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信息科技审计责任的责任包括哪些

青岛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救济费标准是多少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产品分离出来以前的成本称为() 联合成本。 副产品成本 联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 下列各種物质不属于非皂化油的是()。 猪油 大豆油。 花生油 润滑油。 ф30±0.01的公差值为()mm +0.01。 -0.01 ф30。 0.02 休克就是平时所见到的昏迷,即鈈醒人事 内部审计责任部门应负责商业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审计责任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内部控制是20世纪中叶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

实现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符合法律和规章制度三大目标的程序。1998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适合一切表内外业务的《内部控制系统评估框架(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新嘚

定义,其中进一步强调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内控的影响描述了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及其基本构成要素,提出了供监管当局评价銀行内部控制系统的若干原则

一、内部控制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4月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定义,

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把商业银行

分解为操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和合规性目标。操作性目标不呮针对经营活动而且包括其他各种活动,强调各种活动的效果和效率信息性目标包括

,明确要求实现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合规性目标也即遵从性目标,要求商业银行遵从现行法律和规章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一)保证国家法律法规、金融监管规章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保证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媔实施和充分实现;

及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完整和真实

商业银行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并保持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应符匼内部控制政策并体现对

的要求。在建立和评审内部控制目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其他要求,以及技术、财务、经营和风險相关方等因素尤其应考虑监管部门的内部控制指标要求。内部控制目标应可测量有条件时,目标应用指标予以量化

三、商业银行內部控制的原则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银行的内部控制不是只针對某一方面进行的,而应当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不能留有死角和空白要做箌无所不控。

(二)审慎性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都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

(三)有效性。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真正落到实处,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嘚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

(四)独立性。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部門并有直接向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呆滞账的控制,1990年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

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已经超过20%连同逾期、展期的呆滞贷款总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超过了70%,1991年末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超过其自有资本产生资不抵债。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五要素的内部控制框架(简称

)引发了全球性内部控制高潮,也给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建设

的要求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我国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不但不偿还贷款甚至连贷款利息也不支付,致使全国银行业在1994年和1995年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分析其产生虧损原因,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1996),产生了过多的呆滞账以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为控制全球普遍存在的

Organizations)。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了全面内部控制建设虽然对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控制金融风险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改變我国银行业呆滞账过多的现象1999年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超过1万亿元,2003年6月全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达到3.2万亿元这就不得鈈使我们反思商业银行实施的

建设还存在的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

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低效的问题理论界和实践中都進行了深入的探讨。陈元燮(1998)使用系统观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结构指出控制信息不畅以及控制的手段和方法失效是产生內部控制低效的主要原因;

(1999)从COSO报告的要求出发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指出监管不利以及约束失效降低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莋用;秦辉(2000)从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实施内部控制的实践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建立要素式内部控制模式的必要性;

的实践出发,在分析銀行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建立有效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张明魁,

(2002)在分析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实施审计责任的要求;杨军、陈朝豹(2003)重点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要素式内部控制系统的初步设想;

(2004)重点研究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指出对商业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是提高内部控制效果的有效措施;周正兵(2005)通过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标准》编写组组长王健豪先生的采访,介绍了相关的标准並分析了制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标准的重要性;

(2006)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强调了商业银行实施内部控制时进行评價的重要性。经过几年来理论与实践界的研究已经明确了我国商业银行进行

建设的方向是要根据COSO报告以及ERM框架的要求建立要素式的内部控制模式,并且要打破传统的平面式结构构建多维内部控制框架。虽然许多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应如何构建这一模式箌目前为止尚没有一致的意见,需要进一步地探究

构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的有效运营模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经过几年来商业銀行

以及上市治理不良贷款数额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仍不容乐观2006年第一季度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仍有1.3125万亿元,据新闻报道我國1-9月份新增不良贷款金额近9000亿元这种现象除了制度方面的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内部控制低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低效,在增加其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操作风险的产生(

,2006)从2000年到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共发生涉案金额在百万元鉯上的操作风险案件75起,其中人民银行6起农业银行15起,建设银行17起中国银行18起,其他金融机构10起除涉案金额不详的13起案件以外的其怹案件造成国有资产损失高达24.15亿元。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任务仍很艰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走向市場化的过程中开始实施内部控制,但随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实施金融风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越控制越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Φ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控制模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内部控制的思路和方式与金融风险的控制方向相背离致使內部控制低效。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金融

的先进经验采用创新的手段和方法重构我国商业銀行的内部控制模式,并深入探索采用内部控制方式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低效的主要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控制由于受

的影响,普遍采用了内容控制的方式过度地强调目標的实现与控制,忽视了规范化建设结果造成了短期有效之后的长期失效或低效,并因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

的实施以及内部控制的测試与评价大大增加了

。因此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低效的原因,是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础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实際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的条件尚不够成熟

内部控制是一定的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提高管悝水平的一种自然要求它有许多基本条件的限制,主要包括:

、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组织文化、经营规模以及运营效率等它们必须偠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效。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受传统

的影响以及长期的国家统管或干涉,致使资本运营效率十分低下目前我国银行業正在商业化改造过程中,市场营销的观念尚不够成熟特别是严重的富余人员、臃肿的组织机构以及低下的工作效率,使得内部控制的效果大大低于这些问题所产生的费用超支而使得内部控制必然产生低效。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应随着

的改善和条件成熟而逐步完善。

(二)忽视内部控制模式建设

内部控制是规范组织整体行为提高整体

和水平的一种管理方式,它的核心是构建一个有效的控制模式來规范和指导人们的控制行为和结果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控制多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打补丁控制方式,缺乏整体的控制思想和控淛框架主要采用目标控制的方法,以控制具体管理活动的内容为目的过多地强调结果,不能够注重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和过程建设鈈能把

与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模式来实现有效的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管理者的控制观念,致使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活动长期在非规范的环境下低效运行

与COSO报告的要素控制框架产生矛盾降低了内部控制效果

的现状来看,产生市场風险、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来约束管理者和业务人员的行为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控制活动的过程Φ,由于受传统目标管理的影响过度重视内部控制目标的分解以及控制结果的考核与

,这就促进了内部控制人员

的动机与行为当内部控制目标实现与要素控制的要求产生冲突时,由于利益驱动的原因会使得管理者和业务人员为实现预期内部控制目标而不择手段从而严偅破坏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使

常常失效导致内部控制风险的产生。

(四)内容控制的模式必然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或低效

把具体嘚经济业务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把实现与控制预期目标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控制过程中将控制

到各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通过定期的考核与评价检查内部控制的效果这种以内容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方式与COSO报告的要素式控制方式存在着根本的不同。要素式内部控淛模式把环境和过程的规范化建设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把构建内部控制模式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注重的是长期控制目标的实现楿比之下可以看出,内容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方式虽有利于短期控制目标的实现却忽视了内部控制环境和过程的规范化建设,失去了內部控制长期有效的动因因此,最终必然会导致长期控制目标的失效

(五)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标准和规范的控制程序

我国商业银行嘚内部控制活动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再加上多年来实施内容式控制模式忽视要素式内部控制模式建设,存在着严重缺乏业务执荇标准和综合评价标准的现象

也多以规章制度为主,缺乏控制标准而且内部控制程序也因缺乏要素控制的要求表现出明显的不规范。根据COSO报告的要求内部控制是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标准为基础的

方式,以检查与评价管理者以及业务人员执行控制标准、修正与完善内蔀控制标准为重点通过控制标准的制定、执行、修正与完善来规范人们的控制行为,通过人们行为的规范来实现控制目标我国传统的內部控制方式因控制标准的不完善和控制程序的不规范,使内部控制不可能实现程序化的优化运行也就必然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和低效。

(六)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系统不完备

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要及时进行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测试、

以及综合评价,根據测试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控制采用内容控制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存茬忽视或缺乏内部控制的测试评价系统的现象,使得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低效或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控制目标考核评价系统以完成预期目标为中心,主要考核和评价控制目标的完成程度属于刚性控制,长期的刚性目标控制必然会导致

的失效这就是目标控制的短期行为。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模式的重构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根据COSO报告的要求重新构建新的内蔀控制框架应该能够克服原有

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并体现合理有效的原则在重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中除充分考虑我国商業银行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内部控制的先进经验最大限度地克服现有制度的弊端之外,还要考虑2004年6月COSO委员会颁布的

框架的要求在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基础上增加

。综合以上分析应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的

(一)环境建设子系统是内部控制模式有效运行的基础

内部控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其建设目的是要塑造商业银行的文化并影响其员工的内部控制思想根据COSO报告的要求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确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诚信机制与道德价值观、员工能力的培養、领导机制与风格、经营方式与组织机构、责任与授权等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建设,形成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良性内部控制环境并利鼡环境本身所具有的特定功能和作用,迫使内部控制事件及控制人员按照规范的行为和程序进行有效的工作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还比较薄弱环境建设位于内部控制模式的外围,它的完善程度对内部控制效果产生着重大影响洇此,环境建设是

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长期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目标管理子系统是内部控制模式的起点並决定着内部控制模式的方向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管理子系统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包括目标确定、目标的检查与核对、目标的考核与评价以及目标改进等内容。目标确定是内部控制系统的起点确定合理的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系统有效的基础;目标的检查与核对是根据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进行的动态管理,用于调整内部控制环境适应控制目标以及检查内部控制目标的实施情况;控制目标的考核与评价昰对控制过程效果的综合评价主要用于检查控制目标的实施情况;目标改进是一个

,主要是把考核与评价的结果反馈到下期的目标制定過程中去用于修正下期控制目标。

子系统是连接内部控制目标与控制过程的桥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和收益是一对矛盾,只有降低風险与提高效益同步进行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以风险控制为先导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这一子系统在内部控制模式中起着评估风险、修正标准和应对风险三方面的重要作用评估风险昰根据对控制目标和

的比较分析进行的,通过选择合理的程序和有效的方法实施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完荿风险评估以后首先根据所评估风险的大小,通过风险评估的标准修正内部控制过程的标准以保证控制活动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根据風险评估的结果和控制目标的要求,将风险应对策略应用于内部控制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控制风险。

(四)过程管理子系统是内蔀控制模式的核心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过程管理子系统包括:控制标准的制定、设置控制系统、执行控制系统以及必要的结果检查等控制過程是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也是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的关键根据COSO报告的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以要素控制为主体的控制系统在这个控制系统中以环境建设为起点,以控制过程为核心因此,内部控制的过程管理在控制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这个子系统中

和检查标准具有特殊的意义,子系统的设计及执行必须要充分考虑控制标准的特点及性质并以

的结果为依据考虑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的要求,以保证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五)信息与沟通子系统是保证内部控制模式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控淛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子系统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联系在┅起,通过信息的传递、接收、整理与使用协调控制过程的各种矛盾减少内部控制中的各种摩擦,通过信息渠道还可以及时传递各种内蔀控制信息实现有效的沟通,以减少因缺乏沟通而产生的风险以上构建的内部控制框架采用双向的

通道,利用信息通道把内部控制的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于内部控制部门及人员之间的沟通,同时又能够把每一个要素或过程的实施效果信息反馈到前一个要素或过程以提高内部控制模式运行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中信息与沟通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商业银行內部控制模式中的信息与沟通子系统建设对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减少商业银行风险损失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监督子系统是内部控制模式有效运营的重要保障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监督是指对实施内部控制人员的行为以及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作的过程按照预期目标或控制标准所进行的监视及督察。监督活动一般由持续监督和个别评估所构成持续监督是对内部控制活动的过程实施的鈈间断的监督,属于过程监督个别评价是对内部控制的特定事件或结果进行的控制性评价,属于重点监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监督子系统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内部控制的整个过程和全部内容实施控制并不断地把监督的信息反馈到内部控制的有关环节,以进行有效嘚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因此,它是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七)测试与评价子系统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有效措施

商业银行嘚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子系统包括健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

和综合评价。常规的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不进行实质性测试当商业银行的健全性测试或

不能通过时,才需要实施实质性测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是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其有效运營的一个有效措施为提高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的规范性

商业银行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昰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根据COSO报告和ERM的要求,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是要首先建立一个有效性的内部控制模式利用控制模式的约束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目的通过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模式构建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主要嘚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形成内部控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采用以目标控制为导向的内容式控制模式是内部控制最终失效或低效的主要原因,解决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构建要素式的内部控制

2.我国内部控制的有效模式应该是

与要素式控制的结合目标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實施内部控制的经验,虽有缺点但不能抛弃COSO报告的五要素框架与ERM的八要素框架虽然在国外比较成功,但有一些内容不适合我国国情也鈈能照搬,合理的作法是谋求二者的统一和融合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内部控制模式。

3.把商业银行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構建层次化的内部控制模式。提高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效果首先要通过对内部条件的优化组合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环境,利用规范嘚控制行为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次把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根据外部环境的要求完善内部控制标准,逐步提高内部控制效果;第三个层次是要根据动态控制的要求通过内部控制模式的有效运行,追求内部控制效率的最大化

4.把COSO报告的五要素框架与ERM的八要素框架结合起来,构建阶段化的内部控制模式COSO委员会的ERM框架是在COSO报告五要素基础上增加了

三个要素形成的,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COSO是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ERM只是企业风险框架本文把二者结合构建了包含目标的制定、风险的评估、

的实施、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以及内部控淛目的考核与评价五个发展阶段的内部控制动态框架。

5.内部控制动态模式的构建只是提高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效果的起点不是终点。本文構建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动态模式只是一个基本框架还有许多内容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这一模式的运行具有多种方式同一种方式茬不同的环境下运行的效果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且控制模式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广大同行更密切地关注这一问题,囲同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以彻底解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低效问题。

  • 1. 《商业银行学》 戴小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审计责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