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天下刷卡显示无效金额器是不是骗人的,刷出的金额不到帐,一天推一天,千万不要上当

【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民间文化大使一壶道人传世杰作
一套紫砂壶/一本智慧书/一把开启觉悟大门的钥匙/全球限量制作108套
◎儒学《礼记》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道学《老子》云: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佛学《华严经》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至圣先师孔子、道家祖师老子、佛祖释迦牟尼三位乃洞察宇宙与人生真相,具足圆满智慧之圣人,故尊称“三智”。千百年来,儒释道三智合和,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而不灭。
◎今之国学泰斗能与儒释道三教泰斗一并为一壶道人所创《三智.合和天下》紫砂壶系列铭文,而后又有天下文人墨客为之挥毫,亦有众生因之受益,此乃众缘和合、合和天下之盛举。
◎每一个辉煌时代,总会诞生一些传世杰作。“合和天下”系列不仅定格了紫砂壶在这个时代的经典,它所蕴含的智慧,却能在浮躁的今天,让众生之生命回归万象自然之本源。
&&&&&&&&&&&&&&&&&&&&&&&&&&&&&&&&&&&&&&&&&&&&&&&&&&&&&&&&&&&&&&&&&&&&&&&&&&&&&&&&&&&
2009年12月,儒释道三教泰斗(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先生,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缘聚武夷山品茗论道,民间文化大使一壶道人因在武夷山传播中国紫砂文化而巧遇三教泰斗,近而拜会、问道。一壶道人受其点拨,闭门悟道,创制了汇天地人和之灵气,聚三教文化精髓于一体的《合和天下》紫砂套壶。后来,此壶不仅荣获中国第二届大武夷文化壶特别贡献金奖,还在2010年获得了儒学泰斗汤一介先生,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三智道商国学院院长王守常先生,以及诸多知名学者的赞誉,全国众多文人墨客更是纷纷挥毫铭文,借着《合和天下》之创意宗旨,一并弘扬和传播中国儒、释、道之大智。
2010年秋,一壶道人历经半载,在不声不觉中完成了第二代《三智.合和天下》及儒、释、道“三智”紫砂壶创意设计草案,初步完成了作品样稿和泥坯。入冬,一壶道人拟定此项文化传播为“《三智.合和天下》紫砂壶”
系列活动,以“大道之行、三智合和、合和天下”为宗旨,以“创意文化、传统为基、理念先行”为定位,以象征儒、释、道三智合和的第二代《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为载体,传播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智文化(智慧)。
2011年春天,《三智.合和天下》紫砂壶经过半年酝酿,得国学泰斗和儒、释、道三智泰斗之箴言铭刻于壶身,得多位著名学者撰文于著作,得八面来风真朋友鼎力相助,得众生缘人为之受益……在考虑传播与收藏价值的同时,2011套限量版《三智.合和天下》紫砂壶及画册,于2011年3月春暖花开时节,全球多个城市同步发行。
(儒家汤一介教授)
(佛教一诚法师)
(道教任法融)
(与武夷山天上宫主持林信涵道长)
(与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副寺释泽兴谈壶)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1-03-07 10:10
回复 第1楼 的 水远月如烟:
以《三智.合和天下》壶为载体传播传统文化之目的和意义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能够不中断地延续至今,这是人类社会群体组织的奇迹,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之民族凝聚力符合宇宙之大道。纵观中华文明之传承:“它在传导技术上早早地建立了一个既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在传导状态上早早地建立了一个对社会、对历史的开放式对话系统,在生息空间上一直没有失去过一个辽阔而稳固的承载地域,在精神空间上一直以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极端主义的严重灼伤;在外部关系上一直因地理阻隔和农耕生态而并不过度热衷于对其他文明的军事远征,在内部关系上一直没有让社会长期陷于整体性无序状态,在固守精神主轴方面借助于科举制度使儒家文化成了一种广泛的生命化遗传,在汲取外部资源方面采取了一种粗糙而又松软的弹性态势使各种文明成分大致相安无事”(摘自余秋雨《借我一生》,有删减)。
而更富智慧的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儒、释、道等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死亡与归宿,把人的本质、过去、未来,人生的目的、意义,以及在宇宙中的位置、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在人类社会中的归宿等等都明白地告诉给中国人,让其明白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使其知道自己在社会中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次社会变动中接纳和包容一切外来文化而存在着。这一包容过程的启迪,便是有识之士觉悟之慧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同时也是一种自由、民主的文化,它不像《圣经》那样彻底影响或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治或经济。而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其它诸如佛教文化等外来文化的进入,也被中国传统文化同化成中国佛教文化。虽然在封建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曲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并不能真正掩盖住其“普利大录”的真意。
按理说生活在当代的我们是幸运的,可以利用当代诸多最为便捷而科学的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然而我们在传播传统文化这一方面却又是不幸的,虽然科学越是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越是提高,认识能力越是增强的情况下,越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但是,人们在市场经济社会所衍生的快节奏生活环境中,极度饥渴的物质欲夺取了人们对宇宙、社会、自然、人生、后代等进行和谐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使得当代人浮华、浮躁而视物质追求为精神追求的全部,进而忘却了自身生命与宇宙、自然、社会、后代等的和谐关系,而变得自私自利,这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慢性的灾难,而且这些灾难在今天已经开始凸现。
当然,传播传统文化并不是反对市场经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需求,而是要如何在一种“度”的约束下来发展市场经济,这“度”就是天道、圣道,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谓的中华文明之民族精神,就是我们所要传播的儒、释、道三智国学文化。自古以来,儒、释、道都在围绕人生需要处理好的多从关系展开着,比如儒家倡导的人际和谐、佛家倡导的自身和谐、道家倡导的天人和谐等都是一种生命存在、组织和谐、人类和睦、万象自然的大智慧。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呢?这好像是一个大问题,但具体起来,便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件小事情。有些事是我们在不经意间按照传统传承下来的常规习性而口传心授,或是我们扭曲了文化观念去解决问题而得出了与前者不同的结果。这结果离天道或圣道越近,说明我们是在传承和开拓传统,反之就是在违背宇宙自然之规律。从这点来讲,一壶道人创制的《三智.合和天下》壶,并以此为载体来继承、传播和开拓传统儒、释、道三智文化精髓,其实是在以此作为一个方向性的突破口来逐个逐个的传播其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用之不竭,而一壶道人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找到了一个适合于自己去传播的突破口,这也许就是方法之一。但是,要如何正确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基础就是“以身作则”,圣人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自己首先学好传统文化,否则即便很大的机会来了,自己的也无从着手。这点,对学富五车而被誉为“当代曼生”、“民间文化大使”的一壶道人来说,是有所准备的,加之得到当代国学泰斗和三智泰斗等高人的点拨,一壶道人在科学发达与信息传播便捷的今天传播传统文化,可谓如鱼得水。所以,《三智.合和天下》紫砂壶系列的诞生和运筹,其意义就在于:
一、取材紫砂艺术――以创制紫砂壶为载体,通过象征儒、释、道三智合和的第二代《三智.合和天下》紫砂壶的释义,用当代科学与新媒介传播方式传播适合于当代的文化智慧。
二、立足传统文化――以传统儒、释、道智慧为指导思想,结合当今精英文化之现状,以《三智.合和天下》紫砂壶创制之本意为范例,用当代科学与新媒介传播方式传播适合于当代的文化智慧。
三、颂扬国学智慧――通过《三智.合和天下》紫砂壶系列在全球的流通,以及与全球知名学者和中华国学大师、儒释道三教泰斗、国内文人墨客、芸芸众生等的接触与交流来颂扬国学智慧。
四、传播紫砂文化――取材紫砂艺术,少不了要传播紫砂文化。一壶道人等组成的传播团队可以通过此举来继承、创新、发展和发扬紫砂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国学包容度。此为创举。
发表于:11-03-07 10:31
回复 第1楼 的 水远月如烟:
《三智.合和》紫砂套壶
己丑腊月,中国儒释道三教泰斗缘聚武山夷品茗论道,民间文化大使一壶道人因在武夷山传播紫砂文化而巧遇三教泰斗,并逐一拜会,得其点拨了悟于心,遂创制了名闻天下的《合和天下》紫砂壶,又得三教泰斗及诸多知名学者撰文赞誉。庚寅腊月,时隔一年,一壶道人因得学术界多位泰斗题写箴言赞语,成功创制了《三智.合和天下》紫砂壶。此壶为儒、释、道“三智”紫砂壶之综合体,乃“三智”智慧之象征,谓之大道之行,三智合和,而合和天下也。
一壶道人等创制此壶时深得天道、圣道之启迪。其外形受“三教合一”典故“虎溪三笑”传说之影响,而取材于明代成化帝宪宗朱见深绘制《一团和气》图之形状,因内方外圆、内刚外柔而整体显得浑圆饱满、气息充盈;俯视壶顶,象征儒、释、道三智的壶嘴、壶盖、壶把之符号有如三智尊圣立于云端,作揖而坐,交谈甚欢;仰视壶底,则有壶嘴、壶把点缀之椭圆与壶底正圆,在同一平面相生相惜,有若宇宙天道智慧之广垠,亦大亦小、亦静亦动。佛学云:通一道而齐万道,此道即为天道也。此壶亦如斯!
若将之表征进行拆分,壶嘴外形有若德高望重之仁儒者,在为佛者(壶盖和壶身)、道者(壶把)作揖施礼,尤其形式儒之礼服的帽子(出水口),与身着作装而躬身的壶嘴之曲线神韵相连,更显儒之仪态端庄、至诚至性;壶把有若道之仙真,傲立于儒、佛一旁,可谓得本元气而体变纯阳,具有神通万能;壶盖与壶身外形相连所形成之佛者,有若圆头大耳、坦胸大肚、笑口常开之弥勒。而今,一壶道人等将此三者合而为一,此创举将是继“虎溪三笑”传说和“一团和气”之后,被世人所颂扬的、能够代表儒、释、道合和的《三智.合和天下》紫砂壶。汉儒董仲舒云: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此壶亦如斯!
此壶一面铭刻“一团和气”图案,另一面铭刻“合和天下”四字,而与此壶相呼应的三只方中带圆的杯子,则分别铭刻着“儒”、“佛”、“道”三字和于此相对应的符号。难得的是,“合和天下”四字系国学大师所写,“儒”、“佛”、“道”三字系三教泰斗所赐。《老子》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此壶亦如斯!
《三智.合和》正反面
发表于:11-03-07 11:00
&&[第2版 03-07 11:00]
回复 第1楼 的 水远月如烟:
《三智.儒生》紫砂壶套壶
每次,当一壶道人向儒学泰斗汤一介先生请教国学时,先生均以北宋大儒张横渠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相赠。此四句显尽儒者之器识、宏愿,乃人类教育最高之向往,足见历代儒圣人与汤先生等对儒学教化态度之博爱。此壶在创制时,遵照儒之意旨,结合一壶道人等对儒学的理解,而成其壶。
此壶方圆相融之壶身尽显儒之大气、大度;而造型酷似儒之礼服、官帽,或酷似儒之居室、器具、饰纹等符号的壶盖和壶钮,有若儒学礼仪之庄重、威严;形似儒者作揖之壶把,尽将儒之仁义与尊卑凸现的淋漓精致;而圆润饱满的壶嘴则将儒之中庸藏于此中,待至宾至如归时上茶款待。壶钮、壶盖、壶把、壶嘴四者与壶身合而为一,这足以彰显儒之仁爱。
壶之表面,一面铭刻“儒”字,另一面铭刻“止于至善”四字,而与此壶相呼应的三只方中带圆的杯子,则分别铭刻上“真”、“善”、“美”三字和于此相对应的“儒”之符号。难得的是,铭刻的这些字均由儒学泰斗汤一介先生题写,这让此壶之释义在无形中增添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亦是我等传播儒家道智慧的意愿所归。
大儒陶渊明言:“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而此壶所铭之字,则是为道明儒之至高境界(止于至善),以及儒之天人合一(真)、知行合一(善)、情景合一(美)之要义。真者,乃天道与人道合一;善者,乃知道与行道合一;美者,乃情道与景道合一。得此真、善、美三道者,定能到达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自身和谐,而成为智者圣人。
(儒家壶正反面效果图)
发表于:11-03-07 11:01
&&[第6版 03-07 11:01]
回复 第1楼 的 水远月如烟:
《三智•佛缘》紫砂套壶
佛祖释迦牟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其意是说: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这即是说:一个觉悟之人的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自己的努力与才智,而不是神的赐予。只有脚踏实地去修心养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净化、升华,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这便是佛之智慧,诚如此壶想要表达的主旨: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而见性成佛。
端详此壶,壶盖与壶身自然衔接成神态安详之“面相”,圆润而饱满;壶身两侧之壶嘴、壶把,有若佛之双耳垂肩,充满智慧;细看壶钮,有若佛之舍利,金光灿灿;再看壶嘴,酷似罗汉;又看壶把,宛如躬身打坐之高僧。此壶此景,木鱼已声声……
壶之表面,一面铭刻“佛”字,另一面铭刻“见性成佛”四字,而与此壶相呼应的三只方中带圆的杯子,则分别铭刻上“因”、“缘”、“果”三字和于此相对应的“佛”之符号。难得的是,铭刻的这些字均由佛教泰斗,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大和尚亲笔题写,这让此壶之释义在无形中增添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亦是我等传播佛家道智慧之意愿所归。
常言道: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佛之智慧便是指引人们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智慧、恒心,去创造自己最彻底、最圆满的智慧与人格。这便是三只杯子铭刻之真意,至于是一是二,我佛无说。
(佛家壶正反面效果图)
发表于:11-03-07 11:01
&&[第2版 03-07 11:01]
回复 第1楼 的 水远月如烟:
《三智•道法》紫砂套壶
“道”乃中华民族在人类进化长河中积累的智慧之体现,而道之智慧已完全注入到中华民族意识之中,形成了中华本土传统文化思想之核心,正在指引中华民族朝着大道自然之方向平稳发展。中华名族之“道”是对自然万象客观认识的一种方式,包含天地之间所有正确认知万象之观点。老子云: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此壶由诸多道家文化元素符号组合而成,整体形神间养,简洁古朴,尽显清静之态,宛若反朴之真人。壶把与壶嘴意连成太极符号,或阴或阳、或虚或实、或有或无;壶钮壶盖形似净瓶直指云天,清净无为;与合和天下壶、三智•儒壶、三智•佛壶相同的三智•道壶之壶身,有若中国全真道始祖王重阳所言: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壶之表面,一面铭刻“道”字,另一面铭刻“上善若水”四字,而与此壶相呼应的三只方中带圆的杯子,则分别铭刻上“天”、“地”、“人”三字和于此相对应的“道”之符号。难得的是,铭刻的这些字均由道教泰斗,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大道长亲笔题写,这让此壶之释义在无形中增添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亦是我等传播道家道智慧之意愿所归。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即为:我法于母(亲),人法于地(社会),神法于天(万象),仙法于道(宇宙),圣法于自然(大道)之道义,同时亦道出儒、释、道三智之人天合一的最高理想与境界。道不远人,人自远道,法无定法,万法归宗而智在其中。
(道家壶正反面效果图)
发表于:11-03-07 11:03
&&[第3版 03-07 11:03]
回复 第1楼 的 水远月如烟:
八面来风堂位于江苏太湖之滨陶都宜兴市中心,是全国知名文人书画家、紫砂陶艺家和社会名流雅聚之地,亦是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市职业大学等院校的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和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实践基地。堂内藏有全国众多著名书画家、紫砂陶艺家作品真迹和历代古玩杂件,是一个集艺术策展、新闻互动、论坛交流、书籍编撰、紫砂礼品创意设计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艺术沙龙。目前堂内设有紫砂书画网、精品典藏库、文人读书屋、把玩紫陶坊、茶话闲聊吧、艺术品展厅,堂外设有多个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被誉为“江南知名文化企业”、“江南民间文化艺术沙龙第一家”。
一壶道人,原名石晓良,笔名笑阳,号民间陶夫,宜兴八面来风堂堂主。1963年生,2001年军转自主创业。长期从事文人书画研究,喜收藏,广交友。2004年创办江南文化艺术沙龙――八面来风堂,并开始涉足紫砂,亲自设计、手制作品,立足传统,重视泥质,创意设计,追求文化紫砂的独特韵味。倾心编撰《宜兴陶与文人画》系列丛书,承袭曼生文脉,首开“壶画禅语”探索,被大家推称为“民间文化大使”,也被文化艺术圈内誉为“当代陈曼生”。现为多所高等院校客座教授,专家委员会成员。
创作随想:三智大道之行,合和天下之美,担当紫砂文化之任,不辱当代曼生之誉。
(一壶道人 石晓良)
发表于:11-03-07 12:12
&&[第3版 03-07 12:12]
今天漫不经心的打开这个页面,看到晓良以上图文并茂的的图片和文字,真是感觉眼睛一亮。
几件紫砂作品竟能涵盖我们民族的多元文化并和合而一,还有各宗大师的参与,可见作品的意义层次上档了。
如果是玩味收藏的话,这些紫砂壶真玩出了味道:让紫砂壶做载体一方面传播了民族文化,二方面承载了民族的精神,三方面更迎合了时代节拍,(孔子像都上广场了呀)。真是妙不可言的三套壶。
我的文化实际对儒家佛家道家是没什么悟性的,但缘壶在此也是学习了。
钦佩晓良的学识和独特的人生的追求,愿因结识这样战友也开拓自己的文化视野。
三把壶从形态上让我更喜欢儒家壶,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
估计价格不菲吧,买也买得起,就是觉得我的文化底蕴和社交圈里生怕冷落了这些宝贝。哈哈。。
发表于:11-03-08 10:54
&&[第2版 03-08 10:54]
回复 第1楼 的 水远月如烟:
缘聚儒释道 融会天地人
――品一壶道人《和合天下》壶
http://www.greatwuyi.com/mbrb//content_507316.htm (文章来源)
http://www.greatwuyi.com 来源: 发布时间:
壶人简介:&&&&
笑阳,八面来风堂堂主。原名石晓良,艺名一壶道人,号民间陶夫。1963年生,2001年军转自主创业。长期从事文人书画研究,喜收藏,广交友。2004年创办江南文化艺术沙龙――八面来风堂,并开始涉足紫砂,立足传统,重视泥质,创意设计,追求文化紫砂的独特韵味。倾心编撰《宜兴陶与文人画》系列丛书,承袭曼生文脉,首开“壶画禅语”探索,被大家推称为“民间文化大使”,也被文化艺术圈内誉为“当代陈曼生”。&&
&&& 寒潮刚过,阳光透过半拉窗帘,洒落在古黄的紫砂泥凳上。泥凳上斜放的台历,被阳光晒得暖洋洋的。一壶道人将一把刚设计好的紫砂壶放在台历旁,定睛望了台历一眼,伸伸懒腰,说:快到2010年了,今天的阳光真好!
&&& 一壶道人何许人呢?在书画界,他是大名鼎鼎的艺术传播者,他的艺名叫笑阳;在陶艺界,他被誉为“当代陈曼生”;在媒体界,他被大家称为“文笔将军”……他的资源整合能力,似乎在任何领域都有无限的可能。但他最得意的创意,还是他所主持的民间文化艺术沙龙八面来风堂,他总能汇聚多样的精思妙想,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
&&& 然而,在商业大潮滚滚涌动的今天,难道真有这么一个人,会螳臂当车般坚守文艺传播的阵地,并能将自己亲手设计的一款款紫砂精品打造得溢彩流光?带着诸多对一壶道人的疑问,我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敲开了八面来风堂的正大门。开门迎接的正是堂主笑阳先生,紫砂圈里闻名遐迩的一壶道人。人如其名,堂主满面的笑容和着斜晒进来的阳光,让人顿感身心舒畅。他的笑,真诚如孩童,宽厚如弥勒。在泥凳一旁的茶几上,放满了来自武夷山的大红袍茶。堂主说:我是品着武夷山大红袍茶,设计制作完成《和合天下》壶的。
&&& 放在台历旁的紫砂壶,就是他在武夷山缘会儒释道三教泰斗之后,所创意设计出来的紫砂贺岁新品―――《和合天下》壶。2009年12月上旬,他从武夷山回来后,整天盘坐在泥凳旁设计《和合天下》壶,从草图的修改到实样成功,时间刚好抵达2010年元旦。笑阳堂主说:新年的太阳真好,像是在为此壶而升一样。
&&& 借着悠悠的茶意,堂主向我道明了《和合天下》壶的“玄机”。他说:这套壶的构思源于2009年武夷山国际山水茶体育旅游节,儒释道三教泰斗武夷山品茶论道。他亲耳聆听三位泰斗对“茶和天下”的阐释后,心有所悟。又有缘当面拜会了三教泰斗,得到三泰斗的亲笔题词。这份缘让他感恩不尽,从武夷山返回宜兴的路上,产生了创作一套《和合天下》壶的想法。经过大半月的不眠之夜,这把凝聚儒释道三教思想之精华,融汇天地人和合之愿景的紫砂套壶,从稿纸到实样,三易其壶,终于在2009年最后一天出窑。在今天,《和合天下》壶迎来了2010年的第一缕晨光。
&&& 品茗闲暇,我仔细端详此壶。上下皆平,上为天,下为地,天地之中的壶身浑圆饱满,似有气息充溢其中。俯看壶顶,人形壶把的环绕和浑圆的壶身密切相连,构成一个平面椭圆形。壶把上的圆球和壶钮的祥云拱桥将平面椭圆点缀得顿时有了灵气,朴中见趣,动静相形。壶嘴略微前伸,打破了椭圆的规整,平滑而不突兀,有倾倒之势。
&&& 想必堂主肯定在此壶中融入了精巧的构思。平面椭圆象征着天道的广袤和博大,形有限而意无穷,如同道教中的太极,用阴阳参半的圆让无限的宇宙显现成可见的形体。壶把从人的形体抽象而出,双手拥抱宇宙的无穷,用壶把上象征心象的圆球参悟天地创设之初的本意,化成儒释道三教和而不同的语言,通过壶钮的祥云桥拱互相联通,彼此交融。分而三,和而一,壶嘴将三分而融通的道合而为一,自圆孔细细流出,清澈明净。
&&& 我为壶形的深意大为赞叹时,堂主将壶身倾斜,手指着壶身上的刻字向我介绍。周身饱满,极有张力的腹鼓上,正面刻着一诚法师古拙质朴,却有佛之静气的“茶和天下”四字;背面刻着任法融道长行云流水,颇有道家之仙气的“道法自然”刻字,汤一介教授笔法率真,有儒之正气的“止于至善”题字。
&&& 鎏金的刻字配在浑厚的壶身上,隐隐有闪耀的佛光,令人虔敬。一壶道人又说:与壶身刻字相配的是三只杯子,杯身上鎏金的“儒”“释”“道”三字,象征三教和合天下,鼎立在壶的周围。壶与杯子浑然一体,立足于同一个平面。壶底的圆形象征地的浑厚宽广,地势坤,方可厚德载物。而儒释道三教之源,就起于这意象繁复的大地,经过心象的领会贯通,在壶身的物象中交织融会,到达天象的合一。这把壶实现了“融汇儒释道,和合天地人”的构想,和合天下,普惠众生。我应了一句:如此精妙绝伦的宏大创意,在一把壶里得以透彻地展现,创意可谓匠心独运,非同一般。笑阳堂主说:创作时,著名艺术评论家杨海宽看过《和合天下》壶草样后评价“有汉唐雄风,方可显三教合流之浑莽大气,非一般器具可应。”这也是他创意的初衷。
&&& 待到太阳高升时,我辞别了堂主。就在我要为此壶弄点笔墨时,收到了他的一条短信,短信上说:岁月的流走,沉淀的是儒释道三教思想的精华,新年的降临,开启的是天地人和的华彩乐章。《和合天下》套壶在2010年元旦的前一天晚上出窑,就是要赶在今天作为对新年度的献礼,愿2010年是一个“和合”之年。愿众缘和合,众生和合。(舒•一)
发表于:11-03-08 10:40
回复 第1楼 的 水远月如烟:
因茶缘壶.风云际会
武夷山缘见三教泰斗
&&& 文/ 笑阳
2009年12月5日至8日,闽北日报社与国际茶叶科学文化研究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宜兴八面来风堂联合组织方卫明、韦钟云、葛军、卢剑星、周鸿伟、黄顺法、董永君等70多位紫砂工艺师,3位全国知名书画家石禅、李水歌、申晓国共赴武夷山,参加2009中国武夷山国际山水茶体育.旅游节暨茶博会。“大武夷文化壶”亮相武夷山,这是宜兴紫砂与武夷岩茶的第二次亲密接触。但事实上,壶与茶自古共源,据传紫砂壶源于明代宜兴金沙寺,小家僮供春得寺中老树瘤点灵而制供春壶;大红袍生于明末清初武夷山天心九龙窠,受永乐禅寺涓涓细泉的滋养而有灵,两者都与佛有关,却不能言说其妙。佛云:凡事不可解,就称缘分。因为壶与茶的缘分,我们在宜兴和武夷山之间修筑一条壶茶文化的“茶马古道”,谱写壶茶同誉的雅韵清风。更是因壶与茶的缘分牵引,我在武夷山有幸拜会了儒释道三教泰斗,并与他们当面品壶论道,共叙紫砂壶与大红袍的象里因缘。
缘聚.惊鸿一瞥的相遇
12月6日,早八点半,武夷山曼妙的玉女峰,烟雾缭绕,如同仙境,湖光山色跟三教论道的氛围交相辉映。
这里即将举行以“缘聚武夷、茶和天下”为主题的儒释道三教泰斗武夷论茶活动,三位泰斗还未出场,我四处转悠,看到三位泰斗赠送给武夷山景区的书法,认真研读,分别取三教教义的精华,也代表三位大师的性格。汤一介教授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儒家天下为公的大气,从书法中也可以看出一介的学者风度和极深的人文涵养;一诚法师题词“茶和天下”,字体浑厚,诚恳,朴实;任法融道长题的“品茗长生”,字体空灵飘逸,仙风道骨。虽未见人,已经感受到他们内在的气度,我便萌生了近距离问道三教泰斗的想法。
等了一会儿,随着“五佛献瑞,四海升平”的祈福仪式启动,武夷论道正式开始。三位泰斗出场,端坐在品茶论道的舞台上,我远距离端详。虽然是第一次见到三位泰斗的尊容,也可以感受到,是我看到书法时所想像的样子。一诚慈眉善目,非常可敬可亲;任法融白须飘飘,似有仙气附身;汤一介仪态端庄,平和谦逊。
现场聆听三位泰斗对“茶和天下”的阐释:儒家提倡“以和为贵”的谦和、明礼、中庸之道,这也正是茶道的美学思想;佛教主张“心即是佛”,用淡泊自然的平常心境,品尝茶的本色滋味,明心见性,继而还自心本来清静;道家崇尚“天人合一”,茶契合自然,采天地之灵气,饮茶可修身养性。虽然三教教义不同,但在对“和、静”境界的追求上殊途同归。茶“蕴和、寓静”的秉性符合这种境界,因此,茶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贯通大道,使天下不同而和。
听完三教泰斗的讲道,我深感中华传统文化、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饮茶文化的两大组成部分――茶与壶,更是合二为一的文化共同体,有着一以贯之的气质。壶茶与人生修为紧密契合,在内蕴上追求淡远清静,趋于中国传统哲学所推崇的理想境界,在文化本源也是息息相通的。
缘会.厚积薄发的善果
12月6日下午,任道长正在天上宫传道。从天上宫正门直入大厅,很多地方领导和道士围在一起正在聆听任道长讲道,任法融的助理向他推介我,说是宜兴来的朋友,举办了紫砂文化壶展览,还给您带了一把壶。我把带过来的仿古壶送给任法融道长,说仿古壶有一种包容天下的气质,从古而来,用来泡茶,能怡情养性。他十分喜欢,眯着眼睛审视手中的壶,为我题写“道法自然”四字,随后给宜兴紫砂题赞语,“紫砂壶历史悠久,特有生命,经久不衰,工艺精致,底蕴极深。”繁忙之中,他留下手机号码给我,叮嘱以后常联系。任道长平易的话语令我受宠若惊。
辞别任道长,我去拜访八十三岁高龄的一诚法师。从天上宫到永乐禅寺,大概有十几华里,一路上山高连绵,盘山公路顺着溪流蜿蜒而上。我们到了山脚,前来拜见一诚法师的善男信女很多,上山下山摩肩接踵。山顶有一座塔正在维修,听说一诚法师在上面进行开塔活动。我们正往山上走,来到半山腰,前面下来一群善男信女,还有一二十个和尚跟着一顶轿子,原来正巧遇上一诚法师下山。我见轿夫抬的滑竿轿子摇摇晃晃,顾不得礼节,赶忙上前去扶着一诚法师的轿子。一诚法师一路朝我微笑,那种微笑,在嘈杂的人声中像是一种无言的抚慰,似冬天的太阳散发出的灵光。见到一诚的微笑,那种神圣,那股激动,令我当时的心境豁然开朗。轿夫却说一诚法师的轿子连中央干部都不能扶,我便松手,一诚法师抓了一下我的手,表示感谢。
下山到了寺内茶座,一诚法师从轿上抬下,坐上藤椅。他的弟子说楼下人多太喧闹,便去楼上。不知出于什么礼节,他的信徒不能抬他,我便和轿夫一起,肩扛手扶将他坐的椅子一阶一阶抬上楼。二楼有他的休息室,弟子们说法师要进去休息,只能再会见几个人,很多领导和信徒都要进去。这时,一诚法师面带微笑看着人群中的我,示意我可以先进去。有人向一诚法师介绍,这位是宜兴来的,带来了宜兴的紫砂壶。一诚法师轻轻耳语:“宜兴紫砂和武夷岩茶同语,壶一定要有好茶,茶一定要配好壶,壶与茶是天仙配。”虽然说得很轻,但字字句句我都铭记在心。我虔诚地奉上一把紫砂笑樱壶,祝大师笑口常开,快乐每天。他用颤抖的手亲笔为我题了一个“和”字,我将一本八面来风堂新近推出的2009珍藏版《宜兴陶与文人画》送给他。由于年事已高,他翻了两页就交给助理,说:“把这一贵重的礼物收藏起来。”使我心怀无限的感激。自始至终,一诚法师一直微笑待我,直至离开,而恰好是机缘巧合,我送给他的是一把笑樱壶。
遇到一诚法师,我对武夷山之行产生了更大的热情,一诚法师的微笑、宽容、和慈悲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此后不管遇到多少挫折,多大磨难,我想,只要微笑面对人生,面对世上的纷纷纭纭、风风雨雨,就会是快乐的人生。
见到汤教授,一派学者风度。他认真翻阅我主编的《宜兴陶与文人画》足足五分钟,说:“这本书很好,我初略翻阅了一下,要让秘书带回北京,好好品读。” 我们的距离因这本书一下子拉近了很多。他问我是否认识北京的赵成民教授,我说很熟悉,到宜兴八面来风堂来过。他便和蔼地告诉我:“我跟他是好朋友,以后我们也是好朋友。你到北京就去我家,我亲手做几个小菜一块品尝。”
随后,我送给汤教授一把秦权壶,“秦权”造型厚重,敦实,精选上等紫砂老泥做成,寓意汤教授的学问深厚、扎实。汤教授为我题“止于至善”,借以勉励。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选择送三把紫砂壶时,经过了精心的考量,通过看三教泰斗的书法,了解他们传道的方向,送以不同性情的壶。一把仿古可容天下,可贯古今,与任道长的天人合一的度量相融;一诚拈花微笑,宽容慈悲,送给他笑樱壶,应了他佛法无边的气质;而汤一介的学者风度,似秦权的雍容厚重。三把壶与三位泰斗,这之间,有一种很深很深的缘分藏在里面。
辞别汤教授时,他说我们一定要在北京相见。
缘结.壶茶道上真朋友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虽然三教泰斗给人的感觉不同,但是合起来让人豁然开朗,给我内心一股无穷的力量,使我微笑面对一切困难,从而对生命对自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
将三位泰斗的题词放到一起,“道法自然”、“和”、“止于至善”,我恍似顿悟,在壶茶共源的背景下,这不正是宜兴紫砂与武夷岩茶自产生之初到合而为一所要走的精神之路吗?两者都因自然的灵气产生,个中有源于自然的清静平和之道;唯有二者在精神和实体上彼此融会贯通,才能抵达大道的“和”;当两个文化载体有了融通的气质,也就可以“止于至善”,致造化之极。这题词的精妙,让我对壶茶同誉的认识升华到更高的层次,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和”的阶段将两地的茶文化进行互融性的对接。
与三教泰斗的缘分之深,依佛语而言,正是“不可说”。缘来不易,我想与他们相见也并不纯属于天机良和,按老战友书画家杨海宽的说法:“你积缘积德够多,抬抬手就可以摸得着了。”但这份缘、这种德并不属于我,而是属于紫砂壶与大红袍内在气质与生俱来的合一,我只是在它们的内蕴阐发下,做一回民间文化传播的使者。
宜兴紫砂与武夷岩茶的联姻,是天地人和的大趋势,是茶文化发展的潮流,也定是一件惠及两地、推进文化共融的幸事,势必带动两地的友谊、产业、旅游等各方面的交融。但壶茶同誉的故事,还需要两地共同谱写。
这一刻这一缘,真的要感谢长期支持品茗论壶活动的闽北日报社的领导;感谢在这条漫漫长路上同道相扶的真朋友!感谢武夷山的山山水水和大红袍……
宜兴、武夷山两地文化连理,是我最诚挚的梦!
&&&& 笑阳简介:
&&&&&&& 笑阳,八面来风堂堂主。原名石晓良,艺名一壶道人,号民间陶夫。1963年生,2001年军转自主创业。长期从事文人书画研究,喜收藏,广交友。2004年创办江南文化艺术沙龙――八面来风堂,并开始涉足紫砂,立足传统,重视泥质,创意设计,追求文化紫砂的独特韵味。倾心编撰《宜兴陶与文人画》系列丛书,承袭曼生文脉,首开“壶画禅语”探索,被大家推称为“民间文化大使”,也被文化艺术圈内誉为“当代陈曼生”。
发表于:11-03-08 12:24
&&&&&&品牌人造石石英石厨柜台面总代理&&&&&
发表于:11-03-08 12:40
发表于:11-03-08 17:46
有的企业在做买卖(初级)
有的企业在做事业(中级)
有的企业在做文化(高级)
你幸福&我祝福!
发表于:11-03-09 07:14
谢黎宁姐、上校舰长、知海行洲、橙心成意大兄:一并致意!
发表于:11-03-09 15:04
读三智。合和天下有感:
性灵意通一壶道,酸甜苦辣笑谈中;
八面来风谁主堂,古往今来一笑阳!
发表于:11-03-09 20:22
发表于:11-03-10 08:29
谢过宅男兄,过奖了!
宜兴八面来风堂堂主笑阳顿首!
发表于:11-03-12 10:28
&&[第2版 03-12 10:28]
回复 第1楼 的 水远月如烟:
承传民族文化经典 创意传统紫砂工艺
《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首次亮相邵武
一套紫砂壶 /一本智慧书/一把开启觉悟之门的钥匙
2011年的3月1日,由福建邵武市收藏家协会、江苏宜兴八面来风堂共同筹备的“大武夷文化紫砂壶邵武迎春展”在邵武宾馆如期举办。陶都宜兴工艺师丁淑萍、杨维高、钱建生、黄丽萍、高祥芬等11位当代紫砂陶艺家参展,共展出300余件风格迥异的创新力作。其中素有“民间文化大使”之称、“当代曼生”之誉的一壶道人(原名石晓良、笔名笑阳、号民间陶夫)的《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三智.合和》、《三智.儒生》、《三智.佛缘》、《三智.道法》出窑翌日便远赴闽北,首次亮相便成为展会一大奇特文化焦点,竞观者络绎不绝。大家一致评价:“《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作品,纳百川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融三智之本源,誉壶茶之文雅”。
为了揭开《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神秘面纱,记者一路探寻,在展会上采访《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的原创者一壶道人,就《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的创作原由、承载的人文精神,以及与闽北地域文化的渊源关系进行了深入访谈。
据悉,此次邵武迎春展首次推出的《三智.合和天下》系列作品,是一壶道人参加2009年12月福建武夷山国际山水茶体育.旅游节暨茶博会,“缘聚武夷.三教泰斗武夷论茶”活动中有幸缘拜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教授、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法师、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等文化学者、宗教领袖后,在创作《合和天下》紫砂壶第一款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筹划、遍访名家、立意创新,又历经半年多的设计、制作,五易其稿,反翻实验烧制而成。在采集黄龙山原矿紫砂泥料上,依据儒、释、道三教文化本源,《三智.合和》壶采用拼紫泥,意在和合;《三智.儒生》壶采用清水泥,意在清风;《三智.佛缘》壶采用黄金段泥,意在见性;《三智.道法》壶采用青灰泥,意在仙骨。在艺术造型上,集儒、释、道三教文化主要代表元素,既有具体体现,也具抽象表达,引人入胜,传神达意。
“壶只是一个传递人物思想的物质载体,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载体向社会、向人类传递要表达的民族文化精神,以及在文化传承下当代人的生活追求。”随着记者深入了解,逐渐知晓一壶道人设计创作《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的深刻内涵:以“大道之行、三智合和、合和天下”为宗旨;以“创意文化、传统为基、理念先行”为定位;以象征儒、释、道三智合和系列紫砂壶为载体,传播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智文化精神。
就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精髓的“儒、释、道”,一壶道人就《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儒家圣人孔子、佛祖释迦牟尼、道家祖师老子,三位先哲乃洞察宇宙与人生真相,具足圆满智慧之圣人,故尊称“三智”。千百年来,在华夏大地上儒释道三智合和,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繁衍生息。以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创作的《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影响下、在当代人生活追求的感召下、在闽北与江南两地文化联姻下应运而生。
3月3日,为期两天的展会刚刚谢幕。记者便随一壶道人带上《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冒着淅淅沥沥春雨,来到风光秀丽的世界双物质文化遗产圣地武夷山,也是《合和天下》第一款紫砂的创意灵感发源地。首先赶到武夷山永乐禅寺,拜会主持释永道,可匆匆赶到寺里才知释主持已下山去了福州,便和副主持释泽兴就紫砂壶与大红袍的姻缘、壶茶禅三者文化联系等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索。随后,又到武夷山道教圣地“天上宫”拜会林信涵道长,就依据三教文化创作的《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进行观摩、探讨,林道长题写“壶里乾坤”。当天晚上,一壶道人又来到武夷山清风茶业,拜访大红袍茶文化的学者黄勇,就“壶茶同誉”的文化思路进行深入探讨。记者一路采访一路感受,一壶道人也表示:《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创意始于闽北,生长在陶都宜兴,两地文化有剪不断情谊,又在文化古都邵武首次亮相,旋即前往武夷山儒、释、道三教文化圣地,将是文化之旅的一个新开端。他即将带着他的紫砂文化壶力作,遍访文艺名流、叩见三教泰斗、拜会文化圣地、探寻壶茶文化之源,力推武夷大红袍与宜兴紫砂两地文化姻缘。
正所谓每一个辉煌时代,总会诞生一些传世文化杰作。《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不仅定格这个时代的经典,它所蕴含的智慧,让众生之文化回归、万象自然之本源,将成为当下紫砂的文化事件。这也缘合了一壶道人的创作随想:三智大道之行,合和天下之美,担当紫砂文化之任,不辱当代曼生之誉。(本报记者)
(笑阳向邵武领导介绍刚刚推出的紫砂壶)
(一壶道人向邵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梁方介绍刚刚推出的《三智.道法》紫砂壶)
(闽北日报第三版)
发表于:11-03-12 08:54
&&[第2版 03-12 08:54]
回复 第1楼 的 水远月如烟:
&&&&&&&& ――赏耿浩作品《半月壶》
壶人简介:
耿浩,优秀青年陶艺家,工艺美术员,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1987年生于宜兴蜀山南街,黄氏第四代传人,曾祖黄德生、祖父黄月君为紫砂工艺厂元老,从小受母亲黄丽萍的艺术熏陶。自幼爱好书画,大学毕业后,拜紫砂一厂实力派人物周桂珍徒弟谈菊慧为师,同时受史银之、施小马指点。近年来,作品古朴大气,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擅长全手工制壶,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造型设计本科专业。
与耿浩有过一面之缘,记得印象中他很高,很温雅,常常陪伴在母亲的身旁,欣赏着紫砂,书画。原本以为他只是萍水相逢的一位过客,殊不知他也是紫砂壶者之一。作为后辈,他平时带着学习的心态去欣赏前辈的作品;作为壶者,他孜孜不倦地在传统的领域做着一把把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他很年轻,却不失稳重;他很温雅,却不失大气。对于这样一位紫砂新秀,我们对于他的作品就更加好奇了。
在他母亲的“星城壶坊”工作室橱窗里看到了耿浩的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如此憨厚的一个大男孩能做出如此灵巧的作品,实属不易。他的《含香壶》,秀气精致,曼妙端庄;他的《思韵壶》,神韵兼备,古朴雅观;他的《素影壶》圆润饱满,玲珑可爱;他的《石瓢壶》大气质朴,潇洒自如。每把壶都是全手工制成,可见件件紫砂凝聚着多少心血,也可以看出他具有扎实的制壶功底,令人叹服!
随后从网上联系了耿浩,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本他是美术科班出生,自幼受到祖父、母亲的艺术熏陶,使他喜欢上了紫砂壶创作,父辈长期的言传身教、艺术感化,造就了他稳重、宁静的心境,坐在泥台前,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也是因为茶壶本身的内蕴,影响着他,使他的思绪慢慢沉淀下来,投入进去,制成一把把传统紫砂壶,而传统的本身就是一个经典。他的全手工精心制作的传统《半月壶》,可以说是他个人比较满意的一件作品。
半月壶是紫砂壶众多款式中的一款经典壶形,壶身反碗形,壶把和壶嘴均为传统造型,壶盖上有小圆球衬托,显得协调美观。此壶看似简约实际结构严谨,具有一种独特的婉约之美。古代,诗人喜欢以月作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而这把《半月壶》的出现,既是对传统经典的一个继承,也是顺应了历代诗人的诗意,包含更多的人生哲理和思考。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格,或简单,或复杂,找到了,追求下去,没有太多的负担,只是纯粹的喜欢,将这样的纯粹化作自己前进的动力,实现自己文化的梦想,这就是成功。而耿浩,还有更多的路等着他去走,还有更多的山等着他去爬,相信以他的坚信与毅力,那熠熠的艺术之光芒是不可抵挡的,我们拭目以待!(文/晓榭)
(图为耿浩)
发表于:11-03-11 09:34
&&[第3版 03-11 09:34]
回复 第1楼 的 水远月如烟:
涓涓细流 美梦成真
&&&&&&&&&&&&&&&&&&&&&&&&&&&&&&&&&&&&&&&&&&&&&&&&&&&&&&&&&&&&&&&&&&&&&&&&
&――赏析黄丽萍《圆梦壶》
壶人简介:
黄丽萍,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北京民间文化交流促进会会员,江苏省陶艺研究艺术中心负责人。1960年生于江苏宜兴陶艺世家,从小受父辈艺术熏陶。1978年高中毕业后,进入紫砂工艺厂学徒,先后师从谈尧坤(老艺人)、倪顺生、徐秀堂、汪寅仙、汤鸣皋。后进入江苏省陶瓷研究所从事紫砂研究及新品开发,参加江苏省首期陶创新设计高级研修班,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设计系。作品《圆梦壶》被天津博物馆收藏;《春竹壶》被沈阳故宫收藏。作品《双线竹鼓》、《人与自然》、《六方笔筒》、《八猫锚戏蝶挂盘》等分别在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获奖。
“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这也许是历史赋予陶都宜兴最美的赞叹!大自然千万年形成的紫砂与历代文人参与创作形成的紫砂文化已经赋予宜兴最美的文化灵魂,一张不朽的世界通行名片。几百年来给予了宜兴紫砂丰富而美奂的诠释,却不知同样赞叹着创造紫砂壶无限美妙的那一双双“巧手”。
在江南文化古城宜兴,创造紫砂美的“手”很多,其中便有这样一双“灵动静美的手”以她对生活的爱,凝聚成涓涓细流抚润着她心爱的紫砂。让她心怀中的一个个紫砂作品静静地散发迷人的韵味。“这双手”就是宜兴紫砂当代名家――黄丽萍。
怀着对紫砂名家的憧憬,笔者在黄昏之时,辗转于一古色古香之坊初见黄丽萍,都说艺术家具备异于常人的相貌和气质,初见之时便有了自己的感受。
待主客落座,品茗享茶香之间,初闻黄丽萍漫谈其多年的收藏制作紫砂故事,如涓涓长河之琴音,亦如浓浓之茶味,悦耳香谧久久不绝于耳。
她拿着用心血创作的紫砂作品《圆梦》,黄丽萍说:研砂制壶为时已许久时日,今却有一《圆梦》之壶每每触动心悸,是因《圆梦》身系太多自身情感,《圆梦》是将自己太多的人生价值理念和深藏于内心的诸多愿望付诸于壶里壶外。故有似天生挂怀之感释手难却。
如是,听闻黄丽萍之言语间注释这《圆梦》,好似悠悠岁月浮现,再细看这好似饱经岁月积淀的《圆梦》之壶,乃清水泥所制,呈赭石之色,色泽幽谧而质感润泽,细端详之尽显无限神秘,壶嘴弯曲丰润、壶把好似舞蹈之手臂灵动显趣,壶钮内嵌似皇后凤冠,雍容华贵、大气沉稳。壶体通体显现幽光之美,乳脂似玉,腹部饱满丰润,整体观之,壶体曲线纤美优雅,俨然一心怀感触、满腹文章之雍容端庄女士悠然立于眼前,且委婉的向世人畅言自己的心扉,让人情不自禁的去用心去端详、用情去碰触这寻梦般的《圆梦》……
悉心倾听,神情感触,但愿这《圆梦》真能圆及文人君子之梦,亦能圆触及其壶之人之梦。
&&&&&&&&&&&&&&&&&&&&&&&&&&&&&&&&&&&&&&&&&&&&&&&&&&&&&&&&&&&&&&&&&&&&&&&&&&&&&&&&&&&&&&&&&&&&&&&&&&&&&&&&&&&&&&&&&&&&&&&&&&&&&&&&&&&&
&(文/陈峰辉)
(图为 黄丽萍)
发表于:11-03-12 10:56
以琳紫砂,归来有感
认识刘明星、卜晓兰夫妻纯属偶然,但相信也是一种缘分,这次由八面来风堂举办的上海活动,反映很强烈,很多工艺师都打电话或发邮件过来咨询,刘明星夫妻也是其中之一。联系好后,前往登门拜访,交谈后才知,有很多共同的朋友,对八面来风堂也是早有耳闻,很期待能够一起合作活动。
原来刘明星夫妻并非宜兴本地人,却很早就来到宜兴,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对紫砂的钟爱,选择了紫砂这个行业,刘明星选择了方壶,爱人卜晓兰选择了圆器,正是这样的搭配将两种器形完美结合,并发扬光大。初见他们本人,刘明星给人一种很认真,很刚正的感觉,兢兢业业的做壶,而卜晓兰,清新出尘,谈吐大方,没有一点小家子气。从拍照到登记,每一个步骤都抱着很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可见他们对于这次活动的重视。
准备告别时,他们还送上了两把小壶给我们自玩,堂主笑阳的是一把红泥潘壶,泥色成熟稳重、端庄肃穆,亲和力甚佳亲茶性颇符中庸之道,送给我的是一把朱泥小西施,圆润的壶身,短嘴,细把,球空,都显示着一股秀气,婉约之美!很是喜欢,特地传上与壶友分享,相信有更多的朋友会喜欢他们的作品!(晓榭)
发表于:11-03-14 13:23
吴顺华与笑阳堂主已经是老相识了,因为各自有忙碌的事情,已有多年不见,因为最近有一些好的书画册,就想到了他,和堂主笑阳一起前往拜访。应约来到吴顺华丁山的家中,原本以为只是紫砂工艺师,呈现在眼前的却是琳琅满目的收藏品,从玉石到陶器,从串珠到字画,无所不有。
经过介绍,对吴顺华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他,
再看他的作品,又有了新的一番感觉,“”此行收获不浅,不仅看到了吴顺华的作品,还一睹了他的收藏!
发表于:11-03-15 09:13
陶,艺,一朵双生花&&&&&&&&&&&&&&&&&&
今天八面来风堂迎来了数位画家,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会篆刻的朱正茂画家,之前看他在未经烧制的紫砂壶上作水墨画,一时恍然大悟,原来紫砂成品就是这么来的,后来听笑阳夫人的一番介绍,才知道在紫砂生胚上的水墨画一定要经过篆刻才能成型,我笑自己的寡闻,这实在是一门高深的技艺,真理总是来源于实践,突然让我想到了这句话。
朱先生后来改刀篆刻,本来绘画就已很娴熟的他,三两下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神韵,创作中的他眼神凝重,笔触犀利,线条苍劲有力,不出一会儿一位仙风道骨的古代智者形象就出现在眼前,他身着长袍,倚在石上,手持蒲扇,英武的剑眉,加上可爱的山羊胡,一派绅士风度,甚是潇洒。
(图为朱老师先前利用水墨画在未烧制的紫砂上创作)
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在壶上作画,更有幸见到了后来的篆刻。以为篆刻是先要作画打草稿,再用小刀刻上去的,其实不然,对于技艺娴熟的朱先生来说,直接在壶上篆刻似乎更能使作品保持浑然一体,没有一丝矫揉造作的痕迹。
(图为朱老师装作的老者形象)
蒲扇又称芭蕉扇,可以用来扇风纳凉,而芭蕉别名扇仙,“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是前人对芭蕉的形、质、姿的形象描绘。这样美丽的芭蕉树,诚然出现在了眼前,在朱先生的刀下,枝繁叶茂,栩栩如生,仿佛是有了这春雨的洗礼,显得更加绿意浓厚,是的,就从这未烧制的篆刻过的芭蕉叶子里,我看出了绿,也闻到了它即将带来的夏日的清凉。。。。。。
(图为朱老师创作的芭蕉形象)
&&&&老翁手持的蒲扇是芭蕉扇,芭蕉又叫扇仙,而壶中仙风道骨的智者就是这扇仙的形象,更是这芭蕉的化身!
&&&&我钦佩朱先生的构思和紫砂的极大包容性。
&&&&陶家往往更多注重的是壶的构造、用途,艺术家则更讲究审美。二者一旦结合,往往能造就一件重量级陶艺品的诞生。我也在心里默念,真正的属于陶艺家的时代已来临。
发表于:11-03-18 13:44
& & & & & & & & & & & &&&&&&供春壶B
&&&&今天,石老师去拜访了紫砂艺人鲍国新,他的工作室位于丁山紫砂场内,听石老师说,5年前八面来风堂和鲍老师有过一次愉快的合作。这次到访是为了商榷首届中国(云洲)“大上海”文化壶年展事宜。
&&&&蜚声海内外的紫砂壶产自陶都宜兴这样一座有着6000年制陶史的小镇丁蜀。现如今紫砂壶已进入了空前的鼎盛时期。在丁山,卧虎藏龙了一大批优秀的陶艺家,他们新近获得了各自的殊荣,而鲍国新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一进工作室,鲍老师已经泡好茶在迎接我们了。他和石老师喝茶品茗,话当下、谈人生、聊未来。
&&&&鲍老师是中国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2009年,还被特聘为宜兴市陶都经济联合会紫砂收藏鉴赏委员会理事。在比5年前的那次合作更早以前,也就是2004年,其“供春壶”荣获中日韩国际茶文化交流会茗壶评展国际金奖,已经崭露头角。
&&&&以下是近5年来获得的各项殊荣:
&&&&2008年10月,&《天轮壶》获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精品茗壶评选金奖。
&&&&2010年10月,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供春壶系列》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传统艺术金奖。
&&&&21010年12月,《紫砂年轮》获第三届中国(南宁)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鲍老师的供春壶系列呈现出树皮、树桩的质感,由传统工具精心压制而成,全手工制作,在宜兴紫砂界独一无二,可以说是现代供春壶第一家,他不但沿袭了早期供春壶的风格,还加入了自己的元素。
&&&&在与鲍老师的交流中,得知灵芝树瘿是他的新作,壶盖上方有两朵&一大一小的灵芝,远看更像是可爱的蘑菇,整个壶身有数只七星瓢虫,爪子清晰可见。灵芝树瘿,顾名思义,就是带有灵芝形象的供春壶,这似乎很好理解,但瓢虫的意义问了鲍老师才知道是为了增强情趣,使整个壶显得形象、生动。是啊,供春壶表面的斑驳本来就是利用了书皮、树桩的形象。在某个幽兰深谷,我似乎看到两三朵灵芝,长在了一棵被砍过的未知树名的树桩上,上面飞满了数只可爱的七星瓢虫,正在向我问好呢。
&&&&翻开以前鲍老师的紫砂艺术作品集,看到书法家写的“供春壶B”四个题字。期间我们还笑称这本作品集做的不是很好,甚至有些粗糙,看来也不全是不尽如人意啊。
&&&&陶艺家一个人的努力往往有限,需要借由更高的平台,需要各方的极力促成,就像这次八面来风堂策划的首届中国(云洲)“大上海”文化壶年展,将宜兴传统的紫砂技术推向更高的广度和深度。
发表于:11-03-19 10:53
传统工艺创经典文化
《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首次亮相邵武
阳春三月,由福建邵武市收藏家协会、江苏宜兴八面来风堂共同筹备的“大武夷文化紫砂壶邵武迎春展”在邵武宾馆如期举办。陶都宜兴工艺师丁淑萍、杨维高、钱建生、黄丽萍、高祥芬等位当代紫砂陶艺家参展,共展出余件风格迥异的创新力作,其中《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最为引人注目。
新鲜出炉现铁城
  大武夷文化紫砂壶邵武迎春展上,素有“民间文化大使”之称、“当代曼生”之誉的一壶道人创作的《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三智.合和》、《三智.儒生》、《三智.佛缘》、《三智.道法》出窑翌日便远赴闽北,首次亮相铁城邵武,成为展会关注热点,竞观者络绎不绝。在了解《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的创作原由、承载的人文精神,以及与闽北地域文化的渊源关系后,大家如此评价:“《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作品,纳百川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融三智之本源,誉壶茶之文雅。”
  “壶只是一个传递人物思想的物质载体,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载体向社会、向人类传递要表达的民族文化精神,以及在文化传承下当代人的生活追求。”展会上,记者采访了解到一壶道人设计创作《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的深刻内涵:以“大道之行、三智合和、合和天下”为宗旨;以“创意文化、传统为基、理念先行”为定位;以象征儒、释、道三智合和系列紫砂壶为载体,传播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智文化精神。就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精髓的“儒、释、道”,一壶道人就《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儒家圣人孔子、佛祖释迦牟尼、道家祖师老子,三位先哲乃洞察宇宙与人生真相,具足圆满智慧之圣人,故尊称“三智”。千百年来,在华夏大地上儒释道三智合和,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繁衍生息。以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创作的《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可以说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影响下、在当代人生活追求的感召下、在闽北与江南两地文化联姻下应运而生。
《和合天下》缘武夷
  据悉,《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作品,缘于一壶道人参加年月福建武夷山国际山水茶体育.旅游节暨茶博会。在“缘聚武夷.三教泰斗武夷论茶”活动中,一壶道人有幸缘拜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教授、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法师、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等文化学者、宗教领袖,聆听三位泰斗对“茶和天下”的阐释后,心有所悟。又有缘当面拜会三教泰斗,得到三泰斗的亲笔题词。这份缘让他感恩不尽,从武夷山返回宜兴的途中,产生了创作一套《和合天下》壶的想法。经过大半月的不眠之夜,一把凝聚儒释道三教思想之精华,融汇天地人和合之愿景的紫砂套壶,从图稿纸到实样,三易其壶,终于在年最后一天出窑,《和合天下》壶迎来了年的第一缕晨光。此壶不仅荣获中国第二届大武夷文化壶特别贡献金奖,还在年获得了儒学泰斗汤一介先生,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三智道商国学院院长王守常先生,以及诸多知名学者的赞誉,全国众多文人墨客更是纷纷挥毫铭文,借着《合和天下》之创意宗旨,一并弘扬和传播中国儒、释、道之大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壶道人在创作《合和天下》紫砂壶第一款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筹划、遍访名家、立意创新,又历经半年多的设计、制作,五易其稿,反翻实验烧制,《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终于出窑面世。在采集黄龙山原矿紫砂泥料上,依据儒、释、道三教文化本源,《三智.合和》壶采用拼紫泥,意在和合;《三智.儒生》壶采用清水泥,意在清风;《三智.佛缘》壶采用黄金段泥,意在见性;《三智.道法》壶采用青灰泥,意在仙骨。在艺术造型上,集儒、释、道三教文化主要代表元素,既有具体体现,也具抽象表达,引人入胜,传神达意。
紫砂文化创经典
  月日,为期两天的展会刚刚谢幕。一壶道人便带上《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冒着淅淅沥沥春雨,来到《合和天下》第一款紫砂的创意灵感发源地--风光秀丽的世界双物质文化遗产圣地武夷山。他首先赶到武夷山永乐禅寺拜会主持释永道,可匆匆赶到寺里才知释主持已下山去了福州,便和副主持释泽兴就紫砂壶与大红袍的姻缘、壶茶禅三者文化联系等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索。随后,又到武夷山道教圣地“天上宫”拜会林信涵道长,就依据三教文化创作的《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进行观摩、探讨,林道长题写“壶里乾坤”。当天晚上,一壶道人又来到武夷山清风茶业,拜访大红袍茶文化的学者黄勇,就“壶茶同誉”的文化思路进行深入探讨。因《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创意始于闽北,生长在陶都宜兴,两地文化有剪不断的情谊。又因其在文化古城邵武首次亮相,旋即前往武夷山儒、释、道三教文化圣地,将是文化之旅的一个新开端。一壶道人表示,即将带着他的紫砂文化壶力作,遍访文艺名流、叩见三教泰斗、拜会文化圣地、探寻壶茶文化之源,力推武夷岩茶与宜兴紫砂的文化姻缘。
  正所谓每一个辉煌时代,总会诞生一些传世文化杰作。《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不仅定格这个时代的经典,它所蕴含的智慧,让众生之文化回归、万象自然之本源,将成为当下紫砂的文化事件;也缘合了一壶道人的创作随想:三智大道之行,合和天下之美,担当紫砂文化之任,不辱当代曼生之誉。《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的诞生,其意义就在于取材紫砂工艺,立足传统文化,颂扬国学智慧,传播壶茶文化。《三智.合和天下》以创制紫砂壶为载体、以传统儒、释、道智慧为指导,结合当今精英文化之现状,通过象征儒、释、道三智合和,传播适合于当下的文化慧根。随着记者深入采访,逐渐明渐,一壶道人的心愿:通过《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在全球的流通,以及与全球知名学者和中华国学大师、儒释道三教泰斗、国内文人墨客、芸芸众生等的接触与交流来颂扬国学智慧,通过此举继承、创新和发展紫砂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传播国学的文化精神与时代文明象征。记者掩卷而思,《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可以说是壶茶同誉的文化创举,一壶道人把文化之旅的第一站选在古城邵武,即将成为闽北文化生活的一个故事并广为传颂。(本报记者刘建民)
发表于:11-03-19 10:56
《三智.合和天下》赏析品味
《三智.合和》紫砂套壶
此壶深得天道、圣道之启迪。其外形受“三教合一”典故“虎溪三笑”传说之影响,取材于明代成化帝宪宗朱见深绘制《一团和气》图之形状,内方外圆、内刚外柔,整体彰显浑圆饱满、气息充盈。俯视壶顶,象征儒、释、道三智的壶嘴、壶盖、壶把之符号有如三智尊圣立于云端,作揖而坐,交谈甚欢;仰视壶底,则有壶嘴、壶把点缀之椭圆与壶底正圆,在同一平面相生相惜,若宇宙天道智慧之广垠,亦大亦小、亦静亦动。
若将之表征进行拆分,壶嘴外形有若德高望重之仁儒者,在为佛者(壶盖和壶身)、道者(壶把)作揖施礼,尤其形式儒之礼服的帽子(出水口),与身着作装而躬身的壶嘴之曲线神韵相连,更显儒之仪态端庄、至诚至性;壶把有若道之仙真,立于儒、佛一旁,可谓得本元气而体变纯阳,具有神通万能;壶盖与壶身外形相连所形成之佛者,有若圆头大耳、坦胸大肚、笑口常开之弥勒。而今,一壶道人将此三者合而为一,此创举将是继“虎溪三笑”传说和“一团和气”之后,能够代表儒、释、道文化精神合和的《三智.合和天下》紫砂壶,而被世人所颂扬。此壶一面铭刻“一团和气”图案,另一面铭刻“合和天下”四字,而与此壶相呼应的三只方中带圆的杯子,则分别铭刻“儒”、“佛”、“道”三字和于此相对应的文化符号。难得的是,“合和天下”四字系国学大师所书,“儒”、“佛”、“道”三字系三教泰斗所赐。 
《三智.儒生》紫砂壶套壶
此壶方圆相融之壶身尽显儒之大气、大度;而造型酷似儒之礼服、官帽,或酷似儒之居室、器具、饰纹等符号的壶盖和壶钮,有若儒学礼仪之庄重、威严;形似儒者作揖之壶把,尽将儒之仁义与尊卑凸现得淋漓尽致;而圆润饱满的壶嘴则将儒之中庸藏于此,待至宾至如归时上茶款待。壶钮、壶盖、壶把、壶嘴四者与壶身合而为一,这足以彰显儒之仁爱。
壶之表面,一面铭刻“儒”字,另一面铭刻“止于至善”四字,而与此壶相呼应的三只方中带圆的杯子,则分别铭刻上“真”、“善”、“美”三字和于此相对应的“儒”之符号。难得的是,铭刻的书法均由儒学泰斗汤一介先生题写,为此壶之释义平添无穷智慧与力量。
《三智.佛缘》紫砂套壶
  端详此壶,壶盖与壶身自然衔接成神态安详之“面相”,圆润而饱满;壶身两侧之壶嘴、壶把,有若佛之双耳垂肩,充满智慧;细看壶钮,有若佛之舍利,金光灿灿;再看壶嘴,酷似罗汉;又看壶把,宛如躬身打坐之高僧。此壶此景,木鱼已声声
壶之表面,一面铭刻“佛”字,另一面铭刻“见性成佛”四字,而与此壶相呼应的三只方中带圆的杯子,则分别铭刻上“因”、“缘”、“果”三字和于此相对应的“佛”之符号。难得的是,铭刻的这些字均由佛教泰斗,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亲笔题写。  
《三智.道法》紫砂套壶
此壶由诸多道家文化元素符号组合而成,整体形神兼养,简洁古朴,尽显清静之态,宛若返朴之真人。壶把与壶嘴意连成太极符号,或阴或阳、或虚或实、或有或无;壶钮壶盖形似净瓶直指云天,清净无为;与《三智.合和天下》、《三智.儒生》、《三智.佛缘》相同的《三智.道法》之壶身,有若中国全真道始祖王重阳所言: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壶之表面,一面铭刻“道”字,另一面铭刻“上善若水”四字,而与此壶相呼应的三只方中带圆的杯子,则分别铭刻上“天”、“地”、“人”三字和于此相对应的“道”之符号。难得的是,铭刻的这些字均由道教泰斗、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大道长亲笔题写。
一壶道人和他主持的八面来风堂
一壶道人,原名石晓良,笔名笑阳,号民间陶夫。年生,年军转自主创业。长期从事文人书画研究,喜收藏,广交友。年创办江南文化艺术沙龙――八面来风堂,并开始涉足紫砂,亲自设计、手制作品,立足传统,重视泥质,追求文化紫砂的独特韵味。倾心编撰《宜兴陶与文人画》系列丛书,承袭曼生文脉,首开“壶画禅语”探索,被大家推称为“民间文化大使”,也被文化艺术圈内誉为“当代陈曼生”。现为多所高等院校客座教授、专家委员会成员。
八面来风堂位于江苏太湖之滨陶都宜兴市中心,是全国知名文人书画家、紫砂陶艺家和社会名流雅聚之地,亦是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市职业大学等院校的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和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实践基地。堂内藏有全国众多著名书画家、紫砂陶艺家作品真迹和历代古玩杂件,是一个集艺术策展、新闻互动、论坛交流、书籍编撰、紫砂礼品创意设计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艺术沙龙。目前堂内设有紫砂书画网、精品典藏库、文人读书屋、把玩紫陶坊、茶话闲聊吧、艺术品展厅,堂外设有多个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被誉为“江南知名文化企业”、“江南民间文化艺术沙龙第一家”。
发表于:11-03-24 10:10
“壶茶同誉”影响一代茶人与壶者
中国中央电视台有句经典广告词:相信品牌的力量!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最具营销力的科学手段。但是,品牌的背后是什么?品牌的力量是什么?永恒的品牌又是什么?经过“打破沙锅问到底”似的追问,再结合“什么是永恒且正在演变”的主题思考,我们得出了共同的答案: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品牌的力量是文化!永恒的品牌是文化!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文化”并非“泛文化”,或是一般意义上的“品牌文化”,而是“能够继承传统且能顺应时代需求的民族性文化”。所以,我们不仅要相信品牌带来的营销力量,更要懂得“运筹民族文化的永恒力量”!这点,被誉为“民间文化大使”的石晓良所运筹的“壶茶同誉”民族性产业文化,可谓是“品牌永恒”的绝佳佐证。
回溯到2010年6月5日,一场当时并未察觉将会垂青壶、茶文化史的“陶都宜兴.茶乡武夷&‘壶茶同誉’系列文化论坛”,在江苏宜兴民间文化艺术沙龙八面来风堂开始星火燎源。紧接着,与“壶茶同誉”有关的宜兴百名陶艺家诚信使用原矿紫砂泥签名仪式、宜兴原矿紫砂产业与武夷山大红袍茶产业合作意向协议、宜兴民间紫砂传统炼泥经验专题研讨会、宜兴民间紫砂手工塑型经验专题研讨会、宜兴民间紫砂烧成技术经验专题研讨会,以及“壶茶同誉”系列文化论坛走进安徽、福建、陕西、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河北、北京等上百所高等院校、权威展馆和艺术中心。
所以,与其说“民间文化大使”石晓良所运筹的“品牌”,是壶、茶产业在当代的标志性消费文化,倒不如说他是在壶、茶文化圈里,继茶圣陆羽、文豪苏轼、皇帝朱元璋、文人陈曼生等名流之后,将紫砂壶产业与茶文化产业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将其整合传播的第一人。尤其在信息如核能裂变的当今,“壶茶同誉”文化之影响力竟然能在无穷尽的信息量中跻身而出,并正在书写壶、茶文化与民族性文化相关联的时代文化史……可以说这样的格局这样的创举,正让“壶茶同誉”在当代并蒂而繁盛,而今后成为佳话,世代相传。
当然,即便凡事无独有偶,但有“壶茶同誉”民族性主题文化论坛在全国的影响,已有诸多德高望重的成功人士开始了回归、探索、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并以壶、茶文化走进百姓日常生活之势进行传播。尤其在闽北茶乡武夷和江南陶都宜兴,“壶茶同誉”主题无论是在文化产业的角度,还是在文化本身传承的角度,都成了两地茶人和壶者的热门话题,武夷山清风茶业、九龙袍茶业以及全国众多茶具茶馆、收藏机构、高等院校等关注壶茶文化的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在竞相谈论与“壶茶同誉”有关的故事。
在中国陶瓷城“华宝斋”,笔者随遇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亚平,他说:江南宜兴除盛产独有的紫砂壶茶具之外,同样盛产茶叶。但近年来,随着“壶茶同誉”这种民族文化产业的推广,盛产在闽北武夷山的大红袍岩茶,在宜兴渐渐地开了好几家专卖店,光顾的客人也多了起来。来宜兴观光旅游买紫砂壶的客人,要买点大红袍茶叶;家里有了大红袍茶叶的客人,要买个紫砂壶去泡养。所以宜兴紫砂壶与武夷山的大红袍岩茶真的天仙绝配,“壶茶同誉”的提法从文化的角度可以说真绝!日,东南大学郑家茂副校长来陶都考察传统紫砂工艺,翻看着宜兴八面来风堂与《闽北日报》联办的“问茶.收藏”等专栏,更是赞不绝口!
然而,佳话已成过去,未来正在演绎。在与“民间文化大使”石晓良谈到“壶茶同誉”红动中国之后的归属时,他自信地答道:将“壶茶同誉”文化纳入传统儒释道之“三元合和”文化,进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所以,以壶、茶为主题的“儒释道系列”紫砂作品巡回展及相关论坛,以“文人紫砂与茶文化”为主题的“当代曼生系列”紫砂作品及相关论坛等活动,将会在今年走进千家万户,影响一代茶人与壶者!
事实证明,我们不仅要相信品牌的力量!更要相信民族文化的力量!(龙晓云)
发表于:11-03-24 13:27
&& & & & & & &
& & & & &&与书画家蒋明君老师丁山之行
今天和石老师、石越以及来访的画家蒋明君一起去丁蜀,它位于宜兴东南方向,东临太湖,向西为天目山余脉,有着6000年的制陶史,是一座山水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
在去丁蜀的路上,先到东山的一家名叫《龙腾盛世》店里,老板叫项飞龙,主营名贵宣纸、湖笔、墨砚以及各类古玩。蒋老师画画好,用上等的宣纸自然为宜。听老板介绍说,店里上好的宣纸有卖到100元人民币一张的,使我感到诧异。这么一来,用纸好而艺不精岂不是一种浪费。
笑阳堂主说宣纸在宜兴整个的销量很好,是因为写字和画画的人很多,可以看出宜兴文化界的欣欣向荣。大家都知道纸张是从树木提炼出来的,树有树的美,树一旦放弃了本来面貌的美成为纸,创作者更应该体谅这番舍弃精神,借由纸的载体,创造出高于树价值的作品。
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联想,那么文坛、画坛一定会长久不衰,我们周围也会看到更多的绿树以及花开……
来到镇上就直接去了熊老师的“借泥斋”,刚拿着摄影包准备下车,就听到一声刺耳的“啪”声,一看,不好,贵重的单反相机掉地上了,连盖子和镜头都掉出来了,第一念头是没有摔坏吧,于是叫石越看下,还好还好,只是怎么就这么不细心呢,若是贵重的紫砂壶该如何是好,那不是连同它的价值以及所有参与创作的紫砂人的心血都一并摔没了?这样很不好。虽然只是个意外,但却提前给我上了一课,以后做任何事都应该细心,只有重视、爱护,才不至于发生这样低级的错误。
熊老师擅长刻章,也就是落款。我们一行人在店里参观,蒋老师和熊老师探讨刻章的技艺。初涉紫砂文化的我几乎一窍不通,但对店里的布置和摆设很感兴趣,风干的荷叶和莲蓬已经看到很多了,这次又看到了风干的丝瓜、丝瓜叶以及丝瓜藤,还有动物的头骨,农家的菜篮,多么稀奇,但都那么美。似乎每个艺术家都偏爱一种叫做自然的东西,的确,所有的灵感以及创作的源泉不都源于此嘛。艺术家所具备的就是高度的审美以及表现这种美的能力。
我们一行人又来到了八面来风堂位于丁山的工作室,准备好笔墨后,蒋老师开始在花盆上创作,他总是能很好的把握整个图的构思,加上娴熟的技艺,手到擒来。吃完午饭后和石越发了传单,也聊了很多,人与人总是这样,在交流中才会学到东西,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很庆幸自己能成为八面来风堂中的一员,感受着浓浓的企业内涵,中华五千年文化还有许多需要传承和发扬,这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远见卓识的领导者的参与。
&&&&&&&&&&&&&&&&&&&&&&&&&&&&&&&&&&&&&&&&&&&&&&&&&&&&&&&&&&&&&&&&&&&&&&&曹智芸&&&文
发表于:11-03-24 13:30
&&南京高校领导来访八面来风堂
3月20日,八面来风堂迎来了东南大学郑家茂校长以及随行的南京财经大学老师、南京知名餐饮界老板及其老战友,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了解紫砂文化,设立高校社会实践基地。
堂主笑阳先带他们参观了八面来风堂的收藏。
郑校长在看到朱新建画家的画后,是这样评价的:看不懂、风格强、笔墨精炼。笑阳堂主关注朱新建老师多年,在与郑校长的交流中谈到了文化的关注点问题,并指出朱新建的画就是超时代的、怀古的,是用笔墨来表示语言,解释文化精神的。还指出笔墨精炼其实是朱新建画家一贯的画画风格,他惜墨如金,认为简了有文化、有精神,他的画注重阴阳和谐,并贯以儒、释、道精神,认为这就是名族的根。并延伸到去年在武夷山拜见儒、释、道三教泰斗,在说到儒、释、道精神,谈到这个时代需要守住什么,感谢什么的时候,三教泰斗认为最终是爱。郑校长听了这番话似乎若有所思,并指出教育的不足。
一行人随后参观了堂主收藏的各种陶器以及紫砂名壶,纷纷表示大开眼界,发表了无限感慨,并拍照留念。
堂主特别介绍了葛明祥的作品,指出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用化工釉做出了原矿釉的味道。民间陶艺源自中国唐代,但继承却远不如当今的日本和韩国。形容文化大革命比100次地震都大,因为把部分民间陶艺继承者打倒了。
现在紫砂的名气很大,几乎家喻户晓,但真正用心做壶,搞紫砂艺术的人不多。堂主在与郑校长谈到想做个专门课题,题目就叫“个人抱负是葬送文化艺术的最大绊脚石”,郑校长说回去后可以先把这个教育给自己的学生。说到艺术,堂主是这么形容的:“艺术就是饥饿感,就是在雪地里打枪,守了好多天没有捕到小兔子,而小兔子就是艺术。”郑校长说这个比喻挺有意思。“现代人由于惰性和欲望,有些文化表面繁荣了,但离真正的繁荣还有好多路要走。”石老师的这番话令在场所有人听了都深受启发。
堂主又介绍了华建明的作品,他创作的紫砂壶,最外面的是段泥,烧出来有金属的质感,这种效果正是由于他掌握了特殊的烧制方法。石老师说要把每个领域有能力人的作品集中起来保护下去,他也真的这么做了。
走廊两边都是八面来风堂多年的收藏。堂主年轻时在石家庄部队当兵那会儿就开始收藏了,这么多年,一如既往。走进总监办公室,可以看到他最近的藏品,种类繁多:明国瓷器、紫砂泥塑、各种玉器……郑校长参观完八面来风堂,极力评价了笑阳堂主的沉稳。
随后一行人来到会客室一起喝茶品茗,一致认为武夷山大红袍的独到之处,更胜普洱。吃完午饭石老师还让他们在未经烧制的紫砂壶上创作,烧好后寄给他们每个人以作留念。
下午我们去了丁蜀镇的黄龙山,先去黄龙山附近一家经营紫砂原矿的老板那,听他讲述了何为紫砂。紫砂是石头,一种砂石,可以重新塑造的矿石,具有渗透性、可塑性、吸附性、挥发性。&&由无数个细微独立状构成,拍打后具有“疏、松、散”结构,可以说它是石不是石,是泥不是泥。原石做成成品后又具有实用性、艺术欣赏性、把玩性和可投资性。听了老板的一番介绍,我们似乎对紫砂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之后我们还驱车去亲自感受了一下黄龙山的地理位置和风貌。随后又来到了中国陶都陶瓷城国际陶艺博览中心参观,欣赏了大师级的紫砂壶作品。最后把校长一行人送到了丁山紫砂工艺厂内,有另外的人接待,我们依依不舍地道别。&&&&&&&&&&&&&&&
&&&&&&&&&&&&&&&&&&&&&&&&&&&&&&&&&&&&&&&&&&&&&&&&&&&&&&&&&&&&&&&&&&&&曹智芸&&&文&
发表于:11-04-13 15:48
我是天下画界网主编周莉,给笑阳老师,已电话沟通过关于世园会的专题采访,回复时请将笑阳的作品图片及简介、照片一并发回。
有关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召开,回答天下画界网的几个问题
天下画界网:世界园艺博览会即将在西安召开,请谈谈世园会对西安的影响,以及西安对世界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陕西美术的影响会有多大呢?
一、对西安的影响:
1、可以让西安人更开放;
2、可以让中国民族的东西在世界语境下更民族(任何一种具有民族精神的东西,不是盗版、不是效仿、不是拼接、更不是借用,而是在当代世界语境中彰显出它存在的价值,价值有多大,民族精神的东西就有多大,民族精神的东西越大,就越能彰显其价值是世界的人类的财富,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想西安人因该很明白这个道理);
3、可以整体影响西安人的生活品质(也可以讲成世园会让西安人向世界走进了一步);
4、我个人意愿:让西安世界同步!让西安人用世界的眼光看世界!
二、对世园会的影响:
1、可以让世界园艺专家在中国民族文化中去发现属于世界的时尚元素;
2、可以让世界园艺专家来发现西安乃至全国可以创造伟大事迹的园艺项目;
3、也可以让世界园艺专家领略西安的别样风土人情,近而将其灵感转换成园艺作品(当然,每个人对同一个事物的认知以及审美取向都不同,所以西安会影响世园会的,自然会影响而。西安人在世园会期间要做的,不是张牙舞爪,也不是婀娜多姿,而是平易近人、彬彬有礼)。
三、对陕西美术的影响:
1、就平面视觉设计界而言,可以在世园会中到中国人最喜欢的视觉符号;
2、对建筑测绘设计界而言,可以让自己更加坚定运用自己名族元素的信心(因为你在世园会中看见而为之感动的作品,最令你感动的不仅是他的设计理念,还有他国已与世界接轨了的风土人情。比如音乐,它不仅是民族的艺术,它还是世界的艺术,不然贝多芬、肖邦等等音乐大师的作品就不会让人类为之感动。所以好的园艺不仅是民族的,它还要是世界的。这点我可以发发牢骚,我们中国房地产效仿欧洲、拉美的那些作品,不知欧、美专家看见后会不会笑掉大牙!呵呵!
3、对当代绘画艺术而言,世园会可以立体展现能够代表当代审美元素的东西,即便我们会在世园会上看见许多“概念”作品,但我们应该在众多“概念”中去警觉自己的创意从世界的角度来说是不是已经被替代了。比如中国的油画、版画、观念、行为等等艺术,我们都可以在世园会中去发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早被世界用各种方式去表现了。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世园会中去发现世界艺术之于当代生活品质追求的深度中去照见自己作品的深度,这样我们的绘画艺术就不会落寞,不会去走别人的路(不是属于自己的路),不会被别人替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滋生而繁盛的中国画艺术和书法艺术也当如此,只是相比下中国画和书法更加强调民族精神之内涵,但是中国画和书法同样可以在世园会中去找到属于当代民族精神审美的魅力所在。
4、对中国城市雕塑和园艺界而言,世园会将是一场不可或缺的盛宴,一定不可或缺呀!
5、对城市建设规划或区域规划者而言,世园会将是会一场可以震破耳膜的响战,如果世园会后还不去医治你这没耳性和耳膜的耳朵,你将比瞎子还惨。
天下画界网: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您认为这对陕西的艺术界是否是一笔大财富,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汲取营养?
这不仅是艺术界,对所有西安人都是一大笔财富。其实西安人也用的很好,只是那天我想去汉中汉武帝老家坐坐,我希望接待我的不仅是汉武老帝,还有扮着汉装的丫环。当然,我也希望去汉武老帝的书房读读古书,想去亲自领略老帝当年统领千邦万侯时的英姿……这也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吸取营养;当然,假想汉武老帝尚在,定有邦国使者前来朝奉,而今之使者已然西装革履,所以今之汉武老帝也可以时尚一回(时尚不是恶搞,而是通过一种最为恰当的方式让今人与古人对话,至于对话的内容是什么,商业机密无可奉告,呵呵!)
至于十三朝古都给陕西园艺界和艺术界带来的营养,单凭朝代元素所富含的艺术符号来说,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咯,所以生长在西安是幸福的,就看你会选择样的创作主体和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咯!
天下画界网:当下艺术收藏市场正热,您可以谈下对艺术品收藏的看法吗?能否给藏家一些建议?
看法:琳琅满目,雾里看花,最好是收藏最真的,而不是去炒最假的。
建议:谨慎投资,理性收藏,给自己即将收藏的藏品一个最为合理的理由。
画家村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可以谈谈南京和宜兴的画家群落吗?对西安的艺术区建设有什么建议?
江南就像一个巨大的画家村,所以这个画家村的故事就更多。不过这个“村”的故事都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文人画”。虽然江南不是十三朝古都,但江南绝对有火车皮也拉不完的文人,文人是做什么的,文人是瞎编故事、快活生活的懒人,虽然大多没有统领三军的气魄,但文人绝对可以动用“故事”来软化强势者之气焰,让其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声音中行其君臣父子之礼,使其安居乐业。所以在江南,谓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至于“文人画”为什么只能在江南滋生繁衍?这是一个有趣的课题,暂不列出。
对西安艺术区建设的建议:
1、借世园会这次机会多学学他国之长处,扬长补短;
2、给西安的艺术消费者一个长期而合理的综合定位;
3、明确建设艺术区的目的不完全是给艺术家和艺术投资者一个交易的场地,而应将之看成是一个最具实力的创意产业园区,这个园区里除了有艺术家和艺术投资者以外,还要有卓越的企业家、有远见的策划家、有消费实力的成功人士和有影响力度的社会名流;
4、艺术区不是销售复制品的场所,也不完全是聚集小商贩倒卖低廉或制假艺术(工艺)品的公共商场;
5、西安的艺术区更应该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这个故事的主题需要西安人自己去寻找。
天下画界网:请问您对慈善这件事怎么看,我们该如何来关注弱势群体?
怎么看:有近百分之八十的中国人对“慈善”一词的理解是片面的,因为大部分认为“慈善”是无偿地给予弱势群体,其实搞慈善事业也应该像搞教育事业那样来搞,毕竟弱势群体永远不会消失,就像小孩出生下来就需要教育一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教育投资和慈善投资,这件事情对于当权者而言,更应该出台政策来规范这不会断流的洪涝灾害,而对我们个人来说,应该将其看成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所以在这些法制还未健全的当下,我个人对慈善的看法是理性地“力所能及”,我不可能倾其所有来当一时的“慈善大使”,因为这样我将会等待别人给予帮扶。当然,自己也不会坐视不理而高高在上。
针对弱势群体:正确引导,使其脱离阴霾,而不是一味地投钱搞所谓的“慈善”。当然,引导也只能让一部分弱势者脱离阴霾,所以我个人认为“慈善”不是强势者的一份事业,更应该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一件可歌可泣、兴国安邦的大业。其实,真正想脱离阴霾的弱势者是不会长时间想要“慈善”援助的,所以当权者完全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来合理地完成欲想脱离阴霾的弱势者一个可以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而不是一味地组织企业“募捐”(募捐只是燃眉之急而已)来完成所谓的慈善业绩。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刷卡金额超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