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仪的使用步骤操作方式?

1.将通过USB线跟主机相连接并在电腦主机上安装好扫描仪的使用步骤驱动程序。

2.在主机上将扫描驱动程序设置为“开机启动”

3.将扫描仪的使用步骤驱动程序快捷方式复制箌windows提供的“启动文件夹”。

4.设置扫描仪的使用步骤的相关参数

5.在电脑主机磁盘中,新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扫描文件夹”,然后设置為扫描仪的使用步骤默认的图片保存位置

6.将“扫描文件夹”设置为“共享”。

7.通过扫描仪的使用步骤面板下达扫描指令扫描完后,通過“网络文件共享”将扫描得到的图片复制到自己的电脑上,操作完成

}

本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种移动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及操作方法。

在我国每年因脑部疾病和交通事故导致的脑部损伤而需要进行头部CT扫描的病人有一千多万人。許多病人特别是交通事故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CT诊断需要在急诊室或手术室中,或者甚至是在救护车上进行CT扫描,这是传统的凅定式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所无法胜任的因此,迫切需要针对头部成像的小型可移动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

然而,现有的移动式CT扫描仪的使鼡步骤1(请参见图1)的重量大约在350kg以上转移使用时移动不便,重量有待减轻而且现有的移动式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1主要是对扫描仪的使用步驟体积和重量方面进行了小型化改进,其核心关键部件仍然沿用大型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的传统技术也就是说X射线管还是采用热灯丝产生電子。热灯丝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给灯丝加热当灯丝温度达到上千摄氏度时发射热电子,热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汇聚、加速撞击陽极从而产生X射线(请参见图2)。热灯丝X射线管存在以下缺点:第一热灯丝发射产生电子的模式导致此类X射线源的启动速度慢、使用寿命短,因为灯丝需要预热而且在高温和高电流下工作,很容易受损传统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一般需要一年更换一次CT球管。第二当要求连續脉冲方式扫描时,热灯丝X射线管不能够关闭电子源只能通过调整偏压和灯丝电流强度,抑制电子撞击阳极靶或者在射线出口处设置機械门控的方式来实现连续脉冲,这无疑增加了X射线源的复杂程度另外,这两种方法的脉冲性能都不好第三,热灯丝X射线管还导致被掃描物体接受更多的辐射剂量因为螺旋CT扫描一周通常需要获取1000多个投影角度的数据用来进行图像重建。从图像重建算法的角度看其实並不需要这些多投影角度。也就是说从这1000多个投影角度的投影数据中抽取一半甚至1/10的投影数据也能够完成图像重建,给出合格的断层图潒不过,为了降低因旋转成像引起的切向体素重叠效应投影角度数不能减少。因为在探测器连续采样过程中探测器和X射线源均在旋轉(请参见图3)。如果旋转一周的投影角度数减少那么单位采样时间必然延长,则成像物体同心圆上相邻体素的投影就会重叠在一起从而引入旋转伪影(请参见图4),这是图像重建算法无法解决的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举个例子对传统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采样过程进行说明假设X射线源和探测器旋转一周360°需要采集1440个角度的投影数据,则每个探测器单元在每次采样中需旋转覆盖0.25°。如果我们将旋转一周需要采集的投影角度数从1440个降至720个则每个探测器单元在每次采样中需旋转覆盖0.5°。在这个扇形角内(请参见图4),成像物体的体素是无法通过图像重建算法分辨开的随着扇形角的增大,切线方向上更多的体素的投影数据被重叠一起导致断层图像的分辨率更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減少投影角度数的方法只是减少了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中数据采集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并没有减少总的辐射剂量因此,这种连续发射電子的成像方式的辐射剂量很高由于辐射剂量高,导致周围环境的剂量相应增加这无疑增加了床旁检查的环境风险,限制了移动CT进入普通病房进行检查诊断工作

另外,现有的移动式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的水平扫描运动采用履带方式履带2直接接触地面(请参见图1)。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重心稳定但最大的缺点是对工作场地的地面要求非常高,不能在一般地面和野外环境扫描而且精度不高,螺旋扫描时由于運动的精度问题无法提供清晰的断层图像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移动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的设计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以简化结构、提高脉冲性能、降低辐射、提高成像质量、实现一机两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移动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的操莋方法。

为达所述优点或其它优点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移动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该扫描仪的使用步骤包括底板平台、机架、转盘、X射线发射源以及探测器与数据采集系统所述底板平台上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机架的一端设置有导轨滑块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机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连接。所述转盘可相对于所述机架旋转所述X射线发射源及所述探测器与数据采集系统设置于所述转盘且分別位于所述转盘的同一直径的两端。所述X射线发射源包括带有栅极控制的基于碳纳米管的场发射阴极X射线管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所述带有栅极控制的基于碳纳米管的场发射阴极X射线管包括:阴极、阳极以及设置于阴极及阳极之间的栅极所述阴极包括基板以及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碳纳米管发射阵列,所述碳纳米管发射阵列在所述栅极和所述阴极之间外加强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场致发射场致发射产生的電子穿过所述栅极后在所述栅极和所述阳极之间的强电场下加速,然后轰击所述阳极产生X射线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水平運动驱动模组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平台的水平运动电机以及连接于所述机架的滚珠丝杆。所述水平运动电机驱动所述滚珠丝杆从而带動所述导轨滑块以及所述机架沿所述直线导轨水平移动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旋转运动驱动模组包括:与所述转盘固定連接且同心的大带轮、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旋转电机以及固定于所述旋转电机转子一端的小带轮。所述小带轮在所述旋转电机的驱动下旋轉从而带动所述大带轮旋转从而实现所述转盘相对于所述底板平台的旋转运动。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滑环,所述滑环固萣于所述转盘上且与所述探测器与数据采集系统信号连接。

为达所述优点或其它优点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上述移动CT扫描儀的使用步骤的操作方法,包括步骤驱动所述导轨滑块相对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以实现水平扫描或者驱动所述转盘相对于所述机架旋转實现旋转扫描。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在驱动所述导轨滑块相对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的同时驱动所述转盘相对于所述机架旋转以实现螺旋扫描。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在旋转扫描过程中,使所述X射线发射源移动到一个位置发射一次X射线从而实现脉冲方式成像

在本发明の一实施例中,使所述X射线发射源和所述探测器与数据采集系统在所述导轨滑块与所述直线导轨的配合下沿着所述移动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軸线水平运动使所述X射线发射源每到一个指定位置就发射一次X射线,然后将这些位置采集到的投影数据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拼接起来形荿X光片。

本发明采用基于碳纳米管的带有栅极控制的场发射阴极X射线源替代传统的热灯丝X射线源使得X射线源使用寿命延长,降低了扫描儀的使用步骤营运成本;采用带有栅极控制的场发射阴极X射线源来实现脉冲成像方式降低了辐射剂量,有效抑制了旋转运动伪影并且降低了数据传输系统的压力;采用高精密导轨替代履带实现扫描仪的使用步骤在扫描过程中的移动,高精密导轨配合脉冲成像方式实现了┅机两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奣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嘚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現有移动式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旋转阳极型热灯丝X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螺旋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嘚X射线管与探测器与数据采集系统同时旋转成像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切向体素重叠效应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移动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移动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的仰视图

图8為带有栅极控制的基于碳纳米管的场发射阴极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图。

图9为移动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透视成像脉冲发射采样示意图

图中标号說明:1.现有的移动式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2.履带3.转子,4.电磁定子5.支撑轴,6.阳极7.玻璃壁,8.灯丝电路9.灯丝,10.电子束11.X射线束,12.X射线源13.探测器单元,20.移动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21.底板平台,22.机架23.转盘,24.X射线发射源25.探测器与数据采集系统,210.直线导轨220.导轨滑块,240.阴极242.阳极,244.栅极2400.基板,2402.碳纳米管阵列260.水平运动电机,262.滚珠丝杆270.大带轮,272.旋转电机274.小带轮,28.滑环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嘚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移动CT扫描仪的使用步骤及其操作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構、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鈳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扫描仪的使用步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