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谁跑得快棋牌游戏,原创,APR程序S5和原厂S7谁更快

华裔数学家陶哲轩讲的一个故事:&br&&br&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住着1000名岛民。在这1000名岛民中,有100人眼睛是红色的,剩余900人的眼睛是蓝色的。岛民们信奉着一种奇怪的宗教,并且共同遵守着这种宗教中一些奇怪的规定:&br&&br&1)每个人都不可以知道自己眼睛的颜色,也不可以和别人谈及这个话题(但可以看到别人眼睛的颜色);&br&&br&2)如果一个人不幸知道了自己眼睛的颜色,他必须于第二天正午时分在岛中的小广场上,当着所有人的面自杀。&br&&br&虽然有着这种奇怪的宗教规定,但由于大家都不会谈及这个话题,再加上岛上也没有镜子,许多年来岛民们倒也一直过着平静而快乐的生活。&br&&br&直到有一天,一名红色眼睛的外来者造访了这座小岛。&br&&br&这名外来者受到了岛民的热情款待,在岛上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时光。在外来者离开小岛的那一天,所有的岛民都聚集在了小广场和他告别。外来者感谢了岛民们对他的款待,告诉他们自己度过了生命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最后,他说:&br&&br&“尤其让我开心的是,没想到在这么遥远的小岛上也能遇到和我一样红色眼睛的人。”&br&&br&这句话让现场的空气立刻凝固了起来。岛民们收起了笑容,开始心事重重地互相打量着对方。&br&&br&外来者发现自己说错了话,但转念一想,&b&自己并没有告诉岛民们任何新的信息,他们每个人本来就知道岛上有红色眼睛的人啊!&/b&&br&&br&这让他减轻了不少负罪感。带着这种想法,外来者和岛民们愉快地挥手告别,扬帆远去。&br&&br&在外来者离开小岛100天后,岛上100名红色眼睛的岛民一起来到了小广场上,在这一天的正午时分集体自杀了。&br&&br&==========想看推理过程的请继续往下读==========&br&&br&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逐步推导到复杂的情况。&br&&br&首先假设岛上只有一个红眼睛的人。这是最简单的情况,因为这个人一个红眼睛也看不到,所以立刻就会知道外来者口中说的红眼睛就是自己。&br&&br&接下来考虑岛上有两个红眼睛的情况。&br&&br&好,假设这两个红眼睛是A和B。在听到外来者的话后,他们四周一看,每个人都只看到一个红眼睛(A看到B,B看到A)。他们两个都会看着对方,心想:“这个可怜的倒霉蛋,明天中午就要自杀了。”&br&&br&然后到了第二天中午,A和B都等着对方自杀,却发现这一天没人自杀。于是,他们明白了唯一的可能性:自己也是红眼睛!所以对方在等着自己自杀!&br&&br&所以,有两个红眼睛的情况下,他们会在外来者离开2天后一起自杀。&br&&br&我们再来看三个红眼睛A,B,C的情况。在听到外来者的话后,他们四周一看,每个人都看到了两个红眼睛。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想:“这两个可怜的倒霉蛋,这下得自杀了。不过,我知道这两个人不会明天就自杀,得两天后才会自杀。因为他们需要两天才能推理出自己是红眼睛。”&br&&br&两天后,三个人都来到了小广场上,等着另外两个人自杀,却发现这一天没人自杀。于是,他们终于明白了唯一的可能性:自己的眼睛也是红色的!&br&&br&所以,有三个红眼睛的情况下,他们会在三天后一起自杀。&br&&br&??&br&&br&……&br&&br&??&br&&br&所以,有100个红眼睛的情况下,他们会在100天后一起自杀。&br&&br&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b&外来者到底有没有往岛上引入新的信息?&/b&&br&&br&答案是:有的。&br&&br&还以两个红眼睛A和B作为最简单的例子。在外来者出现以前,他们俩都知道岛上有红眼睛的人。但是,&b&A不确定B知不知道岛上有红眼睛的人。&/b&所以,A也不会期望B去自杀。&br&&br&外来者说了那句话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A知道现在B一定知道岛上有红眼睛的人了,所以A会期望B去自杀,然后推理出自己也是红眼睛。&br&&br&三个红眼睛A、B、C的情况:在A的眼中,岛上的情况就是两个红眼睛的情况,对吧?所以呢,在外来者出现之前,A是不确定B知不知道C知道岛上有红眼睛的。外来者说了那句话后,A知道现在B一定知道C知道岛上有红眼睛的人了。(听起来有点绕,大家慢慢读几遍就懂了)&br&&br&其实三个红眼睛的情况只是在两个红眼睛的推理过程上多嵌套一层而已。简而言之,外来者的出现让A知道了B知道C知道岛上有红色眼睛的人。&br&&br&那么四个红眼睛呢?在三个红眼睛的推理上再多嵌套一层就可以了。&br&&br&总之,外来者引入了新的信息,因为“&b&每个人都知道”&/b&和&b&“每个人都知道,并且每个人都知道别人知道&/b&”是不一样的。&br&&br&举个例子吧:&br&&br&在一个办公室里,老板有两个秘书,每个都跟老板有一腿,但每个人只知道自己这一腿。&br&&br&这是状态一。&br&&br&好了,老板有一天,当着两个人的面说,你们俩至少有一个跟我有一腿。&br&&br&这是状态二。&br&&br&你应该能看出来,这两个状态截然不同吧?虽然看起来,老板没带来什么新的信息,每个人本来就知道至少有一个人跟老板有一腿。但是在状态二下这两个秘书会怎么想呢?她们会想:“靠,如果另外一个人跟老板是清白的,那她就一定知道我跟老板有一腿!”&br&&br&明白了吗?老板这一句话看起来没有新的信息,但其实是有的。&br&&br&在博弈论里,如果所有的人都知道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是大家的&b&共有知识&/b&(Mutual Knowledge)。但每一个人不一定知道别人是不是也知道这件事。&br&&br&如果所有的人不但知道一件事情,并且也知道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是大家的&b&公共知识&/b&(Common Knowledge)。&br&&br&那个外来者所做的,就是把一件共有知识变成了公共知识。&br&&br&在两个红眼人的情况下,外来人带来的是一个一阶的公共知识:A知道B知道岛上有红眼人。&br&&br&三个红眼人的情况下,外来人带来的是一个二阶的公共知识:A知道B知道C知道岛上有红眼人。&br&&br&&br&??&br&&br&&br&100个人的情况下,外来者引入来一个99阶的公共知识。&br&&br&鉴于评论中还是有人无法理解,答主在这里做最后一次的努力,用数学归纳法重新推导一遍。&br&&br&岛上的人之所以会自杀,是因为他们数学都很好,每个人都能推理出这样一条定理:&b&在外来者说了“岛上有红眼睛”这句话后,如果岛上有n个红眼睛的人,那么他们会在第n天一起自杀&/b&。&br&&br&下面我们来推导一下这条定理。&br&&br&n=1的时候,显然成立。&br&&br&n=2的时候,也显然成立(上面已经讲过了)。&br&&br&那么,我们现在假设n=k的时候定理成立,如果能我们能证明这条定理在n=k+1的时候也成立,那么这条定理就对任何正整数都成立。(不要问我为什么,这就是数学归纳法)&br&&br&好,岛上现在有k+1个红眼人,每个人都能看到k个红眼人。由于他们已经知道了k个红眼人会在第k天自杀这个定理,所以他们会一起等到第k天。由于每个人都在等其他人自杀,所以这一天中午没人自杀。但是这显然又违反了“k个红眼人会在第k天自杀”这个定理,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红眼人并不是k个,而是包括自己在内的k+1个。每个人都明白了自己也是红眼人,根据宗教规定,这k+1个人在第k+1天一起自杀。&br&&br&证明完毕。&br&&br&我看到评论中很多人承认在2个、3个红眼人的情况下外来者确实带来了新的信息,但一旦超过3个,他们就说这是错的。为什么这些人会这样想呢?&br&&br&在2个红眼人的情况下,外来者带来的是一个“一阶公共知识”,也就是“A知道B知道岛上有红眼人”。&br&&br&在3个红眼人的情况下,外来者带来的是一个“二阶公共知识”,也就是“A知道B知道C知道岛上有红眼人”。&br&&br&一直到这里为止,人脑都还能想象出这种情况。但一旦人数超过3,人的直觉就很难去理解这种情况。你的直觉会告诉你“每个人都已经知道岛上有红眼人了呀~~~”&br&&br&这时我们只能依靠数学、相信数学。人脑想不出来的情况,用数学可以推理出来。你试着想象一下20维空间,肯定想象不出来。但我们用数学可以描述20维空间,很容易,很直观。&br&&br&总之,在100个红眼人的情况下,外来者带来了一个99阶的公共知识,导致大家开始链式反应。这个99阶的公共知识是“A1知道A2知道A3知道……知道A100知道岛上有红眼人”。&br&&br&如果还不相信,可以看维基百科这个词条,里面举的就是这个例子:&br&&br&&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Common_knowledge_%28logic%29%23Puzzl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mmon knowledge (logic)&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如果你看完这个词条还是觉得错了,你可以给维基百科管理员写信,告诉他这个词条错了,然后试着让他把这个词条改了。&br&&br&答主的解释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如果还看不懂的话,我也没有办法了。但其实也不用纠结,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有这种逻辑推理能力。如果你最后能想通并从中获得一些乐趣,那是最好不过。如果最后没想通,也无所谓!&br&&br&&b&&u&附上评论区FAQ:&/u&&/b&&br&&br&评论:答主的故事没写完,900个蓝眼人会在第101天自杀!&br&回答:并不会,他们只是能确定自己不是红眼而已,还有可能是黄眼、绿眼、黑眼……&br&&br&评论:答主漏了一条重要的预设条件,没有说清岛民并不知道岛上红蓝眼的具体数量!&br&回答:这不是预设条件,这是根据故事的上下文可以&b&推理出来的必然的结论&/b&。如果他们知道数量,在第一天就全死光了,不用等到外来者来。&br&&br&评论:楼主写的不错,但是如果能写一下三个红眼人的情况就更好了。&br&回答:……你真的有看完吗?我不是已经写了吗?&br&&br&评论:外来者没有带来新的信息啊,哪里有新的信息,没有啊!&br&回答:合着我回答里那么多字都是白写了是吧,我不是说带来了一个99阶的公共知识吗!&br&&br&评论:楼主的推理错了!不过我也说不清错在哪。&br&回答:哈哈哈!今天天气不错啊,午饭吃过了吗?&br&&br&==========自己的一点感想==========&br&&br&这个回答远不是我写过的最高票的回答,800多条评论也不是我收到过的最多的评论,但是写这个答案是让我最感慨最多的。&br&&br&首先,我想说的是知友这种态度很好,不会因为这个题是数学家出的就盲目地相信,而是提出自己的想法,这非常好。这也是知乎的精神。然后这么多人评论没有人骂人、说脏话,这在中国互联网上是非常难得的,让我们一起来维护知乎这个社区。&br&&br&但是,我最感慨的是,人和人之间的思维方式竟然可以差别这么大。在最开始写下这个答案的时候,我只写了前面的故事,后面根本就没有写解释。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在互联网上很多地方都查得到,想不明白的人搜一下就知道了。如果是程序员之类的职业,可能第一次看就自己推导出来了。&br&&br&后来看到有人在评论里问,我就简单写了下解释,然后大家问的问题越来越多,我的解释也越来越详细,还被迫想出了一个不是很贴切的秘书和老板乱搞的例子来说明共有知识与公共知识之间的区别。我一向不喜欢在回答中写公式,但最后也没办法,写了数学归纳法的推理过程。我一度觉得我这个解释已经非常非常详细了。&br&&br&然而,还是有很多人来跟我说,答主你错了,不是这样的。然后我有那么几分钟觉得很沮丧,我都写得这么详细了,竟然还有这么多问题。&br&&br&静下心来之后,我总结了一下。在评论里想不明白这个问题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不习惯数学的这种推理思维。数学强调的是论证严密、环环相扣,你要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推导出第一个结论,然后再推导出下一个结论,直到最后的结果。&br&&br&但评论里一些知友并不习惯这样的思维方式。比如有人跟我说,岛上有100个红眼人的话,用不到外来者出现,第3天他们就全部自杀了,所以你的推理不成立!那么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能不能给我讲讲,他们为什么第三天就都自杀了?肯定讲不出来。他只是在自己的脑海中随便生成了这样一个结论,然后就在这个结论上去做自己的推理。&br&&br&还有人跟我说,你的那个归纳法不对!当n&3的时候就不成立啦!为什么n&3的时候就不成立呢?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也许就是脑子里大概想了一下,觉得他们不会去自杀呀,所以不成立啊。&br&&br&最让我无语的一条评论是:“答主,你的推理肯定是有问题的,不过问题在哪具体我也说不上来……”&br&&br&毕竟,这是一个数学故事。大家如果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一定要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
华裔数学家陶哲轩讲的一个故事: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住着1000名岛民。在这1000名岛民中,有100人眼睛是红色的,剩余900人的眼睛是蓝色的。岛民们信奉着一种奇怪的宗教,并且共同遵守着这种宗教中一些奇怪的规定: 1)每个人都不可以知道自己眼睛的颜…
一&br&「我要远征了,请你多保重。」临别前,他和她深情一吻。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征服远方,而她,愿意等候他的归来,无论是否真的一去不复返。&br&他一直往同一个方向前行,见到了各种不同的景观。不知走了多久,他累了,后悔当初走了太远。&br&「要是家在前面就好了。」他泄气道,却没想到,他的家和她都在眼前——只不过他所熟悉的一切,左右都是反的,就像是镜子里的世界一样。原本是右撇子的她,现在看起来却像个左撇子。&br&惊奇之余,他无语凝噎,却听到她先开口:「亲爱的,你终于回来了……不对,怎么整个人反了过来?」&br&原本最亲近的两个人,现在看起来却像是来自两个世界的最熟悉的陌生人。相对凝视之余,久久无言。&br&也许,再远游一次,就能变回来了吧?但是,他的心已太疲惫,已不足以支撑第二次的远游。就这样就挺好的吧,拥抱时心脏正好相对,不需要有所偏移。&br&-&br&二&br&当晚,久别重逢,共度春宵,数日后却久久没有结晶。检查后才发现,生物的氨基酸本该是左旋,他却成了右旋,导致两人间的化学反应根本无法发生。&br&他和她立即意识到,他已不可能再摄取尘世间的营养,只可活活饿死。&br&这一次的生离死别,竟是永恒。幸亏他在远游前曾在精库捐过精,她才能历经曲折生下了两人的结晶。她将她的所有感情,都寄托在了儿子奇奇身上。&br&有一次,奇奇本想用纸粘个纸环,却无意中将纸条的一端扭反了,折出了一个奇物。若一支笔从一点出发沿纸环前行,最终竟会到达纸环的另一面。&br&她依稀记得高中时的课堂,这种纸环唤作莫比乌斯环。回想起丈夫的远游和戏剧般的反转,她不禁想到,这个世界,是不是和奇奇手中的纸环一般?&br&-&br&三&br&她按捺不住了。一半是好奇,一半是对他的怀念。她找到了研究所。&br&起初研究所的人根本不敢相信,以为是疯人呓语。为了证明,她虽万般不舍,也只能将丈夫的尸体挖出。经化验,他的身体是完全的镜像,连分子层面也是如此,该左旋的右旋,该右旋的左旋。科学家们认为当今条件不可能凭空造出如此精妙的尸体,只好推翻了原先的假说。&br&渐渐地,科学界已形成了较完备的莫比乌斯环理论。我们的宇宙,原是四维空间中的三维莫比乌斯环,且环的大小非常不稳定,随时变化。只有如此,才能解释丈夫的远游为何能立即绕环一周。&br&恰逢人群中掀起了远游之风,不少人有去无回,更是有人变成「镜像人」而活活饿死,就像他们的先驱一样。&br&「必须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她立誓,不能有更多人,重蹈她丈夫的覆辙。&br&-&br&四&br&她将儿子粘成的莫比乌斯环捧在手里仔细研究,却找不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将环横切?可惜环有涯,而宇宙无涯,按照宇宙模型,从环的一条边横穿到另一条边的距离,是无限的。&br&「那纵切呢?」不知为何,从奇奇的口中,竟传来了其父亲的声音。她没有和奇奇说,奇奇,不,应该是他,却知道她心里想的是什么。&br&她惊呆了,似乎有热泪涌出,却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小心地沿中线将环一切为二。此时,环没有变成两个环,而是变成了一个更长、更细的环。从一点出发沿环转一圈,已不再到达背面,而是直接回归原来的位置,原来的方向。也就是说,远游的人,可以直接回家,而不用受左右相反饿死的苦了。而且按照理论,这条中线,长度是有限的。&br&她欣喜若狂,向研究所提出了这个想法,也就是将空间沿中线阻隔成两半。&br&研究所的一个孕妇热情款待了她。肚子大还坚持工作,这种敬业的人一定会有福气,她心想。&br&研究所最终找到了一种阻隔空间的办法。唯一的缺陷就是,需要牺牲一个人来实验,这种方法才能投入应用。&br&-&br&五&br&她不忍牺牲无辜的陌生人,更不可能牺牲自己的儿子。而他,早已在天国等着了,我也去陪他吧。她心想。而孕妇也感动地答应,替她照顾奇奇。&br&计划实施的那一天,临终前,她用坚定和不悔的目光望向了孕妇的肚子。&br&计划很顺利,宇宙空间被沿着中线阻隔成两部分。&br&孕妇的女儿琪琪出生了。不知为何,琪琪一看到奇奇就不哭了。&br&二十年后……&br&「我要远征了,请你多保重。」临别前,奇奇和琪琪深情一吻。奇奇有一个梦想,就是征服远方,而琪琪,愿意等候奇奇的归来,无论是否真的一去不复返。&br&「你放心地去吧,你会完整地回来的。」琪琪用坚定和不悔的目光投向奇奇。上辈子的苦难,这辈子不会继续了。&br&(完)
一 「我要远征了,请你多保重。」临别前,他和她深情一吻。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征服远方,而她,愿意等候他的归来,无论是否真的一去不复返。 他一直往同一个方向前行,见到了各种不同的景观。不知走了多久,他累了,后悔当初走了太远。 「要是家在前面就好…
意外发现上热门了,好紧张,要怎么做才能装作经常上热门的样子?&br&急,在线等。——11.16&br&~~~~~~~~~~~~~~~~~~~~~~~~~~~~~~~~~~~~~~~~~~~~&br&不知不觉2k赞了,感谢大家,同时也针对一些问题更新一下。&br&评论区有童鞋提出这个方法只能处理统一分辨率的图片,可能是我在教程里没有说清楚,其实是可以处理不同分辨率照片的。为了不影响阅读体验,方法放到最后,会的童鞋不用看了。——11.14&br&~~~~~~~~~~~~~~~~~~~~~~~~~~~~~~~~~~~~~~~~~~~~~~~~~~~~~~~~~~~~~~~~~~~~~~&br&&br&我来说一个吧~&br&假如有一天你的上司跟你说:“来,小王,这里有4万张照片,你把这些图全都加上咱们公司的logo!”&br&&figure&&img src=&/64f5c2fcfc8ee1c810e0c_b.jpg& data-rawwidth=&264&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4&&&/figure&&br&你打算怎么做?&br&&br&&br&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看上去很高大上的玩意儿了——动作!&br&&figure&&img src=&/6a2d7c1d6ed50eef394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a2d7c1d6ed50eef394e_r.jpg&&&/figure&首先,随意打开一张照片(图侵删)&br&&figure&&img src=&/ebbdfae0a1282d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ebbdfae0a1282d_r.jpg&&&/figure&&br&&br&然后,“Alt+F9”把“动作”调出来&br&&figure&&img src=&/85fa0bdc0f44ad2cb020e4e_b.jpg& data-rawwidth=&336& data-rawheight=&2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6&&&/figure&&br&点击这里,创建新组&br&&figure&&img src=&/d7a99e1bd_b.jpg& data-rawwidth=&212& data-rawheight=&1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2&&&/figure&&br&再建一个动作,隶属于创建的组&br&&figure&&img src=&/79d607b2f0d8acbe2ee98c9ab0133fae_b.jpg& data-rawwidth=&740& data-rawheight=&2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0& data-original=&/79d607b2f0d8acbe2ee98c9ab0133fae_r.jpg&&&/figure&&br&将事先打开的logo那张图复制粘贴过来,调整大小和位置,很明显“动作”已经记下了这一切&br&&figure&&img src=&/babd5e6dba93ad_b.jpg& data-rawwidth=&1011& data-rawheight=&6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1& data-original=&/babd5e6dba93ad_r.jpg&&&/figure&&br&存储文件&br&&figure&&img src=&/b905e82c151d231155fbdd208ecdfdb2_b.jpg& data-rawwidth=&212& data-rawheight=&1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2&&&/figure&&br&点击这里,结束动作&br&&figure&&img src=&/fbd99e98cbe3edc46cbc1fe21e7c4462_b.jpg& data-rawwidth=&212& data-rawheight=&1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2&&&/figure&&br&接下来,就要用到大杀器了:文件——自动——批处理&br&&figure&&img src=&/23a3d63cfeef_b.jpg& data-rawwidth=&856&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6& data-original=&/23a3d63cfeef_r.jpg&&&/figure&&br&接下来爽的时刻到了:大胆地点下“确定”!!!&br&&figure&&img src=&/2df1260605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2df1260605_r.jpg&&&/figure&&br&好了,爽完了,该去睡觉了。&br&(接下来就是你的电脑的事了,你可以睡觉,它不能睡,得把这四万张图干完才能睡)&br&除了加logo,只要你能想到的,“动作”都能干。&br&&br&有了“动作”,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批处理了呢!~\(≧▽≦)/~&br&&br&看到这里,大家肯定都以为我这个逼装完了,然而并没有!!!&br&&figure&&img src=&/c4fe7d10b76aef3212e33ee_b.jpg& data-rawwidth=&388& data-rawheight=&2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8&&&/figure&&br&现在,我们手里有一张模糊的表情图,如下图&br&&figure&&img src=&/8a4e01af1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6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8a4e01af1_r.jpg&&&/figure&想让它变清晰一点,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br&&br&首先,复制一个图层&br&&figure&&img src=&/751c6f469eb2aebbb221_b.jpg& data-rawwidth=&245& data-rawheight=&1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5&&&/figure&&br&&br&然后‘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br&&figure&&img src=&/3a8e5c326ae3bcc946df25_b.jpg& data-rawwidth=&342& data-rawheight=&3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2&&&/figure&&figure&&img src=&/045bd1e6ac91b986ecf1_b.jpg&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3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figure&&br&然后将”图层0副本“多复制几次,次数视需要而定,复制的次数越多,画面越清晰&br&&figure&&img src=&/66ec2fbe_b.jpg& data-rawwidth=&1063&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3& data-original=&/66ec2fbe_r.jpg&&&/figure&&br&然后合并图层&br&&figure&&img src=&/453cdcff9f0b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6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figure&&br&大功告成!效果对比图&br&&figure&&img src=&/8d83e6c6e10f8f18312db_b.jpg& data-rawwidth=&1035& data-rawheight=&5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5& data-original=&/8d83e6c6e10f8f18312db_r.jpg&&&/figure&&br&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回答问题~\(≧▽≦)/~&br&&figure&&img src=&/72d3d696fe61fb2cbad1a0b1e9000372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72d3d696fe61fb2cbad1a0b1e9000372_r.jpg&&&/figure&&br&~~~~~~~~~~~~~~~~~~~~~~~~~~~~~~~~~~~~~~~~~~~~~~~~~~~~~~~~~~~~~~~~~~~~~~&br&11.14更新:&br&大家不能处理不同分辨率的图片,主要问题在于每张图大小不一样,所以在移动logo图标的时候需要移动的距离就不一样。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br&&br&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当你使用移动工具的时候,光标旁边会出现这个。&br&&figure&&img src=&/7c281aec1f323ccfa428d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7c281aec1f323ccfa428d_r.jpg&&&/figure&这表示你将当前图层在画布上移动的百分比。&br&&br&当然,可能你的是这样&br&&figure&&img src=&/cfdbdffb622_b.jpg& data-rawwidth=&659&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9& data-original=&/cfdbdffb622_r.jpg&&&/figure&&br&这样&br&&figure&&img src=&/db4a73d3ead2aa4aa6afa58_b.jpg& data-rawwidth=&661&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1& data-original=&/db4a73d3ead2aa4aa6afa58_r.jpg&&&/figure&&br&以及这样&br&&figure&&img src=&/5acfc5cb5e2ace120e2cff9_b.jpg& data-rawwidth=&666&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6& data-original=&/5acfc5cb5e2ace120e2cff9_r.jpg&&&/figure&看到这里,大家就要问了,为什么会不一样?我做错了什么?&br&&figure&&img src=&/579c5a26e62f92ffaeba63f91eded733_b.jpg& data-rawwidth=&880& data-rawheight=&5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579c5a26e62f92ffaeba63f91eded733_r.jpg&&&/figure&&br&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做PS必用的杀器——标尺。&br&&br&首先,按“Ctrl+R”把标尺打开。&br&然后在这个位置右键&br&&figure&&img src=&/5a0be97d8daeeb3de6a25c3_b.jpg& data-rawwidth=&889& data-rawheight=&3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9& data-original=&/5a0be97d8daeeb3de6a25c3_r.jpg&&&/figure&&br&然后把选项调成“百分比”,你就和我一样了。&br&&figure&&img src=&/d24ea40d37aef12e9b08ed_b.jpg& data-rawwidth=&352& data-rawheight=&2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2&&&/figure&&br&好了,调好了这个我们再来说怎么移动logo。也就是这两个步骤的详细做法&br&&figure&&img src=&/106da9ddc5eba4_b.jpg& data-rawwidth=&212& data-rawheight=&1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2&&&/figure&&br&&br&将logo分别向下、向右各移动50%&br&&figure&&img src=&/af_b.jpg& data-rawwidth=&734& data-rawheight=&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4& data-original=&/af_r.jpg&&&/figure&&br&然后“Ctrl+T”进入自由变换。&br&&figure&&img src=&/ae2dd00b72da46e5054ffca_b.jpg& data-rawwidth=&860& data-rawheight=&2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0& data-original=&/ae2dd00b72da46e5054ffca_r.jpg&&&/figure&&br&做完这一切后点下Enter,logo搞定&br&&figure&&img src=&/3b232dd25dddfc20a1452b5_b.jpg&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5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3b232dd25dddfc20a1452b5_r.jpg&&&/figure&这样,你就能用批处理来对不同分辨率的图片加水印啦&br&&br&答主可是可是牺牲了自己的复习时间来更新这个问题呢,大家快在评论里安慰一下答主&br&&figure&&img src=&/c6ae1eb3ce1d2db8d03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6ae1eb3ce1d2db8d032_r.jpg&&&/figure&
意外发现上热门了,好紧张,要怎么做才能装作经常上热门的样子? 急,在线等。——11.16 ~~~~~~~~~~~~~~~~~~~~~~~~~~~~~~~~~~~~~~~~~~~~ 不知不觉2k赞了,感谢大家,同时也针对一些问题更新一下。 评论区有童…
&p&我曾经是一名运动员,曾经没有一个人比我跑得快。&br&&br&那时我第一次来到这所学校,跟我同一届的学生清一色的没有生气。但是越到后来,你会发现他们的气色越来越精神了,曾经一声不吭的少年现在废话连篇,曾经愁眉苦脸的女孩儿现在发了春似的花枝乱颤,曾经愤世嫉俗的恶霸现在会在同学面前光明正大地讲黄色笑话了。曾经……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个曾经,但对我真正有意义的是我见到隔壁班的李飞腿同学在田径塞上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大家都叫他李飞腿,因为他在100米短跑时跑出了11秒46的成绩破了当时学校的记录。当时我刚升上初一,一切还刚开始,而他已经是学校田径队的了。&br&&br&“这不是隔壁的娘娘腔嘛。”他们看到了站在跑道边的我。李航远正在压膝盖。&br&“每次都看到他,站在一边,体育课从来不动的。”&br&“别理他。”&br&他们交头接耳,这么大的嗓音,我都听到了。但我没有因此离开,我讨厌他们,我讨厌这里的一切,我们的世界像是假的,即便如此仍有人虚伪地追求着什么。&br&李飞腿向我走了过来,“喂,你这是什么眼神?”&br&他比我高半个头,我没说话,抬起头面无表情地盯着他。&br&“看什么看啊!”他向我又靠近了一步,鼻子快贴到我头发了。&br&我没有后退,任他的喘息吹到我的头发,他的呼吸声加快了,然后狠狠推了我一把。&br&我一个没站稳,摔在了地上。手掌上传来跑道上塑胶颗粒的刺痛感,阳光很晃眼,我抬不起头。&br&“路建飞!到你了!”&br&我听到了老师在叫我的名字,默默地爬了起来。&br&“李航远!”&br&叫到李飞腿名字时,他得意地对我笑了笑,“真巧啊。”于是他吹了声口哨站到起点线上。&br&我百般不情愿地站到他旁边。&br&“你能跑得比我快吗?”他歪过脸对我说。&br&讨人厌的家伙,我低头握紧了拳,为什么这里的人总是那么讨厌呢?&br&“预备——”体育老师抬起了手。&br&李飞腿弯下腰做好了准备动作,像只刚放进锅里的大虾。&br&“能。”我轻声说。不过李飞腿似乎没听清。&br&“跑!”老师就在这时一声令下,我们两个人像箭一样飞了出去。&br&所有人都不会相信结果的,我虚脱地躺在地上,感觉大腿上的肌肉在瑟瑟发抖,心脏仿佛跳到了嗓子眼儿,我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汗珠顺着我的发梢流到耳根。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缝隙,在我的白色短袖校服上投下一块又一块。&br&李飞腿难以置信地低头看着我,“你刚才说了什么?肯定是因为你说了什么,所以才害我分心的。”&br&“我说我能赢你的。”我对他说。&br&“不可能,你一定是故意害我分心了,不然你这个一副死人样的怎么可能赢我?”&br&“可我已经赢了。”我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好热啊,夏天来了。&br&李飞腿一脸的不服气,“有种我们在跑一次!”&br&“测试已经结束了。”我说着穿过周围惊讶的人群,他们饱含期待地指望我能跟李飞腿干上一架。&br&“路建飞,你留一下。”老师突然叫住了我。周围的人不欢而散。&br&“有兴趣参加田径队吗?”老师问我。&br&我为什么要参加田径队,就因为我赢了李飞腿?这才是这个世界讨人厌的地方,他们的眼里只有结果。&br&“考虑一下吧。”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说。&br&放学后,李飞腿和他的朋友们等在校门口外,等到我走到校门口时,他们一个个向我围了过来。&br&“路建飞,要么我们再比一次。”李飞腿指着我的鼻子说,“要么我让你今天爬着回家。”&br&我不会跟他比的,如果我跑得比他快,那他肯定追不上我。于是我推了他一把,挤开人群,飞也似地跑了出去。他们迅速跟了上来,但是很快道路上就只剩下我和李飞腿两个人了,我在前面跑,他在后面追,我拉不开他,他也追不上我。刚开始确实如此,只是越到后面,我的腿就越像是灌了铅,有一只手拉住了我的腿,扯着我往后退,我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了泥潭里。&br&李飞腿渐渐地追了上来,“你跑不过我的。”他在我背后喊。&br&然后我眼前一黑,仿佛真的陷进了一个泥潭。我转过头,李飞腿向我扑了过来,我们两个同时跌倒了,扭到了一块儿。不过我们两个已经都没了力气,没滚多久就分开了,肩靠着肩,仰躺着。日光洋洋洒洒地穿梭在白云中。&br&“我说了你跑不过我的。”李飞腿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至少你永远无法跑得比这个世界快。”&br&“你是这里跑得最快的吗?”我问。&br&“怎么可能,我想大概有一百个跑得跟你我一样快,但是他们无法跑得更快了,你也一样,我也一样。”&br&“我讨厌这里。”我说。&br&“为什么?没人会讨厌这里的,可能一开始会,但是到最后大家都会舍不得离开这里,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br&“所以才讨厌,如果找不到呢,如果你跑得没那么快呢。”我问。&br&“你的问题没意义,因为我跑得就是这么快。”李飞腿说着呵呵呵地笑了起来,“既然你讨厌这里,你为什么要来。”&br&“没有选择,我们都没有选择。”我转过头看着李飞腿的侧脸。&br&他突然爽朗地哈哈大笑,“对你而言,这是一个讨厌的世界,对我而言,这是一个11秒的世界。全国大约有一百个学生人跑得比我快,却没有一个人跑进过11秒,11秒就是这个世界的极限。只要我跑到11秒,这个世界就再也没有人比我快了。”&br&“11秒之外的世界。”我若有所思,“为什么没人能跑进11秒?”&br&李飞腿露出略微诧异的表情,“事实就是这样的啊,没有初中生能跑进11秒内的。”&br&“如果跑进了呢?”我问。&br&李飞腿静默了片刻,然后望着蓝天白云,“如果跑进了呢?”他自言自语,“那你就超越了这个世界。”&br&&br&初一的夏天我成了一名短跑运动员。每天放完学,我就留在操场上练习,没人给我掐秒表,我只是不停地跑,即便我不知道自己跑得多快。&br&“你是认真的啊?”李飞腿躺在草地上喘着粗气说。&br&我风一般地在他眼前停下,“这一次呢?”&br&“比上次慢。”他说。&br&“你怎么知道,你又没给我掐时间。”&br&“不用掐我也知道,你以为跑步不用花体力啊。”&br&“至少我跑得比你快。”&br&“瞎说!”他跟弹簧一样地坐了起来,“有种你再跟我跑一次。”&br&“你都已经休息十分钟了。”其实我知道他连站都站不起来了,而我也已经挪不动步子了。&br&初一的夏天,我和李飞腿成为了这个学校里跑得最快的两个人。但我们都认为跑得最快的不应该有两个,就像李飞腿觉得他跑得比我快一样,我也觉得我跑得比他快。&br&李飞腿的目标是跑到11秒,我的目标则是跑进11秒,因为有一种说法,如果你突破了这个世界的限制,你就能超越这个世界,从而脱离这个世界。&br&不知从何时开始,这里的人都察觉到了这个世界的虚假。不是那种有意识的察觉,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知晓,而我们都习以为然地接受这个世界。一则我们脱离不了这个世界的约束,二则我们隐隐约约察觉到了这个世界之外存在着什么,这使我们对那里感到恐惧。而在这里,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李航远和我是数一数二的短跑运动员,二班的长着一副大饼脸的刘大饼下围棋从来没输过,四班的谭诗诗能完美地弹出只听过一遍的曲子,除此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这里没有自卑,没有失望。但我一开始就说过我讨厌这里,因为它让我感觉不真实。&br&每次我一回到家,桌上就摆满了菜肴。爸妈和蔼地坐在我桌子两旁,他们时不时地跟我聊天,谈起学校的事。&br&我说:“我加入了学校田径队,我现在是一名短跑运动员了。”&br&妈妈自豪地笑笑,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我碗里,“你终于会笑了。”她跟我说。&br&难道我以前就不会笑吗?我没在意。“明年我会参加全国比赛,我会跑得比谁都快。”我对她说。&br&“嗯,嗯。”妈妈眯着眼睛,不停地附和。&br&“不止如此,我还会跑出一个全所未有的记录。”&br&妈妈停下了筷子,爸爸也放下了报纸,&br&“怎么了?”我问。&br&“没什么,继续吃吧。”爸爸顿了一下说。&br&你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这个世界不真实吗,因为这里温暖得让人感到残酷。&br&&br&体育老师成了我们教练,我在市级100米跑比赛跑出11秒25的成绩,李航远11秒28,一跑完,他非但没有为我们能够进军全国比赛而感到高兴,反而一脸不服地看着我,这是他对我最常使用的表情。&br&“行了,如果你像路建飞练得那样勤快,你也不会每次都跟在他后头了。”教练过来拍了下他的脑袋说,“我看你飞腿的头衔是时候该让人了。”&br&李航远呼呼喘气,说不清是跑的还是被气的。&br&“犯不着啊,想想看你们明年就能在全国比赛上出风头了,该为自己感到自豪才对啊!”教练安慰着李航远说。李航远拿过一杯水,哗啦啦地倒在自己脸上,甩了甩头。&br&初二的夏天被他甩落,水滴折射出渺小的光。我和李航远都跑进了11秒30,这速度,毫无疑问已经能进入全国大赛的预选。&br&我问教练全国有多少学生能比我跑得快。&br&教练伸出了三根手指,然后皱着眉头考虑了片刻,收回了一根手指,“20个,大概。”他说,“因为越到最后,你们就越会发现自己越难以突破原来的速度。”&br&“那全世界呢?”我又问,“全世界最快的速度是多少?”&br&“10秒00。”教练说,“这是这个世界最快的速度。”&br&10秒00,奇怪的数字,为什么全世界最快的速度仍然无法突破10秒,就像我们这个水平级的难以突破11秒一样,越往前跑,你越能感觉背后的漩涡。而你没法回头看,因为一旦你回头,你就觉得自己会失去逃脱的力量。是的,每次向前跑的时候,我都有这种感觉,感觉自己在摆脱这个世界,进入真实。&br&“11秒。”我默念。&br&教练把手放到我的肩上,“别妄图超越,这就够了,对你们来说已经够了。”&br&我“嗖”的一声跳了起来,教练的大手自然地从我手上滑落。&br&“不够!”我失态地高呼。&br&教练狠狠地敲了一下我的脑袋,然后扔给我一条毛巾。“我不明白你为什么那么想超越11秒。”他背过身,一边整理包袱,一边说。&br&我站在那里,捏紧拳头。&br&“超越自我,这也没什么不好的。”教练把一件件T恤塞进包里,“但是或许,或许你会后悔的。”他站直了跟我说,然后瞥了眼正在换衣服的李航远。&br&李航远似乎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我明白了,”他突然说,“怪不得我跑输了,跑进11秒,即便这不可能。但是这家伙要跑的话,我也奉陪。”&br&他扔给我一瓶水,又甩了甩湿漉漉的头。&br&教练无奈地摇摇头,“两个蠢货。”&br&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无数条黑乎乎的触手抓住了我的双腿,将我拉向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穴,我拼命地挣脱。周围的一切霎时间变黑,脚下只剩下一条狭窄的跑道,前方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缩小的圆窗,细微又脆弱的光线从圆窗口挤进来。我拼命地想握住那道光线,突然却感觉不到我的双腿,后方的道路一点点塌陷,落进见不到底的深渊。我在跑道上摔倒,开始往前爬,触手从我的小腿一点一点往全身蔓延,渐渐地,我连爬行的力量也失去了。我恐惧地回头看,发现自己的双腿被分解成了碎片,不断消失。我只能绝望地大喊,圆窗渐渐封闭,最后连光线也消失了。&br&我从床上弹了起来,大汗淋漓。咔擦,一条细细的光线从门缝间钻了进来,随后探出我妈妈忧心忡忡的脸。&br&“建飞?”&br&“我没事,妈,只是个梦。”&br&只是个梦而已……我对自己说。门合上,黑暗中安静的没有任何声音,连脚步声都没听到,连脚步声都没听到……我握紧拳头,攥紧了被子。我想下床上个厕所,却发现自己无法动弹。&br&&br&“昨晚我做了个梦。”我仰躺在操场上说。&br&“真巧,我也做了个。”李航远说。&br&“我梦见我自己被许多触手抓进来一个黑洞,最后他把我吃了。”&br&“真巧,我也是。”&br&“我还梦见我的脚没了。”我又说。&br&“真巧,我也是。”李航远依然心不在焉地说。&br&“最可怕的是,我醒来时,大概有半分钟的时间发现自己的腿动不了。”&br&“真巧,我也是。”李航远突然对着我,睁大着双眼说。&br&“你能认真听我说么?”&br&“我本来就是认真的啊,我真的也做了一个梦,醒来时发现自己不能动。”李航远连连点着头说。&br&“你的意思说你跟我做了一样的梦?”我问。&br&“也许大概可能不太一样,管它呢,我忘了,但是醒来后我确实发现自己动不了了!”他说完,然后躺到了我旁边。&br&我们都隐隐约约地知道这个世界是虚假的,可从来没有人真正拆穿这一点,也是,谁会否认一个美好的世界?&br&“11秒,我们真的能跑进11秒吗?”李航远望着白云喃喃自语。&br&“会的,不管花上多久,会有那么一天的,到时候,全世界都会向你喝彩。”我对他说。&br&&br&不过,那一天仿佛距离我又远了。别再跑了,我妈突然对我说。&br&我的筷子“啪嗒”一声掉在了桌子上,“为什么?”&br&我妈看看我爸,我爸依然低头看着报纸。&br&“你想拿命去跑吗?”我爸突然开口了。&br&我愣了一下,一时什么也说不上来。&br&“你太拼了,腿会受不了的。”他翻了一页报纸说。&br&“我可以的。”我忍住想要嘶喊的嗓音。&br&“你最近没感觉自己的腿比以前迟钝了么,收敛一点吧,你瞒不了我的。”他从报纸后钻出脑袋说,厚厚的金丝边眼镜遮住了他的视线。&br&我低下头,合了合自己的腿。别跑了,我妈对我说。别跑了,我爸对我说。别跑了,这句话像是诅咒般在我脑海回旋,别妄图超越11秒,教练也这么说。&br&或许你会后悔的。&br&跑吧,我的右腿对我说。跑吧,我的左腿对我说。超越他们,我十根蠢蠢欲动的脚趾这么说,超越这个世界。&br&这不是你一直希望的吗?&br&“建飞,你有没有听我说话?”我爸敲了敲桌子。&br&我盯着碗里的白米饭沉默不语。&br&“先把学习跟上去吧,在毕业之前别分心思了。”&br&“嗯。”我扒了最后一口饭,然后离开座位。&br&“在初中毕业之前,”我走到卧室门口,突然又转过身,“我一定会跑进11秒。”&br&爸妈用难以言说的表情望着我。&br&于是我练得更勤快了。&br&风变成了一个个举着大盾牌的战士,齐压压地挡在我面前,我每跑一步就像是在穿过一个屏障。战胜他们,我的内心在喊。黑洞的侵蚀感又向我袭来,一个身影从我身边以慢速赶来,我抬起腿,犹如在跟地面撕扯一般。前所未有的重量感,跑!我弓起脚尖,他离我很近,快!我加重了呼吸。快!我催促着。快快,再快点!&br&有一瞬间,我以为自己快要突破那一界限了。&br&呼——呼——风的战士一个个倒下。教练掐下了秒表,我又向前缓冲了五六米。&br&李航远对我打出了“V”的手势。“我赢了。”他说。&br&大脑的缺氧感还没散去,我恍恍惚惚地看着他,“我……我感觉到了。”&br&“教练,时间!”李航远却异常兴奋,屁颠屁颠向教练跑去。&br&“11秒13。”教练惊讶地捏着秒表。&br&“教练!”我喊了一声。&br&“路建飞,11秒 20。”&br&这大概是我和李航远差距最大的一次,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br&“教练,我觉得我的腿……动不了了……”我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地说。&br&100米的前70米,李航远始终落后于我,我甚至有种感觉,如果我找这个速度跑下去,11秒的界限马上就会如玻璃一般在我眼前碎裂。可是终点线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我看到了另一种幅场景,无数人呆滞地站在一个全白的空间,面无表情,犹如木头一般,我想逃离却发现自己动弹不了,原来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木头人。眼前出现两个熟悉的身影,他们围着我,忽远忽近,有人握住了我的手,温暖的触感从手掌流入我的心脏,最后我感觉到了自己心脏的跳动,愈跳愈烈,阳光照进来了。包裹我的枯皮从头至尾一一剥落。&br&再快点,我催促自己,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界限,超越它,进入到真实。&br&枯皮一直褪落到我脚跟,突然停下了。梦中的恐惧感又向我袭来,不——我大喊。触手拖住了我的双腿,黑洞再度将我吞噬。&br&我眼睁睁地看着李航远从我身边超过,率先越过了终点线。&br&“你说你的腿动不了是个借口吧。”李航远坐在我旁边说。&br&我趴在长椅上,教练按摩着我的双腿,我闷声不吭地钻在双臂间。&br&“问你话呢。”李航远轻轻推了我一下。&br&“还记得你第一次输给我时说的话吗?你说你输是因为我的话害你分了心,如果你承认那是借口的话,那我也承认。”&br&“切。”李航远爱理不理地扭过头。&br&“好了,你试着动一下吧。”教练拍了一下我的屁股说。&br&我抬了抬小腿,下了长椅,轻轻跳了两下。蹲下身压了压膝盖,又蹬了一下。&br&“教练,让我再跑一次吧。”我说。&br&“不行!”教练厉声喝到,“禁跑一个礼拜。”&br&“为什么!”简直难以置信,11秒的界限就在我的可及之处,只要再跑一次。&br&“你训练过度,再跑下去对你的身体是没好处的,好好休息吧。”教练拍了拍我的肩。&br&“好好休息吧。”李航远也拍了拍我的肩。&br&有人说,如果你知道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现在我知道即便我知道要去哪里,世界也不会为你让路的,他们会想法设法地挡在你前进的路上。爸妈、教练全都成了我前进的阻碍,更别说那个幸灾乐祸的李航远。&br&教练不让我跑,我就偷偷地训练。原本我确实是这么打算的,后来我发现只要我一开始跑,我的双腿就开始难以言喻地疼。连它也开始阻碍我前进。&br&没有人可以阻止我往前跑的,连我自己也不行。梦境越来越频繁,阻碍我前进的人都似乎变成了噩梦的一部分,它想将我拽入黑洞,那么我只有比他跑得更快才能摆脱它,无法在现实中跑,我就在梦境中跑。我一刻不停地蹬着双腿,连黑暗都被我甩在后面。恶心的触手去死吧,你抓不住我!呼——呼——呼——终于只剩下了我自己的呼吸声,黑暗渐渐褪去,四周开始变白,我在一片虚无的空间中奔跑。&br&突然一个身影挡在了我的面前,谁也挡不住我,管他是谁,我继续跑。可是却发现无论如何也超越不了那个背对我的身影。&br&是谁,究竟是谁?&br&我的腿并没有停下,我甚至能感觉到来自身体的疲惫感。&br&“停下吧。”那个身影说。&br&呼——呼——&br&“停下吧。”&br&呼——呼——&br&“停下吧。”&br&“你闭嘴!”我挥了挥手,想赶走他。&br&“你为什么要跑?”他问我。&br&从来没想过的问题,在这个世界里我只能跑,只有跑才是属于我的。呼——呼——&br&“就算你不用跑,你也可以在这里快乐地生活。”&br&快乐?和蔼的同学,温柔的老师,温暖的家庭,我细细地回忆起一张张脸,他们在我四周的虚无中排成一张张图像。这就是快乐吗?我思考着,胸口像是被什么堵住了。呼——呼——&br&“不如停下吧,如果你一直跑下去,他们会被你远远地抛在后面的,你会失去这令人羡慕的生活的。”&br&停下吧——停下吧——是啊,我的生活如此美好我为什么要跑?停下吧,我已经不知道跑了多久,够了吧,我跑的已经够远了。&br&我停下了,周围的图像展现出了笑脸,可是为什么呢?我胸口的缺失感源自哪里?我停下了,但却发现无处可去。他们发出各种各样的笑声,如果我超越自己,全世界都会为我喝彩,但这不是喝彩。这是一种……&br&怜悯的笑声。&br&为什么怜悯我,我做了什么值得你们这么同情?为什么所有人都披上了幸福美好的外衣?为什么这里没有痛苦、失望与责难?&br&你不应该停下的,只有跨过终点的那一刻,我才会成为自己。我又抬起了腿,我差点忘了,从一开始我就是讨厌这里的。一开始,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呢?清晰的记忆是从我升上初一那天开始的,但是之前呢?为什么我想不起来?&br&就在我疑惑之时,灼热的疼痛感钻进我的骨髓。“啊——”我抱着膝盖倒下,大脑已经懵了。&br&那个人渐渐转过身,同时又随着花白的空间一同消逝,最后定格在了他那张模糊的脸。&br&“我说过你会后悔的。”他最后对我说。&br&那是教练的脸。&br&我惨叫着醒来,汗流浃背。灯早就亮了,爸爸妈妈一脸担忧地坐在我身边。我全身发热,慌张地喘着粗气,好像我真的从梦里跑到了现在。妈妈摸了摸我的额头,紧张地问我哪里不舒服?&br&我摇了摇头,含糊不清地说:“腿,我的腿。”&br&“没事的孩子,可怕的事情不要去想就行了,只是个梦。”她替我把脑袋放正在枕头上。&br&“不是的,妈妈,帮我看看我的腿,我的腿还在吗?”我紧张地问。&br&她摸了摸我的腿,一脸疑惑地看着我。&br&“我的腿……没感觉了……”我说。&br&“你是不是还在跑?”爸爸问我。&br&我点了点头,避开他的眼光。真是奇怪,我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br&“只要你放弃跑步,你的腿就会好起来的。”爸爸说,“什么也别想的好好睡一觉,明天你就能继续走路、上学,过着平常人的日子。”&br&我低头沉默,零散的几根头发黏在我的额头。妈妈的嘴唇上下启阖,我已没心思听他们说了什么,所有人都像是电子图像一样布上了一层模糊的马赛克。&br&对虚假世界的疑惑越来越深,甚至让我开始怀疑起身边的人,甚至让我开始怀疑起自己——我发现我14岁之前的记忆是空白的。这世界是不是按照它自己的规律运行,所以不允许有人打破它的界限。同学是不是虚构的,爸妈是不是虚构的,我是不是也是虚构的?&br&以及,教练是谁?&br&如果我冲破了它的界限,所有人是不是都会消失?包括我……&br&第二天我如往常一样上学,记忆中的我们一直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上课、课间时间、聊天打闹、放学、训练、回家,这样的规律从来没变过。&br&“真遗憾啊真遗憾。”李航远摊着双手出现在我面前。&br&我倏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伸出双手捏住李航远的脸,上下撕扯。&br&“啊……哦……啊……”李航远咿呀大叫,脑袋随着我的手掌移动,“你干嘛啊!”他一把甩掉我的手说。&br&“你是真的还是假的?”我问。&br&“废话!”&br&“他们不让我跑。”我说。&br&“不就禁跑一个礼拜么,至于么?”&br&“你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我爸妈也不让我跑。”我严肃地说,“甚至我一想起跑步这件事,我的身体就有点不听使唤……糟了,我的脚又开始麻了。”&br&“你这是被害妄想,是病,得治!”李航远一字一顿地说。&br&“病……病……”我瞪大了双眼,“对了,自有记忆以来你有没有生过病?你记不记得到这所学校之前的事儿?”&br&李航远托起下巴,歪过脑袋思考,“没,我没生过病?以前的事也……”&br&没等他说完,我就离开了座位。这不正常,我和李航远都没有生过病。&br&“你有没有生过病?”我逮住每一个从我身边的人问道,“你记不记得入学前的事儿?”&br&清一色的摇头与否定的答案。不可能这里的所有人都没生过病,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记忆确实,在那段空白的记忆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br&我飞也似冲出了校门,跑回了家中,街道上见不到任何人。一到家门口,我就匆忙地取出了钥匙,一颤一抖地插进了锁孔。爸爸妈妈这个时间应该在上班,但我必须知道在我身上曾经发生过什么。我偷偷地潜进爸妈的卧室,翻遍了他们的衣柜和储物柜,什么都没有,除了几件一成不变的衣服之外什么都没有,没有我们的照片,没有他们的结婚证,也找不到我的出生证明。&br&一阵痉挛的刺痛从我的脚底涌到我的牙尖,我抑制不住叫了一声,摔倒在地。一阵白光在我头顶恍恍惚惚,我的神志有点不清。&br&“你不应该怀疑你父母的。”卧室门外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随后是脚步声。&br&我会想起那天突然在我门外消失的妈妈的脚步声,冷汗如瀑布般从我额头流下。&br&“谁?”我问道,没有转过头。&br&“他们是你的亲生父母,也是真实的,你也是真实的。或许是当初我不应该邀请你加入田径队。”那个声音说。&br&我这时才缓缓地转过头。&br&是教练。&br&&br&距离全国比赛还有一个月,我的记录停留在11秒03,每次跑完我都要躲进更衣室,在膝盖上敷上冰块,强忍着等待痛苦散去。&br&更衣室的门“哗啦”一响,那阵轻缓的脚步声慢慢地踱到我背后。&br&“李航远呢?”我问。&br&“他退出田径队了。”&br&我用湿毛巾擦拭着双腿,我和教练之间的空气凝固了片刻。&br&“我来帮你吧。”教练走过来说,想从我的手中接过毛巾。&br&“不用了。”我站起身,与他擦肩而过。&br&“即便我与你们不属于一个世界,可我依然是你老师。”教练在我身后不满地说。&br&我停下了脚步,冷冷地说:“我不需要生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br&“你刚进入田径队时矮我一个头,现在倒是能跟我平起平坐地说话了……你长高了,但这并不代表你真的能飞出这里。”&br&外面刮起了狂风,吹着树梢沙沙作响。&br&“能。”我轻声说。&br&“什么?”&br&“能!”我抬高了音量,就像当初对李航远说的那样。风吹的大门哐当哐当地摔打着门沿,半个世界突然变暗,随即是一声响彻天际的闷雷。&br&轰隆隆——&br&房间里再次亮了起来,我握紧挂在脖子上的毛巾,一路小跑回到了操场。天上下起了磅礴大雨,豆大的雨滴落在跑道上把跑道淋得湿滑。李航远全身湿透地站在跑道的对面,他的刘海留到了眼角,水流顺着发尖爬上了睫毛。&br&我默默从他身旁跑过,回到起点线上,准备新一轮的起跑。&br&“你知道等在你前面的会是什么吗?”李航远远远地问。&br&“我不用知道前面有什么,在我前面的只不过是终点线,而我要做的就是跨过那里。”说完我蹲下身,狠狠地踩了下脚后跟。脚下迸出一朵朵水花,由于地面湿滑,在冲过终点前,我摔倒了。&br&“你不在的时候,我跑出过11秒02。“&br&“所以呢?”我爬起身,弯腰撑着膝盖顿了一会儿,好缓解腿部的疼痛。然后再次默默地走回到起跑线。&br&“所以你还不明白吗?我们不可能跑进11秒。”李航远说,只不过过了一个礼拜,他就从一头矫健的猎豹变成了一只低落的鼹鼠。&br&“很久以前你问过我为什么要来这里,我回答说没有选择。现在我要修正那个答案,我们一直都有选择,可是你怕了,你惧怕在突破了界限之后重新变回一条不起眼的毛虫,所以你是跑不过我的,即便是在这个虚拟的世界。这个世界的规则不是为了要束缚我们,而是因为它本身的局限,它只能做到这个地步。我们都太习以为常,所以在界限前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走到最后你发现自己必须得停下了。因为在它后面你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可怕的东西,李航远,这所有的原因都只是因为你害怕!”&br&“是啊是啊,毕竟对你来说这是一个讨人厌的世界!“&br&“不,对你而言这是一个11秒内的世界,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受限制的世界,我要的是真实,不是一回到家爸妈就准备好了所有东西一切和谐地等着我,而他们其实根本就不在这里!11秒外的世界,就在终点线那边,我看到它了,我必须跨过去!“&br&“什么11秒外……归根结底,你还是没听教练说了什么……”李航远幽幽地说。&br&“没有,我选择不去知道,因为我自己会见证那一刻的。”我回到了起点线,再一次起跑。&br&我拖着满身的泥泞回到家,一进门就摔倒在地上,大腿好像在被无数只蜜蜂蛰着。似乎是听到了什么动静,一阵脚步声慌乱地向我走来,在我面前站住,又靠近了几小步,然后又停下。&br&“别过来!”我呵斥道,艰难地爬起身,踉跄地回到自己的卧室,然后锁上门。&br&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建飞,建飞……”&br&我记不得敲门声持续了多久,它在突然间戛然而止,然后又安静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把耳朵贴在门口,外面依然没有丝毫动静。我扭了扭门把手,打开门,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门,爸爸不在客厅里,妈妈也不在厨房里,哪里都没有他们,房子里除了我之外空无一人。&br&我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外面的世界做什么,但至少在这里,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这个世界的所有人都被困在外面世界给我们创造的幻境里,分不清谁是真的谁是假的,就像我分不出我真实的父母是怎么样的,就像我分不出李航远究竟是一头自负的猎豹,还是一副怂样的落水狗,我确信他在我禁跑的一个礼拜内经历了与我同样的痛苦和疑惑。可当教练站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却做出了不同选择,我的选择使我继续勇敢地往前跑,李航远的选择迫使他停下了脚步。我选择由我自己去发现外面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而李航远,他显然已经知道了那个世界的姿态,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能感觉我的身体正在崩塌。&br&我并不后悔我做出的选择,即便最后它让我失去了自己的双腿。&br&&br&我调整了一下轮椅的方向,伸手拉开了半掩着的窗帘。他仍然睡着,阳光洒在李航远消瘦而皱迹斑斑的脸上。我回来了,而他留下了。他还在跑吗?有时候我会幻想他在那个11秒内的世界里正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不能说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因为在真实的世界中我们可能连抬起脚的资格也没有。距离我冲出11秒外后又过了三年,曾经我是全国比赛的冠军,曾经没有一个人比我跑得快,而现在,我只是一个半身残废的残疾人。&br&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李航远那天对我说的话。&br&我在场外热着身,低下身检查鞋子的舒适度。李航远默默地走到我身后。&br&“你现在一定觉得我是个懦夫吧。”李航远说。&br&“你一直都是。”我头也不抬地说。&br&“建飞,如果你来的时候没有跟我比赛,你也一直没有发现你有多能跑,你只是像个普通人一样默默地活在人群之中,没有人看你一眼,你无所作为,最后老去,那样的世界对你来说还会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吗?”李航远问。&br&我抬起了头,那天的天空跟我来时一样蓝,阳光在枝叉中旅行。&br&“我觉得……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我站起身,在起跑线上做好准备。&br&全国比赛的跑道跟我们平时跑的并没有太多不同,只是观赛台坐了更多的人,掌声雷动。那巨大的嘈杂像是洪涛一般将我从一个人的溪流推向了汹涌的大海。在一个月内我习惯了完完全全孤独的生活,爸爸妈妈从这个世界中消失,教练时不时出现在我眼前但我选择视而不见,每次跑完回头时,我总会在无意间瞥见李航远默默地站在远处,欲行又止。&br&我痛得开始麻木,也出现过放弃的想法,可我知道已经没有回头的路了,或许有,但是谁又甘心终点就在眼前时,你却转而回过头往回走,明明前面只有一步而已。&br&明明前面只有一步而已。&br&砰!&br&枪声响了。&br&所有起跑线上的人都成了离弦的箭,这就是全国比赛的速度吗?居然没有人可以与我并肩前行,曾经有一个人可以,但是他现在正在跑道之外。迎面而来的风前所未有得畅快,与平日一样,我的速度再次到达了临界点,细小的钻头开始从我的骨骼中往外钻,像是要将我的身体击溃,黑洞中的触手捆住了我的全身。&br&周围的人渐渐跑到了我前面,我感到我的身体在往下陷。&br&这个世界的创造初衷就是为了将来到此地的人困在其中,不过它依然有自己的界限,这个界限就是按照人的身体、精神、智慧等要素经过计算生成的临界点,打破它的唯一方法就是超越自己。而外面的世界对你而言将会是个比这里更为残酷的地方,我可以告诉你真相,你有选择知不知道的权力,对所有想要逃脱这里的人我们都会这么做。教练那一天这么对我说。&br&我选择了不。&br&要冲破这里光靠身体的力量是不行的,我深知这一点,还有精神的速度,思想的速度,把这些全都加在一起,最后才是我真正的速度。&br&来吧,所有的痛苦、疑惑与烦恼,都由我来承担,给我前进的勇气,给我面对巨浪依然张开巨帆的胆量。我不要在恐惧中输给自己,这种痛感,这种黑暗,我已经经历过无数次了,怎么可能再让它们擒住我?&br&无与伦比的力量灌入我的双腿,我大口地吸气呼气,一口气重新跑在了第一位。不,还有一个人跑在我身边,我无法拉开和他的距离,不是跑道上的人,他在跑道之外,在绿色的草坪上与贴近内道的我一起在奔跑,是李航远。&br&周围的人全都消失了,他还在和我一同前行,身后的场景在渐渐逝去,前方出现一道白色的大门。&br&“路建飞你给我记住,早晚有一天我还是会追上你的!”李航远用尽最后的力气大喊,然后他的整个人消失。&br&我在白色的大门前慢慢停下,“10秒98。”教练站在大门边掐下秒表。&br&他把门打开,白光汹涌而来,但是一点也不刺眼。我往前迈了一步,跨过了门槛。&br&“对了,”教练在我身后说,“你爸临走前跟我说过一句话。”&br&“什么?”我问。&br&“让他跑吧。”大门关上了,教练协同着那个世界一起在我眼中消失。&br&我猛地睁开双眼,拼命地喘着气,天花板上闪着白光,这次是刺眼的光。我挣扎着爬了起来,发现身体上连着好几根橡胶管,连我的嘴上都戴着呼吸器。我将它们拔掉,房间里回响着“嘀嘀嘀”的声响,有好几个人在我面前手忙脚乱。&br&“请你先躺下好吗?”有个声音不停地在我耳边说。&br&我置若罔闻,只想从这该死的地方逃出去,但是直到我想起身下床的时候才发现我的双腿完全动不了。正在我惊愕之余,房间的门开了,站在门外的是我的父亲母亲。母亲闪烁着泪花跑到我面前握住我的双手。&br&“太好了,建飞,你终于醒了。孩子他爸,他终于醒了!”她语无伦次地说。&br&长达好几个小时的喧闹。&br&&br&门被轻声打开,打断了我的思绪。医生慢步走到我身后,“你又来了啊。”他拿着一张表格,对着李航远头上的仪器抄下一组组数据。&br&“是啊,医生。”我推了推轮椅,给他让了点位置,方便他工作,“我一直有种错觉,好像我一不在,就会错过他醒来的那一时刻。”&br&“你真的相信他会醒过来?”医生问。&br&“嗯,就跟我那天一样。”&br&医生突然停下了动作,“我问你,你有没有后悔过自己醒了过来,你有没有憎恨过我们对你们做的一切?”&br&我迟疑了一会儿,灰尘在窗口跳舞,在李航远的眉毛上一起一伏。“曾经,有过。”我回答说,“在我刚醒来的那段时间,我一度认为,如果这就是真相,那还不如把我一直困在那里算了。为什么还要设置所谓的界限?后来我明白了,所谓的超越自我,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继续往前走而已,有了这份勇气,生活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我们不需要伪造的满足感麻痹自己。”&br&“这个工程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怀疑它的可行性,毕竟世界上有那么多植物人。而我们要将他们的潜意识联通,为他们构建一个虚拟世界,并植入人工智能作为向导,让他们在那里像平常一样生活。我记得你是在小学六年级时出了车祸变成了植物人,当时医院向你们的父母介绍这一工程时,他们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要知道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啊。几乎每天下班,他们就过来与程序联通,进入伪世界和你交流,虽然有时候会因为你脑电波的不稳定导致信号中断。”&br&“嗯,只可惜我醒来时,下身还是瘫痪了。”我无奈地笑笑。&br&“能醒来就不错了,你可是一动不动地躺了三年啊。很多人醒来后都会落下点残障。”&br&“是啊,所以他们才选择继续沉睡。”&br&“还有一个问题,你相信那边的人是过着幸福的生活吗?”&br&我沉默了半响,回答说:“不,那毕竟是虚构的。生活在那里早晚会厌倦的,不过嘛……”我把轮椅掉了个弯,向门口滚去,“……也不赖。”&br&“我也觉得,因为出来的人都不是弱者,比如说你。”&br&“比如说李航远。”我补充说。&br&“你那么相信他?”&br&没等我回答,房间里的警报就“嘀嘀嘀”地响了起来,一阵急促的呼吸声在我身后响起。身上的橡胶管被他一根根挣脱,我回过身时,他正在迷茫地东张西望,然后看到了我,眼睛突然发亮。他动了动嘴,发现一时发不了声,只能撅着嘴不停地呢喃。他虚弱地靠在床头,我能读出他喷张的眼神激动地想向我传递着什么。&br&“11秒?”我小声问。&br&他努力摇了摇头,颤抖着举起右手,把右手的食指弯下来一点,再弯一点……与此同时,他的嘴角也开始上扬。&br&“你是说,”我的心率顿时飙高,仿佛看到了奔跑者来到门前,秒表被掐下的那一瞬间,决定命运的时刻,“9?!”&br&“9……9秒99……”他艰难地从嘴里挤出含糊不清的词汇,“我追上你了。”&/p&
我曾经是一名运动员,曾经没有一个人比我跑得快。 那时我第一次来到这所学校,跟我同一届的学生清一色的没有生气。但是越到后来,你会发现他们的气色越来越精神了,曾经一声不吭的少年现在废话连篇,曾经愁眉苦脸的女孩儿现在发了春似的花枝乱颤,曾经愤世…
二十世纪最“反直觉”的伟大生物学发现:化学渗透(chemiosmosis) &br&&br&&br&(这不是我写的,我就一大自然的搬运工,原文链接见最后)&br&********************** &br&&br&在以前本小组的讨论中,我曾提到“比如你如果不理解所有生物共有的膜渗透能量供应化学原理,你就根本无从评价任何生命起源的理论。” &br&&br&(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相信进化论?) &br&&a href=&///?target=https%3A///link2/%3Furl%3Dhttp%253A%252F%%252Fgroup%252Ftopic%252F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roup/topic//&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蒙hongdou网友发信询问,所以这篇文章既是一篇泛泛的科普,也是对这个问题的具体介绍。 &br&&br&********************** &br&&br&一 直觉与反直觉 &br&&br&直觉(intuitive)和反直觉(counterintuitive)是科学讨论在描述一个科学理论或者发现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二分法。这个叫法本身并不那么科学和严谨,但是其中的意味却是无限深长的。 &br&既然不严谨,我也不去定义它,只看范例: &br&&br&最简单清楚的直觉理论,在古希腊科学有很多范例。比如“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它的体积”。比如欧几里得平面几何中的公设和简单定理。“凡直角都相等”,“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初学几何的人,都会想这不是废话吗。等到用这些废话为基础武器,逐步分解,证明了其他复杂得可怕的理论,我们才知道废话的精辟之处。这就是直觉理论最原始的特征:不言而喻。然而,即使在这种萌芽时代的智慧中,也埋下了“反直觉”理论的种子,比如仅仅“篡改”了一条欧几里得公设,就闯出一片新天地的罗氏几何。 &br&&br&牛顿第三定律是另一个直觉理论的例子:作用力必然导致反作用力。这看起来也是不言而喻的废话。但牛顿第一定律就不是了:“物体将保持它的运动状态,直到外力改变它”。这是一个相对原始的反直觉理论。在今天,初中物理课修完的同学也许会不同意这是反直觉的。但是在牛顿的年代,这却是彻头彻尾的反直觉。无数牛顿之前的大学者,都理所当然地认为物体要保持运动,必须不断注入外力。这才是费劲力气保持各种物体运动的古代人类的“直觉”。另一个直觉对阵反直觉的著名例子是伽利略对阵亚里斯多德(我不叫它“比萨斜塔实验”,是因为这个传说本身是有误的。但是双方的论点是明确无误的)。“更重的物体下落更快”,这样既简单又错误的直觉,连亚里斯多德这样的智者都不能免俗。可以保证,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一个纯文盲多半仍然会有这样的直觉。 &br&&br&直觉与反直觉是相对的,也是可以培养的。经过一定科学训练的人(比如说读完初中物理),他的直觉会超越两足动物的局限,随着训练的程度达到新的精确度,比如说把牛一定律变成他的直觉。但一个人具体的生活年代和环境,并不反映他应有的直觉水平,或者他的直觉正确程度。比如我95岁的奶奶(文盲),直到今天仍然不同意我说的地球围着太阳转。比如美国仍然有20%以上的人认为地球生命历史不超过4000年。 &br&&br&十八、十九世纪是直觉型科学理论达到顶峰的年代。能量守恒定律(在不久以后就将被“反直觉”理论给河蟹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房间不花力气整理只能越来越乱”),在它们刚刚被提出的年代,文盲仍然会认为是反直觉的,受过良好科学训练但非专业的头脑,一听到就知道是正确的。而真正的前沿研究者则是醍醐灌顶:“这么简单明白,怎么我就没有归纳出来呢?”非常精彩,非常辉煌,但在物理学上,一般人类直觉能够企及的高度也就到此为止了。接下来的爱因斯坦、海森堡、薛定谔,一个比一个猖狂地反直觉。相对论刚刚提出的时候,不要说普通人,就是顶尖物理学家,也认为爱因斯坦简直是在说胡话。对今天世界上99%的人来说,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仍然是胡话。然而我们现在都知道,他们是正确的。因为广岛真的被炸掉了,我们车上装的GPS也真的用上了相对论校正。 &br&&br&“反直觉”的优势在现代物理学中很清楚。能够以普通人类直觉发现的真理,基本都被发现了。剩下的真理必然都很古怪难以接受。在这样的高度还去依靠直觉,多半都要犯错误。比如爱因斯坦的“XX不掷骰子”,听起来很美好很庄严,结果证明错误。同样是老爱的坚信宇宙密度常数等于1,宇宙会无限震荡,听起来很和谐很完满,从现在的证据看来,也是错得离谱。即使是无数物理学家(再一次包括老爱)追求的圣杯:统一场理论,也是一个高级的直觉型假设,前景仍然不妙。总之在现代物理学中,寻求反直觉的答案,克服直觉障碍去接受和欣赏反直觉的理论,反而被养成了研究者的本能。看看霍金有多少胡话(姑且不说他的胡话站得住脚不),以及被学界和起哄界怎样异口同声地热捧。 &br&&br&然而在生物学中,直觉与反直觉的力量对比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br&&br&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学中开天辟地的反直觉理论。在著名的钟表匠辩论中,神创论者洋洋自得的雄辩(Paley主教:“我们看见地上有一个精致的怀表,自然能肯定某处一定有一个钟表匠!”),首先是一个蹩脚的比喻,然后不过是一个粗浅短视的人类直觉。如果放到现代物理学那种气氛中来看,连认真驳斥的价值都没有。然而这种直觉式的大脑当机,却能跟进化论翻翻滚滚地斗上一百多年。直到今天,仍然妨碍大众在生物学上入门,仍然堂而皇之披上科学的外衣来反科学(随便在这个小组扫几眼标题就知道我不是在夸张),仍然有少数严肃的学者在掉进相同的直觉陷阱(Fred Hoyle,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生命起源于地球的概率就像大风吹过机械垃圾场组装出一架波音747的概率”。这句话被各种神棍肆无忌惮地篡改,主语直接变成了“进化论”。实际上Hoyle并不反对进化论原则,只是在概率计算上有异议,从而认为地球生命必然有地外来源,才有时间来满足他的概率计算结果。他的领域是生命起源)。这篇文章的主题不是跟神棍叫板,所以这里先放下神棍们,到第五部分我们再引入相关的神棍来取笑。 &br&&br&并不是说,科学家就不会被直觉蒙蔽。前面曾提到,伟大、反直觉天才如爱因斯坦,也曾连挖三个直觉的大坑。只是在生物学中,直觉理论的顽固性来得特别的强,而对反直觉理论的接受来得特别的艰难,不管大众和专业领域都是如此。进化论之初,内部就曾有一场直觉与反直觉的大争论,即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那个对遗传的物质细节一无所知的年代,用进废退理论的描述来得如此自然。“长颈鹿需要吃高处的叶子,伸着伸着脖子就变长了”,直到我上小学《自然》的时候,我的老师仍然是这么讲的!近两百年之后都还是这样,可想而知达尔文主义在初生年代的四面楚歌。话说回来,即使艰深繁杂如生物学,仍然是科学。科学的伟大就在于在科学的竞技场中,我们可以肯定真理必胜,即使前面被拍倒一百次,走上一千个曲折。人生中其他的事情,不管是政治、感情、事业还是道德正义,我们都不能打这样的包票。这也是科学对我的终极吸引力。 &br&&br&这篇文章要介绍的化学渗透理论,就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反直觉”生物学发现,虽然它并不为公众熟知。这里所说的直觉,并非一般常识,已经是二十世纪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中非常精深的理论直觉了。然而当直觉走入死胡同时,一个“怪异”程度不下于相对论或者进化论的新理论蹦了出来。它在初期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它最后的辉煌成功,都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br&&br&************************************ &br&完结后的声明 &br&************************************ &br&本文并非全部原创,其中有大量数据、理论和史料来自于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普作家 Nick Lane的著作 Oxygen 和 Mitochondria。这两本书都是非常好的科普读物,可惜没有中译本。大致引用了他1/3,自己发挥了1/3,以及扯远了1/3。特此声明和致谢。 &br&&br&二 背景&br&**************************&br&&br&作为一篇关于生物化学的科普文章,我决定不写公式,不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不画图表。&br&希望严谨的读者能原谅这点小小的文字技巧上的虚荣。&br&&br&**************************&br&&br&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发现(甚至可以夸大到“科学发现”),公认是沃森和克里克确定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以及DNA遗传的生物化学机理。这是一个标准的直觉式发现。沃森在搞清楚DNA的双螺旋结构之后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内,就洋洋自得地告诉克里克:“我想我发现了生命的秘密。”这种从结构到功能突破性的跳跃,来自于沃森作为化学家的直觉:分子结构宣示分子功能。双螺旋意味着互为模板以及无限扩充。四个碱基两两配对意味着精确、无损的信息复制。从碱基翻译到氨基酸的简单语法意味着有限、简练的基本指令集。&br&&br&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在DNA的结构中得到完满解释,从一个生物化学家的视角来看,这个跳跃简单明晰不言自明,足以让沃森和克里克之外的所有人把自己的脑袋拍肿。这个理论的被接受程度,也是犹如星火燎原,一夜之间清洗了所有研究者的大脑,改变了整个生物学研究的版图。&br&这个发现还运用了一个更深层次、更广泛的科学直觉现象。那就是自然科学的层次结构。自然科学中的各个领域,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其中一些学科是另一些的天然基础。最主要的一个层次系统是这样的:&br&&br&物理学--& 化学 --& 生物学 --& 医学,人类学,心理学 --& 社会科学&br&&br&越前面的越基础,每一种科学也许人类开始认识的时候是独立的,但追究到深处,你总是会发现你需要前面一层的大量知识才能产生认识突破。这样抽象地说也许很难理解,看看例子:&br&&br&化学元素周期表可以算是独立化学研究的殿堂了。但即使在周期表完成之日,化学家们也很难解释,为什么元素会表现出那样的化学性质,而且周期性地回归到相似的化学性质(比如氧族元素),而且这个周期又在不断变化。单纯在化学的领域折腾,哪个理论也解释不了全部的事实。&br&然而,一旦物理学中的原子结构研究成熟,周期表的问题就犹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了。化学性质决定于外层电子配置。元素表周期就是外层电子周期。相似的化学性质就是相似的外层电子配置。基于这种理解上的飞跃,一系列重要的化学问题,比如化学键的本质,化学反应能的研究,纷纷在原子物理的层面得到突破。这种化学问题在物理层面上的理解,我把它叫做“触底”。一个领域的研究一旦触底,透彻的理解和新的发现就指日可待。&br&&br&再来看一个比较贴近生活的著名例子:&br&&br&忧郁症,作为心理学中的课题,一直困扰着病患和心理学家。在二十世纪上半段,弗洛伊德主义盛行于西方,忧郁症完全用心理分析方法来解释,童年经历、未实现的欲望、父母责任,一系列五花八门的弗洛伊德式学说和疗法,对这个问题也无可奈何。但是当相关的生物学产生一次“触底”:发现锂制剂的神经生物作用后,心理学也同时在生物学上触底了。70年代一桩有名的诉讼案揭开了弗洛伊德主义在西方崩溃的序幕。加利福尼亚一位长期受忧郁症折磨的中年妇女,接受了五年以上的聊天式弗洛伊德疗法,花了几万美元,从未有任何缓解。后来开始服用抗抑郁新药物“百忧解”(锂制剂),四个星期后痊愈。为此她愤而起诉心理医生,最终闹成了全美新闻。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临床忧郁症案例都用锂制剂治疗,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br&&br&沃森和克里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生物学在化学上的触底。因此,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一旦研究者逼近纯粹的化学解释,他们总是能闻到成功的气息迫在眉睫。这也就成为了现代生物学者新的直觉。&br&&br&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三个宏观面:物质、信息、能量。物质是共有的基础,而信息和能量是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DNA遗传理论的辉煌成果,把公众的视野完全集中在信息的方向,甚至学界本身也产生了认识上的偏斜。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分子生物学就是信息生物学。生物的基因组就是编码库。生命活动就是这些信息互动的总汇。而另一个宏观面:细胞能量学(或者能量生物学),在公众的认识中就非常陌生了。其实二十世纪这个领域中的认识和发现,精妙深刻和激动人心之处并不逊色于信息面。然而其中的坎坷和争执,与信息生物学中的盛世场景就大异其趣了。&br&&br&二十世纪能量生物学的中心问题就是细胞能量代谢的化学本质。或者说有氧呼吸作用的化学本质和细节。直觉的方向感,引导着生物学家们从两个方向向中央逼近这个课题,来试图完成拼图。就像从两端开始拼成一座大桥。截止到五十年代,大桥好像已经逼近了接龙点。已经取得了如下的成果:&br&&br&* 有氧呼吸的本质和有氧燃烧并无不同,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是氧气,还原剂可以简化认为是葡萄糖。&br&* 不像自然失控的普通燃烧,有氧呼吸在细胞中是一步步精确控制的。而且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催化剂。&br&* 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线粒体内膜上镶嵌着一系列的微型催化工厂:细胞色素酶蛋白质综合体。在这些不同的催化工厂,一个个电子被从糖类上剥离,中间产物分子逐步传递,同时释放化学势能,而氧得到这些电子并结合糖中的氢原子,逐步生成水。&br&&br&&br&* 所有生物细胞中通用的能量货币是三磷酸腺苷(ATP)。它是一种高能形式的分子。对应的低能形式是ADP。&br&* 所有耗能的生命活动都在消耗ATP,把它们转变为ADP(以及失去一个磷酸基团:p),并利用转变放出的能量。因此,有氧呼吸的作用就是这些活动的反过程:制造能量,用来把低能的ADP转变为高能的ATP。&br&* 制造ATP的场所在ATPase,另一种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综合体。这些微型催化工厂消耗ADP,释放出ATP。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工厂也能反向工作,即消耗ATP制造ADP。&br&&br&&br&请注意,以上的成果我用空行分成了两组。因为中间还缺乏一个步骤,细胞色素酶和ATPase是不同的蛋白质综合体,它们在线粒体内膜上的分布,物理上是互相隔绝的。而所谓化学反应,在分子层面上是100%需要物理接触的。那么,能量是如何从细胞色素酶传送到ATPase上的呢?这就是所谓接龙点。&br&&br&前一组是分子生物化学,后一组也是分子生物化学,中间还缺乏一个链条。你的直觉是什么?当然还是分子生物化学。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媒介分子,从细胞色素酶工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生,在ATPase工厂中消耗,携带一个高能状态的化学键。暂且把它叫做媒介分子X。&br&&br&四五十年代的能量生物学界弥漫着乐观情绪,大厦只差一步就能建成,科学家和研究小组之间展开了寻找X分子的竞赛。然而,足足找了20年,提出的候选分子不下十几种,一个个都被研究和实验否定了。在寻找的过程中,随着对整个过程细节研究越来越深入,一系列看起来很琐碎,但是莫名其妙让人不安的问题冒了出来:&br&&br&* 我们已经知道了ATP和ADP是能量通用货币的正负两种形式。在化学上,一个不言自明的直觉理解是高能状态不稳定,低能状态稳定,所谓“水往低处流”。如果把纯粹的ATP放在生物体外的溶液中,它们就会很自然地迅速转化成ADP,并释放热能。然而在生物细胞中,ATP和ADP的比例通常都是非常高能化的,ATP占了90%以上。这种全局的高能状态,需要持续的能量供应来维持。细胞中有氧呼吸的强度(用糖和氧的消耗速度来测量)变化很大,有时候相当衰弱。然而不管有氧呼吸的强度怎样,ATP的比例都维持在稳定的高位。这就像一块巨石悬在墙头,不管你用不用力撑着,它偏不掉下来。在化学的视野中,这是不可理喻的场景,然而又找不到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它。&br&&br&* ATP的产出和葡萄糖的消耗,这个反应方程式,在实际测量中居然配不平。学过中学化学的,都应该知道什么叫配平反应式。几分子的A和几分子的B反应,生成几分子的C。一旦配平,比例就是固定的。这是“数学”,所有科学的基础真理。然而测量表明,一分子的葡萄糖被完全氧化,生产28-38个ATP分子,之间任何数字都有可能,但大多数时候接近下限。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什么叫28-38?配平需要的是整数!这又是不可理喻的反化学场景。测量实验反反复复地做,结果一直都是那样。&br&&br&* 化学反应的能量和物质是守恒的,也就是说,反应式链条确立之后,前面的反应发生,后面的反应就该受驱动同时发生。前面氧化消耗葡萄糖,后面就该驱动生成ATP。这在化学术语中叫做coupling,或者耦合。消耗葡萄糖的过程和生成ATP的过程是耦合的(先忽略前面提到的配不平问题)。然而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可能扰乱耦合的稳定,这叫做“解耦”(uncoupling)。有氧呼吸的解耦是普遍存在的,在有些物质参与时,氧化葡萄糖的过程完全正常进行,ATP生产完全停顿。就像皮带轮系统断掉了皮带,前面的轮子空转,后面的不理睬。在化学上,这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解耦物质总是有一种化学性质,能够扰乱连续反应链中的一个环节(比如说,如果有X媒介分子,某种解耦物质倾向于和X分子结合使其失去浓度,破坏了能量传递,当然就能解耦。)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实验证明能解耦有氧呼吸的物质,如水杨酸(阿司匹林),白喉霉素,摇头丸,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五花八门,简直找不到一个共同点。在寻找X分子失败的过程中,生物学家们对解耦物质寄予厚望,因为一旦发现了解耦物质的共同化学性质,多半就能推导出X分子到底是什么--因为这是大桥上唯一不为人知的部分。然而现实是,解耦物质发现得越多,就越找不到化学共同点。&br&&br&天才的美国物理学家、科普专家费因曼,曾经对物理学中的某些困境有一个令人发笑的描述:“如果你还没有彻底被搞昏,只能证明你不懂这个领域。”在五十年代末,对有氧呼吸的研究和X分子的身份之谜,就完全是这样的场景。越是研究得透彻,理论和现实就越是自相矛盾,不可理喻。每一种假说都有不可治愈的痛脚,每位前沿研究者都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乐观已经被混乱取代。&br&&br&三 彼得.米切尔:泵,水坝和泄洪道&br&&br&化学渗透的发现者:彼得.米切尔,从里到外都散发着离经叛道的天才气息。这个家伙家财万贯(他的叔父拥有一个建筑业集团公司),在英国二战后的困顿年月开着劳斯莱斯招摇过市。后来当他因为化学渗透的论战几乎被踢出学界时,干脆自己出钱建了一个研究所继续战斗。他在二战中由于身体原因没有服役,而当时英国能量生物学的权威克林(细胞色素酶的发现者)私下对别人说:“英国最好的科学头脑躲过了子弹”。要知道,当时米切尔才二十多岁,研究方向不是细胞能量学,而只是涉及细菌的生理学,跟克林的方向(也就是研究有氧呼吸原理)差得很远。而且他读博士读了七年才拿到学位,因为他的论文审查人多次认为他的论文都是胡说八道。同样是克林向别人解释:“米切尔的独创性对这些学者来说太多了。”&br&&br&米切尔伶牙俐齿,态度粗暴,披着一头效仿青年贝多芬的长发,弹得一手好钢琴,而且和贝多芬一样很早就聋掉一只耳朵,让他跟人争吵的音量变得特别的大。一般古板的学者很难喜欢这样一个人。克林在早期的慧眼只能解释为天才识天才。&br&&br&在能量生物学界因为种种化学上的不可调和而苦恼时,米切尔却从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经典细胞生理学,接近了这个问题。&br&&br&他早期的研究课题是细菌,特别是细菌的主动运输,即穿过细菌的细胞膜,营养物质和废物在受控状态下进出。我们知道在孤立的情况下,物质的渗透总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方向进行,而细菌的细胞膜是脂质的半透膜,水溶性物质被阻挡,但膜上有各种特化的蛋白质通道,选择特定的物质允许进出,其严格的对应性好比特定的生物酶对应特定的催化对象。半透膜的特性加上细菌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当时是如何消耗能量的还完全不知道),使得细菌可以逆着浓度运输物质,比如把营养物质从低浓度的外界环境运进高浓度的内部。&br&&br&对于细菌主动运输的研究,使得米切尔对生物膜导致的化学物质浓度聚集有了特别的敏感性。把细菌的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闲来跑得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