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留言内容不能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文/郑 倩 段晓乐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提要] 随着相关政策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规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真实和科学性更加关键。本文介绍内部控制评价相关定义及其方法,重点描述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特点与优势。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多层模糊综合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及其方法
  收录日期:日
  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企业治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怎样的内部控制才是有效的,怎么对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较为真实客观的评价也是关键问题。为整合现实中存在着的各种各样内部控制概念和解释,也为公司评价其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提供一个参照标准,美国的COSO委员会1992年发布了具有里程碑式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并于1994年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这就是著名的“COSO报告”。该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按照该框架,当董事会和管理层为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合理保证时,就可以判定企业内部控制是有效的:他们了解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公布的财务报告的编制是可信赖的;使用的法律法规得到了遵循。日,我国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简称《配套指引》)。其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部评价主体、评价依据、评价范围及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范围、相关责任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建立适合我国制度环境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实现我国企业“构建企业、注册会计师和有关监管部门三位一体的、有效的内外部监督评价体系”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内涵、主体及客体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价,也就是指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体根据一定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财务年度)的内部控制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或水平而进行的评价活动。有效性评价的主体包括外部评价主体、内部审计人员以及企业的全体职员;评价的客体是指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对象。考虑到我国对大多数非上市公司没有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状况,也没有对内部控制审计做出强制性规定,现阶段内部控制评价的客体是所有中国上市公司。与其他的企业信息一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需求方包括:投资者、管理层、注册会计师、监管部门以及潜在的投资者。投资者的需求源自对资本安全的顾虑;管理层的需求始于自身对管理职能的反思和受托责任履行过程的反映;监管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评价需求则是由法律、法规对投资者保护派生而来。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如何评价、由谁评价、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这都是上述内部控制各利益主体对内部控制评价相互协调的结果。在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及评价中,不仅要考虑公司管理层的内在激励,还要考虑外部约束,即立法和监管的要求,以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和惩戒制度、权力机关的监督和审批、外部审计、公众和舆论监督等,其中外部审计师的鉴证结论在外在约束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经常作为各种机制的判断依据。因此,管理层与审计师这两个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的博弈贯穿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全程。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我国与美国的制度环境有很大的不同,直接将美国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移植到国内可能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我国存在特殊的制度环境如股权结构较特殊、投资者法律保护不健全、资本市场不平衡、公司治理机制有缺陷等,使得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视角首先应当是规制或监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我国内部控制评价视角除了基于监管之外,还要基于企业管理。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相关规定,结合我国提出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立目标,即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以监管部门为主导、各单位具体实施为基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咨询服务为支撑、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内部控制实施体系。笔者认为,“董事会内部控制评价+注册会计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政府监管部门(或非盈利性机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是较适合我国制度环境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运用
  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内部控制评价手段,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定性评价方法是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文字描述和评价的方法。定量评价方法需要建立定量评价标准,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数学分析模型来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优化评价考核内部控制的指标体系,使其具备科学性和可利用性。
  我国通过对美国的借鉴与改进相应的也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其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规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当对被评价单位进行现场测试,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按照评价的具体内容,如实填写评价工作底稿,研究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定性方法使用较多的是问卷调查法、抽样法、分析性复核法、穿行测试法;定量方法使用相对较多的是经济数量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基本上都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四、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发展趋势:多层分析法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
  现在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多层分析法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是研究较为广泛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以作为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该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综合运用两种方法的科学方法,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该方法在权重的确定上首先采用德尔菲法(属于定性评价方法),然后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量化(属于定量方法)。在权重确定的基础上,通过模糊数学方法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合成评价指数也体现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模糊现象适度精确化、定性分析定量化。该方法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从而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利用模糊隶属度理论把定性指标合理地定量化,很好地解决了现有评价方法中存在的评价指标单一、评价过程不合理的问题。
  3、指数合成运算科学合理。该方法采用乘和加(加权平均)算子来合成指数,相对于以前的其他合成方法而言,计算过程相对简单,并且考虑了各个因素的贡献。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特点决定了选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必然性。首先,内部控制目标可以分为战略、经营活动效率效果、财务报告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遵循程度等子目标,而这些子目标又可以按照影响因素或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考虑的方面等进行细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其次,一些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尤其是定性评价指标很难严格界定其评价标准。由于缺少客观的标准,在利用定性评价指标如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时,一般只能用模糊语言如“优、良、中、差”,“高、中、低”等来描述,这时运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就遇到了障碍,但是如果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再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一种综合量化评价,单一的定量评价指标或者定性评价指标都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必须采用定性评价指标和定量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而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就是一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满足了模糊性的特点,模糊数学的模糊变换方法考虑了权重不同的各因素的影响。
  五、结语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强制性披露政策出台,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也被企业利益相关者更多的关注,因而更加科学有效地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至关重要。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下,董事会受到管理当局或大股东控制的现象比较严重,内部控制基础普遍薄弱,仅仅依靠评价指引的原则性规定很难有效落实内部控制评价的制度,因此,需要推出更为详细、具体的行动指南来指导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进行,同时制定更加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方红星译.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于增彪,王竞达,瞿卫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审计研究,2007.3.
[3]李宇立.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判断[J].财会通讯(学术),2004.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号
您是本站第 3194288 位访客导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影响其员工的控制意识,A.控制活动B.控制环境C.信息与沟通D.监察,ABC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正确],2、企业在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和年度评价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的作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当根据现场测试获取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D.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ABCD【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正确],3、企业内部控制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一、单选题
1、( )设定了一个组织的基调,影响其员工的控制意识。 A.控制活动 B.控制环境 C.信息与沟通 D.监察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2、企业在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和年度评价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的作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当根据现场测试获取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并按其影响程度分为( )。 A.重大缺陷和一般缺陷 B.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C.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 D.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3、企业内部控制的 “控制自我评估”,是指每个企业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其基本的特征不包括( )。 A.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 B.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 C.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评估活动。“控制自我评估”是为提高组织内部控制的自我意识所做的努力,这种活动经常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 D.由治理层和职员共同进行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4、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报经( )批准后对外披露或报送相关部门。 A.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 B.股东大会 C.高级管理层 D.内部审计部门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5、( )是指现存设计完好的控制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或执行者没有获得必要授权或缺乏胜任能力以有效地实施控制。 A.运行缺陷 B.设计缺陷 C.重要缺陷 D.一般缺陷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6、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应当以( )为基础,结合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由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认定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后予以最终认定。 A.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B.突击性监督和专项监督 C.日常监督和持续监督 D.突击性监督和专项监督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7、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公司( )共同在公司内部为实现目标、控制风险,而进行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实施的自我评价方法。 A.股东和员工 B.治理层和员工 C.管理层和员工 D.监事会和员工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8、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质是( )。 A.评价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水平是否超过绝对保证的水平 B.评价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水平是否达到绝对保证的水平 C.评价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水平是否达到或超过合理保证的水平 D.评价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水平是否小于合理保证的水平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9、公司在实践评价并形成有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时,要求保存证据,为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提供合理的支持。这些证据不可以证明( )。 A.对内部控制是用来防止或发现所有错报或遗漏的评价 B.对内部控制是用来防止或发现重要错报或遗漏的评价 C.对测试进行了适当的规划和实施 D.测试的结果得到了适当考虑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10、企业应当以 12 月 31 日作为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基准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于基准日后( )内报出。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二、多选题
1、风险评估与舞弊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化,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因此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是很有必要的。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即( )。 A.第一,估计风险的严重程度 B.第二,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 C.第三,考虑应如何管理风险 D.第一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
【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应该是企业最高级次的组织和人员进行总体负责。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行政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审计委员会成员由( )等组成。 A.董事长 B.非执行董事 C.总审计长 D.非公司董事(外聘)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3、在对企业控制活动测试时,要重点审核组织机构方面采取的控制活动。在组织结构方面重点审核( )。 A.机构、岗位及职责权限是否合理设置和分工 B.不相容职务是否相互分离 C.是否成立相关法律事务部门和职能 D.对采购与验收等环节是否设置相互监督制度,做到人员分离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4、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报告体系应当包括( )。 A.公司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内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对外发布公开报告 B.公司治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内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对外发布公开报告 C.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的审计,对治理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发表鉴证意见以及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D.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的审计,对管理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发表鉴证意见以及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正确答案】AD 【您的答案】AD
5、对风险影响的分析则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最差的情形下的估计值或事项的分布等技术来分析企业风险评估的方法,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企业无须对所有的风险采用同样一种评估方法,可根据不同的风险目标确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达到成本最低情况下的效益最大化目的。( ) A.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损失程度也很小 B.风险发生的概率很高,但损失程度很小 C.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但造成的损失很大 D.风险发生的概率很高,造成的损失也很大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6、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内容和方法: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估必须根据既能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又能测试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程序进行。要受到这种评价的控制包括但不限于( )。 A.对发起交易、记录、处理和调节账户余额、交易分类和披露以及财务报告中包含的相关认定的控制 B.与非常规和非系统交易的动机和处理相关的控制 C.与适当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相关的控制 D.与防止、识别和发现舞弊相关的控制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7、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当形成工作底稿,详细记录企业执行评价工作的内容,包括( )。 A.评价要素 B.主要风险点 C.采取的控制措施 D.有关证据资料以及认定结果等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8、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控制措施一般包括( )。 A.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B.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 C.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 D.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BCD
9、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规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应当遵循下列( )原则。 A.全面性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10、《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所称的内部控制,是由企业( )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A.董事会 B.监事会 C.经理层 D.全体员工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在对某一企业评价其内部控制的适用性时,要注意控制点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没有安排过多或不必要的控制点;在每一个需要控制的地方是否都建立了控制环节;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人员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既不能分工过细,又能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同时,内部控制的适用性要以经济性为限制条件。( )
【正确答案】对 【您的答案】对
包含总结汇报、考试资料、旅游景点、教学教材、文档下载、外语学习、出国留学、资格考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014年会计继续教育包括答案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企业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_百度知道
企业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
  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研究和运用内部控制的各种方法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一、组织规划控制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企业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一是法人的治理结构问题,涉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设置及相关关系,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其关系,对财务管理来说,就是如何确定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由此产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模式。职务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即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这五种职务之间应实行如下分离:(1)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2)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分离。(3)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4)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5)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要建立健全组织规划控制,目前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1)设立管理控制机构。例如,目前有些上市公司中依据自身经营特点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价格委员会、报酬委员会等就是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有益尝试。机构设置因单位的经营特点和经营规模而异,很难找到一个通用模式。比如设立价格委员会的企业大都是规模很大、采用集中采购方式且采购价格变动较大的企业,这些企业设立价格委员会能够有效加强采购环节的价格监督与控制。再比如,对于规模大、技术含量很高、高知人员云集、按劳取酬的企业,通过设立报酬委员会进行管理层持股及股票期权问题研究,能够提高报酬计划按劳取酬科学性、加强报酬计划执行中的透明度和监控力度。(2)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交叉任职主要体现在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一人,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人员重叠。在上市公司中,这一问题虽有了较大的改变,但从公司制企业的总体上看,仍普遍存在。这种交叉任职的后果是董事会与总经理班子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度锐减。关键人大权独揽,一人具有几乎无所不管的控制权,且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性。交叉任职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必然带来权责含糊,易于造成办事程序由一个人操纵的现象出现。事实上,资金调拨、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交叉任职,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框架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避免人员重叠。  二、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所谓一般授权是指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而特殊授权是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其时效性较短。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其中包括:(1)授权批准的范围,通常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应纳入其范围。(2)授权批准的层次,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3)授权批准的责任,应当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应避免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4)授权批准的程序,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以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  三、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会计系统控制主要包括:(1)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规范和监督制度,且要充分体现权责明确、相互制约以及及时进行内部审计的要求。(2)统一会计政策,尽管国家制定了统一的会计制度,但其中某些会计政策是可选的。因此,从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出发,必须统一执行所确定的会计政策,以便统一核算汇总分析和考核,企业会计政策可以专门文件的方式予以颁布。(3)统一会计科目,在实行国家统一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设定明细科目,特别是集团性公司更有必要统一下级公司的会计明细科目,以便统一口径,统一核算。(4)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各条核算原则,使会计真正实现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标。  四、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面预算也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规划的授权批准。全面预算控制应抓好以下环节:(1)预算体系的建立,包括预算项目、标准和程序。(2)预算的编制和审定。(3)预算指标的下达及相关责任人或部门的落实。(4)预算执行的授权。(5)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 (6)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7)预算业绩的考核。全面预算是集体性工作,需要企业内各部门人员的相关合作。为此,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预算委员会,组织领导企业的全面预算工作,确保预算的执行。  五、财产保全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包括:(1)限制直接接触,限制直接接触主要指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实物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限制直接接触的对象包括限制接触现金、其他易变现资产与存货。(2)定期盘点,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并保证盘点时资产的安全性。通常可采用先盘点实物,再核对账册来防止盘盈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对盘点中出现的差异应进行调查,对盘亏资产应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相关制度。(3)记录保护,应对企业各种文件资料(尤其是资产、财务、会计等资料)妥善保管,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的可能。对某些重要资料应留有后备记录,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当前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4)财产保险,通过对资产投保(如火灾险、盗窃险、责任险或一切险)增加实物受损补偿机会,从而保护实物的安全。 (5)财产记录监控,对企业要建立资产个体档案,资产增减变动应及时全面予以记录。加强财产所有权证的管理,改革现有低值易耗品等核销模式,减少备查簿的形式,使其价值纳入财务报表体系内,从而保证账实的一致性。  六、人力资源控制  对于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的企业而言,人力资源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忠诚、向心力和创造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活力和强大推动力所在。因此,如何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人力资源控制应包括:(1)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2)制定员工工作规范,用以引导考核员工行为。(3)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4)加强和考核奖惩力度,应定期对职工业绩进行考核,奖惩分明。(5)对重要岗位员工(如销售、采购、出纳)应建立职业信用保险机制,如签订信用承诺书,保荐人推荐或办理商业信用保险。(6)工作岗位轮换,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工作岗位轮换,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错弊情况。同时也可以挖掘职工的潜在能力。(7)提高工资与福利待遇,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增强凝聚力。  七、风险防范控制  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风险。风险控制要求单位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企业风险评估主要内容有:(1)筹资风险评估,如企业财务结构的确定、筹资结构的安排、筹资币种金额及期限的制定、筹资成本的估算和筹资的偿还计划等都应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2)投资风险评估,企业对各种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都要作可行性研究并根据项目和金额大小确定审批权限,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应制定应对预案。(3)信用风险评估,企业应制定客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信用授予标准,规定客户信用审批程序,进行信用实施中的实时跟踪。信用活动规模大的企业,可建立独立信用部门,管理信用活动、控制信用风险。(4)合同风险评估,企业就建立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时采取应对措施的控制科学试验,必要时可聘请律师参与。风险防范控制是企业一项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企业必要时可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  八、内部报告控制  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全面反映经济活动,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应体现:反映部门经管责任,符合例外管理的要求,报告形式和内容简明易懂,并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内部报告要根据管理层次设计报告频率和内容详简。通常,高层管理者报告时间间隔时间长,内容从重、从简;反之,报告时间间隔短,内容从全、从详。常用的内部报告有:(1)资金分析报告,包括资金日报、借还款进度表、贷款担保抵押表、银行账户及印鉴管理表等。(2)经营分析报告。(3)费用分析报告。(4)资产分析报告。(5)投资分析报告。(6)财务分析报告等。  九、管理信息系统控制  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利用计算机从事经营管理方式手段越来越普遍,除了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购销储运都离不开计算机。为此必须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包括:系统组织和管理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文件资料控制、系统设备、数据、程序、网络安全的控制以及日常应用的控制。另一方面,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十、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内容十分广泛,按其目的可分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  总之,不管采用何种内部控制方法,不管如何建立公司治理结构,都应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从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会、股东大会、总经理之间的权责划分看,董事会在公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原因在于:(1)对于董事会而言,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是为了通过不丧失控制的授权来保证公司有效运行、完成公司的目标,(2)内部控制是董事会抑制管理人员在获取短期盈利机会中的机会主义倾向,保证法律、公司政策及董事会决议切实贯彻实施的手段;(3)内部控制以及涉及内部控制的信息流动构成解决信息不对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行的重要手段,而确保信息质量是董事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电脑网络爱好者
目前有些上市公司中依据自身经营特点设立了审计委员会。机构设置因单位的经营特点和经营规模而异;1&#41,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预算业绩的考核、价格委员会。要实现上述目标、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企业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一是法人的治理结构问题,涉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设置及相关关系,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预算委员会,组织领导企业的全面预算工作,确保预算的执行。  五、财产保全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包括;设立管理控制机构。例如,且要充分体现权责明确、相互制约以及及时进行内部审计的要求。&#40  《会计法》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5&#41:(1)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应避免责任不清;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40、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规范单位会计行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能够提高报酬计划按劳取酬科学性;5&#41。(3)授权批准的责任,应当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易于造成办事程序由一个人操纵的现象出现,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需要,但其中某些会计政策是可选的、制衡力度锐减。关键人大权独揽,一人具有几乎无所不管的控制权;6)授权批准的层次;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4&#41,从某种意义上讲,以便统一核算汇总分析和考核,确保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这种交叉任职的后果是董事会与总经理班子之间权责不清,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交叉任职主要体现在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一人,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人员重叠。在上市公司中;2)1&#41,全面预算也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规划的授权批准。全面预算控制应抓好以下环节:&#40。事实上;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 (3)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要建立健全组织规划控制,目前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因此,建立内部控制框架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交叉任职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必然带来权责含糊;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各条核算原则,使会计真正实现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标。  四、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调拨、资产处置。(2)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分离。&#40。(4)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1&#41,就是要加强各单位的内部控制、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3)统一会计科目;1&#41。研究和运用内部控制的各种方法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一、组织规划控制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报酬计划执行中的透明度和监控力度。&#40,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由此产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模式。职务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即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这一问题虽有了较大的改变,但从公司制企业的总体上看。(4)预算执行的授权。(预算指标的下达及相关责任人或部门的落实。因此,从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出发,必须统一执行所确定的会计政策。再比如,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以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一般其时效性较短。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其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3&#41,这些企业设立价格委员会能够有效加强采购环节的价格监督与控制。全面预算是集体性工作,需要企业内各部门人员的相关合作。为此、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性,统一核算。&#40,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其关系,对财务管理来说,就是如何确定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40。  三,笔者认为,只有在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成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内部控制方法才能真正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  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2&#41,在实行国家统一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仍普遍存在,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这五种职务之间应实行如下分离;统一会计政策,尽管国家制定了统一的会计制度;而特殊授权是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2&#41,包括预算项目、标准和程序。&#40,避免人员重叠。  二、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预算体系的建立、对外投资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交叉任职,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其中包括:&#40、按劳取酬的企业;授权批准的程序,通过设立报酬委员会进行管理层持股及股票期权问题研究,统一设定明细科目,特别是集团性公司更有必要统一下级公司的会计明细科目,以便统一口径,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很难找到一个通用模式。比如设立价格委员会的企业大都是规模很大、采用集中采购方式且采购价格变动较大的企业、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通常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应纳入其范围。&#40,企业会计政策可以专门文件的方式予以颁布;2&#41,对于规模大,这些要求和规定从其实质内容来讲;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一旦出现问题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规范和监督制度,限制直接接触主要指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实物资产的直接接触,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要求,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4)预算的编制和审定。(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会计系统控制主要包括:&#40:(1)限制直接接触、报酬委员会等就是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有益尝试、技术含量很高、高知人员云集,并提出会计工作中职务分离、重大事项决策与执行程序、财产清查和定期内部审计等规定,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7&#41。(2)定期盘点,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并保证盘点时资产的安全性。通常可采用先盘点实物,再核对账册来防止盘盈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对盘点中出现的差异应进行调查,对盘亏资产应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相关制度。(3)记录保护,应对企业各种文件资料(尤其是资产、财务、会计等资料)妥善保管,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的可能。对某些重要资料应留有后备记录,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当前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4)财产保险,通过对资产投保(如火灾险、盗窃险、责任险或一切险)增加实物受损补偿机会,从而保护实物的安全。 (5)财产记录监控,对企业要建立资产个体档案,资产增减变动应及时全面予以记录。加强财产所有权证的管理,改革现有低值易耗品等核销模式,减少备查簿的形式,使其价值纳入财务报表体系内,从而保证账实的一致性。  六、人力资源控制  对于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的企业而言,人力资源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忠诚、向心力和创造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活力和强大推动力所在。因此,如何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人力资源控制应包括:(1)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2)制定员工工作规范,用以引导考核员工行为。(3)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4)加强和考核奖惩力度,应定期对职工业绩进行考核,奖惩分明。(5)对重要岗位员工(如销售、采购、出纳)应建立职业信用保险机制,如签订信用承诺书,保荐人推荐或办理商业信用保险。(6)工作岗位轮换,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工作岗位轮换,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错弊情况。同时也可以挖掘职工的潜在能力。(7)提高工资与福利待遇,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增强凝聚力。  七、风险防范控制  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风险。风险控制要求单位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企业风险评估主要内容有:(1)筹资风险评估,如企业财务结构的确定、筹资结构的安排、筹资币种金额及期限的制定、筹资成本的估算和筹资的偿还计划等都应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2)投资风险评估,企业对各种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都要作可行性研究并根据项目和金额大小确定审批权限,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应制定应对预案。(3)信用风险评估,企业应制定客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信用授予标准,规定客户信用审批程序,进行信用实施中的实时跟踪。信用活动规模大的企业,可建立独立信用部门,管理信用活动、控制信用风险。(4)合同风险评估,企业就建立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时采取应对措施的控制科学试验,必要时可聘请律师参与。风险防范控制是企业一项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企业必要时可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  八、内部报告控制  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全面反映经济活动,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应体现:反映部门经管责任,符合例外管理的要求,报告形式和内容简明易懂,并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内部报告要根据管理层次设计报告频率和内容详简。通常,高层管理者报告时间间隔时间长,内容从重、从简;反之,报告时间间隔短,内容从全、从详。常用的内部报告有:(1)资金分析报告,包括资金日报、借还款进度表、贷款担保抵押表、银行账户及印鉴管理表等。(2)经营分析报告。(3)费用分析报告。(4)资产分析报告。(5)投资分析报告。(6)财务分析报告等。  九、管理信息系统控制  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利用计算机从事经营管理方式手段越来越普遍,除了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购销储运都离不开计算机。为此必须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包括:系统组织和管理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文件资料控制、系统设备、数据、程序、网络安全的控制以及日常应用的控制。另一方面,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十、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内容十分广泛,按其目的可分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  总之,不管采用何种内部控制方法,不管如何建立公司治理结构,都应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从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会、股东大会、总经理之间的权责划分看,董事会在公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原因在于:(1)对于董事会而言,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是为了通过不丧失控制的授权来保证公司有效运行、完成公司的目标,(2)内部控制是董事会抑制管理人员在获取短期盈利机会中的机会主义倾向,保证法律、公司政策及董事会决议切实贯彻实施的手段;(3)内部控制以及涉及内部控制的信息流动构成解决信息不对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行的重要手段,而确保信息质量是董事会不可推卸的责任。。所谓一般授权是指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限制直接接触的对象包括限制接触现金、其他易变现资产与存货,且常常集控制权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请具体说说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会根据五部委要求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搭建和自我评价,并对自评报告由外部审计,所以我不是很明白您的意思,一般我们使用的方法基本是穿行测试或访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