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基金折价原因为什么折价

为什么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和净值之间存在折价? - 知乎3被浏览506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已解决问题
封闭式基金为什么折价交易?
浏览次数:287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数家保险公司发现,最近一些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封闭式基金净值增长率表现不佳,但其所管理的社保基金组合却屡受表扬。由此他们推测,这些基金公司可能先用社保组合买入一只股票,然后由封闭式基金买入,买入期间自然拉升了股价。在卖出时,也由社保基金组合先行卖出,然后封闭式基金再抛售。如此一来,社保基金组合就可以非常安全地享受股票上涨带来的利润,并在卖出时面临最小的风险。而可怜的封闭式基金却成了拉抬股价和护盘的工具,成为社保基金风光背后的垫脚石,难怪保险公司们要愤怒了。 这大致可以解开封闭式基金高折价之迷了。业内人士了解一个规律:一般游资是不会介入基金重仓股的,那么基金买完了股票,谁来拉抬股价?谁来追高买入?就成为基金经理们绞尽脑汁的问题。现在看来基金经理们找到了好办法,就是牺牲封闭式基金。以封闭式基金为牺牲品,换来社保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好业绩,毕竟社保基金一年一考核,开放式基金有赎回压力,而封闭式基金对基金经理的约束就相当弱化。 正是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问题以及内部人控制的嫌疑,导致了同一公司内部基金之间的利益输送,最终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此事应引起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 一位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士痛心疾首地告诉记者:&买什么也别买封闭式基金。&这已经是非常危险的警示信号了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高折价蕴含大机会 封闭式基金为何折价
日07:21 来源: 国际金融报&&&作者:安明静
  11月4日,作客搜狐财经“基金总裁周”栏目的嘉实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赵学军提醒投资者:“目前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率对于新的进入者来说是很大的投资机会。”  随着沪深两市股指的下挫,封闭式基金市价连续下跌。据统计显示,54只封闭式基金的平均折价率已达到20%左右,部分基金处于历史最低价位。  制度原因形成高折价  博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李全认为,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率与制度结构设计有关,因为封闭式基金现在只能在二级市场上买卖,不能通过净值交易。如果把20%的折价恢复成净值,封闭式基金的持有人应该有较大的收益。  赵学军指出,当前封闭式基金折价比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市场处在熊市。  嘉实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王军辉表示,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是一个制度问题,国外也存在这种现象。他认为主要是封闭式基金股票仓位变现,投资者心理有一种变现损失的概念所导致。他认为,随着市场的转好,折价现象可能会逐渐缩小甚至消除,同时基金公司自身也会通过分红或者其他制度保障消除折价现象。  对于最近关于封闭式转开放式基金的讨论,赵学军说,这本身是一个法律过程,需要按照有关的法规来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业界提出建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封闭式基金巨大的折价问题,除了封闭转开放外,其他方法比如允许基金回购等方法也能改变现行二级市场折价高的问题。  高折价蕴含大机会  封闭式基金的净值并没有随着市价同步下跌。李全认为,如果仅仅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今年封闭式基金的表现也还可以。他以博时管理的5只封闭式基金为例介绍,这5只基金今年平均而言表现远远好于大市,全年估计会有10%左右的增长,净值增长从某些方面来说并不输于开放式基金。  赵学军对投资者的劝告是:“现在去买封闭式基金不一定是坏的策略,甚至是好的策略。八九毛钱买基金,净值在一块钱以上,20%的折价,投八毛钱、一块钱可能明年能够分五六分钱甚至两毛钱,收益率很高。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选择。”  赵学军认为,长期来看封闭式基金也有它的优势,比如规模比较确立,基金经理容易运作,收益率平均会高于开放式基金。从长期来看,如果折价率保持一定水平,每年分红会高于开放式基金。  李全则透露,一些大的投资机构和外国公司非常关注封闭式基金,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一方面是关注,同时也在购买一些,因此封闭式基金还是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在2003年基金中报公布的十大持有人中,保险公司持有169.01亿份,比去年末的140.81亿份上升了20%。基金半年报还显示,保险公司持有54只封闭式基金27.15%的份额,而去年年末这一比例约为23.53%。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率正是保险公司所看中而将会大举进入的好时机。由于机构资金动向对个人投资者的示范效应,部分封闭式基金市价有望回升。
[] [] [] []
我来说两句
相关新闻/评论
看过此页的网友也看过了为什么封闭式基金会折价_百度知道
为什么封闭式基金会折价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封基的交易价格并不一定等同于其资产净值,而是由市场买卖力量的均衡决定的。当封基市场价格高于其资产净值时,市场称之为溢价;反之为折价。 一旦封转开或封基到期,基金的折扣消失,以单位净值&标价&,可赚取其差价。故您可以对比一下就发现,即将到期的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就比远远没有到期的基金小得多,30%的折价多数出现在市场较差的时候,近期市场好了些所以折价很多都已经变小了。 有的在到期前在行情看好的情况下会出现溢价,当然除了投资者在牛市中看好后市之外,也有些是属于认为炒作的因素存在,还有一种就是创新型的封闭式基金,像福瑞进取因其杠杆性而经常出现溢价,这些都是市场买卖双方力量决定的结果。 封基的折价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成因:(1)代理成本,即新投资者要求就投资经理的低业务能力、低道德水准和高管理费用得到额外的价格折让补偿; (2)潜在的税负,即基金净值中包含有大笔尚未派发的赢利,需要就这部分赢利缴纳所得税的新投资者要求额外的价格折让补偿; (3)基金资产流动性欠缺,即基金的投资组合主要由流动性欠佳的资产组成,因此经理们在计算基金净值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资产的应计低流动性折扣; (4)投资者情绪,即当投资者预期自己所投资的封基比基金的投资组合风险更大时,他们所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会比基金净值要低一些。
采纳率:95%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最后一只传统封闭式基金已谢幕,从溢价到折价,“老封基”们不得不说的故事_凤凰资讯
最后一只传统封闭式基金已谢幕,从溢价到折价,“老封基”们不得不说的故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媒体人或者说文艺工作者总有一种时代情怀。特别是身处巨变的中国,大到国家改革转型,小到一只基金的谢幕,都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
7月26日,我国基金市场上最后一只传统封闭式基金——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基金银丰产品结束了封闭期为15年的交易,这标志着传统封闭式基金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据悉,基金银丰退市后将更名为银河研究精选混合型基金。截至7月26日,该基金累计收益率达372%。8月22日,基金银丰进入确权程序,持有人确权后方可赎回。
所谓的传统封闭式基金,其实是中国内地市场最早诞生的一批基金。1991年,珠信基金成为我国首只封闭式基金。日,新成立的南方基金和国泰基金分别发起设立了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
同年,我国共设立了5家基金公司,5只封闭式基金,我国公募市场由此拉开序幕。至2002年,共有54只封闭式基金发行。
这类基金成立后就进行封闭,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接受新的投资,持有者需待到期开放后方能赎回。为了实现封闭式基金的流动性,基金成立后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持有者可在交易所卖出基金,看好基金的投资者则可买入。
早期的封闭式基金封闭时间长(基本为15年),由于规模固定且赎回不便等特点制约了此类基金的发展。2002年以后就没有新设传统封闭式基金。到了2003年底,开放式基金已经在数量上超过了封闭式基金。
近几年,随着传统封闭式基金的封闭期结束,“老封基”逐渐淡出市场。
今年3月15日,嘉实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基金丰和将于3月20日终止上市,自终止上市之日起,基金名称将变更为嘉实丰和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此时市场上还剩下两只传统封闭式基金——“基金久嘉”和“基金银丰”。其到期日分别为日和8月14日。
在90年代初期,由于市场条件和经验的限制,中国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选择了先由封闭式基金开始,逐渐引入开放式等其他形式的投资基金。2001年9月之前,中国的投资基金都是封闭式基金。
封闭式基金刚推出时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部分初涉基金业的投资者将其当作新股抢购,认购期间冻结资金较大。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日,基金金泰上市,发行价为1.01元,开盘即飙升至1.45元,最终收于1.41元,上涨39.6%。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基金金泰连续涨停,累计涨幅高达141%。
此后,基金兴华、基金安信、基金裕阳等一批传统封闭式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然而到了21世纪,证监会废止了封闭式基金在一级市场的优惠政策。告别政策襁褓的传统封闭式基金走进市场,却经历了长达五年的A股大熊市。
与此同时,不断曝光的老鼠仓丑闻,再加上此前产品的大量发行,品种稀缺性和投资者热情都在逐步丧失,最终使其从高溢价变成高折价品种,最便宜的时候几乎打了对折。
对于资本市场的老江湖们而言,折价最大时也是入场的最佳点。据界面新闻报道,现任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2006年撰文道,过高折价率有待拨乱反正。
他写道:“中国封闭式基金持有世界流动性最高的股票,折价率却是世界最高的,这个悖论将极大地推动着中国封闭式基金价格的上涨,并且上涨的幅度非常大。”
据界面新闻报道,当年,因为准确地预测了封闭式基金的未来行情,有投资者曾大赚一笔。
然而,封闭式基金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即业绩做得再好也无法通过营销扩大规模,而基金管理人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费,故而封闭式基金缺乏激励。
因此传统封闭式基金的谢幕,更可以说成是市场正常发展的结果。
这类传统封闭式基金到期后,一般有3种命运:到期清盘、转换成LOF基金(上市型开放式基金)或普通开放式基金(简称“封转开”)。“老封基”们基本都选择了转型为LOF基金、或者普通混合型基金。
而“封转开”往往都伴随着套利机会。由于传统封基到期“封转开”存在一段封闭期,在“封转开”之前,这些老基金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折价,因此持有到期再按照净值赎回,就能获得部分差价。
同时临近“封转开”时,传统封基往往会降低仓位,提高现金储备,此时传统封基的净值波动受影响较小,套利空间比较明确。
在“封转开”之际,不少机构资金尤其是险资都会提前潜伏。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最后的3只传统封基中,机构投资者占比普遍超过50%。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已经“封转开”的基金表现来看,尽管其大多过往业绩不俗,但转型之后往往难以延续之前的辉煌。例如,某存续期间涨幅超过5倍的传统封基,自2016年8月转型为混合型基金以来,累计涨幅仅为3.55%,甚至跑输同期上涨5.75%的上证指数。
在业内人士看来,封闭式基金相对于开放式基金最大的优势是规模稳定,“封转开”后优势不复存在,决定基金业绩的根本因素将是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总经理刘亦千表示,传统封闭式基金并没有完全离开,目前市场上已经发行的很多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封闭期一两年年或定期开放债基,为资金提供进入、退出途径,其实也是对传统封闭式基金的一种改进。
小财君这几日正在看一部有关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的书,对于八九十年代的股市债市风波也是颇感惊讶。所谓的“摸着石头过河“,成熟的市场形态还远没有形成,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将是亲历者和见证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60728
播放数:138775
播放数:485835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折价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