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所(平台)有很多,目前还是政府主导,为什么还是这么多私企进入这个行业呢?

本报讯 4月24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推出大数据培训与认证服务,为大数据人才搭建高效、专业的互动交流平台,推动大数据人才培养、鉴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据了解,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推出的大数据培训与认证服务,采用多维度的培训方式,运用与世界同步的培训理念、培训方法与培训内容,全方位、系统性进行大数据专业培训,帮助学员快速掌握大数据实用技术知识。

据介绍,该培训与认证平台课程面向群体较为广泛,包括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者及决策者、对大数据技术有浓厚兴趣的研发人员及高级技术人才、希望以大数据技术、营销、市场、管理、研究等为事业和职业目标的相关人员、名校毕业生等。

}

在全国各地,数据交易撮合机构快速增长,即便如此,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仍在数据流通行业堪当领军角色。跟着十大“关键词”,第一时间了解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1609年,全球第一个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在荷兰诞生;1848年,全球第一个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在美国成立;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石油交易所在美国纽约诞生;1919年,全球第一个黄金交易市场伦敦金市在英国出现。2015年,全球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出现大数据交易所。

最为全球最早出现的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主动承担起探索数据交易流程、数据交易机制、数据交易安全、数据交易技术、数据交易标准等责任,不断创新发展,引领先河。作为全球、全国数据交易的“摇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样本和示范。

数据,包括互联网数据、社交数据、生活数据、搜索数据、游戏数据、电商数据等各个垂直领域的数据,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出现之前,还都故步在其所有者手中——它们属于数据所有者,被一股脑地严加蹲守唯恐溢出,随着时间推移蒙上一层灰,价值被埋没——数据所有者扮演着绝对的“中心化”角色,数据的价值未能被挖掘、释放。

随着数据交易在贵州贵阳率先崛起,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通过实践,使多领域、多地域的海量多元数据走出故纸堆,相互碰撞激发释放价值,数据开始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

截至目前,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上线了经过脱密脱敏、数据分析的4000多个可交易的数据产品,涵盖社会、海关、交通、消费、企业、农业、物流等30多个领域。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面向全球提供7×24小时永不休市的专业服务,提供完善的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交付、交易结算、安全保障、数据资产管理等综合配套服务,打造综合类、全品类大数据交易平台。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实行严格的会员制,申请单位在经营范围、运营资金、承担风险和责任的资格及能力、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等方面必须符合交易所的规定,经批准,方可成为大数据交易所会员。大数据交易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对违规或违法、数据造假、数据欺诈、数据来源不合法的供 应商有三种处罚方式:吊销会员资格、拉进“交易所黑名单”、移交司法机关。当前,大数据交易所的会员企业已经突破2000家。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2016年4月24日取消会员佣金制,采用增值式数据交易服务模式。大数据交易所根据数据品种、时间跨度、数据深度、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以及数据样本的覆盖度等,制定了数据定价的三种模式:协议定价、固定定价、集合定价。

数据交易促进数据流通、价值变现,但是前提必须是数据安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交易的不是底层数据,而是数据清洗、建模、分析的结果。通过各项保障,大数据交易所逐渐在探索中率先走出了一条数据安全与数据流通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5年运营伊始,即划定了绝不交易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数据,涉敏底层数据必须清洗、脱敏方可交易的底线,创制八大交易规则、十大交易标准及规范。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引入区块链技术、数据确权技术、数据安全技术、eID身份确权认证技术等领先技术,加快推进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2017年9月18日,大数据交易所获得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授予的“eID网络身份服务机构”资质,以权威性、普适性,有效保护数据隐私。

数据交易加速数据流通。趋于健全的数据交易,将降低非理性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使决策更加精准、明智。

流通创造价值,数据交易是数据流通的关键途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认为,数据只有变为“活水”才具备价值变现的能力。当消费数据、电信数据、旅游数据、企业数据、教育数据、征信数据、电商数据、气象数据、医药数据、卫星数据、物流数据等多门类数据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数据价值外溢。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利用区块链技术,强化数据确权、数据溯源,基于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可信任等特性,推进数据确权,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大数据交易所,记录交易数据,实现数据资产的可信交易。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非对称加密,所有参与者共同维护,单个参与者无法进行修改,以确保数据真实权威。区块链技术的加入让数据交易每一步操作都留下时间戳,准确记录数据产生、交换、转移、更新、开发利用的过程,方便于交易数据的确权、追溯、管理与访问使用,保障了数据买卖双方的利益所得。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持续发布数据交易知识成果,推动全行业共享,并参加了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全国信标委《信息技术数据交易服务平台 交易数据描述》、《信息技术 数据交易服务平台 通用功能要求》等的制定。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已联合贵阳、广州等50余城市发起成立“中国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联盟”;联合清华、北大等20余所高校发起成立“中国大数据交易联合实验室”;同国家保密局专家顾问沈昌祥院士合力创建我国大数据领域第一个院士工作站;与中信银行正式签约,共建金融风险大数据实验室;挂牌成立全国农商银行金融大数据风控实验室。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摸索出“不碰数据、不做存储、不做相关服务”的“三不”原则,深耕数据交易领域,专注数据聚合。

不碰数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通过数据交易连接上百个、上千个数据管道,形成数据聚合机制,为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提供支撑, 在借助数据管道接入数据源的同时,也在以API数据接口、数据终端、在线的形式输出数据,尤其欢迎大数据企业、创业公司二次开发,创造“可口可乐”“苏打水”等大数据产品。

不做存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动态接入优质数据源,涵盖金融、政府、卫星等30多个领域,赢得泰康人寿、宝武集团等2000多家会员企业认可,不做存储从而避免了数据泄露风险。

不做相关服务: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专注于数据交易,着力构建数据聚合机制,促进数据有序流通。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认为,数据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资产,促进流通融合、激活数据价值,将释放数字红利,推动建设数字经济。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三化”,是数据流通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生产资料的价值被充分调动起来,将激活亿万产值。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攻克数据交易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个难题,为安全有序驱动数据流通清除路障。

}

  3月28日,记者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获悉,目前交易所会员达2000多家,链入225家优质数据源,涉及金融、政府、电商、电信、征信等30多个领域,总量超150PB的数据。

  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执行副总裁朱国辉介绍,交易所于2015年4月14日成立,最初只进行单纯的数据交易;2016年,启用增值式交易服务模式,打造数据确权等12个大数据平台;2017年,上线3.0版交易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推进数据确权、数据溯源。截至目前,交易所已逐步构建了由八大交易规则、十大标准及规范、系列数据交易制度等组成的数据交易体系。

  随着交易体系的不断完善,交易所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2017数博会期间,交易所在全国布局11个数据交易服务分中心,输出贵阳大数据交易模式。交易所还在北京、上海设立了运营中心。同时,交易所联合贵阳、广州等50余个城市发起成立中国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联盟,共同驱动全国数据跨地域、跨行业有序流通。

  为了确保数据交易安全可靠,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制定了严格的数据安全标准,在运营之初,就划定绝不交易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数据,涉敏底层数据必须清洗、脱敏方可交易的底线,从根本上解决了“隐私安全保护”等难题。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还组建专门的技术团队,自主开发数据交易系统。交易所还联合清华、北大等高校成立“中国大数据交易联合实验室”,切实提升数据交易安全等级。

  “随着会员、数据源、数据产品、数据总量等的持续增长,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系统内的数据碰撞愈发激烈,数据交易领域的‘规模效应’正在凸显。”朱国辉说。目前,交易所正在完善运营模式,探索发展数据商品交易、算法交易等交易品种,发展数据资产评估、大数据征信等配套业态,逐步完善大数据交易产品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下一步,交易所的战略目标是进行数据交易的海外布局,不断扩大交易圈。(记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