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中国最贵的智能手机手机

近日,统计机构IC Insights公布了2016年全球前14名手机厂商出货量排行榜,其中大陆手机厂商占据了10个席位,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相信大家也都发现,国产手机近两年成为了身边不少人购买新机时的不二之选,而不少国际大厂在国内乃至全球的市场份额都在不断地收缩,甚至一些品牌已经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然而,国内手机厂商的崛起实际上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今天小雷(微信ID:leitech)就为大家深度揭秘国产手机是如何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的?

安卓开源赋予机遇,价格优势让国际厂商汗颜

国产品牌智能手机的起步时间并不算早。最初我们接触的智能手机基本都是海外厂商的产品,而国产品牌早期一直是廉价、低质、山寨货的代名词。当时诺基亚等海外厂商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造型繁多的机型以及智能化的操作系统,而这些都是国产品牌所不具备的软硬实力。

2007年,谷歌成立手持开放设备联盟(OHA),四大初始成员是HTC、LG、三星和摩托罗拉。次年,HTC Dream伴随着谷歌开源操作系统安卓1.0正式发布。大陆厂商实际上错过了最早的安卓生态方面的组建,更多是后来跟随入场。到这里不得不提下2009年的魅族M8,这款运行WinCE系统的机型是国产智能机的鼻祖

华为是国产品牌中对安卓反应最快的,是内地第一家加入该联盟的手机厂商。当时华为的行动给了其它国产厂商一个讯号:安卓系统是不能错过的机遇。

1、开源安卓吸引国产厂商纷纷加入

由于系统成熟度和生态问题,安卓实际显露崛起迹象还要到2010年,主要是HTC Desire HD、三星Galaxy S、摩托罗拉Milestone等产品的发布,颠覆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认知,而国产厂商的跟进则要等到2011年。

国内最先入场的华为就在2011年顺势推出了自家首款安卓机U8220同期跟进的还有小米、魅族等品牌。小米原本业务是为其他手机适配一种名为MIUI第三方安卓ROM, 在此基础其推出了针对发烧友的小米手机1代。而M9是魅族的第二款手机产品,它的意义亦在于其是该公司首次运行安卓系统的机型。

和魅族类似、原本也是做音频起家的OPPO,也在2011年推出了安卓机型Find X903,并请来了小李子代言。品牌建立慢一拍的vivo,有惊无险地推出了安卓机型vivo V1。可以说,凡是现在在国内有头有脸的国产厂商,绝大部分都是在2011年开始做安卓手机的。

之后,越来越多的国产厂商纷纷投奔安卓阵营。但在年,国内依然是海外厂商的天下,还同时存在安卓、iOS、塞班、黑莓等多个操作系统的机型相互竞争的局面,国产厂商刚刚入局还并没有找到存在感。

2011年中国市场各大手机厂商所占份额

2、互联网手机爆发,引发价格战

如果说2011年是国产手机的第一次历史性转折,那么2013年的互联网手机爆发则是国产厂商的第二次机遇。

2013年在小米性价比模式成功后,荣耀从华为中独立,中兴成立子品牌努比亚,小米则祭出红米千元机产品线。随后2014年又迎来魅族魅蓝、酷派大神、天语尼比鲁、小辣椒红辣椒、联想黄金斗士等电商品牌。2015年更是出现乐视、360、ZUK等一众价格屠夫。互联网手机迎来了春天,价格战一触即发。

互联网手机最大的优势就是以接近成本的价格向消费者直销,因此其最大特点是高配低价。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开始注意到了国产品牌。国产品牌不仅在内部打得你死我活,甚至还不断挤压国际厂商的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例如2014和2015年小米就在国内登顶,而三星、苹果的份额却不断下滑。

但站在厂商角度,这样“薄利多销”的策略其实并非长久之计,无法盈利就意味着你在这个行业很难存活。某些有办法的厂商,比如小米,做起了百货,而更多的厂商则相继倒下据媒体报道,2015年一年之内就有136家国产手机厂商关门大吉,足见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

线下市场复兴,冲击高端占据全球市场

2016年后,随着ov逆袭、乐视崩台、ZUK告别,线下渠道迎来复兴,互联网手机在国内市场再也无法被神化,只作为和线下相互补充的渠道存在。华OV金等拥有传统渠道优势的厂商迎来销量反扑,传统互联网厂商节节败退,纷纷转型布局线下。例如小米和魅族就已经开始积极建设线下实体店,小米更是借此迎来了市场逆袭。

与此同时,国产品牌也开始朝着高端市场发起冲击。例如P9和Mate 9联合徕卡、保时捷等奢侈品牌,为华为积累了不少品牌溢价和信仰加成。

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国内市场,也有不少国产厂商选择了另一条路,就是走出国门,去占领全球其他市场。事实证明它们的想法是正确的,诸如亚非拉地区中不少国家其实都是蓝海市场。

根据小雷(微信ID:leitech)之前的不完全介绍,只针对海外市场的国产出口厂商包括传音、Vernee、ELEPhone、欧奇、Leagoo、BLUBOO、Doogee等品牌,它们之中不乏出货量2亿、称霸非洲的一方霸主,有些直接复制出小米MIX、三星S8等人气产品。它们在国外积极布局线下渠道,并且热衷于扩张更大的海外版图。

除了这些出口国产厂商,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国产品牌也已经在布局海外。例如华为在欧洲、金立在非洲、小米在印度、OPPO在菲律宾、联想和中兴在美国等等都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国产厂商版图扩张的背后:供应链仍重度依赖国际大厂

从2011年到2017年,国产品牌凭借短短的6年时间顺利完成了逆袭,成为了全球手机市场上的霸主。但我们在为此感到自豪和喜悦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国产手机目前还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首先,国产厂商绝大部分缺乏自给自足的能力,而是要依靠海外厂商所处的供应链。目前除了华为和小米拥有自己的芯片外,不少厂商在屏幕、内存、闪存、摄像头等多个关键性元件都重度依赖三星、LG、索尼、东芝、JDI、OV等国际厂商。三星手机虽然在国内市场节节败退,但其屏幕、内存和CMOS依然是香饽饽。而三星外卖的元件通常还不是自己最好的,例如全视曲面屏短期内不太可能外卖。

其次,部分国产厂商在营销上发力过重,而在产品的打磨上却并没有到达极致。以OPPO、vivo为代表的国产厂商,在营销上可以说是使出浑身解数,销量也一路高歌,但产品仍然拥有不少争议。

最后,部分国产手机的同质化太过严重,对创新的探索还远远不足。尽管现在智能手机基本都长一个样,但相较之下,索尼、LG等国际厂商还会在产品玩出一些花样,而某些国产手机无论外形,还是UI都让人无力吐槽。

最后,你能告诉小雷(微信ID:leitech)你的第一台国产智能手机是在哪一年买的吗?

}

编者按: 一部智能手机里面,最贵的单个部件就是屏幕,那么除了屏幕,还有东西最贵呢?摄像头模组是一个,另外还有以处理器、基带芯片为核心的各种集成电路,各种主要机械、电子元件和结构件,今天我们来看看手机里在这些领域已经诞生了哪些中国力量。


  对于一部智能来说,最贵的部分有CPU,屏幕,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以及DRAM内存,NAND Flash内存,基带芯片为核心的各种集成电路等。但是,各种被动元件(电容,电阻,电感),各种机械和电子元件(扬声器,马达,NFC,电子罗盘,射频,天线,麦克风),以及主要结构件(玻璃盖板,触控屏,PCB,FPC,金属壳,连接器)也不容小觑。

  目前主流CPU主要来自华为海思、展讯、联发科、高通、三星、苹果等。

  目前华为高端智能机项目采用自己的海思麒麟平台,部分中低端机型采用MTK和高通平台。

  华为海思的芯片目前只是供应给自家的华为采用,由于其拥有自家的高端芯片,因此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更新产品线,逐渐在国产手机品牌中突围而出,而华为手机多年来也坚持在自家的高端手机上只采用华为海思的芯片,互相支持下获得了今天的成绩。凭借着华为手机的支持,据安兔兔的数据,华为海思占有手机芯片5.73%的市场份额,据IC Insights的数据,就营收来看华为海思位居全球前20名芯片企业第19名(去除台积电、格罗方德、联电三大半导体代工厂后)。

  展讯虽然在技术方面较为落后,不过由于它向全球手机企业供应芯片,它拥有类似联发科的turnkey方案(估计华为海思的芯片整合度方面要比高通、联发科和展讯的低),这可以帮助手机企业降低技术研发难度和成本,快速推出手机,此外它也以比高通和联发科更进取的价格抢夺客户,因此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

  另外,展讯是三星除了自家芯片以外的最大的芯片供应商,并且在非洲市场占有近四成市场份额的中国手机品牌传音主要采用它的芯片,在印度市场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

Vertu(威图)过去和现在都是全球最昂贵的手机品牌。过去,Vertu是诺基亚旗下全球第一家奢侈手机公司;2012年,落魄的诺基亚出售了Vertu品牌90%的股权;现在,手机圈早已成为苹果和谷歌的天下,虽然脱离了诺基亚的Vertu手机从未停止与宾利、兰博基尼等奢侈品牌的合作,甚至还推出了搭配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但对于这个动辄售价数万、数十万的手机品牌,很多人仍然不禁要问:Vertu,Are

走进位于上海恒隆广场地下一层的Vertu门店,迎面看到玻璃柜里陈列的手机全部都是大屏智能机,对于走进店内的消费者,除非主动提出要看老式的经典签名系列,工作人员通常会首先为他们推荐Vertu针对年轻人群推出的4G智能手机。

Touch以及Aster,其中Signature系列是其经典签名系列,搭配的是老旧的塞班系统,但价格却是最贵的;其它两个系列均搭配Android系统,售价也低得多。即便如此,Vertu手机入门款的最低售价为46000元人民币,至少可以买8部iPhone6。

Vertu手机一直以其硬件高端奢华和手工制造为卖点,在那个属于诺基亚的时代,这样的逻辑吸引了大批中国富豪,动辄数十万却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成为富豪手中的新宠。然而时代如大浪淘沙,在智能手机漫天飞舞的今天,Vertu也开始走出“华而不实”的老路,尝试迎合新一代消费者的口味。

Touch基本相同。从这两款智能机的系统配置来看,尚不及华为、小米等国内主流手机品牌的旗舰产品,而其售价通常足够买下数十只到数百只小米手机。

记者现场体验了这两款智能机,除了钻石、皮革、贵金属材质带来的奢侈质感之外,在使用上和普通智能机没有任何区别。Signature Touch正面覆盖了5.1英寸重达118克拉的蓝宝石水晶,耐刮划效果一流,其机身为五级钛金属,而听枕材质则为陶瓷。此外,其背壳材质也全都是高档物料,有小牛皮、蜥蜴皮、鳄鱼皮几种可供挑选。

Vertu这个词起源于拉丁文,原意为“高品质、独一无二”,而如今想体验这个单词的代价就是付出大把的金钱。

“有这样一部手机,它的价格等于30部iPhone5s、40部三星Note 3、75部小米3或者一部家庭轿车、一套二三线城市的房子首付款。”这是曾经很火的关于Vertu手机的“天价”描述。

据记者观察,目前Vertu手机价格体系为:入门级Aster系列售价元,中端Signature Touch系列的售价元。更奇葩的是,仍旧搭载“老掉牙”的塞班系统的Signature签名系列反而是卖得最贵的,103000元起步,售价最高的一款为令人咋舌的672000元。

2011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Vertu在全球拥有80多家专卖店,在中国就有38家,当时该公司在全球市场的销量排名为大中华区、西欧、东欧和中东。2015年,Vertu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经上升到了50家,仅上海地区就有5家,不仅在一线城市有,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商场里也竞相出现了Vertu的身影。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英国和美国各只有区区3家门店,而日本、韩国甚至一家店都没有,由此可见,中国市场对Vertu手机销量的巨大贡献

到底谁在买Vertu?

这么昂贵的手机,到底谁来买?Vertu工作人员介绍,购买Vertu手机的顾客以30岁以上的商务人士居多,“他们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也有配备一部奢侈品手机的需要。”

Signature签名系列虽然不是智能机,但喜欢Vertu手机的顾客仍会选择购买,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收藏和爱好,“店里一年能卖出20多台”,这对一部10万元起步的手机来说,算是不错的销量了。

除了商务人士,年轻人也加入了追逐Vertu手机的行列。Aster系列的定位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用户,不仅外观色彩更加丰富,而且定价比其它系列都要低不少,“普通年轻人的消费能力有限,所以定价偏低,而水蓝、玫红等丰富色彩的设计也能吸引更多的女性用户。”

曾经的Vertu手机因其显得“陈旧”的外形,缺乏竞争力的硬件参数和一成不变的塞班系统,再加上高昂的售价,在中国屡次成为网民吐槽的对象。人们常常称它为“丑爆了”,并将其视为暴发户的玩物。而现在Vertu不仅瞄准年轻市场,而且跟上了潮流,走进智能时代。

“时代在进步,Vertu当然也要与时俱进,智能机的推出让我们原有的顾客有了更为丰富的选择,对于吸引新的顾客也有很好的效果。现在Aster系列就卖得很好,一个月可以卖十多台。”上海国金中心Vertu门店的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

“一方面,Vertu的手机不只是手机,它是奢侈品;另一方面,这个奢侈品要跟得上技术的发展,因为我们的终端用户,这些高端人士,他们已经习惯了高科技。”Vertu全球首席执行官Massimiliano Pogliani曾这样解释Vertu的产品定位。

纯手工、24小时私人助理、顶级材质,这些是吸引Kevin购买Vertu手机的三个主要因素。现在身在纽约的Kevin是Vertu的高级客户,15岁母亲送了他人生中第一部Vertu,从那以后,只要Vertu出了新款,Kevin都会关注,如果有喜欢的便买下,现在他已经拥有6部Vertu手机。

至于媒体渲染的高价位,Kevin不置可否,在他的观念中,Vertu包括公司体系、营销方式、管理方式,还有最重要的handmade(手工制作),定位都非一般的数码产品,而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既然是奢侈品,价格上必然是要和大众消费保持距离。“Vertu的价格对我来说并不贵,而且它也只是我的生活工具,就跟你的手机一样。”Kevin告诉记者,对于Vertu推出的中低端手机Aster他并不喜欢,认为不如从前的做工好。

苏媛:钟爱金属感和非智能机

2012年,苏媛买了一款Vertu Constellation(已停产),“我个人对智能手机比较排斥,觉得物品应该有它自己的特性,非智能机、金属材质的键盘和金属外壳都是我钟爱的,当时想找诺基亚8800,可惜已经买不到了,于是最后选择了Vertu。”苏媛笑着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老牌客户,苏媛对Vertu还是有信心的,她认为从满足消费者社会价值的层面来看,Vertu在中国仍有市场,“毕竟还有一部分消费者把它视为奢侈品,我就曾见过拿着镶满钻石60多万Vertu手机的人。”对于并非富豪的苏媛来说,Vertu手机的附加值也是她决心购买的因素之一,毕竟更新慢,相对来说保值就会更好。

▼孟小姐:买来当生日礼物

今年不到30岁的孟小姐选择Vertu的理由就更为简单,“朋友圈里有人用,看了很喜欢,之后一直在关注,最近刚好谈成了一笔不错的单子,就决定买来当生日礼物。”孟小姐家境普通,不过月收入可观,可以负担一台奢侈品手机的价格。

没想到Vertu活得这么滋润

在诺基亚雄霸天下的时代,Vertu也曾风头极盛。然而近几年这个以奢华闻名的手机品牌却鲜有新闻,脱离了诺基亚以后的Vertu到底活得怎样?带着“Vertu , are you ok?”这个疑问和好奇心,记者尝试走近Vertu,意外的是,发现Vertu不仅活得很好,而且在互联网时代的大潮下,也谋求转型。

如今谈起手机,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非苹果,即三星、小米,的确,苹果等大众手机品牌的关注度、销量等都是Vertu无法比拟的。从前的Vertu并不在意这些,任何一家消费电子产品厂商的官网总会把价格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并刻意炫耀自家产品的性价比有多高,但你在Vertu的官网上却看不到这些,就连详细的技术参数也要找寻许久才能找到。

一款手工制作的手机对于追求个性的现代人来说,无疑仍然拥有极大的诱惑。Vertu转型多元化市场带来了两个好消息:一方面,喜欢触屏的有钱人可以尽情选择智能机而不用担心被嘲笑“土”和“山寨”;另一方面,“中低端机”的开发带来了价格的相对下降,这也向更多的消费者敞开了大门。

未来的你我,或许也能以一个较为亲民的价格拿下一台Vertu,谁说得好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贵的智能手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