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业方面,东部地区发展()业,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主要发展()业

  【摘要】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创意产业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西部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劣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创意产业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意义重大。西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东部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文章通过对东、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比较研究,分析西部地区发展创意产业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借鉴东部地区的做法,西部地区需要扬长避短,发挥其地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等优势,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7196089.htm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资源优势 创意人才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文化和知识产权等要素推动发展的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附加值、高融合、高渗透性等特征。以创意、创新为主体的体验经济、知识经济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2012年,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通过了国家发改委、文化部起草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国发(2014)10号文件正式对外公布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次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出台的系统性文件。文件中指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①   文化创意产业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社会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以及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基本上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西部地区虽然已经认识到创意产业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并且已经起步,但和东部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文章通过对东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比较研究,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创意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借鉴东部地区的做法,从而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优势、教育优势及城市发展优势,弥补劣势,提高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优势   资源优势。第一,地缘优势。我国56个民族中的藏族、壮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苗族、傣族、侗族、土家族、瑶族等40多个民族都在西部。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习惯、建筑风格,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极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层内涵②。受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西部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和人文景观,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具体表现为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生活方式、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族风情、宗教仪式、山水风物、民居建筑和历史遗址等。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民族地区的典型代表,文化产品形态多样,文化内涵不可替代,文化特征独树一帜;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都蕴含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文化创意产业因此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多种文化元素的交融和沉淀以及保留完整的文化独立性特征,这在全国其他地区是很难看到的。   第二,历史文化优势。文化资源是城市遗产和价值的基础,也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更是城市活力的生机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源来自于城市本身历史和地理位置的独特之处,并且是一个城市不可复制的重要组成因素。   西部地区的很多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比如西安、成都、遵义、昆明、银川、大理、丽江等,这些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新思想活跃,独特的建筑、艺术、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文化遗产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可多得的资源。例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十三朝古都西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创意思维与实践在这里层出不穷。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新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节点,西安拥有发展创意经济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   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人文奥运、盛典西安”、“中国?西安首届手机电影年度盛典”、“金丹若微电影节”等大型创意性活动,创意理念和创意实践在西安更加深入人心。西部地区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特色无疑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深厚的挖掘矿脉,具有发展创意产业极大的潜质。   第三,民族资源优势。西部地区地势较高、地广人稀,但自然景观旖旎迷人、独一无二,民族资源历史悠久、富足厚重。例如,西部地区的西藏,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其生态环境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破坏,绝大多数自然资源处于原生状态,对外界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西藏的宫殿、寺庙、楼阁、园林、古人类遗址等雄伟而神秘,藏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别具特色的宗教、歌舞、文学、服饰、风俗、饮食、节庆、建筑等构成了西藏特有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③。“珠峰文化节”、“那曲赛马节”、“山南雅砻文化节”等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近年来,西藏推出了像大型风情歌舞《天上西藏》,大型乐舞《珠穆朗玛》、《喜玛拉雅》、《幸福在路上》和民族歌舞《五彩西藏》、《雅鲁藏布情》等精品力作,已经形成西藏特色的西藏文化品牌,如“唐卡艺术品牌”、“藏戏”和“锅庄舞”等。   银川市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共有汉、回、满、蒙、朝鲜等26个民族。在这里,中原文化、西夏文化、戍边文化、游牧文化、河套文化、丝绸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汇集。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深厚多元的文化资源为宁夏发展创意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④。   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既是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的交汇点,也是伏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马厂文化的交汇点。丰厚的文化积淀,是“创意产业要冲上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现实基础。兰州地处丝绸之路交汇点和铁路干线枢纽,黄河穿城而过,又是大陆几何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是甘肃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移民城市,带来思想交流和文化交流,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内容和不竭动力⑤。
  天府之国成都,1500多年前的晋代诗人左思曾由衷地称它是“既崇且丽”。作为一座既宁静又繁荣,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有优美环境的城市,成都还拥有“金沙遗址”、“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从这些传统华夏文明中汲取灵感,把成都打造成一个宁静、充满情趣且具有浓郁特色的文化旅游之地。成都也是目前中国发展比较成熟的休闲城市,其最大的优点是结合现代化脚步,给休闲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成都发展创意产业贯彻“在休闲中创造,在创造中休闲”的理念,旨在把成都打造成“休闲创意之都”⑥。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其独特的“大杂居,小聚集”状态使得多民族文化在此交融和发展。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有着举世无双的纳西族文化和原汁原味的东巴文化,丽江文化创意产业的突出优势是“世界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丽江古城、东巴文化及自然风光。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600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和宗祠文化,最让人称道的传统民居就有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100多幢,堪称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云南还是国内第三大产茶大省,拥有灿烂多彩的茶文化资源⑦。这些都是云南发展创意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   教育优势。第一,科教资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经济范畴,人才与技术资源是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条件。西部地区科教资源较为丰富,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内在动力。比如西部的重庆,2012年高校数量已达48所,位居全国第六位,年入学人口已突破23万⑧。兰州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拥有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为主体的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120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⑨。   尤其是西安,科研院所众多,技术资源比较密集,是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三。全市现有高校近百所,在校生80多万人,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8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10.92%,列全国第一,全市18岁以上成人接受教育比例居全国第一。拥有在全国位居前列的科技、教育资源,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将有利于这两种资源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进而实现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链和产业带。西部地区丰富的科技和教育资源,为发展创意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文化的熏陶与滋养。法国著名学者潘什梅尔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个生活中心,也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一个灵魂。”这种气氛、特征和灵魂,就是城市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底蕴和文脉的表现,城市的文化是创意产业人才成长的条件和养分。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创意产业的发展,取决于该城市或地区是否具有深厚、丰富和兼容的文化资源。西部地区恰恰具备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西安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西藏的原生态和藏族文化;兰州的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宁夏的伊斯兰文化、河套文化;成都的休闲文化;云南的纳西文化、巴东文化;广西的传统特色山地文化等为创意产业人才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氛围和滋养,从而成为吸引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生活、工作的一片沃土。   城市发展优势。第一,适中的生存成本。2004年内地生活成本排名前十位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大连等,几乎没有一个西部城市。高房价导致高物价,相应的生存成本也大幅提高,这种情况在我国发达地区的大城市非常突出。高房价会带动商业租金的提高,而商业租金的升高直接导致了商品流通环节的高成本,从而导致物价升高。2013年国际人力资源咨询机构ECA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对于海外派遣员工来说,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亚洲地区东京最高,位列第十。中国内地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位列全球第15、18、38和第40位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生活成本全部高居全球前五十,其中北京、上海、广州还冲入了亚洲前十位。   我国的31个省份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生活水平地区,包括北京、上海。第二类是较高生活水平地区,包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第三类是中下生活水平地区,包括河北、广西、海南、贵州、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省。第三类绝大部分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虽然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相对而言没有东部发达地区高,但相比于东部,西部的低房价使得该地区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生存压力较小。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西安、成都、重庆、昆明、南宁、丽江、大理等城市人力资源成本和生活成本是中国城市中比较低的,对外来人员具有极大吸引力,而员工的稳定程度相对较高,这些对吸引创意人才及企业投资是很有优势的。   第二,城市形象良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创意产业对城市的投资环境要求较高。随着西部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与现代化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正在不断提升,投资环境也随之不断改善。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全新理念的带动,相对偏远的西部地区在升级版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西部城市群将会因此契机快速发展,城市软硬件环境加速升级改善,这将进一步吸引创意企业的关注,激发创意人才的创意灵感,引来更多的国内外创意资本和创意人才,为促进西部地区创意经济集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第三,后发潜力优势。我国东部地区基础设施良好,资金丰裕,科技水平比较高,高端人才较多,文化土壤丰厚多元,具备创意产业发展的条件。但同时商业气息浓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商务成本也就相对较高。而且,高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优势是可以提升创意空间,提高创意产品的生产效率,但高科技并不一定代表较高的创意生产力。因为文化创意追求的是灵感、自由想象和打破规律等,而科技追求的是精准、可预测性和规律,科技和文化在思维方式、目标诉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   东部地区的优势恰好是西部的劣势,东部的劣势又恰好是西部的优势所在。同时,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起步较晚,和东部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但正是由于起步晚,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可以借鉴东部发达地区已经取得的经验,起点可以更高,从而具有更强劲的后发优势。
  比如西藏,其本身独特的地理环境、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传统的宗教社会环境决定了西藏现代化的实现无法选择旧有工业化模式,必须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以全新视野审视现阶段西藏发展模式。西藏文化资源特有的禀赋和文化内涵的不可替代使得西藏在全球知识经济、创意产业的发展浪潮中凸显优势。兰州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涌现出不少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品牌,例如《读者》和《大梦敦煌》等文化产品的成功,为兰州未来创意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运作经验。广西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也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最著名的当属旅游文化品牌的代表―桂林山水,会展文化品牌的代表―中国?东盟博览会,演出文化品牌的代表―《印象?刘三姐》,节庆文化品牌的代表―南宁国际民歌节,出版文化品牌的代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劣势   资源劣势。自然条件限制。西部地区的面积为541.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6.4%,地域广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人口相对稀少,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西部不少地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文化沉淀相对不足,尤其是对西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来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和活化这些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转变它的形态,如何能够通过文化的积淀来激发新的创意和活力,如何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让人觉得更有意思,更有吸引力。所以,场地、人口、市场等自然因素都是制约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障碍。   对民族文化挖掘不够,原创能力不强。创意产业内容是关键、是载体,原创很重要。一个地方的环境和文化活动对这个地方是否能够创造出新的原创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意识淡薄,对民族文化挖掘不够,设计能力较弱,原创能力不强,甚至大量模仿、照搬照抄,创造的产品附加值不高。   教育劣势。人才不足。人的智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资源,创意产业源于人才的灵感、技艺、创造力与才华。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要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这是发展该产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012年,北京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52.9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比例为15%,居于全国各省区市首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平均从业人员129.16万人,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2%。深圳从业人员90万,广州从业人员70万,长沙市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54.28万人。西部地区的西安市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21.11万人,同比增长7.3%,重庆30.3万人,兰州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4.7万人,西藏从业人员近3万人。2012年广西文化服务业企业、事业单位、规模以上文化产品制造业以及限额以上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企业共有从业人员35.07万人。从这些数据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创意人才单是从总量上,既无法和发达的北、上、广、深等地相比,也无法和中部地区比如长沙等并驾齐驱,更遑论人才的层次与质量了。   西部地区的现状是低端人才过剩,中高端人才严重缺乏,这严重制约了西部创意产业的发展。西部目前最缺乏的是高端原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高端原创型人才是产生好的创意、想法和点子并能把创意用有形的产品承载的人。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创意产业所共同面临的焦点问题是高端创意人才的缺乏。   西部非常缺乏能将创意内容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领军人物。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经济和技术复合型产业,它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要掌握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包括高管、CTO、CFO、COO和架构师。西部严重缺失,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比,西部地区的创意产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整体实力也不强。   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学界与业界协作不足。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具有国际领先地位是有规律可寻的。在这些文化创意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艺术展会和博物馆也很发达,自发的民间文化活动更是活跃。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是,整个社会的教育比较功利,只重视知识的教育,社会整体创意教育环境缺失从而失去了创造的源头。比如有些地区创意产业在中端和末端都发展得很好,但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前端,就是原创的部分则非常薄弱。正是国内教育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方面与实际的脱节导致了文化创意产业比较落后的局面。   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设置了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但学科体系构建不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也乱象丛生。有一些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学科设置和管理规划没有紧密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来进行,所培养的专业没有鲜明的特色。部分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滞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太多,体系也比较散和杂,不够精和专,而这些理论并不能够指导实践工作。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少,专业上又不够精专,缺乏创新思维,因此很难适应实际的需要。   作为创意人才,首先要有好奇心,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包括其他领域的一种好奇。其次需要有灵感的火花,独立的思想,不同的视觉和观点。还需要有沉静的能力,这样才能产生有深度的东西和作品。最后,需要提炼、简化和抽象问题的能力。具备这些禀赋的人才才是创意产业人才的特质。但是,我们高校文化创意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就业、前途等现实的角度来考虑,而很少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该专业,也很少考虑对创意产业的热爱程度。这样以来就出现一种现象:学生把自己生命中最好的四年时光拿来学习一个自己并不热爱的专业。不热爱就不敏感,不热爱就没有全情投入,不热爱就没洞穿力。以上种种因素导致西部真正具有原创能力的高端创意人才紧缺,而高校培养出来的创意产业人才与市场和产业需求是错位的、不相匹配的。   发展环境劣势。第一,创意氛围不足,尚未形成宽松多元的文化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是环境要素。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包容性和开放度会为创意工作带来各种发展机会,有利于创造活动的开展。环境要素越充分、越优越,越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反之,对创意人才缺乏吸引力,就会形成发展上的制约。
  我国西部地广人稀,很多偏远地区生活缺乏便利条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人居气息较少。因此,没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意阶层。   第二,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低,缺少统筹协调和精品意识。近些年来,西部地区创意产业总体发展迅速,但产业基础较差,多点开花,创意产业领域产业同构现象、重复建设等问题比较严重。产业低端、产业链短,各地发展大而全,产业布局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没有形成集群发展,规模优势无从显现。虽然各省、市为了自身发展都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但是在本省本市范围内,缺少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不利于创意产业的资源整合,也不利于形成完善的创意产业链和带动周边产品的开发,从而导致各地发展同质化,阻碍本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   西部地区总计有11个省份在全国相对贫困,与东部地区相比,不仅经济基础薄弱,且文化创意产业也存在开发结构单一,民族地区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传统文化艺术挖掘、研究、整理上仍在落后状态,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模式,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小、散、乱的状况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制约着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同时,没有充分发挥西部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特色,精品战略意识不足,致使文化产品流于一般,效益较低。   第三,创意企业的市场化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在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他们的创意企业和创意人才更多关注的是市场,发现市场机会,根据市场需求,创造出更有趣的、不同的、有独特体验的文化产品。创意产业的门类也是非常务实,竞争力极强。   西部文化创意产品产量普遍较少,与产业有关联的不多,而且本地市场没有更多的消化空间。同时,各地区对企业发展采取“保姆式”的保护,不利于产生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也不利于整个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西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劣势还表现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所以,西部地区的创意企业和人才要关注市场和市场潜力,发掘未被满足的需求,根据独特的设计、独特的创意来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力,创作出更加具有审美价值、实用性、娱乐性以及商业价值的产品服务,从而在市场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竞争。   第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法规与发展机制尚未完备。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文物保护法》、《著作权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但针对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法律法规,目前尚不完善。西部地区为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很多特色资源优势,但法制环境的不完善,法制手段的缺乏,影响了文化创意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五,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的基础智力成果,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创意产品具有易被模仿、复制以及成本低的特点。如果产品没有知识产权作为保障,创意产品的合法收益和原创者的创作热情都会受到严重损伤,创意产业将会因此丧失其蓬勃的生命力。   西部目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较弱,知识产权研发和转让的政策体系缺失,而且没有根据创意产业特点分别制定创造、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政策,知识产权交易的商务平台也没有很好的搭建起来,这些对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结语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其最大优势是资源充沛,最大劣势是发展环境落后。虽然如此,发展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依旧广阔,如何开发好这些资源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西部地区语言、文化丰富多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为西部地区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面对中东、中亚开发创意产业,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发展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西部地区有巨大的优势。   发展创意产业的关键在于打造自主创意品牌,只有自主创新的创意品牌才能真正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西部地区要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营造一个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包容失败、海纳百川的人才成长环境及文化生态。宽容、多元、开放的人文环境、社会价值观、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等,是西部地区吸引创意人才和发展创意产业的必要条件。   (作者分别为中共西安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教授、副主任,中共西安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教授、主任;本文系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西部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前期成果,项目编号:12XGL021)   【注释】   ①李博:“强化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先导产业服务”,《中国经济导报》,日。   ②徐丛欣:“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1年。   ③马疆虎,王莉:“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查:亮点纷呈”,西藏日报,日。   ④段庆林:“将伊斯兰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宁夏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   ⑤辛刚国:“兰州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兰州日报》,日。   ⑥郑丹华:“成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北方经济》,2011年第10期。   ⑦李莉,曹韩:“云南新兴战略产业的培育―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例”,《商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13期,第137页。   ⑧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3)》,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   ⑨兰州市科学技术局法规处:《兰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动态》(总第40期)。   ⑩常州创意产业协会:《常州创意产业》,2013年12月。   游中胜:“我国大陆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分类”,《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3期,第45~47页。   李春华:“西藏文化产业发展探索”,《西藏研究》,2010年第3期,第41~48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科学发展在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常凌?:“西藏文化产业品牌战略构想―基于SWOT分析法的研究”,《新闻前哨》,2012年第6期,第35~38页。   陈要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8期,第129~131页。   吴予敏:“高等教育的滞后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65~66页。   马萱,韩学周:“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优势与劣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第84~86页。   责编 /张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部地区产业目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