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拿了我的手机,拿了我拿下钱包会员里八百元钱,用支付宝转了三千元人民币

现在的钱包产品有没理财功能的?
来自手机版
比如我不想交易了,就把btc存放到里面,然后有一定的定期收益?
有,币信钱包
你说的这个目前大多数钱包功能都不支持,大多数都支持存储功能,之前我看到钱包项目,出了一个丘比特I号的理财产品,但是只支持半个月,有一定的收益率。
钱包别人控制多可怕远望资本田鸿飞:除了比特币,我还没看到任何成功的区块链商业应用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区块链捕手“(ID:iqklbs),36氪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出处。田鸿飞从2012年进入币圈,虽然在2015年时候他已经开始慢慢离开币圈,如今也有一段时间不关注区块链了,但当他回过头来发现,市场上充斥了许多错误的声音,这使得他愿意出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除了很早进入币圈,田鸿飞还有过一段区块链创业的经历,这也让他在市场疯狂的上涨和下跌中都表现出格外的客观和冷静。前段时间,链捕手和他聊了聊当前的行业现状、投资机会和行业发展愿景,值得你花时间看看。01、机会判断链捕手:您之前有过一些区块链方向的创业经历,曾经做过YardPay、YardWallet和yuanchuang.me,可以详细谈谈吗?田鸿飞:对,这几年有很多公司做比特币支付,但我们应该算是国内最早上线比特币支付的,当时上了神州付游戏商城和金象大药房等几个网站,但很快我们发现,大家只是尝试着玩玩比特币支付,很快支付量就下来了,所以我们觉得用户并不喜欢拿比特币来做支付。一直到年,大部分人都认为比特币不是一种货币,而是一种资产,是用来投资而不是交易的。这个支付产品我们做了两三月之后就觉得没什么戏,所以后来就开始做钱包,因为如果用户把钱都存在我们这里,那这里就是银行或者说支付宝了。我们用了大概八个月时间,花了很大功夫开发出一个去中心化的手机钱包。但在钱包开发出来之后,我们发现钱包的用户仍然很少,这其实和做支付的问题是一样的,大家买比特币都是用来投资或者投机的,存在交易所买卖的时候更方便,没必要放在钱包,因为用户只有在支付的时候才会用到钱包,但大家又不用比特币支付,而且钱包没有商业模式,所以钱包也做不下去了。直到ICO流行以后,钱包终于有了自己的场景,就是参加ICO。这个相当于你要做交易,需要把Token打给别人,所以现在我们会看到ImToken,还有我原来团队做的Kcash都发展的还不错。创业期间,我们还利用hackthon一个晚上的时间开发了版权认证和交易的网站yuanchuang.me,版权+区块链我认为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场景,现在市场大概有20多家公司在做,希望它们能够做好。链捕手:就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您觉得对于区块链创业者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机?田鸿飞:我觉得创业者就不要投机了,觉得自己看到了机会就去做,任何时候都是开始的好时机。我只能说对于区块链来说,很可能最近两三年会是一个比较冷的冬天,但对于创业者来说,也许就需要做两三年。坦率说,这个行业里厉害的人还没进来做,像我们这些笨一些的人就应该笨鸟先飞,所以创业者就不要去看什么时候开始动手是最好的时机了。链捕手:您觉得在目前阶段,区块链哪个方向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田鸿飞:首先我觉得找好项目就已经很难了,只要它有创新点,团队能力又强,其实我们都愿意去尝试投资。如果要说哪个领域的机会比较多,我觉得可能是在公链,或者说是链的底层技术,纯技术方面的机会要比较多。虽然我也觉得场景类的机会很多,但目前所有场景类的公司所依赖的技术基础都不完善,所以可能最终做一做场景还是要回归到技术基础上来。这个问题其实我自己也没太想明白,一般来说,首先有个场景才会去想要开发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像比特币当时的开发初衷是为了进行电子转账,以太坊的开发初衷是可以去执行一些智能合约。而目前开发公链的团队一般来说都致力于开发一个更好的以太坊,想比它做得更好,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有一些场景。但可惜的是,目前还没看到哪个场景是受限于技术发展而不能发展的,唯一的像加密猫,把以太坊堵了也没法继续玩,但我觉得它也只是现象级的,并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商业应用。说到底是商业应用促进了公链发展,还是公链发展促进商业场景应用,我觉得很可能是两个交互产生作用发展。链捕手:这些应用要做到大规模商用,您觉得需要多久?田鸿飞:我觉得现在大量区块链应用不是大规模商用的问题,而在乎是不是真的有价值,除比特币之外我还没看到任何一个区块链应用有商业价值。因为没看到任何一个人做出来,至少得有人开发出一个产品,然后说因为技术限制了我的规模发展,但现在一个都没有,大家都在讲故事。链捕手:您觉得现在哪些应用可能是伪需求?田鸿飞:我们还没看到大规模的区块链应用落地,这是很重要的,所以也谈不上哪个是伪需求,只能说哪个概念是伪的,但这也是我的主观判断。现在首先还是得落地,落地了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解决了问题,如果都没落地,也不太好主观去判断真伪。大家都只能空对空地进行逻辑推理争论,没什么意思。链捕手:现在说的比较多的像防伪,很多人觉得是个伪需求,您怎么看?田鸿飞:我不是那么绝对,只能说在定义上我认为它是伪需求,因为它只是增加了一种新的防伪手段,但它也增加了防伪的成本,但没有本质上改变防伪这个问题。它增加了一个区块链登记的数据库,但仍然没有改变人为可以制造伪劣产品的现象,区块链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链捕手:那您觉得现在到底存不存在一个所谓最佳的落地场景?田鸿飞:我认为如果能解决一个电子货币的问题已经很不错了,人类社会是一个货币社会、市场经济社会,这是最根本的社会基础设施。在这个基础之上,传统互联网在设计演变过程中还缺乏两个基础设施,一个就是所谓的价值传输机制,另一个是电子身份认证的信息管理。缺乏这两个要素的互联网直接导致了互联网上的欺诈和安全问题,以及间接导致了互联网垄断平台的出现。如果互联网想要真正进入经济社会,就我所知,至少这两个问题要被解决,而区块链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链捕手:您觉得在未来个人的数字资产会占到个人总资产的大部分吗?田鸿飞:数据的资产化目前才刚刚开始,所以它肯定是会增加的,因为人在虚拟社会中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如果把数据作为一种资产,那数字资产肯定是增加。但至于说个人数据能不能资产化,障碍还是很大的。我之前做过一个演讲,对于Facebook和百度的数据隐私问题,我提出未来也许应该让数据的产生方和使用方分离。比如Google,它提供了搜索的工具,然后搜集到个人的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卖广告赚钱。现在最出名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广告变现,想尽办法利用人的数据赚钱,而不是给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当互联网巨头垄断越来越厉害,它们为了追求高增长,会不断最大力度地利用人的隐私数据来赚钱,这种时候不仅侵犯用户的隐私,也侵犯用户的利益。所以Google以前都说Don't be evil,后来改成Do the Right Thing。这时候一个好的设计也许是把用户产品部门和利用用户数据赚钱的部门独立成两个部门,甚至两个公司,或者就应该分成两个行业。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互联网巨头产生的数据只给自己用,产生数据孤岛问题,其实数据融合在一起才会更有价值。所以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大数据公司可以用大家的数据产生最大的价值,同时又避免了侵犯用户隐私。这里面就会用到区块链技术,让用户提交加密过的数据给第三方大数据公司,然后用户就可以直接对加密后的数据上进行操作变现。这样从数据的采集、控制、授权、审计等流程都在不同方面手上。链捕手:现在很多人觉得区块链给创业公司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但如果像您说的,这些互联网巨头仍然占有很大优势?田鸿飞:不是这样的。我只是提供了一种方法,但大公司这么去做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没有人会把自己分成两半,而且这仅仅限于大数据交易行业。如果牵涉到整个区块链行业,它推崇的是去中心化,而大公司做的中心化,中心化的运作方式在效率、用户体验上一定都远远高于去中心化,所以大公司没理由去做去中心化的区块连。而且用去中心化的东西来颠覆中心化的东西有些没有必要,像有人说要做一个去中心化的淘宝,解决卖假货、排名排不上去等问题,但它用去中心化的方式一定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更有想象力的是在原来中心化的时候没办法实现的场景,用去中心化可以实现,这些场景才更有意义。但大公司的宿命也是要被去中心化的,因为去中心化的思维不是弯道超车,它是改变了维度,把道路都改了。更激进的想法是一个发了Token的组织都不是公司了,很难想象腾讯说把公司解散了以后用基金会治理,大家都用Token不用股权了,这是不可能的。链捕手:大公司的宿命是被去中心化?田鸿飞:如果我们把1997年当成互联网起点,前二十年互联网已经到了巨头垄断、创新匮乏的阶段。所以我一直在宣传一个观点,去中心化不是去国家货币化、去政府化,而是去掉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垄断化和对创新的焦虑。互联网经过二十年发展,现阶段没有任何创新。我之前刷到一篇文章,说阿里和腾讯已经把中国的VC、PE边缘化了,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巨头垄断,现在垄断都扩展到了投资行业。以后基金的LP是腾讯、阿里,然后投的企业也被他们收购,对于我们早期投资也不是什么好事情,以后VC都要站队了。链捕手:您之前也会强调缺乏创新这个事情,它的根源就是巨头垄断吗?田鸿飞:我觉得是。如果要掰开来讲,比如说摩拜被收购这件事情,摩拜其实是一个挺大的创新,但它在某个阶段流量费和运营费很贵,国内的无序竞争也造成了变现困难,腾讯主导的收购将自己的战略布局想法强加给创业团队和其他投资人,我认为对创业者和投资人都不是好事情。对创业者,他会发现自己做完ABC轮最终还是被腾讯收购,那我不如直接在腾讯工作算了也能做到高管负责一块业务。毕竟很多创业者还是想打开自己的一片天空,既然没希望了,那还不如老老实实工作,这对人才也会是一种垄断。对于早期投资人,既然创业公司成长到后期都只能卖给BAT,投资人自己就变成了BAT的买手了。02、投资逻辑链捕手:您之前提到一直没有投区块链项目的原因是没有遇到优秀的人才,您对优秀的区块链人才的标准是什么?田鸿飞:优秀的人才很难定义,尤其是区块链行业,比较不一样的是,第一它基于加密学,在我们读计算机的时候这也不是一个很受重视的课程,很多计算机系毕业的人也不一定熟悉加密学,所以人才比较少;第二它的虚拟经济体系又是基于加密体系设计的,所以不懂加密技术就很难设计出产品,因为不知道技术的边界在哪,就很难定义产品的边界。同时设计一个虚拟机经济体系还要设计一些经济学上的博弈,所以总体来说遇到一个这样的人挺难的。链捕手:投资区块链项目和其他的项目在逻辑上会有什么不同吗?田鸿飞:投资区块链项目其实和看其他项目逻辑上没什么不同,但确实也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就是如果这个公司发行Token,而我们进行股权投资该怎么来做法律结构。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没有解决方案。链捕手:在您看来现在的区块链项目应该如何合理地进行估值?田鸿飞:其实互联网公司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的估值体系,只有一个公司成熟之后,才有所谓PE、PS,然后对照同行业公司进行估值。但对于创新型企业本来就没有估值体系,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笑话,有人说社会只需要一台复印机就好了,但现在人人家里都有复印机。也就是说,一种革命性的东西是很难有估值体系的,所以我们做早期投资的机构,找估值体系的一般方法就是看做这件事情需要多少钱,我们大概给一到两年的运营资金。比如说做无人驾驶,一台汽车加各种设备需要两百万,然后做自动驾驶的人也非常贵,现在无人驾驶汽车公司的起始估值都在五千万美金左右,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估值的问题,而是你做这个事情需要多少钱。区块链项目开发出来大概需要多少钱,就是最早ICO的融资额。以太坊当时大概才融了一千多万美金,人家也开发出来了,现在很多区块链公司一上来就融数亿人民币,那他们开发的东西难道比以太坊还困难吗?为什么需要那么多钱呢?我们主要还是看资金的用途,而不要看估值。链捕手:现在对区块链项目投后资金去向的追踪有一些方法吗?田鸿飞:没有。因为传统的股权投资有董事会治理,但基金会的治理却没有好的办法。所以说会不会以后需要投资人选举某些人去参与基金会的治理,或者社区的治理?很多时候因为社区是去中心化的,如果选择谁投资最多就去参与治理,也会出现代理人的问题,毕竟投的钱多并不一定就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社区治理确实是一个问题。但社区治理的水平也会随时体现在它的Token价格上,可以去骗别人,但后果是你的Token会变得一文不值。最后我相信也会有法律来监督和制裁。链捕手:那也不会一点办法都没有吧?田鸿飞:只能说很难,因为目前的虚拟经济体系不是一个闭环的经济体系,如果项目方把以太坊拿去卖了,但卖了之后他怎么花,我们无从得知,这就需要第三方审计公司了。如果是全闭环的话就很容易了,比如拿比特币买了办公设备,买家接受比特币,这样就很容易在区块链上审计。链捕手:您之前提到过希望在2018年有一个民间衍生出的自律监管,这种监管会是怎么来做的?田鸿飞:我们还是先看历史。纽约交易所1792年成立,在历史上也经过很多交易所混战,也出现过通过股票坐庄操纵市场。大概十九世纪末,所有交易所竞争的结果只剩下最大的纽约交易所。这时候它开始珍惜自己的声誉,写了一个梧桐树协议,主要是说所有券商组成一个协会,协会中有一定席位来控制纽交所。它要开始整理市场,当时也经常和一些大公司进行博弈,比如一些铁路公司,它们股民比较多,交易量比较大,有时候就想作弊,不遵守规则,纽交所就要把他们赶出去。最终博弈的结果是,交易所越来越多地承担起自己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责任。但交易所自己监管自己也会有一些问题,因为他们对内部的治理是通过内部的合伙人制进行的,如果来上交易所的公司贿赂作弊,难免会有问题。所以直到1933年美国证券法颁布之后,美国成立了SEC对交易所、公司进行管理。但在这之前,纽交所就已经推行了注册会计师制度来定期审计这些拟上所公司的账目,还要公布它们的财务数据,这些都是交易所的自律行为。再回到数字货币交易所来看,在2013年国家整顿之前国内有好多交易所,最后混战的结果只剩下OK、火币和比特币中国,三家之间也经常混战。当时他们交易的币种只有比特币或莱特币,后来很多项目发了Token,它们也不敢上,就给了云币、聚币一些机会,这几个交易所成了新发行Token主要的交易场所,这也直接导致9月4号被国家关停了。以前这些大平台很谨慎,总想变合法,现在觉得既然都是违法的了,就变得肆无忌惮,也开始上各种Token。但是现在,你会发现交易所对Token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币要填的表格内容越来越多,因为交易所们也要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所以目前会看到,第一,交易所对这些要上币的项目要求的信息越来越多;第二,他们会要求上币的公司的投资人有足够的声誉,类似传统上市的保荐人制度,还有你是不是有专业的投行服务、做市商服务,越来越像传统的上市制度,以后可能还会要求定期披露公司的运营情况等等。我觉得这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因为现在用户已经对交易所很有意见了,而且交易所有钱,在产业链上又有地位,也有保护投资人的动力,所以会对上来交易的公司有越来越详细和后续的要求。链捕手:您在区块链上的创业经历是否有让您在看区块链项目的时候更有感觉?田鸿飞:很多人采访我都说,外面看起来很热闹、很激动,但听您讲起来这事感觉很平静。这就是我和外界的区别,我还没有看到会让人激动的新玩法。从大多数人角度来说,他们一开始听到区块链或者比特币就觉得是骗子,等到和他们说的人多了,就觉得这个东西值得学习一下。一学发现这东西真好,他们就成了All in区块链的拥护者。但可能经历一个冬天之后,他们又会发现这东西也许没那么好,热情就会淡下来。我觉得现在大多数All in区块链的人还处于「觉得这东西真好」的阶段,也许过了今年,等到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对于投资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进入时间点,因为今年底可能大多数All in区块链的人就会没信心了。
申明:壹融通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我司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客服邮箱: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远望资本田鸿飞:除了比特币,我还没看到成功的区块链商业应用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远望资本田鸿飞:除了比特币,我还没看到成功的区块链商业应用》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远望资本田鸿飞:,我还没看到成功的》 精选一原标题:远望资本田鸿飞:除了我还没看到成功的商业应用田鸿飞从2012年进入,虽然在2015年时候他已经开始慢慢离开币圈,如今也有一段时间不关注区块链了,但当他回过头来发现,市场上充斥了许多错误的声音,这使得他愿意出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除了很早进入币圈,田鸿飞还有过一段的经历,这也让他在市场疯狂的上涨和下跌中都表现出格外的客观和冷静。前段时间,链捕手和他聊了聊当前的行业现状、和行业发展愿景,值得你花时间看看。采访:周莹撰文:周莹编辑:龚荃宇*转载请留言01机会判断链捕手:您之前有过一些区块链方向的创业经历,曾经做过YardPay、YardWallet和yuanchuang.me,可以详细谈谈吗?田鸿飞:对,这几年有很多公司做,但我们应该算是国内最早上线支付的,当时上了神州付游戏商城和金象大药房等几个网站,但很快我们发现,大家只是尝试着玩玩比特币支付,很快支付量就下来了,所以我们觉得用户并不喜欢拿比特币来做支付。一直到年,大部分人都认为比特币不是一种货币,而是一种资产,是用来而不是交易的。这个支付产品我们做了两三月之后就觉得没什么戏,所以后来就开始做钱包,因为如果用户把钱都存在我们这里,那这里就是银行或者说支付宝了。我们用了大概八个月时间,花了很大功夫开发出一个的手机钱包。但在钱包开发出来之后,我们发现钱包的用户仍然很少,这其实和做支付的问题是一样的,大家都是用来投资或者的,存在交易所买卖的时候更方便,没必要放在钱包,因为用户只有在支付的时候才会用到钱包,但大家又不,而且钱包没有商业模式,所以钱包也做不下去了。直到流行以后,钱包终于有了自己的场景,就是参加ICO。这个相当于你要做交易,需要把Token打给别人,所以现在我们会看到ImToken,还有我原来团队做的Kcash都发展的还不错。创业期间,我们还利用hackthon一个晚上的时间开发了版权认证和交易的网站yuanchuang.me,版权+区块链我认为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场景,现在市场大概有20多家公司在做,希望它们能够做好。链捕手:就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您觉得对于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机?田鸿飞:我觉得创业者就不要投机了,觉得自己看到了机会就去做,任何时候都是开始的好时机。我只能说对于区块链来说,很可能最近两三年会是一个比较冷的冬天,但对于创业者来说,也许就需要做两三年。坦率说,这个行业里厉害的人还没进来做,像我们这些笨一些的人就应该笨鸟先飞,所以创业者就不要去看什么时候开始动手是最好的时机了。链捕手:您觉得在目前阶段,区块链哪个方向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田鸿飞:首先我觉得找好项目就已经很难了,只要它有创新点,团队能力又强,其实我们都愿意去尝试投资。如果要说哪个领域的机会比较多,我觉得可能是在公链,或者说是链的底层技术,纯技术方面的机会要比较多。虽然我也觉得场景类的机会很多,但目前所有场景类的公司所依赖的技术基础都不完善,所以可能最终做一做场景还是要回归到技术基础上来。这个问题其实我自己也没太想明白,一般来说,首先有个场景才会去想要开发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当时的开发初衷是为了进行电子转账,的开发初衷是可以去执行一些。而目前开发公链的团队一般来说都致力于开发一个更好的以太坊,想比它做得更好,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有一些场景。但可惜的是,目前还没看到哪个场景是受限于技术发展而不能发展的,唯一的像加密猫,把以太坊堵了也没法继续玩,但我觉得它也只是现象级的,并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商业应用。说到底是商业应用促进了公链发展,还是公链发展促进商业场景应用,我觉得很可能是两个交互产生作用发展。链捕手:这些应用要做到大规模商用,您觉得需要多久?田鸿飞:我觉得现在大量不是大规模商用的问题,而在乎是不是真的有价值,除比特币之外我还没看到任何一个区块链应用有商业价值。因为没看到任何一个人做出来,至少得有人开发出一个产品,然后说因为技术限制了我的规模发展,但现在一个都没有,大家都在讲故事。链捕手:您觉得现在哪些应用可能是伪需求?田鸿飞:我们还没看到大规模的区块链应用落地,这是很重要的,所以也谈不上哪个是伪需求,只能说哪个概念是伪的,但这也是我的主观判断。现在首先还是得落地,落地了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解决了问题,如果都没落地,也不太好主观去判断真伪。大家都只能空对空地进行逻辑推理争论,没什么意思。链捕手:现在说的比较多的像防伪,很多人觉得是个伪需求,您怎么看?田鸿飞:我不是那么绝对,只能说在定义上我认为它是伪需求,因为它只是增加了一种新的防伪手段,但它也增加了防伪的成本,但没有本质上改变防伪这个问题。它增加了一个区块链登记的数据库,但仍然没有改变人为可以制造伪劣产品的现象,区块链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链捕手:那您觉得现在到底存不存在一个所谓最佳的落地场景?田鸿飞:我认为如果能解决一个电子货币的问题已经很不错了,人类社会是一个货币社会、市场经济社会,这是最根本的社会基础设施。在这个基础之上,传统互联网在设计演变过程中还缺乏两个基础设施,一个就是所谓的价值传输机制,另一个是电子身份认证的信息管理。缺乏这两个要素的互联网直接导致了互联网上的欺诈和安全问题,以及间接导致了互联网垄断平台的出现。如果互联网想要真正进入经济社会,就我所知,至少这两个问题要被解决,而区块链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链捕手:您觉得在未来个人的数字资产会占到个人的大部分吗?田鸿飞:数据的目前才刚刚开始,所以它肯定是会增加的,因为人在虚拟社会中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如果把数据作为一种资产,那数字资产肯定是增加。但至于说个人数据能不能资产化,障碍还是很大的。我之前做过一个演讲,对于Facebook和百度的数据隐私问题,我提出未来也许应该让数据的产生方和使用方分离。比如Google,它提供了搜索的工具,然后搜集到个人的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卖广告赚钱。现在最出名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广告变现,想尽办法利用人的数据赚钱,而不是给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当互联网巨头垄断越来越厉害,它们为了追求高增长,会不断最大力度地利用人的隐私数据来赚钱,这种时候不仅侵犯用户的隐私,也侵犯用户的利益。所以Google以前都说Dont be evil,后来改成Do the Right Thing。这时候一个好的设计也许是把用户产品部门和利用用户数据赚钱的部门独立成两个部门,甚至两个公司,或者就应该分成两个行业。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互联网巨头产生的数据只给自己用,产生数据孤岛问题,其实数据融合在一起才会更有价值。所以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公司可以用大家的数据产生最大的价值,同时又避免了侵犯用户隐私。这里面就会用到,让用户提交加密过的数据给第三方大数据公司,然后用户就可以直接对加密后的数据上进行操作变现。这样从数据的采集、控制、授权、审计等流程都在不同方面手上。链捕手:现在很多人觉得区块链给创业公司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但如果像您说的,这些互联网巨头仍然占有很大优势?田鸿飞:不是这样的。我只是提供了一种方法,但大公司这么去做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没有人会把自己分成两半,而且这仅仅限于大数据交易行业。如果牵涉到整个,它推崇的是去中心化,而大公司做的中心化,中心化的运作方式在效率、用户体验上一定都远远高于去中心化,所以大公司没理由去做去中心化的区块连。而且用去中心化的东西来颠覆中心化的东西有些没有必要,像有人说要做一个去中心化的淘宝,解决卖假货、排不上去等问题,但它用去中心化的方式一定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更有想象力的是在原来中心化的时候没办法实现的场景,用去中心化可以实现,这些场景才更有意义。但大公司的宿命也是要被去中心化的,因为去中心化的思维不是弯道超车,它是改变了维度,把道路都改了。更激进的想法是一个发了Token的组织都不是公司了,很难想象腾讯说把公司解散了以后用治理,大家都用Token不用股权了,这是不可能的。链捕手:大公司的宿命是被去中心化?田鸿飞:如果我们把1997年当成互联网起点,前二十年互联网已经到了巨头垄断、创新匮乏的阶段。所以我一直在宣传一个观点,去中心化不是去国家货币化、去**化,而是去掉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垄断化和对创新的焦虑。互联网经过二十年发展,现阶段没有任何创新。我之前刷到一篇文章,说阿里和腾讯已经把中国的VC、PE边缘化了,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巨头垄断,现在垄断都扩展到了投资行业。以后的LP是腾讯、阿里,然后投的企业也被他们收购,对于我们早期投资也不是什么好事情,以后VC都要站队了。链捕手:您之前也会强调缺乏创新这个事情,它的根源就是巨头垄断吗?田鸿飞:我觉得是。如果要掰开来讲,比如说摩拜被收购这件事情,摩拜其实是一个挺大的创新,但它在某个阶段流量费和运营费很贵,国内的无序竞争也造成了变现困难,腾讯主导的收购将自己的战略布局想法强加给创业团队和其他,我认为对都不是好事情。对创业者,他会发现自己做完ABC轮最终还是被腾讯收购,那我不如直接在腾讯工作算了也能做到高管负责一块业务。毕竟很多创业者还是想打开自己的一片天空,既然没希望了,那还不如老老实实工作,这对人才也会是一种垄断。对于早期投资人,既然创业公司成长到后期都只能卖给BAT,投资人自己就变成了BAT的买手了。02投资逻辑链捕手:您之前提到一直没有投的原因是没有遇到优秀的人才,您对优秀的的标准是什么?田鸿飞:优秀的人才很难定义,尤其是区块链行业,比较不一样的是,第一它基于加密学,在我们读计算机的时候这也不是一个很受重视的课程,很多计算机系毕业的人也不一定熟悉加密学,所以人才比较少;第二它的体系又是基于加密体系设计的,所以不懂加密技术就很难设计出产品,因为不知道技术的边界在哪,就很难定义产品的边界。同时设计一个虚拟机经济体系还要设计一些***上的博弈,所以总体来说遇到一个这样的人挺难的。链捕手:项目和其他的项目在逻辑上会有什么不同吗?田鸿飞:投资区块链项目其实和看其他项目逻辑上没什么不同,但确实也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就是如果这个公司发行Token,而我们进行该怎么来做法律结构。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没有解决方案。链捕手:在您看来现在的区块链项目应该如何合理地进行估值?田鸿飞:其实互联网公司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的估值体系,只有一个公司成熟之后,才有所谓PE、PS,然后对照同行业公司进行估值。但对于创新型企业本来就没有估值体系,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笑话,有人说社会只需要一台复印机就好了,但现在人人家里都有复印机。也就是说,一种革命性的东西是很难有估值体系的,所以我们做早期机构,找估值体系的一般方法就是看做这件事情需要多少钱,我们大概给一到两年的运营资金。比如说做无人驾驶,一台汽车加各种设备需要两百万,然后做自动驾驶的人也非常贵,现在无人驾驶汽车公司的起始估值都在五千万美金左右,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估值的问题,而是你做这个事情需要多少钱。出来大概需要多少钱,就是最早ICO的额。以太坊当时大概才融了一千多万美金,人家也开发出来了,现在很多一上来就融数亿人民币,那他们开发的东西难道比以太坊还困难吗?为什么需要那么多钱呢?我们主要还是看资金的用途,而不要看估值。链捕手:现在对区块链项目投后资金去向的追踪有一些方法吗?田鸿飞:没有。因为传统的股权投资有董事会治理,但基金会的治理却没有好的办法。所以说会不会以后需要投资人选举某些人去参与基金会的治理,或者社区的治理?很多时候因为社区是去中心化的,如果选择谁投资最多就去参与治理,也会出现代理人的问题,毕竟投的钱多并不一定就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社区治理确实是一个问题。但社区治理的水平也会随时体现在它的Token价格上,可以去骗别人,但后果是你的Token会变得一文不值。最后我相信也会有法律来监督和制裁。链捕手:那也不会一点办法都没有吧?田鸿飞:只能说很难,因为目前的虚拟经济体系不是一个闭环的经济体系,如果项目方把以太坊拿去卖了,但卖了之后他怎么花,我们无从得知,这就需要第三方审计公司了。如果是全闭环的话就很容易了,比如拿了办公设备,买家接受比特币,这样就很容易在区块链上审计。链捕手:您之前提到过希望在2018年有一个民间衍生出的自律监管,这种监管会是怎么来做的?田鸿飞:我们还是先看历史。纽约交易所1792年成立,在历史上也经过很多交易所混战,也出现过通过坐庄操纵市场。大概十九世纪末,所有交易所竞争的结果只剩下最大的纽约交易所。这时候它开始珍惜自己的声誉,写了一个梧桐树协议,主要是说所有券商组成一个协会,协会中有一定席位来控制纽交所。它要开始整理市场,当时也经常和一些大公司进行博弈,比如一些铁路公司,它们股民比较多,交易较大,有时候就想作弊,不遵守规则,纽交所就要把他们赶出去。最终博弈的结果是,交易所越来越多地承担起自己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责任。但交易所自己监管自己也会有一些问题,因为他们对内部的治理是通过内部的制进行的,如果来上交易所的公司贿赂作弊,难免会有问题。所以直到1933年美国证券法颁布之后,美国成立了SEC对交易所、公司进行管理。但在这之前,纽交所就已经推行了制度来定期审计这些拟上所公司的账目,还要公布它们的财务数据,这些都是交易所的自律行为。再回到来看,在2013年国家整顿之前国内有好多交易所,最后混战的结果只剩下OK、火币和,三家之间也经常混战。当时他们交易的币种只或,后来很多项目发了Token,它们也不敢上,就给了云币、聚币一些机会,这几个交易所成了新发行Token主要的交易场所,这也直接导致9月4号被国家关停了。以前这些大平台很谨慎,总想变合法,现在觉得既然都是违法的了,就变得肆无忌惮,也开始上各种Token。但是现在,你会发现交易所对Token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币要填的表格内容越来越多,因为交易所们也要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所以目前会看到,第一,交易所对这些要上币的项目要求的信息越来越多;第二,他们会要求上币的公司的投资人有足够的声誉,类似传统上市的保荐人制度,还有你是不是有专业的投行服务、做市商服务,越来越像传统的上市制度,以后可能还会要求定期披露公司的运营情况等等。我觉得这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因为现在用户已经对交易所很有意见了,而且交易所有钱,在产业链上又有地位,也有保护投资人的动力,所以会对上来交易的公司有越来越详细和后续的要求。链捕手:您在区块链上的创业经历是否有让您在看区块链项目的时候更有感觉?田鸿飞:很多人采访我都说,外面看起来很热闹、很激动,但听您讲起来这事感觉很平静。这就是我和外界的区别,我还没有看到会让人激动的新玩法。从大多数人角度来说,他们一开始听到区块链或者比特币就觉得是骗子,等到和他们说的人多了,就觉得这个东西值得学习一下。一学发现这东西真好,他们就成了All in区块链的拥护者。但可能经历一个冬天之后,他们又会发现这东西也许没那么好,热情就会淡下来。我觉得现在大多数All in区块链的人还处于「觉得这东西真好」的阶段,也许过了今年,等到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对于投资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进入时间点,因为今年底可能大多数All in区块链的人就会没信心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远望资本田鸿飞:除了比特币,我还没看到成功的区块链商业应用》 精选二如今在聊天,或饭局,你不懂区块链或者比特币,已经OUT了!已经没有共同语言,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在2017年岁末,随着徐小平老师一张号召被投企业all in区块链的微信群聊天截图流传,区块链立刻成为圈热议的一个新风口。在创投圈的高关注度,神话的号召下,传统金融,P2P,等迅速入局浪潮,区块链项目一天新增百家。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有个号称“1万亿市值社群”的500人群里聚集了一帮投资大佬和科技圈人士,比如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薛**、百合网创始人慕岩、隆领资本创始人蔡文胜、创始人帅初,也有一些怀揣着好奇心的演艺界人士汪峰、高晓松、于正、佟丽娅、秦岚、胡可、海泉、韩庚。从春节开始每天持续到夜半三点,他讨论的话题也集中于风头正劲的三个字“上。谈到区块链就涉及到块ICO(代币首次发行)例如比特币,区块链的落地场景和使用价值。币圈暴富事件:2017年6月,李笑来的PressOne项目进行ICO,在白皮书都没发布的情况下,瞬间募集到价值8200的代币;由JavaScript创始人布兰登 艾克发起的BAT ICO,火爆到众筹网站一度瘫痪。艾克本想募集的以太坊,但ICO仅仅开始24秒,就募到了。身为90后的大空翼,炒币赚了几十亿。大空翼称,他全部的本金投入只有2。2013年大二暑假,他从英国回老家,在淘宝上精打细算,组装了一台矿机,造价2万块。当时GPU的算力已挖不动比特币,他就挖一些没人挖的山寨币,如世界币和羽毛币,到暑期结束时换了约80个当时,一个4000元人民币,大空翼由此赚了1万块。在国内知名度不高的赵长鹏(英文名CZ),只用了180天时间,卖房All in 比特币,他从一名“码农”变成亿万富翁。2月7日,福布斯杂志公布了史上第一份“虚拟货币创业亿万富翁”名单,赵长鹏排富豪榜第三。赵长鹏的财富被估计大约在20亿美元左右(截至今年1月底),排名20个上榜富豪中的第三。这个名单的榜首被拉森占据,但是其身家已从巅峰时期的缩水至75亿美元。币圈大佬扑克牌及简介:,,谜一样的人物。2008年中本聪在互联网上一个讨论信息加密的邮件组中发表了一篇文章,勾画了。2009年他为该系统建立了一个开放源代码项目 (open source project),正式宣告了。目前仍然不知道他是谁中本聪也许是一群人,他们是和平主义的泄密者,他们希望挑战旧秩序,并建立更公平、平等的社会。在那里教育可以公平地自由的分配给所有人,在那儿隐私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特权。总而言之,对那些追求一个更公平的世界的人来说:我们都是中本聪。”V神,天才少年Vitalik Buterin,圈内人一般称他为V神。这个94年出生的少年,已经是当前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没有之一。他创造的以太坊,可以说是将区块链从1.0时代推进到了2.0。李笑来,,天使投资人,或许是中国币圈最知名的人物。吴忌寒,86年生,北大研究生毕业,拥有心理学和***双学位,比特大陆创始人。沈波,分布式资本合伙人,分布式资本是中国最大的的基金。沈波原先是在比特股的创始团队,同时在,投行和证券领域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BM,真名Daniel Larimer,BTS及EOS创始人,是一个崇尚自由市场的程序大神。同为天才的技术人员,BM经常被拿来和V神相比。BM打造的EOS则被称为最有可能取代以太坊地位的。达鸿飞,小蚁CEO,也是,Onchain分布科技CEO。比特币运动早期参与者,社区的活跃分子。帅初,量子链Qtum创始人兼CEO,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博士期间就从事,参与国内外众多区块链项目。Qtum目前也是第一个大型POS机制的智能合约平台,记账权利分发到全球2000个记账全节点,其未来的可拓展性比较良好,未来可以支撑起大规模的应用。韩锋,亦来云创始人,亦来云通过计算思维对互联网安全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宝二爷,原名郭宏才,著名币圈意见领袖和天使投资人。何一,人称“币圈一姐”,联合创始人,具有令人惊叹的履历。她曾是人气很高的旅游卫视主持人,后加入国内三大交易所之一的OKCoin。她用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将OKCoin的市场份额拉升至国内60%。在短暂的离开之后,一姐在2017年8月强势加入币安。暴走恭亲王。,多年IT和金融的从业背景,翻译和撰写过大量相关资料,著有一书。老猫,硬币资本联合创始人,现为Bigone交易所的CEO。巴比特作者。洋洋,“洋洋访谈”创始人,郭宏才妻子。赵长鹏,币安创始人兼CEO,币安是一个专注的交易平台。用户体验最好的交易平台之一,安全、便捷的区块链资产兑换服务,聚合全球优质区块链资产,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周硕基,FBG资本创始合伙人,p2phf合伙人徐明星,OKCoin创始人,前豆丁网CTO。火星人,区块链项目红烧肉(HSR)创始人。RogerVer,,比特币天使投资人。李林,火币创始人,连续创业者,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2013年创办了。他带领团队将火币发展成为了全球领先的平台。吕旭军,万维链的CEO,前通(Factom)联合创始人兼CTO,旭军带领的设计并主导开发,核心团队由来自中美两国具有多年底层平台和经验的资深工程师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团队中有多名密码学博士,专门负责数学算法,密码学应用的设计及论证工作。团队于2016年底初步完成了跨链交易及隐私保护的理论论证,及交易隐私保护的原型开发。谈国鹏,巴比特专栏作家,比特宝创始人,最早比特币支付的探索者。黄连金,华为专家。初夏虎,元界CEO,元界基金会**。资深的数字货币玩家,也是资深的区块链行业专家。长铗,巴比特创始人,比原链创始人。李启威,,莱比特矿池CEO。朱嘉伟,火币的首席运营官,在入职火币前,他曾就职于Oracle,拥有丰富的公司管理经验和数据分析实践经验。在凯捷咨询任职期间,他担任众多项目的负责人,服务过腾讯、搜狐、去哪儿网、凤凰网、华润集团等几十家知名企业。何斌,imToken创始人,imToken为。杜均,金色财经创始人,金色财经是集行业新闻、资讯、行情、数据、百科、社区等一站式服务平台。赵东,Dfund创始人,原墨迹天气联合创始人,著名。赵国峰,创始人,Rfund创始人,火币韩国CEO薛**,,2017月6日,薛老和李笑来吃了一次饭后发了微博“终于找到财富自由之路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强势进入币圈,一时间话题不断。潘国力,币趋势创始人,2015年创办了币趋势,这个品牌主要是用数据来分析整个或者叫做。黄天威,比特时代创始人兼CEO,历任腾讯产品经理,范特西副总裁,优越首席战略官。江卓尔,创始人。孙宇晨,(TRX)创始人,马云门徒,1990年生,美国常青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北京大学学士。申屠青春,银链科技创始人兼CEO,银链科技主要是应用平台的开发。巨蟹,BTS理事会成员,巴比特专栏作者。高原飞燕,邻萌宝创始人。刘洋,BitKan CEO,前。点付大头,千方基金创始人,投资过小蚁,赚4000倍的男人。黄敏强,公信宝创始人兼CEO,黄敏强是公信宝数据交易所核心开发者、资深产品经理,原浙大网新互联网技术副总、汉鼎宇佑CTO、汉鼎宇佑金服总经理,在数据交换、领域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陈刚,ETCWin创始人之一,ETCWin是一个以(ETC)为基础所,采用ETC作为基础数字货币来交易其他电子加密货币及基本事情。周朝辉,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天地》杂志社社长,中国狗狗币协会副会长。段新星,比原链创始人,比原链(Bytom)是一种多样性比特资产的互协议,运行在比原链上的不同类型资产(收益权、非、、数字货币等)可以通过该协议进行交换、对赌和基于智能合约的复杂**互操作。大空翼,深圳著名区块链,千倍项目专业户。身价数亿。,马勒戈币创始人,于2005年获得了SMU的粒子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在CERN工作时参与了希格斯粒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曾是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该公司曾在纽约证交所上市,在此之前,李丰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移动平台的第一个总经理,也是阿里巴巴另一个业务部门的总经理。寒江雪,“每日币读”创始人。超人哥,Suppoman Udemy,英国人,在YouTube开设了加密货币投资建议课程。订阅者高达13万人。小黑哥,区块链评论专家,小黑哥评论过的币,涨幅都很惊人。天地人和,熟脸老头,所有会场都会去,所以就成了人人都知道的”熟脸老头”。梭哈老头,原为“挟尸议价”事件的主角,因表情夸张,被币圈网民恶搞,成为“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的“梭哈精神”的代表人物。郎咸平,著名***家,因曾发表 “你送我比特币,我不会要的。”的言论被嘲笑。窃格瓦拉,网红,曾因盗窃电动车上电视节目,以“以打工是不会打工的,这辈子都不会打工的”的言论出名。被币圈网民用以调侃幻想通过炒币一夜暴富者。编后语:有人声称比特币是新时代的货币,是“人类已知金钱的终结”。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专为因特网上的无缝交易所造,在世界**还没有的时候存在于各国之间,并使得各国都觉得挺平等的!在疏通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打破国际交易上美元等一些法币的统治地位,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易真正的达到无界,我可以很轻易的用比特币买到德国的文化产品,或者是德国的汽车!这才是比特币可能成功的核心特性。现在其实没几个人懂这个,也许连国家也看不清,世界需要一种统一的货币!这是的唯一理由!,几乎所有的技术在比特币之前都已经有了,但是在比特币之前,没有人觉得它能用,所以说技术的第一个成功的应用,从某种程度讲,说比特币是第一个区块链并无不妥。要是想要了解术的,比特币确实是绕不开的一个东西。1.比特币原创的核心技术。在发明之前,世界上并不存在区块链这个东西。2.之后,很多人参考的,使用类似的技术实现各种应用,这类技术统称区块链技术。用的各种链即为区块链。比特币具有有3大突出优势:1.去中心化,将铸币权下放给个人,人人都可以生产;2.总量一定,是通货紧缩的货币(类似);3.匿名并且即时交易,24小时全年无休。你只看到了一帆风顺,一路飙升了翻了20倍,突破一币十万。但是你没看到2016年,世界最大交易所Bitfinex的12万空,多少人被杠杆逼得跳楼自杀?你没看到2015年,后,多少爱好者们在深夜在家里默默吃煮挂面。你没看到2014年,贴吧老哥顶着巨大压力卖房48万炒币,苦撑5个月,最终割肉18万惨痛离场。你没看到2013年,12月份比特币高歌猛进,而因为一纸禁令暴跌40%的一片哀嚎?假如你2013年入了比特币,99.99%的概率都没撑到2017年就已经在“深夜被痛苦折磨得无法入睡了”。来源:链爱财经(ID:caifulist)整理自每日币读,3点钟无眠区块链,新浪微博等每一次点赞都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专注于服务金融新媒体、财经探索、政策解读及传播行业真相,讨论金融行业需求痛点项目对接,合作共赢按住二维码识别关注把握前沿金融资讯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更多金融圈资讯!《远望资本田鸿飞:除了比特币,我还没看到成功的区块链商业应用》 精选三摘要:文:米小路Ada青桥主编:高原区块链世界风云变幻,媒体报道铺天盖地,但人们往往难以窥见暗流背后之物。《艾问人物》推出《艾问区块链人物》系列,关注那些最靠近漩涡中心的人物,那些隐匿于市却眼光凌厉的人物。文:米小路 Ada 青桥
主编:高原区块链世界风云变幻,媒体报道铺天盖地,但人们往往难以窥见暗流背后之物。《艾问人物》推出《艾问区块链人物》系列,关注那些最靠近漩涡中心的人物,那些隐匿于市却眼光凌厉的人物。今日艾诚对话几位,应采访对象要求均用匿名,但问真相,无问名姓。在阅读之前,《艾问人物》请你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区块链真的是一场颠覆革命吗?●什么样的人才能在鸡飞狗跳的市场里赚钱?●你愿意信仰粉吗?●区块链上应该投什么样的项目?区块链真的是一场颠覆革命吗?区块链就是分布式记帐账本。举个例子:比如咱们合伙开公司,艾诚是董事长,我是财务。董事长有支出,我就记帐,没事儿就捞一笔,我肥了,可你们挣的钱都被我捞走了。后来董事长说,这种记账方式不行,为了保证公开透明,每个人都要记帐。但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艾董事长今天打车出去,租车费80元,我记成70,另一个人耳朵不太好使,记成68。一周以后,我们同步账本,但发现每个人记的都不太一样后来董事长又发话了:咱这个账别这么记,每一次记账,所有人都用账本记,每10分钟就同步一次,把记得不对的人干掉。对于记对的人,董事长说:只要你们的记账没有错,一个月之内没被开除,就奖励10个币。奖励这个币可以是,区块链技术就是记帐的行为过程。记账的人越多,账本就越难篡改。其实,就是去中心化的连接人与各种物体的信任机制,反映的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将交易成本降到几乎为零。“尽管如今环节很薄弱,但3年后,将会有新的财富机会。而未来的世界,终将是扁平化的世界。艾诚:数字货币可能一文不值吗?币圈大佬:不可能,五千万人的信仰可能一文不值吗?艾诚:但,它可能不跟法币挂钩。币圈大佬:一般而言,除了比特币、以太坊等以外,大部分数字货币不跟法币挂钩。但是,因为有对应,它依然有法币价值。艾诚:可以有多大?币圈大佬:数字货币交易市场不分国界。中国市场,把它翻译成token后,就直接成英股了。原来一个只有14亿人看的市场,只有2亿的开户数。我们直接把它放在一个全球的、不被割裂市场里,基数可以放大5倍。什么人能在鸡飞狗跳的市场里赚钱?“以前的区块链是一帮土鳖在里面玩儿。今天的区块链里是一群精英,团队成员都是正儿八经的耶鲁、哥大、哈佛毕业的人。”这是个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不休市、无国界。2014年之前的比特币、以太坊几乎无人所知。2017年初,瑞波币才2、3分钱。而2017年下半年爆火以来,虚拟世界市场朝晖夕阴,一夜暴富与一夜倾家荡产的故事轮番上演。要想不被割韭菜,技术是基本,运气很重要,认知也很重要。艾诚:我认识一个投资人,本来做传统的VC挺好。后来聊天,我挖出了他的真正动力,因为他错过了某个东西,亏了很多,咽不下这口气,天天听着别人翻百倍的故事,睡不着觉。不把亏的钱挣回来就不睡。币圈大佬:那他麻烦了。可能挣不回来。艾诚:什么样的人能挣回来?币圈大佬:第一种就是技术极客,手里持币但他就是不卖。那种在2012年买现在没卖的人,我认识好几个。我们基本上都卖了,但就有那么几个人不卖。币圈大佬:第二种就是那种记性不太好的“老人”。比如,一个朋友听说某币涨了好几十倍,他抠抠搜搜半天,又打电话问老婆,又查账才发现自己买了好几千万个。买的时候几分钱一个,现在两一个。艾诚:除了技术极客和记性不好的“老人”,还有第三种人吗?币圈大佬:第三种就是认知。2014年年初,股票蒸蒸日上,我心高气傲地坐在那儿,觉得做交易所挺好的,我觉得除了比特币,其它都是山寨货币。当时有一个小孩,十几岁,跑到我办公室,带了一个翻译,跟我讲了一堆。如果我当初英语好一点,能听懂他讲什么,现在可能就持有好多好多以太坊了。当时翻译说他们要在区块链上面做一个智能合约,但翻译不出来这个词,我就错过了。2014年这位被我打发走的男孩就是“维塔利克·布特林”。?是否要做虚拟世界的信仰粉??虚拟货币的世界是个无边无际的蛮荒之原,投机者肆意生长,而散户分分钟被割韭菜,有的币终能长成参天大树,有的币却注定侏儒,炒币是否应该做信仰粉?会像炒房地产吗?艾诚:现实和虚拟世界是两个世界。币圈大佬:对我们来说,现实世界才是个虚拟世界。我现在已经完全不做游戏了。艾诚:太牛掰了,先锋。币圈大佬:我一点都不想当先锋。先锋和先烈就一字之差。艾诚:这圈子里,人内心其实很复杂。你挣了钱,你就在想,我到底挣的是谁的钱。你亏了钱,就在想我的钱亏给谁了。它不像做实业,你挣了,可以理直气壮。亏了,还自我反省一下,你还知道我该干嘛,因为它的脚是踩在地上的。你怎么看?币圈大佬:长远来看,就像房地产。每个人买了房子一直在涨,都认为现实世界的房子只会赚,但实际上也会有人亏钱卖。赚钱和亏钱都是钱,那共识和信仰也是钱。艾诚:你说信仰。讲实话,这个圈子里大家都拿折扣、拿份额,开盘的目的是赚钱。像zipper开盘就翻20倍,还有BNT。这是什么信仰,不都是抛吗?币圈大佬:都是韭菜。我赚的就是别人亏的。所以我们不卖,不赚别人钱。等着,价值实现的时候再卖。艾诚:什么时候价值实现?币圈大佬:分几种情况,目前最常见的是权益币,第二种是权力的币。比如zipper能够在全球的支付上能解决手续费的问题后,它就有价值了。艾诚:整个是多少?币圈大佬:五千亿。比起房地产上市企业的盘子,区块链还是一个婴儿。我认为5年是安全的,甚至5年以后。它已经有应用场景,本身就有价值。艾诚:能赚多少?币圈大佬:我们从来不关注到底你赚多少法币,五千万、一个亿、三个亿,没意思。我们只在乎有多少。艾诚:区块链的信仰粉是什么?币圈大佬:区块链的信仰粉都觉得比特币有意思,它可以成为基本的储备货币或者成为数字黄金,它是一种避产。真正的信仰粉在乎的是它的应用场景。而它涨了多少倍,是一群投机者的狂欢。区块链还有它的应用价值、艺术价值、金融价值,只是我们现在还处于前期阶段。?区块链里应该投什么样的项目??币圈大佬的答案是交易所和。“对于基础链,要么投,要么有实力自己做。”“投一个项目,要看团队。最考验的是这个团队对区块链的认知。”按照访问和管理权限划分,可以将公有链、和,公有链又分为公有基础链和垂直公有链。如果将基础链理解为操作系统,今天的操作系统在PC端只有两个:Windows、Mark,手机端是Android、IOS。而在未来的世界里,上百条公有链可能都是共存的。如今的瑞波币作为垂直链,聚焦于交易、支付。号称涨了几十万倍的IOTA,则专注于做的供应链。以太坊提供各种模块让用户来搭建应用,大而全,什么都想做。艾诚:投什么区块链项目比较好?币圈大佬:第一,将来可以多投点交易所。因为不管别人发了多少Token ,最后都是要到交易所进行交易。期货是火币网跟OKcion一起做的。区块链里面就这两个公司值钱。一个最大的媒体集团,一个最大的交易所集团。第二,公有链一定要投,宁愿投错,不要错过。公有链就是底层链、基础链,像以太坊、比特币这样的链。其次还有INK(墨链)这种,它属于量子链。艾诚:以及IOST这些。这样的项目一旦涨起来,可能万倍级的。作为投资人怎么去投公有链?币圈大佬:投一个项目,要看团队。最主要的是看他们对区块链三五年之后的认知是怎么样的。因为今天的太烂,根本不足以搞什么平行世界,都是扯淡。投资本来就是零和博弈的游戏也是一样。Facebook曾公开称不接受广告,但却在投资区块链,2018年1月,扎克伯格才表露了对加密货币的兴趣。投资人常将此称为反向操作。就像巴菲特说:“我最后悔的生意就是把中石油、中石化股票抛早了。”但他说完这个话之后,中石化股票还在涨,他也仍在抛售。在主体的70%都是散户的市场上,专业投资人眼光可能更犀利,“的消息,是好的消息。利多、利好的消息反而不好,因为大家要卸货了。”而究竟对自己是,则更需要投资者的经验与决断。艾问区块链人物(微信ID:iaskmedia)想说:《艾问人物》是基于现在这个历史阶段来发问,不基于任何干扰社会秩序的态度。技术更迭的时代潮流席卷而来,所有人都跃跃欲试,如果你也在寻寻觅觅,那么我们将迎面而上,助你穿透狼烟弥漫,厘清时代脉络。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阅读量:000《远望资本田鸿飞:除了比特币,我还没看到成功的区块链商业应用》 精选四最近,一个“ 3 点钟无眠”(以下简称 3 点无眠群)在投资圈内火了!根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红杉资本沈南鹏、360 董事长周鸿祎、天使投资人蔡文胜、薛**等投资圈大佬都在这个群里,甚至还有高晓松、佟丽娅、林允儿、韩庚等明星。这个 2 月 11 日创立的微信群,不到一天就达到 500 人数上限。春节期间,据说这个群里的总额达到百万。不过这不是明星和大佬们入群的主要动机,甚至这个群里禁止发布炒币和 ICO 等信息。群里的人们主要针对进行学习。▲图片来源:Blockchain technology 书中截图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的定义,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计算模式的颠覆式创新,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引起一场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如今,随着较巅峰时“腰斩”一半,以及中国等国家的严格监管,“虚拟货币”的热潮开始退散。但作为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未来有望在金融、供应链管理、制造业、物联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群内曾 7 天发红包过百万“ 3 点钟无眠区块链群”最初由玉红在 2 月 11 日创立,玉红此前是 360 游戏的主要负责人,现在是 SEEUQYGAME 创始人,后者曾推出了大型网络游戏《基本世界》。由于最初建群时是凌晨三点,故将其命名为 3 点钟无眠区块链群。▲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图文无关)在这个被称为区块链第一干货群的微信群里,有红杉资本沈南鹏、360 董事长周鸿祎、天使投资人蔡文胜、薛**、分布式资本合伙人沈波,甚至还有高晓松、佟丽娅、林允儿、韩庚等明星。薛**、李笑来、陈伟星、帅初等是区块链的最早参与者。薛**投资了量子链、比原链、墨链 。李笑来是国内最早、的人。陈伟星也拥有自己的基金,并投资了火币、币安、Tron 等项目。帅初是量子链的创始人。有意思的是,入群的人中受到最为热烈欢迎的不是行业大佬,而是影视明星佟丽娅。据称,佟丽娅被拉入群后,欢迎其加入的消息就多达上百条。佟丽娅表示,自己还是区块链的初学者,希望多学习,并附上了一个 8000 元的大红包。这个群内一些不活跃的人会被踢走,比如韩庚、一号媒婆创始人慕岩、美图 CEO 吴欣鸿等。留在群里的人经常进行激烈的“互怼”讨论,也有一些新成员求知若渴,快速吸收着区块链的新鲜知识。2 月 24 日,群内的陈伟星和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围绕区块链进行了一场“互怼”。事情的起因是,朱啸虎在朋友圈转发一条关于区块链的文章,并表示不要拉他进各种 3 点钟群,有些风口宁愿错过,有些钱宁愿不赚,否则晚节不保。这种说法立马引起了陈伟星的反驳。陈伟星反问,股权投资的割韭菜方法比币圈高级吗?整个区块链行业的泡沫有全球高吗?朱啸虎则回应称,ICO 这种考验人性的模式从来没有成功。不谈炒币,只聊区块链玉红和最早入群的行业大佬薛**、陈伟星等共同在群里立下了规矩:严禁在群里发布、ICO 等方面的消息。因此,群里聊的话题主要是。郭宏才是币圈的知名人物,他不懂什么区块链技术,却通过炒币摇身一变成为了土豪。他因为在群里说了一句“我反正就是来赚钱的,空聊技术真没啥意思 …… 区块链最大的应用就是炒币”,第二次被踢出群。被踢之后后,郭宏才心里不服气,在另一个群里生闷气,“他们一直不说赚钱,都太虚了。”▲图片来源:TED 视频截图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中国一直走在监管的前列。去年 9 月,中国全面禁止了境内业务。这项监管也对带来了冲击。今年 2 月 5 日,人民日报再发文章谈论“炒币”,认为各国应加强协同监管,防止引发。人民日报称,近段时间,各类以区块链、数字资产、虚拟货币为主题的会议、交流活动层出不穷,“炒币”“变相 ICO ”等热潮也是此起彼伏。一些人加入到“炒币大军”中,希望通过短期投机来获得丰厚回报。由于可以超越国界线,各国应当加强协同监管,防止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正是:虚拟货币炒上天,骤起骤落险连环。击鼓传花吹大泡,亟须监管布云端。广阔根据工信部白皮书,于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学者在 2008 年发表的奠基性论文《比特币 : 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狭义来讲 ,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 ,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目前,区块链技术被很多大型机构称为是彻底改变业务乃至机构运作方式的重大突破性技术。▲图片来源:工信部白皮书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使得“去中心化”得到低成本实现。当我们发送电子邮件时,对方接收到的其实是 email 的副本,这使得信息可以得到迅速的传播。但是这样的做法却不能复制到金融等领域的应用上来。比如当你向对方支付 100 元钱时,不能够将自己手上的 100 元货币复制粘贴给对方。因此在当今社会,涉及到现金、有价证券、知识产权、专利、碳排放配额等交易时,必须借助一个庞大的中心机构(银行、等)解决信任的问题,这会增加交易成本、拖缓交易速度。比如我们能在一分钟之内发送电子邮件,但是在同城的转账也许会花上几天时间。将资金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都需要支付高昂的手续费。▲图片来源:TED 演讲截图加拿大唐 · 泰普史考特认为,区块链技术会改变世界、建立信任的科技变得简明易懂。他表示,区块链技术的普及使得我们今后可能不再需要强大的中心机构,作为信用媒介。这就是下一代的互联网,将有可能改变我们的金钱、贸易、**和社会。▲唐 · 泰普史考特的 TED 演讲2 月 26 日,《人民日报》经济周刊发出整版区块链专题报道,包含《三问区块链(经济热点)》、《抓住区块链这个机遇》、《做数字经济领跑者》三篇文章,积极肯定了区块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呼吁相关部门及时**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提到区块链,很多人就把它与在一起,不少人甚至把区块链等同为比特币。其实,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一种呈现方式,但区块链并不等同于比特币。区块链是和基础架构,而比特币是区块链的成功应用,但并不意味着区块链只能应用上。?能解决金融、公益、监管、打假等很多领域的痛点难点,但有不少适用条件。以支付领域为例,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境金融机构间的对账、、结算的成本较高,涉及很多手工流程,不仅导致用户端和金融机构后台业务端等产生高昂的费用,也使得小额支付业务难以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及争议解决的成本,显著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效率。目前,我国的区块链技术在商品打假、银行间对账等领域都已经有了现实应用。比如,为解决金融机构间对账成本高的问题,2016 年 8 月,联合上海华瑞银行推出机构间对账平台,这也是国内首个在生产环境中运行的银行业联盟链应用场景。在商品打假方面,将区块链技术用在了正品溯源上。目前,已有部分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海淘商品比如奶粉,用支付宝扫一扫,就能知道是不是正品。跟此前商家自录入商品信息不同的是,区块链是让多位 ‘ 记账师 ’ 公正、独立、不可抵赖地完成记账。《远望资本田鸿飞:除了比特币,我还没看到成功的区块链商业应用》 精选五今日有PingWest报道称,金色财经创始人杜均是区块链世界的庄家,并揭秘了其背后布局。对此,杜均公开回应称,一不小心就完成了皮裤哥上头条的梦想,而且还是在“”期间。但这样被“缺席审判”,真的是让我诚惶诚恐。据PingWest报道称,自2013年与李林等人一起创办“火币网”起,杜均渐次在“币圈”里建立起了自己的产业链。杜均虽然已经从火币网离职,但是仍持有4.22%的股份,同时还担任着该公司的。此外,火币网也是金色财经的股东。杜均、火币网和金色财经之间为交叉持股关系,在公司层面是典型的利益关联方。文章称,杜均一手投资ICO,一手用金色财经帮这些项目摇旗呐喊,身兼运动员和啦啦队两个角色,各不耽误。以下为杜均回应:大家好,我是今天舆论头条的“庄家”-杜均。睡醒一觉起来,发现自己被媒体赋予了这么大的影响力,一不小心就完成了皮裤哥上头条的梦想,而且还是在“两会”期间。但这样被“缺席审判”,真的是让我诚惶诚恐。进入媒体圈1年多,有一句话感受非常深,就是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不过,媒体的实名就是尽可能的让大家接近真相。所以希望今后自己能在接受采访后再上头条,而不是被“缺席审判”。本来觉得一些事情不用我过多解释,圈内人也都能明辨。但现在存在一个问题,从我的感觉来看,现在还是有两个圈子的存在,很多媒体还是卡在两个圈子的中间,没有一个沟通的桥梁让大家能够更全面的了解整个区块链行业。我作为行业最早期的从业者,和行业的媒体的创办者,我很乐意帮助大家更深入到行业中,并提供平台帮助大家多了解、多认知,而不是根据网络资料去臆测。欢迎大家多来金色财经做客,大家会发现我不仅不是一个庄家,还是一个可爱的宝宝。杜均以下为pingwest品玩《庄家杜均》前三段内容摘录:解密超级庄家杜均身兼承销商、证券媒体以及坐市商三大角色于一身,并且亲历亲为的“超级庄家”,收割了谁的野心、贪欲和财富?谁又将收割他们?作者:范俊杰01 现身如果不是(crypto-currency )的概念一夜之间炙手可热,“币圈”的庄家们可能还在过着闷声发大财的逍遥日子。但现在这种平衡被打破了。最近一年,和替代性加密货币的价格暴涨,各种版本的神话在网络上流传。2017年9月,中国的监管机构下令禁止境内的ICO(首次代币发行,是把使用权和加密货币合二为一,来为开发、维护、交换相关产品或者服务的项目进融资的方式。来源:维基百科)交易,并陆续屏蔽境外ICO交易平台的域名。这非但未能消灭“圈外人”的入场热情,反而激发了公众的窥探欲,更引发了传统界的焦虑和参与。2018年除夕,一系列名为“三点钟无眠区块链”的微信群横空出世,在各种里呼风唤雨的,是薛**、徐小平、蔡文胜和王峰这样的传统天使风险投资人。大佬们坐而论道,谈和,号召人们关注区块链,拥抱。无独有偶的是,他们在微信群里的每一次“私密分享”,都会成为广为流传的微信朋友圈素材和媒体报道的来源,更是把“”的热情推向高潮。甚至区块链之外的互联网产业都被戏称为“古典互联网”,现有的也被调侃为“古典互联”。传统互联网的苍天死了,区块链的黄天立了。有意思的是,这些突然闯入的“前古典投资大佬”表现出对区块链异乎寻常的兴趣,却绝口不谈其它加密代币,或者干脆直接与“炒币的”划清界限。但微信群里的信徒们和所有关注他们言论的看客们,几乎无一不试图从他们的言论和态度中,寻找、坐实并放大币的交易价值。也并没有真正清楚这些大佬们炒不炒币,持有多少币,赚了多少钱。这些群里也有一些几乎从不发言,但闷声发财的人,他们不求虚名,他们比活跃的新晋领袖们,赚到了更多的钱。他们是区块链加密货币交易世界的庄家。2017年底,一个名为IOST(Internet of Service Token)的区块链项目正在筹划ICO,募资数额巨大。在ICO之前的私募阶段,该团队宣传称其背后的有真格基金、红杉中国和险峰长青等知名风投机构。阵容可谓豪华。随即有媒体发现,“IOST”项目团队与真格基金投资的“多拉打印”团队在人员上高度重合,质疑项目是”多拉打印”的融资马甲,猜测IOST只是一个“”(即背后没有真正运营的项目支撑,单纯以为目的吸引人们认购)项目。此事后来不了了之,但一个叫“杜均”的名字浮出水面——“IOST”是由火币网旗下Huobi Labs孵化的项目。火币网是其主要投资方,也是联合首发的交易所,而杜均是火币网的联合创始人、独立。除火币网和真格基金之外,“IOST”和另一个项目“DATA”的共同投资方还有一家叫“节点资本”的机构,该机构专注区块链领域投资,杜均也是节点资本的创始合伙人。与此同时,“IOST”在一家区块链垂直媒体——“金色财经”上,曾被积极推荐,而“金色财经”的实际控制人,又是杜均。利益交叉复杂,线索却再清晰不过。从项目孵化开始,到登陆交易所公开流通,再到垂直媒体的配合炒作,一场ICO的每一个环节,杜均都深涉其中。PingWest品玩发现,自2013年与李林等人一起创办“火币网”起,杜均渐次在“币圈”里建立起了自己的产业链,时至今日,他已然坐拥、垂直行业媒体和数字货币交易所三大核心资源。而这三大资源平台,恰恰又是一场ICO最依赖的部分,也是各种和暗箱操作的温床。如果以作比,杜均是一个身兼承销商、证券媒体以及坐市商三大角色于一体的“超级庄家”。数字货币和各类代币虽脱胎于“去中心化”的美好愿景,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被大量“中心化”的机构垄断资源,项目发行“空气币”涉嫌欺诈融资、私募代投和操纵币价的乱象盛行,已经发展到不能忽视的程度。“超级庄家”杜均和他背后的产业链,可谓是展示当下整个数字货币交易市场坐庄手法的一个样本案例。02 杜均其人杜均,重庆开县人,1986年出生。媒体鲜有关于杜均的报道,零星的信息大多来自2017年9月之前他集中接受的一些媒体专访。但这些足以让我们了解到他的发迹史:杜均有很强的赚钱意识,这源于他的成长经历。杜均父亲在其幼年做生意经常赔钱,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得“赚钱”从那时开始便成了他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初中期间,杜均接触到了刚刚在中国兴起的互联网。他曾靠打游戏卖装备、建站赚广告费谋生,是早年间国内互联网野蛮生长时**育的无数个人站长之一。以此为契机,杜均接触到了与实体经济截然不同的虚拟经济;他没有完成大专学业就毅然辍学北上,一度沦在餐厅打工。但凭借常年混迹互联网圈积累的经验和圈子,杜均成功进入知名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创立的康盛创想,在旗下Discuz!担任产品设计相关职务。康盛创想于2010年被腾讯全资收购,只有高中文凭的杜均得以进入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工作。据说,杜均私下曾跟人宣称,自己22岁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却是事实:杜均年轻时确实靠倒卖域名掘到了第。在频繁触网的那段时间,杜均知道了“蔡文胜”这个名字,后者倒卖域名发家致富的经历深深地刺激了他。他依样画瓢,不停买入有升值潜力的域名,等其升值后卖出。多处关于杜均的报道中都提到,他在团购领域“千团大战”时靠囤积带有“团”字的域名发了一笔不小的财。在一篇由杜均自述构成的报道中,他罗列了自己在2006年到2013年之前每一年的域名买卖情况,每一笔交易的投入和回报都有详细记录。这时候,比域名更刺激的“比特币”出现在他眼前。2013年下半年,杜均从腾讯辞职,与李林等人联合创立数字货币交易所——火币网。昔日的领导戴志康则成了火币网的天使投资人。后来的事实告诉我们,这绝对是一次回报极高的投资。杜均的职务是火币网首席营销官(CMO)。火币网在2013年底上线,立即打出了“免交易手续费”的旗号,狠狠戳中当时交易所收取交易费的软肋。再加上杜均在站长时期积累的运营经验,平台很快一跃而起。只不过,等到火币网发展壮大、杜均退出直接管理隐居幕后时,它随即连同国内几大交易所重新开始收取手续费,甚至开始向项目收取巨额的ICO“上币费”,这些都是后话了。但无论如何,周鸿祎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将“免费”逻辑发扬光大,杜均是这一方**在币圈的早期践行者。这时,他的人生高潮刚刚开始。现在看来,他的确对低买高卖有着很好的感觉,先是域名,后来是数字货币,两者都是极具潜力的和炒作素材。其实杜均并不算是站在大潮最前沿的那个人。当他开始倒卖域名,跟当时的个人站长们打成一片时,蔡文胜早已靠此起家,还被人称作“个人网站教父”;他接触到虽然比行内大多数人早,可也不过是2013年左右的事情,很难确定他对加密货币和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有什么积累和信仰;当他辞职参与创办火币网时,距离交易额一度占到80%、圈内人戏称为“马桶盖”的Mt. Gox上线已过去了好几年,国内市场也诞生了“比特币中国”这样的交易所先驱。但他有着比别人更强的行动力,以及赚钱的欲望。火币网上线一年多之后,杜均退出火币网管理层,创办了媒体“金色财经”,又顺势募集了自己的基金”节点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色财经和节点资本相当于火币网的衍生产品,三者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整个ICO链条的网络。随着这张网络的铺开,杜均个人在圈内的影响力也日益强大。当他再次低调亮相时,已然身兼“节点资本创始合伙人”、“金色财经创始人”和“火币合创始人”三个头衔。在很多没有参与过传统的“币圈人”眼里,杜均这是在“布局产业链上下游”,但倘若以金融市场的角度看待数字货币交易,他的角色简直不可思议。金融产品,各类数字货币在交易所内和场外的币币买卖已经构成事实上的类证券交易行为。而杜均所谓的“产业布局”,实际上相当于将券商、交易所和媒体,由一人或者同一利益方全权掌握。三个市场角色之间没有任何隔离和第三方监督,同时又因为数字货币没有被承认为法定货币,或不适用于现有金融监管条例,这使得杜均和他的“产业布局”,在操纵项目ICO全程,以及“上市”后的币价走势上,简直轻而易举。事实上杜均的确也这么做了。03 超级庄家相信很多人都曾看到过下面这张图:在这副所谓的“币圈大佬扑克牌”中,杜均被排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不必说与中本聪、Vitalik Buterin或是笑来相比,杜均在圈内稍有名望的大佬中也排不上号。他的人物介绍是:“金色财经创始人”。这其实不符合金色财经这家媒体在币圈的影响力,也不符合杜均的江湖地位。金色财经是币圈最早、也是流量最大的“媒体”之一。除了针对国内读者的中文站,另有英文、韩文、日文和俄文分站,分别面向最热门的几个国家:中国、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和俄罗斯。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币圈发生的一切——币价行情、最新消息、知识普及和观点评论等等。当然,其中还掺杂着大量区块链项目的推广软文,以及各类ICO的促销广告。币圈人对金色财经褒贬不一。有人视其为币圈的风向标,“金色财经说什么就是什么”;有人则怒斥它经常对外放捕风捉影的消息,操纵币价。但多数人都承认一点,金色财经在币圈有着很大影响力,是这个圈子里少有的掷地有声的大媒体之一。众所周知,无论是传统的证券市场还是市场,新闻媒体都是买卖双方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在缺位的币圈,消息左右币价的能力更加强大。但证券市场有着充分的监管限制和,这是各类ICO项目和数字货币交易所不具备的。既然数字货币不适用于现有的证券法律法规,那么作为“币圈证券媒体”而存在的金色财经无论发布什么信息,其内容倾向如何,理论上也都不受制约。根据天眼查披露的企业工商信息,杜均为金色财经背后的企业主体“北京财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最大单一,持股52.27%,为实际控制人。《远望资本田鸿飞:除了比特币,我还没看到成功的区块链商业应用》 精选六新浪科技 采写|王上 编辑|周峰“凌晨一两点,家人都睡了,只有我两眼放光,不知疲倦地刷着微信,群里一条条的信息蹦出来应接不暇,春节几天假期每天晚上都是这样。” “3点钟无眠区块链群”(以下简称“3点钟群”)里的成鸣(化名)如是说道。成鸣是SEEU QYGAME 的创始人玉红(前360游戏的主要负责人)拉他进群的,“当时玉红拉了他所有资源进来,有区块的,互联网圈和投资圈的,还有一些明星,也有媒体人。到了微信群的500人上限后,群主就开始清理成员,最后留在这个群里的都是有些知名度的。”目前,3点群里有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 、隆领/美图董事长蔡文胜、**基金创始人薛**、快的打车创始人/泛城资本创始人陈伟星、天使投资人李笑来等投资人;也有Qtum量子链创始人帅初、Arcblock创始人冒志鸿等这样的者;还有高晓松、汪峰、佟丽娅、韩庚等娱乐明星。春节假期,群内的“红包流水”也跟着成员的知名度成正比。据媒体报道,2018年的第一个长假,群里的红包总金额过百万。然后,有关区块链的讨论泥石流一般席卷了春节期间的互联网领域,而且迅速裂变了甚至成百上千个“3点钟”分叉群。在微信群里讨论区块链的初衷看似无意,但群外的人也跟着群内不时流传出的讨论一同亢奋、焦虑、激动、疑惑……到如今,正月十五都过完了,有关区块链的讨论还没结束。支持区块链还是反对ICO?“3点钟群”的群规只准讨论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内容,并设定轮值群主每天主持设定话题。但跑题到收益回报率上的言论也偶有出现。群员之间为此时常互撕,群内外的口水战也是此起披伏。典型的例子是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公开喊出的反对。他在朋友圈转发了雕爷的一篇文章《来,喝了这碗区块链解毒汤》,并表示“不要拉我进各种3点钟群。有些风口宁愿错过,有些钱宁愿不赚,大家晚节保重”。这惹怒了3点钟群里的陈伟星,进而开始和朱啸虎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隔空“互怼”,到底是谁在“割韭菜”一度成为二人争辩的焦点。朱啸虎的不屑在他的一发“地图炮”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骗子横行的地方要想出淤泥而不染是很难的,只能敬而远之”。这又引来了蔡文胜“参战”:“以太坊算第一个ICO(首次币发行)的区块链项目,也是成功的项目,万向当时投资50万美金得到50万以太币,回报1000倍,这个能说是骗子吗?”于是,讨论中技术和商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让原本不关心区块链的局外人在美妙新世界和一夜暴富的展望间迷乱了双眼,只能感慨“除了计算机还要懂哲学”的高门槛,调侃一下“麻将才是最早的区块链项目”了。被高估的老技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常常被称赞能 “颠覆世界”。这项技术能够将加密数据分散成为区块,按照时间顺序叠加生成永久保存数据的记录链(去中心化)。这条记录链通过“民主化”的“投票决策”(共识算法),确保链上的数据不被篡改(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公式算法、不可篡改构成了区块链的核心特点。被设计成为不需要中央银行的比特币,其币值暴涨也被认为是的外在体现。作为目前为止区块链技术最成功的应用,到2016年,创造了160%的惊人涨幅;2017年元旦后,/枚,到12月时一度达到接近/枚的纪录高位,部分平台报价甚至突破20000美元。而伴随着的飙涨,衍生出一种新的模式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发行),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根据数据统计,仅2017年上半年国内ICO累计就达26.16,但90%项目都不靠谱,有相当一部分人打着虚拟货币名义进行诈骗。这也引发监管部门的注意,并在2017年9月**政策封杀ICO,并关停。此番监管直接导致了格重挫。数据显示,比特币价格一度跌幅近30%,但短期下挫后,比特币又开始了上涨之旅。在政策之后,ICO看起来消沉数月,实际上,在暗地里以“出口转内销”或花样变形的方式暗度陈仓,面向对象仍然是众多国内散户。在专业人士看来,的根基并不牢固:“比特币没有货币职能,本身没有价值”,某国际财团资深风险管理顾问陈思进向新浪科技表示。他认为,市场可能把区块链高大上化了,区块链是多个技术演进后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雏形。归根结底“这项技术其实并不神秘,10年前就有了,只是通过比特币传播开了。”陈思进表示,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不能与代币或ICO混为一谈。区块链技术也不仅仅能用在比特币等代币上。美好的区块链愿景和久远的规模化未来同在“3点钟群”里的帅初对区块链和ICO混为一谈有些无奈。他向新浪科技表示:“行业需要去教育或者说需要去引导,让大家花更多的心思在底层技术区块链上面。”帅初在中科院读博士期间就对区块链技术着了迷,博士最后一年退学创办Qtum量子链。如此冒险,帅初的考虑是“目前区块链还处于初级的早期阶段,相对于全球而言,中国整个这个领域还是比较落后的。而区块链本身,还是有很多应用领域的。”帅初眼里的区块链应用决定了它在需要中心化存档、认证、审核信息的机构,以及需要验证大量数据的技术领域具有想象空间。比特币在诞生之初,已经在暗网中成为了涉及毒品、暴力等非法交易的通货。这也验证了区块链技术在上述领域的可行性。举例来说,依赖大量真实行为数据评判的体系,就有可能在运用区块链技术后,不再需要中心化的征信中心。股票、期货等交易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提升合约签订的智能化和可靠性,实现自主交易。在物联网领域,数据可以通过区块链分散存储和调取,设备控制也无需依赖单一的中心计算机,网络的效率和稳定性能够大幅提升——以此为基础,自动化生产的规模甚至有可能从目前的工厂范围扩大到整个供应链。帅初相信,区块链未来在其他领域肯定也会遍地开花。但除了在加密货币领域出现了规模化应用之外,区块链在其他领域的进展还都处于原型阶段。他坦言:“落地是需要时间的,互联网的发展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现在整个技术确实还不够成熟,需要更多的实践。 ”和帅初这样的从业者不同,同时拥有计算机和金融背景的陈思进对于区块链的态度是绝对悲观,原因来自于目前计算机技术所触碰到的天花板。2008年,中本聪为了避免,给设定了上限。由于来自于对一组符合特定规律的数字的计算,每产生一个新的比特币,链上每一个区块里的数据库都要同步更新核验。因此,比特币的“产量”越高,计算就越耗费时间,越需要高算力的计算机。这也是陈思进能在游戏、物联网领域得到大规模运用的原因:运用规模越大,越消耗时间、金钱和电力。不巧的是摩尔定律已经放缓,“当下电脑的技术不可能实现。只能说前景无限美好,但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至少在量子计算机发明普及之前,不会有很大的普及的落地应用场景。”陈思进表示。300%的利润一号媒婆App的CEO、百合网联合创始人慕岩对区块链不是特别悲观,但他也认为,区块链技术起码要有20年的发展,才有可能看到一些场景落地。他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直接指出,“进到3点钟群里面讨论的绝大部分人的动机其实就是圈钱,真正想用区块链技术来改变世界的人是少数”。慕岩曾多次在3点钟群与陈伟星争辩,在他看来,陈伟星已经疯了,很多人也都跟着一起疯了。他对于陈伟星为什么突然在群里开怼感觉莫名其妙,因为“陈伟星怼的并不是事实,而且我们俩私下都有过相关话题的交流”。但回过头来,慕岩表示能理解,因为“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在他眼里,“群里有些人就是奔着财富去的,并且还想拉更多人入局,简直丧失了良心。”因为和陈伟星争执,慕岩当天被轮值群主踢出了“3点钟群”,后来再也没有加入过。发觉币圈人有多疯狂是在去年8月,慕岩当时为第二次创业寻求融资。谈了将近30个投资人后,他才拿到2500万元的Pre-A轮融资。融资的艰辛让他开始关注ICO。8月的一天,他被几个币圈的大佬拉进一个群,发布发了一份白皮书,然后迅速筹集到了3000万元额度的资金。只不过与外界报道的不同,筹集时间不是5分钟,而是30秒。“30秒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根本没有人仔细看你的白皮书,甚至连看都没看。我瞬间就感觉到这个事情不太对。”慕岩在跟新浪科技描述时仍然觉得不可思议,紧接着,国家**了ICO政策,慕岩也退回了打款人的钱,这个ICO项目也宣告失败。事后慕岩反思,区块链技术是有前景,但现在需要冷静,因为这就是泡沫时期,“我经历过年互联网泡沫的创业期,现在和那时候太像了,基础设施还没完善,用户认知还没建立,至少三五年后才是多数应用类项目最佳启动时间,现在启动的很可能是先烈。”“我以前也认为要一直干着才能抓住机会,后来才领悟到,等待的勇气比创业的勇气更难更需要智慧。”慕岩说道:“先去掉贪婪,去掉借机快速发个大财的贪心,冷冷静静,踏踏实实的研究和开发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慢慢来,奔着10-20年坚持做下去。”陈思进也担心,“现在不管币圈还是链圈,大多数人谈区块链,都在讲信仰,讲哲学,一旦只讲信仰和哲学,实际上,也就剩下信仰了。一旦它开始骗钱,那它就成了邪教。”到底该拥抱什么?区块链的热议也引起了高层的注意。2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整版文章《三问区块链》,指出区块链技术目前还不太成熟,要警惕概念炒作,特别要区分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呼吁ICO 实际控制人必须为集资行为承担责任。互联网行业政策研究专家、白鹿智库创始人罗彪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ICO涉及到非法融资行为,因此,中国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相信在未来也不会放开。但是,区块链是技术不一样,ICO和区块链不是一回事。”暂时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相关法律,但是***下发过一些关于区块链技术的指导意见。白鹿智库分析指出,总体来看,中央和地方对区块链持支持鼓励态度,但对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虚拟货币则持严监管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全民区块链的热潮中,罕见等头部公司参与其中。在正在召开的两会上,记者们抓住机会向科技企业的代表委员们询问。从马化腾、李彦宏,到姚劲波,无一例外地认为性技术。只不过马化腾认为很高,李彦宏认为技术还在早期,姚劲波期望发币之外区块链能有真正的好业务出现。唯一不同的是周鸿祎,在他看来,除了比特币,还没看到什么非用区块链不可的场景。除此之外,他似乎还看到了比特币“崩盘”的真正风险:“比特币有账本不可篡改的特点,但也有遭受网络攻击的隐患,比如当有人掌握了51%的算力,或者未来量子计算破解了“挖矿”的哈希算法,对区块链技术都是一个挑战。”有趣的是,在“3点钟群”的不眠夜中,周鸿祎也曾经露过一脸。在几场分享之间,一直“潜水”的他突然冒出来说了一句:“我怎么感觉自己犹如白痴呢?在和哲学家、**家、***家、历史学家对话……”《远望资本田鸿飞:除了比特币,我还没看到成功的区块链商业应用》 精选七“凌晨一两点,家人都睡了,只有我两眼放光,不知疲倦地刷着微信,群里一条条的信息蹦出来应接不暇,春节几天假期每天晚上都是这样。” “3点钟无眠区块链群”(以下简称“3点钟群”)里的成鸣(化名)如是说道。成鸣是SEEUQYGAME 的创始人玉红(前360游戏的主要负责人)拉他进群的,“当时玉红拉了他所有资源进来,有区块链圈的,互联网圈和投资圈的,还有一些明星,也有媒体人。到了微信群的500人上限后,群主就开始清理成员,最后留在这个群里的都是有些知名度的。”目前,3点群里有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 、隆领投资创始人/美图董事长蔡文胜、**基金创始人薛**、快的打车创始人/泛城资本创始人陈伟星、天使投资人李笑来等投资人;也有Qtum量子链创始人帅初、Arcblock创始人冒志鸿等这样的区块链从业者;还有高晓松、汪峰、佟丽娅、韩庚等娱乐明星。春节假期,群内的“红包流水”也跟着成员的知名度成正比。据媒体报道,2018年的第一个长假,群里的红包总金额过百万。然后,有关区块链的讨论泥石流一般席卷了春节期间的互联网领域,而且迅速裂变了甚至成百上千个“3点钟”分叉群。在微信群里讨论区块链的初衷看似无意,但群外的人也跟着群内不时流传出的讨论一同亢奋、焦虑、激动、疑惑……到如今,正月十五都过完了,有关区块链的讨论还没结束。支持区块链还是反对ICO?“3点钟群”的群规只准讨论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钱包坏了拿什么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