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想吧inetrnet禁用asp.net调试去掉,去掉才有流量呀才能上网怎么办?不是本地连接的事你懂

当前位置: >>
2010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修订版)
21 世纪计算机系列教材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网络工程专业用 第 2 版)冯健温乃宁李爱国西安科技大学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网络工程专业用 第 2 版)冯健温乃宁李爱国西安科技大学 2010 年 2 月 第 1 版前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也是计算机应用中一 个重要领域, 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因此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 须掌握的知识。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 要专业课程之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给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为网络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对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信技术以及网络应用技术有整体的了解,特别是Internet、典 型局域网、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网络规划、设计的能 力和常用组网技术。 本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强,教学难度大。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尽可能结合实际网络进 行,务必使学生掌握一种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结合教学实践,要求对学生进行初步 的网络安装、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 课堂教学应该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 将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建设成一流的课程,是近期《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努力的方 向。 希望同学们在使用本实验指导书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地发现问 题,并提出建议,使《计算机网络原理》成为具有一流水平的课程。 在本实验指导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一些兄弟院校的相关资料, 编者对他们 表示诚挚的感谢!ii 第 2 版前言为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学习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程 的需要,作者于2008年9月编写了《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网络工程专业用)》, 并在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实际采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期间我校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学院网络专业实验室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发展过程, 为教学的需要购买了一批主 流厂商的主流网络设备。 这些设备的购进给我校网络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设备保 证,使学生能掌握和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本书第2版的主要目标是改正原实验指导书 中的错误,同时根据新的网络设备,在保持原教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对与实际设备操作 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更新,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迅速, 网络设备与软件版本日益更新, 书中疏漏之处在所 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iii 目录实验 1 认知网络 .......................................................... 2 1.1 实验目的 ....................................................................................................................... 2 1.2 实验类型 ....................................................................................................................... 2 1.3 实验环境 ....................................................................................................................... 2 1.4 实验内容与步骤 ........................................................................................................... 2 1.5 思考题 ........................................................................................................................... 3 实验 2 双绞线的制作 ...................................................... 4 2.1 实验目的 ....................................................................................................................... 4 2.2 实验类型 ....................................................................................................................... 4 2.3 实验环境 ....................................................................................................................... 4 2.4 实验原理 ....................................................................................................................... 4 2.5 实验内容与步骤 ........................................................................................................... 6 2.6 思考题 ......................................................................................................................... 10 实验 3 交换机的启动和基本配置 ........................................... 11 3.1 实验目的 ..................................................................................................................... 11 3.2 实验类型 ..................................................................................................................... 11 3.3 实验环境 ..................................................................................................................... 11 3.4 实验内容与步骤 ......................................................................................................... 11 3.5 思考题 ......................................................................................................................... 21 实验 4 实现跨交换机 VLAN 互访 ............................................ 23 4.1 实验目的 ..................................................................................................................... 23 4.2 实验类型 ..................................................................................................................... 23 4.3 实验环境 ..................................................................................................................... 23 4.4 实验原理 ..................................................................................................................... 23 4.5 实验步骤 ..................................................................................................................... 25 4.6 思考题 ......................................................................................................................... 25 实验 5 路由器的启动和基本配置 ........................................... 26 5.1 实验目的 ..................................................................................................................... 26 5.2 实验类型 ..................................................................................................................... 26iv 5.3 实验环境 ..................................................................................................................... 26 5.4 实验内容与步骤 ......................................................................................................... 26 5.5 思考题 ......................................................................................................................... 34 实验 6 静态路由基本配置 ................................................. 35 6.1 实验目的 ..................................................................................................................... 35 6.2 实验类型 ..................................................................................................................... 35 6.3 实验环境 ..................................................................................................................... 35 6.4 实验内容与步骤 ......................................................................................................... 35 6.5 思考题 ......................................................................................................................... 37 实验 7 WINDOWS 网络实用程序 .............................................. 38 7.1 实验目的 ..................................................................................................................... 38 7.2 实验类型 ..................................................................................................................... 38 7.3 实验环境 ..................................................................................................................... 38 7.4 实验内容与步骤 ......................................................................................................... 38 7.5 思考题 ......................................................................................................................... 49 实验 8 划分子网并测试子网间的连通性 ..................................... 50 8.1 实验目的 ..................................................................................................................... 50 8.2 实验类型 ..................................................................................................................... 50 8.3 实验环境 ..................................................................................................................... 50 8.4 实验内容与步骤 ......................................................................................................... 50 8.5 思考题 ......................................................................................................................... 53 实验 9 网络协议分析仪 ETHEREAL ........................................... 55 9.1 实验目的 ..................................................................................................................... 55 9.2 实验类型 ..................................................................................................................... 55 9.3 实验环境 ..................................................................................................................... 55 9.4 实验内容与步骤 ......................................................................................................... 55 9.5 思考题 ......................................................................................................................... 60 实验 10 应用服务器的搭建---创建 DNS、DHCP、FTP、WEB 服务器 ............... 69 10.1 实验目的 ................................................................................................................... 69 10.2 实验类型 ................................................................................................................... 69 10.3 实验环境 ................................................................................................................... 69v 10.4 实验内容与步骤 ....................................................................................................... 69 10.5 思考题 ....................................................................................................................... 85 实验 11 基于 WINSOCK 的网络编程 .......................................... 86 11.1 实验目的 ................................................................................................................... 86 11.2 实验类型 ................................................................................................................... 86 11.3 实验环境 ................................................................................................................... 86 11.4 实验原理 ................................................................................................................... 86 11.5 实验内容 ................................................................................................................... 90 11.6 思考题 ....................................................................................................................... 90 参考书目................................................................ 91 附 录................................................................ 9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实验报告规范(暂行) ............................ 92vi 实验要求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过去十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 应用。《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在计算机网 络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制作双绞线的直 连线和交叉线,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物理层中的通讯媒介;通过熟悉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方法, 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中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现和设计一个简单虚拟局域网、 掌握局域网的搭建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虚拟局域网的建设;通过配置路由器的实验,使学生加深 对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层的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 掌握路由器的静态路由以及动态路由 的配置方法。还提供了一些选做实验以供有余力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提高。总之,通过上述实 验环节,使学生加深了解和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在《计算机网络原理》的课程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就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 作出思考和分析,书写实验预习报告。 (2)仔细观察上机和上网操作时出现的各种现象,记录主要情况,作出必要说明和分析。 (3)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情况及其分析。对需编程 的实验,写出程序设计说明,给出源程序框图和清单。 (4)遵守机房纪律,服从辅导教师指挥,爱护实验设备。 (5)实验课程不迟到。如有事不能出席,所缺实验一般不补。 实验的验收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机操作,包括检查设备的配置和工作情况。第 二部分是提交书面的实验报告。 上机实验成绩和课程设计的成绩均根据上机考勤、调试情况、实验源程序和实验报告综合 评分,分为五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上机实验成绩将记入期末总评成绩中,占总成 绩的20%。1 实验 1 认知网络1.1 实验目的⑴ 认识网络组建工具和设备; ⑵ 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2 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1.3 实验环境计算机中心或网络中心1.4 实验内容与步骤1 网络组建工具和网络设备图 1-1 压线钳图 1-2 打线钳图 1-3 测线仪图 1-4HUB(集线器)图 1-5 交换机图 1-6 路由器2 图 1-7 配线柜图 1-8 网卡2 实验步骤⑴ 到学校网络实验室或计算机中心,了解其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并画出拓扑结构图, 分析属于什么样的网络拓扑结构; ⑵ 观察每台计算机是如何进行通信的,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设备; ⑶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5 思考题⑴ 画出所参观单位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分析属于什么样的网络拓扑结构。 ⑵ 单星型结构与采用分级(层)组网的星型结构有何差异?星型拓扑结构的优缺点是什 么? ⑶ 在网络专业实验室中是否有服务器存在?如果有服务器,是一台还是多台?如果是一 台,服务器是否直接接在主交换机上?如果是多台,服务器又是怎样连网的?3 实验 2 双绞线的制作2.1 实验目的⑴ 了解双绞线的结构与特性; ⑵ 会使用双绞线制作工具; ⑶ 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2.2 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2.3 实验环境本实验需要以下工具和材料:RJ-45 水晶头若干、双绞线若干米、RJ-45 压线钳一把、 测试仪一套。2.4 实验原理双绞线电缆(简称双绞线)是将一对或一对以上的双绞线封装在一个绝缘外套中而形成的 一种传输介质,是目前局域网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为了降低信号的干扰程度,电缆中的每 一对双绞线由两根绝缘铜导线相互扭绕而成,双绞线因此而得名。 双绞线作为网络连接的传输介质,其本身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的传输速度。在不 使用中继器的情况下,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是 100 米。 双绞线一般分为屏蔽(STP)双绞线和与非屏蔽(UTP)双绞线两种。(a)屏蔽双绞线(b)非屏蔽双绞线 图 2-1 屏蔽与非屏蔽双绞线示意图⑴ 屏蔽双绞线(STP) 屏蔽双绞线外面包有一层屏蔽用的金属网,它的抗干扰性能强于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 线的屏蔽作用只有在整个电缆均有屏蔽装置,并且两端正确接地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它要求整 个系统全部是屏蔽器件,包括电缆、插座、水晶头和配线架等,同时建筑物需要有良好的地线 系统。 事实上,在实际施工时,很难实现全部接地,这样反而可能使屏蔽层本身成为最大的干扰 源,从而导致性能甚至不如非屏蔽双绞线。所以,除非有特殊需要,通常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多 采用非屏蔽双绞线。 ⑵ 非屏蔽双绞线(UTP)4 TIA/EIA(美国电信工业协会和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将非屏蔽双绞线按电气性能分为以下 几类: 一类线:铜线无缠绕,支持低于 100KHz 的频率,用于模拟电话。只能传声音,不能传数 据。 二类线:铜线无缠绕,包含 4 对线,支持 4Mbps 的数据传输,用于语音、综合业务数字 网等。 三类线:铜线有缠绕,支持 10Mbps 的传输速率,是 10M 以太网的标准用线,绞合程度为 每 0.305 米 3 绞。 四类线:铜线有缠绕,且较紧密,支持 16Mbps 的传输速率,一般用于 16Mbps 的令牌环 网。 五类线:铜线有缠绕,且紧密,绞合程度为每 0.025 米 3 绞,支持 100Mbps 的数据传输, 是 100M 以太网的标准用线。 超五类线:高质量的铜线和高紧密度缠绕,性能比五类线更高,目前广泛应用于数据传输 和语音通信领域。支持 100Mbps 的数据传输,是 100M 以太网的标准用线。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采用 8 条芯线和 1 条抗拉线,芯线颜色分别为橙白、橙、绿白、绿、 蓝白、蓝、棕白和棕。图 2-2 超 5 类非屏蔽双绞线与其截面示意图六类线:高质量的铜线和高紧密度缠绕,性能比超五类线更高。支持 1000Mbps 的传输速 率,目前应用于服务器机房的布线,以及准备升级至千兆以太网的综合布线系统中。 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在外形和结构上与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有一定的差别, 不仅增加了绝缘 的十字骨架,将双绞线的 4 对线分别置于十字骨架的 4 个凹槽内,而且电缆的直径也更粗。图 2-3 6 类非屏蔽双绞线与其截面示意图 5 2.5 实验内容与步骤双绞线的制作非常简单,就是把双绞线的 4 对 8 芯网线按一定规则插入到水晶头中;其所 需材料是双绞线和水晶头;所需工具通常是一把专用压线钳。双绞线的制作其实就是双绞线水 晶头的制作。 ⑴ 认识双绞线和水晶头 双绞线是由不同颜色的 4 对线,即 8 芯线组成,每两条按一定规则绞在一起,如图 2-4 所 示。RJ-45 水晶头如图 2-5 所示,安装在双绞线的两端,然后插在网卡、集线器或交换机的 RJ-45 接口上。图 2-4双绞线图 2-5水晶头⑵ EIA/TIA 568A 和 EIA/TIA 568B 目前,最常使用的是 EIA/TIA 制定的 EIA/TIA 568A 标准和 EIA/TIA 568B 标准。 TIA/EIA 568A 标准的线序(如图 2-6(a)所示)从左到右依次为:1―绿白、2―绿、3― 橙白、4―蓝、5―蓝白、6―橙、7―棕白、8―棕。 TIA/EIA 568B 标准的线序(如图 2-6(b)所示)从左到右依次为:1―橙白、2―橙、3― 绿白、4―蓝、5―蓝白、6―绿、7―棕白、8―棕。 注意: ① 图 2-6 中的序号 1、2、3、4、5、6、7、8 顺序不是随意编排的,它的编排规则是把水 晶头有金属弹片的一面向上,塑料扣片向下,插入 RJ-45 座的一头向外,从左到右依次为 1、 2、3、4、5、6、7、8 脚。 ② 制作双绞线时,如果不按照标准制作,虽然有时线路也能接通,但是线路内部各线对 之间的干扰不能有效消除,从而导致信号传送出错率升高,影响网络的整体性能。只有按规范 标准进行制作,才能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也便于后期的维护工作。6 (a)TIA/EIA 568A图 2-6(b)TIA/EIA 568B水晶头的线序示意图双绞线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直通方式和交叉方式。连接方式如图 2-7 所示。 直通方式的双绞线简称直通线,一般主要用于计算机与集线器(或交换机)或配线架与集 线器 (或交换机) 之间的连接, 直通线的电缆两端都应按 TIA/EIA 568A 标准 (或 TIA/EIA 568B 标准)的线序连接。 交叉方式的双绞线简称交叉线,一般用于集线器与集线器或网卡与网卡之间的连接。交叉 线的电缆一端按 TIA/EIA 568A 标准的线序连接,另一端应按 TIA/EIA 568B 标准的线序连接。7 (a) 直通线示意图(b) 交叉线示意图图 2-7 双绞线连接示意图⑶ 双绞线网线制作工具 在双绞线的制作中,最主要的工具是一把双绞线压线钳,它可以完成剪线、剥线和压线三 种用途。如图 2-8 所示,在该工具上有三处不同的功能,最前端是剥线口,它用来剥开双绞线 的外皮;中间是压制 RJ-45 头的工具槽,这里可以将 RJ-45 头与双绞线合成;离手柄最近端 是锋利的切线刀,此处用来切断双绞线。图 2-8 双绞线压线钳⑷ 双绞线制作步骤 步骤 1:剥线。根据需要,判断所需双绞线的长度,最多不超过 100m。剪下合适长度的 双绞线, 用压线钳的切线刀口将线头剪齐, 将双绞线一端放到 RJ-45 压线钳前端的剥线槽口中, 放入长度以抵到 RJ-45 压线钳另一端的挡板为宜(长度为 13mm~15mm 为宜) ,如图 2-9 所示。 然后轻轻握下 RJ-45 压线钳把手, 千万别用力压下工具把手, 以刀口略微压在双绞线外皮为佳, 然后将压线钳以双绞线为圆心保持刀口压在双绞线外皮的力度旋转半圈, 此时就能用手轻易地 剥去双绞线的外皮。注意不要划伤里面的任何一对双绞线。8 图 2-9 剥线步骤 2:理线。剥去外皮,将缠绕的四对线分开,按照 TIA/EIA 568A(或 568B)标准来 排列,如图 2-10 所示。然后用手按紧排列好的线对,把参差不齐的前端用压线钳的切线刀剪 整齐。图 2-10 理线步骤 3:插线。一只手捏住水晶头,将水晶头有弹片一侧向下,另一只手把排列整齐的八 根线顺着 RJ-45 水晶头的线槽一直推到底为止,如图 2-11。图 2-11 插线步骤 4:压线。将 RJ-45 头插入压线钳的工具槽中,并一直推到底,然后用力握紧 RJ-45 压线钳把手,直至将水晶头的八片金属片压到底,如图 2-12 所示。图 2-12 压线至此,这个 RJ-45 接头就制作好了。 步骤 5:重复步骤 1 到步骤 4,再制作另一端的 RJ-45 接头,如图 2-13 所示的是一条两端 都制作好水晶头的双绞线。要注意的是芯线排列顺序一定要与另一端的顺序完全一样,这样一 条直通双绞线的制作就算完成了。9 图 2-13 一条两端都制作好水晶头的双绞线⑸ 双绞线测试 双绞线制作完成后,可以使用网络测试仪测试网线是否连通。这里面以最常用的低端测试 仪为例(如图 2-14 所示) ,介绍其使用方法。测试仪一般分成两部分,主测试仪和远程测试仪。 将要测试的线缆分别接入主测试仪和远程测试仪,拨动开关 ON 为正常测试速度,S 键为慢速 测试。测试的线缆是正常,两个测试端的号码就会从 1 至 8 同时逐个闪动。如出现号码顺序调 乱,就代表连线的方法错误或是交叉线的接法。当有一个灯不亮,就是那根线没有接好,如果 所有灯都不闪动,意味着这段线缆有 4 条以上的线有问题。图 2-14 网络测试仪2.6 思考题⑴ 为什么交换机连接主机用直连线,而路由器连接主机用交叉线? ⑵ 如果现在只有直连线若干,同时还有一个交换机和一个路由器,我们需要建立主机和 路由器之间的连接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 ⑶ 查阅相关书籍说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之间的区别。10 实验 3 交换机的启动和基本配置3.1 实验目的⑴ 掌握二层交换机的启动和基本设置的操作; ⑵ 掌握配置交换机的常用命令。3.2 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3.3 实验环境通过 Console 电缆把 PC 机的 COM 端口和交换机的 Console 端口连接起来, 如图 3-1 所 示。图 3-1 实验组网图⑴ 准备 PC 机 1 台; ⑵ 准备 Huawei 交换机 1 台; ⑶ Console 电缆 1 条。3.4 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内容⑴ 对 H3C S3100 交换机的启动和基本设置的操作; ⑵ 熟悉交换机的开机画面; ⑶ 对交换机进行基本的配置; ⑷ 理解交换机的端口、编号及配置。2 实验操作实践与步骤⑴ 串口管理 用串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是我们在网络工程中对交换机进行配置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用 串口配置交换机是通过 Console 电缆把 PC 机的 COM 端口和交换机的 Console 端口连接起来。 步骤: ① 通过 Console 电缆把 PC 机的 COM 端口和交换机的 Console 端口连接起来。并确认连 接 PC 机的串口是 COM1 还是 COM2,给交换机加电。 ② 点击 PC 机的D开始‖-D程序‖-D附件‖-D通讯‖-D超级终端‖,进入超级终端窗口,建立新的 连接,系统弹出如图 3-2 所示的连接说明界面。11 图 3-2 新建超级终端连接③ 在连接说明界面中键入新连接的名称,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弹出如图 3-3 所示的界 面图,在[连接时使用]一栏中选择连接使用的串口(COM1 或 COM2) 。 ④ 串口选择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弹出如下图所示的连接串口参数设置界面,设 置波特率为 9600,数据位为 8,奇偶校验为无,停止位为 1,流量控制为无。如图 3-4 所示:图 3-3 选择连接使用的串口图 3-4 设置连接串口参数⑤ 串口参数设置完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进入如图 3-5 所示的超级终端界面。12 图 3-5 进入超级终端界面在超级终端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属性]一项,进入属性窗口。单击属性窗口中的[设置]条, 进入属性设置窗口(如图 3-6),在其中选择终端仿真为 VT100,选择完成,单击[确定]按钮。图 3-6 设置超级终端属性中的终端仿真⑵ 交换机的启动 交换机上电后,将首先运行 BOOTROOM 程序,若在出现DPress Ctrl-B enter Boot Menu…‖ 的 5 秒等待时间内,不进行任何操作或键入& Ctrl-B &之外的键,系统进入自动启动状态,否则13 将进入 BOOT 菜单。仔细观察交换机启动过程的信息:图 3-7 交换机的启动过程14 ⑶ 对交换机进行基本的配置 ① 命令行视图 命令行视图间的关系:图 3-8 命令行视图间的关系各命令视图的功能特性、进入各视图的命令等细则如下表所示:15 表 3-1 命令视图功能表视图 用户视图功能提示符进入命令退出命令查看交换机的简 单运行状态和统 &H3C& 计信息 配置系统参数 [H3C]与交换机建立连接 quit 断开与 即进入 交换机连接quit 或 在用户视图下键入 return 返 回 system-view 用户视图 在系统视图下键 以太网端口视 配置以太网端口 quit 返回系 [H3C-Ethernet1/0/1] 入 : interface 图 参数 统视图 ethernet 0/1 配置 VLAN 参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 quit 返回系 [H3C-Vlan1] VLAN 视图 vlan 1 数 统视图 配置 VLAN 和 在系统视图下键 VLAN 接口视 quit 返回系 VLAN 汇聚对应 [H3C-Vlan-interface1] 入 : interface 图 统视图 vlan-interface 1 的 IP 接口参数 配置本地用户参 在 系 统 视 图 下 键 quit 返回系 [H3C-luser-user1] 本地用户视图 数 入:local-user user1 统视图 配置用户界面参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 quit 返回系 [H3C-ui0-aux0] 用户界面视图 user-interface 0 数 统视图 FTP Client 视 配置 FTP Client 在用户视图下键入 quit 返回用 [ftp] ftp 图 参数 户视图 在系统视图下使用 配置 MST 域的 quit 返回系 [H3C-mst-region] stp MST 域视图 参数 region-configuration 统视图 命令 定义 QoS profile QoS profile 视 在系统视图下使用 仅 S3100-EI 系 [H3C-qos-profile-a123] quit 返 回 图 qos-profile 命令 列交换机支持此 HGMP 视图 视图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 quit 返回系 集群视图 配置集群参数 [H3C-cluster] cluster 统视图 基本 ACL 视 定 义 基 本 ACL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 quit 返回系 [H3C-acl-basic-1] acl number 1 图 的子规则 统视图 RADIUS 服务 配置 Radius 协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 quit 返回系 [H3C-radius-1] radius scheme 1 器组视图 议参数 统视图 配置 ISP 域的相 [H3C-isp-aaa123.net]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 quit 返回系 ISP 域视图 domain aaa123.net 统视图 关属性 ② 命令行在线帮助: 系统视图 命令行接口提供如下几种在线帮助:完全帮助、部分帮助。 通过上述各种在线帮助能够获取到帮助信息,分别描述如下: 在任一视图下,键入&?&获取该视图下所有的命令及其简单描述。 &H3C& ? User view commands: bootSet boot option16 cd clock cluster copy debugging delete dir display 描述。Change current directory Specify the system clock Run cluster command Copy from one file to another Enable system debugging functions Delete a file List files on a file system Display current system information键入一命令,后接以空格分隔的&?&,如果该位置为关键字,则列出全部关键字及其简单 &H3C& clock ? datetime Specify the time and date summer-time Configure summer time timezone Configure time zone 键入一命令,后接以空格分隔的&?&,如果该位置为参数,此时用户终端屏幕上会列出有 关的参数描述。 [H3C]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 &1-4094& VLAN interface number 键入&?&后,如果只出现&cr&表示该位置无参数,直接键入回车即可执行。 [H3C]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 ? &cr& 键入一字符或一字符串,其后紧接&?&,此时用户终端屏幕上会列出以该字符或字符串开 头的所有命令。 &H3C& p? ping pwd 键入一命令,一空格,后接一字符或一字符串,其后紧接&?&,此时用户终端屏幕上会列 出以该字符或字符串开头的所有关键字。 &H3C& display u? udp unit user-interface users 键入命令的某个关键字的前几个字母,按下&Tab&键,如果以输入的字母开头的关键字唯 一,用户终端屏幕上会显示出完整的关键字;如果以输入的字母开头的关键字不唯一,反复按 下&Tab&键,则终端屏幕依次显示与字母匹配的完整关键字。 (3)显示特性: 命令行接口提供了如下的显示特性:为方便用户,提示信息和帮助信息可以用中英文两种 语言显示。 在一次显示信息超过一屏时,提供了暂停功能,这时用户可以有三种选择,如下表所示。17 表 3-2 显示功能表按键或命令 暂停显示时键入&Ctrl+C& 暂停显示时键入空格键 暂停显示时键入回车键 ④ 命令行历史命令:功能 停止显示和命令执行 继续显示下一屏信息 继续显示下一行信息命令行接口提供类似 Doskey 功能,将用户键入的历史命令自动保存,用户可以随时调用 命令行接口保存的历史命令,并重复执行。命令行接口为每个用户缺省保存 10 条历史命令。 操作如下表所示。表 3-3 访问历史命令操作 显示历史命令 访问上一条历史 命令 访问下一条历史 命令 ? 说明:按键 display history-command 上光标键↑或&Ctrl+P& 下光标键↓或&Ctrl+N&结果 显示用户输入的历史命令 如果还有更早的历史命令, 则 取出上一条历史命令 如果还有更晚的历史命令, 则 取出下一条历史命令用光标键对历史命令进行访问, 在 Windows 3.X 的 Terminal 和 Telnet 下都是有效的, 但对 于 Windows 9X 超级终端,↑、↓光标键会无效,这是由于 Windows 9X 的超级终端对这两个键 作了不同解释所致,这时可以用组合键&Ctrl+P&和&Ctrl+N&来代替↑、↓光标键达到同样目的。 ⑤ 命令行错误信息: 所有用户键入的命令,如果通过语法检查,则正确执行,否则向用户报告错误信息,常见 错误信息参见下表。表 3-4 命令行常见错误信息表英文错误信息错误原因 没有查找到命令 没有查找到关键字 参数类型错 参数值越界 输入命令不完整 输入参数太多 输入参数不明确Unrecognized command Incomplete command Too many parameters Ambiguous command ⑥ 命令行编辑特性: 符,如下表所示。命令行接口提供了基本的命令编辑功能,支持多行编辑,每条命令的最大长度为 256 个字18 表 3-5 编辑功能表按键 普通按键 退格键 Backspace 左 光 标 键 ← 或 &Ctrl+B& 右 光 标 键 → 或 &Ctrl+F& 上光标键↑或&Ctrl+P& 下 光 标 键 ↓ 或 &Ctrl+N&功能 若编辑缓冲区未满,则插入到当前光标位置,并向 右移动光标 删除光标位置的前一个字符,光标前移 光标向左移动一个字符位置 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位置 显示历史命令 输入不完整的关键字后按下 Tab 键, 系统自动执行 部分帮助:如果与之匹配的关键字唯一,则系统用 此完整的关键字替代原输入并换行显示; 对于命令 字的参数、不匹配或者匹配的关键字不唯一的情 况,系统不作任何修改,重新换行显示原输入。Tab 键⑷ 交换机端口的配置 ① 进入以太网端口视图 要对以太网端口进行配置,首先要进入以太网端口视图。 请在系统视图下进行下列配置。表 3-6 进入以太网端口视图操作 进入以太网端口视 图 ② 打开/关闭以太网端口命令 interface{ interface_type interface_name } interface_num |当端口的相关参数及协议配置好之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打开端口;如果想使某端口不再 转发数据,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关闭端口。 请在以太网端口视图下进行下列配置。表 3-7 打开或关闭以太网端口操作 关闭以太网端口 打开以太网端口 缺省情况下,端口为打开状态。 ③ 设置以太网端口双工状态命令 shutdown undo shutdown当希望端口在发送数据包的同时可以接收数据包,可以将端口设置为全双工属性;当希望 端口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数据包或接收数据包时,可以将端口设置为半双工属性;当设置端口为 自协商状态时,端口的双工状态由本端口和对端端口自动协商而定。 请在以太网端口视图下进行下列配置。表 3-8 设置以太网端口双工状态操作命令19 设置以太网端口的双工状态 恢复以太网端口的双工状态为缺 省值duplex { auto | full | half } undo duplex需要注意的是,10/100Base-T 以太网端口支持全双工、半双工或自协商模式,可以根据需 要对其设置。100Base-FX 多模/单模以太网端口由系统设置为全双工模式,不允许用户对其进 行配置。 缺省情况下,端口的双工状态为 auto(自协商)状态。 ④ 设置以太网端口速率 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对以太网端口的速率进行设置,当设置端口速率为自协商状态时,端口 的速率由本端口和对端端口双方自动协商而定。 请在以太网端口视图下进行下列设置。表 3-9 设置以太网端口速率操作 设置以太网端口的速率 恢复以太网端口的速率为缺省值命令 speed { 10 | 100 | auto } undo speed需要注意的是,10/100Base-T 以太网端口支持 10Mbit/s、100Mbit/s 或自协商工作速率,可 以根据需要对其设置。100Base-FX 多模/单模以太网端口的工作速率由系统设置为 100Mbit/s 速率,不允许用户对其进行配置。 缺省情况下,以太网端口的速率处于 auto(自协商)状态。 ⑤ 设置以太网端口的链路类型 以太网端口有三种链路类型:Access、Hybrid 和 Trunk。Access 类型的端口只能属于 1 个 VLAN,一般用于连接计算机的端口;Trunk 类型的端口可以属于多个 VLAN,可以接收和发 送多个 VLAN 的报文,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的端口; Hybrid 类型的端口可以属于多个 VLAN,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 VLAN 的报文,可以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也可以用于连接用户 的计算机。Hybrid 端口和 Trunk 端口的不同之处在于 Hybrid 端口可以允许多个 VLAN 的报文 发送时不打标签,而 Trunk 端口只允许缺省 VLAN 的报文发送时不打标签。 请在以太网端口视图下进行下列设置。表 3-10 设置以太网端口的链路类型操作 设置端口为 Access 端口 设置端口为 Hybrid 端口 设置端口为 Trunk 端口 恢复端口的链路类型为缺省的 Access 端口 需要注意的是:命令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link-type hybrid port link-type trunk undo port link-type在一台以太网交换机上,Trunk 端口和 Hybrid 端口不能同时被设置。 如果某端口被指定为镜像端口,则不能再被设置为 Trunk 端口,反之亦然。 缺省情况下,端口为 Access 端口。20 ⑥ 把以太网端口加入到指定 VLAN 本配置任务把当前以太网端口加入到指定的 VLAN 中。 Access 端口只能加入到 1 个 VLAN 中,Hybrid 端口和 Trunk 端口可以加入到多个 VLAN 中。 请在以太网端口视图下进行下列设置。表 3-11 把当前以太网端口加入到指定 VLAN操作 把当前 Access 端口加入到指定 VLAN 将当前 Hybrid 端口加入到指定 VLAN 把当前 Trunk 端口加入到指定 VLAN 把当前 Access 端口从指定 VLAN 删除 把当前 Hybrid 端口从指定 VLAN 中删 除 把当前 Trunk 端口从指定 VLAN 中删 除命令 port access vlan vlan_id port hybrid vlan vlan_id_list { tagged | untagged } port trunk permit vlan { vlan_id_list | all } undo port access vlan undo port hybrid vlan vlan_id_list 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 vlan_id_list | all }需要注意的是: Access 端口加入的 VLAN 必须已经存在并且不能是 VLAN 1; Hybrid 端口 加入的 VLAN 必须已经存在;Trunk 端口加入的 VLAN 不能是 VLAN 1。 执行了本配置,当前以太网端口就可以转发指定 VLAN 的报文。Hybrid 端口和 Trunk 端 口可以加入到多个 VLAN 中,从而实现本交换机上的 VLAN 与对端交换机上相同 VLAN 的互 通。 Hybrid 端口还可以设置哪些 VLAN 的报文打上标签, 哪些不打标签, 为实现对不同 VLAN 报文执行不同处理流程打下基础。 ⑸ 交换机端口的配置举例 # 在缺省情况下, 端口输出 Up/Down 日志信息的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如果执行 shutdown 或 undo shutdown 命令,系统将输出日志信息。 &H3C& system-view System View: return to User View with Ctrl+Z. [H3C] interface Ethernet 1/0/1 [H3C-Ethernet1/0/1] shutdown %Apr 5 07:25:37:634 2000 H3C L2INF/5/PORT LINK STATUS CHANGE:- 1 Ethernet1/0/1 is DOWN [H3C-Ethernet1/0/1] undo shutdown %Apr 5 07:25:56:244 2000 H3C L2INF/5/PORT LINK STATUS CHANGE:- 1 Ethernet1/0/1 is UP # 取消该功能后,如果执行 shutdown 或 undo shutdown 命令,系统将不再输出日志信息。 [H3C-Ethernet1/0/1] undo enable log updown [H3C-Ethernet1/0/1] shutdown [H3C-Ethernet1/0/1] undo shutdown3.5 思考题⑴ 主机与交换机之间通过 telnet 建立连接时,采用交换机的什么口?这时使用的是双绞21 线的直连线还是交叉线? ⑵ 观察你所配置的交换机的型号,说出他是几层交换机。 ⑶ 请你说出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之间的区别,并说出二层交换机和集线器之间的区 别。22 实验 4 实现跨交换机 VLAN 互访4.1 实验目的⑴ 了解 VLAN 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⑵ 能够实现跨二层交换机不同 VLAN 之间计算机的互通。4.2 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4.3 实验环境2~3台交换机,4台PC,实验组网如图所示。图 4-1 实验组网图4.4 实验原理1 VLAN的作用虚拟局域网VLAN逻辑上把网络资源和网络用户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划分,把一个物理上 的网络划分成多个小的逻辑网络。这些小的逻辑网络形成各自的广播域,也就是VLAN。如下 图所示。几个部门都使用一个中心交换机,但是各个部门属于不同的VLAN,形成各自的广播 域,广播报文不能跨越这些广播域传送。23 图 4-2 虚拟局域网 VLAN 示意图2 VLAN的帧格式标准规定,在原有的标准以太网帧格式中,增加一个特殊的标志域--Tag域,用于标识数据 帧所属的VLAN ID,其帧格式如下图所示。图 4-3 带有 IEEE802.1Q 标记的以太网3 VLAN端口从交换机处理VLAN数据帧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交换机的端口分为两类:一类是只能传送 标准以太网帧的端口,被称为Access端口;另一类是既可以传送有VLAN标签的数据帧,也可 以传送标准以太网帧的端口,称为Trunk端口。 Access端口一般是指那些连接不支持VLAN技术的终端设备的端口,这些端口收到的数据 帧都不包含VLAN标签,发送帧中也必须不包含VLAN标签。Trunk端口一般是指那些连接支持24 VLAN技术的网络设备的端口。这些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帧一般都包含VLAN标签,而向外发送 数据帧时也常常需要添加VLAN标签。4 VLAN的配置配置VLAN大致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1)创建/删除VLAN [H3C][undo] vlan vlan_id (2)向当前VLAN中添加/删除端口 [H3C-vlan2][undo]port port_num[to port_num]&&1-10& (3)将当前端口添加/删除到指定VLAN [H3C-Ethernet0/1][undo]port access vlan vlan-id (4)指定端口类型 [H3C-Ethernet0/1]port link-type{access|trunk|hybrid} (5)指定/删除端口的缺省VLAN ID [H3C-Ethernet0/1][undo]port trunk pvid vlan vlan_id access的缺省VLAN ID就是它所属的VLAN ID,缺省情况下Trunk端口的VLAN ID是 VLAN1。注意:在修改Trunk端口的缺省VLAN ID时,要保证Trunk链路两端的缺省VLAN ID 一致,否则,同一VLAN用户不能正常通信。 (6)指定/删除Trunk端口可以通过的VLAN数据帧 [H3C-Ethernet0/1][undo]port trunk permit vlan {vlan_id_list|all}4.5 实验步骤⑴ 配置交换机A上的VLAN ⑵ 配置交换机B上的VLAN ⑶ 配置交换机之间的端口为Trunk端口,并允许所有的VLAN通过 ⑷ 配置主机IP地址 ⑸ 验证实验结果:同一VLAN内部的PC可以相互通信,不同VLAN间的PC不能相互访问4.6 思考题⑴ 目前,我们使用的华为交换机划分VLAN的方法是基于下面的哪一种? A、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 B、基于MAC地址的VLAN划分 C、基于子网的VLAN划分 D、基于协议的VLAN划分 ⑵ 802.1q规定了VLAN的帧格式,他相对标准以太网帧对了( )字节的Tag域,Tag域中 包含了( )和( ),而后者又细分成( )、( )和( )。 ⑶ 分别描述以太网交换机的Access端口和Trunk端口在手法数据帧时的处理过程。25 实验 5 路由器的启动和基本配置5.1 实验目的⑴ 掌握路由器的启动和基本设置的操作; ⑵ 掌握配置路由器的常用命令。5.2 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5.3 实验环境通过双绞线把 PC 机的以太网端口和路由器的 LAN 口连接起来。双绞线路由器PC 机图 5-1 实验组网图⑴ 准备 PC 机 1 台; ⑵ 准备路由器 1 台; ⑶ 双绞线 1 条。5.4 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内容⑴ 对 H3C 路由器的启动和基本设置的操作; ⑵ 熟悉路由器的开机画面; ⑶ 对路由器进行基本的配置; ⑷ 理解路由器的端口、编号及配置。2 操作步骤⑴ 建立网络连接 ① 设置计算机的 IP 地址 在访问设置页面前,建议将计算机设置成D自动获得 IP 地址‖和D自动获得 DNS 服务器地 址‖,由 ER3000 系列分配 IP 地址。 如果需要给计算机指定静态 IP 地址,则需要将计算机的 IP 地址与 ER3000 系列的 LAN 口 IP 地址设置在同一子网中(ER3000 系列的 LAN 口缺省 IP 地址为:192.168.1.1,子网掩 码为 255.255.255.0)。 ② 确认计算机与 ER3000 系列连通26 使用 Ping 命令确认计算机和 ER3000 系列之间的网络是否连通。 (2)登录路由器 在 Web 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Dhttp://192.168.1.1‖,在弹出框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首次登录时请输入缺省的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图 5-2 登陆路由器(3)路由器基本配置 ① WEB 设置主界面 页面左侧为导航栏,页面右侧为设置区域。27 图 5-3 Web 设置页面②接口设置→WAN 设置 一.设置上网方式 WAN 口接入到因特网可选择的方式有静态地址、动态地址、PPPoE。具体选择何 种方式请咨询当地 ISP。 ? PPPoE 方式图 5-4 设置上网方式(PPPoE)界面项描述如下:28 表 5-1 设置上网方式(PPPoE) 界面项 PPPoE 用户名 PPPoE 密码 描述 由ISP 提供。 由ISP 提供。 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是在一定的物理网络中能 够传送的最大数据单元。参数取值范围为546~1492 , 单位为字节,缺 省为1492 ,建议保持缺省值。 可选项,一般情况下由ISP 提供,也可以自行设置。 可选项,输入ISP 提供的辅DNS 服务器地址,也可以自行设置。 可选项,输入ISP 提供的PPPoE 的服务器的名称。缺省为空。 可选项,输入ISP 提供的PPPoE 服务器的服务名称。缺省为空。MTU主DNS 服务器 辅DNS 服务器 服务器名称 服务名? 动态地址图 5-5 设置上网方式(动态地址)界面项描述如下:表 5-2 设置上网方式(动态地址) 界面项 描述 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是在一定的物理网络中能 够传送的最大数据单元。参数范围为576~1500 , 单位为字节,缺省为 1500 字节,建议保持缺省值。 可选项,一般情况下由ISP 提供,也可以自行设置。 可选项,输入ISP 提供的辅DNS 服务器地址,也可以自行设置。 可选项,网络中其他设备看到的ER3000 系列的名称,缺省是空。MTU主DNS 服务器 辅DNS 服务器 主机名? 静态地址29 图 5-6 设置上网方式(静态地址)界面项描述如下:表 5-3 设置上网方式(静态地址) 界面项 IP 地址 子网掩码 缺省网关 描述 一般由ISP 提供。 一般由ISP 提供。 一般由ISP 提供。 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是在一定的物理网络中能够 传送的最大数据单元。参数范围为576~1500,单位为字节,缺省为1500 字 节,建议保持缺省值。 一般由ISP 提供。 可选项,输入ISP 提供的辅DNS 服务器地址,也可以自行设置。MTU主DNS 服务器 辅DNS 服务器二.设置网口模式 接口设置→WAN 设置→网口模式 在这个页面中,您可以设置ER3000 系列WAN 口的连接速度和双工模式。缺省是 10M/100M 自适应。ER3100 只需设置一个WAN 口。30 图 5-7 WAN 口网口模式三.接口设置→LAN 设置 1) 局域网设置 接口设置→LAN 设置→局域网设置 设置LAN 口IP 地址 局域网内计算机可以通过LAN 口IP 地址来管理ER3000 系列。图 5-8 局域网设置界面项描述如下:表 5-4 局域网设置 界面项 IP 地址 子网掩码 描述 ER3000 系列的LAN 口IP 地址,缺省是192.168.1.1 ,掩码缺省是 255.255.255.0 。您可以通过该IP 地址管理ER3000 系列。 LAN 口的IP 地址对应的子网掩码,缺省是255.255.255.0 。说明: ? ? 修改LAN 口 IP 地址后,您需要使用新IP 地址重新登录设备,才能继续配置。 修改LAN 口 IP 地址后,其他页面中和IP 地址相关的配置可能需要相应修改(如 IP/MAC 绑定表中的IP 地址等),保持和LAN 口IP 在统一网段。 2) 端口设置31 接口设置→LAN 设置→端口设置 ? 端口模式:一般情况下,两个对接设备都支持端口模式自适应功能,会自动协商出最 佳工作模式,但如果遇到兼容性问题导致不能正常协商的,可以根据情况手工设置端 口模式,以便更好的与其它设备对接。 ? 广播风暴抑制:如果局域网内有大量的广播报文(可能由病毒导致),会影响网络的 正常通信。通过LAN 口的广播风暴抑制功能,可以有效地抑制大量广播报文的传播, 避免网络拥塞,保证网络业务的正常运行。 ? 流控:如果其它设备向ER3000 系列发送的报文太多,可能会造成网络堵塞;流控功 能可以在对端设备发送的报文超出ER3000 系列的最大转发能力时,通知对端设备降 低报文发送速率,从而避免网络拥塞。 说明: ? ? 要使流控功能生效,连接的对端设备也必须支持并启用流控功能。 一般只在网络拥塞比较严重时,才考虑启用流控功能。图 5-9 端口设置3) VLAN 设置 接口设置→VLAN 设置→VLAN 设置 VLAN(Virtual LAN)即虚拟局域网,它可以将物理上互连的网络在逻辑上划分为多个互 不相干的网络,这些网络不能相互间不能直接通信,广播报文也被隔离,从而可以达到如下的 功能: ? 广播域被限制在一个VLAN 内,节省了带宽,提高了网络处理能力。 ? 增强局域网的安全性,不同VLAN 内的用户不能直接通信。 ? 灵活组网,用VLAN 划分不同的部门,同一个部门不必受物理范围的局限,网络构 建和维护更方便灵活。32 图 5-10 VLAN 设置界面项描述如下:表 5-5 VLAN 设置 界面项 VLAN ID VLAN 网关IP 地址 VLAN 子网掩码 启用DHCP 服务器 地址池起始地址 描述 虚接口的VLAN ID 虚接口的IP 地址 虚接口的子网掩码 选中该框,则可以配置并启用该虚接口下的DCHP 服务器。 配置该虚接口下DHCP 服务器地址池的起始地址(DHCP 服务器 启用后才生效) 配置该虚接口下DHCP 服务器地址池的结束地址(DHCP 服务器 启用后才生效) 配置该虚接口下DHCP 服务器的租约时间,即IP 地址分配给 DHCP 客户端使用的时间长度,单位为分钟 如果选中某端口,则会把选中端口的PVID 设置成为本VLAN ID, 本VLAN 内的用户可以通过该端口访问设备。可以不选,也可以 选一个或多个地址池结束地址 地址租约选择端口4) Trunk 口设置 接口设置→VLAN 设置→Trunk 口设置 在本页面中您可以设置各个 Trunk 端口允许通过的 VLAN。如果 VLAN 报文带的 tag 在 该端口设置的允许通过的 VLAN 范围内,则该端口接受或发送报文时都会带上该 tag;其它 VLAN 报文直接被丢弃。33 图 5-11 Trunk 口设置界面项描述如下:表 5-6 Trunk 口设置 界面项 端口 允许通过的VLAN 描述 选择某个LAN 端口,对该端口所允许通过的VLAN 进行设置 选中该项,您可以设置该端口允许通过的VLAN 范围,可以输 入离散的VLAN ,也可以输入连续的多个VLAN 选中该项,则该端口允许该设备创建的所有二层、三层VLAN 通过允许通过所有的VLAN5.5 思考题⑴ 比较在使用Telnet 方式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时,在配置命令上的不同之处。 ⑵ 路由器处理可以采用上述两种方式进行配置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34 实验 6 静态路由基本配置6.1 实验目的⑴ 掌握 PPP 无验证方式配置 ⑵ 掌握静态路由基本配置6.2 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6.3 实验环境按下图进行组网:S0: 20.1.1.1/24 RouterA S0: 20.1.1.2/24 E0: 10.1.1.1/24 RouterB E0: 30.1.1.1/24PC1:10.1.1.2 /24 PC2:30.1.1.2/24图 6-1 实验组网图⑴ 准备 PC 机 2 台; ⑵ 准备路由器 2 台; ⑶ 路由器串口线; ⑷ 网线 2 条; ⑸ Console 电缆 2 条。6.4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 ⑴ PPP 无验证方式配置 ⑵ 静态路由基本配置 实验步骤: ⑴ 第一步:设置 RouterA #进入以太网接口视图:35 ? ? ? ? ? ? ? ? ?[H3C] interface Ethernet 0 [H3C-Ethernet0] 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H3C-Ethernet0] interface serial 0 [H3C-Serial0] ip address 20.1.1.2 255.255.255.0 [H3C-Serial0] link-protocol ppp [H3C-Serial0] quit [H3C] ip route-static 30.1.1.0 255.255.255.0 20.1.1.1 preference 60 [H3C] save [H3C] reboot#设置其 IP 地址 #进入串口 Serial0 视图 #设置其 IP 地址 #设置链路层协议为 PPP #进入系统视图 #添加静态路由 #保存路由器设置 #重启路由器 ⑵ 第二步: 设置路由器 B 具体配置步骤与路由器 A 相同,注意 IP 地址的不同即可 ? ? ? ? ? ? ? ? ? ? [H3C] interface Ethernet 0 [H3C-Ethernet0] ip address 30.1.1.1 255.255.255.0 [H3C-Ethernet0] interface serial 0 [H3C-Serial0] ip address 20.1.1.1 255.255.255.0 [H3C-Serial0] link-protocol ppp [H3C-Serial0] quit [H3C] ip route-static 10.1.1.0 255.255.255.0 20.1.1.2 preference 60 [H3C] save [H3C] reboot PC1: IP 地址:10.1.1.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0.1.1.1 ? PC2: IP 地址:30.1.1.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30.1.1.1 ⑷ 第四步:用 Ping 命令测试 结论:整个网络是连通的⑶ 第三步:设置主机 TCP/IP 属性:36 6.5 思考题⑴ 不按照上述路由器的各接口的IP 地址和主机的IP 地址、网关地址,试着自己设计一 个地址方案完成这个实验。 ⑵ 如果在本实验中的路由器之间再加入一台路由器RTC,试着写出RTC上的配置,使得 两个主机能够互通。37 实验 7 Windows 网络实用程序7.1 实验目的⑴ 了解系统网络命令及其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所能对网络进行的操作; ⑵ 通过网络命令了解运行系统网络状态,并利用网络命令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7.2 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7.3 实验环境可以接入 Internet 的网络工程机房 PC 机。7.4 实验内容与步骤先将原来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缺省网关等参数记录并保留起来,实验完成后恢复之。 ⑴ 最基本,最常用的,测试物理网络的 ping 192.168.10.88 -t ,参数-t 是等待用户去中断测试 ⑵ 查看 DNS、IP、Mac 等 Win2000 以上:Ipconfig/all 通过 DNS 进行域名解析:NSLOOKUP 例如查看本地 DNS 过程如下: C:\&nslookup Default Server: dns.xust.edu.cn Address: 202.117.144.2 &server 202.117.144.8 &server 202.117.144.2 & lib.xust.edu.cn Server: [202.117.144.2] Address: 202.117.144.2 & edu.cn 解析 edu.cn,得出在 DNS 上未授权,但可以解析出 IP 地址为 202.114.0.36 Server: [202.117.144.2] Address: 202.117.144.2 Non-authoritative answer: Name: edu.cn Address: 202.112.0.36 ⑶ 网络信使 Net send 计算机名/IP|* (广播) 传送内容,注意不能跨网段 net stop messenger 停止信使服务,也可以在面板-服务修改 net start messenger 开始信使服务 ⑷ 测对方对方计算机名,所在的组、域及当前用户名38则将 DNS 改为了 202.117.144.8 则将 DNS 又改回到 202.117.144.2 解析该域名地址,得出可以在该 DNS 上解析 ping -aIP -t ,只显示 NetBios 名nbtstat -a 192.168.10.146 比较全的 ⑸ netstat -a 显示出你的计算机当前所开放的所有端口 netstat -s -e 比较详细的显示你的网络资料,包括 TCP、UDP、ICMP 和 IP 的统计等 ⑹ 探测 arp 绑定(动态和静态)列表,显示所有连接了我的计算机,显示对方 IP 和 MAC 地 址 arp -a ⑺ 在代理服务器端捆绑 IP 和 MAC 地址,解决局域网内盗用 IP ARP -s 192.168.10.59 00-50-ff-6c-08-75 解除网卡的 IP 与 MAC 地址的绑定: arp -d 网卡 IP ⑻ 在网络邻居上隐藏你的计算机 net config server /hidden:yes net config server /hidden:no 则为开启 ⑼ 几个 net 命令 ① 显示当前工作组服务器列表 net view,当不带选项使用本命令时,它就会显示当前域 或网络上的计算机上的列表。比如:查看这个 IP 上的共享资源,就可以 C:\&net view 192.168.10.8 ② 查看计算机上的用户帐号列表 net user ③ 查看网络链接 net use 例如:net use z: \\192.168.10.8\movie 将这个 IP 的 movie 共享目录映射为本地的 Z 盘 ④ 记录链接 net session 例如: C:\&net session 计算机用户名 客户类型 打开空闲时间 \\192.168.10.110 ROME Windows
00:03:12 \\192.168.10.51 ROME Windows
00:00:39 命令成功完成。 ⑽ 路由跟踪命令 tracert www.xust.edu.cn pathping www.xust.edu.cn 除了显示路由外,还提供 325S 的分析,计算丢失包的% ⑾ 关于共享安全的几个命令 ① 查看你机器的共享资源 net share ② 手工删除共享 net share c$ /d net share d$ /d net share ipc$ /d net share admin$ /d 注意$后有空格。 ③ 增加一个共享:39 c:\net share mymovie=e:\downloads\movie /users:1 mymovie 共享成功。 同时限制链接用户数为 1 人。 ⑿ 在 DOS 行下设置静态 IP ① 设置静态 IP CMD netsh netsh&int interface&ip interface ip&set add &本地链接& static IP 地址 mask gateway ② 查看 IP 设置 interface ip&show address ⒀ Arp 显示和修改D地址解析协议 (ARP)‖缓存中的项目。ARP 缓存中包含一个或多个表,它们 用于存储 IP 地址及其经过解析的以太网或令牌环物理地址。计算机上安装的每一个以太网或 令牌环网络适配器都有自己单独的表。如果在没有参数的情况下使用,则 arp 命令将显示帮 助信息。 语法 arp [-a [InetAddr] [-N IfaceAddr] [-g [InetAddr] [-N IfaceAddr] [-d InetAddr [IfaceAddr] [-s InetAddr EtherAddr [IfaceAddr] 参数 -a [InetAddr] [-N IfaceAddr] 显示所有接口的当前 ARP 缓存表。要显示指定 IP 地址的 ARP 缓存项,请使用带有 InetAddr 参数的 arp -a,此处的 InetAddr 代表指定的 IP 地 址。要显示指定接口的 ARP 缓存表,请使用 -N IfaceAddr 参数,此处的 IfaceAddr 代 表分配给指定接口的 IP 地址。-N 参数区分大小写。 -g [InetAddr] [-N IfaceAddr] 与 -a 相同。 -d InetAddr [IfaceAddr] 删除指定的 IP 地址项,此处的 InetAddr 代表 IP 地址。对于指 定的接口,要删除表中的某项,请使用 IfaceAddr 参数,此处的 IfaceAddr 代表分配给该 接口的 IP 地址。要删除所有项,请使用星号 通配符代替 InetAddr。 -s InetAddr EtherAddr [IfaceAddr] 向 ARP 缓存添加可将 IP 地址 InetAddr 解析成物 理地址 EtherAddr 的静态项。 要向指定接口的表添加静态 ARP 缓存项, 请使用 IfaceAddr 参数,此处的 IfaceAddr 代表分配给该接口的 IP 地址。 /? 注释 InetAddr 和 IfaceAddr 的 IP 地址用带圆点的十进制记数法表示。 物理地址 EtherAddr 由六个字节组成, 这些字节用十六进制记数法表示并且用连字符隔开 (比如,00-AA-00-4F-2A-9C) 。 通过 -s 参数添加的项属于静态项,它们不会 ARP 缓存中超时。如果终止 TCP/IP 协议 在命令提示符显示帮助。40 后再启动,这些项会被删除。要创建永久的静态 ARP 缓存项,请在批处理文件中使用适当的 arp 命令并通过D计划任务程序‖在启动时运行该批处理文件。 只有当网际协议 (TCP/IP) 协议在 网络连接中安装为网络适配器属性的组件时,该命令才可 用。 范例,要显示所有接口的 ARP 缓存表,可键入:arp -a 对于指派的 IP 地址为 10.0.0.99 的接口,要显示其 ARP 缓存表,可键入: arp -a -N 10.0.0.99 要添加将 IP 地址 10.0.0.80 解析成物理地址 00-AA-00-4F-2A-9C 的静态 ARP 缓存项, 可键入: arp -s 10.0.0.80 00-AA-00-4F-2A-9C ⒁ Tftp 向运行平凡文件传输协议 (TFTP) 服务或 daemon 的远程计算机(尤其是运行 UNIX 的 计算机) 传输文件或从运行平凡文件传输协议 (TFTP) 服务或 daemon 的远程计算机 (尤其是 运行 UNIX 的计算机)传输文件。 语法 tftp [-i] [Host] [{get | put}] [Source] [Destination] 参数 -i 指定二进制图像传送模式(也称为八进制模式) 。在二进制图像模式下,文件以一个字 节为单位进行传输。在传送二进制文件时使用该模式。如果省略了 -i,文件将以 ASCII 模式 传送。这是默认的传送模式。该模式将行尾 (EOL) 字符转换为指定计算机的适当格式。传送 文本文件时使用该模式。如果文件传送成功,将显示数据传输率。 Host 指定本地或远程计算机。 put 将本地计算机上的 Destination 文件传送到远程计算机上的 Source 文件。 因为 TFTP 协议不支持用户身份验证,所以用户必须登录到远程计算机,同时文件在远 程计算机上必须可写。 get 将远程计算机上的 Destination 文件传送到本地计算机上的 Source 文件。 Source 指定要传送的文件。 Destination 指定将文件传送到的位置。 如果省略了 Destination, 将假定它与 Source 同名。 /? 在命令提示符显示帮助。 注释 使用 get 参数, 如果将本地计算机上的文件 FileTwo 传送到远程计算机上的文件 FileOne, 则指定 put。如果将远程计算机上的文件 FileTwo 传送到远程计算机上的文件 FileOne,则指 定 get。 Windows XP 或 Windows 2000 不提供一般用途的 TFTP 服务器。Windows 2000 提供的 TFTP 服务器服务只为 Windows XP 和 Windows 2000 客户端计算机提供远程引导功能。 只有 当网际协议 (TCP/IP) 协议在 网络连接中安装为网络适配器属性的组件时,该命令才可用。 范例,要从本地计算机将文件 Users.txt 传送到远程计算机 vax1 上的 Users19.txt,请键 入: tftp vax1 put users.txt users19.txt41 ⒂ btstat 显示本地计算机和远程计算机的基于 TCP/IP (NetBT) 协议的 NetBIOS 统计资料、 NetBIOS 名 称 表和 NetBIOS 名 称 缓 存。 Nbtstat 可 以 刷 新 NetBIOS 名 称缓 存 和 注册的 Windows Internet 名称服务 (WINS) 名称。使用不带参数的 nbtstat 显示帮助。 语法 nbtstat [-a RemoteName] [-A IPAddress] [-c] [-n] [-r] [-R] [-RR] [-s] [-S] [Interval] 参数 -a remotename 显示远程计算机的 NetBIOS 名称表, 其中, RemoteName 是远程计算机的 NetBIOS 计算机名称。NetBIOS 名称表是运行在该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使用的 NetBIOS 名称列表。 -A IPAddress 显示远程计算机的 NetBIOS 名称表,其名称由远程计算机的 IP 地址指定 (以小数点分隔) 。 -c 显示 NetBIOS 名称缓存内容、NetBIOS 名称表及其解析的各个地址。 -n 显示本地计算机的 NetBIOS 名称表。Registered 中的状态表明该名称是通过广播或 WINS 服务器注册的。 -r 显示 NetBIOS 名称解析统计资料。在配置为使用 WINS 的 Windows XP 计算机上, 该参数将返回已通过广播和 WINS 解析和注册的名称号码。 -R 清除 NetBIOS 名称缓存的内容并从 Lmhosts 文件中重新加载带有 #PRE 标记的项 目。 -RR -s -S 重新释放并刷新通过 WINS 注册的本地计算机的 NetBIOS 名称。 显示 NetBIOS 客户和服务器会话,并试图将目标 IP 地址转化为名称。 显示 NetBIOS 客户和服务器会话,只通过 IP 地址列出远程计算机。Interval 重新显示选择的统计资料,可以中断每个显示之间的 Interval 中指定的秒数。按 CTRL+C 停止重新显示统计信息。如果省略该参数, netstat 将只显示一次当前的配置信 息。 /? 在命令提示符显示帮助。 注释 Nbtstat 命令行参数区分大小写。 下表列出了由 Nbtstat 生成的列标题。 Input 接收的字节数。 Output 发送的字节数。 In/Out 该连接是否从计算机(传出)或者其他计算机到本地计算机(传入) 。 Lift 名称表缓存项在被清除之前所存留的时间。 Local Name 本地 NetBIOS 名称与连接相关联。 Remote Host 与远程计算机相关的名称或 IP 地址。 &03& 转化为十六进制的 NetBIOS 名称的最后一个字节。每个 NetBIOS 名称长度均为 16 个字符。由于最后一个字节通常有特殊的意义,因为相同的名称(只有最后一个字节42 不同)可能在一台计算机上出现几次。例如,&20& 在 ASCII 文本中是一个空格。 Type 名称类型。名称可以是单个名称,也可以是组名称。 Status 远程计算机上是否在运行 NetBIOS 服务(D已注册‖) ,或同一计算机名是否已注册 了相同的服务(D冲突‖) 。 State NetBIOS 连接的状态。 下表列出了可能的 NetBIOS 连接状态。 已连接: 关联: 正接听: 空闲: 正在连接: 射。 接受: 重新连接: 出站: 入站: 正在断开: 入站会话当前正在被接受,将在短期内连接。 会话将试图重新连接(如果第一次连接失败) 。 会话正处于连接阶段。此阶段正在创建 TCP 连接。 入站会话在连接期。 会话正在断开连接。 会话已建立。 连接的终结点已经被创建并与 IP 地址关联。 该终结点对内向连接可用。 该结束点已被打开单不能接收连接。 会话处于连接阶段。在此阶段正在解析所选目标的由名称到 IP 地址的映已中断连接: 本地计算机已断开连接,并正等待远程系统的确认。 只有当网际协议 (TCP/IP) 协议在网络连接中安装为网络适配器属性的组件时,该命令才 可用。 范例 要显示 NetBIOS 计算机名为 CORP07 的远程计算机的 NetBIOS 名称表,请键入: nbtstat -a CORP07 要显示所分配 IP 地址为 10.0.0.99 的远程计算机的 NetBIOS 名称表,请键入: nbtstat -A 10.0.0.99 要显示本地计算机的 NetBIOS 名称表,请键入: nbtstat -n 要显示本地计算机 NetBIOS 名称缓存的内容,请键入: nbtstat -c 要清除 NetBIOS 名称缓存并重新装载本地 Lmhosts 文件中带标记 #PRE 的项目,请键 入: nbtstat -R 要释放通过 WINS 服务器注册的 NetBIOS 名称并对其重新注册,请键入: nbtstat -RR 要每隔 5 秒以 IP 地址显示 NetBIOS 会话统计资料,请键入: nbtstat -S 543 ⒃ netstat 显示活动的 TCP 连接、计算机侦听的端口、以太网统计信息、IP 路由表、IPv4 统计信 息(对于 IP、ICMP、TCP 和 UDP 协议)以及 IPv6 统计信息(对于 IPv6、ICMPv6、通过 IPv6 的 TCP 以及通过 IPv6 的 UDP 协议) 。使用时如果不带参数,netstat 显示活动的 TCP 连接。 语法 netstat [-a] [-e] [-n] [-o] [-p Protocol] [-r] [-s] [Interval] 参数 -a 显示所有活动的 TCP 连接以及计算机侦听的 TCP 和 UDP 端口。 -e 显示以太网统计信息, 如发送和接收的字节数、 数据包数。 该参数可以与 -s 结合使用。 -n 显示活动的 TCP 连接,不过,只以数字形式表现地址和端口号,却不尝试确定名称。 -o 显示活动的 TCP 连接并包括每个连接的进程 ID (PID)。 可以在 Windows 任务管理器 中的D进程‖选项卡上找到基于 PID 的应用程序。该参数可以与 -a、-n 和 -p 结合使用。 -p Protocol 显示 Protocol 所指定的协议的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 Protocol 可以是 tcp、 udp、 tcpv6 或 udpv6 。如果该参数与 -s 一起使用按协议显示统计信息,则 Protocol 可以是 tcp、udp、icmp、ip、tcpv6、udpv6、icmpv6 或 ipv6。 -s 按协议显示统计信息。默认情况下,显示 TCP、UDP、ICMP 和 IP 协议的统计信息。 如果安装了 Windows XP 的 IPv6 协议,就会显示有关 IPv6 上的 TCP 、 IPv6 上的 UDP、ICMPv6 和 IPv6 协议的统计信息。可以使用 -p 参数指定协议集。 -r 显示 IP 路由表的内容。该参数与 route print 命令等价。 Interval 每隔 Interval 秒重新显示一次选定的信息。 按 CTRL+C 停止重新显示统计信息。 如果省略该参数,netstat 将只打印一次选定的信息。 /? 在命令提示符显示帮助。 注释 与该命令一起使用的参数必须以连字符 (-) 而不是以短斜线 (/) 作为前缀。 Netstat 提供下列统计信息: Proto 协议的名称(TCP 或 UDP) 。 Local Address 本地计算机的 IP 地址和正在使用的端口号。如果不指定 -n 参数,就显示与 IP 地址和 端口的名称对应的本地计算机名称。如果端口尚未建立,端口以星号(*)显示。 Foreign Address 连接该插槽的远程计算机的 IP 地址和端口号码。如果不指定 -n 参数,就显示与 IP 地 址和端口对应的名称。如果端口尚未建立,端口以星号(*)显示。 (state) 表明 TCP 连接的状态。可能的状态如下:44 CLOSE_WAIT CLOSED ESTABLISHED FIN_WAIT_1 FIN_WAIT_2 LAST_ACK LISTEN SYN_RECEIVED SYN_SEND TIMED_WAIT 有关 TCP 连接状态的信息,请参阅 RFC 793。 只有当网际协议 (TCP/IP) 协议在 网络连接中安装为网络适配器属性的组件时, 该命令才 可用。 范例 要想显示以太网统计信息和所有协议的统计信息,请键入下列命令: netstat -e -s 要想仅显示 TCP 和 UDP 协议的统计信息,请键入下列命令: netstat -s -p tcp udp 要想每 5 秒钟显示一次活动的 TCP 连接和进程 ID,请键入下列命令: nbtstat -o 5 要想以数字形式显示活动的 TCP 连接和进程 ID,请键入下列命令: nbtstat -n -o ⒄ Runas 允许用户用其他权限运行指定的工具和程序,而不是用户当前登录提供的权限。 语法 runas [{/profile|/noprofile}] [/env] [/netonly] [/smartcard] [/showtrustlevels] [/trustlevel] /user:UserAccountName program 参数 /profile 加载用户的配置文件。/profile 是默认值。 /no profile /noprofile 指定不加载用户的配置文件。这使应用程序载入的更加快速,但是在 一些应用程序中也会引起错误。 /env 指定当前使用的网络环境,而不是用户的本地环境。 /netonly 指明指定的用户信息只用于远程访问。 /smartcard /smartcard 表示凭据是否是由智能卡提供的。 /showtrustlevels 列出 /trustlevel 开关项。 /trustlevel 指定应用程序运行所在的授权级别。使用 /showtrustlevels 查看可用的信任级 别。 /user:UserAccountName 指定在其下运行程序的用户帐户的名称。用户帐户的格式应是45 user@domain 或 domain\user。 程序,指定要用在 /user 中指定的帐户运行的程序或命令。 /? 在命令提示符显示帮助。 注释 管理员可以使用一个权限受限制的帐户执行日常、非管理性的任务,只有在执行特定管理 任务时,才使用一个权限更大的帐户。要不经过注销再重新登录就完成这样的任务,可以用一 般帐户登录, 然后使用 runas 命令来运行需要更大权限的工具。 有关 runas 命令的使用范例, 请参阅D相关主题‖。 尽管 runas 通常由 Administrator 帐户使用,但并非仅限于 Administrator 帐户。任何拥 有多个帐户的用户均可以利用备用凭据,使用 runas 运行程序、MMC 控制台或D控制面板‖ 项。 如果要在计算机上使用 Administrator 帐户,对于 /user:,键入下列参数之一: /user:AdministratorAccountName@ComputerName /user:ComputerName\AdministratorAccountName 如果想以域管理员身份使用这个命令,键入下列参数之一: /user:AdministratorAccountName@DomainName /user:DomainName\AdministratorAccountName runas 命令允许您运行程序 (*.exe)、保存的 MMC 控制台 (*.msc)、程序和保存的 MMC 控制台的快捷方式及D控制面板‖项。作为另一组(例如DUsers‖或DPower Users‖组)的成员登录 到计算机时,可以以管理员的身份运行。 可以使用 runas 命令来启动任何程序、MMC 控制器或D控制面板‖项。只要提供适当的用 户帐户和密码信息,用户帐户就具有登录到计算机的能力,并且程序、MMC 控制台、D控制 面板‖项在系统中及对该用户帐户均可用. runas 命令允许您管理其他域的服务器(运行工具的计算机和要管理的服务器在不同的域 中) 。 如果尝试使用 runas 从网络位置启动程序、MMC 控制台或D控制面板‖项,可能会因为用 来连接网络共享的凭据与用来启动程序的凭据不同而失败。 后者的凭据可能无法访问同一网络 共享。 有些项, 例如D打印机‖文件夹和桌面项, 间接由 Windows 2000 打开, 而不能使用 runas 命 令启动。 如果 runas 命令失败,则可能是没有运行 RunAs 服务或使用的用户帐户无效。要检查 RunAs 服务的状态,请在D计算机管理‖中单击D服务和应用程序‖,然后单击D服务‖。要测试用 户帐户,请尝试使用该帐户登录合适的域。 范例 要在本地计算机上以管理员身份启动 Windows 2000 命令提示行实例,请键入: runas /user:localmachinename\administrator cmd 系统提示时,键入管理员密码。 要使用名为 companydomain\domainadmin 的域管理员帐户启动D计算机管理‖管理单元实46 例,请键入: runas /user:companydomain\domainadmin &mmc %windir%\system32\compmgmt.msc& 当提示时,键入帐户密码。 要使用名为 domain.microsoft.com 的域中的域管理员帐户 user 启动D记事本‖实例,请键 入: runas /user:user@domain.microsoft.com &notepad my_file.txt& ,当提示时,键入帐户密码。 要启动命令提示符行窗口、保存的 MMC 控制台、控制面板项或管理其他地点服务器的 程序的一个实例,请键入: ⒅ Route 在本地 IP 路由表中显示和修改条目。使用不带参数的 route 可以显示帮助。 语法 route [-f] [-p] [Command [Destination] [mask Netmask] [Gateway] [metric Metric] [if Interface] 参数 -f 清除所有不是主路由(网掩码为 255.255.255.255 的路由) 、环回网络路由(目标为 127.0.0.0 ,网掩码为 255.255.255.0 的路由)或多播路由(目标为 224.0.0.0,网掩码为 240.0.0.0 的路由)的条目的路由表。如果它与命令之一(例如 add、change 或 delete) 结合使用,表会在运行命令之前清除。 -p 与 add 命令共同使用时,指定路由被添加到注册表并在启动 TCP/IP 协议的时候初始 化 IP 路由表。默认情况下,启动 TCP/IP 协议时不会保存添加的路由。与 print 命令一 起使用时,则显示永久路由列表。所有其它的命令都忽略此参数。永久路由存储在注册表 中的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Persistent Routes。 Command 指定要运行的命令。下表列出了有效的命令。 add 添加路由 change 更改现存路由 delete 删除路由 print 打印路由 Destination 指定路由的网络目标地址。目标地址可以是一个 IP 网络地址(其中网络地址 的主机地址位设置为 0) ,对于主机路由是 IP 地址,对于默认路由是 0.0.0.0。 mask subnetmask 指定与网络目标地址相关联的网掩码(又称之为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对 于 IP 网络地址可以是一适当的子网掩码,对于主机路由是 255.255.255.255 ,对于默认 路由是 0.0.0.0。如果忽略,则使用子网掩码 255.255.255.255。定义路由时由于目标地址 和子网掩码之间的关系,目标地址不能比它对应的子网掩码更为详细。换句话说,如果子 网掩码的一位是 0,则目标地址中的对应位就不能设置为 1。 Gateway 指定超过由网络目标和子网掩码定义的可达到的地址集的前一个或下一个跃点 IP 地址。对于本地连接的子网路由,网关地址是分配给连接子网接口的 IP 地址。对于要47runas /netonly /useromain\username &command&domain\username 必须是有足够权限管理服务器的用户。当提示时,键入帐户密码。 经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才可用到的远程路由,网关地址是一个分配给相邻路由器的、可直 接达到的 IP 地址。 metric Metric 为路由指定所需跃点数的整数值(范围是 1 ~ 9999) ,它用来在路由表里的 多个路由中选择与转发包中的目标地址最为匹配的路由。所选的路由具有最少的跃点数。 跃点数能够反映跃点的数量、路径的速度、路径可靠性、路径吞吐量以及管理属性。 if Interface 指定目标可以到达的接口的接口索引。 使用 route print 命令可以显示接口及其 对应接口索引的列表。对于接口索引可以使用十进制或十六进制的值。对于十六进制值, 要在十六进制数的前面加上 0x。忽略 if 参数时,接口由网关地址确定。 /? 在命令提示符显示帮助。 注释 路由表中跃点数一列的值较大是由于允许 TCP/IP 根据每个 LAN 接口的 IP 地址、子网 掩码和默认网关的配置自动确定路由表中路由的跃点数造成的。 默认启动的自动确定接口跃点 数确定了每个接口的速度,调整了每个接口的路由跃点数,因此最快接口所创建的路由具有最 低的跃点数。要删除大跃点数,请在每个 LAN 连接的 TCP/IP 协议的高级属性中禁用自动确 定接口跃点数。 如果在 systemroot\System32\Drivers\Etc 文件夹的本地网络文件中存在适当的条目,名称 可以用于 Destination。只要名称可以通过D域名系统‖ (DNS) 查询这样的标准主机名解析技术 分 解 为 IP 地 址 , 就 可 以 将 其 用 于 Gateway , DNS 查 询 使 用 存 储 在 systemroot\System32\Drivers\Etc 文件夹下的本地主机文件和 NetBIOS 名称解析。 如果是 print 或 delete 命令,可以忽略 Gateway 参数,使用通配符来表示目标和网关。 Destination 的值可以是由星号 指定的通配符。如果指定目标含有一个星号 或问号 (?),它被 看作是通配符, 只打印或删除匹配的目标路由。 星号代表任意一字符序列, 问号代表任一字符。 例如, 10.*.1, 192.168.*、 127.* 和 *224* 都是星号通配符的有效使用。 使用了无效的目标和子网掩码(网掩码)值的组合,会显示 DRoute:bad gateway address netmask‖错误消息。目标中有一位或多位设置为 1,而其在子网掩码中的对应位设置为 0 时 会发生这个错误。可以通过二进制表示法表示目标和子网掩码来检查这种情况。以二进制表示 的子网掩码包括表示目标网络地址部分的一连串的 1 和表示目标主机地址部分的一连串的 0 两个部分。 查看目标以确定目标的主机地址部分 (由子网掩码所定义) 是否有些位设置成了 1。 只有 Windows NT 4.0、Windows 2000、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 和 Windows XP 的 route 命令支持 -p 参数。Windows 95 或 Windows 98 的 route 命令不支持该参数。 只有当网际协议 (TCP/IP) 协议在 网络连接中安装为网络适配器属性的组件时,该命令才可 用。 范例 要显示 IP 路由表的完整内容,请键入: route print 要显示 IP 路由表中以 10. 开始的路由,请键入: route print 10.* 要添加默认网关地址为 192.168.12.1 的默认路由,请键入:48 route add 0.0.0.0 mask 0.0.0.0 192.168.12.1 要添加目标为 10.41.0.0,子网掩码为 255.255.0.0,下一个跃点地址为 10.27.0.1 的路由, 请键入: route add 10.41.0.0 mask 255.255.0.0 10.27.0.1 要添加目标为 10.41.0.0, 子网掩码为 255.255.0.0, 下一个跃点地址为 10.27.0.1 的永久路 由,请键入: route -p add 10.41.0.0 mask 255.255.0.0 10.27.0.1 要添加目标为 10.41.0.0,子网掩码为 255.255.0.0,下一个跃点地址为 10.27.0.1,跃点数 为 7 的路由,请键入: route add 10.41.0.0 mask 255.255.0.0 10.27.0.1 metric 7 要添加目标为 10.41.0.0,子网掩码为 255.255.0.0,下一个跃点地址为 10.27.0.1,接口索 引为 0x3 的路由,键入: route add 10.41.0.0 mask 255.255.0.0 10.27.0.1 if 0x3 要删除目标为 10.41.0.0,子网掩码为 255.255.0.0 的路由,请键入: route delete 10.41.0.0 mask 255.255.0.0 要删除 IP 路由表中以 10. 开始的所有路由,请键入: route delete 10.* 要将目标为 10.41.0.0,子网掩码为 255.255.0.0 的路由的下一个跃点地址由 10.27.0.1 更 改为 10.27.0.25,请键入: route change 10.41.0.0 mask 255.255.0.0 10.27.0.257.5 思考题⑴ 通过实验熟悉与网络相关的组件的各个部分的含义和用途。 ① Internet 的应用程序的启动方式哪两种方式,请操作练习。 ② 查看并知道本机网卡的 MAC 地址的两种方法。 ③ ARP 协议,实现 IP-MAC 之间的转换,查看主机 IP 和 MAC 地址。 ④ Tracert 命令可以跟踪包行走的路径,可以知道本机到目标机经过了哪些路由器与所 花费的时间,这些时间有何意义? ⑤ Route 命令可以查看路由表内的信息,试操作新增,删除,修改路由表的信息。 ⑥ IPconfig 命令可以用来确认所安装的 TCP/IP 驱动程序是否已正常启动,IP 地址是否 正确,若正确则可以看到一些正常的配置值,如 IP 地址,子网掩码,缺省网关等。 ⑦ Ping 命令可以用来测试所配置的 TCP/IP 功能是否正常, 是否可以与其它计算机正常 通信。可以用 ping 127.0.0.1 判断。 ⑵ 分析网关、DNS、子网掩码的作用。49 实验 8 划分子网并测试子网间的连通性8.1 实验目的⑴ 掌握 IP 地址的分配和划分子网的方法。 ⑵ 通过配置网关地址理解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8.2 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8.3 实验环境局域网中的 PC 机8.4 实验内容与步骤1 子网规划划分子网是从标准 IP 地址的主机号部分借位并把它们作为子网号部分,如图 8-1 所示。网络号 网络号 主机号 子网号 图 8-1 子网 IP 地址 主机号 标准 IP 子网 IP在 IP 地址分配前需进行子网规划,使得选择的子网号部分能产生足够的子网数,选择的 主机号部分能容纳足够的主机,并且路由器需要占用有效的 IP 地址。 子网规划的原则: ⑴ 子网号位数≥2,主机号位数≥2。 ⑵ 去掉全 0 或全 1 的主机号、子网号。 ⑶ 子网数=2^子网号位数-2,主机数=2^主机号位数-2。 C 类子网表如表 8-1 所示。表 8-1 C 类子网表 子网数量 2 6 14 30 62 62 30 14 3 2 主机数量 掩码 255.255.255.192 255.255.255.224 255.255.255.240 255.255.255.248 255.255.255.252 2 3 4 5 6 子网位数 6 5 4 3 2 主机位数2 在局域网上划分子网子网编址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小型或微型网络浪费 IP 地址,将一个大规模的物理网络划分 成几个小规模的子网。各个子网在逻辑上独立,没有路由器的转发,子网之间的主机不能相互 通信。 下面对 IP 地址 192.168.1.0 划分子网。 ⑴ 子网地址分配表50 子网号:借 4 位 主机号:余 4 位24-2=14 24-2=141 1 1 1 0 0 0 0子网掩码:255.255.255.240192.168.1.0 在掩码为 255.255.255.240 时的地址分配表如表 8-2 所示。表 8-2 192.168.1.0 在掩码为 255.255.255.240 时的地址分配表 子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子网掩码 255.255.255.240 255.255.255.240 255.255.255.240 255.255.255.240 255.255.255.240 255.255.255.240 255.255.255.240 255.255.255.240 255.255.255.240 255.255.255.240 255.255.255.240 255.255.255.240 255.255.255.240 255.255.255.240 IP 地址范围 192.168.1.17~30 192.168.1.33~46 192.168.1.49~62 192.168.1.65~78 192.168.1.81~94 192.168.1.97~110 192.168.1.113~126 192.168.1.129~142 192.168.1.145~158 192.168.1.161~174 192.168.1.177~190 192.168.1.193~206 192.168.1.209~222 192.168.1.225~238 子网地址 192.168.1.16 192.168.1.32 192.168.1.48 192.168.1.64 192.168.1.80 192.168.1.96 192.168.1.112 192.168.1.128 192.168.1.144 192.168.1.160 192.168.1.176 192.168.1.192 192.168.1.208 192.168.1.224 直接广播 192.168.1.31 192.168.1.47 192.168.1.63 192.168.1.79 192.168.1.95 192.168.1.111 192.168.1.127 192.168.1.143 192.168.1.159 192.168.1.175 192.168.1.191 192.168.1.207 192.168.1.223 192.168.1.239 有限广播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⑵ 子网划分拓扑图图 8-2 子网划分拓扑图⑶ 配置计算机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启动 Windows,单击D开始‖按钮,选择D设置‖→D控制面板‖命令,双击D网络‖图标,在D网 络‖对话框的D配置‖选项卡中,单击DTCP/IP 协议‖→D属性‖按钮,显示如图 8-3 所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sp.net button 禁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