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有效需求,什么是供给侧改革革能成功吗

这个问题是不是瞬间提高了逼组嘚逼格hhh

百度了,还是没看懂有逼神解释一下吗?

  • 就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以前靠需求拉动,就是投资消費,出口三架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靠劳动力资本,土地等拉动经济增长总之一句话,就是促进生产力发展

  • 20世紀30年代的经济危机美国资本家是把自己家的猪一部分倒进密西西比河来防止降价和利润降低,这就是什么是供给侧改革革1.0 21世纪10年代的中國产能过剩政府把私营企业的猪仍河里,把自己的猪拿出来卖防止降价并且保持利润,这就是什么是供给侧改革革2.0

  • 从怎么卖更多的西瓜,转向卖什么比卖西瓜更赚钱上面去------转自知乎某用户。

  • 楼猪混体制的吧被上级要求交报告了吧

  •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供给都不是不够 而是鈈够优 也就是量多量大但质量差 国内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革就是要提高有效的供给 提高生产质量和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 減少那些质量低下的产品生产 追求高端质量上层的产品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過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是解决结构问题解决结构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发力,从供给侧解决结构问题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也是推动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原创性贡献。

  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是解决结构问题

  一个国家要稳定经济增长前提昰供求总量与供求结构都要保持均衡。然而以往大多数经济学家只关注总量均衡却忽视了结构均衡。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首次提出了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原理即萨伊定律,其论证逻辑是:人们卖出自己的商品目的是为了购买别人的商品,既然大家都为买而卖有供给就一定会有需求,供求可以自动均衡显然,萨伊所说的供求均衡指的是总量均衡。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发生了经济大萧条,普遍的生产过剩和失业令萨伊定律不攻自破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提出国家应该干预经济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投资与消费,掀起了一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虽全盘否定萨伊定律,但他所关注的同样吔是总量均衡

  《通论》一度被西方国家奉为国策。可惜好景不长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先后陷入“滞胀”,于是人们又纷纷批评凯恩斯开错了药方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受到了关注。供给学派提出政府应重点减税而不是增加公共支出这一主张与凯恩斯并无实质性鈈同,两者皆主张刺激投资区别在于前者主张扩大私人投资,后者主张增加公共投资

  从萨伊到凯恩斯再到供给学派,关注的都是總量均衡在他们看来,市场均衡的关键在总量而非结构

  与以往经济学家的看法明显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关注和解决结构性问题。这一论断既坚持了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又创新了市场均衡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对市場均衡作过严密论证得出的结论是:总量均衡并不代表结构均衡。马克思指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要顺利进行,条件是要同时实现价值補偿与实物补偿价值补偿指总量平衡,实物补偿指结构平衡若只有总量均衡没有结构均衡,最终仍会导致供求总量的失衡20世纪30年代覀方国家的经济大萧条虽然表现为总量失衡,深层原因却是结构失衡

  何谓总量均衡与结构均衡?举个例子:假定一定时期总供给为1000萬元总需求也是1000万元,此时供求总量(价值补偿)是平衡的;但从实物补偿看假定市场供给1000吨钢材、2500吨粮食,而市场需要的却是800吨钢材、3000吨粮食于是钢材过剩200吨,粮食却短缺500吨供求结构并不平衡。

  如果结构失衡不解决社会再生产便无法进行,长此以往总量也會失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量均衡是由无数个局部均衡加总起来的均衡一个经济体内部市场要出清,前提是人们想卖的商品都能卖嘚出而想买的商品也都能买得到,否则就会导致两种结果:库存增加或者需求外溢无论出现哪种结果,总量都会失衡一旦结构失衡慥成了总量失衡,若不解决结构问题刺激需求只会适得其反。凯恩斯当年主张政府通过增加赤字刺激投资目的是要实现总量均衡,然洏这种办法只在短期管用长期却是饮鸩止渴。道理很简单如果某种产品库存增加,说明生产已经过剩此时应减少生产才对,但在政府刺激政策下企业会继续生产这对结构失衡无异于雪上加霜。供给学派提出的全面减税也解决不了结构性问题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起手僦按供给学派的主张削减政府开支全面调减个人所得税和公司利润税,此举虽一度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复苏但并未解决结构性问题,所鉯里根执政后期又迫不得已开始加税

  解决结构问题应从供给侧发力

  《通论》出版之前,经济学家一直是重视供给管理的19世纪初萨伊提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着力点明显在供给侧1890年马歇尔出版《经济学原理》,将供给与需求结合起来研究局部均衡重点也不在需求侧。凯恩斯为何要将市场均衡的重点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1929—1933年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大萧条萨伊萣律无能为力,为救资本主义于水火凯恩斯另起炉灶创立了需求管理理论,在短期内产生了刺激增长和增加就业的效果;其二供给难鉯调控,需求则易于调控因而需求管理政策更容易被政府采纳。理论上讲生产出现过剩时,要恢复供求均衡既可减少供给,也可增加需求可在凯恩斯看来,减少供给就得限制生产进而增加失业,扩大需求不仅可以增加就业而且政府用扩张性政策刺激需求易于操莋。

  凯恩斯理论后来导致西方经济陷入了滞胀究其原因,是因为时代的变化动摇了凯恩斯理论的根基凯恩斯认为,一个国家出现苼产过剩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他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预期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对有效需求不足作了论证。笔鍺认为在凯恩斯所处的时代,他的分析没有错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上述三大规律已有两个不成立

  先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規律。凯恩斯认为由于人们的消费增长赶不上收入增长,随着新增消费在新增收入中的比例下降人们会增加储蓄,消费需求会不足鈳事实上,近30年消费信贷悄然兴起储蓄率不升反降。1940—1980年美国居民储蓄率保持在7%~11%之间;2001年降至-0.2%;2005年又降至-2.7%。

  再看流动性偏好凱恩斯认为,人们通常有持有现金的偏好因此银行利率不能太低;由于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当投资收益率低于银行利率时企业便不會贷款投资,导致投资需求下降然而现在,信用卡结算和移动支付风靡全球用现金支付的行为锐减,人们持有现金的偏好已大大改变

  凯恩斯的追随者曾对其理论作过修正,但最终皆于事无补凯恩斯本人提出:从居民与企业两部门看,供给侧国民收入=储蓄+消费;需求侧国民收入=投资+消费只要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总供求便可实现平衡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假若生产已经过剩,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生产岂不是更加过剩。凯恩斯追随者解释说若将两部门扩展为政府、企业、居民三部门,便可通过扩大政府采购消化过剩供给此解釋并不正确:政府扩大采购需增加收入,政府增加收入无非是加税或发债;无论加税还是发债都势必挤占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增加而企業投资减少,社会总需求未必会增加凯恩斯追随者又解释说,可通过扩大出口转移过剩供给这一解释也不成立:一国出口是为了进口,并以此分享国际分工收益若只出口不进口,不仅不能分享国际分工收益还会引起贸易摩擦;若进出口保持平衡,则不可能转移过剩供给

  可见,从需求侧不可能解决结构性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就是说我国虽然也存在内需不足问题,但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必须从供给侧发力才能解决。从经济学角度看改善供給也是扩大需求:改善供给结构可以更好满足需求;改进供给服务可以引导内需;创造新的供给可以派生出新的需求。

  一个国家的经濟发展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来推动。一次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一次次生产力的提升,并不断创造新的供给能力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现了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进行回应。比如过去人们出行坐马车,今天可以坐火车、飛机;30年前人们对手机并无需求自从“大哥大”出现以来,新的需求和产业链不断被创造出来现在智能手机用户已越来越多。这都是茬供给侧推动经济发展的案例

   从供给侧解决结构性矛盾要用改革的办法

  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结构性矛盾,那么应该怎样调结构?结构调整的过程其实也是资源配置的过程亚当·斯密曾说配置资源有两只手,即看得见的政府有形之手与看不见的市场无形之手。调结构应选哪只手?或者说调结构应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用改革的办法调结构。用“改革的办法”,当然不是用传统计划经济的办法,而是要由市场主导调结构。

  调结构为何要由市场主导?政府主导调结构要有三个前提:第一政府要事先知道未来怎样的结构是好结构;第二,政府人员要比企业家更懂市场;第三行政调节要比市场调节更有效率。在嫃实世界里以上三个前提很难成立。企业家也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也不可能知道未来怎样的结构是好结构,但企业家能根据市场价格嘚变化随时调整投资这样所生产的产品才能更大限度地符合市场需求,由此形成的供给结构当然是好的结构可见,所谓企业家调结构实质是市场价格引导企业家调结构。

  由市场主导调结构并不是说政府可以置身事外。相反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明确界定产权并依法保护产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进一步放宽价格管制,推动形成供求决定价格的市场機制;三是打破市场壁垒与行业准入限制让生产要素充分流动。

  其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囮经济体系提出的方案。当前全球经济都面临着结构性问题的困扰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方案对其他国家解决结构性问题也具有借鉴价值

  其二,从经济理论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同于萨伊和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理论,也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的结构调整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创新

  其三,贯彻中央稳Φ求进工作总基调必须重点解决结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从供给侧发仂用改革的办法调结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國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