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有ipad自带软件哪些有用用起来很

iPad型号再多不用怕 这样挑选iPad不犯选择困难症_男人窝
你好,欢迎来到男人窝时尚网
iPad型号再多不用怕 这样挑选iPad不犯选择困难症
编辑:小男
13:35:14  来源于:腾讯
  慢慢走进了家家户户,但随着家族的渐渐壮大,iPad型号越来越多,让选择困难症的朋友犯了难,那就一起往下看吧,教你如何挑选iPad!
iPad型号再多不用怕 这样挑选iPad不犯选择困难症
  之前,用户要选择适合自己的iPad型号很容易。从去年开始,市场上尚在销售的iPad型号多得让人无所适从&&iPad mini、iPad mini 2、iPad mini 3、和iPad Air 2。
  这还不包括iPad Pro。可以按屏幕尺寸分类,目前其价格与尺寸基本对应:12英寸iPad Pro价格最高为800美元(约合人民币5089元),10英寸iPad Air 2(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180元)和iPad Air(400美元,约合人民币2544元)属于中档产品,最小的iPad型号&&新发布的iPad mini 4(400美元) 和iPad mini 2(270美元,约合人民币1717元)则属于低端产品。
  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iPad型号更容易了。列出产品规格是一回事,了解这些规格的具体含义则是另外一回事。例如,对于把便携性看得比其他特性都重要的用户来说,12英寸显示屏有什么好?如果只是偶尔玩下,为高端图形芯片多花钱有什么意义?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DigitalTrends从实用角度出发对每款iPad进行分析,以搞清楚每个型号最合适的用途,帮助用户选购最适合自己使用的iPad型号。尽管无法帮助用户选择完美的产品&&完美的产品是不存在的,但DigitalTrends的分析将有助于用户选择哪些型号可以考虑,而哪些型号则应当避而远之。
iPad mini 2
  iPad mini 2----廉价的iPad型号
  iPad mini 2问世已2年之久,但由于仍然得到新版软件支持(9月16日发布的 9)和降价,它的销售仍然相当稳定。
  在苹果目前两款尺寸较小的iPad中,mini 2是低端产品,原因很简单:它配置过时的处理器(与iPhone 5S配置相同的A7),没有Touch ID指纹传感器,摄像头规格低于价格更高的同门兄弟。它的优势是:配置视网膜显示屏和立体声扬声器,一次充电可以使用10小时。
  对于喜欢尺寸较小的iPad,不从事工作、不玩最新游戏、不运行对处理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应用的用户来说,mini 2能满足要求。它重量仅为0.75磅(0.34公斤),厚度仅为7.5毫米,拿在手中很舒适,适合休闲性用途&&阅读、观看影视节目、回复少量电子邮件。当然,mini 2不是不能用于办公&&甚至有数家公司销售配套键盘,但是,屏幕尺寸过小和不支持多任务(尤其是后者)使得它不适合在工作场所使用。
  由于最新调价后仅为270美元,mini 2很难挑出什么大毛病。对于预算是首要考虑因素的用户来说,mini 2具有明显优势。
iPad mini 4
  iPad mini 4----处理能力强大的便携式iPad
  对于希望购买处理能力强大的小尺寸iPad的用户来说,iPad mini 4能满足要求。作为备受非议的iPad mini 3的后续产品,它克服了前任的所有缺点:配置与iPhone 6相同的A8处理器、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更快的WiFi连接技术(802.11ac)、Touch ID,机身更薄(6.1毫米),重量更轻(0.65磅,0.3公斤)。
  但两者的差别仅限于此。iPad mini 4借鉴了iPad mini 3的设计,电池使用时间都是10小时,屏幕分辨率都是2048 x 1536像素。
  新的软件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iPad mini 4的处理器支持iOS 9的所有多任务特性&&Slide Over、画中画和Split View,其中Split View是最有吸引力的,使用户可以同时使用两款应用。例如,用户可以把维基百科中的内容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中,在回复电子邮件的同时观看视频。当然,要在尺寸较小的屏幕上操作多个窗口肯定不方便。
  iPad mini 4在其他方面也有所改进。800万像素的摄像头在自动对焦和光圈方面优于iPad mini 3,A8处理器能运行大多数对图形处理能力要求颇高的游戏。
  总之,iPad mini 4支持多任务,能拍摄出色的照片,玩最新游戏。如果感觉这些有吸引力,那选择iPad mini 4就没错了。如果还喜欢更大的屏幕,那就要在iPad级别的产品中进行选择了。
  iPad Air----尺寸更大的mini 2
  与iPad mini 2相似,iPad Air也不是新产品,两者都是2013年问世的,硬件配置也能说明这一点:Air基本上就是10英寸版的mini 2,两者配置相同的处理器(A7)、摄像头(500万像素)和视网膜显示屏,甚至连电池续航时间都相同&&10小时。
  那么,iPad Air具有哪些iPad mini 2不具有的特性呢?更大尺寸的屏幕,它非常适合用来看电影、查看信息、阅读、玩休闲类游戏,但是,它不支持多任务。主要受限于其过时的处理器,与mini 4不同的是,iPad Air不支持iOS 9的Split View。
  iPad Air不仅在所有型号iPad中性价比最低,而且缺乏可能挽救其命运的一项能力:优秀的多任务功能。如果愿意为尺寸更大的屏幕而牺牲性能和特性,那就选择A如果能接受较小的屏幕尺寸、希望购买的产品物有所值,那就选择mini 4。
iPad Air 2
  iPad Air 2----iPad之王
  iPad Air 2仍然是一款出色的平板电脑,它令人吃惊地薄(6毫米)和轻(0.96磅,0.44公斤),在这些方面轻松胜过其他型号的iPad。更重要的是,它运行速度快,而且是超快。iPad Air 2配置A8X处理器&&略逊于苹果9月9日公布的A9处理器。
  但这还只是表面现象。iPad Air 2的10英寸屏幕颜色显示精准,与mini 4一样配置800万像素的后置摄像头。另外,它还配置有Touch ID传感器,电池续航时间达到10小时。关键是,它支持包括Split View在内的iOS 9的多任务特性。
  不过Air 2也并非十全十美。它配置的扬声器很小,不像Air和mini 2那样配有Mute/Rotation开关。不过,这两个不足之处都无伤大雅。
  Air 2适合有下述要求的用户:出色的大尺寸屏幕、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多任务。但这一切的代价是高高在上的价格&&500美元,对于钱不是问题的用户来说,Air 2是最好的iPad型号。
  iPad Pro----不容忽视的iPad
  iPad Air 2已经不再是苹果尺寸最大的iPad型号,iPad Pro将轻松夺得这一称号,它的屏幕大小是12.9英寸,厚度达到6.9毫米,重量更是达到1.57磅(0.71公斤),尽管比第一代iPad略薄,但重量却超过前者。
  能解释iPad Pro厚度和重量合理性的是苹果所谓的&桌面级&性能和特性。iPad Pro屏幕分辨率为2732 x 2048像素,高于其他任何型号的iPad,配置增强版A9处理器&&A9X。另外,它还配置有4个扬声器、Touch ID传感器、800万像素摄像头、802.11ac WiFi和LTE。当然,它也支持多任务功能。
  硬件配置只是iPad Pro的一个方面,它真正的价值在于配件&&Smart Keyboar键盘和Apple Pencil手写笔。
  尽管配置很强大,但iPad Pro并非适合所有用户。iPad Pro是价格最高的iPad型号,起步价800美元。大尺寸屏幕和重量影响了其便携性,不适合在地铁和飞机上使用。Smart keyboard和Apple Pencil价格不菲,分别为160美元(约合人民币1018元)和100美元(约合人民币636元)。
  iPad Pro面向特定市场:受到微软等同类产品影响的企业用户。这并不是说iPad Pro不适合普通用户&&除非能容忍由其巨大的屏幕带来的缺点,否则用户还是应当选择更便携的iPad型号。
  小编总结:
  正如开头所说的那样,完美的iPad是不存在的。iPad Air 2不具备Pro出色的扬声器和高速处理器;iPad Air已是&廉颇老矣&。但是,对于部分用户来说,一些型号的iPad比其他型号更合适。喜欢物美价廉的iPad的用户可以选择mini 2;喜欢能放在中的高性能iPad的用户,则可以选择iPad Air 2。
  当然,对用户来讲,iPad的实用性一定是第一位的,毕竟也不是三五块的小价钱,还是应当谨慎,大家可以通过以上小编的讲解来挑选适合自己的iPad!
苹果手机不仅在我们中国非常的畅销,就连iPad平板也一直受大家的关注。距离上次12.9英寸iPad Pro平板和9.7英寸iPad Pro平板发售时间已经分别过去了10、4个月了。
ipad air 近来很受欢迎,此次最大的变化是整体设计,比以往纤薄轻巧,还搭载了Apple最新的A7的处理器+M7运动协处理器
前段时间iPad Pro 9.7的正式发布,也表明了苹果iPad Air系列的就此结束。那么三款平板大尺寸的iPad Pro、小尺寸的Pro 9.7和iPad Air 2,这三款平板从价钱和性能上来看哪款更好呢?
大家都在看
我要说一说
娱乐新闻泡妞服饰理容
热门排行编辑推荐
日前,一组张天爱的写真流出。凭借《太子妃升职记》走红的张天爱一改以往攻气十足的造型,身穿粉色连衣裙现身花丛中,更显娇媚。
数码汇极客
入门单反,每个摄影初学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单反入门知识。学习摄影首先得拥有一部属于自己得单反相机,那么单反入门相机那么多,究竟该如何选择呢?在这里不仅仅知道单反入门相机推荐,还能学到单反入门知识。不信走进来看看吧!
现在很多人使用微单,单反。可是有的人却觉得数码相机也能够拍出好照片。而且网络上有很多数码摄影入门教程及技巧。对于使用数码相机的朋友,来说这些数码摄影入门知识也能够帮助自己拍出更好的照片。其实,数码摄影也同样适用于单反微单。一起来看看这些数码摄影入门。
初学摄影必须掌握摄影入门基础功,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摄影入门教程,大多数需要缴费。就算缴费了也不一定会学会真正的摄影的精髓。倒不如一起来看看精华摄影入门教程,免费实用轻松掌握摄影技巧。
作为一名摄影新手,掌握一名摄影入门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想要从事摄影专业的朋友来,摄影入门知识有很多,只有基本功掌握好来,才能够拍出好的照片。摄影初学者必备知识,都在这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日,备受关注的索尼数码录音笔ICD-TX800于索尼官网、Sony Store、索尼天猫旗舰店正式开售。新款索尼数码录音笔ICD-TX800承载了索尼深厚的科技底蕴,小巧方形机身搭配遥控器与手机APP双重便携操控,简单易用,随身录制。
夏天,很多小伙伴都非常喜欢游泳这项运动,那么如果你想要畅快游泳,一款游泳眼镜就是不可或缺的了。近日,小米就上架了一款TS成人游泳眼镜,这眼睛究竟有多神奇呢?
今年的苹果十周年献礼除了iPhone8,你还关注哪些呢?是的,不少网友更加关注着新一代Apple Watch的诞生。据了解,此次除了iPhone8会有巨大突破外,新一代Apple Watch也将抛开iPhone独立运行?
你愿意花300块买一把机械键盘吗?同样是打字办公,与一把普通键盘相比,一把机械键盘值300元真的值得吗?近日,国外一网站就对此做了问卷调查,题目是你愿意购买多少钱的键盘呢?调查结果如何,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iPad Pro用了一年的感受 看看你是否有共鸣
如果你需要一台可以提供很好的移动办公体验的设备,那么iPad Pro会是不错的选择。
iPad Pro 上市一年多了,有些用户也使用这款设备一年多了。那么对于这些用户来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iPad Pro 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和感受呢?下面是国外一名用户分享自己的体验,看看是否能够引起你的共鸣?大约一年前我发表了一篇关于 12.9 英寸 iPad Pro 的评测,在评测里我说 iPad Pro 已经改变了我的生活,而且已经取代了我的笔记本。我的那篇评测了引起了很多争议,因此在一年之后,我决定再写一篇关于这台每天都陪伴我的 iPad Pro 的评测。我现在每天都花好多时间在 iPad 上,它陪我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发布会,和我飞遍全球各地,和我出席很多会议,当然当我坐在通勤车上的时候,它也陪着我。下面就来看看过去一年我如何“大用特用”这台设备,看看我的经历是否会改变你对它的认识。适合我可能不适合你上次在关于 iPad Pro 的评测中,有些人对我在设备上执行的任务类型提出了异议。我也知道一些可以在笔记本上执行的任务,要转到移动设备上去完成很不实际。这这次的评测中,我们会谈到跟视频相关的任务,但也仅限于它已经在苹果的生态系统之中。如果你想要编辑使用 SLR 或者独立视频相机拍摄的视频,那么我可以说这款设备不适合你。我觉得 iPad Pro 比较适合用来处理的工作类型就是你在出行的时候所做的工作。对于我来说就是写作、管理发票和简单的照片处理等,另外有时候也可以用来编辑视频,玩玩游戏,它的表现也是不错的。不应该把 iPad 和 Surface Pro 进行对比在使用 iPad Pro 这一年时间里,我听到过很多人说我应该把它和 Surface Pro 对比一下,这样才能发现好坏。我对这个问题没什么感觉,所以在这里我也准备就这问题回答一下。iPad Pro 它本身就不是电脑,Surface Pro 则不是平板电脑。苹果推出 iPad Pro 其实是想为电脑创造一种新的模型——它和 x86 架构相差比较远,但是和移动设备却比较相似。在这方面,苹果可以做得比微软更好——Surface RT 就是例子,这款产品就相当于微软的 iPad Pro。那为什么苹果能够做得更好呢?因为 iOS 本身已经有海量应用了。微软则需要从零开始,难度大很多。Surface Pro 是一款很好的设备,有些人曾指出,某些配置的 iPad Pro 比微软的笔记本价钱还高。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单单因为售价这一点就把 iPad Pro 排除掉,我也觉得售价真的会让一些人对 iPad Pro 可望而不可即。现在微软正与高通合作,打算让 Windows 10 支持 ARM 芯片,如果他们合作成功的话,那么未来几年对于苹果来说,形势可能会大变。在这里我也不好说到底哪款设备适合你,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要么你就用PC,要么你就转换到 iOS 去适应移动计算。  我几乎弃用笔记本我觉得苹果有一点做得比其他公司好,它会引领你去认识和使用新技术。刚开始使用 iPad Pro 的时候,我觉得我还是需要用笔记本来进行视频编辑。我这个想法也没错,现在也是这样的情况,但有了 iPad Pro 之后,有时候我也会想着有些视频我可以用 iPhone 来拍摄,然后再用 iPad 编辑就行了。就是这么一些事情会让我觉得过渡到 iPad 变得容易起来。毕竟用 iPhone 拍摄出来的视频也不错,它拍摄出来的 4K 视频也可以在平板上编辑,不需要随身带着厚重的笔记本。我已经尝试过了,随后会介绍我的体验。至于用 iPad Pro 来处理其他任务,可以说我是完全顺利地过渡了。在这里我就来给大家说说。四天的移动办公之前有几天我在英国为 New Scientist Live 管理社交媒体,需要用到 SLR、iPhone 和 iPad Pro,当然还有 Lighting 转 USB 相机适配器,还有一款iPhone 镜头DxO One。不管什么事情都用 iPad 来处理,这个过程还是挺令人沮丧的。这些沮丧主要来自一个社交媒体管理平台 Hootsuite,比如它既有移动应用支持用户访问Tiwtter 和 Facebook 等,也有这些社交媒体的网页,用户通过它也可以直接访问。理论上说 Hootsuite 提供的服务是很好的,可以帮助大型团队管理社交,但是它的应用和网页使用起来体验并不好。即便如此,使用时我也没有遇到很多问题。Wi-Fi 不能用的时候,我可以把 iPhone 当热点来用,或者使用 iPad 的 4G。平板电脑内置 4G 并不奇怪,没有 Wi-Fi 的时候它还挺好用的。因为 New Scientist Live 的很多东西都是在现场舞台展示的,所以我需要使用SLR和长焦镜头去拍摄舞台照片,然后才能将照片发布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和 New Scientist 应用上。DSLR 或者其他相机和 iPad 相连还是挺方便,但是想要完全访问 SD 卡就没那么容易了,而且速度也比较慢。不过不管怎么说,至少还是可以用的,我建立了适合自己的流程。虽然这个流程慢了点,但还是方便我在全天的工作中轻松携带各种需要使用到的设备。视频编辑苹果很喜欢谈 iPad Pro 的4K 视频编辑功能,主要就是用 iPhone 拍摄,然后再用 iPad 编辑。不过也有你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比如它不能像 Mac 或者 PC 那样编辑相机拍摄的 ProRes 文件。总的来说,用它来编辑 iPhone 视频已经逐渐体现出它的价值了。举个例子,最近我参加了 DJI 活动,视频就是用 iPhone 拍摄的,然后通过 AirDrop 把视频从手机传到 iPad 上,接着用 iMovie 进行简单的编辑,然后再在 PC 上进行调整,录旁白等。体验过一次之后我就觉得这个编辑流程还是挺不错的。iPad 其实也可以录旁白,有兼容的外部麦克风即可。下面请看我编辑的视频:硬件耐用度这台 iPad Pro 用了一年也没有损坏,就是它的硅胶保护壳有点裂缝了,可能不久需要换个新的。但是在保护壳里的 iPad Pro 还是光亮如新。另外设备用了一年了,设备速度也没有因为使用时间变长而放慢,还是和第一天一样流畅。另外键盘也有点出乎意料的耐用,现在用了一年也没有明显的磨损。我这个人不会滥用设备,但也不是呵护型的,该怎么用就怎么用,所以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iPad Pro 的键盘经久耐用。非要挑这个键盘的毛病的话,那就是有时候会和 iPad 断连,我只要再重新连上就行。  用了一年常遇到什么问题总的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一开始没有多任务应用,不过后来应用更新或者有新的应用上架之后,这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SLR 和 Lightning USB 相机数据线可以搭配使用,但就是有点慢。这个问题不能全怪苹果,因为 SLR 的图像本来就很大。如果 iPad Pro 上能加一个 SD 卡槽就好了,当然这是我在痴人说梦。iPad 处理同步照片也有点问题。虽然这个功能可以用,但有时候预览没法加载,用户如果想浏览的话就难办了。另外我希望 iPad Pro 可以支持 Photoshop,听说 Adobe 的 Photoshop 系列应用已为 iPad Pro 准备好啦。已为该产品更新的应用为 Photoshop Fix 和 Photoshop Mix,除了支持 iOS 的双视窗功能之外,还能够处理较大的图片。总结iPad Pro 不便宜,也不是一台适合所有人的设备,我想我还需要继续体验下去。在经过一年的使用之后,我感觉自己已经习惯生活和工作中有这么一台设备了。我想笔记本电脑不会消失,但如果你需要一台可以提供很好的移动办公体验的设备,那么 iPad Pro 会是不错的选择。到现在我的态度还和一年前一样,iPad Pro 是一款会让人倍感惊喜的产品,它能够帮助你完成很多任务。
欢迎关注威锋网官方微信:威锋网(weiphone_2007) 汇聚最新Apple动态,精选最热科技资讯。
您可能也感兴趣:
作为热门的游戏类型,车枪球这三类游戏一直是玩家们的最爱,今天就来给大家“车”这个竞速类...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76号
TechWeb公众号
机情秀公众号我体验了 8 款 iPad 上的文件暂存应用,看看哪款适合你 - 少数派
请选择你要投稿的专栏
我体验了 8 款 iPad 上的文件暂存应用,看看哪款适合你
0" v-cloak>
我们都知道,iOS 11 的 Drag and Drop 很酷,可以跨应用拖动各种内容。但是许多时候,看中了一张图片、一段文字,我们不一定马上要使用它,这就需要一个暂时存储零碎内容的地方:就像我们在笔记本电脑上,喜欢把临时文件丢在桌面,需要的时候再取用。iOS 上也有专门满足临时存取需求的应用。
这类新兴应用有一个形象的名称:Shelf App(架子应用),顾名思义,就是像一只储物架,可以把任何东西临时存放在上面,需要的时候随手取用。依靠 Split View / SlideOver 和 Drag and Drop,它们已经发展为独具特色的一个应用族群。
这些应用都喜欢说自己「Store Anything」,事实上多数应用支持的格式有限,体验也不一,我抱着为天下人踩坑之心,选出了一些值得一试的应用。
全功能首选:Yoink
的格式支持是本文应用里最全的,延续了其在 macOS 上的优异特性。我暂时没有发现它不能存的东西,它属于那种最可以信赖的工具,不管什么文件,想到了丢进 Yoink 就好。
它的界面采用卡片设计,非常清晰,文件名、类型和预览一同呈现,点击后还能详细查看——如果是网页,可以直接在 SlideOver 界面打开,简单省心。左下角的锁头是个贴心的小控件,可以让 Drag and Drop 变成「剪切」,粘贴完就删掉 Yoink 里的文件。
收集、粘贴、预览,其实这就是一款 Shelf App 核心的功能。当然,Yoink 也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你可以点击编辑,选中多个项目,形成一组堆栈(Stack),方便一次性拖拽一堆内容。不再需要堆栈时,也可以随时解散之。
唯一要吐槽的还是它的卡片设计,一屏显示的数量太少,就像 macOS 上大名鼎鼎的剪贴板 Paste。不过,换个角度看,多数人应该没有我那么多待处理的文件,上述情况算不得缺点。何况面对这些颜值高活又好的应用,你还有什么苛求呐。
Yoink 在 macOS 上的表现一直不错,此次进军 iOS,表现也令人满意。值得一提,Yoink 的野心不止于 Shelf App,它还支持剪贴板、Share Sheet、iCloud Drive 和相册导入,看来是要接管你的零碎文件了。
关联阅读:
原生体验、自动分类:Dropped
的界面设计让人想起 iPhone 上的系统相册,据说它的字体、图标——乃至乃至奇宽无比的「额头」,都是学着原生应用来的。想要一款最契合 iOS 11 风格的 Shelf App?那就是 Dropped 了。
Dropped 最大的优点还是自动分类,分为媒体、文本、网址和其他文件,点一下底栏,快速过滤出你需要的种类。但 Dropped 对 Drag and Drop 的运用不到家,只能拖拽收集、粘贴,无法快速删除文件,我还是得用传统的方法,点选、删除。
Files 集成、压缩文件:Gladys
对新系统摸得最透的还属 ,众人都在玩转 Drag and Drop 之际,它率先集成进 Files,这就为全平台发展打下基础。对于那些主要用 iCloud 同步文件的用户,Gladys 说不定可以成为一个云端的 Shelf,一处收集,四处粘贴。
但我用得最频繁的,还是它的压缩功能。我可以直接从 Gladys 里拖出一个压缩文件,这在发邮件的时候很方便,不用挨个添加文件。如果未来能提高压缩率就更好了。
当我们谈颜值的时候,说 Yoink 颜值高,Gladys 一定不服,它那一张张精致的圆角卡片的确赏心悦目。可惜后者的预览功能只能说差强人意,不少文本、链接只能显示一个对应标志。
人性化的标签:The Shelf
角标:在每条内容右上角,它特意标出了文件类型,无需担心分不清图片、网页和 PDF。不过它的预览功能偏弱,尤其是图片,只能显示一小部分,而 PDF 和网页则不提供预览;想要查看详细内容,需要点一下进行检视。但是 Dropped 和 Yoink 也支持嘛。
虽然比起前两个应用,The Shelf 的显示是弱项,但也意味着更小的空间占用,一屏之内可以显示更多的项目,批量拖动起来会有优势。
说起批量拖动,The Shelf 的免费版只支持三个文件,所以……大家看着办了。
Scrawl Pouch
相比 The Shelf, 的预览值得表扬,采用小面积卡片的同时可显示项目详细信息,但是它又不支持点击后放大显示……真是「各有各的难处」,让人很难选。
祸兮福所倚,点一下不能放大,却能进行编辑,这是其他应用不具备的功能。剪切、重命名、移除项目。也许是 Drag and Drop 大放异彩,大家忽略了普通的单击操作。
比较诡异的是,Pouch 在「不特定的时刻」,连很常见的 PDF 也不支持,却能存放思维导图,并显示为一个「未知文件」。然而它不能预览这些文件,安能辨此是雌雄?
Workshelf 主打自定义分组,在 Shelf App 里的确独树一帜,不过我觉得,以后大家都会慢慢支持分组的,Workshelf 不开发出其他亮点,地位会很尴尬。
另一个特色功能是格式转换,但也只有富文本和纯文本,实在少了一些。总的来说,Workshelf 的功能都给人一种「差点什么」的感觉。这几日更新的版本一反以往的「IBM 蓝」,换上更清爽的配色,并带来了标题、文件大小等不同的排序方式。比起这个,我还是更希望它把其中一个功能打磨透了。
文字处理好搭档:Copied
并不算 Shelf App,而是一个剪贴板管理工具。但它的自动化操作太过强大,足以成为文字工作者的专用 Shelf。
收集了一段链接,想转换成 Markdown 格式?复制了一段金句,想用引言格式摘抄下来?这些 Copied 都可以做到——直接去下载官方模板,或者自己折腾一个。我最喜欢的还是组合多条历史记录,变成一个列表,然后直接拖进笔记里面:
还有最烦人的 Markdown 格式图片链接,Copied 也可以一键转换生成。不理解这些需求?没事,这说明你不是 Copied 的受众……咳。
和 macOS 端同步是它另一个优势,不仅仅是内容,那些格式转换的规则也能通用。我近日常常在 iPad 和 MacBook 之间切换,已经把 Copied 作为一个云端的灵感收集簿。
Copied 目前仅支持纯文本、链接和图片,若你期待一个大而全的 Shelf,Copied 难以胜任。它更适合那些整天「同文字为伍」的人,比如作者、编辑、学生。
极简风:iPaste
如果你是一个剪贴板重度用户,也许不需要单独的 Shelf App。但是 Copied 的一大问题就是支持格式有限,那么
是另一个选择不错的选择。分组和 Pin 可以把常用内容拎出来,同步也是亮点,可以和 macOS 版的 iPaste 协同工作。
但是 iPaste 不支持文件预览,仅仅在文件名前显示一个富士山的 emoji ?。如果你是一个健忘症,大概内容一多就忘记自己都存了什么……有的时候,极简和方便总是不能齐美。
解锁 Drag and Drop 支持需要付费,你可以试用一周再决定要不要买买买。
我在写剪贴板工具测评的时候,「囤积」了大量素材,久之发酵出了一个想法:剪贴板已经支持了多种文件格式,能不能把它们打造为零碎内容的管理中心?于是,我开始有目的地用 Copied 代替原生备忘录,发现在 iPad 上,拖动收集、调用内容比使用笔记应用要方便得多。
于是我自作主张,把这类进化后的剪贴板定义为「架子应用」,形容它们像手边的架子一样,方便存取各种内容。恰好 MacStories 近期发了,介绍一个新概念:Shelf App。我心目中的架子之名不谋而合。
可以说,是 iOS 11 的 Drag and Drop 特性引发了 Shelf App 的兴起。在多数情况下,我觉得 Shelf App 用起来比 macOS 应用还爽,手指直接拖动、一口气点选多个文件,都比触控板更直观。iPad 用户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总算有了羡煞他人的文件处理操作。
Shelf 是一个细分领域,如果你只是把 iPad 当作刷剧利器,也许压根没有这个需求。但对于常常和零碎内容打交道的人来说,十几二十块钱带来的效率提升是不言而喻的。
评论(${commentLength})
请勾选举报理由
${ item.text }
0" v-cloak>
${ related.released_at * 1000 | friendlyTime }
${related.summary}
${ related.likes_count }
根据国家网信办规定,互联网账号需要实名认证。验证手机号码再进行评论或撰写文章。
点击去验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ad有哪些好的应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