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什么手机相机不能拍照能照一人双相

一个人处于睡眠状态,然后另一个人用手电筒照了他一下,结果睡着的那个人就会乱叫,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_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一个人处于睡眠状态,然后另一个人用手电筒照了他一下,结果睡着的那个人就会乱叫,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
lu******男27岁心理咨询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你好,人在睡眠状态下被强光照射眼睛,会突然醒来,出现惊慌不安的表现。
拇指医生提醒您: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原单奢侈品真的有吗,看见一个人微信上卖的很多原单的包包,还说能支持专柜验货什么的。_百度知道
原单奢侈品真的有吗,看见一个人微信上卖的很多原单的包包,还说能支持专柜验货什么的。
不知道怎么来的这么多原单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哪有什么原单!奢侈品包包根本就不存在原单。这都是卖家编造出来的故事罢了,为了满足消费者心态。原单是正品,那这市面上的原单可比专柜还多,专柜干脆倒闭算了。
采纳率:8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支持专柜验货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缅甸国民党残军大事小事记(--)
我的图书馆
缅甸国民党残军大事小事记(--)
覃怡輝著《金三角國軍血淚史》的〈年表〉& &&&
註:(1)本年表之日期採民國紀元,取其數字較短也。
紀元換算公式如下:
公元=民國+1911;佛曆=公元+543。
(3)各項記事之附註則採用公元,兼顧西文文獻也。
隊開往孟坎。
隊開往孟右。
<FONT color=#
<FONT color=#
总指挥:柳元麟
副总指挥:彭程、段希文、王少才、曹正元、夏超、夏季屏(1961.1-)
参谋长:马俊国—和荣先—罗汉清
副参谋长:吴伯介—辛中科—李铸灵
第一军:吕维英(吕人豪)—吴运暖
第二军:甫景云—吴祖伯
第三军:李文焕
第四军:张伟成
孟连的剿匪平扰斗争
中共孟连县委党史研究室&&&& 罗& 琼
敌人在中缅边境一线活动的情况
1950年4月,国民党军残部第八军二三七师七0九团约1000人,由团长李国辉率领,第二十六军九三师二七八团约600人,由副团长谭忠率领,从车、佛、南(今西双版纳)先后逃窜出国,到达缅甸东部的小勐板汇合之后,合编为“复兴部队”,李国辉任总指挥兼七0九团团长,谭忠任副总指挥兼二七八团团长。另外,收编了滇西南地区解放初期逃亡国外的地霸、土匪以及流落在缅、泰边境一带的老板武装1000多人,编为三个独立支队。澜沧外逃的石炳麟、张伟成(广东罗定县人,抗日后期在国民党第二十六军九三师二七九团任副连长。驻防澜沧景迈,并在此地结了婚,抗战结束后,流落下来。1949年1月,澜沧解放时,同原九三师在乡军人朱政、罗白甘等一伙200余人,从打洛逃出国外)就是其中的两个支队。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台湾当局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暴发,趁机“反攻大陆”。于1950年下半年派李弥潜至泰国曼谷,领导其逃入缅甸的第八军,二十六军残部“反攻云南”,作为“反攻大陆”的第一步。1951年2月1日,李弥自曼谷向李国辉发出命令:令七0九团改编为“国军”一九三师,李国辉升任师长;令二七八团改编为九三师,派彭程(抗日时期任国民党九三师二七九团团长)任师长;派吕国铨(抗日时期任九三师师长)任二十六军军长;叶植南任副军长,统率一九三师和九三师。另将在缅甸东北部地区的地霸、土司等游杂武装组建为“云南绥靖区”若干支队(团)。
1951年3月10日,李弥自曼谷到达缅东的勐萨“总部”,宣布成立“云南反共救国军”,组成西北、西南两个集团,共约6000余人,下令兵分两路,开始“反攻云南”。西北集团为主攻部队,由李国辉率一九三师及双江、耿马、镇康、缅宁等地外逃地霸、土司、叛匪武装李文焕、罕裕卿、彭肇模等部,李弥随这一路指挥督战。企图首先攻下耿马和沧源,而后东进昆明,西南集团由吕国铨率彭程的九三师和“云南第二行政绥靖区专员”廖蔚文指挥的保安团及石炳麟、李崇仁、黄国珍等地霸土匪武装,企图攻占澜沧和车、佛、南,牵制我军主力。
4月中旬,李国辉集团到达中缅未定界地区的允恩,新地方一线;吕国铨集团到达三岛、大勐养地区一线,摆开了全面进攻的态势。澜沧边境一线,东至南峤、南至沧源,西至孟连,在300多公里的国境线上全面告急。
1951年6月,残部九三师500余人进占了南卡区(勐马)、帕亮和孟连,李希哲、黄国珍和保安三团等部进占了镇边区的龙竹棚和糯福。石炳麟、屈鸿斋等部从孟连、西盟分三路向募乃进攻,第一路由屈鸿斋部的苏云光率200余人,于6月中旬从西盟进至勐梭,黄应文、曾维平率丁朝模、苏云光部200余人进占音筒和老营盘,7月10日,进占景冒企图牵制驻东岗的人民解放军,以掩护石炳麟部进攻募乃。第二路由石炳麟、石安武率200余人,于7月6日从缅甸邦伞进入勐啊,7月8日经孟连、拉巴到达茨竹河。第三路由艾有信、岩顶、岩枪于7月8日从中课进至南本、茨竹河与石炳麟汇合,同时,苏云光部进至甘河。7月11日晚,石炳麟进占募乃,苏云光进占老厂,艾有信和岩枪进占大塘子。
1951年7月,李弥“反攻云南”惨败后,决定继续在缅甸东北部地区谋求生存发展和反共。在勐萨总部开办“反共抗俄大学”,抽调所属各部骨干和大量收罗外逃分子进行训练,灌输反共意识,培养军、政特工人员,并大量起用逃在中缅边境的反共集团和缅甸的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扩充实力,抢占地盘,在西盟境外的允恩、南抗武、永顶一带部署廖蔚文的十一纵队三十一支队(屈鸿斋)、三十二支队(石炳麟)等部,共约500余人;在南卡区(勐马)境外的邦伞及南卡江一线,由一九三师刘阳升营驻守;在孟连和镇边区境外的大勐养、勐片、么掌、勐垒地区部署李希哲、张伟成、李崇仁等部;李弥和李国辉率一九三师主力退守邦养、勐萨和勐博、勐碾地区;彭程的九三师驻守勐麻、三岛地区。经过一年多的扩充和休整,李弥的队伍发展到了2万余人,控制了缅东北部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成为缅甸的“国中之国”。缅政府于1953年3至4月间向联合国提出控诉,并于1953年5月出动万人以上陆军和空军第二次对“国中之国”地区进行围剿。在缅甸政府和国际的压力下,台湾当局于1953年11月至1954年3月,把李国辉的一九三师连同家属约7000人撤到台湾,留下九三师和其他武装力量,把“云南反共救国军”改称为“云南人民反共联军”,由台湾派柳元麟担任“反共联军”副总指挥,实际代替了李弥总指挥的职权,并把所属部队扩编为第一、二、三、四、五军。一军军长吕人豪,二军军长薄景云,三军军长李文焕,四军军长张伟成,五军军长段希文。与此同时,台湾派来了大批“中央情报局”和“中委会二组”的特务骨干,并抽调了一批有文化的人员到台湾进行特工训练。在“反共联军和在缅泰地区布建了许多特务站、组,发展了大批特务组织。如张伟成、周尚达、辛培生等等,属“情报局滇边站”发展的特务;线光天、屈鸿斋、黄应文等等属“中委会二组云南特派员办公处”发展的特务。这两个特务系统,与敌四军、五军和十一纵队(后为“西盟军区”)等部合作,针对澜沧、孟连、西盟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特务与军事活动。因此,自1953年以后,境外敌人对澜沧、孟连、西盟地区进行的派遣、潜伏、策反、情报、武装袭扰和策动暴乱,建立所谓“敌后游击根据地”等等破坏活动,因而,对敌斗争更为复杂化。
1953年9月,蒋军残部十一纵队自中缅未定界南抗武、营盘、允恩一线撤往南卡江以东的的勐博、勐碾地区前夕,十一纵队司令、“中委会二组云南特办处阿瓦山区工作站”联络专员陶大刚(陶怡、李亚民,1953年台湾派来)在西盟、孟连中缅边境一线,布建了一批“敌后情报员”和潜伏组织,负责收集西盟、孟连、澜沧地区的情报和流散在当地的残部、侨商及缅军的动态,密派刘义礼、黄忠文到中课筹建“敌后小型游击基地”。
1960年,中缅双方联合勘界剿匪时,我军横扫了中缅边境一线的敌军据点和特务站组,敌军内部进一步分化瓦解,云南境外蒋军残部兵力只剩下约7000人左右,全部撤到了缅泰边境地区。原被蒋军残部占据的缅甸东北大部分地盘,逐步为反政府武装所代替。此后,在中缅边境一线的对敌斗争便缓和下来,但是,隐蔽战线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到1961年5月,蒋军残部第二次撤往台湾时,一军、二军、四军约4500人撤到台湾,留下三军、五军不足3000人,进入泰国北部的清莱、清迈和夜丰颂府境内,另图生存去了。但是,境外敌人“反攻大陆”的梦想和反社会主义的活动都没有停止。1960年至1977年,境外敌特对孟连进行了派遣、潜伏、收集情报、小股武装袭扰和采用氢气球空投散发反动传单手段,进行反社会主义宣传,搞“心战”策反活动。
二、剿匪斗争的依据
1951年6月,根据地委关于《动员各族人民粉碎残匪进犯边境》给八县的指示精神,孟连区委和南卡区(勐马)工委提出: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粉碎敌人进犯、保卫边疆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动员机关及各族人民联合部队歼灭敌人,掀起了歼灭残敌的高潮。
1959年春,台湾当局为配合西藏叛乱,命云南境外蒋军部策动西盟等地叛乱。中央得到情报后,毛主席指示副总参谋长杨成武在结束对印度尼西亚的访问率军事代表团回国时来云南帮助昆明军区对此作出部署。杨成武等亲临澜沧,陪同到澜沧的有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云南省军区司令员黎锡福以及思茅地委,军分区的主领导同志,在澜沧听取了地委和军分区领导同志对边疆民族地区境内外敌、社情况的汇报。随后,思茅军分区在澜沧设立了一个指挥部,先后在分区高副司令员和马恩旗副司令等一班子军事干部住在县委大楼办公,澜沧、西盟、孟连等县边防部队的对敌斗争工作;省委和地委从内地抽调了一批公安干警,加强了澜沧、西盟、孟连三县的对敌斗争力量,在部队和地方的密切配合下,彻底粉碎了敌人在西盟和大黑山等地策动叛乱的阴谋和一次又一次的小股武装袭扰活动。
三、历次剿匪斗争的经过
(一)班利之战
1949年11月28日,迤南人民自卫军第一支队第一大队(队长李晓村),第三大队(队长张振中)在东主休整了一天之后,留第三大队张振中部驻防东主、田坝一带,李晓村率领一大队向班利进军。出发前把抓到的那个石匪的特务周六十审讯枪毙了,大队取道勐朗、勐滨,部队到勐朗时,傣族寨的老火头跑到热水塘说:“听说石团长要来,我们要跑了,现在看见你们部队来,我们才安下心来。”部队继续向东岗挺进,吴应祥的故人李小列从阿永寨赶来报告说:“张石金等派拉祜把勐滨到东岗这一段路边的大树砍倒阻塞,大路不通畅。”断定石炳麟匪部未到达东岗,于是部队连夜行军取道阿永、南哈到磨盖哈尼族寨,探听到敌人张元培、李崇明等都集中在班利共有400多人,为了分散残匪力量,李晓村写了一封信通知东回区长李秉权,部队要从北面进攻东岗,叫他从回夹击,用鸡毛信形式传送,有意叫送信人把信错误地交到了东岗寨边,被张石金的人截看了。张石金派人去班利救援,调去了班利驻的一部分兵力。李晓村派哈尼族民兵队长龙老三带着100多名民兵,进攻大东岗拉祜族寨,攻占后薰烟为号。驻在班利的叛匪张元培等接到张石金紧急求援的信,派去了一部分部队后,正是龙老三攻占大东岗薰烟为号的同时,一大队就向班利大寨发起总攻。芒东民兵由周继宗带领也赶来参加战斗,他们从班利后山夹攻残匪。由于民兵和一大队双方没有取得联络,发生误会,打死了芒东民兵袁发富一人,后来看到是戴黄草帽的才知道是一大队的人,双方共同猛攻班利残匪。班利残匪以逸待劳凭借工事顽强抵抗,自拂晓战到下午4点多钟。北面的战线被我三中队吴应祥部突破后敌人才开始投降,另有撒腊李崇明、张元培则率领部分叛匪逃窜回糯福去了。打扫战场完毕,天色已是黄昏。一大队进驻班利休整,晚间驻班利新寨时杨启堂来报告说:“石炳麟的号称5个大队,都是些乌合之众,他本人住在阵向喃家。”指战员战斗情绪饱满,已作好一切准备,迎接向孟连进军,活捉石炳麟。”
龙老三带领的民兵,占领了大东岗后山,居高临下,战斗不到两个小时就攻克了东岗街,部分叛匪跟随着张石金逃往糯福去了。在龙老三进攻大东岗时,参与叛匪的撒腊李老二跑到回。向区长李秉权要子弹,被李秉权捆绑起来,枪毙在回寨脚。
(二)孟连之战
1949年11月30日,石炳麟率部来援班利、东岗之敌,石炳麟是在我迤南人民自卫军发动武装起义解放募乃时被击溃逃窜流亡在缅甸边境的。他接受国民党残部委派为澜沧宁源剿共副总指挥后,就在缅甸边境拼凑了几十个散兵游勇,从大勐养来时,在途中与到缅甸掸邦首府东技去接儿子的美国在糯福的传教士永文生见面,他们商定了行动计划,石炳麟首先到糯福,利用教会的关系。组织了以张元培、李崇明、张国雄、李凯、扎栅5人为大队长的乌合之众。派张元培、李崇明占据班利外。他亲自率领陈定先、李凯、扎栅等300余人窜到孟连。石匪在孟连坝头与一大队相遇,我军士气正盛,一阵猛冲猛打,石匪溃不成军,狼狈逃向糯福。
(三)糯福之战
1949年12月11日,一大队先遣的吴应祥中队,绕过南北归之敌,从东回区的南翁、阿里直插糯福,功击叛匪的指挥中心——糯福大教堂。从中午战到黄昏,始将叛匪阵地夺下。战斗中,副中队长冯嘉铭同志(青年团员)奋勇冲锋,中弹牺牲。当晚,一大队全部赶到糯福,隐藏在附近森林中的敌人,不断前来偷袭。经过两三天的清剿和召抚,一部分争取归来投诚,大部分逃出国外,连同派去做争取工作的上层人士李崇仁,也随其兄李崇明和扎戈撤腊等跑出国外去了。
(四)东岗之战
在一大队收复班利之同时,回民兵进攻并收复了东岗,战斗中击毙匪首宋德安,民兵作战之胜利,大大鼓舞了士气,对拉巴、酒井等地准备策动叛乱者起了警戒作用。
(五)南北归之战
一大队收复孟连后,石炳麟与永文生又退守糯福,分守南北归,东回民兵前往进攻,因石匪率其骨干来援,民兵不支而退下来。此时,一大队三中队吴应祥部及时赶到,配合民兵反攻,把敌人打退,一大队乘胜追至永文生的老巢糯福。
(六)帕亮战斗
1950年6月12日,溃逃缅甸的国民党第八军残部500余人,在吕国铨指挥下窜入帕亮后向孟连进犯。当时孟连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和民兵28人在代理区长高立杨(部队参谋)的指挥下阻击敌人,敌先头部队渡南咤河上岸时,被击毙数人,敌人向阻击人员包围,因力量人寡悬殊,阻击人员撤到中勒,入窜之敌战踞了孟连城。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九师一一七团奉命围剿,兵分三路赶赴孟连,残敌畏战逃往帕亮,部队奉命追歼。同月14日敌人在帕亮筑壕踞守,部队强力猛攻,激战数小时后,残敌溃逃出境。此次战斗,毙、伤敌120余人。
(七)南垒河桥头战斗
1951年5月16日,逃缅国民党军李弥派其部下黄有文带30余人,由西盟翁戛科乡龙坎入境窜入景冒、景信向孟连进犯。同月17日派其残部李崇仁带47人由邦桑窜入龙海、勐啊,抢劫边民财物后向孟连进犯。6月6日派九十三师师长彭承、三十六军二十八团团长李会民、团副刘光、一中队长李元哲、二中队长李正武、三中队长罗文端,地霸叛乱武装石炳麟、召往相等共300余人从腊福、勐啊等地入境,19日下午窜至孟连。6月11日由腊福窜入境内的敌二十六军军长吕国铨率500余人,携带八二炮2门、六0炮10门,6月12日窜至孟连,敌指挥部侵占孟连宣抚司署。时值河水暴涨,泅渡困难,敌人拆南垒河桥上木板,在桥头构筑工事,并妄图分路进犯募乃。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九师一一五团、一一七团、基干二团等2000余人,奉命赶赴孟连围歼入窜之敌。于7月19日天黑投入战斗,敌人火力封锁桥面,拼命顽抗,人民解放军强功受阻后即用炮火压住敌人,敌人掉头溃逃,部队乘胜追击,第二天拂晓追至勐啊,残敌被追击溃逃出境。此次南垒河桥头战,毙敌40余人,伤敌70余人,俘敌59人,缴获轻机枪12挺、重机枪5挺、步枪88支、电台1部、各种枪弹2000余发。
(八)芒信战斗
1958年9月2日,逃缅国民党军残部独立团,由团长蓝绍率领80余人窜犯芒信,芒信民族工作队配合芒信驻防部队,将入窜之敌追击溃逃出境。1966年4月15日,国民党武装特务杨鹏部7人,窜入芒信偷袭民族工作队和贸易组,被芒信部队工作队追击溃逃出境。同年10月7日杨鹏带武装特务6人,窜到芒信,向水轮泵投放炸药,并散发反动传单,被芒信部队工作队追击溃逃出境。同月15日,杨鹏率领武装特务10余人,窜犯芒信落水洞寨,在芒信部队工作队的追击下溃逃出境。1969年3月28日,国民党特务武装“滇边区”一大队一中队25人,窜入芒信落水洞寨,抢劫寨民财物,散发反动传单后妄图潜逃,步兵第九团奉命出击,将残敌全部击毙,缴获轻机枪1挺、大小卡宾枪5支。
(九)勐马追击战斗
1958年9月3日,逃缅国民党杨国光残部21人,由腊福隐蔽入境,窜犯勐马的贺莫傣族寨,妄图绑架云南民族学院到贺莫寨的实习生未遂。在勐马驻防部队、勐马派出所干警及勐马大小寨民兵追击下,入窜之敌溃逃出境。
(十)中缅勘界警卫工作战
以柳元麟为首的逃缅国民党军残部4000余人,盘踞在中缅边界线300公里的缅境一侧,使缅甸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受到严重危害。柳部还多次武装窜扰中国边境地区,破坏中缅两国联合勘界竖桩工作。按照中缅两国政府协议,应缅政府的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步兵第一一五、一一七、一一八团,边防步兵第九、十、十一团共8400余人,于1960年11月22日至12月20日和1961年1月25日至2月9日,先后两次执行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协同缅甸国防军,按预定作战计划,向盘踞在中缅边界澜沧、西盟、孟连、江城和西双版纳州边缘缅境的逃缅国民党军残部各据点发起猛烈攻击,摧毁了敌人柳元麟总部和各据点,歼敌741名,其余残敌大部分逃藏到泰国和老挝边境,一部分逃到台湾。
(十一)富胜战斗
1963年4月18日,逃缅国民党军残部马俊国指派部下二十七团团长曹贤玉、二十八团团长翟恩荣等25人,武装窜犯富胜,孟连驻军奉命派出9个连720余人清剿,县公安干警、县民警中队全力以赴配合部队。县委、县人委、县武装部动员组织民兵900余人支前参战。战斗至4月30日结束,毙敌3名,伤敌3名,俘敌6名;缴获轻机枪1挺、卡宾枪2支,步枪6支、十三拉手枪1支、轻机枪预备枪管1支;各种子弹1000余发、手榴弹17枚;照相机一部、军用地图2份,反动宣传品和其他物资一部分。
(十二)双相战斗
1966年12月19日晨,逃缅国民党军残部马俊国部教导团副团长王立华带领7人(向导1人)窜犯双相。孟连驻军派出4个连、5个部队民族工作队,双相周围7个村和国营孟连农场的民兵共800余人投入战斗,将入窜之敌全歼,毙敌4名,俘敌3名,缴获无声手枪1支、卡宾枪6支、冲锋枪1支。
(十三)腊福战斗
1968年12月3日,逃缅国民党特务黄文杰中队24人入窜腊福,偷袭腊福部队,在腊福部队追歼下,毙敌2名,俘敌1名,缴获轻机枪2挺,卡柄枪、步枪各1支。
(十四)巡逻遭遇战
1969年3月12日,逃缅国民党军残部马俊国派其副营长蔺如刚等5人,从中缅边界191号界桩入窜,与边防巡逻的部队民族工作队战士廖和仁等3人在东乃乡西地遭遇。巡逻队投入战斗,击毙蔺如刚,伤敌1名,缴获步枪3支。
(十五)班戛战斗
1970年3月15日,逃缅国民党军马俊国残部40余人,由186号界桩窜入班戛,施放炸药包,散发反动传单后并鸣枪,被驻防分队包围。驻勐啊、双相等部队小分队听到枪声后赶至协同作战,毙敌2名,伤敌4名。
(十六)伏击战斗
1970年4月15日,逃缅国民党特务杨鹏派遣2人,由中缅边界201号界桩入窜,被驻防部队伏击后活捉,缴获手枪1支、照相机一部。
(十七)勐阿战斗
1971年2月21日,逃缅国民党军杨三残部派唐有厚中队和1928站特务共100余人入窜勐阿,孟连驻军3个连200余人和参战民兵10余人进行围歼,毙敌22名,伤敌19名,俘敌7名,缴获轻机枪3挺,大小卡柄枪22支,手枪、步枪各1支。
(十八)8.26战斗
1971年8月26日,逃缅国民党特务武装1928站杨鹏派遣40余人,窜犯孟连驻军防区阿里,陆军十四军军部侦察连、四十二师侦察连、孟连驻军5个连共516人会同参战民兵1818人出击歼敌,毙敌24人,伤敌2名,俘敌12名,缴获各种12支、电台2部、密码1套、骡马12匹。
(十九)阿里战斗
1971年8月26日,逃缅国民党特务武装1928站杨鹏派遗40余人,窜犯孟连驻军防区阿里,陆军第14军侦察连、42师侦察连、孟连驻军5个连队共516人会同参战支前民兵、群众1818人出击歼敌,毙敌24个,伤敌2人,俘敌12人,缴获各种枪支12支,电台两部,密码1套,骡马12匹。
(二十)民兵单独作战
1970年4月4日,逃缅国民党特务1928站组长罗龙召带领3人,潜入海东帕色山地区,被哈尼族民兵阿克等6人发现,将特务全部活捉,缴获定时炸弹1枚,手榴弹1枚,电台1部,密码1本。
1971年4月9日,逃缅国民党武装特务2人,潜入糯巴地区,被民兵岩亮等人发现并进行盘问,敌企图逃跑。糯巴附近村寨民兵、群众1382人参战围歼,将2名特务活捉。
1970年至1972年5月,逃缅国民党特务组织先后零星派遗9次12人潜入腊福地区,被腊福民兵击毙1人,活捉11人。
1973年3月11日,敌特4人入窜富岩大曼糯,大曼糯民兵18人投入战斗,将敌特全部活捉。
==============================
南国风雨路&&&&&&&&&&&&&&&&&&&&&&&&&&&&&&&&&&&&&&&——逃缅国民党军纪实&&&&&&&&&&&&&&&&&&&&&&&&&&&&&&&&&&&&&&&&江程浩&&&&&&&&&&&&&&&&&&&&&&&&&&&&&&&&&&&&二00九年五月二十日&&&&&&&&&&&&&&&&&&&&&&&&&&&&&&&&&&&&&&&&&&&&&&&&&&&&&&&&&&&&&&&&&&&&&&&&&&&&&&&& 第七章&&&&&&&&&&&&&&&&&&&&&&&&&&&&&&&&&&高官在曼谷&&&&&&&&&&&&&&&&&&&&&&&&&&&&&&&&&&&&&&& (一)&&& 李弥与李国辉领着残军打进了云南,虽然只是进到云南边界转了一圈,更谈不上什么战果,但起码说明残军还是能打的,对于刚刚被共产党军队打得丢盔弃甲的国民党军队来说,逃到缅甸这支人数不多的残军是一支值得重视的力量。&&& 国军又打回云南了,而且占了好几个县城,在抗美援朝战争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残军这一个小小的胜利硬是让台湾的蒋介石好兴了好几天。残军的行动,不仅拖住了云南解放军陈赓部第四兵团的主力,而且在滇缅边境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另据李弥报告:国军第二十六军攻入云南后,消灭解放军千余人,而且得到云南百姓的夹道欢迎,云南青年参加国军十分踊跃。部队已经发展到三万多人。只是解放军实力过于强大,国军才不得不再次转进缅甸。&&& 残军盘据滇缅边境,天高皇帝远,仗打得怎么样,全凭李弥报告。&&& 李弥这个人,自从淮海大战以后就对国民党彻底失望了。&&& “党国那么多军队,那么精良的武器装备,竟然在三年之内就被弱小的八路赶到台湾那个小岛上,实非吾辈军人之过啊!”这是李弥经过大陆战败后得出的最直接教训。&&& 李弥本来也是个热血军人,对于党国和蒋校长也曾经有过许多幻想,他从黄埔毕业后分配在四川军阀赖心辉部。经过七八年的苦熬,终于在民国二十一年当到了团附,随所在的师驻防江西永丰。当时恰逢小个子陈诚四处打击和兼并杂牌,壮大嫡系。陈诚的起家部队第十一师就是他从福建军阀曹万顺手中改编过来的。对于李弥的这支小部队陈诚也想如法炮制地加以改编。没想到李弥不是曹万顺,没有那么顺从。他以小小的团附之职,硬是不接受陈诚中央军的改编,率部冲破了陈诚部队的包围圈。&&& 这事很快传到蒋介石耳朵里。由于李弥是黄埔四期生,是蒋介石正牌的天子门生。蒋介石觉得李弥不仅有胆量,而且指挥作战还相当有办法,遂在庐山召见了李弥。从此李弥这个长期被抛弃在杂牌军的黄埔生很快得到蒋介石的重用。从团长至旅长,又至中央军王牌部队荣誉第一师师长。最后超过了黄埔前三期大多数学长,当上了第十三兵团司令官。&&& 当时的李弥确实想要为党国,为他的校长好好地打几个漂亮仗,报答校长的栽培。没想到数百万以美国武器武装起来的国军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现在李弥也入流了,他知道退守台湾的蒋介石最喜欢听好的,喜欢听国军打胜仗的消息。所以他把残军反攻云南的战绩胡编乱造一通,报给了蒋介石,蒋介石也照单全收了。而且加大了对残军的补给数量,并把这些补给全部交由李弥掌握。就在残军从云南撤回缅甸后不久,李弥的姐夫和妻弟就在泰国曼谷置下了巨额房产,李弥为了指挥方便也常驻曼谷,驻地就在他姐夫刚刚买下不久的房产大楼内。残军驻曼谷办事处也被他安排在那幢大楼不远处。&&& 反攻云南成功,美国人笑了,台湾的蒋介石笑了,李弥也笑了,只有李国辉没有笑。虽然从边境两侧招募了土匪游杂武装近两万多,部队扩充了好几倍,李国辉的师又扩编了一个578团,全师人员增加到两千多,但李国辉仍然高兴不起来。在这场战斗中李国辉从大陆带出来的弟兄又死了四十多个,这帮弟兄多半在山东时就跟自己在一起了,这么多年来,打过多少大仗都没有被打死,却在这场双方只有几千人参加的小仗中丢了性命,怎么叫人不心疼!&&& 在大陆时还可以说为国家作战、为政府作战,可现在是怎么回事?政府在哪儿?国家又在哪儿?自从打败缅甸政府军后在心中燃起的那股希望之火,似乎又熄灭了。李国辉觉得自己与弟兄们都是在替别人卖命。新任578团团长姚召,对这个“578”的番号更是老大地不满意,“578”,正好与“乌七八糟”这个词读音相近,听上去总觉得有点别扭。本来新成立的团就不是国军的正规人马,而是从滇缅边境收罗来的散兵游勇,再加上个“乌七八”糟的番号,更加显示这个新编的团没什么战斗力。什么番号不好,非要弄个“乌七八”。也不知道台湾国防部那帮人的脑子里还有没有做主的神筋。不满意归不满意,姚团长没有决定权,生了几天闷气也只好作罢。&&&&&&&&&&&&&&&&&&&&&&&&&&&&&&&&&&&&&&&&&&& (二)
&&& 人这种东西,在走运的时候,发达的时候,感情总是很淡漠的,只有在最困难最难过的时候才知道多一个弟兄就会多一份力量,多一份安全感。李国辉是个男人,他没有把痛苦表现在脸上,而且部队扩编了总还是好事。安顿好了部队后,他带着妻子唐兴凤和在小孟棒出生的儿子李竞成去了泰国,这次是奉台湾国防部之命经泰国去台湾受训。&&& 残军发展了,名气大了,他李国辉自然也受到了台湾的重视。李国辉之所以把老婆带去泰国,是想把这个河南乡下出来的土婆子送到曼谷这个外国大城市玩玩,让她开开眼界,也不枉为一个国军师长。&&& 李国辉是个标准的军人,对上峰的命令总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从不无故延宕。他把老婆带到曼谷,交给了残军设在曼谷的办事处,然后乘机直飞台湾。&&& 1952年9月,由于韩战战火正炽,台湾许多工厂接受了美国人的军火订单,社会初步开始走向稳定。可台湾就那么点点大,台北大街上,达官显贵遍地都是。国军撤到台湾的部队就几十万人,官多兵少,军长师长开小饭馆,团长营长摆地摊沿街叫卖的多得是。在李国辉眼里这样的事已经见怪不怪,也懒得去理睬,他下了飞机直径到国防部报到。&&& 国防部长郭寄峤亲自接待了李国辉。郭寄峤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九期,并不是出自蒋介石的黄埔系,但郭为人严谨,思想慎密,敬业精神极强。在大陆作战期间打过不少漂亮仗,而且在1949年的大溃退中,正是他在上海和浙江主持撤退,把最精锐的第52军两万多人安全地撤到了台湾。郭就是凭着这些过硬的战功和稳重可靠的性格得到蒋介石的重用,于1951年2月接替当了几个月国防部长的顾祝同,当上了台湾国民党政府的国防部长。也许此时的蒋介石对那些得到他十二分青垂和重用但又屡屡令他失望的黄埔系将领心灰意冷的原因,他打破常规用了出身于保定军校的郭寄峤。&&& 郭寄峤深知自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得任此职实乃幸运,所以对工作格外认真。见李国辉来到自然是十分慎重。他先是代表蒋介石对一身风尘的李国辉赞扬了一番,又对残军的军事训练和补给工作作了些安排,再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国防部的命令放在桌子上向李国辉推过去。然后一本正经的对李国辉说:“奉总统训示,着第二十六军一九三师师长李国辉将军前来台湾复兴基地接受军事训练,具体训练科目由国防部安排”。&&& 说完了这通官话,郭寄峤放松了面孔:“国辉兄,你此次来台受训,主要是去国军主力第52军任代理师长五个月,所有服装和用品由52军负责发放。想必国辉兄在接到命令之时已有知晓吧!”&&& 郭寄峤话语不多,手上似乎有忙不完的事,李国辉与郭寄峤也不熟悉,没什么可寒喧的,立正敬礼:“是!卑职明白!”他拿上桌子上的文字命令之后就退出来,直接去了52军报到。&&& 这个52军是郭寄峤在舟山主持成功撤离的15万国军精锐中最完整的一个全部美式装备的军,撤到台湾以后经过重点整补,全军人员三万二千多人。此军原准备奉调参加联合国军到韩国作战,由于美国人不同意,最后作罢。&&& 李国辉到52军代理了五个月的师长,于1953年2月回到泰国曼谷与妻子团聚。&&& 就在李国辉从台湾受训结束返回曼谷之前的一个星期,钱信周也带着妻子韩芬和两个孩子佑国、佑芸前往泰国曼谷求医。&&& 由于从大陆逃出来的那些日子,钱信周的女儿佑芸一路上发着高烧,延误了医治时间,烧坏了脑子,如今的佑芸已经目光呆滞,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活泼。作为一个男人的钱信周,他欠妻子和孩子太多。想当年他在山东潍县迎娶韩芬的那几天,钱信周心中有太多的美好理想,韩芬是他的同学,受过高等教育,当年的韩芬长得如花似玉,而且家境富裕,同僚们都说钱信周好福气。钱信周也一直在心中暗暗地嘱咐自己,一定要让妻子过上美好的生活,将来还要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让他们去美国,去欧洲上学。凭自己的才华,有李弥长官的关照,他的理想肯定会实现。&&& 但现在的现实让他太失望了,才三十多岁的妻子,看上去已经面容干枯,目光呆滞。尤其是女儿佑芸,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白痴。这都是他造成的,他没有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现在不管怎样自责他都无法洗清内心的愧疚。&&& 全信周到曼谷以后,见到了早就在曼谷的李国辉将军的妻子唐兴凤,她带着年幼的儿子李竟成,住在曼谷两座高楼之间一间简陋的小木屋中。钱信周也就在距唐兴凤住处不远找了一家叫“客陞旅社”的三等旅馆住下来。钱信周去残军驻曼谷办事处报了到就带着妻子和孩子去找医生。&&& 李国辉走的时候并没有把妻子安顿好,他想:曼谷的残军办事处应该会把这事替他办妥的。没想到等他从台湾代理了五个月的师长返回曼谷他见到老婆时,发现老婆和儿子竟然住在一个又潮湿又矮小的木板房子内。当他得知旁边的两幢高楼就是李弥的姐夫和妻弟最近置下的房产,而近在咫尺的他李国辉的老婆竟然住在这样破旧的小板房内,顿时火冒三丈。站在旁边的钱信周知道李国辉的脾气,怕他会弄出什么麻烦来,一个劲地劝着。&&& 以下是当时李国辉与妻子的一段对话:&&& “你去办事处找过他们吗?”&&& “找过,可办事处的人说没钱,只能住在这儿。”&&& “李弥将军和夫人来看过你们母子吗?”&&& “没有!”&&& “他们邀请过你们母子吗?”&&& “没有!”&&& “办事处有人来看过你们母子吗?”&&& “没有!”&&& “你们有钱吗?”&&& “没有!”&&& 话说到这儿,两行惊恐的眼泪从唐兴凤的眼睛中流下来。&&& 钱信周在旁边看着李国辉将军,随着他妻子一个接一个的回答着“没有”,李国辉的脸色由红变白,最后由白变成了铁青色。钱信周真的怕愤怒至极的李国辉会把腰间的配枪拔出来冲到办事处去。&&& 但李国辉还是忍住了,因为他看到妻子惊恐万分的眼神,他怕妻子会受不了狂怒的他情绪的爆发。&&& 唐兴凤是来自于河南农村的妇人,能够住到曼谷这样繁华的大都市里,她已经很满足了,他对自己的处境并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他是被李国辉愤怒的表情吓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李国辉心里跟镜子一样明白。&&&&&&&&&&&&&&&&&&&&&&&&&&&&&&&&&&&&&&&&&&&&&(三)&&& 晚上,钱信周一家四口与李国辉夫妇一起吃了饭,坐在炎热的曼谷夜空之下。听着唐兴凤叙述着自己在曼谷的遭遇:说五个月来她与儿子象被人堆垃圾似的堆在两栋巨大的高楼之间一间破旧的小木屋内;说为了换一个稍好的地方住,在办事处如何被那里面的人员以没钱为由推出来;说如何在街上碰到雍容华貴的李弥夫人,人家竟不屑一顾地离她而去;说因为没钱而不能使年幼的儿子吃上点好的东西。李国辉听着妻子的叙述,不住地长吁短叹。最后他听不下去了,愤怒地说:&&& “老子要去台湾告他们,告他们把在沧源接收的那么多空投武器都弄到什么地方去了;告他们把国防部拨给我们那么多的军费都弄到哪儿去了;告他们让我的弟兄们吃着红薯、穿着草鞋,拿着每月两个老盾的薪水去打仗。这些吸血鬼!党国就是败在这些人手里的!”&&& 钱信周也明白,没有这几千名经过千辛万苦逃出来的残军弟兄在缅甸浴血奋战,就没有他李弥一家人在曼谷这样挥金如土的豪华生活。&&& 而他们这些在缅甸与解放军、与缅甸政府军浴血奋战的残军们到曼谷却只能住在这样的小木屋内。但即使这样,他钱信周也已经非常满足了。因为这比起他从大陆逃出来那些日子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起码不用担心随时受到解放军的追击,不用担心吃了一顿饭不知道下一顿在哪儿。起码可以陪着老婆,抱着幼女安心地呆在一起静静地数着天上的星星。&&& 在台湾五个月,李国辉看到了那些虽然失去了兵权,但仍然出手阔绰的高官们是如何生活的。李国辉觉得,自己和那些同生共死的弟兄们身在缅甸真的很悲凉。&&& 李国辉也不是黄埔出身,他的709团前身是国民军樊钟秀部,樊钟秀在中原大战战死后部队被多次改编,但一直在河南、山东一带作战。1946年被李弥的整8师接收,改编为独立旅一个团。算是进了国军正规部队。后授予正式番号为13兵团第8军237师709团,当时李国辉只是个团附。徐蚌会战后李国辉部被打散,后来他收拢弟兄们又投入到重建的第八军旗下,直到云南撤退时李国辉才被晋升为少将团长,李国辉的弟兄多半仍然是中原子弟。&&& 李国辉敬重老长官李弥,因为他觉得李弥是个精明能干的指挥官,而且对部下尤其关心。在山东作战中,李弥还是打了不少漂亮仗。作为有近二十年军人生涯的李国辉,能够成为李弥的部下是他的福分。&&& 李国辉在国军中没有任何渊源和靠山,每战必拼死向前。快二十年了才混个少将,还是在无人可用的逃跑路上被晋升的,想想真的好没意思。但李国辉对自己这帮弟兄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和家事都几乎一清二楚。打败缅甸国防军以后,李国辉原想带着这帮弟兄就在缅甸那个三不管的地方好好的过日子,将来赚了钱也好孝敬一下自己的父母。手里有枪就不怕赚不到钱。可是老长官李弥来了,要他们去搞什么反攻云南,明摆着还是要去为别人卖命。他的这些苦命的弟兄啊,什么都不值钱,只有自己的性命才是别人需要的!&&& 现在李国辉觉得老长官李弥也变了,成天把“党国”这个词挂在嘴巴上,让他的弟兄去拼杀。党国是什么?就是那些挂着高官的招牌,丢下自己的弟兄纷纷跑到台湾去享福的人吗?李国辉内心的苦闷无人可知,无人可诉。&&&&&&&&&&&&&&&&&&&&&&&&&&&&&&&&&&&&&&&&&&& (四)&&& 第二天,李弥将军在曼谷最豪华的“皇家大酒店”里设宴为李国辉从台湾受训归来洗尘。李国辉千推万辞,最终还是去了,钱信周也被拉了去。&&& 自从李弥在反攻云南之前想把钱信周重新拉到自己帐下的企图落空以后,李弥就对钱信周失去了兴趣。李弥原来是想,在李国辉身边安上一个自己的人,无论如何是有必要的,钱信周却不知趣。&&& 李弥刚到山东时,是他把钱信周弄到自己身边当副官的,那几年李弥对钱信周确实还是不错的。就说钱信周结婚那件事吧,就是他李弥命人一手操办的,而且办得风风光光。没有他李弥的面子,凭他一个小小的副官,谁会理他?在从昆明南撤的路上,李弥之所以把钱信周丢下使他吃了些苦头,那也是迫不得已,那个时候李弥自己怎么办都还没把握呢,哪顾得上一个副官。可现在他李弥又发达了,但钱信周却没了人情味,李弥肯定会生气的。而且李弥感觉得到,钱信周自从跟了李国辉以后,整个性格都有些变了,变得十分冷血,十分容易动感情,眼睛里老是露着凶光,完全失去了在山东时温文尔雅的样子。钱信周虽然当上了一九三师的参谋长,但那是李国辉要求的,并不是李弥的意思。李弥知道,如果把这样的人留在身边是不妥当的。所以自那以后,李弥不再理会钱信周,偶尔碰到也只是点头示意一下。李弥与钱信周完全成了一对陌路人。&&& 曼谷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滨海的大都市一样,热闹,繁华,人潮澎湃,四处都是使令人头晕目眩的汽車和摩天大楼。&&& 金碧辉煌的曼谷“皇家大酒店”宴会厅内,摆下了十数桌酒席,上百位穿着入时的男男女女们,穿行在这些酒宴空隙之间,还有许多漂亮的华侨侍女,端着盘碟为这些贵宾们服务,在所有这些来宾中,只有李国辉与钱信周两人是参加过缅甸作战的战士。那千余名跟随李国辉离乡背井从大陆逃出来的弟兄们,住着茅屋,吃着红薯,用自己的生命在异国的土地上作战,而在这个宴会厅里,却有上百位高贵的人用残军的钱过着豪华舒适的生活,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讽刺。真是“壮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台湾的国防部下拨的超过残军人数数倍的补给费用,被李弥用来在曼谷养了一大批养尊处优的台湾富豪。这些钱都是残军弟兄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 李国辉实在吃不下这顿饭,他坐了一会儿就拉着钱信周匆匆地离开了这座雄伟的大楼,逃到妻子唐兴凤住的那座木屋子内,。他打开自己带的一瓶老酒,在一张用木板钉起来的小桌子上与钱信周对饮起来。桌子上没有美味佳肴,只有一碟花生米,这是李国辉家乡河南最常见的下酒菜,可李国辉喝得高兴,喝得畅快!&&& 不久李国辉从泰国回到孟撒总部。为了确保残军对各处要地的控制权,李国辉决定,带残军主力193师张复生团据守孟布。孟布是缅甸东北部的粮仓,据有孟布就等于为残军占据了生存依靠。&&& 李弥虽然是残军名义上的最高长官,但他长期居住在泰国曼谷,牢牢地控制着台湾和美国政府对残军所有资金和物资发放权。孟撒总部的工作由“云南反共救国军”副总司令兼“反共抗俄大学”教育长李则芬和参谋长杜显信负责。&&& 李则芬是黄埔五期毕业,从军多年。到缅甸来之前曾当过94军牟庭芳部第五师的师长,后来又当过驻云南边境的整编第二十六师九十三旅旅长,现在不仅担任残军副总指挥,还兼任“反共抗俄大学”的教育长。&&& 李则芬只有四十多岁,他身兼数职,精力充沛,是孟撒总部最忙的人。而且这个李则芬文化功底深厚,对中外军事政治历史颇有研究,对办学校深为在行。&&& 这位掛着少将军衔的沙场将军深知,一支军队如果没有优秀的军官就等于没有灵魂。所以在孟撒总部李则芬最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为残军将来培养干部。他的“反共抗俄大学”每半年培训一期学生,每期三千人。如今已经毕业一期了,现在他手里还有三千名学生,分成三个科六个大队。&&& 杜显信是炮兵出身。在东北战场与共产党军队作过战,是东北剿总的炮兵指挥官。云南撤退时期是第八军的参谋长,现在仍然担任李弥领导下的“云南反共救国军”参谋长。李则芬注重于为残军培养干部;杜显信则穿梭于残军几个基地,忙于联络和训练残军各部。从云南退回缅甸近一年的时间内,由于他二人的辛勤工作,残军发展十分迅速。现在除了萨尔温江以东几乎全被残军占领以外,北到密支那附近的甘拜迪,南到毛淡棉东部的高加力几乎都有残军的部队。&&& 现在残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李、杜二人知道,就现在的残军,有作战实力的部队仍然只有李国辉的一九三师张复生部七0九团,和九十三师谭忠部二七八团两个团二千多人,最紧要的工作就是把这批新招募来的人尽快培养和训练出来,形成一万人的主力部队,这样才能应付今后可能遇到的生死大战。&&& 李则芬与杜显信在大陆时就是国军少将级军官,而且都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战场有较长时间直接带兵指挥作战的实战经验,但此二人从云南逃出来后,并没有去台湾,而是留在了滇缅边境这个蛮荒之地为他们的党国继续效力,成为李弥麾下得力干将。&&& (李则芬:(1907年—?)字虞夫,广东兴宁人。黄埔军校第五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毕业,历任军委会总务处处长,陆军大学兵学教官,第五师副师长、师长,第五军副军长,整编第93旅旅长,1950年在云南被俘。释放后进入缅甸国民党残军,担任“云南反共救国军”副总司令之职。撤回台湾后退役,三十余年来,专心治史。著有《元史新讲》(五册)、《中外战争全史》(十册)、《中日关系史》、《成吉思汗新传》、《战争史话》、《泛论司马光资治通鉴》、《文史杂考》、《先秦及两汉历史论文集》、《三国历史论文集》、《两晋南北朝历史论文集》、《虞夫诗集》、《哀乐平生词集》、《八十自选诗词》等书。)&&& (杜显信:山东黄县人,于1935年12月从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毕业,又入陆军大学研究院深造,曾任陆军大学第十五期的班主任、成都空军参谋学校战术主任教官等职。在东北剿总任炮兵指挥官。兼重炮第十二团团长,后任第八军参谋长。1950年在云南被俘,释放后进入国民党残军任参谋长。)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相机黑屏不能照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