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垃圾分类垃圾桶颜色到底能不能分类应不应该分类分不分类,想知道中国环保部是怎么想的?

未完成专访日本官员,详解日本垃圾极致分类的经验
日本驻华大使馆经济部一等书记官井上直己
两年前,摄影师王久良将自己走过的400多个垃圾场圈在北京地图上,形成了一道将北京城包围起来的垃圾&七环&。
今天,这道垃圾&七环&还在蔓延。
但北京的垃圾处理反应弧太过漫长,执行力几乎为零。今年1月,北京首次上调了非居民垃圾处理费,针对企事业单位,将垃圾处理费从十几年前的25元/吨提高到300元/吨。而早在1993年,北京就出台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提出对&城市生活废弃物逐步实行分类收集&,但时隔20年,垃圾分类仍停留在多了几个&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字样的垃圾桶。
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垃圾不可回收?不太清楚。分了类的垃圾桶里的垃圾最后分别去向何处?答案是:分了也白分,最后混在一起焚烧处理。这就是目前中国的垃圾处理现状。
2000年,建设部确定北上广深,加上杭州、南京、厦门、桂林八个城市作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是试点14年,几无进展。
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产量为671.69万吨,日产垃圾1.84万吨,且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但北京市的垃圾处理能力仅为每日1.041万吨,94%的生活垃圾,采用了落后的垃圾填埋方式。虽然近年来投入建了不少垃圾焚烧厂,但是在没有对垃圾进行严格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焚烧,对环境造成了隐患。
事实上,在国外,垃圾回收是利润很高的行业,但目前在国内,垃圾的分类、回收仍停滞不前。
大阪的垃圾焚烧厂看上去像是环球影城的一部分
为此,《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前不久随中国环境保护工作者访问团前往日本东京、京都、大阪、北海道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东京的垃圾焚烧厂就建在市中心。据了解,东京23个区共建有21个垃圾焚烧厂,3个不可燃垃圾处理厂,1个大件垃圾拆解厂。在工业城市大阪,舞洲的垃圾焚烧厂则是一座色彩缤纷的特色建筑,可以预约参观,初到大阪的游客误以为这是环球影城的一部分。
札幌市中沼再利用回收厂,女工在分拣车间手工分拣瓶子
位于北海道札幌市的中沼再生区是一个1998年建成的垃圾处理厂,一年可以处理2500吨垃圾,日均处理80吨,主要针对札幌市产生的塑料瓶、罐进行回收利用。在日本,一个饮料瓶要分成三部分进行回收:瓶盖、包装纸和瓶身。在垃圾手工分拣车间,记者看到操作工在流水线上迅速得将一个瓶子拆解、分离,之后对塑料瓶进行深度加工,做成用于制造薄膜、鸡蛋和水果包装盒、汽车脚垫或铺路的材料,连厂长和员工身上的制服也是塑料瓶深加工而成。厂长佐藤介绍,他们每年要参加政府组织的投标,只有竞标成功才能获得该地区的垃圾回收处理权。与中沼一起竞标的工厂在北海道有三家,去年他们就没有竞标成功。他们的目标是未来要达到4000吨的处理能力。
经过几十年,日本的垃圾处理能力清洁高效,东京有垃圾焚烧厂因垃圾减少而关停;日本的垃圾分类细化能力更是堪称极致,在神奈川县大和市印制的2014年度的家庭产生垃圾手册上,用14页篇幅对多达700种名目的垃圾进行了分类和回收说明。
日本的垃圾分类是如何推行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如何对名目繁多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国内在垃圾处理问题上如何借鉴日本的经验?《中国企业家》杂志专访了日本驻华大使馆经济部一等书记官井上直己,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民众意识觉醒促进垃圾分类
&CE:日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垃圾问题,并开始实施分类措施?
井上直己:在市民层面开始有这样的意识,对垃圾进行分类,始于在日本各地进行的垃圾处理活动,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1971年发生在东京的垃圾战争。东京曾经试图将全部垃圾送到集中分布于江东区等海湾地区的垃圾焚烧厂,当时这些未经分类的垃圾中,残存有很多厨余垃圾的水分,由于很难进行完全的燃烧,最终造成黑烟,在海湾地区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与卫生问题。
为了减轻海湾地区的负担,东京的各个区尝试在自己区域内建造垃圾焚烧厂,杉并区也曾经计划建一个垃圾焚烧厂,但市民反对,最终没有建成。于是继续把大量的垃圾运往当时垃圾处理厂比较集中的江东区,但江东区的民众认为杉并区拒绝在自己的地区建立焚烧厂的态度是不公平的,所以与区长一起发起抗议活动,拒绝来自杉并区的垃圾,并最终造成了混乱,成为&东京垃圾战争&事件。市民举着旗子抗议,有人写道&Not in my backyard(不要建在我家后院)&。不仅在东京,在广岛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1974年,在广岛发生了因垃圾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问题。当时,在曾经填埋过厨余垃圾的地块上建起了中学,之后在校园里发现了甲烷气体,这是很危险的。因此,第二年政府发布了紧急情况宣言,广岛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五大种类垃圾的回收,分别是: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型垃圾、大型垃圾以及有害垃圾五种。
CE:广岛是最先开始做垃圾分类的?
井上直己:把垃圾一分为五进行回收的垃圾处理方式,广岛是最先开始的。更早在1930年,东京曾经做出了厨余垃圾和非厨余垃圾的分类,厨余垃圾被用于家禽喂养的饲料和农用肥。
日本分类回收瓶子的垃圾桶
&CE:整个垃圾分类的演进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广岛在把垃圾一分为五类之后,是如何继续细分为百种的?
井上直己:以东京为例,1930年东京做出垃圾二分类之后,在二战期间相关的回收分类活动是停止的,二战后1947年重新进行了分类,即厨余垃圾和其他的两分法。而在1961年,又暂停了分类活动,因为之后为了迎接奥运会(1964年),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统一放在一个塑料桶里,这个桶能更好的保证街区没有味道,能为奥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但是毕竟是塑料制的,缺点是在塑料桶的底部会留下水分,垃圾处理变得很难,因为有了水分,难以燃烧,而且燃烧后会形成黑烟,形成公害。
另一方面,塑料制品的垃圾变得多起来。塑料垃圾的量太大,因为处理能力有限,无法全部在焚烧厂焚烧,因此决定不再焚烧,直接送到填埋场处理,只对腐烂的厨余垃圾进行燃烧处理。于是在1973年,有了新的分类方式: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分属于不可燃垃圾的塑料制品不被燃烧,而是被填埋,因此如果亲自到处理厂的话,经常会看到塑料袋在天上飞。
&CE:新的分类方式是如何得到推广的?
井上直己: 以前是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后来变成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之后,当地居民也有一段混乱时期。即使现在,也有人在什么是可燃,什么是不可燃方面存在问题。当时,东京开展了很多对话、集会和说明会来解决这个问题。有记载,1937年4月到6月间,一共进行了1213回这样的说明会,有11万人参加。
之后的情况,以本九州为例,1993年开始回收罐子、瓶子,1994年回收大型垃圾,1997年开始把塑料饮料瓶进行分类回收,2002年起设立荧光灯管定点回收,等等。
&CE:在垃圾分类和细分的过程中,背后推动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我看到一些回收厂成立,是不是回收开始有了利润,形成了循环,所以才促进了垃圾的回收利用?
井上直己: 因为焚烧垃圾这件事,在日本全国范围内曾有过很激烈的抗议活动,可能因为这方面的原因,使居民认识到垃圾问题就在自己的身边。你这次也看到了东京市中心的垃圾处理厂,包括这些处理厂在内,都经历过市民的抗议运动。
但毕竟垃圾处理厂是需要的,抗议之后,下一个问题是到底应该把这些垃圾放在哪,因此产生了这样的意识,尽量减少焚烧的过程,减少建立焚烧的工厂,减少填埋垃圾的处理地点。这些问题摆在眼前,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始进一步应对。
上述我提到在广岛发布了紧急宣言,其实在东京也颁布过这样的非常时期的宣言。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因为垃圾处理造成的紧急的环境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社会的广泛认识,从而在解决垃圾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CE:东京市中心的垃圾焚烧长在经历了民众的反对之后,最终是如何达成协议的?
井上直己:当地居民担心的问题是,搬运垃圾的车辆给孩子带来的安全问题,以及车辆排放的尾气,还有噪音。焚烧厂和居民的协议内容包括,晚上睡觉的时间,这些车不进行搬运。而且当时居民很担心燃烧时产生的烟的污染情况,所以对于烟囱里面的物质进行测量,并把这个数据实时并详细得公布给附近的居民。而且,对于国家没有限制的污染物质,通过自身测量、自身制定标准的方式,进行了监测标准的叠加。在原来的基础上叠加进一步的检测规定,也被加进这些协定里面。
东京的垃圾焚烧厂建在市中心
CE:为什么会考虑在市中心建立垃圾焚烧厂,方便回收居民垃圾是一方面,是否也借此证明垃圾回收是安全清洁的,有没有这样的考虑?
井上直己:上述提到的东京垃圾战争,市民在抵抗运动中产生了两个理念:第一是在自己的区里进行自处理;第二是带来麻烦的事情让大家公平的去承担。自区的垃圾不拿到别的区处理,而是在自己的区内建立垃圾处理厂的原则,包括涩谷、池袋这些比较繁华的地区也必须有自己的处理设备和处理厂。焚烧厂是安全清洁的,这一点在建设之前就已经向居民说明了。
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合力推进实施
CE:日本在垃圾回收和处理的过程中,是自上而下的方式,还是从村、町往上的自下而上的方式?
井上直己:这两点我觉得都有。在大的方针上由政府主导制定,但是具体到垃圾的处理方式,还是要由日本市、町、村的地方政府负责的,具体的垃圾处理方式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应对。除了地方政府以外,我想强调处于基层的市、町、村的自治体、自治会等民间自发组织所发挥的作用。
比如说我住的地方就有自治会,他们会和当地的政府、学校、商人联合起来,为我们住的那个地区的生活安全服务。我母亲也是自治会的会员,也会参加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主要是在她平常下班之后,或者节假日的时候,自发的去参加。自治会的作用,比如说对循环利用的意义进行宣传,他们会定期向周围的居民发宣传的册子,也会和地方政府一起举办说明会。
CE:除了垃圾焚烧以外,还有哪些处理垃圾的方法,能否系统介绍一下?
井上直己:没有了。处理垃圾的方式,一共只有两种,一种是填埋,垃圾来到焚烧厂,通过焚烧进行减量,最后是填埋。也有一些垃圾不做中间处理直接被拿到填埋场。如果是填埋的话,在安全层面需要考虑到如何通过一些手段使其更加安全,或者在体积方面通过一些处理,降低它的体积。另一种就是对垃圾加以利用。
关于垃圾焚烧,还有一点,可以把垃圾烧成灰以后再进行熔解,大幅度减小它的体积并使其变成熔渣。熔渣最终将被封在玻璃状的固体里,所以其中的污染成分不会外流。这样填埋或者被重新利用于道路铺修等也很安全。
CE:有媒体报道,东京23个区的垃圾处理厂,因为有一些区域垃圾产量减少,出现了关停的情况?
井上直己:我调查了一下,东京的大田区有一个工厂,里面有两个焚烧厂,当时曾经考虑对两个焚烧厂分别进行重建,因为垃圾数量减少,最终只对一个焚烧厂进行了重建,另一个不予重建,停止运营。
据我了解的情况,东京23个区一共有21个焚烧工厂,其他有3个不可燃垃圾的处理厂,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垃圾解体的拆解工厂,一共是25个处理厂。
关于垃圾减少,我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在泡沫经济过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减速导致了相应的垃圾处于减少的趋势,另一个原因,日本的循环利用进程得到了推进,致使可燃烧垃圾的数量减少。此外,在日本出台了包装容器循环利用法,使容器包装更加轻薄,重量也变得更轻。
政府、生产者、消费者共担回收费用
CE:垃圾回收涉及到的费用,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政府在这方面是怎么解决的?
井上直己:以日本环保城市北九州为例,除了可燃垃圾的回收需要收费之外,资源性垃圾的回收也是收费的,比如回收家庭产生的可燃垃圾,一个45升的袋子收费50日元(相当于3元人民币),在资源性垃圾方面,用于回收塑料容器包装、金属罐、玻璃瓶、塑料瓶的一个25升的袋子收费12日元(相当于0.7元人民币)。家具之类的大型垃圾收费在300-1000日元之间,如果是个人自行送到垃圾处理单位,100公斤收费100日元。回收的种类越多回收处理的成本越大,所以该市的方针是让市民分担回收费用。
但是在我住的地方,可再生资源的回收是不收钱的,这个是根据各个地方的情况来决定的。
具体到地方政府如何解决回收费用的问题,一共有三种情况:第一,对回收的过程进行收费,比如说北九州的回收体系。第二,对可回收资源进行转卖、贩卖。比如说塑料、铁等,卖给回收厂后会有相应的所得,现在的情况来看,贩卖的价格每年都在增加。第三,分类回收资源性垃圾,会减少地方政府运行的焚烧厂处理垃圾的数量,焚烧厂因此成本降低,也能够抵消一些回收费用。
此外,容器回收法规定,一部分费用是由政府承担,还有一部分由生产者承担,其中有一部分回收费用包含在产品价格里面。
CE:这次我们参观了北海道札幌市的一个垃圾处理厂,像这样的环保企业,是如何和政府合作的?政府是否会提供一些补贴?
井上直己:市民产出的垃圾是由市、町、村进行回收的,市、町、村回收以后,由政府委托相关的企业进行处理,政府是不补贴的。企业产出的废弃物,会交由民间的处理工厂进行处理,在柴油的燃料税等税收方面和融资方面有优惠措施。
在我的印象里,现阶段,包括进行废物处理的企业、循环再利用的企业,他们本身的利益可以通过企业活动保证,所以没有必要通过特别的措施或者方式去鼓励他们更多的介入这个行业,或者增加更多的企业。
垃圾不分类直接焚烧的隐患
CE:日本的垃圾焚烧是在严格的分类基础之上的,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垃圾实际上没有分类就进行焚烧,会带来哪些问题?
井上直己:在分类不好的情况下焚烧,可能会有四个问题。第一个,厨余垃圾的水分将直接导致其很难燃烧,即使烧了也会冒出黑烟,黑烟含有污染物质。第二个是不完全燃烧,会导致最终填埋处理的时候发生卫生问题,比如说会有很多苍蝇,会有恶臭产生。第三个是燃烧塑料袋、塑料制品的时候会产生致癌性的二恶英。如果用高温效能比较好的燃烧设备,是不会产生二恶英的,但如果是比较陈旧的机器设备的话,会产生二恶英,对环境造成污染。第四个就是在垃圾中混入的金属物质,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溶解,会很容易粘在燃烧炉的炉底,这样就会形成一些问题。比如说现在日本比较普遍的,燃烧炉的底部是可以活动的,相当于有铁板在把垃圾一段一段地往一个方向推,但是如果炉底粘了钢铁,或者钢铁沉在底下不动的话,在维修方面成本也会非常高。
&CE:中国垃圾分类的链条有多个部门的参与,比如说垃圾清运处理是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负责的,废旧物品回收、再生资源利用是生物部门,还有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日本在垃圾分类链条上,是否也存在多部门交叉管理,具体如何协作?
井上直己:在日本,垃圾分为市民产出的一般废弃物和企业产出的产业废弃物两种,一般废弃物由市、町、村这些行政主体负责,企业产出的产业废弃物由县(相当于中国的省)负责。无论是哪一种,各自的环保部门都有所对应的服务处理部门对应负责,统一管理下的效率性与机动性也很强。
CE:中日两国目前在垃圾处理方面有哪些合作的项目?
井上直己:最近有两个项目,一个是建设循环社会方面的经济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推进废物的正确管理(废弃和处置),是中国环保部和日中友好环保中心、日本国际协力机构自2008年开始合作的,去年已经结束了。还有一个项目是发改委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合作的&城市典型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及示范试点项目&,2015年结束。我希望两国在建设循环社会方面继续开展合作。
日本垃圾处理提升空间:重拾2R
CE:日本在垃圾处理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进?
井上直己: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提倡3R:Reduce(减量化),Reuse(再使用), Recycle(再生利用),但现在在废弃物处理方面,只重视的一个R&&Recycle,就是循环利用,大家都在做循环利用,但是前两个R好像被忽视了。
这两个R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减量,尽量不排放垃圾,或者不买会排放大量垃圾的东西,然后排出的垃圾要尽可能更多的使用,使用完了以后,实在不行再到第三个环节重新利用。正是因为之前大家都把目光锁定在第三点循环利用上,所以日本现在要重拾之前的两个点,相关的环保机构和组织也在努力的得促进相关企业参与到&2R&的活动之中。
CE:您是70年代生人,就您个人的经验来说,从小是怎么做垃圾分类的?是怎么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的?
井上直己:我自己有这个意识是在小学生的时候。那时,市政府开始更加细致的回收罐子、塑料瓶、纸张、废电池等近10种有价值的资源。在学校也学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包括世界资源会走向枯竭、大规模森林采伐等现状,学校也督促大家回到家里采取措施,而且小孩子受到学校的影响,在家里一般会率先的尝试进行分类,孩子们会当各家的&环保部长&。
我有印象的一个场景,好像是在我10岁左右,街道上放着好几个回收箱,邻居三三五五聚在一起。他们一般都在各家分好了以后,拿着袋子放到各自的盒子里面。我自己很享受这个像游戏一样的区分过程,很好玩。其实最累的是把它们拿到回收的地方,在我家,因为到底是谁拿过去,我父母也经常吵架。
&CE:有没有一些东西总是不知道该怎么分类?
井上直己:有的。各地都有一个手册,关于分类,有详细的说明。比如换气扇,是不可燃的,吉他是可燃烧的,课本是资源A类,诸如此类。
京ICP备号 京ICP证130457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历史专业的影视爱好者
狗年将近,多起与狗有关的新闻一度热传:警察当街扑杀咬伤人的金毛,被曝光住址;男子未牵狗绳致狗被撞,向司机索赔万元;捡狗人疑索酬不成将柯基摔死……事件孰是孰非,早有诸多讨论,不再赘述,但确实反映出动物保护意识在中国的巨大影响力。动物保护确有必要,可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不少走偏的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绿色经济与环境能源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在上一轮全球金融治理秩序确立过程中,中国经验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由于缺少足够的话语权,中国只能作为规则的跟随者被动接受。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已位列世界第二,但中国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依旧十分有限,这与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独立撰稿人
今年7月,环保部发布消息称,中国将从2017年年底开始禁止24类“洋垃圾”的进口。这一纸禁令让西媒哀叹“垃圾危机”的到来。但北欧小国瑞典却在一年前决定从国外进口更多的洋垃圾,这与该国被打造成国家名片的垃圾处理系统有什么内在关联?
地理+人文+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从本月底开始,中国将停止进口24种洋垃圾。然而很多西方国家已经习惯了把生产生活环节中产生的垃圾打包装船,运往中国。禁令一出让全世界垃圾回收产业都感到一场巨大的地震:垃圾没地方去了?!
科技、金融观察者
世界首列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在河北唐山唐胥铁路首次投入商业运营。这辆有轨电车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氢燃料电池,有赖于氢气燃料电池技术,电车取消了传统有轨电池的受电弓和接触网,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和全程“无网”运行。
独立学者,专注产业经济发展
为了治理雾霾,他们要求政府不惜降低经济增速;等到政府如其所愿压低了经济增速,他们又说中国经济要完了;自去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止跌回升,他们又说这不行,这加重了雾霾。他们到底要什么?
资深生物制药专家
两家非政府组织——全球足迹网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日发出警告,人类将于8月2日用完地球今年可供给人类使用的全部可再生资源,还煞有介事地给出了一个超级复杂但是看起来像那么回事的计算公式。然而所谓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不过是个伪概念。
风云学会会员,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学博士
日中国向世贸提交一份清单,于2017年底全面禁止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料。以往发展中国家为了经济发展往往牺牲环境保护,这种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效益是得不偿失。这才是中国今年全面禁止高污染废物的根本原因。
资深生物制药专家
美国和欧盟曾试图联手利用环境和气候问题打压中国的发展,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就弥漫着阴谋论的气息。如今风水轮流转,但中国也不必冒进,承担不切合自己能力、或者本不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现实国情,同时警惕被其他国家绑架利用。
旅法媒体人
虽然特朗普还没有最终表态,中国、德国等早就对这种“磨叽”态度不耐烦了。彼得斯堡气候对话上,德国环境部长邀请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这一举动意味深长:人们对于建立柏林-北京气候联盟的兴趣十分浓厚。
石化行业工程师
参考VOC排放的收费趋势,假设开征碳税,排放税费为30-50元/吨,则煤制烯烃项目将为此承担315-750元/吨的额外成本。因此,若这项技术能够成功实现商业化,那么煤化工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将得到解决。
媒体人,前工程师
春节前夕我跟一个记者团走访了天津市,参观当地对治霾做出的努力。工作人员对煤改气方案其实不是那么乐观,对成本和可靠度都很担心。而且中国是一个煤多油气少的国家,从人均经济水平来说,用昂贵的天然气来规避污染,实际上超出了中国平民的消费能力。
时政观察者
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主要官员出于政绩考量,偷配钥匙并记住密码,用棉纱堵塞采样器,致使数据异常。破坏国家环境监测数据是大事,当事人不仅仅要担负行政处分,更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为何地方官员会如此铤而走险?
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者,电视节目制作人
在领土争端和外国投资问题上,西方必须以一种全新又大胆的眼界来看待中国越来越高涨的民族主义。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而来的民族自豪感,足以解释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更重要的是,中国不是个主动制造争端的国家,她展示实力、激励国家意志,是为了让“绿色革命”拥有群众基础,为了保护全人类赖以生存地球。
微软公司创始人
要拯救地球环境就必须发展绿色能源,而发展绿色能源就必须做好“不赚钱”的准备。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豪掷20亿美元投资绿色能源,但却不认为这是件私企老板能干好的事。盖茨甚至敦促美国应该向社会主义中国好好学学。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约观察员
中国的航运业和造船业日子也不好过,但“坚持就是胜利”,寒冬中更要抓住产业升级的机会。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世界航运业和造船业格局的大洗牌,已经近在眼前。两例新近的中美合作,或许正是世界航运业和造船业格局大洗牌的征兆。
留澳科普作者,《生物学的足迹》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从濒危降到易危,第二天,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却表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有些网友或许没有看具体内容,仅仅凭借两则新闻的标题,就开始“自由发挥”,甚至认为林业局的表态,是因为IUCN的修订触犯了“部门利益”……
财经观察者 法律学人
继《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之后,本年度迪士尼“动物三部曲”的收尾之作、中美合作拍摄影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近日国内公映。排片量少的可怜,但8.3的豆瓣评分却傲视暑期档群雄。迪士尼这次将镜头对准了熊猫、藏羚羊、雪豹等中国的珍稀动物,那么,迪士尼讲中国故事的水平究竟如何呢?
美国非营利组织iCan House项目助理
与平时一样,这些天网络上最热的新闻是个悲剧的故事。美国辛辛那提一名4岁男孩跌入了动物园圈养大猩猩的围栏,在被一只400磅重的大猩猩拖拽了近10分钟之后,动物园做出了开枪射杀的决定。人不是濒危物种,为何杀猩猩救人?因为人是人,人的生命比动物更值得拯救。
常外污染事件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广泛关注,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激烈讨论,催生了一系列后续报道。中外媒体迅速将此事件和半世纪前发生在美国的爱河事件联系起来,与爱河事件相似,此次常外事件也很可能会成为中国环保法发展史上重要的推动力量。
中国经济腾飞了,但也付出了极大的环境代价,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使未来的挑战更为艰巨。中国如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发展与环境间做好平衡,切实解决环境问题,并抢占新能源技术的高地。垃圾处理的“中国式出路”_环保频道_新浪网
专题概要: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对于我们一个又一个家庭与个体来说,有了垃圾之后一扔了之。然而就在这日复一日,仿佛轻描淡写的一扔了之的过程当中,一座又一座城市却已经不堪于垃圾的重负。我国每年的垃圾增长速度堪与GDP比肩,但垃圾处理能力并没能跟上,全国垃圾中有四成没有集中处理。北京的垃圾在未来四五年内将无地可埋,上海有的垃圾场已与居民区为邻。
垃圾与城市的矛盾正在加剧,垃圾处理的“中国式出路”在哪里?垃圾处理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烧与不烧的争论,而是怎么烧的问题。只有持续努力地推动垃圾的源头减量和分类,这才是垃圾问题的真正出路。
城市与垃圾的遭遇战:数百城市已经无处填埋垃圾
我国垃圾增长的速度太快了,上海市一年的生活垃圾相当于5个金茂大厦的体积。而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堆起来,相当于一个景山的体积。数据显示,全国近700个城市当中有2/3的城市已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有1/4已经基本没什么垃圾填埋堆放的场地了。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垃圾的产量也与日俱增,“垃圾围城”之势不减反盛。
垃圾填满的几十米深的大坑、生活在“垃圾圈”中的人们、焚烧垃圾的滚滚浓烟、肆虐的蚊蝇和垃圾中觅食的奶牛……这就是北京周边非法垃圾填埋场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
连日潮湿闷热,一座扎根番禺南村镇超过20年、垃圾堆积量超过千万吨的垃圾填埋场,又因恶臭袭人遭到周边居民的投诉。
国内垃圾分类现状: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2000年,原建设部公布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广州等成为首批试点的8个城市。10年过去了,效果怎么样呢?“几乎所有的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都是‘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这是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喊着要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另一方面但却鲜有城市真正见到实效。很多城市中的垃圾分类工作大都举步维艰。
北京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概念的城市之一。日,北京西城区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间组织“地球村”的帮助下,开始垃圾分类。然而,10多年过去了,垃圾分类处理却令人尴尬地一再成为北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热门话题:数据显示,逾六成被访者不能做到垃圾分类。
上海自1996年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分类标准几度更替之后,确定为现在的四色垃圾桶,并据此建立了分类收运体系(不同类别的垃圾由不同企业、以不同的时间周期来转运),在全市1400多个小区推行了试点。据调查,分类成效最明显的小区,居民的参与度并不显著,很多是依靠保洁员的“二次分拣”,他们每天的工作、生活场所,是小区里人们躲着走的垃圾箱房。
广州正在进行垃圾分类的尝试。然而媒体报道称,在部分试点小区里,一方面居民指责分好类的垃圾被环卫工混合收走,挫伤积极性;另一方面,环卫工人则抱怨垃圾分类后,工作量大增。部分试点社区垃圾分类已经流于形式。
杭州市自2010年起开始试点推行垃圾分类,但垃圾“不分类”“分错类”的情况相当普遍,于是在杭州一些小区便有了垃圾分类“实名制”的基层实践。“紧箍咒”的确让垃圾分类取得了良好效果,却也引发了是否侵犯隐私的争议,甚至遭到一些小区居民的抵制。
垃圾分类经验分享
垃圾分类处理不仅仅是将性质不同的垃圾分别投入废物箱这样简单的操作,而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各方来共同合作的复杂系统。国内外很多城市在垃圾分类收集的各个环节,正在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国内有益尝试
要让垃圾真正减量化、资源化,关键在前端分类。如果政府预算能够考虑到“前端”需要,提供专项资金激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对分类指导志愿者、从事“二次分拣”的保洁工等给予补贴,加大环卫分装、分运设备的投入,那么垃圾分类的推行效果就会更明显。
每周四,是北京市的垃圾减量日,今年全市新增1200个城镇社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政府将继续向试点小区免费发放分类垃圾桶等设施,并确保分类后的垃圾能分类运输、处理,真正实现垃圾减量。
在杭州部分社区的回收厨房垃圾的垃圾桶里,绿色塑料袋上标明了每袋垃圾的门牌号。居民每天扔出的厨房垃圾,都会有专人蹲守验收打分,得分情况则公示在垃圾分类试点积分示意图上。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一目了然。
深圳试行绿色物业管理制度,为小区垃圾分类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标准。比如,垃圾收集分为室外容器内垃圾的收集和室内(各楼层内)垃圾收集两种方式。避免隔夜垃圾发酵,室外收集一般一日两次,分类收集,分类存放。
在上海,居民将垃圾进行分类,投交可回收物便能换得积分,并获得自己的一本“绿色账户”。今后,加入“绿色账户”不仅可以兑换礼品,还有希望获得上海动物园等五大公园的门票。
台北市在2000年提出2020年“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环保愿景,希望垃圾减量与资源回收措施,达到“焚化垃圾量极小化”、“资源回收量极大化”及“除天然灾害紧急状况下,不再以掩埋方式处理废弃物”的目标。台北市从1991年开始焚化处理,并确立“以焚化为主,掩埋为辅”之目标,目前非资源垃圾99%以上已采焚化处理。为了减轻焚化厂的处理压力,台北市1992年即开始推动资源垃圾回收。自1997年开始,台北市实施“垃圾不落地”及“三合一资源回收计划”,规定市民必须将垃圾直接交给垃圾车收运,采取定时、定点、定线清运垃圾方式,方便市民将“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与“垃圾清运”一次完成。
国外经验借鉴
日本从1980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目前,日本每年人均垃圾生产量只有410公斤,为世界最低。 更重要的是,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为日本民众的一种自觉行为,即使没人监督也会严格执行。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细,除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资源性垃圾还具体分为干净的塑料、纸张、旧报纸杂志、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等。除此之外,更换电视、冰箱和洗衣机还必须和专门的电器店或者收购商联系,并要支付一定的处理费用。大件的垃圾一年只能扔4件,超过的话,要付钱。
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在纽约,垃圾处理被称为“垃圾管理”。只要在大街上走一趟,就可以看到马路的两旁,堆放着一些黑色或深褐色的垃圾集装箱,上面写着:垃圾管理公司。垃圾管理公司是一家全美闻名的垃圾收集和运输公司。
在瑞典,家家户户都在厨房的水池下或抽屉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集容器,分别收集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和厨房垃圾等;每条街边都设有不同分类的大垃圾箱,每家每户附近都有一个垃圾回收中心,专门收集分类后的垃圾。一位瑞典家庭主妇说:“吃完饭后,我们把吃剩的食物放进食物垃圾纸袋。我通常在早晨骑车上班时,顺便把纸袋扔进食物垃圾箱里……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
德国早在1904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至今已有100多年。通常情况下,每栋住宅楼都有3至4个垃圾箱,分别存放各种包装物、不可回收垃圾、纸制品以及玻璃瓶。垃圾公司根据住宅楼的住户密度,决定垃圾箱的大小,确定住户需要缴纳的垃圾处理费用。家电、电池、家具等垃圾则采取定点收集处理。德国学校的老师和父母们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
垃圾分类小常识
看图说话,看看这些造型各异的东西,到底属于什么垃圾?
饮料包装回收知识
如果你仍然感慨,在这个时代买不起房子,那么何不用牛奶包装来造一座自己的房子?作为一种由纸、铝箔和聚乙烯塑料复合而成的材料,我们日常所见的像利乐包装这样的牛奶饮料纸包装一共有6层,其中纸浆、铝和塑料的含量分别约为75%、5%和20%,这样的组合可以尽量阻隔空气和光线,使身在其中的牛奶或饮料难以变质。而铝和塑料,恰好是建造板房的彩乐板最好的原料。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中有2000条长椅就是用回收的牛奶包装制作而成的。
牛奶饮料纸包装是100%可以再生利用的资源,消费后的包装经过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进入到了回收环节之后,再经过各种再生处理技术,小小的包装可以“变身”为再生纸、彩乐板、塑料粒子和铝粉等再生制品,节约了资源并保护了环境。
垃圾微词典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可以再生更新,从而能被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称为可再生资源,又称“可更新自然资源”,如森林、草原、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等。
指将废弃物作为资源或原材料加以再利用,包括多种方式,如重复使用、再生利用、堆肥、热能利用等。无论是可再生利用、可重复使用还是可降解,都是比较环保的表现,但都必须结合市场状况、运输路途、管理措施等等具体条件,来判断哪一种更为优越。
重复使用指不止一次使用某种产品。重复使用只是对使用过的产品进行收集和交换,无需再加工,可以节省时间、金钱、能源和资源。但重复使用的环保性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运输、清洗等过程中的能耗等等。
可降解垃圾指可以自然分解的有机垃圾。垃圾实现可降解,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但可降解并不一定等同于最环保,因为可降解垃圾如果不经过科学管理,随意堆放,也可能对土壤、地下水等造成污染。
垃圾焚烧,或称垃圾焚化,是一种废物处理技术,指焚烧各种有机材料或物质,以缩减废物体积。焚化垃圾时会将垃圾转化为灰烬、气体、微粒和热力,而热力可用于发电。气体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需要去除污染物,其余残余物则用于堆填。
垃圾即使经过回收再利用、焚烧、堆肥等方式减量、处理,也总仍有一部分剩余物需要采用填埋法进行最后处置。其投资相对较少、工艺简单、处理量大,并可以实现地表的无害化。
垃圾减量的实质是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减少垃圾的最终填埋量。包含3个阶段性内涵:一是减少源头产生量;二是减少中段清运量;三是减少末端处理量。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垃圾分类做得越细,分出来的可再生利用的物品就越多,后端进行再生利用处置的效率也越高。垃圾干湿分离法具有便于大众理解,且操作简便等特点,但目前国内城市垃圾在收运时仍大多采用混合收运方式。
垃圾达桶秀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境,不论选择填埋还是焚烧,合理分类都是垃圾处理的基础。垃圾分类,是个渐进的漫长过程,在国内尚无成熟的经验,但这并不意味有了迟滞的理由。日前,北京市民黄小山(网名“驴屎蛋儿”)自掏14万元在北京昌平区建起了一个垃圾处理项目,把它命名为“绿房子”。虽然“绿房子”现在还处于“听起来很美”的阶段,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政府齐抓共管,全民共同参与,我们终能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七嘴八舌热议垃圾分类
名博关注垃圾处理
专题内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门垃圾分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