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奶粉哪个系列好:拿什么拯救你,100亿市值

(图片提供: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王振泰/文 这几年,乳业非常不容易,从产业政策的调整,到环境的变化,都在砥砺前行。

关于奶粉新政方面,我们不妨从企业自身来谈一下切身感受。

2018年1月1日,眨眼间就要到了。

根据早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该办法将在2018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

我们感觉到这次奶粉新政对乳品企业,特别是正规的、上规模的乳品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机遇。

从2013年九部委开始对乳制品行业进行整顿,采取了很多很多措施,企业们都努力配合政府各方面政策的调整以及产业政策的变化。但奶粉新政——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新政应该是市场反应最大的一次。

从目前市场上反应出来的情况看,虽然现在还处于混乱期,但明显它属于走向秩序之前的那个混乱,而不是像从前那样我们看不见底。一方面从我们行业内部,从国内角度来讲,劣币驱逐良币,大量无序的生产组织、市场组织状态,让我们企业很无奈,像贴牌加工贝因美一直没有做,但是眼看着很多现象不断的蔓延、恶化,我们真的很无力。

另外就是海淘、有假洋鬼子,海淘里也良莠不齐,特别是现在消费主体是80后90后,直接在网络上消费,返回头再去看三聚氰氨后遗症。大概念就是中国的东西不一定那么靠谱,直接买进口产品或者是代购。而假洋鬼子是,几个人凑凑钱,找个乳品厂,注册一个商标,打进了国内市场。据我所知澳大利亚有一个中国人投资的婴幼儿奶粉罐装厂,生意好到订单排到半年后,就是拿到订单后,半年后给你货。

基于这些监管宽松下的空间,这个在澳大利亚投资的人说投资乳粉,真是来钱快,很多人就跃跃欲试。但是,当时有消息说奶粉新政要出来了,食药监局已经在提这个想法。我说你们要小心,如果奶粉新政下来,你们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投资可能会打水漂。就在今年夏天,他又告诉我,果然另外的几个人也在澳大利亚投了乳粉厂,赔本了。

因为,根据早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以往每个企业数十个,甚至数百个产品配方,新政使得企业们都在自保,已经没有余力为其他人代工。且奶粉配方注册制将在2018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没有获得申请的产品将没法在市场销售。有些厂家不计成本拼命的甩货,拼命抛,二三十块钱一桶都有。

我们觉得新政是净化市场的一个特别好的方式。以往中国2000多个奶粉配方,有的企业经营数百个品牌,那么新政下大量缩减,必然使得这个市场得到净化。

乱,对我们来说是更加痛苦的阶段,但是这个痛苦我们愿意承受,这个痛苦是好的,过这一段,这个现象就不会再发生了。

执行奶粉新政,到12月31日就不能再生产非新政的产品,当然现在生产的产品还能卖到它保质期结束,这就给后面这两年的市场留下了尾巴,因为一般奶粉的保质期是24个月,但是也会好很多。现在的行业里做贴牌的杂牌厂无外乎两种人:一种人就是赌了,市场上换现金;还有一批赌都不敢赌,就此收手。

我听到一个不确定的信息,有一些小规模的乳粉厂,原来做几十个以上的贴牌的工厂,现在拿了三个配方以后,他这个市场销售规模就下降了,显然不好过了,所以在寻求出路。

所以这次的行业整合,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对于行业的整顿,我觉得确实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我们企业来讲,非常赞成这次变化。

记得德鲁克有一本书,叫《动荡年代的经营管理》,现在我们回头看,这个行业这几年恰恰是动荡的,就乳粉这个动荡的年代来说,我们平常的管理策略应对的是否精准、是否应用了动荡年代的时代法则来调整我们的经营策略、或者调整的对不对时机是不是恰当,这些企业自身也要反思,通过反思学习来提高自己。

面对今后的发展机遇和市场,我们真的要对产品质量更加的引起重视。这个方面,应该说贝因美因为创始人谢宏是国内第一代食品安全的本科学员,当时杭州商学院这一专业叫食品卫生,现在都叫食品安全。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对产品质量就抓的很紧。但因为奶粉新政里也有新的要求,包括一些新的措施,包括奶粉的质量审计真的非常严格,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这个荣誉。

因为现在国产奶粉再也受不起伤害,经不起狮子咬了。

如果谈创新,其实贝因美一直有一个研究院,研究院现在已经运行了很多年,但是贝因美很少宣传。

总的来说,奶粉新政对于干的比较好的乳品企业如飞鹤、圣元、贝因美等来说是好机遇。

这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多年坚守自己的品牌,能够通过这次奶粉新政,真正把握好这个机遇。现在我看到每家公司都采取了不同的经营策略和市场策略,这些市场策略和经营策略是不是能够符合新政时期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这显然很重要。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们每一家企业都不敢说谁做的就是对的,谁做的是有缺陷的,因为现在刚刚起步,帷幕刚刚拉开,后面要经过市场的验证才能看到我们这个行业这些伙伴们,谁能够做出一些比较符合当前形势的经营策略,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发展。

(王振泰: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经济观察网记者温淑萍采访整理)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过去的一周,经历了“被二、三股东恶意收购”、ST在即的贝因美惊魂未定。

起因是贝因美发布的一条业绩向下修正的公告,这对于四年发布过9次业绩修正的贝因美而言已成惯例。但引发波澜迭起的是,2017年贝因美预亏从3.5亿元-5亿元被向下修正到8亿元-10亿元,这个数额大幅高于贝因美公司于2017年10月30日公布的预计2017年公司亏损的金额。

让局面变得更扑朔迷离的是,贝因美的第二大股东恒天然集团在其官方网站直接表达了对贝因美的“极度失望”:“贝因美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在配方注册制的新规则下,其51个婴幼儿奶粉配方在早期就注册获批所带来的机会。”

这也引发了恒天然反手收购贝因美的市场猜测。

2014年入股贝因美的新西兰乳品巨头恒天然,目前持有贝因美18.8%的股份。有未经被证实的传言称,恒天然将联合贝因美第三大股东何晓华让实际控制人谢宏出局,何晓华控制的公司J.V.RINTERNATIONALLIMITED(下称J.V.R)为贝因美的股权投资者,何晓华本人现任贝因美董事。市场上的猜测是何晓华可能联合恒天然,用何晓华自己的公司J.V.R收购贝因美,然后恒天然再借道入主,这样还能避免相关部门审查。

“早年间基于和何晓华的私人关系,谢宏给了何晓华股份,但何晓华现在反水了,不厚道。”一名自称知道内幕的乳业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这样评价何晓华的行为,并称此事已引发了杭州市政府协调,目前双方处于剑拔弩张的谈判过程中。但上述传言目前并未得到恒天然、贝因美以及何晓华的回应和证实。

日前,恒天然方面公开表示,公司作为贝因美第二大股东,亦是众多投资者之一。作为少数股东的恒天然,并不参与公司运营管理。恒天然在中国市场上始终秉持与本土企业共同成长的初衷,希望达到优势互补、服务用户的目标,但是如果企业发展中存在任何有违监管及上市公司内控要求、与恒天然价值观不相符的情况,恒天然亦不能认同。

恒天然投资贝因美三年浮亏23亿元 。中国来源:视觉中国

贝因美证代祝迪生则对界面新闻直言,自己并不了解贝因美总部所在地杭州市的市政府协调及恒天然并购的相关情况。不过,据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分析,“不排除恒天然更多介入对日常管理纠偏”。

沈萌对界面新闻表示,“贝因美在现大股东及管理层的控制之下,业绩持续下滑,且存在一些可能的利益输送问题(比如提前卖掉可能被政府征收的土地,却只约定收取55%的增值收益),导致贝因美的其他投资者遭受较大幅度的投资损失,因此不排除恒天然等其他股东联手希望通过控制贝因美,改善经营、恢复业绩的想法”。

处在风口浪尖的贝因美创始人谢宏试图平息部分质疑,据证券时报1月23日报道,谢宏曾为一家新三板公司的新品发布会站台。早在2011年就退居贝因美幕后的谢宏坦承,贝因美在传统渠道这几年的销售是下滑状态,但是“电商销售数据令我很受鼓舞,公司的产品已经连续两年在双11活动中,销售做到了全网第一名。”

现实情况是,2014年还是国产奶粉市场份额第一,短短3年间便处于ST的边缘,这是谢宏不愿意看到也没料到的结局。

现年53岁的谢宏很早慧,15岁考入杭州商学院食品系,19岁留校任教,27岁创办贝因美。

谢宏在此前的演讲中讲述过自己的创业史。1992年,谢宏怀揣18万元将杭州一家已经停产的饼干厂变为贝因美,走上创业之路,彼时的谢宏创业标杆是雀巢,而贝因美主要产品以婴儿米粉和磨牙饼为主,想要从米粉市场大牌雀巢口中分得一杯羹。直到1997年,贝因美开始涉足婴幼儿奶粉领域2001年,定位“国际品质,华人配方”的贝因美奶粉正式进入市场,这个口号与日后飞鹤奶粉的“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提出的时间要更早。

货架上的贝因美婴儿辅食类产品,与雀巢、亨氏等国际品牌竞争。中国来源:视觉中国

按照谢宏的设想,贝因美的业务要涵盖儿童从婴幼儿到青少年的一系列周边产品,所以在2000年之后,贝因美还涉足了儿童服饰、玩具等相关业务,例如2007年收购了韩国婴儿服饰品牌“丽儿宝”,这个定位高端人群的品牌通过贝因美进入了银泰、孩子王等零售终端。

尽管多元化产业庞大,但贝因美一直以婴儿奶粉为主营业务,与来自黑龙江的飞鹤、内蒙古的伊利、河北三鹿等诸多奶粉品牌各自寻求市场空间。

从公开数据来看,此时的贝因美与国产乳业第一梯队仍有差距。资料显示,贝因美2007年的净利润仅为2769.12万元,其销售收入也只的12亿元,而同期三鹿集团的销售收入已破百亿,伊利销售收入也已逼近30亿元。

直到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

三聚氰胺事件深刻地改变了婴幼儿奶粉的中国市场格局,“三鹿”卷入最深,并因此而倒下。贝因美则是当时是少数未被检测出三聚氰胺的国内知名品牌奶粉企业之一。毫无疑问,贝因美的好运气来了。2008年就开始做奶粉生意的高景辉,经历了中国奶粉发展史中的三氯氰胺、雀巢碘超标、假奶粉事件之后,至今他仍然能回忆起当年贝因美崛起时的风光。

高景辉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就积压了大量贝因美产品,正怀疑“三个月才能卖掉一箱”的贝因美是不是快要倒闭了。结果三氯氰胺一来,伊利、圣元等大品牌遭遇重创,贝因美立刻大火。“贝因美的渠道是厂家——省代——市代——地区终端的四级经销体系,各渠道之间的利润并不丰厚,给承诺经销商的门店承诺的推广费用经常无法兑现,即便如此,那时候’贝因美根本不愁卖’。”

贝因美的销售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

2009年之时,贝因美销售收入同比大增67%,奶粉品类的销售额近乎翻倍。2011年成功上市之后,贝因美拿出近4亿的超募资金偿还银行贷款,1.5亿元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运营资金。此时的贝因美拥有稳定充沛的自由现金流量,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从2009年的61.62%降至25.74%,达到近年来最低,为其此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1年,贝因美在深圳中小板挂牌仪式上的谢宏。中国来源:视觉中国

依靠产品的美誉度,贝因美2011年至2013年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以13.76%、28.44%的复合增长率上升。AC尼尔森数据显示,到2014年,贝因美的市场份额已达到7.4%,超过了伊利、飞鹤等一众国产品牌,是彼时当之无愧的国产奶粉老大。

转折出现在2014年。贝因美业绩在当期下滑,销售收入止步于50.45亿元,远未达到其创始人谢宏定下的100亿元目标,随后更是持续萎缩,至2016年仅剩28亿元。

如果谢宏能够预料到贝因美跌落得如此迅速,会不会后悔当初闪辞一切贝因美的职务?

2011年至2014年频繁更换管理层被归咎为贝因美衰落的重要因素。谢宏在2011年贝因美上市3个月后辞任董事长后,由副董事长朱德宇继任。然而1年不到,朱德宇辞去了在贝因美的一切职务,此后贝因美掌舵者由黄小强担任,但他也没能坚持2年,2014年1月,黄小强递不再担任贝因美任何职务,贝因美董事长由原总经理王振泰接任至今。

不断更换董事长和主要管理层的结果,就是政策的不持续性和没有凝聚力的团队,贝因美则在不断的磨合和各种不稳定因素中内耗着。

乳品行业资深从业者张群曾任职多家外资乳企,他向界面新闻分析,贝因美仍然是典型的民营企业思路,对职业经理人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空降过去的职业经理人,面对企业原有的团队,在具体业务方面需要对产品、价格、渠道等进行调整并产生适应期,而在贝因美,谢宏也是一手遮天,职业经理人可能不被授权和信任。”他说。

在前述的贝因美前员工眼中,谢宏一直属于幕后控制人。他告诉界面新闻,谢宏虽然去养病了,但在贝因美一直扮演“总指挥官、总策划师”等角色。包括过往贝因美重大的会议他都会参加,也会和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各种头脑风暴,他“决定着贝因美的未来”。

这种一人独大的管理方式虽然容易产生裙带关系、腐败黑幕等,但贝因美确实也培育了自己的核心精英。贝因美中也不乏把视谢宏为人生导师人。一位已经离职的贝因美员工对谢宏赞不绝口,说他对贝因美规划很超前,能够预测未来婴童产业的发展,提前进行多元化布局,“谢老板就是贝因美的魂,他的境界是一般人达不到的,我们(贝因美员工)对谢宏都很崇拜。”

一位乳业行业分析师也向界面新闻透露, 2012年前后贝因美的创造了很多行业传奇,要归功于贝因美的“八大金刚”——八个可以在各地呼风唤雨的大区销售经理。但2015年之后,“八大金刚”纷纷出走,贝因美颓势渐现。

上述分析师举例说明,飞鹤能在奶粉新政前后异军突起,主要赢在它的控货能力和管理能力,并引入的专业管理团队。而澳优的羊奶粉品牌“佳贝艾特”能在今年突破10亿元也依靠的是其管控能力。

反观贝因美,渠道管控能力差是多个经销商抛弃的第一大理由。

2013年,国内发改委曾对国内主要外资婴幼儿奶粉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随后引发奶粉降价潮,贝因美虽然不在被调查之列,但也随行就市下调了零售价格。在这次降价过程中,贝因美并没有考虑到渠道商利益,非但没有为渠道商减负,反而将终端商的负担转嫁给渠道商。随着渠道商利润变低,与贝因美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摩擦,为贝因美日后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超市货架上林立的奶粉促销牌,年间被称为价格战最凶猛时期。中国来源:视觉中国

“但彼时贝因美品牌美誉度、渠道实力等各方面都还很强势,贝因美对自己的信心非常足,”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界面新闻,“正因为这种自信,贝因美仍然给经销商大量压货,也没有稳定终端价格”。在市场开始混乱的时候,渠道商卖不出去的货就会形成存货,这些存货会以不正常的价格被出售,形成价格混乱和恶性循环。

界面新闻发现,自2014年以来,每每到了第四季度,贝因美的应收账款便会有大幅度攀升,而公司存货对应下滑。以2014年为例,在2014年第四季度,贝因美的应收账款从第三季度的-3490万元飙升至1.13亿元,而与此同时,公司存货却从1.83亿元降至-4.27亿元。

这很大程度上是公司为冲当期业绩而向经销商压货导致。乳业分析师王丁棉对界面新闻表示,冲业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厂家会根据经销商全年签单数额给予奖金,而经销商为了奖金也有可能在第四季度多进货,造成上述情形。

不过,贝因美的人员频繁地走马换灯,他们给经销商的各种承诺也会变得苍白无力。

在张群看来,一个经销商在一个有限区域开发新客、做宣传推广时,最初的半年往往赚不到钱,此时如果再有因管控不当导致的窜货行为,扰乱经销商的价格体系和市场策略,便会失去经销商的信任。如果一个品牌经常有窜货行为,经销商也不再会花力气投入。“经销商现在很多区域都有联盟,如果一个企业在地方的名声坏掉了,其他经销商就会集体抛弃”。

“这两年主要是管控问题,贝因美是老品牌了却经常控制不好,市场上有窜货,我家有,他家也有,就得打价格战,既不挣钱,还累。窜货的行为如果出现在君乐宝,三天就能查出来是谁,但贝因美就不行。”说这话的是一位来自安徽的奶粉经销商,她告诉界面新闻,更愿意代理君乐宝、恒大咔哇熊这种渠道管控严格的奶粉。

纵观贝因美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贝因美的存货总量自2011年起呈现逐年攀升之势,并在2014年达到9.15亿元,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于2014年扩大至137.74天,而伊利同年的存货周转天数仅为42天,这也侧面反映了贝因美终端通路不顺的情况,并为贝因美业绩的最终变脸埋下伏笔。

事实上,贝因美不是没有感受到来自经销商的怨气,公司也在2014年就进行了渠道商、内部分公司的整顿和改革。

已经离职的贝因美董事局副主席陈惠湘曾在2015年向界面新闻披露贝因美的渠道改革进程,贝因美将四级经销体系压缩至三级,并让部分子公司参与到与经销商的竞争中,结果就是这次改革砍掉了500家经销商,终端零售价格会下降约20%。

除此之外,为打通渠道,贝因美在2015年大规模提高了对代理商的授信,并在2016年中期宣布由经销商制度转变为代理商制度,意图将市价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但这次改革在乳业分析师王丁棉看来是失败的。“贝因美2014年在西安、南京、郑州、武汉、合肥等八个地区设立营销控股子公司,希望开辟更多市场,但这些子公司与当地经销商出现冲突,你争我斗,你挖我墙角,价打得很低。另外,这些渠道子公司也缺乏竞争和积极性。”

而向代理商制度的转换也被经销商认为“步子迈太大”。高景辉表示,贝因美代理商要求辐射一个地区,但是有些代理商实际没有相应的实力,可能他只能管一个县,最终手上积压的存货太多,他依旧会大幅甩货,扰乱市场价格。

一面是渠道改革的胜果难摘,一面是恒天然集团的强势入股,在这次曾被市场看好的合作之中,贝因美再次犯了相似的错误,即在市场过剩的时代仍然开动工厂的生产线。

货架上的贝因美产品。中国来源:视觉中国

贝因美在这期间投资了包括黑龙江安达工厂(已经出售)在内的诸多项目,在奶粉注册制消息传来后,贝因美也没能像其他奶粉品牌逐步砍掉无望通过注册制的副线品牌,产能过大的结果就是不得不向渠道压货。上述乳业分析师宋亮称,“不要给市场留那么多货,主动把业绩降下来,给经销商信心,其实仍然可以稳坐国产奶粉老大,完全可以和飞鹤、伊利抗衡。”

扩大的产能、渠道的不顺、回款的困难,多重压力造成贝因美行动迟缓,2016年的”假奶粉事件“又给了这家公司沉重一击,贝因美在2017年迎来股价的第一次闪崩,最终在日前宣告巨亏近10亿。

原贝因美经销商高景辉也已停止了对贝因美的进货。“贝因美的业务员前几天还来找我,我拒绝了。”在这位现在已经改卖飞鹤的奶粉经销商眼中,贝因美已经“烂掉了”。

公开资料显示,渠道变革中大幅提高授信的行为,最终导致贝因美坏账计提逐年攀升,直接吞噬贝因美业绩。

在2015年第四季度大额提高代理商授信后,贝因美该季度应收账款直接飙升至10.06亿元,同比上升790%。虽然公司在2016年回复深交所问询时表示,上述应收账款在2016年第一季度收回8亿元,不存在坏账风险,但最新的数据证明这次行动是饮鸩止渴。

贝因美2016年应收账款达到11.62亿元,去年前三季度,贝因美应收账款达11.09亿元,接近2016年全年应收账款数额。坏账计提则从2016年的7233万元升至2017年的1.2亿元。

为了应对一年期的应收账款,贝因美甚至想出“将客户所欠公司债务转移至代理商客户”的主意,但这一行并未获得贝因美董事会认可。一位资深会计师对界面新闻表示,这种做法并不常见,侧面反映了公司应收账款问题的严重。

与此同时,贝因美的现金流极度紧缺。2016年,贝因美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4.2亿元。在去年前三季度,贝因美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再度为负。贝因美先意图卖掉子公司杭州贝因美豆逗儿童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后决定卖掉22套房产,除了为避免ST,更重要的是为公司回血。

股价方面,自去年10月以来,贝因美市值缩水近50%,并接连因业绩预亏被监管部门问询,这家曾经的奶粉巨头已到达生死关头。

但宋亮仍然觉得,贝因美还有机会。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贝因美手握51个配方,这就是优势资产,如果能渡过这次危机,贝因美可以东山再起。

自2017年下半年,贝因美开始实行总承销制,把产品一次性卖给总承销商,在贝因美至今已公告的7份总承销协议中,除了与纽菲特的合作为期3年以外,其余六单都截至2018年年底,分别是上海育博(10亿元),安徽优亲贝贝(2亿元)、上海添庆(3亿元)、达维优加(3亿元)、上海孕婴联(5亿元)、千家万铺(10.8亿元)。总承销协议总金额是36.8亿,其中大部分是在2018年实现。

“让专门的奶粉销售营销公司去做”,宋亮判断,虽然很难,但这对贝因美而言是一次转身的机会。

}

贝因美,曾经头顶中国本土奶粉第一品牌的桂冠,在中国奶粉市场的占有率长期位居三甲之列,纵横捭阖,风光无两。

但是到了2016年,这家公司销售业绩剧烈下滑,经营业绩出现巨额亏损。当年,其营业收入27.64亿元,同比下降39.0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1亿元,同比下降853.24%

那么贝因美这家公司为何从昔日王者变成今日亏货?它又是如何从辉煌走向没落的?

小编今天就跟大家叨逼一下贝因美的曲折经历。

1992年11月,贝因美创立于浙江杭州。创始人谢宏,是个奇才,小伙子15岁考入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前身),念的是食品卫生专业,87年考进浙大,念的是哲学。19 岁留校任教,27 岁创办贝因美。

谢宏在此前的演讲中讲述过自己的创业史。1992 年,谢宏怀揣 18 万元将杭州一家已经停产的饼干厂变为贝因美,走上创业之路,彼时的谢宏创业标杆是雀巢,尝试将婴幼儿和食品一结合,于是搞出一款全新的婴幼儿速食米粉——贝因美就是靠速食米粉发家的。

当时国内的婴幼儿速食米粉是美国亨氏一家独大,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国产米粉靠边站,只有干瞪眼的份。

贝因美要发展,狙击亨氏是必然选择。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产品品质要过硬。老谢研制出的这款产品,口感细腻,入口即化,品质一流,是具备狙击亨氏的基本条件的。

除了产品,还要讲究打法,毕竟人家亨氏财大气粗,拔根脚毛比你腿粗,不能硬上。老谢的哲学当然不是白学的,关键时刻就派上了用场,一出手就是“农村包围城市”:

战略上,先进攻农村市场,然后二三线城市、再抢占一线城市边缘区,最后挺进一线城市腹地;策略上,特约经销与代理相结合,主攻加盟商,兵力集中在地县级城市和一线边缘区域夫妻店,快速建立起全国销售网络,形成对亨氏的合围,最后聚而歼之。

仅用2年多时间,贝因美就横扫中国婴幼儿米粉市场,以70%的年市场增量,将亨氏剁下马,成为中国婴幼儿米粉市场的黑马冠军。

在婴幼儿米粉市场取得成功的贝因美踌躇满志,准备进一步开疆拓土,进行产业链延伸。

创始人谢宏随即制定了“同心多元化”战略,瞄准的下一个靶心是婴童配方奶粉。

首先,奶粉这玩意是刚需,中国人口多,市场广阔;其次,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民购买力大增,婴幼儿奶粉市场在快速增长;再次,贝因美已建立起良好的婴幼儿米粉销售网络,有良好的渠道;最后,贝因美已经积累了婴幼儿食品方面的丰富经验,进军奶粉行业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2001年,贝因美喊出“国际品质,华人配方”口号,隆重推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贝因美奶粉,吹响了贝因美进军奶粉市场的号角。

凭借早期建立起来的强大的销售网络,贝因美很快在婴幼儿奶粉市场打开局面。

当年,贝因美总销售金额一举突破亿元大关。

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娃娃”事件,引发举国上下对婴儿食品安全问题的强烈关注,整个行业犹如进入寒冬。而贝因美一直在产品质量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行业“洗牌”时成为受益者,进一步拓展了市场份额。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举国哗然,给国产奶粉带来了严重的信誉危机。

三聚氰胺事件深刻地改变了婴幼儿奶粉的中国市场格局,“三鹿”卷入最深,并因此而倒下。贝因美则是当时是少数未被检测出三聚氰胺的国内知名品牌奶粉企业之一。毫无疑问,贝因美的好运气来了。 2008 年就开始做奶粉生意的高景辉,经历了中国奶粉发展史中的三氯氰胺、雀巢碘超标、假奶粉事件之后,至今他仍然能回忆起当年贝因美崛起时的风光。

高景辉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就积压了大量贝因美产品,正怀疑“三个月才能卖掉一箱”的贝因美是不是快要倒闭了。结果三氯氰胺一来,伊利、圣元等大品牌遭遇重创,贝因美立刻大火。“贝因美的渠道是厂家——省代——市代——地区终端的四级经销体系,各渠道之间的利润并不丰厚,给承诺经销商的门店承诺的推广费用经常无法兑现,即便如此,那时候’贝因美根本不愁卖’。”

贝因美的销售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

2009 年之时,贝因美销售收入同比大增 67%,奶粉品类的销售额近乎翻倍。2011 年成功上市之后,贝因美拿出近4亿的超募资金偿还银行贷款,1.5 亿元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运营资金。此时的贝因美拥有稳定充沛的自由现金流量,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从 2009 年的 61.62% 降至 25.74%,达到近年来最低,为其此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1 年,贝因美在深圳中小板挂牌仪式上的谢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依靠产品的美誉度,贝因美 2011 年至 2013 年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以 13.76%、28.44% 的复合增长率上升。AC 尼尔森数据显示,到 2014 年,贝因美的市场份额已达到 7.4%,超过了伊利、飞鹤等一众国产品牌,是彼时当之无愧的国产奶粉老大。

要知道,贝因美 2007 年的净利润仅为 2769.12 万元,其销售收入也只有 12 亿元,而同期三鹿集团的销售收入已破百亿,伊利销售收入也已逼近30亿元。

三聚氰胺事件后,外资品牌成了抢手货,为了让自家娃娃吃口放心奶,中国的爸比妈咪们将洋奶粉“洗劫一空”,很多人跑到香港去扫货,更有甚者打飞的去新西兰、澳洲、欧洲等地抢购奶粉。

同时,外资奶粉企业迅速席卷了中国中高端奶粉市场,在高端奶粉市场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市场风云突变,给国产奶粉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中国本土奶粉产业遭遇了空前危机,整个行业是一片愁云惨淡。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争夺市场,奶粉行业价格战爆发。

2009年年初,多家国产乳企为争抢市场,发动了历史上最为激烈的价格战,而贝因美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也迅速跟进,价格战打得昏天暗地。

几年价格战打下来,哥几个发现虽然销售额增长不错,但是净利润却很不乐观。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整个市场格局发生了对他们及其不利的变化。

首先,在产业链中的议价权被大大削弱。

以前奶粉生产企业相对强势,对下游渠道拥有一定的议价权。之后,渠道反客为主,可以对奶粉企业吹鼻子瞪脸,要求其加大让利幅度,侵蚀其利润。

其次,国产奶粉企业的行业地位一落千丈.

以前他们是中国奶粉行业的领导者,特别是三鹿当老大的时候,外资奶粉企业基本上不敢越雷池一步。之后,洋奶粉得到国人狂热追捧,身价倍增,价格蹭蹭蹭的往上涨,成了行业的领导者。而国产奶粉企业成了市场跟随者,当时国内品牌销售额第一的贝因美,以及第二的伊利都没能以行业领先者的姿态出来整合市场,扛起振兴中国民族奶粉产业的大旗,相反,哥几个不约而同的以跟随者的姿态,争先恐后学外资品牌,拱手让出了市场主导权。

如果不能夺得市场的主导权,即使贝因美赢得了“国产第一奶粉品牌”的光环,也注定无法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

因为,它丧失了一家伟大企业所应该具备的领袖气质。

转折出现在 2014 年。贝因美业绩在当期下滑,销售收入止步于 50.45 亿元,远未达到其创始人谢宏定下的 100 亿元目标,随后更是持续萎缩,至 2016 年仅剩 28 亿元。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贝因美从辉煌走向没落?

风云君认为可能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2011年7月,也就是贝因美上市后三个月,贝因美创始人谢宏因“个人健康”原因辞职,创下了中国上市公司创始人最快离职纪录,这一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谢宏辞任董事长后,由副董事长朱德宇继任。然而 1 年不到,朱德宇辞去了在贝因美的一切职务,此后贝因美掌舵者由黄小强担任,但他也没能坚持 2 年,2014 年 1 月,黄小强递不再担任贝因美任何职务,贝因美董事长由原总经理王振泰接任至今。

不断更换董事长和主要管理层的结果,就是政策的不持续性和没有凝聚力的团队,贝因美则在不断的磨合和各种不稳定因素中内耗着。

乳品行业资深从业者张群曾任职多家外资乳企,他向小编分析,贝因美仍然是典型的民营企业思路,对职业经理人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空降过去的职业经理人,面对企业原有的团队,在具体业务方面需要对产品、价格、渠道等进行调整并产生适应期,而在贝因美,谢宏也是一手遮天,职业经理人可能不被授权和信任。”他说。

“在贝因美前员工眼中,谢宏一直属于幕后控制人。”他告诉小编,“谢宏虽然去养病了,但在贝因美一直扮演“总指挥官、总策划师”等角色。包括过往贝因美重大的会议他都会参加,也会和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各种头脑风暴,他‘决定着贝因美的未来’。”

这种一人独大的管理方式虽然容易产生裙带关系、腐败黑幕等,但贝因美确实也培育了自己的核心精英。贝因美中也不乏把视谢宏为人生导师的人。一位已经离职的贝因美员工对谢宏赞不绝口,说他对贝因美规划很超前,能够预测未来婴童产业的发展,提前进行多元化布局,“谢老板就是贝因美的魂,他的境界是一般人达不到的,我们(贝因美员工)对谢宏都很崇拜。”

一位乳业行业分析师也向小编透露, 2012 年前后贝因美的确创造了很多行业传奇,要归功于贝因美的“八大金刚”——八个可以在各地呼风唤雨的大区销售经理。但 2015 年之后,“八大金刚”纷纷出走,贝因美颓势渐现。

中国的优秀企业,往往离不开英雄人物一般的创始人,谢宏的出走对贝因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后,贝因美不仅被摘掉了高新科技企业的“帽子”,还陷入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危机。

比如2012年7月,贝因美米粉违规添加猪骨粉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引发舆论轩然大波;2014年2月,贝因美生产的黑芝麻营养面条被检出亚硝酸盐超标;同年,贝因美的主营产品——奶粉——也出了问题,因进口乳清蛋白粉检出阪崎杆菌而上了国家质检总局的黑名单。

这一系列的风波在无形之中损害了贝因美的品牌形象,我们知道,食品这个行业,声誉就是生命,想当年三鹿雄霸中国奶粉市场十多年,一场“三聚氰胺事件”令其顷刻间土崩瓦解。

贝因美虽然成功避开三聚氰胺事件,并在其后迅速崛起,但后来陷入了功利主义,其“配方升级”的本质,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增加毛利。

但这一饮鸩止渴的策略,非但不能赢得利益,反而影响了企业过去多年辛苦积攒起来的口碑。

2013 年,国内发改委曾对国内主要外资婴幼儿奶粉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随后引发奶粉降价潮,贝因美虽然不在被调查之列,但也随行就市下调了零售价格。在这次降价过程中,贝因美并没有考虑到渠道商利益,非但没有为渠道商减负,反而将终端商的负担转嫁给渠道商。随着渠道商利润变低,与贝因美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摩擦,为贝因美日后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超市货架上林立的奶粉促销牌,年间被称为价格战最凶猛时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彼时贝因美品牌美誉度、渠道实力等各方面都还很强势,贝因美对自己的信心非常足。”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小编,“正因为这种自信,贝因美仍然给经销商大量压货,也没有稳定终端价格。”在市场开始混乱的时候,渠道商卖不出去的货就会形成存货,这些存货会以不正常的价格被出售,形成价格混乱和恶性循环。

小编发现,自 2014 年以来,每每到了第四季度,贝因美的应收账款便会有大幅度攀升,而公司存货对应下滑。以 2014 年为例,在 2014 年第四季度,贝因美的应收账款从第三季度的 -3490 万元飙升至 1.13 亿元,而与此同时,公司存货却从 1.83 亿元降至 -4.27 亿元。

这很大程度上是公司为冲当期业绩而向经销商压货导致。乳业分析师王丁棉对小编表示,冲业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厂家会根据经销商全年签单数额给予奖金,而经销商为了奖金也有可能在第四季度多进货,造成上述情形。

不过,贝因美的人员频繁地走马换灯,他们给经销商的各种承诺也会变得苍白无力。

在张群看来,一个经销商在一个有限区域开发新客、做宣传推广时,最初的半年往往赚不到钱,此时如果再有因管控不当导致的窜货行为,扰乱经销商的价格体系和市场策略,便会失去经销商的信任。如果一个品牌经常有窜货行为,经销商也不再会花力气投入。“经销商现在很多区域都有联盟,如果一个企业在地方的名声坏掉了,其他经销商就会集体抛弃”。

“这两年主要是管控问题,贝因美是老品牌了却经常控制不好,市场上有窜货,我家有,他家也有,就得打价格战,既不挣钱,还累。窜货的行为如果出现在君乐宝,三天就能查出来是谁,但贝因美就不行。”说这话的是一位来自安徽的奶粉经销商,她告诉小编,更愿意代理君乐宝、恒大咔哇熊这种渠道管控严格的奶粉。

纵观贝因美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贝因美的存货总量自 2011 年起呈现逐年攀升之势,并在 2014 年达到 9.15 亿元,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于 2014 年扩大至 137.74 天,而伊利同年的存货周转天数仅为 42 天,这也侧面反映了贝因美终端通路不顺的情况,并为贝因美业绩的最终变脸埋下伏笔。

贝因美业绩由盈转亏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贝因美不断参与价格战。

价格战是中国商家最热衷的一种竞争手段,但同时也是一种非常low的竞争策略。

2016年,由于受到假奶粉事件及奶粉新政配方注册制的双重的冲击,贝因美推出了疯狂的“买一赠一”销售活动,这个坑爹的政策一方面没能让贝因美销售额有所增长,同时导致销售费用激增。

在2007年到2015年,贝因美的销售费用率一直在40%左右波动,从来没有超过45%。到了2016年,其销售费用率飙升到了62.13%!也就是卖100元产品需要62元的销售费用。

贝因美的产品毛利率在行业中算比较高的,但是也没有超过60%,你的销售费用率就超过了60%,能不亏吗?

下面我们将贝因美最近三年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与竞争对方飞鹤和雅士利做一个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在毛利率方面,贝因美要优于竞争对手飞鹤和雅士利,也就是说它的毛利率是没有问题的。

但从销售费用率来看,贝因美总体上要高于两个竞争对手,特别是2016年,其销售费用率比雅士利高出将近9%,比飞鹤高25.35%!

正是因为疯狂的促销,才导致贝因美2016年出现巨额亏损。

除此之外,2016年贝因美的营收规模首次被竞争对手飞鹤超越,当年飞鹤的营收37.24亿,超过贝因美近10亿。

贝因美“国产奶粉第一品牌”的桂冠,也黯然掉落。

文综合自市值风云、界面新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贝因美奶粉哪个系列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