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高流动性资产分析的国内外现状

流动性状况脆弱 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面临再调整_网易财经
流动性状况脆弱 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面临再调整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银行间资金面再起风云,尽管12月20日人民银行通过官方微博表态“连续三天注入3000亿元”,但上周扰动市场神经的流动性紧张一时依旧难以回归平静,截至12月23日中午,隔夜、7日、14日shibor均现普涨。专家分析认为,今年下半年以来,银行资金面利率整体有所上升。上周的流动性紧张,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对年底流动性紧张的一致预期引发争抢资金所致。虽然不会重演6月的极端状况,但反映出由于资源配置失衡、期限错配,导致银行本身的流动性正变得越来越脆弱。除了需要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外,另外需要警惕的是,在和金融脱媒的冲击下,银行加大了对高收益资产配置,结果导致资金进一步流向政策原本要控制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过热领域。流动性状况脆弱12月20日,7天回购全天加权平均利率一路飙至8.21%,创下半年来的新高,这不禁令人回想起6月份那场惊心动魄的银行间资金面异常波动事件。“从表象上来讲是很像的,但原因是有些差异的。”社科院金融所谢辉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间市场利率从6月份之后就再也没有恢复到去年年底的水平。而且从那次以后,银行拆借利率整体平均值已经上来了,环境也变了。“其实这就像地震之后的余震,小震不断。”谢辉说,一旦进入了流动性紧张的时点,像前几天的情况就是属于预料之中的事,只不过是什么时候发生、利率多高而已。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认为,上周的流动性紧张和6月份的事件基本原因是一样的。“都是由于银行同业负债的杠杆率太高了,或者说银行用同业的流动性来支持信贷投放,中间有期限错配,这样就使得银行整个流动性状况比较脆弱。”同时,金麟表示,年底也是传统的流动性比较紧的一个时点,此时银行普遍不太愿意出钱,加之今年大家都对流动性紧张有一致预期,纷纷加大流动性储备,在超额准备金已经充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仍然希望能拿到尽可能多的资金以备不时之需,结果这些措施外化影响到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明显收紧。资产负债结构仍需调整截至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中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日前表示:“目前流动性不存在问题,而是流动性成本在上升。”从12月20日央行的表态也可以看到其实银行系统资金并没有想象中的紧缺:“目前银行体系超额备付已逾1.5万亿元,为历史同期相对较高水平。”“银行日常流动性的维系,主要依赖短期理财资金和同业资金,一旦这两方面资金周转不畅、接续不上,一些银行的流动性马上就会出现问题。”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换句话说,此次流动性紧张除了商业银行面临年末考核和“冲时点”等季节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依然是银行理财资金、同业资金到期产生的巨大资金接续缺口。而从6月份流动性异常波动以来,监管层整顿银行同业业务,打击期限错配的决心已经很明确。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从上市银行三季报看,尽管有“8号文”规范理财业务在前,部分银行同业资产依然不降反升。比如,由于买入返售票据及证券增加,其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达2713亿元,增幅为214.6%;而受益于信托受益权业务的增加,招行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达3089亿元,增幅188.79%。“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背景下,资金成本的提升使得银行在理财和自营资金的配置上被迫提高收益率,这也使得短期资金滚动匹配长期资产的期限错配行为更加广泛,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难度的要求。”分析师肖立强表示。实际上,央行也同时暗示了目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仍需调整,央行称:“主要商业银行要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资金“空转”仍未改观事实上,自6月份以来,监管层一直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表外和同业业务领域的杠杆,减少资金通过类信贷的方式继续流向房地产和融资平台领域,进而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但部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循环“空转”,没有真正进入实体经济的问题依然存在。“长期利率其实就是短期利率的叠加,银行间市场利率往往是短期的,长期利率反映往往比短期利率慢。经过了半年短期利率这么高的情况,大家对未来长期利率的预期在大幅升高。”谢辉表示,这将进一步加剧实体经济融资难的状况。
肖立强表示,货币源头的收紧并不能影响资金流向的过程,反而可能是一个负循环的过程:货币收紧后资金成本上升,银行加大对高收益资产配置,进而资金进一步流向政策原本要控制的过热领域,加剧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资金紧张。业内专家表示,如果一个经济体大量的资源错配到不具备经济合理性的项目,大量错配到低效率的部门,就会形成资金的沉淀,周转率大幅下降,也会使许多企业无法产生足够覆盖利息的资产回报率。“中国需要经历一个主动去产能的过程。”金麟表示,而商业银行就要适度收缩杠杆,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改善资产错配问题,更好地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财务报表分析的国内研究状况和国外研究状况是什么啊?急啊!!!!_百度知道
财务报表分析的国内研究状况和国外研究状况是什么啊?急啊!!!!
这样的论文怎么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1.国外研究现状
财务报表产生的渊源要从复式记账开始算起,而财务报表的分析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为银行的信用分析服务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认识到财务报表以及分析的重要性,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和技术进步很快,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运用科学。世界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曾经说过:“对一家企业进行投资,我主要看这家企业的财务报表。”这是巴菲特站在投资者的立场阐明解读财务报表的重要性。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授Water B.N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在于搜索与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并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判断过程”。美国纽约市大学的Leopld A.Bernstern 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者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未来的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
尽管企业的财务报告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在改进,并根据使用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作了若干创新。但迄今为止,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是不满意的。有人对财务报告的有用性似乎在加速地降低而表示担忧。早在1975年,英国ASSC(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发表的“公司报告”和1991年英国ICAEW(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ICAC(国际会计合作委员会)联合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型”,就先后相当深刻、全面地揭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缺点,1994年美国AICPA(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在“改进企业报告—面向报告用户”中也指出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要求变革现有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这些呼声多半来自会计学术界,但也有不少来自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改进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发表的《改进财务报告—面向用户》(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A Custom Focus);Steven M. H.Wallman的《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未来:彩色报告方法》;由索特的事项会计发展而来的事项式报告也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之一。
理论界对未来财务报告的种种预测,部分解决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和不足,对财务报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决解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和面临的问题。
但是,尽管财务报告存在着种种不足,在经济发展的快速推动下,以财务报告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的评价体系还是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进步,21世纪财务管理的评价体系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拓展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二是对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财务评价比重增加。
以上就是目前国外关于财务报告以及财务评价体系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的概要总结。目前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尚处于研究发展之中,所以我们还不能说这个体系已将相当成熟完善,因为不断出现财务管理的新问题和新需求正在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财务分析评价的理论以及方法。2.国内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财务分析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财务分析思想出现较早,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分析一直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一部分,并没有独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企业自主权日益扩大,现代财务分析领域得以扩展,其方法论体系也逐渐得以确立和完善。本文运用文献调查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对财务报表分析的认知。
张丽珍,胡静在《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根据统一规范编制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附表和附注、文字说明等。
黄仁佳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新探》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就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使报表中的会计数据、资金流转、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以及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转化成投资决策的依据,是了解上市公司表面情况的重要途径”。它是运用会计报表数据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成果前景的一种评价。
韩阳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浅谈》中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1)资产负债表分析。”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主要是运用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出的财务比率来进行分析,资产负债表比率主要包括流动性比率和财务杠杆比率。(2)利润表分析。利润表是按一定格式陈述和计算收益形成的会计报表,大部分利润表比率是建立在共同百分比利润表的基础上的,如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成本利率等;也有一些比率是利润表两个项目之间的比率,如所得税对营业收益比率。(3)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流量表是用来反映公司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上市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结构和偿债能力,判断上市公司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关系。
郭宁,沈剑飞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中认为,“会计报表与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投资价值分析四个方面”。偿债能力分析是对企业偿还各种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能力的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和利润分配情况所做的分析,包括利润的分析目标、构成分析和质量分析等。营运能力分析是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使用率和周转情况所做的分析,常用周转率来衡量。短期投资者关心企业股利支付能力和股票市价,而长期投资者更关心企业的发展能力。
任晶波,杨俊田,隋颖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有两种方法”。一是纵向分析,就是同一企业采用前后期对比的方式编制比较会计报表,即将企业连续几年的会计报表数据并行排列在一起,设置“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两栏,以揭示各个会计项目在比较期内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和百分率的增减变化情况,从而确定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二是财务报表横向分析,横向分析实际上是对不同企业的同一年度的会计报表中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横向分析也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采用“可比性”形式编制财务报表,即将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重要项目的数据作为100%,然后将会计报表中其他项目的余额都以这个重要项目的百分率的形式作纵向排列,从而揭示出会计报表中各个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相对意义。
程世特,曾庆国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王广斌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四种。”一是静态比较法。就是将各种财务数据转化成以股为单位所代表的“量价”值进行分析比较。二是纵向分析法(比率分析)。就是分析同一会计年度报表中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关系,从而揭示各个会计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中所占的比重大小,它使在同一行业中规模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有了可比性。三是横向分析法。就是在分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基础上从空间、时间、行业的角度对财务指标进行互相对比的分析方法,通过横向分析,可以掌握公司在本行业所处的地位、增长速度、竞争能力、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等。四是趋势分析法。就是将同一公司连续多年的会计报表中的重要项目,如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费用、税前净利、税收净利、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集中在一起用同比增加或减少的办法进行计算分析,这样就可直观的反映出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以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项目在本年度的增减及每年的增减情况、变动幅度,据此可预测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未来变化趋势。
陈宇宁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探讨》中认为,“财务报表自身的缺陷表现在四方面”。(1)资产负债表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制的,不代表现行成本和变现价值,数据信息滞后;(2)假定币值不变,没考虑通货膨胀或物价水平的变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3)会计稳健性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收益和资产;(4)年度报告只提供短期信息而不能反映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写文献综述吧,到学校的图书馆的数据库里面搜下啊,会有相似的论文的,你哪个学校的啊
在学校的电子数据库这类的文章很多,只要稍微整合下就好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对当前银行流动性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在中国流动性过剩,已经被所有研究经济的人士和市场人士讨论由来已久,本文所说的流动性过剩都集中在银行体系,长期而言,银行流动性过剩成为主导债券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这样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导致了房地产热和当前的股市狂潮。具体原因是:(1)经济结构性失衡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源;(2)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3)贸易顺差和货币供给过多导致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4)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转移,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的流入;(5)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银行流动性过剩;(6)外部诚信环境不佳和银行改革提速加剧了流动性过剩……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1340975.htm   关键词:商业银行 流动性流动性衡量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充足甚至过剩的表现    首先,银行储蓄率不断攀升。据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指出,近几年来,中国居民储蓄率以每年0.5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居民的储蓄是银行货币供应量的一大组成部分。其次,银行存贷比不断下降,存差的规模快速扩大。截至2008年12月末,中国金融机构存贷差额达到15.84万亿元。到2010年我国银行存贷差仍不断扩大,对于此,人民银行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定向票据等措施,但仍显得杯水车薪。再次,其他金融资产的疯狂繁荣。最后,外汇储备不断扩大,国外“热线”不断涌入。截至2008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9,460.30万亿。大量国际热钱涌入国内将导致人民银行发行更多的人民币进行结汇,其实质是在制造更多的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顽疾,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直面的难题。    二、流动性过剩的一系列影响    我国目前确实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银行资金相对充裕,股市、房市烈火烹油,及可能存在的泡沫危险也是流动性过剩问题所致,因此持续的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各种弊端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    (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当前的中国出现了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也就是说,与银行体系资金非常充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部分工商企业等经济实体、个人的贷款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得到满足。当前货币流动性过剩带有许多非理性特征,表现为货币的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大量的银行资金不能进入实体领域而在货币市场“空转”,在资金市场中表现为大量的资金滞留在货币市场套利,过多的资金追捧收益较低的国债和大型国有企业融资债券,而在实体经济中,则表现为一部分大型企业资金来源充足和大量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匮乏并存。    (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流动性过剩造成商业银行收益下降,一是资金流动性过剩造成资金利率明显降低,由于资金运用渠道有限,大量的过剩资金流向货币市场,在去年债券投资中,以四大行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成为金融机构有价证券投资的绝对主力,银行资金的持续涌入造成债券市场在价格上涨的同时,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出现了整体透支,收益率甚至和存款利率倒挂,银行经营收益水平下降。二是由于商业银行仍然存在着将信贷资源向“大客户、大企业”倾斜的现象,过多的资金追逐大户导致各金融机构竞相压低贷款利率,使贷款收益降低。同时,流动性相对过剩,将可能导致银行业过度竞争,盲目追逐大户,非理性降低贷款条件和下浮贷款利率,造成银行新的不良资产的隐性累积。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结构性失衡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经济结构性失衡,其具体表现为货币的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货币流动性过剩与资本相对稀缺(特别是有效资本)是同时存在的,造成这种结果的最直接原因是消费投资比例失衡和投资结构失衡等。相对于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消费近年来虽有增长加快的趋势,但仍远落后于前两者的增速,消费相对落后使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体系内部循环。使其表面看来,造成了银行货币供给远远超过需求,产生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另外投资也存在结构失衡问题:大企业的资金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某些热门行业重复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而医疗、教育等部门严重的投资不足,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性问题突出,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普遍面临资金不足,城市存在流动性压力,而农村却依然资金匮乏。与此同时,货币流动性过剩又反过来恶化了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产生了相互背离的互逆效应。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也是引起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    根据费雪交易方程式可以看出,M表示从事商品和劳务实际交易的货币需求,也可理解为流动性,它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交易量和价格水平这三个因素。它说明,社会每一个经济单位和个人,为保证经济生活中商品与劳物交易的顺利进行而需保存一定量的交易周转金。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由于P和Y不变,那么货币需求就会上升,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流动性过剩问题就会产生。    (三)贸易顺差和货币供给过多导致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    目前中国存在着巨大的生产过剩与贸易顺差,是一个既存事实。由此,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在不断的增加,此时,央行为了配比这些赢余的外汇,就会发行相应的货币,这时,货币的供给就进一步扩大。现代国际经济学也说明,一国的贸易收支不平衡,必然与该国的货币市场不均衡并存。中国经济的现实是,在贸易顺差不断放大的同时,却出现了巨大的货币流动性过剩。现代的银行制度是对银行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中央银行独具货币发行的权力,流通中的现金和所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都是中央银行供给的;商业银行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吸收存款后能够数倍地扩张货币。 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后,这些货币供应一旦流入商业银行系统,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便会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由于贸易顺差和热钱的不断涌入,中央银行便会配以相应数量的货币发行,因此,这也就构成了流动性过剩的一个原因。同时,如果新增加的货币供给不进入生产领域,或原来货币供应从生产性领域流出,这些货币将进入消费领域和金融市场,在消费领域引起通货膨胀,在金融市场推动金融资产价格膨胀并产生金融泡沫。年,中国外汇储备新增额为7798.9亿美元,而同期的贸易顺差额为3369.5亿美元,仅占43.2%,同期的非贸易顺差外汇流入则占到了56.8%,为4429.4亿美元,中央银行为此需要投入超过36000亿元的基础货币,按5倍的货币乘数计算,形成了182000亿元的广义货币,比同期广义货币161000亿元的增长还大出20000亿元。这些外币的流入都与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以及在人民币预期升值的前提下,投机资本的不断流入有关。可见非贸易顺差的外资流入,是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    (四)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银行流动性过剩    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贷款视作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而在贷款品种中,又主要以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当基础设施等基本完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发展变化,项目贷款需求逐渐转弱,银行风险控制理念开始转换,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拓宽时,按传统思维进行的贷款投放增长就不如人意。更甚者,如果在资本市场上产生脱媒现象的时候,银行货币的供给将会大大超过各企业货币的需求。此时,如果信贷产品创新不足,不能寻求新的信贷替代品种和贷款增长方式,资金产品及技术创新不力,分业经营等政策限制导致资金运用渠道有限,资金运作效率较低,当存款大幅度增长时,流动性过剩问题就在所难免。
   四、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产利润    根据资产管理理论,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资产业务,能够主动加以管理的也是资产业务。至于负债状况则取决于客户意愿,银行是被动的,起不了决定性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该通过资产业务的经营管理来实现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辨证统一。我们应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弱化信贷投放的“顺周期”倾向,更多地在具有长期投资前景的行业内寻找合作对象,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支持力度,并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时机,突出发展个贷优质客户和个人住房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充分运用银行在中小企业市场的定价优势,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定价,同时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创新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方式和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空间,多管齐下,为剩余资金寻找出路,提高资产业务利润。积极适应资金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变化,强调成本核算,在考虑成本和计量风险因素后对贷款进行科学定价,力求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收益的最大化。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创新信贷产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加快产品研发,如在贸易融资方面,加快出口保理、出口发票融资等新业务的推广力度;设计新的产品,实现贷款随着资金流和物流封闭运行,既满足客户需求,又能有效控制信贷风险。五是加大信贷投放时,不能为了提高当期收益而忽视风险管理,从而造成长期风险的累积,要通过风险掌控能力的提高实现当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双赢”。    (二)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    随着时代条件的变迁,负债管理理论开始盛行。其认为,银行对负债并非无能为力或无可作为,银行完全能够、也完全应该主动负债,主动地到市场上购买资金,争夺资金,有了更多的负债才会有更多的资产以牟利。并且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负债愈多愈有利。此理论要求将银行经营重点从资产方转向负债方,千方百计去扩大负债的能力。因此,在银行被动性负债膨胀的情况下,必须通过优化负债结构来降低负债成本,降低负债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发展各类理财产品和现金管理业务。通过大力发展理财业务、财富管理等附带的负债替代性产品,主动分流一部分负债,将更多的负债业务转化为带来收益的各类理财业务和中间业务。通过加强对各项成本的分析,逐步解决不能自主定价,缺少主动负债工具,负债来源主要被动依赖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存款的问题,适时开展负债创新活动,以主动负债控制负债期限和品种,调节资产负债比例和管理期限缺口,有针对性地减少高成本负债。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实现货币资源的优化配置    20世纪70年代中期,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其基本思路是:银行经营管理应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既要加强负债管理,又要注重资产管理,要从资产和负债的有机结合或衔接点上,保证银行资金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协调统一,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它不偏重于任何一方,从整体上管理资产和负债,并遵循带有普遍性的原则和注重这些原则之间的关系协调。资产负债管理坚持的三大原则是:规模与结构对称原则;目标替代与互补原则;资金分散化原则。由此,实行资产与负债的精细化管理,使资产与负债保持均衡状态。实行资产的主动管理,在资金的运用上预先规划,综合统筹、使不同的资金运用渠道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建立起快速有效的调整机制。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处理好富余资金在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均衡关系;处理好保证支付与对外资金运作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在保证支付、减少头寸闲置的基础上,实现对外资金运作数量的最大化,处理好资金管理中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关系,即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实现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协调管理。这也是科学管理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个策略。    (四)防止国外“热钱”源源不断流入我国    “热钱”不断涌入国内潜在的因素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此,解决“热钱”和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问题在某方面是一致的。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金融当局应该及时掌握和准确分析当前外汇资金流入情况和国际收支变动趋势,打击非法跨境资金流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除此之外,我们应当准确分析“热钱”涌入的渠道(非贸易项目资本流入、以延期付款为重点的贸易真实性、境内外关联公司外汇业务、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下外汇业务等),采取行而有效的措施,封堵其流入渠道,平衡国内货币供求关系。    (五)拓展理财市场,推行资产证券化缓解流动性过剩    通过多样化的理财产品有效分流被动负债,减轻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商业银行要大力开拓基金、保险、债券、黄金、股票等理财业务,提高存款转化率,优化负债结构,提高盈利能力。要对理财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客户的理财需求,研究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的理财产品,通过拓展理财市场规模,降低储蓄率,分流被动负债,从而达到减轻流动性过剩的目的。    通过资产证券化来缓解流动性,从供给来讲一定要让银行加速推行资产证券化,另一方面投资者范围要扩大。在国外,资产证券化最重要的两大资金来源是保险资金和退休金,长期资产的证券化,尤其是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一定要由长期资金来买。    (六)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银行对于流动性过剩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的同时,宏观方面的经济运行环境也很重要,这就依赖于政府的行为。如:加大消费与投资力度,有效解决高储蓄率问题。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拉动、刺激消费,深化社保体制改革,切实解决老百姓当前消费的后顾之忧;加大投资力度;通过减少企业和政府储蓄,提高消费率,双管齐下,减少流动性过剩。    综上所述,银行流动性过剩是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现实的严峻的问题,造成流动性过剩是有其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的。为了确保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作为重要中介机构的商业银行,必须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寻求解决办法,以求其自身的发展,进而支持中国经济向前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胡晔 《如何化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银行家》 2006年第11期   [2] 薛澜 王益 胡鞍钢 于永达主编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   [3]彼得S.罗斯(美)著 刘园译 《商业银行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2月第1版   [4]张灿 著 《金融泡沫理论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第1版   (作者单位:曲靖市商业银行计划财务部)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动性受限资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