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吸费软件怎样清除会不会吸费,没用流量都会产生上网费

APP软件恶意吸费 视频公司拒绝赔偿
千龙网北京8月22日讯 记者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官网获悉,近日,消费者付费在某视频app上观看电影,网站承诺“勾选仅wifi连接,只走wifi流量”。消费者于5月28日用wifi观看电影时,商家擅自扣除其130兆的手机网络流量。由于消费者对130M的手机流量是通过使用该视频APP软件造成拿不出更加确凿的证据,视频公司拒绝赔偿。
一方面,消费者表示自己手机的类似手机管家的软件显示,该视频APP软件使用了130M手机网络流量。另外消费者通过客服电话向当地网络通信公司询问,被告知130M手机网络流量是被该视频APP软件使用的。
另一方面,视频公司表示希望消费者提供网络通信公司出具的网络流量清单以证明流量被该视频APP软件使用的。消费者通过电子邮件向视频公司提供了网络流量清单后,该视频公司表示经公司核实,在消费者提供的网络流量清单中只有一条记录显示访问的网址是该视频网站的,但流量只有167kb。其他流量记录均不是访问该视频网站产生的。对此,视频公司表示对于访问该视频网站的167kb流量费用可以等价赔偿,并承认有可能是老版本软件漏洞造成的使用用户手机流量,新的软件版本已经消除了此误用手机流量的问题。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醒网友,当前,各类丰富多彩的手机APP软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手机流量不翼而飞的案例也层出不穷。恶意吸费APP软件不胜枚举。在此建议广大消费者手机软件有风险,使用须谨慎。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百度手机卫士防吸费10大创新_滚动新闻_新浪科技_新浪网
百度手机卫士防吸费10大创新
  智能手机时代,尽管手机软件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更为便捷,但病毒软件的盛行却给人们带来诸多烦恼,例如应用偷跑流量带来高额账单、莫名其妙出现的增值业务扣费、伪装严密的短信诈骗&&手机安全陷阱诸多,让人防不胜防。对此,知名互联网公司百度推出百度手机卫士,全球首创防吸费功能,重点打击软件吸费耗流量等问题,为六亿用户提供更可靠的移动安全服务。在最新版的百度手机卫士中,百度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实现10大功能创新,帮助用户手机远离“坏软件”。
  据了解,此次新版百度手机卫士独创了10项功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四大问题:防流量偷跑、诈骗信息识别、APP上网省流量和其他手机增值服务。
  在防止手机软件流量偷跑方面,百度手机卫士首创了流量偷跑监控、流量播报、夜间防偷跑和流量套餐自动解析四大功能,让用户清楚了解流量去向,揪出偷跑流量的“坏软件”,并有夜间耗流量提示,提供24小时全天候保护。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APP流量限值,一旦超出,百度手机卫士便可智能断网,让“坏软件” 无法“偷”流量。
  用百度手机卫士阻断了偷跑流量的坏软件后,刷微博、上微信、看视频、读小说这些行为依然让用户的流量如流水般消耗。针对这个问题,新版百度手机卫士的10 大创新中特意推出APP上网省流量功能,通过独创的云压缩技术,将用户在使用APP时产生的媒体流和应用信息流等数据信息在云端进行流量压缩,帮助用户节省手机流量。据统计,目前百度手机卫士可帮助用户人均每月节省流量30M以上,节省比例超过30%。
  除了流量之外,防不胜防的诈骗信息也让用户“破财又伤心”。为了让用户远离诈骗信息侵扰,百度手机卫士独创伪基站短信拦截功能,可以源头上识别和终止伪基站诈骗。同时,凭借领先的云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文字、语音识别技术,百度手机卫士首创云拦截功能,可以精准识别诈骗短信和电话。具备这些功能后,百度手机卫士拦截准确率达到98%,远远领先于行业其他安全产品,让诈骗信息无法接近用户的手机。
  此外,百度手机卫士还推出了推出话费余额查询与监控、话费套餐统计、增值业务查询与退订等一系列增值服务,让顾客随时了解套餐使用情况,退订不需要的增值业务,手机花费“一手掌握”。
  4G时代,智能手机将会越来越广泛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手机的安全保障也将会越来越重要,安装一款安全可靠的手机安全软件,可以为手机带来更加严密的安全保护,让更多用户可以轻松无忧,安心上网。作为国内知名的手机安全品牌,百度手机卫士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能力和一流的安全服务,已经为超过1亿的用户提供安全服务,值得信赖。
  24小时贴身安全保障,请下载百度手机卫士:http://shoujiweishi.baidu.com/
  扫一扫,轻松下载:
值班电话:010-&&|&&&&|&&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热门关键字:
>>IT互联网
不良手机软件频“吞”流量 防吸费亟待强力监管
“流量偷跑”到底谁之过?有网民指出,“窃贼”盗取手机流量,背后无良软件开发企业及手机生产企业难辞其咎;而运营商应加大宣传力度,相关部门更应进一步规范手机软件技术标准和门槛,严惩“偷流量”行为。
  “流量不清零”政策实施一个多月,“流量偷跑”便成为了近期通信行业的新热点,各类“流量偷跑”事件频发。据《武汉晚报》近日报道,武汉用户陈女士的手机一夜跑流量50GB,经武汉电信与手机售后技术人员调查发现:用户手机11月累计使用流量54.4GB,其中通过“个人热点”消耗的流量达到53.5GB.
  武汉这位消费者的遭遇绝非个案。据新华网报道,广东佛山一位消费者投诉称,自己的手机放在抽屉里充电,却在3小时内被告知用了23G流量,必须补缴1100多元上网费。中国电信技术人员与手机厂商工程师调查后确认,异常流量是由手机内某款应用软件重复下载大流量文件产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电信服务情况显示,对40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发现不良软件35款。其中,多款热门软件均存在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强行捆绑推广其它无关应用软件、恶意“吸费”等问题。
  “流量偷跑”到底谁之过?有网民指出,“窃贼”盗取手机流量,背后无良软件开发企业及手机生产企业难辞其咎;而运营商应加大宣传力度,相关部门更应进一步规范手机软件技术标准和门槛,严惩“偷流量”行为。
  “流量偷跑”运营商“躺枪”,不良软件是罪魁祸首
  “流量偷跑”近期成为舆论热点。“你有发现手机偷跑流量吗?”有人在网上发起了这样的投票,结果有超过30%的投票者反馈“曾经出现手机偷跑流量”的现象。有人甚至笑称,如果大家的上网套餐月结日都在同一天的话,“我的流量到底哪去了”这样的咆哮应该会充满整个微博。
  新浪微博用户@我是马甲马老师日前发了个吐槽的微博,怀疑中国移动偷跑流量。据其表示,其今年10月9日-20日出国时,在取下中国移动SIM卡情况下,仍发现“被消费”了数百MB流量。因此,她怪罪中国移动,后续与北京移动客服的对话也充满火药味。
  无独有偶,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一位消费者近日投诉称,自己的手机在抽屉里充电,却在3小时内被告知用了23G流量,必须补缴1100多元上网费。
  那么,究竟是谁“盗”走了流量呢?几起事件发生后,运营商纷纷自证清白,业内专家也力挺运营商,而事件结果也表明了运营商是在“背锅”。
  譬如,新浪微博@我是马甲马老师在经过多番调查后,于近日公开在微博上表示,此次“流量跑得快”是自己闹了乌龙,误以为360软件统计的流量都是中国移动SIM卡消耗流量,而事实上360手机安全卫士统计的是该用户在国外消耗的国外运营商网络流量,这些耗费的流量和中国移动无关。
  再如,针对上文消费者反映其手机产生超量流量(23GB)一事,中国电信佛山公司在经过技术人员与手机厂商工程师反复确认后,公开了调查结果:该消费者在11月1日和8日产生异常流量是由于手机终端应用软件重复下载大流量文件而造成的。
  频“吞”流量所为何事?
  面对节节上涨的流量消耗,如“惊弓之鸟”的广大手机用户把矛头指向了运营商。尽管运营商自证了清白,广大消费者却并不买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流量与每个手机用户息息相关,也无怪乎用户对“流量偷跑”如此关心。
  来自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的手机安全报告显示,手机病毒是盗取手机流量的“真凶”之一。今年上半年,在Android病毒类型中,资费消耗类病毒比例最大,占比达79.18%。这类手机病毒被二次打包到一些热门应用中,偷偷在后台启动,然后私自下载其他应用、弹出广告或推广病毒牟利。与此同时,手机用户的流量或话费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大量消耗。
  无利不起早,编个软件“偷流量”能给病毒制作者带来什么好处呢?手机预装软件泛滥背后原因是利益驱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春泉指出,即使是百度、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预装APP到手机终端上,也需要向手机厂商支付费用。尤其在商家争相抢夺移动用户的趋势下,手机厂商在预装软件项目上收获颇丰,要斩断这条利益链,难度不小。据了解,移动互联网上相当数量的点击、下载、安装甚至是点赞、评论并非来自真实用户所为,而是由一些木马或自动化工具来完成的,这些虚假的流量实际上就是移动互联上的“流量泡沫”。而这些虚假流量,通常是为了证明应用软件的活跃程度,制造被伪装的消费需求以套取更多创投机构的投资。
  斩断利益链需用重典
  如何才能解决“流量偷跑”泛滥的问题?
  显然,流量监控需要一台“公平秤”,只有让监管“看得见”,流量才不至于“跑得快”。一方面,要完善现行电信法律法规,让争议止于规则与规范。另一方面,判定流量是否偷跑,裁判不可缺席。监管部门要探索建立中立公允的电信计量与计费查询机制;同时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第三方测速系统;公开设立电信计量查询、投诉受理渠道。此外,应加大对软件应用商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发现一起重罚一起,让偷流量的“沉默窃贼”付出沉重代价。
  对于运营商来说,尽管流量“跑得快”的责任不能归因运营商,但其也不能置身事外。用户处在明显的技术和信息弱势,运营商应避免其造成更大的损失。流量“流”到哪里去了,消费者无法直观感受,运营商需要加大宣传,并予以详细解释。
  而作为消费者,要防范类似流量“被偷”事件的发生,在下载应用程序时应尽量选择官方渠道,特别是微信、支付宝和银行类APP,尽量选择前往官方网站下载;下载游戏、手机应用程序选择名誉好的应用商店,对于不知名应用商店中的手机应用保持谨慎下载态度;另外,要经常观察应用流量使用情况,对于一些应用程序会悄悄使用大量流量要及时进行删除。
(责任编辑:DF154)
免责声明:本网站资讯由计算机自动采集于网络、报纸、杂志等其它媒体,如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 Microbell.com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如何应对手机吸费陷阱,如何应对手机吸费陷阱_百度知道
如何应对手机吸费陷阱,如何应对手机吸费陷阱
我有更好的答案
能手机上网流量不耐用是众多周知的,但也有部分朋友发现手机流量消耗的离奇,内置有一些吸费软件,主要原因可能出现某软件应用上。
一般来说,也就是所谓的遇到手机吸费软件了,一些大型网络公司开发出的的软件均是不是吸费软件;250:s;也有可能是大家在下载这些知名手机应用的时候,以下笔者为大家展示一官网下载的QQ软件界面以及在一些论坛或小网站下载的经过处理,我们可以去备份下手机数据,然后将手机恢复到出厂设置(手机怎么恢复出厂设置?),之后小心安装软件即可,如软件官网,因此大家在安装软件的时候一定要自己看下安装的软件敏感控制项,比如我们常用的QQ.slotbydup[]).push({id.toString(36).slice(2)、飞信、微信,而是进入以下小网站或者论坛下载的软件安装,这个时候很可能这些软件都是经过他人处理,绑定了某些吸费软件导致的,document.write('');(window.slotbydup=window,笔者这里整理汇总一下,希望对遇到手机吸费软件朋友有所帮助。
首先说说什么是手机吸费:
吸费软件顾名思义就是偷跑流量。
手机吸费了怎么办?
如果后期发现手机存在吸费现象。
如果以上方法依然效果不明显,size:&#39,250&#39,包含吸费插件的QQ安装截图,为什么还会出现、91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豌豆荚、或者UC浏览器内应用下载等正规网站与渠道下载软件,上面一张是官方原版QQ提示的敏感权限提示,下边的则为被恶意的再次修改并加入SP吸费陷阱的QQ版本,仔细看会看出多出不少吸费敏感项目:';,手机流量消耗快或者出现自动发送短信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主要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网友购买的手机属于山寨品牌,甚至有自动发短信的情况:
腾讯官网下载的手机QQ安装提示界面
某论坛下载的手机QQ软件安装提示界面 (function(){var s=&quot,这些现象就可以统称为手机吸费了,在没有使用手机上网的时候,手机流量依然消耗很快,如果情况依旧,则将一些不是官网下载的应用也卸载掉,然后去正规渠道,如软件官网或者使用豌豆荚等知名软件安装应用,一般都比较好解决,注意一定要看下手机安装时提示的权限,如下图;inlay-fix'_&+Math.random()、PPS播放器、UC浏览器等等,这些知名手机软件都是比较安全的,但也有不少网友反馈,手机中就只安装了这些知名软件,没有到正规网站下载,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先卸载一些不用的手机软件,然后再观察手机是否还存在吸费情况,由于我们推荐的额这些网站里面的应用均是经过正规网站审核的,因此一般内部都不会附带一些吸费软件。
⒉)手机硬件尽量安装在SD卡中,安装手机应用一般会有权限提示。
如何防止手机吸费软件
⒈)从正规渠道下载手机软件;})})(); 如上面2张图片所示;,display:&#39,近期看到不少网友在问手机吸费怎么办等话题,不少网友也发表了个人的精彩观点与解决办法
VpnVip资讯教程,软件使用平台。
操作系统/系统故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吸费跑流量 机主很无奈|手机|软件_凤凰资讯
吸费跑流量 机主很无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合肥市金寨路一家电子商城,刚刚买到某国产品牌手机的张晓光兴奋地打开手机,按照手机厂商的指示,一步步熟悉各项功能。令张晓光不解的是,还没有使用过的新手机,屏幕上已经预先装载了多个APP。
原标题:吸费跑流量 机主很无奈在合肥市金寨路一子商城,刚刚买到某国产品牌手机的张晓光兴奋地打开手机,按照手机厂商的指示,一步步熟悉各项功能。令张晓光不解的是,还没有使用过的新手机,屏幕上已经预先装载了多个APP。“我从来不在手机上玩游戏,这个‘游戏’软件你能不能帮我删除? ”张晓光跟店老板沟通,得到的答复是根本删除不掉。 “这些APP都是手机厂商预装的,没法删,他们就指望着这些软件赚钱呢。 ”这让张晓光非常郁闷,“我好歹算是手机的主人,竟然在自己的屏幕上做不了主。这就像手机里的牛皮癣似的,太烦人了。 ”像张晓光这样苦恼的用户并不在少数,手机预置软件问题早就被诟病。非官方版、手机输入法、软件商城、阅读器、词典、游戏……不少消费者拿到新手机的时候都会发现自己的手机被“贴心”地装上了各式各样软件,但这些软件未必是消费者能用得上,甚至是根本不需要的。这些软件被称为“流氓软件”,不仅占用手机大量内存、耗电、偷跑流量、恶意吸费、盗取个人信息,而且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卸载,导致用户的体验越来越差,甚至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店老板告诉记者,一些品牌的智能手机,上市前甚至预装了70多款软件,这么多的APP,用户一不留神就会出现手机流量偷跑的尴尬。有的APP会每隔几分钟自动唤醒,有的在手机连上WiFi或锁屏时也能自动唤醒,有的“家族型”应用更神奇,其中一个启动后还会联动让其他“亲戚”一起启动。“除了预置软件不可卸载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些软件恶意吸费,而且这些套取流量的黑软件,通常会要求用户在使用软件前必须用手机号码或邮箱进行验证,从而窃取用户信息。 ”店老板说。面对“手机牛皮癣”,很多消费者备受骚扰,宁愿花钱“刷机”取得删除权限。但一些手机厂商却规定,用户“刷机”视同放弃质保,这相当于把客户“逼进死胡同”:刷机,没有质保;不刷机,预装软件删除不了。“总共8G内存,光各种APP就占了4G多,有些手机APP我根本用不着,空占着内存但我又卸不了,有些想办法删除了,那些系统又会无限重启或者崩溃,简直让人也跟着崩溃。 ”网友chouyatou_5584如此表达不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318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1528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量没用完扣了上网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