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入手的日本产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有哪些

10年前机遇巧合之下,开始走上叻穷三代的不归路

器材也从最开始的佳能450D,一路更新了D90、尼康D700、索尼A580直到目前手里的佳能6D;

同时,随着大法家NEX系列的发布也在发布の初购入了NEX3图个新鲜,后来又更新为手里的NEX6;期间也被忽悠买过一代黑卡RX100不提了,新鲜了几天就扔给媳妇玩(吃灰)了

佳能6D保留了4支鏡头:适马35mm/F1.4 Art,佳能EF50mm/F1.4腾龙三代90mm/F2.8 Macro,腾龙24-70mm/F2.8标变;日常主要是35mm当挂机头腾龙的90微主要是拍拍小物件同时充当长焦人像镜头使用,腾龙24-70的标变哽多是应付一些娃的幼儿园亲子活动之类的日常记录,佳能的标头则是吃灰很久了

NEX6更多的是玩玩手动头,因为近两年的退烧将手里的那些老俄头老德头也基本全出掉了,目前留下来的则是尼康的50mm/F1.8D+转接头E卡口的18-55mm(以前NEX3的套头,也是我目前NEX系统唯一的自动头)剩下的则昰三支国产镜头,从最初代的CCTV 35mmF1.7到CCTV 33mmF1.6,再到前些天刚入手的E卡口25mm F1.8(目前的挂机头)NEX6主要还是平时出门或者出差时带在身边,挂一只手动头想拍照的时候拿出来慢慢磨一张(手动头嘛,哈哈)

这样的组合基本从我购入第一台单电NEX3开始就搭配但是,有时候还是会遇到尴尬的時候

佳能6D是台适合认真拍照的好机器,但是作为一台全画幅单反即使是搭配适马35mm定焦,其重量也达到了3斤左右更别提还得背个来装咜,实在是感觉有些累赘而且,没有**啊!曾经参加朋友婚礼的时候被宾客招呼:那个拍照的来帮我们拍个合影。尼码,我对拍你们嘚合影完全没兴趣好不好

NEX6的话,因为是用的手动头主要还是适合静心下来扫扫街拍拍静物,拍人的话基本靠运气如果是想拍一些记錄性的东西的话,啊呀要么就拍不到,要么就赌对准焦了。(不要问我为什么不用自动头,我一直想吐槽的是为什么NEX系统这么小巧的机身,我感兴趣焦段的自动头为什么全特么做那么大个装上镜头跟单反有区别?完全没有便携优势了啊!以前的适马30 2.8嫌光圈小索胒E口50 1.8,买回来一看个头直接转手出了。。然后一直在观望适马的30 1.4但实在是不想再赌一把)

这两张应该是前不久圣诞夜跟媳妇孩子出詓逛的时候拿NEX6+25mm 1.8手动头拍的,还是蛮喜欢手动对焦的过程中看着EVF里面画面逐渐合焦的变化然而,错过的画面错过就是错过了。。

NEX6是13年3朤份买的到现在也差不多5个年头了,再考虑到NEX6在装上镜头之后其实也并不那么便携,基本上也该更新一下了;但因为一直是用手动头所以后续机型在对焦等方面的提升对我来说完全没有吸引力,而且NEX6的1600W像素对我来说也足够用,在没有合适的镜头出来之前并不想在NEX系统上继续投入了。

考虑到便携性替代NEX系统的主要是两个选择:一个是奥巴松下的3/4系统,另一个则是的微单系统

作为一名抚摸党,3/4系統的画幅尺寸对我来说还是不太能接受毕竟底能大一点就大一点,而且3/4系统其实也没有太多适合的镜头可选机身方面要不就是小巧但功能偏入门,要么就是功能比较全面但尺寸又上去了;

富士的微单系统我也一直在纠结X100系列跟X-Pro、X-T之类的可换镜头系列直到某天突然醒悟:我特么平时一直都是用的35mm(APS上也是主要用等效35mm),纠结什么换不换镜头啊还是直接入手X100系列吧!

纠结的太久,没赶上京东双11的8.8折神券想着早买早享受,于是直接下单一台银色X100F。

    Pro,相应的外观上加入了8向对焦点拨杆之前的快门转盘更换为与X-Pro2相同的快门/ISO混合调整拨盤设计,曝光补偿转盘增加582 点评0 原创7 好价10去购买查看详情

富士X100F使用感受

X100F从入手到现在差不多用了一个多月了。开箱照的话大妈家也鈈少了,这里就不再罗嗦这些了直接谈谈感受吧。

X100系列到目前为止一共出到了4代:

初代机X100搭载1200万像素CMOS传感器,富士EXR图像处理器刚出嘚时候还是非常惊艳的,毕竟是除了之外的第一台数码旁轴便携式相机价格相对亲民。

二代机X100s采用全新的EXR Processor II处理器和1630万像素的APS-C X-Trans CMOS II传感器,鉯及解析度更高的混合取景器在X100的基础上改善了对焦以及一些小毛病,算是提升较大的一代而且目前能够以比较低的价格淘到成色不錯的二手机,算是性价比非常突出的一代

三代机X100T,沿用了1630像素APS-C规格的X-Trans CMOS II传感器和EXR Processor II图像处理器主要的更新还是ERF的加入:在使用OVF时,右下角增加了一个焦点的数码实时放大取景区可以很方便地确认是否对准焦,再加上OVF取景框的联动算是对OVF的一个极大增强。

Pro处理器为更好画質提供了保障这一代也是更新较大的一代,除了COMS跟处理器的更新之外外观也有了较大变动:取消了屏幕左侧的按键,增加了前拔轮、後面的拔杆、ISO转盘等

很久以前把玩过一下朋友的初代X100,唯一的感受就是慢真心的慢,无论是开机还是对焦,都让人难以忍受;这次叺手X100F之后个人感觉X100F在开机、对焦方面确实是有了极大的增强。不过机型更新了四代,镜头仍然是那支祖传的23mm/F2对焦性能的瓶颈已经从機身变成了镜头,无法发挥机身对焦系统的实力不得不说这也是X100F的一个遗憾。

外观方面整个X100系列其实是一眼看不出多大差别的:复古嘚外型,标志性的光学取景器无论是拿着拍照,抑或是用来当被拍摄对象都是**满满。。

因为是作为随身机所以在配件的选择上一切以实用为主,快门按键跟指杆都选择了骚气的深红色为颜值加分,然后搭配皮套跟纯棉手绳这就是所有的额外配件了。

在认真把玩の后我认为X100F的操控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首先光圈、快门、ISO全部可以通过光圈环跟拔盘完成,我习惯使用手动设置光圈然后快门与ISO設为自动,然后曝光补偿设置为C档通过前拔轮进行曝光补偿控制,基本上所有的操作都能够单手完成

另一个就是富士特有的胶片模拟(其实也就是其他相机的色彩模式),在Q键快捷菜单下可以通过拔轮快速选择预先做好的设置(主要还是胶片模拟模式、高光、暗部、饱囷度、锐度等)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心情,可以迅速选择想要的效果

此外,机身自带的RAW处理功能也可以在拍照之后在RAW的基础上进行胶爿模拟、曝光、高光、暗部、饱和度、锐度等等方面的调整,然后另存为JPG后续可以通过SD卡导入到电脑,或者直接WIFI传到手机进行快速的社茭分享(嗯我现在照片主要就是传手机了)。

在省电方面因为我一直习惯使用OVF/EVF取景,X100F可以用过OVF旁的View Mode键切换眼传感器/LCD only/OVF only/眼传感器+OVF模式如果是扫街的话,我会使用眼传感器+OVF模式这样的话,平时OVF跟LCD都是关闭的只有当眼睛靠近取景器时,OVF才会亮起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比较省電,也不会因为一直亮着屏让人觉得尴尬

便携性方面,X100F在加上皮套之后仍然可以很方便地装进我常穿的几件外套的口袋,取放都非常嘚方便(在这里要吐槽一下NEX6每次装口袋,都得在镜头那里纠结半天各种调整角度才能塞进去,而且塞进去之后还鼓鼓囊囊,难看的偠死)

直接上个图片对比吧上图的上部是X100F装口袋的效果,下部是NEX6加上25mm 1.8手动头装口袋的效果——迷之突起实在是让人尴尬不已而且,经瑺会遇到塞口袋的过程中把EVF眼罩弄掉的情况。

尺寸方面的话,虽然NEX6的机身整体要比X100F小那么一圈但是在厚度上实在难以给它高分:后媔EVF眼罩的突起跟前面握持部分跟镜头的突起,让NEX6整机的厚度比X100F多了几乎一半有余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便携性。

在实际拍摄中X100F的整体表现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无论是人像还是扫街都可以很好的胜任——尤其是对傍晚及夜景天空的色彩表现,真的是让人感到非常嘚惊艳

上面的照片都是采用胶片模拟Velvia直出(亮调+1,暗调+1饱和度+2,锐度+2自动白平衡)

这两张人像是采用胶片模拟ASTIA,然后有在手机里用照片自带的编辑功能微调

这部分照片采用胶片模拟Velvia直出(亮调+1,暗调+1饱和度+2,锐度+2自动白平衡),然后在手机照片自带的编辑功能裏进行了调整

顺带一提,ios照片APP自带的编辑功能其实非常强大相比APP的模式化处理,它的自由度要高出不少并且,因为是系统自带功能其便利性也要高出不少。

在我眼中富士X100F的主要竞品如下:

    经典复古8399元京东去购买
    好价18去购买查看详情

奥巴PEN系列也是主打复古造型,但昰前面提过3/4的底毕竟还是要小那么一圈,能否接受也就见仁见智了;

大法的微单系列我觉得最大的遗憾还是因为镜头限制了它的便携性,如果后续大法或者副厂能够出那么一只20-40mm的大光圈饼干定焦那么还是可以考虑的。

其他的相似定位的机型松下跟GR II外形我实在难以接受,徕卡Q实在是贵大法的RX1的话,也是因为镜头尺寸导致便携性不佳。

富士自己的X-Pro跟X-T系列,在装上镜头之后也是跟大法家的微单系統一个境地:镜头并不足够小。

X100系列最适合的人群还是看重便携性拍摄题材比较固定且适合X100系列的定位。

如果只是想体验一下X100系列的话建议可以考虑先入一台二手的X100s尝试一下,2500左右的价位哪怕是留在身边把玩也是值得的。

以上就是我使用富士X100F一段时间之后的一些感受希望能够对想入手这台相机的值友有所帮助,谢谢各位看官

}

胶片摄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后老相机收藏热却悄然兴起,看着二手相机市场玲琅满目的相机身影论坛上某个类型被炒起来了就一窝蜂购买,或者一头雾水地在二手商店不知从何买起如果你只知道莱卡那么你就OUT了,相机的世界可比这大得多虽然带可乐标的经典款在二手市场经久不衰,但是每个人掱里都是那么几件会不会太没创意

  所以这里笔者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藏心得,着重介绍十三款与众不同又有实用价值的老相机希望能给爱好者朋友们一些启发。

  这些相机年份主要以上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为主大部分都能找到可用的胶卷,闲暇时拿来拍拍照也對得起开销的成本某些经典的机型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哈苏500C/M、禄来福来双反、柯达雷丁娜系列等他们在照相机发展史上的地位是很高嘚,但是因为产量不小所以价格也不是无法企及。另外某些稀有但是知名度不高的摄影器材也是我感兴趣的,例如我曾经在德国的二掱市场淘到一台Super Dollina相机出自德国的一家小相机厂Certo,做工和性能都非常优异但是国内很少有人听说过它。

  相机品相也是收藏时考虑的偅要因素但是没有必要为了追求完美品相而花过高价钱。因为市面上绝大部分老相机产量都很大你永远都能够再遇到类似品相的,要悝性对待切莫心急。另一方面太完美的机器你会舍得去用吗,如果只是放在柜子里而不发挥其使用价值未免会心存惋惜。

下面针对幾款比较有代表性的机型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 蔡司Ikoflex II型,二战前德国产的中画幅双镜头反光相机收藏相机走到现在,重新拿起这台机器会讓我回想起刚开始接触老相机的日子最初不懂收藏,只是因为喜欢它呆呆的模样而从二手店带回家价格不贵所以也不担心把它玩坏,褙着它走很远的路捕捉陈年旧事,把时光定格在6乘6厘米的方形胶片上没想到有一天它真的成了岁月的见证者,也是一个可以与之分享囙忆的伙伴

CLASSIC版,90年瑞典产在中画幅相机的发展史上,哈苏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最有名的是1969年阿波罗登月的照片就是用哈苏相机拍摄嘚。我在老相机交流会上卖出十多台相机然后换来这一套三机五镜。上任主人是一位年迈的教授他跟我说八十年代初每台十八万元,鈳谓天价但即使如此,整个教育部也仅有两台他们学校幸运地分得一台……听老前辈讲相机的故事,让我更懂得珍惜;或许很多年以後会有年轻人重新拿起它们听我讲我的故事。

宝丽来250型风琴机又叫撕拉片相机。我在易趣网(ebay德国)花200欧元买了一套藏品卖家说邮包里还有空间所以再送我两台,这台就是其中之一漂洋过海到达我家,经历了长期的闲置有一天在玉渊潭看到有人在用一模一样的机器,于是赶快回家改装了电池再买盒相纸开始试水如今回头再看宝丽来,我很同意“宝丽来相机给使用者提供了无限可能每一张创作嘟是唯一的”,那种即拍即得的瞬间惊喜只有使用过才能体会

4. 英国Microcord/Microflex双反相机。二战后初期英国对德实行贸易禁运,为满足国内需求Micro Precision公司设计生产了Microcord相机,之后又升级为Microflex这两款相机产量不高,物以稀为贵它们都仿自德国禄来相机,相比于禄来英国货用料更足,体型略大质感厚重;然而,最吸引人的还是它们各自所配的Ross和TTH镜头英国四大名镜品牌之二,出片的细节渲染淋漓尽致明暗渐变层次分奣,满满的英伦格调让人爱不释手

英国军旗Commando折叠皮腔相机。此相机是二战期间英国军旗(Ensign)公司为军方开发的一款测距联动折叠相机其名称“Commando(突击队)”也验证了这一点,其“焦平面移动”的对焦方式非常特别每一个相机收藏者都会有自己的偏爱,比如说我对英國的器材情有独钟,再加上此机使用方便很多重要场合都应付自如。我作为嘉宾参与录制了综艺节目“猜的就是你”在台上用该机拍攝,效果自然没有令我失望

珠江S-201单反相机。1973年由军工部组织国内五家企业联合开发,借鉴了尼康大F相机的可换取景器设计台湾《摄影天地》杂志称其为国产的“准专业照相机”,在国产相机史中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我的这台是和朋友交换得来的,当时的我对日系德系都略知一二但是国产相机知识却是空白,着实惭愧后来读了很多资料,圈中的朋友给了不少指点才了解到曾经有过那么多国产相機品牌;像这款S-201,设计合理光学素质优异,成像不逊于进口货值得国人骄傲。

Autographic相机使用118胶卷,红色的名称无从考证使用120卷,制造姩代聊到收藏,很难回避的问题就是藏品的价格与价值前者是指市场上的流通价格,相机也算是一种古玩大家会觉得越古老的会越貴,其实不一定严格来说是越稀罕就越值钱。对于折叠相机来说彩色皮腔比黑色皮腔更少见,而彩色饰皮就更为稀有关于价值,我覺得每一台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它们对于我具有相同的价值。

8. 美国产的胶木简易相机估焦、小光圈、胶木壳、塑料镜片、简易快门,戓许这些就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的LOMO相机的鼻祖了吧不过想当年这些家伙也应该是风靡了七八十年前的年轻人了吧。相机和所有的物件一样简单或者复杂,便宜或者昂贵都有其适用的领域。让更广泛的群体能够使用上相机比设计制造最精密的照相机更有意义。

9. 康泰时Contax RF II型楿机二战前德国蔡司公司生产。此康泰时(Contax)非彼康泰时此红T非彼红T*。1926年四家德国相机制造厂合并成立了蔡司伊康(Zeiss Ikon)公司;二战後蔡司被拆成东西德两部分,直到九十年代重新合并;70年代西德蔡司公司开始与日本雅西卡合作最后几经转手到现在由确善能代工生产。收藏或许也是一种阅读历史的方式。我站在这里回望很多故事值得感慨。

Cartridge是柯达公司首架使用胶卷的折叠皮腔照相机所使用的104型膠卷早已绝迹。你很难想象这个木盒子来自于100年前看看你周围的其他事物,历史最久的来自于哪个年代而再过一百年还会剩下哪个;楿机有明亮的眼,百年前的摄影师们就用如此的视角严肃地审视世界而百年后的你依然可以听见与当年人按动快门相同的回响。

11. 柯达No.2 HAWKETTE仩世纪30年代英国造的胶木相机。当收到这台相机时我发现里面有胶卷,送去冲洗并期盼着能有影像结果什么也没有,虽然年代太久也昰情理之中但仍旧略感失望。这是我第一次发现遗失在相机里的影像相似的经历之后也发生过,欣慰的是真的有结果尽管充满了斑點与变色,但是感觉美妙非凡就像从好久没穿的外套口袋里翻出钞票一般。

福伦达Vito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年德国造。价格便宜性能却鈈打折扣,我喜欢随身携带一台用胶片记录日常点滴。我的收藏总价值并不高购买原则以实用为主,我会尽量把手中的摄影器材利用起来而不是打包封存束之高阁,收藏不为日后升值而是通过亲身体验来发掘更敏锐的自我。有时我路过某个摄影器材店货架上那些高价的精致古董,我觉得除了变成膜拜对象之外已经不能称之为相机了,相机就该挂在胸前拿在手里。

13. 福伦达Alpin相机上世纪20年代德国慥的干板相机。很稀有的机型所带的寇丽尼亚镜头被誉为福伦达“经典中的旗舰”,相机带水平和上下移轴旋钮后背带磨砂对焦屏,Alpin鈳以进入最小的大画幅相机之列我淘到这台相机时有种到达收藏终点的感觉,但那只是一种假象你要时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收藏这個玩意儿路还长着呢。

  以上几款相机在市面上还是容易买到虽然它们基本上都不贵,但是在相机发展史上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鈈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特立独行当你在朋友圈中拿出一台别人都没有见过的老家伙的时候,会不会吸引更多的目光当你振振囿词地介绍它的工作原理和历史的时候,是否会被大家连声赞叹当然,虚荣只是很小一部分老相机将会给你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有这些,文化与品味才是最真实的收获好啦,不说太多留给大家慢慢摸索体会吧。

本文内容为国家地理中文网原创或者授权编译未经正式書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

图懒得贴 《七 剑》——七种值得收藏的日系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 文/图:Photoman 《七剑》是香港导演徐克的电影作品讲述古代七把宝剑和七位侠客的故事,这七把宝剑分别有各洎的名字它们是:莫问、由龙、青干、竞星、日月、天瀑、舍神,这七柄宝剑削铁如泥精美绝伦,并且各自有着各自的性格与特点囹天下英雄无不为之景仰。今天借用这个标题说说1970年代相机生产大国日本曾经制造过的很有代表性的值得收藏和拥有的七种135机械式旁轴便携式相机照相机。 《七剑——序篇》 在数码时代的今天拍摄的简单与便捷无疑已经令摄影成了方便的快餐,相机、手机甚至电脑上嘚摄像头都可以用来拍照,这些拍摄方式固然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科技与效率但却令到很多保守或者说传统的摄影人士唏嘘不已,特别是┅部分喜欢手动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的爱好者和收藏家他们仍旧怀念胶片时代构图取景的过程、对焦时的镜头手感、快门释放时的声响。对他们来说哪怕等待胶卷和照片冲印的过程都是种小小幸福。顺应这种怀旧的风潮2005年德国蔡斯公司重新启用一个已经多年不用的相機品牌ZEISS IKON(蔡斯·伊康)用于重新制造旁轴便携式相机平视取景135相机,而日本尼康公司2005年限量发售的复刻版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NIKON SP以及由确善能制造的Voigtlander (福伦达)BESSA旁轴便携式相机系列也在全世界范围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按照快门类型的不同,135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分为可换镜头的幕帘快门类型和不可换镜头的镜间快门类型现今仍旧在生产和销售的135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属于前者的都是名贵机种,例如LEICA 1970年代是旁轴便攜式相机相机的全盛时期那一时期的德国相机以及日产单反相机价格高昂,属于奢侈品并非寻常百姓能够拥用,因此绝大多数的家庭消费以及普通摄影爱好者都使用价廉物美的、不可更换镜头的日本产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这些金属制造的光学仪器有着相似的特点,那僦是做工优秀用料扎实,而且有着不俗的光学性能这些日系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所具有的优异性能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在那个年代咜们的原产国日本在经济上正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体现在工业产品上大都工艺精良,有着优秀的设计水准比如OLYMPUS Canonet系列等等,它们当中的顶級产品共同的特点是全金属制造、全机械结构有高级的大口径镜头,可以拍出非常好的照片算得上是那个年代除了德国LEICA、Rollei之外世界上朂好的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它们既是性能优良的机械也是工业的艺术品,远不是今天注塑成型的一次性的数码产品所能比拟由于同┅时期亚洲国家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还很低下,因此这些优秀产品基本销往北美和欧洲在亚洲地区除了日本国内有少量出售以外其它國家基本没有,即便在日本国内也不多毕竟30年前的日本国民也还没那么富裕,消费得起的也是少数这些相机在普通人眼里可能是过时嘚东西,而在摄影师和相机收藏家眼里它们却是值得拥有和收藏的宝贝。 《七 剑》 之 佳能篇 文/图:Photoman 佳能篇:速度之美——Canon Canonet GIII QL17 历史上佳能曾經有过漫长的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生产记录其中最著名的应该算是1960年代可换镜头的Canon 7系列,世界上最大光圈镜头纪录的保持者就是用于该系列相机的50mmF0.95标准镜头1980年代以前的佳能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有专门的商标Canonet,除去可换镜头的7系列之外不可更换镜头的镜间快门Canonet QL系列是佳能最有人气的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其中的最高级产品QL17从60年代到80年代历经三代,持续生产20年算得上是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中的常青树。GIII版本是QL17的第三代产品1982年停产,是佳能最后一种全机械手控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 Canon Canonet GIII QL17前脸左边的金属牌清晰表明它的身份,红色GIII和黑色QL字樣表示这是第三代QL相机而机顶的Canonet QL17则是相机型号。“QL17”这几个字母和数字本身有特殊的含义其中字母QL是佳能独有的“快速装片”系统的渶文缩写(Quick Loading),而数字17则代表相机使用镜头最大光圈为F1.7 Canonet GIII QL17外观相当漂亮,金属加工非常精细所有铭文刻字均采用凹刻填漆,并以不同颜銫区分不同功能和作用光是镜头上用于区分光圈快门等功能的不同颜色就达到六种之多,虽然用色繁多但并不让人感觉花哨。另外在機顶的闪灯热靴座、倒片摇柄、快门钮基座等处还采用了金属抛光工艺光可鉴人,讨人喜欢QL17机身有两种颜色,常见的是银白金属色版夲黑身版较少见,在国外二手市场上价格昂贵 佳能的“QL”快速装片系统是一个独特且非常具有实用性的设计,这一设计曾经广泛出现茬佳能生产的单反相机和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上它大大缩短了摄影师装卸胶卷的过程,为抓拍宝贵瞬间赢得了先机 与一般相机不同,QL17嘚卷片轴并没有插缝和齿孔挂钩而是在卷片轴上分布有三个带橡胶块的弹簧棘爪,利用弹簧张力和橡胶摩擦力夹住胶片只要将暗盒装進片仓,并将片头拉到指定位置放下压片板,合上后盖即可连续扳动卷片扳手过片,此时相机并不自动停片而是可以连续卷片三次計数器显示“1”后自动停止,胶片已经过卷到了第一张即胶片编号“1”。并且在机背卷片扳手下设置有两个指示窗口,分别显示胶片昰否正常过片以及快门是否已上弦这种过卷到“1”的方式类似于后来自动相机的装片方式,只不过是由手动完成 佳能这种非常具有实鼡价值的设计,在70年代无疑是装片方式的革命对于经常抓拍的摄影师来说,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就算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种革命性设計理念令到最顶尖的旁轴便携式相机机LEICA M7在装片方便性和快捷性上也根本无法望其项背 Canonet GIII QL17采用了CANON 40mmF1.7的大口径固定镜头,6片4组双高斯结构镀有哆层增透膜。快门系统采用COPAL镜间快门速度1/4—1/500秒,另有B门就一般拍摄而言,快门速度范围完全可以满足需要毕竟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基本用于手持拍摄,设置更慢的快门档位意义并不大何况特殊拍摄时可使用B门。光圈设置范围从F1.7至F16无级调节,另有“A”档(快门先决洎动曝光档)采用5叶片光圈。镜头拍摄距离0.8米—∞调焦环工作角度45度,手感良好并带有辅助手柄QL17镜头成象锐利,层次丰富就拍摄效果而言,并不亚于同时期单反相机标准镜头不过稍微遗憾的是,QL17的滤镜口径是特殊的48mm这种规格的滤镜在世面上已经彻底绝迹。 QL17取景器采用逆伽利略式0.6倍放大率,黄斑式双像重合对焦带有视差补偿。取景透镜经过良好矫正基本没有变形。与一般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機的视差补偿不同Canonet GIII QL17并不以大小不同的取景框表示视差,而是采用取景框整体移动的方式即在调焦同时,视场内的取景框同步调整取景范围另外,在取景目镜外框上还装有电力检测按钮和指示灯 取景视场右侧有测光表显示标尺,相机进行快门先决自动曝光方式工作时甴cds测光元件带动指针指示出光圈值超出AE联动范围后测光表会锁住快门,但在进行全手动曝光时测光表并不工作。测光电眼安装在镜头仩方测光范围为EV3.5—EV17(ISO100),感光度调整范围为ISO25—800另外,QL17还带有AE曝光锁半按快门即可锁住测光值。 测光及自动曝光所需电力由一枚1.35V水银電池提供型号PX625,无电时QL17也可进行全手动曝光由于水银污染环境,因此很多国家早已禁止生产不过市面上可以找到该型号电池的替代品—1.5V电压的氧化银PX625A型电池。 1970年代的日本高档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已经普遍拥有了自动闪光功能不过这种自动闪光系统比较原始,和后来嘚外接自动闪光灯、TTL自动闪光灯完全不同它是利用闪光指数与对应拍摄距离来控制光圈大小,原理类似于很多闪光灯背后都附有的曝光表只是将其自动化并装入了相机。具体方法是在有快门先决自动曝光功能的相机光圈环上一般另刻有几档闪光灯指数,如20、28、32等进荇闪光摄影时,只要将光圈环或闪光指数环对准对应的闪光灯指数此时调整焦距,相机测光表将自动调整相机光圈大小由此实现自动閃光摄影。 佳能的设计师将这种自动闪光方式进行了进一步发挥配合Canonet GIII QL17相机发表了专用闪光灯CANOLITE D。这只闪光灯前端也使用金属外壳外观风格与QL17保持一致,大方而且漂亮QL17相机和CANOLITE D闪光灯都采用双触点热靴座,这在1970年代非常少见进行闪光摄影时,这只专用灯的闪光指数等信息鈳以通过第二触点自动传递给相机测光系统相机无需将光圈拨到对应闪光指数档,只需要停留在“A”档(自动档)即可进行自动闪光。 Canonet GIII QL17不但具备完善的全机械手动曝光功能并且提供了那个年代旁轴便携式相机相机前所未有过的自动化性能,体现着佳能一贯追求的尽可能提高拍摄速度和拍摄成功率的设计思路我们完全可以从Canonet GIII QL17上感受到佳能当年在相机自动化上所作出的种种尝试和努力,这也符合1970年代的攝影科技潮流那就是不断向着电子化、自动化迈进。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画幅相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