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自己创业,做餐饮的老板.加盟店做桂林米粉连锁加盟店,工序

有没有想自己创业,做餐饮的老板。加盟店做米粉,工序简单出餐快,极受年轻人喜爱,稳赚不赔。如果你手里有闲钱并且想自己做份生意【创业投资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2,974贴子:
有没有想自己创业,做餐饮的老板。加盟店做米粉,工序简单出餐快收藏
有没有想自己创业,做餐饮的老板。加盟店做米粉,工序简单出餐快,极受年轻人喜爱,稳赚不赔。如果你手里有闲钱并且想自己做份生意。请联系我。
我想了解一下
登录百度帐号典型九  小小米粉店 做出大市场
我的图书馆
典型九  小小米粉店 做出大市场
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典型案例 发表时间:
&&来源: 江西省再就业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中心 &浏览次数: 6427&
典型一& 小额贷款倾心扶持田边地头也有希望
——新建县返乡农民工余庭等合伙创业历程
        &     
  经过8年在外摸爬滚打,2009年10月,新建象山镇余庭提前返回家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在家门口办起了一家养猪场,并且是与其他4位养猪户万先华、程亮珠、邓国莲、陈武珍一起合伙办起的养猪场,开始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现在家乡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扶持力度很大,我对在农村创业有信心!”望着猪栏里100多头良种母猪和300多头大小商品肉猪,余庭感慨万千,激动不已。
  余庭的打工生涯从2001年开始。在过去的9年打工时间里,他南下广州、深圳,北上大连、北京,从手袋厂、电子厂到建筑、装潢,他怀着创业的梦想,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工种,勤奋苦干,积蓄了一些资金,也积累了许多经验。2003年的时候,他曾返乡经营了50多亩鱼池,不料那一年洪水泛滥,几万元的投资都打了水漂。2008年下半年,当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到国内的部分企业时,正在大连市搞建筑装潢的余庭也感觉到丝丝寒意,渐渐没活儿可干了。于是,他和几个朋友南下广州,希望能找点生意做,但是那里的状况也让他们不得不打退堂鼓。无奈之下,他返回了家乡象山镇。
  象山是我县出外打工大镇,9000多农村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每年劳务收入近2亿元。从08年10月开始,有3千多人和余庭一样,陆续提前返乡。
  “返乡也不能放弃希望,回来之后总要做些事情。”余庭经常这样说:“我过去曾有过在米厂养猪的经历,所以在回家的途中就盘算着办个养猪场。”虽然他的家比较偏辟,从象山镇到选好的猪厂地址的路狭窄崎岖,但他想到做到,与其他4位合伙人就雷厉风行开始砌猪栏、添设备、买饲料、购猪苗,很快就在田边地头把一个小型养猪场办起来了。
  余庭等5人合伙创业得到了县劳动部门的有力支持。办养猪场伊始“万事开头难”,东拼西凑的钱把猪场建起来了,但流动资金没有着落,手头没有钱不要说猪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维持一年半载都成问题。正当余庭他们遇到资金“瓶颈”彷徨无助,创业信心极度受挫时,县劳动就业局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了解情况后及时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去猪场实地察看。鉴于余庭原来一度长期在外打工,以前没有创业的经验,常深感自己创业知识的匮乏,从创建猪场起,县担保中心工作人员鼓励引导他端正态度,改变以前急功近利而不切实际的做法,为了使他的养殖技术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动员他买来专业书籍认真研读,同时引导他虚心向同行请教,做到不耻下问,诚恳拜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余庭和其他4位合伙人掌握了较扎实的养猪技术。县担保中心根据余庭他们的情况条件,认为符合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帮扶对象,随即上门开展贷前调查,看到余庭他们为人诚实、吃苦耐劳等可贵的品质时,特别看到和了解到余庭富有创业激情、刻苦钻研创业知识时,担保中心的同志为之感动。县担保中心以落实国家积极推动返乡农民工创业,把农村养殖业纳入小额贷款范围,享受与下岗失业职工一样的贷款政策,符合条件的全额给予免息,以及加大合伙经营创业小额贷款扶持力度优惠政策为契机,抓紧时间于去年5月及时为余庭的养殖场办理发放了小额贷款20万元,及时帮助余庭他们解决了购买猪苗、饲料、设备等必要资金问题,解了养猪场的燃眉之急。小额贷款发放后,县担保中心又进行了经常性的跟踪服务,针对余庭他们市场意识不强的劣势,县担保中心工作人员主动启发引导他们增强市场观念,使余庭他们的市场意识、市场思维得到了较大的增强和拓展,使他们学会了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养猪场从猪苗、饲养、管理到出栏都有一个通盘考虑、细致安排,特别是市场销售行情备加关注;使他们每个生产期都制订了详细的饲养计划和销售予测计划,并经常性进行“SWOT”(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分析。还经常性动员余庭他们向有关专家咨询,或请专业人士指导,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今年县担保中心又为余庭他们续贷小额贷款20万元,继续对他们的合伙养猪场予以扶持。
  如今,余庭等5人合伙养猪场面积达2000平方米,栏内现有母猪114头,大小商品肉猪325头,预计年产值320多万元,年纯利上百万元,已带动就业7人,养猪场经营得红红火火,前途一片光明。
典型二:& 百年磨一剑  铸就好品牌
    &&  ——永修县创业典型周春香
  周春香自一九八○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永修县林业局中心苗圃从事多种经营工作。因工作突出得到领导重视和信任,被指派参加全国统考,于一九八四年考取“江西财经学院”,在校学习了三年,取得高级会计师。八七年毕业后,被单位安排在永修县金属制品厂从事组建工作。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八年从事财务工作,任财务科长。
  由于市场经济的萧条,经济的滑坡,再加上国有体制的制约,厂子出现瘫痪的危机,员工面临下岗。她思前想后、彻夜难眠,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决定坚定信念闯一番事业。九九年初,她同丈夫承包了金属制品厂,承包这个烂摊子,各方面困难重重,既要负担银行老贷款及银行贷款利息、又要保障退休工人的工资,周春香不分白天黑夜的跑资金、跑技术、跑人才、跑设备、跑销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金属制品厂的事业得到突飞发展,企业蒸蒸日上。九九年度实现产值180万元,销售收入120万元,利税26万元,在2000年度工交会上,她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生产的白莲系列办公橱柜等产品被评为“江西名牌”产品,产品质量被国家技术监督协会评为“国家技术监督检测十佳品牌”称号和江西省消协“信得过经营单位”。在总结了前年度的管理经验后,她大胆深化改革,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降低成本,扩大销路,企业更上一层楼,2000年度荣获“永修县经济目标考评”第一名,2001年被评为“纳税大户”,实现产值248万元,销售收入160万元,利税60万元。2002年度企业安排了下岗职工和剩余劳动力30余人,实现产值280万元,销售收入188万元,利税71万元的成绩,她再次荣获“九江市再就业十佳明星”称号。
  人们说做事难,为人难,的确办企业更难,特别是女人办企业那就是难上加难,别人的讥讽和冷眼使她压力特大,但也增强拼搏的勇气。为使企业做大做强,她找厂房、搞协调、跑原材料市场、跑销路,不分白天黑夜的忙碌着,2002年度在吉安跑销路,不甚摔断三根肋骨,其中的滋味不言而喻。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国有体制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需要,再加上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的春风吹来,带动了经济的腾飞。2002年5月份,她大胆出击,又创建了一个“江西白莲钢质制品有限公司”。新的企业成立,新的生命诞生,周春香强化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使企业朝着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迈进。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度企业实现产值320万元,销售收入230万元,利税96万元。2003年度她因刻苦拼搏、创业有为,荣获“永修县巾帼标兵”称号。因扩大生产需求,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周春香在县工业集中园划批了一块土地。于5月23日开工奠基创建新厂房。
2004年度企业实现产值600万元,销售收入500万元,利税120万元,被九江经贸委、九江市人民银行、九江市工商管理局、九江市国税局、九江市地税局、九江技术监督局、九江市司法局、九江市企业联合会等八家评为“一级诚信企业”和被九江市经贸委、九江市企业联合会评为“优秀企业”,被九江市工商局、九江市经委评为“AA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被九江总工会评为“再就业基地”。2005年度企业实现产值1000万元,销售收入950万元,利税248万元。她再次被永修县委、永修县政府及九江市评为“2005年度创业带头人”称号、“三八”红旗手称号。
  2006年度由国家统计局,江西省国内贸易行业管理办公室、江西日报社、世界名牌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06品牌世界名牌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06年品牌万里行大型调查评选活动中,企业生产的保险柜产品被评为“江西市场最畅销品牌”和“江西公众评价质量最佳品牌”称号。企业也被江西省妇女联合会,中小企业局女作家协会评为“百家妇女创业示范基地”。2007年度她被吸纳为县政协委员和省光彩事业协会会员。企业被评为“一级诚信企业”。2008年度她带领员工跑市场,扩销路,在金融风暴中实现产值2000万元,销售收入1850万元,利税210万元。企业安置下岗工人60余人,被认定为江西省再就业基地,劳动密集型企业。2008年,在第二届百万公众评品牌调查评选活动中,生产的保险柜产品被评为“江西市场最畅销品牌”和“江西公众评价质量最佳品牌”。
  2008、09年,是她办厂以来,遇到困难最大的两年。因为全球金融风暴的袭卷,波及了她的公司。她为了支撑公司,到处千方百计筹集资:向亲朋借款、职工个人集资、要求银行资金借贷、通过寻求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得知她的困难,永修就业局的领导班子前往她的厂子调研,并帮她寻求金融部门的支助,贷款250万元,并帮组织材料申报“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再就业基地”,于08年10月至10年10月帮助贴息金额200万元。
  到目前该公司现在拥有注册资金1530万元,现代化厂房面积达43600平方。引进国际先进的数控设备,同时拥有两条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和一条德国进口全自动酸洗、磷化、静电喷塑流水线。企业通过了ISO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主要产品有密集架、书架、期刊架、货架、药架、文件柜、保险柜、校用设备等。白莲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分设有二十多个销售公司和售后服务公司。
  为使企业明天会更好、多创利税,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再就业、在创业大潮中大展身手,周春香信心百倍,带领公司员工加倍努力,生产更新更好、更高品质的产品,为推动永修经济社会平稳较好发展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
典型三:  巧借东风力& 挥写创业新篇章
——乐平市小星星双语幼儿园创办人徐青华
&  1992年毕业于景德镇市机械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的徐青华,毕业后分期到了乐平市气门厂工作,工作期间曾多次获得“优秀生产者”“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可是就在工作上一帆风顺的时候,1996年一场大病后,医生告诫我从此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劳动,否则病情复发,将有可能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我只有选择下岗,离开单位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经过一番考虑后,我将家里仅有的3000元拿了出来,再向亲朋好友借了点资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开服装店。经过几年的努力,服装店生意也日渐红火。
  到了2000年,偶然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我接触到了小星星英语教育,凭着敏锐的直觉,我认为孩子的英语教育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于是在2000年时开办了乐平首家英语培训机构---小星星英语培训中心。果然一开班就招收了近百名学生,并且参加培训的学生每学期都在递增,良好的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让我产生了开办一个以英语教学为特长的双语幼儿园的念头,说干就干,通过细致的市场调查,紧张周密的选址,2002年9月,我的小星星双语幼儿园诞生了!放弃原来的服装生意,全身心的走上幼儿教育这条路,我内心有一份自豪,也有更多的责任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能办一所好的幼儿园,为孩子带来好的教育,为社会培育出优秀的健康发展的孩子让她体会到幸福。为搞好幼儿园,我投入了全部精力,通过不懈的努力,我所开办的幼儿园在2004年就获得“乐平市一级一类幼儿园”的荣誉,幼儿园学生也从开园时的七八十人迅猛增长,到2006年,幼儿园招生有260多人。随着幼儿园的规模越来越大,品牌越做越强,我又开始有了新的想法,想再开办一家分园,因为我认为做事业就是要不断的做强做大,才能保持优势,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可是由于资金的缺乏,让我迟迟不能实施心中所想。乐平市劳动就业局小额贷款担保中心获悉后,主动上门位我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服务,并为我发放了创业扶持贷款,我在站前西路的分园终于开办起来了。
  经过几年的精心努力,2010年8月我的幼儿园被评为“景德镇地区一级一类幼儿园”的骄人荣誉。现在老师有20多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0多人,下岗妇女10余人,平均收入达2000元,场地租用面积2000多平米。
  在这近十年的办园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在招聘幼儿教师的时候,我会特别留意那些下岗女工,发现各方面条件都适合做幼儿工作的人时就会请专业老师来对她们进行培训,并不时的安排园里的教师去外面的优秀园所参观学习,不断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因为我非常了解下岗人员的内心,也经常与她们谈心,告诉她们:只要肯认真学习,再就业的生活会同样美好!
&  面对来之不易且不断取得新进步的事业,我认为这不只是我个人的成功,而是我和我园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对我们关心支持的结果,所以在以后的办园中,我将会抢抓机遇,紧跟时代步伐,加速幼儿园的跨越式发展,强化管理,狠抓落实,用三年时间让小星星双语幼儿园逐步达到省级示范园的标准。
典型四:&  借风扬帆创大业
--  ——湘东区返乡农民工黎鹏枧的创业之路
  从蓝领打工仔做到厂长助理,再返乡独自创业,成立德兴木业制品厂,带动近三十余农民工就业。短短几年间,年仅29岁的黎鹏枧以自己非同凡响的魄力,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披破劈浪,扬帆奋进,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精彩的一笔!
  黎鹏枧是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荷尧镇人。2000年9月,没有工作的他在萍乡劳动局培训中心参加了电工培训。随后,在培训中心的组织安排下,来到广州市顺德区合成工业制品厂。这是一个生产现代高档家具的工厂,在厂里,由于他吃苦肯干,聪明好学,他从普工、技工、仓管一直做到了厂长助理,所以他对工厂的材料采购、工艺制作流程、销售环节等每一道程序都很熟悉,他去购买原材料能既便宜又快捷,所以深得老板赏识。&漫漫打工路,甘苦寸心知。艰辛而漂泊的打工生活,让黎鹏枧感觉到自己就象无根的浮萍,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但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男儿,就应该拥有自己的事业。
  2003年,黎鹏枧毅然辞掉厂长助理的工作,回到老家萍乡市,先是在湘东区荷尧镇办起了家禽养殖,但由于技术力量不够,又赶上了家禽流行病,养殖项目以失败告终,但是黎鹏枧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不断总结经验和反思失败的原因,最终他认为自己只所以失败其主要原因是不够内行,于是他想起了自己在外打工主要学习到木制品行业的知识和技术,而当年和自己在同一个厂里打工很多同乡也都回到了萍乡,他们对于木制品的制作工序和技术都懂,于是产生了创办以生产实木门、实木家具为主的“德兴木业制品厂”,于是在2005年他投资2万于元购买了一些简单的木工设备,准备大干一翻事业,可偏偏难题又来了,由于仅有的资金已经全部投入到生产设备购买中去了,自己根本没有流动资金,加上项目刚启动业务量非常少、产品滞销,没几个月厂里就面临无法开工资的局面,辛苦一年多用仅有的资金搞起来的项目又要面临失败,黎鹏枧心想如果失败就只能再南下打工了,可就在这时他正遇上市劳动就业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创业人员可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创业,最高可贷5万元,政府可贴50%的息,并且可享受两年期限的优惠。遇上这样的大好政策机遇,黎鹏枧就如在沙漠里看到绿洲,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在市劳动就业担保中心和安源区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获得了4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德兴木业制品厂”就这样得以生存下来。
  然而创业的路途仍然是坎坷的,创业的过程充满艰辛,但是无论条件怎样艰苦,黎鹏枧都坚持坦然面对、从容应付。办厂初期,由于资金紧张,原材料紧缺,黎鹏枧就自己到山上去砍伐木材,没有专职的业务员,他就自己挨家挨户的上门推销,接下的业务订单就尽全力让客户满意,他的真诚与吃苦精神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客户,与其接触过的很多的客户竟成了他的活广告,一传十,十传百,使“德兴木业制品厂”在装修行业的名气越来越大,业务越做越大,产品也随之不断升级,目前“德兴木业制品厂”已由当年主要生产低端杉木门升级到主要生产进口红木,橡木等各类实木类门、橱柜、床等家俱,产品基本实现流水线作业,经过多年的摸索他自己对每个生产环节出现的问题一眼就能发现,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成本也降低了,生产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几年来他以坚定的创业精神,不懈努力和打拼,至2008年“德兴木业制品厂”终于市场经济的大潮站稳了脚根,制品厂也从小民居房里搬迁到了正式厂房,还在内在一家大型建材市场开设了“德兴门业”直销店,厂里的员工也从最初的6人增加到了30多人。
  肖萍烈是黎鹏枧的老乡,也是当年他们一起在广州打工时的同事。当时,他和其他几名萍乡的员工听说黎鹏枧在家乡创业“德兴木制品厂”,他们也跟着回到了家乡。他们夫妻俩一起来到了“德兴木业制品厂”工作,自己凭着过硬的油漆手艺一个月就能拿到了3千多元工资,妻子每个月也拿上了1千多元工资,相比在外打工,工资多了,开支减少了,又能和家人团聚,几年之间,他家就拆除了旧土砖屋,建起了漂亮的新楼房。肖萍烈常发自内心的说道:“我以前在顺德打工时,一个月工资1500元,并且老婆孩子丢在家里,日子过得很是担心,现在好了,我们不仅能在家门口就业,而且工资待遇比在外地打工还要好,有个稳定的家庭,日子过得更舒坦了。”在“德兴木业制品厂”里还有很多员工都是像他们夫妻俩一样,返回家乡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为了更好适应市变化,黎鹏枧不断推进产品更新,准备打造环保原木家装一体化形象店,让顾客能一站式购买实木家俱。目睹自己的事业日渐强大,黎鹏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我们去年的销售量已实现了260万元产值,预计今年产值可达400万元以上。在经营策略上,主要实行“两张牌”一张牌是货真价实,客户可全程参与观看自己的家俱的制作过程,质量有保证,让客户放心。一张牌是实惠,销售的产品,与同类产品比其他品牌便宜500元至700元左右。经过几年的探索,已全部解决了技术方面的问题,并且已经树立了一定的品牌意识,今后德兴木业制品厂一定要走品牌之路,发展经销商、同时加强售后服务管理,才能使“德兴木业”做大做强。”&  
  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这位29岁的年轻小伙感触颇深:“这几年来我从一个普通打工仔转型为一名返乡创业主,主要得益于以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政策好,帮我在最艰难时刻得到帮助;二是具备坚定的创业意志在创业初期,创业资金、技术难题、销售经验的积累是一个不掘不挠的过程,如果缺乏这种精神,很难实现成功创业的;三是要敢于创新和开拓,要善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现商机,适时开发能适应市需求的产品,领先的创意和服务是事业不断发展的保证。
典型五&  下岗衣食无着,养猪发家致富
——记退伍军人刘建养猪致富历程
  刘建,男,1976年出生,1992年12月在海军陆战队及南沙巡访区服役四年,1996年退伍返乡,1997年被市政府评为十佳退伍军人,同年进入前卫化工厂,成为一名普通职工,2001年因公司改制而下岗,失去生活来源,生活陷入困境。他凭借自己在部队里所学的技术,凭借自己在部队磨练出的坚强意志,不等不靠,承包了水西合湖1000多亩农场。当时农场环境非常差,没有公路、饮用水及通电设备,住房已老化成了危房。面对种种困难,他没有气馁,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农场规模日益壮大,环境日益改善。这几年,他走过了一条艰辛、曲折的创业之路。
  承包之初,资金短缺,他把目光投向了农场现有的200多亩水田和60多亩水塘。种田和养鱼对一个下岗职工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事情:一亩田需要多少种子,怎样施肥,什么生活防虫害,怎么防;鱼塘怎么消毒,怎么下鱼苗……为了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他拜当地老表为师,将农场当成家,一个人住在农场的旧房子里。那时候,农场没通电,晚上没灯,喝水靠提,遇到雷雨天,呆在房里更危险,只有在外面淋雨;如果遇到干旱天气,稻田缺水,则要从白天连着晚上对农田灌溉,经常整天整晚地灌溉。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通过努力,到2005年终于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有了钱,他首先想到的是改善农场的基础设施。通电、通路、打水井、解决住房条件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农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他将多方筹集资金180万元和通过劳动保障部门担保向银行申请的30万元无息贷款用于改善农场的基础实施:架电线,修路,打井及改造住房条件,改善了农场的人居环境。
  基础实施的完善,并没有让他自满。为了扩大经营范围,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养猪行业。为了学会养猪及其防病、治病的技术,专门聘请了当时养猪协会会长、兽药专家陈武生担任技术顾问,白天向陈会长请教,晚上看着笔记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半年的努力学习,他终于掌握了养猪的技术和防病、治病的要领,有效控制了猪场疫病的发生。到2006年,猪场已初步建成,拥有猪舍5800多平方米、可养能繁母猪180头、存栏生猪3200头的规模。仅养猪一项每年为农场增加经济效益160多万元。
  通过积累资金后扩大生产规模这样滚动式的发展,使农场现有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其中猪舍25幢、12000多平方米。现有存栏母猪350多头,年出栏商品猪5400多头,年产值1000余万元。农场现有员工48人,技术人员5人,解决了350余人的就业问题。
  取得了这些成绩,他想做的就更多了。
  一、加大投入,改善生态环境
  农场位于浙化线施家村委以东2公里处,离新余市区有16公里,山清水秀,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具有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
  1、投入40多万将部分农田扩建成水库,并建有一座国家级的二型水库,总蓄水量达30万立方米。这样不但改善了农场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建立了农场水产业做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三丰收,为农场每年产值20余万元。
  2、投入了十多万元栽种湿地松、杨树等8000多株绿树,改善了农场环境,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3、申报了中央大型沼气项目,目的是为了通过项目建设减少养猪场排放粪便对农场环境的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
  二、加大投入,优化农场产业结构
  农场通过几年的奋斗和发展,主要产业有生猪养殖、水产养殖、果业、生态林业、生态农业五大支柱产业,其中养殖业是五大产业的中心产业。几年来,一直沿用着传统的精神思路,使农场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为了让群众吃上放心肉,2007年通过调整结构,引进技术,造出品牌的战略,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使农场的产品沿着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方向发展,使得猪肉价格提高到原来猪价的1.5倍,仅此一项为农场增加经济效益10余万元。
  1、调整生猪生产的养殖结构
  2007年上半年,为了提高猪肉生产的品质,调整生猪养殖品种,投入十多万元,从湖南、宁乡、吉安、峡江引进了高品质土母猪48头,调整生猪产业结构,土猪猪肉氨基酸含量高,品质优。
  2、农场在调整生猪品种的同时,实施土猪土养的传统养猪技术,生产绿色无公害猪肉。①饲料自产自给,不使用添加剂。农场充分利用200多亩农田和山地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用于生产土猪肉。饲料种植实施有机农作物种植技术,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充分利用农场鱼塘有机肥,实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真正从源头消除污染。②生猪防疫实施生物防疫、中草药防疫、物理防疫,不使用抗生素。
  为将农场的潜力不断增强,产业格局逐渐形成的同时,农场还秉承“立足农业,面向农场,服务社会”的宗旨,不断壮大自己的同时,还建立和农户的利益联动机制,不断地向农户提高优良猪苗及养殖技术,在带领农户致富的发展中实现“双赢”。
  七年多来农场累计已投资900多万元,建有2个大型养猪场,存栏母猪总数达350头,生猪存栏达5400头,新建900多亩生态林,100多亩高产农田。2009年2月,新余经济开发区农村工作局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土壤、水源、气候等生态环境以及基础设备条件进行了考察分析后,将农场批准为开发区无公害农产品试验示范基地。
典型六&&&  “80后”的创业之路
&&&  ——女性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汤婵娟
  汤婵娟,万载县胜英手套厂厂长,宜春市2009年返乡农民工十大创业典型之一,25岁,大专文化,万载县黄茅镇人,年,在北京某广告公司打工。2008年因金融危机回到万载,经营家中的手套小作坊,2009年3月,汤婵娟获得10万元小额贷款,创办了万载县胜英手套厂,厂房面积500多平方米,机器设备达60多台。09年以来,先后吸纳了8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其中40多名为返乡农民工,自投产以来,产值已达200多万。
  汤婵娟的创业感言是:创业不分年龄,只要你有勇气,有毅力,你就一定能成功!而小额贷款是一颗希望的小种子,不仅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更给我们返乡农民工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
  打工生涯  人生路上一堂珍贵课程
&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出去会不会失败,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2006年,汤婵娟从九江学院毕业后,唱着这首歌,带着五彩斑斓的梦想,揣着爸妈给的几百元钱,登上了北上的列车,看着站台上父母渐行渐远略显老态的背影,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打工赚钱,报效父母。
  大学刚毕业的她,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都很缺乏,她决心挑战自我,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干起了业务员的工作,这是一份没有底薪的工作,只能靠跑业务来赚取收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自己的经验不足,她不得不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按照公司提供的潜在客户地址,一家一家的去联系,为了一天能多跑几个地方,每天五六点钟便起床,早早地坐在客户门口去等候。付出总会有回报,终于有一天,她和一个客户签订了半年的广告合同,那一刻,汤婵娟激动得满眼泪花,所有的委屈与艰辛都在此刻历历在目,但她告诉自己这是值得的!
  每当谈起在北京打工的两年,她都饱含深情地说:“那是我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它铸就了我敢于挑战,不怕吃苦,面对困难不服输的可贵品质。”
  搏击风浪& 小额贷款帮扶创业
  正当她在工作上开始走上正轨时,一场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她所在的公司面临破产的危险,她也随之失业了,于是,只得回到万载的家中。
  婵娟的父母经营着一个制作手套的小作坊,收入仅够维持生计。汤婵娟站在手套作坊里,她突发灵感:何不在手套行业创业呢?当她把想法告诉父母时,父母表示不同意,理由是金融危机以来这个生意更难做了。但她是不服输的,最终,父母和亲戚被她的坚定决心打动了,表示坚决支持她以手套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
  说干就干,婵娟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资金问题,自己的积蓄加上父母、亲朋好友的资助,还远远不够,大量的资金缺口把她难住了。正一筹莫展之时,她了解到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于是,她向县就业局反映了情况,在县就业局担保中心的政策援助与指导下,她很快便拿到了10万元的创业贷款。她发自内心地感叹:“小额贷款政策真好,政府为我们创业人员雪中送炭啊!”
  经过一番精心筹划,2009年3月,胜英手套厂终于在县城开工投产了,厂房面积有500多平方米,机器设备达60多台。
  汤婵娟意识到,现有的手套品种利润比较低,不足以支持自己产业的发展,于是她多方打听了解手套市场的供求方向。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得知浙江鹿城手套厂寻找加工出口手套厂家的信息后,她马上与该企业取得联系,并带上自己工厂生产的手套亲赴浙江拜访,企业老板被她的诚恳与诚实所打动,她顺利签下了第一批出口手套的合同。
  订单接到后,困难也随之而来。由于出口手套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工人一下子很难适应,产量很低,产品质量又不达标,面对压力,有的工人甚至不辞而别。为践行承诺,按时顺利完成定单的任务,汤婵娟再赴浙江专程请来技师手把手传授技艺,然后再亲自上门把走掉的工人一个一个请回来进行强化培训。这一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工人的技艺很快有了明显提高。产量不断上升,质量完全符合出口要求,经过加班加点,出口手套产品终于按合同如期交货。浙江老板对她竖起了大拇指:“你这个小女孩真不简单!”
  以厂为家& 以诚待人赢得员工拥戴
  当前,胜英手套厂的生产已逐步走向正轨,订单也很可观,自投产以来,产值达到200多万,产品质量也达到了过硬水平,产品不仅销往宜春、丰城、高安等地以及本省的江铃集团,同时还远销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此时的汤婵娟不忘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她先后吸纳了8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厂里就业,其中,有40多名是返乡农民工。生活上,她像对待亲人一样关心她们。有个2008年底从福建返乡的困难职工辛小红,家住在离县城十几公里的高城乡,为省钱,她每天天不亮骑着车来上班,下午再骑车回家。了解到她的困难情况后,汤婵娟自己掏钱帮她在县城租了一间房子,当辛小红看到房子的一刹那,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为方便员工吃饭,汤婵娟挤出资金在厂里办起了食堂,对员工中餐予以补贴,她的真诚待人赢得了职工的普遍赞赏,大家更加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的胜英手套厂是前景一片光明的企业,更是一个亲如一家的温暖大家庭。
典型七&&  下岗女工“洗”出成功路
——完美干洗中心总经理张智英创业之路
  走进由下岗女工张智英开办的月湖区完美干洗中心梅园大道总店,平滑的地面一尘不染,整洁的服务台上摆放着电脑,张智英热情地接待着顾客。从2004年自己筹集资金开办干洗中心,到2005年在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帮扶下,张智英的干洗店生意越来越红火。经过7年的努力经营,干洗中心如今已经拥有3家分店,有固定的客户和稳定的收入,并解决了多名下岗女工的就业问题,上缴税收每年都在递增。
  从一个下岗女工,蜕变成一个成功的小私营业主,这期间不知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
  下岗创办干洗店。
  今年37岁的张智英见人总是笑盈盈的。2000年从潭花酒厂下岗后,张智英在一家手机店一干就是3年,还当上了店长。然而天性好强的她认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总想自己开创一份事业。于是,细心的她开始留心身边的事,发现光顾洗衣店的顾客为数不少,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人根本无暇洗衣。这让她看到了一条商机,于是毅然决定在鹰潭开干洗店。
  但当时什么都不懂嘛,张智英就到处找,去干洗店、厂家去看、去比较,找师傅学习干洗技术。第一个师傅是北京的,学习了基本技术和知识后,又拜了第二个师傅。第二个师傅是河南开封的,他手上有绝活。这个师傅不仅懂得去渍洗衣,还懂得染色,这染色可不好学呀,为了学到这一技术,张智英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她怕师傅不教,就不管他在干什么,都要跟着。特别是那个染缸,不管多热的天,都坐在染缸边,一坐就是一天,就是戴一双胶皮手套,在至少有98度的锅里面翻,从早上翻到晚上,每天都是重复。有些衣服染一遍不成功,就重新剥色,然后再染,染上两三遍。经过刻苦的学习,张智英终于掌握了染色技术。
&  在筹集到开店所需的资金后,地处市交通路14号的完美干洗中心风风火火地开张了。刚开张的时候,生意就非常好,这让张智英找到了信心。但随之而来的衣服多、面料档次高的问题开始困扰她,这需要资金引进一批干洗设备。资金的问题如拦路虎,让张智英一筹莫展。
  借船出海诚实经营
面对资金难题,张智英首先想到了商业贷款,可经过咨询后发现手续非常烦琐。2007年,在朋友的提醒下,张智英找到了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小额贷款担保中心,讲述了自己下岗后创业的历程和目前遇到的困难。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资格审查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为张智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8万元,这笔贷款解了张智英的燃眉之急,购买了一批急需的干洗设备,生意也越来越火红。2010年,地处市梅园大道和市正大路的完美干洗中心也顺利开张,并招聘了多名下岗女工,且同样生意火红。
张智英说,给的干洗店取名叫“完美”,就是要告诫自己洗衣这一行来不得一点投机取巧,只有踏踏实实的去走,千万不要梦想什么有些什么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在干洗店里,顾客的衣袋里经常有钱物之类的,特别是在冬天洗厚的衣服,能捡到很多东西。捡得最多的一次是一个手包,里面有2万多元钱。当时忘了放在柜台上,服务员在前台打电话告诉张智英,张智英马上打电话,通知客人来取。捡到钱的事多了,为了鼓励营业员诚实,张智英制定了一个规定,不管捡到多少钱,只要拿出来还给顾客,就按百分之二十给予奖励。
富裕起来的张智英还十分注重回报社会。汶川大地震后,张智英立即捐款3000元;2010年,鹰潭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后,她也捐款1000元;平时还经常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食物和生活用品。
质量和服务最重要
“经营洗衣店,想要长远发展,一定要注重信誉,‘以质求存’。”张智英是这样阐述自己的经营理念。在张智英看来,洗衣行业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有些洗衣店为了达到抢占市场的目的,甚至不惜把价格压低到成本价以下来进行竞争。面对这种情况,张智英选择了以不变应万变,她认为,一个企业要生存,最重要的还是保证质量和服务,只要你的质量过关,服务良好,就能赢得顾客。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顾客,拿了一件桑蚕丝的外套来洗,但之后由于某种原因,衣服被洗的变形。当这位顾客回来领衣服时,张智英诚恳的向顾客道歉,并赔偿了1300元损失。之后,这位顾客就成了这里的常客。而那件到现在还挂在店里,做为警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装面料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服装很难家庭洗涤,需要送到洗衣店做专业清洗保养,在给洗衣行业带来市场的同时,对洗衣店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完美干洗中心的干洗设备基本上全部采用第九代全环保型绿色干洗技术,“虽然有些旧机器还能用,但在洗衣质量和环保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也将它淘汰了。”张智英说,“现在的洗衣行业正在向环保型和节水型发展,这是整个行业的大趋势,你不跟上步伐,就必定被这个行业所淘汰。” 
典型八  自主创业& 谋求发展& 服务社会--记返乡农民工刘龙生创业之路
  刘龙生出生农民之家,96年高中毕业后因各种原因没有继续就读,怀里只揣着300元就跟随同乡前往广东顺德打工,来到顺德后才发现,由于没有任何的技术,一个月下来竟然连工作都找不到。坐车后剩余的80元钱很快花完了,别说住宿,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在老乡们的帮助下,他白天在外面找工作,晚上就偷偷寄宿在老乡公司宿舍。
  多少次挤在老乡的床上偷偷落泪,他很想家,想着明天就回去,想着想着就这样睡着了。当第二天醒来之后,忘记了昨晚的辛酸,怀着对明天的憧憬继续寻找工作。
  这一天,通过老乡的介绍,他到一制衣厂里做了一名学徒,月工资两百元。他很珍惜这次机会,虽然那时候只是一个最简单也最普通的工作,他已经很满足。
  因为制衣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制衣活又细又累,在工作台上要长时间低着头,一天下来骨子好像散了架似的,通宵加班是十天有七天,何况工资又不高,所以干这行的工人经常跳槽,身边的老乡一年几乎都有要换五、六家工厂。可是刘龙生在一家厂里一干就是三年。因他吃苦耐劳,又勤于向人请教,很快他就掌握了一整套制衣要领。有句名言:想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他就是这样的士兵,他不想当一辈子打工仔,他想当老板,他要有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于是2000年他辞工回到家乡,在县城开了一家制衣店。可说来容易做时难。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要么定单少,要么质量达不到要求,导致浪费、成品销售不出。经营不到二年就亏得一塌糊涂,没办法他只好背起行李重操旧业到浙江打工。他当过临时工,也进厂,还经营过快餐店,可都不如他意。最后来到孔明灯饰厂,他对生产孔明灯特感兴趣,干活也特有劲,是他做的他学,不是他做的他也学,他不但学会了如何制作,还学会了应如何经营管理与销售。有了本领的他又想自己当老板,可没有那么多资金,不敢盲目行动。
  直到2008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特别是家乡田头创办了创业园,不但减免各种税费规费,还提供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等,在众多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刘龙生又一次踏上返乡创业之路,用多年来打工积蓄下来的10万元钱在田头办起了飞天灯饰厂。他每天起早摸黑用心经营着工厂,既当老板又当工人,平时吃住都在工厂里面。创业初期是非常艰难的,也正因为他平时为人的忠厚、诚恳、守信,积累了一定在人脉资源,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做事要先做人”这是刘龙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企业家的本色注定是要承担超乎一般人的责任,这也注定他是诚实守信能做一番事业的人。
  这一次在就业局给予15万元贴息贷款及其他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加上前一次的经验教训,这次他办厂办得得心应手,不到一年他的飞天灯饰厂就由原来只有几十名工人的小规模生产发展到如今大规模生产——总厂设在镇政府旁,面积800m2(三层),分厂分布在全镇各个村,总投资150万元,拥有1000多名工人,年产值达1200万元,年纯利50万元。今年,我局又给予他贴息贷款30万元,助他在宁都县城新办几十家“十字绣”和“针织厂”,带动就业人员500多人,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农民工也纷纷办起了经济实体,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典型九  小小米粉店& 做出大市场
——记妇女代表潘桂英创业成功路
&  今年48岁的上饶市信州区仙妈米粉店老板潘桂英,最近三天两头往万年县城跑,她正在为第五家“仙妈米粉”连锁店的开张作最后的准备。从当初经营一家小小的早餐米粉店到成为五家连锁品牌店的老板,潘桂英打心眼里感谢上饶市再就业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中心的大力支持。&  & & & &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潘桂英和丈夫杨俊仲先后从上饶市灯泡厂和上饶地区淀粉厂下岗,家庭生活一时十分困窘。上饶市民早餐有吃鲜米粉的习惯,夫妻一合计,开了一家米粉店,夫妻俩起早摸黑,艰苦创业,慢慢地“仙妈米粉”在当地有了一点名气,家庭经济条件有所改善。2009年,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家里买了一套房子,加上儿子考上大学,增加了开支,店里想扩大规模,资金出现了困难。2010年初,她在上饶市再就业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中心的一次政策宣传推荐会上了解到创业贷款政策,并提出贷款申请,市再就业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中心及时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贷给她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有了这笔资金的注入,
潘桂英首先把自己经营的米粉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仙妈米粉”商标,然后把店面扩大并进行了装修,改善了消费环境。与此同时,她在烹制的工艺、材料上再下功夫,调制出一种特殊的汤料,使“仙妈米粉”味道鲜美异常,名声大振,受到了市民的广泛欢迎,以致许多外地人到上饶,也会慕名前往尝鲜,店里日销米粉量达1000多碗,小店月经营收入从过去2万元一下跃升至4万元。夫妻俩忙不过来,请来了9名下岗职工做帮手。& & & & “仙妈米粉”受到市民的追捧,令潘桂英信心大增。她清楚,烹饪早餐米粉,技术简单,容易复制,但“仙妈米粉”受欢迎,关键在秘制鲜汤。有了鲜汤这一核心技术和“仙妈米粉”品牌商标,在上饶其他县市开连锁店,肯定同样会受到欢迎。于是,她决定在其他县(市、区)开展连锁经营,她要以这种方式感谢政府和小额担保贷款,回报社会。  & & & & &夫妻俩一商量,马上选定旅游人气很旺的婺源县试点,自己出品牌并负责技术指导,合作人负责投资和经营管理。不出意料,婺源的“仙妈米粉”品牌很快打响,出现了食客如潮的局面。按照这种模式,弋阳县、上饶县等“仙妈米粉”连锁店先后开张,生意红红火火。今年6月,万年县连锁店也将开门迎客。她计划在一年左右时间,把“仙妈米粉”连锁店在上饶市内发展到14家左右,成为上饶本土第一的品牌早餐连锁店,并逐步向市外推广,加盟一家连锁店可扶持1-2人创业,带动就业5人,今、明两年预计可扶持2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60余人,为帮助更多的下岗职工创业和就业做出贡献。  潘桂英算了一笔账,按目前的规模,自己每年可以有20万的纯收入,目前,在她自己店里的9名下岗失业人员,每月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年终还能拿到一些奖金,促进他们生活状况大为改善。现在,她已经安排好第一批贷款的偿还计划,她希望以自己的诚信赢得担保中心和经办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争取二次贷款扶持。
典型十  &&  鲤鱼回农门
——记返乡创业大学生邱晖
  邱晖,男,1986年出生于永丰县沙溪镇,2005年考取南昌航空学院(现南昌航空大学),2009年毕业后返乡创业,创立了永丰县沙溪绿顺养殖专业合作社,担任法人。
  像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我的家境比较窘困,父母开了一个小店,勉强维持一家生计。“寒门出孝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话在我的身上都应验了,从小到大,在家里我是最能吃苦的孩子。天道酬勤,2005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昌航空学院(现南昌航空大学),学习市场营销专业,实现了“鲤鱼跃龙门”,成为街坊邻居的羡慕对象,也成为父母的希望。
  2008年,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本来就不是很乐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还有一年就将毕业的我陷入了迷茫。家庭的窘困,父母的期待历历在目,如果自己上了大学,还不能找一份好的工作,将有何面目面对家乡父老,更对不起父母的厚望。在压力面前,我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返乡创业。但是,考虑到资金等因素,2009年7月毕业后,我还是和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一样,到处投简历、面试,结果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屡屡碰壁。
  就在我左右为难之际,我在和儿时好友傅立鑫聊天时,得知他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大型养殖场上班,给别人干了两年的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想回家创办养殖场,但是苦于没有合伙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返乡创业的想法又冒出来了,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便和傅立鑫联系,希望一起创业,两人一拍即合。第二天,我便从城里回家,和父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软磨硬泡了两天后,勉强取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我的举动,大多数人都不理解,认为我的大学白读了,别人读大学为的是跳出农门,我倒好,读完大学回农门。但是,和我一样,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困难的胡舵,还有同村的陈达帆、王金财、邱年秀、黄昌禄等伙伴却对他的举动十分佩服,并表示愿意加入他和傅立鑫的队伍。就这样,拥有一定管理知识的我,有着丰富养殖经验的傅立鑫,和有广泛的农村人际关系的陈达帆、王金财、邱年秀、黄昌禄,便组成了一个创业团队。
  经过多方考察和反复思考,我们决定养鹅、养猪、养鱼。因为养鹅、出栏快、效率好。鹅以草食为主,饲料中基本不添加抗生素,优质、绿色、安全、健康的鹅肉顺应了改善肉类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大趋势,符合城乡居民对肉食品的需求从量到质的改变要求,市场广大。鹅的生长周期短,两个月便可达3-4千克出栏。鹅的经济价值高,鹅肉、鹅肝、羽毛的价值都很高,因而市场价格稳定,每只鹅除成本外可净挣5到10元。养猪采用二元母猪自繁自养的形式,品种易饲养,适合销售,且疾病传播概率低,投资成本及风险较小。
  为节约成本,我们打算用草养鱼、养鹅,用菜养猪;用猪、鹅粪建沼气池,解决养殖场平常生活的能源;用沼气渣种菜、种草,发展有机无公害、循环养殖。
  有了目标,我们便立即行动,一个星期内,我们跑遍了沙溪镇的各个角落,为即将成立的养殖场选址。最后,我们选择了沙溪林场,那是沙溪新桥旁边的一个洲坝,四面环山,靠路临河,交通方便,水源充足。随后,我们筹集20万元,于日注册成立了永丰县沙溪绿顺养殖专业合作社,我任法人代表。
  为节约资金,我带领六个伙伴自己动手,清淤驳坎修池塘,垒石砌砖建猪舍,清杂翻地种草菜。一个月下来,我们皮肤黑了,体重降了,手上、脚上、肩上的水泡起了破、破了起,同时,池塘修好了,猪舍建好了,菜地也种好了草和菜。
  可创业的路可不是坦途的,接下来,我们需要购买鱼苗和猪仔,这需要大批的资金,成立合作社之处的
15万元资金已全部用在了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了。剩下的钱远远不够养殖运转,于是我开始频繁出入银行、信用社、镇政府、县就业局等部门,积极寻求多方支持。得知我们的事迹后,镇政府出面,帮我们从当地信用社争取了贷款5
万元,县就业局也为他们提供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在各方的支持和我们的努力下,现在我们的合作社资产已达50万元,已出栏肉鹅10000只,肉猪500头,鱼5000斤,引进了适养适销的二元母猪20头,抗病耐寒热、易饲养、波动小的母牛10头,形成了塘中养鱼、塘上养鹅、岸上养猪、田中种菜(草)的生态养殖。
  虽然现在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还是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资金缺乏。目前,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合作社成员集资能力有限,急盼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大力扶持。二是缺乏技术。虽然傅立鑫有一定的养殖经验,但是随着疾病的变异、市场变动等因素的影响,技术仍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急盼有关业务部门大力扶持,提供技术指导。三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助引进更优良的品种,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发展的路是无止境的,下步,我们的合作社已经有了明确的发展思路。我们将坚持猪(鹅)—沼—草(菜)—猪(鹅)的生态发展模式,按照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向,加强与大型养殖加工企业的联系沟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吸引农户参与养殖,统一提供鹅苗(猪仔)、统一供料、统一提供防疫等服务、统一销售。具体目标是:
2010年实现肉鹅出栏1.5万羽,两年内达到4万羽;2010年出栏肉猪1000头,两年内达到3000头。逐步成为沙溪镇乃至全县发展生态养殖的典范。
典型十一&&&  致富路上的“巾帼英雄”
      &--记女性创业人员徐英
  在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提起徐英,凡是熟悉她的人无不啧啧称赞她是一位头脑活络、敢闯敢干的致富女强人。近年来,她在县劳动就业部门的帮扶下,大力发展蘑菇产业,同时,还创办起了蘑菇专业合作社、蘑菇种植职业培训学校,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引领着一方百姓走上了致富路,她也因此被村民们亲切地誉为致富路上的“巾帼英雄”。徐英是乐安县鳌溪镇桥背村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在外打了几年工,没有太大发展,随着这几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猛发展,村里失地农民多,留守妇女多,许多富余劳动力无法就业。& & & & 徐英决定在家乡同村民一起寻找一条致富路,经过市场调查,她得知AS2796精品双孢蘑菇品种不但在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而且外贸前景也十分看好,经济效益也很可观;同时生产蘑菇技术较易掌握,所需原料就地、就近即可解决,生产时间又在冬春农闲时节,劳动强度也不大,非常适宜留守妇女劳动,很适合自己家乡发展。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为了让村民眼见为实,2006年,她自己带头先行试种了1亩2分地的蘑菇,摸索种植技术,积累经验。当年她蘑菇试种成功,收获鲜菇3万余斤,除去成本,亩纯收入达1万多元。随后,她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投资49万元,租了10亩地,建起了10多个蘑菇大棚,种植了1万平方米的双孢蘑菇,成立了“十里香樟”蘑菇专业合作社,并在桥背村建立了蘑菇产业基地,采取“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供应原材料,统一生产技术操作,统一收购销售,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蘑菇产业。& & & & & 正当徐英准备带领菇农大干一番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让她们措手不及。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蘑菇销量急剧减少,价格大幅下跌。看着往年七八元一公斤的蘑菇跌到三四元一公斤还没人要,徐英和菇农们心痛极了。当年,徐英一个人就亏了10多万元,其他的菇农或多或少都亏了本。“贱价伤农”,金融危机让刚刚兴起了蘑菇产业一下跌入了低谷。& & & & & &困难面前,县劳动就业局和其他有关部门纷纷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面对流动资金的严重不足,此时,县劳动就业局先后于2008年10月和2009年9月先后分二次为徐英提供了8万元的小额信用担保贷款,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 & & & & & 2009年,徐英的蘑菇种植面积得到了稳定,当年1.5万亩蘑菇实现产值70万元,纯收入20万元,一举走出了困境。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今年,徐英又尝试着种植了20多亩的蚕桑,利用蘑菇下脚料作桑树基肥,而利用桑树枝作蘑菇原料,大大提高了综合效益。“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多亏了县劳动就业局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大力帮扶。”谈起致富后的感想,徐英深有感触地说。对于未来的发展和打算,徐英信心满怀地说:“在做大蘑菇基地的同时,我准备发展蘑菇深加工产业,生产蘑菇干片、蘑菇罐头、蘑菇酱油、盐水蘑菇等蘑菇系列产品,实行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蘑菇种植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蘑菇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
馆藏&29711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米粉加盟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