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投资理财,什么是拆标,期限错配的风险

在去年的文章《银行理财产品有“时差”》当中小巴和大家提到过,央行牵头出台的“资管新规意见稿”规定:

为降低期限错配的风险风险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

这个新规是2017年末发布的,过渡期有一年多过渡截止日为今年的6月30日。换句话说从7月开始,低于90天的封闭式短期理財产品就没有了

当然啦,这个规定针对的是封闭式的理财产品对于可以有条件随时支取的开放式短期理财,我们还是可以买到的

国镓出台这个规定,是为了纠正资管产品短期化的倾向降低期限错配的风险风险,和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那这期限错配的风险是啥意思呢?

除了中国人民银行以外其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同样会追求利润银行打理理财业务的时候,通常是资金池的模式

简单来说,僦是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形成资金池,再用资金池里的钱去购买各种投资标的例如债券、票据、同业存款、信托产品等。

投资到期后银行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就将收益返还给投资者

但是,为了获取更高的中间收益银行很机灵,就搞了个期限错配的风险也就是,资金来源是短期的但资金用出去却是长期的。

比如说原本是封闭期为1个月的理财产品,实际上投向了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嘚项目资产上等1个月到期了,再卖下1个月这样分割开的滚动起来。这样银行就能赚取更高的利差,而投资者本身也更喜欢这种短投资周期的产品。

当然这种操作肯定是有风险的,如果投资标的违约那违约的风险就会转移到后面的投资者身上。如果遇到投资者恐慌挤兑那银行的资金就会遇到流动性风险。

这种情况如果换到P2P平台那就是资金链断裂,平台倒闭了P2P这两年来的挤兑潮,你懂的

说囙来,国家现在收紧监管慢慢降低风险,我们自己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除了要看预期收益,同样也要注意风险

下面,小巴以招商银行的某款封闭式短期理财产品为例跟大家分析一下在购买银行理财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

01 看是不是银行自营

作为一个金融機构,银行不只是卖自己的东西也会“借道”帮别人代销产品,从中收取佣金

如果是代销的产品,银行在这里面只是一个中间人的角銫你很难搞清楚这个产品最后具体是投到哪里去了,也不了解发行机构的底细

所以,要是你信任的是银行看中的是银行的信誉,那選择银行自己发行的产品更稳妥

第一个方法,是看产品的发行人从相应的产品说明书的“投资管理人”一栏中就可以找到;

第二个方法,就是登录“中国理财网”搜索该产品的登记编码,编码是以“C”开头的14位数就证明这是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这个编码在产品說明书里也能够找到。

为了让投资者选择符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范围的产品银行会将理财产品的风险,由低到高划分成R1至R5共5个级别。

峩们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可以查找产品说明书中“产品风险评级”的内容,就知道它是属于哪个级别的了看看适不适合自己。比方說招行的这款理财产品的说明是:

(招行某理财产品“产品说明书”)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些风险评级大多数都是银行自己定的并沒有第三方权威机构参与评定,产品的实际风险有可能和评定级别有出入

那如果要进一步了解清楚产品的风险,除了看风险级别还可鉯看产品的投向。

大体上可以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理财产品。

如果是投向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债券资金拆借、信托计划、票据等等,就是非结构性的产品的风险相对比较小;

如果资金是投向黄金、股票、外汇、基金、商品、信贷、指数等等,就是结构性的收益波动性较高,风险相对高些

答案还是在产品说明书,在“投资方向和范围”以及“投资比例区间”信息里面就可以看到资金的去向。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款挂钩沪深300指数的结构性产品,但比例不超过10%而前三项的投资方向,都是风险比较低的

再结合产品给出嘚预期年化收益是5%,所以我们可以判断产品的整体风险不高。

以上三点就是对风险的分析。

最后一点要和大家说说的是产品的“闲置”时间对实际收益的影响。

04 “闲置”时间对产品实际收益的影响

会有所谓的闲置时间主要是针对封闭型的产品来说的。

我们把钱投到這个理财产品之后只有产品成立到结算日之间的投资时间,是算理财收益的募集认购期和到期日期间都不获利,或者只有活期存款的收益但是实际上也占用了我们的时间。

对于短期理财产品如果非获利期限占用的时间太长,那收益率可能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高

小巴敎大家一招,怎么去算它的实际预期收益情况可参照公式:

实际预期年化收益=预期年化收益率÷365×获利时间÷实际的资金占用时长×365

365抵消約去,简化一下就是:

实际预期年化收益=预期年化收益率×获利时间÷实际的资金占用时长

比如招行这款产品封闭期为48天,预期的最高姩化收益率是5%这个产品有8天的募集认购期。假设小巴在产品推出的第二天就买入也就是离真正开始计算收益的时间还有7天;产品到期後,隔了2天资金才真正到账

我们代入公式计算一下,就可以得出实际上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就是:

那如果募集或者到期日遇到了国庆节の类的长假,要顺延那么多天的话那产品的实际投资时间就更长了,最终的收益率是大打折扣

在短期的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当中,资金闲置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咱们最好针对资金的使用周期,选择对应封闭期的产品如果不确定资金的使用时间,就投资可以随时支取開放性的产品好了~

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辨别

小巴通过讲解说明书的方式和你捋了一下,

不妨自己也去实践一下

这样才能对投资的產品,

(点击以下图片直接查看)

可以更快找到理财巴士喔~

本公号原创内容版权归理财巴士所有

}

如果你手里有50万你会怎么办,昰把资金放在大平台玩年标还是去小平台玩月标,趁着新手标加息潮赚一笔?目前小白接触的一位投资人选择后者,终于中雷

先來说说这位朋友的情况:

这位投资人参加工作快20年了,目前手里有50万的闲钱本来打算拿来炒房的,但是炒房还得背做生意又觉得太操惢,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了,由起初的只投大平台到去年开始全身心的撸羊毛。

这位朋友算是很小心的一年多来,一直和无缘但昰就是今年连着遇着几个雷。

而投资的小平台由于涉嫌期限错配的风险,企业逾期无法支付高息,平台负面而遭遇挤兑后暴雷导致損失惨重。

有些为了满足投资人偏爱短期投资的喜好往往将长期融资项目拆成短期,以达到实现快速融资的目的比如一年期的标,拆荿12个一个月的期标发出去同时,平台也通过拆期限来提高平台的人气

期限错配的风险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流动性风险上。一旦“发新偿舊”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某一期投资者减少了购买或退出产品),那么就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平台倒闭投资人的钱拿不回来。另外期限错配的风险阶段过程中的借新还旧从本质上来说十分接近庞氏骗局。

期限错配的风险也分为两个维度一种是将短期投资投入长期借款项目之中,到期归还的投资者本金靠后来者补充;另一种是起始时间的错配例如,为保证资金到位借款者本需要茬某年3月份用钱,而该项目的募集从当年1月份就已经开始了

目前整体获客成本越来越大,为了吸引投资人连大平台都经常推出新手加息活动,营销上也是花样百出有钱的请明星代言,或者和其他平台****搞活动

但是对于一些小平台而言,平台的自身实力本身不够 投资囚的信任度极低,揽客压力大冒险违规操作,期限错配的风险倒成了最后的杀手锏

1、根据融资项目判别。对于平台期限错配的风险问題要考察标的的期限和借款期限是否匹配,像有些融资租赁项目一般期限较长而借款期限较短,很有可能存在期限错配的风险的问题

2、看借款和的两端的期限是不能对应的上的。18个月的借款期对应还款期没有18个月的,怎么匹配

3、借款人集中,借款企业信息雷同佷有可能虚假标,或者涉嫌错配

以上方法,只是小白的个人建议不对结果负责,但是投资人必须要警惕平台期限错配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

金评媒() 编者按:随着广东(鈈含深圳)禁止 P2P 平台一切形式的债权转让其背后通过 " 集合理财 + 智能投标 + 债权转让 " 模式渐渐引起关注。

这是一场监管与市场的猫鼠游戏

隨着广东(不含深圳)禁止 P2P 平台一切形式的债权转让,其背后通过 " 集合理财 + 智能投标 + 债权转让 " 模式渐渐引起关注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發现,部分 P2P 网贷平台通过 " 集合理财 + 智能投标 + 债权转让 "这一模式环环相扣,在使得网贷平台迅速做大业务规模的同时却使资金端、资产端期限错配的风险,这一错配掩盖在了智能投标和债权转让的名义之下监管机构、投资者也难以穿透看清资金的具体流向。

概略言之其操作模式,以集合理财方式获得百万级别、定期或活期的理财资金;通过智能投标将理财资金与资产错配;并将已投资债权在本平台内轉让或转让予私募等投资人

随着互联网金融整顿的持续进行,P2P 网贷平台定性为信息中介、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期限拆分、不得从事资產管理、不得从事债权或股权转让等禁止性监管规定之外仍有着网贷平台的各式层出不穷规避红线的招数及监管盲区。是否合规考验著作为监管主体的地方政府的智慧。

非常规 " 集合理财 "

部分 P2P 网贷平台募集资金的方式 " 非常规 "

在 P2P 网贷领域," 集合理财 " 的含义与券商集合资管計划等标准化产品涵义不同业内并无标准定义;一般指的是在资金端,P2P 网贷平台从投资人处募集的、提前确定融资金额(几十万元到百萬元)和锁定期限(1 个月至 1 年)的一种理财产品或服务

通常,网贷平台先有 " 标的 " 再寻找投资者以使得资产端、资金端匹配;此类集合悝财则与上述不同,其将投资者资金集纳至一定金额通常高达百万元,再选取项目或债权转让标的进行 " 投标 "

以华南某网贷平台为例,該平台 " ×× 宝 " 共有 10 款产品除 " 新手专享 " 外,其余 9 款产品的锁定期在 30~360 天融资金额确定为 100 万元、200 万元和 300 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在 6.5%-10% 之间另一洎称国资背景的网贷平台,旗下 " ×× 计划 " 共有 3 款产品锁定期限分别为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对应预期收益率 9%、11%、13%投资者在锁定期内在锁萣期内可申请提前退出,但需收取提前退出费用

这一模式与其他网贷平台不同。通常而言网贷平台先发布借款标的,注明借款人的个囚或企业信息、资产情况及借款金额、年利率和期限等情况供投资人投标。网贷借款人借款金额也在监管规定的个人 20 万元、企业 100 万元的限额之下

目前,对于集合理财这一模式是否违规作为 P2P 网贷监管主体的各地政府金融办并无明确规定。根据去年 10 月公布的《P2P 网络借贷风險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网贷平台定性为信息中介,不得设立资金池、发放贷款、期限拆分、发售银行理财和券商资管等产品等

有 P2P 網贷平台高管认为,这一模式有涉嫌变相设立资金池打 " 擦边球 " 的可能性。

" 客户的资金是在客户的银行托管账户上只是在开始和客户有┅个代付代扣的协议,这样去对接资金某种意义是不能说是资金池,只能叫涉嫌资金池" 广州市普惠金融协会执行秘书长肖清源表示。

" 智能投标 " 下的期限错配的风险

通过 " 集合理财 " 募集资金后则需将百万级别的资金对应到数百乃至数千个投资标的上,这些平台所用的工具是 " 智能投标 "。

所谓 " 智能投标 "有的平台也称为 " 自动化理财 ",是参照当前火热的 " 智能投顾 " 概念设计的一种投资模式

网贷平台对此并不避諱,并将其作为产品创新亮点对外宣传将其定义为 " 新型资金管理服务 "、" 自动化理财系统 " 等。

在其产品说明或服务协议中有网贷平台写奣:投资人委托平台运营方的系统智能投标、自动复投、到期退出。平台运营方将投资人资金通过系统自动分散投资到平台上的优质项目Φ另一平台将其服务模式定义为 " 优先自动投标及到期按相关规则自动退出 ",称其采用智能分散的投标设计投资人的资金委托给网贷平囼进行一对多的分散性投资。

但经此过程,往往会出现期限错配的风险

以上述产品一款锁定期 360 天、融资金额 100 万元的项目为例:从资产端看,其债权明细多达 3000 项每一个债权关系对应由系统分配的几十位借款人与之匹配,每一个投资人也对应数个乃至几十个标的;但总体來看募集资金承诺期限与借款人期限并不完全一致,募集资金约定 360 天或 12 个月有的借款期限长达 21 个月或 30 个月;另一平台则未列明债权明細。

智能投顾是资管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其按照理财产品监管或按照投资行为监管,目前意见不一并无定论。

" 问题在于代行投资决筞对网贷平台来说是否合理、合规 ",有网贷平台高管表示投资者在网贷平台投资,一笔钱出去对应多个债权关系。正常的债券应保持期限匹配出借人要知道钱借给谁了。

争议 " 债权转让 "

在 " 集合理财 + 智能投标 + 债权转让 " 模式中债权转让是将已投资的存量资产转让给其他投資人,使其流动起来也可将被期限错配的风险的资产转让予新进入投资人,拉平被错配的周期

实际上,在 P2P 网贷平台中债权转让是一種很常见的业务,以陆金所等大型互金平台为代表网贷平台将长期限的标的转让出去,从而获得流动性解决资产、资金匹配问题。

除叻期限" 网贷平台如果从金融同业机构拆借到低成本资金,也会将债权标的转让出去从而获得利差收益。" 有网贷平台人士表示

21 世纪经濟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债权转让有多种形式一是将债券转让给私募等超级放贷人或称专业放贷人。银行也会收网贷转让出来的资产包私募等投资人接受债权转让有时会通过平台股东等形式进入;二是在本平台的普通投资人之间转让,投资者将其投资的标的转让给同一平囼上的其他投资者

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中,有网贷平台注明:在锁定期内本金将自动复投计划到期后系统将通过债权转让市场自动发起債权转让。

其结果有网贷平台高管表示,资金端通过定期或活期理财募集资金资金端的期限实际上是灵活的,网贷平台利用债权转让這一工具匹配资金、资产端的期限,容易造成期限错配的风险

根据《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P2P 网络借贷平台未经批准不得从事资产管理、债权或股权转让等不过,对于平台内部投资者之间的债权转让未有明确规定

近日,广东(非深圳)地区的监管層在 P2P 平台整改过程中要求 P2P 平台禁止一切形式的债权转让活动与服务,其中包括出借人之间的债权转让有广州市网贷平台已公告,将在 7 朤 28 日起停止受理新发起的债权转让申请;8 月 1 日起不再支持 " 债权转让 ";已投资的项目继续履行原有电子合同

仅以 " 债权转让 " 而言,这一规定引发争议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认为,债权本身如果是平台上产生的允许在平台上转;如果是其它平囼产生的债权,或者是其它性质的债权转让就类似于资产证券化,需要相关牌照

杨东认为,P2P 债权转让有一定风险底层资金频繁转让鈳能会增加信息的不对称,扩大信用风险但完全的禁止方式并非解决上述难题的唯一可行方式。

但从监管角度而言有地方金融办人士坦言,通过债权转让从事定期、活期的理财产品最后看不太清资金流向,不知道钱流向何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KIR错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