币中最令人费解的部分。  需要解释区块链如何运作是推广比特币中的一大软肋。几乎没有人在意银行是如何处理一笔交易的。人们关心的只是查看账户时看到的某时某地的一笔具体交易记录。这背后的一切是怎么回事并不在人们的考虑范围内。  比特币比现有的银行系统更先进,因此人们才会关注这项科技成果。但是人们并不了解已有的银行系统是多么完善和高效。我们今日使用的银行系统经过数万年的进化完善才融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尽管有些地方还不尽如人意(高收费和服务质量),总体来说还是成功的。  没那么复杂  当普通人还不明白比特币究竟与他们有何关系,技术专家和金融专家已经在为其存在价值及数字加密货币相较现有付款系统的优越性争执不下了。不过这些对理解比特币都不重要。  你唯一需要知道的就是比特币只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钱,仅此而已。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为“未来论坛”微信号 (ID:futureforum)  关注我们  微信:未来论坛(ID:futureforum)  微博:@未来论坛FutureForum  官网:www.futureforum.org.cn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未来论坛,一个承载人类科技梦想,用科技改变世界的公益平台; 未来论坛,一个连接前沿科技,解读未来趋势的思想平台;
人工智能是代替人吗?对我个人来说,这是天方夜谭。为什么说虚拟币是区块链存在的唯一意义
  区块链已经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名词了,有人甚至断言,未来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将以区块链为基石。但若问区块链究竟是个什么技术,各路“专家”的解释可谓语焉不详:有些堆砌常人不可理解的术语,有些大谈其潜在应用,有些干脆冠之以“第四次工业革命”――至于区块链的本质,大家终究还是不甚了了。
  之所以闪烁其词,原因并不难猜。就功能而言,区块链无非是一个特殊方式加密的公共数据库,这种毫不性感的概念是没法用来炒作的。当然,区块链吸睛如斯,其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如其功能般缺乏营养。要把它讲清楚,我们需要了解大量技术本体以外的信息,而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币。
  区块链的痛点
  放在五年前,世上并无太多人知道什么是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这个系统以数据块(block)的形式进行传输,并以末端追加的方式将数据块连成链状(chain),因而得名区块链(blockchain)。从技术层面看,区块链和之前存在的IT技术之间没有显著的壁垒,并无革新性的进步;但从价值观层面看,它们则有根本性的不同――以前所有的技术都旨在提高效率,而区块链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鉴于比特币是区块链标志性的存在,我们不妨拿它作为样本。
  比特币体系内的每一笔交易记账都在全网范围内由无数个用户验证,验证通过后,该次交易才能成立。而第一个成功记账的用户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比特币奖励。这个信息处理过程俗称“挖矿”。目前比特币系统的活跃用户数约500万人,2017年全年处理量约3000万笔交易。3000万笔是个什么体量呢?日这一天时间里支付宝完成了14.8亿笔交易,约为比特币全年交易量的50倍。
  这个差距并不说明太大问题。毕竟比特币的用户数远低于支付宝,应用场景也远少于支付宝,所以交易量有数量级的差别并不奇怪。真正说明问题的,是支持这3000万笔交易所消耗的电量:外媒Digiconomist公布,2017年比特币系统消耗的电能达到了300亿度,占全球耗电量的0.13%,超过数十个国家的全国年用电量。换言之,处理一笔交易,比特币系统平均需要消耗1000度电;以我国居民电价计,相当于每个活跃用户人均承担电费3000元。如此匪夷所思的耗电量意味着巨大的算力配置,这与其渺小的处理功能形成了强烈反差。
  “去中心化”的低效,不只体现在算力,还体现在数据存储。
  继续以比特币为例,众所周知,比特币(区块链技术)要求用户分布式储存公共账本。其背后的逻辑很奇葩:“去中心化”理念认为中心账本的管理者会作假,故账本的存储必须公共化。目前完整的比特币公共账本大小已经超过150GB,并以每年数十GB的速度快速递增――仅仅为了支持500万用户每年3000万笔交易。如果有朝一日其处理量与目前的支付宝比肩,那每年比特币账本的大小将增加超过500TB。这相当于把支付宝服务器的存储数据在所有用户的个人电脑上进行备份,其荒谬性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特币系统现在允许用户存储不完整的公共账本,即“轻钱包”,但其交易验证仍然依赖网络上其他人的完整账本。我们试想,当公共账本大到绝大多数人都无力完整存储的时候,仅剩的那些完整用户节点不就又成了中心账本吗?
  把视野延伸到虚拟币以外的区块链应用(如果存在的话),公共账本需要记录的将不仅仅是纯数字的交易金额,还可能是每一辆车的保险信息、每一个人的信用信息,这些多维度的数据若也要“去中心化”存储在每个用户的终端上,那我们需要的将是天文数字级的存储空间。短时间内,这将是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难题。
  从哲学高度讲,科学的本质是怀疑,宗教的本质是相信。区块链作为科技范畴内的概念,是如何让众人无视诸多悖论、沦为其信徒的呢?答案当然也离不开比特币,这个现世的造富奇迹。
  比特币的哲学
  不知从何时起,大佬们开始刻意把比特币和区块链作为两个概念割裂开来,众口一词称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应用之一。
  其中的动机是多样的。
  但凡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比特币不可能成为正常经济体的通行货币。它自带通缩属性,无视货币政策,与现代经济理论八字不合。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所挑战的信用货币,实在是过于强大了。全世界除了少数几个失败国家,清一色都是基于政府信用发行货币的。信用货币之所以也被称为法币,是因为绝大多数国家都用法律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为国内流通领域“必须接受”的一般等价物。通过这种方式,国家确保信用货币不被拒绝,也同时保证了货币持有人的权利不受侵害。换言之,信用货币并不是凭空发行的,它背后有政府信用背书,有国家机器撑腰。
  而比特币的发行机制(也就是挖矿),其用意就是把政府的货币集权“去中心化”,背后则是对政府存在之合理性的质疑。
  前面已经提到过,“去中心化”的逻辑出发点是对中心化机构的不信任。比特币原教旨信徒之所以选择用“机器共识”来代替“制度共识”,根本上的理由是认为政府主导的货币发行制度无法体现公平正义――通胀、贫富不均――这些比特币试图解决的问题,无不指向建制。从这个角度看,比特币低效的共识机制也就有了“效率换公平”的哲学意义。
  如果技术的进步终将让损失的效率忽略不计,那是否意味着“不值得信任的”中心化机构就无需存在呢?
  这是一个危险的问题,好在我们暂时不必作答――因为比特币的“公平化”尝试已经基本失败了。
  比特币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比特币参与者在同一时期能大致机会均等地获得比特币。为此设计了一个相当精巧而理想化的区块链算法,也就是所谓的PoW(Proofof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通过穷举随机数变量,第一个得到特定要求哈希函数值(Hash)的用户将有权记账该轮交易,并获得对应的比特币奖励。基于PoW机制,每个用户获得比特币的概率直接由他贡献的算力决定,投入越多,回报越多,看似合情合理。
  当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一方面,比特币的PoW是极其耗能的,每次生成随机数获得特定要求哈希值的预期概率是1/62^18(不到亿亿亿亿分之一),所以全体设备需要海量的穷举运算才能决出记账权。比特币高昂的运行成本极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这个“公平”的激励机制。
  另一方面,比特币设计者对算力分布做出了严重误判。他本以为用户会老老实实用CPU运行挖矿程序,而受限于CPU的核心个数和成本,单一用户不太可能集中太多算力。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已经了解了,从GPU到矿机,再到大型矿坑,一个旨在去中心化的系统已经近乎寡头化。
  比特币之所以会严重背离其理念,原因其实并不偶然。
  规模化的生产给“矿业巨头”带来了诸多好处:更强的电费议价能力,更高的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更低的综合人力成本,更薄的研发摊销成本。即便是比特币这样的虚拟产品,其生产过程终究还是符合边际成本递减这一朴素的经济学规律,这便是中心化存在的必然性。从自然科学角度看,类似的结论同样成立:一盘散沙的个体是熵值最高的状态,而高熵意味着无能。
  有些人认为,是PoW扭曲了比特币理念,降低了效率,诱发了算力竞争,把它废止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于是他们设计了PoS、DPoS等新的激励机制。依我愚见,这些努力是不会有结果的,因为在“效率”和“公平”这个跷跷板上,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甚至不可能满足大多数人。
  说得再玄一点:任何一种虚拟币激励机制都是一套经济制度――“死的制度”不可能保证一个动态经济体系稳定运转,只有“活的人”可以。
  脱币化的困境
  由于比特币的种种问题,圈内的有识之士意识到,继续把区块链和比特币绑定在一起,必将一损俱损,以“技术无罪”的名义切割关系已是当务之急。这不单是应时势,更是遂人愿:比特币的影响已经过于深远,若不把区块链解放出来,后来者的致富空间将被压榨殆尽。
  然而,区块链真的可能脱币化吗?
  很多不明真相的普通人,甚至一些知名投资者都觉得“真实,不可篡改”的区块链单凭技术本身便存在无限的价值。
  对此我要说,这中间误会太大了。
  比如银行间结算,即便区块链系统成功完成了记账操作,但某无赖银行拒绝对外打款,区块链能代替法律、保证对手银行权利不受侵害吗?再如产品防伪,即便二维码全程无误,但卖家第一时间在盒子里装的就是次品,区块链能施展魔法、让顾客顺利收到正品吗?事实上,区块链的“真实,不可篡改”,充其量只能作用于虚拟信息,它的触角根本伸不到现实世界。
  然而,现在这些概念正被有意无意地滥用。负责任地说,大部分号称前景远大的区块链应用,完全是基于“真实,不可篡改”字面意思的臆想,提出这些应用的人并不理解区块链技术本身,他们找到的只是一些以“真实性”为痛点的应用场景而已――而此类场景当然是无处不在的。然而,最后所有人都会发现,即便克服了低效冗余安全性等众多难题,想象中的区块链需求依旧不会出现。
  因为这很大程度上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个经济问题。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设计意味着系统运行成本会被分摊到每个用户头上,但理性人的天性从来都不是共享和奉献,而是搭便车。以比特币为例,且不讲矿机之类的硬件投资,仅是电费一项,活跃用户人均就要支付每年3000元人民币。如果区块链应用不产生切实的个体收益,就不会有自发的参与者,即便勉强参与了,其可靠性亦会存疑。所以,区块链的商业应用断不能和激励机制脱钩。
  说得更深入点,区块链的共识,并不单单是技术上的公共账本共识,更是对区块链价值介质的共识。比如在比特币系统里,如果没有激励机制,抑或比特币一文不值,那就不会有人提供算力,就不会有人提供存储空间,就不会有人传教布道――比特币本身就是系统的价值,理念和技术都只是美好的故事。
  现在媒体报道的各种区块链应用,总结起来无非两种:要么就是借题材炒作,在中心化机构的交易中强行套用区块链算法;要么就是纯粹的“展望”,丝毫不考虑实现的方式和难度。出于某些原因,这些媒体在鼓吹区块链的过程中达成了奇妙的默契,绝口不提虚拟币,这对大家产生了严重误导,以为区块链只是一个纯粹的网络技术。事实上,如果确有名副其实的区块链生态出现,那白皮书最后图穷匕见的,必定是虚拟币。
  据此,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下虚拟币和区块链的关系。
  圈内有个说法,称“区块链为本,虚拟币为用”,此话的真伪甚是难辨。
  挑明了说,区块链的本质是虚拟币为了建立“公平激励机制”而创造的特定算法,所谓的“区块链为本,虚拟币为用”无异于买椟还珠。在此我们大可断言,一旦失去虚拟币这个灵魂,区块链就不存在价值。
  这个论点或让人一时难以接受,但逻辑上并无太多不妥。
  所谓“产生价值”,无非三个标准:创造需求,降低成本,重塑公平。从成本看,区块链之于中心化可谓毫无优势;从公平看,宏大的比特币社会实验已然揭开分晓。那么唯一留有悬念的,就是区块链是否“创造需求”了。
  这时候币圈人可以跳出来斩钉截铁说,当然有需求,你看这风起云涌的ICO!
  ICO的狂欢
  ICO,全称InitialCoinOffering,即首次代币发行。简而言之就是把早期项目的特定虚拟币,以比特币等通用虚拟币作价,向公众发售份额的众筹融资行为。所谓的“早期项目”有多早呢?组一个团队再写一个白皮书就够了。如果有闲工夫,顺便做个PPT那算是相当勤奋了。至于尽职调查、财务分析,那都完全不需要,因为大部分项目一分钱营业收入都没有。
  “特定虚拟币”这个称呼略有点不专业,在币圈通行的叫法应是token,高雅点的翻译叫“通证”。在白皮书里,项目团队会画出各种大饼,告诉你将来自家通证会有多大“价值”。但你若想知道通证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不好意思,区块链圈子有一个优良传统,叫“语焉不详”。
  出于某些意味深长的原因,大部分ICO的法律文书(LegalDocuments)都是纯英文的,而通证的真实定义其实就藏在其中。几乎所有ICO都在法律文书里作了类似如下的规定:“通证不授予白皮书所规定回报以外的任何权利,且仅在项目成功时方能生效。众筹投资者对项目发展和管理不可施予任何影响。通证不代表投资者对项目拥有任何形式的所有权,亦不可凭此获得项目相关的未来收入和知识产权。”
  这段让人瞠目结舌的文字,说白了就是:虽然你出了钱,但你什么都不是。ICO众筹并不是我们过去知道的那个众筹,投资者花钱买到的不是股份,而是筹码,什么时候庄家不玩了,筹码就归为空气――且不讲大多数庄家根本玩不起来。
  没有底层资产,没有主体信用,没有商业模式,没有法律保障,这样的虚拟币,卖得出去吗?答案竟然是肯定的。
  这一切看似荒谬绝伦,但背后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很多人通过ICO赚了钱。
  建团队写白皮书是ICO产业链的第一环,紧接着要拉大佬站台,到境外“交易所”发币,虚拟币上线了还要操纵币价吸引更多炒家入场,最后看准时机套现离场就算走完了全程。有人在这个游戏中直接实现了财务自由;有些虽然没吃到肉,但也喝到了汤。
  面对门槛如此低的造富奇迹,任谁都要心动一下。
  但是,如果项目本身无法盈利,那不管如何包装美化,ICO终究还是个零和游戏――如果有人赚得盆满钵满,那肯定有人赔得底裤不剩。这就像我们熟知的传销,所有人都知道接最后一棒会死,但都觉得自己不会接到最后一棒。
  那区块链在ICO大潮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众所周知,去中心化、去信用化和公平公正,这些都是区块链标榜的理念。我们反观ICO:若要上线发币,就必须向中心化的交易所支付巨额“上币费”,这是何等的“去中心化”?项目团队欺诈横行、币圈媒体刻意误导、交易账户频遭黑客,这是何等的“去信用化”?庄家大鳄肆意哄抬价格,牟取暴利,倾轧韭菜,这是何等的“公平公正”?事实上,除了提供虚拟币和噱头,区块链在币圈什么都不是。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很多ICO发行的虚拟币甚至都没有基于区块链技术。
  所以,ICO不是区块链创造的需求,而是区块链之耻。
  链和币的未来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虚拟币是区块链存在的唯一价值,那么对于区块链未来的分析也就有了大致的思路。
  法定货币充分电子化的当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币在正常社会生活中并无太多实用价值。但置于特殊场景,虚拟币却有一个电子法币不可复制的优点,那就是隐私性。
  但凡以银行作为支付通道的交易,都是能被监管的,如果当局愿意,他们可以知道你把钱给了谁,这笔交易的背景,发生的时点,一切的一切。所以在比特币问世之前,绝大多数见不得人的交易都是用现金完成的。你只见过黑帮片里提着一大箱子现金去买毒品,绝对看不到带着一个POS机过去的。
  而比特币的横空出世,革新了洗钱、贩毒和黑市军火买卖。有了这种完全匿名的货币,不法分子再也不必为一箱箱现金提心吊胆,再也不必为连号的美元支付折价了――比特币就是便携的黄金,正如它的设计理念一样。
  所以,比特币及其替代品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因为逃脱监管的需求将永远存在。
  只要虚拟币不死,区块链经济就一定有生存的空间,因为虚拟币代表的价值必然需要兑现的途径,而这个途径不可能永远是法币。
  这里要插一句,最近区块链和中心化账本的妥协产物,比如雷电网络等,正逐渐露出头角。原理上中心账本能大幅提高处理效率,适应大规模高频次应用,但如果虚拟币核心用户的主要诉求是脱离监管,那么这个功能可能并不会受欢迎。结果如何,不久便知。
  另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是:风起云涌的ICO会导致虚拟币大爆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虚拟币不受法律强制保护,所以其公众接受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价值和前途。在接受法币支付时,我们默认自己得到的法币,别人也同样会接受,其面值在流通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折价,具有100%的流动性。虚拟币的场合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缺乏流动性量化指标,我们只能根据公众对其接受度的笼统判断,决定是否接受该种虚拟币支付。这种判断方式会形成强大的马太效应,因为公众的选择会迅速趋同。
  另一方面,公众自发接受的货币种类也是有上限的。拿共享单车打个比方,我们会给摩拜充押金,会给OFO充押金,心很大的还会给Bluegogo充押金,敢问同时给4种以上共享单车充过押金的人有多少?通常情况下,大众对于同质化功能的接受上限仅有“三个”。在货币的场合,法币第一的位置无法动摇,第二多半是比特币,第三是以太坊――所以很不幸,不出意外其他所有虚拟币都长不大。
  有人会说,这是基于公链的判断,我们还有私链和联盟链。
  在这里,我们要旗帜鲜明地站定立场:私链就是个中心账本,和区块链理念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联盟链,相关的误解就更多些。比方说,现在很多联盟链的构想是没有token成分的,这便是最大的误解。如之前分析,若没有激励机制,高频应用会变成低频应用搭便车的工具,更差的情况甚至连价值传输的介质都会缺失。另外,如果不同应用间token价值的兑现方式存在区别,联盟内部的套利也将不可避免。总之,联盟链和公链相比,除了隐私性略有提高外,问题只多不少。Token泛用性的差距意味着它只能在公链的阴影下靠底层资产价值苟延残喘。
  综上,我们对于未来区块链的应用范围也就有了基本的认识:大部分自然生长的区块链经济,都将基于比特币和以太坊存在。这里说的自然生长,特指与中心化机构强行附会的伪区块链进行区别。无论是银行间结算、产品防伪还是其他任何场景,如果参与主体间的共识和信任早已存在,那所谓的区块链应用充其量只是个数据库,而且不会是最优设计的数据库。
  最后一个问题:区块链的热潮什么时候会退去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在一个时间愚弄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愚弄一个人,但不可能永远愚弄所有人。
  (作者系金融科技研究人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特币 地址 唯一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