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支行代码(哈尔滨太古街支行)到哈尔滨北站怎么走

另我魂牵梦绕的哈尔滨~~~期待下次的北上
这是写给瑛 琳同学的
也是我下次拜访哈尔滨要去的地方嘿嘿~~~~
  香坊火车站
始建于1898年 是哈尔滨最早的火车站 1898年俄国人开始修建中东铁路 在哈尔滨建设了3个火车站 分别是松花江站 江沿站
哈尔滨站松花江站就是现在的哈尔滨火车站 但其俄式建筑已于1959年拆除 现在我们看到的哈尔滨火车站已丝毫不见当年的风采
江沿站曾改名为码头站解放后又改名为滨江站(以货运为主) 哈尔滨站曾改名为老哈尔滨站 也就是现在的哈尔滨香坊火车站
&哈尔滨老一辈人中有这样的传说“先有香坊 后有哈尔滨”
由于哈尔滨站在西香坊区之内所以当时整个西香坊最初就被称为“哈尔滨”或“哈尔滨区” 这大概就是“先有香坊 后有哈尔滨”的由来
日,中东铁路全线通车 由于俄国人称南岗区为“新城”&
为了区别起见把香坊“哈尔滨站”改为“老哈尔滨站” 解放后又将“老哈尔滨站”改为“香坊站” 香坊火车站是座典型的俄式建筑 圆圆的红色屋顶
高大的门窗米黄与白色相间外墙 墨绿色的窗框 这座火车站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香坊火车站水塔&
&&&&&&&从香坊火车站向东看去
在距离火车站百余米的一片棚户区内 一高一矮两座水塔赫然高于民房旁边 走进棚户区内看到高个的水塔就是市区内较为普遍的那种水泥结构的水塔
现正在使用 而在其旁边 目测高度约15米 直径约3米的矮个水塔 塔顶是木制的菱角结构塔身上面带有“1915”字样
水塔的建成是1915年 当时水塔的主要作用是给过往的火车和附近的居民供水由于该地区为交通驿站
其后俄国人在此修建了香坊火车站 此后
该水塔就专门为铁路供水该水塔是哈市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砖木结构并具有集仿式建筑风格的水塔
&&&&&&&&&霍尔瓦特住宅
&&&&&&&&&&当地人称--------白毛将军府是一座欧洲风格的俄式建筑
很气派 是当时的“哈尔滨白宫”& 位于香坊区卫生街 从1903年建成至今 已度过103个岁月
当年他的主人霍尔瓦特白天就是从这里出发沿霍尔瓦特大街(今中山路)去位于秦家岗(今南岗区)的中东铁路管理局(今铁路局)进行“临时摄政”的    
  &&&&&中东铁路的最高统治者霍尔瓦特局长的官邸
是一座具有欧洲风格的俄式建筑 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这座在上世纪初堪称一流的建筑 很前卫 四周建有近两米高的围墙
院内还驻有一个哥萨克中队以守卫霍尔瓦特和这座“哈尔滨白宫”
  &&&&&白毛将军府内除设有住宅外
还有办公室 会议室 会客厅 警卫室 地道 厨房 餐厅 仓库等等 府外还建有护路军司令部铁路工程局司令部和华俄道胜银行等
华俄道胜银行是沙俄与法国合建的 霍尔瓦特官邸旁既有银行 又有护路军司令部等
不但如此还将现在的尚志公园(原香坊公园)一带开辟成霍尔瓦特庄园 此外还设立了气象站 游艺室 菜园 球场 滑冰场等
供军政要员在此休憩霍尔瓦特常在此召开军政会议 白毛将军府就是当时统治哈尔滨的政治 军事和经济中心
    白毛将军府名称的由来
通常说是因为霍氏须毛皆白而得但也有说是因人称俄国人为“老毛子” 无稽可考 不过看霍氏照片 40多岁时须发开始变白
50岁后他留的大胡子及头发几乎全白了
    1946年哈尔滨解放 白毛将军府由政府收为国有 分给居民居住
1951年哈尔滨轴承厂在香坊建厂 白毛将军府遂被征用 其周围建成了“哈轴家属区”“白毛新区”
1972年改作哈轴幼儿园
    如今白毛将军府已修缮一新白毛将军府正门台阶上水磨石镶嵌的黄铜字“SACVE”(保持荣誉)已不复存在
除了老楼保留完好之外
还在它前面建了广场那一组伫立于广场上的铜铸雕像完整地再现了从1805年田家烧锅伊始的香坊二百年历史&
&&&&&&&&&&哈利路亚教堂(基督教)
&&&&&&&&&&位于哈市香坊区油坊街147号
始建于日 日竣工落成和哈尔滨那些近百年历史的教堂比 它是一座年轻的教堂 该教堂有三层楼
一次可容纳3000多人聚会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基督教活动场所 从外形看它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尖尖的教堂顶直插云霄 气势宏伟
除了宗教功能
它也是新人们首选的举行婚礼的地方
      
   && 平房火车站
从香坊车站坐火车去平房车站 票价每人一块五角
行车四十分钟.主要是为了玩到了平房区车站 好破的样子.
&&&&&&&&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
被人称作南厂 自然还有一个北厂北厂既有731日军侵华纪念馆 坐落在平房区的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
是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仅存的一处细菌战遗址群 也有哈飞集团的厂子& 著名的直九直升机就是这里造出来的
还有东安发动机厂
总之北厂要比南厂热闹得多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东安动力(600178)就在南厂.
在南厂转了一转& 东安厂的职工生活区有许多大树
最老的也有七八十年了我喜欢这样的环境
&&&&&&圣·伊维尔教堂
&&&&&&&&&位于道里区霁虹街工厂胡同(原军官街)
建于1908年 原为俄罗斯帝国外阿穆尔军区的军用东正教堂俄罗斯式建筑 希腊十字式格局 主入口位于西侧 对面有圣坛 上方有钟楼
折衷主义建筑砖木结构 1908年教堂由驻哈尔滨俄国外阿穆尔军区司令官契恰科夫中将及官兵捐资修建
为纪念在义和团运动和日俄战争中阵亡的俄军官兵一些阵亡军官的尸体曾埋葬在教堂外 教堂墙壁上刻有阵亡者名单
1927年主教季米特里和基辅音乐学院自由艺术家芭拉诺娃波波娃在教堂创办了哈尔滨音乐训练班&
  &&&&&文化大革命期间
教堂原有的一大四小共五个葱头顶被拔除 但建筑本体得以保留 如今已残破不堪 教堂内已无神职人员
 &&   在道里区工厂胡同里
一片暗红灰黑的老式民宅拥挤而不规则地排列着 沿着胡同走到尽头 目光所及之处就是圣·伊维尔教堂 教堂的残破已经十分严重
虽然有些雕饰依然清晰但许多砖瓦都已经破碎 教堂的外墙壁上有多处裂痕 整个教堂显得灰暗 听老一辈人讲
教堂地下室中还保存着很多昔日神职人员的棺木但由于教堂早已废弃 无法进入看个究竟 &在教堂西北20米处
有一间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平房它就是圣·伊维尔教堂附属孤儿院 最引人注目的是墙壁上的彩色马赛克镶嵌画 宽约3米 高3米
倒心形由大约1.7万块1.5厘米见方的马赛克拼贴镶嵌而成 画面左边是一位侧身站立 挎篮子的俄罗斯妇女 身穿及膝裙子 上棕下蓝
腿上是白色长袜右边是一只狗 长尾下垂 女子身后绿树环绕 一条小路伸向树林深处 不远处有一座木屋
后面是碧波荡漾的湖水及淡青色的天空虽然经历了百年的风霜雪雨 但画面依旧保存完好
呼兰天主堂(天主教)
凡是见过呼兰天主堂的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那是因为它的外观与巴黎圣母院极为相似 哈尔滨素有“教堂之城”之称 但大多数都是东正教堂
天主教堂极少就连黑龙江省天主教会所在地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还是从东正教拨过来的
真正原汁原味的天主教堂非呼兰天主堂莫属
前些年 这座天主堂一直隐藏在呼兰五中教学楼后面 从大街上只能看到一个尖顶&
几次走过这里都想进云看看,可五中的大门总锁着 后来五中迁走了 重新维修了教堂 人们才可以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
整个建筑为青砖青瓦土木结构两侧是对称的五层钟楼 每座钟楼顶部四角 排列着四个尖顶 钟楼中间有三层 中间突起的地方竖着一个巨大的十字架
建筑的所有门窗 都呈拱形墙上的雕刻 也都呈尖形向上 站在教堂之下向上望去 大气磅礴 如果把它与巴黎圣母院一对照 简直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所以人们都称它为“东方的巴黎圣母院” 也难怪 这座教堂就出自法国人之手
&&&&&&在教堂的西侧还有一处附属建筑牧师楼
共二层 为巴洛克建筑风格
在牧师楼 二楼也有座小教堂 一般冬天或小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沿着当年的木质楼梯
进了这座小教堂教堂正面并排挂着圣母像和耶稣十字架受难像
主教堂内高大的圆形穹顶 由两排白色圆柱 教堂的正面是祭台 台的上端站着圣母
上部圆窗上是一和平鸽图案左侧是耶稣的名誉父亲约瑟抱着刚降生的耶稣 右侧是正在传道的耶稣 这些都是按原样修复的 祭台的正对面
有一处二层平台 那是给唱诗班安排的现在四周都是白色墙面 据讲原来都是有关天主教的壁画 因破损严重 无法修复
只好将其覆盖了
以前看电影《巴黎圣母院》 卡西莫多上钟楼敲钟的情景印象深刻 我也想上钟楼看看大钟 顺着右边钟楼的门爬上窄窄的楼梯
楼梯上布满了鸟粪不时还可看到死去的鸽子麻雀等 这座钟楼30多米有十多层楼那么高 但这里并没有大钟 从东侧钟楼进去上到二层平台
从平台走过去进到西侧钟楼 仰头既看到大钟看 钟看上去很小 其实有一米多高 据说钟声可传遍整个呼兰 大钟原本两个 一边钟楼一个
“文革”中丢了一个
呼兰县西岗公园
建于呼兰河畔 1927年县知事路克尊主持修建的“四望亭”是园中的第一秀景
&&&&&&&&&&呼兰仙人掌是西岗公园景区的一株奇葩
它和世界各地的仙人掌一样 属热带植物 适应在沙漠里生长 本株仙人掌株高 8米 主干径20 厘米花冠合围直径近4 米
仙人掌5& 6&
7月开花最茂盛& 1958 年在它60岁生日时第一次绽蕾 开花20朵
1992年开花近千朵现花期常年不败 落花后结果 其果实大如西红柿 小似核桃&
本株仙人掌在1896年由呼兰城内一杨姓人家载植 于1927年移入西岗公园花窖至今历世百余年 在其生长过程中曾被三次削头
&又曾于距地面2米高处锯断 取根载在原处成为现在的奇特形状 它不仅因形体高大
花繁果硕成为亚洲之最更以其热带作物能在寒冷的东北开花结果使人叹为观止 近年来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赏
每年达万人之多
&&&&&&&&&&&呼兰萧红故居&
&&&&&&&&&&&&原面积为7125平方米
分东西两个院落 东院为萧红家自己使用 大门南开两院共有房舍30间 东院8间西院22间 东院五间房后有一近2000平方米的菜园
即萧红在她小说里所说的后花园萧红(1911年6月-1940年1月) 这位30年代在文坛上崛起的巨星 柳亚子赞美她"有掀天之意气
盖世之才华" 鲁迅茅盾也给了她"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之美誉 她的一生历尽坎坷 颠沛流离 尝尽了人间的辛酸
最后在才华刚刚显露之时含恨离世这位英年早逝的女作家 创作生涯不到十年 却给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珍品
她的代表作 《小城三月》《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已成为世界珍爱的传世佳作
&&&&&&&原复临会教堂(基督堂)
&&&&&&&位于道里区新阳路160号
坐102路即可看到 建于1920年 为哥特式建筑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是基督教复临派和安息日派的综合派别 19世纪产生于美国
着重宣传“世界末日”主张基督即将再次降临人间 禁猪肉
原浸信会教堂(基督堂)
&&&&&&&&位于道外区北七道街
64路道外七道街下&有关这座教堂 网上的资料也是微乎其微 这座教堂建于1936年虽有些年代
但造型并没有什么特色的教堂 网上的地址也有错误 应该在北大六道街 它是在一条背街上对面就是老道外几家扒肉馆
&&&&&&&&&&&&
&&&&&&&&若瑟堂(天主教)
位于道外区江畔路98
    日露协会学校
 &&&&&&位
于南岗中宣街24号的一个院子里因“俄罗斯”在日本语里翻译为“露西亚”一棟磚木結構的三層建築坐東朝西靜靜地佇立著
樓體走向呈釘子形狀 外型看起來十分簡潔外牆上飾有凸起的山字形直線圖案再加上一扇扇規則的矩形窗戶
很容易使人想起這是一棟有著日本近代建築風格的老樓 據了解目前這棟樓的產權歸駐哈空軍某航校 其實用其貌不揚來形容這座建築絲毫也不過分
再加上這棟樓只有一面牆體臨街这座老樓就是哈爾濱日露協會學校舊址
因“俄罗斯”在日本语里翻译为“露西亚”这里当年是为日本侵略者培养间谍的学校
学员国籍有日俄华等现为一所私立学校
&&&&&&&&&契斯恰科夫的茶叶店
 &&&&&&&西十三道街东口的永安文具商店是典型的俄罗斯木结构建筑小品
过去曾是俄罗斯商人伊利亚·费多罗维奇·契斯恰科夫的茶叶店在红军街上的一处二类保护建筑也是他的茶叶店 这是如今哈尔滨市内惟一的木结构俄罗斯民居风格的商业建筑小品多重的木质檐口以及窗口 门口等雕刻精美 是闹市中一处独特的城市风景
是一个优美的标志性建筑
许多哈尔滨人的记忆里都有这座建筑
许多画家建筑家都对其赞不绝口
&&&&&&&&&老银行
 &&&&&&&西十二道街是道里区惟一一条还保持着旧时风貌的老街
北侧的中国银行旧址见证的不仅仅是哈尔滨的历史 中国银行是国民党政府四大官办银行之一前身是成立于1905年9月
总行设在北京的“大清户部银行”辛亥革命后 大清银行总行及在各地的分行相继关闭中国银行总行1912年8月在北京正式成立 各地相继建起分行
而根据1934年中国银行的广告其在傅家甸(道外区)正阳大街与三道街交界处还设有分部
 &&&&&&&南侧则有美国花旗银行哈尔滨分行(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哈市西十二支行)与修建中东铁路有直接关系的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道里支行(现为不时更改门面的商店)旧址
  &&&&其余的商店中多为哈尔滨的外侨经营
其中自然也有当下被日益重视的犹太商人的各类店铺
 &&&&&&在尚志大街与西十四道街之间还有著名的麦加利银行旧址
麦加利银行创建于1853年 总部设在英国伦敦 这座老楼的北侧还是著名的巴拉斯旅馆
&&&&&&&&&&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会——童话里走出的城堡
&&&&&&&&&&位于南岗区联发街64号
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 建于1900年 原为中东铁路局局级官员私邸虽说使用面积只有340平方米 但是一楼设客厅 办公室 餐厅和用于乘凉
晒太阳的太阳间 二楼设卧室 女客厅 儿童家庭教室等顶部四面开敞的木制阁楼对于一个家庭讲 这个空间够豪华奢侈的 有着九种形状的窗
象竖起大姆指一样的小巧烟囱和四面开窗的太阳间它真的会使人感觉似走到梦中城堡前 又或是走进了童话世界
设在建筑物一隅的主入口
登上几阶踏步后是一个褚红色木制的单坡雨篷
以木柱支撑木柱端饰以简化的孔雀尾状曲线&&&
从建筑内的楼梯拾阶而上 二层的凉廊展示出漂亮的曲线 两角上的柱墩和精致的木制栏杆让人惊叹不已
栏杆的支柱下端呈兽腿状曲线柱身有几处尖状突起 犹如植物的结节 更加体现“新艺术”向往自然的艺术手法
&&&&&&&&&&日军占领哈尔滨后
这里成了日本特务机关的秘密瞭望点
阁楼四面通透正利于特务们在此观察一道之隔的苏联领事馆(现坐落在耀景街与花园街街口的省文联大院)领事馆中的举动尽在日本特务的视线中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烦恼
解放初期 前苏联援建专家住过此宅 现为黑龙江省社科联办公用房
哈铁文化宫——仿莫斯科大剧院的建筑
在哈尔滨地势最高的龙脊龙背——西大直街上 建有一座占地三千多平方米的仿莫斯科大剧院的庞大俱乐部
日沙俄与清朝签订了《中俄密约》 在黑龙江吉林兴建中东铁路 1898沙俄决定将原设于海参崴的铁路工程局迁到哈尔滨
1903年便在大直街上兴建中东铁路管理局和中东铁路俱乐部 也就是现在的哈尔滨铁路文化宫 1903年开工后不久便爆发了日俄战争
1911年哈铁文化宫才交付使用
在后院有木制的凉亭和一个半球形的露天剧场绿化带和休闲长椅一直绵延到文联大院外(当时是中东铁路中央图书馆) 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毁
绿化带和休闲区亦被占用做了体育场目前只剩下了大直街的二层楼房
&&&&&&&&哈铁文化宫是一座模仿莫斯科大剧院风格的俄式建筑
主入口并不设在建筑中心段 而设在左侧 四根壁柱使只有两层的建筑颇有些挺拔感建筑主入口处石阶踏步将人引入棂木门 厅内各种浮雕构思精美
图案典雅 天棚悬挂的大小7个欧式大典吊灯 显示出富丽堂皇的气势精心保存的列宁油画像和塑像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文物
风琴式的建筑-------哈尔滨国际饭店&
&&&&&&&&&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那是因为音乐和建筑最相近 这是两种艺术内在的联系 尤其是在形制上颇为接近 它从形似逐渐过渡到神似它从凝固的视觉美变为流动的音乐美
哈尔滨市红博广场西南角上就有一处外形酷似手风琴式的建筑——哈尔滨国际饭店
&&&&&&&&&始建于1936年
哈尔滨一类保护建筑 由一位酷爱音乐的俄国建筑师彼·谢·斯维利多夫设计 是一座日本式近现代建筑属新折衷主义特点 造型简单明快 线条流畅
风箱式的壁柱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1937年7月该建筑建成后 由日本近藤林业公司经营
定名为“新哈尔滨旅馆” 1945年日本投降 东北联军进驻哈尔滨以后 “松江省卫戍司令部”曾设于此
1949年哈尔滨市政府接管此楼改名为“哈尔滨国际旅行社” 1978年更名为“哈尔滨国际饭店” 上个世纪50——60年代
该建筑位于南岗广场尼古拉教堂为轴心的欧式建筑群中 它与省博物馆 少年宫 省电力公司食堂(原意大利领事馆)颐园街一号和谐相处
当你沿着大厅步入回廊时
一股浓浓的富有个性的文化氛围散发出来让你深深体验到欧式建筑的迷人魅力&&&&
&&&&&&&&&&博物馆广场周边的保护建筑多达近十个
国际饭店建筑可谓是最年轻的 也是最接近现代建筑的 尽管它也已经七十多岁了
&&&&&&&&&&国际饭店前的“小尖楼”——浪漫简约
田园情趣 肯德基所在地
&&&&&&&&&&随着中央东铁路建设的推进
大批俄籍侨民涌入哈尔滨怀恋故土又向往世外桃源的俄人在哈尔滨留下了诸多别具一格
简约浪漫的别墅式住宅坐落在哈尔滨市南岗红军街国际饭店前的“小尖楼”即为一栋十分罕见的田园式小楼&&&
&&&&&&&&&这座浓缩了欧洲新艺术运动思潮的小楼建于1908年
凉亭上冠戴的俄罗斯帐篷顶 挺拔俊俏 被居民形象地称为“小尖楼” 50年代除了喇嘛台 “小尖楼”是当时博物馆地区最高的建筑
而且铁皮房顶不是现在的绿色 而是红色 红色屋顶乳黄墙面 爬满了各种花草绿色板障子中间透出的丁香树枝繁叶茂
远远看去就像一幅画&& 该建筑最早为中东铁路理事事务室住宅
1932年哈尔滨沦陷后 日本人掌管了小楼 解放小楼成为铁路职工的民宅1950年至1952年修筑中长铁路期间 为苏联专家住地
&&&&&&&&&走进这栋有着90多年历史的小楼
惊叹其玲珑精致 旧式壁炉房 拾阶而上 窄窄的木梯尽头却别有洞天 木地板 木板墙 木窗槛再加上木屋檐在楼顶搭建的木凉亭四面临风 视角宽阔
置身其中 顿感神清气爽 斜屋顶配上宽厚的木屋檐 不管下多大的雨 凉亭内滴水不进 尤其炎热的夏天从日出到日落
这座四面采光的凉亭一丝阳光都射不进来
&&&&&&&&&哈尔滨铁路江上俱乐部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九站街比邻的江畔 绿树掩映中有一座特别的欧式建筑 从外表上看
这个构思巧妙的建筑具有西伯利亚式风格木栅栏似的大门朝向东方 拥有一个橘红色的尖塔 古朴典雅精巧别致的亭台楼阁 吸引着游人的眼球
主建筑像一艘就要出发的巨轮 一半卧于江堤一半伸入水面 外飘式的观景台 在任何一个方向 都可以领略松花江的秀美
静坐沉思感觉整栋建筑在江上航行
&&&&&&&&&这座建筑完工于1912年占地面积4550平方米
最初是俄罗斯式的木结构建筑 这个俱乐部的原始功用 是满足俄罗斯贵族侨民及中东铁路官员和高级职员的文化生活
&&&&&&&&&著名作家阿成先生在他的著作《远东背影》中这样描绘铁路江上俱乐部-------这是来自上帝之手的精美杰作
充满了上帝的灵光 温暖的气氛神奇流畅的造型 圆形的卷窗和木廊柱 还有开阔的视野 都让这里的人心旷神怡 有时候鸥鸟会落在栏杆上和你对视
有时候远处的花香和江的水汽让你如醉如痴 再加上浩淼的松花江的衬托 以及绚丽晚霞的陪伴
使得这座建筑更有了天庭般的风采
&&&&&&&&&&铁路江上俱乐部最早的名称是“亚道古鲁布”水上餐厅
是哈尔滨十大西餐厅之一 后来改为游艇俱乐部归属中东铁路局管理 从此这个水边建筑 与铁路结缘 1926年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马忠骏成为游艇俱乐部的名誉主席 主席由中东铁路局副局长艾斯孟特担任
可见这个游艇俱乐部规格很高 当时的沙俄贵族在哈尔滨这个冒险家的乐园发财的资本家还有中东铁路和市政机关的上层人物
经常到这里吃喝玩乐 1932年哈尔滨沦陷于日本侵略者之手 1935年日本人接管中东铁路
也接管了游艇俱乐部成为日本关东军的将校军官和伪满的政客要员的娱乐场所 日本投降 这里又成了苏联红军活动的地方
1949年东北铁路总工会花8亿元东北币
将俱乐部收归铁路所有并在1950年改名为“哈尔滨铁路江上俱乐部”
&&&&&&&&&&康季莲娜乐器店
&&&&&&&&&&许多哈尔滨人一直误以为位于道里十二道街西南角上的那幢俄罗斯浪漫主义的蓝灰色建筑(老哈尔滨摄影社的原址)是上个世纪驰名中外的哈尔滨"康季莲娜乐器店"
但是这是个有趣的误会 然而这个美妙的错误并非毫无根据当你和站在你身边的外乡人一块儿欣赏这座浪漫主义老房子的时候 就不难发现
这幢老房子的每一个线条 每一个细部 都蕴藏着优美的乐感与清脆的泉水淙淙般的节奏 特别是女儿墙上的那一组类似竖琴的铁栏杆
那扇镶嵌着精妙绝伦图案的铁大门更使得这座建筑的外立面俨然如一台别致的露天音乐会的"天幕"一样迷人 而且 它还会在不同的季节里
在不同的时光中显示着它不同的情感风度个性和美 即便是今天 当你走到它的面前时 形形色色的行人在你身后匆匆走过
尽管虚幻的"历史演奏"早已落幕但那种"美妙"的感受依然弥漫在你的魂灵里 尽管你明明知道这幢建筑并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康季莲娜乐器店"
但是你依旧可以真切地聆听到从厚厚的墙壁里传出来的老唱片的乐曲声
  &&&&&显然
这是哈尔滨人优雅文化品格的表现 是生活在素有"音乐之城"里的市民们的另一种自豪
  &&&&&其实
这幢建于1926年的老建筑 是一位叫卡茨的犹太人开的一家餐馆(米尼阿久尔西餐馆) 然而 有一点没有问题正是基于卡茨先生对音乐的酷爱
才使得这幢建筑始终荡漾着美妙的旋律 的确 建筑与主人的品格总是融为一体的
"康季莲娜" 意思是"优美的旋律" 哈尔滨的"康季莲娜乐器店" 是犹太人格里尔基·那乌诺维奇·特拉赫金伯格创办的 成立于1924年
毫不夸张地说它曾经是当时哈尔滨名气最大的乐器店之一 这家乐器店之所以卓尔不群 不同凡响 在于它始终经营世界上最新款的管弦乐器
乐谱和唱片等等哈尔滨光复以后 康季莲娜乐器店仍然是一家傲慢的 权威的乐器商店 它一直拥有一流的乐器调试 修理
鉴定技师只要你将音乐创作看做是你一生的奋斗目标 只要你走进这家乐器店 不用这里的店员伊万或者娜达莎介绍
你一眼就能从琳琅满目的乐器中看到那件新上架的乐器或者唱片 为此
你就可以始终以前卫的姿态立足于哈尔滨乃至世界的音乐同行当中
康季莲娜乐器店直到1966年以后才悄悄地离开了这座城市 进入回忆的世界成为城市文化宝库中的一件瑰宝
"康季莲娜乐器店"的主人格里尔基·那乌诺维奇·特拉赫金伯格是一位颇有头脑的文化艺术商人 当年
由于战争的原因当然也包括许许多多错综复杂的因素 政治的 宗教的 党派的 个人的特殊癖好 以及追求上的五花八门
许多俄罗斯优秀的歌剧演唱家 舞蹈演员音乐家 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是犹太人 流亡到了这座新兴的城市哈尔滨
随后他们在这座城市里上演了世界著名的歌剧 交响乐 芭蕾舞剧和室内音乐会并且还在这座城市里教授艺术课 音乐课和乐器
大大地丰富与调节了流亡在这座城市中的白党 破落贵族 暴发户 乃至普通侨民们颓废的混乱的精神生活 正是这种古怪的 纸醉金迷的沸腾生活
使得康季莲娜乐器店的生意一下子火了起来 他们不得不大量地从世界各地购进各种乐器唱片 乐谱 甚至包括歌剧剧本 滑稽戏剧本 芭蕾舞剧剧本
以满足这些淘金者 亡命者 花花大少 交际花流亡者和艺术家的需求
但是真正的康季莲娜乐器店 却是一幢似乎与之身份不大相符的 极为普通的俄式平房
俄文的牌匾俄文的广告、俄式的橱窗 遗憾的是 由于这幢平凡的建筑被众多的广告牌所遮挡 使得我无法就其建筑风格做出阐述 另外
这幢蜚声中外的曾经抚慰流亡者孤寂心灵的乐器店 随着城市的改造
已经永远地消失了……而那幢被误认为是"康季莲娜乐器店"的灰色小二楼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曾是一家有外侨乐师参与的乐器商店
再"配上"它富有音乐旋律的建筑外貌 或为旧情所系便被市民们移植过来当做是真正的康季莲娜乐器店了 的确这是一个充满着误会的世界 有时候这样的误会一瞬息就解开了 有时候却需要经历几十年 甚至上百年的蹉跎岁月
这幢充满着历史误会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灰色小楼 阴差阳错地接过了康季莲娜乐器店的艺术薪火
支撑与发展了一座城市音乐繁荣的局面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一座城市的文化发展
一方面要感谢这座城市里土生土长的主人 同时也要感谢那些由于种种原因侨居在这座城市里的外国人
当然更多的是那些犹太人是主人和客人的共同努力才使得这座城市的文化姿态变得绚丽多姿 魅力无穷 要知道百年以来 从哈尔滨这座城市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的歌唱家演奏家 都曾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康季莲娜乐器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个意义上说
康季莲娜乐器店也是这座城市艺术家的摇篮   
&&&&&&&&&昔年康季莲娜乐器店的旋律仍在死灵魂与活灵魂共舞的精神世界里回响着……
秋林公司的经典食品
秋林高品质的黑面包 现在已经绝迹了 不过还有其他秋林公司的传统风味被保留了下来& 像"拉斯克"小面包(三角 形的
当地人称"牛屎列巴")像小孩最爱吃的列巴圈儿 像黑红色两头尖尖的 里面又掺了上等葡萄干的"古丝拉克"面包
像咬着有一股清淡麦香味的"列克"(塞克)像大列巴等等
大列巴在全国都很有名气 哈尔滨不是有四大怪吗 其中的"大面包像锅盖"就是指的这种面包 这种面包现在还有 质量也算不低只是每天销售得很少
买得排队(不排队买的那种 不是正宗的) 这种面包毛蜂眼儿多 有弹性 味道很香 是用木柴烤制的 发面 杠子压面 醒面得折腾几个来回
出炉了 面包师拿出一个 往面案上一摔 叭一声 面包从中间断开 妥了 上品 再切成片 抹上奶油 草莓果酱 大马哈鱼子叠起来 大口地一咬
人类的生活有多美好哇
&秋林公司到哈尔滨来 是中东铁路修建后的事 在这座城市里 一共有两处秋林公司 一处在南岗
外地常来的朋友估计有印象 另一处就是我说的在中央大街上 两家同号的商店 都是优秀的欧式建筑 非常吸引人 就我本人而言
对秋林公司的印象大部分是在吃上像秋林公司烤的像锅盖一样大的大列巴(面包)就是我欣赏的美食之一 早年大列巴的个头要比现在大一圈儿
差不多就像洗脸盆那么大 现在小很多了像艺术家戴的那种贝雷帽 不过秋林百货大楼的大列巴与其他商家的大列巴确实不同
秋林的大列巴是用木柴烤制的而其他商家的大列巴则是用电炉子烤的 两种面包吃到内行人的口中 味道会有明显的不同
有很多外地朋友喜欢秋林公司的大列巴 不过请记住一定要吃新鲜的 吃刚刚出炉的那种 如果凉了 最好用烤炉热一下再吃 要切成不太薄的片
用餐刀抹上奶油(秋林公司的奶油很纯不像北京卖的那种 稀稀的贼甜 要吃那种用餐刀用力抹才能抹匀的黄油) 然后佐着大茶肠
酸黄瓜(酸黄瓜必须切成块吃 我看到有切成条或片儿的那就外行了 让外国人看不起咱们) 呷着热热的印度红茶吃才地道
记住吃大列巴是不能喝啤酒的 如果忍不住一定要喝也只能喝伏特加或者甜樱桃酒我所说的秋林大茶肠指的是粗粗的那种(粗得像婴儿的腰) 胖嘟嘟的
被油绳勒成一节一节的巨藕状一片切下来像一张娃娃的脸 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的肥肉块 胡椒粒 蚕豆 味道极香 现在秋林公司卖的大茶肠也还可以
还算地道秋林公司经营的独家饮品 是黑豆蜜甜酒 每逢节日的时候 这种酒就会大量地上市
秋林公司是论斤卖这种他们自酿的甜酒的这时节普通百姓人家都会去秋林公司买上二斤 过节了喝一喝
回忆一下往昔与俄国人交往的那些有滋有味的日子
秋林公司吃的"特产"还有列巴圈儿 古斯龚拉克(一种夹白葡萄干儿的小面包) 黑面的苏合力
古力斯以及毛巴合水果糖等等都很受当地那些或多或少已经被欧化了的市民欢迎 今天的秋林公司变化了
秋林公司已经在其周围高楼的压迫下显得很普通 很羞涩当年的辉煌与商业界的霸主地位 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荡然无存
但是只要你静下心来仍然可以从这幢老房子身上看到早年秋林公司的那种不俗的风度和老牌绅士的傲慢
哈尔滨的民宅
&&&&&&&&&在中国的民宅系列当中哈尔滨似乎属于另类
它们好像一直不在我国建筑家和民俗家的视野当中 记得邮电部曾经出版过一套纪念邮票主题内容是"中国民居" 里面有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
有青砖垒就的北京四合院 也有木板构制的土家族吊角楼等等 这其中还包括那些有特点有品味 有雕梁 又有廊柱的江南大宅 蒙古包和竹楼等等
在这些林林总总的中国民宅中 唯独没有哈尔滨的民宅 哈尔滨的民宅随着中东铁路建设的完成 俄籍的犹太侨民大批涌入
使得哈尔滨一下子出现了大量的 引人注目的 当地人称之为"铁路房"的俄式单体住宅也称"俄罗斯式农舍建筑" 这种砖木结构的俄式单体住宅
通常是砖砌墙 板加泥墙 毛石外砌墙和那种夹锯沫子的双面抹灰墙 单层 木房架红瓦房顶或铁皮房盖 外立面大都粉刷成米黄色
我曾称哈尔滨是一座"米黄色的城市" 这种房子之所以采用暖色调的米黄色墙面
显然与寒冷有关既然哈尔滨的民宅无论在风格构造布局上完全是俄式的 因此邮票"不把它列入"中国民宅系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它毕竟在中国存在又是中国人建造的洋房 你能说它们完全不是中国的民居吗 更何况当代中国这样的洋房还少吗
我们怎么能将它们排除在"中国民宅系列"之外呢这非常困难 现在哈尔滨城里的老铁路房差不多"消失"掉了百分之九十了 不过还有几幢
不妨保存它几户或为小型博物馆权做一座城市的历史见证
&&&&&&&&&&在教化广场的东头
有一幢四层的洋楼 即所谓的犹太楼 那是一座很普通的 土黄色的犹太建筑 我看到在楼顶上的东西两个角上各塑着一个犹太标志
我之所以对这栋楼表示如此的惊讶 并不是故作夸张
而是在哈尔滨这座偌大的城市里这是唯一的一座在墙立面的顶上雕塑着两只栩栩如生的俯冲下来的苍鹰的建筑 所以
我无论是步行还是乘公交车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都免不了要仰头去看看这两只苍鹰 揣度它的含义 欣赏它的凌厉
感受犹太流亡者那种不屈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建筑理念
 &&&&&&&&&木板房
&&&&&&&&&&&木板房成了俄式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它或者体现在墙壁上 或者体现在门窗上 或者体现在凉台上 或者体现在雨塔上 它是一种资源的证明地域的证明 富有的证明
当年这样的木板房还有一些接纳病人的医院 总之流亡到哈尔滨的俄国犹太人愈多
盖木板房的材料需求量也就愈大于是俄国犹太人木材商斯基德尔斯基等人便在江边修建了木材加工厂 加工顺江漂下来的木材
用这些木料先盖了中东铁路机械总厂的简易厂房并因此在工厂附近形成了第一个木板房工人村 早年
在松花江的九站一带还有一条俄国犹太人修建的环形铁路俄国人在那儿还设立了一个临时货运火车站
俄国犹太人在靠近松花江沙滩北岸的太阳岛也盖了许多俄式木板房这些木板房的犹太主人大都是以养奶牛放牧为生 而那些有钱人则在这里盖起了别墅
即使到了今天哈尔滨人仍然热衷用木板装饰自己的居室
  &&&&&&早年的哈尔滨几乎到处都是俄式的木板房
站在高冈处放眼望去 真的是太漂亮了 哈尔滨俨然是一座"木板房之城"
在哈尔滨这座年纪轻轻的城市里 俄式木板房是由那些俄国的犹太流亡者建的 他们绝大多数都住在木板房里 想想看
这座城市该有多少幢木板房吧这些俄国的犹太流亡者在形形色色 造型各异的木板房里 吃饭喝茶打牌或者放声歌唱
或者在这样的房子里跟组成家庭
而今在哈尔滨繁华的市中心 只有"永安文具店"一家俄式的木板房了 它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是那么渺小 它将在何时离开这座城市呢
秋色正浓满街的醉叶 闲来无事 便到街上去走走
&&&&&&&&&&&&&&&&&&
&&&&&&&&&&红专街山墙
偶为闲人 真的让自己感动 梳理思绪 躬身自省 在无为与有为之中 在一切都可以看淡的收获之中
让我这个"短暂的闲家"有无限美好的感慨在道里红专街的一幢极普通的俄式住宅的旁边 据说先前这里住的都是一些犹太人
我在这里意外地看到了一面匪夷所思的旧山墙 引起了我的兴趣停下来过去欣赏 闲人闲事 品味打量 是人生的一大潇洒呀
  &&&&&&这个不显眼的山墙
是一面非常有意思的矮墙立面 不高 仅两米余 伸手可以抚顶 似也不宽 不过两米半而已 矮墙折过去的另一面 即正面是纯粹俄式风格的民宅建筑
平房 很长 总有三四家的样子 每一家都有一个凸出来的深杏色木制雨塔式门斗 前面是一个不大的有树的院子熟悉与酷爱哈尔滨老建筑的人
一眼就能看出 这是一溜典型的俄罗斯民宅建筑 但是在它的侧面山墙却是一堵令人意想不到的典型的 中国式房檐而且建造得十分精巧
俨然如浮雕一般 房檐下边是一组漂亮的铸有图案的瓦当 两端为精致小巧的飞檐 飞檐上是纯中国古典式的云头装饰瓦当下面房檐上
则装饰着梅花浮雕 这一幢"隐藏"在大杂院里的很特别的老房子让我非常震惊 屈指算来我至少有三十多年未见过这种式样的俄式老宅了
此行不虚矣在哈尔滨古典式的中国民宅大多集中在道外区一带 在那一区域 青砖黑瓦飞檐曲廊的老式民宅鳞次栉比 特别是太古街
南勋街上的老式民宅建筑 大都采用青砖灰瓦为建筑材料 并在屋檐下方和女儿墙上用青砖灰瓦拼成中国古典风采的吉祥图案以及寓意福寿禄的动物浮雕
凸现着中国传统的文化之美 而且几乎像老北京一样 照例有一个大院倘若大院内的四周均为"圈式"楼房 则大都采用那种传统的悬挑式木走廊
这幢俄式平房的南面 连在一幢二层的有雕花凉台的俄式建筑上据说这是一幢犹太医生的私人医院兼住宅 因此我推断 这一溜俄式平房
或者说这幢中西合璧式的民宅建筑应当是那些侨居在这里的俄国工人和中国工役的住宅 他们或是这家私人医院的厨师或是花匠或是马夫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乐手的住处 因为出了院子在街的对面 是"丁香音乐厅" 那同样是一幢漂亮的俄式建筑 据丁香音乐厅的一位上了年纪的人介绍
"丁香音乐厅"和哈尔滨的霁虹桥都是1926年建造的 而且出自同一个犹太建筑设计师之手
&&&&&&&到建于1908年的敖连特电影院(现在的和平电影院
它是我国最早的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
&&&&&&&之所以称哈尔滨是"流亡者的城市"
理由是-------哈尔滨在这之前并不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它只是一个小渔村或者晒网场只是少数民族像鄂伦春 达斡尔
赫哲人经常光顾的地方 尽管中东铁路通过这里的时候哈尔滨香坊那个地方已经有来自于山东等地的本国流亡者居住了
但是哈尔滨仍然不具备一座"城市"的规模哈尔滨的确是一座由铁路催生并繁荣起来的新兴城市
  &&哈尔滨后来之所以被称之为城市
有两股力量是不能忽视的 一股就是来自于长城那边的那些为了躲避战乱 躲避自然灾荒的本国流亡者另一股就是同样为了躲避"两次世界大战"战乱的
背负着不同国籍的 被纳粹迫害的犹太人 当时刚刚到哈尔滨来谋生的犹太人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是加以掩盖的 因为他们总是有很大的不安 很大的担心
尽管哈尔滨很安全 绝少排犹活动 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在他们的经验当中 都认为不暴露自己的犹太人背景更安全些
所以那些生活在哈尔滨的自称是俄国人 德国人 波兰人等等的外国人 其实就是犹太人或者具有犹太血统的人 在他们当中
只有少数人勇于直面自己的犹太身份 这样就给外人造成了一种错觉 认为哈尔滨的犹太人数量并不是很多其实在哈尔滨所有的外国流亡者当中
至少有七成以上是犹太人或具有犹太血统的人 由于当年外国流亡者占哈尔滨全市人口的51%
所以哈尔滨是犹太人生命的驿站
&&&&&&&&&&&&&&&
&&&&&&&&小火车情愫
&&&&&&&&&&&&
&&&&&&&&这条铁路是1953年
由国家林业部工程公司第六工程队修筑的 当时由通河县乌鸦泡镇向西修筑 干线全长188.14公里 支岔线专用线总长度为541.17公里
途径24个站点 9个林场所 5个乡镇 72个村屯 横跨巴彦 木兰 通河三县牵引机车是石家庄机车制作厂生产的28吨蒸汽机车
客车车体是齐齐哈尔红星车辆厂制造的 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他们与森林铁路共同构建了兴隆林区独特的风景线
28吨蒸汽机车最高时速达35公里 常速25公里 以蒸汽为动力 以原煤为燃料 煤水装载量大 载水5.2吨载煤2.7吨
适宜长途运输车内设正 副司机各一名 司炉二人 在一定的时间清炉加水 各地站点设有给水站
  &&小火车铁轨宽762毫米 每根铁轨长十米 每公里不足200根
每米有3根枕木
  & 但随着林业改革不断深入 森林铁路运输 被汽车运输所代替
昔日林区运输的骄子已经退居二线可他却给人民留下原始的回味&
&&&&&巴彦(始发)——木兰——通河
&&&&&&如果你只是体验可以在中途下车
自行返回哈市 建议 尽量坐完全程 下面是大概的行程安排
&&&&&&D1:兴隆镇出发
乘“森林小火车”至高丽寨 观赏朝鲜民居风光 品尝朝鲜风味午餐后乘小火车抵青峰山庄 参观原始森林 野生动物园观看林区工人抬木头表演
晚餐后篝火狂欢晚会 住木刻楞小木屋
D2:早餐后乘小火车至香磨山 游省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寺庙--慈航古寺 香磨山水库观光午餐后乘小火车返回兴隆
乘车返回哈尔滨。
青峰山庄是哈尔滨远郊一处国内最大 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和一条世界最长的窄轨铁路
青峰山庄位于哈尔滨市通河县凤山镇境内 距县城80公里
&&&&&&&&&&&&&&&
行程安排:
&&&&&&&&&&&
1、当日在哈站乘4031次火车至兴隆镇
&&&&&&&&&&&
2、乘森林小火车至高丽寨、青峰山庄
&&&&&&&&&&&
3、次日乘森林小火车至香磨山(慈航古寺)至兴隆镇
&&&&&&&&&&&
4、晚乘4002次火车返哈
&&&&&&&森林小火车旅游线:
&&&&&&&巴彦兴隆镇—高丽寨—通河青峰山庄—岔林河仙女峰—木兰香磨山水库
&&&&&&&森林小火车漫游:
&&&&&&&巴彦兴隆镇—高丽寨—东兴镇—二合营林场—青峰山庄—乌鸦泡森林
  && 景区内每年9月举办“观五花山 采山野果”活动
莽莽林海中獐 狍 鹿 飞龙等170余种珍禽憩栖繁衍 人参 五味子 黄芪 刺五加 猴头蕨菜 猕猴桃 山葡萄等百种纯天然山野药 山野菜
山野果及各种菌类遍布林间 林木茂盛 红松 云杉 冷杉 水曲柳 胡桃楸黄菠萝等珍贵树种遍及群山
&&&&&&&高丽寨------位于巴彦县洼兴镇4公里处观赏到独具特色的鲜族歌舞表演“汉鲜联姻”的婚礼活动能够全面地了解朝鲜族的婚礼习俗
&&&&&&&青峰山庄------绿的生机
清新的空气会使人心旷神怡 森林浴更会带来清新自然的感受 拉一拉弯把子锯 抬一抬大原木 听一听工人们的喊号是最优美
最质朴的歌声
香磨山湖------香磨山位于木兰县90公里处 有香磨山 香磨山湖 慈航古寺三部分组成
大鸡冠砬子山------海拔595.7米 高山林密 地形复杂 各种奇花异草 飞禽走兽
&&&&&横道河子镇
横道河子镇的由来上溯到十九世纪末 沙俄在我国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中东铁路”横道河子西北的高岭子和虎峰岭
是张广才岭险峻的雄关也是施工的难关之一 于是大批的俄国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便云集于此地 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想赚钱的生意人
由此掀开了横道河子镇的百年历史 1897年的秋天 这比哈尔滨建市也要早了整整一年
小镇是一座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小镇 位于哈尔滨向东258公里处 距牡丹江市42公里 距绥芬河口岸210公里 距海林市30公里
这里曾是中东铁路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的中转枢纽是通向哈尔滨的必经之路 火车驶出横道河子就开始穿越高岭子和虎峰岭险要路段
火车爬坡需要加挂机车 因此中东铁路通车后 便修建了一座机车库现位于横道河子镇北 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 由15个并列库房呈扇形缠连组成
每个库房均有拱门圆顶 约六米高的黑色大门 砖墙坚厚铁瓦盖项 从正面看 15个圆顶相连
景象非常宏伟壮观和着历史的节奏在心底激荡。车库正面和背面的屋檐同样是用砖砌的花边,错落着,连接着,有节奏的在视线里跳跃。相比我们现代同样用途的建筑很难有这么精致的设计和做工,也许是我们太讲究实用而忽略了建筑可以屹立百年了站在五米高的
历经百年风雨呈现金属色泽的木制车库大门前 仰视蓝天,现代阳光照耀下的古老建筑越发凝重 古朴 慨叹之余不禁汗颜由于破坏严重
有三个车库门已不知去向 通往车库的铁轨也早已不知所在
留给我们的只有想象用思维感悟百年前完好的她那应该是一种怎样的美丽
&&&&&&&&半夜乘哈尔滨的火车
次日早6点到达横道河子镇 一出火车站 一个童话般的建筑闯入眼帘&
好个欧式火车站这里又称俄罗斯风情小镇, 里边有中国唯一木制教堂,
感觉很特别 这个小镇很宁静
&&&&&&&&这里是俄罗斯人在东北地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因而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 为了给修建铁路的俄国专家 技术人员以及工人提供办公场所和住所他们修建了二层砖瓦结构的大白楼和一排三栋俄式木屋
大白楼造型新颖 风格独特 俄式木屋则不仅卯榫间架结构严密 美观大方 冬暖夏凉而且雕刻工艺也极为少见 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而木屋所在的街道便成了俄罗斯风情的百年老街如今依然繁荣
&&&&&&&&镇内留存了200多处俄式建筑
如全省唯一的木制东正教堂 中东铁路的修建 给横道河子小镇带来了繁荣俄罗斯人口的不断增长 使宗教活动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于是1902年他们在“老街”的尽头 镇东的台地上修建了约金斯克教堂这是东北三省目前仅存的一座全木制结构的东正教教堂
其规模仅次于文革时期被毁坏的哈尔滨圣尼古拉大教堂采自横道河子七里地村的纯粹的上等红松 卡嵌镶雕 耐腐蚀 不变形
虽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剥蚀面貌如初
&&&&&&&&俄罗斯人墓地
&&&&&&&&这里森林茂密
植被丰厚 属典型的东北山地风光 这里是小说《林海雪原》中所描写的剿匪遗址所在地 杨子荣等英雄人物曾长期战斗和生活在这里穿越威虎山城城楼
就进入了威虎山影视城
&&&&&&&&此外这里还有世界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和佛平山
大石门 人头峰等景观 1998年建立的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 是世界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是东北虎生存的极佳环境
&&&&&&&&曾实地考察过中东铁路的黑龙江大学的唐戈教授说“现在保存完好的俄式建筑在我省已廖廖无几像横道河子镇这样多的百年俄式建筑是目前最集中的
也有人说这种纯粹的俄式古典建筑
就是在今天的俄罗斯也很难见到作为历史久远性仅次于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和南通大生纱厂的工业遗存
&&&&&&&&如今当你走在狭长的俄罗斯老街上
那浓郁的俄罗斯风情会使你穿越小镇的百年历史 仿佛又听到了俄罗斯小伙子用手风琴弹奏出的俄罗斯民谣姑娘们则伴着翩翩的舞蹈在歌唱
也仿佛又听到了约金斯克教堂的晚钟在回荡& 然而这一切都被“九一八”事变打破了
日本的铁蹄使布道的钟声成为绝响 俄国人的铁路治安所也变成了日本人的警备队小镇虽默默无声但却一一记录下了他们的恶行
直到日 见证了苏联红军接受日伪军投降 小镇人民也从没有停止过抗争牡丹江地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就是1926年由8名横道河子地区的产业工人在当时称为“金沟村”的七里地村成立的 它点燃了革命的火种终成燎原之势
&&&&&&&&横道河数不清的大小弯曲
让你迂回于幽雅的绿色长廊 秋季可以到横道河子观赏五花山 那柞叶的绿 桦叶的黄 枫叶的红 或摇曳枝头 或悠然落下虽已寻不见野花的踪迹
但间或有廖廖的红豆点缀其间 山风袭来 骤然哗声片片 远看则漫山遍野的五花秋色 随着秋风飘移隐现
极是养眼令你留连忘返
&&&&&&&&探寻石林岭
会让你曲径寻奇 那巨石如刀削斧劈 并肩堆陈 风来涛声阵阵 若万马嘶吟 雨来万点银丝
畅游佛手山 则流云飞渡 溪水潺潺 山间晨暮 佛手指天“清风明月时时取 北斗南箕夜夜拂”的雄伟气势
&&&&&&&&横道河子镇地处张广才岭山脊东侧横道河自西北向东南穿过
那山高峻重叠 那树葱郁茂密 那水清凉甘甜 正是那山那水滋养了横道河子丰富的特产 横道河子盛产浆果每年8月末到10月初 是山果成熟的季节
五味子 枸杞子 刺五加 山葡萄板傈等挂满枝头始于1900年的横道河子果酒厂
&&&&&&&&横道河子镇真是个安静的小镇.山里人很朴实,有很多种山野菜吃,总的来说吃的不贵,每家饭店和个人家都能做上几盘像样的山野菜干炸刺五加叶
拌燕子尾 肉片炒蕨菜 山野菜包子等 即美口又保健 因了那里的水 横道河子人做出的水豆腐嫩
干豆腐薄这样的干豆腐需要提前半个月预约才可以买到 就连百姓常吃的大酱 也是横道河子的最好 如果你到海林的集市上去看
所有卖酱的不管是与不是一律标识横道河子大酱 最叫绝的是筋饼 与外地的筋饼迥然相异 既柔软又筋道 非常好吃 看着那里的美景
感受着那里浓郁的异国情调呼吸着那里新鲜的空气 然后坐下来品尝着各式的山野菜 吃着筋饼卷土豆丝
再喝上一杯地产的果汁或泡烧酒是不是也醉不思归了呢
&&&&&&&&住旅店
一个人一晚10元 很干净的床 有2人间 有4人间 住佛手楼 据说每次拍电影的剧组住的旅店.
&&&&&&&&K295
3点32发7点46到& 2051空调普快1点30发5点24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工商银行支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