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发展前景押宝线下店,本来生活这次赌对了吗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生鲜超市争夺线下资源 零售O2O步入模式竞争 - 红商网
&&您所在的位置: >>
生鲜超市争夺线下资源 零售O2O步入模式竞争
  在经历了多年爆发式增长后,从2016年开始,我国生鲜电商似乎集体进入寒冬期。为扭转颓势,生鲜市场竞争开始聚焦传统商超等线下资源的争夺。继京东与永辉、达达战略合作之后,近日,世纪华联、欧尚、沃尔玛等纷纷加入京东到家。阿里旗下的生鲜超市项目&盒马鲜生&也先后进军、等地;易果加速整合线下资源;本来生活也要开线下店了。线上与线下企业从对抗逐渐走向相互渗透并探索新零售模式,将成为2017年生鲜电商发展趋势。
  生鲜电商几家欢喜几家愁,线下商超成砝码
  一进入2017年,生鲜电商圈子就热闹起来。除了在3月初宣布关停的&菜到啦&外,今年2月,爱鲜蜂也无奈卖身,与中商惠民达成战略合作。实际上,优胜劣汰的局面从2016年就已经开始。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日前按上线时间顺序梳理了年度生鲜电商&死亡&名单表:菜管家、鲜品会、美味七七、花样生活、正源食派果蔬帮、后厨网、青年菜君、特土网、果食帮、采购兄弟、壹桌、本来便利、吉哆生活、抢鲜购等14家企业倒闭。
  市场是流动的,有倒闭的就有趁机&圈地&的。近日,发家于上海并拿到阿里注资的盒马鲜生挥师北上,将在北京开出首家门店。据悉,盒马鲜生主打超市与餐饮的跨界融合,采用多渠道的线上销售为主,线下销售为辅的模式。另一个&圈地&大佬来自京东。成立于2015年4月的京东到家已经是北京生鲜电商行业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在2016年合并达达后,京东到家的业务主要包含众包物流平台及超市生鲜O2O平台两大业务板块。
  事实上,除了京东、多点外,盒马鲜生进京还将面对每日优鲜、中粮我买网等同行,所以,一场硬仗在所难免。而纵观这些成功&圈地&的巨头们,他们无一不将眼光聚焦在线下商超上。可见,线下商超价值不可估量。
  为何借势线下商超?
  当前,由于资本追捧,生鲜电商行业入局者颇多,但这个行业存在的物流与损耗两大痛点仍是掣肘。
  当前,生鲜电商已步入2.0时代。生鲜电商2.0以线上线下融合为主要特征,线下流量入口和物流配送能力是核心要素。生鲜电商1.0以高客单、高毛利、高成本为典型特征,1.0时代受制于生鲜产品运输成本高、易损耗等特点,生鲜电商只能以高毛利产品为主,而中高端市场的市场容量偏小,导致生鲜电商企业普遍亏损。共2页&[1]&&& 第1页第2页搜索更多:
红商社区热点
红商社区推荐
推荐商机信息
热门商机信息
 -  -  -  - 
权威商业媒体 零售淘金门户
Copyright (c) 2003- 浙ICP备号 红商网 版权所有生鲜电商如何破局
& 《法人》杂志记者肖岳就百果园近日获得融资4亿和生鲜电商采访郭涛,详见《法人》杂志10月刊。  &加强与用户联动,差异化发展,扩展相关领域衍生品将为生鲜电商在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  ◎ 文 《法人》见习记者 肖岳  近日,国内最大的连锁水果店品牌百果园对外宣布,获得了4亿的A轮融资。据媒体报道,此次融资是中国线下水果连锁零售行业中迄今为止最大一笔,并将促使水果行业竞争新格局的产生。  在“互联网+”概念、O2O模式等席卷全国时,一家线下水果连锁店品牌如此获得投资方的青睐,让人联想起此前也曾备受投资人关注和热捧的生鲜电商平台。如今,水果电商的境遇却非一帆风顺,甚至还偶有平台倒闭的消息传出。  显然,对于生鲜电商而言,及时地反思问题,更好地改进平台观念,成为成功度过即将到来的资本寒冬的必修课。  尚处探索阶段  2012年“褚橙”营销的成功,使得本来生活这家创业公司一役成名,当然这也使得更多的生鲜水果平台玩家的目光,被水果生鲜市场的广阔吸引了过来。  其实国内生鲜触网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生鲜电商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当时沃尔玛、家乐福等传统零售商均有参与,它们试图以此来延伸产业链,但是最终未能如愿。在随后的2009年,团购大规模兴起,使得这些传统零售商更加难以施展拳脚。  2012年,三家零售电商——我买网、1号店及本来生活网的出现备受业内关注,经过多次格局改变后,最终生鲜水果电商成就了今日之势。  “水果生鲜每年有千亿市场规模,目前水果生鲜电商处于培育阶段,用户普及率在20%左右,尚未形成高频购买的习惯。”互联网专家郭涛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对目前国内水果生鲜平台如此评价。  而在伯果儿生鲜电商创始人秦鑫看来,目前国内水果生鲜电商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类。以京东、天猫为代表的大平台战略是第一类,第二类以本来生活为代表的网络零售垂直类,最后是以线下带动线上的超市类。而每种类型都是基于其自身基因的考量而形成,比如本来生活基于媒体营销基因,我买网基于采购经营基因,顺丰优选基于快递基因等。  同时,秦鑫还向《法人》记者表示,据其个人观察,在这些类别中,发展较好的是垂直类。而对于近期“互联网+”概念如火如荼之时,为何线下生鲜水果商会更加获得资本青睐的问题,秦鑫则认为,这与生鲜领域的环境特点有关。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生鲜市场规模达130亿,而在未来3年会呈现7倍的增长,这意味着市场是广阔的,但即便是电商发展到今日之势,生鲜电商仍是较难操作的,可以称其为整个电商大环境红海中的蓝海。而目前大部分生鲜电商都处于探索阶段,从去年开始有些已经败下阵来,从整体状况来看,生鲜电商基本都是在做补贴,是在烧资本的钱,希望以此来获得市场的占有率,树立在市场中的品牌。不过,尽管生鲜电商前景仍被看好,但一些投资已经开始紧缩。  亿欧网生鲜O2O行业专家刘欢在回答《法人》记者就资本缘何青睐线下生鲜水果商的提问时表示,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目前普遍在讨论资本寒冬,而资本寒冬对于互联网行业而言并非利好,因此风投机构转移视线到线下连锁商超也在情理之中;此外,随着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渠道的下沉,线下逐渐被人们重视,而传统线下拥有的资源、渠道、供应链管理等经验都是其获得融资的优势。  良莠不齐的生鲜平台  抛开资本关注度对于水果生鲜平台的外界影响不提,如今水果生鲜平台在谋求整个行业的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  秦鑫给《法人》记者讲述了两个关于水果生鲜平台的趣事。2014年的时候,秦鑫和同事去新疆哈密地区进行水果品种的开拓。他们是通过熟人介绍过去的,在当地休息了两天,第三天的时候,当地的招商局和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和他们见了面,当时就谈起了哈密瓜。  “当地人管通常市场上的哈密瓜叫商品瓜,而在工作人员带我们参观时,真正品种古老优质的哈密瓜,不同品种上面都是有编号的,工作人员说这些品种的渠道,外人很难轻易介入。”秦鑫说,之所以现在市面上商品瓜居多,是因为它能满足市场需求,它产量高,易储存还好看,并且成熟期比真正的哈密瓜要早。  第二个是关于美国车厘子,秦鑫直言:“我可以告诉你,市场上85%以上的都不是正宗的,而是将种子从美国引进后在国内种植,披上了美国车厘子高端的外衣去销售。”  还有一些水果生鲜平台打着“现摘水果一天到货”甚至“半天到货”作为营销噱头,这部分水果极有可能是之前存好,或者是临时从当地批发市场调货而来的。  秦鑫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存在的这些水果生鲜平台对产品浑水摸鱼的现象,对于行业而言显然是损害。  除了这些问题以外,秦鑫还指出,目前水果生鲜电商面临的问题还包括产品品质、物流、冷链等硬件方面,很多平台力不从心。  郭涛亦向《法人》记者表示,从整个行业来看,最难把控的是生鲜水果产业链上游的种植和采购环节,而成本较高的是下游的营销、仓储物流环节。  破局之道  《法人》记者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人都接触过水果生鲜电商,但是让一个人说出一家电商的名字,却可能并不能准确的说出,这反映出生鲜市场电商与用户之间的联动并不频繁。  在一份腾讯企鹅智库对于生鲜电商的调查报告中显示,消费者通过电商购买生鲜的频率处于“偶尔购买”这一阶段的占比65.8%,一周一次或更多占比12.4%,半月一次占比11.1%,一月一次占比10.8%。  这说明生鲜市场的黏性高,重复购买率高,但形成高频购买习惯的用户较少。  而谈及如何培养用户的黏性,秦鑫以伯果儿为例介绍说,在用户联动上,伯果儿定期会组织试吃,每当有新产品被推荐到伯果儿或者伯果儿通过调研后带回的一些产品,会先购回部分给客户试吃,从客户评价中做出最终产品上线与否的决定,而且每月伯果儿都会推出新产品。  秦鑫指出,生鲜电商目前有个瓶颈需要突破,“虽然现在总说“O2O”、“互联网+”等概念颠覆传统行业,但实际上平台仍缺乏与农业或者农户的协作,而如果单纯是销售途径从传统零售转变为电商,这仅是营销手段的变化。  实际上,相对于营销途径的单纯变化,与农户协作紧密的“预售模式”更被看好。比如,电商与农户签订协议,前期先要审查农户的产品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有机认证等。而后电商会给予农户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价位,但是对于水果的品质也有较高要求,具体的标准是由双方共同协商来制定。  此外,由于是预售,电商本身不进行囤货,并且只销售应季产品,通常会提前二十天至半个月进行预售,等到了采摘过后,由电商总部负责集中发货,货品发往各个城市的站点,站点再自行进行同城配送,这样基本采摘完后的第二天,全部预定即可发出去,降低了水果的折损率。  秦鑫介绍,从今年的形势观察,采用预售模式的生鲜电商或多或少都盈利了,并且这种形式可以较大程度降低农户与企业之间的风险,使企业和农户共同成长。  而谈及水果生鲜电商如何更好发展时,刘欢认为主要有四点:  首先是差异化发展,比如提供个性化定制,提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质产品,避免目前同质化严重问题;其次,一定要在供应链上中下游的某一个环节做到极致,当然如果能全产业链把控则更有胜出的把握;再次是扩展相关领域衍生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最后是拥有线下门店和线下资源的生鲜电商平台如果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齐头并进,这样未来水果生鲜电商发展会越来越好。
总访问量:73730
全部文章:179
郭涛先生是资深互联网专家和观察家,中国第一批电子商务弄潮儿,山东潍坊人,担任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委员、中国商业策划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首席电子商务官联盟专家顾问、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天津电子商务协会专家顾问、山东省企业信息化推进委员会专家顾问、武汉市商务局(外包服务中心)行业专家顾问、宁夏电子商务协会专家顾问、锡林郭勒盟电子商务协会专家顾问等;他也是《人民网》(《人民日报》旗下)、《价值中国》等多家媒体的专家作者,以及《经济导报》特约评论员;他拥有十余年互联网从业经验,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社交网络、公民新闻、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较深的研究,发表近百篇研究论文。
他曾主持开发政策性住房建设设备材料数据库、石油化工设备材料价格专用数据库、轨道交通建设设备数据库,为华润地产、万方地产、合生创展、用友集团、晟通集团、北京资源集团、荣华集团、海化集团、当代节能、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通集团、稳健医疗集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公司提供电子商务咨询或整体解决方案。郭先生多次接受深圳卫视、《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日报》、《中国贸易报》、《销售与市场》、《中国经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信息网络》、《广告大观》、《经济导报》、《南方日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周末》、新华网、人民网、新浪、凤凰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南方日报网等媒体采访。
【联系方式】
QQ:; 新浪微博:@郭涛GUOTAO;微信公众账号:guotimothy
艾瑞网是艾瑞集团旗下新经济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数据资讯聚合平台。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我们有直面错误的勇气,点击按钮即可发言。
您也可以邮件:本来生活也开线下店,对手众多恐难突围
本来生活也开线下店,对手众多恐难突围
作者:铺天地经过多年的黄金时期,如今,电商平台的红利已经逐渐在消退,不管是吸引用户还是获取高额利润,都已经不再简单。于是,线下店成为不少电商平台的执念,从线下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也已经成为电商平台的普遍做法。在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后,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了,尤其是在生鲜电商领域。有消息称,生鲜电商平台本来生活的首家线下旗舰店将于6月初开业,消息也已得到本来生活方面的确认。据悉,本来生活的线下体验店位处成都天府新区铁像寺水街,采用类似于盒马鲜生的“线上+线下,餐饮+超市”的模式,整体规模在2000平以上,店内预计包括种SKU,覆盖其电商平台的大部分SKU。本来生活的线下旗舰店,定位中高端,旨在做深做宽食品领域,为城市家庭提供基本的厨房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本来生活的APP下单购买旗舰店内的商品,也可以在店内品尝后在线上下单;店内有专业的厨师现场加工食材,可以现买现吃;旗舰店支持手机扫码结算式的自助收银,并设有专门的活动休闲区。通过开设线下旗舰店,本来生活实现了其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对于本来生活的线上APP来说,线下旗舰店成为其商品的仓储点减少了商品的损耗;同时,也为其“最后一公里”配送提供助力,缩短了配送时间,提高用户体验;而对于线下旗舰店而言,线上的APP则成为一种营销及销售渠道。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从而促进本来生活的整体发展。但是,对于本来生活开设线下旗舰店,业内还是有诸多的担忧:生鲜电商开设实体店风险极大,在此之前,本来生活只是依托原有的便利店和水果店来布局线下,模式较轻。如今,本来生活采用了自建线下店的重模式,对其选址能力、运营能力,以及资金储备等都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由于是首家线下旗舰店,本来生活非常谨慎,作了大量的调查,因此选址上不用过多的担心。不管是对成都这样的市民消费能力强、品质服务需求高的城市的选择,还是对铁像寺水街这样的汇集高收入、高格调、高素质的年轻人的具体地点选择,本来生活都是慎之又慎。但是问题来了:好的地段价格自然不菲,根据成都的租金数据以及店面面积计算,本来生活所需的2000平店面售价在6000万以上,按租计算每月也需要30万以上,在加上水电人力等成本,投入极高。但是,本来生活在生鲜电商行业发展比较缓慢,融资速度也较慢,因此,资金储备是否充足实在值得推敲。其次,运营能力,即团队要保证本来生活在自建门店后也可以实现长远发展。但是,我们上面曾提到,本来生活在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缓慢,究其原因,除了生鲜电商本来存在的诸多弊端之外,团队的运营能力也是很大的原因。并且,本来生活曾推出“本来便利”,旨在依托线下原有的便利店等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但以失败告终。这不禁让人担忧此次本来生活自建门店后的发展。最后,竞争对手众多,本来生活已经落后于人。在生鲜电商领域最不缺的就是竞争对手,而已经开始铺设线下渠道的也不在少数:阿里的盒马鲜生、永辉的超级物种……其中,盒马鲜生自成立到现在已经开设9家店面,永辉也推出“超级物种”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两者背靠阿里京东,优势明显。不管是生鲜电商亦或是其它电商平台,开设线下旗舰店形成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发展已然成为行业内的普遍共识,对于本来生活而言也是如此。但是,本来生活选在在其他平台已经稍有建树之时进入,已经落后于人;再加上自身的诸多问题,想要突围成功实属不易。(新零售指南为“首席媒体官”旗下媒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互联网新鲜事物一手咨询 知道网络最前沿
作者最新文章B15:新食品周刊·生鲜电商研讨会之高端访谈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数字版首页 >
第B15:新食品周刊·生鲜电商研讨会之高端访谈
本来生活:线上线下融合 布局生鲜全业态
本来生活网总裁助理孙红表示今年将全业态发展,反向推动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产品品质
日 星期二 新京报
本来生活网总裁助理孙红。
  本来生活自成立起就备受瞩目,不仅是因为它善于打造出褚橙、潘苹果这样的农产品品牌,更由于它在短短3年将冷链配送发展到43城,全国配送范围超过200个城市。成为垂直类生鲜电商的代表品牌之一。  2015年,本来生活在B2C基础上,将业务扩展到针对水果店、便利店、商超配送的P2B、B2B领域,更利用“本来便利”实现了社区配送,完成了在生鲜电商的全业态布局。  1月22日,本来生活网总裁助理孙红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线上线下融合将是本来生活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业务范围扩大的基础上,还将重点打造自有品牌,通过“定制”方式使上游进行农业产业升级和品质提升。  业务扩张&从B2C拓展到P2B和O2O业态  新京报:本来生活为何选择从B2C拓展到P2B、O2O等领域?  孙红:两个方面,一个是业务发展和增长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几乎涵盖了与互联网有关的几种生鲜业态。这种做法有一个好处,就是全营销渠道的建设,可以尽快大幅提高销售量和销售额,用户的基数增加了,可以满足更多收入阶层的需求。第二个原因是更接地气,实现了线上线下更好地融合,让消费者感到更方便。  新京报:本来生活P2B业务目前连接了多少产地和水果店?  孙红:我们配送的水果店在全国有1.2万家,此外也连接了很多超市和便利店。上游直采基地连接了160多家。  新京报:本来生活P2B模式强调从产地直接到水果店,与传统批发市场有何区别?  孙红:从农产品的供应链和流通环节讲,西方90%以上依赖于从农场、合作社直接到商超,剩下10%在批发市场,强调批发市场的调剂作用,但在中国是反过来的。本来生活把需求更多的品类采用产地直采的方式,把中间二三级批发市场砍掉。此外我们要溯源,用订单的方式对产地进行定制化,迫使它进行产业升级和品质提升,电商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新京报:能否举一个本来生活推动上游供给侧改变的例子?  孙红:2013年我们刚开始做“不知火”柑的时候,上游没有标准化基地,我们通过二次分拣只要了一车货。2013年以后,从用户需求出发,要求产地实施土壤改良和标准化生态种植,由最初的200亩标准化基地发展到1000亩,“不知火”柑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农民大幅增收。  新京报:目前P2B和O2O业务增长的态势如何?  孙红:增长很快。目前线上线下融合是本来生活的一个方向。  品牌培育&计划打造自有农产品品牌  新京报:您怎么看当初对“褚橙”品牌的培育,非自有品牌有风险吗?  孙红:有一定的风险。当时“褚橙”并不愁销路,但我们做了两件事,一是把“褚橙”从一个地方品牌变成全国品牌,二是我们挖掘了褚时健的励志故事,这是我们对“褚橙”的贡献。反过来,因为有了“褚橙”,本来生活在单品上实现了爆款突破,使消费者认同了我们,这是生鲜电商一个生命线,也成为风投对我们认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结果是双赢的。  新京报:本来生活擅长打造农产品品牌,这方面有何新想法?  孙红:本来生活要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就是通过定制方式向产地下订单,会有一些投资,向产地提出标准,然后大家一起利益共享,寻求合作。  新京报:本来生活2016年有哪些计划?  孙红:B2C、P2B、B2B和O2O四箭齐发,将业务重心和板块做一些调整。不会变的就是我们深耕两条线,一条是反向推动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品质,先让农民提高品质来议价。第二个方向是把渠道下沉,降低配送成本,满足不同层级的消费者的需要。  新京报记者&郭铁&实习生&夏丹<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鲜电商线下推广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