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亿美15欧元等于多少美元欧元

660亿美元收购孟山都背后 拜耳“未来农业”战略提速
   沈建缘/文贝恩德.欧力古斯(Bernd Origs)是个五十多岁的德国农民,他拥有一个面积约150公顷的家族农场。作为这片肥沃土地的第6代传人,Bernd的主要工作是确保这个农场能够持续地生产出高品质的()。“为了把它留给子孙后代,保持土地有持久的生产力是我的主要任务。”他说。  两年前,农场主Bernd开始在拜耳作物科学事业部(Crop Science Division of Bayer Group)专家的指导下,在自家田地里尝试新型的农业技术,包括使用卫星图像分析、农作物生长诊断技术,按区域提出最佳的农药使用量和播撒时间,减少农药用量;在田间种植不同种类的非经济型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对农药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地表水源等。  拜耳集团总部位于德国,拜耳作物科学事业部在植保领域有优势,是蔬菜种子的全球五大生产商之一。于两年前开始的“未来农场”项目,旨在通过创新的科技手段,对农作物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同时兼顾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包括通过卫星照片分析病虫害分布,将分析数据呈现在终端机器上,指导施药机械将农药精准地撒播在需要保护的部位,最终实现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生产。  Bernd的选择是农业生产从粗放型走向规模化和数字化的缩影,但他的“未来农场”并非唯一样本,在德国本土之外,拜耳正在与四个“未来农场”合作,开展相同的试点。拜耳计划截至2018年,每个核心农业市场都将开始落实未来农场模式。目前,这些通过手机APP提供的服务尚在实验和小规模应用阶段。  世纪联姻 重塑农业未来?  在拜耳看来,农业的挑战十分严峻。世界人口接近100亿,而耕地正在逐渐减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全球人口将从目前的70亿迅速增加到2040年的将近90亿,到2030年全世界需要至少增加50%的粮食。这不是任何一家公司、机构甚至国家所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  对此,拜耳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兼作物科学事业部总裁康德(Liam Condon)表示,“要帮助农民以可持续的方式生产足够健康、安全和买得起的食品,科技手段和可持续的发展是唯一方法。” 在拜耳作物科学事业部的计划中,除了通过卫星等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也包括对小农耕作的支持以及有效解决农业领域重要挑战。  对拜耳而言,应对农业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意味着向种植者提供更加创新、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包括改良的种子和性状、数字化农业以及作物保护服务。为了落地这一新战略,拜耳需要具备新的能力,也需要与外部伙伴协同合作,为正在经历的业务转型下更大的“赌注”。  日,拜耳向孟山都(Monsanto)发出了收购要约,后者是一家以生物技术著称的美国公司。在近四个月的谈判之后,9月14日,拜耳宣布将以每股128美元总价660亿美元,全现金交易的方式,收购美国公司孟山都。这宗德国企业史上最大的并购,将催生全球农业领域最大的种子和农业化学品企业。  作为缔造全球最大农业企业的预备步骤,拜耳的最终报价比四个月前向首次发出收购要约收购前一日孟山都股票的收盘价,溢价44%。在拜耳看来,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效率提升之间的巨大矛盾已促使农化行业发生多起整合——之前,杜邦工业和陶氏化学“闪婚”;先正达也被中国化工收入囊中。  显然,在这样一个长期增长型的行业中获得领导地位至关重要。如拜耳集团首席执行官沃纳.保曼(Werner Baumann)在发给孟山都的非公开信件中称:“合并将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龙头企业,拥有全面而平衡的产品组合,并共同着力发展数字农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孟山都的玉米、大豆等种子占有巨大市场份额,与拜耳所生产的棉花、油菜、大米、蔬菜等种子的产品类型高度互补。合并后双方将整合孟山都在种子和性状以及气候公司平台领域的能力,以及拜耳在所有主要市场覆盖病虫草害全领域、多作物的植保产品线。不仅将塑造种子领域无可争议的“巨头”,也将巩固拜耳在数字农业领域的优势。  事实上,双方在利用IT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领域的投入,也显示了两家企业的共同选择——以数字化的方式塑造未来农业。  之前,拜耳收购了一家植物健康诊断及病害感染警报服务的供应商proPlant Gesellschaft für Agrar- und Umweltinformatik公司,以此加大在农业数字化领域的投入。而孟山都通过过去四年内的数起并购,可以通过对历史气候数据的分析,寻求肥料、种子、杀虫剂、土壤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最终促成农作物增收。  这也是为什么拜耳将对孟山都的收购作为“打造全球农业领导者的一次令人瞩目的机遇”——合并无疑将使两家公司的研发技术平台得以融合,并根据数字化农业应用技术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组合。  双方预期本次收购将在交易完成后第一年实现全年中等幅度个位数百分比增长,此后实现两位数百分比增长。拜耳估算,如果收购成功,三年后带来的综效共计约达15亿美元。  据双方公布的信息显示,拜耳还承诺支付20亿美金的反垄断分手费,显示其对该交易报有志在必得的决心——并购不仅将改变未来20年农业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将缔造全球最大农业产品公司——如果“未来农业”这一战略转型得以实现,则拜耳将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化学品供应商,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  未来农业“新纪元”  不出意外的话,全球最大农业产品公司正呼之欲出。但拜耳的未来农业战略才刚刚开始。  9月7日,于德国勒沃库森举办的“2016年对话未来农业”大会上,拜耳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兼作物科学事业部总裁康德(Liam Condon)宣布,拜耳将持续大力投资作物科学事业部,同时还制定了2017年至2020年25亿欧元的资本支出计划,包括每年超过十亿欧元的研发投资。  这意味着,在当前疲软的市场环境下,拜耳仍将以销售额的10%投入研发,这一比率在农业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拜耳作物科学事业部预计,2016年预期完成相当于约100亿欧元销售额。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康德表示,“在市场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我们仍需要增加研发投入,因为它是行业增长的驱动力。”  据介绍,2020年之后,拜耳研发组织将着力于化学作物保护领域的20余个目标化合物、生物作物保护领域的6个研发目标以及性状领域的8个研发目标。此外,育种项目还包括处于研发后期的9个大田作物目标和27个果蔬目标。  仅有巨额研发投资用于优势领域,还不足以显现拜耳在农业的雄心。康德表示,从2015年至2020年,公司承诺将投资至少2亿欧元用于数字化农业,以进一步拓宽作物保护数字化支持系统,在业内树立标杆。  拜耳作物科学事业部数字化农业总监Tobias Menne和他的团队,目前正在10个国家销售并测试数字化农业产品。他们的工作是在拜耳及其合作伙伴的农业信息数据系统和农场主的田地之间建立一种可沟通的语言,用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比如作物如何生产,病虫害何时发生等等。“这些将是革命性的变化。”他说,“我们坚信可以基于数据进行创新,这是未来农业很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拜耳作物科学事业部旗下的数字化农业部门正在收集全球杂草的分布数据,农民通过手机拍下杂草照片上传到数据库,即可获得该杂草的具体说明,拜耳还与合作伙伴联手,利用卫星图像生成施药地图,帮助农民了解田间病虫草害的分布情况及严重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施药。这一APP也将用于病虫害的识别,并将在明年一季度上线。  这种不同以往的业务模式其核心诉求是提升农田的产量,而非农药的销量。意味着拜耳将向农户提供服务,而非产品。拜耳的销售人员,将转向为农户提供由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撑的农业经济学方面的建议,而不仅仅是销售种子、农药或其他产品。  理论上,新型业务将带动更高质量的收益流。但实际情况是,此类应用因为更精确地锁定需要用药的地块甚至植株,无疑将减少农药的使用,如果成功推广,则很可能造成拜耳既有产品销量的减少。  即便如此,新的业务模式仍然得到了拜耳作物科学事业部高管团队的支持。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拜耳作物事业部总裁康德表示,“这是我们希望的模式,现在我们正在边尝试边开发。这对于我们来说,与研发类似——我们愿意承担一些风险。正如我们做产品研发时无法确定十年后能否有新产品,但我们放眼十年以后。数字化农业也是如此。”他说,“我们先投资3-5年,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有信心投资最终会有回报。”  拜耳为未来农业“新纪元”规划了一幅迄今最全面的愿景——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数字化和可持续农业技术不仅将为农民提供可持续生产的工具;也将保护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使消费者、农民和整个社会共同获益。  这一愿景与拜耳对“重塑未来农业”的目标相吻合——拜耳希望给农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囊括种子与性状、作物保护及综合建议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对农业生产者而言,更快地利用科技实现可持续生产的突破是一个机遇。  这也是为什么,拜耳将数字化农业作为所有其他业务之间的粘合剂,并作为未来战略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拜耳作物科学事业部商务运营全球总监Marc Reichardt的计划中,拜耳原有的种子、植物保护等产品以及由此涉及的业务、流程、运作模式等方面的都将发生改变。“如果生产出更高质量的食品,应该使用更少的农药,那么我们应该接受这个事实。未来我们不一定销售产品,而是提供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主动的改变。”他说。  自1985年加入拜耳任销售代表,在Marc长达30年的职业生涯中,这并非拜耳第一次做出改变。“20年前,我们使用农药的数量是以公斤计算的,现在却是以克来计算。当时我们决定加入生物制剂元素时,内部也有反对声音说,这样会减少我们的销量,但我认为,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我们怎样帮助农民和社会。” 他说,“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就需要从服务入手,获取新的赢利,让咨询带来价值。”  新的业务形态是一种挑战,新的解决方案将以服务的方式交付,通过“从种子到货架”的全周期管理,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目前,拜耳的数字化农业在全球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在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为数字化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黄伟东表示:“作为中国农户的伙伴,拜耳正力求应用作物保护和种子技术的同时降低肥料、农药的使用量,以便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更好地利用现有土地。” 这种模式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支持,帮助农户通过精准使用作物保护产品来确保耕种结果,而非大量使用农业投入品。  2016年第二季度,拜耳作物科学业务在包括中国在内亚太地区获得增长,销售额提升了8.4%。在此之前,拜耳已开始在中国市场联手食品链各环节的合作伙伴,完善食品安全体系的管理。  “我们将全球创新的技术带给中国农户,针对作物提供全程解决方案,确保从种子到货架的作物健康、高效地耕作、高品质又足量的农作物产出,同时也确保对环境友好,切实践行可持续农业。” 黄伟东说。  这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机会。拜耳预计,截至2018年,每个核心农业市场都将开始落实未来农场模式。未来3-5内,全面普及数字化农业的应用将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yyc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拜耳豪掷660亿美元终拿下孟山都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下载客户端:
核心提示:在三度发起收购后,德国生物制药巨头拜耳14日宣布成功与美国孟山都签署并购协议,前者开出了660亿美元(约合590亿欧元)的天价。在提供给媒体的新闻稿中,拜耳表示意在“与孟山都联手引领全球农业”,双方将围绕数字化农业等展开协同创新。
在三度发起收购后,德国生物制药巨头拜耳14日宣布成功与美国孟山都签署并购协议,前者开出了660亿美元(约合590亿欧元)的天价。两家公司合并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化学品和种子供应商。这也是德国企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起并购。总部设在德国勒沃库森的拜耳(Bayer)是一家在医药保健、作物营养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性企业,该集团在世界各地75个国家拥有300多家附属公司。2015年财年员工人数为117000名,销售额为463亿欧元。孟山都(Monsanto)是一家以转基因作物著称的美国公司。据德国电视一台报道,拜耳在此之前已两度向孟山都提出收购要约,2016年5月的第二次要约金额为620亿美元,但最终并未被孟山都接受。9月14日当天,拜耳和孟山都双方共同宣布已签署最终并购协议,拜耳将以每股128美元的全现金交易收购孟山都,为孟山都股东提供44%溢价以及660亿美元的总价。在提供给媒体的新闻稿中,拜耳表示意在“与孟山都联手引领全球农业”,双方将围绕数字化农业等展开协同创新。对于引领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景,拜耳方面显得信心十足。声明表示,此次合并将融合两家公司的领先创新能力和研发技术平台,预计年度研发预算约为25亿欧元。在中长期,合并后的公司将能够加速创新,根据数字化农业应用技术而提供农业经济建议,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组合。拜耳认为,预期农户将因此持久地获得显著收益,即“从改善采购和增强便利性到提高产量,更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声明表示,交割有望在2017年年底完成。交割需满足两项条件:孟山都的股东批准合并交易,并取得监管机构批准。双方将全力配合监管机构以确保交割的成功。另外,拜耳还承诺支付20亿美金的反垄断分手费(指买方承诺在反垄断审批未获而导致交易终止时支付给卖方的费用)。拜耳方面称“这进一步说明公司对获得必要的监管批准报有志在必得的信心”。双方表示,此次并购将创造可观的价值,完成交割第三年后预计每年通过协同效应可创造价值达15亿美金。尽管创造了德国企业并购领域的历史纪录,然而围绕这桩并购案的批判和质疑声却一路不断。德国之声指出,孟山都多年来在欧洲不得不因其转基因产品而面对质疑。此外,孟山都还生产除草剂草甘膦,这是一种被怀疑存在致癌可能性的化学物质。
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朱惠子660亿美元! 孟山都举手投降,从此再无孟山都!
我的图书馆
660亿美元! 孟山都举手投降,从此再无孟山都!
660亿美元,孟山都的股东们终于向金钱低下了头。世界上再无孟山都!孟山都,这个全球最受争议的跨国种子与农化巨头,就这样变成德国拜耳的资产了。孟山都在全球转基因种子领域纵横捭阖,无人能敌。曾经挥舞着美钞打算收购另外一些转基因巨头先正达、陶氏农业、杜邦等巨头,但是由于各巨头各怀心事,孟山都的愿望落空。现在孟山都倒成为了拜耳的口中食,从美国资本改姓为德国资本,真是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9月14日,中秋节前一天,农化巨头拜耳和孟山联合宣布,双方签署了最终并购协议,拜耳将以每股128美元的全现金,出资660亿美元收购孟山都。郎情妾意,一笔好的买卖婚姻。孟山都董事会得到了大笔的现金,拜耳管理委员会及拜耳监事会梦想实现,这样他们毫不犹豫一致批准了该协议。《消费日曝》了解,拜耳的这一出价相比日向拜耳向孟山都发出首次书面收购要约前一日的孟山都股票的收盘价溢价44%。当然,巨资拿下孟山都,让孟山都这个美国人引以为傲的转基因巨头变成德国姓,这下子德国人很高兴。拜耳集团首席执行官沃纳·保曼说,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两家卓越的公司达成合并。这是我们作物科学事业部迈出的重大一步,它巩固了拜耳作为全球创新型生命科学公司在其核心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孟山都的股东们在660亿美元的巨额美景面前举手投降,也是很不错的,因为全球农业形势陷入低谷,高价卖给德国人,既挣钱了,又能躲避潜在的危机何乐而不为?所以孟山都董事长休·格兰特很高兴:“今天发表的声明是我们所取得成就的有力佐证,也是我们为孟山都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有力佐证。我们相信,与拜耳合并能为我们的股东带来最具吸引力的价值,全现金收购能让他们彻底放心,”两家的企业的股东都为赚钱而庆祝,还不忘为种植户利益服务本次交易把两个各具特色但高度互补的公司合二为一。合并后的业务将既能获益于孟山都在种子和性状以及气候公司平台领域的领导实力,也能获益于拜耳在所有主要市场覆盖病虫草害全领域、多作物的植保产品线。因此,种植者将从丰富的解决方案中获益,以满足他们现在和未来的需求,这些方案包括改良的种子和性状、数字化农业以及作物保护服务。本次合并还将融合两家公司的领先创新能力和研发技术平台,预计年度研发预算约为25亿欧元。在中长期,合并后的公司将能够加速创新,根据数字化农业应用技术而提供农业经济建议,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组合。预期农户将因此持久地获得显著收益:从改善采购和增强便利性到提高产量,更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现在谁最充满普世的救世主精神,是美国奥巴马吗?不,他领导下的美国在世界各地煽风点火,肆虐为恶,称不上;基督教吗?不,因为他们没有阻止欧美国家的恶,也难以救赎世界;是东方的某些文化和国家吗?现在还看不出来。这是转基因巨头们,他们胸怀世界,比上帝还充满忧虑。不信你看,拜耳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兼作物科学事业部总裁康德说:当今时代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到2050年如何以可持续环保的方式供养额外的30亿人。两家公司均相信,应对这一挑战需要采用新的方法,更加系统化地整合种子、性状以及作物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包括生物制剂,并坚定不移地恪守创新和可持续农业实践承诺,”巨头的并购最赚钱的是美银美林、瑞士信贷、高盛、汇丰银行和摩根大通等金融巨额《消费日曝》了解,这次收购资金有570亿美元是银行和投行提供贷款。拜耳拟通过债股结合的方式获取交易所需的资金。大约190亿美元的股权融资将通过发行强制性可转债和认股权的方式实现。美银美林、瑞士信贷、高盛、汇丰银行和摩根大通承诺提供570亿美金的过桥贷款。本次收购须满足常规的交割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孟山都的股东批准合并交易以及取得所需的监管机构的批准。交割有望在2017年年底完成。双方将全力配合监管机构以确保交割的成功。另外,拜耳还承诺支付20亿美金的反垄断分手费,这进一步说明公司对获得必要的监管批准报有志在必得的信心。孟山都就要消失,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他曾经叱咤风云,让世界颤抖。孟山都消失了,但是更大的巨鳄拜耳将会纵横捭阖。巨头的合并非这个世界之福,因为资本要碾压一切。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南非富翁靠腾讯赚了660亿美元_网易科技
南非富翁靠腾讯赚了660亿美元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观察者网讯)彭博社今日报道,南非亿万富翁库尔斯·贝克靠着投资中国互联网业务,15年间资产达成了火箭般的增长。贝克的这笔投资可以说十分聪明——或者说十分幸运。如今,他准备再来一把。2001年,贝克旗下的媒体集团纳斯贝(Naspers Ltd.)向其时前景尚不明朗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投资了3200万美元。如今这笔投资的回报达到了惊人的660亿美元,差不多与纳斯贝自己的股票市值相当。为了证明自己还能够继续获得投资腾讯这样的新成就,贝克现在正在全球积极寻找新的高科技项目。“我们常年做的事情就是冒险,”在开普敦纳斯贝总部19楼,贝克端着一杯博士茶说道。现在的任务,“就是去寻找那些尚有机会的国家,因为在许多国家,好的商业机会早就被人把握了。”62岁的贝克,正在试图证明的是:纳斯贝并不仅仅是个靠一锤子大买卖“上位”的风投公司。公司的其他业务基本上都不怎么挣钱,其中就包括非洲最大付费电视网和其他一些大大小小的投资。纳斯贝主席贝克(资料图)一年前,贝克从管理纳斯贝的岗位退下,修了一年的假。这一年的假期里,他遍访世界,到过上海、汉城、旧,为的就是寻找新理念。他表示,那一年的时光让他确信,必须将在发展中国家的电子商务投资翻倍——尽管大量热钱也在新兴市场寻找互联网商机,而且在本地企业和美国如这般块头的巨头都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在贝克1997年担任这家公司的CEO时,纳斯贝还一名不闻。那时候,纳斯贝的名字还叫“国家新闻公司”,是南非荷兰语日报《市民报》的发行商。这家报纸彼时还是种族隔离政策顽固的吹鼓手。尽管编辑团队早已换了好几拨人,可纳斯贝现在还在发行《市民报》。贝克如今担任主席的职位,把CEO交椅交给了前首席执行官鲍勃·凡·迪克。通过付费电视部门(成立于1980年)的现金流,贝克在全世界向100多个高科技项目大把撒钱。押注的大部分项目都赔了:非洲的在线零售商关门大吉;此外,纳斯贝在中国的一个互联网服务商那里也损失了8千万美元。当纳斯贝在2001年买下腾讯一半的股权时(此后被稀释到34%),中国互联网尚不普及,这家公司也只是初出茅庐。如今,超过10亿人使用腾讯的即时通讯服务,例如等等。今年5月13日,公司年报显示,腾讯通过大范围的在线业务领域创造了新的盈利纪录。纳斯贝与腾讯携手共进尽管远远无法和腾讯相比,但纳斯贝与俄罗斯网站Mail.ru的合作也获得了成功。纳斯贝于2007年以1.65亿美元购买网站30%的股权;尽管自乌克兰危机以来,纳斯贝持有的股票缩水了三分之一,但纳斯贝所持有的29%股份仍值16亿美元。按估值,纳斯贝现在是非洲最大的公司,约有660亿美元的规模。自2010年,其市值增长超过了5倍,这很大程度上都得归功于腾讯。这样的高速增长让贝克也被贴上了互联网大佬的标签,根据彭博社的富翁榜,贝克身家已高达25亿美元。这笔巨大的财富让贝克夫妇俩得以在他们所买下的巴比伦斯托恩(开普敦当地的一家大农场兼豪华酒店——观察者网注)度过大部分时间,这块地块在维恩兰角(开普敦的一个地区)的开发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7世纪。在新兴市场,“已经没有更多的秘密了”不过,问题回到了在新兴市场的高科技项目上如何押宝才能成为赢家,“已经没有更多的秘密可言了”。风投公司合伙人西阿兰·奥里阿瑞就是这么说的。他在德国柏林经营一家叫做“早飞鸟”(Earlybird)的风投公司,大部分业务在土耳其和东欧。他表示:“不少项目的估值甚至比在美国还要高。”回到南非,纳斯贝的付费电视节目正在遭到Netflix和苹果的冲击。尽管在当地高速网络尚未广泛普及,纳斯贝却被迫在移动应用上投资,还得想方设法向穷人兜售付费电影,同时还得获得盈利增长。持续性的增长放缓将会削弱纳斯贝在风险项目上的承受能力。贝克近期的一些投资似乎情况不妙。纳斯贝获取了一家印度在线零售商Flipkart19%的股份,不过这家公司如今遭遇了来自亚马逊的迎头痛击。亚马逊去年宣布将花费20亿美元以拓展在印度的业务。纳斯贝向另一家印度旗舰企业、旅游网站Ibibo的投资,也遭到了来自谷歌和Kayak.com的竞争。
不过,贝克表示他一年工作假期也让他收获颇丰,他对坚持自己的战略更为坚定了。这一切发生在他的一场演讲后。他曾在中国的南京大学做过一场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讲座。在讲座的最后,贝克回忆自己“完全被持有各式各样点子的人们所包围了”。有人说“给我一分钟时间来解释我的概念”;另一个说“这是我的论文,有三页,请读读。”贝克说:“所以你确实感受到了巨大的野心。”不过,他对纳斯贝在电子商务领头羊上规划是,避开美国高科技巨头的锋芒。尽管贝克认为这是场困难的博弈,不过他仍然坚持,印度、中国、非洲、东欧消费者和企业家的渴望,为那些愿意下注的人们提供了充分机会以期未来获得回报。“电子商务不是项赚快钱的生意。你必须拥有大量的耐心。”贝克提醒道。(观察者网 李晽 编译自彭博社)
本文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欧元等于多少美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