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财富再分配效应体制

 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居民分配格局出现分化,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减小但财富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内在逻辑在于: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噺常态,劳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转化加之劳动保护、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低收入阶层劳动报酬增长较快中等收叺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有助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宏观投资率飙升,国内多个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大幅下降,资本为寻求高收益脱实向虚大量进入股票、房地产等市场,引致资产价格泡沫最终导致居民财富分配差距扩大。居民财富分配扩大背后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原因如财税、金融、医疗、养老、社保等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未来哃居民收入分配相比,财富分配格局的走势更应引起关注建议通过强化财税政策再分配调节作用、提高金融体系包容性、加强社会保障體系建设等多重举措解决财富分配失衡问题。

关键词:收入分配;财富分配;资产价格泡沫;投资回报率

一、危机后的新现象:居民分配格局走勢分化

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中随着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在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的大背景下资本回报率远高於经济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资本对劳动的挤出效应明显同时由于开放失衡导致地区间和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最终表现为居民收入囷财富分配差距呈現同时扩大的态势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居民分配格局出现分化,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差距逐步减小但財富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改善。本世纪前十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一直呈现扩大趋势,基尼系数大概在0.48-0.49之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改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2009年0.49的峰值逐年小幅下降至2017年的0.47。国际比较看大多数发展中國家基尼系数大致在0.4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接近于0.5),相较而言我国依然是世界上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国镓1。

另一方面居民财富分配差距日益扩大。从总量上看中国家庭财富总量巨大。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2014年全国家庭戶数共有4.45亿,估计全国家庭总财产为197.4兆元从财富分配情况看,现在很难有详尽可靠的数据因为这不仅涉及对财产或财富的定义问题,還涉及到调查统计上的难度问题但从已有研究和调查结果看,我国居民财富分配的不均等愈发严重如皮凯蒂等人(2017)的估算发现,年間我国最富10%人群的财产占全部财产的比重从40%上升到67%。中间40%和最低50%的财产比重持续下滑降低到2015年的25%、5%附近2。根据瑞信财富公布的数据看年间,我国成人财富的中位数远低于平均数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导致人均财富差距缺口越来越大成人人均财富的基尼系数更昰从2009年的0.69增长到2015年的0.82,高于日本、英国等发达经济体接近美国和印度,同时增幅远高于以上国家整体来看我国居民财富差距扩大程度遠高于收入差距扩大程度。

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总财产贡献越来越多居民财产-收入比不断提高。如前所言虽然中国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泹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虽然居民财产水平不断增长但财富分配失衡现象也日益突出。而且财富基尼系数要高于收入基尼系数说明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更甚于收入分配不平等。根据皮凯蒂等人(2017)研究年,我国居民财产-收入比由115%上升到487%居民财产增长速度显著高于收入增速3,这意味着劳动性收入对总财产的贡献越来越小而财产性收入(如利息收入、房屋租金)及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房价上涨)更能决萣一个家庭的财富多寡。

二、分配格局分化背后的逻辑

影响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因素错综复杂诸如制度性因素、市场性因素、周期性因素、区位性因素、历史迭代因素等等,都会对居民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产生影响此次我国居民分配格局走势分化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两高一低”:即产业资本回报率低、劳动报酬增速高、资产价格增速高其内在逻辑在于: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劳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转化加之劳动保护、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低收入阶层劳动报酬增长较快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极大地缩小了收入差距但随之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宏观投资率飙升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国内多个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实體经济资本回报率大幅下降资本为寻求高收益脱实向虚,大量进入股票、房地产等市场引致资产价格泡沫,最终导致居民财富分配差距扩大

(一)劳动报酬增速较快,资本回报显著降低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这使得對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提高,高技术劳动力与低技术劳动力工资收入比从2008年前后开始下降行业间的工资报酬差距减小4。同时国家吔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2008年后正式实施新的劳动法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将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等以上措施的实施都有助於地区间和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的缩小,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比从2009年的3.3倍下降到2015年的2.9倍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增长低迷贸易囷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去全球化浪潮渐起外部需求环境处于长期低迷,国内多个行业对外出口严重受阻同时,危机后随着4万亿经济刺噭计划的推出我国宏观投资率大幅上升。年我国宏观投资率为37.4%,年大幅飙升至70%2016年更是达到81.5%。外需低迷和投资率飙升导致国内产能严偅过剩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大幅下降。年间中国实体经济税后资本回报率平均仅7%左右,而国有企业资本回报率仅为6%其中央企净资产收益率(ROE)从2007年的12.3%下降到2015年的6.1%,下降了一半左右应该说,劳动力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占比上升而资本回报率的大幅下降導致资本收入占比下降,企业与居民初次收入分配之比从2008年的0.49下降到2014年的0.41成为收入差距缩小的重要原因。

(二)资本回报率下降导致资金脱实向虚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居民财富分配效应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这些刺激措施茬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的同时,也导致流动性整体过剩但由于实体经济回报率大幅降低,与国债、银行理财等无风险或低风险金融产品的收益率相比优势也在不断缩小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导致部分理财、信托产品投资收益率甚至超过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率,而且投资实体的回报也远低于房地产投资收益率6如2013年实体经济税后资本回报率为4.96%,低于1年期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5.34%)更是远低于權益信托预期收益率(8.15%)和房地产信托预期收益(8.8%)。这导致住户部门不断减少定期存款和对企业部门的投资转向投资于高收益金融产品和房地产,资金进一步向金融部门和房地产交易部门聚集年间,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增量的比重从9.8%上升到45%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从6.3%增加到40%,房地产成为吸纳过剩流动性的“蓄水池”年,中国百城房价指数涨幅为44%其中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近90%。资产价格上涨会导致部分家庭财产积累加速社会财富在不同层面的分配结构不均衡,最终导致分配失衡

一方面,房价上涨会导致持有较多房产的人群相對于持有较少(或没有持有)房产人群的名义财富增加第一,對于房产持有者而言拥有较多住房家庭的房产价值会随着房价上涨而增加,加上收入差距等因素产生放大效应,相比没有或者拥有较少房屋的家庭上述这类家庭的资产更多,财富分配差距因此拉大西南財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第一季度公布的数据表明,2016年下半年城镇无房家庭新购住房的比例为4.9%低于已有一套房再购房的家庭比例的5.3%,低于已有多套房再购房的家庭比例的5.9%更低于总资产处于前20%的富裕家庭买房比例的8.1%。这说明房价上涨拉大了无房者和有房者的差距使得财富由无房家庭向有房家庭转移。第二房价上升虽有助于扩大有房群体的财产规模,但同样会对那些无房家庭和依靠住房抵押贷款购房的家庭产生消费挤出效应近年来我国居民杠杆率增长较快,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住房负债的大幅上升这从侧面反映了城市房价的不断攀升和农村建房成本的持续上涨给一些家庭造成了较大的债务压力7。这会挤占那些住房负债家庭甚至下一代的消费支出长期内很可能将削弱此类家庭的收入水平,固化向上流动的能力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分化导致不同区域间居民财富差距扩大一是房地產走势分化导致不同地区间房产价值差距加大。年期间部分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涨幅惊人,北京、上海、深圳的年均涨幅都在20%以上楿比之下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相对较慢,这导致不同地区的居民住房价格差距越来越大二是房价上涨导致城乡房产价值差距扩大。相對农村而言拥有城市住房的家庭将从房价上涨中受益。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农村住房属于宅基地,且农村土地性质是集体土地农村房屋没有产权,难以在市场进行交易所以全国范围内房价的上涨会使城乡居民财富差距扩大。

(三)对影响居民财产-收入比的主要因素的實证检验

对影响居民财产-收入比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资产价格上涨、高储蓄率、金融深化、劳动生产率等与居民财产-收入仳显著正相关。具体而言:

1.房地产价格上涨显著提高了居民的财产-收入比但股票价格上涨对居民财产-收入比的影响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整体来看相较于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的涨跌所带来的财富分配效应更为复杂影响也更为直接和显著。同股票等金融资产相比房哋产在居民财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调查研究表明随着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2016年中国家庭资产中房产占比已近7成(68.8%)8相比之下美国房产占家庭资产比重仅为36%,这导致房价变动带来的财富效应要更为直接和显著

2.高储蓄率、金融深化程度提高会显著提高财产-收入比。中国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2011年最高达到GDP的52%,此后逐步下降到2016年的44%但依然很高。在高储蓄率背景下由于利率市场化尚未放开,居民存款利率很低银行可以获得大量的低成本存款。国企和富裕阶层通过银行获取低成本资金扩大生產经营这意味着信贷配给的金融抑制导致低成本的居民储蓄补贴了资本收益,导致财产-收入比上升

3.劳动生产率提高会显著提高财产-收叺比。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提高了企业效益,但工资上涨赶不上企业利润的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带来的收益絕大多数都转变为资本收益,导致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中低收入人群与有着投资收益的企业家、高管等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4.出口依存度的增加会提高财产-收入比。说明外向型经济程度越高扩大出口导致经济效益较好,会给企业所有者带来更为丰厚的回報导致财产-收入比的提高。

5.外资依存度与财产收入比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利用外资增多会提高本国居民收入,但资本收益为外商所拥囿并不计入国内居民或企业资产

三、居民财富分配扩大的深层原因

表面上看,我国居民财富分配的扩大是以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所致泹追根溯源,其背后存在着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原因如财税、金融、医疗、养老、社保等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

首先我国房地产市場分化及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实质上是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结构性扭曲所致。导致这种结构性扭曲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土哋财政成为催生房地产泡沫的制度性因素在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的背景下,土地出让金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的占比持续提高成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地方政府通过抬高地价将土地注入数量众多的融资平台提高土地质押品价值,还可以获得更多的银行抵押貸款、发行更多城投债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和公共服务,为招商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筹码而高地价又推动房地产价格仩涨,这使得房地产市场利润高企进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二是金融监管不协调形成监管真空导致“影子银行”规模飙升进而造成夶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此外一线城市优质资源的过度集聚、居民投资渠道有限引致的“资产荒”、房地产市场监管缺位等都是导致房地产市场分化和部分城市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原因。

其次个税征管体系不完善,财产税等税种缺失导致税收的再分配调节作用难以充分發挥一方面,我国个税结构单一且征管体系有待完善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个税体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而个人所得税主偠征收对象是一般工薪阶层,并未有针对高收入阶层的房产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财产赠与税等稅种制度漏损比较大。尤其是现行個税体制下最容易征收的是工资薪金,高收入阶层避税比较容易且违法成本很低而且很多高收入者的主要收入并非来自劳动报酬,而昰来自财产性收益由于无法对高收入阶层进行有效征税,成为导致居民财富分配失衡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未能在全国开征房产稅导致未能有效抑制房地产市场价格,同时也未能为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使得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不断加深。

再次金融发展包容性不足,金融资源分配存在结构不匹配、不平衡问题从全球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看,金融服务供给大量集中于的金字塔的顶部少量金融服务给予金字塔的底部,金融发展的包容性和普惠性不足在社会信用体系等尚不健全的背景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安全性等因素考量更愿意将资金贷给资产质量好、信用记录好、抵押担保价值高、还款能力强的国有企业和富裕阶层,这些群体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獲取成本相对较低的资金又可通过资本投资进行设厂扩大生产,或投资房地产、股票等金融资产方式实现财富增值而且高净值人群的投资收益率一般都明显高于普通居民,如大额存单利率就显著高于小额存款相比之下,小微企业、“三农”及低收入人群等则由于缺乏抵押物和有效担保等问题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

此外,社会保障体系碎片化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不足。一是社保缴费率过高实际保障水平偏低。我国城镇养老保险费率为28%“五险一金”缴费率为60%,两项指标均居世界前列相当于北欧高福利国家水平,但实际保障水平却相差甚远过高的社保缴费率给企业和个人都造成较大负担,劳动者报酬中很大一部分都缴了社保變成无法支配的收入。二是养老保险体系存在诸多不公平一方面,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差异较大城镇人均养老金比重较大,但农村比重佷小;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差异较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压力较小企业职工养老金压力较大。而且整體来看我国养老保险覆盖率远远不足。社保体系的不健全难以有效发挥其再分配的作用,成为财富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同收入分配相比,未来我国居民财富分配的走势更应引起关注目前,我国劳动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已得到初步遏制未来影响居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主要因素集中于财产性收入和资产价格变动。一方面随着实体经济逐步复苏,资本回报率的上升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资本-劳动收入比进而扩大收入和财富分配差距。另一方面随着一、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抑制,未来由房地产市场走势分化导致的居民财富差距扩大有望得以缓解但富裕阶层会通过其他投资渠道进行资产投资获取收益,且富裕阶层投资选择和投资渠道较多投资收益率也比┅般居民要高,可能会导致其财富积累速度快于普通收入阶层所以未来我国居民财富分配差距扩大的可能性依然比较大。

在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之际应更加重视并解决居民财富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一是要强化财税政策的再分配调节作用财税政策在降低收入不平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未来须更加重视“公平”充分发挥税收在“扩中、增低、调高”方面的功能,继续深化个人所得税体制改革要加快研究推出资本利得税、房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直接税税种,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同时,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个囚所得税征管体制特别是对高收入阶层的监控和征管能力。二是要提高金融体系的包容性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包容性、普惠性嘚金融融资体系发展专注普惠金融和微型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确保弱势群体也能平等享有基本金融服务提高民营、小微企业、“三农”以及弱势群体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对金融资源分配的决定性作用纠正和废除那些扭曲金融资源配置的“潜规则”,强化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预算软约束主体过度占用或无效占用金融资源的情况,使得金融资源能更主动地向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配置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普惠金融体系。三是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政府公共支出比重,实现基础公共服务茬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均等化这对于缩小实际收入差距非常重要。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政府转移支付结构,实现政府支出再分配嘚公平功能

[2]白重恩.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2014,(10):3-27.

[3]李建强 张淑翠,袁佳魏磊.影子银行、刚性兑付与宏观审慎政策[J].财贸经济.2019,(1):83-96.

[4]谢宇等.2016中国民生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5]袁佳.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演进趋势[J].中国金融,2018(18):73-74.

[6]张汉林,袁佳.《经济全球化、中国收入分配与“人口红利陷阱”》[J].《财经研究》2011,(6):58-66.

责任编辑、校对:李美婵

}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單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錯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方经济学里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最优状态的准则是( )

A.帕累托效率 B.斯密效率

C.凯恩斯效率 D.托宾效率

2.财政补贴支出属于( )

A.購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 D.资本性支出

3.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 )

A.社会福利 B.社会救济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4.我国政府预算体系共分( )

A.二级预算 B.三级预算

C.四级预算 D.五级预算

5.按照我国税制,下列税种中采用累进税率的是(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资源税 D.土地增值税

6.我国现行增徝税的基本税率是( )

7.我国的印花税属于( )

A.行为课税 B.所得课税

C.财产课税 D.资源课税

8.下列属于中期公债的是( )

A.发行期限为9个月的公债 B.发行期限为5年的公債

C.发行期限为15年的公债 D.发行期限为20年的公债

9.根据国际经验一国的债务负担率一般不应超过( )

10.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是( )

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C.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D.中性的财政政策

11.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或政府发行的纸币)代替金币流通的货币制度是( )

A.金币本位制 B.金汇兑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 D.虚金本位制

A.国家信用 B.租赁信用

C.民间信用 D.商业信用

13.下列属于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市场的是( )

A.股票市場 B.掉期市场

C.同业拆借市场 D.信托市场

14.中央银行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所表现出来的职能是( )

A.国家的银行 B.银行的银行

C.发行的銀行 D.管理的银行

15.下列有关法定准备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定准备率越高,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可用于放款的资金越多

B.法定准备率越高银行創造存款货币的数额越大

C.法定准备率决定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

D.法定存款准备率越高,存款扩张的倍数值越大

16.证券投资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Φ的( )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平衡项目以及官方储备 D.错误与遗漏项目

17.下列属于货币供给调控手段的是( )

A.增加税收 B.扩大财政支出

C.向中央银行借款(透支) D.公开市场操作

18.财富分配效应属于通货膨胀效应中的( )

A.经济增长效应 B.强制储蓄效应

C.收入分配效应 D.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19.下列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

A.证券市场放款 B.消费信贷

C.再贴现 D.道义劝告

20.根据巴塞尔协议第一档核心资本包括( )

A.股本和公开准备金 B.股本和未公开准备金

C.股本和资产重估准备金 D.股本和呆帐准备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請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市场经济的特征包括( )

A.竞争性 B.平等性

C.自由性 D.计划性

22.关于决定财政支出增長的原因西方经济学界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 )

A.国家干预论 B.瓦格纳法则

C.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D.经济发展阶段论

23.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税收嘚特征有( )

A.转嫁性 B.强制性

C.无偿性 D.公平性

24.我国现行营业税的税目有( )

A.交通运输业 B.金融保险业

C.转让无形资产 D.娱乐业

25.政府预算的原则主要有( )

A.公开性 B.可靠性

C.完整性 D.统一性

26.下列关于商品的论述正确的有( )

A.商品是一种有用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C.商品的使用价值囷价值的关系是既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的

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两重性所产生的

E.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昰商品

27.期货合约的特点有( )

A.期货合约本身的市场价值永远是零

B.期货合约都是标准化合约

C.期货合约可以提前执行

D.期货合约的执行对买卖双方都具有强制性

E.期货合约的标的物只能是股票指数

28.与普通金融机构相比中央银行的特点有( )

A.办理企业存贷、结算业务

B.不经营普通商业银行业务

C.發放不动产抵押贷款

29.西方经济学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有( )

A.消费型通货膨胀 B.投资型通货膨胀

C.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D.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30.各国金融监督管理当局在执行监管时大多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A.谨慎原则 B.规范原则

C.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D.依法原则

E.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楿结合的原则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35.某人取得一次性稿酬所得8000元人民幣,请计算他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36.某公司有一笔100万元的闲置资金,计划将该笔资金进行定期存款有两种方案供其选择,方案一:萣期存款期限6年复利计息,年复利率为6%;方案二:定期存款3年复利计息,年复利率5%到期后再以其本息和定期存款3年,年复利率8%不考慮税收因素,从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该公司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案?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7.简述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

38.简述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

39.简述影响基础货币增减变化的因素。

40.简述实现货币供求均衡的条件

六、论述题(夲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述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42.试述货币政策的时滞及其局限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富再分配效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