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怎样的融资结构才会更有利于防控防控地方金融风险险

连平:2017年经济金融形势八大预判_第一财经
连平:2017年经济金融形势八大预判
第一财经APP连平 23:21
2017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多,逆全球化潮流涌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物价水平温和上涨,通胀水平续上台阶。房地产市场抑泡沫主题明确,开发投资面临压力。人民币汇率贬中趋稳,波动幅度扩大。信贷保持平稳增长,货币供给呈现新变化。政策基调以&稳&为主,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财政政策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世界经济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明显,美联储步入加息轨道。美国核心CPI已经高于2%,失业率已经持续低于5%,基本实现充分就业,满足美联储加息通道条件,2017年可能多次加息。自2014年末以来加息预期已经持续抬高美元指数,广义实际美元指数与联邦基金利率之间的差距已经显著拉开,美元指数上涨空间逐渐缩小,2017年下半年不排除美元指数阶段性回调的可能。特朗普新政完全落实的难度很大,但有助于提升经济信心,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2017年经济增长2.5%。
欧洲经济格局重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在难民危机、债务问题、地缘政治、黑天鹅事件等共同作用下,欧洲地区之间不平衡状况加重,国家间利益取向和政策目标分化加剧,经济格局正在经历重构,2017年经济增速可能降至1.6%。物价缓慢回升是负利率政策刺激和全球物价上涨共同推动下才出现的,难以反映经济的回暖。欧央行将继续采用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汇率低位震荡。
刺激政策效果有限,日本经济低速增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疲弱的经济需要出台更多宽松政策,但美联储加息的外部环境下进一步放宽政策措施会引发诸多风险,并且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甚微。推出财政刺激计划,再次推迟上调消费税,也仅能维持0.6%左右的低增速。人口老龄化、政府高额债务、要素资源匮乏等结构性问题和地缘政治问题继续困扰日本经济增长前景。
新兴市场经济体整体温和复苏,受到的外部冲击压力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原油价格回升,资源依赖型新兴国家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部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中产阶级比重提升带动消费增长。资源依赖型国家经济好转,制造业依赖型国家保持较快增速。新兴国家受到的外部冲击压力可能加大,不排除部分中小新兴市场国家出现资金加速外流引发金融风险。
2017年世界经济可能增长3.1%,但存在以下三方面不确定性。一是特朗普实施新政尤其是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可能带来不确定性,不但关系着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和中美经济关系,也对世界经济带来深远影响。二是民粹主义和难民危机导致经济环境恶化,欧洲经济一体化倒退,有引发金融风险和政治风险的可能。三是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资金流出压力加剧,外债和杠杆率较高的中小经济体将承受更大压力,面临更大风险。
二、我国经济稳中求进,投资消费平稳运行
出口缓慢回升至低速增长。出口景气指标普遍回升,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和RECP谈判为出口创造增长空间,出口增速为1%左右低速增长。贸易结构升级,出口地域转型升级,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如果贸易保护主义增强,不排除出口继续负增长的可能。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进口量平稳增长,进口增速小幅上升至3%左右。贸易顺差约5200亿美元。
一快一稳一降,投资运行总体趋稳。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落实关键年,大量计划项目有望获得批复并加快落地。目前PPP项目库金额合计已有16万亿,2017年将超过20万亿,落实情况有望好转。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达到17%左右,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初以来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工业产品价格回升,企业利润改善。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有助于制造业扩大生产、增加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长3%左右,逐渐触底企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放缓至2%左右。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可能达到8%。
消费平稳运行,助推经济中高速增长。未来将逐步消除制约养老、教育、体育等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旅游、文化等领域有效供给,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都有提升,文体娱乐、旅游等消费意愿较为强烈,信息技术发展促进消费增长。房地产销售回落逐渐影响后续消费,家具、家电、建材等消费可能放缓。汽车保有量已经很大,加之优惠政策促进2016年汽车类提前消费,难以避免2017年汽车类消费增速再次跌入个位数增长。2017年消费可能增长10.2%左右,物价水平整体上行对消费名义增速起到抬升作用。
2017年四个因素可能影响我国经济平稳增长。一是特朗普新政对中国经济带来不确定性,预计会就汇率和贸易问题向中国施压;二是在美联储继续加息背景下,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可能引发潜在风险;三是民间投资虽然趋稳小升,但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四是房地产市场降温对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
2017年经济增速可能达到6.5%左右,经济运行前高后稳。如果外需环境恶化,汇率贬值幅度加大,房地产销售和开发投资增速显著下降,民间投资继续下行,增速可能滑入6.5%以下;如果外需环境改善,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民间投资回升,经济增速将高于6.5%。全年经济增速前高后稳。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能力依然较好,重要的是增长质量的提升。在&十三五&期间保证年均经济增长6.5%的基础上,应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经济梯度转移,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增强发掘新人口红利的能力,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重点。
三、物价总体温和上涨,通胀水平续上台阶
PPI延续上涨趋势,部分产品涨幅较大。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带来工业产业上游的输入价格上涨,出现PPIRM同比涨幅超过PPI涨幅的情况。去产能力度加大,刺激相关行业的产品价格上涨。楼市政策逐渐收紧,债券市场也出现震荡,不排除一定数量的闲置资金流入部分供求关系偏紧的工业品和消费品领域,部分产品价格存在阶段性飙升的可能。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难以显著提振工业需求,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不会支撑PPI长时期高涨,2017年下半年涨势走弱。
CPI温和上升,通胀水平整体上台阶。工业领域产品价格加速上涨逐渐传导至消费端,带动核心CPI持续上涨,形成物价上行周期。宏观经济缓中趋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需求增长有限,经济运行状况难以支撑物价明显高涨,PPI对CPI的传导作用减弱,整体通胀压力不会太大。猪肉价格下行周期逐渐结束,2017年二季度可能回升,但猪周期现象逐步淡化,猪肉价格再次上涨的幅度有限。非食品价格有所上涨,工业生产消费品价格涨势明显,原油类相关消费品价格上升,服务类价格平稳上涨,居住类价格涨幅较小。
PPI呈前高后稳特点,CPI涨幅高点可能在年中。2017年PPI翘尾因素为2012年以来首次回正,全年平均值4.56%左右,比2016年高出7.1%。预计2017年PPI同比涨幅上升至5.5%左右,上半年PPI呈上涨态势,随着涨幅扩大到一定程度,以及翘尾因素减弱,下半年涨势有所放缓。2017年CPI翘尾因素比2016年微升,全年走势呈波浪形状,高点出现在1月和5、6月。预计2017年CPI平均同比涨幅上升至2.5%左右,年中受到夏季天气影响推升蔬菜价格,叠加猪肉价格上升和翘尾因素上升的作用,CPI涨幅可能迎来年内高点,部分月份涨幅或突破3%。
四、房地产市场抑泡沫,开发投资明显回落
抑泡沫主题明确,去库存任务同行。决策层&抑泡沫、控房价、防风险&的态度坚决,预计房价涨幅居前的城市仍有可能加码调控,并且这种&紧&的格局至少在2017年上半年不会发生改变。调控目的为&稳&而非&降&,不会达到房价持续下跌的程度,未来政策仍有相机抉择空间。去库存效果初显但并不显著,这一任务仍需继续推进,预计未来高库存压力的城市将维持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房价保持增长,涨幅有所放缓。城市房价分化是现阶段我国楼市发展的一大基本特征,这种高度分化的格局还将持续存在。预计2017年房价整体依然会增长,涨幅放缓。被限购的核心城市将有一段时间处于量缩价稳的状态,但蛰伏调整后房价仍有上涨空间;历史增长稳健、前期涨幅相对温和的城市及核心城市周边区域将承接需求外溢,有量价上涨的潜力;产业基础薄弱、由资金炒作导致房价冲高的城市可能出现降价;经济欠发达、不靠近核心城市圈亦无旅游养老等特色的三四线城市将面临一个缓慢的去库存过程。
开发投资面临压力,增速或缓慢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趋于下行、缓慢回落,全年增速约2%左右。负面影响来自于房企资金来源的减少和需求端意愿的减弱两个方面,而积极影响则主要来自于土地市场方面。预计供地较少的热点城市将落实加大推地的计划,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和金额占比进一步提升,土地拍卖&三高&现象有所缓解,全国土地购置面积降幅收窄。
五、国际收支逆差收窄,人民币汇率贬中趋稳
2017年国际收支逆差规模可能会有所缩小。货物贸易顺差约5200亿美元。出境旅游热加之贬值预期下个人购汇需求强烈,服务贸易逆差或将扩大至2700亿美元左右。2017年经常账户顺差约2500亿美元,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可能达2%左右,保持在合理区间。对外直接投资净输出加快,预计2017年直接投资逆差进一步扩大至1300亿美元左右。外资外撤趋于减弱,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非直接投资逆差有望逐步收窄。预计2017年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3700亿美元左右。国际收支逆差1200亿美元左右,逆差规模有所缩小。
外汇供求不平衡状况将有所改善,资本流动各项数据趋稳。受人民币仍贬值预期影响,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局面难以扭转,但企业正常运营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结汇规模进一步萎缩空间不大,投机性购汇需求仍被抑制。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后,海外官方机构增持人民币资产需求稳步上升,加之我国放松境内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外资流入管理,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改善外汇市场供求。预计全年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2300亿美元左右。考虑到央行调控对外汇占款的影响,预计2017年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2.5万亿元左右。
2017年人民币汇率贬中趋稳,波动幅度扩大。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人民币贬值的外部压力依然较大。中国经济增长可能继续放缓,市场主体全球资产配置需求、避险需求和套利需求依然较强,人民币仍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特朗普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力度可能不及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对美元指数的推动作用趋于减弱。监管层针对外汇和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仍将持续发挥作用,人民币贬值幅度基本可控。未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进一步增强。从各国经济基本面来看,相较于其他货币对美元的跌幅,人民币的下跌相对温和,人民币汇率指数有望基本稳定。
六、信贷保持平稳增长,货币供给方式呈现新变化
2017年信贷增速保持平稳。2016年,信贷数据受地方债务置换的影响较大,实际信贷增速较快。2016年全年地方政府已发行债券6.04万亿,其中置换发行为4.89万亿,进而实际信贷增长很大程度已突破17万亿,增速在17%之上。2017年信贷仍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金融支持力量。但信贷增长也存在负面因素。国内楼市的调控,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必然难以维持2016年的高增速;防控金融风险工作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的风险偏好和投放冲动。全年社会融资规模19.3万亿元左右,其中新增信贷约13.5万亿。
直接融资规模稳步扩大,股权融资持续推进。截至2016年11月,直接融资占比为23.9%,与2015年末的情况基本持平。预计2017年直接融资规模会稳步增大,尤其是股权融资仍将保持较高增速,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占比将继续上升。未来企业债融资增速将逐渐趋稳,地方政府债券和资产支持类债券将持续增加。尽管受市场景气程度影响较大,但在企业去杠杆的背景下,股权融资在2017年很可能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
货币供给呈现新变化,M2目标特征弱化。M2增速逐渐与金融机构扩表增速出现分歧,M2增速较金融机构扩表平均低2~3个百分点,这表明当前我国货币供给正在出现一些新变化,可能使得M2增速很大程度上无法直观地反映出当前经济的实际状况,进而大大降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目标意义和使用效果。M2增速与实体经济实际流动性存在一定程度的脱钩,全年M2增速应该保持在12%左右,但这并不代表整个市场流动性规模增速下降。
七、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双率可能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更加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2017年,经济运行仍有下行压力、信用风险依然不小、美国已进入加息周期和特朗普就职后的政策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不小影响,进而货币政策将更加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保持稳健中性,为经济进一步企稳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济增速、物价指数等多项指标进入相应区间后,可能出现货币政策适度向紧微调的需求。
当下加息条件尚未成熟,存准率下调面临一些制约。尽管2017年可能会存在一些货币政策向紧调整的需求,但目前来看短期内加息条件尚未成熟,维持基准利率稳定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泡沫的范围明显扩大,与此同时就业稳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息窗口才会打开。存准率虽存调整空间,考虑到债务置换背景下实际信贷增速较快,造成流动性趋紧更多地可能是结构性和高杠杆的问题,加之从抑泡沫、防通胀、控风险和稳汇率的角度,降准亦不合时宜。预计2017年全年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维持不变,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在2.5%~3.5%之间,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相对稳定。
八、积极财政政策将提高效率,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财政政策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性。适当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支持基建项目建设的同时,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结构转型关键领域和促进消费发展重点领域,进一步出台助推经济结构转型的重大项目。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大把钱花不出去的现象,机关事业单位活期账户上存款持续大幅增加,现已超过20万亿元;大量资金并未得到有效使用,因此需要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继续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适当降低工商业增值税税率,对部分新兴产业、转型升级较好的企业定向提供税费优惠。降费的空间比较大,比如继续降低社会保障费用,清理兼并名目繁杂的收费项目,减轻企业负担。短期来看,减税降费将直接减少财政收入,但从中长期来看,能够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提升经营效益,扩大征税基础,有助于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
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推广PPP模式。在全面实施营改增的基础上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资源税、环保税、消费税等税制改革,在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的同时提升税收制度对经济结构转型的杠杆作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持续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推广实施PPP模式,推进已入库的PPP项目尽快落地。财政赤字率保持在3%,考虑到经济保持6.5%左右的增长,能够相应带来2.3万亿元左右的财政赤字额,增加的赤字额度主要用于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减收。(连平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微信公众号
编辑:孙维维
还没有账号地方融资“地图”更加清晰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地方融资“地图”更加清晰  央行首度公布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   地方融资“地图”更加清晰   本报记者 陈果静
  2月20日,央行公布了2013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这是央行首次公布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此前,人们能够看到的地方融资的公开数据只有各地的信贷状况。   数据显示,2013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排行前三的地区分别为广东、北京、江苏,融资规模分别为1.3826万亿元、1.2556万亿元和1.2070万亿元。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指出,与人民币贷款相比,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能更全面地反映当地实体经济从整个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支持。建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有利于加大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支持,还有利于加强区域金融风险的监测。   地区金融透明度增强   近年来,我国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贷款表现出明显替代效应。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发布给了我们一个地方融资的‘地图’,不同地区的融资状况更加清晰。”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这一数据能够增加地区金融的透明度。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每月、每季或每年)和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即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全面反映一定时期内金融体系对某一地区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和内涵与全国社会融资规模一致,即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主要由信贷融资、“表外融资”、直接融资和小额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4部分组成。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1月15日曾在发布会上表示,央行2012年起已经建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制度,并将择机发布。至于为何选择这一时点发布,央行调查统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质量和时效性明显提高,汇总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全国数据间的误差率一直稳定在0.2%左右,比2011年下降1.6个百分点,明显低于汇总的地区GDP数据与全国GDP的误差水平,已基本符合统计数据发布的条件。   区域不平衡状况改善   从数据来看,东部地区的社会融资规模要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别为9.04万亿元、3.40万亿元和3.79万亿元,分别比2011年多1.39万亿元、1.10万亿元和1.29万亿元。其中,去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为广东、北京、江苏和山东。连平认为,东部地区的社会融资规模与其经济发展的状况是相匹配的,由于金融市场相对活跃,东部地区的社会融资规模也较高。北京由于是各大银行总部的聚集地,融资市场面向全国,资金流向较广,因此融资规模也不低。   东部地区融资规模仍然较大,但融资的区域不平衡状况已有了明显改善。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别占同期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总额的52.2%、19.6%和21.9%;东部地区占比比2011年下降6.4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占比分别比2011年上升2.0个和2.7个百分点。此外,融资的集中度也在持续下降。2013年我国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最多的前6个地区融资额合计占全国的37.9%,融资集中度比2012年下降1.5个百分点,比2011年下降6.2个百分点。   “区域不平衡状况的改善,显示出中西部地区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也是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效果的显现。”连平认为,这有利于中东西部地区经济实现相对均衡的发展。   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一,不同地区的融资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中、西部地区融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直接融资占比较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直接融资更加依赖信用状况和财务状况,这体现出东部的金融市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市场与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2013年,中、西部地区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其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分别为51.8%和54.6%,比东部地区分别高2.4个和5.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直接融资(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和境内股票融资合计)占其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13.5%,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高1.5个和3.0个百分点。   利于防范区域金融风险   在央行公布的数据中,地区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规模也一目了然。2013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该地区融资规模比重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上海(46.4%)、西藏(45%)、黑龙江(44.9%)、贵州(42.2%)和云南(42.8%)。其中,信托贷款在其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排前五位的分别是西藏、黑龙江、云南、青海和江西。   监测表外业务和地方政府融资规模也是央行发布这一数据的用意之一。央行调统司相关负责人指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包括了各类融资工具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监测分析,能够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例如,有的地区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比例较高、增速较快,可能需监测其蕴含的金融风险;有的地区与政府有关的融资增长较快,该地区政府债务风险可能需加以关注等。   连平认为,除了北京、上海等面向全国、资金流向较广的融资市场,其他地区都能从其融资规模看出该地区的融资结构,同时据此分析地区潜在的金融风险。对于地方债务的增速,宗良认为,央行公布的数据中对此并没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数据,但综合来看,对于地区融资规模大、增速快的地区,也应重视其潜在风险。   除了能够监测区域性风险,央行调统司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差异仍然较大。建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有利于利用不同融资工具,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还有利于全面反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加大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满足不同地区多样化投融资需求,从金融视角寻找缩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策略。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央行对防控金融风险采取哪些措施_百度知道
央行对防控金融风险采取哪些措施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好,央行为防控金融风险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在总量适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资本流动的变化,合理安排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当水平,合理引导货币市场利率。灵活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促进经济和价格总水平稳定。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起来,并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发挥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的逆周期调节功能。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扎实推进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贷款投放节奏和结构,切实到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有效信贷投入。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改造等。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三、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强风险定价能力,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推动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创新。顺应市场需求,稳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品种和范围。进一步做好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工作,做好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和监管工作,探索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继续推进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交易。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四、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优化融资结构,继续鼓励金融创新,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稳妥地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大型商业银行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快发方式转型。扎实推进中国农业银行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统筹考虑政策性金融总体发展,坚持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深化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稳步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五、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对民间借贷、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风险状况,从全局的、系统的、长期的视角处理好信贷合理增长和银行贷款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做好风险提示和防范工作。防范跨行业、跨市场风险,防范非正规金融及其他相关领域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既要防止金融风险蔓延,也要防止出现道德风险,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你的私人投资教练
主营:金融、智能投顾服务、保险、大数据分析、个人家庭1对1投资服务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日10:50&&&&&&&&
柳立&&&&&&&&来源:金融时报
  苑德军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EMBA客座教授,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经济研究中心金融与投资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恩必特经济论坛”核心成员,中国银河证券公司前高级经济学家。长期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银行业改革发展、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金融研究》、《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600余篇,撰写专著、主编金融工具书及高校教材等共26部,多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当前,我国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减速下行压力增大,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给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和比率上升,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和信托、低信用等级债券等金融产品的违约风险加大,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金融风险上升趋势明显。日前,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经济研究中心金融与投资研究所联席所长苑德军就我国金融风险及其防范的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认为,能否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既关系到稳增长,更关系到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安全,是事关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全局的重大问题。
  金融风险的现实表现
  记者:针对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的运行现状,您认为目前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苑德军:一是经济转型要求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产能过剩是阻碍我国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也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策源地。化解过剩产能,必然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仅产能过剩行业所属企业的销售受阻会造成贷款违约,且这些企业被并购重组或关停淘汰后,贷款损失会更大。“长三角”地区大量钢贸企业因钢铁产能过剩资金链断裂,导致多家银行不良资产比率猛增,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二是经济减速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带来的金融风险。受经济减速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销售或出口受阻,业绩大幅下滑,加之其融资难、融资贵导致流动性不足,财务成本过高,抗风险能力下降,现金流无法覆盖贷款本息而出现贷款违约。这种情况在客户结构以中小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商业银行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是房地产融资风险。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整个中国经济被房地产所绑架。房地产投资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土地出让金收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源源不断的金融资源,也大量流向房地产行业。商业银行有20%以上的贷款投向了房地产,信托等“影子银行”一类机构的融资,也主要给了开发商。由于房地产投资收益率高,银行理财资金的配置,也有相当部分通过对接信托产品和券商资管产品,间接向房企融资。尽管地方政府推出了各种“救市”措施,“认贷不认房”、降息等对楼市有力的货币政策措施也以实施,但楼市并未回暖。相关机构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环比价格和交易量依旧“双跌”。而房价回落导致住房抵押价值下降会使银行遭受违约甚至“断供”风险,同时会造成开发商销售停滞,资金链断裂形成贷款损失。
  四是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就举债规模看,地方政府性债务尚处可控区间内,但也要看到,一些地区政府性债务增长过快,债务负担过重,已经远远超过了财政承受能力,蕴含着较大的债务风险。这一点在县级政府融资平台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现有1万多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其中县级平台超过七成。这类平台大多数是“小财政、大城建”,财政收入少,增幅低,平台举债规模大大超过地方财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且平台资产结构也不合理,资产价值高估,盈利水平低,变现能力弱。从经济的宏观层面看,经济减速和房价下行带动的地价下降,将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进而削弱其偿债能力。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和运用看,非信贷债务比重上升、融资成本过高、债务借新还旧以及举债资金的期限错配、投资低效等,都会带来债务总量累积和债务违约的风险。不久前国务院发布的“43号文”明确指出中央政府不对地方政府债务兜底,强化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责任,也对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是“影子银行”的风险。近年来,“影子银行”融资的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银行信贷规模增速,其在拓宽经济主体融资渠道、为正规金融提供必要补充、活跃金融交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影子银行”具有的高杠杆率、期限错配、高融资成本等特点,也使其融资活动带有很大的风险。“影子银行”的资金,大多进入了收益率高的房地产、矿业开发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这些领域已经发生或将继续发生的变化,放大了“影子银行”的融资风险。一些信托公司的信托计划到期后无法兑付,潜在的违约信托项目也在增加。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违规高利放贷,以及超高利率的民间融资和民间非法集资,也是局部金融风险生成的重要动因。
  六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经过三年多的快速发展,已进入风险集中暴露期。由于借贷客户来自于网上,P2P平台无法对客户做较深入的贷前调查,因而与商业银行、小贷公司的线下见面审批贷款相比,存在更大的风险,再加上经济下行引发小微企业经营业绩下滑,不良贷款攀升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据《华夏时报》披露的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P2P平台的平均坏账率大体在5%左右,某些平台甚至达到10%以上。由于尚处监管盲区,P2P平台愈演愈烈的跑路事件,也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风险点。
  金融风险的主要特征
  记者:有专家认为,当前金融风险的突出特点是“点多面广、相互影响、相互传染”,您怎么看?
  苑德军:金融机构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经济组织,金融业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行业。对单个金融机构来说,金融风险和经营活动相伴相随。对整个金融系统来说,金融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表现为金融风险的共性。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宏观经济、金融背景下,金融风险具有不同的特征,即表现为金融风险的个性。
  我国金融风险的现实特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金融风险点多发,金融风险分布领域广泛。在融资方式单一、银行信贷于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情况下,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银行贷款的违约风险。而在融资结构日益丰富、融资渠道多样化的今天,金融风险的生成途径也变得很复杂,即表现为间接融资风险与直接融资风险并存、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同在、传统金融风险与新兴金融风险共生。金融风险生成机制多元,金融风险防控难度亦相应加大。
  第二,产能过剩是引致金融风险的长期性因素。化解产能过剩涉及体制变革、增长模式转换、经济主体行为矫正等诸多因素,因而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产能过剩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也决定了化解产能过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三,金融风险的外部性更加突出。外部性是经济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指经济主体的行动和决策使他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伴随金融总量的迅速扩张和金融结构的不断深化,金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加显著,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和企业运行、对公众经济利益的消极影响,亦即负的外部性也更加突出。
  防控金融风险的对策
  记者: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669亿元,连续12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也创下4年来的新高。您认为未来不良资产的发展趋势如何?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防范和化解目前存在的金融风险?
  苑德军: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认为“部分经济风险显现”,强调要“强化风险防控”,而金融风险是经济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还会呈现出温和增长趋势,金融风险也会逐步在行业上下游之间、不同经营规模的企业之间和地区之间蔓延。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尤为重要,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
  一是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宏观政策的重要着眼点和立足点。特别是金融管理部门在制定或调整货币金融政策、金融监管政策时,要考虑政策出台对金融风险的影响,使政策有利于防控金融风险。
  二是加快转方式和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消除金融风险生成和放大的制度基础。这也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治本之策。
  三是推动经济降杠杆。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行稳致远所必需。企业和金融机构持续加杠杆,推动了产能过剩累积,放大了资产价格泡沫,加剧了货币供应扩张,导致了金融风险上升。必须采取有效政策措施降低企业负债率,约束金融机构自觉降杠杆,把全社会的总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不过,政府相关部门要注意把握好降杠杆的节奏和力度,避免措施过激伤害“稳增长”。
  四是商业银行要扭转“三个错配”,实现“三个转变”。即改变金融资源的“对象错配、结构错配和期限错配”,使信贷支持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经济和小微企业”转变。
  五是强化和改善金融监管。监管部门应强化对“影子银行”、金融创新以及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产品与业务的监管,进一步规范信托产品和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降低金融创新风险,避免金融机构之间的金融风险传染。应尽快把互联网金融纳入金融监管视野,出台监管制度规则,规范互联网金融秩序,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及金融办的协调配合,摸清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底数,对高风险机构制定好风险处置预案。
  (图片 一文)
相关附件: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