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机会成本期中考试题目求解,在线等,急! 题目:机会成本与企业及个人决策的关系 万分感谢

更多相关文档2008电大西方经济学的期中考试答案是什么?
2008电大西方经济学的期中考试答案是什么?
09-03-27 &
《西方经济学》作业一(新)参考答案选择题(20分)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A    C    C    C    C    A    A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B    C    C    A    B    C    A     二、填空题(20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资源配置;2、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资源配置,价格理论,个量分析;3、是什么,应该是什么;4、购买欲望,购买能力;5、反,同;6、供给量,需求量,供给曲线,需求曲线;7、反,同;8、需求量,价格;9、小于,大于;10、消费者需求程度,商品可替代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11、增加;12、;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13、Px·Qx+Py·Qy=M,MUx/Px=MUy/Py=MUm;14、生理或心理原因,物品本身用途多样性;15、消费者嗜好既定,消费者的收入既定,物品的价格既定;16、右上方。判断题(10分)对;2、对;3、对;4、错;5、对;6、错;7、错;8、对;9、错;10、错。计算题(10分)1.解:ΔQ=180-150=30     ΔP=8-10=-2  Ed=(ΔQ/Q)/(ΔP/P)=(30/150)/(-2/10)=-1答: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1,取其绝对值1。解:ΔQ/Q=(ΔP/P)·Ed=8%×1.5=12%答: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12%。名词解释(20分)选择: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具体地说,选择中包含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2、需求定理:它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 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即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3、实证经济学:用实证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称为实证经济学,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4、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5、边际效用:它以MU来表示,是指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问答题(20分)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不同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总的来说,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是传递信息、提供刺激,并决定收入分配。具体地说:1、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某种商品的价格 上升,就表示这种商品的需求大于供给;反之,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就表示它的需求小于供给。2、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商品提价可以减少需求,而降价可以增加需求。3、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商品提价可以增加供给,降价可以减少供给。4、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社会资源通过价格分配于各种用途上,这种分配使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得以实现,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3、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的含义。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具体地说,选择中包含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活动中的实际货币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  4、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有何不同?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向上方移动是需求量减少,向下方移动是需求量增加。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由于其他因素变动(例如收入变动)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是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是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是需求增加。  《西方经济学》作业二(新)参考答案选择题(20分)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A    B    A    A    C    B    C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B    A    A    B    C    B    B     填空题(20分)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2、本行业的技术特点,市场条件;3、技术水平不变;4、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产量绝对减少;5、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6、短期平均成本,等于;7、成本,利润;8、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9、生产者消费者众多,产品同质,资源完全自由流动,信息畅通;10、等于,大于;11、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产品差别;12、价格领先制,成本加成法,卡特尔;13、派生,联合,相互依存;14劳动的边际生产力;15、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16、贡献标准,需要标准,平等标准。判断题(10分)对;2、错;3、对;4、错;5、错;6、错;7、对;8、错;9、对;10、对。计算题(10分)1.解:ΔQ/Q=ΔP/P·Ed=[(2-1.5)/2]·3=75%  答:降价后需求量增加75%。解:ΔP/P=(ΔQ/Q)/Ed=10%/0.15=2/3    ∴ΔP=P×(2/3)=1.20×(2/3)=0.80(美元)    P1=P+ΔP=1.20+0.80=2(美元)    答:汽油价格应上涨为每加仑2美元。五、名词解释(20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2、利润最大化原则: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钱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厂商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3、基尼系数:根据劳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为基尼系数。计算基尼系数的公式为:基尼系数=A/(A+B)。基尼系数在0.3~0.4表示收入分配基本合理。迂回生产:迂回生产就是先生产生产资料(或称资本品),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现代生产的特点就在于迂回生产。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问答题(20分)1、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不同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称为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区别:第一,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第二,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好的一种。第三,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会给来机会成本。  2、利息为什么是合理的?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它是以利息率来表示的。利息为什么是合理的呢?经济学家用迂回生产理论来解释:迂回生产就是先生产生产资料(或称资本品),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现代生产的特点就在于迂回生产。但迂回生产如何能实现呢?这就必须有资本。所以说,资本使迂回生产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资本具有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3、什么是内在经济?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是什么?  内在经济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只有在大规模生产中,大型的先进设备才能充分发挥效用,使产量更大幅度地增加。  第二,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在大规模的生产中,专业可以分得更细,分工也会更细,这样就会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生产规模扩大,可在不增加管理人员的情况下增加生产,从而就提高了管理效率。  第四,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在大规模生产中,就可以对副产品进行再加工,做到“变废为宝”。  第五,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大规模生产会企业在生产要素与产品销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从而可以压低生产要素收购价格或提高产品从中获得好处。  第六,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大企业有雄厚的人力与财力,也能承担更大的风险,所以,技术创新能力更强。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生产率的关键。4、什么是适度规模?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适度规模就是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当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时就不再增加生产要素,并使这一生产规模保持下去。  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是:本行业的技术特点。一般来说,需要的投资最大,所用的设备复杂先进的行业,适度规模也就大。需要投资少,所用的设备比较简单的行业,适度规模也小。 市场条件。一般来说,生产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企业,适度规模也应该大。相反,生产市场需求小,而且标准化程度低的产品的企业,适度规模也应该小。  在确定适度规模时要考虑的因素还很多。诸如交通条件、能源供给、原料供给、政府政策等等,都是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必须考虑到的。《西方经济学》作业三(新)参考答案选择题(20分)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B    C    C    A    C    C    A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C    B    C    B    A    A    A    A     填空题(20分)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2、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3、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4、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5、越大,越小;6、右上,左下;7、同,反;8、普遍,持续;9、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10、周期,需求拉上,11、失业,通货膨胀;12、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1,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13、工资,利润,利息,地租;14、消费物价指数,生产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判断题(10分)错;2、错;3、错;4、对;5、错;6、对;7、错;8、错;9、对;10、对。计算题(10分)解:APC=C/Y=800/    APS=S/Y=(Y-C)/Y= (00=200/    或者:APS=1-APC=1-0.8=0.2    MPC=ΔC/ΔY=100/200=0.5    MPS=1-MPC=1-0.5=0.5答:平均消费倾向为0.8,平均储蓄倾向为0.2,边际消费倾向为0.5,边际储蓄倾向为0.5。解:(1)ΔY=[1/(1-c)]·Δ?=[1/(1-0.5)]·50=100(亿元)    (2)ΔY=[1/(1-c)]·Δ?=[1/(1-0.5)]·(-40)=-80(亿元)  答:当自发总支出增加50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0亿元;如果自发总支出减少40亿元,则国内生产总值减少80亿元。名词解释(20分)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2、收入法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称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人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3、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也是用以说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其公式为:MPC=ΔC/ΔY。其中MP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ΔC代表增加的消费,ΔY代表增加的收入。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表示经济中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用出口减进口的净出口表示)。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长。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下了以下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问答题(20分)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共有几个?它们是什么?这些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五个基本总量,它们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   利息=个人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的定义包括了三个含义:(1)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2)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3)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经济增长的六个基本特征是:(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2)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3)经济结构变革的速度是高的。(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5)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6)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3、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制度、资源与技术。首先是制度因素。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历史证明,最适于经济增长的是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是一个制度体系,包括了多种制度。其中包括保护个人财产的产权制度,降低交易费用的货币制度,规范人们行为的合约制度,组织经济活动的公司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可以有三个来源,一是人口的增加,二是人口中就业率的提高,三是劳动时间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则是文化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资本的概念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资源配置的改善主要指人力资源配置的改善,即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中。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企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的成本下降与收益增加。知识的进展是技术进步中最重要的内容。知识进展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新工艺的发明与采用,等等。特别应该强调的是,知识进展不仅应包括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进展,而且也包括管理科学的进展。4、简述乘数理论。  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ΔY)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支出量(ΔAE)之比就是乘数。如果以a代表乘数,则:a=1/(1-c)。ΔY=[1/(1-c)]·ΔAE=a·ΔAE。乘数的公式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某一部门自发总支出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映,从而使这些部门的需求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乘数发生作用是需要一定的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总支出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并产生乘数作用。如果社会上各种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或者某些关键部门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瓶颈状态”,乘数也无法发生作用。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总支出增加时,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大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增加;当自发总支出减少时,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减少。《西方经济学》作业四(新)参考答案选择题(20分)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C    B    A    B    A    B    A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C    C    C    A    B    A     填空题(20分)制度,资源,技术;2、消费需要,投资需要,政府需要,国外的需要;3、交换媒介,计价单位,贮藏手段;4、G =S/C;5、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实现经济增长;6、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准备率政策;7、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各种转移支付;8、国家的大小,开放程度,各国边际进口率的大小;9、国际收支平衡,复式记帐;10、商品,劳务,国际间单方转移;11、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12、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实现,国际收支均衡;13、进口增加,国民收入增加;14、增加,改善;15、自由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16、自由浮动(清洁浮动),管理浮动(肮脏浮动)。判断题(10分)错;2、对;3、错;4、错;5、对;6、错;7、对;8、对;9、错;10、错。计算题(10分)解:ΔY=[1/(1-C)]·Δ?    ∴200=[1/(1-c)]·80    ∴MPC=o.6,MPS=1-0.6=0.4,a=1/(1-0.6)=2.5  答:乘数为2.5,边际消费倾向为0.6,边际储蓄倾向为0.4。解:MPC=ΔC/ΔY=200/500=0.4    MPS=1-MPC=1-0.4=0.6
   a= 1/(1-c)=1/(1-0.4)=1.67答:边际消费倾向为0.4,边际储蓄倾向为0.6,乘数为1.67。名词解释货币政策:这是需求管理的一种。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通过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内在稳定器: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者自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但它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蒲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直接标价法:外汇汇率的两种标价法之一。直接标价法是以1单位或100单位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现在的外汇市场一般用直接标价法,我国也是用直接标价法。边际进口倾向:边际进口倾向是指进口增加在国民收入增加中所占的比例。它大于零小于一。问答题(20分)简要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现在一般经济学家都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为此要同时达到四     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如果考虑到开放经济还应该包括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  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只要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是维持—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串能为社为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减少经济波动并不是要消灭经济周期.只要使波动的程度控制在—定范围之内,而且尽最缩短经济衰退的时间,使衰退程度减少到最低,就达到了目的。  经济增长是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2、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不同的时期,如何运用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地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必来刺激经济的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来抑制经济的政策。  3、什么是浮动汇率制?说明浮动汇率制的种类及利弊。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市场力量自发地决定。管理浮动又称肮脏浮动,指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其中央银行为了控制或减缓市场汇率的波动,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实行浮动汇率有利于通过汇率的波动来调节经济,也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尤其在中央银行的外汇与黄金储备不足以维护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实行浮动汇率对经济较为有利,同时也能取缔非法的外汇黑市交易,但浮动汇率不利于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稳定。国际贸易对—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当考虑到国际贸易时,决定宏观经济状况的仍然是总需求与总供给。这时决定国内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总需求不是国内总需求,而是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总需求的变动不仅会影响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而且要影响贸易余额状况。总需求的变动来自国内总需求(消费与投资)的变动和出口的变动。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同时也会使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即贸易收支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同样,国内总需求的减少,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并使贸易收支状况改善(贸易收支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如果总需求的变动是由于出口的变动引起的,宏观经济均衡的变动与国内总需求引起的变动有所不同。由于出口的增加提高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从而总需求增加,并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会使进口增加,但由于这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是由出口增加引起的,一般来说,出口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不会全用于进口(即边际进口倾向是小于1的),所以,贸易收支状况改善(贸易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当国内总需求中由对进口品的需求变为对国内产品的需求时,也同样会增加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从而与出口增加的影响相同,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得以改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会成本题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