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排名是?

国内硅片生产厂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内硅片生产厂家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王曦 填补我国大尺寸硅片产业空白|王曦|硅片|SOI_新浪网
王曦 填补我国大尺寸硅片产业空白
王曦 填补我国大尺寸硅片产业空白
● 王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著名材料学家,我国高端集成电路衬底材料的主要开拓者和领军人物。长期致力于载能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物理现象研究,并将其应用于SOI的开发。王曦院士大力推动了全国和上海一大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其中12英寸集成电路硅片项目填补了我国大尺寸硅片产业空白。“做科学家,必须把自己的研究与国家的战略需要联系起来,布大局,做大事。”这是王曦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开发SOI解决我国急需的航天电子器件的“有无”,到完成12英寸集成电路硅片项目、填补我国大尺寸硅片产业空白,王曦是微电子材料的“弄潮儿”。近年来,王曦院士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他还曾“一次性评选过关”,成为“当年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同事好友对王曦此次评为上海市科技功臣奖,都说实至名归。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1983年,王曦考入清华大学,从那时起,他就在载能离子束领域耕耘不辍。那时,一种名叫绝缘体上硅(SOI)的技术被IBM公司商业化,广泛用于超速计算机服务器中。这在国际上被公认为“21世纪的硅集成电路技术”,在低压低功耗电路、耐高温电路、微机械传感器、光电集成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在国内却因遭遇技术封锁鲜为人知。1998年回国的王曦承担起了研究SOI技术的领军重任。“SOI有很多应用,在航天器的元器件上尤为突出。在我国没掌握SOI技术的时候,只能采用加厚铅板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来应对辐射。”王曦说。然而,卫星每增加一点重量,成本就会大幅提升。“那时我们卫星少,寿命也短。”想要一劳永逸解决这一难题,SOI的研发势在必行。SOI走出论文、走出实验室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王曦团队的汗水。2001年7月,王曦创建了我国唯一的SOI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用5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SOI生产线。次年7月,第一批光润无瑕、晶莹剔透的SOI晶圆材料问世。世界惊呼,中国“突然”出现了一个现代化的SOI工厂。在创新路上,王曦的脚步从未停下。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技术副总师,王曦大力推动了全国和上海一批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其中12寸集成电路硅片项目填补了我国大尺寸硅片的产业空白。有战略眼光的实干家在推进国家集成电路重大项目的过程中,王曦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目前在世界级集成电路研发机构建设上与国外差距较大,产业创新能力不强,难以产出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与产品。2012年,王曦向市领导递交了MtM计划,希望通过借鉴国外实验室的创新模式,推动中国集成电路研发机构对产业的作用。次年,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在嘉定注册成立,以企业化运作打造功能性平台。这一跨越产研“鸿沟”的平台成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四梁八柱”之一。去年9月,国内首条全球领先的8英寸“超越摩尔”研发中试线正式运营。由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构建的这条中试线,旨在打通从研发到小批量生产的超越摩尔产业生态链布局,助攻创新研发。当老牌的法国Soitec公司主要向格芯等芯片制造公司提供SOI时,王曦已把目光投向汽车电子、传感器等SOI硅片的新应用领域。2014年,王曦再次提出,希望发展12英寸硅片。当时在外界看来,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王曦自己也为5亿元的融资“跑断了腿”。时过境迁,现今全球硅片紧张,硅片价格一涨再涨,当时冒险的决定已经变成了正确的选择。未来,王曦希望与世界一流技术接轨,早日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富有情怀的领导者去年9月26日,张江实验室成立,开启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崭新篇章。王曦院士担任张江实验室主任。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让科学家在一个平台上心无旁骛做科研,不用为争取项目而分心。张江实验室给了王曦实现这个梦想的机会,然而,落在王曦身上的担子可不轻。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张江实验室在大科学设施群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合作网络构建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现在,王曦上紧了发条,他正进一步完善张江实验室的组建方案,争取首批获批列入国家实验室行列。近日,张江实验室与法国国家实验室签约,其发展步入“快车道”。采访中,王曦多次提到,真正的高科技项目要实现产业化,离不开科学家的参与。“实验室的成功和一项技术的应用之间不能画等号。希望未来能够更多用市场化的规则来解决国家战略需求。” 见习记者 郜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中国硅锭硅片生产企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硅锭硅片生产企业
&&欢迎大家光临!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全球十大太阳能硅片生产企业产能、产量盘点
中国储能网讯:2013年,全球光伏行业逐渐走出"寒冬",发展渐渐回暖,企业经营状况也得到较大改善.从第四季度财报来看,我国多数电池骨干企业扭亏为盈.而且随着国内太阳能市场的开发,光伏企业的向好趋势仍然保持良好势头.
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仍然保持着两头在外的局面.2013年,全国多晶硅产量8.46万吨,同比增长18.3%,居于全球首位.同时进口多晶硅8万吨,自给率不足6成.组件产品产量27.4GW,出口量为16.7GW,超过当年产量6成.当然,在中游产业链的继续深入,让中国硅片、电池片与组件生产上面仍然牢牢地占据着全球主导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93家硅锭企业总产能达到25.3万吨,总产量约13.14万吨,同比增长5%.硅片总产能达到103亿片,产量达到72亿片,全国硅片总产量约为29.5GW,与上年同期的26GW相比,增长13%,全球占比达到75%.从企业发展角度看,我国前10大硅片企业产能达到26.4GW,约占全国总产能的64%,产量约为21.52GW,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3%,产能集中度远高于电池和组件环节.根据CPIA统计,2013年全球十大硅片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了其中9个名额.下面,就有OFweek太阳能光伏网为您盘点一下2013年全球光伏行业十大硅片企业的产能、产量数据吧.
NO.1 协鑫光伏(GCL)   国家:中国      产能:10GW    产量:8.6GW   产能利用率:86%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清洁能源与新能源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能源集团公司,中国最大的非公有制环保电力控股企业,全球最大的光伏材料制造商.集团主要业务有电力、光伏材料、新能源、天然气及绿色人居地产五大产业板块,共有包括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内的3家控股参股的上市公司.
协鑫光伏由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006年3月创立,是全球领先的多晶硅、硅片的供货商之一.2006年7月,协鑫光伏在徐州动工兴建了第一个多晶硅生产基地,用于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并于2007年9月生产出第一批多晶硅.2007年8月开始兴建徐州第二期工程,并于2008年7月开始商业生产.2007年12月,开始筹备兴建徐州第三期多晶硅生产基地.公司已开始规划于内蒙古的锡林浩特的多晶硅生产基地,并于2008年10月开始动工.协鑫光伏的多晶硅生产基地采用成熟的技术,利用改良过的西门子工艺生产多晶硅.选用西门子技术可以减低生产过程的风险,但公司同时也会不断把技术改良去减低生产成本,包括利用氯氢化把四氯化硅(多晶硅还原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回收再用来生产三氯氢硅,和建立内部生产三氯氢硅的设施.从徐州第二期开始,公司可以同时生产太阳能和电子级多晶硅.日与台湾富士康集团共同成立富士康协鑫大同新能源产业集团公司并在山西省大同市共同投资900亿元建设300MW光伏电站,打造垂直一体的光伏发电项目.
在硅片制造方面,GCL积极打造立体化的硅片业务发展模式,通过与设备供应商签署长期合作协议、介入硅片生产辅料的规模化生产以及对铸锭与切片生产设备的创新化改造,致力提升光伏材料业务的整体竞争力.
代表产品:高效多晶硅片"鑫多晶S2"、"鑫多晶S3"、鑫单晶硅片G1.
近期动态:提升高效硅片比例 推出N型单晶硅片 & &保利协鑫能源2014年计划淘汰上半年占比48.9%的普通多晶硅片,保持高性价比多晶硅片S2的比例,将S3占比从上半年的2%提高到38%,实现类单晶G2占比达到10%,同时将推出N型单晶硅片,占比将达到2%.硅片产能目前达到12GW,一季度产能利用率超过100%,预计全球市场占比超过30%.
NO.2 英利      国家:中国      产能:2.8GW      产量:2.3GW   产能利用率:82.1%
英利电池组件产量、产能 垂直一体化制造范围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之一.这家总部位于中国保定光伏巨头,在全球设有十多个分支机构及办事处,涵盖全球40多个国家,员工总数超过6,000人.
英利集团成立于1987年,1999年承担国家"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填补了国家不能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空白.2007年6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2年,集团组件出货量达2300兆瓦,位居全球第一位.
截止到2013年10月,英利共提交国内专利申请1176项,授权专利共777项.基于公开数据显示,英利在国内的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已超越国内其他同行企业,位居行业第一.
英利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位置,也是首家赞助2010南非和2014巴西两届足球世界杯的中国企业.
代表作:熊猫电池.
近期热点:二度牵手世界杯 "光伏入户"博得世界眼球在巴西举行的足球世界杯战事正酣,绿茵场边,"中国·英利"四个汉字频频闪现.作为巴西世界杯八大赞助商中唯一的中国企业,这是英利继南非世界杯之后的第二次亮相.借体育营销成功树立起全球化品牌的英利,已开始享受品牌带来的现实收益.
NO.3 昱辉阳光     国家:中国      产能:2.2GW      产量:2.1GW   产能利用率:95.5%
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是瑞能集团(ReneSola Ltd )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涵盖原生多晶硅、单晶硅棒、多晶硅锭、硅片制造与销售、电池片、组件制造与销售、光伏系统解决方案等领域.
昱辉阳光集团成立于2005年,是全球领先的高效太阳能光伏组件和晶片制造商.昱辉阳光集团以自己的专利技术、规模经济和技术优势为基础,使用自主研发的原生多晶硅和垂直一体化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根据加利福尼亚能源委员会(CEC )的数据,昱辉阳光太阳能光伏组件在PTC 测试中的得分名列前茅,具有极高的年发电量输出.在美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中国、希腊、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全球市场上,从千瓦级至兆瓦级等不同规模的项目中,都可以发现昱辉阳光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身影.
2006年ReneSola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融资5000万美元;日ReneSola通过德意志银行成功发行1.2亿美元可转换债券;2008年1月,ReneSola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融资1.3亿美元,并于当年6月成功实现增发,融资1.85亿美元.通过不断的发展,ReneSola成功打造了一条从原生多晶硅到光伏应用系统的完整光伏产业链,铸造了行业品质最优秀的光伏品牌,跻身世界一流光伏企业.
近期动态:任命首席财务官、营销副总裁
昱辉阳光日公布任命Daniel Lee为公司首席财务官,日起生效.日公布任命JasonWu为公司营销副总裁.在新建的工作岗位上,Wu将监管公司全球营销、新产品管理和品牌增强.
NO.4 绿能科技   国家:中国(台湾)     产能:2GW      产量:1.9GW   产能利用率:95%
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reen Energy Technology Inc.GET)是大同(Tatung)透过子公司尚志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Sanchin Semiconductor)于2004年7月投资成立的太阳能科技公司, 2006年7月获准公开发行,2007年6月签约购买设备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目前为台湾地区太阳能硅片的领导厂商.是台湾唯一以"多晶硅制程"专业生产太阳能级硅片的公司,厂区位於桃园县观音乡,是台湾太阳能电池相关产业中,最接近上游的专业晶圆生产厂商,隶属於大同集团.
硅片事业处: 绿能科技使用各种硅材料,采用方向性固化(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铸造技术生产多晶硅晶锭,目前主要生产尺寸125*125mm、156*156mm,厚度325~200μm多晶硅晶圆,另有其他特殊规格需求及单晶硅晶圆制造.2005年5月以25MW初始产能开始生产,2009年底扩充产能为360MW,预计2010年第二季将扩充产能至500MW.
薄膜事业处: 绿能科技向美商应用材料公司购买整厂设备并进行技术移转,生产非晶矽薄膜太阳能电池,基板尺寸为G8.5,主要生产尺寸有mm、mm、mm、mm,等产品,预计2008年11月生产第一片薄膜太阳能电池模组,2009年2月量产,初期满载年产能为45MW.
NO.5 旭阳雷迪   国家:中国   产能:1.8GW      产量:1.6GW   产能利用率:88.9%
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日成立,坐落于江西九江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外锦绣大道,主要从事、单晶拉制及多晶硅太阳能多晶铸锭片、单晶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总投资约140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5.2GW多晶、单晶铸锭切片生产线,加上500MW太阳能组件生产线,将实现年产值360多亿元人民币,利税80多亿元人民币.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江西规模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旭阳雷迪太阳能硅片制造项目由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40亿元兴建,项目占地近千亩,一、二期项目位于出口加工区,占地345亩,投资60亿元,三期项目占地647亩,总投资80亿元人民币.
一期于日开工,现已全部装机.二期于2010年2月开工,2011年6月全部投产使用.届时产能将达至1.6GW,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利税20亿元以上,盈利将超过5亿元人民币.
三期工程于日开工,台套设备全部投入使用,产能约4GW,待一、二、三期全部投产后将达到5.6GW产能,年产值将超过460亿元人民币,贡献利税100亿元人民币.旭阳雷迪成为了江西省建设规模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
多晶硅产品(除原矿)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单晶硅产品(除原矿)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太阳能电池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货物及技术进出口.
NO.6 赛维LDK   国家:中国   产能:3.3GW      产量:1.5GW   产能利用率:45.5%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由香港流星实业有限公司和苏州柳新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合资企业,工厂坐落于江西省新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之一.专注于太阳能多晶硅铸锭及多晶硅片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公司注册资金11095万美元,总投资近3亿美元.2006年4月份投产,7月份产能达到100兆瓦,8月份入选"RED HERRING亚洲百强企业",10月份产能达到200兆瓦,被国际专业人士称为"LDK速度奇迹".荣获"2006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最具成长性企业"称号.2012年7月,赛维债务一路膨胀,债权人实时监督"走款".
赛维LDK太阳能获3.2亿美元贷款
中国光伏制造商赛维LDK(LDK Solar)日前从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的投资者财团获得20亿元人民币(3.2亿美元)的贷款.根据彭博社报道,制造商将利用这笔贷款中4亿元人民币(6400万美元)进行新的多晶硅项目,剩余部分用于提高现金储备.
赛维LDK太阳能清算人寻求资金进行进一步重组:联合临时清算人(JPLs)日前强调在开曼群岛注册的赛维LDK控股公司(OTCMKTS:LDKSY)缺乏现金,联合临时清算人仍在寻求足够的资金来进行规划的重组职责.
赛维LDK发布新单晶硅片
赛维LDK发布了新的单晶硅片M4,根据赛维官方介绍,这种高效多晶硅片M4比普通硅片转换效率高出8%-10%以上.同时,赛维LDK还发布了新研发成功的BBL组件,组件的输出功率可达280-335峰瓦.
根据赛维LDK首席技术官万跃鹏介绍,赛维LDK高效多晶硅片M4采用了新的高效多晶晶体生长机理,通过更加先进的热场设计和优化工艺,具有更窄的效率分布、更低的错位密度、更高的少数载流子寿命等特征,同时结合公司自主研发的错位品质专利技术,有效保证了M4的转换效率.
NO.7 晶科能源   国家:中国   产能:1.8GW      产量:1.5GW   产能利用率:83.3%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纽交所代码:JKS)成立于2006年,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拥有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的光伏制造商,业务涵盖了优质的硅锭,硅片,电池片生产以及高效单多晶光伏组件制造,2011年垂直产能达到1.5吉瓦.
晶科员工总数超过10000余人,生产基地位于江西省上饶以及浙江省海宁,生产面积总占67万平方米.晶科全球营销中心位于中国上海浦东新区,此外晶科建立了全球化的营销布局,在瑞士楚格,德国慕尼黑、意大利博洛尼亚、法国蒙彼利埃、美国旧金山、加拿大多伦多、澳大利亚昆士兰以及日本东京均设立了子公司.
晶科能源2006年成立,迅速成为硅锭、硅片的领先制造商.2009年,晶科能源收购浙江太阳谷,开始电池片与组件生产.晶科能源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设备,包括美国GT Solar多晶炉,日本NTC线切机,涂装设备Roth & Rau,机器人解决方案生产设备Jonas & Redman,意大利Baccini电池片生产线、伯格测试技术以及日本NPC技术全自动生产线等.晶科能源生产的单晶多晶组件获得了UL,CSA, CEC, T?V, VDE, MCS, CE, ISO , ISO 等多项国际专业认证,工厂也通过了Achilles测试认证.
晶科能源:光伏电站新的玩法
进入7月,2014年中国西部光伏电站的建设快要迎来开幕期,不管是光伏组件制造商还是以逆变器厂商为代表的BoS平衡系统部件供应商,上半年在国内的出货都表现不佳,他们在等待下半年的项目开工.然而,在西部重要光伏城市机场,却随处可见晶科能源的广告,晶科的中国市场销售团队常年在大西北驻扎,跑路条、找项目、谈关系、运组件、建电站.   晶科在中国市场的组件销售增长迅速,俨然西北光伏电站"一霸",2013年晶科能源全年总出货量接近2GW,市场占有率约5.6%,业绩表现靠前,成为率先实现盈利的中概光伏企业,股价增长迅速,全年上升接近400%.
NO.8 Nexolon   国家:韩国   产能:1.7GW      产量:1.3GW   产能利用率:76.5%
Nexolon Company Limited.成立于2007年,总部设于韩国首尔,为韩国太阳能矽晶圆制造厂商,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用的单晶和多晶矽晶片.主要客户:SolarWorld .
NO.9 隆基   国家:中国   产能:1.3GW      产量:1.2GW   产能利用率:92.3%
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基股份")成立于2000年,始终专注于单晶硅棒、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坚持"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路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制造商.截止2011年底,公司总资产达32亿元,人数近5000人.公司于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7500万股,并于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隆基总部位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拉晶工厂位于宁夏中宁和银川,切片工厂位于西安和无锡.截止日,隆基股份已具备1.4GW单晶硅棒生产加工能力和900MW单晶硅片的加工生产能力.
主要产品包括6英寸、6.5英寸、8英寸单晶硅棒、单晶硅片,主要应用于各类太阳能光伏电池.作为光伏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单晶高效电池代表着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追求平价为趋势的低成本、高效率单晶硅电池将成为太阳能组件市场最经济、最广泛的选择.隆基股份的专业化定位与高品质产品,使其产品应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隆基股份定增募资19.6亿加码单晶硅
隆基股份6月30日晚间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以每股不低于12.52元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5654.95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9.6亿元,用于投建年产2GW单晶硅棒、切片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公司股票将于7月1日复牌.
公告显示,年产2GW单晶硅棒、切片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共15.6亿元.项目包括宁夏隆基年产800MW单晶硅棒项目、银川隆基年产1.2GW单晶硅棒项目、银川隆基年产2GW切片项目,拟投入金额分别为4亿元、6亿元和5.6亿元.项目建设周期分别为1.5年、1年和1.5年,达产期年平均营业收入分别为5.87亿元、8.54亿元和19.9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531万元、13860万元和27119万元.
NO.10 天合光能   国家:中国   产能:1.4GW     产量:1.2GW   产能利用率:85.7%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TSL)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光伏组件、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供应商.创立于1997年,作为中国最早的光伏系统集成商之一,天合光能今天与全世界的安装商、分销商、公用事业及项目开发商共同努力创造智慧能源.天合光能不断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垂直整合以及倡导环境保护等方面引领行业.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硅锭、硅片、电池和太阳能组件的研究、开发和制造的基地位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该工厂占地面积为152,526平方米.天合光能一直在扩大 生产规模,目前正在建设另一个占地面积161,475平方米的厂房,以提高公司产能.这一阶段的扩产项目竣工后(2010年竣工),天合光能从硅棒到组件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的产能将从2008年底的350MW增加到2009年的600MW.
天合光能的产品远销欧洲多个国家(如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法国和比利时)这些国家的政府实行的激励措施大大地加快了太阳能发电产品的应用.与此同时,天合光能还将目光投向法国、美国、韩国、印 度、澳大利亚、中国和蒙古共和国等新兴光伏市场.天合光能销售渠道多样,包括全球的经销商、批发商和光伏系统集成商等等近期动态:
天合光能高纪凡当选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
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组织代表和专家、光伏行业协会成员、媒体记者等出席了成立大会.马培华副主席和杨学山副部长在成立大会上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揭牌,并分别发表讲话祝贺协会成立.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当选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第一任理事长.
天合光能获联合国"领先技术蓝天奖"
天合光能凭借"高效晶硅太阳能光伏Honey Ultra电池/组件"项目,经过严格的评估、筛选和答辩,在全球近40项申报技术中脱颖而出,获得2014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先技术蓝天奖".
中国储能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escn.com.cn
( 8:28:50)
( 12:45:56)
( 12:45:56)
( 12:40:07)
( 12:38:05)
( 12:36:22)
( 12:34:53)
( 12:33:06)
( 12:27:15)
( 12:25:30)
光伏项目“未批先建”被叫停 风电被指“圈而不建”
东方日升:前瞻性布局光伏终端市场
浙江杭州:屋顶光伏发电
谁在挡道光伏“领跑者”?
阿特斯阳光收购阿根廷97.6兆瓦电站项目
战略合作联系
投稿邮箱:.cn
广告合作热线:010-
微信公众账号:免费找货助手
*我要定制:
*真实姓名:
*联系电话: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摘要:3月18日,由宁夏银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6亿元,国内最大规模的大尺寸半导体硅片项目(二期)开工奠基仪式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硅片产品国产替代材料实现本质性的突破。
3月18日,由宁夏银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6亿元,国内最大规模的大尺寸半导体硅片项目(二期)开工奠基仪式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硅片产品国产替代材料实现本质性的突破。据介绍,此项目计划于今年9月完成厂房及综合办公楼等设施建设,年内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建成后,可年产420万片8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片和240万片12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片,产品可应用于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通讯、汽车、医疗、国防等领域。银和半导体集成电路大硅片项目(二期)的落地,将使银川经开区半导体级硅片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片,项目达产后,新增年销售收入10亿元,上缴利税1亿。据介绍,银和半导体集成电路大硅片项目(二期)通过与环球晶圆的联合合作,引进海外高水平技术团队,培养一支本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可持续发展的大尺寸半导体硅片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通过组建海内外专家技术团队,在引进吸收65~45nm制程300mm半导体抛光硅片制造技术(2019年)的基础上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0~28nm制程300mm半导体抛光硅片制造技术(2020年);建立完善的技术开发、生产运行、品质管理、市场营销运行体系。该项目通过开展高品质半导体硅片的研发和产业化,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尺寸半导体硅片产业化、创新研究和开发基地,必将对我国硅材料加工技术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也具有重大意义。“大硅片主要由国外厂商控制,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宁夏银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贺贤汉介绍;作为半导体产业最核心的原材料,硅片供应过度集中在一两个公司会给整个产业链的供应安全带来隐患,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就对全球的供应造成了很大影响。要发展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硅片的国产替代势在必行。一直以来,半导体大硅片技术被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垄断。银和半导体集成电路大硅片的顺利投产,可弥补国内生产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及汽车、计算机、消费电子、通讯、工业、医疗等产业对8英寸和12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片需求,降低我国对于高品质半导体硅片的进口依赖,稳定供应高品质半导体硅片,大幅降低成本并增加产业竞争力,充分满足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对硅衬底基础材料的迫切要求。(本文综合中国经济网、华夏经纬网报道)
爱锐网(C)版权所有 |
8:30-17:00(工作日)
微信客服:小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大陶瓷生产企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