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乘数的大小为什么与边际消

当前位置: >>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的权威题库
一、名词解释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GDP)2. 国民收入(NI) 3.个人可支配收入 4.国民生产总值 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6.均衡收入 7.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8.边际消费倾向 9.投资乘数 10.政府购买乘数 11.平衡预算乘数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2.资本边际效率 13.IS 曲线 14.货币供给 15.投机动机 16.流动性偏好 17.LM 曲线 18.流动偏好陷阱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9.挤出效应 23.自动稳定器 定准备金率 20.货币幻觉 21.财政政策 25.功能财政 22.货币政策 26.政府转移支付 27.公开市场业务 28.法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24.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29.再贴现率 3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第十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31.摩擦性失业 32.自愿失业 33.自然失业率 34.周期性失业 35.结构性失业 36. 奥肯定律 37.通货膨胀 第十九章:开放的短期经济模型 38.汇率 40.经济增长 39.实际汇率 41.经济增长的稳态 42.经济周期 二、判断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 2.GDP 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 GDP 的一部分,也是日本 GNP 的一部分。× 4. GDP 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 NDP。√ 5. 2008 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15781 元,它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 I=S+(T-G) 。√ 7. GDP 折算指数是实际 GDP 与名义 GDP 的比率。× 8.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 GDP 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中。× 10. 若某企业年生产 50 万$的产品,只销售掉 40 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 GDP 为 40 万$× 11. 2006 年,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 2005 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 10 万¥的购车费应计入 2006 年的 GDP 中。× 12. 用收入法核算 GDP 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 GDP 中。√ 13. 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者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 GDP 中。√ 14. 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 恒等式才成立。 × 15. 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名义 GDP 大于实际 GDP。√ 16. 国内生产总值是流量不是存量。√ 17.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可以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 18. 一个企业用 3 台新机器替换 3 台报废的旧机器,机器数量未变,GDP 不变。× 19.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应按其市价计入 GDP。×1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20. 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收入,也总是等于总支出。√ 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1. 简单地讲,凯恩斯定律就是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 22. 在均衡的产出水平上,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23. 若非计划存货投资大于零,则事后的投资小于计划投资。√ 24.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25.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公式为 y=c+i 。其中 c,i 是指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而非名义消费和 名义投资。√ 26. 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为 i=s,它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27. 当 i&s 时,企业将减少生产,国民收入会减少。× 28.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多。√ 29. 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 MPC 递减,而平均消费倾向 APC 递增,且 APC&MPC。× 30.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31. 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小于 1。√ 32.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大于 1. × 33. 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 34. 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35. 消费曲线具有正斜率,但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 36.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降低总收入水平。× 37. 只考虑定量税时,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为 y=(α +i+g-β t)/(1-β )。√ 38.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是相互独立的。√ 39. 投资和政府购买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乘数作用是相同的。√ 40. 出口对国民收入不具有乘数效应。×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41. 在相同的预期收益下,投资的边际效率大于资本的边际效率。× 42. 设d为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若d值较大,则IS曲线较平缓。√ 43. 设β 为边际消费倾向,如果β 较大,则IS曲线较平缓。√ 44. 如果投资需求增加,IS曲线将左移,其移动量等于投资需求变动量乘以乘数。× 45. 如果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了,则IS曲线将右移。× 46. 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出于以下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谨慎动机。× 47. IS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LM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48. LM曲线呈水平段的区域称为“古典区域” × 。 49. 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 50. 货币供给量变动将使LM 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 51. 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时,价格水平下降,则会使LM曲线向左移动。× 52. A点在Ⅲ区域中,则有超额产品需求和超额货币供给。× 53. B点在Ⅱ区域中,则有超额产品供给和超额货币需求。√ 54. 在“凯恩斯区域” ,货币政策的效果要大于财政政策的效果。× 55.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表明投资和利率之间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 56. 西方学者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曲线能够更好地反映投资和利率的关系。× 57. 增加政府税收,将使IS曲线右移。×2 58. 增加政府支出,将使IS曲线右移。√ 59. 当利率极高时,人们的流动偏好无穷大。× 60. LM曲线的斜率在古典区域为无穷大。√ 61. 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反方向的移动。× 62. 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移动, 会使LM曲线发生反方向的移动。√ 63. IS和LM曲线的交点是充分就业时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64. IS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会使得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65. 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前提之一是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 66.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20亿$,会使IS曲线左移支出乘数乘以20亿$。×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67. 在 LM 曲线不变时,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68. 在 IS 曲线不变时,LM 曲线的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69. 当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或利率上升对投资影响较小时,该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就有较强的 效果. √ 70. LM 曲线水平而IS 曲线垂直,则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71. LM 曲线水平而 IS 曲线垂直的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 72. 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没有“挤出效应”。 × 73.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IS 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越大。√ 74.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75. 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76. 一项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较多,并且利率的下降能对投资有较大的刺激作用,则这项货币政策的效 果就较强。√ 77. 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78. 为了克服衰退,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为了减少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必须同时采用“适应性”货 币政策。√ 79. 经济繁荣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效果较理想。√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80. 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最主要的手段。× 81. 财政政策可以直接影响需求,货币政策则是间接影响需求。√ 82. 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为零。× 83. 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指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 84. 一般我们将凯恩斯理论体系的政策应用称为总需求管理。√ 85. 总支出水平过高时,政府则可以提高购买支出,以抑制通货膨胀。× 86. 总支出水平不足时,政府应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以增加社会总需求。√ 87. 政府税收不具有自动稳定经济的作用。× 88. 当要减少货币供给量时,中央银行应降低再贴现率。× 89. 当经济衰退时,一国货币当局应提高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90. 增加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都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91. 在总需求量不足时,政府可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衰退。√ 92. 在经济繁荣时,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具有自动稳定经济的作用。√ 93.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需求管理” √ 。3 94. 平衡预算财政思想认为为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 95. 货币创造乘数和法定准备率之间具有反向的关系。√ 96.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属于高能货币的一部分。√ 97.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道义劝告。× 第十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98. 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换关系。√ 99. 宏观经济学通常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的价格水平。√ 100. 由于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快慢不同导致的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101.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包括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 102.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103. 菲利普斯曲线最初反映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上涨率之间的关系,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主要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 之间的关系。√ 104.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105.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储蓄率不能提高经济稳态的增长率。√ 106.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只有技术进步才可以保证经济长期持续的增长。√ 三、选择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用支出法核算 GDP 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A 居民消费支出 C 政府购买 A 政府转移支付 A 收入理论 C A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 C 家务劳动 A 政府转移支付 A 间接税 A GDP B NDP D B 政府转移支付 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 B 工资 A B 价格理论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 ABC C 资本折旧 D 间接税 AC2. 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的有 ACD 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4. 下列产品中不能计入当年 GDP 的有B 某人花 10 万元买了一幢旧房 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 20 万元产品 B 企业转移支付 B 折旧 C NI D PI C 间接税 C 直接税 D 直接税 D 净出口5. 属于 GDP 但不属于 NI 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 GDP 的有)BC 6. GDP 与 NDP 之间的差别是 B 7.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包括如下哪些总量 ABCD 8. 用收入法核算的 GDP 应包括 ABCD 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 B 公司税前利润 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A NDP=8.7 亿 B GDP=7.7 亿 D 资本折旧 C GDP=8.7 亿 D NDP=5 亿 9. 已知 C=6 亿,I=1 亿,间接税=1 亿,g=1.5 亿,X=2 亿, M=1.8 亿,则 C 10. 用支出法计算的 GDP 的公式为 A4 A GDP=C+I+G+(X-M) C GDP=C+I+T+(X-M) 11. 以下可以计入 GDP 的有 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C 政府转移支付 A 折旧 A 政府转移支付 C 企业投资 A 利润 A A 大于B GDP=C+S+G+(X-M) D GDP=C+S+T+(M-X) BD B 工厂买进机器设备 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12. 用收入法核算 GDP 时,应包括 ABD B 间接税 C 出售股票的收入 D 工资 13. 用支出法核算 GDP 时,应包括 BCD B 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支出 D 政府购买 B 间接税 C C 小于 BC B 建造一座住宅 D 购买普通股股票 C 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 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业主收入 D 企业转移支付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4. NI 包括的项目有 A 15. 当 GNP 大于 GDP 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 A )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B 等于 16.经济学上的投资指的是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C 企业购买机器设备 A A B C D A C A B C D 教师工资 B 股息17. 下列项目中, C )不是要素收入 ( 18. 按照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一个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D)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政府订购一批军火 今年物价水平比去年高 今年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比去年增加 物价水平与商品、劳务总量比去年都高 以上说法不一定正确 B D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住房补贴 政府给军队人员增加薪水19. 在下列项目中, B )不是政府购买 (20. 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 )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1.若 MPC=0.6,则 i 增加 100 万(美元) ,会使收入增加 D A 40 万 A A 收入 B 60 万 C 150 万 D 250 万 A AD 22.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决定消费的因素是 B 价格 C 边际消费倾向 D 偏好 B 储蓄减少 B 0.25 C -4 C 消费增加 C D 2523. 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消费减少 A 5 D 储蓄增加 24. 若 MPS=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 25. 政府购买乘数 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tr 之间的关系是 A Kg<Ktr B Kg = Ktr C Kg>Ktr 26.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AD A 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 C 与边际储蓄倾向同方向变动 A 大于 MPC A C A C A C A A C A B 小于 MPCCD 不确定B 与边际消费倾向反方向变动 D 与边际储蓄倾向反方向变动 A BD C 等于 MPC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7. 当消费函数为 c=α +β y 时,则 APC28. 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出等于计划总支出时,说明 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 不变 增加 100 万元 MPC=0.8 MPS=0.8 0.2 B 0.1 CB 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 D 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 B 增加 200 万元 D 减少 100 万元 C B MPC=0.4 D MPS=0.4 0.9 D 0.829. 政府预算平衡时,若 MPC=4/5,政府购买增加 100 万元,则国民收入 C30. 下列情况中,乘数最小的情况是31. 若投资增加 100 万使国民收入增加 1000 万,则边际储蓄倾向为 B 32. 若平均储蓄倾向为负,则 BC 储蓄大于收入 储蓄小于零 不变 B 消费大于收入 D 消费小于零 D 以上都有可能33. 三部门与四部门相比,乘数效应 B B 变小 C 变大 34. 当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时,消费曲线 A A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C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上凸曲线 D 是一条向下方倾斜的下凸曲线 35. 当税收和政府购买同时增加 100 亿时,国民收入 A 增加 100 亿 B 减少 100 亿 C 不变 A 增加 400 亿 A 100 万美元 B 减少 400 亿 D 不确定 D 减少 25 亿 D 不确定 A36. 若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100 亿,边际储蓄倾向为 0.2,则国民收入 A C 增加 25 亿 37. 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若总支出增加 100 万美元,则国民收入增加 B B 大于 100 万美元 B 投资 C 小于 100 万美元 38.下列直接构成总需求的因素是 ABC A 消费 C 政府购买 D 政府转移支付 39. 在三部门经济中,税收增加 1000 万,则 D A 总需求增加 1000 万 C 总需求减少 1000 万 A B 可支配收入增加 1000 万 D 可支配收入减少 1000 万40. 当总支出和总收入不相等时,国民收入会自动趋于均衡,因为 ACD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企业调整生产水平6 B C D实际消费不等于计划消费,居民调整消费水平 实际储蓄不等于计划储蓄,居民调整储蓄水平 实际投资不等于计划投资,企业调整生产水平 AD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41. 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A 投资需求增加 C 储蓄意愿增加 A y增加r下降 C y减少r下降 43. 储蓄曲线向右移动,会使IS曲线 D 储蓄愿意减弱 D B D y增加r上升 y减少r上升 A D 改变斜率 A B 投资需求减少42.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m)减少会引起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发生变动 A 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 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45. 为交易动机所持有的货币需求产生于 A 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C 对未来利率变动趋势的预期 A 投机货币需求减少 C 货币供给量减少 47. 决定LM曲线倾斜的因素有 A 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的斜率 C 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 A r下降和y减少 C r上升和y增加 A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C 企业的MR曲线 A 交易动机 B 谨慎动机 A 投资需求曲线斜率的值越大 C A C IS 越陡峭 I 小于 S,L 大于 M I 大于 S,L 大于 M A 货币需求曲线越平缓 C LM 曲线越陡峭 D B D D AC44. 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B 收入增加利率不变 D 收入不变利率上升 B B 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差异性 D 货币的流动性 B 交易货币需求减少 D 货币供给量增加 B 储蓄曲线的斜率 D 45 线 B B r下降和y增加 D r上升和y减少 B 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D VMP曲线 D 投机动机046. 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ABD48.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49. 能精确代表企业投资需求曲线的是 B50.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 ABD C 不想获得利息 51. 若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大,则 BD B 投资需求曲线越平缓 IS 曲线越平缓 I 小于 S,L 小于 M I 大于 S,L 小于 M B 货币需求曲线越陡峭52. 在 IS 曲线的右上方和 LM 曲线的左上方围成的区域里,有 B53. 若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越小,则 BC LM 曲线越平缓7 54. 下述说法正确的有 AD A B C D IS 曲线与投资曲线同方向移动 IS 曲线与投资曲线反方向移动 IS 曲线与储蓄曲线反方向移动 IS 曲线与储蓄曲线同方向移动 A LM 曲线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同方向移动 B C D A C 57. LM 曲线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反方向移动 LM 曲线与货币交易曲线同方向移动 LM 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同方向移动 BD 卖出债券 债券价格会上升 A 无数个 B 一个 B 买进债券 D 债券价格会下降 C 一个或无数个 D 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 B 右移 20 亿元乘以 k D 左移 20 亿元除以 k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B55. 下述说法正确的有 BC56. 当 L 大于 M 时,居民IS 曲线上满足 i=s 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A58. 设货币需求函数为 L=ky-hr,货币供给增加 20 亿元其他条件不变,则使 LM 曲线 C A 右移 10 亿元 C 右移 20 亿元除以 k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A 右移税收乘数乘以 10 亿元 B 左移税收乘数乘以 10 亿元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元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元 61. 自发投资减少 10 亿元,使 IS 曲线 A 右移 10 亿元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元 A 增加 B 减少 D B 左移 10 亿元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元 C 不变 D 不相关59. 设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函数为 L=ky-hr,则收入增加时 B60. 如果净税收减少 10 亿元,会使 IS 曲线62. 当政府购买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出的减少相等时,国民收入会 A 63. 货币供给的变动对国民收入有更大的影响,这是因为 A A 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 C 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64.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 65. M1 包括 A 铸币 AB B 纸币 C 活期存款 D 定期存款 AB B 支出乘数小 D 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A 产品市场 B 货币市场 C 劳动市场 D 国际市场66. 下面影响货币的预防需求的有 AB A 职工减少工资 C 预期股市上涨 B 物价普遍上升 D 担心政府倒台8 67. 当利率很低时,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 A 变大 A 变大 B 变小 B 变小 C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C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D 不发生变化 D 不发生变化 68. 当利率很高时,购买债券的收益的可能性 A 69. 下面情况中居民倾向于减少货币需求的是 AD A 债券价格预期上升 C 利率预期上升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70. 若 IS 曲线的斜率不变,LM 曲线的斜率越大,则 AD A C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大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小 则必须是 C A C IS 曲线平缓而 LM 曲线陡峭 IS 曲线垂直而 LM 曲线平缓 BC B 货币政策无效 D 货币政策有效 A 财政政策无效 C 财政政策有效 B IS 曲线陡峭而 LM 曲线垂直 D IS 曲线和 LM 曲线一样平缓 B 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 D 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 B 债券价格预期下降 D 利率预期下降71. 政府支出增加使 IS 曲线右移政府支出乘数乘以政府支出变动量,若要使均衡收入变动量接近于 IS 曲线的移动量,72. 在 LM 曲线的凯恩斯区域73. 下面几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的是 C A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B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C D A C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 IS 曲线平缓而 LM 曲线陡峭 IS 曲线垂直而 LM 曲线平缓 BCD B IS 曲线陡峭而 LM 曲线垂直 D IS 曲线和 LM 曲线一样平缓74. 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C75. 下述说法正确的有 B C D A B C DA LM 曲线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同方向移动 LM 曲线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反方向移动 LM 曲线与货币交易曲线同方向移动 LM 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同方向移动 A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BC76. 当经济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可采用的政策是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77.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采取的政策有 A C 增加政府购买 增加政府税收 B D 减少政府购买 减少政府税收 BC978. 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 A C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 货币供给增加 A 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 C 提高贴现率B 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 D 货币供给减少 AD B 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 D 降低贴现率79. 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中央银行80. 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对需求进行调节时 AB A 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 B 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对总需求发生影响 C 财政政策间接影响总需求规模 D 货币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规模 81. 充分就业允许存在的失业有 A 摩擦失业 A 减税 B 自然失业 AC C 自愿失业 BC D 中央银行买进债券 D 非自愿失业82.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应该采取的政策是 B 增税 C 中央银行出售债券 AD 83. 中央银行卖出债券导致的结果有A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减少 B 货币供给增加 C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多 D 货币供给减少 84. 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 A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C 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A 减少 B 增加 BC B 利息率提高 D 利息率降低 C 不变 D 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A B 吸收的存款太多 D 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B C 政府购买 D 出口85. 市场利率上升,银行准备金将会 A 86. 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准备,是因为 A 没有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 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A 政府转移支出 B 消费支出 第十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88. 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因素有 A C A C A C A C 货币供给增加 政府支出增加 劳动生产率提高但工资水平不变 税收减少但政府支出不变 AC B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D 混合型通货膨胀 AC B 货币需求过大 D 消费需求增加1087. 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下面哪些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BC B 投资需求增加 D 政府收入增加 B 出口增加 D 出口减少89. 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最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有 BC90.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包括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利润推动通货膨胀 各部门工资相继上升 部门间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91. 引起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 92. 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包括 A C A A A C A B C D A B D A B C D A B C D 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 成本推动 债权人 工资收入者 产出效应 政府转移支付效应 C 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B 债务人 B 利润收入者 ABABC B 需求拉动 D 消费不足 C 雇工 C 政府 D 雇主 D 养老金获得者93. 在通货膨胀中,利益受损的人是有 AC 94. 通货膨胀的受益者有 BC 95. 通货膨胀具有以下效应B 再分配效应 D 就业增加效应96.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现负相关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现正相关 预期通货膨胀率不变 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内有效 C 垂直于自然失业率 向右下方倾斜 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现负相关 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现正相关 垂直于横轴 BC 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政府的扩张政策可能会使通货膨胀率上升 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ABCD97. 关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BD98.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AD99.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100. 丹尼森认为,要素生产率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A C A C A C 资源配置状况 劳动投入增加 资本深化=资本广化 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鼓励技术进步 增加劳动供给 B 规模经济 D 知识进展 C B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 D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B 减少工作时间 D 鼓励资本增加101.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稳态条件是102. 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ACD103. 朱格拉周期是一种 A11 A A A A C A C A C中周期B 短周期 B 中周期C 长周期 BCD不能确定 D 短周期104. 关于朱格拉周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长度约 3-4 年 长周期 105. 关于基钦周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B 中周期 CD 106.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长度约 8―10 年 长度约 50 年 平均长度约 20 年左右 长度约 50 年 心理周期理论 创新理论 CDC 长度约 8-10 年 C 短周期D 长度约3―4年B 是中周期 D 是长周期 ABD B 又称建筑周期 D 是一种长周期 B 太阳黑子理论 D 纯货币理论 五、简答题107. 关于库兹涅茨周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有108. 由于乐观与悲观的心理预期所引起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属于 A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理解时应注意:1、GDP 是一 个市场概念。2、GDP 最终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GDP 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4、 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 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他们之间的关系:NDP=GDP―折旧 移支付 DPI=PI―个人所得税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3. 写出两部门的投资储蓄恒等式并说明其含义。 a、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 y=c+i,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储蓄,即 y=c+s, 由于 c+i=y=c+s,得到 i=s,这就是投资储蓄恒等式。b、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 的定义而得。只要遵循这一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均衡。c、分析经济均衡所讲的储蓄等于投资, 是指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实际上,储蓄和投资并不一定相等。因为,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和动机都不一样,而引 起的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也不一样。 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 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I=1/(1-b) 政府税收乘数 KT=b/(1-b)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TR=b/(1-b),由于 0&b&1,由此可知 1/(1-b)&b/(1-b)。a、西方经济学家的看法是,政府支出没增加一美元,一开始就会使总支出即总需求增加一美元, 这一美元中只有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是用于增加储蓄的。因此减税一美元仅使总需求增加 80 美分。由于总 生产或者说总收入由总支出即总需求决定,因此,减税 1 美元对收入对收入变化的影响没有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1 美元 对收入变化的影响大。b、由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以及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因此,西方学者认为,改变政 府购买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12 c、同时,也正是由于政府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因此,如果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样的各增加一定数量,也会使国民收 入增加。 5.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理论》的时代背景是
年的大萧条,当时西方社会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失业 问题严重,而工厂却有很多多于的生产能力。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需求增加,生产确实会增加,因而,对于一个处 于经济危机中的国家而言,凯恩斯定律是有一定实现基础的。按照凯恩斯的观点,经济中总是存在闲置着生产能力, 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所以他认为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是可行的,这也是二战以后一直到 20 世 纪 70 年代凯恩斯理论大受欢迎和追捧的重要原因。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6. 影响 IS 曲线斜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1、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代数表达式为 y=a+e-dr/1-b,上式可化为 r=a+e/d-(1-b)y/d,上式就是 IS 曲线的代数 表达式,前面的(1-b)/d 就是 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显然,它取决于 b 也取决于 d。d 是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 程度,如果 d 的值较大,即投资对于利率变化比较敏感,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较小,即 IS 曲线较平稳。b 是边际消 费倾向,如果 b 较大,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也会较小,IS 曲线就会较平缓。2、在三部门经济中,IS 曲线的绝对值仍 是(1-b)/d。只有在比例所得税的情况下,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相应的要要变为【1-b(1-t)】/d,在这种情况下,IS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除了与 d 和 b 有关,还与税率 t 有关。当 d 和 b 一定时,t 越小,IS 曲线越平缓,t 越大,IS 曲 线越陡峭。 7. 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及相应的货币需求函数。 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按凯恩斯的说,处于交易动机饿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 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大。2、 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是指为预防意外性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 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用 L1 表示交易动 机和谨慎动机所产生的全部实际货币需求量, y 表示实际收入, 用 则这种货币需求量和收入的关系可表示为: L1=LI(y), 或者 L1=ky。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对货币的投机性 取决于利率,如果用 L2 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用 r 表示利率,则这一货币需求量和利率的关系可以表示为:L2=L2(r), 或者 L2=-hr,这里负号表示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变动的负向关系。 8. 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引申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1、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萧条的根源在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总需求不足。2、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 向小于 1,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来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不足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内递减。 政策结论: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 货币需求有限,增加收入的主要靠财政政策。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9. 挤出效应的大小受哪几个因素影响?如何影响? (1)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b、 k 、 h 、 d 。 (2)影响机制:边际消费倾向 b 影响支出乘数,b 越大,支出乘数值越大。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越多,从而通过乘数的 作用使国民收入减少的就越多,挤出效应越大;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 k 值越大,一定国民收入增加使货币 交易需求的增加就多,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投机需求减少的就多,从而利率上升就多,进而投资和国民收 入减少越多,挤出效应越大;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h 值越小,一定量的货币投机需求的减少就会使利率上 升较多,挤出效应越大;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d 值越大,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3) 由于 b 和 k 的值比较稳定,所以,挤出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和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13 10. 如果社会已是充分就业,现在政府想要改变总需求的构成,增加私人投资和减少消费,但总需求不许 超过充分就业水平。这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组合?运用 IS―LM 图形表达你的政策建议。 1、如果社会已是充分就业,为了保持已达充分就业水平的国民收入不变,增加私人部门的投资,可采用扩大货币供给和 增加税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2、增加私人投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 LM 曲线右移,导致利率下降,刺激 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3、减少消费,为了抵消国民收入增加超过潜在的国民收入情况,政府应配合以增加税收的紧缩 性财政政策,因为税收增加降低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使 IS 曲线左移,国民收入下降,政府税 收增加的幅度以国民收入正好回到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1. 西方财政的自动稳定器由哪些制度构成? 1、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制度,能够在 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 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采取任何行动。2、构成:首先是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 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的少减 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的少下降些。其次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里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包括政府 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最后是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 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12. 到 2011 年 5 月,我国 2011 年连续 5 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对货币创造乘数有何影响?并回答哪些因素影响 货币创造乘数。 (1)一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为货币创造乘数。 (2)货币创造乘数的公式为: M/H=(Cu+D)/(Cu+Rd+Re)=(rc+1)/( rc + rd + re) 货币创造乘数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存款比率有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存款 比率越大,货币创造乘数越大。 第十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13.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 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通常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影响因素:1、者结构的变化。2、 政府政策的影响。3、技术进步因素。4、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5、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 14. 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在短期,当通货膨胀率不太高,工人还没 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就被称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随着时间的推 移,工人们发现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的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的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 成的损失。由于工人不断的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一条条菲利普斯曲线 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为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 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到形成的。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15.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1)增长率分解式为 GY=GA+α GL +β GK,其中 GY 为产出增长率,GA 为技术进步率,GL、G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 、β 为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2)由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由三种力量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 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和技术进步。14 16.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涵义? (1)基本公式:△k=sy- (n+δ )k (2)涵义: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 sy 减去(n+δ )k 项。(n+δ )k 理解为:劳动力的增长率为 n,一定量的人均储 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 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 nk。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 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 k。总计为(n+δ )k 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的部分导致了 人均资本的增加,即△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3)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 资本广化 六、分析论述题(部分问题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资料分析相关问题,以下只有问题,具体资料适时调整,建议大家 了解一些 2008 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采取得相关政策措施)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有几种,请详细回答。 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2)支出法核算 GDP 的定义:即以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 净出口等方面的支出。支出法核算 GDP 的具体内容: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 支出法核算 GDP 的公式:GDP=C+I+G+NX (3)收入法核算 GDP 的定义:即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 GDP。 收入法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 5 项。 收入法核算的公式: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 试述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主要内容。 (1)假设条件。一是两部门指家户和企业;二是自主投资;三是折旧和企业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 和 DPI 都相等。 (2) 国民收入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均衡收入。 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均衡收入的公式: y=c+i (3)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其表达式为:c=α +β 。 依据均衡收入的公式和消费函数得到决定均衡收入模型。 y=(α +i )/(1-β )(4)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储蓄是收入用于消费后的剩余。s=y-c=-α +(1-β )y。 依据经济的均衡条件 i=s 和储蓄函数得出决定均衡收入模型。y=(α +i )/(1-β ) (6)结论。无论使用消费函数还是储蓄函数决定收入,其结果都一样。 3. 简述投资对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并举例说明。 答:(1)乘数公式为:△Y=k?△A,其中 k 为乘数值,△A 为自发支出(需求)的变化,包括投资变化、政府购买变化 和转移支付变化。△Y 为产出的变化。这个公式表明,自发支出的变化导致产出 k 倍的变化。 (2)这个理论反映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的增加必然引起其他部门的连锁反 应,从而使收入倍数增加。 (3)一般来说,需求增加会有两个结果:一是价格水平的上升,二是产出水平即收入水平上升。15 (4)如果经济未实现充分就业存在闲置资源,并且自发需求变化时,利率、汇率都不变化,自发需求增加△A 时会导致 收入增加△Y;但当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自发需求的增加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不会使收入增加。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4. 试述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内容。 1、国民收入决定于投资和消费。2、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国民收入的波动主要来自投资, 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倍数变动,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投资乘数大于 1。4、投资由利率和资本的边际 效率决定。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6、资本的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 本决定。7、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为解决有 效需求不足必须发挥政府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 5. 用 IS-LM 图形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形成及变动。 Is-lm 模型: (1)Is 曲线是一条反应利率和收入间关系的曲线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 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 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2) lm 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 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想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3)能够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 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只有一个。这一均衡利率和收入可以在 is 和 lm 曲线上 e 点求的,其数值可通过求 解 is 和 lm 的联立方程{i(r)=s(y);m=l(y)+l(r)}得到 2.均衡的形成:is 不均衡会导致收入变动:投资大于储蓄 会导致收入上升,投资小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下降;lm 不均 衡会导致利率变动,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这种调整最终 都会趋向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 3. 均衡的变动。(1)is 和 lm 曲线的交点上同时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然而这一均衡不一定是充分就业 的均衡。在这种情况下,紧靠市场的自发调节无法实现就业均衡,需要靠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如图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6. 试用 IS-LM 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1.财政政策的效果:(1)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 is 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 2).如图,a,b 所示。在 lm 不变时,is 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 is 越陡峭,则移动 is 时收入变化越大,即财政政策 效果越大,反之,is 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3)如图,在 is 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 lm 斜率的不同而不同。Lm 斜率越大,lm 曲线越陡,则移动 is 时收入 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 越平坦,则财政政策就越大。 2.货币政策的效果 (1)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2)如图,在 lm 形状基本不变时,is 曲线越平坦,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 越陡峭,lm 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就越小 (3)如图,当 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7. 假定政府考虑用以下两种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个人所得税。试用 IS-LM 模型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 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取消投资津贴和个人所得税的财政政策效果。(1)取消投资津贴。一方面,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了投资成本,其直 接影响是降低了投资需求,使投资需求曲线左移。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投资量减少。另一方面,投资减少,国民收 入也减少,IS 曲线左移,从而又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使投资增加。因此,在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取消投资津贴虽16 使投资减少 但实际减少的量要少。(2)增加个人所得税。增加个人所得税降低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了消 费,使 IS 曲线左移,利率和收入都下降。而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变化不直接影响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曲线不变,但由于 IS 曲线左移使利率下降从而又刺激了投资。因此,增加所得税,虽使消费、收入和利率都下降,但投资却增加了。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8. 试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并简析在我国的运用。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事,根据对经济形式的判断,逆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方向 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措施,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 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同理,在货币政策 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方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实 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 格水平持续上涨,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 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9. 试析平衡预算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及其区别。 1.功能财政:a 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目标 时,预算可以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政策是功能财政; b 其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 c 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 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要盈余。 2.平衡预算财政:a 是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b 其目标是实现收支平衡 c 平衡预算思想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和周期平衡预算俩中。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年度的收支平衡,周期平衡预算是政 府收支在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3 区别:功能财政思想否定了原有的预算观点,主张预算目标,不应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是应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这一思想与机械的追求政府收支平衡目标是一大进步。 10. 试述货币政策,简要说明在我国的运用。 1 定义: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控制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 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2.种类:货币政策一般也分为扩展性和紧缩性的。前者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 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的。 3 工具:a。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b 公共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c 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金率)d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样,也可以调节国民收入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二者区别在于, 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这种直接作用是没有任何中间变量的而货币政策则还要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对总需求 发生影响,因而是间接的发生作用。 4 局限性: 经济衰退期是实行扩张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 b 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要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 a 提。c 货币政策的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d 货币政策效果受资金在国际流通上的影响。17 在我国的运用: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防止物价过快上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去年在我国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取代持续 俩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如果实施更加严格的差别化信贷政策,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等。 第十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11. 试析通货膨涨的成因。谈一谈我国目前的价格水平情况,并分析主要原因。 成因:(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货币数量论在解释通货膨胀方面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 供给的迅速增长。即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a 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升。b 如图,当总产量较低时,总 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此时资源充足;当产量达到 y,以后,继续增加总需求,就会由于劳动原材料等 的不足而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即出现瓶颈现象,当曲线 ad 继续提高时,价值水平从 p1 上涨到 p2 和 p3 该区域的通货膨胀是瓶颈通货膨胀 。原因:私人投资的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货币供给增加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a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的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 般价格的持续而显著的上涨。b 分类,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劳动市场造成的高工资导致的 一般价格持续显著的上涨;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 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涨; (4)结构性的通货膨胀。a 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仅由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也会引起一般价格的持续而显 著的上涨。 b 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起,结果是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 率增长速度,因而引起通货膨胀。 (5)通货膨胀的持续:通货膨胀不是价格一次性改变而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2.我国目前价格水平处于持续增长状况的原因:a 我国经济市场货币投放量过多 b 资金流动 c 政府采取扩张的货币政 策 12. 试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简要说明近期我国物价水平的走势及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表现为:(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 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持有的每一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 水平的上升而下降。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2)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 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一般地,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3)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同样,像保险金、养老金以及其他固定价值的证券财产等,他们本来是作为未雨绸缪和蓄资防老,在通货膨胀中,其 实际价值也会下降。(4)由于居民往往同时是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券的持有者和实际财产的所有者,因而通货膨胀对他 们的影响是相互抵消。另外,银行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它本身并未存心从税收中拿点收入给其他人。 2.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情况来说明吗,这里只说明两种主要的情况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 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18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部门投资乘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