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和付款二维码码支付哪种前景更好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極客汽车”(ID:GeekCar)作者铭扬;36氪经授权发布。

提起 NFC 技术大多数人可能会下意识看看自己的手机,现阶段iPhone 使用的 Apple Pay 支付方案就用到了这項技术。另外一些安卓手机上的 NFC 技术还可以用来实现云闪付、传输数据甚至绑定交通卡等功能。不过有一个细节相信有些人已经发现NFC 技术的应用场景开始与移动出行领域进行结合,而这似乎可以挖掘出这项技术最大的应用价值

NFC 全称: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也叫作近场通讯技术由恩智浦、索尼以及诺基亚共同研发而成。NFC 技术主要分为卡模式以及点对点两种工作方式由于芯片属于被动激活机制,具备 NFC 技术的手机即便关机依然可以正常使用这点特性决定了它可以替代大多数的 IC 卡使用。而在点对点模式当中则可以实现数据传输。举个例子通过 NFC 技术,无線耳机接触手机之后就饿可以配对使用使用体验类似于蓝牙。

介绍完原理之后大概可以总结出 NFC 技术的两点特性:可以替代其他复杂设備以及对于电量的无依赖性。别小看这两点这些特性与移动出行领域的应用场景高度适配。

刷手机也能坐地铁、公交

前段时间北京地鐵宣布全线支持刷手机乘车,其中就是使用 NFC 技术替代了交通卡同时手机与刷卡机终端进行交互。除了北京之外广州、上海等城市的地鐵线路及公交线路此前也开始支持手机 NFC 支付方式。

移动出行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个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件物品。与实体卡片相比直接刷掱机进站的方式无疑更效率更高,储值卡丢失率降低的同时也为站内工作人员减轻了负担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自行完成充值。另外乘客使用手机 NFC 技术进站时不需要为手机电量担心,这一点恰恰是刷付款二维码码进站所做不到的不过唯一一点遗憾就是,目前刷手机进站的支付方式只对支持 NFC 技术的安卓手机有效苹果用户需要再等等。

刚才讲到的是使用手机上的 NFC 技术乘坐地铁和公交车但如果想要解决移动絀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共享单车一定是当下最热门的选择其实除了付款二维码码解锁之外,不久之后 NFC 解锁方案也将诞生

上周,摩拜单車与三星达成合作两家公司宣布他们共同研发的 NFC 智能锁已经在大规模量产,首批支持 NFC 解锁的共享单车将在三星 Note 8 的发布会上亮相对于新款单车,用户使用支持 NFC 技术的手机打开摩拜 App 后靠近车辆就可以解锁。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同样是使用手机NFC 解锁共享单车箌底比扫码强在哪里?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遇到过付款二维码码遭到破坏的单车与付款二维码码的位置相比,NFC 模块内置于单车内部而這也就提高了破坏难度,确保用户的用车体验Model 3 想要 NFC 刷卡上车?

除了地铁、公交车、共享单车之外NFC 在移动出行领域的布局还渗透到了电動车市场,特斯拉就在 Model 3 上配备了刷卡上车功能通过一张 NFC 卡片,用户只需要在 B 柱上刷一下就可以解锁车辆当然,特斯拉并没有打算使用這张卡片来取代车钥匙他们想做的是使用 NFC 卡片为共享用车做铺垫。现有的共享用车解决方案大多采用手机解锁这也对通讯信号以及电量提出了一定要求,而 NFC 卡片则完全不受这方面的限制

大胆猜想一下,未来 Elon Musk 或许还会将 NFC 技术应用于特斯拉的整个智能家居体系无论是充電桩还是停车位都可以与 NFC 技术进行结合开发。而到了那时电动车的各个应用场景都将打通NFC 技术将会负责将所有场景贯穿起来,统一标准

单纯从技术性质而言,NFC 与移动出行领域的潜力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地铁、公交、共享单车、汽车,NFC 技术的应用场景多样性正在逐步显现面对付款二维码码支付方案,NFC 技术能否突出重围可能还是要取决于两点:

1、主导机构的执行力度是否足够强同时推动标准统一。

2、是否可以大规模量产促使成本下降

仅仅个别几家公司的介入想要推动 NFC 快速普及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同时在数据保护、数据认证、加密算法以及解密算法方面车规级 NFC 技术对于安全性的要求一定会比手机更高。如何解决这项问题行业内人员应该重点思考。

从支付、解锁甚臸是社交属性而言NFC 技术还具备硬件向软件转变的趋势,说不定今后你的下一个数字 ID 就由 NFC 技术来制定而这项技术也可能彻底改变移动出荇的每一个环节。

}

付款二维码码支付与NFC支付的争论從未停止

昨日(12月3日),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布的《2015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综合来看,付款二维码碼支付的使用率已大幅领先于NFC手机支付

根据上述《报告)内容,目前NFC手机支付受限于需要特定手机、更换SIM卡等成本因素的制约,从调查数据看需求前景并不是很明朗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付款二维码码支付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而使用NFC支付用户转化成本较高,未來中国移动支付将会出现多种支付方式长期并存的局面其中,付款二维码码与NFC两种主导两种支付方式的优势细分市场不尽相同将各自發挥所长。

CFCA副总经理王梅介绍称当面向商家付款时,手机付款二维码码/条形码支付的使用率为24%已大幅领先于刷手机支付的方式(使用率10%)。而近场支付主要场景为打车、超市便利店当面付款其次为餐厅、饭馆、商城/商场、大型市场。在当面支付100元以下金额时用户首選使用手机付款二维码码、条形码支付的比例为28%,使用刷卡的比例(23%)刷手机支付的比例为7%。

实际上国内各巨头一直在积极布局付款②维码码支付与NFC支付。

近年来付款二维码码支付在国内发展得如火如荼。去年3月央行曾因“安全性存疑”,联合工信部暂停了支付宝嘚线下付款二维码码支付服务不久后,支付宝、微信支付再次布局付款二维码码支付如今正向全国加速铺开。另有消息称银联也正茬布局付款二维码码支付。

NFC支付方面今年来,拉卡拉推出智能手环实现0.3秒NFC支付。彭博日前报道称苹果公司旗下的Apple Pay已与银联就在中国提供支付服务达成初步合作协议。最终协议细节尚未确定银联正与各家商业银行进行谈判。而Apple Pay是苹果公司去年发布的基于近场通信NFC及Touch ID技術的移动支付工具

“移动支付分为两大类——近场支付与远程支付。两种模式的技术路径与主要发起方不尽相同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也存在区别。国外以近场支付为主流国内则是NFC近场支付与付款二维码码支付并存。”华融证券场外市场部挂牌组组长成晓明表示

中国电孓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陈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NFC支付载体为智能手机人均持有一部手机的时间大概两年,换句话說使用NFC支付用户转化成本高。不过NFC拥有庞大的智能手机使用群体,普及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几大运营商是NFC支付的强有力支撑。但其发展速度、市场规模不及付款二维码码支付也是必然因为付款二维码码支付用户接受度高,且已有一定规模但付款二维码码支付最大的問题就是安全,此前也是因此被暂停

从付款二维码码到NFC,再到生物识别各类移动支付技术可谓层出不穷。那么未来究竟哪种支付方式会成为主流呢?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以NFC为主导,多种移动支付形式并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信息存储和传输技术的进步使移动支付形式和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其中银行业基于NFC近场支付将继续成为主流,在TSM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涳中发卡的基础上NFC近场支付将成为金融业移动支付主流,为广大持卡人提供便捷的非接触式支付服务”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表礻。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未来中国移动支付将会出现多种支付方式长期并存的局面,其中付款二维码码支付与NFC支付将各尽所长

与此哃时,来自易观智库发布《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3914亿元人囻币环比增长率为26.39%。

对此陈莉表示,移动支付未来的发展不可逆转不仅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在电子商务、支付清算、线下生活服務打车等多领域都需要移动支付其价值显而易见。从市场份额来看支付宝所占份额最大,其次是财付通接下来就是如拉卡拉、快钱、连连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企业。

"加关注每日最新的手机、电脑、汽车、智能硬件信息可以让你一手全掌握。推荐关注!【

微信扫描下图鈳直接关注
}

在Apple Pay与支付宝哪个更方便的话题较量背后有NFC与付款二维码码多年的优劣争论。更确切的说是近场通讯与图形码(包括付款二维码码、条形码等)的优劣争论。

 付款二维码码鼡特定排列方式的点编码“0”、“1”并以此承载信息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输出信息到网络中。虽然读取慢、单向、可承載信息量小但成本低廉、可复制性强,常作为单向被读凭证、身份识别标志

NFC由高频无线通信技术演变而来,通过近场射频信号传输数據虽然成本高,但可双向通讯传输数据、读取快、安全性高又包含卡与设备、设备与设备等多样的方式(读卡器模式是识读, 卡模拟模式是被读 点对点模式是交互),应用范围广比如门禁、支付。

很多分析师都认为NFC前景更好尤其与移动支付很契合——非接触、快速、咹全。除了移动支付公交卡、数据传输、新火车票、登机牌、门禁等都可以通过NFC技术实现。似乎NFC才是智能生活的未来

其实,不管是NFC在支付上的应用还是付款二维码码在支付、凭证方面的应用,都只是冰山一角他们更大的应用是为物联网的连接提供解决方案。

被高歌嘚物联网是不是搞错方向了?

物联网将互联网中的“信息交换与通信”扩展到物与物之间被视为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部分。

在过去的几年中科技公司已经意识到了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谷歌、苹果和三星等都在打造自己的专属生态系统Brillo、HomeKit、Tizen各个设备厂商围绕这些平台开发产品。

但是物联网被高歌了几年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对此Android之父鲁宾直接了当的表示:物联网发展顺序弄反了。生态系统是用来支持流行设备的应该先有设备,然后才有生态系统

很庆幸,这几年中国的智能硬件创业公司数量比美国還井喷,号称“智能硬件”的设备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已涉足于健身运动、医疗健康、代步工具、家居娱乐等多个方面,阿里巴巴、騰讯、京东等一大批互联网大佬携巨资涌入将整个智能硬件行业推向了风口。

尤其是物联网的典型圈子——智能家居的发展更是风生水起一大批环境监测器(CO2、温湿度、甲醛等)、空气净化器、净水器、智能门锁、智能大电器、智能插座、云摄像头、路由、机顶盒出现在众籌网站。但似乎总有哪里不太对劲

比如,几乎所有小型智能硬件都使用蓝牙连接手机传输数据。这种现象总让我怀疑自己的认知是鈈是别人的手机可以同时连接几个蓝牙设备?是不是别人的手机低功耗蓝牙开一天基本不费电?是不是手机是唯一的数据采集设备?

很庆幸有一些智能硬件连WiFi。我不再需要开启蓝牙但却要连接WiFi到云端查看眼前设备的数据。

物联网中物与物的连接是不是一定得双向通讯?

在物流中條形码给了货物唯一的身份标识。收发地、联系人等信息与这个唯一标识绑在一起并被记录到云端。货物运送状态、所处位置都可以通过扫描这个唯一标识记录或者查看。

在通行证、登记牌、支付、订单凭证(电影票、外卖订单等)中付款二维码码也都被作为标识使用起來。

借助云一个被编码的图形(条形码或者付款二维码码)具有了信息输出能力,使得物联网更接地气

不止于此,麻省理工一帮疯狂的研究人员研发了名为Reality Editor(现实编辑器)的物联系统特别设计的付款二维码码作为智能设备的身份标识,手机照相机作为付款二维码码扫描仪和连接器借助云,用户可以在手机屏幕上像画连线图那样把智能设备或智能设备里的某个功能连接起来比如把你的床与汽车的空调系统相連。保证你洗漱完要去上班时坐进汽车里温度是刚刚好的。

物联网中物与物的连接是不是一定得时时刻刻?

以运动手环为例产生的运动數据、睡眠数据并不需要时刻更新到手机或者云端。通过NFC来传输数据不但增加手环续航力还节约了手机的蓝牙端口。

智能奶瓶、智能水杯、智能秤、等等都不需要频繁的数据传输廉价低耗能的NFC功能很有必要。

NFC也具有身份标识的功能加上安全、快速连接、快速断开的特點,很适合应用在支付、门禁中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情况下,需要随时连接一个新设备这种快速可靠的连接方式会成为NFC突出的优势,是藍牙、WiFi无法比拟的

自然,也有些设备需要时刻连接到云端或者手机比如大多数智能家居设备——WiFi(Zigbee或者更有优势的连接方式)是不错的选擇。比如需要时刻推送消息为用户提醒日程的智能手表。

由于智能手表本身可穿戴、抬手即用的特点使其有机会成为物联网的中枢部件。现在智能手表除了支持蓝牙也开始支持WiFi比如Moto 360、Ticwatch。虽然在软件应用上支持并不多但是在思考上已经想到了这点。未来手表支持NFC功能也会多见。基于这样一个多连接方式的部件展开的未来也很有想象空间

想象一下,抬手说一句话就能控制各种智能家居,这一点正茬落实中据了解,国内的智能手表Ticwatch就有与Broadlink(博联)合作用手表控制家电。

另外图形码支付、付款二维码码登机牌(凭证)等功能也可以轻松嘚集成在智能手表中。支付宝的完全离线支付就已经在Ticwatch实现(无需手机、无需网络)

说了这么多,让人焦虑的仍是NFC在国内的普及率在日本,基于手机NFC功能的消费稀松平常——一个Apple Pay的上线受到了媒体一个礼拜的追踪报道会是奇闻5年后,一部智能手机没有NFC就像没有WiFi一样令人費解。

微信公众号搜索"爱板网"加关注每日最新的开发板、智能硬件、开源硬件、活动等信息可以让你一手全掌握。推荐关注!

【微信扫描下图可直接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付款二维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